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职高数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高数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高数学知识点

第1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落实知识点;挖掘

作者简介:尹维香(1979-), 女 ,江苏沭阳人,本科, 中学一级教师 ,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高质量教学,并不在于教师知识点传授的多少,而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点落实,这是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钻研教材,挖掘知识点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并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推理总结,才能够得出的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看不懂、不理解的教学现象,因此单凭学生自身去挖掘知识点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为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仔细钻研教材,把教材中所有隐藏的知识点都挖掘出来,学生才能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这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成绩的关键[1].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对于函数给出了这样的两种性质,首先是函数的单调性,即函数在某一定义域内,任意两个自变量若f(x1)f(x2),则f(x)在区间中为减函数,且在f(x0)处,为函数的最值,这是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但是函数的最值与函数的区域有何种关系,s是教材中一个隐含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可以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闭区间中求出函数值域就可有函数最值,但是有最值却未必能求出函数值域,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函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二、启发教学,揭示知识点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点,但是却不可以将这些知识点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只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期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些启发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的属于自己,是教师落实知识点教学的一种体现.

例如在学习《函数与方程》这一内容时,教材只是说明对于二次函数f(x)=ax2+bx+c(a≠0),当f(x)=0就为一元二次方程,即ax2+bx+c=0,所以零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那么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零点?是否有几个零点就有几个根?通过这种启发,引起学生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的方法.

三、例题讲解,强化知识点

教师进行教学时,一节课程只有短短的45分钟,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强化落实知识点十分重要.有效的例题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经典例题讲解,可以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例题的讲解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道例题讲解,让学生联系多个知识点,是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高效率、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体现[2].

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以下三个经典命题出发,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1)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 );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

(3)平面内与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 ).

这三个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直线以及平面垂直的判定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三个问题,就达到了强化教学知识点的作用,这是教学中教师可以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查漏补缺,补充知识点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十分繁杂,这种深度与广度是超出课堂教学时间限制的,因此在教学中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再强,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的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将知识全部的理解吸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知识点缺陷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现象,但是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却不能放任不管,这会对学生的成绩提升造成阻碍,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课堂提问以及课堂测试的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进行检测,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补充这些从前遗漏的知识点,进而消除知识点缺失隐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知识点缺陷是一个顽症,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教师应该反复的进行填补漏洞工作.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知识点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秉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进行创新,从而尽可能的将知识点进行落实,从本质上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高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数学高一知识点1统计

2.1.1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为了研究总体 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⑷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2.1.2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1.3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

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 的应用;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数学高一知识点2概 率

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

—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数学高一知识点3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数学高一知识点4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数学高一知识点5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第3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视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近十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几乎都把电视技术课程作为应用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因为它的应用知识综合性强,几乎涉及了电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最初的模拟黑白电视机发展到目前的平板彩色电视机,中间经历了纯模拟式黑白电视机两片模拟式彩电单片模拟式彩电高清数字式纯平彩电背投式彩电液晶(LCD)、等离子(LPD)式平板彩电目前的LED平板彩电。从事电视技术教学的教师也经历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较大的转变。

电视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本院,电视技术作为核心课程被安排在第六学期,它的应用知识综合性强,几乎涉及了电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并且,彩色电视机的电路组成也非常典型,它淋漓尽致体现了电子技术类各门课程的融合使用、有机贯通;也体现了一台(套)家用电器设备的设计思路、基本电路控制以及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的理念。因此,电视技术课程在学习方法、专业技能的应用以及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维修技能等方面都有好的代表性。

以上阐述的虽是电视机技术方面的情况,但实际上,目前的所有家用电器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经历。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电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就必须改变。如何改变,怎样实施改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改问题,有很多教师、很多学院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教职成【2011】11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校企对接,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下面结合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及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谈谈对电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看法。笔者认为,电视技术课程的质量标准应与家电维修职业资格(中级)要求对接。

一、根据国家社保局关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及电视技术理论知识的要求,电视技术课程教学方面要实现如下对接

1.在基础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正弦交流电路与应用、叠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及应用、串/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与应用。那么,在电视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如何实现与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相对接呢?由于在电视技术课程中没有电工技术课程内容,且在我院,一般电工技术都是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习,而电视技术课程一般都是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讲授,中间相隔整整2年。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基本上都是记忆模糊,似懂非懂。因此,要想在电视技术课程中实现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相对接,就必须利用一周的时间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重点知识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勾起学生们对电工技术知识的回忆,也就是实现了电视技术课程与职业资格鉴定知识对接。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及特点、负反馈放大路的种类与判别方法、负反馈放大器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关系、集成电路特点及应用、串/并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A/D与D/A转换电路。这些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在电视技术课程当中都会涉及到,只要在讲授电视技术相关电路知识时强调与联系即可。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2.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遥控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故障分析。在遥控彩色电视机原理与故障分析方面主要包括:①彩色电视基础知识。②遥控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构成。③遥控彩色电视机各电路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④遥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⑤遥控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内容及调试方法。⑥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方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3.在无线电技术知识方面,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的鉴定范围是无线电技术基础。主要包括:①特殊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及质量检测。②滤波电路及应用。③常用仪器仪表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④高频(调谐)放大器及应用。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知识要进行以下的知识对接:

二、根据国家社保局关于家用电器维修职业资格实践操作及电视技术实践操作的要求,在电视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知识对接

通过本院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要求相对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的要求,还有课程模块与岗位要求对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对接。如果能实现三个对接,效果应该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贤秋.《电视技术》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

科学时代,2011,(9).

[2] 詹新生,丁振华.《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09,(5).

[3] 莫禾胜.电视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第4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图像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本节知识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对称性和函数的图象等知识点。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对称性是学习函数的图象的基础,函数的图象是它们的综合。所以理解了前面的几个知识点,函数的图象就迎刃而解了。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证明:(1)定义法 (2)复合函数分析法 (3)导数证明法 (4)图象法

二、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1、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定义

2、函数的奇偶性的判定和证明方法

3、函数的周期性的判定方法

三、函数的图象

1、函数图象的作法 (1)描点法 (2)图象变换法

2、图象变换包括图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

常见考法

本节是段考和高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是段考和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有,并且题目难度较大。在解答题中,它可以和高中数学的每一章联合考查,多属于拔高题。多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和图象等。

误区提醒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即遵循“函数问题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单调区间必须用区间来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开区间,不必考虑端点问题。

3、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或”和“ ”连接,只能用逗号隔开。

第5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论文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其它学科的基础,针对当前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高职数学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在加大,职业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与日俱增,这必然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较以往有所下降,在当前形势之下,如果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是每个高职高专学校所要面临的问题。

    高等数学为其它各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在文中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正视学生的现状、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别,有很多学生分数刚好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就被录取,再加之许多院校有个别专业,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全部招取,没有分班现象,一个班的数学水平相差悬殊,文科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同一班级中,若有部分理科生,由于理科学生相对反应较快,而文科学生较慢,这种非常不利于文科生的学习与成长,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简单的题不会做,也不想做,这为教师教学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再加之,高中阶段,学生是在老师的严格督促下学习,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环境相对宽松,使得部分学生还在没有自制能力的状态下不能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不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不高。基于上面的原因,教师就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自身的特点,基础的高低,兴趣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应分班对待,在备课,布置作业方面应区分对待,对差等生给予鼓励,课后及时辅导,帮他们建立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只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的去探索和研究,广泛搜集相关的知识。

    二、合理选用教材

    以往选用教材,只体现“共性”,没体现“个性”与专业的针对性不强,结合性不强。老师认为“讲的越多越好”,而教材的许多定理及其证明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用性不强,且难理解,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选用教材上应注重,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应选用一些简单,易理解,定理以及证明相对较少的教材,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数学教学采取的模式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跟着老师转,习惯于“照葫芦画瓢”。教师往往用固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或多或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是书本内的东西,自己学不学都一样,反正书上有,这样就在教师讲解重要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容易错过,影响和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导入—讲解—巩固——作业”这五个环节教学模式稍加改动,改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提出新问题—练习创新”。教师提前布置好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的预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对所要讲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课堂提问,针对同一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通过教师讲解新课要点,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分析所问问题的正确答案,然后老师加以点评。在通过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做练习,随机抽取学生上黑板做题,同一个问题,学生从多角度着手,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总结本节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连续而整体的认识,布置作业,布置预习下次课的内容,给出必要的提示。这样就能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共鸣”状态。

    四、考核制度的改革

    以往的考试方法,基本上是限时笔试,以客观试题为主,题型标准化,内容教材化,理论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因此,很多学生采用题海战术以应付考试,从而忽视了培养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应改变以往的考核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改革考试方法,将纸质闭卷考试,平时考察,作业,奖励等几方面综合评分。平时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到课情况等,还可以加以奖励。

    五、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学之本,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精神等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高职教师除了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外,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将其内化,完成知识的更新才能保证知识储备的常新。第二高职教师还应具有适应角色转变的能力,从“施予者”主动的变为“者”,懂得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另外要有意识地积累关于专业态度、专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具有心理疏导与心理调适能力,以个人的高素养,在课堂教学或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拥有较强的职业能力,更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学院应当注重对教师能力的培养,让教师多去接触新的教学方式,去不同的院校学习,汲取其他院校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更直接、更高效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文珣.探索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方法[J].重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第6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电视节目主要技术指标及规定

电视节目带必须严格按规定录制,如其引带、正式节目和带尾的幅度、电平都必须符合规定指标。每位技术人员在现场直播电视节目、录像或后期制作电视节目时,都应熟记电视节目的主要指标及规定。

技术质量的指标及规定。引带上校准彩条必须是100/0/75/0标准的全场彩条,其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为0.7V土0.02V;R-Y、B-Y信号幅度为0.525V土0.015V;彩色相位偏离≤2.5度,音频信号为1000HZ正弦波信号,电平0VU土1V或-20dBFS土1dBFS。节目部分视频全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8V、亮度信号峰值电平不大于0.77V、黑电平与消隐电平差为0~50mV、字幕峰值电平不大于0.8V。语言节目声音平均电平-7~-3VU,最高为0VU,峰值电平≤0PPU或≤-10dBFS。音乐节目声音平均电平-7~0VU,最高为3VU;峰值电平≤+5PPU或≤-5dBFS。带尾为无声的黑场信号。时码要连续并在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在零秒至1分录制彩条信号和音频信号1000HZ正弦波;1分至1分30秒录制无声黑底信号;1分30秒开始录制播出的正式节目信号。

节目声音信号录制要求。磁带的声音信号录制时必须按规定录在相应声音磁迹上。除新闻节目外必须录制国际声。综合文体类节目属于现场实况转播时,允许CH2声道记录与播出声道CH1相同的混合声。国际声是专用声音磁迹上记录的节目自然声(现场背景声)、音乐声和效果声等。国际声规定为:单声道时CH1为混合声(播出声),CH2为国际声;立体声时CH1为左声道,CH2为右声道。

电视节目带质量的评定。评定分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当前,主观评价仍由人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图像的质量的评定标准有:杂波和干扰可见度;画面清晰度;亮度层次;彩色保真度;制作难度。声音的质量主观评价是按音量、音质、声音协调、艺术效果处理、制作技巧和整体效果等进行评价。

节目技术质量低下的现象及原因

电视节目在整个录制过程中,要画面清晰透亮、色彩艳丽、信号稳定,节目录制指标不出现超标现象,有细腻的质感、丰富的层次。整个节目色调合理,信号幅度标准统一。但在中小电视台还是有不少节目还存在信号幅度不稳、电平控制不当,不同镜头之间,编辑衔接之间的质量控制不一致,甚至产生色彩失真、拉毛、拖尾和严重的声音失真等质量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完全是技术设备装备水平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节目制作标准规范方面。存在着对技术标准、规范认识上的不足、重视不够,在执行中不认真、不严格,对标准不了解、不熟悉。

前期拍摄图像质量方面。不少节目图像清晰度不够(“不透亮”),达不到现有摄像机的应有水平,这应该是摄像机的操作和调整上的问题,也有是温差形成的水雾和镜片霉变发现不及时的原因。有些图像色彩还原失真、饱和度过度或不足、偏色,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白平衡的调整和色片的选择。还有就是节目在不同景别、不同镜头之间切换质量差别明显,这主要是没有根据不同现场的光影环境及时调整设备。

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方面。制作的带头带尾制作不规范、视频和音频幅度控制不当,字幕和声道以及磁带卡的填写达不到要求。图像出现噪波带、同步不良、音频失落等。

节目前期拍摄中的灯光因素。灯光是电视艺术的要素,对图像的技术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实践中,发现布光和调整方面存在很大程度需要探讨和改进的问题。如播音员肤色欠佳、立体感不足以及主体与背景混为一体等问题,都与灯光的正确运用及背景、服装的配合有关。

节目制作中音频技术的运用。在电视界,有重视频、轻音频的普遍倾向,其实今天的电视对音频的要求已发展到与视频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某些节目,如现场节目录制,尤其是音乐节目,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声音比图像还困难。我们现在节目音频谈不上高质量,声音发空、失真、转换过度不平衡、背景音与插播音比例失当等问题经常出现在节目中,制作人员缺乏基本的音质鉴赏能力,不能掌握音频设备的操作使用。

提高电视节目技术质量

要提高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不光需要硬件设备齐备,也要求技术人员认真调整,使所有设备和电视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正常。电视制作者也要熟练地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才能制作出符合播出要求的高质量视频信号。

白平衡的调整。在节目拍摄中,进行白平衡调节是使现场景物能够真实自然准确的还原。通过白平衡调节,有意营造出符合节目内容、烘托画面气氛的色调效果,即偏色调整。根据色彩之间的互补关系,使用色卡有意偏调,来取得自己满意的色调效果。现场的色温也是影响景物的色彩能否正确还原的重要因素。当拍摄场景变化,特别是室内、外景交替时,只有正确掌握色温、及时调整白平衡,才能保证色彩还原,尽量减少因环境造成的色调突变。当使用多台摄像机时,正式使用前必须校准彩色匹配,依据相同的白色表面进行调整,以保证切换镜头时,人的肤色不变和相互的色平衡。同时在拍摄中还要根据节目内容来适当调整画面的色彩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根据色彩互补原理,在拍摄傍晚镜头时,为渲染气氛,有意采用偏蓝色卡进行调节,会使暖色调明显加强。在拍早晨镜头时,使用偏黄色卡进行调节,使画面呈现淡蓝的冷调,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给人以清新、亮丽的感觉。有卡的选择,及表面颜色深浅,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一般为色卡颜色越浅,调整后的偏色越淡、颜色越深,调整后的偏色越重、越明显。对色彩的处理,直接影响着节目内容的表达。

黑平衡的调整。摄像机黑平衡的正确与否也会影响所拍摄景物彩色的正确还原,尤其是画面黑色部分。当初次使用或者长时间未使用摄像机以及遇上突然的温度变化时,都需要进行黑平衡调整。如果黑平衡调整不良,画面中黑色部分会带彩色,如黑头发、黑衣服等会变成黑红色、黑紫色或黑蓝色的等等,造成彩色还原的失真,所以黑平衡对画面的彩色正确还原是至关重要的。黑平衡调整时都要求盖好镜头盖,以便摄像机对黑色取样。通常,在调黑平衡时,摄像机一般置于自动光圈位置,然后启动自动黑平衡开关,摄像机的光圈会自动关闭。也可以将摄像机置于手动光圈,但切记光圈一定要置于CLOSE位置,再启动自动黑平衡开关,一般经过几秒钟黑平衡调整自动完成。

底电平的调整。图像底电平不能偏高、偏低。底电平太高会使画面呈雾状,影响了透明度;太低会造成黑切割,影响画面的层次感。在外景实况转播时,不同位置的摄像机由于拍摄的角度不同,可能有的顺光有的逆光,图像的底电平也要随时加以调整。为了渲染艺术效果,不少节目中常常带有释放干冰、烟雾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及时调整光圈,还要随时调整总体底电平,而且这种情况往往是随机发生的,技术人员应看着监视器上的图像和示波器上的波形,在烟雾出现和消失过程中随时调整底电平。底电平以0-50mv为正常。

视频幅度调整。在节目制作中视频技术人员通过光圈调整控制好全电视信号幅度正常,利用动态范围使图像清晰柔顺并富有层次感。视频幅度如果过大,就会在图像高亮度区造成白限幅,严重影响图像的层次感。磁带上记录的视频幅度过大会使录像机视频信号因过调制造成图像亮度区出现闪烁的光点、白区边缘拉黑道等现象。如果用自动光圈,画面会出现忽亮忽暗,例如由全景推入近景时光通量是变化的,特别是演员身穿白色服装时,为了使演员面部特写有正常光比,必须随时进行手动调整光圈。再如,画面不要使用大面积的大蓝、大红颜色,因为大蓝、大红颜色区的背景杂波大,边缘部分会出现模糊和扩散现象。不要使用有细条纹、细方格的服装、道具及布景,它在PAL制式极易产生亮串色闪动的彩色花纹。只有在艺术构思时兼顾技术质量指标,对不同的镜头和画面的技术处理,常常会为节目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合理运用灯光。合理的布光可增强电视画面的整体艺术。电视灯光是电视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电视灯光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根据演播室、现场不同的电视节目,细心地用灯光对电视节目中的主要人物、场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运用,能起到艺术加工作用。整个场景光照度要平衡,把光照度控制在摄像机需要的光比范围内。用色相的饱和度和色相与色相之间的明度差,体现照度的落差变化,来表达场景中的层次,表现节目中情节、场景变化。

保证声音质量。电视节目是视听结合的动态艺术,声音(主要是人声、音乐和音响)与画面共同成为电视节目的基本语言,创造电视节目的形象。要提高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在视、音频的采录、制作、播出全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声音必须严格地按照声音制作的技术参数和指示来录制。在电视节目录制前应用标准千周信号对录像机的声音通道进行校准确认,录制音频信号电平0VU土1V或-20dBFS土1dBFS。在电视节目的录制中技术人员通过耳机对音频信号进行全部监听,时刻把信号幅度控制在音频表显示的正常范围内。

提高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良好的设备装备固然重要,但没有高水平、高素质、认真负责的人才,没有技术与编导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创造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不可能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断提高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是电视技术工作者永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甫.《电视节目技术质量的重要性》.《现代电视技术》.2006-10

2.焦欣然,马 增.《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技术探讨》.《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9

第7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若点P(x0,y0)在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上,则Ax0+By0+C=0。

2、若点P(x0,y0)不在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上,则Ax0+By0+C≠0,此时点P(x0,y0)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的距离d=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职高;电子技术;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69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着力于培养技术性人才,所以在职高电子技术课堂中,该课程需要能够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操作中的高要求,使教师不仅要教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点难点,还应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取得明显的进步与提高。

一、电子技术课堂的实用性

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这是该课程突出的重点,也是电子技术涉猎各个领域的原因。同时,这也是职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难点。而且这门课程比较灵活,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要求教师对理论的知识点要讲解清楚,在教材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学生动手操作的前提是教师要讲知识点,以及实际操作的要点和难点讲解清楚,逐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电子技术课与其他的科目不同,它的实用性可以表现在课堂上,并且要具备实践性,教学方法可以用图解法、实验法等。某职高电子技术教师在上《荧光灯电路的连接及提高功率因素》的实验中,教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荧光灯电路的各个部分,以及在连接电路前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连接电路前提醒了电烙铁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项,避免在实验过程中造成学生的受伤。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始连接电路,由于有了教师的图解结构以及多次提醒,整个实验进行得井然有序,少部分有问题的也在教师的帮助下成功连接。

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 制作能力的培养

在职高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先训练学生的制作能力,这是一切技术的前提。否则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能与实际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电子课程的实用性,就是体现在实际操作中。某职高电子教师在讲述《电阻的连接》中,前期让学生自己利用图解法熟悉理论知识,了解电阻的结构、属性,在课程的中后期提出问题,得到教师的解答后,可以配合实践性的训练,训练学生独自连接。教师在课堂上收集碰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提示和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连接的工作。学生掌握了电阻的基本结构,能够独自进行制作连接,这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基础技能。

2. 焊接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焊接的用处非常广泛。这就要求职高在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抓紧学生在焊接方面的技能训练。焊接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原件,并且熟悉焊接器件,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也能知道焊接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要从工艺标准、技术标准教起,让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就规范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某职高教师在讲述《二极管》中,让学生自己焊接二极管。教师先用不带电的电烙铁演示了一遍,并说明了其中的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动手。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留意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逐个指导,认真检查学生的焊接成果。让学生能够学会焊接基本技能,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3. 综合技能的训练

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在课程的训练,不仅注重专业性的技能训练和单一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综合技能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结合自身的基础技能和实际操作的经验,实践的内容应该更具综合性。某职高电子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电路的连接,配备好了水晶头、网线、剪刀、压线钳等工具,让学生自己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回路。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训练实验后制作的电子产品,进行检查和审核,对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作出客观的评定。这样,综合性的训练包含了课程中所讲述过的典型电路,可以让学生体会实体产品的训练,利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实习。

三、实用性教学措施

1.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电子技术课因为灵活多变,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多变,多问教师问题,并且教师要能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和良好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点出其优秀的习惯,使其能够保持。

2. 结合原理,讲解课程实用性

为学生讲解课程的实用性,教师要将原理讲解清楚,学生如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这次课程就是失败的。在讲授中,要注重应用教学,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单一方面的技能专业化,将综合方面的技能突出化,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3. 实验教学

电子技术课不同于别的学科,它强调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践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课程的某些规律,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从而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师生要相互沟通

职高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掌握知识,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位置。学生应该多听取教师的建议,多问问题,及时请教师帮助解决自己的疑惑。

第9篇:职高数学知识点范文

一、以“引导与帮助”体现教学关系

高中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是特别强调数学思想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思路。

所谓引导,是指对学生的解题思路点播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算法错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

二、以“尊重与赞赏”体现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的“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爱意,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对话。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课堂是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的,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欣赏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风格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以及取得的点滴进步。

三、以“精讲与精练”实现讲练策略

数学的教学务必要凝炼,其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突出重点,揭示定理、公式、算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及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等来充分展现自我。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四、以“创境与设疑”实现问题刺激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问题解决又是数学学科的精髓。

创境,即在新课程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一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等,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即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五、以“分层与异步”实现关注差异

受到不同的遗传、家庭、个人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状况的存在着客观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六、以“促进与应对”体现动态生成

促进,就是采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技巧性提问、引导学生质疑、头脑风暴等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解答问题,课堂教学就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达到。

七、以“整合与巧用”体现媒体运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站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会因占用时间太多而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八、以“发展与开放”表现学习评价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评价内容的开放,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三是评价主体的开放。

九、以“反馈与调控”实现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首先有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