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计算机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算法思想对科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对算法的认识也日益深刻算法被列入了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着其自身的教育意义:(1)算法教学的引入将使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加合理(2)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3)算法教学有助于促进数学文化教育的展开。
关键字:算法;程序框图;学习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学的算法化倾向正在日益加强,人们对算法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算法的思想和初步知识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
一、什么是算法
(一)算法的含义。
算法作为数学必修内容的一部分,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神秘。例如我们从小接触的四则运算就是算法。
算法这一古老的概念,大约萌生于四五千年以前,算法是“十进位制及它的演算的技巧”的意思。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在有限的步骤内完成而且它具有以下的特性:
(1)通用性。算法是针对某类问题设计的,所以对于解决某类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应该是有效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都必须是确定的
(3)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时,必须经过有限的步骤以后结束,得出结果
(4)标准化。在表示算法时,一定要做到标准统一,格式统一
(5)结构化。每个算法表示都必须要结构清晰,层次清楚
(二)表示算法的语言。
在算法的学习中,算法的设计是一个关键,要设计一个算法,又该采用何种合适的语言来描述算法的各个步骤呢?在算法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虽然通俗,易于接受,但有,时一些较为复杂的算法却是自然语言难以清晰、精确表达的,所以现在描述算法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自然语言的描述方式,二是用程序框图直观地表达。通常在采用程序框图描述算法时,为了直观、形象,在框图中往往采用了许多图形符号和连结线,这些图形符号和连结线都有特定的含义,被大家普遍采用。
(三)算法的基本结构。
不论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还是用程序框图来描述算法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楚我们所要表达的算法思想。所以我们所写出来的算法不只要是要正确的、可行的,而且要清楚明了,使大家能够看得清楚、明白。这就要求我们所写出来的算法具有一个良好的结构算法有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运用这三种结构表述的算法和画出的框图,整齐美观清晰明了便于阅读。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图与框图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处理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主体结构。
(2)条件分支结构。
虽然顺序结构是算法描述的主体结构,一些简单的算法可以用顺序结构来解决,但是有一些算法在执行过程中要求逻辑判断,这时就要用到顺序结构以外的可以进行逻辑判断的结构即条件分支结构,它是根据指定的条件执行不同指令的控制结构
(3)循环结构。
在科学的计算中,有时从某处开始会遇到重复执行的步骤,该处理步骤在整个的运行过程中成为一个循环这就是算法的第三种结构――循环结构。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二、算法的学习价值
新教材大纲明确规定:把“算法”列入数学课程中,算法学习具有其自身的学习价值。
(一)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方位的发展。
算法教学的引入将使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加合理。a、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一个具体的算法问题,从算法分析到算法语言的实现,每个步骤都是关键的,不能有错,算法是思维的条理化、逻辑化b、算法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c、算法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d、算法的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算法的学习为学生搭建起了一架数学与计算机联系的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方面是积极有效的。
(二)算法内容的学习有益于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算法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究学习策略,能很好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算法内容作为数学课程的新内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学家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活动算法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另一方面,算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同一道算法题目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算法的学习学生分析、比较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过程,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关于算法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需求;技能型人才;多媒体教学模式
1.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1999年高校扩招,2002年后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明显呈递增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39万,2005年306万,2006年350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1万,2010年635万。上述毕业生中50%以上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特别是高职类院校应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课程结构调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用社会需求。
2.培养方向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针对学生的现状和要达到的培养方向,加强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其自身素质,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保证。有调查报告显示,有60%左右的单位认为基础类项目是最有必要学习的内容,这些基础类项目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操作系统、汉字输人能力等。并且调查资料显示,几乎被调查的所有行业都将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列为第二重要的项目。
3.教学模式的发展
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同计算机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几个过程,从最初的黑板粉笔模式到现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不同的时期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1 黑板粉笔模式:
一张黑板、几支粉笔,就构成了教师传授知识所需的基本环境。学生在对计算机缺少感性认识的情况下,一个很简易的道理,一旦被抽象成专业术语,就变成了一种深奥难懂的理论。
3.2 投影仪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屏幕投影仪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模式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传统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这种教学模式仍然还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参与,仍然是被动地接受。
3.3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网操作软件,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和众多的附加功能,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推进教学信息化有很大的作用。
主要功能有:广播教学、语音教学、锁定学生、远程控制、控制转播、学生示范、语音对讲、分组讨论、控制转播、幕监视、远程管理、远程命令……等等。
4.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
实验心理学家郝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两个实验表明,通过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如果即能听到又能看到, 再通过与它人进行交流,是达到对知识信息的巩固和保持的最好方式。
从郝瑞特拉的实验结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实现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保持知识的持久记忆。几年前我院已采用了当今较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刺激视听感官又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事实证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5.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应用
计算机基础教学一般由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验两部分组成。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要讲解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而高职学生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网络教室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可用教师机控制学生机进行直观的操作演示, 把知识技能信息分解到各个步骤或环节,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转换过程,直接传达教学意图。基于这一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媒体播放软件的特点组织教学。结合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理论上“精讲、少讲”,操作上“仿练、精练”。
1) 即讲即练(仿练)
由于是在计算机室内进行广播教学,所以能做到随讲随练,没有固定的理论时间和操作时间。以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分析与管理”一节为例:这节课主要包括排序、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等内容,我拆分开四个问题来讲,即①排序、②筛选、③高级筛选、④分类汇总。首先通过例题以广播教学方式讲解“①排序”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讲完之后马上停止广播教学,把预先设定好的关于排序的练习题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让同学仿照练习,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下去巡视、指导,指导过程中要启发、要耐心、要鼓励,发现共性的问题再次广播讲解,让学生愉快地完成这个练习。在接下来讲解“筛选”和“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时,同样采用此方法,讲一个问题练一个问题,克服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及时的弊端。这样在2个学时内学生就很好地完成了这节的教学任务,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 章节综合练习(精练)
“仿练”能实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吸收。而要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去解决一个较综合的问题,还要有融汇章节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训练。教学过程中我常当他们完成之后特有成就感。
案例1:学完excel电子表格这章后,找个贴近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一个“期末考试成绩单”的填写,部分原始数据表如图:
要求1、用公式计算出80%列、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出总评列,并完成填充。2、用条件函数计算出积学分≥90and≤1004学分;≥80and<903学分; ≤70and<802学分; ≥60and<701学分;<600学分);3、用条件格式设置将总评成绩低于60的分数设成红色字。
案例2:在学习powerpoint这章时的开始,强调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生产厂家和销售公司利用电视和产品展销会进行的产品介绍;各公司和企业等单位的项目工作报告;老师讲课用的自制动画等,都可以由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灵活、生动地展现出来。上第一次课就布置了这一章的综合作业:“我的大学生活”的ppt文件,让其根据题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要求:幻灯片里面要有文本、艺术字、照片(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效果上一定要有动画设置;完成的ppt设为自动播放;播放过程中用一首歌曲伴随变化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想着如何完成作业,所以上每一次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后让学生到前台教师机上广播展示,既实现了将之前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又能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结果验收、成绩考核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提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质量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抽象性较强和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因此,该课的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我院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单独开设了2门实验课:“计算机部件实验”和“计算机组成实验”,分别为32学时。前者主要完成计算机单个部件的设计与调试,后者主要在部件实验的基础上完成模型机系统整体设计和测试。两门实验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共同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本文结合这两门实验课程(在本文中统一称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2实验内容与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时序电路、总线传输控制和模型机系统设计。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保证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实验项目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实验引入EDA技术,采用基于FPGA的实验开发系统,不但提高了实验效率,也丰富了实验手段。每个实验项目的内容、步骤和具体要求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设计,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意见逐步进行完善。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 实验内容灵活性。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验项目内容尽可能有可选性。例如,存储器实验要求在完成基本的ROM和RAM实验外,可以选择双端口RAM实验。总线控制实验允许学生自行选择设计总线上的部件和数据通路。
(2) 实验方法多样性。一些验证性实验中,我们在参考代码上故意设置一些错误,要求学生分析查找并更正错误。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发挥自主设计能力完善设计方案,这样既达到了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又弥补了验证性实验“照抄照搬”的不足。
(3) 设计方法多样性。逻辑电路设计可以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或者框图输入。部分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别采用二种方式实现。例如运算器实验和时序电路实验。对于模型机系统设计,可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3实验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是一个难度比较大,耗时比较多的实验课。学生们的能力有所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3.1集中讲解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实验理论讲解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实验课不仅要说明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结合起来,把计算机部件和模型机系统的设计思想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学生。另外,实验过程中针对共性问题的集中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基本模型机系统设计实验中,总共安排了4个学时的实验理论学习,主要讲解模型机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复习实验过程用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大部分理论学时穿插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进度,在适当的阶段统一讲解重点难点问题。这样分阶段讲解比一次性全部讲完所有实验理论效果好。例如,当大部分学生都提出关于微程序设计的问题时,可以集中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展台,通过实例以及实际操作来讲解实验理论,可以显著提高讲解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例如,有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经自己长时间努力也无法解决时。指导教师要耐心的帮助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其能够继续认真做实验。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应该对其提出的设计想法给予正确引导。并鼓励其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
3.2重视“个性化”培养,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异,应该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在实验大纲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实验要求和难度。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优化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验远远超出了实验要求。例如有些学生完成了实现多条指令的复杂模型机。还有的学生自行设计指令,增加了堆栈操作等指令。指导教师应该注意发现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鼓励他们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科研训练和电子设计竞赛。
3.3严肃实验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引入了EDA技术,提高了实验效率,但所有电路设计文件都在PC机中完成,文件拷贝非常容易,这给实验作弊提供了方便。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少数学生作弊。作弊情况主要有:
(1) 不喜欢做实验,验收实验时,拷贝别人的工程,希望能蒙混过关。
(2) 实验进度慢,为了提高实验速度,拷贝进度较快的学生的实验工程。
(3) 对自己的实验仿真结果不满意,拷贝实验结果优秀学生的仿真设计文件。
作弊不但使学生个人失去了实践的机会,而且如果不及时发现,会导致了考核的不公平,甚至影响整体的实验风气。因此,必须严肃实验课堂纪律。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了以下有效措施:
(1) 发现作弊,给与扣分。作弊严重者,此次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2) 实验中的工程名称、实体名称、信号名称等需要命名的地方,尽量保持名称的唯一性,例如以自己学号后两位结尾。由于文件互相关联,修改名字比较麻烦,并且容易产生错误。这样避免了学生由于未完成实验而临时拷贝他人实验工程进行验收的情况。
(3) 实验验收阶段,通过提问以及现场提出要求进行操作等方式,发现独立性较差的学生,并进一步确定其是否独立完成实验。
(4) 实验课堂上允许正常地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但教师应该给与正确的组织,避免有些学生不独立思考而过分依赖他人。
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可以保证基本没有作弊现象出现,保持了优良的实验风气。学生们能够认真独立地完成实验。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同学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坚持独立完成实验。
【关键词】技术院校 计算机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8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的教育方式,其实质就是学校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促进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育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技术院校学生的生理发育已成熟,这是他们进行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前提。当代学生具有精力充沛、渴望展示自身的能力、重视自我意识、渴望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的特点。但是学生正处于18~23岁的阶段,也具有依赖性较强以及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缺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加快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使他们的成人感得到增强,将学生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能够自主地制定适合自身成长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我国技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要不断实践构建主义的主张,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主动地构建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最终实现“特长+合格”的教育模式。
二 计算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技术的诞生极大地提高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高新信息化更是一个覆盖整个社会、工厂企业和家庭的系统工程。高新信息化代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技术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为电子商务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电子商务又为整个社会的高新信息化增添了更为广泛的内涵,高新信息化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只有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优化计算机教学课堂,是每一名计算机教师的重要责任。
三 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素质教育
1.改革计算机课程结构
应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一个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氛围和生活环境。在实践构建主义理论时,首先要建立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职业活动,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管理中的目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自身的所有感官去培养职业意识,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使大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地使用外部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最终促进学生在自律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改革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以实用性为主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因此计算机教学内容应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出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受应试教育影响小的特点,因此教师可增加教学内容选择上的灵活性,减少计算机教学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是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可行动性。现有的学生教材是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方式设计的,无法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福建省第二高级技校为例,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中,将其发展成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着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重新编写以实用性为主的计算机教程,重视计算机教育间的衔接工作。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3.更新计算机教学手段
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改变以往封闭的教学环境,真正突显学生的个性,完善素质教育。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课堂的表现形式,使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 结论
总之,应从改革计算机课程结构、改革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计算机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将素质教育融入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设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学习能力;思维方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用文字处理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能力,甚至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研究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绝非标新立异,耸人听闻。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掐指推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产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简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 的人。从上述中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而一旦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尴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当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各种外语、计算机资格认证和驾驶执照是通往下个世纪的通行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应该拥有计算机能力"这一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年来一些从事未来教育模式的专家学者均指出;进入90年代,"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
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有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的愉悦.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个成就感,之所以说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以往数学数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程的人。
3.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比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用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中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进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程序化,因此,在编辑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会出错停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三、计算机教育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而言,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内容过于陈旧,基础过于厚重,至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竟还无法窥其现代数学之一斑,领略现代数学之风姿,计算机语言也具有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逻辑推理也有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学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现代化的方法研究新旧问题,这一点正好能作为数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引进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学习课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专家学者对此早已达成共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上佳的效果。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霞光,也让严重脱离现实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同时也为了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家佳肴。从长远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 刘心笠,刘申之.浅谈计算机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基础知识 能力
一般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已非什么新颖的教学论题。但是,由于高职的教育是就业的教育,而就业是要技能的,且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为培养操作型、应用的人才。于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孰重孰轻又常常成为高职教育讨论的课题。对此,笔者仅就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浅谈自己的看法。
1、基础知识的过分强调与忽视
计算机学科毕竟是一门科学技术,客观上具有基础性和发展趋势的关系。因此,强调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给学生予坚实的基础,因为基础性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本质的认识。计算机技术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因此,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要求学生要打好基础,在课堂上较系统地讲授基本概念,反复演示基本原理,就是设计学生练习,也多是围绕概念、原理来进行,以利于今后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能不断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有的认为高职教育是培养操作型、应用的人才,因此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只要学生能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即算达到教学目的。在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缺少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于专业技能的操作和应用难以理解和接受。例如我们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上机实训中,在进行账套操作时,由于部分学生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上机实训就有困难。
其实,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础知识主要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之是计算机学科规律性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在以后能运用共性规律解习某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能力则为某一具体操作的关键部分,主要靠反复练习训练来掌握。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而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可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起点。因此,高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当把握社会发展、时代需求和职业岗位对高素质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力求坚持两者的和谐统一。
2、单一能力的培养无科学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在高职各专业中的一门公共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认识信息的本质和重要性,逐步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获取、使用、交换和共享信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因为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已成为劳动者能力素质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意识。如有的学生原来已学会Flash和网页制作,转入自己的专业学习后,就难以做到承前启后,知识连贯。可以推测,以后在从事自己专业工作,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技术手段或进行一些信息处理也就无能为力了。
尽管说高职的教育是就业的教育,是培养操作型、应用型的人才,但并非是短期计算机培训班的性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仍然应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
3、基础知识与能力应为相辅相成关系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能力本位”,根据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遵循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基本特点,在讲授计算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理论讲授“够用”,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要求学生会应用。
(1)教学模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选用当今使用比较广泛的应用(系统)软件和较新的技术知识,还充分考虑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基础知识和应用实际紧密结合,还充分考虑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强Internet应用知识和使用方法。
(2)教学方法方面。结合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以及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标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
(3)知识结构方面。讲授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原理知识,理论知识(计算机构成、网络基础)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而比较偏重对某些软件(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浏览器)的实际操作。
(4)技术能力方面。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程序),并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学会使用一些应用软件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使用wps或是word字处理程序进行中、英文的输入、编辑、排版等;会使用FoxBASE或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等。在这些教学中处理好重点、难点内容,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5)能力培养方面。要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具有信息方面的基本能力素质,即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和形成新技能的自我学习的意识;具有 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云廷,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中国教育改革,2004(8)
1)系统初始化课题过程输入:数据库课题表中的课题号PN;输出:课题经过权重计算后得到的权重值PG。2)学生选课题过程输入:学生学号SN;输出:适合学生选择的课题。(1)由学号查出学生的专业课的成绩;(2)根据专业课成绩计算学生的G值;(3)从数据库中查出学生自我评定值SA;(4)计算学生权重SG=G*80%+SA*20%;(5)从数据库中选出课题权重值PG取值范围在[SG-1,SG+1]的课题。(6)根据学生的爱好、能力、课题的描述及要求进行匹配,最后确定筛选课题。3)算法复杂度分析假设刚开始系统初始化时,教师已经向系统中录入了n个课题,那么在计算n个课题的各自权重时,其时间复杂度为O(n)。此后主要时间开销在查找所有课题找到适合该生的课题。此时如果系统中将所有课题已经按照权重值PG的大小排好了序,采用二分搜索算法先找到与SG-1最近的一个PG,然后从该PG到PG+2都是该学生能够选择的课题。算法最好时,时间复杂度能达到O(log2n),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O(n)。这样的话,此选题算法的执行效率很高,执行时间为毫秒级。
算法实现
在智能算法的数据库中,有两张核心的表,一张是学生表,另一张是课题表,分别存储各个毕业生和课题的相关信息。学生表中的各数据项包括:hobbies(学生的爱好),havedSkills(学生已会的技巧),Gvalue(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课考试成绩G值,转化成1-10间的值),Ability(学生自己评价的能力值)和SG(最后计算出来的学生权重值)。课题表中的数据项包括:introduce(课题的介绍),require(课题的要求),type(课题的类型),pay(课题的花费),difficulty(教师进行设置的课题难度值)和PG(最终计算出来的课题的权重值)。实验中选择了学院的一个行政毕业班级,对选题系统进行测试,班级人数为30人,测试的课题数也是30。用智能选题算法来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选题工作,最终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选题效果。
算法实际效果分析
我院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每年都在改进与完善。2007级系统采用的是随机选题以及先到先得的思想,即学院的所有课题该届毕业生都能选,并且课题的审定按照学生的选定顺序,先选的学生先得课题。2008级毕业生使用的选题系统在07级选题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的限制,即每个专业的学生只能选择系统为该专业所限定的课题,几个学生对于同一个课题的选择按照选择的先后顺序生成相应的优先级,先选择的学生优先级高。教师在对课题的审核时,可以从系统中调出选择该课题学生的学习成绩信息,从主观上选择一个教师认为适合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进行主观选择,系统会自动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学生得到该课题。上述的三个选题算法(2007级、2008级及本算法)都选择一个30人的行政班进行算法的效果分析。分析角度是从学生、教师和系统管理员展开,分别对30个学生、相应的课题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展开满意度调查。(1)从图2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选题算法得到的结果显示,很满意的学生已经超过了半数,不满意的学生仅为10%。(2)从图3中的教师满意度可以看出,在采用了本选题算法之后,教师对于选题系统评价很满意的人数明显增加。说明学生可以选到自己能够胜任的课题,这样教师的工作就会顺利许多。(3)调查发现,系统管理员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满意度达到90%。说明了本选题系统在管理员层面的实用性,管理员不必费很多的功夫去解决学生选不到课题,也不须催促学生结题等工作。
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现在是网络化教学时代,计算机实验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低位。但是由于网络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设备也在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中的设备往往由于落后而出现各种管理问题。现在我们就常出现的问题来一一进行分析。
一、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计算机机房中机器病毒泛滥。由于高职院校中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可能在同一个公共机房上课,难免学生会自带U盘方便自己携带资料,这样就给计算机带来了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因为大多数的病毒都有着较强的自身复制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或者U盘进行传播,不仅破坏系统程序而且容易攻击网络,阻塞网络带宽,造成大面积系统或者网络瘫痪。
(二)计算机外部设备损坏严重。由于高职院校中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利用率非常高,而设备由于资金问题不能常常更新,难免出现老化现象,尤其是像鼠标,键盘,USB插口等常用外部设备,在机房的超负荷运转下,损坏更是十分的严重。甚至有时候由于学生的素质不高还会发生偷窃事件。
(三)学生上机人数众多,疏于管理。在高职院校中,实验员一个人要管理多间计算机机房,往往会兼顾不过来,也就使得有的不够自觉的学生在机房里玩游戏或者上课时间在上网。
(四)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高职院校中专业的实验员重视不够,实验员队伍本身就存在了业务水平不够精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较少,对于一些专业的课程软件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业务学习,这也使得实验员在工作开展中容易遇到对软件资源不熟悉,出了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五)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力度执行不够。在许多的院校中,计算机机房管理条例只是挂在机房墙上的一个摆设,并未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实验员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往往顾不暇接,也使得学生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例如不讲卫生,吃零食,玩游戏等等。
二、对于计算机机房的维护方案
针对上述几点问题,我们通过日常的工作也摸索出一套解决应对方法。
(一)针对计算机机房中机器病毒泛滥,实验员在学生上机前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关于计算机病毒危害的教育,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养成自己在使用U盘前先进行杀毒的习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学生使用U盘带来的病毒对机房的机器进行交叉感染。其次,对需要安装的软件进行杀毒,拒绝来历不明的软件安装,对网络共享谨慎使用。第三,每个学期开学前做好系统安装工作,设置好还原卡的保护,针对系统盘设置每次重启自动还原,对于其它盘,由于学生可能要安装临时软件或者作业,就将其设置成为每周自动还原或者每月自动还原,最大程度的降低病毒感染电脑的可能性。最后,最好是学校所在的实验实训部门能够购买正版的杀毒软件,对所有机器都安装上正版的杀毒软件,及时进行软件更新。重要软件进行安装备份,开机运行杀毒防控。
(二)加强对外部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维修。实验师每次上课要做好学生上机记录的登记,上课期间要不定时巡查,下课后要再检查设备一次,发现外部设备有损坏的,按照登记表上的学生名字和学号,找到学生进行教育。对于鼠标,键盘等容易受损的外部设备,最好是将其与电脑电源线锁在一起,这样既防止了学生恶意的扯掉鼠标,键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偷盗事件的发生。还有就是定时对鼠标键盘等外部设备进行清洁,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加强对学生上机的管理与监控。有些学生喜欢在学校机房的机器上随意改动数据设置,例如随意设置COMS,下载一些游戏或者上网软件,有的会自带单机游戏在学校机房机器上安装,而造成系统容易损坏,很多时候计算机不能够正常启动等等。实验员最好在自己的机器上装上对学生机的监控软件,对其上网进行监控,与授课老师进行配合,在不需要上网的时候及时关闭学生机的网络连接,在需要上网的时候,进行巡视,发现学生登陆与课程不相关的网站或者在玩聊天工具或者网络游戏时候,进行劝导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通过监控软件,对其机器进行关闭。还可以在安装系统时候,屏蔽掉例如QQ,PPLIVE等网络娱乐工具的安装。做好硬盘还原的工作,还可以单独做好一台机子的系统,尽量不让学生使用,专门用来大面积的通过还原卡来传输这个新的系统,使得整个机房的机子定期做到系统的清理。使得在机房上课效率更高。
(四)加强对计算机机房实验员的管理工作。针对计算机机房安排的课程,对负责的实验员进行软件使用的培训,定期开展一些关于计算机设备更新使用,网络监控、维护,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讲座,鼓励实验员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树立一些业务骨干作为典型,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实验员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学习,提高竞争意识。
(五)有针对性的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条例。加强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力度。不仅仅是对于实验员的管理,更要对上机的学生,授课的教师一并进行管理与培训。严禁任何人员在计算机机房里面吃东西,玩游戏,互相追逐打闹,对于任何违反管理条例的人进行惩罚,实行零容忍制度。各个授课老师和实验员从自身做起,做好学生的带头榜样。
计算机机房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虽然是属于教辅部门,但是却是和一线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实验员属于教辅人员,在地位和待遇上来说,比起教师还是差了一些,但是还是应该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一线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一线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针对各种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开展,实验员本身要树立积极学习的态度,主动学习各种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才能在上课使用时更快更好的解决学生出现的软件使用问题,辅助授课老师进行讲课。在课余时间,实验员应该主动进行机器设备的维护工作,不能仅仅靠着维修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于实验室的日常卫生清理,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
总之,高职院校中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必须有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结合自身的条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合理指导方案,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出发,使得实验员的工作更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乔紫光.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
[2]贺涛,牛欣欣.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现存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企业导报,2011
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以就业为导向,其实就是要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与完善。所以,教师也要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不断寻找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市场的变化相吻合,坚持以就业导向为准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目标不符
现如今,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存在盲目性、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这样造成学生与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等严重脱轨,尤其是在现如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在产业发展上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所以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就越来越广。这就要求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专业技术强与实践动手能力高的人才。就目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来说,却并没有真正将实际的岗位需求与专业上相结合,造成了学生学习计算机以后却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也并没有成为学生的一技之长,这样即便是学生走入到工作岗位以后,也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没有办法胜任更高的工作要求。
2.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的实际运用不符
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课程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理论基础上,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不足,动手能力不高,加之学生的实践不足,就必然会造成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也就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了。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一些教师会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开展教学,直接将知识点教给学生,这样学生更没有学习兴趣。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让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并且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这是由于教师常年从事教育,在理论知识上都比较丰厚,但是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却没有多少经验,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也没有深入到相关的企业中进行观摩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过于呆板,这样就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发展的要求了。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措施
1.找准就业为向导,真正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在中职学校中教学模式必然会有一番变革。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观念上,教师就应当做到以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计算机教学内容尽量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围绕市场与企业中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针,在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特点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与到实地进行了解,明确市场中各个企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根据这些要求来为学生设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中职学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掌握一技之长,尤其是在培养职业技能上,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以及信息技术,全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进入到社会以前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这也成为了中职学校中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所以,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突出实验重点,增加一定的技能实践教学课程,只有真正地改变计算机教学,让实践教学立足于理论教学以上,才能真正地树立计算机实践教学的主体化观念。
在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实习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减少无效教学方法,适当开展一些具有工艺性与综合性的实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技能。所以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一些设备,大力开展实验与实习项目,让学生深入到实训基地,并实现学校的企业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现代化企业中的教育资源优势共享。
3.提高师资团队建设,提升计算机教师的综合素养
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要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且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引导,所以这也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的知识涵养等。所以,在中职学校中培养出具有双师型综合素养高的教师团队十分重要。在培养高质素的教师团队过程中,可以采用公开竞争上岗或是公开进行招聘的方式来不断地吸引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帮助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学习中来巩固自己的相关知识,积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储备量与实际需求等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
三、结语
以就业为向导的计算机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通过培养出素质高、技能强与专业性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丽云.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0,(09):8.
[2]于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排版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9,(0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