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本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提高认识,明确基本技能在专业技能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技工学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专业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基本技能这一基础,可以说没有扎实的基本技能,就不可能形成和掌握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熟练和提高绝对离不开基本技能。电子电工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电子、电工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操作技能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理论而没有实际技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掌握了专业技能而没有专业理论知识也会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诸多不便。只有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是电子电工专业学习的基础以及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更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要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授课之始便要想办法让学生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所以,笔者在授课之前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给你们一些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能快速、准确地辨别它们各是什么元器件吗?用目测的方法,能准确判别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好坏吗?如果给你们每人一块万用表,能正确使用它并进行各种测量吗?有一所新房子,你能完成其室内照明线路的安装工作吗?
这样,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毕竟这些问题都是他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然后向学生说明,上面几个问题只是我们这一学科当中的内容之一,通过今后的学习,有关这方面更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加强指导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本专业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也只是一知半解,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一些产品及部分元器件,故在授课时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离开了实际,也就无所谓技能了。
基本技能的形成不能靠死记硬背,而要靠长时间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这也是技能形成不可违背的规律。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做到讲练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来验证理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如在讲授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万用表的表面布置、各刻度线及符号的意义、档位的选择和量程等;其次,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因为理论和实践毕竟是两回事,故在学生真正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要向学生做适当、正确的示范;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实践训练。这一步很重要,是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最关键的一步。
笔者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步骤去熟悉和掌握万用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第一,进一步熟悉万用表的性能,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错误操作而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第二,让学生对每一种功能、每一个档位、每一个量程都进行反复的使用练习,检测的对象也应考虑为满足上述要求而选取,只有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才能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如部分学生在使用前或转换量程(欧姆挡)后忘记调零,两表笔未完全断离被测量物体时进行转换量程或档位等,都有可能导致测量错误或损坏仪表。所以,一定要要求学生及时改正。第四,按要求认真写好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今后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实践环节;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极其广泛,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理、工科类本、专科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不将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作为其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且占相当学时比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极强,学校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何做好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等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师生关注,并在教学研究中长期探索的问题。
1实践的重要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经历“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认识过程,这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符合认识论的正确的认识方法。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环节,还是人才培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曾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实验的科学。尤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任意一个项目的建设或研究成果取得,都离不开实践,在高校无论是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还是为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实践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化实践,开足并上好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性强、技术性强,工程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开展电工电子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电工电子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打牢基础,提高能力。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实验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习又分为行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根据地点来分,实训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根据实训设备或条件又可分为实际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这里仅以实验为例,对各类实验进行说明如下。首先,实验具备验证基本理论的功能,即验证性实验,这部分实验一般以章节为基本内容,通过这部分实验,可使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其次,是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要求学生对综合应用一章或多章内容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是设计性实验,这应发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创意的较高水平的小制作、小创意、小发明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
2.1实践有利于增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教学通过实物或现场教学,使学生提高感性认识,为掌握知识创造前提和基础,符合认识的普遍规律,符合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具优势的心理特征。通过实践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教师从实验入手导入课程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整流电路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电路结构的组成不同,通过观察输出电路的电压波形图,就能明白为什么整流可分为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通过绘制交比较整流电路在无滤波电容和接有滤波电容时的特性曲线,就能更好地理解整流和概念和功能。如果教师讲解整流电路时,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会越听越乏味,甚至难以掌握基本概念,更不用说消化吸收学科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了。总之,教师应从实践教学入手,展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提高为本的教学理念。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我国高度重视技术的应用,除了高等职业教育外,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必须以实践作为衔接的桥梁。就像掌握了游泳的要领,如果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一样,只懂理论而不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加以训练,是不可能掌握理论要旨的应用的,理论学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也遵循了教育基本规律,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好地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对接,强化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防止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应用的倾向,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功率因数时,在交流电路的电感器上通过并联电容器,使电路的总电流、线路损耗、总功率比原来都减少,而负载功率却保持不变,即电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如果教师将此案例与实际的电力生产和生活用电相联系,阐明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和具体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能理深刻理解功率因数,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使用价值,提高理论教学目的性和极积性[2-3]。
2.3提高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人是动机产生的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浓度的兴趣是知识学习不揭的动力和源泉。很多电电气学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电工电子课程学习过程中,感觉越学越困难,因而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最后发展成为混日子的状态。再就是,不少学生在上大学前,在学习上多次受教师批评,体验到失败,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是“差生”。上大学后接触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4]。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数理推理和计算,那么学生便会重蹈以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面的学习体验的覆辙,感觉抽象、枯燥、繁琐和无味,更不用说具有学习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了。教育研究发现,学生成绩好坏与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在电工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就可以大幅度简化分析过程,让大部分学生听懂和接受,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实训,便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过程,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是值得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比如,在电器控制技术实训过程中,根据生产应用实际,可应用两个流接触器,通过相应电路设计,实现三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也可通过全倒顺开关实现三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又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仿真软件濱示三异步电机的点动控制、自锁控制、联锁控制、互锁控制,比较电路原理和安装接线电路图,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这些看似非常抽像的概念和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另外,在实训时由于操作方法或接线工艺的不规范均可能导至线路的虚接、假接或错接,在进行通电试验时都不可能成功。为了通电试验成功,学生会细心操作,潜心研究故障原因,想办法修正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相应的理论学习也更有兴趣。
Abstract: With the desig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s the key to establish a overall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esig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aking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realiz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 course teaching, aim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电工基础;整体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overall desig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7-02
1 课程的定位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平台。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和磁路的有关知识,具备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力,具备基本的电工作业能力,具备低压电器选用能力,以及使用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手册的能力。
2 教学设计思路
2.1 突出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特点 根据“理论够用,技能强化,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块,设定各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学法指导,做好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根据职业岗位和电工考证要求等设置知识点、技能点及教学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基于学生认知过程安排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通过讲解、练习、深化、归纳、训练等步骤,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工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设置为三个层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基本电路实训;综合实训。在项目任务设定时,选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
2.2 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知识职业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交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利用各模块的技能训练项目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实训使学生具备电工作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电工工具使用能力,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能力,电路及电路图的分析能力,电路安装测试能力,以及电工综合实训等能力。素质培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教学中要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职业能力就越强。能力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应用,是知识发挥作用的实践应用。素质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升华,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具体呈现。
3 课程教学目标
3.1 总体目标 通过《电工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宽基础、强技能的基本目标。初步具备解决家庭照明电路安装和工厂供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意识。
3.2 具体目标
3.2.1 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基本理论;熟悉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熟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能对较复杂的典型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认识常用的低压电器;熟悉常用电工仪表和电工作业的操作规程;能够分析计算简单的应用电路。
3.2.2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熟悉一般电路的分析测试方法;具备常用仪表和常用工具的操作能力;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会设计安装家用照明电路;会操作常用电力供电系统,并能进行简单电路的检修;能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3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团体协作的职业精神。
4 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形式,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听课、思考、记忆、练习、应用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记、怎么用的问题,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主要模块有:电路基础、直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互感电路。内容基础实用,重点突出,叙述简单明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每个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融合,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模块1 电路基础。工作任务: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扩大改装;导线连接;电阻的选用。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特点以及两种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掌握电阻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了解独立源、受控源的联系和区别;熟悉万用表的使用;验证基尔霍夫定律。能力目标: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电路;能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能识别和选用色环电阻;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计算电路;了解家用电路。
模块2 直流电路。工作任务: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路;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测定。知识目标:理解等效概念,熟练掌握无源网络和有源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熟练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加深理解含受控源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计算直流电路;能够正确搭建直流电路;能够使用万用表对直流电路进行测试;能够对二端网络等效参数进行测定。
模块3 动态电路。工作任务:一阶动态电路的测量。知识目标:掌握电容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理解换路定律;掌握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熟练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法。能力目标:能熟练分析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换路定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模块4 正弦交流电路。工作任务:交流电的测量;功率因数提高与日光灯电路安装;三相电路的连接与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正弦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元件在电路中的特性和RLC电路的特点;掌握阻抗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谐振电路;了解三相电源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三相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路;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和连接照明电路,熟悉家装;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具备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的能力;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连接三相电路;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模块5互感耦合电路。工作任务:单相变压器测试。知识目标:了解互感和互感电压;掌握同名端及其判定;掌握理想变压器、空心变压器。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同名端;应用理想变压器解题。
5 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个性化发展。
5.1 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检验课程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依据,这就需要制定课程的理论考试大纲和实践考核大纲。理论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点分布广泛,提出了前后递进等级四个层次要求:“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定律、原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实践考核依托项目进程分别考查学生在安全用电、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电器元件选用、实践操作、检测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借鉴职业技能鉴定评分细则进行考核,要突出过程考核,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的综合成绩按照理论与实践各占50%合成。
5.2 建立习题库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习题库。按模块划分,条目有:内容提要、基本要求和学习指导、典型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检测题。通过对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解答,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做好课程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李学锋,黄清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郭婺,周洪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3]武友德.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电工学;科学思维;教学改革
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是一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收敛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质疑思维、系统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将科学思维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疏通学生思维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增强创新意识、增加工程经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电工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工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课程。但是目前的“电工学”课程体系只重理论的推导,不重实际的应用;只重课堂教学,不重实验和动手;只重考试成绩,不重知识的应用;只重本课程知识,不重知识的系统衔接;只重经典知识,不重前沿发展等。本文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电工学”的教学实践中,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贯彻培养目标不充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工科类专业以“面向工程、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不断创新”为培养目标,但是目前的“电工学”教学体系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课堂教学,脱离工程本身,不关注工程特点,没有学以致用,“不断创新”和“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所以“电工学”教学应该从工程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与课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融合。“电工学”课程包括了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等主要模块以及电子系统仿真、CAD、EDA技术与实践等辅助模块。不同模块在理论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将其有效融合,学生普遍感觉模块之间是孤立的,找不到内在的联系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电类知识全面了解,更达不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更为完善的、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电工学”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缺乏工程背景。“电工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广阔的电气工程背景,但在课程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求学生理解知识点,学生只记结论而不注意知识的应用,知识来源渠道单一,范围比较狭窄,缺乏实用性,未能引导学生树立和训练工程意识。导致学生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不知道问题出处,即学生不知道为何学和学何用的问题,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应用素质的内在统一。
二、科学思维在“电工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河南理工大学“电工学”课程组以培养“面向工程、注重实践、不断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电工学”教学改革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1、教材建设。将科学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应用于《电工学》教材编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特色,使教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即用科学思维方法系统地、科学地组织教材,引入前沿知识,注重知识的启承、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增加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应在传统基本理论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实际的应用;将工程实例结合到相应内容中,使用具有真实数据和实际工程条件的习题以巩固理论知识;并恰当地引入新内容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钻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注重知识内容的顺序教学方式与注重知识关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相结合。从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课堂教学方法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互动式、工程案例教学法。
3、教学手段改革。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即将多媒体授课、软件仿真与电路实例相结合进行“电工学”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和板书结合,课堂上使用Multsim仿真软件,通过仿真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讲解时注重知识的联系、类比和延伸,从系统的角度提纲协领地讲授,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课后习题重在工程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加电子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Multisim10;电工学实验仿真;日光灯;功率因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48-04
电工学课程是高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工学实验是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实验均采用单一的传统的实验方法,即采用真实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1)电工实验消耗耗材较多;2)电工实验多数要用强电,安全性低,而且目前随着EDA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系统进行仿真不仅可以得到与真实情况相同的结果,而且更加形象直观,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通过使用EDA软件Multisim10对电工学实验进行仿真为例,介绍Multisim10在电工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光灯电路实验是电工学实验中一个传统实验项目,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现实的广泛应用性,对学生理解基本理论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
1 理论分析
2)元件
2.3数据处理及分析
在实际用电过程中,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最有效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方式。在现今可用资源接近匮乏的情况下,除了尽快开发新能源外,更好利用现有资源是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而对于目前人类所大量使用和无比依赖的电能使用,功率因数将是重中之重。因此,掌握提高电路(系统)的功率因数的基本方法有着十分重要而显著的经济意义。
3 结束语
通过应用Multisim10对电工学实验进行仿真为例,让我们了解仿真实验具有比真实实验更加形象直观等优点,学生可以在真实实验前先完成仿真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有个大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真实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有些实验受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在真实实验上实现,可以通过仿真的实验完成。通过合理的使用仿真软件和真实实验,取长补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秦增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0-55.
[2] 王冠华.Multisiml0电路设计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5-60.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 问题;对策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机电专业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将来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能否顺利完成企业领导交给的任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该专业技术人员应掌握的电子电工理论知识与技能也越来越多。但电工电子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较强,具有概念多、理解难、有的知识比较抽象、难记等特点。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教师描述起来都比较复杂;某些原理、规律学生难以把握,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及实践训练来加以验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实现优化课堂结构,强化电工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这是每个电工电子专业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调查发现目前的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相去较远,存在着一些不仅人意的地方。那么,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据笔者调查发现,直至目前,中职学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有些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还是采取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等。这与新课程理念与要求相去甚远。难怪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缺乏创新性。而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师生的角色;采取灵活多样化教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管理者与参与者。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平等看待学生等。
再加上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繁多、原理抽象,有的知识如不结合实验或实践学生就较难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课时不足、重视不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如没有扎实的知识与过硬的技能,怎能胜任得了企业分配给你的工作岗位,又怎能完成得了单位安排予你的工作任务呢?
可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中职学校对电工专业、机电专业等的实训课时严重不足,按照新标准一般是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各占一半,可有的学校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比例严重失调。致使学生实验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也说明有些中职学校对电工电子及机电专业的实验与实践重视不够。这也与目前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存在一定差距。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受学校办学经费的限制,对电工电子实验实习设备投入不大。有的实验实习设施设备迫切需要更新,但苦于经费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完善并提供实验实习场所及设备。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的结合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程。根据这一课程的特点,教师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实现“理实一体”。比较好的做法应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都在实习室进行。当师生共同完成某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接下来就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理实交替进行。这样对学生理解有关《电工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原理有很好的帮助,对提高学生电工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目前有的中职学校并非这样做。他们的理论教学在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有的是一个学期、有的是三个月,再到电工实习室参加实验或实践操作训练。可如此一来,有的学生早已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丢到九霄云外,理论与实践训练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自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面所述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打破传统,改革教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精心设计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积极思考。譬如笔者带着一只从家电维修部借来的反转的小电扇进入课堂。学生感到奇怪,今天老师怎么带这玩意进课堂。我让一名学生上来调试,当学生插上电源,打开电扇开关时,学生发现这电扇是反转而不是正转。这时,笔者就问,同学们好好想想,这电扇为什么反转,究竟原因在哪里?这个导入很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在轻轻的议论着,有的在小声地讨论着,有的在认真翻阅书本,寻找答案。这个设计,不仅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讨论,把学生带入我今天要讲的课堂。可谓“一石三鸟”。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
同时,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示范指导法”、“巡回指导法”、“师生合作讨论法”、“纠错法”等等。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学规律,不可随心所欲。否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当今电工电子元件、技术应用与发展情况,如智能手机、数码电子产品、LED节能灯、太阳能汽车以及数控车床电器技术应用等,促进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真正认识到本学科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懂得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晶,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科、勇于探索、勤奋学习。
(二)注重实践,学用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更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会具体的操作,完成一个个实践训练项目。因此,中职《电工基础》的教学应坚持“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实验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突出理论联系实践,学用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即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练结合,边讲边练、讲完即练、精讲多练、交替进行的方法。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图、文、声、像等信息,实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逼真表现效果,以提高学生的认识、理解和记忆能力。二是它将课堂与实习放在同一个地点,即实训室进行。学生听完或学完《电工基础》某一章节的内容后,即进行现场实习。真正实现学用结合,理实一体。在学生动手实习前,教师必须讲清实习项目、实习目的、实习主要内容、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实习后的评价等。
2.讲究实习示范
要达到理想的电工实习效果,讲究实习示范很重要。教师的示范操作应在“范”字上下功夫,力求操作正确、规范;可边演示,边讲解;要放慢速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看懂,达到自己也能操作之目的。譬如,在学完低压电器知识与基本控制线路原理之后,即可在控制板上进行安装实习。安装前,教师须讲清操作注意事项,尤其要强调安全问题。再对安装工艺及其步骤进行示范操作,边讲边示范操作,力求准确无误。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本次操作应准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讨论解决,并明确:
1)根据电动机的容量,选择导线等材料。
2)电器在控制板上的定位。
3)电路的配线,如硬导线的调直。导线与电器的连接处不反圈、不漏芯、不交叉、不跨越,横平竖直,美观大方。
4)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
5)通电试验运行及示范检修等。
总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阳卫星.强化电工操作技能 提高电工实习效率[J].科学时代,2011.2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组织与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高校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已经成为理工科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电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方法,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工程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工电子新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信息在不断扩充。然而,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一门课程的学时数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调整。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成为各大高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通过课程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及时找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调整自己课程计划,改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更好的为后续课程培养必备的基础能力。
2 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目前,各高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改革
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爱好。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他们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也应该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教学的需求,满足社会电工电子人才的需求。
另外,教师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内容的改革时,还需要根据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相应整合,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对该科目的认识,实现我国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对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汽车中相关原理的应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热情。同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把握“必需”和“够用”原则,强调必要的知识基础,剔除理论推导。
2.2 实验教学改革
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中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最终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合理设置并适当提高实验课程比例,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展现当前最新的电子技术,让学生认识到该项科目学习的重要性。实验内容的设置,应该注重实用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实验设备应该及时更新,通过成立兴趣班、开放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校内实训提供更多机会。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求职打下基础;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对新入职岗位的适应时间,避免了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3 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多数教师的授课已经摆脱了纯板书的形式,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精美PPT的制作,视频或者FLASH动画将复杂的原理清晰形象的展示,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具体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识。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直接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虽然多数高校在电工电子课程改革中能够做到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中,依旧没有大的突破。
3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新思路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般是按照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正弦交流电和三相交流电)、电磁感应、发电机与电动机、安全用电常识、半导体(包括二极管和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的思路依次展开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将课本上的结论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各个章节缺少必要的关联性。本文提供一种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思路,具体如下:
(1)课程的导入,由直流电路引入。给学生提供直流电源、开关、灯泡、熔断器,设计一个简易电路,从而引出电路结构、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等知识。
(2)在学生设计的简易电路基础上,引入继电器的应用,从而引入电磁感应。通过电磁感应分析,引出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电、发电机与电动机等相关知识。
(3)由继电器线圈的保护电阻可由一个二极管替代,起到续流作用,引入二极管的相关知识。在此说明二极管的整流作用,介绍单相整流、桥式整流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等知识。
(4)通过设计延时照明电路,引入电容器,通过电量计算,说明电容器并联在继电器两端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保持电路的接通,采取用一个三极管替代继电器,从而引入三极管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出集成运放。
至此,所有模拟电路的相关知识可以按照此顺序依次引出,在不同章节过渡中,可以通过电路的连接实验依次引出,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分组实训开展教学。
综上,本文给出了汽车相关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个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思路,着重讲述了不同章节间知识的过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用到各种教学方法,内容讲授上牢记“必需”“够用”两个原则,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1]张军.《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2).
[2]石柳.《高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07(08).
[3]张瑜,蔡立娟,韩春玲.《新课程理念下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02).
一、改革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该课程是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一门课程,它以电路理论及分析方法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目标,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开展进行,来研究各种电路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和实践应用。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验教学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不同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目标。
结合专业的需求,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删减一些理论性强、暂时又用不上的内容,并对原有教材多余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坚决摒弃。优化整合,减少理论推导、注重结论与应用,增加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实用的、必需的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验与实训相结合。对于课本中的基本公式、基本原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精心讲授,深入浅出。做到重视讲练结合,每次课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课前习题,培养学生勤思多练的好习惯,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强化学习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技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外,对某些章节可将课堂搬到实验实训室,边讲边练,采取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在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选取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去自学、写报告,然后开展课堂讨论,并结合生活中一些与电工电子技术有关的控制现象,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调试电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①多媒体授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对于有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很难用语言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为此,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它能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加知识获取信息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②计算机仿真教学应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目前,实验室所能开设的电工电子实验,都可以在该软件中仿真。仿真实验没有干扰信号,比真实的实验更能反映实验的本质, 更加准确、真实、形象。将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有利于形象化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兴趣。③网络资源的利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授课录像、答题自测、课程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放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优化资源,方便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目前绝大部分实验是按教学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定理、定律内容的理解,但是不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并且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室。设计性实验,预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并给出可供选择的实验元器件,而学生需要按实验要求选出自己所用的元器件,自行设计电路来达到实验目的。开放性实验室可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创新设计性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就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与深刻,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特点,结合不断变化的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环境,相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安排。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使该课程的教学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小虎.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翼翔.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06,4(2):77-78.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0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电工电子教学不仅要向学员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注重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笔者在多年的电工电子教学中发现,电工电子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电工电子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文化基础差,主体性地位凸显不出来
大部分学员作为应试教育的弱者,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不足,这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加上电工电子这一类课程,涉及较多繁琐的概念、抽象的原理、复杂的电路图形,学员难懂、教员难教,时间一长, 就会逐渐失去对此课程的兴趣。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改进,不断总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员,从而更好的体现学员的主体性地位,然而,多年来,学员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很好的凸显出来。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教员要做到“少讲精练”,从备课到讲课,从问题设计到课堂提问,从作业布置到考核,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因人而异,激发大部分学员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理解和信赖,使不同层次的学员在课堂中都有收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员主动提出问题,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学员“学得会”为最终目的,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因为在他们看来,“做”比“听”容易懂,而且,亲自动手实践比单纯的理论教学印象更加深刻。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学员的视听感官系统,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员理解所学内容。
二、专业不对口,学习内容岗位体现不明显
通过了解,不少学员的学习现状是基础较差,目的不明确,读书大部分原因是迫于家长等各种压力而来。对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选择也没有进行规划,来了之后觉得专业不对口,学的好不好,对以后的岗位任职不会有多大的帮助作用,所学内容岗位体现不明显,从而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专业缺乏爱和兴趣。还有一部分学员意志力不强,虎头蛇尾,刚开始热情高涨,过一阶段就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员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多学多干才能有所成,在学习上要像蜜蜂一样勤奋。特别是在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不要给自己划定什么框框,知识面越宽越好,可以围着一个专业链和专业群探索深究下去,专业知识给你技能,其他相关知识一样会给你思想的。学员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面宽些,在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为学员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资源设备欠缺,理论实践结合相对较少
电工电子专业课是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作为一名电工电子专业的任课教员,本人认为,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让学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活跃学员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而目前很多院校这方面的设施相对落后,有些实习实训项目受到资源设备的限制,难以有效开展。电工电子实习实训是电工电子实践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建立电工电子实习实训基地,突出强化技能训练,使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供教员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电工电子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情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部队院校也要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体验性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发展。另外,学院也可建立一体化专业实验室,保证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合理匹配,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教室,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教育理念,科学使用和管理设备,为核心课程的实施保驾护航。
四、学习热情不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欠缺
基于以上种种不足,以及大部分学员已脱离学校学习、生活多年,所以,在学习的热情度上是远远不够的,对学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学员过份地依赖书本和教员,碰到问题很少独立解决,养成了不爱动脑、不爱动手的习惯,对所学过的内容,也不习惯梳理总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因此,为了保证电子电工课程的顺利进行以及营造出和谐的上课氛围,教员可以引导学员对各种电的现象进行思考,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尽可能的鼓励学员探究和发现问题,并能大胆的提出质疑。面对学员的各种疑问时,首先应该表示赞许或者鼓励,而不是一味的选择压制和批评,采用各种办法激励学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探索,使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在一步步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途径,改善了学员的学习状态,提升学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