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现代园林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园林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园林概念

第1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风水理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分为不同的内容,古代园林设计中都渗透着风水学的影响,风水因素也将不断融入其中,风水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决定着园林景观的具体设计风格,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园林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手段,代表着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建筑选址中,选取最为合适的地理位置,充分应用风水理论,完善园林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风水与园林设计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提高我国的整体园林设计水平。

1.中国风水理论的基本内容

首先从字面上分析“风水”的概念,分为“风”、“水”2方面,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天文学、环境学、地理学、气象学、平衡学等。一般隋况其中也渗透了建筑学理论,设计中融合了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一门独立性的知识体系。是人对环境的最佳选择,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探究风水。关于环境与人的学问,建筑文化充分发挥了趋吉避凶的作用。早在夏朝时,人们就通过阳光方向,确定了“阳”、“阴”,形成了阴阳概念。通过阴阳解释具体的事物关系,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规律。“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与阴阳的正反概念相比更加具体。5个基本元素组成了自然中的物体,各个元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我国的十二生肖,为12种不同的动物类型,在相冲相克上也严谨的依据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也有重要影响,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风水研究的发展水平。

2.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向

2.1“天人合一”的应用

传统风水理论中,有着明确的要求。“天人合一”概念的着重强调,大部分园林景观中直观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将风水的原理体现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出整个园林的艺术风格,将人与自然环境紧密有效地融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情况,设计理念也要改变,风水概念的融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划分。在开始设计时充分考虑和研究物种特性的保存问题,确保平衡性。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的植物,首先要考虑实际情况,考虑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的空间,确保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促进植物健康茁壮地生长。在规划工作中,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因素,综合风水进行规划,使园林具有环境调节的作用,朝着“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

2.2阴阳平衡、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阴阳平衡形成独立的哲学辩证思想,在设计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利用不同属性之间的作用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独特的美感,确保园林景观具有艺术感。主题上比较直接,具体区分了高雅通俗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充分的渗透在表现手法和结构上,将阴阳属性的划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包含“金、木、水、火、土”这5个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其进行具体的布局设置,符合我国五行元素的具体要求。注意不同植物间的属性相克,做到生态平衡。充分发]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优势,对美感进行具体的设计,保证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科学又要美观。

第2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园林景观;本土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想意识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思想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国内的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大肆地宣扬、追捧、模仿西方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使得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本土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严重工业化、同质化的园林景观开始普遍出现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导致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进入瓶颈阶段,难以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本土化是世界各地园林景观设计通行且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文化大国,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现代化与本土化同步发展,在延续传统园林景观观赏性的同时,全面考虑其“景境”特质,重新进行合理的定位,在符合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保持、延续和凸显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做到二者的统筹兼顾,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的园林景观。

1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困境

1.1国际潮流与本土立场的错位

中国园林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传统,不断地自我更新与发展,取得了许许多多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风景园林引入了很多欧美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技术,这无疑对中国风景园林的思想解放、拓展创新产生了重要、积极和广泛的影响[1]。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城市公园建设都起步较晚,在面对西方文化思想意识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由于缺乏自身特点而发展缓慢,且方向不明,逐渐消失殆尽。为了迎合国家、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树立国家、城市的现代化形象,改变国家、城市的景观面貌,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师们一度把适用于某些发达国家、地区的理念或技术当作普适的、先进前沿的创新理论,膜拜式地把国际化当作未来方向,逐渐形成了崇西抑中的趋势,导致西方各种主义思想在中国逐渐泛滥。他们热衷于追求西方稀奇的形式,大力效仿西方景观设计案例,很少有设计师真正关注中国园林的本土性以及园林景观中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他们对于西方园林景观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与符号阶段,并没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辨析,所以经常盲目地将西方国家的设计思想及方法技术照搬到中国,如大树移植、大广场、大草坪、大花海、大景观等大尺度造景比比皆是,这些设计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复制品,毫无中国特色可言。国际潮流与本土立场的错位,导致传统园林大国失去了学术自信,本土化园林景观被全面冲击、改造和替代,园林景观作品缺乏“原创性”。

1.2传统立场与现代设计的错位

中国传统园林地理位置独特、功能较为单一,且多为观赏性景观,其服务对象大多为宫廷贵族、文人志士或者社会中极少数的人,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现代园林景观却是普遍存在于城市之中,全面开放,服务于群体大众的,二者有许多的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开始意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也开始尝试进行本土化设计。但由于行业和市场繁荣与乱象并存,许多设计师往往不加思考直接照搬传统园林或成功案例的模式,以期降低项目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他们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考虑场地所处的位置,不考虑场地周边环境,不考虑场地服务对象,统统把它们做成传统园林的形式,直接模仿传统园林中元素、材料、色彩、结构、布局等具象的表层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堆砌,使得园林景观有形无神。一时间,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仿古亭廊、小桥流水,传统园林中的置石被到处滥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过于无原则地仿古和拼贴,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只是对传统园林的模仿与复制,缺乏鲜明特色和深远意境,无法完全融入到现代生活与社会环境之中,不能称之为现代园林景观。传统与现代的错位,使现代园林景观缺乏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导致景观审美杂乱。园林景观设计是具有在地化属性的、自然与人文兼容的,不存在可以普适于全球的设计理念、方法与技术,任何新理念、新方法都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融合以后,才能接地气、可操作,只有传承和创新,才是生存之道。上述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忽视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忽略了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其结果必然是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设计出来的作品不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可以满足心理需求的园林景观,无法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文化。

2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出路

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性和现代园林景观的特点决定了仅靠传统的设计元素和手法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简单地使用现代材料技术去模仿照搬传统园林的形式,事实证明是不成功的。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开始高度重视地方民俗特色、历史文脉等,并且力图实现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强化现代园林景观的意义。部分学者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已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冯纪忠先生在《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一文中,通过梳理将园林发展分为形、情、理、神、意5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孟兆祯先生在《园衍》一书中强调,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科学创新,并对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王澍等通过设计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并借助现代化手法进行表达。随着时间的发展,“景境”一词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发展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丰富了现代化设计的文化内涵。“景”与“境”合成为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的《释名》中,常被用于文学、美学、影视学等领域。近年来,在风景园林学中也开始频繁出现。如张亚文先生在《景观欣赏》中写道:点景主要是用一语一词来刻画出景观的特征和景境。张家骥先生的《中国造园艺术史》和王其钧先生的《图说中国古典园林史》中,都有关于“艮岳景境”的描述。较早提出中国园林“景境美”的,有王玉晶等编著《园林美学》,以及曹林娣教授的《东方园林审美论》[2]。郭明友先生在《论“景境”———关于中国园林审美理论元概念的思考》一文中,定义了“景境”一词的概念。所谓“景境”,就是园林实景与情感理想交融渗透所形成的审美境界,其中“景”是园林审美的物质基础,具有真实可视性,“境”是情感理想融渗于实景后形成情景交融的整体审美效果[2]。纵观古今中外园林的发展历程,不断变化的元素、材料、结构、色彩、形式等表层特征都是难以传承和发展的,原封不动地传承那些具象的表层特征,只能称为仿古,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园林景观,我们应该抛开传统园林的表面,深入挖掘其文化精髓。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其成功之处是在于它创造了什么样的景境,要想找到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合适的出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学会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景境特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应确定场地定位。站在时间轴的延长线之上,尊重并挖掘设计场地的历史文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提炼出该场地的主要特征,同时融于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全要素系统之中,尊重场域环境的内在肌理与规律,从而直接通过构建园林实景的物质形态来表达主题思想,使园林景观具有“故事性”,能够传递易于游人理解的意境。其次,注重人文精神,因地制宜地营造特有的人文景观。这并不是指要采用历史典故、名人传记或者文物古迹等方式方法来营造各种人工化场景或设施,而是以场地自然空间为基础,以人文情怀审视人地关系,既爱护这片土地,也关切其中人的需求。结合当地人文景观的形成过程,利用合适的材料、技术等,营造与自然空间相协调的人文空间,以及满足游人观赏和游憩等各种需求的人工设施,将情感理想融入园林实景中,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第三,体现现代化的景境。中国传统造园中景境的体现更多的是在于花木寄情、状物比兴所产生的象征寓意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超脱隐逸、淡泊名利的审美情趣,难以契合现代人简洁、明快、开朗、大方的审美情趣。现代园林景观所承载的主流情感,不再是古代文人孤高独乐的清居思想,而是现代社会积极向上的的公德和价值观等时代精神,因此造景形式不必依样拟古,材料和工艺也必须遵时合宜[2]。设计者应该全面认知中国园林历史,重树民族文化自信,继承传统智慧,直面现实的需求和问题,在进行现代园林的景境设计时,应该走出传统园林的束缚,更精确地表现现代的审美情趣,深刻揭示现代社会、人对生活环境的本质要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应该再盲目照搬西方园林景观,更不应该再局限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固有观念之中,而应该从中走出来,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需求等,以现代手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完美融合。只要园林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不同分区的景境之间有内在呼应、过渡自然,工程实现上符合视觉、生态、功能、可持续等相关要求,风景园林就可以成为意蕴丰富的经典之作[2]。

3结语

从古至今,园林景观与人类的生活一直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产生于人类的需求,也服务于人类的需求。每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世界园林之母,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与意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对它进行重新诠释。“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化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国际潮流与本土立场的错位、传统立场与现代设计的错位,盲目地“崇洋”与一味地“固步自封”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做的是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艺术精华,提升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杨锐.论风景园林学的现代性与中国性[J].中国园林,2018,34(01):63-64.

第3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低碳;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功能特征;设计要则

随着当前社会中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和能源为及的逐步出现,低碳概念不断的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实现,以其高高质量,高水准的主要前提因素成为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先进的知识理念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下形成的一个城市建设手段,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能源逐渐匮乏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思路,新系统化的概念,它有望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通过当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概念与实际操作方式借鉴国外和国内多种建筑技术逐步形成的理论方针。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其营造要则,是为了推行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生活时事为前提的过程,是以各种低碳概念为目标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打下基础的前提。

1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产生背景低碳风景园林营造概念的提出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环境污染不断恶化,各种生态系统逐渐失衡使得能源危机不断出现成为当前影响人类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人类自1750年前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种能源的采集不断的增加使得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成为一种不了避免的趋势,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重大发展的基础上也巨大的破坏了当前生态平衡与环境危机。由此引发的极端气候及环境事件在全球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就使得当前人们发展的过程中饱受经济和能源的影响,使得人们健康得到很大的影响过程,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担心世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随着当前低碳概念的提出,现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不可或缺性与能源短缺的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一组亟待调和的矛盾。

2 对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认识及概念

试界定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正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大量聚集使得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如此现实条件下,样能够在保证风景园林基本功能的同时维持其“低碳化”的本质。

3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

3.1 降低风景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在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风景园林建设领域(特别是城市中的风景园林)的高能耗现象越来越突出,它们贯穿在从园林材料的生产到园林的施工以及后期运行、拆除、更新等各个阶段。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可望从操作层面上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3.1.1 通过本地或就近选择材料,可大幅度降低材料在交通运输中的碳排放,由此带来总体能源消耗的减少;

3.1.2 通过选择“低碳”材料替代“高碳”材料来减少风景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例如减少钢材、玻璃、水泥的用量;

3.1.3 以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延长园林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能源消耗总量。5)拒绝仅仅为所谓景观效果而设计高耗能的建筑或构筑物。

3.2 提高风景园林营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现代风景园林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运用采伐木材(特别是古树、大树)、新材料(包括水泥、钢材、玻璃等人工材料),并且随着频繁的城市更新,又会对“旧”的材料弃之不用、移除重建。而低碳风景园林营造则提倡对园林材料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寻求对已成型、已使用材料的改装、重构等创新设计措施,使越来越多的园林材料得以循环再利用。

3.3 增强风景园林的碳汇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植物根际或土壤中——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之一。

4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

低碳风景园林营造与普通园林营造的最大差别在于,它需要计算并控制、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其主要规则: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

4.1 减少园林建设的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个人或团体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它通常被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7]。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留下相关的碳足迹:所开的车、拥有的住房和土地、采暖的方式、吃的食物等。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可以方便地测算出个人碳足迹的软件,并且同时提供抵消这些碳足迹的方案。充分理解风景园林营建过程中的碳足迹,将有助于园林设计师认真思考低碳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

4.2 控制园林施工中的碳排放在园林工程施工的早期往往需要大量使用消耗石化能源的36中国园林机械,这很容易造成污染、地面压实、噪声、严重的交通压力、额外的仓储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设计师不能只热衷于创造空间和形态过于个人化的“产品”而是在人口增长、,社区成长、艺术风格和物理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创造生态友好、具有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变化的“长寿”的园林景观来控制和降低碳排放,使作品成为真正“低碳”的风景园林。

5 国外低碳景观营造的探索

设计师重点考虑了景观对于气候和环境将会造成的影响,认真研究每一个主要设计构件、材料的来源,分析它们如何在设计中运行并在展览结束后将去往何方。设计师通过系统的研究与规划,有效地降低了其景观在营造、维护过程中所需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碳景观营造”的目的。首先,设计师所选取的多是已成型或通过回收再利用的“碳友好”的材料。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而言,尤其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近30年间,很多项目的生命周期甚至更短。典型的城市更新不但包括对原有场地、材料的大规模挖掘、移除,还要加上新的设计和建造。类似的物质性问题通过设计师深入的场地调查、分析和对材料的了解,通常还是可以被逐一解决的,因此急需如此的精心策划使得该项目营造的碳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次,设计师还为很多主材安排了展后再利用的途径。

第4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节约;园林;绿化建设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促进了城市园林的发展。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时,首先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园林进行科学、客观、合理的设计。而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当代的建筑领域中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层出不穷,从而为现代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现代构成和园林设计都是注重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现代构成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和园林设计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都能够相互对应,而现代构成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对园林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园林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的园林设计也相应的运用到了现代构成的理论以及方法。在现代的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现代构成在现代构成学科中作为造型美学法则,不止可以通过绘画以及雕塑来体现现代构成的装饰性,还可以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园林注入了现代化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能够充分的应用现代构成理论主要有两部分原因,一是从本质上说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都同属视觉艺术,都是对事物形式美进行表达,并且现代构成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和园林设计对事物形式美的表达要素能够相互对应。二是园林设计本身就属于现代构成学科的一部分,现代构成能够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本文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出发,对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对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并对园林设计和现代构成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的节约型园林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以最小的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节水、节能、节财(我特别反对提“节地”),以及生态、景观、文化、游憩、减灾避险等功能发挥问题。

但是我认为,节约型园林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节约上的意义,简单从节约的概念来理解只是狭义的。从深层次讲它应该是一次城市园林绿化理念创新的里程碑。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实际上建设部提出这个概念的初衷也不是仅仅限于节约,其中包含了许多城市园林绿化重大的理念导向。

说到要搞节约型园林,就应该提倡“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在平时的绿化工程建设中一定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对自然的干预,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资源。

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揠苗助长,同时减少人为原因对草木的影响,从而园林植物更加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保留利用野生植被、保护自然的水系、河岸。对于规划的绿地位置、面积,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特征,避免大规模盲目的地形改造。

(二)消除移植大树、名贵树种的误区,提倡适地适树。

在城市绿化中,要想选择成活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树种,就必须充分利用优良乡土的树种,应因地制宜,注重选择本土园林植物和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园林植物。“一方水土养一方树”,园林绿化讲究适地适树,因为乡土树种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管理也省事。

近年来,我们吸取教训,在江北大道五十米景观带绿化建设工程中,突出地方性特色,采用乡土植物。实践表明,这些适生乡土树种生长健壮、冠大阴浓、抗寒、抗旱、抗污染、适应性强,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经过笔者的梳理统计,列出一些南京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

乔木有:秤锤树、苦槠、青冈、冬青、南京椴、栾树、臭椿、榆树、桑树、皂荚、茶条槭、黄连木、无患子等。

花灌木有:金银木、木槿、胡枝子、绣线菊、胡颓子等。

地被:紫堇、萱草、白芨、紫花地丁、蛇莓、连钱草、玉簪、扶芳藤、络石、石血等。

(三)多值宿根花卉,适当配置草花。

所谓宿根花卉,就是栽植后能够多年生长、无需年年更换的一种多年生花卉,如玉簪、石蒜、萱草、鸢尾、麦冬、芍药、金光菊、蜀葵、芙蓉葵等。

与一二年生草花相比,宿根花卉具有种类繁多、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养护成本低、收效快、生态效益大等众多优点,宿根植物正成为良好的地被植物和花境佳选。

节约也体现在科学养护上,种树有一句俗语叫“三分栽,七分管。”这一方面说明养护在园林绿地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也说明了养护的投入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是非常大的。笔者总结了目前绿化养护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粗放型的不合理的设计及粗放施工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大量增加。不合理的植物配置,大量的各类整形色块,这种造机器一样的设计方法制造的绿地是一个机械的人工系统,而不是有机的整体,需要人工大量的干预才能正常生长,大大地增加了后期浇水、施肥、修剪的成本。

如能注重自然与生态整体效应,在绿化设计上通盘考虑,因地制宜,在绿化品种搭配、层次、抗污能力、适生性等方面综合衡量,才能真正实现绿化养护的精细化管理。

(二)大量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应用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养护中已形成了化肥越用越多,土壤却越板结;农药越用越多病虫害却越来越严重,管理越来越费力的情况。因此笔者提倡通过科学设计减少养护成本,谨慎引种外来品种,合理配置植物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基础,提倡施用有机肥;合理用药,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大力提倡生态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大量种植没有经过引种驯化的植物品种,造成后期不适应环境大量死亡,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这方面我们也是有教训的,我区葛关路栽植的行道树杜英,成活率底,不耐寒,长势一直不佳,栽植以来不断补植不断死亡,造成了较大的浪费,杜英是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南京的气候并不很是适应杜英的越冬生长,如果设计之初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也不会造成这方面的浪费。

第5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景观

建筑是文化最好的承载物,无论是人文的还是科学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最后都落实在建筑上,千百年来传承于此。今天许多大众媒体乃至部分学术界仍然有“传统园林”就是“园林”或“园林”就是“传统园林”概念简称的想法,其实对照现代对“园林”概念的内涵广阔的理解,相对现代“园林”概念所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等新的意义和内容,今天我们所研究的“中国传统园林”其实只是“园林”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因为“传统”一词已经界定了它的范围。作为研究者,要在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中寻求一个适当的切入点,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对当代设计具有推动作用,而不是在社会和商业的影响中迷失方向。

1.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四点: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浓郁的诗情画意、深邃高雅的意境。

2.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园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每个单独的园林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很多组成要素,而且每个园林根据园主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兴趣爱好在园林设置组成要素中都会有所侧重。但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中,普遍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中华民族有落叶归根,尊重祖先的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和文脉上的延续。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一种方法也更易取得成功。

3.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

3.1传统基因的提取及文化的延伸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应用传统的东西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积淀、民族的归属心理经历了千年的传承,而且人永远不可能与传统绝缘,即便是文化思想史上那些开一代新风的创造者,却也恰恰只是深刻地把握住了传统精髓而已。我们希望未来的景观环境设计对传统进行基于自身要求的滤化与筛选。一方面,统一于现代生产发展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将多样的传统因素纳入自己的整体结构之中。

3.2提取传统是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自身的要求

现代景观环境追求的是或封闭或开放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并能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新的空间格局。它表现的是自由、明朗、富有激情的等多种艺术特性;现代景观环境应该能陶冶现代人的心灵情操,激发人们对美的自然追求,铸就现代的品格素养;同时也应该能够通过欣赏者自我感受去体验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情感,这就是现代景观环境的“意境”创造的问题。可以说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日趋重视设计的意义,重视场所精神的建构,重视对意境的追寻也是其自身的要求。

3.3现代景观环境中意境的隐退

现代景观环境和中国传统园林一样同样存在着感官、外部形态和场所等意境结构的要素,只要我们在充分理解它们的基础上,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脉络和一定的依存关系结合成一个整体,使人和景观环境之间产生感性的联系,那么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意境的感受离我们就己不再遥远。虽然景观环境的意境是一个审美系统,有稳定的结构,若干相关相生、互补互渗的主客观元素,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审美客体即景观环境内外部形态和空间布局,也包括审美主体即游赏者和使用者的审美水平和心态。

3.4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意境建构的手法

在现代景观环境中,也存在着意境结构的要素,而要使这些要素发生一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网络,从而最终在现代景观环境中形成意境,就必须才用一定的手法,而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园林仍然是我们最好的借鉴,提供给我们很多实用的手法,虽然现代人的生活情趣早已不同于古人,但意境仍然是它们精神层次的最高境界。

4.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4.1自然与人文融合

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其中空的部分才是空间的内涵。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中国人的空间观念,即空间是建筑最基本的内涵,建筑赋予空间人的性格。建筑原本就是辩证之物,虚实相生,阴阳相长。

4.2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中国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从现今的发展来看,主要目标和特点是需要发扬环境景观的人文精神,体现环境景观特色,追求环境景观艺术个性。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目的是为了隔绝外在的人与环境,营造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满足园主人隐逸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融合了自身的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批判性的继承,在对古典园林的优秀之处做以深入研究后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予以抛弃,而在审美思想上、艺术手法、空间分割等方面取其精华,让中国园林的设计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重新发挥。

4.3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相吻合,即在不大面积破坏原有自然环境中的水体、植被的条件下对景观进行改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精华之前先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两者的不同之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许多的设计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循环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首要条件。

第6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创意设计;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意设计过程中,园路、铺装、水景与植物等要素显得尤为重要,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景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优秀的园林景观必须具备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表现当代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物质文明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精神文明和文化内涵。所以,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必须合理的运用现代景观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融合传统的造园经验和园林材料,创造出既适合当代人生活居住,又具备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空间场所,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展现环境艺术的同时,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园林景观创意设计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在现代园林景观创意设计过程中,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园林景观为人用,而不应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欧陆风情”等国外模式,立足于实际环境,以当地特色植物为主,营造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景观,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特别是在设计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时,更应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其中。由于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目的不仅仅是为居民住所,更多的是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所以,在设计景观时要充分考虑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审美要求,在满足人们活动要求的基础上,重视人的精神的享受。

1.2、融合性原则

景观园林是借助人的智慧进行合理规划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区域,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很好的融合,达到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的高度统一。如一些本土特色材料在新景观中的使用,本土材料包括非景观用途的建筑构造材料、非景观用途的原始地质材料、现代科技制造的新兴材料,甚至是普通居民常见的生活用品。将这些材料融合到景观设计中可以很好的融合当地的文化气息,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景观。

1.3、创新性原则

中国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进行园林景观创意设计时要在继承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创新,构建出更多、更具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同时,还要力求协调和自然,在设计中充分运用生态景观理念,设计出节能环保的创新方案。

1.4、节约型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创意设计时,设计师应不断强化节约理念,尽量考虑建园造景的成本和持续使用的可能性。节约经济的园林景观创意设计应该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在材料选取方面,应尽可能的使用经济实用环保的材料;在植物材料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管理粗放物美价廉的乡土树种以及本地苗圃培育的符合出圃规格的树种,严禁盲目追求大草坪、大树进城等情况;在景观小品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一些新材料,如塑钢、尼龙帷幕、钛金和玻璃钢等,尽量避免使用造价昂贵,且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种类。

1.5、艺术性原则

园林景观创意设计必须要满足艺术性这个基本要求,基于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园林景观应要力求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因此,在园林景观创意设计中,可以巧妙地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利用意境、错觉、借景、联想等手法营造优美的园林空间,还可以选择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以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补充丰富多彩的人工景观,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美的类型多样化的需要。

1.6、教育性原则

在创意设计中恰当地融入一些具有教育科普意义的元素,能够使园林景观创意设计更具有新意和特色。园林景观的教育作用主要是使人们在游览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绪和心智的愉悦,从而生发对生命的思考、探究、尊重、敬畏以及热爱。

2、园林景观创意设计的关键要素

2.1、色彩要素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恰当的色彩运用,可以达到渲染环境氛围和影响人们情绪感受的效果。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与教育家彼得・拉茨曾说过:“熔化的铁水在凝固过程中塑造的肌理和铁块被锈蚀后改变的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相对于花木的种植毫不逊色,甚至要更自然一些”。纵观众多景观概念设计作品,不难发现色彩运用方面的规律,设计师们喜欢用干净的纯色、原色、自然色来赋予景观象征性达到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目的,因为纯色、原色具有很高的概括性搭配使用可以起到震撼人心和引导人们产生丰富联想空间的效果。由此可见,色彩具有一种类似语言的象征特点,可以很好地将其使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从而表现设计概念。不同的颜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心理感受,如,色调鲜明的空间给予人愉悦的感受,灰暗的空间带给人压抑、抑郁的情感。

2.2、材质要素

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质感与肌理,在景观概念设计过程中善于发现与重塑材料是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常用手法之一。在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中我们通常只能见到如混凝土、玻璃板、木材等少数材料,在他的设计中所有建筑表面都进行清水模处理,不加其他修饰,很多项目以近乎成本的低造价完成。可见在现代景观创意设计中,人们更加崇尚自然材料。同时,不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受可以使园林景观更独具艺术性,自然中现有的材料如生锈的铁、打磨的石材等在景观空间中都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最原始最质朴的感受。

2.3、光影要素

随着时间或季节的变迁而光影流连,即使是最简单的元素形体,在光线缓慢的移动下光影千变万化,形态变得活泼而生动,为人们创造一个微观世界。光影效果的运用不止体现在白天,夜晚通过人造灯光打造的效果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达到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

3、园林景观创意设计中新材料的应用

3.1、塑木材料

景观中应用的泥上、木材、金属、水,不论哪一种材料的消失,对人类而言都是灾难。所以人们积极研发环保节能的新材料。塑木复合材料又称“木塑”或者“人造石”,是用天然纤维(如米粉、稻壳、麦秸、竹粉等)和热塑性树脂经过高分子改性、混合搭配而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免受紫外线侵害、褪色慢、免受虫害和菌类的侵蚀;防水耐腐蚀、不开裂、不腐烂;易于切割、锯刨、钻孔和用螺丝固定等;具有天然的木质感;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对环境友好;充分利用了废弃资源,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具有可循环再生性,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塑木同时具有木材和塑料的优良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设施和园林景观、家具设计的制作,如户外地板、栅栏、护栏、花坛、护板、廊架、广告牌等;还可以用作装饰材料铺设在水泥桥面、砖墙表面、钢架表面等美化外观。如北京奥林匹克广场和上海世博会公共区域的铺装都是用了塑木材料。

3.2、竹制板材

竹材强度大,韧性好,物理力学性能好。由于竹子的生长周期短,在当今人们追求绿色环保的追求生活品位的形势下,竹子在许多方面己经成为取代木材的最佳选择。同时,竹材色泽柔和、纹理清晰,能够调节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吸收紫外线、防静电,有益人体健康。

3.3、透水性铺装材料

透水性铺装是指能使雨水通过,并能直接渗入路基的铺装材料。透水性园林铺装材料相对于普通的园林铺装材料更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在对城市地下水的补充、雨洪现象的减弱、吸收降低噪音、降低城市温度等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园林景观创意设计中,设计者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创造性、经济节约性和教育性原则,并在借鉴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方式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设计出更多独具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最佳园林景观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林瑞.试析园林景观的创意设计[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1:29-31.

[2]赵巧香.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创意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3]李婉仪.谈现代景观的创意设计[J].山西建筑,2013,14:188-189.

第7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是理想中的“桃花源居”、“精神家园”,不仅要拥有田园、惬意和文化底蕴,还有具备现代、时尚和精致的特色,更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可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这种大环境的要求下,为了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各地房地厂商也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花园式小区、生态小区和绿地小区相继出现,“生态”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1当前我国生态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这一概念提出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我国的生态住宅小区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很多先进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发展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论研究的更新与注入,阻碍了住宅小区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1对生态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

目前,相关专家和政府部门对“生态住宅小区”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解释,导致各建筑开发商对住宅小区生态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虽然很多房地产公司相继推出生态住宅小区、绿色小区等房产项目,但由于市民对这些绿化的概念认识比较笼统,这就使房地产商对小区的宣传带给人们一种炒作的印象,降低了对生态小区的信任感。

1.2将生态化简单的归为绿化率

大部分开发商对生态小区的认识非常局限,认为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化率就是对小区进行生态化建设,因此,开发商在小区的绿地建设中大做文章,甚至为了较快达到预期效果,不惜从国外移植大树、名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研究

2.1全面理解“生态”的概念,景观设计要符合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遵循自然,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这是新时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和发展目标,既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又要凸显现代生活的时尚和智慧,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此同时,住宅园林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环保型和新型材料,在确保用户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西安•绿地城项目,是2014年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重点打造的首个中式风格产品,景观跟随整体建筑风格定位,结合绿地理想•家社区景观人居标准体系,展开了一系列设计,在景观风格、功能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既融合了中式的传统理念,处处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境界,又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是一个春赏花、秋赏月、天人合一的风水居住宝地。此外,绿地城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采用的是柔软的全塑胶作为地面材料,环保、降低污染的同时,又能保障儿童的安全,提供适合各阶段儿童的活动玩具,与老人活动场相结合,方便实时看护儿童。

2.2确保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人是住宅园林的观赏主体,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修建一些常用的休闲娱乐场地;第二,利用景观小品提高住宅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烘托氛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的效果,还可以供人们观赏和休息。

2.3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园林植被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避免对现场地形进行改动。比如,在小区挖湖时剩下的土堆,不要盲目地将其运走,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将土堆设计成为一座小型的假山,不仅满足了业主休闲娱乐的要求,还符合艺术美的特征。同时,园林植物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不同植物品种间的生态特征,合理搭配组合,从而突出景观特色。西安•绿地城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采用西安当地常见的树种,如国槐、女贞、石榴、紫荆、木槿、梅花等,并依据植物属性配置植物群落,形成种群稳定、季相变化丰富的复层群落结构,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化植物景观。

3结论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建筑开发商要充分理解“生态”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化住宅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第8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雕塑空间

园林,是自然环境经过人们主观意识规划设计,在固定地理位置上构建出具有艺术性、生态化的人文景观。而园林雕塑是整体园林布局的一部分,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一环,它特有的外部形式,包容的内涵及文化属性使它与园林建筑、绿地树木、花草相比更富有人性,更能体现某一具体的理念。

园林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东、西方历史上,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在我国,园林格式设计早在距今5500—6000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而论及我国早期的园林雕塑,近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在集祭坛、寺庙、陵墓为一体的大型上古文化园林中,有令人振奋惊喜的女神、龙、鸟等雕塑。还值得一提的有春秋时晋灵公墓园雕塑,据郭洪《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家,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攫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这27个字内涵丰富,说明晋灵公墓园的石雕群很壮观。在西方历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中都是如此:自足空间和隔绝空间意识成为雕塑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价值。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雕塑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它与园林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园林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相当地扩展,如抽象性、大尺度、使用自然材料、融入自然过程等。与园林作品相比较,园林雕塑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这两种艺术的融合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雕塑空间是雕塑形体运动变化下所形成的空间,包括雕塑自身、心理和环境空间。雕塑空间通过自身的造型语言特色,使其感染力远远超出了雕塑自然空间体积。雕塑的空间扩张透过环境,进入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同时也致使雕塑空间具有融入性——它可以随时融入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空间里。

一、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园林雕塑的材质丰富多样,木材、石材、玻璃、铸铜、钢材、陶等均为常见的雕塑用材。亨利·摩尔和阿尔普都力图使雕塑在旷野、森林和山川中找到栖身之地,因为自然的力量可以加强作品本身的力量,使其更具完整性。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二、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色彩与光影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物质需要,也存在强烈的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

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需的。色彩的应用往往受到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影响。在环境中,雕塑采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置色彩鲜艳的雕塑,会给人带来醒目、清晰的感觉,如放置色彩暗淡的雕塑会给人带来厚重、质朴的感觉。色彩运用要注意暖色具有扩张感和动感,冷色具有收缩感和静感。光是物体的生命。园林雕塑位于室外,受自然光线的影响较大,每年、每季、每时的光线都不同。作为光源的太阳、月亮或灯光等,照射在雕塑上会使雕塑在形象与体积上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的放置位置,雕塑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在园林雕塑中要结合周围环境的采光度、光源方向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时相、季相变化。以夜景为主的雕塑则更多考虑灯光的效果。日本有件雕塑《交叉的空间构造》,作品由95个直径14.2米的水晶球构成。作者把一个“水晶细胞”裂变为95个,构成了结构复杂多变的城堡,进入城堡内部就像进入水晶宫,透过玻璃的光线变得五光十色。这是一件很受儿童喜欢的作品,它在审美功能中融入了实用功能。

三、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人类的亲和力

园林作为满足人们休息、游赏、活动的余遐空间,它是现在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场所,其空间和景观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娱乐性。

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富有回味的雕塑,它既是欣赏客体,同时又是交流对象。所以园林雕塑在选题时,应注重轻松愉快的主题。雕塑小品通常与所在环境的空间和景素结合,以夸张的小动物或拟人化的小品作为小尺度空间中的主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平时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东西的尺度增大,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营造出诙谐有趣的环境氛围。同时还将一些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置于景观之中。这些人物景观雕塑所反映的大多是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人,动作也极为自然,这种手法拉近了环境与游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景观的亲切感。如,有一组景观雕塑设计成一组横行的螃蟹从海边爬上岸,这里的雕塑既是作品也是歇息座凳,景致有趣且富于想象。可参与化也是增添雕塑情趣的重要手段,设置在地上的象棋雕塑,使人们不禁想一试身手,平添了一份亲切感、交流感。

结语

空间和人性,是现代艺术家追问的永恒主题。现代园林雕塑创造的空间不是徒具功能外壳或只具精美装饰的空间界面,雕塑空间设计的生命在于,物质围合而构成的空间内容应具有人性化因素。现代园林雕塑在题材上和形式上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抽象的、写实的,但无论明确表达了什么,只有雕塑本身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它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满足人们情感的各种需求,才能使人们觉得有种亲切感、交流感,这才达到了园林雕塑的真正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9篇:现代园林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隐形要点;生态。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园林的设计中,广大的设计人员及城市的公民基本上都已经接受了用传统的生态学的观点来进行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但是我们知道,园林设计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尤其是对于生态园林概念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的。

而且,随着现代城市园林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西方的设计思想不断的进行交融,园林设计的从业人员不断的交流就构成了现在的园林设计的多样化,也使得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都层出不穷,下面就一些园林设计中所存在的隐形的要点进行一下探讨。

一、注重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

这一点,在中国的古代园林的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园林建造理念,也是我国的园林设计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古代的园林设计中,很多设计者都会充分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在设计的时候,尽量的让人和自然环境可以更好的融化为一体,身处其中的时候可以彼此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共存给我们所带来的美好感觉,那么,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这个方面的要求就显得不是那么严格了,但是,我们在园林的设计中千万不能丢失了这一点儿,虽然现在很难做到像古代那样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了,但是我们必须要不断的追求,尽量的做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现代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求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园林效果。

另外,如何因地制宜的结合园林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当地的特色建筑的特点来建造园林,与城市的整体面貌相适宜,在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地方的传统文脉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符合基址的地域环境特点

我们知道,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特点应该是园林设计师法自然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建筑、人文等文化背景,所以园林设计应当与这些相适宜。

在园林空间的营造方面,我国古代的很多园林的设计为我们现在进行城市园林的建设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古代的很多园林的设计中,有大量的仿造自然的山水来进行设计的。当然了,仿造自然山水来进行园林的设计是中国传统的园林可以再现园林所在地的本土特征的一种中要的景观类型,也是对居民和游客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这方面的成就,最早可以追溯到秦王的作长城、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等举措。从中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我国园林所具有的独特的取景及空间的布局形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突显园林所在地的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及地域文化的特征方面,古代园林的设计者确实是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不同的地域是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景观资源所构成的,我们在进行现代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古人的所有处理形式,但是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必然要成为我们现代园林设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要充分考虑到主要使用人群的环境心理

不同的地域特点形成不同地方人们迥异的环境心理,比如山城中用地狭窄,人们潜意识更渴望看到开敞平地,而平原地区人们又常喜欢营造地形来使园林环境富于变化。

我们建造园林,尤其是城市园林,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可以让城市的居民能够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在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可以从《老庄》的队人为贵思想中看出来,古人之所以建造各种园林,其主要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创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很重要的造园理念。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来说,这一点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园林不仅可以给我们好的视觉欣赏,它在改善局部小气候,改善城市的总体温、湿度效应、提高日照的利用率以及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趣方面都是有很大的贡献的,所以,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如何能使它更符合使用者的潜在需求就是设计者们需要不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四、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及植被条件进行设计

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域是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这也是影响园林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多雨、多风、高温干旱等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着当地人们户外行为模式及趋向,从而影响园林设计的形式;同时不同气候下的植被特点也差异明显,园林设计中要运用乡土植物及适生植物,才能形成具有生命力和地方特色的景观,不宜盲目引用不适应气候环境的植物新品种。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是有着很多优势的,中国的古代园林设计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因为古人在早期就认识到了要恰如其分的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及植被来对各种园林空间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从而创造出了很多的博大精深的园林空间,这种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为利,无之为用”的思想中,寓情于景的思想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

我们的园林工作者之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及技术的同时,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智慧,尤其要注意园林设计当中的很多隐形的要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园林回到它原来的本色,发挥它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不仅要向前看,同时也要向后看,必须要重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各种现实意义,善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手法。

结束语

总之,要想使一个城市园林能够更加的贴近自然,并具有人文气息,就只有重视园林设计中的各个隐形的要点,发挥好其中的各个优势,才能够让一个园林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才能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