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有趣的半圆形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趣的半圆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趣的半圆形

第1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片区管理平台;民办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70-0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不断涌现出来,它们增加了幼儿入学机会、缓解了学前幼儿教育需求压力,但也存在着缺乏科学的幼儿园管理、教师流动性大、课程设置随意等问题,导致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相差甚远,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州市教育局决定依托公办幼儿园实行公带民的片区管理,以提高片区内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我园作为片长园,为贯彻福州市教育局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学前教育片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榕教幼〔2013〕1号)要求,进一步发挥省示范园的引领作用,利用片区管理平台,定期或不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到片区内民办幼儿园,开展帮扶活动以提高民办园的保教水平。

幼儿园教育中的区域活动,是近几年我国幼教实践中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它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步调进行活动,使其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经过调研,发现许多民办幼儿园重上课、轻游戏,区域活动未全面铺开,区域环境创设单一,内容片面,材料投放不够充分,忽略区域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没有体现出幼儿自主性活动。为了帮助民办园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园开展了手把手的帮扶活动,通过各年段点对点帮扶,全程跟踪推进大、中、小班同样教学内容“连接”为载体,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民办园区域活动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指导策略上产生了一定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办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一、传递理念,提高民办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的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有力保障。然而,许多民办园由于师资队伍不稳定,就出现招收教师的门槛很低的现象,教师只要会讲讲故事、带带孩子就可以了。许多民办园教师自身存在着“重上课、轻游戏”“区域游戏就是放羊式活动”等不正确的教育观点,这与纲要、指南中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帮助民办园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势在必行。首先,我园派出精兵强将由小、中、大年段长参与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其次,我们与帮扶的民办园建立了QQ群等网络平台,主动将我园教师参加的一些关于指南、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的讯息,发到网络平台上与民办园教师共享。同时,还根据民办园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关现代教育理念的各种材料,如:有关区域活动讲座PPT、优秀教学活动光碟等。再次,我们注重深入民办园实地进行调研,全程跟踪推进大、中、小班同样教学内容“连接”为载体,采用年段一对一的方式深入指导帮助。这种方式的针对性很强,让民办园教师提出区域活动中存在的困惑,最后通过学习指南等教育文件,逐渐提高民办园教师的认识,使得他们开始重视区域活动,改变了“重上课、轻游戏”以及区域活动就是放羊活动或幼儿随便玩的想法,也改变了他们认为幼儿园只不过是唱唱跳跳、讲讲故事的思想,逐渐转变了教育理念。

二、加强互动,提高区域活动准备的有效性

许多民办园在教室里简单地开辟了活动区域,作为集中教育活动的延伸。但是,这些活动区域划分不科学、材料投放匮乏、目的性不强、区域活动内容与课程中的主题基本无联系或更新不及时,特别是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欠缺,教师仍以传授知识、维持纪律、调节矛盾的身份出现,在区域中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时间极少,对幼儿表现和发展水平的观察不够,指导随意性大。为使区域活动具有科学性、实效性,我们初步探索出“互动四步法”,以提高民办园区域活动准备的有效性。

(1)互动中调整时间。要保障区域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就要有一个科学的时间安排。我们与民办园的园长和教师互动,依据指南的精神,在原先的时间安排上进行调整,延长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并把区域活动时间调换到上午集中活动之后,改变了原来区域活动只作为辅助的功能,提高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2)互动中制订计划。计划是保障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期准备。要保障区域活动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也就是要安排好区域活动的具体内容。民办园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师资队伍不稳定等各种原因,他们的课程设置非常随意。因此,导致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随意、简单、空洞,特别是结合主题活动安排区域活动的计划内容,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们在与民办园互动中采取了先模仿、再设置的方法,将公办园成熟的区域活动计划复制给民办园,让他们了解到完整、科学的区域活动计划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在主题活动中结合安排区域活动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制订适合本园幼儿需求的活动计划。比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原先的区域计划只有语言区“看图讲述――三只蝴蝶”、美工区“春天的树”、数学区“认识数字”等简单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没有递进功效,只是一成不变地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随意地进行一个月之久。于是,我们将本园的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的区域活动计划完整地复制给民办园,让他们从计划中感受到主题活动的递进性,并从区域活动的计划中体会到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然后,再与民办园教师一起商讨,看哪些是适合自己班级的就进行模仿,哪些不适合就删除。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与操作,民办园教师也渐渐制定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计划。

(3)互动中合理划分场地。区域活动的活动场地设置得科学,能够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很多民办园由于环境小、幼儿人数多,区域活动的划分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于是,我们因地制宜,与民办园教师进行互动,共同重新划分区域活动场地,有效地利用走廊、阳台、操场等空间,将建构区、表演区等比较活跃、热闹的区域安排到那里,娃娃家等角色区域放到公共场合,小、中、大三个年段的孩子轮流游戏,扩大科学区、美术区、数学区、语言区的范围,突破了民办园教师比较闭塞的思想,大大规范了区域活动的场地划分。

(4)互动中丰富材料。民办园活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非常简单,每个区域中只有一种活动材料,没有层次性,更谈不上什么低结构的材料,而是一种随意、放羊的状态。为了让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能够结合主题,并依据指南精神进行投放,又考虑到民办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在与之互动中运用了“以点带面”的方式,即突出个别区域、带动其他区域的方法。根据民办园中班孩子的兴趣及教师的专业优势,我们以美术区作为突破点,结合本月课程设置中的主题活动,对美术区的区域活动材料进行了安排。比如: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我们安排了四个主题(春天的花、春天的树、春天的水果、春天的动植物)。首先,让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纸盒、果冻盒、吸管、报纸、冰棒棍等)。然后,根据每周的重点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丰富材料。春天的花可以包括(装饰、绘画、泥工、折纸等)各种不同的手法,既帮助教师丰富了活动材料,又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这样,就能使区域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

三、悉心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组织实施的有效性

区域活动虽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民办园教师由于师资不稳定、专业水平不够,经常是指导属于放羊式,我们便采用了“倾述困惑――跟班学习――反思提升”的方法,进行理论引领、实践引导,逐步提高民办园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1)倾诉困惑。即通过交流、沟通、座谈等形式关注教师的需求,让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我们公办园虽然在区域活动上有很多经验,可是,如果依据指南中的精神要求,公办园教师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所以,大家互相将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困惑提出来,特别是民办园教师的问题,由公办园领导、专家予以提炼、筛选、从中找准教研的切入点,并一一给予解答。

(2)跟班学习。问题提出了,专家也给予回答了,但是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而现场观摩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升业务水平的方法。我们邀请民办园教师来我园跟班学习,从区域活动地点划分、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指导活动、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现场观摩实践,为民办园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启迪他们打开思路,并促使他们不断思考,进行内化,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3)蹲班指导。多听、多看能学到知识,但是,百学不如一用。因此,民办园教师回到自己的园所后,要不断探索,不断将学到看到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区域活动当中去。我们采用蹲班的形式多听他们的课,并做到课前指导、课后小结、现场诊断问题,寻找差距,不断完善,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把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在帮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民办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自学成长。

四、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帮扶活动,依托片区管理平台,民办园的区域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善。民办园已经逐步能较合理地创设区域环境、将区域规则融入到环境中,结合主题及教育目标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还激发了他们参与教研的欲望,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而公办园教师促进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示范、引领成长的作用。在公民办幼儿园教师携手并进、推进教育均衡中,受益最大的是孩子。我们将继续以“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标,更加有效地开展“手拉手帮扶工作”,使片区的所有民办园朝着规范化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2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1、 激发绘画兴趣,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最大动力。只要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足够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勇于探究,大胆想象,最终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一年级的孩子,思想很单纯,就像一杯透明的白开水,老师给予他们多少、给予他们什么,都会被快速接受,这时,如果教师只传授孩子们画画的技能,或是要孩子们照着老师的作品来画,那么,这世上最有创造性的眼睛就会失去光芒。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不像中高年级的学生那样通过反复练习的功夫来提高绘画技巧。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去挖掘、去引导、去提高他们的兴趣来实现的。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用愉快的心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收到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例如:给孩子们讲《有趣的半圆形》这一课时,首先向学生提出疑问:是否认识半圆形?然后再用电子白板出示大大小小的半圆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初步认识半圆形。最后老师再提出疑问: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半圆形?并各小组讨论,再让各小组来总结。等小组长回答完后,老师再用白板出示各种用半圆形组成的图形--小猪、刺猬、小鱼......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

2、 选材适宜儿童年龄特征,接近儿童生活

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选材非常重要,要以生活中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事例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始终力求在每个环节中突出绘画的生活性、趣味性、真实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感知、学习、理解绘画主题,掌握基本技巧。在绘画的时候,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孩子的眼中它们都是五彩缤纷的,没有固定的颜色,也没有固定的形状。让他们创造性地进行绘画,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奇思妙想的专家,例如:我给孩子们看完七星瓢虫的课件以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创作时,他们画出的画真是五花八门,让你目不暇接。有一名小朋友把七星瓢虫竟然画成了身上有七颗星星,却没有翅膀的飞机。我感到好奇,就问她为什么把七星瓢虫画成了飞机,她说,她长得以后要发明一种像七星瓢虫一样的飞机。飞机休息时它能自动地把自己的翅膀合拢起来。她的回答使我喜出望外。所以,作为美术老师不要用你的眼光来看待现在儿童的世界。

3、注重儿童的形象思维,淡化机械化教学

根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把"突出审美、深化绘画主题,强化感知,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认知--理解--再现"贯穿在教学始终,淡化美术知识机械化的教学,注重教学的体验性、探究性以及实践性。

感知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观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前提,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可以感受生活中不同的形象画面,让学生们在感知中认识,认识中理解,理解中探究,探究中掌握。因此,我经常运用课件来展示生活趣事场景。在教学中以生活事例为引线,使学生将广泛的感知形象轻松转换成切实的再现场景,较好地解决了绘画方法技巧的掌握问题,不再有老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学生在下面照猫画虎的机械化讲解,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不断提高课堂成效

第3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实际上,“惊喜”面包确实能带给人惊喜,因为它们一切开就变得生动无比。而制造这种“惊喜”面包的,正是康内尔面包屋的店主,秋本久美子。

秋本久美子两年前开了康内尔面包屋。去年,她的儿子小正一开始背着书包上学了。因为早晨较忙,久美子一般都是将店里烘焙出来的面包给儿子当早餐。刚开始小正一挺喜欢的,可时间久了,他就慢慢厌倦了。久美子挺苦恼,但她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给儿子做其他早餐吃。

有一天早晨,久美子比较空闲,就给儿子做了一份寿司。那天,小正一吃得津津有味,心情大好。临去上学时,小正一从书包里抽出一张画送给了妈妈。久美子摊开一看,笑了。画上画的是小正一十分喜欢的动物――熊猫。

看着画里的熊猫,久美子突然联想起刚才小正一吃的寿司。寿司因为卷进各种食材,剖面总是很好看。她想:如果把熊猫“卷”进寿司,孩子应该会很喜欢吃。那么,把熊猫“卷”进面包里呢?像小正一那样大的孩子是不是也很喜欢?

久美子决定去实践这个想法。她先画出熊猫脸的简图:不规则半圆形的脸,两个斜椭圆形黑眼睛,以及两边小半圆形的耳朵。她分析:类似熊猫这样简单图案面包的做法,其实只比双色蛋糕卷要复杂一点,只要自己把几种面团的颜色搭配好,位置调整好,那么烘焙出来的面包剖面就会有模有样。

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试做出了黑、白、绿三色长条均匀的面团,并组合在一起:先铺上白色面团,在适当的位置卷进两条黑色面团当做眼睛,再堆上白色面团当做脸的轮廓,再堆上两条黑色面团当做耳朵,最后用绿色的面包团将“熊猫脸”包裹起来。

组合好三色面团之后,久美子便将它送进烤箱。没过多久,面包烤好了。久美子小心翼翼地切开侧面,令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面包的侧面真的出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熊猫脸”!

久美子把长面包切成了十几个切片,片片都是“熊猫脸”。可能是放长条面团时有的位置没把握好,这些“熊猫脸”有的正些,有的歪些,有的萌些,有的呆些,但都十分可爱。中午放学,小正一看到这些“熊猫脸”时高兴坏了,一连吃了七八片面包。

久美子信心大增,此后,她就开始潜心研究各种图案面包的做法。久美子本就心灵手巧,加上勤奋,短短几个月就研制出了动物、水果、花朵等几大种类的数十种图案面包,比如青蛙、蜜蜂、兔子、柠檬、西瓜、猕猴桃、玫瑰花等。这些图案,多是久美子鼓励小正一画出来的,十分可爱。面团烤成面包时要变形膨胀,所以在制作面包时,久美子都要将彩色面团精心定位,最后才能得到可爱而有趣的面包。

这些面包看上去鲜艳可人,却绝不含化学香料。制作彩色面包所需的颜料,久美子都是采用纯天然果蔬,比如菠菜、可可、甜菜等。不管是哪一种图案面包,久美子都会给它包上一层外皮。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比较好给整个面包定型,二是想给每位顾客一个惊喜。于是,顾客到康内尔面包屋买面包就变成了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游戏――面包都是未切开的,里面是什么图案,谁都不知道,只有大家带回家切开后才看得到。

第4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一直觉得任重而道远。我觉得美术这门学科,是教会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两只创造美的双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可见兴趣是一切发展、创作的基础。不管做什么事情,有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可能产生某种悟性。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了下面几点。

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一节课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要看老师怎么去设计这节课。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认为都能让学生情趣盎然地去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我很注重在美术绘画课上,让学生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享受那种无拘无束的自我感情流露。在手工课上,享受那种创作带来的成就感。然后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绘画在生活中,是孩子们渲泻内心情感的一种天性。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在绘画课中的创作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提高绘画创作水平。

二、享受成功,形成自信

在美术课堂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赞美,因为你的一句话,一个赞美,就能改变一个学生。就像贾继红老师所说:“可以把表扬贯穿于课堂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就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对这个我深有感触,班里有一位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有一次作业画得特别出色,我拿过作业在班里展示给学生看,表扬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把这种想法用画笔展现了出来。学生对他也投去了羡慕赞许的目光,自此后,这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比以前安静了很多,我觉得这就是学生的进步。所以,对于学生的表扬,我从不吝啬,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的,遵守纪律的,作业表现突出的,我都进行着表扬。适当的表扬,能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增加了学生对美术的喜爱。

三、课堂学习的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绘画能力

在授课时,我们又从简开始,一步步增加课堂的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比如:我在讲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我首先出示由半圆形组成的几个动物和事物的图片,考考学生的眼力,让学生从中找到哪些地方运用了半圆形?接着增加难度,给出学生一个半圆形,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你添画,你会让半圆形成为什么?随着教学环节的一步步跟进,教学重难点一个个突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作业这块,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喜欢绘画就用绘画的方式去表现,喜欢粘贴,就用粘贴的方式表现,愿意用刮蜡纸表现的也可以,结果作业出来,琳琅满目,还有个学生用橡皮泥捏了松树和小鸟。通过这节课,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表现手法多样。我也与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了美术课。培养兴趣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心血和劳动。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各个环节的主次与时间,要根据年龄、心理特点安排设计各个环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堂好的美术课,和美术教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在造型表现还是在设计应用中,都需要教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策略的教学步骤中也提到这一点。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明确在绘画过程或制作过程中需要突出哪些方面及需要解决哪些存在的问题。只有学生在绘画或者制作过程中更关注一些,创作出的作品质量才能够保障。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等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对教师具有一定的崇拜心理,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同时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能够活跃起来。所以,每一次教学,我都很好地进行示范,给学生拓展更好的想象空间。看到学生崇拜的眼神,听到学生对我范作的赞叹,我会鼓励学生,将来有一天,你们会比老师画的得还要美。只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美的源泉。

我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也为自己是一名美术老师而自豪,我带着我的孩子们,在每一节课堂上绘画属于我们的快乐。只要你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你会发现原来美术课真的那么“美”。

参阅文献

第5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艺术氛围;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75-02

一、引情激趣,通过“猜一猜”游戏,从孩子喜欢的主持人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本堂课所学的新内容,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本学期,我在上《闪光的名字》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请来了两位特殊嘉宾,他们究竟是谁呢?首先我们一起请出第一位神秘的嘉宾,看看她是谁?生:是红果果。师:认识了第一位嘉宾我们再来一起看看第二位神秘的嘉宾,他又是谁呢?生:原来是绿泡泡。看图画猜主持人的名字,这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两位主持人名字,学生边说我边把两位主持人的名字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现出来。问:老师写的名字和平时有什么区别?生:“果”字的上面用可爱的红苹果代替,泡字的三点水用了可爱的泡泡代替。这样写出的字非常有趣。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主持人的名字,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特殊的含义,同学们知道王老师的名字叫什么?知道,王云。谁愿意帮老师变化一下,老师的名字可以怎样变化?生:“王”字上面可以加上一个王冠,“云”字上面的一横可以变成一朵可爱的白云,更突出了飞翔的意思。师:后面还可以加上柳树、小鸟等背景。大家看老师的名字漂亮么?生:漂亮。大家想不想象老师一样也给自己的名字“穿衣戴帽”,让他变成漂亮的闪光的名字?生:想!大家鼓掌表示非常愿意。师: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给自己或你喜欢的伙伴设计“闪光的名字”吧!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创设多样化的组字方法,达到美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创造猜字谜,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方法。师: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由若干个汉字组成,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汉字王国闯关的汉字游戏,敢不敢猜老师出的谜语?今天的谜面可不一般啊!你们瞧:游戏一共有三关,希望我们一起加油,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关:字谜关,画时圆,写时方;挂在天空像火球(打一字)。生答:日字。第二关图画谜:一个人在树底下乘凉休息,答案是“休”字。第三关:看图猜偏旁。火和山,组合在一起是灿字。通过欣赏,大家发现了什么?很多字能组成图画,很多画也能用字来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作品,一起来猜猜他们的名字是谁?陈晓轩、王楚宁、陈夏韵。作品中是怎样突出醒目的汉字的?生:背景和前面的字一个是冷色,一个是暖色。对比强烈。老师这还有一些智慧苹果,谁来帮他们装饰?(1)出示一个字“雪”,让生想象,这个字以前可能是怎样一幅画呢?小组成员一起探究尝试由画猜字,再由字想画,很自然地进入对字的造型设计,这样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探寻学习的方法。可以把“雪”字里面的四点变成两朵大大的雪花。(2)“飞”字加上一对可爱的翅膀。分小组展示作业,并介绍交流简单的创作方法。(3)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学生质疑说,有些字比较难,不能简单地用一种事物造型来概括,那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可以把字拆开,使各部分设计成图案后再组成画面。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了问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新颖别致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让学生制作富有个性的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

记得在讲《闪光的名字》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将废旧的挂历纸、小丝带、闪亮的小金贴用到美术作品的制作中。我出示了奥运冠军刘翔的名字,其中“刘”字的竖变成了一个火炬,“翔”字我加上了一对翅膀,为了让孩子突出名字的闪亮,我鼓励学生用废旧的拉花纸、闪亮的小粘贴和刮画纸去表现汉字中的笔画和字的熠熠闪光。再比如“云”字,有的孩子加上了棉花来突出“云”的轻盈、洁白。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在设定猜字闯关游戏时,“看图猜画”游戏中我设计了:用火和山可以组成什么生字?学生想到是“灿”字,接着我问孩子怎样突出火的熊熊燃烧的样子?有的孩子想到了用闪亮火红的挂历纸表现火,用灰蓝色的碎布表现远山。小组成员一起探究尝试由画猜字,再由字想画,很自然地进入对字的造型设计,这样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探寻学习的方法。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美化了汉字的效果和深刻寓意。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有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蓝天白云的,有想成大树小鸟的,有想成房屋花草的,很多学生把想象之窗打开,我就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的废旧材料,创造新形象尽情地设计。

四、运用拼一拼、摆一摆,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唤起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考虑到学生小的时候都摆过七巧板,在上《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我就让孩子把大大小小的半圆形放到桌子上,不同角度地拼摆看能组成什么?增多半圆形的数量还能变成哪些新的事物?孩子兴趣十足,将半圆形变成了汽车、刺猬、蝴蝶、花朵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蔬果变变》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各种蔬菜、水果都带来,根据蔬果不同的外形,制作可爱的动物形象,让课堂充满了情趣。课上,教师通过拼摆游戏和生动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使一群任性好动的孩子们安静下来,迅速进入角色,通过不断的添加,蔬菜和瓜果重新组合,让孩子们逐渐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制作愿望,在美术课堂教学上插上了牙签,将果皮、蔬菜通过巧妙的拼摆,摆成了丰富有趣的艺术品美化我们的生活,点缀我们的生活。废物材料的巧妙设计,也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想象等将色彩融到个性创作中。

五、巧设多样化的评比奖励,架起沟通借鉴的桥梁,让学生在相互认同中得到师生认可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多与学生们谈心鼓励,不吝啬赞扬的话语,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如:你真棒!加油!有时我也会通过给有创意的小组颁发成功的小奖杯来鼓励学生,它体现着老师对学生们作品的宽容与认可。作业展示,讲评:由各小组自评,推荐好作品,互相欣赏同学的名字。作业的评价方式不以简单的好坏作直接评价,评价要有利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让每一位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既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使有关的形象深入每位同学的心扉。最后鼓励大家可以创造自己的名字,使自己的名字站立起来。在评价中,进行绘制并通过推荐自己的作品,评选出寓意深刻奖、形象生动奖、最佳创意奖、赏心悦目奖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思维和个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在教学中,汇集学生的“金点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重视对每个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真正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学生们的作品虽然不够成熟,但也真实、纯粹,充满童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为学生寻求轻松、愉悦的人文课堂,激发学生们的童真童趣,让学生在平等氛围中把好的心态带到美术课堂中,把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透,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让美术课堂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罗立.关于名数的改写[J].云南教育,2003,(4).

第6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来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色彩斑斓的树丛了。银杏树最为耀眼,“站”在最前面,它金黄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松柏的叶子有的黄,有的绿,还有的黄中带绿,让人看了不得不眼花缭乱。香樟树还是那么苍翠,只要走进一闻,一阵香气扑面而来,你一定会被“熏倒”吧!

走过树林,我们又来到了古朴的长廊。石板地非常坚硬,从表面看,就会觉得有点粗糙。椅子,柱子和顶都是用木头做的,木头都发黄了,顶是半圆形的,活像苍穹;藤蔓缠在柱子上,慢慢垂下来。我心想:要是我能爬上去跟藤蔓打个招呼,那该多好啊!

我们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继续往前走,小路上刻着许多又精美又有趣的图案:有的像一只停在路上的蜻蜓;有的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蝴蝶;有的像一只正在拍击水面的鸭子;还有的像一条正在水中央栖息的小金鱼。各种各样的鹅卵石图案把小路打扮得栩栩如生。

第7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操节;队列队形;适龄适立;听看合一;趣味相扣

操节是早操活动的主要部分,是锻炼幼儿身体各部分动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创编中要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创编各种幼儿操,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操节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幼儿开展操节活动,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幼儿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队列队形的练习,是操节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加强孩子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精神,训练动作的节奏感和提高协同一致的集体动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操节很枯燥,孩子们练习的时候往往没劲。本人尝试在编排操节练习中穿插各种有趣的队形设计,枯燥的操节立刻变得趣味盎然,很受孩子的欢迎。

一、队列队形的设计要以幼儿为主体,适龄适立

在操节中常用的队列有:立正、稍息、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立定、向前看齐、向左(右)看齐等。常用的队形有:排成一路纵队、排成2~6(多)路纵队、排成圆形或半圆形队形、排成密集队形(幼儿围拢在教师周围)、排成分散队形(在一定范围内分散站立)等。幼儿操节的队列队形练习要简单易行,在小、中和大班,通过队列变化训练,可提高幼儿在团体中了解与认识自身与团体的关系,增进幼儿的团体意识,让幼儿形成秩序感,并发展幼儿理解指令的能力;同时,队列变化与训练,也是热身运动的一种积极的延续,为幼儿的其他活动做好充分准备;队列与队形变化包括:速度的变化;切段分队走或左右分队走,如四路变二路,二路变四路,圆形等。

二、队列队形的指挥要以简单口令和手势为辅,听看合一

口令、手势是操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特色的口令,明确的手势与引人注意的声音变化,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操节,也是一个教师乃至一所学校常规的体现。设想如果操节中无论缺少口令、手势或是声音都会是一个失去特点的操节。因此,在当前操节中口令是指挥者,手势是引导者,声音则是调控者。不管哪个方面,口令也好,手势也好,声音也好,在课堂中它都需要默契配合,巧妙组合。过多的口令指挥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过多的手势引导则使人感觉指手画脚,过多的声音调控则使人失去自由。如何将口令、手势语、哨音在体育课中巧妙地组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还需不断重复实践,形成独具个人或学校特色的教学氛围。

三、队列队形的练习要以趣味性原则为导线,环环相扣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任务活动的驱动力。队列队形练习时坚持趣味性原则很重要,活动时有趣味,幼儿才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但是队列队形的内容比较单调,反复的练习幼儿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对练习队列队形的兴趣,教师要多以趣味性原则为导线,环环相扣来引导幼儿。

队列队形练习能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操节教学的开始部分,我们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有效”“无效”口令,或做与口令相反的队列动作和组合口令连续做队列队形动作等练习,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思想集中到操节教学中来,激发幼儿做操的兴趣,把队列队形练习与做操相结合。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八字形、十字形和变方位做操。幼儿最初站住时,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圆形,熟练之后,可以适当变换队形。这样避免了幼儿对四列横队做操产生的单调性。幼儿做操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做操的质量,丰富了准备活动内容,给准备活动注入了活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队列队形练习与游戏相结合,使游戏所安排的练习变得丰富多彩。如玩木头人时,幼儿经常是自由分散玩的,有些单调,改变自由分散所没有的合作感,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是从分队到并队,退缩成一方阵再跑出来定型,幼儿就有了新的形式玩法,变得多样性、趣味性,幼儿在退缩成方阵时也有了较好的积极性投入。

由此可见,队列队形的练习在操节教学中是一项必不可少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操节代表性的辅教材,是操节教学的基础教材之一。队列队形是整个操节最基础的奠定,但因为练习太过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幼儿不愿意练,也就成了教师最难攻克的难题。

1.开学集中、重点抓

开学初幼儿经过一个假期,思想和纪律较松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专门进行训练,练习性有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和幼儿之间互相观察。有利于幼儿动作技术的掌握,同时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平时上课时应重视教学中所安排的队列队形,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让幼儿明确本学期的队列队形教学内容和秩序,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经常练习,课课抓

每节操节教学开始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内容上做到“精”,形式上突出重点,对难的练习可连续出现或阶段复习,使其动作逐渐正确、熟练、规范。

3.通过比赛、层层抓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队列队形练习,我们可以在小组间、班级间开展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幼儿操节中队列队形练习的素质。

总而言之,幼儿园操节中队列队形的编排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编排时应尽量科学,遵循操节的基本结构和规律,采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方法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

参考文献:

第8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乌篷船(节选)

周作人

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

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吧?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稍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选文二】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读后思考

1.乌篷船和威尼斯的小艇相比较,有哪些不一样的特点?

2.在描写威尼斯小艇的外形时,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小艇具有怎样的外形特点?

第9篇:有趣的半圆形范文

【关键词】关注孩子;教学;行为

More concern kid behavior performance

Zhang Mei-zhen

【Abstract】Evaluation teaching effect, the our demand morely want concern kid, concern the kid i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performance.

【Key words】The kid of the concern;Teaching;Behavior

上课的铃声已过,我匆忙走进教室;活动刚刚开始,为了不打扰孩子们的活动,我踮起脚跟轻轻就近坐在孩子们身边;第一次紧挨且亲密面对孩子听课,我的视野是一张张可爱稚气的小脸,犹如扑面而来的阵阵春风沁入心扉;孩子们在活动中时而专注、时而困惑、时而激昂,他们真实自然的表现及丰富变化的表情深深吸引着我,我庆幸自己无意中换了一个角度,欣赏到了一个别样而独特的风景!

活动的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二等份 四等份”;

活动的目标是:1、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将一个物体等分成2份、4份;2、让幼儿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叫二等份、四等份;活动开始,教师出示双胞胎娃娃:“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有一份小礼物想送给她们,(出示一条长长的蓝丝带),啊呀!只有一根丝带,想送给她们两个人,怎么送呢?”;孩子们笑眯眯的看着娃娃,争先恐后举起了小手,“一人一半”“从中间分”“中间剪”“对折剪”……教师因势利导:“谁上来试试?”很多孩子跃跃欲试,教师请一个孩子上来操作,下面的孩子目不转睛的看着操作的孩子;教师:“好,成功了!谁来检查一下这两条彩带一样长吗?”请一个幼儿上来比较一下,确实一样长。教师总结“:把一个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就叫就二等份”。教师随手轻轻的将丝带围在娃娃的脖子上说“娃娃围上围巾可漂亮了”,孩子们用笑弯了的小眼睛欣赏着娃娃;教师又拿出一根红丝带“:老师想给娃娃的辫子上扎上蝴蝶结,让她们更美丽,娃娃共有几根辫子啊?可这儿只有一根红丝带,怎么办呢?”,“再对折、再对折”“来两次”两个孩子情不自禁的跑到了老师面前,想帮老师操作,教师鼓励孩子把他们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并检查四根带子是否一样长;最后教师启发幼儿将一根带子分成两份叫二等份,那么分成一样的四份该叫什么呢?从而得出四等份的概念;在孩子们关注的眼神中,老师为娃娃扎上了漂亮的蝴蝶结。

可爱的双胞胎娃娃,自然有趣的活动情境,充满挑战的问题以及教师的循循诱导强烈的吸引着幼儿,这一活动环节带给孩子的感觉是温馨、有趣,孩子们的学习也是非常投入的。

活动的第二个大环节,是让幼儿学习等分圆形并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教师拿着一张硬圆纸片问道:“刚才,这个漂亮的娃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将圆片分成二等份和四等份,谁有办法?”一个孩子大声说“:从中间剪”,“先对折再剪”又一个孩子赶快大喊,教师请一个孩子上来按大家意见操作,并再请一个孩子检查验证两个半圆是否重叠,接下来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将圆形分成四等份;因为操作的仍然是个别孩子,大部分孩子开始懒洋洋的躺坐在椅子上,教师鼓励:“娃娃要看看谁坐的最好”,有些孩子挺直了腰板,但仍然有些倦怠。教师说:“下面我要变魔术了”,孩子们又瞪大了眼睛,老师将二等份的半圆形和四等份的扇形迅速靠拢变成圆形,孩子们对这个不太精彩的魔术比较淡漠,教师似乎发现了幼儿的倦怠,;“下面娃娃要考考你们,二等份和四等份谁大?”孩子们困惑了,说法不一,教师边比较边总结“一个东西分得份数越多,它就越少”,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说:“知道了!”。

这一活动环节,仍是以个别幼儿操作以及较为空洞的说教,从幼儿脸上读到更多的是倦怠、疑惑!

活动的第三个大环节,幼儿操作:等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孩子们终于等来了盼望以久的动手操作环节,教师挑战幼儿动脑筋,要求他们用各种方式将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折叠成二等份和四等份,看谁分的既正确方法又多,孩子们未等老师说完就迫不及待拿起教具筐里的图形操作起来,教室里刹时变的很安静,孩子们在积极开动脑筋,他们时而紧皱眉头,时而喜笑颜开,有些孩子还不时得意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分法。

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是满足、探究、自信!

接下来,老师又安排了让孩子辨别等分图形、给等份图形涂色活动,整个教学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则恋恋不舍收回了操作带来的兴奋,配合老师完成了上述活动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