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实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和章节结构体系的有效概括和生动体现,是学生良好学习能力进行有效锻炼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技能水准衡量的重要“标尺”。相似形章节作为初中数学平面几何部分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等三角形章节知识内容的有效延伸和丰富,也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作用和功效。创新思维作为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的重要表现,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一、抓住相似形问题生活趣味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在潜能。
情感是学生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重要动力,需要建立在良好学习情感基础之上。而初中生易受自身学习情感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思维活动的不稳定性和反复性。而相似形章节知识作为数学学科体系“构件”之一,具有“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以及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趣味性特点。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相似形知识教学活动中,应抓住相似形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问题设置时,选取学生身边的问题案例,贴近情感发展“贴进去”,使学生认识相似形章节知识的生活意义,从而克服创新思维过程中的畏惧情绪,在内心形成良好思维情感。
问题1:某数学小组选一名身高为1.6米地同学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其他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同学测得该同学的影子长1.2米,另一部分同学测得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长9米,那么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
教师设计该问题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分析的内在潜能,激励学生与教师开展“同频共振”解题活动。因此,在问题设置环节,教师利用学生情感特点,将生活性问题案例与相似形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设置出具有情感激励性的生活性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相似形知识的现实意义,自觉主动克服学习不良情感,促进良好思维情感的形成。
二、抓住相似形问题内涵丰富性,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传授。
问题2:如图一所示,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CP相似于PDB?当ACP∽PDB时,求∠APB的度数。
分析:本题由等边PCD的条件可得∠ACP=∠PDB=120°,只要夹这角的两边成比例,就能使两个三角形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本题有两种情况,解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问题3:如图二,在矩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EFEC交AB于F,连接FC(AB>AE),(1)AEF与EFC是否相似?若相似,证明你的结论;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2)设=k,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使得AEF∽BFC,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如图,证明AFE≌DGE,证出∠AFE=∠EFC。(2)证明∠ECG=30°,∠BCF=30°。
教师在上述两道例题讲解过程中,将解题方法传授作为问题讲解的重要内容,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逐步观察、分析和探究问题过程中,领会和掌握问题解答的要领和精髓。在问题2教学中,教师抓住相似形数学问题在知识内涵上的联系丰富性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问题条件和内涵进行认真分析和概括,从不同途径找寻出进行问题解答的不同途径,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有效锻炼。在问题3讲解中,教师利用问题设置形式上的多样性特点,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变式问题,让学生在逐步解答问题条件中掌握问题解答的方法要领,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实效性的有效提升。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抓住数学问题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特点,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问题分析思考活动,找寻出相同类型问题解答的方法和要领,为学生开展有效创新思维活动提供方法指导。
三、抓住相似形问题体系复杂性,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素养。
相似形章节作为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章节知识内容及其他知识点内容都有着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如相似形章节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关系,相似形与圆与直线之间位置关系内容的联系,等等,都反映了相似形知识内容的复杂特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相似形问题时,可以抓住相似形内容的综合复杂性特征,设计内涵丰富、联系广泛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发展性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找出问题解答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思想,从而在逐步解题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问题: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BC,且AD=5,AB=DC=2,(1)如图三所示,P为AD上的一点,满足∠BPC=∠A, ①求证ABP∽DPC;②求AP的长。(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不重合),且满足∠BPE=∠A,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那么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1.将创新型的知识融入数学课堂存在一定的困难
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现如今应试教育的存在,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受到抑制,很难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学生最终也只是机械地记忆所学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2.教师忽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还是会经常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课堂体验,并不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而是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
3.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存在着差异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学生之间创新思维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水平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突破和创新,进而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建模思想。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提出问题:“在河边修建水利调配站,分别向A、B两个方向送水,那么,调配站应建在河边的哪个位置,才能使通向两地的水管长度最短?”第二步,利用多媒体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观看演示过程;第三步,让学生根据教材要求自己动手在纸上设计模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四步,教师引入知识点,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第五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再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教学方法给了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其思维水平的发展。
2.培?B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中,更容易实现对知识、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解决圆的切线相关问题时,经常利用辅助线来解决问题,而这几条辅助线又特别相像,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去发现添加恰当的辅助线,并总结了圆的切线辅助线规律口诀:证明圆的切线有两种情况:一是明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时,连半径、证垂直;二是不明确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时,作垂直、证半径。已知圆的切线时,常作辅助线:切点圆心莫忘连。这样就使难度降低了,还培养了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遇到问题先主动分析属于哪种类型,再选择恰当的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水平的发展。
3.利用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 思维训练 教学改革
后金融危机时代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在全球资源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一、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而创新思维则是人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的原始起点和基本前提。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
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其中与众不同法则是学生需要着重锻炼的思维之一。与众不同法则的核心是一种主动挑战的理念,即敢于做少数人,敢于突破环境束缚,敢于违背多数人的意见。与众不同法则包含三重涵义:一是多元化是一条自然法则,客观存在多样性的发展空间二是盲目从众是危险的,真理有的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三是思维的盲区无处不在,与众不同的诀窍在于发现常人的思维盲区,并获得成功。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需要基础知识的支撑,它是学生专业能力及社会综合能力上的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提升。但是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学弊病:
1.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的重要性,致使学生感觉无法学以致用地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感觉学习普遍缺乏挑战性和新奇性,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由于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意散漫的学习态度难以激发探索精神。
2.学习环境过于单一
现在高职学生授课的教室,基本上是理论与实践课分开。理论课的环境布置只是讲台、投影仪、黑板和课桌,学生仅跟着教材的思路,听老师讲PPT,做一些案例分析,与现实脱节甚远。实践课上学生只是做大量的习题和软件操作,老师仅提供极少的辅导。例如在理论课的汇率变动教授中,学生只根据老师所给资料,不能主动搜索信息得到最新的汇率动态和各方思想碰撞,从而融汇自己的观点,最终只能片面地纸上谈兵。这样理实分开的模式,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灵感受外界因素约束。
3.培养思维方式单一
大学生要学习几十门课程,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视野和想象力应日渐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但由于各课程纸笔考试的标准化单一模式,一般仅强调知识的识记和分析,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僵化死板,容易孤立、机械、片面地看问题,无形之中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单一、直线式,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性。
4.创新思维训练案例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职院校为适应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而开设的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必修主干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将来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人员熟悉国际结算和金融理论知识,培养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以《国际结算》之融资(1课时)为例探索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基础是信用证的特点、类型、流程和结算工具的翻译。
教学模拟的场景是浙江民营外贸企业面临内外夹击的融资难问题。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信用证结算流程、利用信用证进行融资、防范风险并探索用其他方法解决融资难问题。教学步骤如附表所示:
步骤一:角色扮演
国内一方面自2011年以来CPI屡创新高,2011年7月高达7.5,原材料和工资大幅涨价;另一方面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来源于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民间高利贷,月息5分是民间借贷的普遍行情,年利率为60%。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3左右,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汇率风险提高。浙江民营外贸企业某老板资金短缺100万,作为公司的高参,请你出个与众不同的主意,利用信用证开证解决资金问题。(可以上网查资料,也可以场外求助)
步骤二: 2011年05月14日都市快报案例解析
进口企业与外商签订铜进口合同后,就可向银行申请开立90天或180天远期信用证。企业完成进口后将货物在国内快速转手,相当于变通得到一笔短期银行融资。通过反复运作,还能变相延长资金的使用时间。对于国内身处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而言,贸易融资无疑极具诱惑。
步骤三:小组讨论从政府、市场、企业层面分析,如果长期操作可能发生什么问题?
步骤四:案例解析
位于上海的中储临港保税区里(保税区即货物到港未缴税之前可以存放于此),现在仍堆着近三万吨进口电解铜(即纯铜)无人问津。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的出台,这条原本一本万利的融资通道也被堵上。
步骤五:小组讨论从进、出口两个角度分别寻求其他融资方式(合计至少8种)。(可以上网查资料,也可以致电外贸企业相关人员)
步骤六:个人回答如何在中国充满挑战的金融生态系统里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外贸民营企业老板。
三、总结
创新思维既要靠必要的知识教育启发、培育和滋养,更要靠大量实践活动的激发、调动和强化。因此,创新思维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实践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会站在管理者的立场,通过团队合作多方查找信息,快速分析当前和未来金融形势,用独特的方法合理合法地抓住机会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适应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高素质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易诚,梁称福.高职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7(5).
[2]夏季亭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英才高职论坛,2008(3).
[3]唐殿强.简明创新能力教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本文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国际结算》(双语)重点课程建设2011年-2013年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推动效用. 在和学生讲到相关问题时,尤其是教师在就某一知识点进行阐述,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时,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积极展开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会有积极的帮助.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经较为丰富,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而自主学习习惯的具备,则是学生更好地凸显自己的这种能力的根基.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的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创设更多机会,尤其是要借助生成性教学资源来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讲向量的线性运算时,为增强学生主动探知的内在潜能,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生成的现有学习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向量的线性运算与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如顺风时骑车比较容易,顶风划船比较费力、在流动的河水里划船,想垂直到达对面的对岸,船头应作适当角度调整等现实生活现象的关系,进而设置出划船到达对岸,在知道水流速度的前提下,应将船头进行怎样调整这一生成性的现实生活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并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出最后的答案.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于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散与拓宽,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这样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进一步拓宽知识教学的维度,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探究能力. 这才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良好掌握的凭证,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已知 0 4 ,cos(4- ) =35,sin(34) =513,求sin( +) 的值. 这个问题案例是关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和解答该类型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进行该类型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经验. 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解题成果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可以通过一些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设置,如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求值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探究问题活动. 学生在探究分析中会慢慢认识到,这类问题的解题突破口是角的转换以及灵活应用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不仅有了更深的认知,在今后碰到相关问题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解答.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
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可知,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具备非常活跃的思维,并加强实践练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书写综合能力,最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按照哲学观点来讲,创新是一种思维意识,对应的物质基础是一切事物,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创新也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作出调整,二是依托原有的发展规律创作新事物,三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更新创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是指依托已有的可知的事项创作出新的事物。小学生受年龄影响,一般情况下认知能力差,逻辑思维有所欠缺,但是小学数学却因为其独特的学科属性而具有其他学科所不涉及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两种特性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非常吃力,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合理创新,敢于运用新兴手段、新的理念教育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促使其达到主动创新的效果。
例如,将统计图和立体图形的教学放到更低的年级,是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实际体现,它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创造新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新的基本技能有重要影响。所以,创新意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已知的信息,突破各种常规,提出新的思路、建议等,以便开展更新颖、更独特的活动。同时,创新思维是创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利用各种感性的事物提升学生的思维,对于引导学生真正创造新的事物有重要影响。
再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内容的教学时,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可以利用它们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创新能力等有重要影响。因此,创新需要全面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低年级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才能真正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只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从实际教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新课标对教学理念的调整,小学数学的教学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思维,从原来的教学生学向学生自己学转变,从要我学实现我要学的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的知识点,开拓思维,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预习的能力,主动培养学生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点自己探索推理的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讨论研究,找寻其中的规律及衍生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规律的兴趣,促进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比如,在讲圆的面积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大胆地提问,道路上随处可见的下水道井盖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为什么不是方的,通过两者面积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一般而言,这道题的解法要涉及方程式,但是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别的角度考虑,就可以有另外一种解答方法,网上流传很广的解题方法,就很值得学习,假设鸡和兔都站立着,一个小学生拿着哨子吹哨,吹一声哨子抬一只脚,第二声再抬一只脚,结果鸡都坐地下了,剩下的就是两只兔子的脚,这样学生就很好理解,也更容易记住这种特殊的解题方法。所以,合理利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对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充分利用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重要需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小学数学不断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实践平台的科学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获取更多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资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加强学生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方面的更多问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经验、创新能力的真正目的。例如,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百分数的组成、相关资源等,并将商场打折的实际案例引用过来,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女性服装一律打七折,第二件折上折,即六五折。通过计算女性服装打折百分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并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对于降低小学数学教学难度和复杂性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学习完一整个数学知识点或单元以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不断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归纳解题规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巩固各个知识点,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中,不同年级的数学题涉及的知识点不一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并有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不断创新。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这个内容的教学时,需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加法交换律、分母通分等。由于这些知识点所在的教学阶段不同,如果学生非常灵活地运用可能有点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巩固这些知识点,将教学内容与练习题结合到一起,并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以便真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超市的模样,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营业员、顾客和老板等,其中,铅笔的价格为1、5元,水彩笔的价格定2、5元,让学生计算3支铅笔、6支水彩笔的价格。如果客户拿出20元,需要找多少钱?这样的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和设备,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并加强数学教学与实践的联系,真正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2]庄惠芬.聚焦多个维度,培养儿童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2016(1):34-36.
一、辩证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民族不能称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其重要而突出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学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其次,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利于辩证思维力训练的各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升辩证思维力。再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在失败中让其深刻体验辩证思想的价值、辩证思维力的价值。
二、逆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
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
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可见,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力呢?首先,提高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多做有利于逆向思维发展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上,打破常规,从问题的相反面问。再次,因果关系训练法,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告知结果,让学生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三、批判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繁杂信息的把握还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如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加强批判性思维试题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日常思维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学、多写、多交流。同时,学会用“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辩证思想看待人和事。
四、创新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高与低、超与凡、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个人认为可通过创新思维力训练方法来解决。
(一)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二)打破条条框框,破除创新枷锁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易事,往往要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或
者自身思维模式的束缚,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重点破除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质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超前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还要深切领会这些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
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
中去。
2.加强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广泛深入的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3.加强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
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开展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成功的关键。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地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逻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其形式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等,其思维过程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及其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呢?我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提高。
(一)刻苦学习逻辑学
原因:(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得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
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二)多做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
多做题即多做一些逻辑学试题、逻辑思维训练题、数学试题
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试题或测试题,让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训练学生高超的思维技巧,让头脑越来越灵活。
多看书,即多看一些侦探小说之类的书,如《福尔摩斯全集》。通过看侦探类小说,让学生明白作者从案件结果出发,分析导致
案件结果的原因及案件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多思考,即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考。
多实践,即多参加逻辑思维训练。如多参加直接推理训练、三段论训练、思维规律训练(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论证训练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训
练等。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为我们创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呢?事实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又取决于人才在学习阶段是否具有自主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欲实现这一点,教师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因势利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就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而言,为了达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除了我们常规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外,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一、问题情境教学法
此法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感受问题,学会以问题引发思考,又在思考中发现问题,使问题与思考产生良性互动,以此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说,学生在预习教材相关知识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教师将所有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备课,再通过课堂讨论或探讨,也可以教师指导下完成释疑。从学生自己质疑再到在教师指导下探疑和释疑的过程,实际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带有开放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独立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体验到思想品德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形成学会运用自己独立见解来思考和判断问题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并非讲授知识,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如此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才能把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也使“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教学中真正得到体现。
二、角色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角色,体验角色,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思想品德教材,单纯从内容上看,往往比较枯燥、抽象,那么,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呢?可以说,让学生走走进角色,体验角色,从而把握思想品德知识,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授《我选择 我负责》章节时,我们可以结合上面提到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抽取学生学习、生活、所接触社会常见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自由选取当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体验,讲述其发展过程,预测分析可能结果等等,从而认知、理解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这种让学生走进角色,体验角色,通过分析而把握、理解直至运用思想品德相关知识的方法,切实做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辩论引导教学法
[关键词]面点教学;创新思维;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14-0014-02
近几年来,餐饮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都是非常可观的。已有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各个城市与地区餐饮酒店不断涌现,增加了大量的餐位,这给厨师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烹饪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更加良好。但同时还需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社会大众对餐饮的追求与特征不断变化,虽就业机会多,但实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与水平,以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站稳脚跟,不被行业乃至社会所淘汰。本文即从面点教学的角度入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路径展开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奠定创新思维的前提
烹饪专业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较低,缺乏良好的道德约束力,甚至一些学生在原校属于“三流生”,加之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导致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自信,激发兴趣,看到希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所在。在面点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灌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介绍本专业往届的杰出毕业生以及其各自的工作岗位与工作收入,让学生消除对本专业社会地位的偏见,充分正视自己选择的正确性。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播放造型典型的图片以及点心制作录像,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点,产生兴趣。除此以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当有一定的顺序与原则:如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水调面团制品制作的能力,在对教学计划安排时,教师遵循先简后难的原则,将一些带有花色、形状新颖的制品制作教学安排在初期,将难度相对较大且对造型要求高的制品制作教学安排在后期。例如,先进行“四喜饺”制作方法的教学,这种类型的面点制作难度不是特别大,且形状好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手的速度也非常快。更关键的是,通过对“四喜饺”(四个孔)制作方法的学习,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完成对“一品饺”(三个孔)、“鸳鸯饺”(两个孔),以及“眉毛饺”(一个孔)制品的制作,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而对“月牙饺”制作方法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反映制作时的成型手势难以掌握,故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慢步骤,多演示、多指导,也可将成型的手势进行分解,分别教学拇指、食指的卡位、推捏,以及移动步骤。
二、多元教学方法,完善创新教育途径
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自模仿至培养,自培养至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事半功倍。结合面点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可通过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完善创新教育工作。
(一)学导式教学法
本方法是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导”作为教学主线,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观念,树立以教师为导线的全新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如,在对油酥制品制作方法进行学习时,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油酥制品制作方法后,要求学生思考并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不同油酥制品的水温应如何调节?不同油酥制品中干油酥与水油面比例应如何变化?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如“酥饼”,因成型时每个花瓣都要拧转90°;若干油酥较多,就易使花瓣根部裂缝或拧断,所以其比例应以7:3为标准;但对于烘烤类油酥制品而言,干油酥与水油面的配置比例应以5:5为标准,按照该标准可使油酥制品的酥性更佳,口感更好。
(二)模拟教学法
即严格按照面点制作与加工行业的规范要求,在学校烹饪实训教学场所中展开教学活动,以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提高职业素养水平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要求以教师作为主导,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此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培养实践能力,并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散、发展。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知名蛋糕店的蛋糕成品图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制作相应的模仿制品。同时,公布对制品质量进行考评的标准,如奶油花纹的类型、颜色、抹奶油的厚度等等。让学生严格按照本行业规范展开操作,独立完成奶油打发、裱花,以及水果处理等项操作,且操作结果需要符合卫生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为学生提供意见与指导,不过多参与学生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在所提供图片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可以是对蛋糕形状的创新,也可以是对裱花造型的创新,或者是对蛋糕夹层口感的创新等等。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岗位环境中掌握整个面点制作加工的流程,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提高社交能力,从而为今后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技能水平,实施创新教育归宿
在面点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所制作出的产品需要直接供客人所食用,因此,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符合国家现行的卫生标准,必须是干净、可食用的食品。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学习《食品卫生法》方面的内容,并例举现实生活中一些因烹饪环节出现问题诱发客人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案列,心中受到震撼,产生共鸣,进而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面点制作中的“胆子”普遍得到了提高。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基于对学生知识技术的丰富,指导他们勇于创新,通过重新组合或改造的方式,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案。例如,当前社会发展中,大众对餐饮方面的消费观与行为倾向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以往对“吃得饱”“食求味”的追求逐步转变为追求“食疗”、讲究营养功能的新阶段。因此,在面点教学中必须充分遵循这一趋势,指导学生多多联系实际情况,创新设计与开发一些适合大众新型需求的保健类食品。如将一些具有保健药用功效的食材经过加工成为面点,以适应不同疾病类型人群的饮食需求。如制作少油、少盐的南瓜饼、玉米饼,专门提供给糖尿病患者。而针对目前人们“选料过精”的这一特点,还可以开发一些粗、细均衡搭配的面点食物,如香蕉+面粉裹炸成饼,既满足了粗细均衡搭配的要求,也具有非常好的口感。教师必须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作的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导,使原料的选择与单配合理,通过客观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不断改进,以促进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都将更加蓬勃,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关系也会更加的激烈,故而对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且更新的要求。面点作为中西餐烹饪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之一,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树立起正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使学生在整个餐饮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以更加全面与完善的职业素养适应于现代社会餐饮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虹.餐饮服务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28(4):57-60.
[2]公学国,王雅静.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餐饮经营与管理》课的方案与优势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6):11,17.
[3]邝永泉.论烹饪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养成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3(10):9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情境教学 运用策略
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新知讲解和问题解答活动中,依据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内在特性,进行创新和加工,创设出贴近教学活动实际,对学生内在学习情感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情境。传统教学活动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采用单板、单一、强制的教学方式,强行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问题解答活动,致使学生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被动开展学习活动,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快乐学习”、“愉悦学习”,倡导“适宜氛围”下的教学活动。而情境式教学活动所具有的情境融洽性、情感激励性等特性,正与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要求相适应。近年来,我就如何实施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进行了尝试和探究,现将自己的探究策略和方法进行如下阐述。
一、创设合作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适宜情境中合作探知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群体性和互等特点。而初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外界社会因素和自身情感的影响下,合作意识和潜能比较单薄和消极。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利用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等特点,设置出具有合作探知特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保持积极探知情感和能动合作情态中,合作互助的学习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如在“相似三角形”知识点问题课教学活动中,我在新知巩固练习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合作解答问题内在情感,抓住该知识点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设置了生活化教学情境:“上小学五年级的小丽看见上初中的哥哥小勇用测树的影长和自己的影长的方法来测树高,她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在同一时刻测得树的影长为5米,自己的影长为1米,要求得树高,还应测得什么?”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营造出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内在合作探知问题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使得“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内在自觉要求。
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探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学生学习新知、解答问题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荆棘坎坷”的,需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信念作前提。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内涵的生动表现和集中概括,为初中生探究实践、解答问题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平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数学问题案例的探究性特点,设置出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和合作探究问题过程中,获得解题方法和要领,在享受实践探究“劳动成果”基础上,实现探究能动意识的有效树立。
问题:如图,矩形OABC中,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0)、(0,5)。(1)直接写出B点坐标;(2)若过点C的直线CD交AB边于点D,且把矩形OABC的周长分为1∶3两部分,求直线CD的解析式。
上述问题案例是关于“一次函数”方面的数学问题案例。由于学生对该知识点概念、性质、定理等内容在掌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问题的内在潜能受到压制。我在该问题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解答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解答时要抓住“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涵”,利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探析结果进行解答。最后,进行总结评析,对学生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肯定性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双重作用下,领悟和掌握了问题解答的根本方法和途径,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意义,主动探究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三、创设发散性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主动创新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展示,同一问题可以借助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效解答。数学问题的发散特性,为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提供了条件和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征,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在逐步锻炼进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经验,树立能动创新思维的内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