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

第1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实用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是我国目前计算机教育首要问题,按当今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网络交易平台的火爆形式来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应该并不难,实际上形成工作难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发展脱节

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与知识推广方面有比较好的优势,但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我所感受到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尚可,但他们仍缺乏实际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对计算机硬件修复能力,由于有的学生接触社会晚,不了解社会计算机专业的实际人才能力的要求,而不能很好地将本专业技术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产工作中。

我们如今吧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从业人才需求自然越来越多,但同样是专业性的行业千差万别,这样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多很多,但同时出现在毕业生面前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才能去适应社会,满足企业,公司的用人需要。

从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来看,通常有系统开发和应用开发两种。系统开发包括系统硬件开发和系统软件开发,大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单单只对系统软件开发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系统硬件的了解和掌握,硬件应用系统采用计算机实现其它信息与数字信息间的转换、处理和存储,以实现对生产、生活中的仪器、设备和系统的控制,这类从业人员没有过硬的硬件知识和技术显然是寸步难行的;计算机软件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他还是以硬件作为基础的,计算机的软件应用系统是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通过高级语言设计出不同行业不同公司所要求的应用程序,如果只是要求做出应用程序,从事程序方面的开发基本不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只要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就能设计出符合公司要求的应用程序,相比之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具备其它专业的专业知识,对这类程序应用没有占有优势,这样一来,程序设计人员常常来自各行各业,而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时,必须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必须具备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知识才可占有一席之地。这些知识包括硬件知识、系统结构知识和算法等,将这些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就可以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应用系统才能合理地选择软件和硬件,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在找工作的时候能力更为突出。

二、高校的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当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而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这些方案以一味纯理论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而高校里的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社会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这些都需要在高校在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环节上进行加强改进。

三、高校的师资建设滞后

除了教学方面,在师资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高校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偏向于理论教学类型,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项目的经验,很少教师能够在计算机应用项目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经验指导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阐述,结合我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数年相关经验,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对现行高校教学模式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在计算机专业大四学年阶段以多进公司单位实习多进行实际操作实践为主,学校多联系专业相关的公司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期刊下多与企业创办实习基地。给毕业生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篇文章叫《小马过河》,其中所讲的意思就是实践出真知,学生们在大学里大多学的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程式化,即便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社会实践运用时还是会有很多力不从心的时候,而通过在企业,公司的实习实践,学生会了解到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一方面让学生走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企业应用项目有一定的复杂度、时间限制,对同学们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的驱动下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朱敏悦.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

[2]王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计算机教育,2007.

第2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职院校中,验证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利用实践实训教学,对于中职生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实践教学既在于“教”的落实,还在于对学生的“学”的实践。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全面考虑中职生进入社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下笔者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要如何提高,做了如下分析,给广大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要想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人可以样样精通,首先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不同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与设置,全面考虑学生日后的就业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自己要着重哪方面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根据中职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的缺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把目标定位在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网页、动漫制作;平面设计排版、立体绘图;初级程序设计员;局域网管理员这几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相应定位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设计等方面。

二、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以让中职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自身的能力,并在这个范围内给自己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达成目标,就要有相对应比较合理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设置计算机课程时要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基础,不过,各个专业都不是孤立的,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把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但一定要分清各专业课程知识的主与次,根据这些来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对于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侧重网络操作系统方面,主要培养网吧或者小型企业单位局域网络的网络管理员,但为了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必须结合网络规划组建以及互联网相关方面的课程。

而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网页设计以及动漫方面,要加强对dreamweaver、javascript、access、flash等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平面设计及立体绘图方面,则要着重photoshop、corel 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3d max等这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培养能够单独进行网页制作,动漫设计,平面设计排版与房地产效果图设计等相关工作人员,并融入日常软件安装与硬件维修以及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提高综合的就业能力。

通过以上的列举,无论计算机的专业与课程如何划分,一定要专业技能的训练为核心,让计算机课程为其服务。

有了合理定位的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案例、演示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让教学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用生动、具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计算机知识的新奇与新颖,产生进行尝试的欲望。

三、通过上机实践来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3.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并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后,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让基础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3.2注重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实践是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应完成的实践任务。锻炼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如: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最基本的打字技能以及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比如在打字技能的训

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坐姿、动作、指法的正确,并在熟悉键盘各个按键的基础上,进行盲打练习,还要逐步对打字的速度进行提高。

技能知识的实践是每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就业能力高低与否的体现。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photoshop这一软件时,要着重基础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掌握基础的应用知识,学会使用基础的文字处理以及图像处理,能够熟练应用移动、裁切、套索、钢笔等工具,让学生制作常见的平面广告宣传单,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工具的同时,并了解相对应的快捷键,提高工作的效率。

3.3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应用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设计课程时,要用案例引导与任务分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让学生对案例解决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直实系统的详细了解,并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求知欲去驱动学生积极的在实际案例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用热情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4 给学生提供机会走入社会实践

要想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在课堂实际上机操作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是不同的,课堂没有实际工作的氛围,例如,学图形图像处理侧重平面设计方面的同学,教师可以联系大的广告公司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针对客户的平面广告设计操作,并解决在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自身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体现实践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要让实践实训教学成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的实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对口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了解自己专业侧重的目标在就业时所需的具体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日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丛会. 中职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方案构建的有关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0)

第3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68-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之后开设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英语的专业词汇;了解并掌握常见英文提示信息;并能阅读计算机专业的简单英文文献:锻炼学生查阅计算机英文资料的能力,并使其作为计算机用户能更好地进行人机交流。

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随着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变化和更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技术词汇和表达方式也不断更新和增多。因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也要求不断更新。另外,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还是在于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因而教学时不仅要讲授计算机英语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文献,还应增加有关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技巧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英语课程,其教学过程不可避免有些枯燥。为了使课堂气氛生动,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

1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1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阅读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主要要求高职学生掌握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关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表达方式、相关文章等;有关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表达方式、相关文章等;有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新产品、新技术的专业英语词汇、表达方式、相关文章等。

(1)有关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教学内容部分。一般来说,前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即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且这也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础部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比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Introduction of Computer),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简史(The Evolution of Computers),计算机硬件(computer Hardware),微机的配置及选购(Selecting a Personal Computer System),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系列(Invoduefion of Windows),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ies),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多媒体计算机(MultimediaPersonal Computer)等。

(2)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中,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该加入一些比较新的、紧跟当前形势的热点内容。比如现在Internet普及速度非常快,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在授课内容中,就应该加入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的文章,对最新知识进行介绍。

1,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知识与技巧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除了要介绍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英文专用词汇、表达方式和相关文章,还应该增加相关专业知识和学习技巧的介绍。这是因为不能把计算机专业英语仅仅当作一门语言类课程来上,它的专业性极强。计算机是在美国诞生的,可以说它的“母语”是英语,学生在实际学习和上机实践过程中,就会碰到许多英文提示信息。比如在做FDISK(硬盘分区)时,就会碰到全是英文信息的界面;在利用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设置程序对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参数进行设置时,也会碰到全是英文的提示信息。这些英文信息有其特点和固有的表达方式,授课教师将此作为教学内容给学生作介绍,会非常实用,对学生也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计算机专业英语也是一门注重学习方法的课程。以专业英语词汇为例,虽然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许多单词并不难,而且许多词组和表达方式都是固定的搭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记忆这么多的单词和词组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而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了。这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有关学习方法的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添加以下部分:

(1)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说明。计算机专业英语与普通公共英语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普通英语注重学习语法和句型结构,注重精读;而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具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在说明书和手册中广泛地使用祈使句,更注重泛读。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是客观(objectivity)、准确(Accuracy)和精练(Conciseness)。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和一般现在时,以表示客观。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一般句子较长,用词要求准确。此外,计算机专业英语还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单词来清晰地表达原意,因而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大量地使用了非限定动词、名词化单词、词组及其简化形式。

(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用术语与命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许多专用术语与词组,包括:

・专用软件名称。如Access(关系型数据库软件)、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Java(网络编程语言)、Delphi(视窗系统开发工具)、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等。

・专业计算机厂商及商标名。如Compaq、DELL、Epson、Intel、Microsoft等。

・计算机专用命令和指令。这通常是缩写,而且一般是该操作的功能的英文单词缩写,此时要了解缩写的含义,才能理解操作的含义。如在DOS命令中的CD命令,指更改当前目录ChangeDirectory;RD指删除目录Remove Directory。

・网络操作专用缩写术语。如在Intemet上,一般用CU表示seeyoulater(再见),用FAQ表示frequency asked question(常见问题)等,而且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情绪符号,如:)表示笑脸等。

(3)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屏幕提示信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计算机屏幕上将会不时地出现大量英语提 示;在网络应用、浏览主页时,也可能出现大量英文提示;在使用英文版软件的过程中,要先阅读帮助信息文档等。这时要求用户能理解这些屏幕提示信息,否则操作将遇到困难,甚至造成用户的误操作。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屏幕提示信息主要包括:

・屏幕上的菜单信息Menu。

・引导用户按一定步骤进行某些操作的提示信息,通常是一些祈使句,如:Insert newdiskette for drive A:and strike any key whenready,(在A驱中插入一张新磁盘,准备好后按任意键。)

・要求用户回答某一个问题,通常用Yes/No型疑问句,如:Do you want to make anothercopy?[Y/N](您想再复制一份吗?)

・报告错误信息或其他提示信息,通常用短语或简单句,如:An tmexpected error occurred, please restart,(发生错误,请重启。)

・在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出错信息,如:Syntax error(语法错误)

在教学中,还应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屏幕信息。如:

・系统开机时出现的提示信息。

・CMOS参数设置信息。

・利用FDISK命令进行硬盘分区时的界面。

・在进行网络操作时常见的提示信息,如IE浏览器中出现的错误提示信息等。

(4)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主要有技术词汇(Technical Words)、次技术词汇(sub-technical Words)、特用词(Big Words)和功能词(Function Words)等。技术词的专业性强,出现的频率低,一般拼写较长,词义狭窄、单一。次技术词汇在不同的专业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出现的频率较高,如bus在普通英语中指公共汽车,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指总线。为了表达准确、正式、严谨、不引起歧义,常用一些较长的特用词,而避免使用短小的单词、词组。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冠词、代词等,出现的频率极高,非常重要。

(5)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技巧。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将阅读与理解合二为一,即ReadingComprehension。当然,只有有效阅读才能正确理解。阅读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章需要一定的词汇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这也要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掌握和积累,阅读得越多,词汇掌握得越多,阅读理解也就越自然、容易。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翻译中,准确是第一要素,如果为了追求译文的流畅或文笔而牺牲用词的准确性,可能会引起误解。特别是碰到次技术词汇时,要考虑其技术语境,不能简单翻译为一般意义。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其教学内容不可避免是比较枯燥的,采用适当、高效的教学方法,将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1)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第一次授课时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要先强调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计算机等电子类专业中,有85%以上的专业资料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英语又是我国科技工作中的首选外语。为了能正确理解计算机上的英文提示信息,并能通过阅读最新计算机专业英文文献,从而随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提醒学生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

(2)要设法使学生打好专业词汇的基础,增加专业词汇量。专业词汇是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础。要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构词法(WordBuilding),从而使其更好地进行词汇的学习、掌握和记忆。当然,最好的词汇记忆方法是实践。

(3)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正确掌握阅读的方法。一般普通英语注重精读和泛读,而专业英语的阅读方法注重快读、慢读和选读。

快读(Skimming)着重于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快读时不读细节,不过分拘泥于语法分析,重点浏览文章的题目、段落标题、黑体标题、文章摘要、简介等。慢读(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即阅读文章的细节,常用于在阅读数学公式、科学理论、论文描述等专业性极强的地方,这时需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读(scanning)指读重点,找出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可以根据要寻找的专业内容和专业词汇,有意识地在文章中去寻找有关句段,进行选读,这在阅读时间有限或进行科技摘录工作时是非常有用的。

(4)大力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扩大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可以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在大量阅读中,还能巩固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对跟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有利。

(5)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在进行专业英语的翻译时,首先要了解原文包含的专业技术内容,如果对专业技术内容一无所知,那肯定是无法翻译出正确的译文的。其次,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词义的选择与引申,注意计算机专业英语中许多词义与普通英语中不同的现象,注意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情况等。

(6)理论联系实际。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学生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不能进行实际运用。

比如在介绍微机的选购时,要求学生自己去配置一款主流的微机硬件,然后写成简单的英文短文,列出主要微机硬件配置的清单,包括各部件的英文名称、厂家、型号、价格等,并简单地进行性能的综述,即配置的性能特点、优缺点等。这样让学生既了解了当时的微机市场的主流配置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7)尝试将CAI引入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将计算机辅助教育CAI引入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是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

第4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就业率;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61-02

一、绪论

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排名在最后10名以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就业蓝皮书显示:八个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与IT相关的就占到了两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是,人才需求市场的一种现状是:全国计算机行业需求巨大,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巨大。2013年就业难之际,什么工作需求大、薪资高?从各大招聘网站所的职位需求上可以得知,IT工程师是需求岗位最多的。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20万,并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未来5年,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而且计算机工程人员的薪酬很高,一个基础的软件工程师的年薪是11万,华为给本科毕业生开出的薪酬是月薪9千元。一边是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低,国内民众对计算机专业的前景非常悲观,直接导致了高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困难,很多二本学校招生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转专业人数剧增。即使就读了计算机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本身专业前景并不乐观,对计算机专业没有多大兴趣,很多学生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准备考公务员以及考会计师等等活动,没有心思花在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上,因此很多学生在大四找工作时没有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找工作困难,有的还期待高工资,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进一步降低,计算机专业进入恶性循环。另一边是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市场巨大,薪酬很高。面对矛盾的双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有多大距离?面对飞速发展的IT行业和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这一特殊专业的改革方向该指向哪里?我们该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就业率呢?本文将就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二、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我们主要从学生本人、教师和学校三个因素阐述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关键问题,只要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应用系统,具有较好的编程动手能力,在毕业时是不愁找工作的,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首先要从学生能力差专业素质差上找原因。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实际编程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素质,让工作来找学生。所以首先我们从学生这个主体来看,应该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专业前景阐述,根据本身情况例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看到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作为IT工程师美好的就业前景和高薪酬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兴趣,这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才能更认真倾注更多热情。然后,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看,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要求较高,是一个比较难得的工科专业,因此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学好这个专业。除了要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美好前景和高薪酬现状之外,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应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特点。计算机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需要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紧密结合。一个计算机工程师要编写一个软件系统的程序,首先需要对系统的整体构架有良好设计,要能理解系统的算法和理论,同时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将系统编制好。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良好的理论能力,对数学要求高,能理解并改进算法,同时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用一门编程语言实现该算法和整个系统的编制和测试。因此对计算机工程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要求较高。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既要提高理论基础,对计算机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有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掌握好一门编程语言能编制实际的程序。其次,我们从计算机专业教师这一方来看,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本专业的现状和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有良好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结合实际的例子讲述理论知识,让学生看到理论的应用,对理论没有枯燥感。比如讲到计算机网络时,应该和学生身边的例子联系起来,计算机网络的模型产生最开始就是来源于电话模型,要将学生手机打电话模型和计算机网络模型联系起来讲解,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再比如,老师在讲解数据结构的查找算法时,可以和腾讯QQ的号码查找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算法理论的巨大作用,增强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一定要用实际的例子串起来,让理论不再枯燥,让学生看到理论的魅力。即使这些理论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当它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时,变得不再神秘,不再枯燥。这样也会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再次,学校应该在把握当前IT届发展大势的情况下,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既有一定的理论课程,也要设置足够的实践环节,而且当今高校一定要实行严格的考试毕业制度,在每门理论课程考试上严格把关,在每个实践环节上严格把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轻松过关。降低学生毕业通过率,实行宽进严出制度,让每个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阶段刻苦锻炼,真正到了毕业时具有一个计算机工程师该有的编程动手能力,在实践环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过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系统编制,具备一个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基本的编程能力和理论基础,这样学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能倍感自信,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最后,学校应该转变认识,充分认识到学校就是服务部门,是一个劳动力生产部门,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学生都能合格,找到自己的相对理想的工作,学校要做好服务工作。就业安置部门要做好“送出去”的工作,和相关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单位引进到毕业生招聘会上来,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有很多就业选择机会,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结论

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但是计算机工程师的需求巨大,薪酬很高,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增强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扎扎实实学习,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专业素质才能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从教师和学校这个因素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理论结合实际,让课堂生动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要严格把关,降低学生毕业率,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同时学校要提高服务意识,为就业做好相关工作。总之,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行动起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就业率就一定能上去。上述论述同样适用于其他就业率低的专业。希望能为有关高校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5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班主任“四力”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精神象征,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研究已经很深很透了,这里不再赘述。本文重点探讨计算机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计算机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与一般班级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四力”,一是计算机班的班主任除具备其他班级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外,更具“学习力”,即必须精通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二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偏才、怪才,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的眼光,要有“识才力”,要学会宽容,善待特殊人才。三是正确对待网络和上网,要有“律他力”。四是计算机是人类最新的创新成果,是创新的产物,班主任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拥有“创新力”。

一、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应具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力”

计算机班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思维、新观念。一方面,要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的打字方法、Windows使用操作系统知识、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到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而计算机系统技术又分为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我们常用的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计算机部件技术主要有运算与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输入输出技术等。另一方面,要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变化,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阶段,把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最新成果。如计算机器件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的真空电子器件到80年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历了几个重大发展阶段,使机器组装密度提高约4个数量级,速度约提高 5~6个数量级,可靠性提高约4个数量级,功耗降低约3~4个数量级。存储技术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铁氧体磁心存储器到70年代中期MOS存储器技术。后来又出现了超高速缓冲存储器、外存储器。计算机技术是人类历史上变革最快的技术,过去每18个月变革一次,人们称之为“摩尔定律”。计算机还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变革。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必须要紧盯最新计算机知识,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

二、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具备“识才力”

计算机领域是一个新兴科学领域,与其他学科相比,有更多的未知知识有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必须不设“”,大胆探索。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要有一双慧眼,当计算机专业的“伯乐”,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而扼杀了特殊的“三才”(天才、偏才、怪才)。

一是要善于发现天才。所谓“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高尔基说过: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鲁迅先生也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天才都是后天的,是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在合适的环境里,勤奋、努力、坚持的结果。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天才”们,班主任一定要有一双慧眼、用放大镜去发现。

二是要容待偏才。所谓“偏才”即尺有所长的“长”才、爱有所专的“专”才、一门深入不计其余“精”才。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这类人才,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偏”,让学生“偏”向计算机专业,在“偏”中向“博”发展。

三是要引导怪才。所谓“怪才”就是有个性、独立思考、与众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本着“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因时制宜”的理念,对怪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鼓励“怪才”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追求个性、大胆试验,努力取得成绩、多出成果。

三、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要正确对待网络和上网,要有“律他力”

一般我们常说要“自律”,就是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律”简单,而“律他”就是要对别人严格要求,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律他”就是老师对有特殊爱好的学生要有结束的办法,所以“律他”艰难。计算机专业的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上网的机会更多一些,网络功夫更强一些,上网机会更多一些,容易上网成瘾。如何对待网络和上网,能够使学生上网又不上瘾?一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二是要采取一切有效办法及早预防,三是正确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上网、适度上网。

四、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拥有“创新力”

首先,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是与其他专业没有区别的“班主任”。他必须严格按照所有班主任的牌理“出牌”,比如,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并认真指导班级干部开展工作,能否经常随班级参加集体活动;了解班级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班级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做好各种班级管理工作等等。

其次,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又是与其他专业有区别的“班主任”。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更要注重自我修炼,更要注重包容失败,更要注重激励,更要注重团队合作,更要注重讲求管理艺术,更要注重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第6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转型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产教融合转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是只重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产教融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提升专业教师的利用率,不仅可以为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还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工作水平。

2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

2.1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计算机研究相对发达国家较落后,在教学模式上还处于探索学习的阶段,需要教师不断地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丰富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实践联系很多,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主要靠的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学主要侧重于整个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关注度不是很高,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操作起来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仅教育理念与现实社会脱节,还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知识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毕业,实践类的课程更是少得可怜,导致学生的学习毫无激情和乐趣。

2.2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技术,不管是行业还是人才都处于成长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样一来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师无法与时俱进,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从而造成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处于落后阶段。

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有效手段

3.1搭设产教融合的发展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的转型,应该搭设一个产教融合的发展平台。通过平台的搭设可以加强校企的合作和联系,让更多学生去企业实习,并通过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活动,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此外,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让学生可以通过企业拓宽知识面,了解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3.2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高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不断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双方共同合作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能力机会的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促使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基地,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实习基地的提供,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实践和实训,还拓展了毕业生就业的机会,而高校也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最后,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更多的高职教师走进企业,对企业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去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学生。

3.3创办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产业园

为了解决高校的生产实习基地,以及企业生产人数不够的问题,摒弃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校内理论知识教授以及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可以创办计算机专业的产业园,通过产业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同时,还可以设置计算机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进而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第7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学生技能

1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都是照搬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理论知识学的多,实践训练少,不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没有考虑社会需求的教学定位,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就业优势。

1.2课程设置有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仍然是重视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枯燥的理论教学,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1],也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脱轨,使学生毕业后缺乏竞争力。

1.3教学思想陈旧

目前大部的计算机教师还使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却没得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

2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的措施

2.1加强教师技能水平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老师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教师,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分批分期派遣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计算机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参与计算机企业的实际开发工作,了解计算机行业中的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教师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指导。根据企业对市场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能能手,参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加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使企业行家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补充力量。此外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网络教学、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突破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注重技术技能与实际操作。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场所比较落后且规模较小,设备比较陈旧或不齐全,不能满足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采用捐赠设备、师资培训的方法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进行产教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将计算机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训工作环境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计算机企业岗位的需求。

2.3优化专业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要根据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计算机专业的岗位设置,分析计算机各岗位的能力和任务,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中,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以够用为原则,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合,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3]。课程教学内容尽量引用计算机企业中的实际工作项目和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摒弃陈旧的教学知识,开发适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项目化教材。此外,还要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的比例,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课时,将课程尽量安排在实训室上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讲解完本次授课的知识点,紧接着进行实训操作示范,学生观摩学习后,立刻动手进行操作。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2.4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技能大赛的项目都是遵循计算机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比赛的题目一般是计算机行业一线的小型工作项目,因此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通过对技能大赛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能及时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学校依据赛项专业技术标准和竞赛规则,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举办校级技能竞赛,使学生通过比赛就可以掌握先进的设备技术,了解计算机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提前接触到未来所从事的计算机行业的工作内容。因此通过技能大赛,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5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考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因此,职业资格考证大势所趋,学生考证的过程,就是把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再次复习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在上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职业资格考证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平时的教学和实训中,例如在编程课程中,就可以加入软考的知识点和题型。另外也可以针对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开展专门的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即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第8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论文摘要:为了解决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开设计算机课程偏少、不合理、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等的问题。通过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和在校的实践,提出了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和对策,并提出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分级、连续性和层次性教学模式。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vb.net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3.5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成为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属于重要的公共课程,很多专业在要求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更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这对承担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专业提供支撑。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在走出校门后,更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远远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将不得不接受计算机技术的“再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要让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及学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下,深入研究、探讨改进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条适合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坚持计算机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计算机应用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会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计算机应用课程更好的与相关专业结合,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中滨,孙红敏,等.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 2009(6): 59-61.

第9篇: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 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技能;岗位能力;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80-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存在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缺口。我国的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计算机低端人才的大量需求给了成人教育计算机专业一个发展机会。但目前培养出的成人院校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培养低端计算机人才的任务,还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要结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成人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内容设置,对目前的课程教学的模式及知识结构做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尝试,找出能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的有效措施。

1 明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

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实用性,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成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与管理、维护、程序编写等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一定的社会适应性。根据以上要求,我校以前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将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三大块。其中公共文化课包括:高等数据、基础英语、马基与邓论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应用数学、计算机文化,计算机英语、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C语言;计算机专业课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internet应用基础、网络集成、网络操作系统、网页制作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程基本把计算机专业中的最基本的内容都点到了,但是没有方向性,并没有突出网络专业的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并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员等工作,这样必定会降低专业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

课程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的定位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有些课程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学了没有作用的想法。使得我们作为计算机教师也要深刻考虑成人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那些学生认为较难的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C语言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应该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不开,对以后某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又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不开那些基础课程又应开设什么课程。成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成人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设置课程时,应先明确成人院校毕业的学生都能胜任什么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完全从学科角度出发来考虑课程。我比较认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对知识的看法: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那个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也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

2 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上一般重视讲授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而技能培养应该侧重于做什么,怎么做?例如《网页设计》这门课程,以前教学中会重点如何写代码,但对于英语不好、程序语言设计基础较差的成人学生来说,太难了。我们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及内容,让做网站就象写一个word文档一样简单,用操作替代码,让学生先能做出一个基本的网页,然后再根据需要加入一些代码。我们采用的主要是案例结合任务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针对性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的实际范例,任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等因素而布置的需要学生来解决的问题。对于某些任务,学生可能直接模仿对应的案例就可以解决,而有的任务则要求学生在对应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发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从它们的根本属性上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理论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理论型课程主要以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为主,这类课程中弱化理论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在讲授过程中,和其他实践课的内容结合,让学生知道理解的重要性;相反,对技能型的课程的教学应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师在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边学边练,重在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