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过度包装的解决办法范文

过度包装的解决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过度包装的解决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过度包装的解决办法

第1篇:过度包装的解决办法范文

在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历史更迭中,它历久弥坚,见证了这块土地的文明进程,分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在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金鼓齐鸣的城堡、在黄沙漫漫的丝绸之路、在东湖之旁、太白之巅、陈仓镇边、杜康沟前……都留下了它醉人的醇香。

目前,陕西地产白酒品牌主要有西凤酒、太白酒、长安酒、秦川酒、杜康酒、城固酒、泸康酒、秦洋酒、三粮液、隋唐酒(美水酒厂)、延河酒、龙泉酒、老榆林共20多家,500多个系列品种。从白酒香型来看,汉中地区凤香酒所占比重较大,陕北和秦岭以南区浓香型酒居主导地位。从全省来看,浓香型占到市场的70%以上。年消费在16万吨之上,是西北省份消费大省。

随着太白酒被收购、西凤改制步伐加快,在这个秋季陕酒给了中国酒业太多想象,也正是如此,才有这篇文章的出炉。

品牌意识淡漠产品线混乱

陕酒在品牌开发上大多缺乏规划,整个品牌体系显得杂乱无章。比较突出的是年份酒,同一品牌旗下若干个子品牌的年份酒,竟然出现了年份低的卖价高于年份高的,如西凤9年陈酿酒的价格低于西凤6年陈酿酒、西凤典藏5年的价格高于西凤陈酿6年、太白金窖藏十二年的价格低于太白洞藏十年,这样的情况让人很不解:在同一个厂家灌装的年份酒为什么在价格上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

其次,母品牌和子品牌的关系混乱。提起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三大酒企,人们会很自然的想到茅、五、剑三个著名的白酒品牌,再如泸州老窖、古井贡、汾酒,这些母品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支柱,他们下面的子品牌基本都是在母品牌名称后加后缀而成,既表明了出身,又借助了母品牌的光芒。

和他们相比,陕酒的母品牌则显得有些落寞,只能母凭子贵。其无形资源——品牌名被随意运用。明明是经销商开发的子品牌,在命名中却把主品牌的名称放到最后,如金藏、银藏西凤酒、秦沣西凤、洞藏太白等。按常理,母品牌就如同一个品牌的姓氏,这个姓氏决定了你是姓西凤、还是姓太白、或者杜康,所以既是子品牌,又想借助母品牌的名气,就应该跟着母品牌姓,怎能姓和名颠倒呢?这样岂不是喧宾夺主,无形中降低了母品牌的形象。

面对一大堆混乱不堪的品牌,部分厂家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求解决办法,如西凤提出的“1369”工程,太白酒的“1234”品牌战略,白水杜康的双品牌战略……这些都是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品牌建设进行的品牌营销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的同时,有关厂家还对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品牌进行了调整、砍伐,从而开启了企业品牌营销的新局面。

买断盛行,杂乱无章

走进陕西市场,且不说那些县级小酒厂的品牌,单就陕西著名品牌——西凤、太白,除了被视为母品牌的高脖西凤、红西凤和普太白外,各自下面的嫡系品牌(厂里经营的品牌)和旁系品牌(经销商买断品牌)加起来就有上百个;走进零售店、专卖店和批发市场,西凤、太白的子品牌几乎占尽了商家的货架,不仅感叹:陕酒的子品牌太多了,连自己有时都会弄混。这么多的品牌全都能卖得好吗,商家和消费者能记住几个?对此,许多商家坦言,看似品牌众多,其实能赚钱的就那么几个,绝大多数品牌表现平庸,有的甚至艰难度日。

品牌扎堆、市场拥挤最终导致竞争加剧。为了分一杯羹,子品牌之间同根相煎,推销产品时互相诋毁、市场促销中互相打压、促销拼力度、订货会拼奖品,看似稳定的市场一不小心就被抢占,经营成本在无奈中上升,利润不断降低……过度甚至不良的竞争手段让彼此都感到疲惫不堪。

盲目跟风 一以模仿

陕酒的不断崛起创造了不少神话,但随之而来的模仿、跟风,让神话不再神奇,也阻碍了新的神话出现。细观这些品牌,模仿无处不在,从命名到包装,从价位到促销,步步紧跟。我们不可否认,“模仿”有其积极的作用,在品牌发展初期,模仿可以降低新品开发风险、节约市场投入,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当大家都乐于模仿、懒于创新时,整个市场就缺乏活力了。

西凤15年、6年陈酿酒首开陕西年份酒先河和烟酒不分家的营销方式,它成功后,跟风者蜂拥而上,陈酿年份酒充斥市场,买酒送烟蔚然成风;再看看名字,由于金、银、藏、陈酿等概念使用频率太高,使许多酒的名字都非常相似,有如孪生姐妹一般;包装的模仿就更不用说了,大盒子、天地盖、黄丝带、凤纹、云纹图案、大红、大黄的色彩……已演化成为一种流行风景线。在外包装上,一个赛过一个的比大、比豪华,适当的大气、豪华也许会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力,为产品销售加分,但过度的追求包装的豪华和大,则显得华而不实,有浪费之嫌,毕竟产品的长期畅销依赖的是品质,像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他们的包装十几年来一如既往,朴实无华,却依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包装模仿严重的情况使最初搞创新的人都苦不堪言,西凤6年火了,120元左右的酒多了,洞藏畅销了,45元左右的产品满了,而且有些跟进产品在包装上和价位上更有优势,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模仿使得陕酒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它就像套在商家身上的锁链,你如不设法解开这些缠绕,就会陷入同质化的怪圈。为此,有些商家不得不频繁更换包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经营成本。

市场无规划 未能深耕市场

在陕西白酒市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两三年喝倒一个牌子”,以前我们总喜欢把问题的原因归于消费者,认为是他们的消费习惯不稳固,所以断言,在陕西很难出现长期畅销的品牌。但仔细想想,如果真是这样,西凤15年、6年陈酿酒为何能连续6年热销、茅台、五粮液为何能长久不衰,所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消费者,而在于经销商的短期行为。有很多经销商在开发品牌之初,就抱着捞一把走人的心理,开发个小品牌,做个区域市场,赚了钱拍拍屁股走人;还有些经销商开发的品牌一旦赚了钱就开始“胡来了”——酒质下降,市场运作疲软,各种问题随之出现,不管那种心理,最后的结果都是品牌短命。

短命品牌不论是因何而亡,最后受损的都是主品牌的声誉,人们会说:××酒不行,他的××品牌有问题,就像儿子不成器,受责备的是父母一样。同时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品牌短命现象,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开发一个新品需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智力以及时间成本,而让一个品牌死去却往往是转瞬之间的事,而且我们不幸看到,随着竞争加剧,品牌的生死循环也在加快,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大量宝贵资源付之东流,呜呼哀哉,岂不痛惜!

市场营销不力 一盘散沙

“有酒的地方就有窜货”,陕西地产酒也跳不出这条白酒行业的“公理”。利润是窜货频繁发生最主要的根源,是由于厂家采取“达到一定销售量,给予相应的返利或折扣”的销售政策,使得不同区域经销商、厂家业务人员以及对品牌忠诚度不高的人员为了取得一定的差价而采取的行为。

酒厂为了保护品牌和市场,对每个品牌的销售区域都有严格的划分,但由于酒厂给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使得地域间有一定价格差异,区域经销商相互联系,将低价位市场的酒窜到高价位市场,导致市场内乱。在陕西,各个厂家给西安经销商的支持力度相应能大一些,所以造成西安向外埠市场窜货比较厉害,但是外埠向西安回窜难度比较大。

经销商巨大的利润吸引着业务人员的眼球,他们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和对各地市场的熟悉程度,联系其他业务人员以及异地经销商暗中窜货,不仅中饱私囊,更严重的扰乱了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

无利不起早。窜货的目的无非是谋求一个“利”字,低档酒窜量,高档酒窜利润空间。西凤15年6年陈酿酒和洞藏太白酒等在陕西热销多年,虽然每个公司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区域管理制度和处罚制度,但是窜货仍不可避免。

一般来说,窜货主要发生在二级、三级经销商之间,政策不统一、不对称是窜货的一个根本原因。

频繁的窜货、砸价,导致品牌之间的内耗竞争加剧,价格混乱使得原有的经销商进退两难,既严重损害市场,也严重挫伤了经销商的感情,最终使品牌一步步走向死亡。

厂商互不信任 目光短视

厂强商弱造成经销商受到厂家的压制,没有形成平等的对话平台,使得经销商只能忍气吞声。强势品牌在经销商手中有一定利润,正因为此才使经销商能够接受厂家的一部分要求。一旦该品牌开始走下坡路,或者经销商对该品牌没有形成一定的忠诚度,就很有可能另谋新欢,把新的期待放在了新的厂家身上,希望有新的转机出现,有经销商提出:厂家在首次打款时提出的种种优惠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有所变动,于是新的希望又变成泡影。

不过商强厂弱的情况在省内也有存在。经销商凭借自己坚实的后盾和广泛的网络,向厂家要政策要支持,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厂家也只好一再退让。

还有不少分销商、渠道商凭借其拥有分销网络、终端网络的优势,他们不满足于为人作嫁衣的现实,于是设法进入制造领域,大力发展自己的贴牌产品,成为集分销、自主品牌为一体的新型渠道商。不可避免的是,一旦分销成员和制造商在同一块地盘上开始抢食的时候,市场争夺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终端为王的时代,品牌作为酒类产品的灵魂,中间商成了夹缝中求生存的附庸。极不平衡的天平往往造成营销链条的断裂,使合作共赢的局面难以为继,成为许多经销商心中的伤痛。

造假盛行监管不到位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假酒的大肆泛滥与屡禁不止一直是陕酒市场上的不治之症。

目前,明目张胆的用甲醇或工业酒精勾兑假酒,从而致死人命的不法分子虽未见出现,但采用“旧瓶装新酒”,以低充高、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违法行为却屡见不鲜。在陕酒市场上,几乎所有畅销品牌都难逃脱被假冒的厄运。除了茅、五、剑等国内一线名酒外,陕西地产酒中的佼佼者,从低端的普太白,中端的洞藏,到高端的西凤6年、15年陈酿酒都被造假者仿做,使这些品牌深受其害。

除了在酒体上做假外,还有一种可称为障眼法的作假办法:用相似的字体模拟畅销品牌的字体,让粗心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去年,曾有一款标为“两凤酒”的品牌出现在国内市场,被西凤酒营销公司告上法庭。与五粮液真假难辨的“五根液”酒,让你稍不留意,就会当作真正的名酒拎回家。

假酒之所以泛滥,一是在目前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氛围下,不少人道德缺失,社会诚信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假酒的利润空间太大。马克思指出: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人们便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造假的利润何止100%!三是市场监管不力,对作假者打击不够。更有甚者,有的做酒者与掌权者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为了打击假酒,国家商务部在06年就出台了相关办法,陕西省商务部门专门开会做过部署。如果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办法无疑会成为做假酒的克星,可惜的是,这一办法除了渭南地区外,其他地市还未认真落实。

在社会治假、打假机制未形成的环境下,商家从维护品牌出发,目前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2篇:过度包装的解决办法范文

关键词:低碳时尚;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应用研究

绪 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品都会对环境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污染。服装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使用后的废弃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压力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在世界各地,每年有大量的旧衣物送至垃圾场被焚烧或填埋,污染着空气和土壤。由于化学纤维的普遍使用,使很多服装同塑料一样不易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能降解。各种面料在印染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以及用传统的电镀方法制造的服饰配件所产生的大量有害残余物质,在服装废弃后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1国外旧衣物回收业概况

1.1比利时

在人口仅1000多万的比利时,每年旧衣回收总量达到1.5万吨。他们从保护环境减少垃圾出发,变衣服垃圾为资源,使之循环再利用,节省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利时“大地”环保公司专门生产了一种黄色的旧衣回收袋,每月通过邮局免费向各家各户分发。回收袋上面印着收集日期以及可放置在袋中的东西,如干净的旧衣、鞋帽等,居民们可在收集的前一个晚上把回收袋放在家门口,由回收公司上门收集。

目前在比利时一共有3家旧衣回收公司。回收的旧衣中,30%属于质量较好的旧衣服,挑选出来后,一部分送到回收公司所属的二手商店销售;60%的旧衣通常不能再穿,它们被转入专业工厂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处理,比如做成油污抹布、车内使用的脚垫、绝缘材料、粗布地毯等,或者进行碎布处理,回收纤维制造新纺织品;剩余的10%则被送进垃圾厂处理。这样,回收来的旧衣90%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目前,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许多针织品,如台布、床单等商品都标明是由回收纤维布生产的。使废弃的“资源垃圾”得到了循环再利用,也给自然环境减少了压力和污染。同时,在瑞士也采取了和比利时相似的做法,并且通过长期的试验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1.2日本

日本是个非常注重环保的国家,虽然面积小,但是却把环保放在首要位置,在日本,一些服装企业在前几年进入发展停滞期,近几年靠生产环保服装而逐渐露出繁荣景象。 日本大型服装生产零售企业UNIDRO公司开展的旧服装回收活动就得到消费者的积极响应。在2008年9月回收的68万件服装中,有87%将经过翻新后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和非赢利组织日本救援服装中心捐赠给难民。此外,还有3%的旧服装将用于发电,10%将加工为绝热材料。同时UNIQRO以专卖店为主的回收方式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得到一批长期的潜在消费群体。这种灵活的回收方式更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 国内旧衣物回收利用状况调查

2.1调查目的

本课题针对目前居民旧衣物的存放状况、旧衣物的处理方法,以及居民对旧衣物环境污染的认知和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在总结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和减少旧衣物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2 调查方案

本文以浙江省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1月至3月在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等地区投放问卷300份,回收240多份,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此外还在网上发放问卷,持续调查3个月,收到有效问卷160份。全部有效问卷共402份。

2.3 调查结果

2.3.1对旧衣物污染的认知状况 对于旧衣物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旧衣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其中有19.8%认为影响轻微,无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而32.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旧衣物对环境的危害性。从购买服装的动机来看,70%的被调查者考虑的是穿着的舒适性,75%考虑的是美观时尚和便宜。几乎没有消费者在购物时考虑服装未来废弃后的处理问题,仅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购买绿色服装或减少购买服装的数量以缓解环境压力。为了追逐潮流,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有着明显的冲动购物行为,往往致使买回家的服装并不适合自己甚至根本不需要,最终直接成为生活垃圾被丢弃。由此可见,大多数居民对旧衣物污染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离付诸实践还有相当距离。

2.3.2旧衣物存放和处理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家庭堆积了大量淘汰下来的旧衣物,成为“室内污染物”。46.5%的家庭存放有30件以上的大件旧衣物,其中女性服装大约为男性服装的5倍之多。而每个家庭平均每年还要购买10件以上的新衣,91%的被调查者表示新购置的服装可以穿一年以上,25%的人表示可以穿三年以上。新旧不断更替,待处理旧衣物的数量每年正在持续地以一定的速度积累着。

我国有13亿人口,粗略估计,如果服装的更新周期为三年,以三口之家计,平均每人每年购置4件新衣,假设每件服装的平均价值为50元,那么三年后就会有价值2 000多亿元的旧衣物被淘汰。巨大的旧衣物如何处理成为困扰居民的难题。有52.1%的被调查者曾经将旧衣物捐助给灾区和送给亲戚朋友,这两种方式可以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旧衣物对环境的压力。但捐献机构往往对衣物的种类和质量有一定的要求,使人们能够捐出去的废旧衣物数量有限;至于送给亲友,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接受旧衣物的亲朋好友也越来越少。另外,只有18.9%的被调查者曾经将旧衣物作为废品卖给回收站,原因是普通的回收机构一般不愿意接受旧衣物。调查表明,还有54.6%的被调查者曾经将旧衣物作为生活垃圾直接丢弃,使之成为固体废弃物,这样做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但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旧衣物的处理渠道极为不畅通。

2.3.3对旧衣物回收利用的期望 调查显示,85%的被调查者对于旧衣物的回收抱有积极支持的态度。在居民期望的旧衣物处理方法调查中,70.4%的居民选择了建立规范的二手服装市场;还有一些被调查者提出了网上销售、旧衣物出口等方法。这说明旧衣物的回收利用符合居民的需要,通过多种处理途径,不仅可以解决旧衣过多堆积在家的问题,而且能够增加旧衣物的使用寿命。另外,有73.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旧衣物回收利用的宣传力度不大,服装回收机构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仅有13.1%的居民确切地知道居住地是否存在服装回收机构及其具体的地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这方面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一些现实问题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中国旧衣物再循环研究尚处在萌芽和零散状态中,亟待解决。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再循环意识薄弱

由于多数人的旧衣物再循环意识相当薄弱,导致废旧衣物多半是被扔掉而不是用于回收或捐赠。他们认为废旧衣物除极少部分被送到贫困地区,没有什么再利用的价值。此外,中国人很注重面子,认为穿旧衣服会被人瞧不起,而且,大多数人认为旧衣服是不卫生的,因此,通常人们会丢弃那些或过时、或破损的旧衣物。

3.2回收途径的局限性

多种回收渠道是开展服装再循环利用的基础,然而目前中国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几乎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更是缺乏专业回收机构,有限的渠道零星地散落在社区居委会。相比之下,国外的回收渠道则多样化,包括通过各种慈善机构采取上门回收,建立纺织品回收站,设立闹市区中的慈善点以及街边回收箱等。能卖的旧衣物留在店里,剩下的送到专业机构进行分类处理再销售。

3.3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将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发展。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旧衣物的回收工作不仅要提升民众意识,官方的支持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法国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2007年颁布了关于纺织服装、鞋类及家庭亚麻产品回收与处理草案;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也对每年200万t的服装生命周期进行了调查,并对英格兰和北爱尔兰116万t的纺织垃圾进行了评估 ;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也认识到新形势,并声明对2008年的绿色指标进行重新评估。将废旧纺织品的处理纳入国家政策,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政府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高度认识和显著的支持力度。

3.4有效激励机制尚需建立

利用现存的回收信贷系统支持旧衣物的回收利用将有利于减缓回收中较大波动。当废旧纺织品回收者(慈善机构、盈利组织以及研究机构)准备长期与地方政府鉴定合约时应该被提供合理的回收或再利用信贷政策。2009年上半年中国浙江诸暨富润再生资源公司与总后勤部军需研究装备所签订协议,联合开展废旧军服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这样使研究工作真正地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即产业化的试运行。参与纺织服装回收利用的企业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这样,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和企业主动从事研究或回收工作。

4改善我国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现状的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根据以上总结的存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或者措施。

4.1提高居民的服装节约消费意识

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2008)》,消费者(公众)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仅为44.5分,环保行为得分更低,只有37.0分。公民的服装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注重“自身健康”的初级阶段,而“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服装资源的节约、减少旧衣物的污染,还需要深入推广服装的绿色消费,加强居民的节约消费意识。我国政府应当在全社会广泛普及废旧纺织品服装的环保知识,推广绿色节约消费的观念。通过介绍服装生产的巨大消耗能源,以及旧衣物对环境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提醒人们过度消费会产生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倡导人们实施绿色消费、节俭消费,自觉抵制冲动消费、过剩消费和污染性消费。号召居民将闲置的旧衣送到服装回收机构,从而避免价值千亿的服装进入垃圾填埋场。通过开展各种节俭消费活动,使公民人人参与其中,逐步增强人们的环保责任感,最终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的服装消费观念。

4.2选择回收路径

这项研究始于校园,研究组认为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同时也能对研究给予最大的支持。此外,学生的废旧牛仔裤相比复杂的社会来源要单一、健康,对于研究初期的卫生处理相对较为容易。收集废旧牛仔裤的方法之一是门对门,即上门回收,另外一种是鼓励主动捐赠。在项目最初采用在街边设回收箱的方案被否定。研究组考虑以后可采用另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连锁社会效应的方式,即定向回收,即与牛仔裤专卖店,如真维斯或利维斯等联合开展定向回收活动,鼓励购买该牛仔裤的顾客以旧换新或有偿捐赠,不仅畅通了再回收渠道,也可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

4.3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主动参与,设立规范的旧衣物回收机构 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主动参与将是对旧衣物再循环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是再循环研究进入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废旧纺织服装的再循环将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目前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我国政府对旧衣物市场实施严格限制,对私下非法收购销售旧衣物的行为严厉打击取缔,各地旧衣物回收机构和旧衣物市场明显减少。这种做法无疑有益于卫生健康,却使巨大的旧衣物无法顺利进入二次流通系统,积压浪费了可用或可再生的资源。实际上,从居民处理家庭旧衣的实际需要以及提高废物循环利用率的角度考虑,仅仅限制非法旧衣物的收购并非根本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规范旧衣物回收市场的秩序,建立合法的旧衣物回收机构,真正实现旧衣物安全卫生的二次利用。 专门的旧衣物回收机构作为居民、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桥梁,可以使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逐渐形成产业链。回收机构可以采取定期进入小区的服务方式,一方面方便群众,真正达到大量收购的目的。回收到的大量旧衣服可以在回收站进行初步分类,并根据未来处理方式不同流入不同的部门。一部分可以进入服装厂,经过严格的安全消毒程序和翻新再继续服装的使命,这部分服装可以流入二手服装市场供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挑选,也可以通过联合国难民署和救援中心捐赠给难民;一部分可以进入纺织厂或其他再生处理厂,经过再加工继续循环利用,生产地毯、工业用纺织品、室内装潢物品,或者做绝缘材料和发电等,真正达到物尽其用。

4.4积极鼓励并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事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专门的旧衣物回收再加工企业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美国,有3000多家织物循环利用厂家,纽约布鲁克林的Stubin家族就是其中最大的旧衣物回收商之一,他们每年要处理超过1 200万磅消费者使用过的服装和纺织品。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大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不愿为保护环境多付出。20世纪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还有个别工厂回收毛巾、床单、内衣等旧布进行破碎、开花处理,最后做成帆布、麻布、无纺布等再生织物,由于效益不好,这些工厂纷纷关闭,如今这类旧衣物已无人问津,只好当成垃圾,被大量焚烧和填埋。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助于节能环保,且投资小、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我国政府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扶持和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事业,以达到有效节约资源,创造经济价值。

4.5探索循环再利用方法

发达国家对废旧纺织服装的再循环利用,较多的是对纺织品的材料分类,通过纺织织造技术进行纤维与面料的再纺织、再利用。事实上,许多回收的旧衣物处于半新状态,被丢弃的原因是由于不合潮流,或是不适合其所有者现有的体型。因而,一味地打破再织造,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浪费和资源消耗。由此,研究小组以设计为手段,对废旧牛仔裤进行改造或艺术再创造,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再现废旧牛仔裤的活力。

4.6制定针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

2008年4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提议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指导、规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例如明确规定废旧纺织品的消毒办法和标准,规定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等。

5国外旧衣物在艺术设计领域再设计再利用的案例

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尝试在用简约的设计及材料来诠释环保的新概念。设计师Martin Margiela在他的设计中赋予废弃材料新的生命。如把长袍改造成短外套、以大量抓破了的旧袜子造成一件毛衣。一直用着旧衣架、旧人像模型来陈列其新设计,就连缝在衣服的卷标都只用白色布片。

5.1日本“环保X设计”展

在日本的“环保X设计”展上有许多世界级的设计师也参与其中。在这个设计展以环保手提袋、包袱布、扇子为主。尽管样式样式简单但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个创意环保展览鼓励人们多使用环保型的工具。

5.2英国酷派先行环保设计大赛

这个环保大赛中所有作品都由英国本土设计师设计,展品的选择标准是:节能,保护资源,废物利用。以此来引导消费者树立更理性,更环保的消费观,以个人的实际行动遏制全球变暖。展览中提出减少浪费、再利用以及循环利用的建议,在展示中循环使用的牛仔裤、钢铁做成的“杂志架”“衬衫+领带”“坐垫”、“再循环轮胎皮带”等诸多展品中看到绿色环保的体现。

6再设计的原则

在纺织品废弃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再设计,使产品可以被重新循环使用,同时也使其生命周期得到延伸。对旧衣物进行再设计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6.1材料的循环再设计

任何一件服装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可认知的面料构成的,大多数的情况下,服装被废旧之后,其构成服装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些纺织品的直接丢弃或掩埋,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幸的是,循环再设计为其提供一条创新环保的道路。循环再设计通过将艺术设计造型方法和创新的思想运用在这些废弃的材料上.重新定位它们的使用功能,利用拼接、打破、解构等手段赋予它们新的形态,为这些废弃纺织品带来二次生命,并激发起大众的环保意识。

6.2功能的循环再设计

在大多数废弃服装中,它的口袋,腰头,克夫等部分都可以拿来利用。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就是指,在发挥服装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它的造型对其进行再设计,发展出多样组合方式的变化,并构成可以适应各种形态的多样化的产品。

6.3道德的循环再设计 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推出环保服装本身的目的应当是宣扬环保精神,然而近年来不少奢侈品牌打着环保的幌子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股奢侈环保风潮的到来目的在于将价格提高获取更大的收益。同时,为了标榜自己有一颗绿色的心,许多人不惜重金购买环保限量版的奢侈品。很多品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打着环保的大旗,使一件普通的服装价格飘升。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更清楚更深刻的意识到责任是什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减量,再生,环保为主导思想。在面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设计观念提出新的思考和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了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除了考虑产品外观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是否是以自然为本的设计。

6.4情感的循环再设计

当废弃服装回收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再设计利用,使其生命延长下去。但要注意的是,当这件产品不合消费者心意时,它就有可能再次被废弃,也就是说它又成为了污染源。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方面希望其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却仍然关注着更时尚流行的产品。一般而言,购买一件新产品也许就意味着淘汰一件已有的旧产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人们对过去使用购买的旧产品或老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会产生思维定势、情感崇拜,并不是简单的新产品就能轻易代替的。对情感的循环再设计而言,再设计为创建人们和产品之间更为亲近与持久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比如可以对承载着浓厚情感的旧物品以及废弃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使人的情感得到延续。在强调功能及工艺的同时,通过形态、内涵的表达等多种手法的转换,强调废弃产品再生利用的与人本身情感间的联系。

在2009年,Levi' s推出再生环保球鞋。将收集回来的牛仔裤,再重新洗涤,令牛仔布的洗水色更为接近,再经人手剪裁,将不同部份重新拼合,包括表袋、撞钉,皮带扣等,以原装色线缝合,成为一双独一无二的环保球鞋。一条男装牛仔裤可以造出两双环保球鞋。而且工序必须经人工缝制,同时每对环保鞋在款式上略有不同,并突显独特个性。这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竞相购买。既发挥了品牌效应也达到了环保的目的。这让许多喜欢Levi' s的消费者更加有亲切感。这一设计可谓非常的成功,使废弃的牛仔裤延续了新的生命,新的情感。

结 语 在循环经济的浪潮下提倡环保服装,绿色消费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如今的环保服装,大多陷入了对环保面料的误区。对绿色服装的理解仅限于材料环保,让材料生长的环境符合指标。其实需要考虑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工人的工作环境,运输方式,顾客买回家穿着次数,是否属于可降解的类型等,这些在制作、包装、运输、使用、清洁、回收、降解等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性问题都是是需要解决的。

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资源丰富、投资少、效益显著的新兴行业,不仅可以缓解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而且可以减少纺织行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方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在我国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符合我国的国情,将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王佑江.纺织品循环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2-84.

[2]陶 辉,王小雷.废弃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方法研究与再思考[J].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2):55-58.

[3]马亦骅.面料再设计在牛仔服装中的应用[J].国际纺织导报,2009,(9):48.

[4]范福军,吕 健.牛仔服的洗水工艺[J].纺织导报,2008,(12):73.

[5]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16.

[6]康 辉.服装绿色设计中材料的选择[J].纺织科技进展,2007,(1):97.

[7]王佑江.纺织品循环加工及其再利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2-84.

[8]张 卓.国内外纺织品回收业的现状[J].环保,2001,(2):37-39.

[9]王来力,吴雄英,丁雪梅.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探讨[J].纺织导报,2009(4):26~28.

[10]做大纺织品回收业[J].纺织信息周刊,2002(29):17.

[11]许坤元.纺织品国际市场仍有空间产业升级提速[N].经济日报,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