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创技术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腋臭;微创刮除术;大汗腺修剪法;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腋臭是整形美容外科的常见疾患。由于其特殊性,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社交活动,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并发症较多[1]。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们选择了40例腋臭患者,分别采用微创刮除术与大汗腺修剪法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将他们的并发症、复发率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采用微创刮除术与大汗腺修剪法治疗的腋臭患者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南通大学附属南通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8~42岁,平均年龄24岁,均符合Young-Jin Park等认为腋臭的分度标准[2]中2级和3级诊断标准。其中双侧发病24例,单侧发病16例。2级42个腋臭部位,3级22个腋臭部位。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与修剪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微创刮除法、大汗腺修剪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和自愿。
1.2 手术方法
1.2.1 皮下大汗腺修剪术[3]
用碘伏消毒皮肤,铺巾,用2%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行局部肿胀麻醉。于标记的皮纹处切开皮肤,深达皮下,线剪伸入切口沿外侧缘轻柔分离皮下脂肪,到预设计范围为止,形成含少量皮下脂肪颗粒的全厚皮瓣。外翻皮瓣,手指顶住皮瓣,直视下修剪皮瓣内面,剪除皮瓣上的脂肪粒、大汗腺及毛囊,直到腋窝皮肤成为淡红色,撅起腋毛区皮肤,透过切口,可见皮下的毛根,剪除毛根,当腋毛区预留的毛发根部可以很轻松被拔除、皮片基底为磁白色时,就说明达到剪除效果。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仔细止血后间断缝合切口。用4号丝线,沿皮瓣边缘,做缝合,将皮瓣固定在皮下组织内,并留足够长线头,以备打包用。以1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并在皮肤表面覆盖凡士林纱布,纱布中央用酒精棉球加压,丝线对应打包。再用无菌棉垫压于所打包上,弹性绷带绕肩做“8”字包扎固定。术后静脉用抗生素5天。双上臂严格制动,术后第7天拆除打包线,第12~15d拆除切口线。
1.2.2 微创刮除术
记腋毛区,消毒铺巾,用碘伏消毒皮肤,铺巾,用2%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行局部肿胀麻醉。选腋窝顶部作2~2.5cm横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锐性分离整个腋毛区,用专用刮匙刮除靠真皮侧皮下组织,同时破坏真皮下大汗腺,彻底止血,缝合切口,打包加压包扎。术后静脉用抗生素3天。术后3~5d拆除加压包,伤口7d拆线。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腋臭的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切口包扎时间及术后瘢痕的长度。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比较
根据判断腋臭程度的标准,在微创组中,有3侧术后腋臭程度为 2级,其复发率为9.2%;修剪组,有2侧术后腋臭程度为2级,其复发率为6.3%;两组复发率无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种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血肿3侧,感染1侧。而修剪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其中血肿0侧,感染1侧,切口边缘坏死1侧,瘢痕影响上肢功能1侧。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腋臭的方法和术式繁多,但多未达到理想的标准。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还是微创刮除法和皮下修剪法两种。腋臭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顶泌汗腺。要彻底清除顶泌汗腺其范围应在腋毛边缘外≥0.5cm,清除深度达皮下脂肪浅层,只有传统的方法可以达到,但手术切除范围太宽,缝合张力过大,易并发切口裂开,愈合后瘢痕明显,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难以接受,所以腋臭手术应兼顾除臭和美观,但是难以达到彻底除臭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微创刮除术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与大汗腺修剪术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如何减少并发症发生,我们作了以下总结。出血血肿预防与处理:(1)术前仔细询问病史,完善凝血指标等检查,有出血倾向者,术前可适量使用止血剂。(2)锐性分离皮瓣时尽量减少损伤真皮下脂肪组织血管,对可疑出血点采取电凝或结扎止血。(3)打包要确切,固定要牢靠。(4)告知患者尽量减少术后双上肢的活动。(5)拆除加压包扎时,如发现血肿应及时清除,并重新加压包扎,避免再次出血或皮瓣坏死。局部皮肤坏死预防与处理:(1)减少血肿形成。(2)刮除大汗腺时要适度,避免真皮层损伤过重。(3)加压包扎力度要合适,皮瓣受力要均匀。(4)若一旦发现皮肤坏死应积极换药。局部瘢痕形成层预防与处理:(1)减少真皮损伤,避免血肿形成。(2)如已形成,并影响功能,6个月左右行瘢痕切除矫整术。
参考文献
[1] 孙福田.美容外科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104.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 目的 分析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方法 针对我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于实验组而言,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9例,无效患者5例,总的有效率高达85.3%;对于对照组而言,显效患者6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10例,总的有效率为70.6%。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
关键词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71-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习惯的改变,伴随而来的在大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也随着提升,由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也越发的引起了广大医疗人员及普通人的关注[1],由于高血压只能通过药物及其他方法进行人工控制,对高血压进行控制的效果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及日常生活习惯,这样就容易使得高血压患者的控制不是特别理想,容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且在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引起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病患当中,男性占的比例大一些,比较容易发生在50~70岁的年龄段,从季节角度看,冬春季比较容易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2],但是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不能使患者满意,为此本文针对我院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对于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2年1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一共68例患者,患者经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在31~68岁不等,但两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患者均同意在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对比实验。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其他各方面做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来做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即对患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服用药物降血压,吸氧及补液支持对症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血肿部位以及血肿深度,根据这些情况确定穿刺针长度和穿刺地点,在进行一些列常规手术的准备后,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按照步骤进行手术。之后将塑料针芯插入,当塑料针芯进到血肿中心后可以与引流管相连接,用注射器将血肿部分抽取进行抽取,抽取过程保证缓慢匀速[3]。然后将针形血肿粉碎器植入,将血肿腔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拔除穿刺针的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血肿清除的状况决定。
1.3 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对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的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无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无变化甚至恶化;好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减少l9%~46%;显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减少47%~91%。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期结束后,将实验统计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应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对两组各3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具体见表1。
2.2两组住院时间和花费比较
将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是在成年人中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也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脑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威胁非常大[4],严重的患者可能在疾病发生的几分钟内死亡。由于其发生的人数这几年成增长的趋势,针对脑出血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相应的取得了一些进步。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对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一般有两种,从内科角度的治疗方法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脑中出现水肿的情况以及防治治疗后的再出血;从外科的治疗方法以开颅治疗为主。传统的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5]。保守治疗虽然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比较小,但效果不明显,患者很容易在出现脑出血的情况;开颅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脑出血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其手术要求高,对患者的身体伤害比较大,医护人员在选择治疗时也会综合考虑,这两种治疗方法是以往采用最广泛的,但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的发病年龄阶段偏高,从而导致大规模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上年龄的患者可能伴随有其他并发症而不允许进行长时间的手术治疗[6]。针对这种情况,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的优势就比较突出,由于微创手术对患者身体损伤小,伤口比较小,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要求也不会太高,这也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这几年在临床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院对68例脑出血病患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也证明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明显的优势。
从微创手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疗效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实验组的康复率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结果也符合我们上面对微创手术的优势的分析。同时住院时间与花费的对比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费。针对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更小,效果更好等的优势,将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进行推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微创手术对医疗人员的要求更高,要求在小伤口内完成手术,所以在推广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时对医疗人员的手术进行严格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患者而言,其自身对血压及身体的其他情况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术治疗后,对血压的控制也对治疗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包括患者的饮食规律,对男性患者,长期饮酒也是造成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7]。所以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而言,为防止病情反复发作,自己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一定要求,这主要包括对控制血压药物的进食的合理安排;对日常三餐的合理安排;养成适量的进行户外有氧运动的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说,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时吃降压药物,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测量,以及去医院进行身体其他方面的检查;食物的安排应以粗粮为主,多吃一些蔬菜和粗粮,少吃油腻的食物。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来说,运动方式可以以散步为主,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还能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但不要剧烈的运动,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对情绪的控制主要以自我调节和自我暗示为主,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优势明显,值得做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14-2216.
[2] 赵明伦.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8-107.
[3]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10:686-689.
[4] HaraT,NagataK,KawamotoS,et a1.Functional outcme of primary pontine hemorrhage:comservative treatment or stereotaxic sur—gert[J].No Shinkei Geka,2013,29(9):823-829.
[5] 贾保祥.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培训教材[J].2011.
[6] Lee J1,Namdo H,KimJS,et a1.Stereotactic aspiration if intracerebral haematoma:significance of surgical tim ing and haematomavolume reduction[J].Jclin neurosci,2013,10(4):439-443.
[关键词] 伢典化学机械法;龋齿;疼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051-02
传统牙钻去龋疗法有可能会对患者牙体、牙髓、牙龈或其周边组织产生刺激和损伤,且磨牙治疗时产生的噪音、水冷却系统等术中常见因素通常会引起患者不适,使患者对龋齿治疗产生一种畏惧心理[1]。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和牙科材料的不断进步,微创疗法被广泛应用到牙科临床治疗上来,为龋齿治疗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伢典化学机械法是最新的龋齿微创疗法之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均证实了其在去除牙本质龋上的高效性和优越性。本文结合具体治疗实例120例来探讨其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口腔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龋齿患者120例(216牙),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显示患牙龋坏达牙本质浅层或牙本质深层,没有牙髓、根尖周炎症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1)传统组60例进行慢速球钻去龋,其中,男33例(67牙),女27例(45牙),年龄12~68岁,平均(42.35.6)岁。(2)伢典组60例采用伢典化学机械法治疗,其中,男35例(61牙),女25例(43牙),年龄10~66岁,平均(43.4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传统组进行传统机械磨除去龋法,以余留牙本质质地坚硬,色泽呈现出正常的淡黄色为临床去龋标准[2]。去龋完成后,用气枪吹干龋洞,常规填充3M复合树脂。
伢典组用牙科专用挖匙轻轻挖除坏死牙本质,将Carisolv凝胶滴入患齿龋洞内,1 min后,依据龋洞的位置、形态、大小选取适当的Carisolv手动工具缓慢刮除龋坏、受损组织,重复操作直至彻底清理干净龋损组织、凝胶不呈浑浊状态为止。如操作过程中,凝胶全部被腐坏组织污染,则需取出全部凝胶后更换新凝胶再重复以上步骤。达到临床去龋标准后,清除干净龋洞内残留的凝胶,用经消毒过的湿润棉棒擦干净龋洞,常规填充3M复合树脂。
1.3 观察指标
(1)去龋时间:从开始治疗到龋坏牙本质彻底清除干净的时间。(2)术中疼痛:术后通过访谈法调查患者术中疼痛状况,分为疼痛和无痛。疼痛指治疗中有明显痛感,难以配合治疗。无痛指术中无痛感,有轻微不适但不影响治疗。(3)疗效判定:治疗6个月后患者入院复诊,观察去龋效果。以填充物完好,无脱落、破损,患者无牙痛、咀嚼困难,X线片检查显示患牙根分叉及根尖周无病变,无继发龋为成功;以出现1种及以上上述症状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伢典组去龋时间、术中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 < 0.05),去龋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 < 0.05)。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传统组去龋失败17例,其中,填充物松动9例(15.0%),继发龋6例(10.0%),牙髓炎2例(3.3%);伢典组去龋失败6例,其中,填充物松动2例(3.3%),脱落1例(1.7%),继发龋2例(3.3%),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龋齿是牙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各个年龄段,其发病因素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健康观念明显相关。龋齿的传统治疗方法是牙钻去龋,牙钻直接切割龋齿会损伤牙本质小管,容易产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酸痛[3],往往使患者难以耐受。此外,该种方法切割过程中会发出噪音,容易加重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产生各种身心不耐受感。该种方法还会对牙髓组织以及患牙周围牙龈或其他软组织产生损伤。因此,综合来看,传统疗法具有有创、有痛、高不良反应率等缺点,容易导致患者不耐受,尤其不适用于年幼及年老患者群体,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局限性[4]。
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是随着牙科微创技术的发展被普遍应用于牙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新型微创疗法。其主要组成部分为Carisolv凝胶和配套手用工具,其中凝胶内包含次氯酸钠和3种不同电荷的氨基酸,在pH=11的环境下,次氯酸钠和氨基酸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新物质—氯代氨基酸,从而降低氯离子的活跃性及其对健康牙龈组织的损伤[5]。但是氯离子的电性得以保留,因此也就保留了其对龋坏牙本质的化学作用机制,从而通过其静电性吸引龋坏胶原蛋白纤维肽链中的粒子团,打破不饱和的肽链结构,软化龋坏牙本质[6],并通过配套手动工具挖除腐坏组织,从而达到去龋效果。
结合本文研究及相关临床研究结果,与传统机械去龋法相比,伢典微创疗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具有微创性,术中痛感小,患者容易耐受,适用于儿童及对疼痛敏感患者群体。本文伢典组术中疼痛率(15.0%)显著低于传统组(55.0%)即表明了这一点[7]。(2)能快速去龋,且能彻底去除腐质,从而保证治疗成功率。本组中伢典组操作简单,去龋时间和去龋失败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3)对牙髓及牙龈组织无任何刺激,故安全且术后牙髓炎发生率低。本文伢典组无牙髓炎发生,传统组则发生2例。(4)与填充材料的粘结性更强,术后不易出现填充组织松动或脱落[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与传统机械去龋法相比,伢典化学疗法治疗龋齿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力好的特点,去龋效果更为显著,失败率明显降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牙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进英,刘英志,何文丹. Carisolv微创龋齿去腐的有效性评价[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1(12):89-91.
[2] 许文峰. 浅谈微创无痛治疗在龋齿中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7):561-562.
[3] 吕昕,李艳君,赵蕊妮. 伢典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牙科畏惧症患者龋齿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09,5(4):89-92.
[4] 陈宝怡. 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2011,9(3):218-219.
[5] 韦少锋.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学,2010,14(3):412-413.
[6] 周兵,郭姗姗. 伢典在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0,14(13):89-92.
[7] 朱红波. 伢典微创化学机械法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12(36):326-327.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我国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高于下尿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地在这一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从整体上, 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日益趋向微创方向发展, 由于外科治疗方法的改进, 90% 的上尿路结石可以采用微创治疗获得成功, 且并发症极少,开放手术的治疗机会越来越少 [1]。临床上对于直径≤ 0.5cm 的上尿路结石多选择药物排石治疗,而对于直径> 0.5cm 的上尿路结石,目前外科治疗方法包括ESWL、输尿管镜术(URL)、PCNL、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及开放手术[2]。对于不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笔者参考张国强等[3] 的方法,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停留时间、肾功能状况、患者意愿以及所拥有的设备情况等因素综合决定治疗方案。为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现将三种微创方法作一综述如下。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
体外冲击波碎石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4]优点:(1)治疗过程中患者基本无痛苦,不需要麻醉或仅需要少量安定镇痛药物即可完成治疗全过程。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且患者容易耐受。(2)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发症较少,较手术风险低,且其费用低,更易被患者接受。(3)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适应证较广泛[4],它既适用于肾结石,也适用于输尿管结石。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等各种成分的结石均可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只需进行预防感染等支持对症治疗,患者机体修复快。但是体外冲击波碎石也有其自身局限性[5]:(1)主要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成功率低于输尿管镜取石术成功率。(2)一般ESWL治疗用于结石长径2cm者[6],因此对于结石较大、数量较多的患者ESWL并不可取。(3)ESWL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其疗效受碎石机器因素、患者个体因素、操作者技术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1982年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问世, 1985 年得到美国FDA批准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设备迅速在全世界应用。ESWL治疗直径2cm肾结石的患者,结石排净率分别为79.9%、64.1%和53.7%。1cm的结石排净率为76%。ESWL因其高效性、非侵入性、不需麻醉、可门诊进行的优点,是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及较小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7]。国外学者建议将ESWL作为表面积
笔者认为,ESWL的适应证为单纯性肾结石和位于输尿管上、中段的
ESWL 除了会产生输尿管石街等并发症外, 其对肾脏及其周围器官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在选择ESWL时, 必须注意掌握好适应证、控制冲击次数和电压[10] 。国内李逊等[11] 报道ESWL治疗1826例上尿路结石, 1个月后结石排净率为83.0%, 3个月后结石排净率为86.5%, 有13例发生输尿管“石街”, 最后采用URL或PCNL取净结石。水草酸钙和胱氨酸成分的结石较难粉碎, ESWL可能近期还会出现肾绞痛、肾被膜下血肿、肾破裂、局部皮肤淤斑等, 长期并发症有肾萎缩[12]。李程等[13]报道电磁波体外碎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净率91.0%, 中段结石排净率92.7%, 下段结石排净率97.5%。体积较大的结石, ESWL虽然也能够成功碎石, 但需要多次反复, 并且治疗后易发生结石碎片残留, 容易形成输尿管“石街”, 选用一定要慎用[2]。
2输尿管镜碎石术(URL)
输尿管镜下碎石方法包括液电、超声、气压弹道、钬激光碎石等,其处理输尿管结石具有组织损伤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是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处理有着独到的优势。因该类结石ESWL定位相对困难,加之结石周围缺乏能量传递空间,碎石效果不确切;而文献报道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者其术后无石率可达90%~100%[2]。Bapat等[14]认为,气压弹道碎石效率较高,对于难以粉碎的大结石效果较好,特别是对输尿管下段结石有较高的清除率。但是,由于气压弹道碎石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机械能沿金属探杆传导至结石,探杆对结石冲击力较大,容易导致结石上移,术后常需联合ESWL治疗。另外,长期停留的输尿管结石常常合并输尿管息肉增生,气压弹道对此缺乏较好的处理办法,也降低了此类结石的清除率。术中如发现息肉增生或输尿管狭窄、扭曲,视野不清时切忌强行入镜,以免产生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如输尿管穿孔损伤较轻,留置双J 管内引流后多可自愈;如损伤严重、大量尿外渗或结石近端输尿管完全梗阻以致双J 管无法置入,应及时改行开放手术。
手术适应证:(1)ESWL定位困难的、X线阴性肾结石(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除有熟练的输尿管镜技术外,与碎石经验也有关。在输尿管镜抵达结石后,首先应观察结石大小和形态,了解结石与输尿管壁粘连情况。如结石被炎性水肿的黏膜或增生的炎肉包裹,可用引导管试插或液压泵低压使管腔充盈开放,用引导管将结石从炎肉上推松动,在正常的输尿管壁处将结石压在壁上粉碎。这样可保持视野清晰,不易出血,镜体向上推进也可扩张结石的狭窄处,利于碎石取除。若结石停留时间较长,包裹结石不能松动,辅助液压泵扩张,直接将结石粉碎,一旦结石松动,停用液压泵,将导管通过结石,使视野清晰再碎石。此方法碎石成功率高,结石不易移位。
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影响碎石的成功率。上段结石成功率较低,结石容易移位肾盂内。为了避免结石移位,应不断调整液压灌注的压力,减少冲水速度或者速尿利尿,保持视野清晰。因此,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不应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如结石移位于肾盂内,放置双J管行ESWL治疗,可提高结石治愈的成功率。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成功率高,其原因是输尿管移动性小,输尿管镜进入时不易使输尿管折曲,而进镜后容易触及结石。其次由于髂血管处相对较窄,结石不易向上段移位,故应首选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部分病例还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中可将结石碎块完全取出输尿管。
崔书平等[15]报道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上段结石的成功率92%,中下段结石成功率98%,总成功率97%。URL成为许多医院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16] 。周四维等[17] 认为,URL从治疗效果和费用来说,仍然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首选,尤其适用于炎性包裹性结石、嵌顿性结石、并发息肉结石、直径≥10mm 结石或多发结石等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从解剖角度来讲,肾脏和输尿管上段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受积水肾脏和扩张输尿管的影响,结石上、下段输尿管容易扭曲、成角,肾积水越重,角度越大,输尿管镜进镜受阻,输尿管上段管壁肌层较下段薄弱,所以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碎石或取石,URL容易造成输尿管损伤,且越是靠近肾脏的结石越容易向上移位到肾脏。另外,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由于结石周围的息肉包裹或远端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无法达到结石部位,也限制了URL的应用[18] 。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医学工程、电子、材料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输尿管镜得到不断的完善。无论是硬镜还是软镜,纤维导光束的引入大大缩小了输尿管镜的口径。越来越精巧的操作器械同样减少了工作通道的管径。同时,输尿管镜下直视碎石工具也越来越精良,从超声波、液电碎石器到气压弹道碎石器、激光碎石器,其中超声和气压弹道联合碎石设备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可用于较大的结石,文献报道首次治疗排净率为80.0%~89.7%。把输尿管镜进入到易扭曲的管腔,其中许多技巧借鉴了血管介入技术。上述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大大促进了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应用,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为下降[19]。
转贴于
3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MPCNL 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后,其经皮肾穿刺造瘘通道直径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范围逐步扩大[20]。因此,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应首选MPCNL治疗,术后可联合ESWL处理残余结石。MPCNL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集合系统损伤、邻近脏器损伤、感染发热、尿外渗等,其中术后迟发性出血最为严重,常发生于有结石感染或开放手术史,本次术中损伤出血较明显者[21]。出血量大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采取制动、抗休克处理,如出血不能控制应及早放射介入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手术适应证:(1)肾结石。包括:单发和多发性结石、铸形结石(巨大鹿角状结石)以及有症状的肾小盏结石或憩室内结石。(2)开放手术残留和复发肾结石。(3)体外冲击波无法粉碎的结石(如胱氨酸结石和一水草酸钙结石)和ESWL术后残留结石,ESWL后严重“石街”(结合URL处理)。(4)输尿管上段(L4以上)梗阻较重的结石或结石长径>1.5cm。(5)输尿管上段结石息肉包裹或由于肾积水致输尿管弯曲,ESWL无效或逆行输尿管镜手术失败。(6)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行URL治疗结石移位至输尿管上段或肾内。(7)各种梗阻性或不明原因的肾积水。(8)手术后上尿路梗阻,感染积脓。(9)肾结石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或输尿管狭窄。(10)孤立肾合并结石梗阻。(11)移植肾合并结石梗阻。(12)马蹄肾并结石梗阻。(13)多囊肾并结石梗阻。(14)髓质海绵肾并结石梗阻。(15)合并感染肾结石,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16)小儿肾结石梗阻明显、输尿管上段结石等[22,23]。
手术禁忌证:(1)全身出血性疾病必须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才可手术。(2)结石合并同侧肾肿瘤。(3)脊柱严重后凸或侧弯畸形,不能俯卧者。(4)严重心脏疾病和肺功能不全,无法承受手术者。(5)未纠正的重度糖尿病和高血压者。(6)未纠正的急性尿路感染。(7)极度肥胖,腰部皮肾距离超过20cm以上,建立皮肾通道有困难者。(8)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需停药2周,复查凝血功能正常才可以进行手术。
80年代,超声碎石术和液电碎石术在PCNL中成功运用,由于其微创本质的特点,逐渐受到全球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有学者比较了PCNL和ESWL治疗下盏结石的总排净率, PCNL 为95%,ESWL为37%。国内报道经皮肾镜碎石,平均手术时间58min,最短时间20min,最长110min。这主要是利用超声定位方法选择肾实质穿刺点及经皮肾通道的制作所需时间较长所致,真正吸净结石只需5~20min。PCNL治疗>1cm的下盏结石效果优于ESWL,但并发症更高,并存在需承受X线辐射、需麻醉、费用较高的缺点[24]。
随着腔内多种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更新和发展,临床手术经验不断丰富;由于MPCNL经皮肾通道细小,对肾脏创伤小,操作易掌握,基本上减少了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此,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较传统PCNL适应证更广泛,正逐步成为上尿路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25]。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组织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4展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数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可在微创情况下进行。在选择具体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结石特点、患者自身条件、医院条件等,并充分尊重患者意愿,才能做出最合理最恰当的选择。ESWL仍是大多数上尿路结石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案[26]。输尿管结石根据结石的性质、位置、大小、数目,尿路梗阻程度,肾功能以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可分别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ESW或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输尿管镜下碎石以激光碎石效果更佳。微创PCN采用气压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或联合超声和气压弹道碎石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案[27]。开放手术在腔内泌尿外科发展的今天,由于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对术后复发结石较难处理等缺点,已逐渐被其他方法取代仅有少数完全性鹿角形结石等仍需开放手术处理。
总之,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很多,特别是对于复杂性上尿路结石,要达到完全排净结石常需要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应根据结石大小、位置、梗阻程度、是否合并输尿管狭窄、息肉、有无肾积水以及复杂性的不同等情况,同时考虑患者意愿以及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熟练程度,合理选择损伤最小、治疗时间最短、效费比最高的综合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健刚, 夏溟. 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进展.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7 (6) : 429-431.
2李逊.上尿路结石的现代治疗.广东医学,2007,28(9):1381-1382.
3张国强,徐吉平,袁美凤,等.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案选择.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17(2):106-108.
4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01-802;806-807.
5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3.
6杨同君,臧桐,孙枫岭,等.复式脉冲体外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1260例小结.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4):263.
7Tayib AM, Mosli HA, Farsi HM, et 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alculi. Saudi Med J, 2008, 29 (8): 1180-1183.
8Obek C, Onal B, Kantay K, et al. The 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isolated lower pole calculi compared with isolated middle and upper caliceal calculi. J Urol, 2001, 166 ( 6 ) :208122084; discussion 2085.
9Doran O, Foley B. Acut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renal and ureteric calculi. Emerg Med Australas, 2008, 20 (2) : 105-111.
10Candau C, Saussine C, Lang H,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residual renal Stone fragments after ESWL. Eur Uro,2000, 37 ( 1) : 18- 22.
11李逊, 何朝辉, 曾国华, 等. 上尿路结石的现代治疗方法的探讨(附5178 例报告)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 19 ( 6) : 325 -327.
12那彦群, 郭震华. 实用泌尿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4-263.
13李程, 曾洪. 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输尿管结石1200 例. 广西医学, 2007, 29( 5 ) : 759-760.
14Bapat SS, Pai KV, Purnapatre SS, et al. Comparison of holmium laser and pneumatic lithotripsy in managing upper-ureteral stones.J Endourol,2007,21(12):1425-1427.
15崔书平, 陈文彬, 孟宽涛, 等.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210例临床分析. 微创医学, 2009, 4 ( 6) : 611-613.
16Auge BK, Dahm P, Wu NZ, et al. Ure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lower pole renal calculi technique of calvulus displacement. J Endouro,2001, 15 ( 8) : 835-838.
17周四维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7( 6 ) : 365-367.
18江波涛, 刘修恒, 匡幼林, 等. 不同微创方法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比较. 中华腔镜外科泌尿外科杂志, 2009, 3 (1):34-36.
19Aso Y, Takayasu H, Ohta N, et al. Flexible uretero renoscopy. Urol Clin North Am, 1988, 15 (3) : 329-338.
20李逊,曾国华,吴开俊,等.微创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9):516-518.
21Sorensen CM, Chandhoke PS.Is lower pole caliceal anatomy predictive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success for primary lower pole kidney stones?J Urol,2002,168(6):2377-2382.
22郭应禄,许昕,石声华,等.体外震波粉碎输尿管结石.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6):331.
23刘新福,霍伟棠,陈春延. 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进展. 微创医学,2007,(05):40.
24Puppo P. Per cut an eous nephro lithotripsy. Curr Opin Urol, 1999, 9(4) : 325-328.
25叶章群,余虓. 泌尿系结石治疗技术新进展.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10):1.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微创治疗 肝内外胆管结石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排石不通、溶石困难等为特点。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大,结石的残留率及复发率也较高[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整个手术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高、恢复快,在取净结石的同时,完整保留您的胆囊和胆囊功能[2]。本文具体探讨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希望对微创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5月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入选标准:入院前明确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或伴有部分肝内胆管结石;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议并批准;首次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均签署内镜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平均4862±256岁;平均病程312±025年,症状有腹痛、黄疽、恶心、呕吐、发热。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肝内外胆管结石流行病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独的腹腔镜微创治疗,选择0LYMPUS 0TV-ST腹腔镜,首先根据造影所示结石的大小、数目,软硬度采用适宜的方法取净结石;然后选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Olsen四孔技术,脐部下方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解剖胆囊三角,分离粘连,游离胆囊三角,显露胆囊动脉,用钛夹夹闭切断。显露胆囊管,予以钛夹夹闭后切断,将胆囊自胆囊床分离,胆囊床电凝止血,将切除胆囊自剑突trocar孔取出。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选择采用Olympas CHF P20纤维胆道镜及监视系统和0LYMPUS 0TV-ST腹腔镜。腹腔镜气腹建立操作方法同对照组,自主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道镜使用取石网取出结石,必要时可采用液电碎石技术,再次置入胆道镜检查有无遗漏的结石,选用适当型号的T管,置入胆总管内,缝合胆总管。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与残石率。
统计学处理: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并发症与残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讨 论
一般情况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在胆囊炎没有发作的时候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等到炎症频繁发作的时候是很容易引起胆囊的增大、甚至穿孔或者胆囊的慢性萎缩,结石会随着饮食的不规律、胆汁的瘀积、延误治疗而继续增大[3]。传统上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是采用开腹手术的方法,存在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恢复慢等诸多对患者不利因素[4]。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采用最新的微创方法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日臻成熟,不过该术式要求术者具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丰富经验及镜下使用胆道镜取石及缝合、打结技术。早期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已达到开腹手术水平,但需放置“T”管长达3~4周,使之失去了微创治疗的优势。而当前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时,胆道镜则成为必须设备之一[5]。为术者提供第2只眼,通过胆道镜不仅可直视胆总管内有否狭窄、结石大小、部位及数量,特别是可了解有否肝内二、三级胆管术前未被发现的结石,而且可指导器械取石,弥补器械取石的盲目性,减少胆道的副损伤。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联合应用能充分发挥各镜的优势,既提高诊断准确率,尽可能取尽胆管结石降低了结石残留率,亦简化了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微创治疗的成功率[6]。本文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并发症与残石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
总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能够取长补短,将微创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但是要求术者需要内镜的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秦明放,赵宏志,王庆,等.微创治疗治疗肝外胆管结石阶梯性方案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4(2):89-91.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 巨大房间隔缺损; 临床效果; 炎症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losure treatment guided by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arge atrial septal defect. Method: 40 patients with large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losure treatment)for 20 cases and group B(conventional operation treatment)for 20 cases, then 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transfusion condition, complication rate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cision size,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ardiac relate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group A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B, the transfus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was higher, incision size was smaller, and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serum expression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a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B (P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losure treatment guided by ultrasound; Large atrial septal defect; Clinical effect; Inflammatory response
First-author’s address: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 Shenzhen 51803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1.014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心脏畸形情况,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对其重视程度极高,尤其是对于巨大房间隔缺损的治疗重视程度尤其高,关于本病的治疗方法研究中,关于微创治疗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1],而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作为一类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射线辐射等优点的治疗方法[2],其在临床的手认可程度不断升高,但是相关的全面细致研究仍十分不足,因此,本研究就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微创封堵治疗)20例和B组(常规手术治疗)20例。A组男8例,女12例;年龄6.0~57.5岁,平均(20.5±6.9)岁;缺损大小22~34 mm,平均(27.7±3.7)mm;NYHA分级:Ⅱ级者11例,Ⅲ级者9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6例,重度6例。B组男7例,女13例;年龄6.0~58.1岁,平均(20.4±7.3)岁;缺损大小22~35 mm,平均(27.8±3.5)mm;NYHA分级:Ⅱ级者10例,Ⅲ级者10例;肺动脉高压:轻度8例,中度6例,重度6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缺损大小、NYHA分级及肺动脉高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A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前已经严格筛选,取右胸垫高30°。放置食道超声探头(TEE)明确房缺部位,大小,缺损边缘情况(含软硬缘情况)。确定ASD大小及周边情况后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伞。于前外侧第四肋间作3~4 cm小切口,切开心包并悬吊暴露右心房。超声引导下手指探入右房直入缺损,使得手指与缺损成垂直(90°)角度。在此选择点的右心房前外侧壁行双荷包缝合,体内注入肝素1.5 mg/kg体重,在荷包中央切开右房,置入输送鞘管,经鞘管缓慢(太快易造成气体挤入心房内)送入封堵伞(伞采用上海形状记忆ASD相应型号的封堵伞),封堵伞经冷肝素盐水浸泡后安放于输送器内,在超声引导下,将输送器经房缺伸入左房,将左房侧封堵伞打开,并往回拉紧,固定于房缺左房侧,再打开右房侧伞。当封堵器夹住房间隔缺损缘后,先在食管超声检测下推拉封堵器,观察封堵器是否牢固,封堵器形态有无明显改变,二尖瓣及三尖瓣有无分流,腔静脉回流有无受阻。食管超声多普勒彩色血流图显示无血流穿隔分流。必要时,在部分ASD患者缺如的外侧缘或下腔缘,以3-0聚丙烯线局部缝合封堵器以加强封堵器固定的牢固程度,撤出所有输送装置。结扎荷包缝线,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严密止血,缝合心包,逐层关胸。B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在平卧位下进行手术,经胸正中切口入路,建立体外循环后,切开右房壁,暴露缺损,均采用牛心包补片或自体心包片,以4-0聚丙烯线连续缝合修补缺损满意。缝合右房壁。撤体外循环,逐层关胸。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切口大小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心脏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2.2 检测指标与方法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即刻、24 h、72 h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离心,取上清液进行炎性因子的检测,检测指标为常规炎性指标中的IL-6、IL-8及hs-CRP,其他炎性指标中的TNF-α、sICAM-1及sPs,上述指标的检测方法均为ELISA法,试剂盒为每项指标对应的ELISA试剂盒;心脏相关指标包括右心室横径、右房长径、右室流出道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上述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12及2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然后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AS 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切口大小比较 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输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住院费用高于B组,切口大小小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常规炎性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IL-6、IL-8及hs-CRP血清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24 h及72 h A组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其他炎性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TNF-α、sICAM-1及sPs血清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即刻、24 h及72 h A组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相关指标比较 术前及术后4、12及24周两组患者的右心室横径、右房长径、右室流出道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好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房间隔缺损是在心脏畸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其占先心病的15%~20%[3],鉴于此种情况,而其中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危害相对更大,故临床对其重视程度极高,相关的各方面研究也较多,其中关于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尤为多见。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中与手术相关的研究较多,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经验的积累[4-5],对于此类患者治疗方法的效果研究也不断增多,其中心内直视手术作为治疗本病的传统治疗手段,其具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如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远期预后[6-7],因此其临床应用效果提升空间仍很大。另外,介入治疗虽然具有恢复快及创伤较小等优点,但是其适用面相对较窄,尤其不适用于巨大房间隔缺损以及有边缘缺如ASD的治疗,因此其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因此找到微创且效果较好、适应证较广的治疗方法是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8-9]。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是近年来临床中出现的一类新的治疗方法,其兼顾了微创、适应证广等方面,对于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弥补作用,尤其是ASD一边甚至两边缺如的情况介入无法完成而该方法可以顺利完成,因此其临床受肯定程度不断提高。
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脏较多相关指标呈现异常的状态,其中右心室横径、右房长径、右室流出道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处于明显异常的状态[10-11],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于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即代表了对其治疗效果的情况,因此对此方面的监测价值极高。另外,炎性状态中的较多指标在此类患者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波动,尤其是手术过程对于患者的机体炎性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且其与手术的创伤程度密切相关[12-13],因此将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炎性状态监测价值极高。
本文中我们就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与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大小方面均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但其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另外,此类治疗患者的炎性指标控制相对更好,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72 h的炎性指标血清表达水平均处于相对更低的状态,说明患者身体的炎性应激状态控制相对更好,这既是有效保证人体不良应激控制的重要基础,又是保证人体术后康复效果与速度的重要前提,另外,此类治疗干预的患者其治疗后4、12、24周的右心室横径、右房长径、右室流出道及右室舒张末期容积等心脏相关指标改善幅度与常规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好于术前,说明其对于心脏构造的改善效果不差于常规手术治疗,从而肯定了其在保证微创基础上,对于疾病状态的有效改善[14-15]。上述这些优势,较为全面地肯定了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于患者的炎症反应控制相对更好,故认为其更为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胡江苇,王海永.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24-126.
[2]李兵,谢明星,李玉曼,等.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心肌应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2):80-83.
[3]吴丽文,陆世红,匡永芳.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3):342-344.
[4]夏曦.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导管封堵术后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1):54-56.
[5] Schueler R, Hammerstingl C. Repl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sidual atrial septal defect following transseptal catheterization for intracardiac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5,8(9):1269-1270.
[6]秦艳娟.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6):3510-3511.
[7]李卫虹,黄向阳,袁奇,等.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8):1494-1496.
[8]吴治胜,夏普海提・阿迪力,穆玉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右心室容积和瓣环运动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2):1818-1821.
[9] Ren J F, Callans D J, Marchlinski F 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sidual atrial septal defect following transseptal catheterization for intracardiac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5,8(9):1267-1269.
[10] Mousa T M, Akinseye O A, Kerwin T C, et al. A rare association of sinus venosus-type atrial septal defect and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detected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an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Am J Case Rep,2015,11(16):528-531.
[11]张洁,杨炳昂,陈关良,等.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封堵术后心脏形态学变化[J].海南医学,2014,25(17):2540-2543.
[12]王静静,吕清,马小静,等.TTE及TEE在小儿及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查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8):694-698.
[13]门晓玉,侯苏芸,滑少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外科封堵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4,9(7):960-962.
[14]高帆,袁建军,朱好辉,等.左心房追踪技术评价介入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4):518-521.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泰州 225588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切口微创手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丰富临床经验。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受临床治疗的6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L切口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至少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并作综合的对比研究。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跟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试验组为(94.8±1.7),对照组为(81.7±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小切口微创手术能显著改善预后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中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小切口微创手术;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111-02
跟骨骨折为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处理不当具有较高致残率。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高速发展,高速撞击、爆炸、坠落等损伤所致跟骨骨折愈发增加。关节内骨折是其中较为常见又更为复杂的一型,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0%。目前针对其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1]。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该院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66例为研究对象,作综合的对比分析,旨在比较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单侧跟骨骨折;②受伤致骨折距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在两周内;③患者或其家属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开放性骨折;③伴有其他重要骨与关节部位的骨折;④伴有严重的全身性的内科疾病。共66例,年龄23~52岁,平均(34.3±8.3)岁;交通事故所致22例,坠伤33例其他原因所致11例。结合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观察及评估,按照相关治疗原则首先进行一定的对症处理,做好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在腰麻状态下进行手术,并且均由同一手术医疗小组施予手术。术中均放置负压引流,24~48 h拔除。
试验组行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切口起自外踝尖上方1~2 cm处的外踝后缘与跟腱间中线,并沿跟腱向下延伸至足背与足底皮肤交界处;拨开跟腱,剥离其下的脂肪层;切开距下关节后关节囊,切断跟距韧带,充分显露距下关节面后部;然后沿跟骨外侧壁剥离,拨开腓骨长短肌肌腱,充分暴露距下关节外侧部分;翻出塌陷的下关节面及粉碎的骨折块,进而观察内侧载距突,而后撬拨跟骨结节,恢复骨折块与载距突的解剖位置关系;然后用克氏针通过跟骨结节和载距突交叉固定;然后以距骨的下关节面面为模板,复位翻出的下关节骨折块,经皮将下关节面骨折块用克氏针固定于载距突上。
对照组行“L”形外侧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切口起自外踝尖上3 cm的跟腱和腓骨长短肌肌腱之间,纵行向下至足底皮肤和外侧皮肤交界处,水平向前止于第5跖骨基底部;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跟骨外侧壁;掀起腓骨长短肌肌腱等组织,剥离跟骨外侧壁,充分暴露距下关节,复位跟骨后距下关节面骨折碎块。C形臂X线监视下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的钢板并预弯,常规松质骨螺钉内固定。
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出院后,跟踪随访至少1年,观察并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前后,X线片测得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②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足评分系统[2]对患者足部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代表效果越好。记录末次随访AOFAS评分并比较分析。③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前后X线下跟骨情况
通过手术治疗,患者总体的跟骨情况显著改善,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末次随访AOFAS评分
验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4.8±1.7),对照组为(81.7±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患者无并发症;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出现创缘坏死,1例出现足部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7.3%,经对症治疗后痊愈。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随着足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影像学、内固定材料的飞速发展,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对照既往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仍存在较高致残率,有研究报道致残率高达30%[3]。跟骨内关节骨折改变了整体外形和足部力学的稳定性,骨折后期可以引发相关的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足部疼痛以及功能障碍,临床应当高度重视[4]。针对其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大多选用保守方法治疗Sanders I型跟骨关节骨折,但对于Ⅱ、Ⅲ、Ⅳ型的治疗方法,尚无达成一致意见[5]。传统常用的是“L”形外侧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此术式的优点是可清楚显露骨折及关节面,利于进行准确复位,并且有足够空间放置、固定钢板。但同时,由于广泛剥离软组织,不可避免会引发创面感染、皮缘坏死、钢板甚至骨外露等并发症的出现[6]。目前,伴随着影像学、关节镜技术以及材料学等科学的进步,微创治疗方法迅速发展,为跟骨骨折治疗打开一片新天地。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能使骨折准确复位和有效固定,还能尽量避免软组织损伤,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可观的疗效[6]。
该研究选取了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术式治疗,旨在比较两种术式疗效的差异,为临床工作寻求突破。结果表明,接受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的跟骨及其相关解剖结构恢复情况、AOFAS评分均明显优于接受传统 “L”形外侧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这与罗敏等[7]研究结果一致。
尽管微创技术有诸多优点并且日趋成熟,但微创依然具有一些不可回避的缺点。首先,其适应症较窄,不适用于压缩、塌陷骨折。另外,其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并且需要专门的器械设备,限制了该技术普及和推广。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扩大微创治疗技术的适应症,简化操作技术和降低器械成本[8]。
综上所述,小切口微创手术能显著改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预后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参考文献]
[1] 高迪,贾斌.重微创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2):1099-1102.
[2] 施忠民,顾文,蒋垚.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8):648-653.
[3] 魏金亮,钟俊,邱波,等. 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9) :632-634.
[4] 朱学敏,唐三元,杨辉.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现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1(1):31-34.
[5] 段以文.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医药导报,2009,15(6) :45-47.
[6] 于涛, 杨云峰,俞光荣.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杂志,2013,27(2):236-239.
[7] 罗敏,张明,赵绍伟.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3,37(9):832-834.
【关键词】 微创穿刺技术; 急性脑出血; 脑溢血
脑出血(ICH)也称为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有时也被称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脑出血约占脑血管疾病总数的20%~30%。引起急性脑出血的因素很多,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急性脑出血病发迅速,病情凶险,所以相对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的国际治疗标准,此类疾病的病死率约为40%,在存活的患者中,也有75%因为这个疾病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发病时出血量也决定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生存率,但是在控制出血量方面,还没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笔者所在医院自采用微创穿刺技术的方式治疗以来,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以下是2007年3月~2009年9月采用微创穿刺技术的治疗方法和传统常规保守治疗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3月~2009年9月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54.3岁。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发现有急性脑出血病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1],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高血压史。
1.2 治疗方法 将30例患者分为穿刺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先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止血、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穿刺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技术配合治疗。微创穿刺技术:先用CT仪器进行脑出血血肿部位定位,穿刺点选定为离开出血部位最近的体表处,穿刺时要注意不要触及脑部的各器官和主要血管,固定脑出血的具体部位后穿刺手术,然后将试管介入取出陈旧血液,如果自然压力不足,可以使用5 ml注射器,但是注意不要伤及患者,抽出陈旧性血液,抽血量不要超过30 ml,直至抽出去新鲜血液则立即停止,夹管稳定8 h以防血液再度流出。手术后向穿刺部位注射生理盐水约2 ml,引流管封闭,大约封闭4 h后开放,利用低位的方式继续引流出陈旧血液,引流结束时再次注入生理盐水约2 ml,继续用CT检查直至血肿基本消失。
2 结果
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诊,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标准[2]进行分级:评分1~3的治愈效果评定为优良,4~5治愈效果评定为重度残疾。30例患者中,对照组治愈5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33.33%。穿刺组治愈10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66.67%(详见表1)。对15例ADL 1~3的成功治愈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两个月内治愈的定义为快速治愈,对这些患者康复的速度做了调查(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死亡率比较高的一种危险病症,发作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同时还有恶化为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何治疗急性脑出血,也成了当代医学的一个重点、难点。由于传统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大量脑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非常高,以往运用外科开颅手术,但是此种手术创伤太大,并不适合老年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
传统治疗曾指出,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康复率越高,不但止血效果好,手术效果也相对较好。随着现代微创穿刺技术的出现,手术时间从原来的3~7 d缩短至现在的6~24 h之内,而手术救治的最佳时间是出现病症的5~7 h,手术同样是和接受治疗时间成正比,发现病症后提前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新发展的微创定向技术[3],结合CT,为原本操作困难的穿刺术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提高了视野清晰度,为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式。因为手术精度提升,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变小,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针对老年患者死亡率特别高的情况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操作方式也由以前靠直觉等转变为直视,使手术的难度有所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患者的治愈速度和治愈率,疗效远远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9.
[2] 章翔.临床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380.
[3] 吴江.神经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微创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为经常性伴有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性脑出血一旦发生,极其容易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是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在以往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多半为保守治疗方法,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上逐渐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其操作简单及安全性高的特点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目前为止更是应用于国内外的脑出血及相关治疗及研究中。而考虑到它的诞生时间较短,对于一些副作用以及反映疗效在医疗界还存在着争议,更有研究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可溶性S-100蛋白会在脑损伤之后可跨过血脑屏障而进到体循环,从而危害人体健康。鉴于此,此次研究以NSE和S-100蛋白作为检测脑出血后脑损伤的各项客观指标,判断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的相关反应状况,将之与保守治疗相互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确诊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80例患者资料,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两组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研究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组的患者年龄为41-66岁,平均为56岁,其中男23例,女17例。出血量为31-55 ml,平均出血量为45 ml;对照组的患者年龄为41-67岁,平均为55岁,其中男22例,女18例。出血量为32-55 ml,平均出血量为46 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特征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可比性确切。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后疗效。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同时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对比两组的NSE和S-100蛋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于14 d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14 d和28 d之间又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于28 d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观察组的患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在14 d内显示数据要高于对照组,而在14-28 d之间却又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它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都比较高,因此长期以来,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已经被医学界广泛重视。脑出血的患者在短期内颅内就会形成血肿占位,导致压迫其周围的神经造成因血流量减少而引发的缺氧症状,使得脑内出现水肿,进而损伤各部分脑内组织器官以以及相关脑部肌肉结构的代谢以及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