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观察了解,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的孩子热情乐观,不怕挫折,能凭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目标。但目前小学生较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极心理。如去年我带的一年级,班里有一个叫宋××的小女孩特别胆小,每周一升旗的时候,她奶奶就到教室里来抱着她,说她害怕声音,不敢听国歌。我了解了一下,她平时上音乐课还有上课间操都不怕声音,为什么升国旗不行呢?于是,我抽时间找她谈话,问她原因,她说唱不好国歌。于是我就鼓励她,给她讲国歌、国旗、国徽的来历,并及时和她母亲取得联系,给予一定的开导。过了一段时间,她就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升旗仪式了,上课回答问题也积极了,作业也比以前写得认真了。
二、情感沟通,及时疏导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教师的我,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虚心听取他们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已和朋友,对他们充分信任,这样学生就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倾吐烦闷和不快。对他们微小的进步不放过,我及时提出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另外,鼓励他们参加文体活动,发挥其特长,使其认识自己也有优点存在,能和别的同学相比时能感到自身优势所在。
三、家校联动,促进发展
学生心理负担重,不仅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爱度失衡”,把爱护变成娇惯、溺爱,出现问题包庇袒护;有的家庭期望值过高,严而无方,粗暴打骂;有的家庭期望值过低或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学生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有的家庭父母不和,孩子缺少关爱变得自卑、状态低靡等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学生心理扭曲,在性格上胆小、孤僻,人际关系不良,不能与人合作,这些都可能危害学生心理健康,也是我们在教育生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必须利用家访、打电话或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协同工作,双向交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语文课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谈谈工作中的一些方法和思考。
一、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的主渠道,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和展示的好场所。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2、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新课开始时精心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艺术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沁园春・雪》一词,我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使他们驰骋想象,联想诗中壮丽的图景、豪迈的情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挑动、感染和熏陶。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很多同学的自觉程度、兴趣程度、毅力强度等方面有待教师引导和培养。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上的渗透,还应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功夫。通过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和品德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完美的发展。
1、营造平等、民主、合作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语文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育进行良好的渗透的同时,还必须运用心理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并鼓励他们。这样,才能创造更加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灵活采取一定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没有固定方法。单从教学设计取向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可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阅读渗透。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调控,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刊物,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背景渗透。学习某些课文,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包括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在介绍背景时,可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主题渗透。主题是文章或作品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要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主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如:讲《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完成人物和结构的分析后,学生归纳的主题为“赞扬了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可顺势发问:“为什么说‘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同学们的讨论转入到晏子的智慧和善辩上,并认为是晏子的‘智慧和善辩’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接着提问:“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展开了一次有关人际交往的小讨论。
关键词:职校学生 心理 活动教学 综合能力 强化 自我
一、掌握学生的一般心里问题是进行课堂教学教育的基础
教师的舞台是课堂,我们必须要注意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教育,把握学生一般的心理问题,做到让学生自觉的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职校学生课堂的教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方法问题上进行理性的阐述。
(一)师生关系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认识偏差等,给学生制造压抑的心理、逆反的攻击。这些问题在学校普遍存在,尤其是职校学生表现的较为突出。比如:由于教师本人在专业能力、教学方面等欠佳。从而表现出不恰当的职责、批评,不但没有使学生不良行为停止,而且还加重了学生对老师的怨恨,出现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教师无法收场,不仅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更重要是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学习习惯问题。学习习惯也是学生一般的心理问题,它有许多表现,比如:学生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作业不知多少就写多少,甚至不错。听课时不专心,不认真,做小动作,交头接耳。长期如此,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处于一心二用的分心状态,学习成绩不理想。
(三)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益,过低或过强的动机都不利于心里健康,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唤起和推动各种求知欲行为的原动力,它具有引起求知行为活动功能及知道和监控求知行为的功能。”研究表明:适当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促进学习活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和学生的学习冬季有关。
二、推动“活动教学法”重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课堂教学教育的中心
我认为:活动教学法是值得推崇而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活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别,是案例教学法的升华,它是通过对教材中要讲授的这部分进行提炼,根据不同情况列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体验、并写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分享感受的过程。其有点事: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积极参加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校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知、发现、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活动教学法,教师必须是非常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驾驱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建立活动信息库,广泛收集资料,不断接受和汲取他人的工作成果来获取间接经验,根据教学学生需求精选出活动问题,并且教师要更具学生的分享感受做出合理、有效的引导和判断,得出合理的建议或答案。从心理角度说:“动则活,活则灵”,活动能促进学生学活、活学、活跃思维。
三、教师具备广播的知识,是进行课堂教学教育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的两大特点: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虽说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这远远不够,职业学校教学教育,要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其教材需要不断更新,专业也要不断随着市场变化而进行调整,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仅学好本体性知识,而且还要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教师的工作,需要博采众长。在学校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文化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是课堂教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强化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正确的使用,会促进学生改到课堂中不合理的行为,反之,则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增强反映概率的刺激和时间即强化物,强化物包括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两种,那么,教师在教学教育中,就要清楚适合每个学生的具体强化物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强化物的作用。
教师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就是用高频的活动做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比方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不注意听讲,此时,教师可以用学生喜爱的事情去强化学生参加与不喜爱的活动。
因此,要改变行为,只要奖励你希望改变的行为,当你预期的行为出现后,立即给予强化物,再出现、在强化,这样你所希望的行为再发生的比率就可以上升。
五、形成积极的、良好的教学教育心理环境
教师是教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造者,对良好的教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实践,积极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的理解、运用是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若不学习不作为,学过的教育理论也只有一句空话。其次,心胸宽广,乐观豁达,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学生身上。教师的人格、言行、心理健康等都可以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一个教师的志气、抱负、道德品质以及性格的开朗乐观,对其教学教育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表扬,再肯定好的同时,应当指出不足之处,期望他更好。对差生在肯定其有进步的外,还要鼓励他继续努力,最后还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尊重、信任、建立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教育气氛,引发师生情感共鸣。无所谓:“感心者,莫过于情”。
六、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变自我,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改变自己,是教师适应学生的最好体现。
在适应学生的同时,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认得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动力,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良好的师德是具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岗位,积极向上,乐观和充满活力的,不仅要给学生讲授知识,还要以自己高尚健全的人格力量给学生积极的感染和影响。正如费洛伊德所说:“有强大的自我,才有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其要求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从字面意思看主要任务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要求的现状并非仅仅限于思想政治方面,加上辅导员对学生比较了解,发现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便利条件,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囊括在辅导员职责之中。
一、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具备高尚的情感,要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气质类型不同,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不知道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一般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对前途的迷茫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检结果、心理健康测试反馈、和学生逐一谈心、由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介绍相关学生情况等,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不仅要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心理健康测试反馈为基础,还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心理健康档案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工作,还可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学生情况变化的关系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同辈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和学生谈心,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选择操场或公寓,要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2.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谈心,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些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MSN、邮箱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老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现在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较多、日常事务多且杂,信息员制度必不可少。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可以利用同学之间一块儿上课,一块儿休息等便利条件,及时掌握有心理问题学生现状。信息员制度,不仅要做到每个班、每个宿舍都要有信息员,对个别特殊心理问题学生,还要具体到个人,一个信息员负责一个心理问题学生。该信息员要对该同学熟悉,在一个宿舍,热情、有爱心,如果发现该同学有异常表现,能立即报告辅导员。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方式与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健康心态面对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以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关心爱护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影响带动学生,而且要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懂得学生管理业务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结合高校改革实际的基础上,联系青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与时俱进,广开思路,真正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导师、德行上的贤师、心灵上的明师、能力上的高师,协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把他们真正成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欢.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2]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
[3]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职业圈,2007, (15).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十一”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十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教育部组织专家重新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结合纲要的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学习贯彻十精神,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党的十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已经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学生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缓解他们的压力,排除他们的焦虑,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正当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提出的这些精神和思想是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更加需要内涵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更加需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是充满希望、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一代。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这要求我们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二、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地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北京、天津、黑龙江、海南、陕西、江苏南京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的文件,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河南、安徽、甘肃、宁夏等地成立了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或指导中心,从业务上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天津、河南、广东、云南等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或实验校创建活动。天津、浙江温州、山西晋中、河南焦作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广东、福建、山东、吉林长春、河北石家庄等地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标准,并逐步解决编制、待遇和职称评聘等问题。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四川成都等地探索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或资格准入制度,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化和专业化建设。江苏、云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同时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逐步形成以“区域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网站及心理咨询热线”三位一体的心育服务体系。天津、山西、上海、甘肃、重庆等地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或咨询室的建设标准或基本要求,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江苏、浙江、河南、重庆等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亲情聊天室、开通服务咨询热线、设立咨询网站、心理信箱等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是加强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以活动课程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途径共同完成的协同教育模式。浙江、河南、新疆、广西、吉林长春等地规定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编发相关教育材料或参考资料。福建、宁夏等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或活动周,集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河北、浙江、贵州、吉林等地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校园心理剧、健康教育课、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加强社会合作,逐步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山东、辽宁、湖南、贵州等地积极推进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三结合,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湖北、陕西、福建厦门等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家访活动,增进了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相互了解。江西、吉林等地关注单亲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集中开展教育案例征集评比、为留守儿童安排妈妈等活动。江苏、辽宁大连等地积极组织心理健康志愿者,与社区合作开展专家讲座、知识宣传、团体训练等教育活动。四川、甘肃、陕西、青海等地重视灾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指导文件,并选派专家开展心理援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思潮的纷繁复杂、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就业竞争和人才选拔的压力,给学生带来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与此同时,有些地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很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缓慢;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一些地方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心理辅导室等必要的活动阵地,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一些地方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非常缺乏,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够;一些地方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我们要深刻把握中小学生所处时代和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逐步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三、切实执行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它将成为我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一要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这条主线贯穿于《指导纲要》始终,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根本要求。学生的差异性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去关注、研究每一位学生,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同时,以学生为本要求我们懂得和学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应当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
二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两个目标,即主要目标和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这样的目标与十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与教育是否能为学生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有密切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这两个目标分别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总目标更宏观,是针对全体学生来讲的,可以将其理解为是针对管理者——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校长来提的;具体目标更微观,是针对单个的学生个体来讲的,也可以将其理解为针对具体实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提的。这两个目标既是选择与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依据,也是指引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调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参照;既是检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标准,也是激发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要树立三种教育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除了校长要负好领导责任以外,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树立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将其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要注重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以活动课程为主,采取情景设计、角色扮演、团体拓展、心理情景剧等丰富的形式,寓教于乐。
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合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学校要成为家校沟通、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要力所能及地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对于力所不及的要积极求助于家庭、求助于社会。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重视孩子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尽量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要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要坚持四项工作方针,即“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就是要普及、巩固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有学校都要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方式,争取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和突破。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有一个推进本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重点突破就是重点抓好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强课程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的活动场地,加强对心理辅导室的管理和使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
分类指导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工作,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努力提高质量和成效,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其他地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加大投入,创造条件,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协调发展就是通过工作的协调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之间要协调发展,要加强城乡交流,通过倾斜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及“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办法,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发展。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通过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体系,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司其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持续、科学发展。
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专家要根据《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做好相关工作。
地方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工作机制,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督导检查。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要加大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逐步解决好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待遇、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中小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和与社会的合作,联合各方力量积极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活动,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要主导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指导纲要》规定的教育内容,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面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全体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心理品质影响和教育学生。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自觉结合各学科教育教学特点,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立足于实践,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各个层面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要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和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利用专家队伍资源优势开发科学适用的培训教程,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要充分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靠专家的力量,运用科学的理论,结合各地各校实际,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断推动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共同提高。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即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必须”,实行三级管理,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促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心育课程进入课堂,心育场室不断建立,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陆续开展,一批广东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不断涌现。顺德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逐渐形成,在推进顺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和谐、阳光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其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以正确理念为先导,制定全区心育工作规划
正确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与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顺德提出了“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心全育”即通过在顺德区中小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实传统德育的内容,丰富传统德育的方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阳光校园”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刻苦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在和谐、乐观、开放、积极、充满阳光的学校氛围中。以此理念为引导,顺德确定了从管理机制、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心育教研、等级达标等方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1234工程”,全面推进了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坚持二个“必须”,促进心育工作健康发展
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纠正过去在部分学校中存在的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校中心工作,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心理咨询。鉴于此,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顺德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明确地提出了坚持“两个必须”的原则,即: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服务。根据《纲要》精神,应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应对挫折、处理危机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德育和教学。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补救性教育为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而对于只占学生群体少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决不能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
三、建立三级管理机制,加强心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要科学、规范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专业的业务指导是必要的保证。顺德于2002年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局领导担任主任,下设“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由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形成了由教育局行政主管与中心专业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机制。2005年,根据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相继成立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各镇(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形成了区、镇(街)、校三级结合的、上下联动的教研管理与指导网络。这一举措有效地整合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加强了对普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不仅改变了过去多数学校只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量单薄,无法组织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被动局面,而且由于区、镇两级教研组成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好,可以对本镇(街)中小学,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指导,使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目前,顺德已经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方面强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推进四方面工作,开创顺德心育新局面
(一)开展全员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育水平
教师素质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心全育,共建阳光校园”目标的关键。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2002年起,顺德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既包括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也包括对针专职心理教师的岗位培训。
一是针对顺德全区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得到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参与培训的教师范围不断扩大,由最初仅针对骨干教师逐步扩展为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目标,最后达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目标。截至目前,顺德已有13000多位(约90%)教师取得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2000多位教师取得B证,100多位教师取得A证。另有400多位教师已报名参加A证培训。
表1 2010年顺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证书类型分布情况
二是针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顺德各学校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研能力,2007年顺德举办了首届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岗位培训班,对180名中小学一线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岗位培训。结合参训教师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设置了教师心理素质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及软硬件建设、心理课程设计与实践、心理咨询技巧与实践、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培训方法与方式的多样性,主要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体验、实地参观、小组研讨、优秀成果展示等方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由于注重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过程的操作性和体验性,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感到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二)开展心育活动,全面推进心育工作
自2001年顺德第一次在全区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开始,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推开。到目前为止,基本构建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形成了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格局。
1.定期举办全区心育观摩活动
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是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具有规模大、影响大和引领性强等特点。从2004年起,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届。这项活动逐年创新,影响渐大,由最初的一百多人参加发展到近期四百多人参加,成为全区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盛会。通过活动,搭建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平台,引领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与交流,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观摩活动开展注重内容的丰富性,每年所选主题和侧重点各异。如第一届注重发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辐射与引领作用;第二、三届主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引进团体辅导模式;第四届重点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届开展“生命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吸引了参赛优质课教案、说课稿200多份,参赛优质录像课100多节,16位中小学老师现场角逐一、二等奖。第六届观摩国家、广东省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将职中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作为观摩活动主题,全区13所职中的150多名教师观摩了三节示范课,并聆听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与教授的现场点评和专题讲座。如今,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原先的“高中一枝花”发展到现在“高中领头,初中渐强,小学新锐,职中迎头赶上”的良好局面。
2.各校心育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最为重要的地方。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立足于校园,加之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组织到位、学校主动、教师积极,使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各所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心理活动周、心理活动日、心理健康教育节、心理手抄报、专家心理讲座、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心理网站建设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各学校还特别重视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例如,容山中学开展的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顺德一中开设的《电影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探究》等校本心理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凤城中学的“心灵红茶馆”备受初中生的青睐;罗定邦中学的“心育主题班会系列化”的研究,提升了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容桂中学开展“念亲恩”亲子工作坊并推广到社区,密切了亲子关系;祥胜小学开发心理主题班级文化,各班自创班歌、班徽,使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顺德中专、技工学校开展了“构建校园的生命乐园”的主题班会活动等。
3.社会各界的辅心育活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营造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显得尤为重要。顺德中小学普遍设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力争家庭的支持。此外,社会各界也努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部分镇(街)或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大良街道教育组成立了大良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热线;顺德团委开办了“顺德青少年心声热线”,同时不定期举办“热线进校园”活动,到各中小学举办现场心理咨询活动;顺德义工在各镇街开展一对一帮助社区弱势青少年活动等。
(三)开展心育科研,促进心育科学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诸多活动开展的实践层面上,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科研,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德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发展,注重以科研指导实践,积极鼓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顺德已获得广东省指导中心“十一五”立项课题13项,两百余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国家级奖励,三百余篇获广东省、市级奖励。此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效明显。例如,容山中学广东省“十五”立项课题“中学生学习品质的结构和培养研究”获第六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凤城中学有24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中获奖;顺德一中在广东省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公开发表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十多篇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发展促进研究,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顺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心育示范、达标学校,提升顺德心育整体水平
顺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达标学校的建设,通过创建各级各类示范与达标学校,促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自2001年开始,顺德中小学积极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的创建活动,纷纷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室。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不断加强软件设施的建设,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又注重结合本校实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顺德共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9所,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达标学校26所,此外,还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的创建,不仅大大提升了创建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为其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榜样,作出了表率,有效地推动了顺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五、结 语
几年的坚持和努力,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初显成效,并在全广东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诚然,所获得的成功经验,需要不断总结推广。在未来的十年中,顺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探索,力求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推向全面普及。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对小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本班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一、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帮助心理异常的小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障碍,不再扰乱班级秩序,在使学生获得健康心理的同时为班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及时消除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防止心理问题的累积,避免学生因过度压抑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推动班级的进步。第四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教师心理素质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也可大大提高。
二、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 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情感波动性大,情绪比较脆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的心态始终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使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当中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培养小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提升小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 学习心理教育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学生也最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学习心理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组成。在进行学习心理教育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然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再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消除学生因学习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还有就是改变学生恐惧、对抗、畏难的考试心理。
(三) 自我认知教育
自我认知教育也隶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多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正是由于对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导致的。自我认知教育应该达成的目标包括:形成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并能影响他人;正确认识到自身优点,凭借自己的长处来帮助同学,为班级贡献力量;能理性看待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 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 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相结合
农村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关怀,对他们的心理机能进行调节,使全体学生的个性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该明确小学生虽然有相似的发展特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会遇到不同的困惑与问题,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将集体式教育与个别式教育结合起来。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每周拿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勇敢说出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让学生们共同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还能使其他学生在献计献策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洗礼,自觉规避心理问题。作为教师除了给学生充分的建议自由外,还要注意对心理健康课堂的把握,从更高层面给学生提供心理建议,使学生在纠正心理问题时有更正确、更科学的导向。
(三) 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
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能够拔高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心智水平。德育和心育是相互补充的,德育能够为心育创设目标,而心育又能为德育的落实提供基础。在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来改变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会有自私自利的心态,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利益,不顾及他人感受,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讲一些伟大人物无私奉献的故事,使学生们通过德育受到感化,进而改变自己的自私心理。
(四) 利用学科渗透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深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的学科内容设定都是具有正确导向的,因而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起学科优势,对知识中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合理运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到《骄傲的孔雀》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对文章的思想进行分析,让学生们看到"骄傲"这种心理的坏处,引导学生们规避骄傲情绪,形成正确的心态,用平和友善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
(五) 利用板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出黑板板报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教师内的板报充分利用起来,用灵活的形式,丰富的画面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将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用问答的形式展现到板报上。这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们常常会被多彩的板报吸引,自觉阅读板报上的内容,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板报上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使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应有功效。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是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局限在医学模式中,甚至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歧视的态度;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障碍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采用严格管束的方式;甚至有人把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同起来。正是由于许多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和回避倾向。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存在误区
许多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困惑。具体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具有多层次性: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所以,单纯地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的看法是片面的。
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误区
有些学校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文章上,缺乏具体的操作过程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认为只要给学生讲一些德育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片面性;有些人虽然对学生进行“询”,而未做出有效的“咨”。即使进行了记录建档案,但未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装饰品”。
4.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存在误区
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案例分析少;消极应付多,解决问题少;单兵独干多,形成合力小;政治讲得多,心理内化少。有的学校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现象,没有深入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去解决心理问题;有的学校抓教学的只抓教学,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只抓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渗透性,事倍功半;有的学校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差别,强调共同进步,不切实际。
5.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象存在误区
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性,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缺乏,有关培训也不尽规范,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教师和班主任,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通常只能采用“自发式”的工作方法;第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状态不佳,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比较困难;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重视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应重视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6.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误区
有些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是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其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建议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认真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各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活动;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不断探索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等,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专题化、形式多样化、教学规范化和活动常规化。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区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用简单的说教代替心灵的塑造,而要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心理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的调控能力。心理素质是道德素质的基础,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形不成高尚的道德,只有增强了心理素质,提高了道德修养,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扎得深。
2.加强队伍建设,培植骨干教师,打造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知道,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高尚的师德和健康的心态。只有师德高尚、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首先是这种人。”教育家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它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就目前烟台市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状况来看,其理论素养偏低,缺少具有一定研究水准的专家,因此需要加大实验教师培训力度。中小学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专家讲座、骨干培训、心理辅导课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都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上小学要保证每周20~30分钟,中学保证间周1课时。这能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同时,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以班会或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以心理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3.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推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
实践经验证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拉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区域性推进策略。因此,必须应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实验与研究,从而推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各中小学应结合本校实际,确立研究专题,实施专题研究,由小到大,步步深入,如“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等。只要选择的课题准确,下气力精心研究,研究就会有成效。在研究过程中,各中小学要按教育科研的步骤与方法,加强规范管理,注重过程指导,健全档案资料,及时推广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实施首先依赖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和能力的活动中,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协调发展,也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摒弃传统教育的单一渠道做法,变学校“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即“三维一体”的教育,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积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不致于陷入学校艰苦教育而社会、家庭轻易负面抵消的不良局面。具体而言,要协调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商、公安、司法等社会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管理、整治力度,尽快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构建社区、学校、家庭间的信息沟通网络,力争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等纳入社区工作范畴,由街道、社区和学校联合组织、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家长是学校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些,引导家长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