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第1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我国各个民族领导关注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历史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由于经济的影响,出现了落后的现象。所以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下,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通过各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多元选择的认识,是各族人民保持各自文化的特性所做出的结果。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尊重民族文化差异,是多元文化倡导的宗旨。近年来,在我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许多优良的成果,为创建中国特色神会注意教育体系和指导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教育承担着人们共同文化结果传递着功能,还要承担着本国各个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功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内容,除了主体的民族文化以外,还要包含少数民族的文化内容。同理,在各个民族学习、教育文化的时候,也要注重学习别的民族文化,把各个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目的是,集成各民族的优良文化,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在经济上共同的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的繁荣,政治上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友好、和平相处,使各个民族互相团结。

二、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可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有利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教育中,结合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学生进行教育。民族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例如:音乐艺术、、衣着饮食、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

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下,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文化进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族文化,继承文化。在蒙古族,不管男女老少都非常的喜欢唱歌,他们的歌曲内容非常的丰富,既热情豪放,有温柔细腻,让人听了非常的舒服。在歌词中体现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淳朴、爽朗的个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数的蒙古族人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认识的不够深刻,不够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令人担忧。所以,在多元文化整合的教育中,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灌输。例如在音乐方面进行教育,让音乐文化在未来得以传承和发展。

马头琴是一种乐器,它代表了蒙古族的文化。现在,大多数的蒙古族学生都很喜欢蒙古族的乐器,都认为学习马头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是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乐器,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的了解蒙古族文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学会了马头琴的使用,又让学生们学习到蒙古族的文化,做到双赢的效果。在马头琴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对马头琴非常的熟悉,有浓厚的感情,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乐器,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对蒙古族的文化要特别的熟悉、了解,教学的经验丰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可以传承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要树立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学习教育,让各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号召广大民族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可以扩大传承的范围。在整合教育下,让各个民族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欣赏和接受,打消因文化差别造成的偏见。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完善民族院校课程的开展,把多元文化整合的理念结合到课本中,让课程内容更加的广泛,包含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想要是各个民族的文化更好的发展,就要保护好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不断的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成果,与不同的民族进行交流,博采众长,汲取各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从而使我国的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网络教育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播形式,具有时代的特色。在这个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要在网络的环境下实行,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而且特别的详细,可以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印象。在网络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反应出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使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的更具体、形象,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教育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教师的文化水平高低非常的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了解少之又少,这对我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要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以及广大人民进行文化的教育,弘扬各民族的创统文化,唤醒人民对文化的意识,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四、结束语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涉及到各个民族的文化与教育。多元文化整合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利用这种教育方法,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想要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要把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学生以及各族人民进行教育,让大家重拾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更加的了解民族文化,让我国民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文参考献:

[1]马文静.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及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1.

[2]余晓光.现代教育技术的嵌入:人类学视域下梭戛长角苗文化多维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张鹏.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的少数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第2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本文先从城市形象设计对其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再强调其重要性与二者之间相结合的必要性。最后强调如何将二者结合,既能体现出传统名族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重要价值,又能使城市形象设计成为传统名族文化传承与推动的依托。

关键词:

传统民族文化;城市形象设计

一、城市形象设计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代表性文化,不仅承载着先祖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凝聚的智慧,也对身为子孙后代的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形态产生着深远影响。传统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极高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已经逐渐改变了先前的地域属性与状态,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传播。随着传统民族文化在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如何通过当代艺术与设计观念进行重塑,并作用于城市的品牌经营与形象建构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下,国内一批根植于本土文化、同时又兼具国际化视野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正试图通过新的视觉语言将传统民族文化推上国际舞台;在表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同时,更以中华民族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传统民族文化也由地域性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主流文化大潮,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不仅应该得到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设计者和艺术家的充分重视,更应该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使城市经营者充分了解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尤其是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深入剖析其与当代设计理念的结合,并准确表达民族情怀的内在动因,让更多的人关注且去继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作为城市形象的底蕴根基,从根本上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外在气质,而城市形象作为体现一个城市精神面貌最直观的视觉符号,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构建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形象涵盖范围较广,涉及城市理念、城市行为、视觉识别等多个相关领域。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反映一座城市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更能反映城市的独特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的差异造就了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使其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表面上看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从更深层的意义体会,是对城市文化的映射;正所谓“相由心生,”表象身后其实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支撑。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座城市综合实力除了政治、经济等硬实力外,城市形象作为软实力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根基,更能呈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审美观念及综合文化水平。

三、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城市形象设计结合的必要性

传统民族文化属于城市形象内在的精神支柱,是高度凝练的、体现本民族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智慧结晶;城市形象将这种精神物化于外在,作为表象体现出区域民族文化与智慧。城市形象设计的表达必定要以本民族文化精神为母体,传统民族文化也势必要以城市形象为依托,其原因如下:

1)内在的民族精神与外在的城市形象不能相互脱节。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上,内外统一是基本原则。诸多城市在城市的定位与形象设计上与内在精神不符,甚至完全脱节。这使得城市形象的传达与民族文化的特征不相符,且严重违背了设计的基本原理。

2)民族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合理结合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城市本身在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的前提下,已经具备了形成优质城市品牌形象的条件,这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硬性条件,而民族文化所带来的附加经济值与形象价值提供了软性竞争力。重视文化价值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民族文化作为综合文化的重要根基,是城市形象设计的灵魂所在。

3)民族文化与城市形象的结合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社会的发展是城市新旧更迭的换代过程,它不仅体现在人口上的交替,也体现在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中。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会有一定主观性;传统文化在被当代人传播的过程中,综合了个体主观意识和个人判断,因此会颇有偏差,这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从另一角度也可理解为是传统民族文化的升华。在民族文化不断被升华的同时,城市形象作为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感觉、思维及观念;认识在不断提升,形象也将随之改变。所以城市作为文化载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及表现形式,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成为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如何在城市形象设计中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

首先,应深入了解一个城市民族文化所蕴涵的精髓,使其在之后的实际规划与设计中能够有据可依。根据对一个城市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理解,可以准确定位其城市形象进行着手设计;如我国广西桂林因著名的山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被定位为: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闻名世界的自然优势被定位为:草原明珠之城。

再次,根据传统民族文化价值所定位的城市形象,选择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根据不同视觉符号选择不同载体进行表现。如草原文化色蒙古包与呼伦贝尔市区中的建筑设计相结合,给予人鲜明的视觉冲击与身在此城对草原文化的强烈感受;但要防止出现生硬且不贴边际的元素可视化或与建筑不适宜结合的情况,这样导致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不能以正确的方式传播给受众人群,且适得其反。在我国多数城市规划中,经常会发现不土不洋,毫无特点的地标性建筑,这些都背离了正确的以文化为核心的设计原理。也就是说,通过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的适当结合,可以营造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这不仅突显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形象,同时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3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西部民族大型舞台艺术;状态与得失;当代化策略及思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影响和相互渗透进入了新的时代,同时,工业化使文化趋同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文化境况。在这种情势下,文化则更加成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也最能传达一个民族对确立自身文化地位的迫切愿望。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各民族省份而言,民族民间文化是该地域最独特、最丰富、最具惟一型的文化存在,无论在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景中,还是在以市场为先导的当代文化现状下,民族民间文化都是西部民族地区最大的文化潜力和资源,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凸现、十分重要。

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包括主题歌舞晚会、舞剧、音乐剧、舞蹈诗等),因其较为集中地展示了某地域或民族的文化风貌,汇聚多方面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审美特性,从而具有传播与保留的价值,是打造民族地区当代文化名片的有效方式,也是民族文化软实力的舞台体现。同时,这些舞台作品投入较大,制作精美,影响广泛,近年来成为了民族地区提升文化品质和知名度的手段之一。以西部地区为例,出现了较有影响的舞剧“天蝉地傩”“妈勒访天边”;民族歌舞晚会“多彩贵州风”“云南印象”“云南的响声”“藏秘”“天上”“美丽壮锦”等;山水实景晚会“印象・刘三姐”“山水・圣典”“天下峨嵋”等。这些大型舞台艺术应运而生,成为西部民族地区新的文化亮点或文化产业,以适应观众当代审美需求的传播方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应该说,它们是中国当代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景观。

这些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均体现出大投入、大制作的特点,在舞美、服饰、多媒体等形式上追求变幻丰富的视听觉冲击效果,形成了一定的趋势和特征。但是无庸讳言,也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其一,编导对于舞台形式和包装的过分强调,除了让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却难以产生情感和内心的共鸣与震撼。其二,编导对民族生活、习俗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不够深入,作品形式大于内容,忽视了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着重对内心情感挖掘的基本要求,观众反响缺乏;其三,该类作品获奖不少,而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叫好”不“叫座”,往往变为偏离市场需求的政府或商业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论总结和反省,也难以成为前车之鉴。

在世界范围内,大型舞台艺术同样是荟萃并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如爱尔兰的“大河之舞”、“舞之魂”、“红磨坊”等百老汇歌舞剧等,在世界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市场效应也有目共睹。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自己的文化塑造全新的艺术形象,是21世纪的中国面对的巨大问题,同样也是地处西南的多民族的贵州一直在力求突破的问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艺术形象,是其精神追求的重要体现,其意义及价值尤为深远。

如何在这样的状况下总结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的得失,深入思考怎样重新定位和打造当代民族文化的问题,探索以适应时代需求的舞台艺术来传承光大民族文化,力争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就成为一个亟待形成理论成果的课题。

鉴于民族民间舞台艺术作品纷呈而理论滞后的现状,我们认为,除了对舞台艺术本身的状况和得失进行评述、比较研究外,更应该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化市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等大视野来思考、研究民族舞台艺术的系列相关问题。一是借助比较文化、文化市场学、传媒学等理论,宏观考察并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的舞台艺术;二是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种多样,在进行全面研究的同时,需了解和掌握各地区民族民间舞台艺术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而尤为重要的,是从认识上解决民族舞台艺术当代化的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概念,并非是指文化的民族个性和形式、风格等表面特征,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中与人类共性相通的核心内容。民族文化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生命和人生的认识,具有普遍的人文和人本的意义。我们要从民族文化的历史源流、地域特点和审美个性中,看到它对于人类生活、生命和生存的普遍意义,这样才能找到民族文化中最动人、最持久、最有力量的内核。对于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这是一个基本的形成准则,也是我们评述舞台艺术的出发点。

其次,民族民间大型舞台艺术,同样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当代传媒手段之一。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地域特点,是以漫长的农耕文明为依托的;而时生了巨变,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也发生了迅急的改变,乡土生活的形式和内容都在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把民族文化放在当代的文化框架中来弘扬。民族大型舞台艺术面对这样复杂的变化,应充分考虑其作为文化产品,如何成功完成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引起关注,进入市场,从而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近年出现的西部地区大型民族民间舞台艺术作品,如歌舞“云南印象”、舞剧“天蝉地傩”、山水实景晚会“印象・刘三姐”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效应,走出了民族舞台艺术进军当代文化市场的成功之路。这些作品除了展现民族地区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其创作定位、品牌推广、市场运营等都具有适应当代文化市场的创新和探索。如大型现代民族舞剧“天蝉地傩”,以贵州著名的、古老而悠久的傩文化,及蜚声中外的侗族音乐文化等原生态艺术为主要创作素材。贵州的傩文化艺术,被国内外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是数千年在高原山地间传承、流变的古老的东方艺术,形成了多元的宗教、民俗、艺术和表演的复合文化体;贵州的侗族大歌蜚声世界,与侗民族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引起诸多学者和音乐人的关注,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天蝉地傩”正是从当代舞台艺术的视野和审美角度,以傩文化和侗族音乐文化为创作元素,为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塑造风格浓郁、清新独特的舞剧作品。该舞剧凸现文化趋同的全球背景下、中国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充分表达出民族艺术蕴含的人类情感的共性。

总之,面对近年纷纷出现的大型民族舞台艺术作品,我们需要从理论上总结得失,探索怎样重新定位和打造当代民族舞台艺术的问题,对其进行在主题策划、艺术结构、音乐创作、舞蹈编排、舞美制作等方面的得失评价,从而探索怎样以适应时代需求的舞台艺术来传承光大民族文化,拓展文化市场,传播文化价值。

第4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民间舞蹈艺术;问题的分析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为教学理念。在高校中设立民间舞蹈课程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还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方式,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民族化的审美习惯。

1 舞蹈教育的概述

我国的舞蹈艺术从古代开始直到现代,一直保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不论是纪功礼乐或是汉风唐韵,都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这也是持续推动我国舞蹈艺术进步的必要因素。尽管我国民间舞蹈艺术在历史发展上有兴有衰,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所以,在如今的高校中设立民间舞蹈课程,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1.1 什么是舞蹈

舞蹈并不只是一项单纯的身体技艺,还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态。从人类建立文明开始,舞蹈就紧紧伴随着人们的脚步发展,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所表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歌功颂德、礼神祭祖都离不开舞蹈。人们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想要表达的意义,使观者理解舞蹈艺术的内涵。

1.2 舞蹈教育的意义

舞蹈是人类肢体展示的一种艺术,也是借助艺术化的动作来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在艺术领域中,舞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我国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于舞蹈教育,首先应体会到舞蹈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做到知其舞、懂其舞,成为一个全能的文化艺术人才。

2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以年轻的师资队伍为主。这些教育工作者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也是专业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于其专业技能的特殊性,缺少科研经验,所以这些高校要注重加强科研工作。

2.2 舞蹈教育与其他人文教育相脱节

舞蹈作为一种最基础的肢体行为艺术,具有肢体语言丰富的特质。所以,在高校的舞蹈教育中,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还应训练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从而使他们拥有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进而认真地思考自身的舞蹈技能。在舞蹈教育方面不仅要教授肢体技能,还需要与人文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技能。但在如今的舞蹈教育中,教师不能从多角度教授舞蹈技能,学生的理解能力不高,导致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2.3 科教内容没有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

高校对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民族舞蹈艺术融入专业中来,这也使得专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往往在教学中注重相关的技术,而忽略专业方面的研究,因此在日常舞蹈教学中的弊端较为明显。由于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以及文化程度较低,所以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这也对民族舞蹈艺术教育的影响较大。只有针对这种现状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才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民族舞蹈艺术教学的真正意义。

3 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措施

3.1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文化观念

舞蹈艺术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充分,具备了相应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我国保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民族文化观念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与责任,以学习舞蹈艺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对于民族风格的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对民间舞蹈艺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开设相应的课程,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民族文化观念,加强民族责任意识,从而把民间舞蹈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3.2 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

传统教学普遍以大纲为主导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育模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质量。设置人性化课程对于教学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当今的舞蹈教学来看,在高校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应适当地选用民间舞蹈教材,从基础上保障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在传授舞蹈技能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地展现民间舞蹈艺术的魅力,使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了解民间文化艺术,使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国目前比较注重实践的技能,往往忽视了民间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对于舞蹈只是停留在浅层理解上,没有对精髓进行充分的吸收。因此,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应该从课程的设置抓起,在技能学习中还应加深对理念知识的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目的。

3.3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促进其吸收教学知识,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以年轻的师资队伍为主,这些教育工作者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也是专业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但其专业知识面过窄、专业技能也较为单一,欠缺文化综合知识理念,所以高校要注重加强文化的综合知R以及教育理念的培养,使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从而加深对肢体技能的传授以及理论知识的培养,进而实现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

3.4 以民间舞蹈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舞蹈技能传授方面侧重于肢体的实践,利用身体的灵活性和整体性进行相应的肢体动作。在高校的舞蹈教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首先应强调组合教学法,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从而领悟到整个舞蹈的精髓所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舞蹈技巧,忽略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民间舞蹈艺术产生误解,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民间艺术的精神理念出发,使学生充分了解民间舞蹈的特性,使其认识到即兴创作就是民间舞蹈艺术的特色,从而更好地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4 结语

民间舞蹈艺术对高校的舞蹈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习惯,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因此,高校有责任教授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的相应艺术知识,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大舞台,2013(06):170-171.

第5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动漫产品;民族文化;建议;思考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动画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礼仪习俗、剪纸、皮影、中国武术等等,皆可为动漫作品提供创意和素材。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动漫作品结合起来创造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作品,让动漫产业走向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需要令人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基于国产动漫现状的问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期间,很多中国动漫的从业者放弃了自主创作,转向海外动画加工的行业,这一局面使得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完整性收到了破坏。此后,中国受到西方动漫文化的渗透更加严重,如日本的《一休哥》、美国的《变形金刚》等,迅速改变中国年轻一代的观念,读四书五经、赏中国艺术的人寥寥无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国家与文化部的扶持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产动漫技术水平和市场盈利都有所提高,《神笔马良》《大闹天空》等也曾获得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厄瓜多尔国际电影节奖等奖项,观众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加强,然而国外动漫产品来得太强势,我们急功冒进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国产动漫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很难形成产业大品牌;第二,动漫制作机构、放映平台和衍生品开发等环节脱节,形成错误的运营方式;第三,国产动漫创作思路难以摆脱道德教化的创作惯性,没有稳定的受众群。第四,中国优质的本土卡通形象没有获得深度开发,无法形成经典。

二、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

据调查,在最受中国小孩喜爱的动画片中,日本、欧美、国产动漫所占比例大约分别为60%、29%、11%。古人说“行成于思”,因此正确看待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据调查显示,动漫是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的传播媒介,能够快速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产生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再者,动漫产业需要利用大众熟悉的民族元素来赢得广泛的消费群体,我们应当看到,一部顶尖的动漫作品应该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充实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精品。所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先导才能站稳脚跟,走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两者互利共赢必然选择。

三、坚定国产动漫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传承

(一)做好受众定位,走向创新之路

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层面、多元化的消费群众,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都无法覆盖市场全部,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打造具有稳定受众群的动漫作品,从而确定自身产品的独特性。以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为例,宫崎骏动画系列以美的视觉,将森林、动物、历史古老的神以及人类贯穿起来,通过奇妙的故事情节突出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又以自己独特的画风来形成鲜明的辨识,这种建立在社会时代下的有深度的动漫作品更加深入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内心当中,比如《萤火虫之墓》《风之谷》等等,结合国家民族历史反映了环保反战的主题,同时又不缺乏《千与千寻》这些为能为孩子编制美丽的梦的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和美的视觉造就了宫崎骏的特色,因此打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核的影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中国特色,要抛掉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过时的价值观念,虔诚对待优良传统,注重强调乐观向上的主题,这样才能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二)打造精品卡通,提高价值空间

在卡通形象的设计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利用开发,如《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正是我们一次很好的成功尝试,因为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高价成交其版权,这种版权运营方式能够让创作者专心致力于打造精品的卡通形象,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不断的翻炒阶段,而是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耐下心来好好打磨,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正如美国创作的《功夫熊猫》,影片中充斥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但是外国又将西方文化的内核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既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又无声地进行了文化渗透,可谓名利双收。我们必须学习这种创作模式,转被动为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的思想观念弘扬到世界中去。

(三)整合产业链条,优化运营模式

对于动漫产业,卡通形象的使用授权通常占了整个产业一半以上的盈利额,如美国的《芭比娃娃》,进入中国后每年都获得巨额的玩具销售利润;日本卡通产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第六,动漫产品的出口超过了钢铁产业。我们在被他国文化入侵的同时还在自掏腰包为它买单,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中国动漫产业链条脱节所带来问题。其实我们也有过很好的尝试,如《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一系列动漫在市场运营和积累人气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包括玩具授权、图书版权、服装授权等领域的创收,更延伸到网络游戏、戏剧团等新生领域。但我们可以看到,急功近利的动漫作品也不再少数,如今年新出的《新葫芦兄弟》,商业模式下美术片已经不再有,因为找不到这样的技术人员,面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是都该好好反思。再者,单靠以情怀为卖点没有诚意和新意的动漫作品现在观众是不会买单的,因此丢到浮躁、传承积淀、厚积薄发才是动漫人的最佳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动漫的发展任重道远,不仅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上面,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漫作品人依然要重视历史和美学,不断研究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将动漫与之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能成为经典的卡通形象,借助完整健康的商业运作,让中国动漫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王韵诗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措施

在新形式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虽然有了很多革新,但是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因此现代高校教育难免还会受其影响,尤其是高校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并没有真正做到与民族文化的联合,这不仅仅是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对传承民族文化予以高度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艺术的真正含义并能感受民族文化的深远意义,以协调高校大学生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高校大学生通过高校艺术教育继承和接受民族文化

艺术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人们往往会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了解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而高校艺术教育则通过向大学生传播艺术文化知识,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民族文化艺术是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也需通过艺术教育继承与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深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是宝贵的文化财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有一定的影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撑,而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必须依托于教育,所以在高等院校里面,艺术教育就是大学生继承和接受传民族统文化的重要途径。[1]

(二)传播社会文明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艺术教育是培养社会艺术人才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其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都与社会文明传播紧紧相连,而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需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只有不断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确保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才能繁荣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文明建设,而高校艺术教育必须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艺术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民族文化的发展反映着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进程,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思想指导和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竞争力。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就十分重视,在党的十七大中也明确指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明确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要求。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机构里面被赋予传承民族文化使命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应当担当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艺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以及把握艺术技能,它已经肩负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和推动民族思想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使命,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坚守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使高校艺术教育服务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校艺术教育与传承民族文化结合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受“中国式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教育都处于迷茫状态,再加上外来文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入侵,使得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障碍重重,曾经还出现了崇洋的现象。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亦是如此,教育思想观念往往落后于现代文明发展进程,因而阻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其中艺术教育就是中国式应试教育观念下的一个牺牲品,一直以来,艺术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一个无足轻重的构成,在教育过程中,内容陈旧、方法呆板,忽略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直到最近十来年,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教育观念逐渐转变,各大高校才渐渐重视艺术教育,才渐渐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历史责任。[2]

(二)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实现民族文化传承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遗留问题对现代教育影响颇深,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方式的滞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虽然得到了重视,但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让学生形成艺术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所以对高校艺术教育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是传承族文化的必须手段。

(三)学生个性选择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存在矛盾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精彩灿烂,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并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如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民族音乐、书法、绘画等。而在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影响,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这就给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合带来了另一种挑战,因为高校艺术教育师资、设备、课程设置都有限,所以很难根据学生个性要求开展艺术教育,这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科学技术和语言艺术完善教育

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语言艺术作为辅助。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明符号和历史标识。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他包括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生活习惯、自身独特的政治、宗教、价值观念和乡土知识等。由于民族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使它始终保持了不断创新、传承发展的性质,而传承民族文化必须在尊重民族的传统生活习俗、语言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来发展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文化需要吸收那些自己能消化的东西,在冲突、磨合、调适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同时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掌握自己的语言文字,千百万年来,民族人民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语言存在;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人民生产劳动创造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3]。

(二)建立专业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队伍

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深受其益,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渐渐摆脱了过去口耳相传的模式,目前高校艺术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意外丢失的现象,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建立起专业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队伍,在艺术教育与传承民族文化结合的道路上不断研究,发展新思想,探索新方法,以更加准确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建立专业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队伍,首先是要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因为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必须是挑选其中精华而非笼统的学习传承,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在继承的同时也要不断发展,以给我民族文化增光添彩。其次是要注重教育方式,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应用最科学最合适的方法把优秀的文化知识授予他们,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做到艺术审美培养和民族文化传承两不误。最后是要注重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与交流,不能一味排外也不能一味崇内,要积极与国际民族艺术文化交流协作,以丰富民族文化内容[4]。

(三)完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方式建设

高校艺术教育背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设置艺术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考虑区域实情和学生学习能力,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发挥其真正功能。同时要根据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方式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方法,时时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合,切实做到全方位、多渠道的传承民族文化。主要做法如下:首先是加强艺术教育教育力量建设,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等。注重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大教学设配的投入,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其次要结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效率。第三是要丰富教学实践活动,比如不定期具备校园民族文化艺术作品展,还可与其他学校联合举行民族文化学校间交流会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在实践中更好地完成民族文化传承。

(四)大力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的民族文化活动

校园是教学的主要实施场地,因此校园环境氛围对于教学来说意义重大,高校在实施传承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丰富校园文化,尤其是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民族文化研究交流会,还可以与其他学校互动,建立民族文化交流友谊组织等等,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书画大赛等,深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学习;还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在校园内集体庆祝民族节日、举办民族节日相关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带动学习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热情。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学习切身实际的深刻体会,校园民族文化活动的建设,是学生能在生活中切实体会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法[5]。总之,一切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需要靠艺术教育来完成,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如今,中华民族发展渐渐步入和平、繁荣,无论是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还是自身综合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促使民族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高校艺术教育应当以此为教育思想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把艺术基本知识教育与传承民族文化联合起来,切切实实地把握社会文明动态,借助我国社会经济实力和世界文明多元化力量促成民族文化传承,完成新时代赋予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许琛.豫文化资源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共建模式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12-115.

[2]刘晓军.基于文化多元化视角下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学中国人,2014,(6):58-61.

[3]杨智伟.高校艺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J].艺术科技,2013,(2):33-35.

[4]肖珣,王德芳.艺术教育亟待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J]戏剧之家,2014,(16):44-46.

第7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服务 特殊意义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履行基本职责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服务的同时更应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性的使命。

一、博物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需求,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民族文化的特色及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前提,因此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先从技术层面来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除了反映特定的史实之外,同时是民族文化精品的荟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观念、民族智慧的结晶,她们促进今天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多是在经济、文化层面进行。我们的商品越来越国际化,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商品除了劳动力成本低所形成的价廉的优势外并不突出,竞争除了质量之外,美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产品在社会上竞争力不强,不是我们的科技人员达不到,是我们的设计达不到。看看我们古代的东西,我们的陶瓷器都是非常美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产品怎么才能从古代吸取营养,一定要去薄博物馆中看展品。“韩流”就是个很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现实社会发展的案例,通过对韩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创新,韩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包装成为很好的文化产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富有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博物馆在提供民族传统文化养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从精神层面来讲。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进程,剧烈地影响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传统,博物馆承担起了保卫传统价值、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为公众提供一个审视传统、反思今天、启迪未来的平台。如果没有保护意识,没有对祖先创造文化的眷恋与尊重,许多有价值的遗产就会丢失、遗忘和不断地毁灭。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激进和保守也是相对的,保守也意味着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护祖先的遗产也是为了今天的进步,意味这文明的延续,价值的递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从过去的和永恒的知识中,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中体现出来的真理中汲取营养。同样,博物馆引导人们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提倡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理解与尊重。

最后从民族凝聚力高度来讲。建设博物馆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用博物馆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的博物馆家园,这是我们的宗旨。现在能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块,能够把中华文化推销到国外而不引起政治争议的,还是博物馆。

二、博物馆如何更好的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首先,要叫的响。当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相当多的博物馆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不够,相当多的工作人员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读取电子邮件,相当多的博物馆网站只是一个摆设,里面多是一些固有资讯的介绍,少有服务。一方面,是意识上没有跟上时展的脚步,以为网络不过就是把藏品传播给更多受众的途径之一,只要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就行了,因而很少去研究作为信息社会主要代表的网络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利用这一新的平台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则是长期以来文化经费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所致。只有观念和保障到位,“紧随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方式”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抓住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好时机。还以笔者所在的虢国博物馆为例。西周玉器,于斯为盛。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开辟西周玉器的相关论坛,在网络上介绍、赏析、鉴定、互动等方面的服务,把博物馆服务的观念从对来到实地参观的观众提供展览转变成为公众提供西周时期邦国文化的需求,在单方面宣传的同时增加深层次的教育、互动等服务,那么即使由于时间、路途等方面的原因,公众没有实地来买门票参观,只要在网络上参与了这些活动,那么以虢国文化为代表的西周中晚期文化也会介绍到更为广泛的公众中去,以虢国博物馆的名字也会深深印入其脑海,通过这种影响力的强化,博物馆的作用也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其次,要拿的出。博物馆要走出去,到社区、到学校。不光要有展板,还要有藏品。否则观众没有直观感。图片不够形象,那么还有数字博物馆,如果条件达不到,那么有重要影响的重点文物的可以做成数字模型,把文化遗产做成课件,让边远地区下载,搭载远程教育网。

再次,要留的住。博物馆还需要把公众留的住,通过各种各方式增加参观时间,以亲自动手等方式来加深游客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印象。这里仍以虢国博物馆为例。虢国墓地是一座抢救性发掘的遗址,游客来参观的时候会对盗墓者如何发现这些墓地、我们的考古发掘如何进行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我们就利用馆区面积大这一优势,开发了第二展区――模拟考古,让游客实地参与到洛阳铲勘探遗址的过程中,让他们在一个个做好的模拟探方中,亲自体验发现的乐趣,通过动手参与,感受发掘的乐趣,增加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在了解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余,了解这些文物的发现过程,了解文物考古的相关知识,我觉得这就是提供了传统意义之外的博物馆服务。

第8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关键词:大学语文;民族文化;传承;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46-02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文化传承机制,而教育正是文化传承的最主要形式,曾有教育文化学家指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文化的教育。”语文的本体构成是文化,文化教育理应是语文的重要教育内容和优良传统。因此,在高校教育中,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注定要担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

一、编订校本教材,凸显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语文教材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构成,而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就是对文化的选择。曹明海、陈秀春在《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中指出:“就语文新课程的内容选择取向来看,选择主体以文化的眼光,精选具有文化内涵与生命活力的课程内容,是语文新课程文化建构的重要使命。”语文教材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教材的选编是完成这项重任的基本和有效途径。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核心部分和文本基础,也是语文教材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发新课文的一大着力点就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倪文锦教授认为:教材编制的本质在于选择文化。从总体看,我国近代以来的语文教材还是恪守民族文化为主的立场,民族文化始终是教材的主流。但从现行的《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内容大致相同,极少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缺乏地域差异,以民族地区为例很难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因此,教材的编订在满足国家语文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要针对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既吸收主体民族文化和国外的先进文化,又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具体说来,就是在课文的选择上要符合本地区的民族情况,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促进学生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笔者所在的云南省为例,云南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26个,其中15个为云南所特有,其中白族、纳西族、藏族、傣族最具代表性。然而,以上这些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云南各高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却少有体现。由于受教材篇目限制,少数民族文化不可能都出现,但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应当多少有点反映,否则将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识淡化,逐渐被汉族文化所同化。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增加反映云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作品,如《云南的歌会》、《孔雀胆》、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白族的《山花碑》、纳西族创世史诗《创世纪》、傣族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等等。

二、培养师资队伍,担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师资力量是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授课内容、方式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以及对问题的理解,都会渗透到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人生观、民族观、文化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增强教师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

语文教师要把自己看做“文化研究者”,而不是简单的文化传播者。作为文化主体者,除了独立思考、学习之外,还应对社会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和继承。教师对教材中民族语言、民族历史、人文传统等相关民族文化内容进行梳理时不仅了解教材,更提升了课程意识。教育部课改专家组组长钟启泉说:“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校文化。”教师是学校文化和教育环境的构建者、体现者。要使语文教师担当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除了具有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外,还必须树立民族文化传承意识,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拥有宽大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去吸纳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在教学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研究教材的民族文化内涵

大学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现行大学语文教材的多样性及教材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多元文化对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化传授给学生,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自身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的长处与不足,还要研究本校所在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认真研究当地的学生文化,根据其特点来进行文化教学,才能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培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因此,必须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水平。首先,要把教师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力量,鼓励他们加深对所在地民族地区历史及文化的了解,系统地对教师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充分掌握当地的民族文化知识,理解当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承担民族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其次,依托师范院校、民族大学等培训基地,开展校本培训、教学观摩等活动,多渠道地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专门人才。还可以聘请当地的民族艺人、团体等民间力量来指导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不断丰富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不断发展。

三、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对于民族文化的教学,语文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语文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尝试体验式教学来进行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例如,讲授少数民族文化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介绍其历史、宗教、经济、政治、饮食、服装、婚姻、传统节日等文化,还可以借用电影、音乐、美术、旅游等其他艺术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必将置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要正确认识网络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改变教育模式,尽快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网络教育。教材体现的文化毕竟有限,还需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来丰富其文化内涵。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的浸润、变迁越来越频繁,我们的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危机和挑战。《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必修课,必须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伟大旗帜,担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形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不仅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

[3]于建坤.语文教材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N].中国教育报,2002-8-15.

[4]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孙亚娟,曹能秀.学校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J].学术理论与探索,2007,(06).

第9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

1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价值分析

1.1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文化价值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文化价值,它是一个共同认同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群体生活、发展的支柱,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比如川江号子,它与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有很大的差别,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面貌以及生活面貌,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们的劳动场景以及生活态度.然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幼儿时期开始,通过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建立起他们从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得民族文化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今,由于地理、语言、民俗等方面的距离,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减少,难免出现民族之间的相互排斥,甚至不尊重等现象.因此,从幼儿园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通过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民族之间的友谊.各种民族文化的存在呈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多元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即使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都要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不能完全的趋同.通过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从幼儿时代开始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1.2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人文价值

通过民族文化的学习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中的基础识的学习,更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在民族文化的学习中,能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学习,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从小开始提高其的民族认同感.就拿民族的手工艺品来说,人们会根据一定的技术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如果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人们能够更早接触、了解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运用民族文化,创造更有价值的物质文化.

1.3民族文化进去幼儿园的社会价值

我们当今提倡和谐社会,也是要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民族文化教育体现了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传统民族文化中那些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让人们自觉地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来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以及自觉地承担自身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能够团结各民族共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在政府正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民族文化教育就像一盘独具特色的美味晚餐,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的精神从幼儿开始得到美的享受,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俗话说孩子是早上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作为肥料,对孩子们进行施肥、培养,他们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烂,更加多姿多彩.

1.4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教育价值

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包括道德观念、哲学意识、艺术见解等等,这些文化中所蕴含的精华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能使孩子们在这些独特的审美意识中接受真善美的洗涤,让其心灵更加明净、透晰.民族文化也会让孩子们从小对人生以及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2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得知: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的建设还有很多路要走,要想真正的、充分的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引进幼儿园的活动和教学上去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起来也不容易.

2.1民族文化生存的环境问题

现在很多的少数民族的一些偏僻地方仍旧有少部分人还一直在使用他们自己语言,但是年纪都比较大了,而年轻一辈基本上都已不学.年轻一辈认为自己民族的那些语言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是没有用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语言环境问题制约着少数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汉族地区的幼儿园,老师们对民族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可谓是寥寥无几,更别说他们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了解民族文化.对孩子而言,有的甚至还没有了解我国到底有多少种民族语言,更别说会说了.比如要想听到或者学到纯正的少数民族语言必须去到大山深处的民族寨子,那儿的老人们都会说,但是年轻人就不一定了.

2.2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如果在幼儿园中开展一些民族语言的学习课程,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遇见,甚至是根本就不会使用,更有甚者,以前都没有听人说过那些民族语言.此外,有的幼儿园会学习一些民族舞蹈,也营造了学习的氛围,但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都只是凭借那份微薄的新鲜感与一时的热情,当这样的热情和新鲜感单曲淡去时,孩子们便不再积极参与,甚至还消极对待,而且这样的舞蹈只有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才会有所表现.由此可见,虽然民族文化是进到了幼儿园,但它与现实生活脱轨,随之它所起的作用也并没有彰显出来,因此,这也是困扰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并融入教学的重要因素.

2.3活动的开展过于注重形式,缺少了民族文化的“魂”

在部分幼儿园,开展了民族音乐课,但是,在教授当中,部分老师也只是简单的教同学们唱而已,并没有使孩子们领悟到音乐当中的文化底蕴.孩子们学会以后也只是偶尔唱唱,有的孩子甚至不会开口唱,使得他们根本没有去理解歌词的含义,更别说将其传广为传播.又或者是体育课当中的教授民族体育活动,有的体育老师并没有按照设置的课程要求专心教授,而是选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这样一来,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也只是形式上而已.

3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策略

3.1重视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教学的管理

幼儿园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管理是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基本保障.换而言之,即是幼儿园要加强建设关于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一方面,幼儿园要选拔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的相关领导或者负责人,由其负责制定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学期制度和计划;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设计相应的教案.此外,园长和相关负责人要不定期、不定时对老师的教案或课堂进行监督和抽查,严防民族文化教学工作做只是作为理想性的口号在幼儿园开展.

3.2稳定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得以实施的关键.幼儿园要设立并分配一定名额的民族文化教师岗位,同时制定关于民族文化教育师资的培养计划,并在师资培训中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相关教育部门还应设立专门的民族文化师资培训中心,定期培训来自各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以确保民族文化教育师资的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培养相关师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或幼儿园可以聘请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人才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门为幼儿园民族文化的学习提供本质的教学,以解决民族文化师资专业匮乏的困境.然而,尤为重要的是相关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民族文化教师加以重视,建立良好的管理和激励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特别是在待遇、工资等方面要有保障,这样才能从有效解决幼儿园民族文化师资短缺的相关问题.

3.3加强幼儿园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

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幼儿园最常见而且一直遵循的原则,无论是主题墙的布置、各种游戏的设置,还是园本教材的编写,都是各幼儿园甚至相关教育部门较为重视的.因此,为保证民族文化进幼儿园有源可循,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就得更加强化.各地区幼儿园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深入了解、收集优秀的民间民族文化,然后将这些呈现民族文化而又相对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简单、具体、明了的主题墙布置,让孩子们在课余活动,或者休息时间能一目了然地认识并学习到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而游戏是学前儿童主修的一门课程,那么,幼儿园教师在了解、收集民族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掘充满民间独特元素的民间游戏,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了解、理解、传承民族文化.再次,为了民族文化有本可依,园本教材深入简出的合理编写就尤为重要.所以,各幼儿园应重视园本教材的编写,成立专门的教材编写组,结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编写具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园本教材,以进一步增强孩子们从小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4民族文化进入幼儿园方式应该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