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体育产业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产业概念

第1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中国究竟有没有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

要谈体育产业,首先要从“体育”的基本概念说起。“体育”这个词,是从英文的sport翻译过来的。那么sport是什么呢?Sport一词来自古法语的desport,原意更接近于“休闲娱乐”,leisure。将sport翻译成中文,我们得到了“体育”这样一个词。

或许从最初的翻译开始,我们就曲解了sport的本意。用“体”和“育”两个字组合而成,概括这样一种社会生活形态,表现出典型的中国功用哲学观。

然而,sport从来都没有将精神与肉体区分的意思,相反,从雅典古奥林匹克遗址,到英国公校的sport传统,再到顾拜旦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都是通过参与肢体竞技,以实现精神和肉体的更高结合。而我们在接受这样一种完全西方化的文化概念时,一开始就将精神和肉体割裂了,甚至出现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的歧视性语汇。

在中国,体育被等同于“更高更快更强”。“更高更快更强”确实是竞技体育的一种体现,但绝不是体育精神的全部。顾拜旦的奥林匹克五大价值观――自尊自律、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公平竞争和通过参与运动获得的自身满足感,没有一条是“更高更快更强”的胜利主义追求,也无意通过sport来提升国与族的诉求。这五条只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sport关乎个体,关乎每一个个体在参与sport当中获得的自身提升。

因此,sport的真谛,不是成堆的金牌,而是关乎每个个体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只有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再完全区分对待,淡化金牌和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的诉求,体育才能恢复其原貌。

曲解了sport的原义,就很难界定和区分体育产业,更不可能为其发展开辟出真正的道路。

在中国,“体育产业”这个概念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于美国经济分析的热衷。因为美国是全世界最先把体育产业划分出来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体育经济最发达、市场最广博、系统最完善的国家。

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才提出体育产业这个概念的。当得知早在1980年代美国的体育产业就占其GDP的1%时,国人恍然大悟,原来,国民经济中还有这样一个组成部分?原来,每天跑步打球游泳,也能纳入到宏伟壮丽的GDP中!

然而,经过很多年的探索,中国的体育产业还只停留在好高骛远的经济概念游戏上。中国有体育竞技、无体育传统;有众多的体育品牌,无深厚的体育文化;有潜力巨大的体育市场,无架构井然的体育产业。体育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舶来文化。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在还没有真正全面、准确地接受sport这个概念时,就急不可待地将它工具化、政治化了。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弄懂体育是什么,又盲目提出一个体育产业的概念,而且攀龙附凤地添上许多相关不相关的经济数值,得出的只能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庞然怪物。

因此,要推动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真正的原动力,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广泛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体育事业在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说仍然秉持以取得金牌的竞技体育为导向,以精英体育诉求为目标。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体育产业只能舍本逐末。由此诞生出来的一些体育品牌,也都是围绕狭隘的竞技体育,也只能集中在几个极其有限的体育传播平台上。“这一刻,看中国”这句广告词,就高度概括了中国体育文化的缺失。

因此,体育产业在中国真正的发展,应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体育参与程度。当跑步的人更多了,打球的人更多了,看体育赛事和体育电视节目的人更多了,对各种体育产品以及服务的要求更高了的时候,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政府作为社会引导主体,应该从这样的方向入手,去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只有把体育还给社会、还给人民,才能真正带来体育产业的秩序化,带来体育产业的未来繁荣。

(作者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

第2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国家扩大就业人口、获取巨额收入(年产值已达上千亿美元)发挥了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理论研究、产业立法、产业开发及市场运作等诸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和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抓住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飞阶段的有利时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体育产业化的涵义

1.1体育产业的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使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2体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一定条件下或历史时期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成果的非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的转变,对自身规模组织目标调整改造,实现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改革体育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产业。而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将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赵芳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类。她认为体办产业(即体育部门为创收和补助体育事业发展而开展的生产主体产业以外)的某些内容与体育相关产业类有所重复,所以将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类归为一类。卢元镇根据体育产品类型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运动饮料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活动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会展业和体育养殖业);按照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为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按照经营、集资方式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和体育经纪人业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从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快更宽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可能还有更多的观点,值得今后不断探讨。

3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1规模大、产值高

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广,像美国体育产业的门类达到19个之多。所以该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786亿美元,这一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7%,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成为四大产业之一(石油、汽车、钢铁和体育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国民产值一般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行业站位挤入前20名。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3.2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他们强调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从政府到体育企业都非常重视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领域。

3.3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法国和韩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日本和德国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瑞士则结合自身的情况重点发展登山、滑雪等体育旅游业。3.4解决就业,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亿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2003年的统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为87.6万个,相当于整个英国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煤矿、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

由以上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是自由经济,产品和劳务的产值是按用途种类直接在其账户上反映,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部门经济,由此产生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究竟是指体育部门,还是指体育行业,还是指体育需求,还有待研究。

4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策

4.1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初衷是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和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其它事业。如果影响了经济、产业和事业的发展,这种划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我国体育产业属于劳务的第三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在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时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思维方法,从符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出发。

4.2需要明确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化水平不高,其规模、结构和层次都没有达到一个完美成熟的产业部门的水平,体育的经济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就应该从影响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来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育资源,提高体育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整体效能。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群众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将会愈来愈多。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群众基础好、易于形成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推向市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体育不应该只是消耗国家资源的部门,集刻苦、拼搏、艺术健身与振奋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体育产业起步阶段,应形成“放水养鱼”的市场氛围。但开发、培育体育市场,并不等于放松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都应当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培育体育市场与管理体育市场并举的方针,边培育边管理,在培育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积极培育。随着体育产业的开发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形成,对体育产业政策和市场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的状况,笔者认为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策性支持。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对体育部门有所倾斜,给予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体育生产经营部门的发展。②大力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体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③投资体制方面,应该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的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同时注意引进外资,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④要积极培育和完善体育市场,逐步建立体育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形成全方位市场体系。⑤要加强体育经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的体育产业人才,满足体育产业经营不断发展的需要。⑥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事业单位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向其他实战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太高,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最好的办法是找准突破口,由点及面,通过培育若干个有影响的体育项目的市场,刺激对体育的需求,进而扩大到其他项目,形成体育的产业化格局。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关心体育事业,体育一定会成为新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

参考文献

1鲍明晓.对我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7)

2张岩.体育产业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韩丹.“产业”与“体育产业”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鲍明晓.体育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体育科研,2005(4)

5杨年松.论体育产业之界定[J].体育学院学报,2002(1)

6丛湖平.体育产业若干界说的辨析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

第3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一、体育产业环境的涵义

对于环境的概念的一致理解是“某一事物周围的境况”,而体育产业环境,是指体育产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状况。体育产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产业都是以其所处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展开的。每一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各不相同,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按照它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环境制定适合自已的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一些特定的环境。毫不夸张地说:体育产业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国或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环境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样,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如果抛开体育产业环境去孤立地探讨体育产业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与体育产业环境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理论,不但不可能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期,及早地建立适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发展的体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西部体育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体育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西部体育产业虽然是后来者,但正因为这样西部体育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它可以促使其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以更优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避免犯与前者同样的错误,并加快增长速度。后来者只要对时机判断得当,把握住机会,科学调研,科学管理,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一)经济环境

在所有的体育产业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最为重要。它不但直接对体育产业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体育产业产生影响。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民族多种多样、经济底子薄、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但不见得都是劣势,仔细分析从中我们反而能看到别的地区所不具有的经济环境优势。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因素中,与体育产业最为密切的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育体制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正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出台的有利于西部发展经济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体现。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首先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如果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就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体育产业,能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再有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是必要的。只有当市场初步拓开,并取得一定投资效益后,其它投资主体才会进入该产业;最后,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鼓励企业以上市的方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需要国家和政府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各种要素的投入,二是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全球化的最初阶段,世界各国逐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开始了交易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后发国家或地区。这样,在后发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阶段被无形的分为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高于技术模仿的成本,并且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一些后发的体育产业国家或地区在大规模积累之后,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追赶上来。但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否超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上来之后和先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拼。而占据人才、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日本的体育产业赶上美国,并在棒球和高尔夫球产业方面超越美国就是佐证。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因素的总和。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通人和,内外环境俱佳,法制社会渐入人心,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搞好西部体育产业要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力发展、挖掘西部特有的民族体育、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传媒,从体育产业宣传的力度、广度、方式、内容上下功夫,加大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健康理念的再认识,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美国NBA的经久不衰;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自然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绚丽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深山峡谷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特有的丰富的体育产业文化底韵。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摔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条件。然而,自然环境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世界体育产业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体育产业项目市场开发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理性、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三、结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特征,发展西部体育产业

1、扬长避短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自不必说,就是西部各城市之间也明显存在差距。我国西部地区目前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的19.2%,人均GDP为5514.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努力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带动内向型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将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比较集中的投入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以支持和带动各地区总体水平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和挖掘其潜能。

2、国家和西部地区政府要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西部体育产业要实现真正的后发优势,仅有开放型的经济环境是不够的,激励相容的有效制度配套同样必不可少,否则,后发优势也可能转化成后发劣势。

长期以来,西部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致使西部体育产业的政策与我国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太多的不协调之处,走了一条与区情、区力不相符的发展道路,政府单一的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另外,西部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存在着不足:一是没有从理论上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较为准确的界定。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关政策的制定、产值的统计就无法进行;二是有关的优惠制度与政策划分不清,新的税制规定,体育经营部门的税收应为3~5%,而实际上,很多体育经营场所的收费是按照文化娱乐行业标准15~20%收税的,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三是有关法律不健全、职责不清,政府过多地干预体育产业的市场行为。wWw.gWyoO

第4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一、 体育产业环境的涵义

    对于环境的概念的一致理解是“某一事物周围的境况”,而体育产业环境,是指体育产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状况。体育产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产业都是以其所处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展开的。每一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各不相同,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按照它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环境制定适合自已的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一些特定的环境。毫不夸张地说:体育产业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国或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环境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样,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如果抛开体育产业环境去孤立地探讨体育产业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与体育产业环境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理论,不但不可能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期,及早地建立适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发展的体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 西部体育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体育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西部体育产业虽然是后来者,但正因为这样西部体育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它可以促使其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以更优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避免犯与前者同样的错误,并加快增长速度。后来者只要对时机判断得当,把握住机会,科学调研,科学管理,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一)经济环境

    在所有的体育产业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最为重要。它不但直接对体育产业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体育产业产生影响。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民族多种多样、经济底子薄、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

    不一,但不见得都是劣势,仔细分析从中我们反而能看到别的地区所不具有的经济环境优势。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因素中,与体育产业最为密切的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育体制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正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出台的有利于西部发展经济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体现。近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从大的方面也能折射出西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契机:见下表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占当年GDP比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年 份

    增 加 值

    占 GDP 比 重

    2002年

    2004年

    预计2010年

    696.64亿元

    959.83亿元

    2510.5亿元

    0.67%

    0.70%

    1.32%

    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首先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如果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就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体育产业,能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再有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是必要的。只有当市场初步拓开,并取得一定投资效益后,其它投资主体才会进入该产业;最后,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鼓励企业以上市的方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需要国家和政府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各种要素的投入,二是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全球化的最初阶段,世界各国逐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开始了交易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后发国家或地区。这样,在后发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阶段被无形的分为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高于技术模仿的成本,并且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一些后发的体育产业国家或地区在大规模积累之后,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追赶上来。但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否超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上来之后和先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拼。而占据人才、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日本的体育产业赶上美国,并在棒球和高尔夫球产业方面超越美国就是佐证。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因素的总和。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通人和,内外环境俱佳,法制社会渐入人心,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搞好西部体育产业要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力发展、挖掘西部特有的民族体育、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传媒,从体育产业宣传的力度、广度、方式、内容上下功夫,加大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健康理念的再认识,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美国NBA的经久不衰;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自然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绚丽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深山峡谷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特有的丰富的体育产业文化底韵。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摔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条件。然而,自然环境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世界体育产业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体育产业项目市场开发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理性、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三、结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特征,发展西部体育产业

    1、扬长避短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自不必说,就是西部各城市之间也明显存在差距。我国西部地区目前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的19.2%,人均GDP为5514.6元 ,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努力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带动内向型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将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比较集中的投入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以支持和带动各地区总体水平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和挖掘其潜能。

    2、国家和西部地区政府要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第5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一、 体育产业环境的涵义

对于环境的概念的一致理解是“某一事物周围的境况”,而体育产业环境,是指体育产业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状况。体育产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它们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共同对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产业都是以其所处的环境作为背景而展开的。每一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各不相同,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按照它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经济环境制定适合自已的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一些特定的环境。毫不夸张地说:体育产业环境差异是造成各国或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产环境在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同样,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发展都离不开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如果抛开体育产业环境去孤立地探讨体育产业理论,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与体育产业环境不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理论,不但不可能有效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给体育产业化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机遇期,及早地建立适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并使之逐步实现产业化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发展的体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 西部体育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西部体育产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质量有所改善,体育产业效益明显增强。与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西部体育产业虽然是后来者,但正因为这样西部体育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它可以促使其汲取前者的经验、教训,以更优化的方式去配置资源,避免犯与前者同样的错误,并加快增长速度。后来者只要对时机判断得当,把握住机会,科学调研,科学管理,是能够后来居上的。

(一)经济环境

在所有的体育产业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最为重要。它不但直接对体育产业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体育产业产生影响。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民族多种多样、经济底子薄、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

不一,但不见得都是劣势,仔细分析从中我们反而能看到别的地区所不具有的经济环境优势。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因素中,与体育产业最为密切的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育体制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正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出台的有利于西部发展经济产业政策就是最好的体现。近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从大的方面也能折射出西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良好契机:见下表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占当年GDP比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年 份

增 加 值

占 GDP 比 重

2002年

2004年

预计2010年

696.64亿元

959.83亿元

2510.5亿元

0.67%

0.70%

1.32%

国家或地区的投融资体制对体育产业的影响,首先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如果政府能在资金上加以引导和倾斜,加大体育事业的投入,就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体育产业,能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更多的启动资金;再有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建立一定规模的产业组织是必要的。只有当市场初步拓开,并取得一定投资效益后,其它投资主体才会进入该产业;最后,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鼓励企业以上市的方式、贷款的方式来筹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需要国家和政府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各种要素的投入,二是技术进步。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全球化的最初阶段,世界各国逐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各种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开始了交易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后发国家或地区。这样,在后发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阶段被无形的分为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两个阶段。由于技术自主创新的成本大大高于技术模仿的成本,并且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一些后发的体育产业国家或地区在大规模积累之后,通过引进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追赶上来。但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否超过先进的国家或地区,关键在于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上来之后和先进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比拼。而占据人才、吸引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日本的体育产业赶上美国,并在棒球和高尔夫球产业方面超越美国就是佐证。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因素的总和。进入新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政通人和,内外环境俱佳,法制社会渐入人心,人们有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搞好西部体育产业要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集思广益,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力发展、挖掘西部特有的民族体育、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传媒,从体育产业宣传的力度、广度、方式、内容上下功夫,加大人们对体育观念和健康理念的再认识,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美国NBA的经久不衰;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自然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拥有12个省(区、市),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绚丽的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西北的黄河风光、雪域高原、大漠戈壁,西南的民族风情,深山峡谷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神往。由此也造就了西部特有的丰富的体育产业文化底韵。无论在漂流、攀岩、冰雪、探险等体育自然资源,还是划龙舟、射箭、赛马、摔跤、舞龙舞狮、上刀山下火海、民族舞蹈等体育产业方面都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条件。然而,自然环境并不等于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全世界体育产业升温的同时,必须深刻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性,客观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体育产业项目市场开发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从而实现西部体育产业的理性、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三、结合西部体育产业环境特征,发展西部体育产业

1、扬长避短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体育产业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明显。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自不必说,就是西部各城市之间也明显存在差距。我国西部地区目前人口3.67亿,占全国的28.6%,但GDP为20080.9亿元,仅占全国的19.2%,人均GDP为5514.6元 ,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尚未实现温饱的2800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这一地区。因此,努力发展外向型体育产业带动内向型体育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将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比较集中的投入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以支持和带动各地区总体水平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和挖掘其潜能。

2、国家和西部地区政府要为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西部体育产业要实现真正的后发优势,仅有开放型的经济环境是不够的,激励相容的有效制度配套同样必不可少,否则,后发优势也可能转化成后发劣势。

长期以来,西部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致使西部体育产业的政策与我国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太多的不协调之处,走了一条与区情、区力不相符的发展道路,政府单一的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另外,西部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存在着不足:一是没有从理论上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较为准确的界定。这个问题不解决,有关政策的制定、产值的统计就无法进行;二是有关的优惠制度与政策划分不清,新的税制规定,体育经营部门的税收应为3~5%,而实际上,很多体育经营场所的收费是按照文化娱乐行业标准15~20%收税的,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三是有关法律不健全、职责不清,政府过多地干预体育产业的市场行为。

第6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免费”的角逐

2014/15赛季,新浪、腾讯等诸多传统的英超转播方因为高昂的版权费失去转播权,而新英、乐视体育、PPTV等新兴互联网体育公司则大幅投入,以半免费的方式转播,形成新的转播格局。一个颇受欢迎的足球赛事直播版权的变化,折射的是传统互联网体育产业面临的危机。

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提高,国内四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先后推出英超免费在线直播,互联网成为诸多逐渐告别电视的年轻人看球的第一选择,互联网体育门户凭借“内容+广告”的模式,迅速发展,然而,现如今这一模式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在14/15赛季开始之前,英超版权价格急速提升,引发了转播行业格局的突变。英超大陆地区版权商新英体育将英超独家网络版权售价设定在5000万美元,非独家转播权在1100万美元左右,相较过去两三年门户网站单赛季500万元至700万元人民币的转播费用,英超版权费用陡增十多倍,引发了行业内一片哗然。因为难以承受高昂的版权费用,搜狐、腾讯、新浪等老牌门户相继退出,转而选择相对价格相对便宜的西甲和意甲。

一边是老牌门户的遗憾退出,一边则是新兴互联网公司的高歌猛进,PPTV和乐视体育先后与新英签订1100万美元的英超非独家转播权合同,新英体育、乐视体育和PPTV构成新的英超转播格局。

但是新的格局并没有带来新的盈利模式。某门户网站体育频道前高级产品经理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版权这条路,在营收利润上,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商业模式:“新英体育不能说是个标准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它一直为媒体化努力,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但是目前的主要角色,仍然是版权中介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新英体育的版权中介模式有可能重蹈天盛的覆辙,后者倡导的全付费模式最终导致公司的破产。

资金的短缺是体育版权模式的另一个大障碍,“乐视体育和PPTV等新兴公司中,乐视体育独立融资、PPTV有苏宁入股,PPTV第1体育也将进行独立融资,但是背后的资金还是比较有限,经营压力也还是很大,起码走体育版权这条路,在营收利润上,还没有找到太好的商业模式。以新浪体育为例,新浪体育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广告取得营收,在取得版权后,在强大内容积累的联合运营下取得的广告的收入仍然难以平衡版权的庞大投入,入不敷出成为常态也不足为奇。”这位前高级产品经理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模式探索

互联网体育产业“内容+广告”的模式虽然面临困境,但企业却并未衰落,这位前高级产品经理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不认为传统门户衰落了,顶多说是不在顶峰了,客观地说,门户生产的内容,仍然远远超过新兴公司,多年的底蕴积淀功力仍在,甚至门户生产的内容,成为新兴公司‘借鉴’的重要渠道,只是门户需要更好的包装概念讲故事,让市场找到鲜活感,才能重新回到中心舞台。”无论是老牌的互联网体育门户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想有所发展,关键是要有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赛事运营,比如智能硬件的结合等等,他认为:“互联网概念应该顺势而为升级为‘互联网+’,通过构建社区价值,提升黏性,线下布局,智能硬件、电商等生态链寻找新的出路。” 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老牌的互联网体育门户由于惯性行动迟缓,新兴的的企业已经走在前列。

以百视通为例,百事通现在业务线已经覆盖PC端、移动端、OTT、IPTV等,与SMG实现版权共享,大大降低版权投入成本,但从商业模式上,目前只有IPTV形成了比较良性的营收模式,即与运营商绑定分成,目前手机和OTT也在尝试与运营商绑定分成的模式。

新兴的互联网体育产业公司中发展最迅猛的非乐视莫属。5月13日,乐视体育宣布完成首轮8亿元人民币融资,将主要用于版权投资和技术改造,构建基于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体育生态模式,从赛事、服务、内容、终端四个方面打造生态闭环。智能化也是乐视体育的重要棋子,除了备受关注的乐视体育超级自行车以外,其运动相机的发展计划也在融资会上被首次披露。此外,乐视体育透露,还将发力增值服务板块,体育商城、体育培训、体育游戏、体育彩票等基于体育垂直业务领域的O2O和付费业务,根据乐视体育的规划,未来这些增值服务将成为乐视体育的主要营收来源。对于乐视体育商业模式的探索,业内人士认为,乐视体育的方向和策略是非常正确的,也是以后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体育门户网站并非一片沉寂,腾讯虽然没有购买英超版权,却投入5亿美元拿下NBA版权,以腾讯强大的社交分发渠道来看,极有可能收支平衡,甚至盈利,以NBA打开盈利模式,腾讯依靠强大的社交渠道探索区别于新兴互联网体育企业的商业模式。

期待平台级企业

乐视体育虽然风头正劲,但这位前高级产品经理认为,乐视体育的方向虽然正确,互联网体育产业公司不能只局限在内容层面,需要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但是产业链是个无比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家新兴公司很难完成,战线太长,用力不足,危险系数较高,乐视体育是一场豪赌,在如今互联网A股概念股鼎盛的今天,可以在资本层面有更多的空间,如果通过资本带来足够的现金流,维持各条业务线,坚持到行业内只有一两家对手,是有希望成长为一个帝国的,但是这个模式风险很大,一旦一个环节崩溃,恐怕会引起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崩盘反应。因此,合作共赢才是未来的方向。

第7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地位作用

1.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般认为,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产业经营者才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赋税,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其必须社会化,即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与社会接轨。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将会走向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较为容易接触的高校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所的社会性开放也就越来越强。

2.高校体育产业的地位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第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第三,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第二,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与体育市场相互动关系不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业(指专业体育教育)远未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导致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市场的脱节以及体育教育结构与内容随市场变化的相对滞后。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途径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体育已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强,所有这些对体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受到有益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已表现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高校成为体育科研与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基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着力培育体育中介机构、规范体育场地和器材出租市场,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联赛体制,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树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地树立体育市场观念是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掌握和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体育产业,就不可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本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二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办产业的关系,凡是不具备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性质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不能认为是体育产业;三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具备营利性的特征;四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的关系,不能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我国实际,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3.开发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

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第一,体育竞赛表演。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大学生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联赛的投资者从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以及转让球员等方面获取回报。第二,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咨询等方面的体育服务。第三,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体育经纪公司既不是职业队的老板,也不是场馆的业主,它主要是策划、组织、推广各种体育赛事,球员转会、财务管理、形象包装及广告投放,参与体育赛事有关经济、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协议收取佣金,或者买断比赛,靠经营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获利。

4.倡导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而构成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冲动。当前条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乏体育消费意识,却是更具现实性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政府体育部门重视竞技比赛成绩,普通群众认为体育是政府行为,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尚未树立正确的余暇体育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导健康投资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场馆开放领域、延长开放时间,组织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培养公众的体育兴趣,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吴兰芬: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9~20

第8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实现高校体育产业化就是转换现行体育教育机制,使体育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包括对体育教育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私人和社会投资的强度和力度,提高体育教育产出的质量和投入效益,促使教育市场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变化。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受传统思想束缚,不能与市场接轨,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速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大多是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给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繁荣。但从长远目标来看,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新的教育理念。而相当一部分办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对教育基本理论知之甚少,不熟悉教育规律,对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在办学思想上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和短期行为,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

2.产权关系不明晰,体育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致使经营管理效率差,造成资产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率逐年提高,而在城市中可供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发展,远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另一方面看,国家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加大,高校体育设备功能也都较为齐全,在满足学生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能为全民健身提供好的服务设施。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都聚集了本专业的一流人才,也能解决社区体育缺乏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但是,现阶段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脱节,造成了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闲置和群众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如何协调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成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意识和手段

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经营管理形式单一,没能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体育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第二,由于市场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市场分析能力差;第三,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好;第四,缺乏先进的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这都严重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深化。

4.推动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

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是一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基础。一般来说,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市场经营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中的人才现状是,具备体育知识的人不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而具备经济知识和市场经验的人又缺乏体育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体育产业的人才问题。就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当前我国缺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教育产业、体育教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高校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高校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5.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三、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措施和对策

1.转变观念、更新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思想体系

多年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福利性的教育事业支出不得不让位于生产性支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也仅把体育教育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浪费,并不追求经济效益,体育教育的规模、数量,以及对体育的需求都受到财政拨款或福利基金的限制。显而易见把体育教育限定于事业型之中,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在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的过程中,让学校体育产业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规律,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

2.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体育产业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机构。

3.建立结构合理的高校体育市场体系

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精神与对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后给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引导发展体育消费,实现高校体育消费稳步增长,积极扩大高校体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体育教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用品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体育市场体系。紧紧围绕高校第三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强高校体育的产业经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使高校体育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化。

4.注重培养国际化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体育产业的人才竞争。为缓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流失,关键在于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利益机制、创新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人才评判评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具有相关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专门性人才队伍。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世界服务贸易商海中得以不断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

5.采用校企联合,共扩校企知名度

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运动队,由于运动队在参加比赛时所需经费都是学校自己来负担,使各高校在经费支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运动队外出参加比赛、交流的机会减少,有时不得不放弃参加一些比赛,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应主动将运动队推向市场,开展与企业联合办队,由企业出资解决比赛、训练的费用,运动队冠名企业的名称参加比赛,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不断提高运动队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同样,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积极争取企业出资赞助。争取费用的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工会活动,指导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和运动队的训练,这样就丰富了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

第9篇:体育产业概念范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影响 经济

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和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其中,前两个计划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体育产业化则是支撑这两个计划的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体育产业在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的研究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并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希望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育产业的涵义

经济学界认为,体育产业必须严格地界定在体育的劳务服务范围内,不属于这个范围的不能算为体育产业。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体育产业的概念不应该是严格的经济学名词,而应该是工作名词。我们把体育产业分为三大类,就是体育的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育部门办的第三产业,就是利用体育自身的魅力进入市场的产业,推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两个条件形成的体育部门办的第三产业。即体育部门在投入人,财,物生产要素后,生产出不采取实物形式但以运动形式存在的体育服务产品。体育部门是一个既有投入又有产出体育服务产品的服务产业,具有产业属性,体育产业是产业,不需要以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来证明,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体育产业以获得社会资源投入为代价,为社会提供了满足人的物资和精神需要的体育服务产品,随着社会对体育服务产品的需求的增长,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提高。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产业化和我国文化,教育相比,发展力度明显不够,步子还不大。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在近几年有着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

1.传统体制束缚严重

我国体育产业长期以来一直由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包办改革开放后,尝试性地将体育产业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旧体制的烙印,由于政府行为涉及面太宽,使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常常缺乏足够的自。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利的往往是少数。如,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大大挫伤了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2.地域分布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规范。

4.主体投入不足,市场发育不全

消费需求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体育消费属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并无政策可循。

5.体育产业法律规范不够健全

我国的基本法律环境要素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基础,我国专门的体育法律法规对我国体育产业具有专门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整体法律环境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差距,但是相对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我国整体法律环境水平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法律环境比较差,体育产业的专门性法律规范文件很少,法律效力层次低,操作性也不强,已经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1.体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体育行政部门要正确把握体育发展的规律,逐渐改变完全依靠政府办体育的观念,逐步做到非赢利性、福利性体育事业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提供资金,大力发展提供赢利性非公共产品的体育产业。把发展体育产业放到与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并重的地位上来,结合本地区实际,会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制订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2.结合地区特点,发展特色体育产业

重点培育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依靠中部地区的人口优势和区域资源重点发展体育产品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建立若干体育用品的生产基地,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经济地理状况,重点开发以体育探险、体育旅游和民族体育为特色的产业资源等。

3.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新格局

我国要拓展体育融资渠道,(1)要制定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的政策,为新兴的和创新性的体育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 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体育产业,鼓励组建各级、各类体育产业基金组织、体育投资公司,创造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的综合性融资手段和方式,设立国家级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和体育资产经营公司。同时各级体育部门应重视对运动项目和赛事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体育赞助市场,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新格局。(2)要促进体育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以加强体育业发展的实力。体育产业融入资本市场,除了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还有利于体育产业的社会化组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动作。同时体育产业要走公司化、股份化的发展道路,落实企业的经营自,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4.建立良好的体育产业法律环境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化体育产业法律环境的过程实际上是从体育产业法规的角度寻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在提高体育产业法律环境各个要素水平时,必须正确认识我国体育产业的性质和特点,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症下药,尽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某些体育产业的外延又可以划分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不同性质的产业需要有不同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在制定,实施体育产业法规时,要针对体育产业的实际内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四、结束语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这离不开产业管理者和产业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申奥成功也离不开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体育产业的位置重要,应当科学理性地进行指导,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成斌等:引入营销理念,发展地方高等教育[J].亚洲教育,2004,3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