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际的接轨,我国的粮食出口总量不断增大,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农业机械的轻便化、电气化、自动化逐渐取代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机械化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我国农业机械的现状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机械化发展较为缓慢,我国是世界上地狱面积第三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地域多以山川丘陵为主,近70%的耕地是以梯田的形式分布在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带,机械化在这里很多时候是派不上用场的;并且随着分田到户原则的,我国多是自产自销的小户,劳动力足够,根本无需机械化;在改革开放后,仍有部分人群不重视教育,对现代化的机械接受仍有一定的难度,这都造成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2.机械化发展方向
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属于我国生产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走轻便化道路是我国农业机械市场的必然方向,为了达到农业机械轻便化的要求,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2.1机械电气化
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采用电子监视、控制、诊断和无线通信等高科技电子技术,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技术性能,扩大了农业机械运用的范围;电子设备应用在农业机械的生产中,使得农业生产原料的使用上降低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的农机作业效果;现代电子化的应用,在信息采集上是一大进步,在及时获取信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控系统相对于纯机械化的系统更加智能,节省了劳动者的的工作强度和条件,相比机械化也更加的安全可靠;电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更加轻便和简捷,这都促进了“精细农业”的研究与开发。
2.2成本最低化
虽说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民的生产水平仍处于我国的较低水平,不论是机械化还是电子化,成本都是很高的,有的甚至超出农民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推广起来也就较难,因此,部分专家提出农机部件的组合使用,也就是说机械部件的互相使用,比如,通过一台柴油机与其他配套农具的具体组合后,可以实现多种用途的功能操作,即组合脱粒机、拖拉机、播种机、抽水机和喷雾车等。这成为我国农业研究的主要方向,这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广大农民的喜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电子机械电子端口统一的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端口。
2.3人力仍是主力
不论怎样的现代化机械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因此,提升现代农民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都是发展所必须的,科技知识的普及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达到普及性。土地仍是生存的根本,不论是什么机器,都应该保证土地的再利用性,因此机械化仍是要协同手工化使用,保证土地的最大化使用。农业机械的动力来源主要是以燃烧柴油为主(这种农业方式被称之为“石油农业”),其所排放出来的尾气和废气会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也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机械相比人来说,仍缺少很多实际的经验,根据土壤情况来决定使用的材料以及机器,这都是只有人工才能实现的,因此,机械化仍要一步步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传统的农业尽管存在众多不足,但仍有其存在的必要,从其中吸收精华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增长和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而许多农业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以先进的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如土地深耕深松、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因此,本文就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1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1.1发展进程
我国农业机械化市场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了小麦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将重点研究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等作物机械化的推广,争取大力发展。据报道显示: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02年的57929.85万千瓦上升到2012年的102558.96万千瓦,粮食产量由2002年的45705.75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58957万吨,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6537.02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52377亿元,可见农业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
1.2存在问题
1.2.1农业机械装备量及结构问题当前农业机械装备以中小型的农业机械装备为主,大型机械较少。动力型机械数量较多,而专业的用于农业作业的机械较少,且用于农业作业机械的配套机具少,机具的档次层次不齐,性能良莠不一。1.2.2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机械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西南地区的地理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口众多,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其他地区低;而北方地区机械化发展条件较西南地区好,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1.2.3农机门类品种缺陷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如用于小麦的农机有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专门的农机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如今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发展较快,但适宜山区及丘陵地带播种、插秧上的机具不多,维修和售后服务也跟不上。近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虽然在减持,但是种植效率大大提高,北方玉米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南方由于玉米品种问题和土地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2.4农机使用问题农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买不起、用不好、效益差的问题。农民的收入有限,虽然政府有农机的补贴政策,但农机的价格较高,许多农民买不起农机。有些农民能够买得起的农机,但是文化素质有限,农机只能完成简单的农业作业,不能发挥全部的作用[2],同时还可能造成故障多、效益低的问题,这大大地影响了农民引进农机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机发展。
2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
农业机械化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即劳动力和土地。一方面,农业机械化能够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投入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中去。但是农业机械化仍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以完成农业作业。目前,农村大多数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仅有部分老人、妇孺留守,无法满足机械化农业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家庭式的,实行初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按照家庭分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导致土地分配的过于零碎,不利于现代化机械化的推广,同时也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及趋势
3.1发展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⑴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作业的机械数量,及其与农具的配套比例;在中小型农业机械使用的基础上,鼓励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发展;⑵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尤其是水稻、玉米生产及秸秆还田等的机械化工具,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⑶推动跨区作业,合理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市场效益。
3.2发展趋势
3.2.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改善随着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可和需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政府颁布许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生产机械化,这样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3.2.2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需求增高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实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水稻、玉米等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他农业生产如畜牧业生产方面对机械化的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养殖场、人工草场的建设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产业机械化研究,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3.2.3农业机械化更新升级需求增加随着全球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机械化信息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不断研究新的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农业机械,这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任重远.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4.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227-01
1 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
近年来,宣州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业机械拥有量和作业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各项指标的提高,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技术人员,在新形势下,应该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农机管理规范化水平,规范农机执法程序,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优化服务行为和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机关和行业风尚[1]。
2 更新观念,解决好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各种思想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州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与省内一些县农机化发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全区看,当前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避免自满自足和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
宣州区在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长江以南应该是处在领先位置,但是不应满足于目前的农机化水平,对工作成绩的自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想上的松懈情绪。正是此种思想情绪,对宣州区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奋进创新的精神。对照省内先进县,可以看出目前农机化水平还不够强,比如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各项工作及其各个环节上还存在问题。全国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各县都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地进步,许多县在工作的创新,以及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宣州区的前面。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再不能盲目陶醉在已有成绩上,要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2 转变“就农机抓农机”的思维定势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当常抓不懈。如果仅仅就农机化目标抓农机工作,就农机发展抓农机管理,成为思维定势,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机械化程度相应提高,农机总量逐步增加,此过程不仅是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的过程,同时也是扩大内需、拉动农村消费增长的过程。随着农机工业的发展与农机销售市场的扩大,与之相关的农机服务业也相应发展,包括农机作业、销售、维修等,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2-4]。对农机工作者来说,必须对农机化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再提高,必须跳出农机看农机、抓农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把农机化工作放到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整个大局中来考虑,认真研究如何找准位置和农机化工作的切入点,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2.3 拓宽农机化发展思路,积极进行创新
随着形势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了战略性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经远远跟不上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5]。一些农机化工作人员的思想和工作思路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而变化和发展,仍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工作缺乏创新。此种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势必影响农机化的全面发展。因此,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上来。
2.4 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决好主客观的关系,就是要解决好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就是要解放思想、务实苦干、讲求效率、率先改革、争相发展,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自身的发展。有些地方工作开展得不得力,却不在主观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强调基础差、环境不好,有的工作人员凡事讲条件、摆困难,主观不努力,工作全凭“等、靠、要”,不想干事、不愿干事,甚至都不会干事。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就是主观能动性作用没有发挥好。要在思想作风建设上下功夫,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主观上找原因,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找办法,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
3 扎实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当前,全区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新形势,要把发挥农机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认真分析查找在观念、思想、措施等方面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沉下心来,找差距,查原因,定措施,提升农机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当前,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农机投资和消费的研究,即要在整体规划、政策引导、争取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引导农民拿出更多的资金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认真研究农机的销售市场、修配市场和作业市场,不断地培育和扩大各类农机市场。要进一步开拓农机销售市场,通过举办现场会、演示会、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展示新机具,推广新技术,培植农业机械化新的增长点。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机服务组织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满足农民对农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要尽快转移工作的着力点,鼓励和扶持发展民营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服务组织创新中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杨立禄.宁夏农业机械推广的作用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53-257.
[2] 李世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浅析[J].种业导刊,2011(8):34-35.
[3]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变化,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较晚,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笔者将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优势,提出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发展
我国是重要的农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成就。为了满足我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使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使农耕劳作强度降低,如人畜犁耙逐渐被机械耕作取代,使人工插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与收割机的联合解决了人工收割水稻问题。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为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随着科技的更新与发展,诸多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农业设备智能化得以实现,使农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1]。在整个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农业生产劳动效率充分优化,使农民“耕、种、收三弯腰”情况得以改善,逐渐减轻农民的劳作强度。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下,许多高质量产品进入农业市场,对传统农业产品造成一定冲击,为促进农业自身竞争力全面提升,还应对农业生产成本充分降低,提高产品使用价值。因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中是农业领域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2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机电一体化优势
2.1提高操作安全性、减少机械故障次数
机电一体化设备通常包括机械故障自动诊断、电子监控等功能,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电力故障问题,为促进操作安全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自动防护机制。将大量电子元器件应用到机电一体化中,可有效降低传统设备磨损发生率,使设备可靠性及灵敏度有效提升,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降低故障发生率。
2.2提高工作效率及产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化中使设备电子信息自动化采集处理能力有效提升,提升机械作业精度及能力[2]。机械自身自控系统的采用可确保机械操作动作的准确性,使人工操作失误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高操作可靠性。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可大幅度提升农机设备自动化,使其工作产能全面增加。
2.3改善设备操作性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还能实现机械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有效结合,使设备操作人性化有效提升,让操作更加简单化。在实际操作中,可将机械设备自控系统作用发挥出来,对预设动作反复预设,根据实际情况对随机化处理合理调整,使作业效果全面提高。
2.4设备功能多、适应性好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机械设备功能多样化实现,农业机械设备功能逐渐丰富起来,使其成为具备设备自动调节、系统自动控制、作业自动补偿、操作员自动防护等功能的农业技术设备,使设备适应能力全面提高。
2.5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较简便
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中,通过对系统的控制可实现设备安装调试目的,在实际操作中将源代码执行方式输入其中,能在不改变设备结构前提下实现功能的多样化,此外,设备自带的校验功能可及时找出故障,使设备维护难度大大降低。
3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制定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
农药和肥料、种子和土壤以及作物是农机作业加工对象,由于客观条件不同,机械作业也有所差异[3]。所以要按照农艺技术要求,制定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以及农机作业规程,确保统一的农机作业质量管理,同时也可让群众实时监督。此外,因受到相关标准的制约,不仅可提升农业机械的生产作业质量,还可有效结合农艺及农机,使农业生产需求得以满足,确保增收增产目的的实现。此外,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这样才可确保在农机的实际中真正落实农机作业的质量标准,才可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2不断提高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
农机作业质量除了会受到机械技术状态的影响,同操作者技术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可对农机作业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不断地使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1)要以择优录用为原则,无论在选用操作者还是驾驶员时,都应执行严要求和高标准,将科学的用人制度建立起来,在重要的岗位上安排技术水平高、素质高的操作者以及驾驶人员。(2)以推陈出新为原则,逐渐废除一些同农艺要求不符的操作技术,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不断地提升技术操作水平。(3)强化经验交流,要想提升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可通过组织经验交流这一途径来实现。(4)作为操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将机械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所具有的性能。
4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一定滞后性,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众多,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机化研究深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研究时间过晚,这些问题均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影响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传感器、电子信息收集处、微型计算机技术均得到了有效应用,实现了农业机械现代化[4]。现阶段,农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高效应用,如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中,基于这种发展现状下,农业机械性能也得到了全面优化,经过全社会的努力,1DY-1型多功能遥控整地机诞生,该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密码编程式遥控组件,实现人车分离、机电一体,在作业中实现了油门大小、变速、后退及前进,使农业整体应用效果全面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均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农业领域也不例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便是凭借着科学技术的春风,使农业机械化朝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的发展更进了一步。在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农业机械化必定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以后,计算机技术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农业机械控制人工智能化、自动化必定会成为农机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受农业发展影响,为有效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建设,应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化中,实现其高效运作。此外,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应合理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设备功能合理改善,提高农机化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5结语
在农业作业时,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可影响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也可对农产品获取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应大力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地提升农业机械生产的生产效率,确保作业质量,唯有这样才可推动农业机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百贵.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研究[J].河南农业,2016(29):40-41.
[2]张风琴.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8):21.
[3]谷红生,姜古轩,杨晓伟.机电一体化对传统机械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0):170.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30-01
【前言】农业机械化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普及农业与非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过程,起到了科技兴农的作用。众所周知,农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一部分从事劳作的农民,使得他们也有一定的其他经济收入。由此可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无论是对于农户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
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一种上升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重要成就。首先,我国农机的固定资产值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目前已经达到3000亿元之多。农机设备总量的增加是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可以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其次,农机服务市场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在服务类别上由粮食作物拓宽到了经济作物领域,此外,还包含着畜牧业与养殖业等方面的服务市场。第三,劳动者的量与质发生了变化。农业劳动者从业比例占全社会从业者的比重,已经降到50%,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在中国农民中有一大部分已是使用先进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的新型农民,尤其是在一些东部地区更是如此。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总体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但目前来看仍处于基本实现的初级阶段,不可否认的我国仍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数量上占大多数,在一定层面上看,也能够反映出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仍存在没有根本性质的改变。
2.2 发展不平衡
首先,在环节阶段发展上的不平衡。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在耕种环节表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收获环节与耕种环节相比就显得不具有那么高的水平。其次,种类的不平衡。总体来说,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主要侧重在粮食作物方面,经济作物水平则没有显现出较高的水平。第三,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毫无疑问,在东部与大城市郊区等较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而西部与一部分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此外在粮食主产区机械化也呈现较高水平。
2.3 农业机械工业制造业水平与科研水平的不足
农业机械的制造对于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也有着较多的农机制造企业数目。但总体来说,我国整个农机制造业存在着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农机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作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软实力,在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也寻找着一些不足。科研院所与人才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从业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不足,导致一些较为核心的技术与高端的产品在研发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3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3.1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上加快步伐,进一步优化科技开发资源配置,同时需要发挥好农机科研院所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3.2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化
农机服务产业化能够通过市场合理的配置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机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对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化,可以通过拓宽农机服务领域等措施来实现。
3.3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依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完善的关于农业机械化政策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农业机械的购置上需要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一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对农业机械的购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需要能够加大财政的补贴与扶持力度。
3.4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需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关于技术的交流合作,积极的借鉴国外经验。对于我国一部分有能力的农业机械企业,可以鼓励它们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如在境外投资办厂,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能够增加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有能力成为世界农机化发展的亮点与新星。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不仅需要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的努力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促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宝文.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展望――在第七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五届亚洲农机峰会上的讲话(摘要)[J]. 农业机械,2007,22:32-34.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部分发言摘要[J]. 农机科技推广,2008,10:4-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装备机械 装备农业 措施 重要意义
一、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1、农业机械化是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动力。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农业机械生产可以明显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作物的产出率,保障粮食的稳产增收;使用农业机械生产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区域化生产,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
2、农业机械化可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农业机械化实施可进行农作物高留茬秸秆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和免耕播种等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大型机械进行土壤改良、深耕深松及水利工程建设,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止土地沙化;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气化等综合利用措施和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能够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等。
3、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贯穿农业的各个环节,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
4、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使农产品加工贮运、包装等大批农机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5、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有效转移,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农、林、牧、渔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全面推进,从陆地向水域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协同推进。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带0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机和农艺深度融合,不但有利于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突破,也有利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通过着力打造功能完备、使用便捷的农业机械化信息交流平台和农机作业管理调度平台,促进政策高效实施、技术快速推广,引导农业机械合理配置、有序流动,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将显著提高。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机具利用率、技术到位率不断提升,农机抗灾减灾作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三、农机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农机保有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档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
2、农机化发展不平衡,表现为“三高三低”,即: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和产后处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饲草作物机械化水平低;东部地区、大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机械化水平高,西部和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低。
3、农机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表现为“三乱三差”,即:市场秩序乱、配件质量差;营销网点乱、经营者素质差;品种型号乱,安全意识差。
四、今后的工作方向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到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农机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建立相对稳定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资金渠道,以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困难。
2、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应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无害化的同时,必须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要抓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机遇,相对集中资金,规模实施,板块推进,实现农业示范区全程机械化。
3、快速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产业,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采取加大补贴、宣传示范、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快提升产业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
4、加快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维修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扩大组织规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逐步适应和满足农业各产业服务的需求。
5、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支持开展引进具有市场需要的农业机械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当今世界,社会诸方面高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现代化又是农业生产力关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以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最现实的选择,又是舍此无他途的“华山一条路”。
农业机械化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考察世界各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其机械化程度,都是农业发展中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分析我们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握其基本发展规律,是做好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当前,从我国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和经济、技术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一、深入解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农业机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其广泛地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问题,极大地减轻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彻底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对于实现人类的最终获得解放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以导出: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关键在农业。要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形态,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主要的手段和途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和必经的途径。
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对解放人类和保障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农业机械化不动摇,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
毋庸置疑,无论从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现代化农业大局来看,还是从发展农业机械化本身来认识,都必须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农业机械化不局限于一村、一场、一县、一地市,甚至于一省、一国、而便其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范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兼容并蓄,吸收更先进经验、技术的滋养,积累领先一步的资本,以求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把经济效益提高到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机化有关单位要增强活力,就必须解放思想,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技术报服务和经营服务活动中增加积累,并努力争取国家和有关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经济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备条件,空中是建不起楼阁的。
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当前,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积极开辟综合经营。具体来说,县、场级农机化服务机构的站、校、公司要大力发挥技术技术、经济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服务,把技术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规模区、片的农机化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要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使之由行政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同时,要积极扶持、指导乡镇、作业区、村、队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户开展社会服务,逐步完善农机化管理服务网络。
加强国际交流,融入农业机械化世界大市场。敢于走出去,善于引进来,参与到农业机械化世界性社会化服务中,这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国外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具有极大推动促进作用。同时,我们的经验、技术、设备对外部市场的发展进步,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促力,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依法行政,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其产业的弱势特征和需要扶持保护的本质特征日显突出和重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和以市场为唯一主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在范围内,是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保障的。
实际上,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保护、扶持措施,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WTO的相关规则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要求的。事实上,许多国家在实现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都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产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辽宁兴城;曹庄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47-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三农”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只有保证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圆满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因此,必须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需要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1]。
1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镇政府忽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观念落后
兴城市曹庄镇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当地总体耕地面积不大,且农村劳动力人口充足,依靠人工作业完全可以进行生产,没有必要推广农业机械化,这种对农业机械化认识的片面性,致使全镇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势必在竞争中落后。
1.2 镇农业站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且严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多年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农业站工作人员的数量相对于镇政府其他部门较少,缺乏新进人员,造成镇政府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知识落后,由于没有对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在职培训,导致先进的技术无法在全镇推广,全镇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农业站失去意义,形同虚设。另外,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低,也无法满足农民对机械维修的需求。
1.3 市对镇农业机械化的财政扶持力度不高,资金不足,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发展
实际上,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向地方发放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加。但是相对来说,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力度仍有待提高。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干旱灾害时常发生,粮食减产致使农民欠收,只有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才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搞好农业生产。
1.4 农业机械设备结构比例失调,大型农机较少,小型农机居多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千百年来传统的手工劳动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都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没有集体协作的意识,因而农民使用的都是中小型农机,大型农机很少。这种现状导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生产的成本较高,农民收入也相对较少。我国已经基本具备生产各种大中型农机设备的能力,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订购适宜当地条件的农机设备,形成规模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能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 全面重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转变落后观念,并进行宣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而现代化农业生产不仅能使粮食增产,而且能使农民增收。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必然需要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各级、各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业机械化,逐步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
2.2 重视培养基层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
对乡镇一级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再教育,保证农业机械化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事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人物,起到“上传下达”的核心作用。一方面,这些技术人员向在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面对面地传授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人员也能在传授过程中切身了解到机械设备的不足与缺陷,做出信息反馈,从而有利于机械设备的改进。地方政府应该把对基层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列为常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响应国家的号召,跟上社会的步伐。偏远地区、乡镇一级的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受地域、交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及时、迅速地了解最新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比先进发达地区落后一步,相关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关注[2]。
2.3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首先应该把扶持农业机械化的资金项目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有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例如优惠的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地方政府可适当吸收社会资金,拓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各级、各地方政府积极鼓励社会上闲散资金进入农机服务领域,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资金保障[3]。
2.4 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机械设备结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情况不尽相同,东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地,西部内陆地区多为山区,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这就意味着各地的机械设备结构应该有所差别[4-7]。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相应的机械设备结构,如有必要,也可联系机械生产企业订购特殊的机械设备,以满足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
3 参考文献
[1] 周国猛.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条件和作用[J].农家之友,2010(8):32,49.
[2] 方清.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184.
[3] 胡美云.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福建农机,2010(1):12-14.
[4] 贾热斯·赛山拜.富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47.
[5] 运光然.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1,30(9):265.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业发展;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9.026
1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想法
当前,许多相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不重视,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效果不好,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相关部门对推广的力度把握不好,没有将知识推广于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投入不足,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不见成效,保障制度不健全,难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也是农机推广工作无法迅速发展的原因。
1.2推广体系不完整
由于许多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知识的了解具有局限性,加之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不够,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造成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体系不完善,而且部分农业人员并不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理论或者基本信息,不了解当今农机化发展趋势。因此,无法进行基本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从而影响了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安排与高效种植,无法掌握当前农业前沿科技,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1.3农民了解的农机信息量不够
农机产品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两者紧紧相连,若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没有做好,农民就没有机会了解现今农机的更新与发展,而农民是使用农业机械的主要群体,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有关于农机的相关信息,这对农业生产作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如今农民对正在发展的农机信息还不够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如何使用现代化机械,没有足够信心,部分农民如今还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农耕,效率大打折扣,不利农业生产。
2农业机械推广策略
2.1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推广意识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农业方面的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实现这个目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必须前行。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的效率,在这项工作的推广过程中,各农业部门的先进意识同样要加以提高,只有根基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进步。与此同时,新的技术领域也包含了农机方面的内容,所以,加强对现代科技前沿技术的关注必不可少。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不到位,农民的传统观念也较为固执。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并不高,所以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尽量让农民少投入。我国在改善农业方面问题的努力过程中,对其他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这些对推进农机推广工作也有助益。
2.2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不断完善
发展农业的同时,更应该将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与制度的问题逐渐完善起来。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到位,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某些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若是想保证农业生产中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合理规范的体系与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可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例如工作负责人员对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部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业绩考核,这样可以有效落实工作。再如相关的技术工种,其工作性质就是与农民群众交流,解决他们生产实际问题,让农民群众真正学到知识。
2.3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如今的农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还不能很好的与科技接轨,这也是造成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效果不好重要原因,所以农民也需要加强学习。一是要坚持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例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下乡为农民讲解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方法,或者如何使用现代化机械的知识;二是在定期为农民授课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身意识到运用科学的耕作方式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培养更多的具有先进思想的农民,尽管群众不能全部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些工作的前提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到位,有能力去为农民做培训,为他们提供帮助。所以,进行培训的农机工作人员也要及时更新知识,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决定了所接受教育的农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一个能够提炼、精化知识的培训人员,是对推广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要保持他们思想的先进性,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