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农业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发展的状况及问题
1.1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历史悠久,对喷灌设备最早的研究与应用时间在1954年。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国内对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展开了全而且深入地研究和推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厂家对国外的先进生产线进行了积极地引进,全而推进了微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在上世纪末,我国节水灌溉而积已经超过了1500万公顷,在国家灌溉而积中占据将近30%的比重[,〕。
经过长期发展,国家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重视程度。而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中,已经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确定为农业与农村的跨世纪发展作为重点。与此同时,节水农业实现了全而发展,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作为关键措施执行,以实现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全而提升,确保农田有效灌溉而积的扩大。
其中,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技术,包括农艺节水技术与喷灌、微灌技术都是当前相对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阶段,滴灌与微灌设备实现了全而改进与创新,并在生产实践当中广泛应用。
1.2节水灌溉设备与技术发展的问题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并且获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极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二个部分:
第一,节水灌溉技术的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的而积在有效灌溉而积中所占比重仅为二分之一,且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灌溉等多种方式始终占据重要地位[i另外,喷灌与微灌等效率较高的节水灌溉方式在有效灌溉而积中的比重不超过3%0
第二,节水灌溉设备品种与产品质量难以适应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现阶段,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规模不大,且工艺水平与生产技术滞后。另外,节水灌溉设备种类不多,在配套方而存在问题,因而,导致节水灌溉设备在技术性指标与运转可靠性等多个方而都与国外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应当及时改进。
第二,节水灌溉设备技术监督与质量检测工作始终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在研究节水灌溉制度研究与应用方而十分落后。
2农业节水灌溉设备
2.1节水灌溉设备含义
节水灌溉设备,所指代的就是机械设备木身具有节水功能,能够应用在农业灌溉作业当中。现阶段,我国的节水灌溉设备包括二种类型,即喷灌式、微灌式以及全塑节水灌溉系统[}3}。而低压出地阀、移动式与软管二通阀,包括半固定式喷灌等都是全塑节水管理类型当中的主要组成。虽然当前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机械设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共性。其中,接卸设备共同特点就是始终将水资源节约及自动化控制作为工作重点。 2.2常见的节水灌溉设备
2.2.1节水喷灌设备
在我国,节水喷灌设备种类诸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喷灌水泵、喷灌地埋管道以及喷灌机与地而移动管道等等。而我国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大型喷灌机可以划分成电动圆形的喷灌机与平移式的喷灌机两种m。这些大型喷灌机木身自动化程度很高,且作业效率相对较高。同时,单机控制的而积很大,可以在较高机械程度且规模化的农业区域中使用。而中型喷灌机最常见的就是卷盘式的喷灌机,型号主要包括JP40,50等系列。而这种类型的喷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供水管道与水涡轮的位置都很容易出现极大的水头损失。若运用单喷头配置,会导致入机的压力过大,进而增加能量的消耗。而小型或者是轻型的喷灌机,通常采用的都是手抬式与手推式两种。目前阶段,这是我国农业解释喷灌中最常见的工具。
2.2.2喷灌专用水泵
在喷灌专用水泵应用的过程中,常常配合轻型或者是小型的喷灌设备进行使用。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就是自吸泵与非自吸泵,另外,还包括了变形泵。在喷灌专用水泵使用的基础上,还有很多QJ系列井用潜水电泵被应用在节水喷灌工程当中,属于通用的水泵,而这也是有效完善喷灌水泵的主要方式[}s}
2.2.3管道
所谓的喷灌管道通常采用的是地埋固定埋藏的方式,而在我国,最常使用的就是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等。如果管件材料能够达到喷灌工程具体的技术要求,就能够被使用在喷灌管道当中。但是,在使用喷灌管道的时候,管道的铺设量很大,而绝大部分设备材料的费用都是管道投资回。由此可见,对管材费用的减少,能够确保管道喷灌技术的使用成木减少,所以,使得管道利用率得以全而提升。其中,基于机组式喷灌与移动管道式喷灌的形式,对复合型管道材料展开了深入研究,以保证不同材质机械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而钢丝网水泥管就是复合型管道材料使用的典型代表。
3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
在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灌溉用水在生产中的应用经历了四个阶段,及水源、农田、农作物与农产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表现在水资源调配输配、田间灌溉、农作物的吸收以及农产品储藏。而在上述过程当中,节水灌溉技术被应用其中,并且通过对节水措施的合理选择,形成健全的节水管带技术机制。而这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节省用水量,全而提升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3.2节水灌溉技术
32.1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
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卜水技术都是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重要组成,而对灌溉回归水技术进行合理地利用,实现多水源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基于此,还包括对雨水和洪水利用的技术口〕。
3.2.2对灌溉用水合理控制的技术
灌溉用水控制技术从木质上来讲就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而在其中包含了诸多技术内容,具体表现为输水渠道防渗漏的技术、喷灌和微灌技术以及灌溉水管道输送技术等等,而这也是节水灌溉技术的重点。在该环节当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合理运用,有效地规避在输送与配置中灌溉水因跑冒滴漏而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农田灌溉中深层渗漏的损失,实现灌溉效率的全而提升。
3.2.3农作物节水技术
所谓的农作物节水技术,具体指的就是农艺与生物节水技术。其中,覆盖保墒技术、耕作以及抗旱品种的优质选择都是节水技术中的重点u
基于此,在开展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应当在节水灌溉当中加强科学化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以保证灌溉用水管理的精确性。其中,可以采用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或者是其他相关技术,也可以制定出具体的用水制度,以保证更好地实现节水目标四。现阶段,节水灌溉技术与时俱进,实现了综合节水技术机制的构建,使得管理、工程、农艺等节水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农业节水体系。
4全面推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
4.1深入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在经济发展的背景卜,社会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在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卜,充分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确保在用水量不变的基础上,确保粮食生产的正常性[poi。由此可见,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关乎国民的生产与生活,所以,一定要大力宣传并发展节水节水技术,提高节水灌溉教育的程度,确保国民更了解这一技术,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最终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营造理想的环境。
4.2构建完善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
国家与政府部门在水价与水权方而,应当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相应的规范,以保证能够全而调控农业用水的需求。在此背景卜,能够对膨胀型低效益的用水需求予以消灭,以免出现浪费型领效益的用水需求[uu。基于此,应当在全国范围之内,全而推动农业灌溉用水配置的优化性,实现节约灌溉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4.3将利于人民群众作为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目标
关键词:数据收集;信息平台;资源调配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从产业发展的根本现状来看,农业的生产水平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创新性的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数字化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数字化农业技术概述
在农业领域进行数字化管理其实质是将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农场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维持农场的健康高效运行。数字化管理技术,是根据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创新性的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农场人员调配、基础机械建设、财务数据运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将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传统的管理经验相结合,研发出的一种加强农业管理效率,提高农业产出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填补传统管理系统的漏洞,提高农场运行效率,实现人力的充分调动与农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农业机械的利用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农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增强现代化技术在农业产业的运用,也为农业经济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数字化农业就是将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流程,实现可视化管理,从而使农业管理的过程实现数据的高效有序处理、控制农业经济运行成本和加强基础农业机械的建设等发展目标。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区域水平差异较大,数字化管理技术通常与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发达的区域对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为此加强农业数字化进程,首先要强化其在区域推广的力度,促进区域农业的高速发展,只有当区域农场的发展具有规模性,才能带动该区域对数字化管理的技术需求,从而有效推动农业产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之上,率先成为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地区,将为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化农业运行模式提供了参考模板。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农场管理方面的统筹规划时,要切实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管理系统的内部,不要只将其作为一种外在的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实践环节、农业技术研发环节和农产品的运输存储环节要切实落实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现代化技术对农业产业的全面管理。
2农场农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准确全面的信息采集,是建立数字化农场管理系统的基础环节。在建立农场统计信息系统时,农场应加强专业化机械的建设,使用专业化技术人才进行农业指导,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信息管理技术的全面有效推行。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实时传递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2.1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数据采集
(1)在信息的存储方面。将农场信息通过网络数据的模式进行存储,在保证信息完整性,将农场历年的产量、收益进行对比,制作明确的统计报表,分区域实行综合绩效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技术辅助。(2)在对农场大数据的处理方面。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可以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计算,对于农场的财务管理、产量统计、农产品运输等方面的数据信息管理提供了便利。然而,尽管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力推行,但由于历年来信息数据的保存不当和基础数据的记录不完善,使得农场数据的采集和区域内农业信息的交互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3)在农业信息采集方面。建立一个专业化的信息交流存储平台,成为了数据信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相关部门应将农业数据平台作为各区域农场实时信息数据存储的数据库和区域化数据对比的网站,从而实现对农场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
2.2农场经济统计数字化系统的指标表达与实现
(1)利用Access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并利用基于ASP动态网站技术开发的网络应用系统,最终实现了散点图分析、经济增长率分析等。这一技术在农业数字化研究的实现,可以直观、具体地展示农业经济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突破了农业数字化研究中单机版系统现状,实现了网络下多终端共享,并为农场数字农业集成系统网络平台的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2)数字化农场的方差贡献率是指它所包含原始指标信息变化的程度,当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至106%以上时,我们还可以认为这几个主分量可以代表原来的多个变量来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在分析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主分量中载荷因子相关系数大小排序,说明第一主分量主要表达了农场产出收益能力;第二主分量主要代表了第一、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第三主分量主要表达了林业的高产效益类指标。
3结语
农场经济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发展过程中应深化数字化管理技术在实践环节的应用,保证信息化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收集与存储的全面有效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管理方面,不仅是农业产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发展数字化农业提升大农业层次[J].农场经济管理,2016(3).
[关键词] GIS;可视化;数字高程模型
[作者简介]李原存(1986—),男,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信息技术。(江西南昌 330013)
一、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土地的总面积是有限的,同时,一定区域内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也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分配不平衡,山地、丘陵多,平地较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耕地质量差。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用地的需求,大量耕地被征用转为建设用地,致使耕地流失严重,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土地整理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成为新时期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土地利用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分为前期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以及工程施工阶段。在整个过程中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需要多技术支持。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对土地整理及其规划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改进了传统的整理方法,促进了土地整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GIS技术作为计算机空间科学的一个分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空间插值等功能,在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分等定级等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始研究将GIS技术引入到土地整理过程中,使土地整理在GIS平台上直接进行,借助于GIS技术的图形编辑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建立虚拟地理环境可视化模型,使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其他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直接在可视化模型下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视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实用技术,由于能直观、动态、多角度地表达地学现象,已在城市设计、水土保持、土地监督、土地整理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应用到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阶段,还可以应用到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当中。目前已有一部分学者研究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到这两个方面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是关于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运用方面成果的总结。作者希望,本文不仅为读者提供有关土地整理可视化研究成果的综述,让读者了解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还能从中找出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中运用的新方法,拓宽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运用方式。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土地整理的概念首先出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王国的法律中,德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沿用至今,日本称为土地整治(整备)、台湾称为土地重划。
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土地整理做出不同的定义,同时各国土地整理的任务与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德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在19世纪主要是将分散、零碎的农地集中连片,改善农业生产和劳动条件;20世纪90年代,土地整理趋于综合化,以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合理规划协调农业利益与自然保护和景观保护集中于一体。在土地整理可视化技术方面,由于国外的GIS技术发展较早,空间分析与图形编辑功能改进较快,德国在此基础上以GIS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土地整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整理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存储于该系统,实现了对土地整理数据与图件的可视化查询与编辑、分析等操作。此外,近年来三维GIS概念的提出?熏使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中运用趋于三维图形的显示,土地整理的各种数据也可以在三维GIS技术的支持下实现3D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我国是开展土地整理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殷周时期的井田制,以及后来的屯田制,北魏时期的均田制可以视为土地整理的雏形。国土资源部将土地整理定义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农地整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利用问题,改善农业的用地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率、产出率,维护景观、生态环境的平衡。
目前我国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的运用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辅助制图(CAD)软件实现的,单体设施施工图主要是与相关行业的专家协同工作绘制的图形。预算则是根据规划和单体设施工程一起计算得到的结果。但是GIS技术的成熟与快速发展及在交通、电力、电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成功运用,使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把土地整理建立在GIS平台上实行操作。其中一部分学者把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基础数据、规划成果,通过GIS二次开发建立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分图层、分区域,形象地显示地理数据,并运用空间分析可视化技术,直观显示分析过程,为土地整理提供了辅助决策。此外,国内的一些先进的学者在接触到三维GIS的理念后开始研究土地整理的三维可视化,通过获取的整理区的地理数据进行3D分析建立整理区数字高程模型,再在此模型上进行分析整理操作,最后重建数字高程模型,显示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状况。这种技术目前来说在国内应用还较少但却是以后土地整理可视化的发展方向,并且这种可视化技术能很好地、直观地、动态地、真实地显示整理后的状态,对土地的整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三、相关文献回顾
当前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土地整理三维可视化和二维可视化显示。其中三维可视化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二维可视化技术却已经应用在了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下面就对以上几种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回顾。
(一)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可视化
这种整理潜力评价可视化的大致方法为先把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是整理区景观改善潜力可视化表达与分析。运用ARC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将核心景观区、一般景观区、缓冲区需要整理的耕地进行叠加,用遥感影响分析植被指数,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对各区域耕地进行景观改善评分。第二是耕地提高潜力可视化表达与分析。耕地质量提高评分体系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与预期理想粮食产量的差值来评分。运用Field calculate计算各村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分值,根据评分结果绘制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分析图。第三是耕地面积增加潜力可视化表达与分析。按照耕地的坡度(5度)分别选取典型样区,调查耕地中其他农用地之和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以及整理后其他农用地面积之和占耕地面积之比例,以耕地面积增加比例为依据设定评分标准,根据评分结果绘制耕地面积增加潜力分析图。随后整理地块的不同位置,引进专家决策意见给各评价因子赋予权值,然后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加权叠加,结果为土地整理综合潜力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绘制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分析图。最后提取整理区的高程点,运用ARCGIS中ARCTOOL BOX模块中的3D分析功能,建立TIN生成整理区DEM,选择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理规划图遥感影像作为纹理,根据三维显示需要设定颜色。这样土地整理的综合潜力就在三维地形图显示出来了。
(二)土地整理适应性评价可视化
整理适应性评价化的基本方法是将整理区的的等高线进行栅格化处理,接着利用ARCGIS对高程点文件进行插值处理,然后用ACTOOL BOX模块下的3D分析对已经进行过插值过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整理区的数字高程模型,这就为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依据。根据整理区的现状,对整理区进行栅格化处理,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栅格单元,每个栅格单元作为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单元,接下来根据整理区的具体条件确定整理土地的主导制约因素,建立适宜性评价因子。对整理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数字化,然后对数字化的数据栅格化,以便于加权评价。在获得各评价因子栅格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根据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空间叠加运算。利用ARCGIS重分类功能将土地整理的适宜性分为基本适宜(>75)、度适宜(50-75)、临界适宜(25-50)和不适宜(
(三)三维可视化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这种三维可视化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可以模拟出整理规划后的地物场景,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真实感。其主要的方法是提取整理区的高程点,在ARCGIS的ARCTOOL BOX模块下用3D分析创建TIN生成整理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然后按照田、水、路、林、村分类进行整理规划设计。在农田平整中调用出已经建立好的TIN文件,以规划后每个田块的ID号作为划分TIN文件的单位,从数字高程模型中读取待平整田块的高程值,计算平均高程作为田块的理想高程,通过ID号检索待平整区域,以设计田块的高程值对待平整区域的高程点的属性值进行修改,修改后重建TIN就得到了农田平整后的数字高程模型。道路与沟渠设计的实现,在ARCTOOL BOX模块下调用整理后的道路和沟渠的线数据,运用空间分析的功能对线数据进行加宽使其变为面数据,然后在ARCSCENE中将缓冲区分析后的道路和沟渠数据加载到TIN表面。这时要对道路的基础高程进行选择,选择TIN作为它的基础高程。然后生成整理后的数字高程模型,最后调用三维符号库里的符号对重建的数字高程模型表面上的地物进行替换,这样就形成了整理规划后的三维立体景观图。
四、结论
上述的三部文献都建立了整理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很好地模拟出了整理区的地形状态,为项目的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第一部文献中,作者将可视化的技术引入到了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当中,不仅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可视化,还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不仅实现了评价结果的二维可视化,还实现了评价结果的三维可视化,这种设计方式很好地直观地显示了整理区内整理潜力的高低,对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第二部文献中,作者将整理区的三维平面图形进行栅格化的处理划分成评价单元,并且通过实地调查选取了影响项目区整理工作的限制因素和主要的评价因子,并且通过评价模型对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得出了每个评价单元的适宜程度,而且通过二维图形显示出来,这种方法很好地将整理区的适宜程度展现在二维平面图上,但是没有实现评价结果的三维可视化。因此,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适宜性中的应用是这方面的研究方向。上述的第三个文献中作者打破了传统的利用CAD进行整理设计,而是运用ARCGIS建立整理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模型中进行整理设计。特别是在田块整理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只能设计田块形状的束缚,在数字高程模型下进行田块的整理不仅可以整理其形状还可以进行田块平整,并将结果以三维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直观动态地看到整理后的田块的形状和高度。此外,对于道路沟渠的设计,通过空间分析将其转换成了面状文件并加载到数字高程模型中,打破了传统中只能用线文件表示沟渠和道路的束缚,在数字高程模型中很真实地模拟出了道路的路面状况。这些创新的设计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可以很直观、动态地模拟出项目区的地形起伏状况,为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上述的三篇文献中也都在项目开始时构建了数字高程模型,可见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土地整理方面的应用是今后此方面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参考文献]
[1]李睿璞,卢新海,马才学.基于GIS的农用地整理三维可视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5).
[2]许榕焓,张海涛,陈家赢.基于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土地整理规划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
[3]李睿璞.基于RS、GIS土地整理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4]孙华生,郭熙,李耀兰.基于GIS的耕地整理潜力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4,(2).
[5]陈家赢.基于虚拟地理环境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农用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关键词 数字化 指挥调度系统 农机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S220.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农机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不仅革新了农机管理与服务的工作形式与方法,还赋予了农机管理现代化的时代特色,从而跟上现代化时代不断改革发展的步伐。应用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将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概述
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一个农机信息管理系统。“3S”技术实质上是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通过农机信息系统就能够实现企业农机信息全方位的管理。
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用户借助上网设备登陆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查阅农机管理的相关信息,例如,农情介绍、农业生产量等,还能了解并掌握农机作业的进度与管理情况。此外,农机管理人员登陆该系统后,可以使用上网设备进行网上合理分配农业机车的使用情况、核算作业的工程造价费用、网上共享农机管理的各项信息,而且不用出门测量田地,直接借助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就能计算出农田面积,从而对农田的作业质量进行网上验收等,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改变传统的农机管理方式,还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机管理作业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是基于GPS、GIS以及RS技术上,从而实现农业机车动态实时跟踪、统一分配机车使用情况、整合机组资源等目标。
2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在农机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农田遥感资料系统
农田遥感资料系统是以卫星定位技术为核心,通过卫星高分辨率的技术,结合农田在遥感覆盖区域的地球,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核算、确定工作后,从而整理出企业想要的各种关于农田的信息资料,例如,农田地面面积信息、农田地块、道路面积、水利工程、林地以及水坝、居民住宅等,从而便于规划农田使用方案,促进生产管理效率提高。
2.2农田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农田遥感资料系统之上,从而促进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首先整理多年来任何时间、任何地号的农田信息档案,例如,某一地号农田的施肥、施药信息、作业进度、种植何种农作物、年产量多少等,并将其录入到计算机中,最后农机管理人员就能随时查阅每一个地号农田的各项信息,使农机管理与服务更加趋向网络化,提升工作效率。
2.3GPS动态跟踪系统
在农业机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通过GPS技术能够获取农机的具体所在位置,例如,具体的经纬度、高度、作业方向、机车运行动态等,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中。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以及精力,还能方便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及时对农业机车做出合理的调度,结合机车的运行动态、作业进度以及行车方向,从而考虑是否要增减作业机车数量。
2.4视频远程监视系统
视频远程监视系统中主要由两大功能组成,功能一:农机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中的指挥中心安装具有能调节焦距、红外线并昼夜监视的摄像头,根据摄像头中反馈的画面信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能够从监控系统中实时关注指挥中心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生火灾、盗情等时间能够及时解决,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功能二:在农业机车上配置无线视频设备,这样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查询机车作业进度情况。
2.5机车统一调动系统
农场机车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所有的农机具、机车驾驶员的作业优势、机车的适应范围以及机车的具体所在地点等,将这些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当分配某一机车作业时,输入机车型号就能够查询到该机车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通过机车统一调度系统就能够科学合理的分配机车进行作业。
2.6机组作业核算系统
机车作业核算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作业核算中心数据库,通过这一数据库达到自动核算作业工程造价的目标。这样的核算数据更具真实性、合理性、可靠性。当机组完成当天的作业情况后,核算出作业费用,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中,核算中心数据库就会自动运算出关于机车作业的各项费用信息,例如,机车作业量、作业收入、机车耗油情况等,以此类推,逐日递增。到月底或年终时,将全面的作业费用从农户账户中扣除,进行网上核算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还提倡了经济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赋予农户系统登录权限,他们也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机车作业费用,当发现预存费用不足时,能够及时缴存费用,通过核算费用的方式,还能反映出农户机车作业盈亏情况。
2.7农田作业进度统计
当作业区的管理人员将机车作业的进度、机车作业的产量以及面积等信息录入到农机管理数据库中,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就能借助上网设备登陆系统,从而了解并掌握企业的农情实时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关农业生产发展战略。
2.8农机管理网络系统
农机管理网络系统主要是将农机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例如,农田地号、地质地貌、施药施肥情况、适宜种植何种农作物、机车驾驶员作业优势、农机具的适用范围等,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
2.9环境数据远程采集
借助无线上网设备,通过外界的气候条件以及计算机的统计与核算,就能了解并掌握农田区域中的自然环境,例如,气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并整理数据资料,做成表格,针对需要进行保护措施的农田区域及时展开保护工作。
2.10机具田间作业标准系统
机具田间作业标准系统主要是将企业所有的农业生产的工具、机车作业标准数据以及使用方法录入到系统中。这样就能够实现网上作业查询,当管理人员与农户登陆系统时,就能够查看某一地号农田的作业标准,从而规范作业,有科学根据地进行作业,进一步提升农田产量、作业效率。
2.11 GSM短信群发系统
机车用户一定要采取实名登记,并预留自己的手机号码。通过GSM短信群发通信系统就能将各种农情以及农场的动态信息发送到机车用户手机中,及时有效地将各项信息传递给各个农户,实现了农机管理信息共享的目标。
2.12油料零件价格
通过构建油料零件价格系统后,机车用户通过登录系统后,就能获取机车油料的型号、油料的供应区域、零部件的供应区域、油料不同型号的油价、零件所需的数量与规格型号等,从而便于机车用户正确选择油料、零件,使油料价格公开透明,给机车用户们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2.13农机运用经验交流
机车作业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企业经过一段时间机车作业的经验积累后,统计出机车作业的常见故障,包括机车出现故障的症状、及时维修措施或应对方法等,将这些机车故障信息输入到农机管理信息数据库中,就能方便机车用户们互相交流机车故障经验,促进交流。另外,农机技术人员将一些科学维护知识、技术方法以及经验输入到系统中,从而提升机车用户们的维修水平,降低机车维修成本,促进机车作业效率的提升。
2.14机车维护保养信息
机车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合理的损耗。企业有必要将各种机车型号的维修与养护知识、经验以及技术输入到系统中,加大宣传机车定期养护概念的力度。定期提醒机车用户进行机车维修与养护工作。此外,还可以上传一些常见的维修视频,使机车用户能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并掌握维修技术,从而提升维修与养护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农机车的运行动态,利用互联网统计机车作业进度、核算作业的工程造价费用,改变传统的农机管理方式,从而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农机管理作业转变,进一步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势。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张桦,余益民,赵伟,简洁,邓哲,金明.卫星定位的现代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在医疗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3:257-259.
[2] 王新民.无线电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在亚运会无线电安全保障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11,08:68+71.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Abstract: this article Outlines Chinese produc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preci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spects
Key word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20年来国际地理科学的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它将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模型、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性技术。GIS 早已不限于应用在地理学研究领域,而广泛地应用于资源开发、天气预报、城市规划、社会统计等各行各业,目前在农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在高科技集约化农业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精准农业更离不开 GIS的技术支持,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本文就我省中药材生产自身情况,研究建立一个能够精准管理这些中药材所有信息,进行农作空间分析,给出准确可靠的农事操作方案,达到精准农业水平,并且今后可以推广的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
一、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目标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现代技术支持下,以辽宁省特色的中药材为突破口,建立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为政府、企业、农民提供相关服务信息。
二、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重点需要解决问题
1、辽宁省中药材GIS 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数据库是精准农业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地理背景、本底调查、实时农田采集、以及经济的数据,主要的数据库有:
(1)地理背景数据库:试验示范地在辽宁省辽宁东部山区的新宾、桓仁、西丰和盖州等位置,1:1000地形图和全要素底图,农业设施,地形,土地利用等;
(2)GPS数据库:GPS控制点,土壤、环境、水分、气象等采样点的GPS点数据。其中土壤数据库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剖面、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土壤养分及淋洗特征、土壤容重、土壤微量元素、土壤含水量、土壤渗透性、田间持水量数据等,与地理背景数据叠加可以形成土壤要素空间分布图,不同深度土壤图等;环境数据库包括水(井水)、土壤、植物、空气等,分析铅、汞、镉、 砷、总氮、速效氮、总磷、速效磷、有机质、有机磷等项目;气象资料数据包括经纬度、海拔、日照时数、日平均温度、日温度极值、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降水量、水汽压等;
(3)中药材数据库:分基本指标、生产条件、化肥农药使用等。基本指标包括中药材种类、中药材品种、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农艺形状,抗性,品质,经济技术指标,中药材营养需求(水分、养分等),病虫害等;中药材生产条件数据库包括种植选地、栽培技术、化肥投入、灌溉条件、播种面积、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农药使用量、价格等;化肥农药数据库包括中药材可以使用的化肥农药品名、价格、形状、作用等;中药材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4)影像数据库:航片、卫星数据等;
2、辽宁省中药材精准农业的空间分析系统
辽宁省中药材精准农业需要特别的程序进行空间分析,以决策施肥、灌溉、播种、除草、灭虫、收获、采集种子等农事操作,因此要开发适合我省省情的空间分析软件。通过准确可靠的综合分析专家系统,决策结果的空间分布载体,以便于农业机械执行。空间分析系统技术体系至少要包括作物产量空间分布、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析、作物需求空间分析、环境空间分析等。
3、接口
这里所说的接口是指自动农田信息采集数据、自动环境信息采集数据、遥感数据、农机具指挥系统与GIS的接口等完成以上任务,往往需要与各种相应的农业模型相结合。
三、结论
辽宁省中药材GIS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主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存贮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当代测绘科技的重要成果,它将测绘科学作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本底数据库,对中药材的育种、施肥、生长、病虫害防治等实行监测,精确地计算出一块地所需的投入,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及提高效益的目的,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更体现了测绘高科技产品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气体减压器;校准;压力表;不确定度
Abstracts:This paper introdueces a integrated method of Calibrate to Pressure Regulators with Bourdon Tube Pressure Gauge,and then give a well way to calibrate the Pressure Regulators of Gas Cylinder,so we can calibrate the Press Gauge in its working condition. At last we give a anylise and judgement about Uncertainty of this calibration.
Keyword:Pressure Regulators;Calibration;Pressure Gauge;Uncertainty
1、概述
带弹簧管压力表的气体减压器广泛应用于氧气、乙炔、氮气、氢气等高压气体源上,在工业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可以减压并保持恒定的出口压力;具有降低进口压力、保持稳定出口压力两种作用。
具有存储功能的高压气瓶具有及时,便利,安全,易于充装和运输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的各个行业用以提供纯净的氧气、乙炔、氢气等各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以及能提供用于检测介质的气体如纯净氮气和空气等惰性气体,因而各种气体减压器也随着高压气瓶适用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来作为减压和稳压装置。而对其状况的评定和测试 则显得尤为重要,其上压力表可及时反映气瓶的状况与输出压力大小,不仅要定期对气瓶进行检验,还要对能反映气瓶气体状况的减压器进行定期检定和检查。为了方便对气体减压器进行综合评价,依据JJF 1328-2011带弹簧管压力表的气体减压器校准规范建立此标准设备,实现对气体减压器的综合性能进行免拆卸的检定或校准。
2、气体减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气体减压器主要由本体、压力调节装置、安全阀、压力表等部件组成。当旋拧调压螺钉时,通过活门顶杆使减压活门做不同程度的开启和关闭,以调节气体的减压程度或停止气体输出,在一些减压器的本体上可以设有与低压气室相通的安全阀,当减压器发生故障时,低压气体压力超过安全阀开启压力时,安全阀打开,气流通过安全阀溢出,保证低压室安全,保证输出气体气压安全。有的气体减压器上还安装一个流量计用以控制气体输出的流量,实现压力流量同时控制。
3、校准或检定方法
依据JJF 1328-2011带弹簧管压力表的气体减压器校准规范,对其上压力表进行校准时,不需要将每个压力表都拆下来,只需将减压器整体接到校验仪上,此校验仪具有高压和低压两个加压泵。通过阀门调节分别实现对高压、低压表的检定和校准。如图1:
图1 气体减压器校准结构图
同时可在校验仪上检查调压阀的外部密封性和安全阀(有安全阀的气体减压器)状况,综合整体评价气体减压阀的各项性能指标。对有流量计的气体减压器可加多一个标准流量计以实现对流量计的检定和校准。对于最常用的带弹簧管压力表的气体减压器主要校准对象为高低压弹簧管压力表,其主要技术指标是压力示值。采用的介质可以为纯净的无油脂气体:如空气和氮气等。
4、压力示值测量结果不确定度U(P)
气体减压器用压力表一般为1.6、2.5级或4.0级,本例选用2.5级测量范围分别为25MPa和2.5MPa的氧气减压器压力表作为被校准仪器。
选用准确度等级为0.1级,量程为分别为4MPa、25MPa的数字压力表作为高低压测量标准。加压装置为气体减压器校验仪,气源为纯净的压缩氮气。
4.1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为: (2-1)
式中: ----被校表示值误差;
----校准点被校表示值;
----校准点标准器示值;
4.2 计算灵敏系数
对式2-1中各变量求偏导得出各项之灵敏系数:
4.3标准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
标准器引起的不确定度主要是数字压力表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数字压力表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属B类,准确度等级0.1级,服从均匀分布,故:用4MPa数字表时,
用25MPa数字表时,
4.4 被检表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被检表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是被检表重复性及对压力表示值
估读所带来分量。
4.4.1被检表重复性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对2.5MPa的被检表,在0.5MPa、2 MPa两点进行十次测量,对25MPa的被检表,在5MPa、10MPa、15点三点进行十次测量,测量数据见表1:
表1 各点测量数据列
测量点/MPa 1 2 3 4 5 6 7 8 9 10
0.5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2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5 5.2 5.0 5.2 5.2 5.2 5.2 5.0 5.2 5.2 5.2
10 10.2 10.0 10.2 10.2 10.2 10.2 10.0 10.2 10.2 10.2
15 15.2 15.0 15.0 15.2 15.0 15.2 15.2 15.2 15.0 15.2
由公式: 算的单次由见表2:
表2 各点的单次试验偏差
测量点/MPa 0.5 2 5 10 15
试验标准偏差S 0 0 0.084 0.084 0.103
以此偏差作为被检表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4.4.2被检表估读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2.5级,2.5MPa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1MPa,读数最大误差可达0.1/5MPa,且均匀分布,按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评定。
2.5级,25MPa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为1MPa,读数最大误差可达1/5MPa,且均匀分布,按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评定。
4.4.3被检表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依据评定原则,上边两项分量取其大者为被检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故
在0.5MPa、2 MPa两点,
关键词:电子机械技术;特征;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57X(2021)02-0201-02
0引言
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领域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将电子技术和机械生产结合起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人们对机械电子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我国也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內容。当前,机械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中,通过研发新技术,开发出机械电子新的生产潜能。
1电子机械技术概述
电子机械技术是新兴技术,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产生的,当前我国众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电子机械专业,和普通机械相比较而言,电子机械具备了更加明显的优势。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电子设备的电气系统性能,将电子机械技术和机械设备相融合,能够赋予电子设备更加完善的性能,进而更好的满足新时期各个领域发展需求。
1.1电子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于电子机械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下述方面:首先是电子机械设备如何应对恶劣环境,尤其是在面对强烈震动、撞击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够保证电子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在恶劣环境下,如何才能够有效控制电子机械设备温度,保证设备及元件温度处于限定范围内。如何避免电子机械设备应用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提升电子机械设备的防潮、防腐蚀性能等等。其次是机械结构参数对于电子机械设备性能所造成的影响问题,例如天线伺服驱动系统结构谐构振频率对于控制系统宽带所造成的限制;电子机械设备在摩擦、变形时候对于控制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天线结构变形、反射面误差对于天线效率所造成的影响。只有明确上述问题对于电子机械设备造成影响的原因及规律,并有针对性的设计结构参数,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电子机械设备的价值作用。最后是电子机械组装技术和电子精密机械设计方面的问题,如何正确的组装连接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并形成高效运转的电子机械设备,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电子元器件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外部环境对于电子元器件所带来的影响,以便于更好的保证电子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应确保便于维修和操作。电子机械设备功能的实现,往往离不开雷达天线等精密机械的支撑,其具备较高的精密程度,对于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对电子机械设备展开精密化设计,旨在提升电子机械设备的性能,以便于更好的满足新时期在各个领域中的使用需求,推动电子机械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
1.2电子机械技术的特征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制造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械制造企业是否具备较高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机械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电子机械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具有明显的电子信息技术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应运而生,并在电子机械结构设计中实现了广泛有效的应用。现如今,电子机械设计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工程,而是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来展开全面、完善的机械设计,以便于更好习的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其次是具备灵活性的特征,和传统机械技术相比较而言,应用电子机械技术所设计制造的产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实用性,并且产品的应用更加的简单方便,为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基于此,要高度重视对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创新设计产品,充分满足各个领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是能够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人力操作相比较而言,不仅不会受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高效完成预定生产制造内容,整个过程具备较高的效率,同时其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2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
2.1质量检测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呈现出快速流动趋势,并且产生了诸多新型材料,其性能更高,并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工业材料,因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时期,依靠以往传统的人工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工作需求,而借助电子机械技术所生产制造的产品,其质量要高的多,并且利用高精度设备展开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将其解决,满足应用需求。
2.2农业应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助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但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现代化生产效率低、品质低等,这给农业现代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出电子机械技术的优势,加强电子机械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的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机械功能,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仅如此,电子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升其智能化水平,满足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2.3电子产品应用
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同时也缩小设备体积,减轻其重量,需要利用电子部件替换部分零件,使得机械设备更加灵活高效的进行生产操作。现阶段,电子机械技术在电子产品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电子机械技术,能够精确掌控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优化改造。不仅如此,快速成型技术作为电子机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极大的提升了加工技术的可靠性、灵活性,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成型效果,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再例如:3D打印技术,通过3D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电子产品,极大的提升了电子产品的性能,生产效率及质量显著提升。
3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3.1实用性
电子机械技术发展中,应紧随时展潮流,确保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避免盲目性。要做好对市场的调查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创新电子机械技术,扩大电子机械技术的应用范围,并获得良好的效益。不仅如此,要明确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方向,树立超前发展意识,在保证电子机械技术具备较高实用性的同时,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3.2绿色化
绿色、生态、环保背景下,电子机械技术的绿色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电子机械技术发展过程中,要遵循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减轻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益。要积极的创新应用节能技术,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成本,保证电子机械技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3微型化
在先进技术的带动下,电子机械技术功能将会更加完善,电子机械设备体积将会更小,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特别是在信息领域、医学领域以及军事领域当中,要重视对微型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加强技术攻关工作,进一步缩小产品的体积,更好的服务于电子机械制造领域。
3.4数字化
微控制器的发展,为电子机械产品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则为电子机械技术的数字化設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数字化是电子机械技术及其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可靠性,并且更加便于维护和操作,同时能够实现故障自我诊断和修复的目的。
3.5集成化
集成化涵盖渗透了多种技术,是各项技术融合下的产物,包含着多道工序,包括:加工、检测、管理等等。具备集成化特征的电子机械技术,能够提升系统的柔性,进而自动高效完成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将系统功能借助软件和硬件有机联系,能够有效提升电子机械技术及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满足应用需求。
3.6模块化
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机械技术产品生产商家数量越来越多,产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快研发电子机械技术产品单元模块成为一项关键性工作,但是该项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例如:实现动力、环境、标准机械接口功能等,这能够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举个例子来说:研发集减速和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能够为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的研制起到重要借鉴。
3.7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控制技术、远程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广泛普及。远程控制技术的实现,依靠的是电子机械技术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促进了电器网络化发展,将家用电器利用网络进行连接,构建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并且能够实现实时化监测与控制,促进电子机械技术及产品的网络化发展。
3.8人性化
电子机械技术及产品无论如何发展,其应用对象终究是人,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电子机械技术的人性化发展成为必然。在完善电子机械技术及产品的性能的同时,赋予其人的智能、人的情感以及人的思维,实现人机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大红鹰学院 图书馆利用 调查 问卷
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被誉为是“没有围墙的大学”。高校图书馆通过搜集、整理、保管文献为广大学生提供服务,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证明,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除了课堂教学,图书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重视、利用程度,进一步反映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状况。本文通过大红鹰学院在校学生对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获取学生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一、问卷调查的概述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兼顾各学院及各年级的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情况。调查共回收382份,其中有效问卷370份。
(二)调查内容和目的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停留时间、目的、时间段等,了解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效率,调查学生心目中图书馆对其学习的影响程度。通过学生对图书馆硬件设施、图书喜好、电子资源等的调查,提出校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建议。
二、学生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
(一)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和停留时间
调查发现,40%的同学每周去一到两次图书馆,35%的同学几周去一次,几乎不去的同学占到10%,每天都去的同学占15%。另外,从学生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疲劳期是2小时。85%的学生如果去图书馆将在那里呆1-2小时,这也符合我们的调查预期。
(二)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
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是阅读书籍和报刊,占65%,自习的学生占25%,还有10%是去电子阅览室上网。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是冲着图书资源去图书馆的,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种类丰富、更新速度快,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去图书馆。
(三)学生去图书馆的时间段
当需要借换书或者临近考试时,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去图书馆,而需要查阅资料时只有11%的学生会想到去图书馆。笔者认为一方面这和现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关,当需要查阅资料时很多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图书馆资源而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另一方面,学校在图书馆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的使用宣传上还不够到位,具体见本文2.7关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调查。
(四)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效率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发现,77%的学生认为在图书馆学习效率较高,这说明图书馆安静舒适的环境很适合大学生学习。在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中发现,63%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对自己的学习影响非常大,21%的同学认为有影响,12%的同学认为一般,仅4%的同学认为几乎没有影响。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意识到善于利用图书馆将对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有莫大的益处。
(五)学生最喜欢借阅的书籍
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借的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占22%,说明学生很重视通过图书馆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其次是经济类图书,占19%,笔者认为这和学生生源、学校的地理位置有关。大红鹰学院位于商业发达的宁波,在校学生主要来自浙江省的各个县市。浙江省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学生们从小耳濡目染,对经济类的书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科技类图书占16%,其余类型的书籍均在7%左右。笔者的建议是校图书馆可针对学生经常借阅的书籍适当增加该类型图书的比例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
(六)馆藏图书数量和图书更新速度
在馆藏图书数量上,40%的同学觉得较多,觉得不多和很少的占到60%。在图书更新速度上,42%的同学认为图书更新速度一般,31%的同学认为更新速度很慢。这说明学生对馆藏图书的数量和质量较不满意,图书馆今后应在经费上增加购买新书的预算,加快图书的更新换代。
(七)图书馆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图书馆的一大优势,学院花了大价钱购买知网等各种数字资源,然而调查结果发现数字资源的利用状况很不理想。仅17%的学生知道数字资源并经常使用,22%的学生知道但不常使用,41%的同学知道但不会用,20%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这说明学生对数字资源的检索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字资源,或者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知晓并会利用这些数字资源。
(八)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多选题,综合统计分析后发现,学生希望图书馆能增强一些硬件设施,比如提供饮水机,增加存放物品的柜子等。另外,45%的学生希望能够增设考研、考级专用图书室,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讨;45%的学生认为专业书籍不够多,希望能够增加专业类书籍的数量和质量。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书馆在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待加强。图书馆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多增加些书籍尤其是专业书籍以供学生借阅;应增强电子资源的使用力度,通过宣传和授课使学生了解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学会查找科技文献等;适当添加柜子、座椅、饮水机等硬件设备,使学生乐于呆在图书馆自习和阅览;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图书馆的功能和信息资源布局,及时“新书通”、“新增媒体资源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充分了解和利用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曹云珊.高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调查分析和对策―以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
关键词:遥感影像;空间数据;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遥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遥感概述。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空间数据采集技术。所谓的遥感,就是从远处在不直接接触地表目标物和现象的情况下,获取其信息的科学和技术。遥感具有以下特点:探测范围广,能够提供综合宏观的视角;获取手段多样,获取的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可进行动态监测;全天候作业;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等等。
(二)遥感的物理基础。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就具有不同的图像特征。电磁波是由振源发出的由交变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震荡。而我们将不同电磁波段透过大气后衰减的程度不一样原因进行了介绍,可知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时衰减较小,即透过率较高,这个波谱范围,叫做“大气窗口”。
遥感除了利用上述的大气窗口作为工作波段外,有些气象卫星是选择非透明区作为大气波段(如水汽,二氧化碳,臭氧吸收区),以测量它的含量,分布,温度等,不同的大气投射窗口对应于不同的光谱范围,适于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因此,研究地面的光谱特性,选用合适的大气透射窗口和传感器对于提高遥感探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遥感平台与传感器
(一)遥感平台。遥感数据获取是在由遥感平台和传感器构成的数据获取技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的。遥感平台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种。由于各种平台和传感器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往往随着具体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从而实现在不同高度上应用遥感技术。
遥感平台主要依据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一般的说,近地遥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观察范围较小,而航空遥感地面分辨率虽然中等,但其观测范围广,航天遥感地面分辨率低,但覆盖范围广。
(二)传感器传感器一般由采集单元、探测与信号转化单元、记录与通信单元组成。各种卫星通过不同的遥感技术实现不同的用途。各种卫星通过不同的遥感技术,实现了不同的用途。数字工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有Landsat和TMM遥感、SPOT和Radarsat以及我国的资源卫星数据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传感器的类型大类上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其中又各分为非图像式和扫描图像式。
三、遥感图像及其特征
遥感的核心问题就是不同地物的反射辐射或发生辐射在各种遥感图像上的表现特征的判别,当然,不同的目的的需要精心的设计对于遥感成像的方式或选择波段,这样我们才能使不同的地物在图像特征区别。遥感图像反映的信息主要有几何信息,波谱信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等。
(一)几何特征。遥感图像不仅反映了地物的波谱信息,而且还反映了地物的空间信息形成特征,一般包括空间频率信息,边缘线性构造清息,结构或纹理信息以及几何信息等。影响遥感空间信息的主要因素有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图像投影性质、比例尺和几何熵变等。
(二)光谱信息。遥感图像中每个像元的亮度值代表的是该像元中地物的平均辐射值,它是随地物的成分、纹理、状态、表面特征及所使用电磁波段的不同而变化的。遥感图像的信息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波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前者主要影响波谱信息量,后者主要影响空间信息量。多波段图像的信息量除上述两个因素外还与波段的选择和数目有关。
(三)时间特征。同一地物对象由于其在不同的阶段含有不同的成分等原因造成对象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表现在遥感图像上就是该地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图像上具有不同的图像特征。时相主要影响图像的处理效果,利用对泳衣区域各个阶段分别进行遥感,加以对比而研究,则可以获取该区域的连续变化特征。
四、遥感处理的基本流程与技术
利用遥感的手段进行数字工程空间信息更新时,应用需求以及卫星影像数据处理流程会有所不同,但是主要的过程和技术方法基本一致,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空间数据更新的关键技术和流程主要可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遥感波段(卫星遥感数据)选择;卫星影像读入;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信息提取技术;矢量编辑与地图更新技术。
五、遥感应用
随着卫星数据图像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以及遥感数据购买费用的逐步下降,卫星数据图像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遥感已经成为获取地面信息的主要手段。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制作各种遥感相关产品――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地形)模型(DEM/DTM)、数字栅格模型(DRG)等4D产品;提供行业或部门专题地理数据――专题影像地图;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基础地理数据的产生或更新等。
(一)基础数据更新。比如用SPOT/ERS卫星影像更新地图数据为例,可以采用影响的几何纠正、色彩转换技术、统计和算法以及影像融合技术。遥感数据又有多波段、多时相的信息源,且能快速真实地提供丰富的地表空间信息,遥感已经成为地图更新和制作的有效而又重要的手段。我国目前的若干地形图大都在20世纪70年代测绘生产的,目前也都面临这地图更新的问题。
(二)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对于数字工程进行土地规划与开发、土地管理、开发利用潜力分析等很重要。目前,中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更,主要应用TM、ETM、SPOT等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调查精度比常规调查方法高,且时间短速度快。农作物与植被方面,用于农业气象、作物监测等领域的观测参数需要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一般是短波红外波段。根据农业耕作和土地利用特点,选定影响最佳的获取时间应在5月―6月或9月―10月。研究的主要技术过程主要有下面几个:数据预处理、影像合成、不同数据源图像融合、图像分类和后处理、外业调绘、内业分析以及成果输出和更新。
(三)灾害调查与监测。各种自然灾害往往需要制作大比例尺图,以判明水灾发生时的洪涝区域、地震发生后的建筑物损坏情况、火灾发生后对地区造成的破坏等。地质灾害的调查、火灾监控和油污与赤潮监测。为了能将不同的信息区别开来,一般都要进行色彩合成,即在3个通道上安装3个波段图像,然后分别负于红绿蓝并叠合在一起,形成彩色图像,合成后的彩色图像含有丰富的颜色信息,便于解释,理解和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