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的作用

第1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融合渗透,驱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数字经济蓬勃兴起。这些都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应用模式与新兴业态,迅速成为主要工业化国家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

2016年以来,全球工业互联网合作共赢取得长足进展,主要国家由前期市场自发的探索走向了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国际相关产业组织由各自推进走向了对接联合,企业间跨界融合平台化、生态化创新的发展模式。

苗圩指出,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顺应全球大势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在新型网络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分析以及安全保障等关键领域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涌现出一批综合集成解决方案,形成了一批验证示范平台和优秀应用案例。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在体系架构、标识解析、试验平台、技术与标准、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积极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高度关注,国内外企业和产业组织相关合作呈现出多点开花、务实推进的局面。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开了个好头。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第2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产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 融合发展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早在多年前,就以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等形式在孕育发展。今天,“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进一步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融合发展上升到占据新兴业态竞争高地,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优化的新高度。借“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东风,在一产、二产和三产中全面推进“互联网+”,对中国经济转型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将极大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将从经济结构优化、业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三个方面,产生结构转型的效应。

“互联网+”将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如果说,“IC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那么,“互联网+”是一个服务化的故事。服务化不光涉及服务业,而且涉及农业、制造业,是一产、二产和三产共同的升级过程。服务化代表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其方向是要使经济从同质化、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非优化结构,转向提高质量,追求高附加值,进入产业价值链高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优化的结构。

中国政府此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将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整合,变革生产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在这里不光意味着技术,而且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业态是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态)。产业化与服务化最直观的区别在于,产业化是大规模生产,长于降价竞争,进入低端结构,提高GDP速度;服务化是差异化生产,长于提价竞争,进入高端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互联网+”传统融合行业,实际是产业化与服务化相互渗透融合过程,要在保持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增长质量。从产业化向服务化转变,就是从传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将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对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智能化提升作用,利用移动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网络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的转型升级,实现各行各业的普遍增值。在这里,我们看到,智能化、服务化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制造”(如工业4.0)的方向,也是“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农业”的方向,是整个经济转型的方向。这不意味着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转型目标,而是同此前目标一脉相承。例如,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这是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转型目标,它可以概括在智能化之下。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概括在服务化之下。因为服务化就是指通过差异化实现高附加值,差异化只能靠发挥人力资源实现。这可以解释近年来为何中国GDP增速下降,但就业率不降反升,这主要是服务业、服务化发展的结果。

“互联网+”的过程还是创新驱动转型的过程。“互联网+”与创新驱动的交集在市场导向,市场在服务化中,通过差异化需求,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创新的需求。创新就是差异化的供给。没有服务化显示需求目标,创新就会陷入盲目。以往政府导向的创新,往往与应用、需求脱节,主要就是因为没有与服务化结合,片面强调产业化,造成供给导向而非需求导向。互联网产业从出生起,就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由市场获得创新的源动力。“互联网+”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产业所长,将需求导向的创新驱动,注入所结合的各行各业。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上学习美国所长,补上自己所短;另一方面在市场创新上发挥中国所长,以补美国所短(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市场百分之百输给中国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中以市场创新为主、技术研发为辅,解决结构优化中的高附加值问题。事实上,如果在“互联网+”各行各业中,真能把互联网业专克美国“师傅”的本事学到手,中国对美国的超车就自然实现了。

“互联网+”将占据新业态竞争高地,使互联网发展空间拓展到中国各行各业,催生多样化增值应用。新业态将突出增值服务,从旧业态中长出增值服务这一价值增长点。以增值的业态化,保证高附加值的稳定来源。这不同于研发创新的思路,是市场创新的思路。

新业态将突出平台作用,重点发展平台(支撑服务业),形成“重服务(支撑服务)―轻服务(增值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业态。

支撑服务业与生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B2B服务业属于生产业,但不等于全是平台支撑的服务业。中国互联网相对欧洲等国的突出优势在于有一大批世界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分享平台资源,为增值服务(APP服务)创造了轻资产运作的条件。

新业态将突出新技术经济范式的作用。在利用互联网方面,要从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化为接受互联网技术经济范式。

首先在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中,不光要得到移动技术,更主要是接受精准营销,例如C2B,以及WEB应用(去中心应用)这些移动模式;其次,各行各业在与云计算结合时,重要的是吸收云服务、商业云、分享型经济这些新模式;第三,各行各业与大数据结合中,比数据分析更关键的是从技术上的多样性,悟出商务上的范围经济(多样性经济),实现模式创新。

新业态将突出数据业务。“互联网+”最终使各行各业实现数据业务的主营化。推动各行各业第二信息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例如,电信业早期以语音业务为主营业务,但最终被数据业务“越顶传球”(OTT),实现超越。未来各行各业的增值业务都将成为数据业,形成对传统主营业务的冲击,加快产业创新。

“互联网+”将发挥网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推动市场向精准化转变。“互联网+”将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更上一层楼,一旦发挥网络超过市场之处,即一对一、精准配置资源的优势,“互联网+”将显示出超级资源配置效力。

与市场机制一样,网络扁平化地配置资源,在这点上有别于政府机制,又有别于市场机制。其次,市场机制主要以定量的价格为手段配置资源;但网络机制主要以定性的信息为手段(包括语言、非结构化数据)配置资源,可以直接精准配置价格所无法配置的资源(如品质、体验),形成情境定价。

“互联网+”将给市场竞争带来新的特点。首先,“互联网+”更适合差异化竞争中具有沉淀成本的可竞争(Contestable)状态,而非同质化的完全竞争状态,表现为平台类似“自然垄断”,而应用(APP)完全竞争的新垄断竞争结构;其次,“互联网+”擅长提高的是效能(相对于差异化的效率,即低成本个性化),而不仅是一般效率(低成本同质化),表现为效率与多样性并重;第三,“互联网+”长于提高劳动者的多样性产出(如创新,因此具有更高附加值),而不仅仅是"劳动生产率",表现为不仅直接创造更多就业,而且可能提供创造性劳动的工作机会(如创客),并且在一次分配中实现公平(例如苹果商店模式中APP得到三七分成中的70%,而无需转移支付,直接实现公平)。

最根本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市场。“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在说“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将补上一句,“发挥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性作用”。无疑,互联网将加快有效能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这由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决定。

“互联网+”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制造”,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要加以推动的领域。“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代表了下一步制造业与互联网结合的世界性趋势。其中,“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推进智能制造,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带动高附加值的新业态的发育,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把中国正在推进的“互联网+制造”,当作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是不准确的。德国和美国提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除了顺应发展潮流和普遍规律外,还有与中国竞争的意思。中国可以借鉴其中的普遍规律,但如果照搬德、美针对中国的扬长避短之策,势必造成中国的扬短避长。所以中国必须独立思考,在遵循“互联网+制造”共同规律的同时,扬长避短,才能寻机超车。

乌尔里希・森德勒在《工业4.0》一书中认为,工业4.0实质是为了“控制工业的复杂性”。他指出,“近几十年里,技术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产品乃至系统无限增加的复杂性”,“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所必需的程序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方法、手段和结构不足以稳定地控制这种复杂性”。例如,德国工业界认为:“如何解决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森德勒认为,“复杂的、智能的、网络化的技术体系强迫人们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而对策则是:“把现在的手持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尽可能多地转移到工业开发和生产的过程及产品上去。这通常被称为简单的复杂(Simplexity)”。这是理解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2025”的关键。“互联网+制造”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这对“收益―成本”矛盾。相形之下,智能化、服务化已经具体了,只是上述逻辑的派生。智能化是指从技术角度(人与自然关系角度)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的成本,服务化是指从商业角度(人与人关系角度)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的成本。

中、德、美“互联网+制造”的不同在于:德国的优势在制造业的中间环节,美国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中国的优势在市场创新。德国工业4.0针对中国的一面在于,他们认识到,德国工业正是由于存在以嵌入式软件技术形式固化的复杂性中间增值环节,才没像美国制造业那样被中国掏空。因此他们加强以软件固化多样性价值这一增值点,进一步改进方向是引入移动智能的化简、降低成本,实现Simplexity,防止被中国人追上。美国搞工业互联网,与德国相反,是在总结与中国竞争教训,也认为不能把制造业搞得太简单同质化,要发挥技术创新这一相对中国的比较优势,占据制造业的上游,利用自动化制造“新硬件”。“工业互联网”立论不像工业4.0那么稳,弱点在它与就业脱节,招致更强调就业的“新工业革命”(创客)理论与之竞争,二者真正的共识在强调技术创新上。中国的“互联网+制造”,一方面要补自己的短板,这就是通过“制造业2025”,强调智能化――分别加强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并强调相互融合,分别去追德国、美国所长;另一方面还要发挥自己的所长,这就是背靠巨大市场的比较优势,在市场创新上寻求超越德、美,获得“互联网+制造”的主动权。

中国的“互联网+制造”要加强服务化环节的创新驱动,寻求弯道超车。中国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来加大力度,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从表面上看,这说的是技术;但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它说的实际是新业态。因为是在新业态这一节下谈“互联网+”,而不是在技术的那一节下谈。发展新业态属于市场创新,它要由技术与商业两方面配合来实现。技术与商业结合得好,中国就会发挥出相对德国、美国的优势。

前面已经分析过什么是一般新业态,现在重点来剖析制造业新业态。现代制造业是在一二三产普遍从产业化向服务化转变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制造业业态的所谓“现代”,首先要由这一特定的现代化内涵来决定,而不光只是技术升级。第一,“互联网+制造”形成的新业态,应是指制造业服务化这个方向的新业态。其目的是从结构优化上解决高附加值的稳定来源问题,中、德、美的不同仅在于相对于最优制造结构的相对位置不同,但共同趋向于新业态竞争高地这一点是相同的。要解决的都是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成本这一主要矛盾。智能化和服务化,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二,中国“互联网+制造”需加强对制造应用的支撑服务。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有不同发展形式,需根据国情确定。德国由于弱在互联网支撑服务(SAP过去只是支撑工业3.0时代的IT业务服务),因此把增值点定位在制造内部,将网络引入制造内部,因此特别强调软件的中心作用。中国同德国比,强在互联网支撑服务,但以往主要不是支撑生产,而是支撑消费,应该把互联网支撑服务,先“+”进制造业体系,在生产业中发展出像阿里巴巴那样的世界级平台。中美在争夺“互联网+制造”领域的生产性支撑服务平台上难分胜负。美国对新硬件创新的技术支撑服务强,而中国对制造应用的支撑服务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制造应用选择由自己的服务平台来支撑是再自然不过的。从这个角度看,价值网络的作用和定位对中国来说就重要起来。中国需要跨越从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整合到价值网络整合的三级跳,挑战与希望都非常大。第三,“互联网+制造”的高附加值将来自多样性制造应用。制造产品向个性化的制造应用服务转变。在“端应用”(APP)上,依托价值网络生态,实行轻资产运作,是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成本的必然选择。

中国发展“互联网+制造”,离不开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逐渐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并将先进的技术模式转化为先进的服务模式(如将云计算转化为云服务),使创新驱动中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两个轮子都很好地转动起来。

“互联网+制造”既不是软化,也不是硬化,未来发展趋势是“软硬兼施”。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信息的软与物理的硬之间的融合。中国的制造业,要从做大,做强,向最优的方向发展。从长远看,不光要看到2025年能不能把钱赚到,还要看是否能发挥出中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新业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互联网+服务”将强化现代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

以互联网思路发展服务业,一方面要重点发展支撑服务业,为支撑服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支撑服务业基础上,刺激多样性的发展,发育高附加值的增值业态。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和先导部队,互联网的服务业的升级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服务业升级的一个风向标。互联网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平台化、生态化为特色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刻改变了流通业的面貌,改变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互联网+”将把这一成功复制到流通业之外的所有服务业中。

互联网服务业态上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基础平台与增值应用的分离。“互联网+服务”在所到之处,势必将这种业态带入服务业中的各个子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等,在现有的传统服务业基础业务业态上,长于基于数据业务的增值业务业态来。

基础平台与增值应用的分离,相当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离,是服务业内部支撑服务业(“重”服务业)与应用服务业(“轻”服务业)的业态分离。这种分离对业态的创新在于,第一,实现重资本与轻资产的分离,为多样性增值创造轻资产运作的条件,有效降低了创造多样性价值的复杂性成本。“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大改变是通过提高知识形态的虚拟资产在资本中的比重,将服务业固定成本的构成,从现有由物质投入(如大商场的土木工程)为主,转向无形投入(如软件、虚拟商铺)为主。由于这些无形资产可以零成本复制(例如电子商务的虚拟柜台可以零成本无穷复制),使得增值应用(APP)的提供者不必重复构建固定成本,而在“以租代买”的商业模式(即分享型经济模式或称云服务模式)下,只需要自身的边际投入(如创造性劳动),就可用轻资产运作方式创造多样性价值,从而有效降低了多样性价值的复杂性成本。这与工业4.0的原理异曲同工。

第二,促进了服务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的有效社会分工。基础平台相当于大规模制造的“大”生产,增值应用是个性化定制的“小”生产。在“大”生产方面,支撑服务业与生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支撑服务业肯定都是生产业,但生产业不一定是支撑服务业。因为支撑服务业必须是以平台形式(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提供生产,而不靠平台的倍增放大作用直接提供人工形式(小生产方式)服务的只能算生产中的简单再生产。中国与欧洲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欧洲各方面条件都比中国好,但电子商务发展不如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阿里巴巴等一批上市平台,相当于服务业中的“重工业”;而欧洲只有应用,没有大平台,就好比搞工业但只有轻工业没有重工业,因此搞成了服务的简单再生产,没有起到对APP多样性价值的倍增放大作用。“互联网+服务”,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在世界级平台的支撑下发展服务的问题,把中国的服务业,从整体的小生产状态,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水平之上。在“小”生产方面,思路应是在大生产的水平上,倒过来发展“小”生产――即个性化的、定制的多样性增值服务。传统服务业的问题在于,人工服务虽然增值性强但成本过高(即鲍莫尔说的服务业“成本病”),其实质是多样性价值与复杂性成本相互冲突。“互联网+”利用平台化解了复杂性成本,通过分离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复制前者,分享给后者,从而战略性地解决服务业的高附加值如何以利润高于成本的方式稳定下来的问题。

“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实质要求在信息生产力基础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过去提转变发展方式、增长方式,都不提新生产力,只在生产关系中空转,极易落空。“互联网+”的新业态,则把生产力引入生产方式的转变中,为发展方式、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口号之外的实实在在的基础。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关系看,旧业态是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大,新业态是范围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优。由此推论,“互联网+”要产生实效,需要通过创新,降低多样性成本以支持提价竞争,从而实现高附加值的业态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

“互联网+农业”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中国工业化目标还有五年即将基本完成,在即将进入的信息经济时代,以服务化驱动产业化,是与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相一致的新的路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服务化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应成为“互联网+农业”的中心议题。

农业服务化要解决的问题。从生产方式来看,农业家庭经营是按一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按二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农业服务化经营则是按三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

如果说农业产业化主要解决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经济)问题,“互联网+农业”则更多是在农村产业化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村家庭经营的多样性价值与精准对接市场的复杂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例如,农业名特优新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互联网可以有效降低订单农业的复杂性成本(传统订单农业可以处理简单情况,难以应对复杂情况),在农业领域解决多样性价值与复杂性成本的矛盾。

从更广的背景看,在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信息化提供新动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开辟更加适合农民增收的增值渠道。推动公司+农户,向网络+农户转变,有效化解产业化条件下形成中间层层得利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矛盾,让农民与增值业态直接结合。“互联网+农业”的特色在于通过平台服务与增值服务互补的服务化新业态,系统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方向。家庭经营与互联网在个性化定制上具有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小生产的个性化定制增值性好,但成本性弱;“互联网+”能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家庭经营的个性化特点从弱势变为优势。

农业服务化的实践基础是信息化、电子商务助力和引领的“新三农”转型。遂昌模式开启了服务驱动型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浙江省的“电商换市”已成为全国首创的省级电商兴农村、行业电商化的战略部署。从农业电子商务的微观实践看,互联网在帮助农民与市民对接特色商品(如一村一品)上具有特别的优势,不同于产业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同质化的产业化,向差异化的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形成中国特色的家庭个性化定制自主经营与产业化大生产对接之路。

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服务化,实现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工业化+农业”,“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信息化+农业”。基于信息化驱动农业现代化这一定位,结合农业产业化,中国“互联网+农业”之路,应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次现代化的统一。相对于农业产业化,这意味着现代化的提速,要把发动机马力提高到“工业化还有五年就要基本完成”之后新动力系统上来,否则全局都按信息化的马力带动,但农业还按工业化的马力带动,农业就会拖全局的后腿。信息化驱动,就是指要加上一匹马力更强的发动机,让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台发动机一起拉动农业。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服务化要比产业化效率更高,比产业化马力更强。服务化不完全等于电子商务化,但它首先是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不光是做小买卖,而是要解决新的商业基础设施问题。具体说,要把农业从依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第一代思路,“要想富先修路”的第二代思路,转向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基础设施的第三代思路。

新商业基础设施在农业中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信息逐渐成为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核心生产要素,形成分布式协同特征的信息生产力,优化重构传统的农业生产与流通关系。信息生产力融入现代农业技术并进行集成化组装,进而释放出信息经济下农业升级的巨大能量。

以市场机制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位势,以机制保障农民增收。产业化是中国制造时代的农业发展思路,以一产的二产化来推进现代化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的。但在中国经济急剧向服务化升级的新形势下,需要以农业服务化的发展以及一产的三产化,进一步提升农业在整体经济中位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正如梁春晓所言:“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服务业,我们就不可能有更好更优的增长方式,我们也就无从谈什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间必须经历一个中国服务,因为服务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所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化都离不开专业服务。”

在产业化机制下,我国农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从这种服务体系建设向服务业发展,是向市场经济的惊险一跃。服务化不同于服务体系之处,首先在于它是完全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有助于与政府主导的服务体系形成互补,共同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其次,网络本身配置资源的作用不亚于实体市场,它可以比实体市场更精准地、一对一地在分散的农村空间配置资源,这是农业向信息经济的伟大一跃。信息经济全面发展,不可能单把农业落在后面,离开“互联网+农业”,信息经济无法全面发展。

由电子商务带动或驱动下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形成三类服务业态,一是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交易服务;二是农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指的是几乎所有电子商务交易都会用到的基础的电子商务服务,像物流快递、网上支付、云计算等公共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支撑服务或平台服务,是中国相对于世界各国的竞争优势所在,中国农业一旦与世界级的商务引擎结合,将产生巨大能量。这一能量不亚于整个农业产业化的能量。三是农业电子商务衍生服务,特指基于平台上的应用(APP)服务,包括交易之外的其他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增值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商务衍生服务是农民成为增收主体的关键。通过免费的支撑平台,服务于以农民为增收主体的衍生服务,这是克服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利益矛盾的根本解决之道。在农业之外,“互联网+”还可以为农民从事二产、三产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促进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服务化实现农业转型、效能提升和质量提高。服务化不同于服务业,是指以服务业的生产方式搞农业,以信息化的方式搞农业。是家庭经营与产业化矛盾在更高层次上的扬弃。服务业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在于将定制(家庭经营方式)与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机结合为一体(大规模定制)。

农业服务化也不限于农业服务业,可以将三产的经营方式引入到一产之中。比较农业、工业和电子商务的效率可以了解其中机理。一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小生产,二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大生产,三产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小生产(定制)与大生产(大规模)的结合。服务化中的平台经营主要提高大规模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成本领先竞争优势,服务化中以农民为主体的衍生服务主要提高定制生产(如订单农业)和增值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产业化中,以科层化的企业方式(集中迂回方式)降低交易费用;而在服务化中,以扁平化的网络方式(分布式网络协作方式)降低交易费用。产业化的优点在效率,服务化在吸收产业化优点的同时,加入多样性经济的优点并形成效能(效率+多样性)上的新优势,从而在经济基本面上解决增产(成本领先)与增收(差异化)的矛盾。

“互联网+”,本质上体现的是信息化驱动。中国工业化目标还有五年将基本完成,最根本的经济转型,是从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的转型,这是经济现代化水平的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是信息化主导机制落地的具体方式。

责 编M凌肖汉

"Internet Plus" and the Futur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Jiang Qiping

第3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工业4.0这个话题是德国人首先提出的。其实真正谈“工业演进”应该从英国说起。欧美文化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法国人从来不挤对美国人,都是挤对英国人,“没文化”的美国人根本不在“傲慢”的法国人视线内,但德国人的态度、感受则必须重视!因为现代社会的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德国人的“情绪”相关:一战之前,德国人不太自信,于是就有了一战;一战之后,德国人极端痛苦,于是就有了二战。现在,我们看到德国人对自己在未来世界中的生存、发展感到绝望, 这岂不是很危险?!

所以,我们要关注德国人关于工业4.0的思考。

如果把问题简化一下,剔除社会因素聚焦工业本身,我们可以发现工业1.0和2.0解决的是“生产”的问题。工业1.0是“工业生产”通过能源、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是现代工业的起步阶段。工业2.0的核心,是在能源与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叠加了“管理革命”特别是“流程管理”的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方式,实现了量产使工业产业化,是人类真正进入“工业化”时代。量产使人类社会从物质匮乏逐步过渡到物质丰裕,市场供求关系开始颠倒,工业3.0的焦点已经不是生产而是市场!无论是德国人说的工业4.0,还是美国人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互联网思维,有一个高度契合点,即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和市场的关系。原来我们常说客户中心、客户导向,如果没有互联网,说得再好听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却无法实现,从客户到产品两端间距巨大,从一端几乎看不到另一端。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把用户和产品间的距离瞬间缩短!最典型的就是小米的运营方式,它把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地呈现了出来。

人类工业化的标志性产品就是汽车。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物流方式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方式,更是人类的时空观念。当洲际旅行可以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成本时,只要日程可以安排,一切就都不是事儿――行的概念解决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如果把地球理解成一个生态系统,工业4.0则改变了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之前的生态系统相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言太大,是让人类因未知而充满恐惧的东西。现在,随着信息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能获取到的信息总量的不断加大,人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越来越自信。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帮助构建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新关系。工业4.0构建了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下的另一种可能。

2014年四季度我关注了几部电影,国外的是《超体》《星际穿越》,主要探讨物质与意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国产的是《黄飞鸿――英雄有梦》,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基本还是励志加怀旧,而姜文为其新作取名《一步之遥》,听着就有些力不从心。对比之下就会发现,即使中国有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甚至互联网标准都是中国人定的,但是这些技术优势并未转化为价值优势,甚至并未改变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虽然互联网把产品和消费者的距离拉近了,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价值的距离还是很远,互联网的优势还没能真正转化为价值。现在更多的是碎片化阅读、移动购物等“边角料”在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已经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对工业管理、产品生产以及物质需求的作用与价值尚未被开发,对社会生活产生的价值还没有充分显现。

从社会进步、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带来的“效率”提升还没有转化为“效益”。

第4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看清互联网的价值

互联网是看不见的东西,表面上看它只是信息传输工具,但今天互联网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果我们去看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难发现,互联网有两个价值。

作为一个通信网络,它的特点是没有“中心”,这让其天然具备了平等和开放的特性,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价值。

它的第二个价值是软件和硬件共同赋予的。软件让所有的知识产品都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复制成本趋零,而硬件则遵循摩尔定律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这两个特点,让互联网提供免费的共享成为可能,也决定了互联网的免费基因。

如果拿互联网和工业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工业的基因是中心化的,且有制造成本的;互联网的基因却是无中心化,且信息复制成本趋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工业需要的是资本和劳动力,而互联网需要的是信息、知识和人才。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工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供给方,而互联网提供的则是精神――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精神又的确在影响物理世界――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所以,平等、开放、共享、免费的互联网精神便是互联网思维的基因。这几个要素正在对行业思维带来重大影响。以工业领域的变化为例,互联网思维其实已经在工业领域创造了许多成熟的技术,比如柔性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来工业领域制造是重点,但今天还是这样吗?远远不是了。虽然互联网在生产领域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它已经创造了基于产品功能提升的增值服务,包括研发和设计服务,让个性化产品设计服务、动态化个性体验不断充实产业链,并推动了产业兼并。

通过免费获得服务,通过差异化获得报酬,工业企业正在用互联网服务思维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生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最赚钱的领域,成为未来企业需要主要拓展的商业模式,甚至推动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产业整合――这就是互联网精神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启迪。

互联网思维的冷思考

能否参透互联网精神,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知识和信息正在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生产模式正被准时生产、柔性生产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生产的变革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用还带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分析情况。互联网精神也好,互联网思维也罢,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依旧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带来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增加货币共性,减少货币需求,会导致货币政策出现新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原来市场上所有的产品的价值总和要等于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的总和,这是货币价值的等式,是传统金融运作模式形成的。但现在,互联网金融来了,会使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市场上货币增加,钱就会不值钱,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监管部门必须要考虑这样的因素。互联网金融是颠覆性的,未来的金融监管会面临很多挑战,还有质量、诚信这些问题,也是摆在互联网思维面前的挑战。

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去中心化为信息公开打开了方便之门,隐私信息被广泛互联,很容易让个人隐私、国家信息没有安全可言,这是很大的问题。在互联网化后,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必须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活动将从传统的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技术监管、资金监管、信息监管、规则监管和程序监管等,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互联网思维虽然与工业思维有本质的区别,但并不意味着工业思维是落后的。工业思维有很多普适性的价值观,例如强调质量、效率、诚信,这些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同样是不能去掉的,还要继承。我们应该用工业思维加互联网思维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现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针对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些战略思考。

产业整合的机遇

产业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整合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规律。20多年前,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创造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英特尔最后形成了在芯片上的垄断。后来,微软与英特尔联手创新,于是改变了产业链的格局。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用一款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获得了今天的高速发展,并动摇了运营商的垄断地位,驱动了去电信化。再看今天,谷歌这样的企业,虽然在做互联网,但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热气球等,都是在进行产业后端的向上整合,借互联网变成了跨界的“巨无霸”。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排在世界前35位的有六、七家,排在前10名的有3家。京东上市,阿里巴巴上市……这些企业都做得非常成功,它们将来会成为新的整合产业链的领导者。

我举这么多例子只是想告诉产业界,在产业链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获得整合的成功。因为整合还没有结束,整合尚无止境,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优势,找到切入点。不断整合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用互联网手段,去抓住或掌握消费者,你就有可能拥有整合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就可能变成第一,否则可能就会被别人整合,被别人兼并。所以,只有整合才能创造第一,才能创造未来。

整合不是通吃,别人没份。有精细的分工就会出现新的机会,企业应寻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切入点,凭借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同时还要不断寻找分工中的机会,找到新的整合点。分工和整合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随着分工和整合的延续,原来的第一可能被取代,产业获得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精神带来的挑战,树立注重诚信、质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信息的价值,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积极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强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

第5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其中手机网民达3.18亿。与此同时,我国3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三网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刘利华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产业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影响和地位日益突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互联网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随着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扩大,电子出版、网络视频、微博等新业务、新应用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规模快速增长,极大带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智能终端的发展。其中,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的1.1%提升至2010年的3.3%。

二是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交易平台,互联网已成为分销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传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作为工作平台,互联网对企业的服务支撑逐步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了传统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刘利华说。

三是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移动用户规模呈爆发性增长,基于3G网络的行业信息化业务也不断涌现,并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互联网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公共服务的手段和平台将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促进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第6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一、“中国制造+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两会”上,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两个概念,并于5月和7月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其中,《中国制造2025》可以认为是面向新一轮技术革命定位了中国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的纲领性文件。而“互联网+”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互联网+制造。

2016年春节前夕,总理在青海视察某共享装备公司时,先后来到传统铸造车间和3D打印车间,看到企业通过创新,将过去傻大黑粗的铸件产品逐步变成更加适应市场的精细灵巧新产品,而且部分产品利润还实现了翻番,赞许地说,《中国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互联网”,广泛集众智、借外脑,可以在全球找到传统产业升级的最好技术方案,实现材料、工艺、模式、人才最佳组合,而且还会大大提升效率和效益。因此,要进一步打造更开放的平台,让大中小企业、科研院所都进来,形成聚集效应和创新工场,推动传统制造更快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中国制造+互联网”将有力地促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也为各类企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创造出无限的商机。

前不久,国务院一部委领导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制造+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有很多交叉部分,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目前,“制造业+互联网”的深度布局和实施已相继展开。“云”、“网”、“端”越来越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交流,极大地促进产品、装备、管理、服务和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的企业已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而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用户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如海尔实施 “互联网+制造”打造“透明工厂”、航天科工成立航天云网公司,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全新平台、沈阳机床的i5系统等。

还有小米公司利用互联网作为创新交流平台,建立与客户互动的开放式产品开发模式,全面开始运营的第一年,收入就达到10亿美元。小米手机品牌已响誉海内外,有些意大利朋友专门托人到北京购买几台小米手机带回国内。

另外,广东省东莞一直是走在中国产业转型爬坡的最前沿,被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东莞制造业转型目前已初露曙光,智能制造设备更新、互联网渗透工业流程、“机器换人”等一些新的转型苗头正勾勒出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寻路的轨迹。

据相关统计,2015年1月-11月,东莞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204.4亿元,同比增长114.5%。2015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7.0%、36.0%。

在生产着全球30%羊毛衫的小镇――东莞大朗镇,传统织机在几年前纷纷改为半自动织机,最近两年又多改为电脑织机。工厂车间里每个工人可以操控七八台电脑,每台电脑可操控近十台织机。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了工艺流程,更让私人定制的小批量羊毛衫销量猛增。

在广东佛山市主营个性化定制的维尚家具,一直将自身定位为植根于互联网基因的制造业企业。在制造前端,一个名为“云设计”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实时收集设计师为全国客户提供的设计方案。在被转化成数据后,将用于分析哪些特征受欢迎,继而用来再次提升方案的通过率。当设计方案被传输回维尚工厂后,车间使用机器人切割板材,工人根据电子信息调整板材位置,切好的板材被贴上二维码,进入生产环节。

维尚家具生产流程目前已基本实现材料及成品零库存,对客户供货已从按天变为按小时配送,正如部分客户所称,购买维尚家具简直就像叫外卖一样灵活下单就可以了。

维尚家具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缘于佛山在全国范围内较早了《中国制造2025》地方行动方案,提出要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互联网创新企业,支持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等一系列设想。

所以,借助数据研发、生产及配送等环节,加之机器人生产,维尚家具已基本具备“数字化工厂”的雏形。它和美的家电等佛山著名企业一样,成为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企业典型。

当前,“互联网+制造”使人们都有机会成为设计师,人们可以从设计杯子、T恤等小商品到设计手机、家电等“大物件”。比如在海尔互联工厂,用户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洗衣机的功能、外观和容积,在线上定制个性化洗衣机,下单后还能跟踪洗衣机的生产、供应商等信息。

所以,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制造企业追着市场跑,也就是要让企业“精准生产”,而那种企业自顾自生产,不考虑消费者体验是行不通的。企业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把中国制造朝这个方向推,企业向这个方面转型,这样就充分落实了供给侧改革。

二、中小企业是未来中国制造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2016年1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次年会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大会开始会议主席施瓦布首先做了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该怎样回应》的报告。旨在通过讨论技术革新从而突破全球经济增长瓶颈。

那么,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定义,就是以一系列科技进步为代表的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包括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

事实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已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国家的战略规划与之殊途同归。例如,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无论各国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理解有何不同,但都是在拥抱新技术、新产业,并接受新技术革命的副产品: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这也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两大基本特征。

而对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更加重大。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世界经济。“目前的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在有关“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行动方案,表明中国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大会主席施瓦布讲到。

2016年1月,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今年达沃斯论坛,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需要找准方向、提振信心。论坛确定的这一主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因此,我们设想,“第四次工业革命”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还不能完全准确预知。但未来如何转型和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却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主题。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下,用创新精神迎接各种各样的新挑战。

前不久媒体传出的“圆珠笔之问”在提醒我们,小小“球珠”也在拷问中国制造,也在审视中国制造的“含金量”。

我们知道,1948年中国第一支国产圆珠笔在上海丰华圆珠笔厂诞生。圆珠笔易于携带、方便耐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据介绍,中国圆珠笔年产量已达到400多亿支。看似简单的圆珠笔,其实涉及到一个国家工业的方方面面。墨水研制需要化工业支持,生产设备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特殊钢材则取决于国家钢铁产业的科技水平。圆珠笔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在2011年以前,从易切削钢线材、墨水到加工设备都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的“球珠”,笔头不锈钢线材需要长期依赖进口?这让许多人费解。其实,不是因为生产圆珠笔头的“球珠”的技术有多难,而是过去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耐心去研究它。

2010年底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组织了调研,并于2011年启动了“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国家拨款近6000万元支持相关科研机构、企业针对中心墨水制造、笔头不锈钢线材、加工设备等开展科技攻关。

经过不懈努力,项目于2015年通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验收,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制笔行业的“进口依赖”困局被开始逐渐扭转。

这个事例让人们看到,生产一个小小圆珠笔,折射出了我国制造业生产领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小小圆珠笔让我们看到科技创新力量的不足,说明我们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产学研平台,让工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才能适应市场满足需求。

另外,通过制造小小圆珠笔,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启示。比如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大批配套小企业,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备的产业链。而我们每天讲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做大做强企业,但大型装备企业,只生产大件,不接小活,最后核算下来也没有增加收益。其实,许多中小企业更具成长性,只要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他们会是未来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德国人总说,德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德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是成长性的,很可能成长为明天的“小巨人”。

所以,中国制造不仅要做大做强,也要做强做精,也能做小做细,要让中国产业通过创新升级,成为中国制造的顶梁柱和“小巨人”。让人们期待的“圆珠笔之问”,成为鞭策中华大地迎来“中国创造”的春天动力。

三、“中国制造+互联网”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到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为更好地推动全球“中国制造+互联网”各领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智库都在对《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战略课题发起讨论和研究。

2015年10月15日,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召开。对如何发展“中国制造+互联网”,专家认为,在“互联网+”中,产业互联网是重点。在消费互联网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产业互联网要赶上美国,要到2040年之后。对中国来说,产业互联网是难得的跨越发展机会。也有国外专家认为,增强灵活性和提升效率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要进一步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

专家们还认为:尽管《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起点不同,范围有别,但彼此各有所长殊途同归。

2015年12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制造千人会2016暨第二届互联网+制造高峰论坛”上,论坛了中国第一版《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

《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首次展示了中国制造业面对产业变革的现状,挑战与内在特点,对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状况进行的一次阶段性摸底与画像。这次调查报告历时3个月,范围涉及上海、浙江、深圳、北京等12个制造业发达省市,共22个制造业细分领域。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对工业4.0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超过75%的企业开始或准备开始工业4.0的投入。其中,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业4.0变革的企业占到43.92%,未来三年内开始投入的企业占到32.43%,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工业4.0上的积极性。

报告还认为,在工业4.0最为关键的大数据、数字化、物联网、云制造等方面投入的企业仍相对较少。人才与研发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标准化的缺失,是实施中国工业4.0进程的一大阻力。

第7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经济新常态 创新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正消融传统金融服务业

互联网金融业态在不断创新,开始向纵深方向进军。已有的业态也呈现新的态势。互联网金融正彻底改变着中国因金融创新不足而导致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但这种全新的金融业态,呼唤我们迅速提升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创新监管机制,防范可能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强、兼容性广、信息自由流通的平台。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需要并重。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充分发挥行业联盟与自律组织的作用,促进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单”制度,保护金融数据安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方支付成为新事物。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个人或单位直接向商业银行支付,商业银行最后再通过中央银行予以结算。互联网兴起以后,第三方支付成为重要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第三方平台提供商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具有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职能,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之间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功能。互联网助飞了第三方支付产业链,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支付功能,增加了理财产品销售、资产管理、保险代销、跨境结算等新功能。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使互联网支付业务也得到了较快增长。2015年6月,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监管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并没有放缓发展速度,支付数额不断创造新高,并且支付的工具也开始衍生发展。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是一季度三倍,而且首次实现移动设备支付比重超越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保险迅速提振保险业。互联网保险推崇简单、直观、标准化的设计,并且保费低廉,便于交易,因而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传统保险公司利用网上渠道销售保险,国内各大保险公司目前都比较重视互联网保险,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拓展自己的产品线;网络巨头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来推销互联网保险。比如阿里与太平洋安联联手发展健康险,腾讯在山东申请设立寿险公司。2015年,互联网保险以财产险和车险为主,人身险的比重也开始提升。

互联网理财方兴未艾。互联网理财具体包括网上股票理财、网上计算存贷款利息、互联网自助贷款和转存,以及各种理财产品等。在互联网理财出现之初,各种便利的支付和缴费形式是主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理财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开始以向民众推出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为主。由于民众的理财知识较为缺乏,对各种理财产品一时也难以分出良莠,互联网理财服务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互联网理财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互联网理财的业态是将产品和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金融服务。2015年,互联网理财得到了空前发展,除了提供较高的收益之外,互联网理财更加注重于服务的质量和风险的可控,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手段。

众筹成为新的融资主力军。众筹是指小企业或个人以某些可盈利的项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展示他们的创意,从而获得资助的模式。现代众筹起源于美国,并很快向亚洲地区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取资助的重要渠道。截止2015年7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24家,数量比上月增加13家。在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中,以股权众筹平台为最多,其次是奖励众筹和混合众筹,公益众筹的数目最少。众筹平台分布于20余个省份,北京、广东、上海位居众筹平台的前三位。此外,随着中国创新大潮的来临,股权众筹平台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股权众筹与新三板相结合,有效地降低投资门槛,给予更多的投资者以投资机会,更便利了小微高新企业的融资。

大数据颠覆传统产业

大数据是指在有限时间内生成的大量无法用普通方法处理的数据,具有巨大的数据维度、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较低的价值密度等四大特征。大数据虽然单位价值密度不高,但如果能选择较为合适的挖掘和处理方法,往往能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挖掘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大数据,能得到大量有益的信息。在以往,大数据总给人一种看不清摸不着的感觉,这种情况在2015年发生了变化。

大数据催生智能制造。近年来,大数据迅速向工业制造领域渗透,产生了工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是以工业系统的数据搜集、特征分析为基础,对设备、装备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及产业链进行更有效的优化管理,使制造过程的信息透明化,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并且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地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利用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开始向产品的智能化、流程和制造的智能化、企业的智能化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虽然中国企业在利用大数据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膨化健康产业。在传统的模式中,健康产业只是对个体患者的需求进行处理和满足,大量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只能白白闲置。由于大数据已成为有效的工具,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已不再是问题,健康管理、疾病管理、远程医疗这些行业都因大数据产业的成熟而获得发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除了出售药品,提供服务和医疗设备这些传统业务外,根据患者的历史数据,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就成为耀眼的新兴产业。除此之外,大数据对于健康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新产品的研发,药品和保健产品的定价,智能化制造、市场分析和企业管理方面,都将产生强有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大健康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愈加重要,年支出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10。据预测,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将能创造8万亿元的GDP。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了国内互联网巨头,2015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推出“百度医生”,挟本身的数据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医疗服务。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推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计划在2030年以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中央财政出资200亿元,其余400亿元由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套。大数据健康产业在中国呈现出辉煌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全面渗透到传统产业

在信息社会的技术条件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呈现加速融合的趋势,第一、二、三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不但出现了大量新业态,而且拉近了生产和销售的距离,使得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互联网农业方兴未艾。互联网农业是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中心,深入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从而实现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对品质、需求、自然条件、灾害、产品检验标准、物流等多方面信息的集成,集感知、控制、作业、传输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更提高了品质。此外,互联网技术还打通了农业及与之相关的第二、三产业,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将工业化的质量控制过程渗透到整个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加工中去,产业形态更加丰富和完备。2015年,多个农业地区都积极地与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对接电商平台,并将农业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向纵深推进。同时,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也逐渐成型,包括农产品品牌化、大数据市场预测分析、农业众筹等等。国家对互联网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5月8日,国务院在“电商国八条”中指出,应加强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光明。

互联网升级传统家电。互联网家电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对普通家用电器进行改进,将不同的家电进行互联,并可有效地与外界进行功能和信息交换。互联网家电不仅可以在家庭内部实施数据共享和联合控制,而且还可以获取外部讯息,接受家庭成员在外地的指令,方便家居生活。2015年,中国的家电互联网呈加速融合的态势,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巨头的相互合作日渐紧密,包括信息、资本和战略融合等。长虹、TCL、创维等家电名企都开始专注于互联网家电的发展,海尔近日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互联网冰箱。除了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外,一些家电企业还收购了部分互联网企业,以对互联网家电实施布局。在宏观层面,互联网家电同样受到重视,家电行业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将先进技术全面融于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中,改变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今后,互联网家电将只是一个载体,服务与内容将成为最重要的产品,构成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家电在中国正以迅猛速度发展,必将重塑整个中国家电业。

互联网改造着生态圈。当互联网全面进入到民众的生活之后,线上和线下的生活日趋紧密,界限也日益模糊,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以各种方式将许多具有相同偏好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类似生态圈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信息系统、互动系统、支付系统和物流系统等。这就将众多的用户联接起来,并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对互联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发展成绩,没有被国外企业压制,有着自身成熟而较为独立的互联网生态是重要原因。2015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对完善自身的互联网生态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比如阿里巴巴与苏宁签署了战略合作的协议。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串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都意识到必须抓住时机,营造自身的互联网生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必须实现这一转型。

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国内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开启了工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经济将和中国整个产业升级的进程结合起来,并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信息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其本质都是在松绑数据依附,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的流动和使用,并最终提升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

首先,互联网金融将克服中国金融深化不足的缺陷,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矫正起到巨大作用。中国金融工具发展较西方大为滞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个人申请信贷也颇为不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间借贷利息率高昂,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不利的作用。单纯依靠银行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的直接融资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也并不是很充分,这些都植根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改变了这一点,在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监管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民间借贷利率方面,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过程如果延续下去,不但会缓解民间的资金荒,而且会对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起到巨大的矫正作用,并且促进中国金融工具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其次,互联网连同3D打印技术彻底改造着制造业,创造出全新的制造业业态,从而为中国产业升级做出独特的贡献。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纵深发展。产业互联网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渗透。同时,传统产业也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在原材料、装备制造、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工程,加快生产流程的创新,发挥“信息流”的作用,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促进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业的各个环节,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并将成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群。生产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是下一个产业互联网重点融合的方向。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并将成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性最高的产业群。生产业将从技术应用、服务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是下一个“互联网+制造业”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商柔性化:原有以规模效应和资金为主的竞争逐步让位于信息利用和灵活协同。互联网为小生产商(品牌商)赋能:聚集长尾需求;消费者需求实时反馈;柔性化生产产业互联网重点融合的方向。云计算、物联网和网络众包的出现,既能让相关企业以较低的代价取得技术成果,又促使企业组成一个集团,透过通用智能硬件联合取得统一的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大大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扩散。此外,大数据也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按需制造、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全智能工厂和网络化工厂,将各个工厂的数据联系在一起,避免浪费,并实现按需生产,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计划性生产,但却是建立在市场机制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总之,互联网全面向工业渗透,将为庞大的中国制造业提供一个全面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8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 制造 无锡路径

一、“互联网+”制造的发展模式

(一)智能化生产、绿色制造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局部智能化改造。通过添加嵌入式设备和新型网络,实现基于车间现场数据的设备性能感知、过程优化、智能排产等智能化制造。二是全面智能化重构。新建数据集成平台,全面集成设备单元、生产监控、制造执行等各类系统,实现数据的跨系统流动、优化与智能生产和管理。

绿色制造是指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与全产业流程的绿色发展,今后将加大绿色产品研发应用的力度,重点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加速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的淘汰进程。

(二)网络化协同

借助互联网络或工业云平台,发展企业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大幅延伸资源利用范围,打破封闭疆界,加速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变,促进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个性化定制

产能问题,实现产销动态平衡。一是众创定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大众发起、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制。二是深度定制。通过互联网平台,用户与企业一对一交互产品设计元素和细节,企业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利用柔性生产线定制生产。

(四)服务化延伸

服务化延伸是指企业通过添加智能模块和通信模块,实现产品联网与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延展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优化存量的同时带动利润增长。

二、无锡“互联网+”制造的发展路径

与大多城市面临的困境一样,无锡市过去制造业依赖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渐行渐远,工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几近极限,再走过去的老路,注定没有成长空间。

(一)坚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一是构建网络互联体系。借助无锡物联网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国家级设计园、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运用工业无线网等新技术改造工厂内部网络, 推动工厂外部网络改造升级。二是鼓励本地企业建立生产等各环节的绿色体系。学习借鉴海尔等公司的经验,鼓励其攻关建立“无人车间”等技改项目,使生产工艺流程智能化。

(二)狠抓重点支撑,加强关键软硬件研发

“两个重点”:一是以无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强高档数控系统、工控计算机、高端服务器等核心整机系统自主化水平。二是加强制造业对无锡市自主技术产品的需求引导。发挥无锡智慧园区──曙光云商城的辐射功能,组织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制造关键平台、技术、产品的试验与应用。

“两个支撑”:一是巩固提速宽带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下一代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品。学习浙江经验,发挥江南大学等科技园孵化作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新产业。

(三)注重内外结合,开展应用试点示范

借助“互联网+”长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共同宣言平台,对外开展应用试点合作示范。在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集群化试点示范,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现有试点示范评估机制,加快形成以效果为导向的试点示范制度安排。

(四)多措并举强服务,构建综合保障体系

一是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推广无锡市智能装备产业配套交流活动的经验,鼓励更多企业自身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壮大一批行业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更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二是强化绿色监管。发挥无锡绿色发展评估报告的引导作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形成一套严整而富有约束力的绿色评价体系。三是将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纳入年度紧缺人才目录。发挥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培育“互联网+”制造的人才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为无锡市信息中心)

[作者简介:张捷(1983―),男,江苏泰州人,硕士,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经济师级别)及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计量及法律。]

参考文献

第9篇:工业互联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模式;品牌/品类社群;圈层活动

一、引言

随着烟草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日益深入,品牌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是品牌的最终落脚点,谁抓住了消费者,谁就掌握取胜的锁钥。商业企业有着比工业企业更为直接接触消费者的优势,但是以往商业只是通过控制终端,间接接触消费者,这势必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依托互联网思维,构建品类社群圈层,开展品类社群活动,打通商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链接。

二、传统产业价值链演变分析

在产业价值链中,一般行业供(资源供应)、产、销在随着供应与需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必将经历以下过程:资源的供应远小于市场需求阶段,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资源,谁在供应链中占有了资源,谁占据主导地位。在烟草行业来看,20年前,云南出产全国80%以上的优质烟叶,高品质卷烟的生产均依赖云南烟叶的支持,此时,云南烟草在行业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供应需求基本平衡。随着原料投入的不断增加,资源市场基本开放,行业的竞争由原料竞争转为对生产加工能力、品质、质量的竞争。云南烟叶供应全国工业使用,此时卷烟的配方、加工工艺成为工业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供应大于需求。随着工业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引进,在生产能力上的竞争性差距不断缩小,各家工业生产的卷烟品质差距越来越小,此时,行业竞争由品质、质量转变对营销能力的竞争,商业企业的作用越发突显。

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仅有企业层面,还有消费者层面,同时竞争进一步向新品的研发延伸,这时产业价值链演变成如下模式:在企业价值链中,企业增加研发功能,形成研、产、营、销的企业价值链,其中,研发是根据企业对市场的了解研发的新产品,生产是企业组织资源、人力生产新产品,营是企业通过品牌宣传方式影响消费者认知,而销是企业唯一与消费者相关联的活动。消费活动形成购、消、需、认的消费价值链,其中购是购买,消是消费、使用,需是形成新的需求,认是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认知。在整个产业价值链过程中,企业无法了解消费者,唯有通过市场调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消费者需求情况。消费者本身对自己消费需求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调查过程中的表述不清晰,导致企业无法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有效沟通。可见,企业如何升级渠道,将企业主要活动与消费者直接链接起来,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是商业企业营销所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互联网生态下,网络信息日益影响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网络的高效催化了当今社会的变化速度。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沟通之方便,极大提高了社会各个单元的沟通效率和质量。时下火热的微信、二维码、微博、智能手机等网络工具,正是受惠于互联网信息的强大威力,不论年龄、不论距离,将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在网络环境下,共享着信息。“小米模式”更是于此。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吸引公众加入粉丝团(米粉),将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它们的网络平台下,时刻保持产品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口碑。从MIUI开始,小米就牢牢扎根于公众,在网络平台上,让消费者交流讨论,参与开发;新版本供忠实粉丝用户使用,粉丝用户的好评声不断扩大,粉丝队伍不断增加。小米手机正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成为手机领域的佼佼者。参照小米手机的成功之处,本文提出了烟草行业互联网+营销模式。

三、互联网+营销模式核心思路

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者———圈层消费者———品牌的价值链接。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圈层营销为主要手段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是实现企业与消费沟通的桥梁。互联网+营销模式核心思路是在互联网生态下通过圈层营销,将企业主要活动与消费者直接链接起来,通过圈层与一般消费者的节点式传播,实现各环节的价值传递。第一步,发现企业有价值的活动,主要包括新品研发、品牌宣传、品牌销售和消费群的建立;第二步,建立品牌型社群/圈层。社群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消费行为和特性,能够影响大众消费行为的消费者集合体,如品牌社群和品类社群。例如,将对XX品牌有特殊感情,认为这种品牌所宣扬的体验价值、形象价值与他们自身所拥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契合的消费者聚集起来,形成社群圈层,重点借助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如智能手机)。第三步,提供好奇、好玩、有好处的品牌价值活动,带动品牌型社群/圈层参与到企业品牌的研发、新品推广、销售等一系列企业价值链活动中,并通过消费者的节点化传播,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价值的一体化。

四、一般性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模型

互联网+营销模式主要有三个层面,各层内部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价值活动层:是企业为实现品牌价值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公关活动、研发(生产)、营、销。公关活动是诸如企业对渠道和消费者开展的交流活动;研发是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而组织的科研活动,向内联系概念型社群消费者,向外对接生产环节;营是指营造氛围,广而告之,影响传播型社群和消费者认知;促销是指企业出资的销售促进活动,寻找领导型社群,引导消费者购买。中间品牌社群层活动:通过公关活动建立品牌型社群,从中发掘概念型、传播型、领导型消费者,并建立相应社群,品牌型社群向内影响消费环节;概念型社群由有着对产品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提出需求、设计方向的消费者组成,为企业研发提供需求和建议并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传播型社群由传播性强,比较喜欢炫耀和自我秀的消费者组成,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领导型社群由喜欢尝试新产品,在当地市场属于先导型,且具有引导一般购买活动的消费者组成。内层消费者圈层活动:包括购买、消费、需求、认知的过程。购是购买,消是消费、使用,需是形成新的需求,认是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认知。

此层次的消费者与中间层的品牌型消费者的活动密切相关,受其影响较大。品牌领导型社群具有先导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购买之后消费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有新的需求和要求出现,品牌概念型社群极其敏感,迅速捕捉到这些新需求,传递给企业,促使新产品形成;喜欢炫耀和自我秀的品类传播型社群起着宣传造势的作用,这又会影响到品类领导型社群的购买。这一环节是一个相互传递价值的闭循环。思考互联网+营销模式应该注意:1.每个层内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割裂的;2.中间社群层与内、外层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各个节点是相互对接的;3.中间品类社群消费者与内层消费者是不同的。中间层的消费者是小众的,是少数的,它们极其敏锐,善于捕捉信息,传播产品形象,引领消费,是消费者中的“精英”;而内层消费者是大众的,是多数的,它们受中间层影响极大。

五、商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运作

众所周知,在行业里,工业企业侧重于品牌。每个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一个和几个品牌,它们可以对自己的品牌进行调研和研发,设计新的品牌,可以非常好的做好自己品牌的培育。但是它们对其他工业的品牌存在和发展无可奈何,因为它们是竞争关系,在市场化取向改革大潮中越发明显。商业企业则不同,它关注品牌的同时,更要侧重品类。品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品牌集合,他们之间最大的关系,就是替代性和相关性很强,商业企业可以经营多个工业的品牌,可以把各个工业的品牌聚类形成品类进行管理,同个品类可有不同工业企业的品牌,这是工业做不了的事情,也是商业特有的优势。商品对于商业企业没有品牌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品类价值。所以商业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品”是指品类,而不是品牌。依托一般性互联网+营销模式图,设计出商业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模型。从中可以看出,卷烟商业企业品类营销互联网+模式思路与一般性互联网+营销模式思路是一样的,也包括商业企业活动、中间社群层和内层消费者活动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关联影响紧,密联系,每个层次内部又完成一个价值循环。所不同的是外层与中间层同节点单元有所不同,根据卷烟商业企业实际,外层节点单元是体验终端、品类内品牌引入、宣传、促销,分别对应的公关、研发、营、销环节;依据商业公司品类与品牌区别,中间层是品类社群层,包括品类型社群、品类概念性社群、品类传播型社群、品类领导型,分别对应一般性互联网+模式的品牌型社群、概念型社群、传播型社群、领导型社群。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商业企业品类营销互联网+营销模式主要过程:

第一步,企业通过公关活动(终端扫码、微信微博等),利用网络,收集到消费者信息,发现不同品类的消费群体,通过建立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与各品类消费群直接沟通,并在品类型社群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激励活动发现其中的概念型、传播型、领导型“精英”消费者,形成相应社群;

第二步,在工业新品研发或商业品牌引入过程中,商业企业第一时间征求概念型消费群的研发意见,对卷烟的吸味、包装、色彩等进行设计,将其反映给工业,设计出或引入消费者需要的卷烟;同时也会影响一部分普通消费者转型成概念型社群。

第三步,在宣传(“营”)的过程,抓住其喜欢炫耀的特性,将新品首先免费赠送传播型消费者,通过消费者语言、微信等网络方式向大众消费者传播品类,形成影响;同时也会促使一部分大众消费者加入到传播型社群中,使该社群不断壮大。

第四步,在促销(“销”)的过程,引导市场上领导型消费群品类结构,通过领导型消费群提升,带动市场消费结构提升。领导型消费群在上市前获得免费赠送的新品,并在新品上市后的开始阶段,获得唯一购买权,在市场上引导大众消费者,发挥消费引领角色。

六、结语

本文站在品类的角度,着重从理论上详细介绍了商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构建。商业企业通过品类社群的运行,搭建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平台,完成企业、社群、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传递,突破了传统的品牌培育概念。当然,商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具体运作,需要人、财、物的支持,离不开合格高效的终端配合,更需要搭建完善的智能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孔也纳.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公司的市场与营销[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1).

[2]宝凯馨,林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以小米手机为例[J].营销.2014,(6).

[3]曾志生,陈桂玲.精准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陈墨.网络营销应该这样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王薇,龙思薇.互动营销案例100[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