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之初性本善全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

时间是有重量的,一如那透明的空气,或者飘忽的思想,当你感知压迫的时候,也许正是你不惑的开始。很多事情,妙就妙在通达,怕也怕在明白。

这样,就喜欢读些短小精粹的文章,以减轻时光的负荷。读古人小品,非《古文小品咀华》莫属。这本由清初王符曾辑评的短篇古文集,上至先秦,下迄明末,名家荟萃,精品迭出,且编者批评精到,妙语丛生。其中收苏洵三篇,我独喜《名二子说》。此小品名副其实,区区八十字,道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轮轸盖辐,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祸福之间。辙乎,吾知免矣!”全文以苏轼、苏辙的名字入笔,寥寥数言,二子真身尽现,两处转折,由表及里(理),如轼轸完美,若辙印深刻。王符曾用与原文等量字数眉批点评,称其为“小品中绝唱也”。自汉魏“三曹”到北宋“三苏”,从这条古道上走来的“三套车”,承载了太多汉字经典与韵语华章。我不知道,这样的风景在柏油路上是否还能延续,我甚至怀疑贫困的精神能否让人永远直立,病变的脑细胞会不会退化人的思想。

早年习《三字经》,仿照古人模样,摇头晃脑吟诵:“人之初性本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从此知道了宋朝有个叫苏老泉的人,年少顽劣,习读草率,直到当了孩子爸爸,才幡然醒悟,发奋苦读。后查阅《宋史》,果然有文字记载:“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此后的苏洵经年用心,不废丝缕光阴,终成大器,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家。一段故事,演绎的是背靠背的诲人与自悔,那诲人者一定也是自悔者,一个敏感时间重量的人才能珍重自己,厚爱他人。

第2篇: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

一、营造一个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氛围

我们的做法是: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走进柏庐幼儿园,有传统的古井石桥、竹园草房、昆山三宝、朱子家训、昆剧介绍。慢步走进校园:班牌、家园共育、走廊、楼梯、盥洗室,等等,随处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和幼儿园环境的有机结合:唐诗宋词,圣贤名句,成语故事,幼儿创作,字画相承,既有古韵,又具现代气息,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如:小班开辟的“古诗天地”;中班首创的“三字经”专栏;大班独创的“朱子家训”墙饰,体现的是各年龄阶段的班级特色活动。特别是大班,把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经典名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于楼梯墙面上,幼儿每走一步都有经典相伴……极具情趣、耳濡目染,每天只要读一读,经典自然而然就背下来了。

二、在经典诵读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精髓

古典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在新世纪中,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但仅有这些技能是不够的,必须特别注重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孩子优良性格、健全人格的基础。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经典诵读活动,传承文化,提升品位。

1.从古典诗词中让幼儿感受如画般的意境

为使幼儿充分接受古典熏陶,全方位地感受、欣赏、领略古典文学的精美意境和博深道理,我们让小班的孩子以欣赏古诗词诵读,激发兴趣为主,如《春晓》、《静夜思》、《咏鹅》、《悯农》等,一开始,孩子们可能不解其中意韵,但通过反复引导孩子不断吟咏,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就展现在孩子面前。

2.从三字经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中国的启蒙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众多的启蒙教学教材中,《三字经》当居首位,是中国古代流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尤其其中的劝学、勤学部分使用著名的典故,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全文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的特点。因此,我们尝试在中班开展三字经诵读,我们将《三字经》分段讲述,每次记背前都依据所讲内容选择一个故事,用“量经定做”的故事让儿童加深对经诗的理解,让幼儿以形象、轻松的方式了解历史上著名人物和传统文化领域的基本常识。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四句,我们为儿童讲了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们选择了北宋仲永从神童到平凡的故事,在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中使孩子们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从朱子家训中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称道的一种美德。《朱子家训》告诫人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教人要节俭。所以我们在大班开展了朱子家训诵读活动,因为有些句子比较难懂、难记,老师就把这些句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背诵,还有的老师自己给它谱曲,用歌唱的形式唱出来,也别有一番情趣,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幼儿接受了勤俭节约的教育。

4.各类经典诵读展示演出

每个班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现代元素相结合,让经典在舞台上得到更好展示。小班以古诗为主,就连小小班的小不点也能吟诵《咏鹅》、《悯农》、《春晓》,真为他们感到骄傲;中班的孩子则以歌舞的形式把三字经演绎得淋漓尽致;大班的哥哥姐姐更是不容易,虽然朱子家训有点难懂、难记,但他们也毫不示弱,有的唱有的念,让我们深感欣慰。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我们把一切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渗透进教学,如传统美德、传统佳节、传统工艺、传统音乐、民间故事、民间游戏,等等。

首先,在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我们利用一些民间故事、童谣、图片等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谦虚礼貌、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德育故事,还有数量众多的成语故事。并将这些美德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从小树立健康的道德观。

其次,利用传统节日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彩。传统佳节是我国区别于其他民族及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根据节日习俗设计教室环境布置、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在元宵节组织幼儿做元宵、猜灯谜,在端午节组织幼儿吃粽子、佩香囊,等等。

再次,组织幼儿玩中国传统民间游戏与玩具等。我国的传统游戏源远流长,传统游戏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组成部分,很具有民族特色,如放风筝、跳绳、踢毽子、丢手绢,等等,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如春暖花开之时带领幼儿去公园里放风筝;户外活动中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寒冷的冬天里,带领幼儿踢毽子、跳绳等。

最后,使幼儿了解其他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老师无法全部掌握,所以我们将一部分传统工艺、传统艺术等文化知识展示给幼儿。比如,我们让幼儿欣赏国画、剪纸、脸谱、皮影、花灯、民族乐器、民族舞蹈;让幼儿聆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并在区域游戏中一起剪纸,感受剪纸这一传统文化的无穷的乐趣,结合主题和孩子一起制作脸谱,了解脸谱的特征,在看看、做做、戴戴的过程中使孩子了解传统文化。

四、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是在19世纪中叶后逐步从西方引进的,它比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更先进、更科学。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利用科学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同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科学的现代幼儿教育方法向幼儿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第3篇: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

一、办学特色追根溯源

何善衡先生捐资10万两白银创建劬劳小学以报母恩,而学校校名“劬劳”一词源于《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为劳苦、苦累,专指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而兴学之举亦是大善之举,因此何善衡先生的善举为“至善文化”奠定了历史的根源。

劬劳小学的历史渊源为至善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支柱,而相得益彰的校园景观则为至善文化的巩固锦上添花,功德碑、励志坊、悟心亭、慈惠堂、修德楼、明德楼与百年古树相辉映,将“至善教育”主题特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至善教育是劬劳小学基于善文化中承载的教育元素提炼出来的价值观,也是劬劳小学独特的文化物像,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的积淀及发展的需要而概括提炼出来的教育主题。

二、“至善文化”深度解析

善具有美好、善良、友好等意,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内涵。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行为追求。《吾思/圣神贤》诗曰: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师行师,自可名师。圣学博学,方成绝学。知善致善,是为上善。性勿恶,形勿舍。省勿止,神勿折。善是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育人的主要内容。至有“最”的意思,表达了一种动态的过程。至善,“最崇高的善”。出于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至善是一种终极的追求,亦是点滴积累而成的每日之进步。至善是生命追求的高度、宽度、厚度,是人生追求的最美好、最完善的品质境界。

把至善文化概括为“学识至善、人格至善、道德至善、思想至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识至善指师生学术上的知识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通过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刻苦钻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不断完善。人格至善是要保持个体心灵宁静的超然境界。道德至善使个体具有道德自觉性,要求人完全遵从良知的要求和指引,把至善作为矢志不渝的道德追求。思想至善是要有生存目标,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这是至善的最高境界。

三、文化资源取精用弘

至善教育的精髓在于“至”,在于教育过程的精彩。劬劳小学从善文化主流价值观中找寻特色办学的文化基因,把理论与实践、学校的当下发展与学生的未来幸福结合起来,建设打造具有“美善”的环境,“善政”的干部队伍,“博学、敬业、善导”的教师群体,“尚善”德育、“汇善”课程、“真善”课堂、“至善至恒”的学子,“和善、智慧”的家长,走有善文化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实现美好的发展愿景。

(一)凝聚“至善教育”内涵,建设办学理念体系

在践行至善教育的过程中,让师生通过寻善、知善、守善、习善、恒善的亲身体验,拥有幸福、充实的精神生活,彰显生命的活力。寻善源是一个溯源探究的过程。善之根在于心,由心而发、本于初衷。教师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让学生在诵读品悟品德课程、经典诗文等过程中,发现善源,激发善念。教师在教育中将善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文化学习、亲身实践中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并从中取寻善源。

知善方能行善。学校是生命成长的地方,应该充满阳光的温暖和情感的润泽,让生活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师生都知道善是浸润生命的雨露,是温暖他人的阳光,是人生舞台上最动人的旋律,是对生命的感恩,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心灵境界。

守善即师生恪守善道,坚守善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所固有的天性。师生把善念铭记于心,时刻保持心灵的纯净,彰显高尚的人格。守善既是对美德的传承,更是对自我的完善。

习善指躬行善的举止。习善是至善教育的落脚点,日习一善,每天进步一点点。教育学生将善化为行动,并分解到每一天的言和行,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三国志・蜀志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生要从当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通过日习一善的实践,把自我修养的提升,自我完善的实现融入生活的点滴中。体验习善的快乐,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升华。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通过习善的教育实践,把自我修养的提升,自我完善的实现融入生活的点滴中,以自己的善行来感动和影响学生。习善的实际行动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善在家庭,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学生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善在学校,学校以习善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做到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学校将善念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具有引导、感召、激励性的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的行善氛围。善在社会,社会是学生践行善德的广阔天地,是检验培养学生习善的具体环境。学校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至善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习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恒善即师生要有恒心、恒力,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守善、习善,将中华民族的善文化弘扬传播,并发扬光大。

(二)营造至善校园氛围,铸造和谐育人港湾

劬劳小学的环境建设,与学校文物功德碑、励志坊、悟心亭、慈惠堂相融合,充分体现“至善教育”主题特色。在至善教育的引领下,我们精心布局校园景观,把善文化血脉呈现在校园的不同角落,让劬劳精神和学校文化时刻警醒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劬小人。学校外大门左侧,金黄的琉璃瓦下,珠红窗花格装饰的宣传栏内“培养至善学子,铸造海珠品牌学校”几行大字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愿景;走进校门,正对着的是“希望之星”雕塑;校门左侧的学校理念墙赫然入目;功德碑、励志坊、悟心亭、慈惠堂这些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构成了学校的中轴线;东轴线北面是明德楼,南面是修德楼,中间是善恒广场;慈惠堂里面是学校的“翰墨堂”,是学生看书、练习书法的好地方,室内展示的学生们书法绘画的佳作,充满人文和书香气息;修德楼通往恒强广场的过道是善学廊,也是学生课间休息和看书的地方;修德楼南面是恒强广场,东面是恒毅广场,都是学生运动的场所;校园内,绿树成荫,孩子们琅琅的书声、欢笑声相应和,勾勒出一幅恬静诗意的画面。校园步步景观,处处文化,历史与现实交融,人文与自然合一,“善文化”特有的气韵涤荡着师生的心灵。

(三)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实现全面德育目标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我校“至善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三部分组成。为充分体现三类课程在教育功能与目标上的融合性,我们将“至善”课程分“博识”“技艺”“修德”三大课程板块,代表知识学习、技能践行、人文素养三个层面的课程内容,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分解、融入三大课程板块中,每个板块再分成两个课程领域。

拓展性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三类课程。但这三类课程有交叉重合之处,我们依据学校课程理念与目标将这三类课程分解到博识、技艺、修德三个课程板K中,注重跨学科的统整,分为限定必修、自主选修两类性质,大多以“项目制、主题模块”的形式实施教学,突出拓展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开展精彩个性活动,成就非凡学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