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塑料污染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塑料污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塑料污染措施

第1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关键词:白色污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44-01

我国“限塑令”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新型材料的塑料制品,因其具有成本低、质轻、防水、便利、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而在全国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出量达一亿吨,并且正以年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塑料垃圾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地区范围来看,白色污染也已经变的相当严重。据报道,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总体来说,近年来由于塑料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一)塑料制品的难降解性对环境的危害。塑料制品的难降解性是它对环境所造成危害的主要方面,也是白色污染之所以比较难改善的根本原因。由于它本身的特性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侵略土地过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二)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损失很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包装废物污染环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多亿元,而因包装废物可以利用但未得到回收利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每年高达100亿元之多。在我国生产或销售的包装产品种,每年就有70%左右的包装物是在一次性使用后即被随意抛弃。

三、白色污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一)外部性影响。假设一个塑料厂的一部分业务是生产一次性用具,而它生产的产品就地卖给当地居民使用。而当地居民由于使用这些一次性塑料,导致了白色垃圾过多,又恰好采用掩埋的方式解决这些垃圾。这种做法恰好伤害到了当地农民,导致当地农民收入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很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因为塑料厂生产的一次性用具越多,影响的农民就越多,对农民造成的影响也越大。(二)白色污染的负外部性分析。由于现阶段塑料处理技术不高,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低,白色污染难免会越来越严重。塑料制造商对于白色污染的现状可能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厂商投入资金、提高技术水平,改变塑料制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对环境不再产生危害;二是放任自流,不予理睬,违法经营。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支配,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的增加,生产者一般会采取第二种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将直接导致白色污染情况的加剧,污染加剧会使环境中的其他人受到伤害,增加了额外的社会损失,导致社会成本的提高。由于生产厂商自私的选择,节省了私人成本,而导致社会和环境或者其他人付出了额外的社会成本,也就是说私人成本社会化。这种做法甚至导致引起的额外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四、解决白色污染的对策(一)管制手段的实施。管制手段主要是指直接对其进行的一种金钱或者制度上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只要能够不打折扣的实施,效果明显。1.颁布法令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禁止可以采用罚款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一套严格的法令,明文规定不可使用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包装物。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地方采取这类措施,像杭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2.颁布法令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二)征税和补贴。白色污染另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是对生产厂商征税(或补贴)。从社会角度看,污染控制的目标是要达到能使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控制水平,这也就是开发高新技术来防治污染的费用等于污染损失成本的地方。如果厂商选择不予理睬的措施的话,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征税(或补贴)的办法。1.建立环境消费税制度。白色污染有全民化的特点,以排污费制度或其他行政制度管理不易、低效。针对此情此景,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领导指出,只要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加二分钱,一次性塑料袋的销售量就会减少80%。现行税法规定,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白色污染等生活污染问题主要由消费不当、过度引起,要减少白色污染,促成绿色消费、有度消费,消费税就是现成的法宝。2.建立科技补贴制度。针对一些自愿增加私人成本进行科技水平创新的厂商,国家可以考虑适当的给予一些科技补贴,以刺激厂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科技补贴不可盲目,一定要谨记实现社会最优的大前提。(三)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应该多播放一些环保和禁止用一次性包装物的公益广告。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上面的手段和措施实施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实行“限塑令”之后,我国的白色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技术或者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白色污染并没有想象中改善的好,所以,如何真正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达到社会最优,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第2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关键词】白色污染方便袋抽样调查措施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 影响市容

一次性方便袋随意散落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一些不良刺激。随处可见的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

(二)健康危害

现在市场上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大多是由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这些物质有强烈刺激性,浓度高时有麻醉作用,对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三)土壤恶化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因此塑料袋的存在严重妨碍了秧苗根系的发育,使之枯黄。

(四)二次污染

塑料在焚烧过程中,会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大量黑烟,同时释放出毒性最大的一类环境污染物――二英。二恶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代表。它们能干扰人和动物机体的内分泌,对生育产生广泛的影响。

(五)不利于垃圾填埋

白色污染物因其密度小、体积大,能很快地填满场地,从而降低填埋场处理垃圾的能力;加之白色污染物柔软,造成了填埋后的场地地基松软,这就使垃圾中的携带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源进一步扩散。

二、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白色污染概况

(一)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基本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位于中国光谷中心。在校本、专科生14800余名。在校教职工及其他工作人员1200余人,校内设有两个食堂、两个大超市,校外步行街、商业街的门市部近30个。因此,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样本进行采样,可以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武汉市高校“白色污染”的一般情况。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地点的选择

白色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方便袋是最典型也是污染最严重的一类[3],所以选定方便袋作为调查对象,并以此反映文华学院 “白色污染”概况。为使数据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和说服力,分别对文华学院的学校超市,食堂和露天市场内方便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按照此原则选定如下调查地点:学校食堂2个,超市2个,学校门外的步行街、商业街。

(三)调查方法及所获数据

新老食堂的白色污染情况大致相同,所用塑料袋都不很大,以早点使用最多,大多是每个0.05元的小型聚乙烯薄膜袋。一般来说,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消费情况不同,故我们调查时采用分层抽样,即选取工作日和休息日各一天或两天,而且没有特意选取节假日或开学初,所以可以认为这些数据具有代表性。

从以上调查发现,文华学院的两个超市在工作日的方便袋使用量超过了休息日。这似乎令人费解,但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同学休息日出去购物了,实际很可能从武汉市内的其他超市带回了更多的方便袋。两个超市两天使用方便袋13800个。平均每天使用大约6900个。每个超市使用大约4000个,价值约400元。

对文华学院附近的步行街及商业街进行的调查显示,步行街上人流较大,有水果摊6个,小吃点近50个,副食经营点近20个,还有其他摊贩10个,杂货铺5个。这里的方便袋五彩斑斓、色彩艳丽,大多为再生塑料所制,大小不等,全是超薄型,每个价值在0.02~0.08元不等。若以塑料袋的平均价格每个0.05元计,每天约消耗1100个,价值55元。

(四)数据处理

日均用量的公式为:

日均用量=(5×工作日均用量+2×周末日均用量)/7

数据非常有力地说明,文华学院及周边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内外均已经十分严重,每日所使用的塑料方便袋总量竟达20000多个!平均每人每天都要消耗一个方便袋。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初步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文华学院校内

文华学院内的超市,食堂每日一共耗用方便袋约11000个(实际为11181个)。这些方便袋经过一次使用后大都被直接丢弃,少部分经再次使用后被丢弃,最多循环利用两次,这些塑料袋最后进入环境成为白色污染物。这些塑料袋共花费913.4元,数据说明:文华学院校内日耗方便袋1.1万个,价值约900元;月耗方便袋33.5万个,价值2.7万元;年耗方便袋4025万个,价值32.9万元。

(二)文华学院周边

文华学院周边的步行街、商业厅、小吃点每天用方便袋近万个,这些塑料方便袋绝大多数是再生塑料处理加工而得,纯度低,颜色杂,几乎没有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即全部为一次性的。有的在校外丢弃,还有很大部分连同食品带回,在校内丢弃。可以说是校内及周边地区的“白色污染”的源头。。

统计数据说明:文华学院周边日耗塑料袋近1万个,价值280元;月耗塑料袋近2.9万个,价值8500元;年耗塑料袋近340万个,价值10万元。

(三)文华学院校内外统计

文华学院校内外日耗方便袋近2万个,假设将这些方便袋全部堆放在校内,其结果如表7所示。

数据表明,文华学院校内外每年需要消耗掉塑料袋近745万个,价值约43万余元。这是一笔令人触目惊心的浪费。

四、武汉市高校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师生的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应大力倡导新风尚

,学校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教育大家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环保消费”、“手提布袋购物”,逐渐使大家形成“拒白”的内在动力。同时充分发挥校园文明稽查队、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劝说、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营造强大的外在文明压力。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

(二)相关地方性法规空白,应协助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商家或个人的自律,还应有强制性措施,有力约束公民和商家的不良行为。高校应向政府提出立项论证报告,促进“禁白”这一地方性法规的尽早出台

(三)经济刺激不足,应促使政府充分发挥财税手段

高校应在相关财税政策的制定方面,组织人马开展研究,以促进武汉市更加合理有力的经济政策的问世。达到抑制高能耗的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包装项目的上马,大力扶持废旧塑料包装物产业的发展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玉峰. 现代生活中的污染与防治[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第3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白色污染;危害;治理;对策

塑料,曾经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塑料制品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类的,除了便利,还有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巨大危害。有人预言,N亿年以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将灭亡,唯一幸存的,将是在地球表面飘来飘去的五颜六色的塑料。有“白色污染”之称的塑料因而被评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1.“白色污染”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并不复杂,生产成本也很低,加上市场需要量大,因而被大小企业甚至小作坊大量生产,被人们广泛使用,由于它具有不可降解性,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有目共睹。

塑料填埋破坏土壤结构。将塑料和其他垃圾一起埋入土壤,是人类处理垃圾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哪怕深埋入土,塑料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它对土壤结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农用塑料薄膜老化后,残留在田间的碎片不会分解腐烂,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塑料容易成团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酿成灾害。

焚烧塑料污染空气。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除了填埋,人们还会对塑料和其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有毒烟尘,不仅破坏臭氧层,很大一部分还会被人吸入体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塑料乱扔污染视觉环境。在农村,风景区,铁路,河流,湖泊,我们经常会看到花花绿绿飘来飘去的塑料袋,就像一粒粒落入眼中的沙子,刺痛着我们的双眼。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署估计,在海底垃圾中,有50%是塑料制品,也就是说,平均每1平方英里的海域漂浮着4.6万块塑料废品。

生产塑料消耗大量资源。我国公民每天大约使用30亿个塑料袋,每年的使用量大约在10000亿个以上。我国每产1吨塑料袋需耗3吨石油,因此我国每年塑料袋的用量至少可供300万辆普通轿车行驶5年。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的1/3用于一次性塑料合成制品。

.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塑料制品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物质,它向环境释放大量雌激素类物质,影响人体内雄激素的代谢途径及其效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会使男性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尿道下裂。农村、牧区、动物园、海洋中的动物有时会误将塑料吞进肚子,危害其健康。

2“白色污染”难于治理的原因

居民消费习惯难改。多年来,人们已经养成了享受免费塑料袋的消费习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是下班以后直奔农贸市场或超市,不太可能先回家去拿菜篮子或布袋子再去买菜或购物。很多人也不习惯随身携带购物袋,嫌麻烦或不方便。对塑料袋的巨大需求驱使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小作坊明里暗里大量生产廉价的塑料袋。

民众环保意识淡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受生活习惯、文化层次的影响,大多数人环保意识非常淡薄。很多人对塑料袋、电池以及很多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对环境的污染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了解一些,但是有时图方便省事的思想会战胜一闪而过的环保念头。有的人觉得环保是政府的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全然不顾日渐恶劣的生存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替代用品价格太高。很多人都知道塑料袋污染环境,也都知道环保购物袋很环保。但是由于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享受惯了免费塑料袋的人们,大多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购物袋,而更愿意花几毛钱去买塑料袋,或干脆直接在外面小摊上享受免费的塑料袋,方便又经济。

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为了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量,2008年国家已经发出“限塑令”,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但是近四年来,除了大型商场和超市提供免费的纸袋、环保袋或收费塑料袋外,数量庞大的个体摊贩依然在肆无忌惮地提供免费的、超薄的塑料袋。这和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不无关系。

3.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

加大“白色污染”危害宣传,培养民众环保意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如通过开设电视专栏,在社区、学校、农村、媒体、车站、公交车、商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广告,将相关环保知识引进大中小学课堂等方式,广泛宣传“限塑令”实施的重要意义,普及利用废旧塑料生产超薄塑料袋用于食品包装的危害和相关安全知识等,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和技术攻关,推广普及环保替代品。要限制和减少塑料的使用,仅靠人们的自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更多地从方便民众、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加大便民袋、环保袋、可降解袋的研发和生产,如以纸浆、植物(比如玉米、秸秆、稻草)纤维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和购物袋。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袋生产企业的补贴,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售价,使消费者更乐意接受。

健全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除了利益关系,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处罚过轻,也是塑料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无视国家政策大肆生产塑料袋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仍旧违规生产塑料袋的企业给予其利润十倍以上的罚款,或者关停生产销售塑料袋的工厂,从源头上杜绝“白色污染”的产生。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也要加强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

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加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要建立专门的塑料回收机构和系统,鼓励人们和商家将现有的塑料交由回收机构统一处置销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运用税收杠杆,征收塑料使用税。与收费的措施相比,征税带有强制性,更容易推行,效果也比较显著。2002年3月4日,爱尔兰开始对塑料袋征税(每个0.15欧元,2007年提高到了每个0.22欧元),这一政策直接导致塑料袋的使用量下降了95%,人均年消费21个,而收税前为328个。此后,比利时、瑞士、德国、西班牙以及荷兰等国纷纷在2011年开始对塑料袋征税,北爱尔兰也在今年开始征税。我们要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征收高额塑料使用税、环境税,将税收收入专门用于环保项目,在减少塑料袋使用量的同时,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必将起到很好的治理“白色污染”的效果。

[1]边柿立.塑料回收再生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4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指导思想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为指导,以切实解决区外塑料造粒、湿皮加工、废布褪色及“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向我县转移,保障良好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打击为主、教育为辅、部门联动、县乡联合”为原则,整合执法资源,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清理取缔辖区内此类排污企业,杜绝反复转移、反复生产现象。

整治目标

本次专项行动,按“谁主管,谁负责”及“属地管理”的原则。在2012年6月30日前,全面清查取缔全乡塑料造粒、湿皮加工、废布褪色及“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污染转移现象基本得到遏制,辖区内现已被污染的水系、农田基本得到清理,生态逐步恢复;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整理塑料造粒、湿皮加工、废布褪色及“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的局面,初步建立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

重点和要求

(一)排查摸底阶段(5月1日—5月30日)

各村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塑料造粒、湿皮加工、废布褪色及“十五小”、“新五小”违法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完整的违法企业名单。

(二)全面清查和整治阶段(6月1日—6月30日)

1、全面完成塑料造粒、湿皮加工、废布褪色及“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清查取缔工作。各村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排查名单,依法开展取缔行动。整治工程中,交界村务必要加强联系协作,及时通报活动进展情况,防止污染企业游击转移。

2、国土、工商、电力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切实负起工作职责,采取相应的行政执法强制措施,依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从根本上取缔此类污染企业。

3、以村为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动员全民监督,控制源头,防止旧污染反弹,防止新污染源生产。

(三)督察验收阶段(7月1日—7月30日)

乡打击区外污染转移企业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督察验收组,按相关要求,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村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进行督察验收,根据督察验收结果给予奖惩。

组织机构

为确保此次污染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成立柏洋乡打击区外污染转移企业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乡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监察、公安、工商、国土、电力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

部门分工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押扣、没收无照经营塑料造粒、湿皮加工、废布褪色及“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设施或产品。

(二)国土资源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清查无审批手续、在农村耕地、林地违法搭盖的非法排污企业,依法清除地面附着物并恢复原状。

(三)供电部门依据专项整治工作提供的环境违法企业名单采取停电、限电等强制措施,禁止企业排污。

(四)监察部门依法开展环保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对在此次行动中因村委会、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清查不力、整治不到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各村委会负责日常性监督管理,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村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全面监督举报。

(六)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

各村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湿皮加工等“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整治工作做为杜绝污染转移,保护柏洋良好生态环境,树立政府形象的一件大事来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成员单位要相互协作,狠抓落实,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工作广泛参与,杜绝辖区外高污染企业转移我乡生产。

2、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制度

各部门要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限期完成“十五小”、“新五小”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监察机关要加强行政监察,对整治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隔热和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给此类污染企业供电的供电单位负责人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其上级部门处理;对引进此类污染企业的村支部书记先免职后处理,村民主任依法定程序予以罢免,并追究相关责任。

3、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清查正式开展后,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和跟踪报道,不断形成宣传,营造专项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5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制度是作为激励而存在的,制度往往只能“诱导”而不能“强制”个人。白色污染虽然危害巨大,却屡禁不止,很多时候,并不是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而是执法成本太高,利益链太长。在许多省市,如广东、上海等,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禁令早就有了,但长久以来却收效甚微,说到底,这都是利益驱动所致。在我看来,有没有“限塑令”固然重要,但“限塑令”的功能不过是一纸“倡议书”,要根治白色污染,还要有实现“限塑令”的激励机制。

现在,深圳、珠海的做法,从措施上来看,并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强制禁止,而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这相比以前的指令性管制,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一项制度要形成对民众的有效激励,就必须充分考虑民众的“利”与“害”之所在,“限塑令”也是如此,对生活中的白色污染,尽管要限制,但更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激励机制的矫正。

比行政命令更有效的,是经济手段和税务杠杆。众所周知,一次性塑料制品生产、销售部门的生产销售行为存在较大的负外部性,西方经济学中的“庇古税”理论告诉我们,相关管理部门有充分的理由向塑料生产、销售厂家征收污染治理费。在上海,2000年颁布实施了《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一次性塑料饭盒生产厂家必须按3分钱每个缴纳污染管理费,其中,1分钱专门用来支付回收者的劳务费,其余用作运输、管理和处置的补贴。

第6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白色污染”在直观视觉上的污染。在生活中人们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边缘地区环卫很难清理到位,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地带。游客的乱扔乱弃以及有效分类回收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严重破坏旅游景观环境。铁路沿线堆积大量的白色垃圾严重降低了城市环境的美感程度。

二是“白色污染”在生活环境中的危害。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的原制作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与废弃塑料,部分含有氯乙烯有毒物质,长期使用含有氯乙烯单体的聚氯乙烯材料装食物,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白色垃圾还会加快土地恶化程度影响农作物生长。

三是“白色污染”在回收处理上的困难。目前市面上流转的不能降解材料制作的塑料垃圾较多,废弃后长时间存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很多地区都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白色垃圾,填埋后的场地由于白色垃圾长期不能降解,严重污染了土地及周边环境。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 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第7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壬基酚;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TS2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60-02

壬基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及抗氧剂、纺织印染助剂、油添加剂、农药乳化剂、树脂改性剂、树脂及橡胶稳定剂等领域。壬基酚(NP)是一种公认的环境激素,它能模拟雌性激素,对生物的性发育产生影响,对生殖系统具有毒性,有“杀手”之称[1-2]。对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影响极为显著,直接干扰内分泌功能,可导致性早熟、免疫力下降等。这对婴儿配方乳粉作为0~6个月龄的婴儿唯一食物来源而言,其长期食用含有壬基酚的食物危害是极为显著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壬基酚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危害性,且目前国家还未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已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壬基酚作为风险因子进行监测,且临时规定了限量值(>280 μg/kg)。在对2014―2015年市场销售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实验室留存样品壬基酚残留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该类产品中壬基酚污染^为严重。在统计的86个批次样品中,> 280 μg/kg的样品有13个批次,超标率高达15.1%。为此对壬基酚污染途径及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样品

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部分来源于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部分来源于实验室留存样品。产品品种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1段、2段与3段,共86个批次。生鲜乳等其他样品:生鲜乳样品部分来源于奶站,部分来自于企业委托样品;植物油等样品主要来自于企业委托检测壬基酚的样本。

1.2 检测方法

目前,测定壬基酚的方法有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3-6]。由于无相应的标准方法,根据试验研究,建立了可准确定量测定壬基酚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Waters Xevo TQ MS质谱仪;检出限为乳粉1μg/kg、液体乳0.1 μg/kg。样品处理:用50 mL离心管称取婴幼儿配方乳粉1 g(精确到0.001 g),液体乳10 mL,加入8 mL 0.1%三氯乙酸溶液和2 mL乙腈溶解,涡旋振荡1 min,超声波提取10 min,5 000 r/min离心10 min。上层溶液用滤纸过滤,滤液用固相萃取装置净化。将HLB固相萃取柱依次用3 mL甲醇和3 mL水活化,将滤液转移至固相萃取柱,只利用重力作用过柱。分别用6 mL水和3 mL 20%(v/v)甲醇水淋洗,真空泵抽干,用5 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室温下用氮气吹至近干。用50%(v/v)甲醇水溶液定容至1 mL。供液相色谱质谱测定。

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柱(1.7μm,2.1 mm×100 m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1.4 质谱条件

质谱条件见表2,壬基酚多反应监测(MRM)色谱图见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残留量水平

通过对86个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检测,检出壬基酚的样品为34个批次,检出率39.5%。其中>280 μg/kg(为风险监测中内部规定的限量值)的样品为13个批次,超标率高达15.1%。检出但低于280 μg/kg的样品检测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280 μg/kg的样品平均值为603 μg/kg,最高值达905 μg/kg,是限量值的3.2倍。另外还有24.4%的样品检出了壬基酚,说明婴幼儿乳粉中壬基酚的污染较为严重。

2.2 生鲜乳等原料中壬基酚残留检测

为研究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污染的来源,对检出壬基酚的企业进行了现场调查并采集了所使用的部分原料,同时对问题企业所送原料通过检测进行了排查。检测的主要原料为生鲜乳、植物油及含乳其他原料等。通过检测发现,部分生鲜乳及植物油等中检出了壬基酚(表4)。

在上述2种样品中检出了壬基酚残留,其中最高含量:生鲜乳为96 μg/kg、植物油为158 μg/kg,是原料带入壬基酚的主要污染源。其他原料如乳清粉、全脂奶粉等只有少量检出痕量的壬基酚(

2.3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残留污染途径

2.3.1 原辅料污染引入的壬基酚问题。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所使用的原辅料品种多达十几种,其中使用量较大的原料主要有生乳、全脂乳粉、脱脂乳粉、乳清粉、乳糖及植物油等;占比较小的主要是营养强化剂等。在国家风险监测中有壬基酚残留问题的企业为查找原因,将所涉及的各类原辅料进行检测,研究人员采集了一定量的生乳等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由原料带入的壬基酚污染主要来自于生鲜乳与油脂(包括植物油、奶油等)。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发现,生鲜乳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所使用的容器、管道及洗涤剂等造成的二次污染所致;而油脂中壬基酚主要是在油脂生产与储运中直接接触含有壬基酚的包材、管线(如塑料、塑胶等)等所致。

2.3.2 生产过程壬基酚污染途径。在生产过程中,部分设备管道及软连接会采用一些塑料或塑胶材质。若它们含有壬基酚,在加工过程中受热情况下会加速壬基酚的迁移而造成产品的污染。这也是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的壬基酚污染途径。

2.3.3 包材等中所带来的壬基酚污染。在对检出壬基酚含量超标的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些企业采用了不同包装(塑料袋与马口铁灌装)形式包装同一类产品。其中塑料袋装的产品中检出了高含量的壬基酚(如905 μg/kg),而灌装产品中却未检出壬基酚。为证实塑料材质的包材而造成的污染,又对同批次产品进行包装后进行壬基酚检测,从而证实了塑料包材污染所致。在现场调查时发现,袋装产品采用的是热塑封的方式,当塑料袋热封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含有壬基酚的塑料袋会因受热瞬间挥发的烟气而导致壬基酚污染;包材的另一污染途径是产品随着储运等过程壬基酚也会迁移到产品中。这是壬基酚污染来源的重要途径。

2.4 壬基酚污染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2.4.1 壬基酚污染风险分析。由于壬基酚对婴幼儿的危害极大,对以食用婴儿配方乳粉为唯一食物的婴儿而言,若长期食用含有壬基酚较高的产品,其危害是难以控制的。在实际检测中确实发现了污染较为严重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安全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有近40%的产品中检出了壬基酚,其中>280 μg/kg就高_15.1%。也说明该风险所带来的安全隐患的严重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2.4.2 预防壬基酚污染的控制措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的污染途径主要有3个,即原料带入、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及塑料包材的迁移。据此提出应分别对不同的污染途径加以控制,具体措施:①原料控制。对生鲜乳的污染问题,应保证所有接触牛奶的容器不能含有壬基酚等,为此建议容器及管道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在奶牛及容器清洗中尽量避免使用洗涤剂等;对植物油等油脂类原料应进行批检,从源头上掐断壬基酚的污染源。②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的污染主要来自于使用了直接接触物料的管道及设备,这一情况与塑化剂的污染相似。由于塑化剂污染问题前2年也较为突出,大部分企业已将管线全部更换为不锈钢材质。对软连接部分要在使用前进行检测验证,确认不含壬基酚、塑化剂等。③包材控制。由于塑料材质的包材是壬基酚污染的主要源头,一旦使用含有壬基酚的包材,其污染残留量往往远高于上2种途径。为此,婴幼儿配方乳粉一是尽量采用非塑料材质的包材;二是若使用可能含有壬基酚的包材,应进行检测。

3 结论

首先建立了同位素稀释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残留量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婴幼儿配方乳粉1 μg/kg、液体乳0.1 μg/kg。可满足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及原料中壬基酚残留量的需求。

通过对86个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壬基酚残留量测定结果的统计,壬基酚检出率为39.5%,其中超过280 μg/kg的样品为15.1%,存在壬基酚的污染,对婴幼儿可能会带来安全风险。由于壬基酚对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危害较大,为此需从源头上掐断其污染源。

通过壬基酚残留量检测,原料污染的壬基酚主要来自于生鲜乳与油脂类;生产过程及包材的污染主要为使用了含有壬基酚的塑料、塑胶等材质的管道、软连接及包材。其中塑料包材是重要的壬基酚污染源。可通过更换不锈钢材质的管道、容器及采用马口铁听包装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所使用的油脂等原料应进行批检确认后方可使用。若确需使用可能含有壬基酚的包材需经检测确认,从源头上杜绝壬基酚污染。

4 参考文献

[1] 胡燕金,许梦,龚剑,等.壬基酚对环境中动物危害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2,25(4):53-58.

[2] 李江玲.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能力及其对相关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3] 周益奇,马梅,王子健.柱前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壬基酚方法研究[J].分析化学,2005,33(8):1109-1112.

[4] 罗继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双酚A和壬基酚[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88-291.

第8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关键词 限塑令;商家;消费者;商家利益;消费者利益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时间,“限塑令”成为全国上下的热门话题,各有关方面也是对其利弊发表不同的观点。如今,自国务院推行“限塑令”开始至今已有6个月的时间了,此项措施产生的效果和引发的影响,也都初见端倪。回过头来看,从“限塑令”施行前的分析推测,到已实施一段时日的”实践过程”,此时我们似乎有必要再来关注一下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热门话题:环保购物――限塑令,与谁谋福利?

一、“限塑令”的颁布背景

这个曾经被誉为“最伟大的发明”――塑料袋,于20 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塑料袋的成本也愈加低廉,渐渐的已成为如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随之,国民也便告别了“菜篮时代”而进入了“便民世界”。然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更多的关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由此,保护环境和治理三废等词汇,也就成为大家越来越能耳熟能详的词汇了。白色垃圾一直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环保问题之一。据欧盟商业机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平均使用时间仅为20分钟,而要完全让塑料袋自然降解却需要数百年漫长时间。一次性塑料袋还会给城市带来很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会使下水道堵塞、牛羊误食身亡等。同时,清理一块100平方米绿地或树林中的塑料袋费用,大约需要50欧元。[1]

不得不承认一次性塑料袋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之处,然而任何东西都具有其双面性。曾经我们一直沉浸于它的优势之中,那么接下来我们便要解决他所存在的问题了。欧盟,一个人口只及我们三分之一的地区尚且存在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更何况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呢?据统计,深圳350多家大型商业网点,一年使用塑料袋17.5亿个,成都市每年消耗塑料袋超过10亿个。同时,塑料购物袋又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在自然状态下难以降解,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环保措施便成为势在必行的了。于是,“限塑令”政策在国内外环保的潮流下应运而生,同时这也体现了国家倡导推动绿色消费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二、“限塑令”引发的争议

自“限塑令”即将出台的消息传出时起,对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就不曾间断过。身为大学生,笔者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之前不曾更多的从消费者一方考虑,而只是片面的认为这是一项极好的措施,白色垃圾终于可以在政府的强制下得到控制了。然而,几天前去逛街,发现一个装衣服的袋子居然要2元钱,这不得不让笔者对此项措施给予更深的思考。成本不超过五毛钱的塑料袋卖2块钱的价格,意味着超出300%的利润率,这是否比主营业务利润率还要更高我不知道。

有关环保条例起草专家表示有偿使用塑料袋,旨在让消费者逐步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以此来撼动人们滥用塑料袋的习惯。然而笔者却不禁要问在如此高的塑料袋利润率的驱使下,对商家的“绿色理念”会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呢?某企业副总经理表示:“目前各超市以免费形式提供塑料袋,其费用实际已计入商家的经营成本,表面上是免费的,其实塑料袋的成本摊到了每一件商品的价格上,最终还是由顾客买单。如果将塑料袋拿出来单独收费,就不再计入商家的经营成本,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本最终也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这样顾客的钱能花在所需要的商品上,而不是把钱花在塑料袋上,这也是一种实惠,顾客并不吃亏。”[2]

然而,据了解,自“限塑令”推行以来并未见各超市、商场物品价格有所下降,更未出现塑料袋收费而体现在商品价格上的现象。按照上述经理所言,现在的情况岂不是我们消费者为塑料袋买了两次单?亦或是前段时间CPI一直上涨导致我们产生了视觉幻觉呢?

环保是全社会的责任,对其的支出成本也更接近于对公共产品的支出,既然环保产品更接近公共产品的领域,其成本理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那为什么仅让消费者为此项“环保产品”付费,而同时却让商家们从中另赚一笔呢?这也是争议中一直存在的核心问题之一吧!

三、“限塑令”与必要的相关配套措施

环保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据一项调查显示,在1786名被调查者中,73.9%的人知道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治理“白色污染”也普遍赞同。但对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却颇为激烈,这也就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此项措施存在的局限之处了。限塑令政策的推行已经过去六个月的时间,在主城区大商场以及各大超市中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减少,购物不方便的程度也没有之前预测的严重,毕竟我们还是可以再在需要的时候购买以解燃眉之急。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像笔者一样为高价塑料袋抱怨的消费者依然存在,数量也绝不在少数。

对于国家推行保护环境的政策来讲,和大多数国人一样,笔者也很支持的。但是从实施“限塑令”这项措施来看,我们确实应该更加关心一些配套措施的辅助作用。国家出台的收费政策如果想达到真正的效果,就一定要在具体的收费标准上体现出来,然而这种各商塑料袋价格不一难免让消费者对其根本目的产生质疑。

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这种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举措是应举国上下共同努力的,在推行此项举措时,我们是否能将消费者与商家福利均衡起来考虑呢?或可以通过一些配套措施对消费者的福利给予适当的弥补。比如说,真正将商品价格表现为减少塑料袋后的价格。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上海博库书城和新华书店等的措施是值得推广的,它们购置了大量的环保购物袋来对消费者实行押金租借的方法。这样在增加了消费者福利的同时,也给与了消费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限塑令的措施似乎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中间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两种关系,才能有效处理这些关系,从而我们才得以达成目标[3]。然而,在触及目标的过程中,强制性的法律措施不是唯一同时从亦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如今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人本思想,即以人为本,德治与法制相结合的模式,更加注重内部利益关系的均衡,使内部和谐化,即表现出更强系统整体与其所追求的主题协同[4]。这样推向目标的动力必然更一致,同时,我们仍然可以将伦理规范与强行措施结合推行,要知道伦理规范的准则作用,“互助互利,相互尊重”等伦理规范对组织的运作产生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为何不将“节约用袋”作为一种规范来大力宣传呢?

四、结论

保护生态环境,改变人们滥用塑料袋的习惯,仅用有形的经济手段去抑制消费不是根本办法,环保观念归根结底还是意识上的问题,而改变已存很久的原有习惯性问题,不是短时间内通过强制性措施就能改变的。

正如管理学中所强调的那样,管理既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责任[5]。如今我们的目标就是拒绝白色污染,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每个国人的使命,换句话说,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组织当中。既然我们的共同点都是达到一个有益于大家的目标,那么在过程中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使用一些正强化的方法,去从心里上让消费者觉得满意,自愿的去接受呢?如果心里得以改观了,也就没有什么更难的事了。毕竟在这项措施中消费者的数量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该为消费者多考虑一些,多一些配套措施,多一些角度思考问题,“限塑令”就会更完美。

参考文献

[1] 孙键.欧盟:治理白色污染要从拒绝塑料袋做起[N].经济日报,2007-06-14(第008版).

[2] 游婕.超市塑料袋收费顾客并不吃亏[N].中国消费者报,2005-06-27(第A01 版).

[3] 张中华.管理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7.

[4] 赵树进.自然的呼唤: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管理认识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76.

[5] 席酉民、尚玉凡.和谐管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8.

[6] 申明、李钊.以人为本[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第9篇:塑料污染措施范文

1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保山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农业耕种田地的环境绿化覆盖面较好,市区周边覆盖率超过50%,一部分农村耕地周边的绿化面积达到70%以上,这样清洁无污染的农耕环境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但还有一部分受污染的农田区域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企业周围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的区域。近年来,保山市农业环保部门把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加强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等作为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的重要措施,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环保部门始终把加强源头治理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坚持一手抓农产品生产环境,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

农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化肥、农药对作物的使用、塑料薄膜的大量应用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还有部分水体污染等。

2.1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农药残留问题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农药残留对农产品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施用农药是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消除病虫害,增加产量,部分未被吸收的残留物直接污染了农产品;农药的施用影响了作物周围的空气、水土环境,而恶劣的环境反过来还会对农作物产生污染;农药与农产品放置不当,使农药扩散或洒出污染农产品;残留农药的农作物最终进入人体,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2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下辖四县一区,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品的生产在养分的投入上主要需要化肥,化肥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作物易于吸收,充分合理平衡的化肥投入可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但其成分单一,有效利用率不高,特别是施肥水平不高,滥施的情况下,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氮肥施用过多,会明显提高农产品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长期食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可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二是生产劣质磷肥的同时存在伴生元素铜、汞、镉、砷、铝、铬等杂质,也会进入肥料,施入农田,导致重金属超标;三是肥料的单一化,使土壤中的钙与其残留物反应生成难溶解的钙盐,造成土壤板结。

2.3塑料薄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保山市耕地面积238万亩,旱地134万亩,水田104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03万亩,占耕地面积42%。主要是用在烟草和玉米种植上。近年来,大量的塑料薄膜得到推广和使用,“白色革命”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但是废弃的塑料薄膜抑制了土壤的呼吸,并使农作物降低汲取营养的能力。

3保山市农业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3.1农药污染的控制策略

用药次数的减少是控制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特性,掌握引起病虫害的原因、时间及病虫害种类,在关键时期,选对关键药物类型进行施用,减少用药次数;掌握有效的农药喷洒方式,使用易降解及高效的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对农药污染严重或超标的田地改种不食用的农产品,用以保护人体健康。保山市为扭转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这一局面,2004年1月,市政府了《关于禁止在我市销售和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公告》,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18种农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甲胺磷等19种农药,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混配剂在我市销售和使用,严格控制农药污染;在具体工作上,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种子执法年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月活动为抓手,强化以农药为重点的农资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

3.2化肥污染的控制策略

近年来,保山市针对化肥的单一过量使用、土壤养分失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状况,相继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到目前为止,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达到上千万亩次,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农作物需肥规律施肥,让农作物吃上了“营养餐”。

3.3地膜污染的控制策略

宣传教育农民适量的使用地膜,并选择能够降解的塑料薄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