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城市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城市基本概念

第1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字:智慧旅游 研究现状 理论建设 试点建设

一、关于智慧旅游理论现状研究

2011 年7 月15 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 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 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 争取用10 年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提出我国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智慧旅游”势不可挡。

1.基本概念及内涵。

“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产生, 其概念最早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国, “智慧旅游”的实践在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 但理论研究一直身处实践之后。

张凌云提出了CAA三层次智慧旅游构架体系,其所依赖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盛海斌以旅游业的时展为背景,研究了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他认为,“智慧旅游”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有序并且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市场发展的,而且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为契机,并且与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相结合,平衡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重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唐洪广研究了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关系,他认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结论。他还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马勇、陈慧英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2.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

刘军林对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姚国章探析了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指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表现形式,其建设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部分。朱珠、张欣探讨了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问题,认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资源管理、游客量控制、车辆调度、远程监控、自动收费等多种智慧经营管理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交通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处理等多种政务管理服务。同时他们对该体系的具体构建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

二、关于智慧旅游实践探索现状研究

在国内, “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并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摸索性实践。

1、试点城市智慧旅游研究

试点城市的智慧旅游研究开启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 接着南京、苏州、洛阳、杭州都相继开展智慧旅游建设。

试点城市基本以智慧旅游为背景,纷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卞俊、梅亮、吴林立、丁柏林对镇江的餐饮做了研究,认为需要网络和手机终端相结合,促进信息的传播。刘加凤在对常州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指出,平台由硬件基础层、系统支持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等六层架构和规范标准体系、系统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组成。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的智慧性。

2、南京智慧旅游发展

金卫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到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二是推出了“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的最新功能,整合集成了南京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开发了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该终端与我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为那些暂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研究,邓贤峰、张晓海提出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二是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薪型旅游文化产品,放大资源效益,建成南京旅游文化云。同时他们认为,南京智慧旅游是各种信息激活、服务于政府公众的全新旅游形态。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三、针对智慧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旅游畅行,试点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旅游城市的舒适度。 投资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其定义、研究对象、体系、评价标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认同是智慧旅游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变革,围绕政府、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进行改革。

在研究文献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旅游者,智慧旅游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旅游者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开发智慧旅游,要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前面提到的智慧旅游建设特点也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 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普及智慧旅游,提高全社会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 激发人们对于智慧旅游应用的兴趣, 最终为旅游者创造更好地旅游体验。政府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更要在进行建设时吸取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体验者和评判者。

参考文献:

[1]盛海斌.旅游智业时代的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中国旅游报.2012年3月

第2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形态,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从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到2009年IBM与迪比克市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全球兴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IBM初步界定智慧城市四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北京大学等单位专家撰写的《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进一步讲智慧城市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其四大特征是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概念框架

2.1、技术层面的理解:信息化

智慧城市技术层面的理解是城市的“信息化”,包括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和更丰富的信息,也就是“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具有与当年互联网一样的可以推动新一轮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潜力,借助物联网的发展,人类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3个基本特征,在获取位置、态势和身份等信息的基础上,物联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水、电、气、交通和环境等基础信息与特定时空下的城市事件紧密关联、实时融合,将全面满足城市中人与物的联通、管理和响应的需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和决策。可以说物联网和智慧城市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关系:智慧城市是目标,需要物联网技术支撑;物联网是途径和技术手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服务。

2.2、应用层面的理解:智能化

智慧城市应用层面的理解是城市的“智能化”,包括面向需求的更深入的应用、认识本质的更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更智能的决策,这种智能化主要体现为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就是“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和分工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要从根本上支撑庞大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考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架构,建设智慧城市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传统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建设无法比拟的优势:随需应变的动态伸缩能力以及极高的性能投资比。

2.3、社会层面的理解:人本化

智慧城市社会层面的理解是城市的“人本化”,包括3个目标:通过管理服务精细化实现高效的政府、通过规划发展科学化营造优美的环境、通过生活生产现代化给人们增添幸福,也就是“智慧城市=全面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智慧政府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而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落脚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形成统一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的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同时在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广使用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3、智能电网的支撑技术

3.1、我国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

智能电网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包括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五个方面。坚强可靠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经济高效是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和电力资产的高效利用;清洁环保是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透明开放是指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以及电网的无歧视开放;友好互动是指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接入与退出,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

3.2、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为了给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支撑,实现智能电网项目与智慧城市建设思路的良好对接,国家电网各网省公司结合试点智慧城市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智能电网支撑项目。智能电网项目给智慧城市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智能电网支撑社会服务互动友好

智能电网通过智能用电管理、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社会服务互动友好。智能小区和楼宇综合利用通信、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基于智能用电运营平台,通过小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手段对用能设备进行监测与控制,实现用户侧能效智能管理和服务双向互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用电服务。另外,95598等双向互动服务平台也大幅提升了用电服务的互动友好性。

(2)智能电网支撑城市资源高效利用

智能电网通过通信平台的建设,协助打造城市神经网络,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电力行业的通信平台,不仅可以服务于电能生产、输送、转换和消费的全过程,也可以服务于其他行业的信息通信需求,使得资源高效利用。电力光纤到户还可以有效承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信号,推进“三网融合”,减少重复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3)智能电网支撑城市发展清洁低碳

智能电网通过开展大规模清洁能源并网、电动汽车等项目,实现电源侧的清洁替代和终端侧的电能替代,提高清洁电能在城市能源消费体系中的占比,使得城市发展清洁低碳。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智能电网一方面通过开展特高压、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的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等项目建设,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将远离城市的清洁能输送到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的项目,实现能源就地平衡,推进新能源利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使原来污染较大的燃油方式转变为清洁用电方式,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促进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4)智能电网支撑城市信息资源充分利用

通过电力骨干通信网、电力光纤到户和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建设,实现高效的电力专网,助推“三网融合”,协助打造城市公共网络平台;发挥电力信息资源价值潜能,建立智能电网数据信息价值分析平台,支撑智慧城市的政府宏观决策、工业生产管理、居民生活服务。

总之,智慧城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整合多种先进技术,促进城市各部分功能协同运作,使得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环境更清洁、生活更舒适。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智慧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倩,李强,孙芊.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发展[J].河南电力,2013,04:5-7+4.

第3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08

1引言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产生自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提出后,智慧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并被各城市所重视。因为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旅游建设推进城市快速发展。在2011年中期国家旅游局就已经提出了我国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初步实现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就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系统的发展步伐,从推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的方面促进城市系统智能化建设的中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智慧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其不仅对旅游事业的信息化管理而且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乃至智慧地球领域平台建设的有机构成要素。

2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2.1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我们也称之为智能旅游,其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等让顾客主动感知并利用旅游资源,从而为旅游者们提前提供旅游服务,进而实现旅游过程智能化,服务管理科学化的过程。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实用型创新和集成性创新,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体验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2.2智慧旅游有利于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

因为智慧旅游为旅游产业提供了自动化服务平台所以其平台中不仅包括了政府的最新旅游公告而且还包括了各大旅游景点路线、费用等内容。所以说智慧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不仅可以促使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一些景点信息,还消除了旅游者得到的信息与旅游局等提供的信息不符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可以合理的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为旅游者们提供更好的旅游和体验。最后就是因为智慧旅游平台中有各项收费标准等,这样可以合理的引导旅游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安排自己的旅游线路,并且该平台还提供了在线支付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服务感受。

2.3智慧旅游有利于改变旅游营销方式

因为智慧旅游是根据计算机等高科技而为旅游者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感受,智慧旅游可以准确有效的对旅游者的喜好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挖掘旅游热点,引导旅游产业打造符合需求的旅游产品,高效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旅游者也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对本次旅游服务进行评价,这样旅游局就可以通过顾客的反馈进行合理的改进,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进而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2.4智慧旅游有利于实现旅游科学化管理

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将有效的实现旅游业从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第一,相关旅游监管部门不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获取旅游者对服务的反馈,而且还可以实时的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第二,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促进管理部门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平衡各旅游压力,降低游客对环境的破坏率,进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缓解生态环境与游客之间的压力。第三,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促进各旅游部门的信息共享,进而出台一些保护性相关政策,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保障。最后就是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预防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之间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游园应急管理能力。所以说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加强游客与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促进旅游管理的科学化。

2.5智慧旅游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旅游可以说是旅游业与信息业的有效结合,其不仅可以降低旅游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旅游产业,而且智慧旅游还可以促进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各移动客户端于云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且,智慧旅游本身就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创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牌提供发展机会,所以说,智慧旅游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其之间相互合作才能促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展。

3有效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有效的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首先,发展智慧旅游要充分调动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为智慧旅游相关项目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经济支持。其次,对于智慧旅游的投资建设应该体现在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的就是基础设施,应用层以及服务层三方面。

因此,要想加快智慧旅游的快速建设就必须要加强硬件,互联网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化的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2加快人才培养,强化组织保障

人才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智力保障,其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各旅游政府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对产业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智能化体系的建立。另外,各旅游管理部门要为其提供专门的组织保障,充分协调各单位所提供的旅游信息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促使智慧旅游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

3.3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标准化建设

智慧旅游的建设必须要以游客为中心,进而通过对游客真实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满足其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所以,在M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利用新型高科技,例如电子导游等网络技术,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感受。所以各部门要提倡各旅游地区进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并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3.4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支撑平台

智慧旅游的建设其实可以说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因此说其不仅要做到对旅游,交通等进行整合,还有对旅游景点,住宿环境等进行整合,从而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另外,智慧旅游要不断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例如信息技术平台,基础设施系统等的建设与完善来实现综合支撑系统的建立,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

无论怎样,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不仅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智慧旅游作为我国从旅游大国转变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支撑,其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规模和效益,而且还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我国智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2]盘红华.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8,(15).

[3]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09).

第4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道德经;涌现哲学;中庸理论;低碳生活;绿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05-2

新教育形势又提出了新的哲学命题:规范办学与质量提升的关系;特色发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高考桎梏与教学创新的关系。破解诸命题需要理念的更新和工具的创新,基于“道生”理论、涌现哲学、中庸理论、低碳生活等哲学思想以及我校长期的绿色教育实践而创生的绿色智慧在澄清、矫正当前教育“时弊”方面有极独到的见解和实践路径,成为我们实现高效低碳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穿越时代的哲学思想引领绿色高效课堂

哲学是探求事象本质的学问;学科思想是贯通学科整体、揭示学科本质、促进学科发展的哲学思想;二者有交集。学科思想往往是上位、集约的知识,是学科之“道”。如地理学科的人地关系、整体性原理、时空事象统一规律等,它们有“完满、自足,不受制于它物的简单性”的特质。老子《道德经》揭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涌现是从简单规则出发,演化成复杂模式的过程(飞利浦·D·克莱顿)。“道生”理论与涌现哲学异曲同工,“道”与“简单规则”对应,“万物”与“复杂模式”对应,“生”与“演化”对应,是过程与方法,与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理念不谋而合,揭示了教学的特征和规律。基于学科思想和简单规则(即道)生成妙趣横生、变幻无穷的知识图谱,提高知识集约度,显现学科思想,点化学生意识,使学生进入玄思、内省的状态,展示了高效低碳教学的诱人画卷。

二、“考前知识浓缩、考中现场优先、考后反思建模”三大策略成为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

学生困惑:做了许多题,碰到新题又不会做了?笔者沉思:为什么要沉溺于题海?有没有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呢?

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易、中、难题3∶5∶2的比例配置,以及“80%左右的答案可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读取”的研究发现,告诉我们完全不必以“题海之苦”来换“高分之果”,而取“现场优先策略”全神贯注于现场解析,与“考前的知识储备、考后的反思建模”策略相辅相成,成为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

(一)考前将知识浓缩于结构图谱的知识储备策略

蕴含哲学思想的三大结构既是知识的普遍结构,也是解题的共通结构,只要深刻理解并熟练迁移就能使学习和解题变得简单而有趣。

【2011年江苏高考题】27.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6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3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主要因素有 (3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2分)

【参考答案】(略)

【解题过程】第1题可直接从图16读取;借“风水地”结构和气候图谱可解“气候差异及原因”;借“自然—人文”结构及其图谱可破第2、3、4题。

(二)考中全神贯注于现场资源分析的现场优先策略

现场资源包括试题提供的全部信息,乃解题之“本”,而“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成为答案“生”成之“道”。如选择题题干与题肢无非就是“对立或统一”关系,取“统一”弃“对立”;综合题就是建构围绕“核心”信息演绎、与“问题”关系统一的推理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还使学生将“题干—题肢”、“信息—问题—答案”作为一个分析单元进行“系统—整体”思维,摒弃顾此失彼的陋习。全神贯注于现场分析既可读取80%左右的答案,又不分神于无谓的紧张和失分于思维定势。

如何现场现学试题提供的新知识、新概念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如2012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就有“雪线高度、岩层的埋藏深度、土地利用的集约度”等新概念。

【2012年江苏高考题】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析过程】“岩层的埋藏深度”是新概念,但考生往往因心理紧张忽视解读而生误解。图像中“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会因思维定势于平时练习中的“岩层分布形态”而误解。全神贯注于现场分析,则能清空定势,根据“岩层的埋藏深度”概念将岩层分布情况重绘于地形剖面图上,答案即水落石出。

教会学生如何发现试题提供的“核心”信息,围绕“核心”如何用想象演绎、与常识相接、借“整体性原理”推理而建立“条件—问题—答案”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应对开放性试题的普遍之法。

如【必修Ⅲ第一章第四节】“西气东输对调入区、调出区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确定“气”乃“核心”信息,将“气”以“作为能源(自然资源)”、“作为洁净能源”、“通过输气管道建设”对调入区(长三角)、调出区(西部地区)分别有何意义的系列之问,用“常识+想象”将“气”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补实,答案应然而“生”,思路深刻,结构清晰,广谱迁移,无须死记硬背。

“现场为道、为本”的思想,既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的体现,又能破除思维定势、心理紧张、熟题易错的怪圈,成为破解“题海战术”的良策。

(三)考后必须建立回归反哺机制的反思建模策略

做完任何题目都要回归学科思想和基本结构,充实知识图谱,建构解题思路,建立回归反哺机制,强化“基本结构”的生成功能,强化“知识图谱”的实用功能,犹如体育基于简单的动作和必要的规则,在训练反思中强化技能和提升智慧。

三、随身携带的心智程序成为穿越课堂的思维之“道”

(一)思维模式:随身携带的心智程序

思维模式是大脑建构的心智程序,是对思维过程的提炼机制,是主体把握客体的概念框架。

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读—讲—填—划—记”单一线性模式,而绿色高效课堂则采用“提炼要素—拓展联系—彰显结构”的非线性、深度理解模式:基本概念是什么?哪些要素构成?要素之间、前后知识之间、与学科基本结构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着力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模式。

如教学必修Ⅲ《区域的基本含义》时,当“区域”概念呈现后,教师通过“气候图谱”的整体性联系,将“地—风—水”结构展现面前,将“区域”提升到“道”之地位。气候图谱、联想景观、联系区域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而深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必死记硬背。

在“区域产业结构”教学中,教师进一步将“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添加进“人文要素图谱”,使学生明白自然地理条件是相对稳定的,而人文地理要素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的。

将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传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纵列,然后与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进行比较,要求同学们分析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后同学们得到了前者是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而后者是某一区域沿着时间轴的纵向比较,强化了“时空事象统一”的学科思想。)

必修Ⅲ第一节课就印证了三大基本结构的普遍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纵横穿插于不同的教学时空,将不同的知识概念和相互关系统一到基本结构上来,变成学生头脑中“简化了的假设”,形成积极正确的思维定势,成为“随身携带”的智慧程序,通过“道生”策略,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丰富性深刻地揭示出来。

(二)思维结构:现象到本质的智慧中介

思维结构是世界结构的反映,是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思维要素(即语言、材料、问题)与思维功能(答案或方案)之间的中介。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为绿色高效课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世界呈现的事象、我们所学的知识或面对的问题都属现象范畴,知识规律、正确答案和合理方案等属本质范畴。“看”的机制就是利用“具有兼容、中介、统摄性”的思维结构,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过程使问题与答案达成统一的过程。

地理知识或试题一般是“图—文”二元并呈,它们以“现象态”纯粹直观地呈现于学习者面前。如何通过思维结构达致“本质”?第一步须从现象中抽取要素,建立“现象—要素”结构;第二步对要素用准确的语言定义,建立“要素—定义”结构;第三步须对整体特征进行推论表征,建立“现象—本质”结构。

如必修Ⅲ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解析过程】首先请同学们阅读题目,分析题中有哪些要素?(知识框架的搭建或试题的分析一般都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表述,教师聆听并予纠偏,比教师自顾自地讲解要省力、低碳、高效得多。)

同学们已经能够基于“城市发展”的“要素—定义”结构,自主得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本质特征。

解题完毕还要归纳“答案完整”的特征模型:一结构要完整,从“图、文”二元中完整地抽取要素。二定义要准确,“要素与定义”要匹配,与题目要求吻合。三本质要呈现,从“现象—要素—定义”中揭示整体特征。该模型是“结构决定功能”系统论思想的地理化,使学生明白“结构完整(结构)才能确保答案正确(功能)”的道理。

绿色高效教学将道生、涌现、中庸、低碳理念引入教学,充分挖掘知识或试题背后的思维含量和价值体系。用哲学引领教学,教学就变得本质和简单;用集约的普遍结构贯通学科整体,教学就变得有思想和灵气;考前将知识浓缩于结构图谱广泛迁移于不同的教学时空、考中将思维集中于现场解析建构“信息—问题—答案”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考后建立回归反哺机制的反思建模策略,“考前、考中、考后”三大策略相辅相成穿越题海的普渡之舟,“现场优先策略”使解题变得踏实而从容;随身携带的心智程序、智慧中介的思维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学习成为思维游戏,绿色高效课堂收获着智慧和精神的双重卓越。

[参考文献]

[1]王瑞.解读《庄子》哲学中的“身体”[J].江淮学刊,2009(01).

第5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智慧旅游;在线旅游;导游服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0.63 [文献标识码] B

自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在线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产品预订、服务评价等成为在线旅游企业核心经营方向。但同时也引发了OTA“价格战”、经济“负增长”等行业不良事件。长此以往,在线旅游企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在智能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在线旅游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导游服务更是其产品组合中的增值部分。[1]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真正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开发迎合旅游者个性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服务至上,为使在线旅游市场有序发展而努力。

一、在线旅游企业导游服务研究的必要性

(一)促使在线旅游市场有序发展

OTA“价格战”引发一系列在线旅游市场发展不健康问题,相继出现的并购事件也预示着各在线旅游企业争夺在线旅游市场的决心。如今,虽然各在线旅游企业都想尽办法创建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以作为争夺在线旅游市场的砝码。但进行比较后发现,各在线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信息查询、旅游线路设计、机票、酒店预订等相关服务都近似相同,内容大同小异,不会成为影响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关键因素,也是造成在线旅游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差异化、个性化、创新化的在线旅游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从在线旅游企业价值链的角度考虑,导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组合过程中的增值部分,且目前在线旅游企业关于导游服务基本采用与传统旅行社合作的模式。在线旅游企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更多的是扮演将旅游者招徕的角色,之后的旅游过程依旧由传统旅行社所承担。因此,如果在线旅游企业能够推出全新的导游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使在线旅游服务完整化,还可以为实现在线旅游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做出贡献。

(二)解决传统旅行社导游服务诸多问题

近年来,旅行社导游服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云南导游辱骂游客、深圳导游打人、张家界导游被打事件层出不穷。一方面,旅游过程中导游劝说游客购物引发争执,游客对导游员的服务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如今散客化旅游越来越多,自驾游、微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取代传统旅行社提供的团体旅游,[2]旅游者几乎不再依靠导游便可独立完成旅游过程中的一切活动。传统旅行社市场逐步迈入“寒冬”,导游人员工作越来越难做。这也是目前导游薪酬制度不合理、导游缺乏诚信、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等问题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3]对于未来旅游业发展主力军的在线旅游企业来说,抓住这一时机,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结合智慧旅游中导游服务新技术,努力打造符合当今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在线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不仅可以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且传统旅行社导游服务问题也便迎刃而解。

二、智慧旅游导游服务研究

(一)“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

智慧旅游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最早源于2008年IBM公司对于“智慧地球”的提出,后由“智慧地球”带动建设“智慧城市”,而智慧旅游正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部分。由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4]因此,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由于我国对智慧旅游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尚未具有较为明确的定义。但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张凌云、黎j、刘敏等为代表的对智慧旅游的定义,即智慧旅游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5]智慧旅游涉及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等。[6]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对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主动感知,并及时、迅速地推送智慧的服务。

(二)智慧旅游导游服务

由于智慧旅游旨在旅游信息化产业升级,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旅游者提供便捷、迅速、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服务。因此,智慧旅游中的导游服务不仅包含传统导游服务内容,并进行全面升级,真正实现导游服务的信息化与全面化。

1.旅游前的咨询服务

依托高效信息技术平台的智慧旅游能够为旅游者随时随地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全面的旅游信息,只要旅游者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且安装了智慧旅游导游服务客户端,便可获取任何所需的旅游信息。[7]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定位旅游者所在位置,便可查看附近的景点、酒店、餐馆等信息,还可以进行比较,使旅游者得到性价比较高的满意服务。

2.旅游中的讲解服务

旅游中的讲解服务是智慧旅游的一大特色。讲解内容已经存储在智慧旅游客户端,旅游者只需根据所到景点点击讲解目录,便可通过手机的语音播放系统进行播放。讲解内容由专业人员录制,更加科学、全面。[8]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不仅心情得到放松,还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知识,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收听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语种,这也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方便。

3.旅游后的反馈服务

旅行结束后,旅游者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客户端分享自己对于此次旅行的感受。基于Web2.0技术,同微博、论坛、维基百科等社交媒体一样,[9]在智慧旅游客户端中有供旅游者分享旅游心情、旅途信息、“晒”旅行照片或视频的专门版块。这一功能的设计不仅为智慧旅游建设得越来越好提供了相关数据信息和中肯的建议,并且旅游者分享的内容也可成为其他旅游者借鉴、参考的依据。

三、在线旅游企业导游服务“智慧化”

在中国知网上,以“在线旅游”、“导游服务”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未能检索到相关文献,而大都是以在线旅游网站、在线旅游市场、在线旅游商业模式等研究为主。以“智慧旅游”、“导游服务”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可以检索到相关文献共2篇,分别研究导游服务APP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以及智慧旅游对导游服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在线旅游与智慧旅游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进行检索,可分别查找到2篇相关文献。由检索结果可以看出,在线旅游企业导游服务问题还未引起相关学者们的关注,而智慧旅游导游服务已经具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且在线旅游与智慧旅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将在线旅游企业作为智慧旅游的推广平台,智慧旅游作为在线旅游企业的技术支撑,将智慧旅游中的导游服务技术在在线旅游企业中加以运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导游服务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为在线旅游企业导游服务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实现互联网与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的完美对接

在线旅游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网络技术从事旅游产品的运作与分销,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目的,囊括了航空公司、酒店、租车公司等旅游服务供应商的在线旅游营销平台;而智慧旅游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者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方便利用的效果。[10]两者都是以互联网中的“大数据”作为平台,都是为迎合现如今旅游散客化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并提供方便、智能的在线旅游服务为目的,在所使用的技术方面具有相似性。此外,智慧旅游包含在线旅游企业尚未涉及的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服务等新信息技术,这也是在线旅游企业需要进一步努力实现,以完善自身在线旅游服务系统,使其具备智能服务的完整性,并为旅游产业全面信息化升级做准备。因此,在线旅游企业与智慧旅游可以实现新技术的完美对接。

(二)实现旅游者与在线旅游企业间的实时互动

目前,在线旅游企业依托自己的网站作为平台,多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查询、旅游线路设计、酒店、机票预订等服务,这些服务基本上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前的准备工作,而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服务基本上还是由传统旅行社所承担,形成线上与线下合作完成的模式。导游人员诱导游客购物、旅游者不能玩得尽兴、对导游员的评价不一等现象依旧不可避免。因此,在线旅游企业不仅要为旅游者提供游前的相关服务,还需延伸至旅游过程中,以及旅游结束后的相关服务领域,为方便旅游者提供完整的、全面信息化的在线服务。可以借鉴智慧旅游导游服务客户端的服务模式,凡是在某个在线旅游企业预订相关旅游线路的旅游者,都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免费下载一个智慧旅游导游服务客户端软件,在旅游途中,只要旅游者携带装有智慧旅游导游服务软件,便可独立完成全部旅游活动。且旅游者可根据亲身体验及需求变化,随时通过这款软件将信息反馈给在线旅游企业,从而实现在线旅游企业迅速掌握游客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旅游者反馈信息做出及时调整,使旅游者拥有最佳旅游体验。旅行结束后,旅游者也可以通过该软件特定的用户分享模块分享此次旅行的心情,将更多的旅游信息传递给其他需要的用户。

(三)实现政府与在线旅游企业间的合作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如今在线旅游企业与传统旅行社不同的是其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代替了旅游者亲自到旅行社咨询旅游信息、查看旅游线路、支付旅游费用等过程。但尽管如此,在线旅游企业终究还是一种商业模式,其最终目的还是以盈利为主。因此,才会导致如今在线旅游企业持续不断的“价格战”问题。然而,智慧旅游是由旅游主管部门发起的,由政府集中投入资金和支持,以为旅游者提供智慧旅游服务,确保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享受极致体验为目的。[4]因此,智慧旅游具有公益性,是政府为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升级而采取的智慧化手段。将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导游服务引入到在线旅游企业当中,既实现了智慧旅游背景下,在线旅游企业信息化与智慧化全面升级发展,又可以通过政府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联合发展,促进在线旅游企业更加有序、健康发展,弥补之前“政企分家”的缺陷。

四、总结与展望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互联网将会成为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旅游业作为我国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必然会紧随目前的发展趋势,在线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的纷纷涌现就是最好的证明。两者均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既符合当今“互联网+”的时展,又可以解决旅游市场散客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方面,将智慧导游服务融入在线旅游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体化的信息技术可成为旅游者的实时导游,不仅可以减少在线旅游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问题,还可以借鉴智慧旅游的新技术、新手段实现信息全覆盖,从而使旅游在线服务贯穿旅游活动始终。在线旅游企业导游服务的智慧化发展是智慧旅游的结果,同时,智慧旅游也要依托在线旅游企业这个良好的营销平台作为载体,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未来将会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全面升级。

[参 考 文 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李悦铮,毕剑,周成.大连旅游发展创新路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

[3]王莉敏.人工导游与自助电子导游服务的差异化发展[J].旅游管理研究,2015(9)

[4]曹光思.面向智慧旅游的在线旅游服务优化升级[D].浙江师范大学,2013

[5]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

[6]李云鹏,晁夕,沈华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107-179

[7]杨艳,朱飞,李泽华.智慧旅游对导游服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界论坛,2013(8)

[8]李h琦,马云驰,段伟,杨银燕,邹楚吟.导游服务APP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2015(8)

第6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1)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科学的设计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全局性设计,使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城市规划需要设计者站在全局的最高点去看问题,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对于设计者的素质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城市规划不仅仅是点和线、线和面的递进关系,同时也是空间与时间横向与纵向关系。城市规划中需要设计者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城市规划更多的是考虑“面”的问题。

(2)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建筑设计是基于居民对建筑的主观要求,采用科学的规划设计原理,对建筑的内部及外部进行设计和改造。第二,建筑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纲要,为城市的功能提供载体,利用城市资源对建筑进行可持续建造。建筑规划更多的是考虑“点”的问题。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所表达的思想都是相对一致的,都把落脚点放在科学规划上。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①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建筑设计要遵循城市的规划设计,要以城市规划纲要作为建筑设计的首要前提。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的建造着若不依据城市规划纲要进行设计,那么整个城市的管理就是无序的,城市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②城市规划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建筑设计本身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③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不可分离的。在城市的发展中,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体现。一座城市拥有着多样的建筑形态有利于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反过来也同样如此。从另一方面讲,两者结合即是一种互补。

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相互作用

(1)有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能够有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规划提供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建筑设计则是对规划做出具体实践,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为城市建设做出有效部署。

(2)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控制。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规划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就要运用建筑设计来进行填充。城市规划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调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设计的进行,但是,从长远来看,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综合利用水平,对建设本身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3)增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度。城市规划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行、共同参与,而建筑本身也是同样如此。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使其在实际运作中减少了很多摩擦。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较弱的城市,可以在短时间内建造优秀建筑,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为城市的发展助力。

3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理性对待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将硬件与软件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是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城市规划的设计的涵盖范围特别广泛,需要时间与空间的融合,所以,城市规划从初期设计到最后维护都要及时的进行跟进。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城市功能进行界定、对城市道路进行划分,也要注重单个建筑形态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影响。使城市各个方面结合成有机整体,这就需要城市的管理者拥有极高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考验着城市规划设计者的专业素质。从另一方面讲,建筑设计质量的高低对城市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同建筑设计一样,遵循科学、认真的原则,对建设的进度及时的跟进,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2)建筑设计要在根本上以城市规划为基准。建筑师在对建筑进行初始设计时,要考虑各种问题,综合来讲,就是将大环境与小环境进行有机结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弊端也渐渐显现出来。同样,建筑设计也出现各种问题,盲目追求建筑的“高大上”,忽视建筑本身的实际功能,使城市资源遭到很大的浪费。建筑师在表达自己情感方面进行的创造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味追求建筑本身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对其他之外的因素不加以考虑,那么就会使得建筑本身与整体环境不相协调,违背了城市规划本身的要点。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的大环境其创作的基础,任何设计都要服从城市规划,符合城市的功能需求。

(3)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施的管理。任何城市建设不可能出现准确无误的执行,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所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执行的控制。对建筑设计的执行阶段要加强行政上的监督,建立行政问责机制。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故意的偏差,不仅仅是对建筑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也是对城市规划纲要的违背。

(4)建立完整的建筑设计评估系统。重要的建筑在初始设计阶段综合考评中,就应引入城市的考评系统。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对建筑师的设计进行评估,可以为城市规划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样,建筑师的设计作品是否符合本城市的规划纲要,是评估的核心内容。评估系统在选出合适的作品后,仍要仔细斟酌,所选作品是否符合周围建筑群得整体环境,是否符合区域内的城市功能。建筑设计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划,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

4结语

第7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曲江文化品牌;探讨

1. 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1)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需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思考,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需要有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关天经济区确立一个核心城市,只能选择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对于西安来说,这是一个新提升、一个新要求,也是一个新机遇。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首先提升了西安的发展定位。西安的发展,一举从地方布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布局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将开辟西安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必将推动西安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赋予西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承担起这一重大使命,我们必须明确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概念、内涵、标准和特征,充分认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可能性,确立国际化的发展目标,选择正确路径和突破口,加快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上下要珍惜和把握这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书写未来的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朝着把西安建设成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实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关系,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国际第一流都市。理解国际化大都市概念的关键点是“影响力”问题,这种“影响力”是奠基在一定经济实力基础上的,这种影响能力既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

(3)在很多人看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念想“千城一梦”,作为内陆城市西安,如何破题?西安市委市政府已决意把西安打造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其落脚点放在了“历史文化特色”、“区域性”和“专业性”之上。

(4)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曲江文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曲江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献力量,献智慧,着重要把握好城市文化整体定位、城市文化资本运作、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大型会展活动的运营与策划及城市发展研究战略,更深一层的了解和挖掘城市文化资源。

2. 就西安曲江文化品牌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重开展建设

(1)区域性和民族性:研究历史学习文化,了解因为地理风貌和空间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区域化人文个性,研究西安地处内陆的地域特征。

(2)美学欣赏性:文化资源具有各种美学特征,具有观赏价值。即有进一步打造西安曲江的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又有建筑景观的造型美、气势美、时代美;有地方特色菜肴的味觉美、嗅觉美和视觉美,又有大型节会活动的人潮汹涌的动感美;有讲演者的语言美、神态美。又有音乐会、画展、影视等等的听觉美、视觉美、感觉美。大凡文化资源都能给人们留下极具审美取向的观赏美学和体验。

(3)唯一性和垄断性:唯一性和垄断性既是专业性,城市文化资源的唯一性是指因空间、地理、气候、时间、历史底蕴的差异性而导致的不可替代性与独立性。因为地方性特征也导致一种很独特的个性文化,因此难以模仿或复制而具有垄断性。根深于西安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西安曲江建设紧抓汉唐古风也是我们城市特有的资源独特性。

(4)文化禀赋性:城市要发展文化成为其不可忽略的核心内涵。无论是自然赋予的还是社会创造的,不论是自然为主辅以人文的还是人文为主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都有很多文化含量,或科学的,或人文的。我们要积极努力继续做好各种主题公园,广场和文化节会使其成为文化的主要营销卖点和品牌价值。

(5)不可再生性:大部分景观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古代建筑、石刻被破坏或风化了不可能完全复制再生;历史文物、典籍如有破坏也完全不存在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文化构造物的不可再生性还有待我们继续去传承和发展。

(6)整合性:单一的文化资源,孤立的景物很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即使品位很高,也会影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因此综合性的并具有消费行为的整合文化资源尤为重要,它不但能带动曲江和城市发展,还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及文化发展。

(7)时限性:时代的变迁,季节的变化,都会促使文化资源的含义、特性、表现张力等发生改变,特别不能忽视是季节对于文化资源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特色化的文化资源都与自然条件有关,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展现我们独特的文化资源。应利用旅游周期及黄金周大力推广和发展。

(8)创造性和创新性:文化资源是一种消费品,因此它可以不断被制造、创造和创新。作为具有区域性、观赏性、唯一性与整体性的文化资源,是可以被人为进行“深度与广度”开发的。如大型城市旅游节庆与会展、大量城市文化旅游公园、大量新开辟的度假村、大量新建的景观街区,主题文化产业园区等等都是新型的文化资源发展形式,我们还要不断地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利用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多元化的曲江文化产业。

(9)可持续的深度开发性:因为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文化资源可以不断得到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许多项目因为有了品牌效应,长期延续下来,例如我国的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等已跨出中国走向世界,从而得到持续开发。另外文化资源的外延也可以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例如我们的新项目曲江二期,我们要不断创新探讨更多的可持续再发展。

第8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综合集成研讨厅;框架;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综合集成研讨厅概述

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钱学森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此种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过去培根式的还原方法和整体论方法之上的,弥补了它们各自的不足,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用来研究和处理巨型系统问题及复杂性问题的一种方法。

此种方法主要内容是以专家为主,把专家、数据、信息以及计算机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从而发挥系统的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集成研讨厅是建立在近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上的,集成研讨厅体系主要是由专家体系、机器体系、知识体系三大主要部分构成,依靠专家的丰富经验和阅历以及计算机高速的逻辑运算能力,不断修正结果,从而对复杂性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框架

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构思及理论框架是钱学森于1992年提出来的,其包括研讨厅的框架构建和技术构建。

1、研讨厅的框架构建。综合集成研讨厅由三个部分组成:专家体系、知识/信息体系和机器体系。由参与研讨的专家组成的专家体系,是研讨厅的主体,是决策咨询求解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专家体系所发挥的“性智”,往往是问题求解的关键。由专家所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研讨厅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所组成的机器体系,它具有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数据运算和逻辑运算能力,为定量分析发挥重要作用。由各种形式的信息和知识组成知识信息体系,包括与决策咨询相关领域的知识信息,问题求解的知识、信息。运用综合集成法,把这三个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统一的、人机结合的巨型智能系统。

2、研讨厅的技术构建。针对研讨厅实现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专家体系建设、不良思维模式的预防、纠正有效交互方式;知识、信息体系建设中定性知识和非结构化知识的表达与抽取,知识共享、信息获取和问题推荐等以智能工程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完成了研讨厅的技术构建。

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型采用类似语意句法模式识别的有向属性图描述,建立专家研讨过程中的模型,为扩展研讨厅系统和定量分析及研讨过程可视化提供了工具。

基于WWW广义专家与协作推荐技术,使研讨厅的讨论成果不仅是若干个人类专家智慧的集结,还体现了数以百万计网民群体的智慧。以交互管理理论制定研讨组织方法,针对群体思维的散发性及复杂问题求解过程,分别提出各研讨阶段的组织方法。群体智慧涌现及可视化,开发了描述群体智慧涌现过程的算法和可视化软件模块。从机器智能到人机结合的“群体智慧”;以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技术,面向Agent的系统开发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可视化的模型集成工具,实现所见即所得。

三、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前景

随着21世纪的进入,我国信息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达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加大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范围。现针对以上的一些应用加以阐述。

1、综合集成研讨厅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往往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整体达到最优,显然专家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大部分都具有大工程的经验背景,经验丰富且理论研究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利用专家群的智慧进行项目管理,无疑使项目开展的更加顺利,目标更容易达到。现实生活中的专家们在地域上具有分散性分布特征,他们分布在各大高校、科研机关以及一些大型公司。然而,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以及广域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在其上面建立一个虚拟的决策系统,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专家们的意见集合起来,进行科学化管理。

但是,此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实际应用尚未真正开始。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种种问题,首先是各种模型块的缺少,目前用在工程项目上的各种复杂模型还不是很多,模型的缺失对于管理的科学化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然后,由于专家系统很可能会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方,我国幅员辽阔,而且我国目前的网络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南电信,北网通”就是对此的一个形象描述,而此种管理方法可谓是建立在大吞吐量的数据之上的,包括图像、多媒体文件的传输等,对我国目前的网络状况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虽然此种方法在目前存在诸多弊端,但是它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比如它决策的迅速性、及时性、前瞻性、准确性、科学性、合理的应用专家群体等。

2、综合集成研讨厅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区较近的村庄包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被称为“城中村”。“城中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牵涉到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社区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中村”改造则是一项综合性的社区变迁,涉及到社区中的人口要素、地域要素、文化要素、组织管理要素等各方面,必须采取综合性视角。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需要应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集中各部门、各行业、各层次的专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来解决。

利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求解“城中村”改造步骤如下:(1)明确“城中村”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任务,“城中村”改造包括经济、社会、组织、环境、文化等各方面,需要明确此次改造任务是其中的哪几个方面;(2)搜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认真了解情况,召集土地管理、规划、经济学、社会保障、就业、建筑、交通等方面相关专家以及国土房管、户籍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社区组织、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或部门中的专家学者共同来利用研讨厅体系的软硬件平台对问题进行研讨;(3)通过研讨,结合专家们的经验和判断,提出对“城中村”改造的初步认识;(4)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形象思维,在问题求解知识的帮助下,提出对“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案;(5)根据“城中村”改造的结构特点,结合相关领域知识和国内外前人经验,把问题分析逐步或者逐级定量化;(6)在定量化或者半定量化的情况下,在计算机上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局部模型或者全局模型,这些模型既是对相关数据规律的一种验证,也包含了专家们的智慧和经验,他们是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某几方面或某些阶段措施的量化表现;(7)在局部模型和全局模型基本得到专家群体的认可后,通过讨论合成这些模型,最终生成系统模型,这个系统模型才是人们完整解决“城中村”问题真正需要的综合方法的量化表现;(8)系统模型建立后,通过计算机的测算程序和专家群体的评价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如果专家群体对模型不满意,那么需要重复上述的(3)~(8),或者其中的某几个步骤,直到专家群体基本满意,建模过程才能结束。

3、综合集成研讨厅在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中的应用。不同产业的不同企业、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企业的组织类型、企业的经营过程、企业的战略、企业的资源、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等因素,都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产生复杂影响,对企业信息系统复杂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状况,为更好地利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构建解决规划问题的途径打下基础。

对于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来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专家体系。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专家体系由战略管理专家、企业各层领导、CIO、各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心理顾问、经济学顾问、信息工程顾问等组成。这个专家体系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专家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对企业实施战略规划问题的研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综合集成中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中人的群体,所以在甄选时要针对不同企业类型、企业大小、所要实现的信息技术愿景认真对待。

(2)机器体系。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与融合所构成的机器体系是研讨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来说,机器体系结构与功能的设计应结合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以综合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来进行系统设计。在网络环境下,研讨厅是一个开放系统,机器体系以及与其联网的网上资源是支持系统战略规划的研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基础。比如,企业数据和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模型体系、管理方法与算法体系等。特别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机器体系应具有更强的动态支持能力,如实时建模和模型集成。这样的机器体系和专家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人帮机、机帮人”的和谐工作状态。

(3)知识体系。系统战略规划研讨厅是人、机结合的知识生产系统。知识扩大再生产所用到的知识资源就是人类知识体系及原有企业知识的总和,分为系统规划应用技术、系统规划技术科学、系统规划基础科学三个层次。

四、结论

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构思及理论框架的提出到现今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理论研究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军事、航天、工程项目、教学、公司战略等,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实践应用也未真正展开,只是局部的开展。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构建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机构平台,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拓宽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应用前景。这样,很多实际中的复杂系统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景元,周晓纪.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应用和实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

[2]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第9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1色彩学基本理论对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影响

1.1 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相是指色彩的基本样貌,用以区分色彩的不同种类。从光谱组成的角度说,色相由光的波长决定。只要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因此,色相的种类无限多,但人眼所能识别的只有160个。

1.2 色彩的生理感知的影响

视觉的生理特性对色彩的研究必不可少,这里我们集中分析园林景观作为表现色彩的载体时视觉的相关特性,以期对园林景观色彩的研究提供色彩美学的理论依据。从观测条件上看,园林景观色彩主要指的是日光照射的景观面貌,而人工照明主要是在夜间。

1.3 色彩的心理感知的影响

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极其复杂,这与园林景观色彩构图关系密切,我们必须对它有所了解。但色彩的心理感觉又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联系。

1.4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的影响

联想可分为具象联想、抽象联想、共感联想3种情况。色彩的具象联想是指由色彩的刺激而联想到某些具体事物。色彩的抽象联想与成人关系密切,是指由色彩感觉所引起的情感和意象的联想,如绿色可以使人联想到生命、和平;红色可使人联想到革命、热情或危险、冲动;蓝色可使人联想到博大、智慧或冷淡、薄情;白色可联想到纯洁、神圣等。共感联想指色彩视觉引导出其它领域的感觉,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经历、宗教习惯,民族也会形成不同的色彩联想。

2色彩的设计原则的影响

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讲与形式美的原则一样,即寻求关系平衡的统一和对比的矛盾共同体。因此,色彩设计的原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色彩的对比原则和协调原则。一个优秀的色彩设计作品,必然是在色彩关系的组织中良好地贯彻,体现这两个原则。色彩调和与色彩对比从目的上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但实际上是色彩关系配合中辩证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目的的不同解析。而这一目的就是形成色彩组合的统一协调。

3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对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影响

3.1 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特殊性

不同于建筑、服装、工业产品等的色彩设计,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主要造景元素,所以在大部分园林景观中,尤其是城市公园、绿地中,都是以绿色为基调色,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的色彩是作为点缀色而出现。但在一些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广场和主要的休息活动场地,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所承载的色彩也在园林景观色彩构成中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植物色彩的作用则退居其次。

3.2园林景观色彩组成

自然色: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天空、石材、水体、植物的色彩。

半自然色:是指人工加工过但不改变自然物质性质的色彩,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人工加工过的各种石材、木材和金属的色彩。

人工色:是指通过各种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在园林景观中表现为各种材料和色彩的瓷砖、玻璃、各种涂料的色彩。

4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几点看法

我们可以看出,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中的天空、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以期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但在按照色彩的设计原则进行色彩设计时,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上文提到的色彩的心理、生理感知影响;场地的地理特色、气候因素;民族、国家的风俗和偏好,文化宗教的影响;光线的变化、气候的因子;材料的特性等等。另外还要考虑使用中的场地性质对于色彩的要求,使用者的兴趣、爱好等。更重要的是,色彩设计本身就带有设计者很强的主观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设计师各人意志的体现。

5结语

此外,将来的景观色彩应该更加注重色彩生理、心理方面的属性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其设计也更加人性化。总之,设计师应该利用既有的审美原则和色彩应用规律,又跳出“约定俗成”的某些框框,创作出新颖的园林景观环境色彩。我们还可以从古典园林和己经建成的优秀景观作品中,提炼出各种诸如幽雅的、热烈的、冷静的、质朴的、民俗的、宗教的色彩。在有志之士的研究与发现中,人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园林景观之美。

参考文献

1 孙艳,乔峰.室内空间中的色彩设计[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