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工业互联网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趋势

第1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怀进鹏在演讲中指出,在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平台化发展,也集聚了新的创新要素,创新的主体、创新的组织方式、创新的速度和创新的内容都在大量地发展演变。他指出,信息技术推动了融合创新,重塑了商业的模式;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而“互联网+”则催生了新兴的业态。

“抓住发展趋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住发展趋势的转折点,即包括技术的转折点,又包括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怀进鹏表示。

怀进鹏还在会上提出,未来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就是“一个中心,四项任务”,通过发展现代信息产业的创业体系,通过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来实现软硬融合,两化融合。

怀进鹏认为,在新一代技术与传统行业密切融合,创造出新价值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演进将会呈现三个新的方面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信息技术推动了融合创新,重塑了商业模式。工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使得我们过去在生产制造当中所思考的问题,在工业革命时代所思考的问题和形成的规律又发生了变化。

第2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要辨析清楚问题,第一需要搞清中、德、美三国的互联网+制造,共通之处在哪里;第二需要搞清楚德、美两国制造业的所长在哪里,所短在哪里;第三要分析一下中国如何补短扬长。

中、德、美互联网+制造的共通挑战与机会

互联网+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制造业2025)从国外热到国内,反映的是全球范围信息经济全面发展这样一个大趋势和工业业态升级的现实需求。我认为这些名为工业XX的趋势,在本质上是信息化现象,而不是工业化现象。就好比说,有人把工业革命的某一段命名为农业4.0,只能理解为是用工业化、产业化的方式搞农业,而不能理解为工业革命在本质上只是一场农业革命。这涉及这场变革到底是体变,还是用变。

互联网+制造起于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之间的矛盾(如德国汽车工业)。这是中、德、美互联网+制造面对的共性问题。正如德国专家点出的,“人们将面临的挑战基本上是:把现在手持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尽可能多地转移到工业开发和生产的过程及产品上去。这通常被称为简单的复杂(Simplexity)。”

互联网+制造的核心,一是智慧化,二是服务化。都是从解决上述基本矛盾派生出来的。

智慧化说的是技术范式变化,带来的是技术和生产力上的正反馈,指要素越复杂,决策的能力相对越高。例如大数据,可以做到数据越复杂(越Variety),洞察力相对越高。而不是工业生产力条件下,对付简单容易,对付复杂难。面对互联网时代多变的市场,智慧化会使工业发生从迟钝到灵活的转变,提高复杂性条件下工业的响应市场的活力。

服务化说的是商务范式变化,带来的是成本上的范围报酬递增,指市场需求越复杂,成本反而相对越低。服务化对应的是产业化,产业化是同质化,服务化是差异化。过去工业和农业都是按产业化的方式发展,效率虽然提高,但附加值较低;工业一旦从产业化转向服务化,可以从同质化制造转向差异化服务中获得更高附加值。

以上是中德美互联网+制造共性的方面。

德、美互联网+制造的短长

德国提出工业4.0,可以认为是对美国“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为了解决不让中国像掏空美国制造业那样掏空德国制造业的问题。德国人认为,美国制造业之所以让中国掏空,而德国制造业却幸存,是因为美国制造业的中间环节过于简单,而德国制造业的中间环节比较复杂,而且都以嵌入式软件形式加以固化。经过中国这么一惊吓,德国更觉后怕,认为必须保护和发扬这种相对于中国人的比较优势所在。同时,德国通过观察中国与美国,希望在原有优势上,补移动所短。但方法不是搞移动互联网,而是把移动当作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把现在手持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尽可能多地转移到工业开发和生产的过程及产品上去”。通过这一招,让中国更加追不上。

反观中国,看到与德国制造业相比的短处,也在强调智能化。补上智能化的短处是完全应该的。但必须考虑到,德国人也不是傻瓜,让你随便追上。因此我个人认为,智能化这个定位要符合中国实际,一是要定位追赶,缩小与德美的距离;二是不要冒进,不应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再看美国工业互联网。美国与德国不同,他们自己认为是吃了中国亏的。再工业化中的许多主张,都带着有病乱投医的色调,是一种应激反应。表现在这些从中国“夺回”制造业的努力,忽略了中美劳动力工资的巨大差别,导致漏算美国资本家用自动化来代替人工,从而解决不了美国就业问题。这说明美国政客与企业家的不一致。这是这类主张不如德国成熟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冒进照抄,而应冷静观察,看看美国稳定下来以后到底真正想干什么。我个人认为,美国等过了这一阵冲动后,会发现技术创新是它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会把互联网+制造定位在技术创新主导的可就业的“新硬件”上。

针对美国的优势,中国强调技术创新也是对的。但只是在弥补短板、缩小差距这个意义上是对的。但如果以为中国真能在短期内(如一两任领导任期内)就可以把技术创新从弱势变优势,那就会忽略这件事的难度。而且等于认为美国人都是傻瓜。仅仅是中国企业不愿自发地投入研发,而且举国用力也无法改变这一点,就值得人们深思。如果不能真正总结出其中原因,或总结出其中的真正原因,并切实解决――至少现在总结的原因和提出的对策都不能说服我――将来还会犯政府主导研发冒进的错误。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认为中国在学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时,最好低调一些,把追别人的长项当作副攻目标,主要以缩短差距,补自己的短为目标,在局部领域提出高一些的目标。

中国互联网+制造如何扬长补短

互联网+X,希望能把互联网的成功(例如在中国市场上全面战胜互联网上的美国“老师”),“加”到各行各业,实现各行各业从追赶到超车的变化。

互联网就是超车的一个例子。互联网为什么能从跟随,渐渐变成在某些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呢?我认为这不是偶然的。中国有市场优势,这是德、美不如中国的地方。依托优势定位创新,比依托劣势定位创新,更有利于超车。

中国应发挥相对于美、德的市场创新所长,在“互联网+”中以市场创新为主、技术研发为辅,解决结构优化中的高附加值问题。

在市场创新中,业态创新具有核心重要意义。“互联网+”就是指一种新业态。即:“互联网+”=“基础平台+增值服务”(新业态)。

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要提服务化。

当前工业最大的现实需求就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低附加值是同质化造成的,高附加值必须走差异化的路。而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就是提供差异化的产业。服务化因此可以理解为用差异化的思路来发展一产、二产和三产。其中工业互联网主要指工业的服务化,即以服务化的思路来发展第二产业,用发展三产的思路来发展二产。这是第二产业发展思路的一个飞跃。又由于服务业存在“成本病”,服务化必须以智慧化的方式来做,也就是通过电脑加人脑,克服服务业“成本病”。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现实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大思路。

其次,服务化的路应怎么走出中国特色?

中国互联网已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以支撑服务业(也就是平台服务业、“重”服务业)为带动力量使产业超越美国的可行之路,将来互联网+制造,也要走这条路。

基础平台与增值应用的分离,相当于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分离,是服务业内部支撑服务业(“重”服务业)与应用服务业(“轻”服务业)的业态分离。

新业态的实质在重化服务业。从旧业态中长出增值服务这一价值增长点;以平台(支撑服务业)为新业态重点。其机理是,实现重资本与轻资产的分离,为多样性增值创造轻资产运作的条件,有效降低了创造多样性价值的复杂性成本。

第3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以下五大发展态势:

一是提网速,广连接。骨干网络优化提速明显,固定宽带普及目标提前完成;网络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移动网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络部署大幕拉开,专有网络连接更加广泛;智能硬件丰富信息交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连接范围持续扩大,产业互联互通步伐加快。

二是深融合,强制造。产业互联网全面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业互联网全力纵深推进,产业生态体系显现雏形;“互联网+农业”迸发巨大能量,技术助推产业链升级;“双创”平台持续普及推广,成为融合发展新动能。

三是兴业态,惠民生。智能技术助力业态焕新,打造科技时尚新生活;新型消费优化产业布局,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无人零售领域百花竞放,服务布局向线下聚拢;分享经济加速优胜劣汰,强势企业瞄准AI领域;在线娱乐行业加速升温,产品丰富但问题不容小觑;创新领域覆盖更广更深,网络惠民触手可及。

四是谋创新,拓市场。应用创新向技术创新挺进,商业化应用竞争加剧;多级平台同步孵化产品,“内容为王、创意为先”优势凸显;互联网平台走向生态化,产业链依存关系持续增强;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推广中国本土优势经验,“出海”足迹延伸更广。

五是重安全,共治理。系列法律法规加速实施落地,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安全产业向服务主导转型;有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全力保障社会民生;不良信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报告指出,2018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六个方面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新技术,下一代网络建设带动5G产业崛起,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集成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加速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推动金融信用体系趋于完善。

二是新动能,产业互联网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继续突破,智能制造的网络安全保障将成为关键一环,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升级将加速。

三是新场景,数据与服务开辟未来消费新场景,共享服务更加智能化和全球化,智能化赋能更多平台场景。

四是新体验,智能交互催生消费新体验,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新体验升级,AR有望重新定义移动交互体验。

五是新挑战,勒索病毒攻击类或将成为常态,个人信息保护将面临严峻挑战,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将不断攀升,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能力将大幅加强,企业拓展国际化市场将面临激烈竞争。

六是新生态,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建设将日益完善,平台经济创新与协同治理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数据权属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将加快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将深度变革。

第4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强国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战略意义将极为深远。中国制造与美国(高度信息化)、德国(高度自动化)、日本(汽车及电子)差异大,应选择更适合国内客观情况、成本回收期更短的方式,对国内制造进行局部优化和升级。

我们认为,互联网化智能制造是未来升级的最优方向,融合软件、电子、控制、机械四个领域,将彻底改变中国制造。“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升级,不仅仅是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的更重要意义在于将产生大量数据,有助于当期决策和未来预测,在产品开发和制造、产品设计和制造、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三方面形成有效闭环。依靠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人、机、料、环、法五大要素更加透明化和可预测,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关键期。原因是:1)提高用户体验和实现定制化将是制造业未来的最重要目标,“物美价廉”不再是竞争最有利武器。2)人口结构、劳力成本、产品竞争力、汇率四方面决定,中国制造传统扩张模式正落下帷幕。

2015-2025 年适龄劳动人口每年或减少约1000 万人,能否在此期间完成升级至关重要。3)标准体系是未来全球制造“战争”争夺的聚焦点,中国必须加快行动。

目前已具备产业升级三大坚实基础:1)技术、品牌小有积累,中国企业意图弯道超车站上“微笑曲线”更高端;2)C 端需求(Consumer)被互联网化,推动M端(Manufacture)的互联网化改变;3)经济不好压制升级需求?其实,需求和投入都更迫切了。近期大量草根调研反馈,经济下行压力下,制造企业改造升级需求更旺盛,迫切希望从效率中要盈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升级大致将经历四个阶段: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升级、工厂内互联网化、产业链整体互联网化。最先可能实现互联网化智能制造的是三类企业:1)现在装备自动化水平高,如汽车制造;2)需求将被互联网改造比较充分行业,如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等;3)互联网改造后效率弹性大的或急需效率提升的行业,如摩托车等低毛利产品和军工制造等。

这是未来3 年最强劲的“风”,三大领域最具成长潜力且将相互融合,投资机会绝对不容错过: “云”: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网”:工厂内物联网及产业链整体互联网,行业覆盖广和具备核心技术的公司将是最好投资标的;“端”:智能生产终端是核心,最先受益且弹性巨大,包括智能机床、机器人、传感器、机器视觉、无人机等智能生产设备,AGV、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

工业4.0??No,中国要做“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2025”要推动的是智能化升级,而非仅仅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推动信息化升级,通过传感、机器视觉等系统的应用,形成大数据的采集、反应和对未来的预测,在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质量和管理体系三方面形成有效闭环。

解读“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四大转变、对策和十大领域。

一条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十大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

无论是中国的智能制造2025,亦或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目的都在于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改造,以提高制造效率。据GE 估算,1%的效率提升将带来10 万亿美元的全球GDP增长。

制造业将更关注用户体验和定制化需求,“物美价廉”不再是万金油。过去30 年,全球制造以技术推动,强调的是速度、精度和使用寿命,但新一代消费者对快速迭代产品需求在持续上升,不断更新的Apple 手机风靡全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佐证,因此在新的需求趋势下,商业定价模型从原先基于成本定价,转变为基于交易定价。

根据自身客观情况,中国必须选择合适方式推动制造业升级,“制造2025”将是理性的选择。中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与美国、德国、日本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德国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且极度专注于技术;美国制造的信息化水平领先全球;日本制造以汽车、电子等产业见长,工业体系相对不丰富。

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依靠工业互联网采集大数据,人、机、料、环、法五大要素更加透明化和可预测,从而达到生产效率提升的效果。

智能制造业未来有可能改变世界,下一轮的财富将基于互联网化的智能制造,融合软件、电子、控制、机械四个领域并“魂”、“体”合一,智能终端一定是核心。

互联网化智能制造模式:“制霸全球”,近千年来中国制造首次赶超的机遇

自动化、信息化升级,中国制造或将重回世界巅峰。

借助“制造2025”,中国制造获得赶超世界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极为迫切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均处于乱世。未来十年,可以借助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应用和技术,同时又为了经济转型的成功,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升级具备成功可能性也非常迫切。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和庞大的市场,我们的前面有目标,即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后面基本没有追兵,印度和非洲的制造短期都难与中国制造抗衡,自动化和信息化升级将使中国制造更加强大,甚至有望重回世界巅峰。

为工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中国制造已做好再次跃升的准备。

三重动力――制造升级的坚实基础。

技术、品牌小有积累,中国企业意图弯道超车站上“微笑曲线”更高端。

过去30 年的经济发展,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

C 端需求(Consumer)被互联网化,推动M 端(Manufacture)的互联网化改变。

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领先全球,大量终端消费需求已经或即将被互联网化,这种趋势下就会倒推企业加快制造端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改造。 2015 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21 周年,迄今已有6.5 亿网民,5 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根据CNNIC 的数据,2014 年底,网民规模达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网络购物用户3.61 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升至55.7%,在全国居民中的渗透率也达到了26.67%。中国网购人群数量已经超过英法德意四国人口的总合(2.7 亿)。

互联网 “无时无刻地连接”使消费者从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相互连接、从消极被动到积极参与,最终扭转了产消格局,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参与各个商业环节中。互联网将过去消费者孤岛聚集成强大的消费者集群,从而形成B 端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消费者中心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商业模式下的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环节。而且生产商都通过设定折扣、运费政策鼓励分销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生产商往往数月后才能从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即是生产过程中的牛鞭效应:生产厂家需要以“猜”的方式进行库存和生产。而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猜测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 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 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B2C 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因此,传统制造业在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下,必须进行产业改造与升级,以更加紧密地与消费者需求端连接,满足市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制造业生产方式改革的方向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

近期大量的草根调研都反馈同一结果,经济不好的状况下,制造企业更迫切地想通过改造升级获得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大致将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自动化升级、信息化升级、工厂内的互联网化、产业链整体互联网化。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制造自动化。改造现有自动化水平比较低的设备,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借助设备的自动化来产生并传输大量工业制造数据。

第二阶段:制造智能化。通过传感器或机器视觉等多方面,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

第三阶段:工厂内互联网化。建设工厂物联网,让互联网因素正式介入生产制造,实现生产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汇总和分析。

第四阶段:产业链互联网化。这是未来的一种理想状态,建立整个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包括智能物流、定制化生产、零库存生产。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差异较大,大体上会是先自动化后信息化升级,率先会进行互联网化智能生产升级的行业有以下三类:

1. 现在装备自动化水平高,如汽车制造;

2. 需求将被互联网改造比较充分行业,如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等;

3. 互联网改造后效率弹性大的或急需效率提升的行业,如摩托车等低毛利产品和军工制造等。

未来3?年最强劲的“风”,寻找最受益的成长领域

互联网化智能制造将集软件、电子、控制、机械为一体,以智能生产终端为核心。我们认为需要重点投入和受益的领域可概括为三大方面:

1. “云”: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对数据进行采集、反应和预测,形成可行为的大数据(Actionable Data)。尽管现在一切都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未来工业互联网的“BAT”或将在此领域诞生。

第5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制造业;发展;局限;优势

互联网思维是现在讨论比较多的说法,国际普遍认为在未来只有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才有生存的空间,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转型给市场经济带来了一个清爽的明天。我国要想在创新的基础上继续维持制造大国,那传统制造业就必须学会使用互联网思维,抓住发展机遇。

一、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现状

1.平稳有序,创新进步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发展初期,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型国营工业企业,民用设备等快速发展起来了,并且通过学习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造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制造,而慢慢转向于智造。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也在不断的创新技术,努力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

2.制造业政府政策----制造业升级

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国务院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理论,为我国今后制造业的发展规划了道路。一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二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促进能源工业稳定发展。三是积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四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劳动生产率低,企业结构不健全

虽然我国为世界制造业第二大国,但是整体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仅仅为美国的4.4%,这也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一大因素还有就是企业结构不健全,致使我国尚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2.管理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协调

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管理人员水准不高,管理水平低下,还存在很多的家族式企业,导致企业活力不足,无法进一步深入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不协调,无趋同。

3.创新能力缺乏,技术水平不高

通过微笑曲线我们就可以知道制造业利润最高点就是技术,而我国制造业大部分是处于利润最低点,也就是加工贸易。整体制造业创新水平低下,智造的水准不高,产品更新周期慢,竞争力低,市场反应速度慢。因此传统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产品与服务持续性的更新,提高其附加值,保持高盈利的潜力才能保证企业永续经营。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趋势

1.互联网思维推动制造业发展新业态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新业态的产生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社交化生产,比如小米手机,众包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基于互联网的交流,业在逐步的渗透到制造业中,个性化定制是最大的亮点所在,人们可以自己参与产品的制造与设计中。而另外像一些基于平台的经济,如大数据,O2O模式等,让交易进行更加简便易懂,提高服务质量。

2.制造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特征

服务综合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必定与服务业无法分开,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后续技术支持势必会成为制造业利益的来源,而产品只是一个载体。与此同时,个性化定制与社交化生产也是大的趋势,在中情况下用户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者,而且还是产品的设计者,拥有更多话语权,提高用户满意度从而使得企业着重与经营用户而不单单聚焦于产品。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将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用户关注度的提高衍生出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的兴起正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实践的最好成果,成为新的亮点。在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而是消费者,运营商和品牌商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并行制造”。在互联网开放,协作与分享的环境下,传统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将会大幅度减少,实现扁平化运作,更加注重于产品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取得柔性和创造性的生产组织。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思想的提出,互联网更加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的模式衍生出一批又一批新型的商家,比如“互联网+旅游”就出现了途牛网,“互联网+订餐”就出现了美团糯米等网站,“互联网+购物”就有淘宝京东等品台,因此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生活中的操作,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品台。

四、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发展策略

一是构建新业态分类统计体系,在制造业新业态中产品与服务紧密相连,使得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利益来源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在现存的体系下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分,无法反应出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不利于企业对于市场的掌握与分析。二是实现多部门协同支持,在互联网背景下并行制造业兴起,需要多个政策上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保持决策的系统性和一致性,三深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势和方向,灵活采用各种方式保证企业良好发展。推进试点的推广,各行业发展程度不同可以采取试点,对于试点情况良好的行业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相关模式的学习,从而提高制造业发展速度和利润增加空间。四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技术水平。五是改变固有的思维状态,培养互联网基因,要明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还应该从战略上进行相应的变革,在不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的前提下,根据行业属性寻求与互联网最佳的结合,找到自己的定位。

五、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发展主要行动

1.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完善贯标评定线上线下协同工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和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在智能制造等重点行业中采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市场化机制。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新型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鼓励地方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导各地科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整合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资源,加强两化融合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研究制定两化融合标准路线图,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的原则,研究制定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控系统、生产等领域的关键标准,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细分领域标准,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符合性评估工作。

2.O2O模式的推广

现在“互联网+传统行业”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模式就是O2O模式,即线上和线下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线下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线上服务,线上的商家也可以互联网统计线下用户的资料,从而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O2O模式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抓住“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实现“1+1>2”。

六、总结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牢牢把握住时代的机遇,顺应时展的潮流,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才能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新业态:互联网思维下的制造业.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第6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之前也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所绘制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对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4.0(工业互联网)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1.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 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2.云计算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架构中,,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将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互联网信息层统一起来为互联网各虚拟神经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从定义上看,云计算与互联网虚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状态下,物联网的传感器和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3.大数据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随着博客、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数据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物联网传感器感应的实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整个互联网网络体系内,体量极其巨大。这些数据中蕴含了对经济,科技,教育等等领域非常宝贵的信息[52]。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兴起的根源和背景。

与此同时,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互联网大数据开始与人工智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结合,这其中就包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世界级公司,如百度,谷歌,微软等。2011年谷歌开始将“深度学习”运用在自己的大数据处理上,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互联网大脑的智慧和意识产生奠定了基础。

4.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的萌芽,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云计算中的软件系统控制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家庭的家用设备,办公室的办公设备,通过智能化,3D打印,无线传感等技术使的机械设备成为互联网大脑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这些智能制造和智能设备也源源不断向互联网大脑反馈大数据数,供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决策使用。

5.互联网+,反映反映互联网从广度、深度发育成成熟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过程

第7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第一本全面解读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趋势与机会的著作。腾讯科技耗时半年全行业深度调研,9个行业,80家公司。不读《跨界》,你将被时代淘汰。)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时代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物联网更是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世界将告别我们刚刚熟悉的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化正在席卷全球。这种变化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身临其境,同时也身处迷雾。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在碰撞和融合中悄然发生,企业间、产业间跨界合作将会无远弗届。

在中国以BAT为首的巨头已经开始一系列应对跨界趋势的并购,其中甚至包括我们熟悉的文化产业。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众筹电影了,你能想象今后的电影是大家喜欢什么,就能演什么吗?这只是变化的冰山一角。互联网金融迎来春天,智能硬件成为创富新动力,在线教育发芽,吃喝玩乐都在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传统行业。在融合与碰撞之间,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正在进行。《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全彩精装)》这本书为你解读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变化趋势,助你拨云见日,把握发展机会。

目录

第8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一、信息化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中国工程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肩恒的报告是《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学习与思考》。胡启恒指出,在工业革命之后漫长的250年中,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互相交织形成强大的驱动力量,推动现代社会走向信息时代。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大大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城市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居住和交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工业化国家已经走在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胡启恒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目前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即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古老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受历史和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与其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异。物质方面的差距,通过购买、学习和创造可以弥补。难补的课程主要是现代化国家在漫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现代科学理念、同民遵守规则和法律的社会共识与基本道德底线、参与和开放型的社会治理机制熏陶出来的人文精神与公民意识,特别是现代社会对环境的重视。这些都是无形的,属于软实力、精神层面的,也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价值。中国目前还不完全具备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的要素。这些是我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基本背景和国情。我们必须跨过差距,与工业化国家一起走上信息化的赛场。但是作为信息时代的插班生,有些课程不补也是不行的。胡启恒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迫切需要加强认识的问题,比如重新认识城市规划的地质科学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化的基本原则、走出将城市化混同于“居住楼房化”的误区等等,尤其是清醒认识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在《T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包容发展路径》报告中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用包容比融合来形容更准确。发达国家一般是上世纪70~80年代完成工业化以后再进入信息化阶段,而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在工业化中前期就遭遇到信息化的冲击,必须采用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包容发展战略,才能规避过度工业化的弊端,更快进入信息化社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两种产业的融合。杨培芳认为中国将度过农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包容发展的阶段,与此对应的是集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阶段。我国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发达国家用300年走过的两次现代化进程,并规避过度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弊端,必须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同时并举,走包容发展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央智库)的王宪磊在《信息化促进城镇化》的报告中指出,城镇化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亮点。

关于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未来前景,胡启恒院士认为,值此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时代之际,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更高素养的社会公民、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才是目的。而社会文明得以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则是培育成功的社会公民的载体。信息化的实质是数据和信息共享。社会网络化、网络服务化、服务平台化、平台开放化、数据和信息可共享化,这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信息化的基本目标。杨培芳认为,信息化打造的是扁平化社会,这是一个以知识劳动者为首的社会,是改变传统的集中化大城市生存模式,代之于分布式、自组织化的小城镇模式。

二、信息化及发展趋势研究

胡启恒院士认为,信息化的实质是数据和信息共享,造成效率社会,方便生活。当前普遍现象是不同部门管辖下的服务以对用户不友好方式互相隔离。服务对象需要学习使用各种服务的方法,甚至分别多次注册为用户,分别登记用户名称和密码。社会网络化、网络服务化、服务平台化、平台开放化、数据和信息可共享化,这应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信息化的基本目标。由于体制、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要达此目标需要走更长的路。许多PC应用正在快速向手机类的移动终端复制。适应手机类移动终端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正在兴起。网络重心向移动转移的时代已经来临。随时随地的、更加个性化、私密性的服务将进入生活。无所不在的网络,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高的社会效益和新的问题。网络应用日益深入广泛,成为国家和人民每日每时依赖的基础设施。网上欺诈、违法和作恶日益增多,使安全成为网络时代的大问题。网络实名(后台实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云计算是绿色低碳信息化的产物,未来5~10年间将对互联网结构产生影响。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乌家培作了题为《三网融合的历史与现实》的报告。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相互进入和联接,形成话音、数据、广播、影视一体化的网络、终端和业务。乌家培认为,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广泛渗透、深度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监管统一的强劲需求。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的用户,三网融合后,他们就可用任何一类终端通话、传数据、看影视、听音乐,享受新的增值服务,收便宜、便利、便捷之效。乌家培指出,三网融合应先易后难,突破重点。其中有技术问题,但更需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三网融合后全业务经营,必须完善运营机制,提高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化的程度,由垄断走向竞争合作,避免恶性竞争,走合作共赢之路。三网融合应法律先行,在美国有1996年的电信法,在日本也有2010年的信息通信法,我国只有条例没有法律。i网融合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与新能源相并列,是后危机时代振兴经济的不二法宝,物联网应用业务广泛。

三、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

此次年会关于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的市场研究;二是电子商务技术及其影响研究。

关于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潘勇教授带来的成果是《逆向选择环境下电子商务市场研究》。他认为,目前网络逆向选择(“柠檬”问题)依然是影响我同电子商务潜力发挥的主要障碍之一。设法减少存在于网络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是我们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市场效率的必然要求。潘勇教授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Akerlof的经典逆向选择模型,构造了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模型和双市场(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模型,得出了逆向选择环境下市场均衡和市场细分的条件。通过理论模型和来自淘宝网数据证明,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网络消费者的“柠檬敏感性”更强。虽然现在的网站采用信用评价系统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网络逆向选择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网络逆向选择现象不仅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

持续性,造成解决网络逆向选择问题的恶性循环。潘勇教授还根据自己对日本オネット会社的案例追踪,提出了减少网络逆向选择的策略建议,包括市场细分、并行营销、渠道整合以及实施第三方中介的策略等。表现在中国网络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严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探讨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网络模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吕本富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的报告。数字内容产业由内容提供商(CP)通过数字化形式提供内容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该产业通过离线、在线和特殊终端这三种方式提供碎片消费(快速消费品)和功能消费(耐用消费品)。他认为,数字内容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有4个:创造一种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某一种产品发掘出一种潜在的顾客群、为价值链增加一个新的要素以及为价值链的实现发现一个新的媒介。

关于电子商务的技术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带来的研究成果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展望》。他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其规模将数倍于桌面互联网。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正在整合资源,形成由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芯片提供商等产业部门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并逐步向商务、金融、物流等行业领域延伸。移动互联网代表着网络泛在化、媒介融合化、终端智能化、服务协同化、应用情境化、内容海量化、社交虚拟化、市场小众化、用户自主化和监管复杂化十大趋势的融合。清华大学的卫强带来的研究成果是《互联网关键字广告与智能推荐技术》。他认为,互联网广告是支撑大量免费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服务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互联网广告形式包括搜索引擎广告、展示性广告和电子邮件广告等。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的特点是比例大、定制水平高、精准性高、相对成本低和灵活多样性。中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规模为70亿元/月,年增长率超过40%。

北京大学董小英教授以武夷山为例介绍了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与经验。

四、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禹教授的报告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他认为我们现在正面对着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技术上的突出代表是云计算和新型计算,应用上的突出代表就是物联网。在新的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获得了极好的机遇。作为在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信息经济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对于经济类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和一般的管理专业,高校信息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因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别。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规范理论教学或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研究和关注中国实际情况,正确引入博弈论方法,甚至实行更加开放的教学。应提倡编写多种类型教材,加强案例的提供,并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普及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左美云教授的研究成果是《强势用户在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行为研究:基于控制理论的视角》。“强势用户”是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拥有实施方所期待的后期利益这一独特资源从而处于主动控制的优势地位的用户。左美云提出在信息系统实施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类型的控制机制的组合,并且要根据合作双方的特点进行各种机制的强弱安排。为此还需要研究在不同阶段这些机制的组合方式,并确认影响项目最终成功的关键机制。

五、互联网应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9篇: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我们的云计算在前几年主要面向一些互联网客户和中小企业,2015年到2016年更多地开始面向政府、金融用户。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从无序走向有序,并进而推出了云保险。我们的IT人员不断提高云服务的可靠性,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事情,所以我们推出了云保险方案。

云计算2.0时代计算成公共基础设施

总的来看,云计算的2.0时代跟1.0时代不一样。这个也符合我之前的理论,那就是“七年之痒”。任何一个技术经过七年发展都是这样,包括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这三巨头主要用于工具类、咨询类、社交类,这三大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占据了大部分市场。2015年,计算会是一种公共服务,所以提供计算的基础设施确实已经像水和电一样重要。云计算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将计算从产品转向服务,从私有服务转向公有服务,让计算成为公共基础设施。

如果我们认可了云计算就是信息基础设施,那么云计算就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前的网络模型,无论是ISO的七层模型还是四层模型,都需要插入一层计算层,这层在应用层之下,其他层之上。当整个模型出现变化的时候,意味着底层的所有基础设施必须围绕云计算做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或改良,或革命。

网络正在发生变化,SDN、NFV的发展非常快。无论SDN还是NFV,目前最核心的用处还是数据中心,仍然为云计算服务,这两个技术在我看来没有太大区别。我们设计SDN,实际上就是从电信出发。我们的电信设备是专用,为什么不能把软件和硬件分离,为更多软件服务,这就是我们今天的NFV,这个概念在电信几十前就有了。

除了网络,运维系统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以前设计的一些运维是针对小范围网络或者说企业自用的网络,当网络开始为云计算服务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是个令人崩溃的事情。我们要做一个ACR的维护,当我们发现运行有几百万条指令,根本不知道每个指令是如何用,也不敢动。所以我们以前设计的以太网和运维系统都不适合云计算的发展,都需要新的变化。

数据中心用来提供计算服务

再看数据中心,我们以前的数据中心像大仓库,堆那儿就可以了。我们既然发展云,就必须让数据中心重组,能够适应云计算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像云一样有弹性和灵活性。因为云计算这样主张,那么底层计算肯定这样主张。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数据中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很多所谓的趋势,除了绿色高密度,数据中心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开放。

我们需要一个开放架构的数据中心,就像当年计算机需要一个开放架构,才能迎来计算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一样,我们现在的数据中心架构是不开放,数据中心缺乏足够标准,没有标准支撑,数据中心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在开放标准方面还差很远。从整体,我们需要数据中心不断的模块化、产品化、服务化,我们需要整体去交付提高它的速度。

数据中心不是一个沉淀和服务,更像一个现场施工的东西。所以我们距离云计算希望获得的数据中心还差得很远,需要为此不断努力。包括天蝎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把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数据中心就是计算机,数据中心就是用来提供计算服务的,数据中心的未来就是服务。

尚处工业互联网1.0时代

2015年互联网的另外一个变化就是消费互联网转向了工业、产业互联网。互联网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以前互联网主要面对消费者,这个跟传统IT有很大区别。

以前的传统IT一般都是先从企业开始,再转向消费市场,而互联网是倒过来,先从消费市场开始转向企业市场随着全球网民的趋缓,消费互联网已经趋于稳定。沿着消费互联网的生态链往上走,往深发展,就到了企业市场。消费互联网饱和的时候,我们需要走向另外一个市场,就是产业互联网市场,这是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目标,因为那个市场已经稳定,巨头已经诞生,没有太大空间可以做了。所以我们需要将互联网跟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发展。

从去年到今年非常热的一个概念就是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在德国叫工业4.0,在中国叫两化融合,名字不一样其实做的事情差不多。

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充其量是1.0的时代,目前全球所说的工业互联网仍然是只使用互联网的技术,而没有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和理念,仍然是一个工业信息化的过程。它没有给传统工业带来多大的改变,而是增加了信息化的流程,仍然是围绕工业来做的,而不是围绕互联网来改造工业,这个过程还没有实现,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把它称之为1.0的时代。

我认为大概在五年内会看到有人讨论工业互联网2.0的问题,因为今天的工业互联网色彩很弱。工业互联网的口号是由GE提出来的,GE以公司名义发表了红宝书。这个书里面80%以上说工业,10%说信息化,只有剩下不到10%说互联网。

分享经济重塑企业结构

为什么现在的工业互联网是1.0,我想讲的下一个观点就是分享经济。我们看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分享这个概念在互联网领域一直就有。

说说最早的P2P,大概在2000年前后,BT、电驴很多下载软件就是P2P的,后来由于盗版,有害信息等方面的原因, P2P在2007年到2008年开始没落了。没落以后,我们有了今天的云计算,云计算是引进很多P2P的思想,有了我们今天的滴滴打车,P2P又活过来了。不是电驴不行,而是P2P技术又出来了。我们之前的共享是在比特的共享,现在我们做的共享是原子的共享,我们以前是线上共享,现在我们走到了线下,所以分享经济更像P2P和O2O的结合,我们开始分享原子世界,这个要感谢移动互联网。

分享经济必然重塑今天企业的结构,因为根据科斯老先生说的企业边界逻辑,企业边界是由交易成本造成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交易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必然导致企业内部重构、边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