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城市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成矿地质背景
该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火连寨向斜西翼。
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及石炭系二叠系等。震旦系和古生界分布区的南部,在高台子以西呈北西展布,以东呈北东向展布。主要含矿层位为奥陶系马家沟组。
2.矿床(体)特征
火连寨矿区:矿层分布赋存于马家沟组二段和四段中,呈层状产出,产状于岩层产状一致,基岩大部分出露较好。矿层的划分:赋存于马家沟二段中的为第一矿层;赋存于马家沟四段中的为第二矿层。其中,第一矿层又分为两个矿层。现将各矿层特征详述如下:
Ⅰ号矿层:位于马家沟二段主要由含生物化石灰岩,含白云灰岩夹普通灰岩组成。
Ⅱ号矿层:赋存于马家沟四段的下部,主要由深灰色灰岩组成,间夹灰质白云岩石。
牛毛岭矿区:矿层分布赋存于马家沟组二段中,呈层状产出,产状于岩层产状一致,基岩大部分出露较好。该层厚121.96米。
上部:深灰色层状豹皮状灰岩,其中豹斑为红色和黄色,间夹少许白云质灰岩3。
中部:深灰色层状致密豹皮状灰岩,夹有致密状深灰色灰岩,豹皮状灰岩其中豹皮为黄色,灰岩分两部分。
下部:深灰色层状致密豹皮状灰岩,最底部有3米厚致密状深灰色灰岩,含有丰富方解石脉和晶体。
3.矿石矿物组分
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少量白云石、石英及泥质物。
方解石:含量80%-96%,呈他形泥晶状、微晶状、亮晶状和粗晶方解石四种晶体结构,粗晶为后期方解石细脉的组成矿物。泥晶、微晶和亮晶为原生矿物。在条带条纹状矿石
中的方解石呈他形泥状与球粒、藻球和藻丝体的颗粒间界线不清,重结晶微弱。
白云石:含量5%-20%,呈自形晶一般呈单晶散点状分布,晶体混浊,粒度为0.03—0.05毫米。在条纹条带状矿石中,呈自形晶,个别组成团块状集合体,粒间有铁质析出。
石英:宏观上未发现石英玉燧质矿物,仅在镜下偶见微细粒的石英颗粒,石英一般含量1%左右,最高2.6%。
4.矿石化学组分
火连寨矿区:Ⅰ号矿体矿体加权平均品位:CaO为52.07;MgO为0.99%;Ⅱ号矿体矿体加权平均品位:CaO为51.12;MgO为1.07%;
牛毛岭矿区:矿体加权平均品位:CaO为50.18;MgO为1.85%;SiO2为3.09%;Al2O3为1.21%;Fe2O3为0.45%,烧碱为39.45%。
其次根据矿山生产跟踪化验看出,TiO2 、P2O5 、SO3、MnO、Cl—等5项指标均符合水泥工业生产要求。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在华北下奥陶纪冶里上升时期沉积薄层和竹叶状灰岩,到中奥陶纪海水逐渐变深。属浅海相,沉积界面位于平均低潮面以下,水体能力中等-较低。由砂屑泥晶灰岩、骨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冲孔灰岩和生物扰动灰岩组成。具水纹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虫迹,偶见微细石膏假晶。该相中夹鲕粒灰岩和砂屑灰岩等小型高能相体。沉积厚度达300米马家沟灰岩。该矿床层理亦很清晰,没有海退变化标志,石灰石是由浅海石灰质软泥所构成。
在矿区内岩层中所含之各豹斑斑点是由化学成分分选结果在原地生成后,同时有部分白云石化结晶作用所致。区内主要的含矿层位是奥陶系马家沟组二段和四段灰岩地层,直接的找矿标志为马家沟组二段和四段灰岩。
6.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该区石灰石矿,经山水工源水泥厂水泥生产实践,证实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稳定,本矿层的矿石主要为迭层石构造矿石,该类型矿石主要由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组成,其矿物组成简单,方解石含量达85%-90%之多。综上所述,矿石中有益组分含量较高,有害组分均匀且不超过工业指标限量标准,因此该矿石质量较好。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质矿产局1989《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
[2]辽宁省地质勘查局2006《辽宁省区域矿产总结》.内部出版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潜力;主成分分析法;潜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2-0049-0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环境污染、交通堵塞、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城市病问题已然成为了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城市管理和发展迷失了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了“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运动[1]。与此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智慧城市概念逐步浮现出来,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愿景和方案。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超过30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但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缺乏对自身能力和优劣势的认识,没有从以往城市建设的模式和机制中走出来,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跟风、趋同,可以说“一哄而起”、“千城一面”的格局正在呈现。因此,本文将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城市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潜力评估,进而使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能够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避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并为未来政府选择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指导。
一、智慧城市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
(一)选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
为了选取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的评价指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借鉴了创新城市、学习型城市、城市发展潜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了目前国内学者和国内外机构构建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建立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本指标体系是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的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科技支撑平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及城乡一体化协调水平六个方面23项二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本指标体系将城乡一体化协调水平单独设为一个方面,主要是考虑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问题,应将城乡协调发展纳入其中,否则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引发城乡发展的新失衡,造成智能化的条块分割。
(二)样本数据的来源
根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本文选取36个主要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竞争力(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2013)》和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还有少部分数据来源于搜数网,并运用MATLAB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方法
以往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多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在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主成分分析(CPA)是一种较好的特征提取技术,这种技术通过降维的思想对多指标进行转化生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2]因此,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步骤如下:1.输入样本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所取函数进行内积计算,从而得到矩阵,求出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2.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找出其中最大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3.求出主成分的贡献率,找出累计贡献率达于85%的主成分,并提取主成分;4.确定主成分回归模型的系数,构建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实证评估
本文运用MATLAB7.0软件分析工具,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项指标的共同度,从结果提取的因子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效果较理想。基于本文中样本数据的特点,通过计算得到,内积函数参数取值为2时,可以使主成分数最少且主成分特征值最大,并提出18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71021%>85%,足以解释原来23个指标变量所反映的信息。这样计算得出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进而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评价模型的构建(见表2)。
根据主成分分析系数矩阵和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得到各指标的得分及根据这些得分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的综合评价F,并根据各指标的得分对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进行排名(见表3)。
接下来,本文在分析方法上采用了个案聚类分析方法,在聚类方法上选用组间平均链锁法,在距离测度上则采用平方欧氏距离方法。在使用SPSS19软件的基础上对36个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分析树形图(见图1)。
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所得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36个城市划分为五类(见表4)。
第Ⅰ类包括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在36个城市中,这2个城市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潜力水平最高。作为首都北京在政策方面具有优势;金融大都市上海在区位及资源优势方面具有优势。它们智慧城市建设资源丰富,建设基础条件良好,科研实力强劲,创新型企业比较密集,城乡发展协调,经济发展水平高。这类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将会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第Ⅱ类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广州是我国南方的金融等方面的中心;深圳作为我国重点开发的经济发展特区。这两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潜力综合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它们同样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第Ⅲ类包括南京等7个城市。从空间上看,除两个直辖市外,这类城市主要密集在长三角区域,属于我国城市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这类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潜力水平总体具有相对优势,具有发展智慧城市的潜力。但这类城市各方面发展并不均衡。比如,天津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水平较强,但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类似的现象很多。因此,这些城市既要继续发展自身的优势又要弥补劣势,提高自身整体智慧城市建设的潜力水平。这类城市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追随者。
第Ⅳ类包括长春、南宁等17个城市。这类城市主要在东北、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建设潜力为一般水平。它中间只有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建设潜力评价结果为正,其余为负。这类城市正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或者将要起步中,在此阶段对于发展战略政府必须进行有所侧重的培育,从而形成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追回城市发展路径。这类城市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追随者。
第Ⅴ类包括西宁等8个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潜力评价较低,低于-0.5。这类城市目前缺乏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多数只有政策文件,基础设施等硬件缺乏,智慧产业尚未形成。因此,这类城市目前尚不具备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城市的综合能力,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为未来建设智慧城市打下良好基础。这类城市将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者。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提高新型城镇的质量以及人们生活的综合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现为市政设施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实现智慧建设。例如,建设无线城市,实施宽带楼宇改造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市区和全部农村区域的100%无缝覆盖;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城市信息服务能力。
(二)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在电子政务等应用领域的创新
首先要将云计算应用与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政务智能系统,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服务管理的便民化;其次要促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社会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推广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三)大力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产业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智慧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它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等相关产业。因此,要积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智慧汽车、智能家电、车联网、船联网等的发展。并且要将智慧产业的发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互动发展,提升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四)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要以城市为中心,还要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到其中。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覆盖到城市、乡镇、农村,将政府职能化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到每个公民,将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之中,促进城乡产业同步和转型升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153-160
[2]柯善咨,韩峰.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综合测度和统计估计[J].统计研究,2013(3):64-71
[3]张可.城市发展潜力及其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1):84-90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就实质而言,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交通、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创举。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一家提供信息服务的跨国公司)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2010年6月2日,在世博会期间,“2010智慧城市全球峰会”在上海举办,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建设方案借此契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
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序幕的正式拉开则源于2012年12月5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年11月14-16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信息技术博览会上,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正式,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体系、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
智慧技术高度集成
上下班高峰期,只要轻按车载屏幕就知道堵点详情,轻易避开;老人在家发生突况,只需按无线救助电话上的紧急按钮,就能迅速连通社区服务中心;通过3G网络和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对纳税户实时管理跟踪……
智慧城市是一个涵盖智慧金融、智慧网络、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智慧文化等方面的大系统,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把人们的衣食住行通过信息数据串联以来,进行随时随地的信息查询与业务办理,开创新的生活模式。
智慧医疗已成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通过移动高清视频获得清晰、快速的远程指导;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随时请大医院名医进行远程会诊;便携小巧的计步器随时采集传输运动信息,利用手机进行运动量和运动状态的展现和接收专家的健康指导建议……
智慧教育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的开放校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
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把一些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然后为广大游客量身定做,提供适需对路的旅游产品。
随着一系列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应用,智慧城市将成为新一轮的产业模式,革新着城市管理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智慧产业高端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央也频频表态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消费”。
2012年12月,住建部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前不久上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获国务院明确批复。
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全国范围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专家指出,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领域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3000亿元。2013年4月10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编织培训会上提供的信息显示:继国开行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又有两家商业银行作出承诺,表示将提供不低于国开行的授信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另有其他投资机构也在2013年4月初签订了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粗略估计,相关投资或将超过44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峰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智慧服务高效便民
在大连西岗区日新街道的“智慧社区”展示室,工作人员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在高清电视上向居民演示刚刚上线的“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专栏。居民今后通过高清电视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各项办事流程,参与社区活动。
在智慧城市的市民端,以市民为中心整合了政府各个部门的城市管理服务和城市商业服务,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语音电话、有线电视、社区服务站等多种渠道随时获得城市服务。
通过不断加载的服务获取大量的数据,推动城市的系统化,构建一个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由过去的建设改为经营,由政府牵头改为鼓励带资建设。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政府服务升级。智慧城市将更强调为老百姓提供服务,为公众提供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是现在智慧城市所倡导的,在这个倡导下政府更多的是起服务作用,而服务对象就是老百姓以及企业。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技术 物联网技术
0 绪论
如今,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多数城市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兼顾城市的高速发展和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和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大挑战。随着各种智能化应用的兴起,城市信息化正向智能化发展[1],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问题,已成为建设和谐城市的有效途径。
1 智慧城市
1.1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2]。“智慧城市”的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1.2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3]。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
在国内,尤其是近两年,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呈星火燎原之势: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南京、无锡、杭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长沙、西安、昆明等多个城市将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升到战略层次[4]。以上海市为例,“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率先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这也是进一步延伸世博后续效应的重要内容。
2 物联网
2.1物联网概念及其特征
“物联网”就是由多个具有更透彻感知能力的传感器形成的自组织、智能化多传感网络体系,再辅以智能化的计算与泛在的互联技术支撑,从而实现信息的协同融合、泛在聚合、交互共享、智能处理的过程,最终构建成物―物互联的综合智慧网络[5]。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2.2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而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
3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3.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内涵关系
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物质支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手段和工具,是承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智慧城市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
3.2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各领域的智慧化发展与建设。在市政领域,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在物流领域,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同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实现智慧物流的建设。在制造领域,实现生产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交通领域,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改善交通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在医疗卫生领域[6],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实时的健康监测、保健咨询和紧急呼救等服务,同时可实现医院日常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 结论
智慧城市建设事关长远发展、关乎民生改善。目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整体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智慧城市为旗帜,将更有利于加速提升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水平。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相信,在政策导向与市场拉动下,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产业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数字城市:升级智慧需众人拾柴[N].计算机世界报,2009―12―28.
[3]陈聊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
[2]IBM.智慧城市在中国[EB/OL].(2010-05-20)[2011-01-21].http:///cn/zh/.
[4]张永民.构建智慧中国的模式与对策.中国信息界,2011(6).
智慧城市不仅能够对信息进行机器理性的智能化处理,还应拥有情感智能,并能根据环境的情景感知与人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从技术层面和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来看,“情景感知”与“情感智能”是通往“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门。
自从2009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其技术体系架构以来,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围绕着上述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研究,并给出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00个智慧城市(镇)的建设方案出台,智慧城市已成为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和为人们创造智慧新生活的美好蓝图。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不仅要以智慧的方式来深入思考城市的包容性发展,还应通过新一代智慧技术促进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深刻变革及其技术基础体系的提升,带动新一轮智慧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可以划分为信息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四个阶段。智慧城市不仅对信息能够进行机器理性的智能化处理,还应拥有情感智能并能根据环境的情景感知与人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从技术层面和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来看,“情景感知”与“情感智能”是通往上述“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门。
一、智慧城市的智慧特征
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各国学者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的流动特征、全面感知与互联、整合创新和为城市居民创造新生活,以及实现城市社会与经济包容式的“智慧”发展等角度给出了各自的理解与定义。政府相关部门也指出:智慧城市应提升到“以人为本”、“发达的智能”、“有效的运行”三者协调统一的“智慧”高度。但是,在智慧城市的智慧特征及其基本的技术内涵上,尚未形成科学、严格的界定。
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将人类感觉、记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可以分别用“智商”和“能商”来描述他们的程度水平。智慧通常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在面对具体环境中的事物时,发挥智能和运用智能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耶鲁大学心理系的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发现智慧与人类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情感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其程度水平的衡量指标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情商”,它可以调整智商和能商的正确发挥,或控制二者恰到好处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如果我们把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和能力的综合称之为理性智能的话,对“智慧”的理解应侧重于如何通过情感智能来更好地发挥和运用上述理性智能。
自从城市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的表现形态、传播方式及其开发利用对城市管理与服务所产生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区分城市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特征。从上述角度看,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可以划分为信息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四个阶段。其中:信息城市通过电话、传真、电报、远程视频等电子通讯手段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数字城市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数字通讯手段使得上述信息的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进入到了数字化的新阶段;智能城市通过机器的理性智能对上述信息进行深加工处理,以机器学习和知识的运用为基础为人们提供各类智能化的服务;智慧城市将进一步使得机器能够根据对环境情景及人类情绪信息的感知、获取、计算和分析,为人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智慧服务。
我们从信息的形态与传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关注重点等三个方面,给出了城市信息化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自情感智能的概念提出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icard出版了著名的《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一书,阐述了人类的情感能够通过外在表现出的情绪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被计算机所获取、处理、计算和表达,使得机器能够给出符合人们情感需求的人性化反应,从而具备一定的情感智能。目前,上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城市管理与服务的众多领域,使人们真正体验到了“智慧”的魅力。通过机器的理性智能与情感智能的有机结合来感知人类所处的具体环境及其内在的情感需求,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智慧服务,是智慧城市最基本的“智慧”特征。
二、情景感知与情感智能
从人工智能领域来看,情景感知(Context Awareness)是指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环境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动机,自适应地提供主动式服务。情感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机器能够“感知”人类的情绪信息,作出人性化的智能反应并提供符合人们情感需求的智能化服务。
关于“情景”的定义,较为广泛接受的是由DeyA.K.等人提出的:“情景是指能够用来刻画一个实体的情形的任何信息,所谓实体是指任何与用户和应用交互相关的人、位置或对象,包含用户和应用本身。”从这个定义看,情景这个概念的范围非常广泛。只要和实体所在的交互过程有关的信息,都可以认为是这个实体的情景。情景不仅包括物理情景,还包括虚拟情景,其感知方式也千差万别。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把“情景”分为以下三大类:自然情景、社会情景和心理情景。其中:自然情景的感知可以通过各类传感装置对具体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等变量进行测量获得;社会情景的感知需要通过对典型的社会环境及其表征指标的评测来获得;心理情景的感知是通过科学的心理学观测方法来获得的。
人类在受到特定的情景信号刺激时,首先通过选择性注意机制和外周的各种感觉器官及内部感觉通路,在神经生理整合机制作用下,将上述信号传送到大脑边缘系统,由脑机制激发相应的脑活动。大脑边缘系统在结合当事人个人特质的心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学属性影响之后,产生了快速的第一性情感,形成直觉的情绪反应。然后,再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的交互活动,并经过大脑的高级认知过程以后,在已有的状态基础上继发第二性情感,形成较为理性的认知反应。第一性情感对不同的人而言一般具有共性,第二性情感与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有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上述情绪反应的作用下,可能进一步引发各类相应的行为。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控,需要设计一系列新的情景刺激信号,以此来进一步调节人们的情绪状态和后续的行为表现。
上述过程可用图1来表示。
人类情绪信息的获取、计算及其情感状态的识别,是机器情感智能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通过脑功能活动实验观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脑诱发事件相关电位ERPs)、外周生理信号采集、外部表现及后续行为观测等方法来实现,如图2所示。
传统的情绪测量方法主要采用自我报告测量法,有情感网格(Affect Grid)、ISO项目心境形容词表(MACL)和多种情感形容词核查表(MAACL)等,强调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通过被试者对特定情景触发下的主观体验自述来进行情绪的测量,已经形成了一套公认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应用于正常人的情绪分析以及心理疾病患者的诊断中。然而,上述情绪测量方法主要依据被试者的主观自述和测量量表的模糊评判结果来确定其情绪的种类,没有给出可通过客观测量手段获取的情绪属性量化参数,因而难以很好地判断情绪的强烈程度,尤其是在多种情绪并存的情况下。
近年来,随着DTI(扩散张量成像)、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ERPs(脑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等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对人类情绪变化的脑功能活动进行更为地直接的探测和定位,并依据其激活水平与静息态水平的比较对情绪的强烈程度进行较为客观的标定。例如,图3是我们针对震惊世界的中国“7?23温州动车事故”网络舆情信息所引发的人们情绪反应的f-MRI实验研究。
通过上述观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情景信息刺激下人类大脑的典型激活模式与激活水平,运用脑功能定位分析技术和认知神经学的分析方法就可以获得公众对上述情景的态度、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统计性特征。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和图1所示的脑活动过程模型,我们提出了突发事件“情景-应对”的脑心理机制模型及情绪调控模型,为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以符合公众心理认知能力及其接受模式的方式来设计上述事件的处置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依据。例如,在“9?27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中,通过官方微博及时有关信息、澄清谣言并和网友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这一做法就很好地符合了上述“情景-应对”方法的要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类的情绪变化除了在大脑特定的功能区域产生相应的激活信号以外,还会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导致人体外周各类生理信号(如:脑电、皮肤电、心电、呼吸、体温等)的变化及外部表现(如:语音、表情、姿态、动作等)的改变,并可能引发后续的行为。通过研究脑功能活动与上述生理信号、外部表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情景感知环境下的后续行为表现分析,就可以在实际应用环境下实现对情绪信息的自动获取及情感状态的计算与识别,还可以对其后续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控,从而使得机器具备一定的情感智能。采取多通道、多模态信号的融合识别方法可以获得高达80%以上的情感识别准确率,我们已经将上述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施工人员现场情绪观测、银行信贷审核、企业员工情感管理、医生处方行为分析、艺术作品接受分析、广告营销策略设计和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计算等众多的领域,为分析和理解人们的情绪心理与行为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使得我们的管理与服务更加令人愉悦和更具“智慧”。目前,上述领域的各项研究已经形成了神经管理学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也必将对城市的管理与服务产生深刻的变革。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我们必须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对上述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趋势进行深入思考,并纳入到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之中。
三、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为世界各国对城市发展观的共识,创建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智慧城市,就必须真正从“以人为本”和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出发,通过城市的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为人们的城市生活提供无比愉悦的情感体验。
情景感知与情感智能技术是通往上述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门”,在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各个应用领域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技术基础设施规划与应用体系的构建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到上述技术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其应用需求,以新的理念通过上述“智慧之门”,步入智慧城市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2011.
[2]中国智慧城市论坛./index.asp, 2012-06-30.
[3]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院信息研究所.智慧城市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7).
[4]Salovery P.,Mayer J.D.,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 9(3):185-211.
[5]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 USA: Bantam Books,1995.
[6] Picard R. W. Affective Computing[M]. Cambridge, USA: MIT Press, 1997.
[7]魏景汉,阎克乐,等.认知神经科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鄢辉华.基于现场观测信息的施工员工情绪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汤祥琴.基于脑心理机制的员工情感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杨漾.基于情感计算的银行信贷审核系统研究与实现[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1]胡晓华.基于f-MRI的脑心理机制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万熙琼.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及其应急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王春诗.基于脑心理机制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认知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
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园区”的战略目标,拟把“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中国家级高新区有3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有29个,空间分布以华东、环渤海、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先行园区中,部分基础较好的智慧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海淀园、青岛高新区等)建设成效已逐步显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园区来说,还存在对智慧园区建设需求认识不清、重点工程盲目推进等问题,亟需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智慧园区的内涵、建设目标、总体架构、重点工程、建设主体、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内容,以指导、控制和协调智慧园区建设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道路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公共资源紧张等“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调运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改善人民日常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可见,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将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目前美国、新加坡、丹麦、瑞典等国家已纷纷迈入这一试验田,中国也将北京、天津、上海等90个城市纳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有关报告显示,智慧园区是园区信息化基础上的2.0,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
物联网促进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交换的产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达到智慧的城市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要使所有的技术层面上是智慧的,产业也应该是智慧的,服务也应该是智慧的,管理也应该是智慧的,也包括智慧的生活,这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发展城市的新的模式,可以叫做智慧的城市。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园区是新兴城市的亮点,是政府关注、老百姓关注、企业关注的亮点,智慧园区的建成对智慧城市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抓智慧城市首先要抓智慧园区。
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和物体发生关联,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它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物联网除了这些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
另外,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它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几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温总理在200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感知中国的工作进程。
一、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战略优势
(一)石家庄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
作为河北省会的石家庄市近年来财政收入持续攀升,经济总量也有新突破,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石家庄市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5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全年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15年1―8月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55.8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利税689.8 亿元,同比增长13.8。同时,石家庄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区面积达到220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303.92万增加到455万,201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1061.62万人。石家庄已步入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新四化时代,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相互促进,融合创新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其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的城镇化。智慧城市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高级形态,可以看作是数字化城市的升级版,是基于各种信息化手段,如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把我们城市的各种资源有序的集约起来,提高我们城市的管理水准、运营效率和宜居程度。它强调集成性、融合性和协同性,两者有相融相通、互相促进的效果。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既响应了国家今年初提出的“互联网+”战略,也是促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城镇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因此,作为河北省会石家庄,智慧城市建设应从新型城镇化战略高度、城市转型发展以及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设计,确定目标、重点和实施路径。
二、将“以人为核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目标定位应站在“五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新“四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以城市发展中涉及的重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的智慧化运行和管理,使人们生活更加舒适,城市的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第一,改善民生。智慧城市将提供高层次的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学、智慧交通、智慧商业等,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推进社会多领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极大地满足城市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第二,提高政府效能。信息技术的互联互通为“智慧政府”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政府通过各类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将极大地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智慧政府”将把传统的政府提升为“整合的政府”和“无处不在的服务性政府”,提高政府办公的透明度,使政府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
第三,促进经济转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信息和知识等无形资源,以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作为投入要素,属于高科技产业。运用智慧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这本身就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征,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型发展。
第四,改善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有一个智慧的生态环境,就是生态建设与监控的智慧化。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的推广和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循环发展、低碳环保,实现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智慧生态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水平,可实现污染的实时监控与生态恶化的适时报警。
三、石家庄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
依据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七部委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石家庄市现阶段基本情况和智慧城市系统运作机理分析,建议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如下:
(一)设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的中枢组织
设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以其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部门和实施主体。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通、数据整合、信息共享,为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的智能化指挥协同平台,实现社会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合理分配,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管理与运行功能,促进城市生活更智慧,建设现代化的宜居城市。
(二)将智慧硬件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
一是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总理把“互联网+”写入《2015 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思维、模式与理念的创新。结合石家庄的实际,当务之急是加强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三网融合”,满足多领域的智慧应用需求。
二是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设。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公共建设和管理是智慧城市的两个显著特征,这两个特征都反映了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保障,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引导推动建设若干个重点专项,打击信息领域犯罪,尽快建立智慧城市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有效保护计算机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的安全运营。
(三)将智慧应用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
一是智慧民生。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进步,搭建开放、互动、融合的一体化新型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行和管理功能。当前石家庄市正处于跨越赶超、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城市人口具有增长快且流动性强的特点,医疗、教育、就业、交通、住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坚持应用需求导向,通过建设满足民生需求的各类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优质医疗教育资源较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医疗教育资源的互联共享等。需要注意的是,民生的改善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量力而行,搞好惠民工程建设,不要一味地搞硬件投资,智慧城市建设不等于高科技的堆积。
二是智慧政府。建设政府决策、管理、服务信息、民意集纳的支撑系统,全面感知并掌控城市运行状况,整合城市分散的资源、信息和组织,实现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政府治理创新和提升民生服务能力。
三是智慧经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一方面,在信息技术不断的冲击下,实现了传统行业的创新驱动,使之不断与新技术融合,推动传统行业实现华丽转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将会应运而生,促进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从而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智慧环境。空气污染是目前京津冀区域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石家庄更是多次在近期全国空气污染排名前十中榜上有名。空气环境质量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涉及到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等多方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途径,提高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监控力度,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做到提前预防、适时预警和及时处置,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光纤入户
中图分类号:TN929.1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城市高速发展,成为文化、政治、经济、科技交集的中心,经过长期粗放式经济增长,经济在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能源浪费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也面临着人口膨胀人员密集、交通拥堵、能源紧缺、土地资源不足、住房紧张、失业率高、疾病、安全隐患、突发灾难多等方面的挑战。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将制约着城市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可行道路,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此后各国开始并加速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脚步,使智慧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2009年8月,IBM正式向中国发出了《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白皮书,
智慧城市的四大基本特征是:全面感测、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城市形态,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各系统、各方面、各要素进行系统的规划、整合,以能够集中、高效运作管理,使政府、民众、企业之间互相有效沟通和谐共处。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建立城市级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设立数据中心及城市光纤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农村、智能办公、智能物流、智能企业、智能金融等方面全面实现智能化,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标,营造和谐、创新、高效、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面貌。
二、物联网络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网络互连,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获取、感知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经过计算机智能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控制、管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这就对信息数据的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对信息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大量的数据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人脑处理分析的能力范围,可视化技术解决了此类问题,它把抽象的数据转化成具体的图像,通过图像转化后的数据的意义一目了然。可视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医学影像、天气预报、工程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是在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为人机交互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尤其在城市规划领域、交通模拟领域、虚拟游戏、远程教育、工业设计领域等等。
智慧城市的另一技术手段是遥感技术与监测功能,遥感是指通过特定的传感器,从不同的高度和空间探测物体的大小形态等特征,它是一种采集、传送、处理、识别的技术手段。通过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将现实物质世界的信息转化成特定数据。遥感技术广泛应用在人文、科技、生态等方面,它将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技术手段。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智慧城市实现了较为广泛的政府、企业、人们之间的较为透明的交互、更高效的协同作业、更高程度的智能化管理,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更加高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的网络。光纤网络是智能城市的基础,三网融合(通信网络、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是其信息基础平台。为了适应城市建设与信息通信的发展,规范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其中第1.0.4条规定: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根据其条文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计划纲要》,“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以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带宽接入能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兆”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开展城市宽带接入技术换代和网络改造,实现光纤到户。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成立了“宽带中国”战略工作组,将发展宽带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近年来公用电信网络正逐步优化,提升光网通信能力,形成大容量、高性能、智能化的光网,为实现智能城市打下通畅的网络基础。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在我国,一些地区在数字城市建设基础上,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前我国共有九十个城市作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扬州等城市成为了建立智慧城市的领头军。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 亿元。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
结束语: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进和指标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将全面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信息服务,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卫星导航、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软件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高相关行业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智慧的中国,智慧的城市》白皮书 IBM
《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吴胜武 闫国庆 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