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

第1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我是六年级二班的一名同学。最近我看到校门口多了一些小商贩,我们的同学上学、放学和下课都会云集在那些小商贩的地方去买零食或者玩具,买完的塑料袋随手一扔校园便又多了一处污点。

现在我在校园里散步总能看到一些被人丢弃的塑料袋他们“随风飘舞”,有的挂在树上、有的落在草坪上、楼顶上,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建议

1、组织同学参加一些和保护环境有关的活动,让同学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老师的讲述、观看电影、阅读关于环保的书籍等各种途径,让同学们意识到破坏环境的结果。

3、对环境保护这个问题加以关注,并制定好奖惩制度,让同学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

4、在学校通过广播、杂志、贴画等方式进行宣传,同学知道污染环境是可耻的。

希望校领导能在百忙之中看看我这个小学的建议。

第2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白色污染 危害 防治 建议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白色污染在一步步的向我们逼近。白色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塑料制品的生产成本低、质轻、耐腐蚀、强度高、防水、便利、外形美观、色泽鲜艳、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在全国广泛应用。但对其使用后回收难度大、利用价值低的塑料购物袋、垃圾袋等等,至今一直困扰着我们。[1]

一、何谓白色污染及其产生原因

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盒、包装材料、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破坏了景观,而且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危害。由于这种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为白色,因此被形象的称为白色污染。

由于这些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终的处置方式基本上停在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倒现象普遍发生。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有大部分是再生塑料制品,是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垃圾及垃圾站收集的废旧塑料加工的。尤其是彩色再生性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2]

2.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一)视觉污染

走在大街上、街心花园以及著名风景区等经常会发现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不但影响了城市风景的美观,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废塑料特别是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饮料瓶等,这些体积大、重量轻、不易腐烂、不易分解的塑料混入土壤中后,会影响地下水的下渗、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因其不透气而破坏土壤质量,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农作物减产。

(三)危及动物和水生生物的安全

动物误食后易引起肠梗阻而死,若遗弃在江河、湖海,可导致水生生物的死忙。[3]

(四)潜在危机

有些白色垃圾不易回收,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降解,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填埋处理不能随处进行,否则将对土壤污染,且大规模集中填埋是一项大工程,耗资较大;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但在温度达到65℃以上时,就会分解出毒害物质,污染环境,特别是食品污染最为突出。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对于白色污染的防治主要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进行:

(一)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

在街道两旁设一些垃圾箱,尤其是人流比较密集的街道。并请相关部门加以监督。在超市购物后使用的方便袋不再免费,而是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2.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我国部分城市颁布了相关法规、政策,禁止使用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或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这一措施,虽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色污染”危害,但从实践结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禁止使用此类包装物,就必然要有其替代品的产生,但是替代品在价格与品质上均无法与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3.强制回收利用

对于一些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循环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二)技术方面

1.以纸代塑

以纸代塑是指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一般纸制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纸浆膜塑制品,主要是以芦苇、蔗渣等草木植物浆为原料。另一类是纸板制品,主要原料是木材,每生产1吨纸板就需用七百吨水。用以上材料制成的纸制品,废弃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解,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解决了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纸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4]

2.开发可降解塑料

并不是所有塑料包装物都是能回收利用的。例如,购物袋、垃圾袋和地膜等,回收难度大、利用价值不高应积极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使用后的塑料包装废弃物能在短期内,经光或生物降解作用,裂解为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物质,粉碎成小碎片,达到缓解环境污染的目的。

四、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2.加强对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地方的“白色污染”的管理工作。

3.加大科技投入,研制降解期短价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5]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

5.建立全国性的专门法规,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马艳茹,白色污染与塑料包装物,2000.3

[2]刘春乐,让“白色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保定日报,2006年5月8日第B02版

[3]付宜飞,张铁帅,白色污染的现状与现状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2-5

第3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不是卫生填埋或焚烧回收热能,而是垃圾搬家,由市内运到郊外露天堆置或浅埋,一遇大风,重量轻、体积大的塑料废弃物,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则随风四处流散,漫天飞扬(戏称为“群膜乱舞”),或悬挂在枝头或电线杆上,被形象地比喻为线杆上的“万国旗”,或随流水漫延到江河湖泊、排灌沟渠等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弃塑料袋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各种食品包装袋,或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被称为视觉污染。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袋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分解而带来的长期的环境问题。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在土壤中大面积积聚的塑料袋(主要是农用塑料地膜)残留物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⑵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死亡。

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不易分解。混有塑料袋的生活垃圾也不适合堆积起来做化肥。现在社会上反映最强烈的是视觉污染,而对于塑料袋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数据查询、计算、分析等

调查数据:杨帅家一周使用塑料袋34个,胥瀚文家一周使用塑料袋25个,李林倩家一周使用塑料袋100个,罗涵家使用塑料袋70个,彭思涵家使用塑料袋68个,薛世杰家一周使用塑料袋74个,经统计全组成员一周共使用塑料袋371个。小组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53个。小组平均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可污染31800平方厘米的土地,合为3.18平方米,约等于3平方米。学校操场总面积约为1.8公顷,合18000平方米,假设每个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小组每天丢弃的塑料袋6000天,即16年零160天,便可将整个操场污染。

网络查询数据: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年国内包装塑料近400万吨(包括自我配套用的在内),其中难以回收利用的一次性包装材料以30%计,则每年产生的塑料包装废弃物约120万吨;塑料地膜产量40多万吨,其废弃物由于混入了大量沙土,较难回收利用,通常农民把它们捞到地头烧掉,回收量甚微;一次性塑料日用杂品及医疗卫生用品约40多万吨,综合上述各项,塑料垃圾年产量达200多万吨。

近十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计算,约占3-10%,按体积计占20-30%。

到 2000年 ,由于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约为 5 00 万t。而今后 10年累计污染量将达 35 00万~ 4000万t,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近年,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00亿元,其中生态破坏1000亿元。据对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抽样调查 ,塑料包装袋 18~ 25亿个 ,人均每日 1个 ;农用薄膜每年约 675万平方米及几亿个饮料瓶。这些品种总重量全年在 5~ 6万吨 ,是城市固体废弃物 (垃圾 )总重量的 7%~ 10% 。

对环境的危害:导致酸雨的产生,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为老鼠,蚊蝇,细菌提供了繁殖场所。塑料制品大都含有PVC和丙烯晴等有害物质,当其燃烧时会产生HCL,HCL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泡沫塑料过程中使用氯氟碳化合物(CFC)和氟利昂,导致紫外线过量照射,使温室效应加剧,破坏大气生态平衡。料垃圾还会释放出很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如二恶英。特别是其中的二恶英,会使人消瘦,肝功能紊乱,神经损伤,诱发癌症。由于废弃塑料包装物上的残留物质 ,如快餐盒的食物残渣、饮料瓶中的糖份等都会给蚊蝇和细菌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温床 ,尤其是春夏季 ,一些常见微生物如芽胞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八叠球菌属、旧球菌属等都可以在城市堆放或散落的塑料包装物上快速繁殖生长 ,同时也可引起大量蚊蝇孳生 ,危害城市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环境卫生。在多风季节 ,随风飞舞的塑料袋可缠绕到架空供电线上造成短路事故。

有效的治理措施:据悉,国内已有许多城市禁止使用此类产品。北京,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使用0.01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西安,1999年11月1日严禁在市区内生产、 销售和使用厚度在0.02毫米以下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天津,自2000年10月1日 禁止生产和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大同,自2001年5月1日禁止生产和使 用0.025毫米以下的塑料袋。成都市目前还没有相关禁令。

治理办法:治理白色污染可以借鉴国外3R1D,即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的治理对策,实施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等措施。 因为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替代品如纸质、纸浆模塑、植物纤维、全淀粉等餐饮具。它们虽是采用天然材料为原料,比较易腐烂降解,但由于加入了防水防油剂,又增加了腐烂降,而且其降解快解和回收利用的难度,实践证明它们在用后回归自然仍需要一定的周期慢又相当大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

事实上,白色污染不是塑料的悲哀,而是人们自身的悲哀。白色污染的源头其实并非物质或用品本身,而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在我们调查中就发现,为了图方便,几乎人人都在用塑料袋装物品,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塑料包装物对环境的危害。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共同的环保职责: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

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5R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评价,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让我们牢记:人类尊重自然是人类珍爱自己生命的需要。

附件一: 数 据 计 算 结 果

1、小组一周使用塑料袋总数:

34+25+100+70+68+74

=59+170+142

=371个

2、小组成员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个数(得数保留整数):

371÷7≈53个

3、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污染土地面积(假设每个塑料袋污染600平方厘米土地,得数保留整数):

600×53=31800平方厘米

=318平方分米

≈3平方米

4、本小组使用的塑料袋污染与学校操场同样大的土地所需时间(操场1.8公顷):

1.8公顷=18000平方米

18000÷3=6000天

第4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市垃圾;综合防治;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30225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301057)资助

作者简介:郑 康(1976—),男,山东梁山人,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18803

1 引言

城市生活垃圾已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主导因素,因此,探寻合理、有效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防治的有效机制,已迫在眉睫。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以末端治理为主,也就是遵循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城市聚集度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中每日产生的垃圾量惊人,仅仅依靠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城市垃圾处理模式,就必须树立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理念,“防”、“治”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垃圾给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

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弊端分析

2.1 末端治理,形成资源浪费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城市垃圾的回收处理过程中,依然遵循传统垃圾处理模式,居民消费垃圾产生垃圾集中回收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堆肥)。由于我国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着因技术落后,处理规模有限,与城市垃圾处理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造成了城市垃圾处理效率低、处理规模小、资源浪费,甚至有些城市直接把无法处理的垃圾堆放到河床上,造成了河流污染。导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窘境的根源之一,在于我国缺失从源头上预防垃圾产生的内在机制,城市生活垃圾居民的自我处理意识差,分类垃圾回收体系没有从形成。

2.2 生活垃圾处理的随意性强,分类回收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建立

国外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在商品包装物上就印上企业回收标志,对于消费者而言,按照企业规定处理包装物,就可降低消费成本。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塑料袋包裹,投掷垃圾箱中,这就造成了分类回收效果差。由于存在地域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般居民可自行处理的生活垃圾(塑料袋、纸盒、酒瓶等),也都采用混合处理方式。降低居民消费的随意性,就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分类回收体系,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

2.3 不同区域间的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存在差异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在不同区域和城市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省份,由于具有经济潜质好、资源充裕、交通便利等优势,如大连、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在市政规划、技术支撑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规模大,生态城市和环境都比较优越。而我国中、西部城市,由于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无论从经济繁荣程度、交通设施、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城市垃圾的处理效率也比较低,产业优势难以发挥。基于地域差异环境下的城市垃圾处理效率的提升,需要根据不同区域间的差异状况,从符合区域间经济发展实际的角度去探索。

3 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预防机制

3.1 改变居民的消费模式

居民的消费模式,即城市居民在商品的选择、使用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行为习惯。首先,要树立节约的意识和理念。居民日常的浪费行为,会产生生活垃圾。因此形成节约意识和理念,对能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商品及包装,一律杜绝使用,形成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正确消费理念,通过媒体、报刊、杂志等公共传媒渠道,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实施向公众“灌输”节约理念,帮助公众树立节约意识。其次,提升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识。城市居民不仅要注重自己家庭生活环境注重,也要提高对公共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公共环境是每个人的环境理念”,政府也可通过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护法等相关制度,约束人们对公共环境造成污染的不良行为。

3.2 改变城市商家的销售模式

商家的销售模式是指商家在商品出售过程中,所提供的辅助设备与服务模式。例如,餐馆中为顾客所提供的一次性筷子。超市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塑料袋。大量的塑料袋的使用,是城市“白色污染”的来源。要杜绝商家为顾客提供塑料袋,就必须创新商家的销售模式,实现顾客消费过程中的无污染化、清洁化。例如,可以采用租用购物袋或购物送购物袋和购物车的方式,替代传统的购物使用塑料袋模式。餐馆中可以提供可回收、重复利用的金属筷子,代替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改变商家的销售行为,一方面,要提高商家自身的意识和理念,通过内部自我约束,自觉、主动承担起防治城市垃圾源头产生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约束,规范商家的销售行为,定时监督、监管,提高商家的违规成本。

3.3 强化制度约束

城市垃圾的预防,要从居民产生垃圾量的源头抓起,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提高垃圾处理成本。经济学一般原理,提高居民的垃圾收集及处理费,会产生成本约束,降低居民的垃圾产生欲望。定期检查城市居民生活区的垃圾处理状况,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强制收取垃圾处理费,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垃圾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居民生活垃圾付费制度,从居民垃圾产生量上,实现强化制度的约束,约束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预防习惯。建立、健全城市居民生活区的垃圾检测制度。由政府及主管下的社区组织成立相应部门,对小区生活垃圾实时检测,对小区内垃圾检测污染物超标的,应依据相应标准予以处罚。完善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做到城市垃圾处理及监控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4 健全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机制

4.1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扮演主导角色。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时刻对市场失灵的区域,实施政府管制,避免因市场失灵和政府主体缺失,所造成的城市污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完善城市垃圾综合治理的责任制。形成省、市、区、片的职能体系,分工明确,落实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完善财政拨付制度,保证政府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其次,要合理规划城市垃圾处理布局。合理的城市垃圾处理布局,包括城市垃圾处理厂的数量及建造位置的选择,都应具有灵活性,最终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上的资源化、低成本化。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管理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该管的管、该放的放,为城市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条件,提供契机。政府应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维护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

4.2 突出市场的优势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垃圾处理,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垃圾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城市垃圾作为可利用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后,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新加坡在城市垃圾处理中,与填海造地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新加坡在位于南部的一个小岛上修建了可使用50年的垃圾焚烧填海造地工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还获得了电能和土地资源。发挥市场条件的优势作用,首先,政府要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在城市垃圾处理厂选址上,城市垃圾处理厂的技术升级上,都应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垃圾处理行业。其次,在垃圾回收及运输环节,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政府+企业的联合经营模式,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最后,在垃圾处理技术的获得上,或引进,或自主研发,政府要形成财政补贴,鼓励此类企业的优先发展权。

4.3 发挥民众的参与作用

民众的广泛参与,可以有效矫正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上的偏差。建立民众参与机制,首先,应建立民众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民众的合理诉求和良好建议,能够通过有效渠道顺利到达政府耳中,政府可对民众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筛选,以期改进。其次,应建立民众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民众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可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推进企业工作的不断改进,实现企业与民众的共赢。最后,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实现资源回收资源利用产生效益回馈民众的循环系统。

4.4 建立统筹协调的联动机制

坚持统筹兼顾,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建立统筹协调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环保体制,目的是要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突出协调互助整体联动机制的建立。使政府、民众、企业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共担成本,共享利益,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在具体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明确政府、民众、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建立政府、民众、企业之间的利益共生链,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形成触及局部波及全身的联动机制,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在权责明确、制度清晰、法律健全框架下的产业运行体。

4.5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经营

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回收、处理,要逐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发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规模优势。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经营,首先,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投资。例如,可通过银行融资、国债投资、引进外资、股票融资、BOT融资、风险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促进该类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要大力支持此类企业的快速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产业政策,通过税收、利率等手段,鼓励、支持、引导该类企业的发展,由于垃圾处理企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经营维护成本高的特点,政府必须探索有效机制,引进民间投资,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此类企业经营的预期利润,多角度探索推进此类企业的发展。最后,要形成区域间、城市间的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可以大大提升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效率,发挥出规模优势,降低城市垃圾处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集群优势,第一,要注重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减少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带来处理不足的风险。第二,要尽量形成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发挥产业之间的连带和耦合作用,降低处理成本。第三,要能够形成产业内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处理效能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田 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为何这么难——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J].生态经济,2012(10).

[2] 周 东.城市垃圾综合处理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3).

[3] 杨育民.浅析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综合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3).

第5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废旧农膜回收建议

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土地产出能力和农产品产量,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使粮食大面积增产,而且催生了农村新型产业的兴起,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但随着农膜使用量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量废旧农膜随意弃置,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废旧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为此,我们对全区废旧农膜的回收、流向及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今后废旧农膜的回收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当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1.1我区废旧农膜年产生量

2011年我区蔬菜种植面积约4535ha,其中大棚蔬菜333.3ha,日光温室200ha,如果蔬菜大棚膜(包括日光温室)每年以25%的面积更换计算,每年大约要淘汰报废棚膜640000kg(每个蔬菜棚用棚膜80kg计),4535 ha2蔬菜栽培用地膜大约204000kg(每667㎡用地膜3kg计)。2011年全区种植地膜玉米12000 ha,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10000ha,年产废旧农膜900000kg,玉米半膜栽培面积2000 ha,年产废旧农膜90000kg(每667㎡用地膜3kg计),全区年总产废旧农膜(含棚膜)1834000kg左右。

1.2政府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政策扶持

为了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有效治理“春季粮田白,冬季满地白”的农田“白色污染”,2010年10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同时下发了《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1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天水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天政办发〔2011〕178号),省市财政分别拨出专项资金对废旧农膜回收和初级加工企业给予补贴(省市分别对年产再生颗粒200000kg以上的废旧农膜回收初级加工企业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设备投资补助5万元,同时省级财政根据企业年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量,以100000kg为基础,每增加1000kg给予100元的奖励)进行扶持。对我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1.3我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现状

2010年以来由于省市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力度不断加大,并在资金上对废旧农膜回收初级加工企业及回收企业给予了大力扶持,有力的促进了我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2011年我区在甘泉镇屈坪村扶持新建了一个年产再生塑料颗粒400000kg,年可回收废旧农膜1200000kg的废旧农膜回收初级加工企业,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截至目前共计回收废旧农膜586000kg(其中棚膜87500kg),占年产废旧农膜总量的32.0%,已生产再生塑料颗粒175800kg。但全区仍有68%的废旧农膜没有得到回收利用,仍然是由农民将其简单清理出地块后就地焚烧,或堆在地边、路边,随水流入河道,造成河道阻塞,被风吹回农田造成农田二次污染,或被风吹起挂在树梢、电线、道路上,污染环境,废旧农膜已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现象被农民称之为“春季粮田白,冬季遍地白”。因此治理废旧农膜污染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省市关怀扶持下,我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工作刚刚起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广大农民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农业部门在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中一直向农民宣传废旧农膜对环境的危害,鼓励农民回收废膜。但是广大农民对废旧农膜的回收交售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广大农民一直认为一亩地的地膜量不大,交售收益不高,回收清洗又太麻烦所以不愿做。二是对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性认识不清。

2.2部门间沟通不够,认识不统一

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认识明确,行动积极,但是环保部门对废旧农膜回收的认识相对滞后,仍将废旧农膜回收初级加工企业划为“十七小企业”,因此在废旧农膜初级加工企业的建厂、资格认定上,进行限制而不预颁证认定,致使企业因处于非法状而无法正常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积极性。

2.3废旧农膜的回收网络建设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对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一直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加工缺乏有效的扶持管理措施,2010、2011两年虽然省市两级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工作刚刚起步,在回收网络建设上仍显滞后,不能满足废旧农膜回收的实际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的开展。

3、对策及建议

3.1要建立责任考核制度

在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中,要将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责任主体,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地膜技术推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认识和谋划,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使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制度化。今后,在下达地膜推广任务的同时,要下达废旧农膜清理回收指标,并由统计、农牧、环保等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3.2要做好部门的沟通,实行多部门联动配合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一个量大面宽的全新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实行县(区)政府牵头抓总、农业部门负责指导、财政、发改、环保、工信、科技、宣传、统计、工商、供销、金融、税务等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乡镇具体抓回收的工作机制,给废旧农膜回收机构、加工企业在资金、场地、税费收取及相关手续的审批上给予优惠和支持,以促进我区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3.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一个全新而艰巨的长期工作,因此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意义,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按照“宣传领导、宣传社会、宣传群众”的指导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对环境的危害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以提高全社会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农业环保部门在搞好宣传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的培训,使广大农民正确搞好废旧农膜的清理回收,减少农田残留量。在全社会形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新共识,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较大贡献。

3.4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网络

废旧农膜的再利用,回收是前提和关键。因此今后要因地制宜在全区各乡镇和重点村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充分利用供销系统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或鼓励有意从事废旧农膜回收的个人参与其中,并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根据运输距离、交通条件和废旧农膜产生量,按照辐射面广、方便交售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对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瓶袋等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发起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业合作社,组织广大农民积极捡拾交售废旧农膜,提高农民参与治理“白色污染”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强大的回收网络,方便群众交售废旧农膜。并结合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实行 “交旧领新”、 “以旧换新”或“交旧膜享受补贴价新地膜”等措施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同时在回收场地、加工场地的租用上给于积极支持,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

3.5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在积极争取省市级补贴资金的同时,根据企业年回收废旧农膜总量,市、区两级应参照省级废旧农膜奖励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给予奖励扶持,以确保企业盈利,因为根据天水市政府回收废旧农膜的有关要求(【天政办发】178号文),废旧农膜回收点和废旧农膜加工企业分别应以不低于0.8元/kg和1.6元/kg的价格回收废旧农膜,也就是说加工企业每1000kg废旧农膜的回收成本在1600元/kg,然而由于废旧农膜中含有大量杂物,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生产1000kgPE塑料颗粒的原料成本就达到了5300元,再加上约1000元的其它费用,实际成本高达6300元左右,而1000kg再生塑料颗粒的目前售价约为5200—5600元,企业每1000kg亏损近700—1100元。因此为确保企业盈利,并能长期积极的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首先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一个合理的废旧农膜回收价格。其次建立一个由国家、省、市、县(区)分级负担的财政补贴长效机制是十分分必要的。

第6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摘要:论述了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危害,对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做了较详细的分析。针对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固体废物;二次污染

1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1.1广州市工业废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工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急剧增加,组成成份日趋复杂。2005年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达2334万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就占有1400万吨,该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总量虽接近1000万吨,但现有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废物处置需求,设施建设普遍简陋,达不到“无害化”的标准,二次污染严重。

1.2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平均日产垃圾6300吨。生活垃圾,主要在位于黄埔区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又给当地的居民群众造成了较为突出的二次污染。尤为令人吃惊的是,已开场10多年、并计划将于年内关闭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其污水处理系统至今还处于调试阶段,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

1.3广州市有毒化学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目前广州市每年的危险固体废物产量约为2万吨,废旧电子电器12万吨,废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32万吨。其中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只有广东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3家,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达标率只有40%;大量的危险废物被不规范焚烧或倾入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甚至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广州市白色污染现状

广州市目前使用的是EPS(俗称白色)泡沫塑料快餐具,其年消耗量在20亿~30亿只,大量弃掷的泡沫塑料快餐具形成“白色污染”。21世纪广州市的白色垃圾有300多万吨。由于EPS泡沫塑料消耗的是无法再生的石油资源,用作发泡剂的氟利昂是对地球大气臭氧层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元凶”,它埋在地里会使土壤劣化,焚烧处理又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故而成为灾难性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被列为我国环保治理的三大重点。因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时间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决它的污染问题被称做百年难题。

2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对策

2.1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对策

(1)冶金废渣的治理对策。

①高炉渣:高炉渣的产量随冶炼技术及矿石的品位不同而变化。高炉渣属于硅酸盐材料。它化学性质稳定,并具有抗磨、吸水等特点,可供广泛应有,国内对高炉渣的应用都很重视,美、英、法、日本等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100%,甚至出现了很多专营高炉渣商品的公司和工厂。我国高炉渣的利用率已达85%以上。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高炉渣可分别被加工成水渣、矿渣碎石和膨胀矿渣等几类主要产品。

②钢渣:钢渣是炼钢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包括转炉渣、电炉渣等。炼钢过程中的排渣工艺,不仅影响到炼钢技术的发展,也与钢渣的综合利用密切相关。目前,炼钢过程的排渣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种:冷弃法;热泼碎石工艺;钢渣水淬工艺;风淬法。

(2)化工固体废物的治理对策。

①对硫铁矿烧渣,应根据其含铁量的不同确定其用途,铁含量高的应回炉炼铁;低铁、高硅酸盐的硫铁矿烧渣宜做水泥配料。

②铬渣可代替石灰石作炼铁熔剂。在冶炼过程中铬成为金属进入铁组分中,可彻底消除六价铬浸出的危害;根据铬渣在高温下能还原成低价态无毒铬的原理,可将铬渣掺入煤中用于发电、用铬渣作玻璃着色剂或钙镁磷肥和铸石。还可利用碳对铬渣进行干法还原除毒;用电解法处理铬酸、生产铬盐精、回收原理含铬硫酸氢钠等。

③烧碱盐泥可采用抽滤、沉淀过滤法进行处理,或用于制氧化镁等;含汞盐泥可用次氯酸钠氧化法、氯化-硫化-熔烧法进行处理,并回收金属汞。

④电石渣可制水泥或代替石灰作各种建筑材料、筑路材料等,还可用来生产氯酸钾等化工产品。

⑤其它化工废物,如,磷渣可烧制磷酸;甲醇废触媒可生产锌-铜复合微肥;溶剂厂母液可生产二甲基甲酰胺等;染料废渣制硫酸铜等产品;胶片厂的废胶片和废液可回收银。

2.2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对策

(1)填埋法。

①垃圾填埋场的选址。选址时遵循的原则是: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上风口和水源地上游;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飘浮扩散和渗漏。

②对填埋场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垃圾中的有害物在雨水或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随水渗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邻土壤。

③垃圾场表面覆土和排气管网设置。

(2)堆肥法.

堆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是:生活垃圾-分类-破碎-发酵-烘干-磨粉-配料-造粒-干燥-包装-出厂。如果是生产一般堆肥,则在发酵工艺完成后,即可直接使用;如果生产有机复合肥,则在配料工艺需要添加一定配比的化肥。有机复合肥的有效肥力是一般堆肥的4~5倍。目前广州市的固体污染只有少量是用的堆肥法处理。

(3)焚烧法。

广州市现在有1座大型垃圾焚烧厂——李坑垃圾焚烧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是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7.25亿元。投入运行的一期工程设计日处理垃圾1040吨,占目前广州市日产生活垃圾量的约1/7;该厂年发电1.3亿度,能满足10万户家庭生活所需,是符合广州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是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别于垃圾填埋场的一大亮点。该项目还是国内第一个采用中温次高压参数的焚烧发电厂,通过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有效提高蒸汽回收效率,使发电量增加20%以上。此外,与垃圾填埋场需大量占用土地不同,该厂在设计原则上尽可能节约用地,目前一期用地仅为3.2万平方米,是兴丰垃圾填埋场的1/10。

2.3白色污染处理方法

①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②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广州市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

③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广州市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2.4广州市垃圾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填埋场场底防渗。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物化及土地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厌氧-好氧处理。物化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沉淀、电解氧化、活性炭吸附、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膜渗析、汽提、湿式氧化等多种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质水量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尤其对BOD/COD较低而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由于物化法处理费用较高,一般用于渗滤液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渗滤液的土地处理包括慢速渗滤系统(SR)、快速渗滤系统(RI)、表面漫流快速渗滤处理系统(ARI)等多种土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成分。通过土壤中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氮发生转化,通过蒸发作用减少渗滤液量。

(3)填埋气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①填埋气的收集。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2~5米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

②填埋气的净化。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

2.5广州市固体废物优化方法

第7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核技术;环境保护;发展现状

引言

自天然放射性核素技术被发现以来,核技术日渐完善实现了人类从微观层次到物质结构的深刻了解,核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20世纪以来,核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尚不完善,核科学技术在与环境科学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如何解决其问题成为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

1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上的现状

核科学技术主要与粒子束技术与射线构成,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高能射线与环境污染物介质的进一步作用,产生具有高活性的离子与自由基,进而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核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辐射技术为处理环境污染三废的重要手段,在保证环境污染治理良好效果的同时,平和利用核能,其化学物质零添加的特点有效避免了传统环境治理中二次污染问题的发生,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核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潜力巨大[1]。

首先,核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核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针对人类日常饮用水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对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核技术对人类饮用水处理技术及相关政策较为完善,西方国家建立大规模德示范装置,有效去除了饮用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三卤甲烷等物质,为我国运用电子加速器科学的处理饮用水提供参考与借鉴。在此基础上,奥地利进行了饮用水二级净化的尝试,建成核辐射的中试工厂,进一步防止饮用水的生物污染,在根本上保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核技术在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水分子在高能射线的持续照射下会发生一定的水解反应,通过辐解生成具有较高活性的产物,利用该产物与污水中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可有效改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分子,并将污水中的病原体进行灭活处理。现阶段,利用核技术是对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大多数国家有独立的半生产性的处理污水厂,通过核辐射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核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使核技术的社会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其次,核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目前,核技术处理大气污染物已基本实现商业化运作。核技术可有效脱出烟气中大量的氮氧化物,较常规空气污染治理方法相比,其去除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符合我国环境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

最后,核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方面的应用。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过程中,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会有副产物产生,污泥中一般含有寄生虫等危害人类健康因素的存在,污泥通过核技术中相关射线的照射可有效杀死原来存在细菌、寄生虫等,经过核技术处理的污泥作为肥料被广泛应用到农田种植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紧缺的压力。利用核技术处理废纸、木屑等废弃资源,使其发酵及糖化产生酒精,保障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核技术处理高分子聚合物也有一定成效,利用高能射线对废弃的塑料进行处理,塑料在射线辐照的情况下会发生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降解为便于处理的蜡质粉末状形态,进一步推动环境污染治理的全面发展。

2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阶段,我国以经济建设为科技政策的核心,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确定资助方向及领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领域,核技术与环境保护科学的整合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但就我国目前的整体形势来说,核技术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仍不够健全,存在一定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3]。

核技术是我国科学研究主要的技术支撑,必须具有前瞻性,务必结合环境保护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确定核技术的研究目标,将多种核技术手段进行集中,进而共同解决环境保护交叉领域中存在的顽固性环境保护问题,进一步提高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交叉领域中的地位。注意加强核技术研究成果向全面实现生产的有效转化,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核技术环境产业链。由于我国技术产业化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以致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较慢,现阶段我国核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仍处于较为浅显的认知与实验阶段,只能研究出小规模的实验室产品,研究核技术的仪器、设备缺乏商业化的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方面的整体水平不高,为更好地推广核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应逐步对其在政策及资金上进行大力扶持,提升我国核技术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相关机构应加强对高素质核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从事核技术环境科学的技术人员具备扎实的核技术理论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制定符合实际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我国核技术环境科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更多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

与其他科学技术相比,我国核技术仍存在依赖性较强的问题,我国务必对展开对核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中的积极探索,确定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现实发展战略,有效推动我国核技术环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黄敏,陈建新.复旦大学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创建与运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1):88-90.

第8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大气降尘;污染特征;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050-02

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环境、优质生活也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科技越进步,工业化程度越高,人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得程度就越严重。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就是“污染”,食物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各种污染侵蚀着人类,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

其中大气污染问题己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大气污染给农业、林业、建筑物(包括历史文物)以及天气和气候等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尘类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占有很大部分,对重工业基地而言,尘类污染更加明显。如綦江县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资源型重庆重工业基地。境内煤炭、煤层瓦斯气、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地处渝南,东邻万盛,南接贵州,西连江津,北靠巴南,至今已有近1 400年历史。全县幅员2 182km2,辖3个街道、17个镇,人口95万。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享有“中国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等美誉。拥有松藻煤电公司、綦江齿轮传动公司等机械加工、能源、冶金、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綦江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区地表起伏,北部比较平坦,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88m~1 814m,綦江县煤矿是我国重点产煤大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51.4%。2010年全年原煤产量超100万吨;瓦斯抽采380万m3。未来十二五期间将有79个项目、近380亿的投资在开工建设,着力构建400亿煤化工、200亿齿轮机械、200亿能源、200亿冶金“4222”千亿工业格局。因此,我们也看到綦江县在较好的生产总值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大气降尘环境问题。三废排放量在全省领先,进入90年代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新的压力,伴随綦江的工业速度每年以24.8%的速度增长,其污染负荷将有成倍增加,全县共有32家煤矿、诸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化肥农药加工企业。据统计綦江县污染物的80%~90%来源于煤矿、水泥、农药、化肥,它每年向綦江县排放大量SO2及烟尘。

那么什么是大气降尘呢。大气降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m以上。本文选取连续12个月(2010年)县城降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 大气降尘监测研究方法

1.1 布点与采样

布点:根据本县人口及区域环境特点分布,共布设两个降尘监测点,分别是环保局、人民医院监测点。各测点均按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采用玻璃材质、底部平整、内壁光滑的容器做集尘缸,规格一般为内径15cm,高30cm。放置于距地面5m~12m的建筑物,距取样平台1m~1.5m,以避免平台扬尘的影响。监测频率为连续采样1月,每月取样分析一次。

样品的收集:

1)采样方法: 150玻璃集尘采样缸,无动力连续采样法;

2)放缸之前的准备:于集尘缸中加入60mL~80mL乙二醇(C,H O,),以占满缸底为准,加水量视当地的气候情况而定。加好后,罩上塑料袋,直到把缸放在采样点的固定架上再把塑料袋取下,开始收集样品。记录放缸地点、缸号、时间;

3)样品的收集:按月定期更换集尘缸一次(30±2d)。取缸时应核对地点、缸号,并记录取缸时间,罩上塑料袋,带回实验室。取缸的时间规定为月底5天内完成。遇到雨季,应注意缸内积水情况,为防止水满溢出,及时更换新缸,采集的样品合并后测定。

1.2 降尘测定

测定方法:重量法,采用国家环保局编制《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测定仪器:EP214C电子天平。

1.3 数据处理方法

1)计算公式

降尘量[t/(km2 ・3Od)] = (W1-W0-Wc)×30×104/S/n

W1为降尘、瓷坩埚和乙二醇蒸发至于并在105℃ ±5℃

烘干恒重后的重量,g;

W0为在105℃ ±5℃烘干的瓷坩埚重量,g;

Wc为在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蒸发至干并在105℃

±5℃烘干恒重后的重量,g;

S为集尘缸缸口面积,cm2;

N为采样天数(准确到0.1d)。

2)降尘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均采用算术平均值计算。

1.4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即

式中:di=Xi―Yi;

N为代表时间的周期;

Xi为代表周期i到n之间按照浓度值的大小排列的序号;

Yi为代表按时间先后排列的序号。

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与spearman的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分析,如果RS>Wp,说明变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如果RS 为负值,说明为呈下降趋势。

2 降尘的空间分布特征

区县名称 测点

由表1可见:由于降尘来源不同,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域降尘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降尘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环保局监测点每年均明显重于人民医院监测点,而总体上区域平均一季度最高,甚至超出年平均值。綦江县2010年不同的功能区域平均降尘量在6.05t/km2・月~9.21t/km2・月之间,按照降尘量大小顺序排列为: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

綦江县是重庆重工业生产所在地,由于机戒加工、农药、化肥等工农业集中,降尘颗粒、烟尘排放量较大。两个监测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背景不同,降尘量的分布有极显著差异。两个监测区域均分布城区内,人民医院监测点靠近桥河齿轮工业园区,而綦江县本身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88m~1 814m,是重庆的南大门,属于亚热带立体湿润气候,故受到大气亏染影响较大。4季度统计结果表明:环保局监测区为8.02,人民医院监测区为6.96。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民医院监测区降尘量最低,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3 时间分布特征

从各功能区及全县2010年降尘月均值可知,全县降尘污染二季度>一季度> 四季度>三季度。从每个月各功能区来看,降尘量大于8t/km.月的月份集中在11、12、1、2、3、4、5、6、7月,并且均在环保局监测点,环保局监测点的年平均降尘量均大于人民医院监测点年平均降尘量(这同上面空间分布特征结论是一致的)。1季度是降尘污染的高峰期,2季度降尘量又开始下降,3季度开始最低,4季度又缓步上升,污染分布不均匀。各功能区每月降尘量变化也基本符合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的规律。

3.1 月际变化

从綦江县降尘月季变化来看,最高值出现在2月份,月均降尘量为9.21t/km.月,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月均降尘量为6.05t/km.月,才是4月份的65.69%。上半年变化较大,下半年相对平稳,且下半年平均降尘量低于上半年,仅是上半年的81.04%。

3.2 季度变化

由2010年统计数据可以了解,1季度平均降尘量最高,为8.99 t/km.月,且明显高于其他季度。3季度平均降尘量最低,为6.46 t/km.月,4个季度平均降尘量的排序是一季度>二季度>四季度>三季度。从以上分析,在三季度綦江县降尘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4 降尘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上述陈述的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綦江县2010年降尘污染变化趋势进行趋势分析可知,2010年綦江县大气降尘量年均值在a为0.05置信水平上较为显著稳定下降波动趋势,说明一年来,总体上全县降尘污染较为明显减轻,特别是三季度降尘量削减幅度最大,与降尘量最高的一季度相比,削减了29.86%,比二季度削减了14.67%,这是我县加大了煤炭、烟尘控制治理力度的结果,但是降尘污染依然存在。四季度降尘监测数据统计显示,监测的两个区域又有上升趋势。降尘量达6.96 t/km・月。

造成降尘污染的因素:一是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是污染严重的国家;二是污染源排放的影响。綦江县是我国重点产煤大县,是重庆的重工业基地,在大气环境中,综合污染指数为5.8,位于重庆地区之前列;三是气候条件影响。亚热带湿润气候更由于潮湿,加重了烟灰、煤炭废气、农药、化肥的传播,致使我县大气降尘污染更加严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2010年綦江县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冶炼、农药、化肥为主,灰分含量高,产煤过程中,煤灰排放量大。虽然大气降尘量有明显减低趋势,但局部区域降尘污染依然严重,从上述分析来看,降尘污染主要集中在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降尘污染物分布与功能区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2)降尘污染一季度>二季度> 四季度>三季度,从2010年每个月平均降尘量来看,环保局监测点远比人民医院监测点重,因此降尘污染时空分布是一致的;

3)大气降尘对人民医院监测点产生了一定程度污染,该区降尘高的原因:一是靠近桥河工业区;二是附近有在建的房地产。随着我县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降尘污染不可等闲视之。

5.2 防止大气污染建议

1)加强城市规划,大气污染以防为主。全面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对綦江县防止大气污染和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在防范大气污染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规模;

2)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由单项、区域治理转向生态治理,即由点到面的治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高科技技术,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县城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3)根据我县大气降尘污染的特点,增加对重点污染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大降尘环境污染的治理,强化管理,不断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产品,积极扶持和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废为宝;

4)大力植树造林,完善县城绿化体系,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县城生态环境。綦江县是一个重工业县城,污染负荷较大,环境容量有限,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使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就必须降低自然因素对县城大气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隆春,等.烟尘和有机废气治理[J].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王赞红,等.大气降尘监测研究[M].干旱区资源与监测,2006.

[4]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5]綦江县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年鉴(2003~2010).

第9篇:治理塑料污染的建议范文

(20__年5月11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__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3万头、牛出栏数41.65万头、羊出栏数30.14万只、禽出栏数8733.71万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__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1万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__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2万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__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4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8万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区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__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持建设化废为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推行“畜禽—沼—果(草、渔)”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零排放。二是建设农村垃圾清运及集中处理系统,引导农民将生活垃圾堆放到指定场所,并及时进行垃圾集中处理或及时填埋。三是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的环保评估结果和已建成企业的排放标准和实际排放情况要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未达标的要限期整改达标,决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