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1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地勘业;意义;趋向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86-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地飞速发展,,地质勘查中迫切地需要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地质勘查效率的新突破。某些行业和系统已经逐步运用了先进的云计算、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而且也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可以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使得相关行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但在地质勘查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比较缓慢。因此,地勘单位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地建设,不断地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建设,保证地质勘探信息化健康快速地进行,为国家找矿突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支撑。

一、地质勘查信息化的意义

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勘查部门内部的管理信息化,也包括勘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随着人们对地质勘查信息化和数字化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地质勘查的实践中去,而且发挥出巨大的现实意义[1]。

1 信息化的数字采集

地质勘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便是原始数据的采集工作,它一直都是地质勘查的重点和难点。原始数据作为地质勘查的基础数据,对勘查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原始数据的准确收集,使之成为决策的基础数据一直以来备受勘查业务员的重视。为了迎战这个挑战,我们利用信息化建立起来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很好的提高勘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因为其具有实用灵活的采集方式广受工作人员赞赏。

2 信息化的数据处理

影响地质勘查结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数据的处理质量的优劣。众所周知,对勘查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决定了勘查的准确度和能力水平。现阶段,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环境因素的多元化,地质勘查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多数是繁琐而复杂的,如果利用传统的处理手段,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精准度不高,如若利用信息化的数学模型,使原始数据中多元的数据转变为一系列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使之成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类型,这样就可以实现相关难题的高效、准确性分析和处理,以便项目决策。

3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信息化变革,实践证明,信息化大大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地质勘查也必须尽快加入信息化大军,因为其更加需要统一、快速地信息化处理系统中心。例如,如若利用信息化勘查系统平台,则可方便的进行地质勘查信息地获取、处理、再利用,促进勘查知识的交流与分享[1],大大加快了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质勘查行业的创新,推动地质勘查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地质勘查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地质勘查也不得不面临着新一代的变革,积极探索地质勘查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行业创新,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本如下几点归纳:

1 地质勘查项目决策实时化

伴随着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地飞速发展,地质勘查信息化将变得更加渗透勘探行业。从前利用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运用现代化技术将大大推动项目实施效率。例如如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搭建起来的业务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来实时对勘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会大大缩短相关项目的决策时间。

2 地质勘查处理趋于智能化

信息化的到来也给地质勘查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勘查行业中随着 MAPGIS和SECTION图形软件与EXCEL表格软件的广泛应用,势必会造成传统处理手段的颠覆性发展。将来用户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方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促进传统手工方式向数字化和半自动化方式转变[2]。为此,在统一的图形系统下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研发应用系统下实现数据智能化处理将成为地勘行业研究的必然趋势。

3 地质勘查流程将实现数字化

地质勘查作为国家开发资源的基础力量,存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与地质勘查的相关资料繁琐而复杂。目前,地质勘查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造成了勘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缓慢。主要的问题如下:第一,相关采集数据格式不一致;第二,各环节的业务很难实施对接;第三,没有统一的信息支撑。为此,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勘查系统平台变得极其重要,它可以让整个业务流程变得流畅高效。因此信息化地质勘查系统平台将成为未来勘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

1 重视人才战略

在推进行业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样在推进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考虑到推进地质勘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融入了地质学、通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因此要想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就必须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地质学背景又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功底的信息化人才[3]。除此之外,更要加大对全系统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的计算机知识,为地质勘查的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2 开拓适合性勘查信息化

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勘查的实际工作,不能盲目大搞信息化建设,要做到战略性规划。目前,在许多行业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其成熟技术,由于地质勘查行业与其他技术领域交叉较少,因此需要定位在能够将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地质勘查业务相结合上,挖掘潜力,提出地勘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不断整合资源,形成特有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地勘工作的信息化。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整合资源,形成特有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地勘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地质勘查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提供应用管理、数据资源分析处理的平台,有效改善地勘管理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并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 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

要想全面提高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推进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和地质勘查行业的融合,无疑对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促进作用。在人力、财力支持下,必将诞生许多信息化平台,诸如各种地勘应用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人事财务管理系统,地质勘查系统等[4]。这些相关系统需要认真的做好传统理念到信息化理念的过度,在地质勘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要着重强调研究成果在社会化应用的程度,确保勘查部门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流畅。只有各个信息化部门相互顺畅地流通合作,才能为地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其蓬勃发展[4]。

四、结论

国家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地质勘查的努力,努力建设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众所周知,地勘行业的追求莫过于更好地给国家提供资源保障,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无疑为其增加战斗力量。虽然现在地质勘查信息化还不是很高,但在各级勘查单位的重视和努力下,将会逐步缩小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差异程度,为国家资源高效开发贡献更加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香仙,浅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论,2011.

[2] 吴冲龙.地质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查 项目管理 数据组织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P6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87-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在近年来都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并且所涉及到的项目范围和业务也逐渐的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但是在实际的地质勘查项目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项目管理、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因此,对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概述

1.1 地质勘查项目的主要特点

由于地质勘查项目的工作是在对各个区域的地质进行调查、找矿以及工程规划之后开展的,其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了:(1)地质勘查项目的业务种类和方法复杂繁多,因此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要依据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采用各不相同的技术和方法;(2)由于对范围或者是区域内的矿产资源进行勘查,所需要的过程包括从未知到已知并要进行重复不断的论证,因此地质勘查项目的运营周期和所需管理时间较长;(3)由于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所在的地质区域构造比起其他区域的地质构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位置性,因此导致地质勘查项目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就会因为所在区域的地质实际情况导致地质勘查项目工作出现较大的变动性。

1.2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目的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中所需的应用要求得到相应的满足。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地勘项目、科研项目和矿权信息等管理部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地质勘查项目在各个阶段的信息、数据等都实现信息化,确保整个地质勘查项目的流程具备信息化功能。

2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

2.1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组织问题

对于地质勘查项目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若是根据资金投资者来分,地质勘查项目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局级以及市场地勘等几种类型;若是根据地质勘查项目的不同种类,则会有不同的分类,在不同阶段中所取得成果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果,在数据和信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繁杂性。在目前的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工作中,在数据组织设计上,对于项目投资、勘探结果等都严重缺乏,无法对地质勘查项目所含有的属性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性的反映。

2.2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中的技术框架问题

由于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在对项目资料信息和数据的搜集、审核、管理和空间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检索和查询等,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再加上地质勘查项目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所涉及到的业务、管理、数据等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中,所需要的数据安全和针对管理的特殊性方面,需要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框架支持。

3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

3.1 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

由于地勘勘查项目的数据在存储和管理中,会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以及所需,通常会采取纵向多极、横向网络的方式,而通常情况下,为了使网络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得到有效的减少,因此在各个部门和节点之间的连接会采取松耦合的方法来实现。一般情况下,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是采用面向服务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将数据的存储和检索等行为变成对数据存取采取请求的服务,而在每一个的节点上所拥有的数据管理者必须提供相关的服务功能,以此来使以往所使用的数据库存在的只能在同构数据库中得以使用、和订阅的缺点得到有效的解决。

3.2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由于地质勘查项目在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在类型和数量上都比较大,尤其是在遥感和地质图片数据等方面上,所需的空间数据相对都比较多,因此在采取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对大数据进行管理是必要的。采用MAPGIS7在空间数据管理上,所采取的是向着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此模型主要讲究的是人们对于地理世界所拥有的认识与理解,之后才是该怎样将人们对于地理世界所认识的理解进行图示化,以此来使所拥有的地理世界视图确保在一定的观察范围内。由于MAPGIS7所采用的模型是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也就是将非空间的实体作为对象,将地理空间所拥有的数据库作为基本,根据层次对数据进行组织,以此来达到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的要求,促使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得到有效的一体化的存储和规范,以此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得到有效的解决。

3.3 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技术是一个将可互相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进行建立的新平台,主要通过相应的标准协议,在互联网之上对特定的服务进行提供,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了WSDL-Wbe Service的描述语言和SOAP-Web Service间存在的基本通信协议,具有一定的封装性、使用标准、协议规范和松散耦合等。通过Web Service技术,能够使在Web层次上存在的相互操作以及整合的服务得到有效和良好的实现,而采用Web Service技术则是Web服务能够得到良好的实现,并且促使在线项目管理能够在Web服务上得到良好的应用,以此来满足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在各个方面功能和各个模块中对于数据的要求和所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勘查项目工作中,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加大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建设,对地质勘查项目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数据组织、技术框架等问题有所了解和掌握,对地质勘查项目工作开展所使用的技术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使地质勘查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冰清,陈剑.浅谈地质勘查项目管理[J].商,2013(21):65.

[2] 郭庆勇,王颂,李建群.综合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4(6).

第3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地质勘查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地质勘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全面实施成本管理。本文重点分析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探究解决措施。

关键词:

地质勘查;成本控制;有效措施

一、地质勘查项目管理

地质勘查项目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劳动,其中科技型服务或脑力劳动服务的参与是辅助地质勘查项目实施的主要手段,但因地质勘查具有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地质勘查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实施项目管理,负责控制地质勘查项目的方方面面,保证地质勘查质量、降低地质勘查成本、提高地质勘查速度。由此说明,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项目为中心。地质勘查企业主要经营地质勘查项目,项目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因此,地质勘查企业在具体落实地质勘查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以项目为中心,结合项目落实情况,对项目落实中需要用到的科技、材料、租金、劳务等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地质勘查项目有序、合理的实施。

(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因地质勘查项目实施不仅复杂还有风险,为保证地质勘查项目有效落实,需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将项目管理责任落到人员的头上,如此项目经理将基于责任出发,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调整和配置,使得项目有序落实。

(三)注重项目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实施,将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项目安全检查,及时了解项目实际情况,明确风险程度,进而合理的调整项目管理,使其有效控制项目实施,保证项目安全。项目管理的实施还会对项目成员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成员素质、品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合理落实项目。

(四)公开项目成本。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还会公开项目成本,促使地质勘查项目成本透明、清晰,如此可以有效避免项目经理或成员在工作中做出违规行为,浪费成本。

二、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了解,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但一些地质勘查企业在具体落实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项目成本控制效果不佳。具体分析,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为:

(一)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力度不强。这里所说的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力度不强,主要是成本控制时间不准确、成本控制方法落后。1、成本控制时间不准确。地质勘查项目的成本控制将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对项目实施中各类物资费用支出、人工费、各种设备购入费等进行有效的、合理的降低成本。当然,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需要根据地质项目实施阶段,提出准确的成本控制时间,保证各方面成本运用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际情况则不然。诸多地质勘查企业成本控制时间设置过于简单,仅包括开工前、开工中以及完工,从而致使成本控制时间不准确。2、成本控制方法落后。说到成本控制方法落后,主要是诸多地质勘查企业并没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导致企业领导或管理者不注重项目成本控制的实施,因此项目成本控制方面依旧采取传统方法,造成了成本控制不到位,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差甚远,不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缩减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造成了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力度不够情况的发生,最终导致项目成本控制不佳。

(二)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程度不高。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是非常辛苦、艰辛的,需要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恶劣环境中,分析地理环境、地质情况,规划地质勘查路线、地质勘查内容等,这必然造成沉重的人力资源负担。另外,地质勘查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地质勘查人员任用的重要性,使得企业专业的地质勘查人员较少,造成了地质勘查项目中人力资源利用不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质勘查项目的落实。总的来说,地质勘查企业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合理控制,给企业地质勘查项目有效落实造成严重影响,间接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项目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地质勘查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地质勘查企业应当在此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为企业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有实力抗衡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但遗憾的是诸多地质勘查企业缺乏项目成本控制意识,并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地质勘查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中并未提出项目成本控制方案,相应的地质勘查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并非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这必然将缩小企业利润空间,致使企业经济实力不强。地质勘查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在计划市场环境中,地质勘查企业即便没有控制成本,也能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逐渐忽略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这种意识的形成,加之企业还未看清市场经济本质,导致地质勘查企业并未认识到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长此以往,企业将失去优势,被社会所淘汰。

三、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

面对当前我国大多数地质勘查企业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不佳的情况,应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改变此种局面,提升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价值,降低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提高地质勘查项目经济效益,推动地质勘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地质勘查企业实施成本控制需要有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做支撑,如此成本控制时间的设置、成本控制方法的运用等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基于此点,在构建成本控制体系中,首先,要做好地质勘查项目调研工作,即了解市场行业,明确勘查设施和材料的价格、质量、规格等,选择优质且价廉的设施、材料,结合地质勘查项目相关资料,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其次,规划地质勘查项目落实的流程及环节,在此基础上,制定每个环节成本控制方案及施工方案,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最后,对地质勘查项目总体支出进行详细的、准确的分析,尤其是项目具体落实阶段的成本支出,从而编制成本控制结论,为后续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制订合理的、全面的成本预算方案。地质勘查项目成本预算方案的制订,可以作为地质勘查项目落实中成本控制的依据,使成本控制科学、合理的实施,以便地质勘查项目基于高质量完成的情况下,所消耗的成本最少。当然,对于地质勘查项目成本预算方案的制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以企业制订各项成本定额和国家统一预算定额为准。地质勘查项目成本预算方案的制订,需要做到合情合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制订地质勘查项目成本预算方案的过程中,以企业制订的各项成本定额及国家统一预算定额为准,合理规划地质勘查项目各个方面的成本预算,制定适用的项目成本预算方案。其二,要求项目经理签订预算管理责任书。项目经理作为落实地质勘查项目的重要负责人,项目成本预算方案落实效果与项目经理执行情况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项目经理能够有责任的、合理的执行项目成本预算方案,要求项目经理签订预算管理责任书,在落实地质勘查项目的过程中,严格管控成本预算方案执行情况,尽量降低项目成本。其三,跟踪项目成本支出情况,合理调整成本控制。因地质勘查项目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具体落实地质勘查项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况,加大项目成本的运用。所以,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合理且有效,需要按照成本预算方案,对项目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了解成本支出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成本控制工作,使成本控制合理、有效。

(三)强化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意识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原动力,地质勘查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较为复杂,项目成本涉及到各个部门,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机制。为了提升地质勘查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地质勘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强化企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如积极宣传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利用讲座、培训的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逐渐形成成本控制意识,在具体落实地质勘查项目中,注意控制项目成本。

四、结语

随着地质勘查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地质勘查企业的发展越发困难,对此地质勘查企业应当重视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具体落实地质勘查项目中,合理规划项目成本控制方案,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避免不必要资金的浪费,降低地质勘查项目成本,为地质勘查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地质勘查企业在落实地质勘查项目中注意加强成本控制非常有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田贵平.初探地质勘探成本的控制[J].商情,2010.19.6.

[2]韦小云.地质勘查项目成本控制探究[J].财经界,2015.27.

[3]肖喜爱.试论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0.

第4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地质经济 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地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包代管现象造成宏观失控

“以包代管”主要是指工程或行政监督检查职能等通过将责任和权利等以合同形式分包给别的单位、企业等,发包方对安全、质量等不再管理。这样就有可能把许多要求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工作转包给没有达到技术、管理要求的单位或企业等而造成许多事故,同时致命的是分包的单位或企业往往更看重效益而忽略了安全和质量的投入而出现事故。 实行承包制度是明确经济责任主体、分配经济利益和划分经营权限的有效管理经营制度。从此意义上说,加强对承包的有效管理是实现经营目的的重要手段。近年的实践证明,一些地质勘查单位以包代管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权利的转换阶段,出现了经济权利真空的现象。随着进一步实行承包制,虽然主管部门向地质勘查单位放权是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开搞活地质勘查单位经济,但我们还应发现,在目前阶段地质勘查单位仍然是以事业性为主的管理体制,地质勘查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来自国家拨款,还没能具有真正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条件与地位,和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照搬是较难取得效果的。

目前的问题是因一些主管部门以承包和放权为名,在放弃对地质勘查单位经济活动指挥与组织权同时,没有相应建立起对地质勘察单位经济活动宏观条件和监督为主、指挥与组织为副的相关权利机构,导致当微观经济放活之后,对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如淡化行政效能、软化财务约束以及降低计划机制作用等,结果将带来地质勘察费用投资效果放任、经营亏损挂账、资产增值出现下降,滋长短期行为和管理功能退化等负面效应。这些后果致使作为经济责任主体的地质勘查单位无力承受,最后仍旧由主管部门背着,这其实就是责权不对称的非理性经营承包。

以动待静致使管理秩序的紊乱

地质经济管理中,正确地处理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之间的关系,这对防止管理决策失误非常重要。所谓的动态管理,主要指通过研究地质勘查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变化,依据变化情况,以变应变,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静态管理是指通过研究地质勘查单位在环境与条件变化中需保持稳定状态的事物,依据稳定性要求,对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还应该注意到的是,目前人们虽认识到了动态管理的重要性,可也走向了另一极端。求变不求稳,而且急于求成。一些地质勘探单位只重视动态化,往往否定、忽略了静态管理的必要,急功近利、盲目“乱变”,使得出现许多消极的后果。

以物代人导致管理工作失去了灵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见物不见人和见钱不见人,工人靠钱干、干部靠钱管,没有钱就玩不转的偏向,使得向钱看这种思想泛滥,这是缺乏对管理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质经济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资金紧张是许多地质勘查单位都存在的问题,为了满足生产与经营,不得已通过职工集资或向金融机构融资。如何利用这笔有限的资金把握好资金时间差,满足生产经营需求,降低成本,是研究的目的。

以某地质队为例,于2010、2111两年度每天的平均货币拥有量为2268万元,如果把养老统筹金计算在内,则每天平均货币拥有量超过3200万元,这看起来完全可以应付单位的生产经营,但某些单位资金不足的原因在于没有合理地分配这3200万元。这个地质勘查队中各个单位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都只顾各自的利益,在资金上很难互通,造成资金盈余单位将资金闲置在银行,资金紧张的单位不得已去贷款,并支付高额利息。所以成立一个资金结算中心对控制余缺资金,保障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方法是:各单位都只设立一个银行账户,并核定限额,限额依据各单位实际状况制定,主要的目的是提取现金,应付日常生产经营报销,账户由各单位控制,余款需汇入结算中心账户,同时结算中心对各单位资金存量进行登记记录。当单位需要支付,结算中心依据其资金的存量与收支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支付。

确保资产质量,加强那对资产的有效管理

依旧以前面所举的地质队为例,到2011年的年末,该队拥有的各类资产4800万元,净值3000万元,设备的新度系数为62%。按照每年14%的综合折旧率进行计提折旧,从实际状况来看、折旧率偏低。2010年搞清产核资,对价值进行重估,结果是资产原值上升,净值下降。这就是折旧率偏低较好的例证。折旧率偏低的弊端有:利益虚增,因折旧率降低,相应的利润增加了,而增加的部分需要纳税。同时设备损耗折旧费没有提足,导致发展缺乏后劲。还有就是在往后的年度设备报废时,会出现实际残值小于账面净值,致使报废年度损益失真。因此采用综合折旧率方法计提折旧,操作虽简单,但做法与目前的财务管理不相称,且与单位利益不相符。

困扰地质勘查单位的顽症还有不良资产,因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利益关系等一系列原因吗,各单位对不良资产处理力度都做的不够。用某地质勘查队为例,单位中的不良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因此看上去资产的规模较大,但实际能够用上的只有三分之二,经过长期的积累,终于单位无力承受,较多破产的企业,实际的评估值远远大于账面资产,这就是冽证。因此,单位应该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应该立足于广大职工群众,管理的灵魂源于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明确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动力源泉,是把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变为现实。针对目前职工价值取向的偏差问题,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概念,面向职工开展深层次的教育。搞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处理好三种关系: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关系,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加强管理关系,提高管理的水平,主要在于提高管理者与职工业务、技术、政治素质。

应对地质勘查单位面临的诸多困难,应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并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状况,做好管理工作,促进地质勘查经济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臣俊.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1,(3):81-83.

[2] 康杰.当前地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7):93-94.

第5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商业地质勘查;项目资金;合作模式

1 我国商业地质勘查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保障作用,促进我国地矿业发展已逐渐被提上日程,国家越来越重视矿产资源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的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质勘查、探采一体化,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着两种勘查机制,即商业性地质勘查和公益性地质勘查。公益性地质勘查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从事公益性和基础性工作,并且勘查成果要归国家所有。

商业地质勘查则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勘查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多元化投资,勘查成果归投资者所有。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具有高风险性、技术含量高、高利润性、资金需求量大、市场化运作等特点。所以,单一的矿业公司、地勘单位很难单独完成商业地质勘查项目。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必须通过开展合作和联盟方式,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者,探索出更多的合作模式,从而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组合。

2 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

我国商业地质勘查项目资金合作模式中的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通过合作双方签约合作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便于后续商业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该地质勘查项目的合作中,投资方大多数是国内外比较有实力的矿业公司,而引资方大都是拥有探矿权的、比较资深的地勘单位。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因为商业地质勘查工作石矿业公司的选矿、采矿、冶炼与矿产品加工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地勘单位的改革方向就是要让地质勘查和开发的运作机制一体化。所以,商业地质勘查项目最主要的获利方式就是矿业权的运作。

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的实施,地勘单位就可以通过出让矿业的探矿权,以合作方的身份参加矿业后续的增值环节,从而实现合作双方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目的。对于地质勘查合作双方来说,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是以矿业的矿业权作价后作为资金投入到项目中,能够有效的弥补地勘单位的资金不足,有助于加快地质勘查项目的实际开发进程:(2)矿业权作价出资合作模式还能够减少矿业的资源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矿业的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完善矿业作价出资合作模式,需要不断细化矿业权作价出资的财务管理、条件和程序,不断完善矿业权作价出资制度,完善矿业权流转收益的分配机制,并且还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相关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3 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

我国商业地质勘查项目资金合作模式中的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的主要操作模式就是让债权人成为企业的股东,并将债权人对企业的债权变成企业的资本,通过这样就将开始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成为现在的控股或被控股的关系,按照企业股份的比例实行分红。这种合作模式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大多发生在与地勘单位的业务量大,双方存在债务关系,并且具有互补优势的大型企业之间,比如:冶炼企业、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将合作企业的债权过渡委本单位的股权,并签订相关的债转股协议。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能够将不良的资产转为企业的股权,让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健康化;(2)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兼顾了债务企业与债权企业共同的利益,能让双方统一意见;(3)通过双方的合作,有利于推进企业之间业务的来往。

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合作模式,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债权是不能用于资本投资的。因此,以企业间债转股为出资方式成为企业股东并不受受法律保护,投资者既能得到投资收益,也要面临投资风险。为了让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广泛的应用,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企业间债转股合作模式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合作企业的经营范围要相近,要具有互补性的产业链;(2)合作企业的管理水平要高,财政管理要规范,并且债权债务要清晰。

第6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近年来地质找矿处于上升期;同时,矿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市场繁荣与政策利好因素叠加,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加大,地质找矿活动空前活跃。随着钻探工作量投入的增长,矿业权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固定费用在勘查投入结构中趋于稳定,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及对策

矿产地质勘查中不幸事件或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后果发现的概率被称为风险。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风险就是地质勘查项目投入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是项目成果与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可以通过对风险的分析、估计和评价得出的风险值(即风险系数),风险值直接反应出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

2.1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成因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经济风险三类。首先,市场风险就是由于预测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的不确定性,而这些预测不确定性对矿产勘查经济效果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其次,技术风险即自然风险或找矿风险。我国找矿中,由于地表矿和浅部矿多数已被探明和各种自然矿藏丰度的下降,虽然矿点众多,但探获经济矿床的成功率只有1%~2%,找矿难度越来越大,风险也就越来越高。最后,经济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矿床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导致预期收益的变化,即投入和产出与期望值的背离所产生的风险。以上三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普遍存在于不同矿种勘查工作中的不同工作阶段。随着工作程度的加深,各地域(成矿区带)和各矿种之间的成矿条件和赋存形态的不同,地质勘查风险及风险系数亦存在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

2.2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对策

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防范要综合考虑矿产地质勘查中三种风险因素,而不是孤立的考虑一种风险,某些程度上三类风险的防范措施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是知识技术的载体,发挥人的主动性是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对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工作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资源开发技术力量的保证。降低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发挥敬业、务实的工作态度,也需要人力储备加强勘查者工作经验、方法等。投资者聘用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行业相关的财经法规学专家等都是必要的。通过专业团队、专家对市场需求强度、矿质价格波动周期的分析和对投资矿产项目所在区域的政府关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量化分析,确保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的回报,最大限度的降低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2)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首先是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是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的分析,在现有地质工作程度上对矿床的矿化强度、规模控制和各种示矿要素进行综合提取,对找矿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对矿床的潜在经济价值做出评价。地质勘查项目的准确研判能够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以及进一步勘查开发的计划。其次是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只有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而产生的风险,才能进一步抑制风险的延展。因此严格按照国家勘查技术规程施工,对规避各种风险有重要意义。最后是安全操作技术流程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证明有效安全管理可以避免事故发生进而控制成本,对规避经济风险效果显著。(3)积极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建设。市场化意味着资源共享,要配套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地质资料共享、技术成果共享平台以规避风险。目前地质勘探单位还是以国家拨款事业单位性质存在居多,这就造成勘查行业市场化不足,大量地质资料、技术成果、地质勘探信息都掌握在少数单位手中,技术、信息、资料的垄断,不利于勘查行业资源共享和风险规避。实际上,建立国家级省级资料、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既可以避免行业重复投资,亦可以为新上项目获得规避风险的大量资源。同时,应积极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规范的矿产交易市场,尽可能降低矿产品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预测的不准确性。(4)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在政策方面,应规范矿业权出让和矿业开采审批制度,谨慎监管矿业投资者矿业开采进度,设置更严格的资质和行业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勘查力度并鼓励和拉动社会投入。避免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就要从提高矿业开采门槛和地质勘查资质门槛上下功夫。风险的源头是利益的驱动,国家应对矿业开发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矿产开发的宏观管理,提高矿业集中度及矿业产值。还要对地质勘查队伍资质进行严格审定,保存实力雄厚的力量,杜绝不具备资质的单位追逐利益而造成大的风险。另外,还应通过政策的推行以及资源宏观管理去除市场泡沫,避免矿产地质勘查盲目投资,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第7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PMIS;地质勘查;管理提升

一、项目管理特点及重要性

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是以某个地质单元为对象,以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为目标实施管理的过程。与通常基建、IT类项目管理相同,具有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等五个过程。但地质勘查项目具有周期长、过程监控难、施工条件艰苦和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等行业特点,加上地质勘查项目大多处于交通、信息条件较为不便利的地区,使过程管控、时效管理、沟通协调、资源配置和信息化方面成为项目管理的瓶颈,进而影响了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提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二、地勘业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一)项目管理流程执行力度弱

传统的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企业虽然用制度的形式将项目管理流程固定下来,但在项目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经验参差不齐,往往缺失了部分环节,或者重点监控环节找不到对口职能部门。通常质量、技术管理最为重视,进度管理、成本控制和采购管理被放在次要地位,影响到项目成果转化和再利用,也悖离了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的全领域覆盖的完整理念。

(二)信息传递慢、过程控制效率低

地质勘查项目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高、数据多、信息量大、不易表述以及沟通不及时等诸多困难,而通常地勘企业以传统现场管理模式为主,无信息化系统管理技术作支撑,手段薄弱单一。除OA办公自动化系统外,其他管理业务大都靠手工完成,编录效率较低,地质资料处理时间过长,受野外通讯基础设施条件限制,不能及时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利用;施工过程资金监督管理难度大,物资采购库存管理效果欠佳,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效性差,且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利于公司领导层对工程项目情况的及时掌控和分析决策。

(三)项目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由于地质勘查业务范围涉及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报告编制等多个种类,区域跨度大,施工地点分散、流动性强,企业大多采取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以作者所在的公司为例,下设10个子分公司、一个工程研究院,实行以区域公司为主导开拓市场,以专业公司为主体组织生产的运营模式,项目承揽范围涵盖内蒙大部、湖南、河北、新疆、宁夏、陕西、山西等地。各职能部门之间由于分别作为业绩考核主体,因此联系薄弱、协调难度大,同时项目经理缺少权利,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利益,具有狭隘性。

(四)项目变更产生不确定性

由于地质勘查项目具有边勘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修改勘查设计的三边工作的特点,造成项目管理中目标、工作方案及范围的频繁变更。且由于项目经理缺乏权利,项目变更需要经过专家评审方案,变更流程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时间较长,公司管理层无法实现对野外项目部的动态管理,给生产经营计划带来很大的干扰。

三、PMIS解决项目管理提升方案

(一)PMIS含义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MIS)是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的工具,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从而达到控制项目目标的效果。PMIS由各功能模块构成,主要包括项目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能够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管理的必要手段。

(二)地质勘查企业PMIS业务流程设计方案

1.固化项目管理流程。

根据本企业项目管理制度,梳理再造项目管理流程,构建1238架构体系,即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构建质量标准化体系、本质安全体系2个体系,设置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结算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租赁商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8个核心业务功能模块,并建立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信息的录入与使用。

2.分解关键控制要素。

通过分解地质勘查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工作,研究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的专业范围、工作过程及人员结构,将项目分成项目前期、施工计划、项目施工、项目验收及后评价、售后服务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应不同具体业务和管控要素。将散列的控制点要素之间的逻辑管理对应在系统设计程序中。例如:控制项目的材料成本,需要将项目的编码,分项名称,材料需要计划,进度情况,材料成本预算等数据信息采集,并能把采购到的物资发放上对应项目上,进行链接匹配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成本控制的状态。

3.采用双维度网络项目管理模式。

针对本企业内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的特点,项目分属不同的业务职能部门,且管理重点环节出入口归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设计了管理维度和生产维度交织的项目管理网络,即纵向按照各管理部门的专业职能设置的管理维度,横向是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各阶段关键控制点设置的生产维度,各管理部门在公共平台上使用专属部门权限进行办公,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权方位无死角的无缝管理。

4.以进度控制为核心的网络体系。

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项目工期的拖延都对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进度监控的难点在于日常检查能否高效和真实地反映出实际进度。本系统根据WBS工作原理及行业特点,将地质勘查项目施工阶段划分为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大工作包,允许系统用户设定一个基准计划,并就实际进程或工作量及成本与基准计划里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以定量描述代替通常用的定性描述。同时将野外验收作为整个项目的里程碑时间,并根据项目类型进一步细化分解野外工程为各分项工程,最终将合同金额按分项工程量分解,转化为纯数字的形象进度产值作为变量进行进度监控【1】。

(三)地质勘查项目使用PMIS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流程的执行力。

将项目管理流程固化在PMIS中,按照“先管后控”原则进行,即先实现管理目标再实现控制目标,先把各个管理点规范化、电子化,逐步流程化,然后再逐步实现对管控点的控制。不仅方便地质勘查企业管理层随时查阅项目信息数据,也避免了在管理过程中的漏掉精细管理环节的可能,将质量标准化,安全达标落到实处。

2.有助于提高地质勘查项目数据信息传递速度。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围绕安全生产、经营核算为导向把散列于多处的管理要素和关键控制点统一构建在一个平台上,在平台内实现各管理模块、管理数据和管理业务的自动关联,加强部门间的沟同、管理信息的共享,以项目管理与生产指挥为核心,并拓展到安全管理、物资管理、仓库管理、预算管理等领域。管理手段由手工半手工的方式,逐渐向自动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面转化,使管理内容更加精细,业务流程更加高度集成。通过利用网络融合技术,实现对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图形化展示和分析处理。

3.有助于确定管控主体,精确核算地质勘查项目。

考核主体由以承担项目职能部门,精确到单个项目,缩小了核算单元,能够更直接、明了的反映出项目的运行状态和盈利情况,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能力,推动公司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4.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既是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主体,同时也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实现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运用信息技术对地勘企业的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现场监控、技术资料、信息传递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实现扁平化的流水线管理方式,也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面向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结束语

面临煤炭外部市场萎缩,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经济运行仍将面临许多挑战,中央企业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要抓住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找准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加上配套的考核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

目前,PMIS已经在作者所在的企业使用了三年,功能和模块还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中,通过对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资料管理、生产任务的自动统计和分析功能管理,改变了调度员手工统计,邮件上报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管理细化奠定了基础;并进行深度应用开发,实现对项目的图形化动态管理,确保实时、快捷的跟踪项目单孔的施工动态,有力的提高了地质勘查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提升了成本管控能力,已经成为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经济效益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庆勇 王颂 李建群 综合信息系统在地质勘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煤炭科技 2014.

第8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产 地质勘查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G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93-01

前言

近年来,不仅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投入,而且社会投资也十分活跃,由此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迅速扩大,矿产地质勘查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在有色金属矿产地的不断勘测查探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危险事故,这不仅危及到我国从事有色金属矿产勘测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危及到我国有色金属矿产事业的发展,甚至危及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损害我国经济发展利益。因此,对于在勘探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地时频发的典型事故进行细致地分析并及时有效地归纳总结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地在勘探时所遇到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测工作顺利展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特点及安全现状

地质勘查业是有色地质勘查单位的主业,地质勘查工作是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以寻找和评价有色金属矿产为主要目的地质勘查。我国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存在以下几不利因素的影响:

(1) 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来完成,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坑探、槽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技术方法,在不同方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如钻探中会遇到物体打击、触电、雷电,物探中会遇到雷电、坑探中会遇到冒项片帮、炮烟中毒等。

(2) 地质勘查工作是属于高风险行业。露天勘查的野外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构造区别大,作业环境恶劣;地下勘查又受到采空区塌陷、透水、地压活动、高温、低温等多种灾害的威胁。

(3) 安全基础十分薄弱,没有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或劳动防护设备落后,野外工作防护差, 安全保障能力差。

(4)地质勘查的人才流失严重。职工队伍规模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地质技术人员断档严重,尤其是野外一线的青年技术人员短缺,后继乏人。如采样工常常是招用当地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也会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安生隐患。

(5) 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安全管理流于形式。野外作业突发事件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不健全,不完善。

二、探究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存在危险有害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

(1)机械伤害:主要存在于钻探和坑探。使用机械设备有凿岩机、钻机、空压机等,设备检修时没有关闭启动装置或设备未完全停止运转引起的伤害;凿岩机操作工凿孔时机械失灵或操作不当,手脚皆容易被砸伤等。

(2)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在露天和地采的勘查中发生机率最大,例如:从高处坠落的滚石、设备、工具等物对人员的砸伤;钻机钻塔配件从高处坠落等。

(3)冒顶片帮: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

(4)车辆伤害:野外作业场所是边采边探的矿山, 野外交通工具使用率高,在作业途中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至车辆伤害。

(5)坍塌: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容易发生井下坍塌事故的场所主要有:掘进巷道及浅井开挖等。

(6)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距基准面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过程中因坠落而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坠落是露天作业最常见的事故类型。

(7)触电:在使用、维修电器设备以及在雷雨天作业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及雷击事故。触电事故通常发生在钻探作业过程中,机电设备、供电线路等可以接触到电流的设备和场所。

(8) 粉尘危害:矿山在勘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岩微尘又称矿尘,也是粉尘的一种,主要在凿岩、爆破、矿岩装卸、破碎和运输过程,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病的有害物质。

(9)火药爆炸: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炸药,炸药从地面炸药库向井下运输的途中、装药和放炮的过程、未爆炸或爆炸不完全的炸药在装卸矿岩的过程中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炸药爆炸可以直接造成 体的伤害和财物的破坏。

(10)透水: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通常也称为透水,透水主要受地层构造的影响较大。

(11)气候危害:高温危害主要是指在炎热的夏季进行露天作业时,作业人员会因阳光曝晒及高温而中暑昏迷。而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作业时,会引起冻伤甚至死亡。

三、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1)把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确保勘查项目安全生产的投入。在地质勘探项目立项报告中必须有安全内容,项目设计必须有职业安全健康专篇,项目实施计划必须有安全防范措施,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全的投入,安全设备设施到位。

(3)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按企业规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合企业的实际晴况及时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采用金字塔式的管理责任制,层层负责。

(4)加强勘查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措施。① 野外钻探中对钻塔应安装避雷装置,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按安全规程操作; ② 野外浅井工程、槽探工程应在编录、取样、观察完后及时回填;③ 坑探中应做好爆破器材的安全管理,同时巷道通风及时,并应设置安全出口等。

(5)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①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减少违反规程的可能性。②通过多种渠道对安全进行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牢固安全意识。③建立奖罚制度。在经营考核方面,完善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将安全与绩效挂钩,加大安全生产与绩效挂钩的比重。

结束语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地勘单位向企业转化是社会所趋。无论单位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济体制如何变化,都必须时刻以安全为主,通过安全措施来消除隐患,控制事故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把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地质勘查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抵制矿产勘查找矿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期望能更好的促进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发展应用。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思考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引言进入到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深,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所以我国多种行业需求矿产资源的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从我国的矿产资源实际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蕴含情况还是比较丰富的,新疆、青海以及等偏远地区的矿产含量占我国的绝大多数。进一步推动了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寻找勘查更多的矿产资源,这是我国现阶段刺激经济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手段。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地质矿产勘查情况来看,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条件仍旧处在落后的地位,所以地质矿产勘查任务难度大、挑战性强,怎样更为合理的应用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以提升地质矿产勘查人员的工作效率,这是当前相关人员所考虑的。就此本文对地质矿产常见的勘查手段进行了探究分析,同时提出了对地质矿产勘查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析。一、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原则

1、勘查能力的增强由于我国的勘查能力相对落后,使得我国勘查工作受到较大制约,所以,我国应实施“科技兴地”战略,提升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应对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进行加大,转变地质区位优势为科技创新优势。其次,我国还应完善成矿理论体系,实现地质勘察技术的有效发展,改善我国目前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不但如此,还需要对相关人才实施大力培养,构建一支管理认真负责、体制完善以及素质较高的勘查队伍。

2、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在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方面,进行严密的统筹规划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需要确定其性质,在不同的区域,地质勘查的性质也不同,比如:商业性质和公益性质。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地方和中央以及其他规划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并对接下来的10~15年做出部署和规划,这样才能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3、创新科技,提高勘查能力为了促使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快现代化地质勘查的步伐,认真实施“科技兴地”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研究和探讨重大地质理论问题,使地质勘查技术和成矿理论大力发展。努力加快地质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快地质信息技术的建设步伐。促使科研技术和勘查技术相结合,注重科技创新。4、完善体质,扩大合作要建立健全地方和中央政府有关地质勘查管理的政策体质,并调动各个相关方面的积极性,使地质勘查新机制的进入多渠道发展模式,并逐步完善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体质。为适应资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政府应积极鼓励国内矿产企业和国外企业相互合作,政府应引导和扶持国内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供给能力逐步提高二、找矿勘查现状1、对地质勘查项目投入资金不足自从1949年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刻苦的努力,在地质勘查方面取得了硕果累累的成就,从此打破了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个地产资源匮乏的国家的主观臆断,为我国前期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由于,近年来地质矿产不断的被挖掘,地质矿产的储量也不断减少,造成了地质勘查和找矿难度与日俱增。矿产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造成国家和企业对矿产行业的热情也下降,对地质勘查项目的资金也越来越少。目前,地质勘查的难度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对地质勘查的资金投入却不能满足当前地质勘查技术研发的需要,造成了地质勘查技术越来越落后。2、地质勘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最近几年,我国地质研究者的找矿成果不理想,在国际地质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例如在我国东部地区,自从建国以后,地表浅层的露头矿逐渐被开采,致使找矿和采矿的难度日益增大。很多以前储藏有大量矿产的矿山现在也日益枯竭。现在通过以前传统的找矿方法已经很难在勘查和挖掘到新的矿产。三、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1、完善地质矿产勘探制度我国现行的地质矿产仍是国家直接管理,这样的制度在保证了我国资源能源可以合理分置的同时,也使得地质矿产勘探缺乏一定的活力。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对地质矿产勘探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地质矿产勘探管理制度下放到地方和企业进行,提高地质矿产勘探制度的活力,同时也可以保证地质矿产工作更加良好的进行,同时对表现优秀和技术较好的勘探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建立专业的地质勘探队伍现在制约我国地质矿产勘探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勘探队伍。优秀的勘探人才和勘探队伍可以有效的避免勘探中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并且对于勘探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也可以做出及时的应对,有效的提高勘探水平。但我国现在的勘探队伍建设仍然不成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持,这也需要我国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等院校中积极的培养与资源勘探相关的人才。现在的市场竞争同样是人才的竞争,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可以让我国的地质资源勘探道路发展的更快更稳。3、土也质填图我们一般在当地地址进行实际观察,严格按照同比例尺地址测量的要求标准,建立地质的填图为了方便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以及矿山建设的设计工作,我们一般采用大比例尺填图,而且,比例尺的选择侧重于矿床的规模、形态、勘察阶段的依据材料在有特殊意义的区域要摆设地质点,而且要借助仪器绘制到图中进行标注如果遇到薄矿层、标志层等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也可以适当扩大表示。4、地质矿产勘查的安全防护措施由于地质矿产勘查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物的因素。这里说的“物”指的是地质勘查所需要的所有工艺流程装备、工具、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完善程度。由于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物质危险几率的大增,也可以说安全隐患的出现是由于“物”处在不安全状态。为了防范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应使用较为先进、更为安全的地质勘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也就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危险源出现的几率,提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安全程度;管理的因素。地质矿产勘查安全管理主要包括隐患治理、作业现场管理以及安全投入等方面,而为了提升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安全力度,不仅需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同时也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定,同时明确各个级别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并投入更多的安全保障资金,提升安全劳动保障力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排查,对所有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加强地质矿产勘查的安全管理力度,降低地质矿产勘查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结束语综上所述,可知对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进行探讨非常必要,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因此对其进行探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选择哪种找矿方法,都需要对该地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找矿的准确性以及效率。参考文献:[1]解安炳,赵维孝.浅议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4,02:37-38+61.[2]朱瑞玲,李耀辉.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河南科技,2014,15:48.[3]郭方晶.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152+247.[4]裴志禹,贲爱平.浅谈如何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