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改革的举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时,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而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了《决定》,是近年来中央文件特别是中央全会文件中涉及民政工作较多的一个重要文件。鸠江区作为芜湖市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区、又有农村;作为一名民政局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我认为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环节:
一是要把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我区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全区对“三农”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全区农村改革发展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认识,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的认识,对农村改革发展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的认识,对党管农村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二是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起来,作为我区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民政系统要树立城乡民政对象公平对待、城乡民政工作统筹指导、城乡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鼓励先进街道率先实现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帮助与支持欠先进街道逐步做到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在民政工作一些领域率先实现城乡并轨进而带动和促进所有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城乡并轨。对于那些条件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积极去做;对于那些条件尚不具备、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做到在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职责上迈出新的步伐。在统筹城乡民政工作,推动城乡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上做得更好。
三是要把理论学习和区情紧密结合起来,把民政工作放到建设和谐鸠江这一战略任务中来思考,来部署,放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根本要求中来探索。认清民政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在服务大局,推动大局上做出新的成绩。
第一,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即为什么改?
我的认识是,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通过深化改革,把农业改强,推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形成“三化”带“一化”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补上农业这个短腿,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防止现代化过程中农业边缘化。要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村改美,中国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要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实行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为农民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防止丢失乡村风貌、田园风光。要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民改富,“三农”是一个整体,农民是“三农”的核心。改革既要解决农业问题,又要解决农民问题。要建立使尽可能多的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防止农民失地失业失权益。
第二,当前农村改革应重点抓好的几件事,即改什么?
一是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具体来讲,保障好农民“三块地”,即农户的承包地、农民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权益。我这里着重谈一下农户的承包地。首先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长期稳定家庭承包,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此,要相应做好两项工作:一个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把承包权更加明确地落到农户,进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这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很强。今年扩大试点,明年全面铺开。一个是,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作为要素,应当流转,部分农民外出打工,需要流转,但怎么流转、主要流转给谁,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种粮有比较效益,需要规模经营,但规模多大为好,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政策方向上和工作指导上,要引导土地向留在农村的农户特别是种田能手流转,走一户,活两户,使农民增收。要有序进行,所谓有序,就是依法自愿有偿,不能人为地赶进度、下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比例指标,不能行政推动、包办代替,搞强迫命令。近3年土地流转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去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速度不是问题,没有必要人为加速,欲速则不达。人多地少是我国国情,农民转移是个历史过程,所以还是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速度和经营规模,应当与农民转移速度相适应,与当地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与社会化服务和经营能力相适应,坚持方向性和渐进性相统一。总书记讲,要有历史耐心;总理讲,改革是一个过程。土地流转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不是进度越快越好,要防止求大求快、人为垒大户的倾向,免得走弯路,把好事办坏。
土地流转涉及到工商企业的问题,三中全会决定讲,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我的理解是,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种苗、饲料、设施农业、工厂化养殖、保鲜储运、产地初加工、收购销售、开发四荒等,把一般的种植养殖环节尽可能留给农民,特别是规模农户,与农民在一个产业链条上合理分工、互利共赢,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企业流转土地,要防止非粮化、禁止非农化,对流转土地搞非农建设的一定要制止纠正。
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一方面,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兼顾好承包经营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两个方面,我国有2.6亿农户,其中有3000多万户已经举家进城打工,还有2.2亿多户在农村务农。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农户,仍将大量长期存在。我们调查和比较,家庭农场、规模农户再加上社会化服务,是一种比较好的经营模式,既保留了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又能够引进现代生产技术和市场要素。农民土地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托管土地生产经营,是一种不流转土地,又能实现规模经营、统一经营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把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由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
三是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质量安全风险三大风险,“天生弱质”,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具有社会性、公共性,离政府最近。因此,要从投入、补贴、价格、金融保险、进出口等方面,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四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品交换不平等基本解决了,但要素交换不平等依然存在,这是城乡关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要通过改革,调整理顺城乡关系,体现向“三农”倾斜。
第三,正确把握和推进农村改革,即怎么改?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稳定。现在农业增产、农民高兴、农村稳定,改革举措要有利于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各地农业农村情况差别很大,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
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带来新变化,以新变化促进新发展。人们相信,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改革的推动下,明年“三农”工作将有一个新的起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有一个良好开局,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书写新的篇章。
一个重要转向:国家建设资金将更多投向农村
财政支农力度加大是近年来“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权威部门的信息显示,今年仅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就将超过3000亿元。尽管财政投入已经涉及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各个领域,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三个高于”原则:明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来自各地的会议代表认为,这无疑是今后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动作”,也是一个重要转向,表明党和政府已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
权威人士认为,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党和政府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扭转了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现在,又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转向。在“三个高于”原则要求下,公共财政将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农业和农村这一薄弱环节,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崭新理念:现代农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从装备到经营形式都呈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农业部的统计显示,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48%。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相当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与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成为这次会议着力部署的一个重点内容。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日前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表示,建设新农村,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
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出席会议的代表们认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农业,表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用崭新的现展理念指导农业。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出发,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显示,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未来的农业发展将突出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来自农业部的信息表明,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将重点抓好粮食生产,既着眼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更着眼于粮食品种改善、品质提高、结构优化,力争“十一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亿斤水平。
一个关键之举:农民增收内挖潜力外拓空间
农业部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200元以上,实际增长6%,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增幅年份。算上2004年,我国农民增收已连续两年超过300元。
出席会议的代表们表示,在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推动下,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但同时,我国农业依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最突出的矛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代表们认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内外结合”,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也要下大力气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
我国农业发展不仅资源种类丰富,而且市场广阔,这一有利条件为农业内部增收提供了巨大潜力和空间。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养殖、园艺、林特等效益和质量高的产品,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形成特色经济,将成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着力点。
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则是拓宽外部增收空间的主要渠道。围绕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努力为解决涉及农民工的各种突出问题创造制度环境。
一场综合改革:农村改革重点解决城乡分割等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相当显著。国家税务总局预计,今年仅减免农业税就为农民直接减负220亿元。明年,全国将彻底免征农业税。
出席会议的代表们认为,农村改革不会因为“皇粮国税”的取消而结束,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农村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如何遏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二是怎样从财力上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要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之一。国家已经明确,明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将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统筹推进农村金融等其他各项改革。同时,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力度。
一个迫切要求:公共事业发展让农村“改头换面”
近年来国家从财政投入着手,在农村社会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呈现明显的“短腿”: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出席会议的代表们表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已成为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有明显改善。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应当也更有条件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对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来自有关部门的信息显示,今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硬件”方面,将优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尽早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路,力争使无电村庄早日通电;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四平市农委紧紧围绕全市2012年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以“三区一建”为重点,突出“一核三带”,推进“三化”统筹,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速产业品质跃升,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保持在150亿斤的阶段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16亿元,同比增长30%;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86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改观 按照四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总体目标和要求,全力组织实施《四平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抓好督导检查。以“一核三带”节点镇及沿线村屯环境建设为重点,认真谋划,强力推进,年内实现重大突破。
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重点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区、提升棚室蔬菜园区和引导企业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进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全市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要达到70个,通过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再上新水平。抓巩固,抓提升,抓市场,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蔬菜生产基地有形市场建设,打造“北方”蔬菜基地。全市新增棚室蔬菜园区20个,面积1万亩。科学规划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路径,突出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条,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加强名特优新产品品牌整合与保护,形成特色鲜明、质量上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四平”品牌。
积极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领域 大力开发新兴产业,积极引导扶持农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农家乐特色餐饮、农产品采摘等农村服务业。科学引导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权益获得财产性收入。加大培训农民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在非农领域创业就业的能力。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引导土地集约经营。推进政策性金融支农工作,协调金融机构面向“三农”服务,积极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积极开展农民财产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致富作用。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
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贵德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村转居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夯实产业产权改革基础。制定了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方案及意见,为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探索理顺村社经济专业合作社与村社关系,解决村社不分,村集体“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本账”的管理模式,指导经济专业合作社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资产运营机制,提升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妥善处理好分配与积累,分配与发展的关系,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由福利分配,逐步向按股分红转变。积极协调将集体资产年度清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村级财务委托第三方。
以培训宣传为抓手,提升业务服务水平。通过继续实施实施“昆仑英才”行动返乡创业5632计划、大学生创业试点、农业农村双创工作,指导经济实体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吸引社会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州产权制度改革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共抽调业务骨干分赴各乡镇,就改革工作流程、政策解答、报名表填写等方面举办培训班32期,召开产权制度改革联席会议4次。
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破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性举措,采取扎实措施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完成全县7个乡镇122个村411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共确认成员身份24754户89607人。完成全县122个村的资清产核资清查核实工作,共清查核实村社集体资产33917.49万元。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510.63万亩,相关数据与已全部录入全国清产核资管理系统上报农业农村部审核,完成率为100%。完成全县122个村2017年、2018年及2019年财务建账工作和股份量化工作,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21家,共量化经营性资产23108万元,扎实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共发放登记证书120本,发放股权证书8956,涉及群众37038人。
就我地区从近年来对涉农资金审计情况来看,各级财政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安排的大量投入,对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在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审批拨付、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应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现阶段,上级各部门掌握的专项资金,大多要求下级财政和基层按规定比例提供配套资金,否则,上级专款便不予下拨。然而,这一旨在调动地方各级积极性、整合财力搞建设、促发展的良好初衷和举措,在实际运行中并未收到效果。众所周知,目前除了经济发达地区外,不少县市尽管财政收入数字可观,但水分过重,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乡镇村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新的财源尚处于培育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逐级逐项提供足额的配套并搞“一刀切”,着实很让基层为难,极易导致产生“下级糊弄上级,一级糊弄一级”的负面效应。审计发现,为获取专项资金搞假配套,已成为不少地方的惯用手段。(2)报付的资金使用不合理。专款不专用或不能完全专用,是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个带共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财力不足,争取项目多,配套资金不到位,因而出现“拆东墙补西墙”,把不同类项资金打捆使用,甚至截流、挤占、挪用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与上级部门安排的项目与各地经济发展进程实际需要不完全对应有关。有的地方因急需解决的问题找不到与之对应的项目资金,便立假项取资金。此外,对有些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作过于机械的硬性规定,也便专款专用的严肃性大打折扣。(3)国家的专项资金申请难度大。据反映,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除了中央统一安排的大型建设和政策性专项资金能公开运行,并能保证直拨直达外,大量由部门掌握的各类专项资金几乎不能对外公开,有哪些项目,有多少资金,如何申报立项,基层很难获知信息和了解情况,并且这一部分资金有的不是通过预算安排下拨,而是靠各地去争取。由于“类归争取,部门掌管,封闭运行”,有些专项资金找不到投向,大量滞留财政账户,不能发挥当期效益;同时也加大了基层向上争取资金的盲目性、欲望和成本,扰乱了专项资金的审批拨付秩序。不少地方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目标,公开提出“跑部钱进”的口号,甚至内定奖励政策,鼓励干部拉关系、找门路,攀高亲、引巨资。据网上透露,有的地方争取资金的成本竟高达四至五成。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如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应考虑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 变向上争取为预算下拨
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无偿性,决定了其分配、拨付应当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严肃性,而不应取决于各地的争取程度。因此,必须变基层向上争取资金为各级通过预算安排下拨。在预算安排上,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确定项目计划和编制预算方案。特别是要预先搞好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并应下发有关申报立项的指导性文件,让基层了解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安排的宏观走向和具体政策,以利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和申报项目。要改变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过粗的问题除了应对不确定性(应急救灾等)事项所预留的资金外,其他各类支农资金的预算方案应分解到单位、项目。在资金拨付上,要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制定拨款计划,公开拨款时间表,实行到时即拨制度,以防止部门弄权,中间梗阻,杜绝基层向上跑要资金现象,降低各类专项资金运行成本。
2 变逐级配套为分级负责
现行财政支农项目逐项逐级资金配套模式,即不能有效保证配套资金到位,对不便明晰项目建设投入主体,故应予以取消,而行分级负责。所谓分级负责,就是在科学合理划分财政支农资金类项的基础上,分级确定各自为主负责的类项。中央、省级财政重点负责带全局性、区域性重大涉农类项,并把所需资金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县及县以下重点负责除了上级已做安排外的本地急需解决的重要涉农类项,并把所需资金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分级负责的好处是:即有利于中央集中财力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中带全局性的问题,又有利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本地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既有利于强化责任,又有利于各级支农资金的直拨直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取消配套资金并不意味着项目配套也取消,对有些类项,特别是涉及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国家承建的是主体工程,即么基层就应承建配套工程。同时还要明确,取消资金配套也无须一刀切,对有些地方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仍可继续实行资金配套办法,以利于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能够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
3 变分散资金为整合使用
应该看到,现阶段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各级政府每年能拿出的财政支农资金,不可能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所以,在财政支农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办难事、办好事。目前,财政支农项目过多,资金过于分散,极易导致低标准建设、重复投入,不少地方是专项资金年年抹,道路年年修年年补,渠道年年修年年漏。要走出这种低效益循环,惟有整合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走向,突出带前瞻性、全局性和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发展重点,合理安排支农项目,切忌面面俱到。要打破财政支农资金按行政区划、产业或部门均衡分配的格局,适当拉开和用好时间差,优化资金配置,保证重点投入,切忌撒胡椒面。我国电力农网改造和农村税费改革,是国家集中财力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成功范例。今后各级尤其是中央、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使用,应更多的采取这种”选准项目、足额投入、一次性到位”的做法,力求每年解决一至两个事关农村改革全局的重点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振兴“两翼”特别是__区50万土家苗汉儿女致富奔小康的根本前提。在加快构建生猪、蚕桑、烤烟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把加快“三大”农业产业的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从现有的产业基础出发,从促进发展入手,将过去单纯靠政府“强推硬逼”的发展产业,转变为出政策给扶持、上规模重激励、送科技教方法,增强农户自身造血功能的引导服务式发展。
第一,要形成“区域大产业”的工作格局。乡镇党委、政府是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基层和“中枢”,是各项惠农政策落地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走“政府主导、广泛动员、大户带动、规模经营、整乡(镇)推进、全面发展”的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实践表明,水市烤烟、金溪猕猴桃、石会蚕桑的产业,无论是群众的接受度、面积的占比、收入的比重都是显而易见的,是成功的例子和典范。如何巩固现有基础,进一步夯实面积,以点为轴扩散周边,尤其需要我们沉心静气“一抓不放”。一是学有样板,以白石乡“六分工作法”为榜样,结合实际抓一个产业扭住不松手。二是完善机制,机制活、产业兴,在后农业税时代,怎么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围绕“加强农业基础、扶持农村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百计千方构建乡镇工作机制。三是加大投入,在用好、用活、用够各级政策的同时,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地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兑现各项扶持“三大农业产业”的“硬”政策。“区域大产业”工作格局的形成,可以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和各种资源参与农业产业,使愿意直接投资农业的人更多,从农的人员、资金、项目更广泛,分布更合理,措施更具体,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要强化工作重点,突出“主业”,促进产业加快发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乡镇工作性质的使然,但并不是说,工作就平铺直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而是有轻重缓急的,有“主业”的,,!那就是一切围绕产业想、产业转、产业投。大力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改善基础设施,修村级连网路、入户路、农网改造、水窖、农房改造;产业与帮乡扶贫相结合,继续实行区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街道镇乡,在加大扶贫帮乡力度上有新举措,机关干部下驻帮扶贫困户制度上有新突破,街道帮镇、镇帮乡的梯度帮扶上有新进展;产业与科技有效结合,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技培训,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乡镇,促进其区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在农产品加工、销售上做文章,鼓励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等。通过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200亿__、跻身全市区县20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乡镇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__的人民群众共享__乃至全国发展成果,这项工作主要靠农业产业的发展来完成。改革开放30年,我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农村经济总收入、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7874万元、 13.9万吨、71元上升到20__年底的21.27亿元、24.77万吨、2828元(农经口径)。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在产业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粮食、最直接的“票子”、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做到勤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常兴安民之举,使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较多地增加。市委《决定》规划到20__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6000元,要达到平均水平,今后4年平均要增加400元以上,如果产业上不去,难度极大,更不用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应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认真谋划未来4年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具体措施,细化到年,分类到作物,科学测算对gdp的贡献份额,而不是上有政策、我有对策,上有指标、我有数据。着力帮助有一定产业基础、有规模经营大户、有致富“领头雁”的村(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有劳力、有土地、有种植头脑的农户,给予其必要的扶持。同时,壮大集体经济、镇域个私经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产业投入,动员机关干部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产业建设,形成人人思发展、个个能创业的产业氛围。
同志们:
现在开会。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力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根据中央、省和南通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定我市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乡镇场党委书记、分管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这次会议为期一天半,议程有6项:
1、今天上午,由市委书记徐永兵同志作工作报告。
2、今天下午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南通市农林局副局长王进作讲座,与会对象除参加上午大会的全体人员外,各乡镇农技站长也将参加;二是围绕徐书记工作报告,安排大会分组讨论。
3、明天上午有三项议程:一是进行大会表彰;二是由市政府肖振时副市长作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动员报告;三是由市政府柏云冲副市长作大会小结。
下面,大家欢迎徐永兵书记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