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1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中学**年高考工作在**教育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年,我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41名,本科上线率26.7%,高于**年1个多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人数28名,在参考人数下降二百多名的情况下比去年增长3名。现向上级领导简要汇报我校**年高三工作开展情况,敬请各位领导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1、充分动员,浓厚备考氛围。9月初我们召开了全体师生参加的科学备考动员大会。**副校长向全体生阐明了科学备考、天道酬勤的含义,为高三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田同冲副校长向高三师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严敏、于富生老师分别代表全体教师和班主任作了表态发言。年级主任具体分析了本届高三的四大优势并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极大鼓舞了全体师生的士气。

2、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我们根据第一次模拟考试和**年高考成绩,给各班制定了具体的高考目标和相关的奖惩办法,并举行了高考军令状的签字仪式,强化了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干劲和斗志。

3、强化领导,科学备考。我们明确了以班级为中心的备考工作思路,由班主任担任备考组长,统筹各班备考工作。每周四召开由学校业务领导和各班主任参加的备考调度会,交流备考经验,研究备考方案。每次月考后我们都认真召开质量分析会,交流各学科的备考情况,及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学生的状态作为高考备考的晴雨表,张弛有度,作好各项备考工作。每次月考后都及时召开学生表彰大会,对文理科各前十名,各学科第一名和各班的进步标兵予以奖励,发挥榜样的力量,使我们的校风更正、学风更浓。各班适时召开了学情分析会议,制定出了适合本班的备考策略和具体措施。我们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备考核心和协调作用,调动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全力作好学生承包工作。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档案,努力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全程跟踪,措施得力。教师包学生,一是要包其德育教育;二是包其学习成绩。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谈一谈彼此的要求,或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等。我们认为,这有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解除距离感,便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对各批次边缘生进行强化辅导。做到了经常接触、热情对待、耐心指导、多点拨、多鼓励,努力使他们中成绩优秀的得到进一步提高,成绩良好的要达到优秀,成绩及格的要达到良好。

5、研究“两纲”,认真备考。我们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的基础上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做到了备好课、讲好课、抓课本、讲双基,同时把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二是在综合复习阶段,做到了按学科特点,把知识专题化、重点强化、难点简明化、热点突出化。因为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方法上、教学手段上、教学效果上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讲课的艺术性。

6、尊重学生的爱好,注重赏视教育,努力培养了艺术类特长生。**年艺术类特长生一本上线人数达18名,一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艺术特长的培训考上了一本院校。可以说,我们在这一方面也做到了有益的尝试,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7、“走出去”,博采众长。我们派高三部分任课教师赴北京参加了有关高考趋势的学习和探讨会。这些的信息和指导对我们帮助很大,对有些学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8、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向教改要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多次派出领导和教师赴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学校每日点评会上都有一名教师作教改发言,交流教改经验;我们努力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今年的高考成绩说明教改之花已在我校结出丰硕的果实。

9、认真作好各项工作的考核和验收。充分利用年级奖惩措施,努力做到赏必信,罚必行,保证各项备考措施及时贯彻和政令畅通。同时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奉献精神和拼搏意识。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教师团队。

第2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高中音乐课堂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吮分析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并给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高中音乐课堂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夔的主要途径。高中音乐课堂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在繁重的课业之余缓解学生紧张疲劳的生理及臼理,进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除此之外,高中阶段设置音乐课程的目的在于释放学生个性,更符合当前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中主要探词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校及学生对音乐课程不是很重视,与此同时教学效率及模式较为落后,影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急需采取相应措芯挂行完善。

1、课堂教学效率铡氏

虽说高中音乐课程刘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应付高考,因此学校的大部分资源也会向着高考{游耳。音乐课目在高考中完全涉及不至叮,这就造成音乐课程的处澎良是尴尬。因此多数清祝下音乐柳币刘课程也不剥灵上心,普遍缺乏积极隆格,造戊实际中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们也将音乐课当作放已棵,课堂上要么休息、要么聊天写作业,上课质量偏低。柳币在讲台上按部澎班的讲课,学生们在下面有一段没一段的听着,因此高中音乐课普遍缺乏效率。

2、音乐课程缺乏重视

高中阶段需要应刘高考,各科学习内容都比较繁重,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学习任务,因此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及学生认为不应该加入音乐课程,有欣赏音乐及培养音乐素养的时间,还下女口去做几道数学题•背几个单词来得实在。音乐课程在高中阶段属于宁良费时间,应该经精力花费在高考科目上,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按照应试模式培养音乐素养是汲下现实的事清。

3、课堂教育模式落后

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授课中依然采用单项授课的模式,就是整堂课上柳币在上面讲,向学生灌输大量的音乐知识,这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音乐课堂授课过程中要讲学生的学习积极险调动起来,实际中发现音乐课堂授课中多是一些偏理论偏抽象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实际中会出现学生不买账的尴尬情祝;目前高中音乐柳币大部分缺乏相应的音乐素养及知识储备,音乐课程中很难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中心思想,更谈不上进一步挖掘音乐的本质了;有的音乐柳币虽然有着一定的只是几类,但在课堂教学中习贯采用倾诉式的授课方法,不育树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造办劲灵堂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授课效率的方法

针刘高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间题,有兰它要采取相应的措芯挂行完善,实现提高课堂授课效率的目的。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提高课程重视程度

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柳币及学生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这就需要音乐柳币对学生阐述音乐课程的重要险,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险的产生。高中阶段音乐课程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因止哄重要隆是不言而喻的。音乐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超当的清感表达,加大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通过学习音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中音乐课程还可以有效绦藐罕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宣泄掉字肖极的情绪,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最终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运用多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个教师者附沂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学中存在一些死板老}日的教学模式,但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去面对繁琐的物理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刘峙并不感兴趣的高中生,因此教师应该以多变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上课积极性,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加入一些新元素改变教学方法,使每节课充瞒新鲜感,引发蓦中生兴趣。柳币通过使学生亲自扮演角色的方式,在教学中情境再现,变抽象为实示化,让学生生珍子地接受对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内容让学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实际中,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能奎三好地通过对教学情境模式中分析,建立音乐体系,让音乐课程不再枯燥,让学生生珍子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讲解乐曲背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曲目对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柳币可以对曲目背景进{详细介绍,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作曲背景内心兴起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编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柳币可以列举一些创编实例,对学生音乐审美进行培养,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当有了兴趣,后续的学习就会显得简单了。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复台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隆越来越明显了,学校应当将丰富多样的信息源提供给学生,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建没进{强化,将良好的环境建立起来,让学生实现刊采集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实际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并且育旨够在失败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同时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全新合适的教学模式,确保培养效果,给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作者:袁晋芳 单位:江西赣州宁都县宁师中学

参考文献

【l]黄俐.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5(11):101一102.

第3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管理;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11-01

高中教育管理包含众多内容,如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建设等,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人员,需要端正教育管理思想,制定教育管理措施。高中阶段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效果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明确教育管理目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制定教育教学管理具体措施,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品质;升级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成长。

一、明确管理目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

高中教育管理中,管理目标呈现时效性,有长远目标,也有近期目标,只有全面界定厘清管理目标,才能促使教育管理顺利展开。高中教育管理长期目标包括学校建设总体方向、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管理品牌创建等;短期目标有:制定阶段性教育管理计划、学校近期活动设计、学校近期建设规划、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只有明确了教育教学管理目标,才能为教学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如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这是学校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而且要把近期目标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备课、上课情况,各种教学材料准备情况,课堂教学效果,都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唯有目标,才能获得肯定的教学评价。如果教师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不仅是这个教师的失职,也是教学管理的失误。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唯有制定切实可行教学管理措施,督促每一位教师都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长远目标。高中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研组、年级组、教导处、政教处、校长室等,都有具体责任人,唯有让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责任人都明确管理目标,才能确保教育管理措施的顺利落实。

二、制定管理对策,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品质

在落实教育管理措施时,需要学校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和措施。在教学管理中,优化日常管理措施,制定教学实践活动计划,对师生展开多重思想教育,对教学秩序进行整合,对教科研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教学辅助行为的管理,对教育资金合理利用进行管理,对学校组织结构的建设管理,都需要给出具体措施。每一所学校都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各个职能部门都发挥重要管理作用。为提升教育管理质量,需要对学校管理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对教育管理方法进行深度优化,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学校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高中教育管理对策具有个性化特征,因为每一个科室和责任人,都会根据自身管理情况,制定适合度更高的管理措施。如政教处具体负责班级管理,自然要出台一系列班级管理对策,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如班级卫生管理细则,对校园卫生条件进行明确界定,对各个班级卫生区和教室、宿舍卫生展开定期检查评比,这些工作都需要有具体的管理细则进行规范。有些学校设置卫生流动红旗、卫生标兵、模范科室等,这就属于教育管理具体措施。为提升教育管理措施有效性,学校不仅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还发动学生自觉进行相互监督,向不文明现象展开斗争。学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能够强化教育管理对策执行力,提升教育管理对策的有效性。

三、实施管理评价,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成长

传统教育管理评价只有教学成绩、升学率,势必造成问题掩盖,也忽视了教育成长和进步。因此,要引入科学的教育管理评价机制,为学校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首先是对教育管理效果展开正确评价,教育管理效果要看教学成绩,更要关注过程与成长,特别是对教师教学展开评价时,不能单纯看教学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进步。其次是根据教育评价展开工作调整,教育管理效果如何,需要用科学手段加以评估,评估结果不应该成为一种结论,而应该是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如教学阶段性测试评价,这应该是学校评价的最基本形式。科任教师、班级、学校都会对阶段性考试成绩进行总结分析,甚至要设立多种奖项。特别是临近高考的年级,考试成绩自然成为评价焦点。为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生活,我们学校特别推出各类进步奖,对教学成绩、学习成绩有突出进步的师生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对平时思想进步助人为乐的师生进行奖励,对意志坚强勇敢面对挫折的学生展开奖励。这项措施一经实行,立刻引起巨大反响,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表示理解和支持。高中教育追求高考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教育本质属性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价值。学校教育管理评价制度的科学优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进步动力。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顺利成长。

高中教育管理成效如何,对高中教育教学会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教育管理效率。这样才能满足高中阶段教学需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明确教育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措施、实施管理评价,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管理,符合现代高中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第4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体育进高考,真的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吗?这是增强学生体质的良药妙方,还是权宜之计?以考试“撬动”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直接、有效。中考体育的尝试,让人们对高考引入体育科目更为关注

用考试做“杠杆”,促进学校重视体育,“撬动”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行为,已经成为不少人眼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1993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试点工作方案》,据此,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升学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时至今日,应对中考体育已是全国广大初中生必备的功课。

虽然体育进中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时间,但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并不鲜见。为了应对中考体育,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只练习长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考试项目,本应丰富多彩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平时体育成绩的评定同样流于形式,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彻底沦为应试体育。

有了中考体育的尝试在先,人们对于高考引入体育考试自然有了更多思考,尤其是对于如何保证公平和科学更为关注。

尽管质疑声不少,山东省仍在2012年开始尝试高考加试体育,但体育分数并不计人高考总分。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高考改革具体措施,体育测试的结果分4档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仅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种种质疑和担心,表明体育进高考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鉴于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的前途与命运,体育测试进入高考只得缓步慢行、循序渐进。在山东省之后,云南、广东等地均计划将体育与高考成绩挂钩,各地的尝试将会为体育进高考这一政策进行探索与补充。

不少人对高考加试体育改善体质持乐观态度,也有学生认为负担加重,只是为提高分数被迫锻炼,对培养健身习惯作用不大

能否通过体育进高考增强学生们的体质是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近视率居高不下,高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9%。

“如果高考增加体育科目,应该会令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说,“首先体育会引起考生及家长的重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中考加试体育后,有数据显示北京初中生的耐力提高了。

以考试作为指挥棒,考试指到哪里,学生也会按照考试要求准备。如果高考加试体育,即使是应试,也会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在济南一中校长逢坤敬看来,高考加试体育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但还是很有效果。“高考加试体育,的确给学校、家长、学生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些高三学生上完晚自习还专门到操场E练习,虽然成绩不计入总分,但学生也怕测试出问题,锻炼还是比较主动的。”

从老师到家长再到学生,似乎没有人对体育进高考能够助益学生体质的增强怀有疑问,但另外一个问题又摆在眼前:增灶学生体质是否就是最终目标?

自打有了体育进高考的消息后,“心试体育”一词便应运而生,顾名思义,专指考生为准备考试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在小少考生看来,加试体育只不过是又增加了一个考试科目,而自己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被迫锻炼。学生们增强了体质,却并未培养起锻炼身体的习惯。

高考指挥棒并非万能,高考加试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作用,但不可夸大,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的体育习惯

既然“高考指挥棒”并非万能,教育部门该怎样使学生在离开校园后依旧锻炼身体,保持强健体魄?学校体育尤其是高中体育教育又该以什么为目标?

济南一中的操场上,记者询问了几位刚刚上完体育课的学生。大家表示都听说过高考加试体育的消息,不过心里没有什么负担。高二学生唐雪蕾认为,体育课上能跟同学们一起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加试的事情没怎么太在意,平时也没专门练。”

诸多研究表明,体育除了增强体质之外,还具有放松心情、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重要作用。然而多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及学校往往只看重前者,对后者却少有重视。在体育进高考带来的“应试体育”高压之下,学生更多的是被迫进行锻炼,放松心情的作用无从谈起,也很难培养起兴趣来。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朱贺超说:“高考引入体育加试,对于提高学生体质会有一些作用,但不是根本。高考体育这种单纯加分的方式,只会在分上做文章,而不是在素质上做文章,更不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第5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1.继续推进作风建设,积极营建精神家园。

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提升师德,增强师能;积极营建师生精神家园,致力师生人心凝聚;确保教职工无重大违纪。

2.加强德育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坚持德育为首原则,着力师生美德养育;抓实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杜绝师生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深入实施学校课改方案,积极争创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

营造创特氛围,制订创特方案,落实课程方案,力争创特成功。

4.强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仔细研究新高考方案,力求高考质量平稳过渡;抓好学考工作,力争提升学考优秀率;重视学科竞赛,扩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面,提升获奖档次。

5.提高教育科研品位,加强优秀教师培养。

重视教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科研品位,力争有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并获奖。

6.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后勤服务。

继续拓宽开源渠道,积极改善食堂管理,继续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努力优化后勤服务。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扎实推行“人文关怀”,充分尊重每一个教职工,积极主动为教职工做好事、做实事,公正处事,公道待人,致力于营建学校理解教师、教师理解学校、师生互相理解的精神家园,努力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本学年主要举措:⑴继续完善已开展的洗车服务、教职工KTV休闲活动等人文关怀举措;⑵加强食堂优质服务;⑶鼓励教职工身心锻炼,提高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⑷实施“减免”政策,鼓励教职工多在学校工作与锻炼;⑸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⑹考虑实施“放心菜”工程,⑺恢复教职工乐队活动。

2.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认真抓好党性体验、党员评议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教师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大力推行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及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__中学教职工违规处理办法》,坚持说理引导和规范督查相结合、正面鼓励和严肃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道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规章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

4.以团结、智慧、实干、有作为为班子队伍建设目标,重视行政干部的理论修养自我提升工作,改良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追求智慧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艺术、管理水平。

5.学校工会要继续围绕学校凝聚人心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⑴贴近教职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发挥桥梁作用、监督作用和参谋作用,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充满关爱的生活氛围、有利于教职工发挥积极创造性的工作氛围。⑵开展更为丰富的工会活动,组织教职工社团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⑶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开展教职工课余锻炼,倡导乐观、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

6.团委工作要围绕“让学校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这一目标开展工作。⑴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思想品德优良、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水平高的学生干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维护校园和谐。⑵精心设计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短小精悍、令学生终身难忘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⑶完善“海螺山”文学社团,恢复《海螺山》社刊,改良《磐中学生报》,提升报刊质量,编印“国旗下讲话稿”集。⑷积极做好扶贫帮困、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工作。

1.围绕尚美教育“整一、和谐、明晰”的基本内涵,通过“尚美教育”体系的构建、浸染,“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促进师生全面、和谐、长效发展,使“淳美”成为磐中全体师生的内在精神气质。

2.改“政教处”为“德育处”, 坚持德育为首,将重“管”转化为重“育”,以培养社会栋梁之材为已任,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美德养育务求系列化、主题化、课程化、实践化,围绕“感恩、善良、爱校、责任”四个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爱、实、活、效”为班

主任队伍建设目标,贯彻学校对班主任的“保障待遇、提高地位、严格要求、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做好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强化、工作水平提高两篇文章。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尚美教育”特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从小处着手,从长远布局,大力创设学校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历史文化,精心设计广场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等校园环境文化,继续开展“三百”活动,培育学校精神,养育学生人文、科技素质,让全校师生浸润在浓浓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之中。

4.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处、团委、教科室、工会、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与人生规划指导师,要积极开展诸如学生早恋、暴力倾向、自闭等各种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研究与疏导,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知心吧活动、校长信箱、磐中贴吧、校园网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师生心理问题、现实困难的了解、教育、帮扶与疏导。切实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提高师生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缓解师生因工作和学习的紧张而引起的各种心理压力。

5.强化安全监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学校要完善并强化安全工作教育、防范、应急处理体系,完善校园数字监控系统,扎实开展各种安全自救演练,完善游泳池管理办法,修改、完善通校生管理办法,完善门房管理办法,完善值周班、值周组管理办法,狠抓安全制度措施的检查与落实,杜绝师生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6.狠抓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从细节抓起,认真抓好以下常规工作:①严格学生仪容仪表。②严格学生校牌佩戴制度。③严格手机管理制度。④继续加强跑操管理,提高跑操质量,让跑操成为培育班级精神、振奋学校精神面貌的重要载体,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继续加强家校合作,完善三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家校连心,共育新人。

1.认真落实《__省__中学课程方案》,彰显“尚美教育”特色,让“尚德笃行”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行动,让“博雅淳美”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

2.设立学校课程处,强化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社团活动、教师岗位技能比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3.积极稳妥地深化课程改革,围绕“立德·启智·尚美”的校训和“淳美、智慧、坚毅、博雅”的现代公民的培养目标,构建学校“三层四类十二群”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的课改特色。

4.完善创特工作组织,制订创特工作方案,营造创特工作氛围,明确创特工作职责,做实做细化创特材料。切实做好迎接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评估考核相关工作,全校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努力争创省一级普通高色示范学校。

5.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试行教师“三级聘任制度”。由学校聘任年级长,由年级长聘任班主任,由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精于教艺的教师队伍。充分落实“青蓝工程”“名师带徒工程”“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措施,充分发挥老教师、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新教师同堂练习、晚上坐班、基本功大比武、撰写课后反思等举措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总结近年我校高考的经验教训,制定学校教学改革行动纲领,认真制订基于学生学习力提升的《学科建设纲要》,贯彻“学生主体”观念,突出“探究、合作、自主”方针,强化学生自主性培养和良好学习方法培养,力求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2.狠抓高考、学考和学科竞赛工作。着力挖掘学校质量提升的潜力,拓宽质量提升的空间,坚持“抓研究、抓课堂、抓协作、抓有效”策略,完善学校高考激励机制和高考管理办法,提升高考成绩。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制订学业水平考试激励机制,充分关注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教学,明确奖惩措施,不断提升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强化“以抓竞赛促尖子成长”观念,不断扩大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面,提升获奖档次。完善高一高二年级教学激励机制,把高一高二成绩放到十二校平台中进行比较。

3.研究高考改革,明确改革方向,谋划备考策略。要加强基础学科教学,适当减缓教学进度,降低新授课的准入门槛,切实解决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4.强化科研兴校意识,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研究”的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重引导、压担子两条途径扩大教科研工作的参与面,提升教科研工作档次;每个教研组要根据本组教学实际,推进落实一项教学改革,力争有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并获奖。按学年编印《__中学教师优秀论文集》。

5.继续规范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切实发展教师个性,鼓励教师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学养深厚,教养精湛。

1.增强总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继续拓宽开源渠道,在上学年校产盘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家底,查找节流漏洞,完善校产管理制度,提出厉行节约的具体措施,狠抓落实。

2.切实加强食堂管理工作。加强食堂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紧紧围绕服务优化、质量提升两大目标,大胆革新食堂现有的服务方式,最大程度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

第6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运河沿线各省市之间的教育交流,把教育协同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北京市教育学会、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举办了“第一届中华运河文化教育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核心素养与考试评价改革”,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各省市的专家、领导、校长等5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教育的三个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人培养得怎么样。

核心素养就是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也是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在本次论坛中,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等专家就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杨志成从比较逻辑、归纳逻辑、历史逻辑、演绎逻辑和实践逻辑层面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及体系建构。他认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不是研究“核心素养”这四个字,而是研究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或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将核心素养细化、具体化,只有先将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培养目标具体化,才能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要根据学段的发展趋势,研究学生在每个学段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教育最基本的共性要求,既要体现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更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和水平。因此,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提出,在明确核心素养的内容后,下一步要思考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走班制教学以及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在课程方面,纵向上要把国家规定的几大类课程进行分类整合,横向上要分层分类地推进,将课程分为两种适用――一种对全体学生适用,一种对中间层次的学生适用。在分类的基础上搭建学科课程群,调整学科知识,通过目标再定位重组知识模块。

陶西平也指出,核心素养的研究最终要贯穿到全部的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学科教学当中。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明确自己的核心目标。

当前的教育改革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要求。2015年,北京市出台了课程计划,从顶层设计的层面提出了“整体育人”的理念,鼓励学校依据课程标准搞创新实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各学科都要拿出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很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构也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如清华附小的“1+X”课程、北京小学的“四季课程”、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三元课程”等,都对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分类重组,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方向:考试评价要关注活生生的人

核心素养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考试评价改革则关注人培养得怎么样,这就涉及到考试评价的标准问题。2010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两个价值取向――教育性和社会性。教育性就是以人为本,面向人的全面个性发展;社会性就是关注教育公平,尊重社会公平的价值。在考试评价改革中如何协调教育性和社会性,是本次论坛中专家关注的焦点。

陶西平认为,考试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协调。从育人功能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独特的个性,应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中高考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也有助于高等学校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拔人才,使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但是中高考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解决社会阶层的流通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就要求考试标准能够更加统一,以体现这个流通的普遍性。而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所以,无论如何改革,中高考改革方案都要在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之间寻找协调,使这两方面的功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近期,北京市出台了新的中高考方案。北京市中高考改革彰显了选择性和均衡性的教育理念,降低了学术难度,增加了内容宽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北京市中高考改革贯穿了科学选材和公平选材的理念,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推进了综合评价,弱化了中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符合素质教育的导向,最终有利于形成综合考试、分类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

2014年,上海市也推出了中高考改革方案。其实,早在2009年,格致中学就已经开始尝试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认为,考试评价改革必须要变单一的学科知识的评价为综合素质的评价,变横向优劣的比较为纵向成长的比较,变结果的甄别评价为过程的发展评价,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最终要实现三个导向:一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共通性的社会品格,具有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教育的宗旨;二是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设计一条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路径;三是培养学生独具性的创新素养。

改革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多难题,因此,任何改革都很难做到完美、完善。考试评价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

共识: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实现育人目标。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属性,这是学校教育实践的文化基础。

教育要回归人的发展的原点。普通高中教育应该以培养每个高中生的自由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潞河中学校长徐华认为,学校的功能是以文化人,教育的定位就是要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潞河中学在教育改革中始终抓住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条主线,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特质的需求,在科学态度、人文素养、主体意识、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同时,学校要为教师主动发展、个性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人格涵养、师德修养、课程意识、学科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实现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的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同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也认为,教育改革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个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此,他提出让教育回归原点,就是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何通海也提出,在教育改革中,学校要始终把握三个“回归”的理念:回归教育的原点,尊重学生的兴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的本质,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回归校长的办学,校长要更多地统筹课程、统筹师资、统筹资源。

第7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异地高考政策的久拖不决

2011年3月24日,20名在北京的学生家长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学籍与户籍分开,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这些家长都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孩子当中大部分在北京完成了小学、初中教育,马上面临高考。

2011年10月,他们又向社会公开了民间版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并递交给教育部。这份方案提出,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具体措施是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对于北京、上海等情况较为特殊的区域,方案中也有明确设计: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4年以上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

从那时开始,这些非京籍家长每个月都到教育部办提交公开信,希望能够得到明确答复。同时,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在地铁口、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宣传并争取到了接近10万人次的公众签名。

“十佳优秀进京青年”、北京市人大代表朱丽俐调查发现,截至2007年年底,随父母在北京上学的外地子女有40.4万人,占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三分之一,每年因户籍问题不能参加北京高考的学生近10万。

崔莹是黑龙江人,在北京工作了10年。2005年,她女儿还在上小学时,她便考取了会计师证,在北京一家企业当上了财务总监。她拿到了北京的“绿卡”——工作居住证。

七年多前,崔莹把女儿接到北京读书。2009年,她读初三的孩子并没有像其他随迁子女一样回到老家,而是在北京参加了中考,报考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这是北京唯一的一所面向全国少数民族生源招生的高中,考入该校的学生,可以在北京直接参加高考,而不用考虑户籍问题。对于这个朝鲜族家庭来说,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可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面向全国招生,每个省只有10多名学生能考上,崔莹一直在北京学习的女儿,将和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孩子竞争这些名额。女儿拼命地学习,还报了新东方的中考补习班。这一年,她家的教育花销达3万多元,占了家庭支出的一半。但女儿最终没有考上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而是升入了自己就读学校的高中部,成绩排全班第六。这样一来,按政策孩子就没有资格在北京参加高考。

经历一连串的挫折后,女儿的成绩从高一开始一路下滑。到了期末的时候,排到了全班30多名。没了方向的她,变得越来越消极了。2012年3月份,她把女儿送到老家,参加了当地学校的一次模拟考试,可北京的教育和牡丹江完全不对接,女儿的成绩排名垫底。校方以影响升学率为由,拒绝接受她。

她只好带着女儿重新回到北京,在3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中,她女儿的成绩在班上排名前十。老师根据这次考试,给同学们排座位,前十名可以坐在前两排,可崔莹的女儿仍然坐在原来的位置。孩子去问老师,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回答:“你是要回老家高考的,先照顾一下别人吧。”晚上回家,情绪失控的女儿哭喊着,将桌子上的书本和文具都狠命地砸在了地上。

当晚11点,崔莹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救救孩子吧!孩子放学回来到现在一直在哭、在喊!因为孩子2013年将参加高考,我们一直在等待异地高考政策出台,我的孩子究竟到哪里去报名啊?苍天,救救我的孩子吧!”

随后,那些评论几乎要淹没她:“麻利儿回老家!该干吗干吗去,别把您家孩子毁了。”“即使政策放开,北京也是最后,门槛也将会最高,哪有你等的份呀。”“如果你们为全国的孩子争取高考统一试卷,我支持。可是你们却想去争取北京、上海等地因不平等高考政策带来的优惠名额,这对其他孩子是不公平的。”

在1600多条回复里,这样的话语占了近六成。崔莹一条也没回复。她只能选择继续等待——国家关于各地须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的权利的政策。2012年年末,北京异地高考实施方案终于公布了,大学本科仍没有放开的计划。看来,“崔莹们”的愿望落空了。

异地高考的“攻守”博弈

与其他省份相比,京沪粤三地的异地高考“门槛”明显更高。其中,北京和广东的方案都强调过渡和渐进。而上海,则将异地高考与居住证制度挂钩。

北京的“过渡方案”规定,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的录取则尚未公布放开的时间表。此外,符合条件的外地考生还可在京借考,回原籍录取。

在广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从2014年开始可以报考高等职业学院,2016年可以报名参加高考。而广东和上海的另一项政策,都是针对积分入户或者取得工作居住证的外来人员的子女。从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在广东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该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在上海,只有持居住证A证的人员子女按照规定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而外来人员如想办理A证,需要在上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参加上海市社会保险、积分达到规定分值。

与京沪粤三地相比,一些人口流出大省因政策推行压力较轻,推出的异地高考方案通常未对家长的住所、收入、社保提出要求,“低门槛”的特点显著。

安徽省对考生不设户籍门槛,唯一要求“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异地考生在安徽参加2013年高考,享受同等录取政策。江西省仅要求随迁子女具有高中阶段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且未对家长工作、社保等提出任何要求。河北省的异地高考方案“低门槛”特征亦十分明显,仅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两年高中学籍,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社保缴纳证明。

异地高考之所以难以推进,在于不同群体之间复杂的利益纠结。不论教育资源的蛋糕怎样切分,异地高考改革必然会触及人口流入地居民的现实利益。越是在京沪粤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越是需要统筹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原则下,使异地高考改革尽可能赢得更多人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事实上,这只关于异地高考的“靴子”落地已经引起不少本地人的排斥与恐慌。

“天天躺在教育部纠缠,这下好了,他们如意了,异地高考快出台政策了,很多外地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鲁先生并不掩饰自己的排斥心理。他表示,作为北京人,自己强烈建议政府允许外地考生在北京参加高考,但录取分数要和原籍一致。否则,考试录取都和北京一致,会影响到北京本地考生的利益。他的担心是:“如果允许外地考生在京录取的口子一开,甭管什么条件,他们也会挤破脑袋进来的。如果名额都让外地人占光了,过几年,我儿子长大了,难道要去外地读书?”

有京籍家长在网上建议允许外地户籍学生在京参加高考的条件为:学生有北京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学籍证明;父母必须有10年以上的北京工龄,包括工资、社保和纳税证明,不能补缴;住所证明,包括房产证或者10年以上租房证明:独生子女证。而有的京籍家长则在聚集的E度论坛网上发问:“什么是父母有‘工作’,谁来界定?连续纳税、固定住房,这些由哪个部门来审核,会不会将来又催生一个办各种假证的黑色链条?”

在人口流入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北京市目前的常住人口已达2000多万。随迁子女人数快速增长,到2014年,北京市一年级入学人口将从目前的10万剧增到18万,小学在校生总量预计从68万跃升至84万,而且之后几年还将持续增长。

上海、广东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为此,不少人忧虑,如果现阶段大面积放开异地高考,大量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会涌入相对发达的城市。城市管理“压力山大”的问题将不可避免。

2012年7月26日,5名上海市民结伴前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递交了反对上海开放异地高考的建议书。反对异地高考者的主要观点为,像上海这样外来人口集中的大都市,开放异地高考将引发的矛盾会格外突出,上海本地人有权发表意见。

然而,教育专家们对异地高考多持支持的态度。“从法律上讲,他们(有北京户口的人)是所谓的‘既得利益群体’,当然会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高等教育制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认为,教育部关于异地高考的《通知》中不难看出,异地考生不仅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而且可以按照与当地考生同样的标准来录取,而非在考完试以后把他们打回原籍去录取。他表示,北大、清华两所大学同样是国家承办的大学,但是北京本地的录取生源远远超过外地生源的比例。如果让异地考生再去占用其他省份的名额,就进一步加剧了其他省份生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一线城市的招生名额已经够多了,加大一线城市的名额,只会维持目前全国范围内高考不公平的现实。”

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星辉则指出:“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本地户籍人士的这种不满是在多年享受高考招生特权之后,对公平竞争的恐惧和排外表现。”他认为,我国目前的高考招生主要采取的是分省配额招生,即在考试之前就按省划定招生名额。高考本应根据成绩择优录取,现行制度却在高考之前就划分名额,这本身就有问题。

目前的部属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严重向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倾斜。如果再把异地考生的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地,无异于“劫贫济富”,严重违反平等原则。

以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计划为例,该校北京招生配额为221名、山东75名、江苏56名、河南67名、甘肃34名,分别占总招生人数(不含美院生)的15.7%、5.3%、4%、4.8%和2.4%。

现在的高考情况是在一省之内,考生能够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一旦超越省际的边界,考生升学机会就相差悬殊了。

毋庸置疑,放开异地高考,可能会引发高考移民现象,但在绝大多数省市开放异地高考,只要严格鉴定“随迁子女”身份,信息完全公开,杜绝某些权势阶层因此钻空子,是完全可以防范这种现象出现的。因此,所谓的“高考移民”,并不能成为反对异地高考的借口。

实现异地高考在于彻底“破冰”

我国高考作为保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刚性制度,是检验教育公正的试金石。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批平民子弟通过不懈奋斗,成功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飞跃。他们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家庭和国家的命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数亿农民开始进入城市,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跟随父母从偏僻的农村来到异地求学。他们的共同愿望是能够有一次“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的。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不仅是百姓的多年夙愿,更是衡量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异地高考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落实异地高考,关键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设计,首先是思想和认识问题。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落实异地高考的重要性,才能开启破冰之举。而这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它的意义将不亚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也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原则下,要使异地高考改革尽可能赢得更多人的理解、认同与支持,这是决策者必须注意的。

异地高考的改革,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呼吁要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的阶段了,而是到了如何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改革技术化手段的阶段了。那些走在前列的省份,也并非因为它们的觉悟高,而是因为改革对于它们来说,相对没有太多利益损害:京沪粤部分人士也并非冷酷无情,而是现实的利益驱使他们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抽取一方民众的既得利益来弥补另一方群体的该得利益,从改革的正义性来说是合理的,但从现实可行性角度来说却是艰难的。这就需要改革有充分的智慧,以更完善的技术化手段,有短、中、长的改革步骤与计划,将双方的利益损耗至最低。当然,权衡时应该以该得利益群体的权益为优先,保障已然受损者的权益,而这就需要有更大的魄力去推动。

落实异地高考本身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最佳切入点。通过这一举措,可以有效缓解教育领域各个方向、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它可以推动中国教育的项层改革和设计,提高教育改革的时效性,可以逐步解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消除后顾之忧。它能够有效杜绝长期困扰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的高考移民问题,逐步填平北京、上海与其他省区考生上名校的差距,推动高考录取走向公平。

招生录取的公平是高考公平的核心要素,本质上是要实现机会公平。有识之士认为,打破人为制造的机会不公平,要么彻底打破计划性分配招生指标和分省命题的局面,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实现最大程度的招录公平:要么重新分配招生指标,按照各省考生人数比例进行公平分配,实现相对意义上的招录公平。这样一来,剥离了高考招录制度上的特权与不公,高考移民问题便可能迎刃而解,异地高考也不会触动太多利益矛盾,考生在哪里参加高考都将变得格外纯粹和简单。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框架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只能局部地解决少数地区的问题,治标不治本。更多的教育专家指出,打破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就必须推进高考改革。

综合多位教育专家的共识,他们认为如果能全面实行高考制度改革,根本就无需各地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具体对策有三:

全国重点大学实行统一测试的完全自主招生。目前,我国已有80所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其中存在三大联考。这三大联考都是全国性质的统考,考生在任何省市都可报名参加。如果将自主招生与高考集中录取脱钩,参加联考的学生以联考成绩申请自主招生,获得学校自主招生资格,不再要求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如此,便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异地高考了。

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考虑到其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举办,可以把更多的招生名额投放给本地。考生在参加全国大学招生没有被录取之后,可以再参加地方院校的招考录取。

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鉴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的问题,甚至有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出现生源危机,从高职院校发展和满足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需求出发,完全可以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有高中学历。都可自主申请,按照户籍和居住证的方式进行高考名额的分配。这就解决了很多学生的求学问题。

第8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课业负担;新课改;作业结构

面对具有普遍性的“作业负担过重”的话题,许多学校及其教师都呈现出束手无策的状态。本文将从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出发,浅谈此举的必要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必要性

1.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激发其创造性的必要之举

繁重的作业负担使得学生疲于应对其他的数学难题,限制了学生向其他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完成作业的过程通常会机械地重复,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结构,释放其整体活力的必要之举

高中数学包含各个分支,只有每个分支都运行良好,才能实现整体优化。片面追求题海战术,只会打破这种平衡,使得高中教学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二、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具体措施

1.减少作业任务,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调整数学作业结构,首先就是要减少作业量,其次是提高作业质量,切忌以数量代替质量。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还要鼓励学生增强教学活动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尝试小组学习模式,使班级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2.加强数学教学其他分支的投入力度,确保数学教学工作的协调平衡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包括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任务,还包括课堂互动讨论、课后教学活动等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也完成其他任务,确保能力发展的平衡性。

高中数学是所有高中学科中地位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同语文、英语构成了高考的重要科目,因此,加强高中数学学习能力极其重要,而摸索出成功的教学及学习方法则是重要前提。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希望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后练习任务来提高其学习成绩,这无异于“南辕北辙”,只会增加学生的自我抵制程度,不利于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工作。

第9篇: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大力推荐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要求各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就业观念陈旧,生源质量不高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上高职就是为了就业,创业创新是本科生的事,跟高职生无关。加之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高职生源质量不高,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同时,作为高考的失利者,大多数高职学生并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较差,吃苦精神欠缺,面对创业的艰辛,很容易退缩。

(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普遍匮乏,以至于很多学校出现语文、美育等基础学科的教师甚至班主任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尴尬局面。这类教师既没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创业史,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知识的学习,讲课的时候只能照本宣科,依赖教材,无法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更谈不上分享创业经验,只能是纸上谈兵,更谈不上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创新创业信息,掌握实用的创新创业技能。

(三)配套设施及政策不够完善

只掌握理论,没有开展实践,创新创业始终只是纸上谈兵。要将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只能依靠大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因此,众创空间等创业练习设施场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由于投入资金、场地限制等客观原因,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均处在起步阶段,同时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与教学高契合度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日渐高涨的创新创业训练需求。此外,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尤其是资金配套政策方面普遍缺失,难以解决创新创业实践迫切需要的资金问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具有双创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双创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将书本上的双创理论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强调“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双创理论,练就双创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尽可能地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在专业教育领域中,恰当地加入双创元素,形成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中传统的专业实践内容有机地与双创训练融合,使得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创新创业实践锻炼,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双创素质的目的。

(二)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双创教育的推行,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条件重新划分了标准,从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领域知识,更要具有双创经验。师资培养工作也要从这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理论培养,另一方面,要采取政策导向,制定一些具体措施,丰富教师的创业履历和创业经验,最终建成具备双创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三)设立双创专项资金,加大双创设施投入

创新创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在开展前期就有较大资金需求量的商业活动,任何好的想法,没有资金的支持,都是空谈。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想方设法争取双创专项资金,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此外,还可以积极发挥学院现有硬件条件的优势,并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开放力度,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练习场所,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硬件、场地及商业化等方面的支持。

总之,创新创业工作需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使高等职业院校真正成榕嘌创业者的摇篮。

参考文献:

[1]邵作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

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

[2]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

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3]杨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