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企业长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与其安全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减少生产伤亡事故。劳动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调动和提高企业员工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概述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与其生产有关的人、事、物、信息和时间等因素,进行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目标管理的强化;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良好安全文化的建立;安全生产的组织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安全事故的管理;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等基本内容。
3.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安全第一原则;预防为主原则;人人有责原则;科学管理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专管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原则。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来支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着企业的高效、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企业搞不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将会接连发生重大事故,甚至会引起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事故发生,这不仅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的不安定,甚至会引起某个地区和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动荡,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致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式大于内容。有些企业的安全部门、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协同合作,致使企业安全部门提出来的安全问题,被企业忙碌的生产所掩盖,无法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
2.企业安全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项目审批制度滞后,没有合理的安全论证和安全评价,埋下了安全隐患。有的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有的甚至为恶劣节省成本,购买一些劣质的劳保用品。有些企业甚至连工伤社会保险都没有参加,致使生产人员患职业病或因事故遭受伤害时,无法获得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有些企业生产中设备和工艺较落,同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设备,较差的安全条件使生产人员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安全生产保障。
3.企业工人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
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在生产旺季,通常会招用一些临时工或派遣工,由于受教育阶段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技术和文化素质较低,致使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同时企业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不做安全培训,让工人直接投入到危险作业和特种作业中,致使企业工人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埋下安全隐患。
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知法犯法,进行违法生产经营,致使安全生产事故接连发生,甚至会出现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故。有些企业因其生产效益不错,加上多年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着侥幸心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企业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致使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优势在于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的活力,用目标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完善目标体系,层层制订目标;重视协商,吸收员工参与,避免由上往下强压;注重实效,强调成果,不满足于过程和行为;重视职工的培训和开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控制;完善目标的评审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考核。同时要注意缩短目标实现的时间,加强目标的反馈作用,激励和处罚并举。
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检查
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具有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工作环境、人员操作等存在的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对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求较高,参与者应充分做好准备,熟悉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对照检查要求,认真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外部的环境,单位的内部状况进行制定。检查计划要按分线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制定。认真做好检查结果的处理,给隐患单位发整改指令书,明确整改内容、期限、责任人和整改结果的验收。
3.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自我约束、安全目标责任、安全目标考核、安全目标管理监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建立职工、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到岗、到人)。在责任制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安全生产的存在问题,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重奖重罚(责、权、利联系)。
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以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企业要定期通过讲座或内部安全手册的方式进行对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员工(新入职人员、换岗人员、重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辩识危险、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熟悉岗位职责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
四、结论
企业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实现其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有强烈的安全管理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劳动生产条件,以减少生产伤亡事故,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市化 体育产业 互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我国来讲,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都走在了前面。发达国家在城市化与体育产业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总结,为我国城市化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文中所用“城市化”与“体育产业”的概念
1.1城市化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具体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
(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是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的过程。
(3)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4)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5)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
1.2体育产业
目前对体育产业的定义较多,本文中主要采纳曹可强编著的《体育产业概论》中的概念,即,体育产业,是社会各部门开展的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和。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的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2世界城市化总体进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第三产业的变动
2.1世界城市化总体进程
从城市化的历史来看,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也是城市化的开端。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而到1990年,地球上已有5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化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景观,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城市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近代以来进步与发展的历史。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1 1760―1850年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
在该阶段,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6.5%,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这都源于产生在英伦三岛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千千万万人从田野走到城市的步伐。
2.1.2 1851―1950年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
在这100年中,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得到较快发展。它们的城市人口从1850年的0.4亿增至1950年的4.5亿,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51.8%,每年有400多万人口的变为城市人口,从而在上述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到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8.4%,整个世界开始站到了城市化的起跑线上。
2.1.3 1951―2000年为城市化的普及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主旋律。许多发展中国家挣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从而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使世界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1980年达到41.3%。1990年按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显示已经达到了50%,上世纪末已经超过了60%。这50年,是世界城市化空前发展,加快扩散和迅速普及的阶段。至20世纪50年代,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水平稳定在70%―80%左右。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表现出非一致性,即大量人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城市郊区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许多“卫星城”,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如法国的“大巴黎区”、英国的“大伦敦区”以及美国的“波士华带”等。
2.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第三产业的变动
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虽然农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经济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很小,这可以表现在产值和就业两个方面。(见表1)。城市化的进程是传统二元经济逐步向一元经济转变的过程,非农业经济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看,产业结构由最初的第一次产业占优势向第二次产业占优势再向第三次产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可以简称为“高服务化”。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的产值构成来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首先是农业产值所占份额大幅度下降;然后是工业产值份额大幅度上升,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优势比重;接下来,进入工业化后期(20世纪中期以后),工业产值份额下降,服务业产值份额持续上升,并最终占有优势比重。
表1:2014年发达国家的农业与非农业的就业与产值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16年。
另据《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早在1960―1980年间,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0%降为27%,就业人数比重则一直在38%左右徘徊,但同期城市化水平却从68%上升到78%,其根本原因就是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力。这一段时期内,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54%提高到60%,就业人数比重从44%增加到56%。从以上资料反映出,在发达国家里,第三产业是可以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
3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互动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不可避免的。与农村相比,城市有经济、文化、艺术、政治、金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可以为体育产业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体育产业与城市化有效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体育产业也在逐步得到发展,二者存在明显的互动性。
3.1城市化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城市一直是而且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以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美国为例,美国的许多著名城市除了经济上在国家占有重要位置以外,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也比较好,城市中大多都具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和较为规范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健身俱乐部,美国的著名城市大多数都可以称为美国的有名的体育城市,如美国印地安那市的篮球及赛事很发达,被称为世界篮球之都,而同时拥有NBA、NFL、NHL、NLB球队的菲尼克斯,也由于体育赛事的影响逐渐成为美国西部的一座迅速发展的体育城。2002年,该国体育娱乐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的总收入,是汽车制造业的两倍,体育产业创造的产值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3,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
许多美国城市在城建规划中都对体育设施分布作了明确的规定,市政府总是在预算中投入巨资兴建体育场馆和设施,在一些新兴的城市、重建的城市尤为如此。市政府重视新建体育场馆,但不仅仅着眼于大型体育场馆,以纽约市为例,即使是在寸土存金的曼哈顿岛,小型的运动场所比比皆是。在每一个街区、几乎都有一座小型的体育场所,在这些体育场所安装了篮球架、壁球墙、网球场、儿童游戏场等等,方便附近社区的居民前来锻炼,而且所有这些场所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3.2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来看,在经济和体育较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娱乐等多方面需求,而且通过满足社会成员在上述领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显示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大都在2%左右。以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在20世纪的持续增长与该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成为该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有直接关系。据统计,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总值达2125.3亿美元,占全国GDP的2.4%,成为美国的第6大支柱产业。而2003年,美国体育娱乐产业已创造出2300亿美元的总收入。体育产业的发展在21世纪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国家的体育产业规模大幅度扩大,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地位有所上升,成为促进增加消费、提高就业率、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力产业之一,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和拉动相关产业增长的功能更加显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现代人的体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和牵引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4小结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体育产业互动为我国提供很好的例证,我国也应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积极的推进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改善,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条件,而体育产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内在和外在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蔡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国四川的实证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第一版).
[2] 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第一版).
关键词:体育产业;消费市场;体育消费;消费需求
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三驾马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投资推动型经济将受到抑制,对外贸易纷争不断,贸易摩擦对进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唯有消费的加速增长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力保证。国家经济转型为消费经济增长搭台,为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提供契机,这将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北京奥运是体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奥运会作为一项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赛事,它对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北京在申办2008奥运会时曾庄严地向世界承诺,要力争把北京奥运会办成现代奥运史上最出色、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个承办理念。从最实际的角度看,最为关键的即是在13亿中国人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将北京奥运会办成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及普及受益的奥运会。从奥运会与体育市场的关系来看,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从消费市场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整个过程实质是消费需求不断受到刺激并释放的过程,也是体育消费者受教育的过程。为此,北京奥组委制定了一系列以“人文奥运”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宣传和全民健身等系列活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对于持续拉动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会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据北京奥组委运用GDP模型法、消费模型法、投入产业模型等方式估算,在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所带动的消费收入(门票收入、旅游收入、商业收入、纪念品收入、文化活动收入等)就已达到人民币300亿~400亿元。北京奥运的前后六年是历史赋予中国体育消费市场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国民健康投资意识将形成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享用体育物质产品和接受体育服务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体育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大文化产业,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它属于娱乐经济也属于休闲经济。体育消费动机既受制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又与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也受制于消费心理、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1.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消费越来越高,且在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等,其人均GDP已达5000美元,其表现为以吃穿为主的生存资料占居民消费份额在不断降低,发展与享受资料比重明显提高,商品性消费份额在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比重呈上升的新趋势,职工、城乡居民年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都将为体育消费提供积极的经济因素。在未来发展中,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不断提高,以每五年提高五个百分点,即在未来15年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5%,而中央财政收入的提高,将为居民提供更有力的社会保障,以解决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将更有效促进消费率的提高。到2020年我国消费率水平将提高至61%~65%,接近于发达国家77.2%的消费率,超过发展中国家55%的消费率。
2.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的非经济因素
(1)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每年超过1000万农业人口涌入城镇。
(2)在中国加入WTO环境下,跨国体育产业进入我国,引申出全新的体育行销模式。
(3)科技创新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推动作用
1.以供给带动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一直以国家投资为主导,这种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繁荣国家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期供给,实为下期需求”的两重性,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终需求”,它在维持体育产业的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不完全也不同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体育工作,不能长期依赖于政府支出,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恢复市场经济自身的活力。供给和需求都是潜在的,要从根本上创造有效供给、带动需求,使之形成供给―需求―消费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实现公众满意的体育消费服务需求。
2.体育消费需求推动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市场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亿美元,并且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3%之间,并且年产值排在各国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与此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各体育产业的营业额为2000亿元。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发展要约》,力争到2010年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5%。中国2007年度GDP总量已达18万亿元,按《十一五规划》要求,预计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将要超过20万亿元。由此看来我国体育产业的成长空间巨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消费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必然对体育、文化的消费提出新的需求,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32%,远低于世界平均64%的水平,未来服务业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潜力,而作为新型服务业的体育产业,应该而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在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和服务产品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四、让体育消费唱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角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国体育产业应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走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育产业必须延伸其价值链,拓展生产(主要包括金融、贸易、商务、中介等)和非生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信息等)。开拓体育产业的利润面,使体育产业的制造业价值与服务业繁荣互筑“双赢”,从而更大程度地适应与满足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需求。
1.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改进服务观念
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看,体育产业同其他各生产部门一样,它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再从市场学对消费品的分类来看,体育产品属于发展消费品和享受消费品,是人们用于发展体力和智力所需要的消费品。体育产品不同于生存消费品,可属无品牌产品,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在于产品价格的低廉,体育企业的发展其根本在于建立品牌。
2.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积极引入新的服务方式
利用体育积累财富,让人们感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从中收获财富,如何利用体育营销,使体育产业的内涵更加突出,体育营销并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认识的电视广告。体育营销更应被理解为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其应表现为与产品的互动性,是人们感受到以自我为核心的消费体验。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并不成熟,但中国的体育营销正在向成熟的国际化方向前进。体育营销将会出现新的营销方式,会使用很多新的科学技术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些都将会为中国的体育营销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让消费唱好主角――体育产业应提供新的服务产品
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理解为一种商品或一项服务,也可理解为商品与服务的两者结合,体育产品实质是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提供“一揽子可选择的利益”,同时产品又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维持体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应正确理解体育产品观念,使体育产业能够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让人们获取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欲望或需要。一旦服务产品离开了产品的整体概念,不以消费者为中心,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营销观念。随着体育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需求日趋复杂多样,体育企业必须用动态的眼光正确认识产品的整体概念,勇于创新改革,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体育管理;体育改革;社会力量;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6-0026-04
The feasibility and realization paths of social power running sports
WANG Xian-liang1,2,WANG Xiao-fang3,HAN Ji-zhen1
(1.Post-doctoral Station,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3,China;3.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Social power running sports is the direction of spor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y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o promote effective competition among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social power running sports is feasible and necessary. Paths for boosting social power running sport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accelerate the return of the public power of sports governance to society; realize the changing of sports resources from “internal circulation” to “system circulation”; realize the changing of social power from “passive participation” to “active participation”; strive to implement such important measures as “manage running, promote changing, value regulating, boost innovating and strengthen ensuring”, so as to highly efficiently realize social power running sports.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sports reform;social power;sports development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不断强化,社会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文化、体育和公益等公共事务已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诸如社会力量办学[1]、社会力量办图书馆[2]、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3]和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管理[4]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体育事业的发展亦不例外,包括事业单位、党群社团、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作为自然人的社会公民等在内的社会力量[5],在兴办和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向社会开放、向民间延伸的效应不断向前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课题也提上研究日程。体育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涉及到一系列体制改革创新,其中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可行性如何、社会力量办体育如何实现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可行性
1.1 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公共服务供给
在公共事务领域,社会力量供给公共服务是新公共管理学派的观点,认为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供给主体垄断而导致效率低下等问题,故政府应由办理角色转变为管理角色,由市场选择有优势的组织提供公共服务[6]。历经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实践,后期出现学者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激烈的争议与批判,认为新公共管理导致了公共管理价值的下滑,非公共性、不公平性、责任缺失等问题不断涌现[7]。新公共服务理论[8]、整体政府理论[9]和网络治理理论[10]等应运而生,上述新理论提出“政府应该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应加强整体化和网络化治理”等公共管理理念。其中,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影响最为广泛,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是政府应有职责,不同国家应根据国情差异有效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主张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注重协调社会各方面主体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根据公共需求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政权性公共服务(立法、司法、行政、外交、国防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和经营性公共服务(邮电、通讯、电力、煤气、自来水和交通等)。政权性公共服务一般由政府供给,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多元化(包括政府供给、社会供给与合作供给等,根据效率与公平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供给方式),经营性公共服务主要由社会力量供给(企业居多)[11]。体育属于社会性公共服务,既可由政府供给,也可由社会力量供给,而从供给内容分析,社会力量办体育具有可行性。因此,社会力量办体育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是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手段。
1.2 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市场结构
体育市场结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内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种不同类型[12]。借用市场结构理论对政府和社会力量从事体育进行市场结构分析,即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政府改革过程中,体育行业内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公共体育服务而言,政府一家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易形成过度垄断,且缺乏必要竞争必然导致效率低下,而引入社会力量供给公共体育服务,可以形成“政府办”和“社会办”之间的良性竞争。对于体育产业而言,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力量主要作为市场监管机构或者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形式出现。而体育产业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过度干涉,故体育产业市场结构应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形成体育产业市场应有的结构特征。此外,相关研究成果也显示,体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适度垄断的必要性,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形成“竞争大于垄断”的市场结构,体育产业市场结构的理想目标模式是垄断竞争型[13]。
1.3 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价值管理
社会力量办体育是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因此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可行性还需从价值管理角度进行分析。价值链理论是对价值创造环节进行分析的理论,传统价值链被认为是一系列连续完成的价值创造活动。最新研究成果认为价值链是一些组织或群体共同完成价值创造的一系列环节和过程,而价值链管理旨在控制关键增值环节、增强企业或者组织的竞争优势[14]。价值链管理强调对关键增值环节的把握和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这与“服务外包(BPO)”相一致,即通过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将一部分非核心业务转移到其他企业(传统概念是转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或地区),从而实现专业分工、成本降低和利润提升的目的[15]。按照上述理念,政府和社会力量是体育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主体,价值环节由政府还是社会力量完成不必拘泥于某一主体,而是根据价值创造和目标实现的需要,由合适的主体完成相应的价值环节。
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主体,按照价值链和服务外包理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完全可以由社会力量提供。正如政府将不擅长的体育事务外包给社会力量完成,社会力量供给公共体育服务能有效发挥社会力量的专业化、低成本、广分布和灵活性强等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公共体育服务。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力量既有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也有拥有众多会员的行业协会;社会力量在各自不同的优势领域参与相应的产业活动,是企业创造价值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社会力量办体育是体育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体育行业有效竞争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体育资源有效配置和专业化分工的关键措施。并且,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力量办体育也是未来体育改革发展的主流;改变脱离市场、单纯依靠政府办体育的发展方式,走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16]。
2 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现实基础
在我国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观念和做法早已付诸实践,但我国社会力量办体育并未成为体育发展的主流,也未能完全实现向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集中体现为体育社会组织薄弱、体育资源仅在系统内部循环、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1 体育社会组织薄弱,处于依附式发展
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我国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3 590个,占社会组织总量的5%。其中,体育类社会团体17 869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0 353个、体育类基金会41个[17]。我国体育类社会组织的数量总体较为可观,但是体育社会组织的工作能力相对薄弱,集中体现为体育类社会组织依附性强但自我发展能力差。
我国体育类社会组织依附性强,体现为“典型的低层次依附性”发展方式[18],即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主要依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借助政府转移的行政权力和政府拨款实现生存和发展,直接导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职能失位、越位和缺位。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差表现为工作和服务能力差,没有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看似遍布全国,实际在空头运转”,体育社会组织工作开展脱离组织成员的现象严重。
2.2 体育资源系统内部循环,低层次徘徊
体育行政机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体育协会之间,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优质体育资源在体育系统内循环流转,造成体育资源的垄断和社会体育资源的供给不足。第一,体育治理的公共权力仍集中于体育行政系统,竞技体育(体育赛事审批、运动员注册等)、群众体育(公共服务购买、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等行政权力高度垄断,体育资源集中在体育行政机关、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附属体育协会的手中,在系统内循环造成体育资源流动不畅、体育市场结构不均衡、有效竞争的良性格局难以形成。第二,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参与途径不顺畅。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政策和制度钟罩,造成社会力量办体育“有心无力”的局面。第三,其它社会力量(非专门从事体育类业务的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吸引力不强,导致投资、金融、管理、咨询、服务、保险等体育发展急需的社会力量未能积极投身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中。
2.3 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低效益运行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9],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4 041亿元(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1.35万亿元),占当年GDP的0.64%。虽然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比重的2%~3%数据相比仍落后[20]。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所占比重过低,未能引领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处于低效益和低层次发展的阶段,不能吸引社会力量投身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潮中,社会力量发展体育的积极性有待提升。虽然,近期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未来真正实现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仍需要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3 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实现路径
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将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路径确定为:加速推动体育治理的公共权力回归社会,实现体育资源“内循环”向“系统循环”转变,实现社会力量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着力推行“抓运行、促转变、重调控、推创新、强保障”等重要举措,以高效实现社会力量办体育。
3.1 抓运行
紧抓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主体”的体育发展格局,建立有利于社会参与体育和社会发展体育的运行机制,抓好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引导机制、扶持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公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务的具体领域,将社会力量中更具供给优势的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业的重点领域作为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主要内容,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业的支持政策,形成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办法,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和基金等,及时考核、监督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运行情况。同时,大力培育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主体,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行,引入体育系统以外其它领域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提升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能力和效率。
3.2 促转变
促进政府体育机构改革,推动体育系统资源由“内部循环”向“系统循环”转变。通过体育事业单位改革取消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将原有职能转移给协会以促进体育协会实体化,实现体育公共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以促进体育公共权力回归社会。彻底打破体育系统资源内部循环的裙带利益关系,通过“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促进体育资源平台建设、招投标制度建设等,将体育资源向所有的社会力量开放,将体育资源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进行配置和开发。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体育资源的市场化开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社会量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
3.3 重调控
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市场调控职能,转变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实现体育部门由“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列“管理部门权力清单”,还要列“社会力量办体育事务清单”。列“管理部门权力清单”以明确政府管体育的职能,注重体育发展的宏观调控、总体规划、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从办体育的繁杂事务中脱离出来;列“社会力量办体育事务清单”以明确交由社会力量办体育事务的具体内容,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向社会公布、开放。
3.4 推创新
积极推动建立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创新机制,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参与途径和方法的创新以及方式创新,形成体育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体育行政部门应创新兴办体育的参与机制,采用契约制、招投标、订单制等多元化举措,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更多新型、高效参与途径和方法。社会力量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新型的投融资、运作方式等促进体育发展的创新来提高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质量和效率。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等主体的发展,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等合作的载体,树立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新型平台,建立体育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体育产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等。
3.5 强保障
加强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保障工作,重点做好政策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环境、发展中介服务、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制定《社会力量办体育实施管理办法》、《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等政策和制度,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税收、经费等优惠和支持力度,加大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宣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措施;培养一支“懂体育、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投身于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工作中。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体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将产生一系列变革;社会力量办体育具备可行性和必然性,无疑将成为体育改革的前沿阵地,成为促进政府体育管理职能转变和公共权力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未来一个时期内,全面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是改变体育社会组织依附式发展、体育资源系统内循环和体育产业低效益运行的关键举措,而有效建立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运行机制、促进体育机构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创新驱动机制和加强保障措施等将是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实现路径的基本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 漫话“社会力量办学”[J]. 教育发展研究,2001,1(1):81-82.
[2] 王素芳,于良芝,邱冠华,等.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4):4-9.
[3] 俞睿. 社会力量的培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4(4):90-94.
[4] 刘晓亮,张峻. 让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管理[J]. 社会观察,2008,1(1):27-28.
[5] 李毅. 社会学概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2-6.
[6] RHODES R.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J]. Public Adminstration,1991,69(1):10-15.
[7] 周晓丽. 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简评新公共服务理论[J]. 公共管理学报,2005,2(1):43-48,90.
[8] ROBERT B D,JANET V D. 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9,60(6):549C559.
[9] TOM L. Delivering joined-up government in the UK dimensions,issues and problems[J].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80(4):615-642.
[10] KICKERT W J,KLIJN E H,KOPPENJAN J.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s strategies for the public sector[M]. London:Sage,1999:46.
[11] 孙晓莉. 中外公共服务体制比较[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9-11.
[12] 陈俊青,彭连清. 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J]. 企业经济,2006,4(4):107-108.
[13] 石岩,舒宗礼,刘华冰. 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 体育学刊,2007,14(5):45-48.
[14] 迟晓英,宣国良. 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2(1):25-30.
[15] 张磊,徐琳. 服务外包(BPO)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 世界经济研究,2006,5(5):33-38.
[16] 何强,冉婷. 关于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2):113-118.
[17] 梁璇. 体育类社会组织或能降低登记门槛[N]. 中国青年报,2014-01-19(4).
[18] 康晓光. 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0.
【关键词】 休闲潜水 开发 环境分析
当前,潜水与高尔夫、滑雪已经成为都市不少标榜时尚白领中青年户外活动的新宠,并称为未来三大绿色休闲活动。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还那国际旅游岛建设个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休闲体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大特色并积极发展海洋旅游等新兴消费业态,海南休闲潜水早已经成为海南体育旅游的热点之一。如何把握机遇对海南休闲潜水业进行开发呢?在综合研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诸要素以及体育产业市场自身特性的基础上,笔者对影响海南休闲潜水业开发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议。
一、影响海南休闲潜水业开发环境因素
1、政策环境分析
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参与式休闲旅游产业,为海南省未来数十年的旅游业发展定下了基调。良好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任何体育产业项目的开发,国家政策的支持能给休闲潜水产业给予引导和促进。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在有关《国务院关于推进还那国际旅游岛建设个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海南潜水、海上运动等项目,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业等指导意见下,国家已基本形成了对海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系统。被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中也明确提出发展海南主要产业,其中之一就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另外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协调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出版、会展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落户海南,充分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体育产业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该博览会融入了极大的海洋色彩,潜水、帆船帆板、游艇、冲浪、沙滩排球等无疑彰显了海南具备开发海洋体育旅游产业――海南休闲潜水业的先决条件和巨大潜力。
2、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分析
从2010年开始,海南举办体育大赛的数量直追体育发展水平国内一流的“北上广”:2010年,海南举办了10项大赛,与首都北京持平,低于上海的15项,比广东省还多出一项;2011年,北京举办大型赛事13项,上海11项,广东10项,海南则升到13项。2012年,海南将推出70项文体项目,举办近20项重大体育赛事。在众多海南体育赛事项目中最具影响力的要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金椰子高尔夫球赛”、“万宁国际海钓精英邀请赛”等,不难发现这些大赛都充分利用了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环境。具有丰富的大赛举办经验的海南省,要打造、策划大型海洋体育赛事,更应充分发挥海南优越的海洋资源环境吸取举办各类大赛的基础经验及国外举办潜水大赛方式,打造由政府组织领导,海南休闲潜水产业联合举办的海南特色的休闲潜水竞赛。
3、经济环境分析
由国际体育旅游委员会的统计显示:体育以及与体育相关的消遣娱乐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25%以上,全球体育旅游的收入占到了世界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如夏威夷已作为现在著名的世界水上体育运动中心,许多世界级大型水上运动比赛大多都在那里举办,每年体育比赛给夏威夷带来2―3亿美元的收入,可见体育旅游给一个地区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在2011年海南省两个航空港(海口美兰和三亚凤凰)的年吞吐游客量都突破了1000万人次,海南作为较大的休闲潜水城市之一,其潜水产业对海南经济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如今,三亚已成为全世界年接待游客量最大的地区,其西瑁洲岛潜水基地每年接待游客可达到20万人。截止到2003年,三亚市潜水企业已近10家,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每年来三亚体验潜水的游客和潜水爱好者超过43万人次,产值超过1亿元,拉动相关项目收益在2亿元以上。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共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48份),对来海南旅游并参与海南休闲潜水运动项目的游客工资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海南参与休闲潜水运动游客的经济收入主要分布在:2000―4000元之间,即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从游客的工资经济收入与以往经济收入比较不难发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工资收入不断的提高,有了充足的经济能力是导致越来越多游客追求体育、享受体育、参与各项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支持因素。
4、客源市场环境因素分析
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经营的最终对象,故应从参与海南休闲潜水获知渠道、吸引游客参与原因以及选择海南潜水区域所考虑的主要因素角度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以便潜水产业更好地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1)了解海南休闲潜水运动信息渠道。在对参与海南休闲潜水游客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游客了解海南休闲潜水的渠道与了解知道其他运动或知识渠道存在一定的不同,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游客了解海南休闲潜水的渠道是:旅行社导游介绍,其次是同事朋友介绍、家人影响、电视影响,与一般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渠道有着明显的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海南本身作为旅游岛,中介旅游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游客的选择、推广某项体育运动起着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其次,对有关海南休闲潜水运动相关知识介绍偏少,宣传方式单一或力度不够。
(2)吸引游客参与休闲潜水运动原因。由图3可知,从参与海南休闲潜水者的内因分析,新鲜刺激、好奇心、海底魅力是吸引旅游者参与海南休闲潜水的主要因素。因此休闲潜水开发者在开发休闲潜水运动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吸引旅游者参与休闲潜水运动的主要心理,进一步突出潜水运动特色,让更多游客参与进来。
(3)选择海南潜水区域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海南休闲潜水运动乃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拓展,形成以海南特色的休闲潜水旅游为目的的旅游者尚少,大多旅游者选择休闲潜水区域时并没有考虑诸如潜水景区质量、名气、该区域潜水价格、空间距离、潜水教练等因素,而是随导游介绍或随带到某一潜水点便参与休闲潜水运动。
二、结论与建议
海南休闲潜水业的开发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部分有着一定的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要求着我们不仅要立足于现有的潜水市场,还要求政府部门在对海南休闲潜水项目开发、行业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系统的休闲潜水开发政策,为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提供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并依据经济环境分析积极参与扶持潜水相关产业发展,在宏观上起到指引作用,统筹安排,形成不同区域特色潜水相协作发展模式。
海南休闲潜水开发过程中,结合大型体育赛事营造的环境与客源市场环境来开辟多元的投资渠道、宣传渠道,如通过体育博览会来加大社会对海南休闲潜水开发的关注力度,树立海南自由的休闲潜水品牌产业,吸引投资者参与对该项运动技术的投资引入,并创新开发休闲潜水运动模式,举办具有海南特色的休闲潜水运动比赛,吸引更多旅游者参与休闲潜水运动中来。
积极发展潜水教育,海南各大院校要针对性培养掌握滨海体育旅游知识和潜水技能的人才、懂得潜水开发又了解海洋体育的相关知识、懂得海洋体育的人又懂得旅游专业知识等方面人才,开办专业的潜水学校并与国际组织PAID、NAUI、SSI、ADS等进行合作培训,一方面满足国际旅游岛休闲潜水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增大,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面临的压力,减小社会的矛盾,推动休闲潜水业发展,促进海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海南经济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海南办大赛“潮”味十足 摸索开展海洋体育旅游[N].宁夏新闻网,2012-01-19.
[2] 苏雄:休闲潜水安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6).
[3] 徐伟刚:休闲潜水[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
传统的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标,而休闲体育则是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休闲体育专业理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专长,能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产品策划与设计、指导与推广工作,以及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是既懂各 种体育运动,又懂得经营学、管理学、旅游学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下,海南省高校开设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势在必行。本文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海南省高校开设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必要性。
一、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人才十分紧缺。
由于休闲体育资源不足,项目开发不够,制约了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体育资源普遍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且呈现高度分散、高度分割的局面,资源之间的共享率低,使用效率低,体育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另外我国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设置单一,目前传统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大众化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的开发不够。
休闲体育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提出的一种体育概念,但它对于不同人群的影响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今后10年,休闲经济将是第三产业中的首要产业,可令人遗憾的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却受到了休闲体育人才严重缺乏的制约。该地区从事休闲体育专业的管理人才十分紧缺,因此培养具有休闲体育管理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经调查,休闲体育专业,是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设立的新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8所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分别是杭州师范大学、常州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三亚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在这8所院校中,重点培养休闲体育管理人才的院校少之甚少。据笔者调查了解,只有三亚学院开设的是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依据地理优势重点为海南培养休闲体育旅游方面的管理人才。可见休闲体育方面的管理人才之严重缺乏。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休闲体育管理专业人才
体育运动与旅游自古有天然联系。古代旅行徒步为主,本身就是意志和体能的锻炼。在当代,旅游活动仍然是健体强身的有效途径――人们离开惯常生活环境活动,以名山胜水、古迹名胜、异域风貌愉悦身心,在参观游览时仍然需要走或长或短的路,爬或高或矮的山,流或多或少的汗,这本身也是一种体育锻炼。从旅游角度分析,运动休闲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以体育运动资源为基础,以休闲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通过各种体育运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运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形式。从广义上说,运动休闲还包括各种运动娱乐、身体锻炼、体育赛事、健身康复、体育文化交流、体育节庆,以及它们所衍生的各类休闲活动。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要想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就必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中提及要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要针对性培养相应的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可是就目前而言,海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中心,也没有休闲体育管理类的专业人才。笔者建议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建造具有国际化大型体育场馆。申办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赛事。如高尔夫巡回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国际帆船拉力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通过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海南感受比赛所带来的精彩和海南的自然风光。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据笔者调查,海南省开设休闲体育管理专业的院校少之甚少。目前也只有三亚学院于2012年开设体育管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必要培养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
三、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北美体育管理学者认为,未来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领域:第一,侧重点扩展到更多领域,其中包括非教育环境,如业余体育、体育与健康中心、体育零售商店、体育咨询、职业体育;第二,从理论上来讲,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更坚实的力量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管理理论与技能仍然是未来体育管理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据调查,我国高校体育院校的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休闲体育理论与方法、运动休闲事业管理、心理学、教育学、体育产业与经济、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市场营销、高尔夫、时尚有氧运动、户外运动、体育舞蹈、民间体育、社区休闲体育规划与指导、休闲体育设施规划与管理、运动休闲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旅游概论、休闲与游憩概论、游憩场所经营与管理、观光资源规划与管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具体可在休闲体育工商企业(如休闲度假村、高尔夫会所、健身休闲俱乐部、星级酒店康乐部、SPA休闲会所、温泉度假饭店、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体育旅游公司等)、政府或公益机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主题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活动与竞赛场所等)、休闲体育事业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由此可见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的形成,培养既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指导与训练,又系统掌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完全可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四、海南省高校开设休闲体育管理学专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在"花钱买运动,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新的社会时尚。而无论在体育观念上,还是在传播方式以及大众群体等方面,休闲体育较之其他体育形态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休闲体育无疑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身体、身心的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不积极的情绪和极端行为降到最低。虽然休闲体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也非常迅速。
众所皆知,海南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地处热带,四季无冬。其丰富的热带海滨资源,独特的绿色生态环境,具有开发体育旅游的良好基础。例如亲水运动项目的开发。另外海南还有黎族、苗族、回族等38个少数民族等资源完全可以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与国际接轨政府支持开发现代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大众化体育需求,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因此,海南省高校的体育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地域优势为正在建设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其量身打造休闲体育管理学等特色专业。
【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
在20世纪,美国人在评价社会消费观念时说:50年代是烟酒,60年代是吸毒,70年代是跑步。法国某社会学家在概括法国妇女的消费理念时说:60年代是化妆,70年代是香水,80年代是健美。〔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体育消费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学校体育不仅是规范的教育,更是生活的教育。而大学生体育消费作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体育消费的内涵
体育消费指人们为了满足体育活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的物质财富。〔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意识的增强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整个社会消费结构中体育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加。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量。一般都用人均支出的货币数量表示,表明一定时期内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它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3〕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总额。二是参与体育消费的总人口数。三是体育消费结构,它是指各种体育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4〕所以河南省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映出来。
3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
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越清晰,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体育消费的目的直接影响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当大学生有了动机,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目的明确之后,各种体育消费行为才能得以实现。
调查显示,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动机前四位依次为:消遣娱乐、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情绪;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前四位依次为:增强体质、消遣娱乐、改善情绪和提高运动能力。说明现在大学生均对体育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审美等方面的认识比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体系。女生在选择“减肥健美”的动机认识上比男生高了20%,这也说明女生特有的态度和情感,她们更加注重形体的塑造、追求自我完善。
3.2河南省大学生每月经济状况的调查
大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因此他们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其体育活动的条件。对河南省大学生的调查中,59.4%的大学生每月零用钱在300元以下,24.6%的大学生每月零用钱在300-499元之间,12.8%的大学生月零用钱在500-799元之间。
男、女生在月零用钱的额度上差距不大,80%以上都在500元以下,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因为,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水平与体育消费成正比关系,学生每月的零用钱越多,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费用和实践就越多,他们才有条件去参加体育休闲活动,才能将体育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3河南省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差异
通过调查,河南省大学生一学期的体育消费额在0元的为36.5%,50元以下的占18.1%,50-100元的占17.8%,101-200的占12.6%,201-300元之间的占6.5%,在300-500元的占4.9%,在500元以上的占3.6%,说明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可以看出,59.2%的男生消费金额在300元以下,而女生的这一比例为39.4%,可以明显看出男生的体育消费额度高于女生,学校中的体育不仅是规范的教育,更是生活的教育。各种运动器材、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用品不断生活化、平民化,并伴随着体育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成为必然现象。
3.4河南省不同生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差异
通过调查:城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第一位的是50-100元,占21.2%;第二位是101-200,占11.8%;第三位是50元以下,占11.2%。农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第一位是:50元以下,占20.6%;第二位是50-100元,占16.6%;第三位是101-200,占12.9%。消费额500元以上的来自城市的学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
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和家庭的经济条件两者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金额,而维持生活和日常基本消费又占大学生经济费用大部分支出,因此对体育消费不可能投入过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
3.5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
从个人对体育消费的支出结构看,一般可以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及信息类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品以及相关的体育物质消费资料的行为。〔5〕实物型消费包括购买运动服装、运动器械、体育彩票、体育纪念币等。观赏及信息类体育消费主要包括购买各种入场券或门票、订阅书报杂志,观看与观赏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的行为。参与型体育消费包括场馆租赁、各种体育培训等消费行为。
调查显示(表1):河南省大学生消费内容的选择系数在1以上的有五项,依次为:购买运动服装鞋袜、购买运动器材、参加班级或学校体育活动、观看比赛和订阅体育书报杂志。因此,在以后的体育课中要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合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消费习惯,转变教学方法,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其次为观赏及信息型消费。全民健身计划和阳光体育的落实,体育人口的增加,如果缺乏参与型体育消费的支撑,就会成为空话。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目的越清晰,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体育消费的目的直接影响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当大学生有了动机,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目的明确之后,各种体育消费行为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必须具有“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意识并落实为具体的行动。
3.6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表2),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选择系数排名为:同学、老师、家人、体育明星及其他。同学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大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同学的一些兴趣爱好往往会互相感染,在校园这个特定范围中的小环境、小气候,是一种存在于校园的氛围,会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体育教师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具有“重要他人”的责任,“重要他人”(significantothers)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Mills,C﹒W﹒)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它是指个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6〕体育教师不但要在体育课堂上教孩子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要引导他们当走出校门后,没有了体育老师的组织和安排、没有了宽阔的操场和友善的同伴,该如何去锻炼。所以,教师不但要交给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更应该告诉他们如何去锻炼、怎样将运动健身融入到生活当中。
4小结
高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工作中要将体育消费的“价值(需要)教育”作为基本内容,加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使其由“要我动”转变为“我要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从而建立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35.
〔2〕〔3〕夏征农.大辞海·体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6,1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9
彩票业作为一项可以为福利、体育、环境及教育各项事业进行公益性筹款的产业,在我国显示勃勃生机。体育彩票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远远超过其他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彩票事业意义重大。体育产业的主体就是体育自身,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有着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自身的价值。体育彩票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对体育彩票的营销现状的研究意义重大,体育彩票发行的方式关系着体育彩票的发展,一个好的发行方式能事半功倍的提高体育彩票的发量,从而快速的发展中国体育彩票。作为有价证券,其营销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彩民需求为出发点,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本文立足于江西省目前体育彩票的发展状,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阐述体育彩票营销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江西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萍乡市、上饶市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进行调查。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体育彩票的报刊、网上资料查询,以及江西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一些资料。
(3)实地考察法:在体育彩票站做实地考察,与销售员及彩民进行一系列信息交流。
三、结果与分析
1.对体育彩票的认识
(1)对体育彩票的解释。在《体育产业经营》中“体育彩票是指以抽签给奖的方式进行体育筹款所发行的凭证”。在《体育彩票概论》中指出:“体育彩票是指以筹集国际或全国性大型体育运动会举办资金等名义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的、供人们自愿购买并能够证明购买人拥有按照特定规则获取奖励权利的书面凭证。199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彩票发行与销售暂行办法》中对体育彩票做的界定,是体育彩票是指“为筹集体育事业发展资金发行的、印有号码、图形或文字、供人们自愿购买并按照特定规则取得中奖权利的书面凭证”。
(2)体育彩票的分类。目前,世界各国体育彩票的种类繁多,玩法也多样,在我国,体育彩票的种类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依据购买者的参与度,体育彩票可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种;依据销售方式可分为人工销票和电脑销票两种。
2.影响江西省体育彩票发行的因素分析
(1)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体育彩票是相辅相成。体育彩票的发行是一种公益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性较强且能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活动。体育彩票属收入弹性较大的消费形式。因此,地方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水平是体育彩票发展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江西地处中部,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经济水平是制约江西省体育彩票消费和市场规模的最根本因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的差距很大,人均体育彩票消费额明显偏低,低于全国水平。
(2)体育彩票与福利彩票竞争激烈。我国彩票业发展历史较短,彩票的品种主要是中国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两种。在财政部的监督下,由体育总局和民政部门负责发行。两种彩票比较相似,属同类产品,彩民在购买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体育彩票的销量。
(3)提留资金少,缺乏发展资金。体育彩票发行单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国家财政不投入一分钱,完全靠体育彩票发行成本中很少的一部分来维持运营。除去发行成本,扣除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开支,所剩资金不多。但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如对体育彩票的宣传等。另外,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体育彩票是公益性的,体育彩票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体育彩票管理部门就应该拿出资金支持社会活动。
3.江西省体育彩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是影响彩票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体育彩票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机关、企业、事业三位一体的体制,这种体制在体育彩票业初创时有利于组织和管理,但当体彩业高速发展后,这种体制的弊端已显露出来。由于体育彩票业在我省发展时间很短,管理部门缺乏经验,管理水平交低。本次调查表明,管理人员大部分为原体育系统管理人员转型而来或是小店带销售,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缺乏彩票管理经验。
(2)发行网点少;人员素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江西省体育销售网点的数量还偏少,并且主要分布于地级市,仅南昌市与九江市就占了全省的一半。农村地区销售网点仅达县一级城镇,基层销售网点建立不完善,出现很多销售盲点。再者我省的体育彩票销售还处于摆摊设点销售的发行阶段,是一种较落后的发行方式。由于电脑型体育彩票在江西省上市时间不长,组建放行时间短,对发行人员的培训较简单,很多销售点的环境条件,卫生状况,服务质量等有待提高。
(3)宣传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媒体的宣传对体育彩票的销售起很大作用。据调查体育彩票在江西获准发行的时间较短,江西媒体对体彩的宣传力度有限,加上很多的彩民对体育彩票的作用何功能不了解,影响了体彩的销售。
4.对江西省体育彩票发行政策的探索
(1)加强彩票市场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务院要求彩票业要适应市场,适应彩民的需要,在加大发行力度的同时,也要给彩票业一个相对宽松环境。因此,一方面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与完善彩票法,置体育彩票于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下,使体育彩票的发行有法律保障和稳固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认识到发行体育彩票不仅仅是体育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发行体彩可以增加地方的税收、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大力支持体育彩票的发行,简化即开型彩票的审批手续,支持电脑型彩票的发行,通过市场调节彩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2)改善销售点的条件,提高上岗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江西体育彩票发行时间短,在发行中存在各种不尽完善的问题是正常的,但必须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如销售点的形象设计,发行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等,这些软硬件本身就是体育彩票最直接的促销措施。要建立品牌意识,中国体育彩票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不好好地维护,将无法立足彩票市场,竞争力必然下降。为此,应加强现有销售点的管理,加强培训,建立站点考核评比和淘汰的机制和制度,培养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重视宣传,引导健康的彩票消费行为。应加强体育彩票的正确宣传,端正人们对体育彩票的认识,培养正确健康的彩票消费行为,引导人们健康购买彩票。体育彩票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宣传的投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大力宣传体育彩票的公益性,让彩民正确对待中奖与奉献、娱乐与投机的关系,使体育彩票市场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江西省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总体来看,江西省体育彩票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体育彩票的发展空间很大。
(2)江西省体育彩票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水平不高;整体宣传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
2.建议
(1)抓住2008年奥运会热潮,拓展体育彩票市场;创造良好的体育彩票市场的投资环境。
(2)加大宣传,在各大媒体上除了对体育彩票的玩法、选号技巧、中奖情况及彩民故事进行宣传外,更应加强对体育彩票公平、公正的特点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进行宣传。
(3)和其他商品一样,体育彩票也需要一些新品种和新花样的出现,应开展一些大型的体育彩票的知识竞赛、社区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给彩民更多新的心理体验,最终实现江西省体育彩票市场持续、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媒体 体育赛事转播 竞争力 体育产业
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在中国刮起了一股“体育旋风”, 体育赛事的报道也已经成为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媒体对体育赛事的报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因此,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如何提高竞争力,不仅对于电视媒体自身,对于体育的未来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媒体竞争中看电视和体育
竞争力涉及到社会组织运行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外有的学者将竞争力定义为一种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对于媒体的竞争力,丁和根认为,媒体竞争力是“一个媒体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媒体更有效地向目标受众提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持续发展的整体性力量或综合性素质”[1],这一概念将媒体放在了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不仅要体现媒体的社会价值,同样要获取经济价值。
电视是集声、像、字、色于一体的现代传播媒介,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为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与选择。电视视听兼备的特点,使现场感更加突出,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是报纸、广播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也构成了电视媒介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核心竞争力。
电视媒体在对体育的传播中使体育文化成为大众文化而被更多的人接受,电视在将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传达给广大受众的同时,也传播了体育的精神与内涵,这些对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而体育文化自身拥有的思想内涵也使电视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上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竞技体育的刺激性,悬念性,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等体育精神同样是现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共同品质。
二、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中的竞争力体现
1、为体育赛事提供现代化的传播方式
如今,人们观看体育比赛更强调参与性,动态连续图像的出现对于体育爱好者的吸引力要远大于单纯的文字[2]。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先进的卫星传输设备对体育赛事进行同步、全程的现场直播,使体育赛事体现出其强烈的现场感,刺激性和可信度高的特点。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摄像技术的广泛运用,卫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足以使千里之外的体育赛事展现在不同的受众面前。经过各种技术组合,加入科技含量的体育,使这些“人造”的运动画面能够最大限度的促发观众的激情。对于大多数体育迷来说,电视成为他们真实了解现场状况,关注比分动态,感受赛场氛围的最佳选择。
2、丰富多样的报道手段
通过电视播出的体育新闻不仅使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体育赛况,观众也能从动态的画面中发现更多的体育轶事,感受参与的乐趣;电视媒体通过制作体育专题、发表赛事评论增加体育节目的深度与内涵,广泛的传播体育精神。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其丰富的频道资源,通过制作轻松而又形式新颖的栏目加强同观众的联系。中央电视台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启用了1套、2套、5套、风云足球频道和高清电视频道等5个频道为观众奉献了1600小时的节目,《球迷世界杯》、《豪门盛宴》等专题节目的制作也为世界杯的转播报道带来鲜活的气息,前后方连成一体,对赛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扫描与报道,给广大球迷带来新鲜、刺激、全面的收视体验。同时从参与的角度对体育进行不同以往的解读,使电视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3、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体育赛事传播中处于强势地位
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中表现出的强势地位与媒体自身的经济优势密不可分。如今,向电视台出售的电视转播权费用已经成为体育组织比较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之一。而电视媒体花费巨资购买赛事转播权,不仅促进了体育的产业化及市场化发展,也使电视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力逐渐增强。电视为体育组织提供了地区及、国家级、甚至是国际性的舞台。作为回报,体育组织放弃了管理这个舞台的权利。媒体要求许多体育组织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比赛时间[3]。电视媒体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已将触角延伸到体育的组织运营与赛事管理中,即使是奥运会,这样的影响也同样存在。
例如,电视转播费一直是国际奥委会最为稳定的经济来源,电视转播费用的不断攀升给奥运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际奥委会分别以7.05亿美元和5.45亿美元将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卖给了NBC。同时,还以7.93亿美元、6.13亿美元和8.94亿美元,将2004年、2006年和2008年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批发给了NBC[4]。电视媒体付出了巨大的资金也有了更大的控制权,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美国电视观众能够在黄金时段收看到拥有众多观众和市场的游泳比赛以获得高收视率和高利润,NBC向国际泳联要求将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的决赛时间由传统的晚间改为北京时间中午进行,于是,中国观众也只能在白天而非黄金时段见证菲尔普斯的八金传奇。对于体育赛事来说,离开电视媒体,就无法获得巨大的市场和利益,因而电视媒体相比于其他媒体在与体育组织的直接对话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电视媒体也有了更多根据自己的需要报道赛事的权利和自由。
4、广泛、全球性的传播效果
随着电视与体育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现代运动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电视为体育提供了以世界为背景的发展舞台,对体育的全球化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力度同样是全球性的。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北京奥运会前十天全球收视人数就达到44亿,仅仅到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的收视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创造了奥运会电视史上的新纪录。电视在总体上对体育的影响是,当电视进入体育运动以后,电视传播将体育比赛由小圈子的、贵族式的活动变成了一个普罗大众的“公共领域”,体育变成电视体育是这场变革的核心[5]。电视成为了广大受众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体育独特的电视资源注定了电视与体育的结合,电视为体育进行全球推广,体育为电视带来高收视率与经济回报,两者相得益彰,互惠互利。
三、我国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电视体育产业发展的滞后不利于体育产业的运行
从电视媒体介入体育运动开始,竞技体育逐渐以一种职业化形式存在。电视转播权的经营是体育赛事产业化运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由于奥运会在体育电视转播市场中取得的成功,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电视台对优质体育资源的争夺,国际电视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渐成熟,已经成为电视体育稳定的发展方向。
我国媒体主要以国有性质为主,在电视体育产业的经营上不如外国媒体经验丰富和灵活。与国外相比,我国由于管理体制和观念的不同,体育赛事组织者经常要付费请电视台进行转播,这无疑不符合电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台付费转播体育赛事已经逐渐普及,但对于那些媒体关注度不高的,如垒球、射箭、举重等“冷门”项目,在缺乏电视媒体参与竞争的前提下,体育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时常需要做出妥协,迎合媒体需求,因此体育组织“付费上门”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媒体不是因为社会的需要而进行赛事转播,那其转播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这不仅违背了市场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体育组织健康有序的运行。
2、赛事资源的垄断不利于电视体育的市场化发展
奥运会、世界杯、F1等高质量的比赛是每家电视台都渴望拥有的电视资源,美国各大电视网为体育比赛的转播权竞相角逐,电视转播费用也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攀升,对体育发展有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电视体育产业的进步。
我国电视体育频道自1995年开设以来有了长足发展,但同国外电视体育百花齐放的局面相比,中国呈现出中央电视台一支独大,地方电视台发展疲软的态势。中央电视台几乎垄断了国际重要赛事在中国大陆的转播报道权,地方电视台无论从经济还是人力上都缺乏竞争力。在电视体育市场化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市场行为的转播权交易,都是建立在竞争购买的市场之上的,中央电视台的垄断实际上影响了中国转播市场的发展[6]。央视对赛事资源的垄断使地方体育台几乎没有能力参与到转播竞争中来,转播资源的垄断不仅不能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造成赛事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中国电视媒体在电视体育转播中同国外媒体的竞争。
3、承受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冲击和挑战
电视无疑是与体育赛事关系最为紧密的媒体,尽管电视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但电视传播仍然受到技术和地域的限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全球传播。而网络等新兴媒体在传播范围和内容选择上比电视有更强的渗透力和自由度。网络的实时性可以使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互联网上随意搜索体育资讯而不受时间和内容编排的限制,也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同步发表评论。网络这种不同于传统媒体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也给了体育爱好者更广阔的参与空间。虽然目前大多数网络媒体被排除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之外,但仍然可以看出网络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活力和它给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四、加强我国电视媒体体育报道竞争力的措施
1、提高体育电视媒体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一个有竞争力的电视媒体一定是拥有众多高素质、专业化采、编和制作人才的媒体。目前我国体育赛事报道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专业化人才匮乏,时常因缺乏对运动规则的了解而影响赛事的传播效果。电视媒体对体育赛事的传播不应停留在对比赛的程式化描述和记录上,更应该注重对体育的专业化解读和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需要电视从业人员不仅要对电视传播规律和特性加强理解,拥有电视媒体报道的专业技能,能制作符合体育赛事规律和受众审美需求的电视画面;还要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能充分理解体育精神,在传播体育的同时深化体育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高质量的体育报道不仅对增强体育魅力、传播体育文化意义重大,也给电视机构的竞争增添砝码。
2、在客观技术和视觉表现上共同提高赛事转播水平
我国在电视体育转播水平上已经取得了长远进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立承担了所有乒乓球比赛的电视信号的国际传输,北京奥运会我国更是承担了乒乓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现代五项和篮球等7项赛事的国际公共信号制作,并且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但另一方面,我国的体育赛事转播需要进一步同国际社会接轨,在转播技术和手法上取得竞争优势。电视画面采用高清晰电视技术,使画面更具现场感,让观众享受竞技运动带来的感官与心里刺激。在赛事转播上,高科技电视转播手段的应用给体育比赛注入新的活力,使电视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提高赛事转播水平的另一关键是画面的选择和切换水平,如今摄像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广泛运用,使体育比赛的多视角表现成为可能。导播在面对复杂的画面时,在保证转播流畅性的前提下,要选择合适的镜头,充分利用镜头语言向观众表现赛场的风云变化,带来最具张力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电视画面,在视觉表现上提高体育赛事的艺术水平。
3、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目前我国电视体育转播主要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地方电视台为辅,赛事资源的缺乏使地方电视台的竞争力大大削弱,对地方电视台来说,在加强内部实力的情况下,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同样重要。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电视媒体对体育赛事资源的竞争可以使体育成为一种珍贵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促进体育转播市场的繁荣。2006年,凤凰卫视差点从央视手中抢走德国世界杯这一盘大餐;ESPN常年在中国向地方电视台提供象征着欧洲足球俱乐部最高水平的欧洲足球冠军联赛的实况信号,这样的竞争环境迫使央视买断了从2009-2010赛季开始的连续三年的欧洲足球冠军联赛的电视转播权;收费电视天盛传媒买下三年的英超转播权也加剧了这一行业的竞争,尽管收费电视在体育转播市场上的出现在国内依然存在很大争议,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在保证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下,中国的电视体育行业会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同时在保证中国电视媒体国际竞争力的同时,适度开放国内电视体育转播市场,让地方媒体在体育赛事转播中体现地方特色,不仅可以使竞争多元化、立体化,丰富的电视体育节目无疑也使广大的体育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结语
电视媒体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电视媒体在体育赛事报道中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需要电视媒体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深刻研究体育传播规律。中国电视媒体要不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加强在国际媒体中的竞争力,使我国的电视媒体和体育运动同塑辉煌,需要全体电视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注释
[1] 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5. [2] 王慧琳 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3] (美)威廉・尼克斯 帕特里克・莫纳汉 阿兰・霍尔 詹尼斯・泰勒编著 易剑东 范帆 崔伟等译.体育媒体关系营销[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9.
[4] 骆正林.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成长轨迹.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cn, 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