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的认识

第1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平台指南》围绕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推广机制建设以及推动标准国际对接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立平台标准体系;二是发挥产学研用各方和联盟协会作用,建设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工具及解决方案,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形成平台标准的制定及推广机制;三是建立与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对标机制,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平台标准国际对接。

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有助于推动平台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服务创新等全价值链协同发展。

2.明确发展路径,发展目标清晰

《平台指南》结合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推广工程要求,提出平台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地方普遍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分期分批遴选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推动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的大规模开发与商业化应用;选择重点工业设备作为推动平台应用的切入点,带动工业企业上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方向)项目;按照“以测促建、以测带用”的思路,建成平台试验测试、公共支撑和标准体系,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生态。

3.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目标,优化平台生态环境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平台试验测试、开发者社区和新型服务体系等三方面生态建设重点,针对平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不完善的问题,平台解决方案或工业APP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以及企业接入平台后认证需求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趋势,提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指示,以提升平台技术和商业成熟度,培育工业APP开发者,优化平台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4.加大推广力度,工业上云速度加快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围绕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三个方面,提出平台应用推广的推进方向:一是实施工业设备上云,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上云;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业务系统上云,鼓励龙头企业打通、开放和共享业务系统,鼓励地方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加大企业上云支持;三是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平台应用新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广力度加大,加速实现规模以上的、有核心价值的30万工业企业上云目标。

5.政策衔接,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统一认识形成

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此后,5月25日、6月12日,工信部接连披露《关于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的通知》、《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公示》,标志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正式落地。此次披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承接前述披露政策,进一步建立国内产业界和地方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内涵、技术、功能以及建设路径的统一认识,在平台培育、推广、生态建设方面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相关政策接连落地,指示明确,显示国家投入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坚定决心,并给予企业及地方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6.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以测促建,“8+8+8+13”工业互联网测试平台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第2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峰会上,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从时代背景、主要特点、生态体系、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向我们解读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图景。

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寻找途径,希望能重振本国经济。而此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创新,进入集成突破新阶段,并加速向工业领域融合渗透。因此,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互联网融合创新引领未来制造业发展成为广泛共识。

美国了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先进制造战略、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德两国均将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作为基础要素和关键环节,以固有的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和制造业优势,来部署推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着力督造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而对于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点的新常态。“产业规模第一、门类最齐全”既是中国工业的优势,也让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在中国凸显的更严重,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求也尤为迫切。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形成多重优势叠加,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互联网+工业自有其特点

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工业发展的方式,驱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发展,催生出多种新模式新业态。

第一,工业界和互联网界路径选择各有侧重。在中国,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选择不同的融合之路。工业企业现阶段侧重于挖掘工业生产的价值,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增值。而互联网企业则更多的从贴近消费端的营销等环节入手,通过数据共享、供应链服务、营销帮助、融资支持等方面服务制造业。

第二,用户贴近和分工开放程度决定融合水平。距离最终用户越近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与互联网融合越紧密。

第三,新型研发组织方式集聚众智提升效率。云平台让研发设计实现全球协同,众包设计打通了企业与社会创意的合作渠道,虚拟仿真技术则降低了企业的设计研发成本。

第四,创新制造助力网络化智能生产。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网络制造充分激发了扁平化生产组织活力,云制造则高效聚集和配置了制造资源。

第五,协同式供应链促进各环节高效无缝对接。B2B模式对接上下游采购需求,生产线供应链协同实现高效精准配送,仓储物流平台能高效配置物流资源。

第六,需求端泛在连接实现全流程用户参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长尾需求,大数据分析支撑精准营销及决策,网络营销拓展出新型营销方式。

第3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网络营销环境的构成要素,即包括各种经济单元在网络环境中的镜像(供应商、中间组织、客户群体),也包含在网络中产生、流动的各种信息。

在网络营销环境中,其要素的组织方式是体现网络营销环境特征的重要方面。

这里讲的组织方式,不仅体现网络中各经济单元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体现网络中信息的产生机制、流动方式和利用效率。这里我们将互联网视为一个虚拟状态的社会环境,而非一个由各种信息技术衔接构建的技术或工具平台。

在互联网条件下的营销活动中,技术并不是一个会对人们产生限制的因素,认识和理念的先进与否将决定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网络营销环境下的竞争力。

从企业实现利润的角度出发,对于网络营销环境特点的认识就至关重要。

(1)在网络环境中企业营销活动的规模与现实的市场业务规模没有直接的联系。

(2)网络环境中市场的无边界性,企业面对的是无尽的市场机会,同时互联网的智能化特征也有利于企业向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产品。

(3)互联网的兼容性,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能够调动整个互联网中的资源,企业营销活动的竞争能力也就体现为资源调动的能力。

第4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近几年,每次和国内的年轻人聊社会经济等话题,“风口”和“猪”几乎是必被涉及的关键词。作为十几年前曾被互联网大风吹飞过的“猪”,我亲身感受过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威力和壮阔,也见证过飓风过后死猪遍野的凄惨和悲凉。

曾经处在风口的日本

我1985年留学日本,并在1991年进入北海道的一家公司工作。彼时的日本,恰似如今的中国,自信满满。

1956~1985年,日本GDP涨了30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在出口立国的国策下,外汇积累剧增,企业纷纷购置海外地产,标志性事件是三菱地产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而夏威夷也几乎成了日本的一个海外省。

日本本土的地价更是涨到寸土寸金,甚至仅东京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繁荣之下,股价自然也高得离谱,日经指数一度达到此后再难以企及的38000点。

除了因日元升值而苦恼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其他产业空前繁荣,所有的日本人也都以为自己站到了风口。

当然,既然认为是风口,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也通通流向这些领域。然而一个不好的判断就是风不会一直吹,总有停歇的时候,或者说泡沫不可能无限制地膨胀下去,哪怕一根细小的针尖也足以刺破任意一个泡泡,从而导致连环崩破。

事实也如此,一切都来得极其突然。我加入的那家企业在我入职3个月后就突然宣布倒闭了,而这也是我目前为止找过的唯一一次工作。此后,日本的房价、股市开始走上漫漫熊途,国内房价跌去了一半以上,而在美国买下的地产也都半价再卖给了美国。

直到现在,日本仍未从泡沫经济崩溃的萧条中完全走出来。这种巨大的阴影和创伤,某种程度也抑制了此后日本的创业浪潮。

在创新创业的某些领域,近十几年来,中国走到了前面,这是让人欣慰的。作为日本经济风起风落的亲历者和曾飞起过的“猪”,我当然可以找到很多的要点来鼓励青年们去追风,但从另一个角度,也深为全民找“风口”而担忧。

天上的猪,还是地上的牛

在1990年初日本的那次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可以用“死猪遍野、惨不忍睹”来形容。企业倒闭无数,失业者猛增,房价被腰斩,一些在高位买了房子的日本人直到现在还在苦苦还房贷。若不是日本制造业、服务业的基础扎实以及日本国民的坚忍,恐怕情况会更糟。但好歹日本挺过来了。

2000年互联网泡沫最盛期,我已经创业数年。自己开发的销售管理解决方案很受客户欢迎,公司已借着互联应用概念登陆日本证券市场创业板,这也开创来日外国人创办企业在日上市的先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借着公司上市而获得巨大财富。

当时的日本和美国硅谷一样,也刮起了互联网产业大风,凡是名字里带“.com”的公司都成了香饽饽,各个企业都想和互联网沾边。

已经上市企业的股价高涨,没有上市创业公司,风投则不断拥入。即使我的公司在上市之前根本不缺钱,也经不住风投的游说而融入一笔资金。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薪酬也比其他企业同资历的人高得多,一时间风光无限。按现在的说法,那就是起风了,大家都站在了风口。其实,现在日本几个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如日本乐天、GMO、软银金融等也都是那个时期成立的。

互联网前景虽精彩,但赚到实实在在的钱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正如大家所周知的,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了,同样,欧洲和日本的互联网企业也顿时失去了风光。

此前还借着风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猪”们因风的停息而纷纷坠地,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倒闭,甚至从倒闭互联网企业流出的职员也因“不靠谱”而找不到好的工作。

我曾认识一个在互联网企业担任高管的人,直到五六年后才在一家制造业企业找到正社员的职位。

我的公司虽然借助了互联网概念,但更多的是以服务和软件为主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此次泡沫崩溃中安然无恙。当时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与其在天上飞,还不如像牛一样在地上走更安全。

现实也是如此,即便现在,真正为日本国民提供高品质服务的也大多是那些辛勤在地里耕耘的牛。天空飞行,尽管风光无限,但并不是每头猪都能飞起来,也并不是每头飞起来的猪都可以一直飘在天上永不坠落。

猪的起飞,充其量只是投资者的胜利,而不是产业的胜利,甚至对产业整体是有害的。在中国,这方面的事例更多。

早些年,VCD、DVD产业也刮起过大风,其结果是过剩的产能让这个产业不复存在。再近几年,中国的光伏产业更经历了“大猪小猪飞满天”的产业神话,甚至还搞出了中国首富。

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家企业已经破产,曾经的首富也走下神坛,甚至面临着巨额追债的法律诉讼。

放开那头耕地的牛

在互联网产业方面,世界工业强国德国似乎没有什么建树。但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以及中德关系的融洽,源于德国的工业4.0概念在中国也风光起来,沪深股市上甚至有了工业4.0概念股和工业4.0板块,各类智能硬件的开发以及令人应接不暇的创客,已经站到了风口,等待下一次风起。

据说以前海淀图书城已变身成中关村创业大街,每张咖啡桌以及肉夹馍摊位前,都围满了与之相关的创业者,梦想着自己成为下一个成功者。

我认为,互联网产业多与资讯相关,固然重要,即便没有,大家的生活也依旧过得好好的。所以,即便漫天飞猪,也不会对大多数人的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制造业则不是,尤其是工业,更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耕耘的。如果下一次大风被吹上天的都是这些牛,那问题就来了。首先是地由谁来耕,让猪耕吗?其次,大家都知道牛儿满天飞是什么景象。

对于互联网产业,即便再肥的猪也能飞上天,但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之基础的工业,即使是工业4.0概念,还是放开那头耕地的牛吧。这活儿还得踏踏实实地干。

有人说德国老百姓上网很困难,这也可以管中窥豹地了解德国互联网产业不发达的原因了。当然,但这并不能阻碍德国的经济发展,让其稳立欧洲龙头。

我没实地访问过德国,对其互联网应用现状没有发言权,但从网上的资讯可以粗浅地了解到,德国的确没有强大的互联网企业。即使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零售商,但电商却不发达,以至于马云去德国访问,都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家来对谈。

检索得知,“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我完全赞同这个概念及其描述的前景,但难以苟同的是中国各地一股脑地搞的各种工业4.0研讨会,各个企业似乎也在借着“互联网+”做战略转型,似乎有了互联网思维,原本不振的实体经济一夜间就能满血再起,一飞冲天。

我恰恰认为工业4.0是一个慢功夫,更不适合来一股大风把原本慢慢耕地的牛也吹上天空。稀薄的空气承载不住那么多的猪和牛,结局必然是从云端掉落。

日本大阪大学研制的美女机器人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实体经济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市、互联网等虚拟经济中飞起了太多的肥猪,以及资金成本、人工成本的高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企业自身管理水准的问题,还不能在现状中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来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同样给日本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汽车产业。那个时代没有其他出路,只有在节能技术上狠下苦功,开发出更省油的汽车。最终,这次巨大的危机却变成了日本登顶汽车工业高峰的机会,并将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

对急于通过工业4.0觅得突破之路的中国工业及实体经济,工业4.0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保健食品,你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才能锦上添花。在大环境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先从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必然会有收获。对耕牛而言,在地上稳稳当当地走着挺惬意的,干吗非得要飞上天呢?

靠什么吹起的中国互联网飓风

来往中日之间,两边都有朋友做互联网企业,难免把中日互联网产业的现状比较一下。整体而言,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更有规模,也更财大气粗,而且世界知名企业也比日本多。

很多人觉得日本的互联网不发达。打开电脑,发现日本企业的Web网页风格古板,缺乏吸引力,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至于社交网络,更没有中国的微博、微信有意思,更不用说层出不穷的App了。

其实不然,日本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水准很高,绝对不在中国之下。App也做得十分的精妙,例如地铁导航、车站案内等,我还没看到中国有这么细致人性化的应用。

例如,地图应用方面,即使中国做得最好的App,和日本的相比,也还是差了一个档次。当然,这阻碍不了中国地图企业招引大笔的风投,拥有令人咋舌的市值或估值,成为行业巨擘,并迅速横向扩张。

的确,日本互联网产业缺乏巨擘,最大的电商网站是Amazon,最大的门户是Yahoo,即使本土的Line,也是韩资公司的产品。我想,除了中国14亿人的庞大用户基数之外,生活方式和应用场景上的巨大差异,也促成了两国互联网产业不同的风景。

中国互联网产业,一半是建立在实体服务业不发达的基础之上。这个不用多解释,从日本地铁站附近密布的商店和三五十米便有一处的便利店便可判断,中日两国在生活便利性上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辽阔的国土面积,高昂的物流成本及各类税费、房租成本等,也让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渠道有着悬殊的价差。

另一点是建立在虚拟生活上的,说得更直白一点,是建立在大家有充足无聊时间或娱乐至死精神之上的。

在中国互联网上,大家似乎都时时刻刻地在线聊天,或者秒杀抢购,或者对某一社会现象评头论足,或在朋友圈里插科打诨,在微博上发泄不满。

当然,还有传说中的大V、公知、五毛总能无时不刻地抛出足够吸引目光的话题。甚至企业高管们更把社交媒体当成营销的战场,在微博上新品,或和友商相互攻伐。在日本,很少有上述的场景。

在日本,员工的忙碌和敬业是众所周知的。在上班时间甚至不允许打私人电话,在社交网络上聊天、上购物网站扫货,根本就不会发生。而导入率极高的MDM(移动设备管理)软件,更将私人应用屏蔽在职场之外。

上个月带一个日本公司老板去一家中国一流互联网企业拜访,看到公司前台处堆积如山的快递盒子和频繁的签收,极为震惊。在日本是不可能的,前台甚至只有一台电话,绝少有私人物品快递到公司。

第5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互联网;审美体验;网络产品

工业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活动,目的是让工业产品具有更出色的视觉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中产生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设计需求。因此,网络产品的服务者将大量的工业设计理念应用到了信息服务之中,以达成吸引流量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地推动着网络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技术和审美背景下,应着重探讨工业设计的方向。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其所优化的工业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借助网络特征,折射出当前用户的审美需求,从而促进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

1工业设计组织管理的特征

很多企业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不了解设计需求,仅将其作为艺术创作,最终导致产品不具备审美价值,无法满足特定受众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工业设计是一种复杂的设计形式,虽然最终的结果需要以艺术设计体现,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信息的辅助。比如,在设计前,需要调查消费受众群体,以确立其基本的审美诉求;根据消费者的产品应用需求,在产品上更好地展示相关信息等。而工业设计管理需要依靠完善的组织化进行。在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即“金字塔”模式。该模式也普遍应用于绩效管理中。在工业设计中应用“金字塔”模式时,能提升决策机制的价值,使设计围绕最高决策进行,并能联合各部门的价值表现,实现战略化工业设计目标。在全面进入到互联网后,工业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大数据的优化作用。依托于大数据管理,可更好地提炼基础信息,为设计奠定信息传播基础。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极简主义、迭代观念等,都是依托大数据而开展的最终设计决策。此外,互联网也改变了原有的组织特征,“金字塔”模式的最底层逐渐虚拟化,这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还扩大了覆盖面积,使上层设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工业设计获得了人们的重视,该行业的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如果设计工作者的行为可被尊重,则其设计理念便能充分体现。从实践效果上看,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设计可与用户达成良好的沟通,精准地递送产品信息,并依据数据分析获得更加准确的市场发展动态和方向,从而全面提升产品的服务性能。在现有的组织特征下,工业设计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2.1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是指产品的技术、理念在未受到市场认可时,企业所采取的工业设计管理的特征。互联网产品的管理理念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产业更注重提升服务价值,即提升产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以往的经营中,常出现产品虽然实现了超前性,但因售价等问题,无法成为受众的消费选择的情况。比如,Sony公司的Xperia手机具有远超同行业产品的设计表现,但销售量较低。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更侧重于迎合消费者,在产品初期并不过于注重其前沿性,而是基于消费者的喜好选择产品的侧重方向。因此,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的能力远超过传统行业。

2.2产品中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中期是指产品已经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由部分产品带动市场革新的时期。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在中期更加侧重于成本管理、价值提升两方面。具体而言,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从而减少无用的成本支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价值提升方面,产品中期市场已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同类产品,企业必须借助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综合价值,包括功能性、附加值、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大范围地推广自身的产品。此外,互联网时代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因此,工业设计管理需要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产品中期,从而使自身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3产品后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后期被称为成熟市场,在同一产品领域,进入到产品后期便意味着市场已遭到瓜分。此时,工业设计更多的是比拼创新性,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并达成销售。而创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文化理念的创新,也是为下一个产品前期预热;②个性化创新,突出产品独特的文化价值;③精神创新,使消费者产生多元化的精神体验。

3结束语

传统的工业设计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因此,相关管理者必须借助全新的环境,为工业设计管理创造新的生机。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以期为工业设计者更好地认识设计领域的变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昱.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

[2]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

第6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作为优质羊毛原材料和羊毛防寒服的产地,陕西省榆林市汇聚了众多以此为发展基业的传统服装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之下,榆林服装产业该如何找到防寒服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此,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于9月3日在陕西榆林石油宾馆共同主办“互联网时代榆林羊毛绒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资源充沛显产业优势

初到榆林,人们对于这里的亲切感往往来自这座城市淳朴的乡音与好客之情;对于榆林羊毛防寒服的认同感,则来自当地产业的专注态度与责任心。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西北最北部,东临黄河,遥望山西,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的大市。依托羊毛绒及其他毛绒资源,当地企业以羊毛、驼绒、牦牛绒为填充物设计开发的各类防寒服等系列产品,远销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其中,羊毛防寒服产品销售额占同类产品75%左右。地方产业得到集中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羊老大、七只羊、蒙赛尔等一批知名品牌。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长有介绍,当地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机遇,全面实施舍饲养羊,推动羊子产业发展。2014年,全市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羊毛产量达6000多吨,山羊绒产量达2000多吨。优质的原料供应为当地防寒服产业提供了充足资源条件。

榆林当地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羊毛羊绒产品的生产可以追溯到明代。早在上世纪80年代,榆林就独创全国新一代独创羊毛防寒服,伴随登山队员登顶珠峰。本着对历史的传承与现代技术的不断变革创新,榆林将羊毛防寒服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2013年,榆林市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称号。

作为榆林羊毛服装产业二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会安对此深有体会。他说道,“我见证了产业兴盛时的辉煌,也看到了体制结构不完善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民营服装企业涌现并快速成长,形成了榆林服装产业规模,扩大了榆林防寒服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变革

从原材料的出口到高端防寒服的加工制造,榆林在中国毛纺工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也在寻找新的动力。

“在榆林,防寒服生产企业、专业户达3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值近20亿元。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课题,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陈会安如是说。

如今,“互联网+”广泛地影响了服装产业的发展。不论是企业生产研发还是商业模式的调整,都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在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志宏看来,“互联网是一种工具,而互联网思维则是贯穿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他举例说,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并不是发展电子商务那么简单,而是可以拓宽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后期销售数据跟踪与分析等全方位。“一件衣服定价多少消费者乐意买,看看销售数据统计就能了解;哪些产品的版型更畅销,大数据分析可以指导企业做更明确的生产设计规划,避免产生库存。”

然而,在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榆林防寒服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陈会安介绍,虽然榆林的产业起步早,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缺乏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长线产品的调整及转化的经营机制问题,以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与此同时,来自外界的竞争以及消费者习惯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也在影响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而互联网时代,榆林防寒服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在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品牌营销等诸多方面加快脚步。

主动出击再谋发展新思路

互联网正在不断发展,当地企业家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的转变。而在推动防寒服革命,促进榆林产业结构的提升上,当地产业发展仍需更全面地规划与部署。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发展还需更多的新思路。

9月2~4日,榆林市羊毛绒产业博览会期间,将对当地产品进行全方位展览展示,还将举办一场关注当地防寒服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的专业论坛。来自传统企业、电商领域和高校的优秀企业家、学者将就互联网时代榆林羊毛绒产业创新发展展开讨论,为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据主办方介绍,省内外10多家服装经销商、企业家、设计师代表还将与榆林的4家重点企业代表签订商贸协定、合作协议,共同促进当地产业在产品设计研发与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发展。

第7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从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突出的生产力成为当时世界生产变革的首要驱动,实现了产业跨越式的突破发展。以蒸汽机使用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电力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颠覆了各类微观经济主体传统的生产模式,“机械化”和“ 电力”也当之无愧的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进入近代以来,“资本”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力,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苹果、谷歌等巨头公司正是依靠资本的推动从“车库”启程进而释放出对世界影响的能量,并通过高效的资本运作,实现了企业实力的快速提升。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又是一次对微观经济主体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无论是在生产制造、资源整合,还是在客户群拓展、品牌建设,都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所以,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互联网已绝对不能被仅仅认识为一种工具,而应该是一种生产力的概念,一种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商业盈利模式颠覆和重塑改造的新生产力,也就是“互联网力”。

“互联网力”作为新的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的源动力,其发挥作用体现在能力对接层面和能力运营两个紧密联系的层面。前者的作用是使企业“获取运营互联网的能力”。企业运营互联网的能力由互联网思维、专业团队、组织架构、可能的基础设施与原始积累综合构成。其中互联网思维与专业团队的作用最为重要,互联网思维使得企业高级管理层能够在战略决策上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力的作用和价值,而专业团队则通过精心设计推动着高层的战略部署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使得企业能够依靠原有的生产要素条件,实现与互联网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及业务对接。能力运营层面的作用是指企业“实际运营互联网的能力”,企业拥有互联力的“准入条件”后,既可以开启运营互联网力的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充分运用互联网力,激发互联网带来的革新特性;创造出全新的生态链接方式、更科学、更高效的商业模式,或者创造出更友好、更互动、更分享的用户交互模式,或者找到新的合作伙伴,构成互联生态等等。使得微观经济主体能够在互联网模式下获得与传统商业模式完全相异的品牌溢价与获利模式,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节约资源投入、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的种种利好条件下,为企业产生全新的创造财富能力。值得强调的是能力对接层面和能力运营两个层面必须相互联系、递进发展,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个直观的比喻就是前者类似于企业的资本与获取运作能力的意识,而后者类似于企业资本的运作能力。企业必须通过获取资本且通过恰当的资本运作,才能真正实现生产力的提升;所以企业必须拥有从组织结构方面上至下连贯认知与战略实施,从企业到商业环境由内而外的信息化、生态化布局,才能使得“互联网力”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互联网力”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经历了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具”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是将其作为一种办公工具或者通讯手段,通过将互联网嵌入到生产工作环境之中,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沟通成本的降低。第二阶段是“媒介”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是将其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便利、快捷的搜集、获取和商业信息。第三阶段是“平台”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资源的传递与整合,通过互联网的使用,更大程度的削弱或者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流动,实现更加优化的资源配置。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多的选择找到自己稀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更高的收益、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将自己的冗余资源转让出去,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置。从上面可以看出,前三个阶段我国企业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无论是将其作为“工具”、还是“媒介”,亦或是“平台”,从本质上分析,都仅仅是将其作为生产要素优化和改进的一种工具,都还仅仅是停留在基础设备层面,并没有完全发挥出互联网力的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是“生态互联网力”阶段。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力”实现了能力对接层面和能力运营层面的充分结合。这一阶段的微观经济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生产力革新的重要作用,借助于互联网运营专业团队的帮助,打造较以往完全不同的商业生态环境和盈利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具体来说,微观经济主体一方面可以咨询互联网运营专业团队,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独特的运作模式,打造高品牌溢价形成新的客户-品牌链接,另一方面可以在互联网运营专业团队的帮助下,打造完全与传统时期不同的获利方法与获利空间,形成一套全新的企业创造财富能力。

新一届中央政府也充分认识并高度肯定了“互联网力”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出了“互联网+” 、“供给侧改革” 、“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力”的作用,破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瓶颈,推动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互联网+”战略本质上是推动互联网与传统的产业行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力”提高生产效率、重构商业模式,全面提升经济生产力。“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实现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根本原因是大大降低了当前经济运行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生产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也会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而“互联网+” 模式下的“互联网力”则能够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大大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进一步盘活现有的各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置。

但是“互联网+”战略仅仅是从经济层面上,从市场主体的自发层面上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实际中的很多信息不对称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国政府与“互联网+”战略配套实施了“供给侧改革”,解决“互联网力”的制度阻力问题。“供给侧改革”的要点是对增量改革促进存量调整,通过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利。“供给侧改革”推行以来,我国实施了优化投融资结构、优化产权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品机构、优化分配结构、优化流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了创业制度阻力、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释放了 “互联网力”的制度阻力。

第8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营销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程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微信创业实证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微营销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服装品牌微信营销手段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营销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英语听说课堂互动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反腐Sit制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谈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营销探析 浅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育模式研究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宣传育人功能探析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探索 略谈互联网思维下的微课制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11.

[3]刘长庚.理性认识传统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3-84.

第9篇:工业互联网的认识范文

在阴霾深重的经济危机中,我国互联网产业如一道亮丽的彩虹点亮天空,勾画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漂亮曲线。工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增长了4000万,网民总数达到3.38亿,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更是增长了32.1%。

从市场规模看,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为202.4亿元,其中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速突出。而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互联网、电信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还对传统行业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局面逐渐得到确立。但同时,工业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运行态势还不稳定,行业之间还不平衡,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更加注重推进调整和优化经济,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更加注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信息技术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处于更新换代的重要时期,云计算、软交换网络技术进一步创新,新一代通信技术网络迅速发展,互联网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更担负着更大的使命和挑战――即加快互联网应用,推进互联网和传统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发挥互联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互联网发展的步伐,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及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质量,提升互联网的普及率,加快互联网向城乡延伸发展,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应用水平。要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大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投资的力度,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带动社会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3G拉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政府各部门要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指导,积极营造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第二,要加强业务创新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网络的价值。各互联网企业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协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密切跟踪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大对下一代互联网、宽带移动无线网络、传感网络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社会公共性信息服务的发展政府各部门要从政策标准制订、市场监管、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规范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广电和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促进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型业务的发展。

第三,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上业化的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两化”融合,是应对危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必须在企业、地区、行业三个层面选准切入点,抓好试点,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在企业层面,要围绕着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企业科学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开发、新兴业态的培育等7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能力;在地区层面,要继续推动“两化”融合的试验工作,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特色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这四个切入点,把促进“两化”融合纳入地方的发展规划;在行业层面,要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建立行业的信息化评价、评估体系。互联网行业要发挥优势,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进物流信息化、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推进“两化”融合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我们要深刻认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两手抓,发展和管理并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等中介组织,要不断完善自律规范,拓展自律范围,引导督促各类互联网企业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