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过去十几年中,以房地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重化工业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回调,一方面是增速放缓,一方面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各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加速,“互联网+”为行业整合创新和企业转型提效提供了重要机遇。国际上,德国、美国等先发国家先后提出了新的制造业国家政策,力图打通“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再执全球制造业之牛耳。作为应对,我国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符合我国门类齐全但发展参差不齐的产业结构现状,为突破单纯依赖规模化和低成本的竞争模式创造了可能。
当下,以“连接一切”为特征的“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人、人与商品的连接,正在开始物与物的连接,呈现出“万物互联”的大趋势。这种新的生态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构建了基础。与信息化初期的“+互联网”不同,“互联网+”不是传统经济借助互联网沟通信息、改善服务的物理反应,而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融合创新的化学反应。它不仅会创造出新业态,催生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还将打通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联网与传统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通道,乃至在微观上也会推动企业的组织调整,重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个体与组织的关系。
“互联网+”的价值能被挖掘出多少,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也取决于它面对的风险与挑战。实现“互联网+”,不能靠想象,要靠实实在在的人才与技术。当前,既了解产业流程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十分缺乏,深度的人才开发需求十分迫切;“万物互联”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极高,如果技术不达标或者标准不统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容易危及国家利益;此外,科技发展会同时加剧科技危机,而高科技的正负效应不能相互抵消,因此,防范科技发展的负效应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尽管如此,“互联网+”依然是可以期待的新增长动力。未来,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或许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一招定乾坤”的决定性力量。以此为起点,中国或可在“互联网+”所开启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率先发力,争取自己在全球工业制造业新发展阶段中的领先地位。
经济领域之外,“互联网+”为建立共享共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因此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空间也相当广阔。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必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其想象空间巨大,未来发展还要拭目以待。
近日,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年峰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分享了他对2015至2030年全球信息化发展主线的思考。
解读工业互联网
将2015年作为时间节点的原因,周宏仁表示是因为2015年6月,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导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互联网正扮演着一个中心的角色,不能掉以轻心。”
周宏仁着重解读了工业互联网。他将工业互联网分解成一个“5C”的架构,第一层“C”是智慧连接层,第二层“C”是数据和信息的转换层,第三层“C”是计算网络层,第四层“C”是认知层,第五层“C”是配置层。“这五层架构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反馈式的控制。”
他进一步解释说,工业互联网系统控制的对象包括人、计算机、物。所有控制对象的状况是通过连接层来反馈的,即C1;然后送到反馈器,即C2;再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知识挖掘,得到的结果送到比较器,“比较器实际上是信息的中心枢纽,把现在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跟系统的期望值做一个比较”,即C3;C4则是根据C3的比较,做出一些决策,对整个系统进行调整;C5则充当控制器,通过网络完成调整。
那么,如何来认识、理解工业互联网呢?周宏仁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系统的技术支撑。在最底层的指挥连接层,需要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数据都无障碍获取,包括人员数据、产供销数据、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等;第二层数据信息转换层则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和知识挖掘,从而转换成信息;第三层是计算网络层,依托云计算技术在信息中心枢纽将数据与期望值进行对比分析;第四层是认知层,依托计算科学确认监控资产或设备状况、用户可视和支持决策;第五层是配置层,依靠网络化的自动控制,实现由网络空间至物理空间的反馈,完成实际操作。
所以,得来说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包括人、机、物在内的,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将是过去几十年企业信息化经验的总结和未来10至15年信息化追逐的高层次目标。”
周宏仁特别提到,其中的反馈控制是自动化的核心理念,“因为只有反馈才能提高进度,反馈系统的进度远远高于不反馈的。”整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就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重构自动化。当前时髦的信息技术,基本全都是在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大框架之下构成的,“我们知道任何技术的生命点不在于技术多么尖端、多么先进,而在于是否能充分被利用。而工业互联网正是一个能将当前的前沿信息技术全部包括进去的整体。”
据周宏仁判断,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基本思想,不仅适用于任何制造企业,而且适合于政府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不仅对大型企业赢得国际竞争力极为重要,而且对国家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物联网前景可期
回顾从工业化开始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工业化的机械化是从1775年蒸汽机的发明算起,到1860年电机和电器的发明,然后到1940年前后火炮自动控制的发明,这是自动化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1946年发明了计算机,所以从50年代开始,社会就进入到数字化的阶段,“我们有网络化、智能化,将来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这会是2015年到2030年信息化发展的主线,而且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正在发展的自动化,跟原来工业化的自动化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是一个极大的系统能力的提升。”他分析道。
而且这个系统是什么呢?周宏仁表示就是智能物理系统(CPS)。过去70年,信息系统的发展走过了三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从信息系统走到大系统,再走到超级系统。现阶段,正处于大系统和超级系统阶段。工业互联网系统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系统或者超级系统。所以,工业互联网是构造了一个大系统、大平台,从而获得了大数据的系统,而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系统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
如何从控制对象(人、计算机、物)拿数据呢?周宏仁分析说,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目前快速发展的可穿戴设备、植入式设备都是将人计算机化的工具,“如果不把人变得计算机化,那就没办法采集数据。”他解释说。关于物的计算机化,他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5000亿件物品要联网,包括车联网、水联网还有建筑物等。同时,还要实现人、机、物的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和风险实现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所以,物的计算机化也将是一个必然。此外,计算机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包括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运行模式、创新人才等。
全球正在迎来一个物的计算机化的新时代。BI Intelligence预测,到2019年,全球的个人电脑数量约25亿,全球智能手机数量约40亿,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则将有250亿至300亿。“可以看出,个人电脑的拥有量已经基本饱和了,智能手机也会有饱和的一天,目前唯独不饱和的、前途无量的就是物的计算机化。”
物的计算机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巨大。“如果每一样产品都要加芯片,那么芯片的需求量就大了。物联网固定宽带、移动宽带也会有急速的发展。现在互联网用户有约35亿左右,将来的物联网用户可能会有500亿、1000亿,甚至更多。此外,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和数据中心同样会有急速的扩张,大数据更会蓬勃发展。”周宏仁预测说。
由此发展,信息化将走向社会化和分子化。社会化是指信息系统的构造不再局限于一个组织结构的内部,而是根据需求可以覆盖全社会,由全社会共同打造。同时,信息化也不再是组织机构的职责,而是向全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渗透,包括每一个个人、每一件产品、甚至每一个活动或事件。没有计算机化的人、产品、物可能都会被淘汰。
届时,物的计算机化一部分将形成物联网,周宏仁表示:“物联网会覆盖所有重要的领域,当然这会有一个过程,肯定是从一些最重要的、市场需要最强烈的、能效益最大化的行业先开始。到时,人和人、人和物会全部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智能互联的世界。这样,在互联网之外就会新产生两个网络,一个是物联网,一个是全联网,即IOT和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
所以,从空间角度来看互联网未来的发展、物的计算机化发展的结果就是物联网。就是把人的计算机化结合联网,互联网+物联网,最后就会产生全联网,即IOE。
数字转型势不可挡
由此将会引发的问题就是“数字转型”。数字转型的概念是由IBM公司在2012年提出的,直至2015年开始引起全世界产业巨头的重视。2016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发表了《产业界的数字转型》白皮书,将过去几年的全球数字转型状况做了一个总结和分析。其中讲到,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Enabler。换言之,数字技术已经上升到生产力的中心位置,不再是辅助角色。这是数字转型的最重要的一个认识和转变。书中还提到,产业与社会的数字转型,是所谓第四次产业革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数字转型是信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而且产业的数字转型一定会带来社会的数字转型。
从该份白皮书中,可以看出数字转型对企业来讲非常重要。传统的世界500强企业平均需要20年才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但现在的企业新秀们达到这一目标的速度则要快得多:Google用了8年,而Uber、Snapchat、小米等只用了四年或更短的r间。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来衡量如今的数字企业?周宏仁认为有三个条件很有代表性,还可以用来理解什么叫数字转型。
一是数字业务模型。企业以往数十年成功运行的业务模型(商业模型),已经被数字创新所摧毁,不再有效;企业如果不下决心“毁了自己”,在创造一个适应于数字时代的、可变的、数字业务模型,将不知所措。这种业务模型,一定是数据和技术强化的业务模型。
二是数字运行模型。就是在数字化的条件下,重新定义企业的运行模型,清晰地描绘业务功能、流程、与组织架构之间的关系,人、团队、各组成部门之间如何有效互动,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和最终目标。
一、信息化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中国工程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肩恒的报告是《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学习与思考》。胡启恒指出,在工业革命之后漫长的250年中,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互相交织形成强大的驱动力量,推动现代社会走向信息时代。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大大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城市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居住和交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工业化国家已经走在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胡启恒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目前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即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古老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受历史和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与其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异。物质方面的差距,通过购买、学习和创造可以弥补。难补的课程主要是现代化国家在漫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现代科学理念、同民遵守规则和法律的社会共识与基本道德底线、参与和开放型的社会治理机制熏陶出来的人文精神与公民意识,特别是现代社会对环境的重视。这些都是无形的,属于软实力、精神层面的,也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价值。中国目前还不完全具备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的要素。这些是我们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基本背景和国情。我们必须跨过差距,与工业化国家一起走上信息化的赛场。但是作为信息时代的插班生,有些课程不补也是不行的。胡启恒认为,中国目前存在迫切需要加强认识的问题,比如重新认识城市规划的地质科学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化的基本原则、走出将城市化混同于“居住楼房化”的误区等等,尤其是清醒认识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在《T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包容发展路径》报告中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用包容比融合来形容更准确。发达国家一般是上世纪70~80年代完成工业化以后再进入信息化阶段,而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在工业化中前期就遭遇到信息化的冲击,必须采用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包容发展战略,才能规避过度工业化的弊端,更快进入信息化社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两种产业的融合。杨培芳认为中国将度过农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包容发展的阶段,与此对应的是集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阶段。我国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发达国家用300年走过的两次现代化进程,并规避过度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弊端,必须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同时并举,走包容发展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央智库)的王宪磊在《信息化促进城镇化》的报告中指出,城镇化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亮点。
关于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未来前景,胡启恒院士认为,值此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时代之际,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更高素养的社会公民、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才是目的。而社会文明得以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则是培育成功的社会公民的载体。信息化的实质是数据和信息共享。社会网络化、网络服务化、服务平台化、平台开放化、数据和信息可共享化,这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信息化的基本目标。杨培芳认为,信息化打造的是扁平化社会,这是一个以知识劳动者为首的社会,是改变传统的集中化大城市生存模式,代之于分布式、自组织化的小城镇模式。
二、信息化及发展趋势研究
胡启恒院士认为,信息化的实质是数据和信息共享,造成效率社会,方便生活。当前普遍现象是不同部门管辖下的服务以对用户不友好方式互相隔离。服务对象需要学习使用各种服务的方法,甚至分别多次注册为用户,分别登记用户名称和密码。社会网络化、网络服务化、服务平台化、平台开放化、数据和信息可共享化,这应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信息化的基本目标。由于体制、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要达此目标需要走更长的路。许多PC应用正在快速向手机类的移动终端复制。适应手机类移动终端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正在兴起。网络重心向移动转移的时代已经来临。随时随地的、更加个性化、私密性的服务将进入生活。无所不在的网络,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高的社会效益和新的问题。网络应用日益深入广泛,成为国家和人民每日每时依赖的基础设施。网上欺诈、违法和作恶日益增多,使安全成为网络时代的大问题。网络实名(后台实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云计算是绿色低碳信息化的产物,未来5~10年间将对互联网结构产生影响。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乌家培作了题为《三网融合的历史与现实》的报告。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相互进入和联接,形成话音、数据、广播、影视一体化的网络、终端和业务。乌家培认为,三网融合是数字技术广泛渗透、深度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发展、生活改善、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监管统一的强劲需求。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的用户,三网融合后,他们就可用任何一类终端通话、传数据、看影视、听音乐,享受新的增值服务,收便宜、便利、便捷之效。乌家培指出,三网融合应先易后难,突破重点。其中有技术问题,但更需要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三网融合后全业务经营,必须完善运营机制,提高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化的程度,由垄断走向竞争合作,避免恶性竞争,走合作共赢之路。三网融合应法律先行,在美国有1996年的电信法,在日本也有2010年的信息通信法,我国只有条例没有法律。i网融合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与新能源相并列,是后危机时代振兴经济的不二法宝,物联网应用业务广泛。
三、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研究
此次年会关于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的市场研究;二是电子商务技术及其影响研究。
关于电子商务市场研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潘勇教授带来的成果是《逆向选择环境下电子商务市场研究》。他认为,目前网络逆向选择(“柠檬”问题)依然是影响我同电子商务潜力发挥的主要障碍之一。设法减少存在于网络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是我们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市场效率的必然要求。潘勇教授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Akerlof的经典逆向选择模型,构造了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模型和双市场(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模型,得出了逆向选择环境下市场均衡和市场细分的条件。通过理论模型和来自淘宝网数据证明,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网络消费者的“柠檬敏感性”更强。虽然现在的网站采用信用评价系统等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网络逆向选择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网络逆向选择现象不仅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
持续性,造成解决网络逆向选择问题的恶性循环。潘勇教授还根据自己对日本オネット会社的案例追踪,提出了减少网络逆向选择的策略建议,包括市场细分、并行营销、渠道整合以及实施第三方中介的策略等。表现在中国网络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严重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探讨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网络模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吕本富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的报告。数字内容产业由内容提供商(CP)通过数字化形式提供内容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该产业通过离线、在线和特殊终端这三种方式提供碎片消费(快速消费品)和功能消费(耐用消费品)。他认为,数字内容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有4个:创造一种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某一种产品发掘出一种潜在的顾客群、为价值链增加一个新的要素以及为价值链的实现发现一个新的媒介。
关于电子商务的技术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带来的研究成果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展望》。他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其规模将数倍于桌面互联网。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正在整合资源,形成由电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芯片提供商等产业部门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并逐步向商务、金融、物流等行业领域延伸。移动互联网代表着网络泛在化、媒介融合化、终端智能化、服务协同化、应用情境化、内容海量化、社交虚拟化、市场小众化、用户自主化和监管复杂化十大趋势的融合。清华大学的卫强带来的研究成果是《互联网关键字广告与智能推荐技术》。他认为,互联网广告是支撑大量免费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服务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互联网广告形式包括搜索引擎广告、展示性广告和电子邮件广告等。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的特点是比例大、定制水平高、精准性高、相对成本低和灵活多样性。中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规模为70亿元/月,年增长率超过40%。
北京大学董小英教授以武夷山为例介绍了电子政务与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与经验。
四、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禹教授的报告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他认为我们现在正面对着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技术上的突出代表是云计算和新型计算,应用上的突出代表就是物联网。在新的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获得了极好的机遇。作为在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信息经济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对于经济类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和一般的管理专业,高校信息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因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别。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规范理论教学或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研究和关注中国实际情况,正确引入博弈论方法,甚至实行更加开放的教学。应提倡编写多种类型教材,加强案例的提供,并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普及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左美云教授的研究成果是《强势用户在信息系统实施中的行为研究:基于控制理论的视角》。“强势用户”是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拥有实施方所期待的后期利益这一独特资源从而处于主动控制的优势地位的用户。左美云提出在信息系统实施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类型的控制机制的组合,并且要根据合作双方的特点进行各种机制的强弱安排。为此还需要研究在不同阶段这些机制的组合方式,并确认影响项目最终成功的关键机制。
五、互联网应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该作品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互联网,更深刻地思考互联网,有准备地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接下来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感范文一
前两天看完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二十来年,中国进入互联网社会也有十几年了,回想高中时代,还因为去网吧被父母说是玩物丧志,可如今已经退休的父母却开始习惯于上网游戏、上微博、看新闻,父亲还用互联网联系上了当年下乡的战友,互联网时代早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人却很少,如今的时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和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这些鼎鼎大名的时代比肩,互联网从心灵上拉近了全人类的距离,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改变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
1.一个事物的发明总是在众多人努力之后,从1945年设想电脑互联,到1991年每个人都可以连上互联网,这其中经过很漫长的曲折过程,而他的发明却是苏美冷战的产物。
2. 互联网和蒸汽机相提并论的划时代意义,让我相信未来它的巨大威力将逐步显示出来。
3.希望我家峰哥可以在电动汽车上有创造和发明,成为改变人类文明的人,实现他的梦想。马云会不会代表中国为互联网做出划时代的贡献。而我这一生又准备做什么来改变世界。
4.看了互联网发明史,才知道80后的我们是跟互联网一起出生成长的人,以前一直以为互联网早就有了,原来1994年中国才加入网络,那年我8岁。大学四年都是学计算机的,至今也没能形象的说明计算机和互联网到底是怎么运作。
深处其中的我们,却很少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变革,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也许某天所从事的行业一夜之间被互联网颠覆,到时候埋怨时运不济的人们,今天是否有危机感?想想面对wiki时的《大英百科全书》吧。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感范文二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历史上有3次真正意义的文化大融合。
一个是东汉以后佛教的传入。中国文化以儒家为根基,重视家庭、重视伦理,世俗化,摒弃了商朝重视鬼神的传统,适应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需求,但弊端是过于功利、世俗,相对缺少俯仰天地、吞吐八荒的大境界、大情怀、大气魄。佛教的传入,让中国文化更宏阔、更博大,至盛唐走上巅峰。
第二次是以1840年呀鸦 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的融合。经过盛唐以后,直至宋元明清,文化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孱弱,后期,人们热衷吟诗作对,大多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终于被西方的工业文明冲击得头破血流。这是因为,中国文明这时缺少了进取性和強悍性格。通过与工业文明的融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文化进取性逐渐强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乃至抗美援朝的胜利,标志着中国终于走出了积弱不振的历史。
第三次是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为标志,中国文化与互联网思维、或者说与信息文明的融合。中国文化有一个缺憾,就是过于强调等级和秩序,好处是稳定,缺点是活力不够、创新不足。以平等、互动为重要特征的互联网思维恰恰能弥补中国文化的这一短处。
实践和科学证明,不管是动植物还是人类文明,经过杂交和杂糅,常常能凸显出物种和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恰恰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形成延绵不绝的5000年文明。相信中国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不忘老祖宗、增添新本事”,重新走上人类文明的巅峰。相信我们一定能看到这一天。互联网时代观后感互联网时代的隐私空间。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感范文三
用了两天自我所能掌控的空余时间,看完了央视制作的十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有一个疑惑,一个感触,还有联想。
我认为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比《舌尖上的中国》拍得要好,就资料上来讲,前者着眼于人类的未来,而看历史方面的书很好,看那个时代,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多大的变革,内忧外患,怎样不断修心养性,应对那么大挫折,人类情怀十分重要。因为我们没有宗教情感,那么在变革的时候追求我们内心稳定的东西,从中国历史和文化上还是有很多能够吸取的。
田溯宁在现场把互联网的很多属性,对未来的走向,做了一个梳理,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的云端化。从创立起始,七牛就一向专注于数据云端化,让广大企业理解数据的价值,并愿意把数据托管到云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七牛除了打造了一个业界最先进的海量存储系统外,还打通了上传下载的快速通道,并为已经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带给了一套完备的高性能处理和分析框架。
由于国家近年来对云计算产业的大力支持,国内涌现了大批各类挂着云计算头衔的公司,十分热闹,但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少之又少。而在产业从充满泡沫转向冷静,云计算从概念落地为具体服务的时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才真正显露出其强大的生存潜力,因为这样的公司才有潜力打造出真正被客户所需要的云服务。目前国内相对领先的几个云服务企业都拥有强大的研发潜力。
七牛作为研发型企业中的佼佼者,拥有海量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积累了深厚的海量数据处理经验。这些技术积累保障了这些年以来业务的高速增长,并为之后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做好了充足的前期准备。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感范文四
互联网技术在短短二十年的商业化进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谱写着改变世
界的产业传奇和创业人生,掀起了一波波智慧创造与创业人生的浪潮。
谷歌、网景的崛起的神话,让互联网技术第一次向世人展现出汇聚财富的.惊人速度与庞大规模,吸引着无畏而敢于冒险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其中。一个千帆竞渡,万马奔腾的新时代拉开了帷幕!随后,雅虎、搜狐、阿里巴巴、腾讯等商业传奇也纷纷走上了互联网的浪潮之巅。互联网在极短时间里,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商业传奇,从1996年开始,硅谷每五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都会新增六十二位百万富翁。
然而,2019年,互联网展现出了它的另一面,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悄无声息地到来了,从3月10日开始,纳斯达克指数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狂跌百分之七十八,七千五百亿美元的资产和六十万个工作岗位蒸发。辉煌的泡沫和破碎,是互联网这个新生命能量的另一种表达。
纳斯达克的迅速下跌,也许暂时中止了网络公司上市融资的进程,企业的破产也浇灭了风险投资的热情。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收发邮件,或网上购物。五年间埋下的一亿多公里的光缆,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做好了准备。从1995年到2015年,世界范围内的上网人数,从两千万人增加到五亿人,在倒闭和破碎声中,互联网继续在成长和运行着。那些真正的创意者,仍然在耕耘着,在收编着队伍,在积蓄着力量。
互联网时代,创造不再是系统经验,不再属于成熟和阅历,创造属于每一个有想法的人。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浪潮的推动者。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观后感范文五
前两天看完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二十来年,中国进入互联网社会也有十几年了,回想高中时代,还因为去网吧被父母说是玩物丧志,可如今已经退休的父母却开始习惯于上网游戏、上微博、看新闻,父亲还用互联网联系上了当年下乡的战友,互联网时代早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
可真正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人却很少,如今的时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和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这些鼎鼎大名的时代比肩,互联网从心灵上拉近了全人类的距离,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改变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
1、一个事物的发明总是在众多人努力之后,从1945年设想电脑互联,到1991年每个人都能够连上互联网,这其中经过很漫长的曲折过程,而他的发明却是苏美冷战的产物。
2、互联网和蒸汽机相提并论的划时代好处,让我相信未来它的巨大威力将逐步显示出来。
3、期望我家峰哥能够在电动汽车上有创造和发明,成为改变人类礼貌的人,实现他的梦想。马云会不会代表中国为互联网做出划时代的贡献。而我这一生又准备做什么来改变世界。
4、看了互联网发明史,才明白80后的我们是跟互联网一齐出生成长的人,以前一向以为互联网早就有了,原先1994年中国才加入网络,那年我8岁。大学四年都是学计算机的,至今也没能形象的说明计算机和互联网到底是怎样运作。
互联网思维体现人类新的时空观,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利器,也促使创业模式随之转变。在传统工业时代,创业往往由社会精英发起带动,广大民众大多成为被动的消费者,制造能力、创造能力固化于厂家与商家之中。在信息时代,创业虽仍需精英们的重要参与,但借助互联网思维,创客空间、车库咖啡、天使汇等新型载体中的创业者们走上了历史舞台,消费大众的主动参与成为制造能力、创造能力的重心,使互联网成为产品创意、价值生发、金融汇聚的宝地。
互联网思维也是推动创新创业的第一推动力。互联网思维已引发创新创业的两波。第一波是将互联网思维用于互联网产业,促成了诸如百度、新浪、阿里巴巴、腾讯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的涌现。第二波是互联网思维渗透并用于变革各种传统产业。例如互联网技术进入手机制造行业,促使移动通讯的变革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于产业分析与产业预测领域,促使大数据日益广泛的应用;进入金融领域,掀起了互联网金融浪潮并极大变革了传统金融产业;在教育、社区、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促使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的变革升级......这两波创新创业相互叠加,相互渗透,形成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由此开创了创新创业的新时代。
互联网思维具有四大本质特征:一是具有开放、合作、连接一切的精神特质。互联网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源的、连接所有人的,从而成为人类知识宝库、资源宝库及社交平台;二是强调参与经济、大众经济。参与经济使生产者、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达成多向互动乃至协同合一;三是强调点对点的直联(P2P)并形成短路效应。在传统工业时代,从产品到消费者往往由冗长的产业链连接。在网络世界,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直连,带来了高通路、高效率及经济社会平等化;四是使大数据成为重要资源。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获取与分析成为可能,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在某种程度颠覆了人们的惯有思维模式。
前不久,国务院一部委领导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制造+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有很多交叉部分,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制造业+互联网”的深度布局和实施已相继展开。“云”“网”“端”越来越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有效交流,极大地促进产品、装备、管理、服务和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的企业已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而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用户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如海尔实施“互联网+制造”打造“透明工厂”、航天科工成立航天云网公司,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全新平台、沈阳机床的i5系统等。
还有小米公司利用互联网作为创新交流平台,建立与客户互动的开放式产品开发模式,全面开始运营的第一年,收入就达到10亿美元。小米手机品牌已享誉海内外,有些意大利朋友专门托人到北京购买几台小米手机带回国内。
另外,广东省东莞一直走在中国产业转型爬坡的最前沿,被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东莞制造业转型目前已初露曙光,智能制造设备更新、互联网渗透工业流程、“机器换人”等一些新的转型苗头正勾勒出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寻路的轨迹。
据相关统计,2015年1―11月,东莞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204.4亿元,同比增长114.5%。2015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7.0%、36.0%。
在生产着全球30%羊毛衫的小镇――东莞大朗镇,传统织机在几年前纷纷改为半自动织机,最近两年又多改为电脑织机。工厂车间里每个工人可以操控七八台电脑,每台电脑可操控近十台织机。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了工艺流程,更让私人定制的小批量羊毛衫销量猛增。
在广东佛山市主营个性化定制的维尚家具,一直将自身定位为植根于互联网基因的制造业企业。在制造前端,一个名为“云设计”的平台通过互联网实时收集设计师为全国客户提供的设计方案。在被转化成数据后,将用于分析哪些特征受欢迎,继而用来再次提升方案的通过率。当设计方案被传输回维尚工厂后,车间使用机器人切割板材,工人根据电子信息调整板材位置,切好的板材被贴上二维码,进入生产环节。
维尚家具生产流程目前已基本实现材料及成品零库存,对客户供货已从按天变为按小时配送,正如部分客户所称,购买维尚家具简直就像叫外卖一样灵活下单就可以了。
维尚家具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缘于佛山在全国范围内较早了《中国制造2025》地方行动方案,提出要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互联网创新企业,支持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等一系列设想。
借助数据研发、生产及配送等环节,加之机器人生产,维尚家具已基本具备“数字化工厂”的雏形。它和美的家电等佛山著名企业一样,成为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企业典型。
当前,“互联网+制造”使人们都有机会成为设计师,人们可以从设计杯子、T恤等小商品到设计手机、家电等“大物件”。比如在海尔互联工厂,用户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洗衣机的功能、外观和容积,在线上定制个性化洗衣机,下单后还能跟踪洗衣机的生产、供应商等信息。
所以,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制造企业追着市场跑,也就是要让企业“精准生产”,而那种企业自顾自生产,不考虑消费者体验是行不通的。企业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把中国制造朝这个方向推,企业向这个方面转型,这样就充分落实了供给侧改革。
中小企业是新生力量
2016年1月20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这次年会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大会开始会议主席施瓦布首先做了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该怎样回应》的报告。旨在通过讨论技术革新从而突破全球经济增长瓶颈。
那么,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定义,就是以一系列科技进步为代表的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包括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
事实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已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许多国家的战略规划与之殊途同归。例如,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无论各国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理解有何不同,但都是在拥抱新技术、新产业,并接受新技术革命的副产品: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这也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两大基本特征。
而对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意义更加重大。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世界经济。“目前的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在有关“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行动方案,表明中国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大会主席施瓦布讲到。
2016年1月,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全球经济需要找准方向、提振信心。论坛确定的这一主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因此,我们设想,“第四次工业革命”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还不能完全准确预知。但未来如何转型和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却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主题。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下,用创新精神迎接各种各样的新挑战。
前不久媒体传出的“圆珠笔之问”在提醒我们,小小“球珠”也在拷问中国制造,也在审视中国制造的“含金量”。
我们知道,1948年中国第一支国产圆珠笔在上海丰华圆珠笔厂诞生。圆珠笔易于携带、方便耐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据介绍,中国圆珠笔年产量已达到400多亿支。看似简单的圆珠笔,其实涉及到一个国家工业的方方面面。墨水研制需要化工业支持,生产设备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特殊钢材则取决于国家钢铁产业的科技水平。圆珠笔球座体的生产,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在2011年以前,从易切削钢线材、墨水到加工设备都要从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的“球珠”,笔头不锈钢线材需要长期依赖进口?这让许多人费解。其实,不是因为生产圆珠笔头的“球珠”的技术有多难,而是过去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耐心去研究它。
2010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专门组织了调研,并于2011年启动了“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国家拨款近6000万元支持相关科研机构、企业针对中心墨水制造、笔头不锈钢线材、加工设备等开展科技攻关。
经过不懈努力,项目于2015年通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验收,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制笔行业的“进口依赖”困局被开始逐渐扭转。
这个事例让人们看到,生产一个小小圆珠笔,折射出了我国制造业生产领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小小圆珠笔让我们看到科技创新力量的不足,说明我们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产学研平台,让工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才能适应市场满足需求。
另外,通过制造小小圆珠笔,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启示。比如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大批配套小企业,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备的产业链。而我们每天讲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做大做强企业,但大型装备企业,只生产大件,不接小活,最后核算下来也没有增加收益。其实,许多中小企业更具成长性,只要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他们会是未来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德国人总说,德国未来的希望在于德国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是成长性的,很可能成长为明天的“小巨人”。
所以,中国制造不仅要做大做强,也要做强做精,也能做小做细,要让中国产业通过创新升级,成为中国制造的顶梁柱和“小巨人”。让人们期待的“圆珠笔之问”,成为鞭策中华大地迎来“中国创造”的春天的动力。
“中国制造+互联网”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到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为更好地推动全球“中国制造+互联网”各领域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智库都在对《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战略课题发起讨论和研究。
2015年10月15日,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在青岛召开。对如何发展“中国制造+互联网”,专家认为,在“互联网+”中,产业互联网是重点。在消费互联网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产业互联网要赶上美国,要到2040年之后。对中国来说,产业互联网是难得的跨越发展机会。也有国外专家认为,增强灵活性和提升效率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要进一步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
专家们还认为:尽管《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起点不同,范围有别,但彼此各有所长殊途同归。
2015年12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制造千人会2016暨第二届互联网+制造高峰论坛”上,论坛了中国第一版《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
《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首次展示了中国制造业面对产业变革的现状,挑战与内在特点,对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状况进行的一次阶段性摸底与画像。这次调查报告历时3个月,范围涉及上海、浙江、深圳、北京等12个制造业发达省市,共22个制造业细分领域。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对工业4.0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超过75%的企业开始或准备开始工业4.0的投入。其中,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业4.0变革的企业占到43.92%,未来3年内开始投入的企业占到32.43%,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工业4.0上的积极性。
报告还认为,在工业4.0最为关键的大数据、数字化、物联网、云制造等方面投入的企业仍相对较少。人才与研发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标准化的缺失,是实施中国工业4.0进程的一大阻力。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
“互联网+”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服务等行业相互融合、创新促进转型和增值,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每个领域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市场数据充分掌握该领域及相关领域发展状态,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路径。事实上,国内越来越多的行业与互联网存在密切联系,产品功能呈现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整个国家的产业格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小康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稳定才能保障全国稳定,农业现代化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以及农村从业人员的需求,给传统农业的转型带来机遇和挑战。在阻碍农业发展的重点因素中,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产出率。因此,改革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关乎农村发展问题,还关系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问题。必须注意,原有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从而出现招生难、办学能力低、学员水平低等情况。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探索适应全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策略,对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提升农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重要贡献。
一、“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现阶段,我国处于产业升级转型阶段,基于“互联网+”战略推动下促使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也对职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生产制造正朝着生产智能方面迈进,这也是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判断“互联网+”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如下:用户利用网站进行学习,是否对他从事的工作有帮助;是否帮助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想要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开设网络教学
教学内容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学生或成人只有学会并灵活应用所学技能,才能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细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未来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课程必须设定明确的出发点,希望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在开设面向职业教育相关课程时,必须考虑某个行业发展需求、某一种软件、设备使用情况,软件行业内最新的应用技术等内容。职业教育要与企业密切连接,可由不同领域的企业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授课。
(二)以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交互式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教育已告别初期盲目发展阶段。随着引入大量的国外网络教育,学习者能自主判断什么是好的教育。例如,美国的网络教育发展态势推动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一定可将网络教育推向新的高度,从而提升网络教育质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采用不同形式的交互工具,让具有类似兴趣的网络学习者组成互动社区,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完成。这种互动式社区能有效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职业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开展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劳动者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义务教育需要变革的内容较多,想要进行现代化生产自然离不开专业优秀人才。因此,开展职业教育尤为重要。职业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劳动力市场规模、就业失业情况、企业结果、经济发展模式等。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建立职业教育制度、扩充职业教育规模等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从农业为主导转变为工业为主导模式。目前,我国处在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时代,在“互联网+”战略模式下,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技术,进而对从业人员提供更高的要求。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材料的出现,如果职业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互联网+”模式打破权威对知识、技术的垄断,人人均可获取并使用知识。对于农村职业学校来说,多数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但缺乏明显的实践经验。同时,农村职业教育想要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为学生配置实践操作性强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必须注意,现阶段多数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较少,所用实训设备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所设立的专业也没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或者增加。
(二)缺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
农村职业教育被归纳至二等教育范畴,国家对其发展的关注度明显低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须注意,农村职业教育最基本属性并非是经营性的,而是公益性教育模式。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农村职业教育隶属于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属性决定其发展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职能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效果。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理论及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办学体制多元化局面。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境,这一情况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相关调查数据表明,70%的农民对开展职业教育保持无所谓和不满意态度,仅有9%的农业技术由学校职业教育获得,有32%的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对生产产生较大作用,多数学生对学校专业课教师和教学效果并不满意。农村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具体需求。分析其原因是农村职业学校软硬件建设无法满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其最大差异就是展示其实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这种特征促使农村职业教育配备的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设施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
(三)缺乏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较低,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主要表现为:已有的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根据初高中学生设定2-3年级以上阶段的教育,针对农民的短期培训和岗前技术培训等成人教育少之又少。同时,农村素质偏低的情况表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从所有制方面来说,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职业学校为主,私人投资的农村职业教育较少。因此,培训资源会分散至各个管理部门,导致培训资源短缺和严重浪费的情况。
(四)教育内容涉及面较窄
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互联网上对农民开展培训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容局限在如何开网店、如何获取利益等方面,导致农民对互联网作用依然停留在管窥状态,导致农业数据利用率较低,信息技术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互联网+”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科技、教育的支持,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劳动力素质较低,想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理念。实践表明,凡是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地区,其经济水平明显提升。此时,不仅要克服不重视教育的思想,还要批评职业技术教育落后和不良社会风气情况,提倡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将大量农村青年培养为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目前,部分地区普通教育发展较快,升学率不高,只顾及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不重视面向全体学生等原因,导致送出去较多学生但回来较少。同时,各地农村职业教育想要跳出偏重政治和经济功能怪圈,应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进行适当调整。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必须解决弱势群体发展问题、弱势群体教育不公平待遇问题。由学历教育转向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轨道上,借助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大量新型农民。当然,农村职业教育要以立足农民、服务农民为目标,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展现职业教育优势,从而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逐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及质量。
(二)优化专业结构并丰富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应用技术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水平,增强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社会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的同时,职业教育层次、教育内容、办学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特点。只有符合农民需求的教育形式,学校才能有发展生机。从农村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培训初中级、短期培训为主,满足职业技术发展需求。“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将互联网创新结果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进行融合,推动技术发展,提升生产效果,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农业知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依托设置的各类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在农村职业教育过程中,利用数据网关、一体化控制器、主控制箱等设备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管理、物流等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效果。各涉农职业教育学校依据农业管理、生产、经营等信息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市场紧缺的人才,为开展智能农业服务提供重要依据。从课堂教学层面来说,对内容创新尤为重要。创新应紧紧围绕学生学到真本事和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建设优化的课程体系,将重点放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农业生产具体应用中,重视讲解智能农业知识、能力。教师要根据当前智能农业发展对新型农民专业技能要求和学生对未来职业知识、能力等需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改造传统教材,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模式创新角度来说,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把教师、机房转变为互动课堂学习中心,把图书馆、宿舍建设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消除传统课程教学的弊端,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动态感知技术,随时了解人员流动、个体感知等情况,让学生能随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推行“一生一案一评价”的教学管理模式。从教学方式角度来说,紧紧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展开。2015年,国内第一份阅读指数研究数据表明:人们常用手机来阅读信息,所占比例为38.7%,明显高于纸质媒介(27.3%)和电脑(17.2%)。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应用互联网,例如,通过微信平台发出教学内容、分享有关文章等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问题。使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形成移动、个性化学习方法。
(四)加强和落实实践教学
从实践教学层面来说,加强体验式教学。必须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并贯彻至整个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重新认识到新时期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创设网络智能化、精细化农业生态环境,确保学生接受的实践教学在全真环境下进行。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角度来说,涉及农村职业教育应把创新创业教学融入“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纳入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创业园、农业创客空间等为依据,将科研优势合理转化为教学优势,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建立训、研、创一体化的实习基地
对传统实习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例如,建立种子科技园、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等,创设实训、科研、创业为一体的智能实习基地。借助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建立应用分析精准化、生产控制智能化、过程监管全程化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在“互联网+”条件下,以农业管理、流通、经营信息化为目标,建立网络化运营和管理体系,根据生产情况实施远程监控和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创建数据统计平台,把大数据分析作为基地后期改善依据,把涉农专业教育由课题转移至基地中。如果现场实训安排存在困难,必须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系统及实习基地,有效解决无法提供真实事件环境引发的问题,把虚拟仿真平台和实验室应用到学校日常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农业运营管理相关知识。总之,“互联网+”模式重点在于融合共享,应用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信息化,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便于尽早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终身化教育体系。针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村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人才,构建顺应“互联网+”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培养满足时展的人才,全面提升农村职业教育人才质量。
作者:孙凌晨 罗丹丹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省学校后勤管理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国胜,沈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6):38-42.
[2]周云.由“互联网+”对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冲击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5(13):306-307.
维度之一:从产业革命维度来说。我们经常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产业革命;同时又说,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其实,以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社会变革的交汇,这就是信息革命。产业革命或者说产业互联网的变革有四项具体任务:一是推动农业智能生产;二是推动工业的智能制造;三是促进服务业上线升级;四是使用网络与数据来协同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制造与营销,以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订购、多样化定制的需求。
维度之二:从满足各类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维度看。用信息化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是信息革命亦是产业互联网的使命。具体任务:一是大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改造;二是比重占大头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三是农村企业与客户的信息化应用。由于大企业多数在城市,自身信息化基础好、人才多,信息化应用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难点与主要任务是占企业总量99%的中小企业与在农村企业及其他客户的信息化。产业互联网如果不在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农村企业及客户的信息化上下功夫,就可能没有抓住大头,没有抓住根本,就可能不接地气。
维度之三:从信息化应用供给的维度看。集中的焦点是紧紧围绕产业革命、中小企业与农村企业客户这两个信息化应用需求的维度,来着力提高信息化的供应能力与水平。具体任务:一是加强创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高整体供给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信息工程设计与信息工程及服务业。从诸多实践总结中,我体会信息工程产业是企业、单位投资类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与信息化应用推广的主力军;互联网企业则主要是消费类信息应用模式创新的主力军。当然,这两者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互联网企业亦可以转型为信息工程类公司企业。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深化讨论。在我们极为注意个人消费的个性化之时,我们是否亦应该关心企业、单位投资类的信息化应用消费的个性化呢?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单位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信息应用投资消费的模式。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解决产业信息化的应用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各类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应用推广与对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的供给能力。三是积极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推动大数据系统应用、跨界应用的模式创新与企业业务云平台创新,不断提高系统与平台类信息化应用的供给水平。
我觉得,上述三个维度带来的任务与难点的破除,是产业互联网与研究信息化的人们、专家、企业需要共同合作、共同破解才能完成的任务。我相信并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破解之策、完成上述任务之法。
信息革命的机遇是全球的机遇,更是中国的机遇、浙江的机遇。浙江省是工信部2013年批准创建的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省委省政府与各地抓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应用认识早、抓得亦比较早、抓得比较扎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效。许多企业已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走转型发展之路,今天将发言的吉利集团、报喜鸟集团、慈星股份、鼎美吊顶等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过去五年,浙江还启动了利用信息化推进产品换代、机器换人、生产换法、商务换型、管理换脑工作,还启动了培育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工作。因此,传统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广泛开展,机器人用量占全国的11%,成为全国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省份;信息化对各类产业、企业的应用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力太科技、陀曼科技、集控科技、恩大施福等工业信息工程企业茁壮成长,可以说它们又形成了浙江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