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今年是两委换届的一年,我们管区在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的基本上,每个人包靠一个村,沉到村里了解掌握情况提前理顺各种关系,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提协助村里化解,以确保八个村的换届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只有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各村级班子存在的问题,使干部素质提高了,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抓稳定,捉发展。

严格地抓好各村的稳定工作,抓好双代管使各村财务不乱,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我们管区今年将以张家XX集贸市场为中心,建设好XX管区的工贸园区。加快经济的发展。

三.提高为民办实事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管区各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缺少资金,今年管区将动员各村盘活村集体财产增加村级集体的经济收入,才能为村民更好地办实事,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的基础设施,让新农村建设真正有发展。

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管区在原有大寨村文娱队和张家XX文艺团的基本上,将再动员有条件的各村组建起自己的文娱团队,让群众以自己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五.做好宣传发动,贯彻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又成为现在包村工作的一个工作重点,今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我们将重点多向群众 做宣传,让群众提高认识,提高自觉参保率,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

第2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平安”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企业管理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镇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打造“平安”的总体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创新监管工作手段、杜绝较大事故、遏制一般事故,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确保我镇平安和谐,大局稳定,经济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成立以镇长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监督全镇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各村要成立安全生产监督领导班子,村主任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各企业也要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法人代表是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配备安全生产厂(矿)长,主抓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监管的主体责任。全面深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

进一步强化辖区内的安全监管工作,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

1.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现场监督管理,井下采煤工作、掘井、顶板支护、一炮后检制、一通三防严格按规程管理;严格爆炸物品进出入库,放炮人员的运输、回收登记管理。严格瓦斯检测、电机、抽水、绞车、运输等方面的隐患排除工作。

2.加强非煤矿山规范化管理,对页岩砖厂、采石场实行规范化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投入主体责任,安全保险制,安全管理主体制,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五证一照”的非煤矿山企业进行关闭;严格梯级开采和边坡安全管理,禁止挖神仙洞,保险绳带排水管理,注重机电设备的检查维修,爆炸物资进出入库登记管理。

3.加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突出抓好运输公司、农用车、摩托车、个体私营主的交通法规知识教育,严禁超载、客货混装、非法客运、无证驾车、酒后驾车、疲劳驾车,摩托车超座、不戴头盔等违规违章行为。严格规范村级道路秩序,整治好乡村道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4.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监督力度,狠抓森林防火制度责任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及巡山守卡。签订目标责任书到村到户头,到坟头、人头。严格火源管理,严禁野外用火,严禁烧灰积肥,发现一处处理一处,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5.加大消防、民爆物品、化学危险品、特种设备、液化气站、工业企业、中小学校等防火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检查、监控工作。严禁违法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违禁品,严防泄漏有害气、液体,禁止无证生产、经营鞭炮。

6.加强农电安全责任制落实,经常性检查维修各条高低压线路,排除各种障碍,强化整改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管理。

7.加强地质灾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制定好预案,落实监控责任人和值班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禁“三无”工程,严格现场管理,确保建筑质量安全。

8.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加大对场镇饮食业、副食业的监控,特别是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的督查,强化药品管理及监督力度,严查假冒伪劣产品、霉变过期的食品、药品等。

(三)搞好安全生产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第3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意识

定期和不定期举办集中学习和培训,进行乡村两级马克思理论人口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对机关文化建设工作的大力宣传,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发展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使机关文化建设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二、开展警示教育,加强文化宣传

以“警示爱国教育、推进机关文化”为主题,以引领和规范机关干部价值观念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为重点,开展警示教育影片观看,加大宣传,号召干部塑造做好人、办好事、说好话、健好体、守好廉、树好形的“六好”干部队伍。

三、加大设施农业投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召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实行民主决策,集中解决群众民生各种问题,包括对抗震安居房的规划和建设,使农牧民住上舒心、安全的安居房;为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加大对设施农业投入的力度,今年我乡计划建设温室80座,大棚1座,真正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到实处。

四、以文体活动为契机,增强机关向心力

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乡党员干部的团结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借助机关文化建设及“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活动,如:开展机关干部“生日晚宴”活动,加强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为开展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建设的基础。

五、以多种宣传方式,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通过“机关文化建设”、“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印制品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逐步提高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创建率。在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条,制定固定宣传墙、栏若干个。投入经费近万元印制了带有“平安家庭创建标准”彩图4000余份、“创建平安单位、建设美好”主题活动的饮水杯千余个发放到商店、农户、企事业单位中。利用“巴扎日”发放宣传印刷品(挂历、杯子)、宣传材料千余份,乡机关干部走村入户将机关文化建设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活动的举办使广大干部进一步加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使广大农牧民、个体、商户加深了“创先争优”、“平安建设”、“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解和参与,为更深层次的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了乡机关的工作效率,将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宣传落到实处。

第4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问题

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人们缺乏计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一些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把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尚未将档案工作纳入计生的考核体系中,在人员配备上兼职多,专职的少,缺乏资金投入,疏于用制度管档,从而影响了计生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档案人员素质偏低。基层大部分单位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影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加之档案人员变动频,也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散失。

3、档案管理不到位。基层计生办(站)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用的档案室,文件分散存放、分散管理,材料不全,许多文件没有归档,甚至随意销毁等不良现象;有档案室的也设施简陋,无保护措施,不符合档案存放条件,基层计生单位普遍存在不能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要求去操作,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村级计生档案受村干部更迭频繁等因素影响,更是管理混乱、残缺不全。

4、档案管理没有形成制度。许多乡镇的档案管理就是领导的一句话,用的时候就有了,不用的时候就闲置到一边,缺乏有效的管理,更别说形成制度,用一句话说,就是可有可无。这样的工作就别说系统管理,就连说长效机制都不是,实在是日常积累的最大的浪费。

二、加强基层计生档案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展档案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档案法治意识,增强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尤其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便管理档案。同时,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敢于开拓创新,科学地保管好档案。

2、建立有效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基层计生档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要建立健全适合基层计生档案管理特点的管理制度,让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基层计生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与计划生育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建立起计生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一个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促进基层计生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适应形势需要,创新管理模式。计生档案管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对待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树立起大档案思想,建立计生档案室,配齐人员,实现计生档案统一管理。要严格要求,加大检查力度,推动其业务工作的开展,使档案管理与计生业务良性互动,收到实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保管条件。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把计生档案管理经费作为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以便改善基层计生档案室的保管条件,档案室窗户要挂窗帘,室内应安装瓦数适宜的白炽灯泡,以便有利于保护好档案资料。有防潮措施,安装排风扇,购买温湿度计,有条件的最好安装空调、去湿机等,还要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5、强化服务观念,拓宽服务渠道。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靠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得理解和支持,求得发展的空间。要对计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注意材料积累,及时收集材料归档,建立完整准确的计生档案,善于利用档案材料为各项工作服务,为计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还要重视计生档案的证据作用,通过档案材料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规律指导实践。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进行排队,将那些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提高计生档案的利用率,计划生育工作的深人开展和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作出贡献。

办法说了不少,但最总来讲,基层面对的问题也较多,比如人员不足、经费有限、没有专门的保管途径和场地等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个人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要从以下几方面重视起来:

1、领导重视,落到实处。计生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要把它放在全局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其列入全年工作要点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档案工作,定期监督、检查与指导档案业务。并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综合档案室,实现全部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切实强化档案意识,有效避免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要大力开展人事劳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计生工作,自觉支持计生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2、明确人员,提高素质。计生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计生工作档案管理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来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对材料的鉴别、分类,更是要了如指掌。要在繁杂琐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厌其烦地去收集材料,认真鉴别材料的真伪,按照要求将材料及时归档、整理成册。要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计生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为不断进步发展的社会提供有利的人事资源。

第5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事业;思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39-01

一、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群众文化活动活动虽然得到了健康蓬勃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活动资金来源渠道不广。一是活动经费来源渠道不广。目前群众文化活动主要采取企业冠名、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经费来源渠道不广。二是文体设施建设不足。三馆一站设施状况和人员配备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

第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缺乏。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舞蹈、剧本创作、导演、舞台美术设计、音乐设计等方面。二是乡镇文化站人员不足,免费开放存在困难。三是民间艺人老龄化。民间艺人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多种传统艺术样式面临失传。

第三,精品力作名牌偏少。一是品牌打造力度不够。本土文化内涵需深入挖掘,活动内容设计、规模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活动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文艺作品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对本土文化资源挖掘和研究不够深入,作品创作在内涵挖掘上有待加深。

第四,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一是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社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不一,开展活动的频率和档次参次不齐。二是有些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较单一,内容欠丰富,影响力不大。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若干探讨

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来看,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为契机,努力创办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文化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切实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一是充分挖掘各类文化人才资源。积极动员文艺骨干、业余爱好者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为一批有时间、有能力、有热情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员提供用武之地,不断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同时,在逐步健立完善制度,组建一批专职基层文化队伍进入社区、村组,辅导和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二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动员、引导学校、企业、村组、居民小区、共建单位等积极推进相互协调沟通与交流。要积极创造条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各队伍之间的接触与沟通。通过文化建设论坛、经验交流、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加强管理与引导。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向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要适时组织研讨,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对管理科学、演出质量高的文化队伍要不断挖掘潜力,要在活动中发现特色、培育特色、突出特色。五是加强对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指导带动作用,每年至少要组织文艺骨干进行1~2次集中培训,有条件的还要组织参观考察活动,加强对外地先进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以提升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阵地和设施建设,为文化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把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建立健全乡 (镇)、办事处、村组、社区三级文化网络。要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如青年之家、党员活动室、农民公园、歌舞厅等,大力扶植和巩固群众业余演出队、民间剧社等,真正建立融文化、娱乐、科技、卫生为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

三是突出商业文化特色。引导其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在新设施建设方面,着力建设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特点、功能完善和美观实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并做好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的筹建工作。

四是逐步把自发的、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引上有组织、高品位的发展轨道。 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强区”、“民间艺术乡(镇)”、“文化先进社区”、“百强文化队伍”和“十百千”文化工程、“村村书架”工程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在城区要以广场文化为重点,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群众自娱自乐,达到自我教育、陶冶情操的目的。在农村要以乡村文化为重点,以农村文化大院为依托,利用节假日和纪念日,动员社会力量,定期开展适合农村特点、适应群众口味、乡土气息浓厚、具有时代特征、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宣传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文艺表演把科学知识、文明新风送到农民手中。

(三)加大投入力度,为文化工作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文化工作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无论是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还是表彰先进、开展活动,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有关部门应尽快协调、解决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文化工作经费无法单项列支、上级有关文件无法落实的问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委局在健全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的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本着群众文化、群众参与、自愿赞助、从中受益的原则,拓宽经费来源,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要不断拓展文化设施投资和建设的路子,走“以文补文、多业助文”之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实施“文化带动”战略,树立文化大产业大市场的新理念。要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改进文化工作运转方式,走政府主导、与社会联办、与企业联办,走市场化的路子,争取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文化阵地建设可走“资源共享”的路子,引导有关单位把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由封闭转为向社区开放,由开放发展到与乡镇、街道联办,形成文化教育阵地资源共享、加速发展的良性机制。

第6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为进一步研究部署我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投身创建工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动员大会。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正确评估我县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信心。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维护人民群众文化利益为根本,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开创了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文化大县建设的基础工作全面巩固。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把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县建设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了《XX县城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切实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县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实现了每年递增13.5,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公益性文化设施初具规模,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新华书店等内部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文化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还建成一批以生态广场、驿站广场、体育运动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兴建了高级中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初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的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XX镇、XX镇先后通过了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另有XX个乡镇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全县在20__年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3条,数量位居全市之首,较好地改善了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三)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影响大,效果好,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1997年至今,我县成功举办了7届生态文化节,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以国际山地极限运动邀请赛、中日友好书画大展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重大影响的文体活动,打响了节会活动的品牌,扩大了XX的影响力。按照出精品、出人才的要求,创作了一批以《竹乐》、《五女泉边》为代表的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的优秀作品,提升了XX的文化水平。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以广场文化、全民健身活动为龙头、以创建特色文化示范村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各类文化创建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20__年以来,我县先后获得浙江省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工作先进,全国“四进社区”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XX镇文化中心创作的《竹语山风》先后在省、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

(四)加强保护,文物工作卓有成效。我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贯彻落实五纳入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灵芝塔、云鸿塔、独松关、乐平亭、吴昌硕故居、胡氏旧居等一批省、县级文保单位先后得到抢救维修。安城城墙一、二期维修如期完成。同时还发掘出土了3000余件文物,使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尤其是溪龙上马坎的考古发掘,旧石器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浙江省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空白。在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__处县级文物保护点,建立了150名覆盖村级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20__年我县还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五)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充分发挥县社管委的牵头作用和各文化涉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契机,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联合执法工作,全县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较大的改观(20__年1月至今已检查文化经营单位465家次,取缔无照、违法经营单位6家)。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文化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全县文化市场在整治和规范中,“滥、小、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经营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文化市场的繁荣初步显现,由原有的经营种类单一,发展形成了经营多门类、消费多元化的格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态县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的兄弟县市对比,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而言,我们的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建设投入结构单一,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县城公益性文化设施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乡镇文化站站舍面积和图书室藏书量达到要求的为数不多,有的乡镇还存在有站无舍现象;行政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不高。

2、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科学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集约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竞争力低。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文化经营场所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发展,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不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高、优势不足、品牌不响。

3、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专业人员存在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的现象,创作力量薄弱;乡镇文化站干部管理体制不顺;村级兼职文化队伍还未建立健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在20__年实现省级文化先进县、20__年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 决策,是我县文化工作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今年是创建工作打基础之年,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体活动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和硬件基础,各单位要按照《XX县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20__-2015年)》要求,加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一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抓好体育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体育运动场三期工程,规划好新博物馆,形成功能较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乡镇要以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文化中心(站)、社区(村)文化的设施配套,夯实文化三级网络工程,同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努力,使全县50以上的乡镇文化中心站舍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80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其中XX镇、XX镇、XX镇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县文体局要继续加大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力度,争取实现县城所有社区、全县10个乡镇政府驻地村、全县10的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路径的目标。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文化利益是做好文化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坚持“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把基层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村镇,以文化馆站、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地,以业余文化团队为纽带,扶持民间艺术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形成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要配合中心任务、重大节庆活动等,组织、策划多种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群众文化体系。以“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群星奖为龙头,建立精品生产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扶持代表我县最高水平、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今年要以冲刺全国群星奖为目标,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对《竹乐》、《五女泉边》的挖掘和加工。要以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促进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活动方式的文化“四基”建设,推动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三要积极发展图书、文博事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持。

一个人的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自学。图书馆是自学的主要阵地,是全民终生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以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着力点,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推进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今年,各乡镇要普遍建立图书馆(室),其中,县中心镇和省级东海明珠乡镇文化中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10000册,市级东海明珠乡镇藏书量不少于7000册;其他镇乡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3000册。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保存和突显我县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要重点抓好吴昌硕故居大院、安城城墙三期维修工程建设,完成《XX县文物保护规划》和考古发掘方案的编制,抓好杭长高速公路XX段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做好对无形和有形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保护项目,形成具有XX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

四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尤其在开办、经营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加快发展我县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的环境。放宽文化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兴办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经营实体。二要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促进群众的文化消费。就我县而言,要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为根本,以市场调节为手段,重点开发和培育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体育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空间。要继续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和全国高水平的单项文体赛事,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充分展示XX的风采,扩大对外交流,提升XX的知名度。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开放准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对文化市场从严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加大专项集中整治的力度,重点加强对音像市场和网络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及时有效地查处大案,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有害的产品进入文化市场。建立文化市场预警监测系统,逐步在文化经营单位布点监控,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并网审批,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反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市场文明执法的行为规范,促进文化经营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改革是加快生态文化大县建设,推进生态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体制,才能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中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一是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改变对文化产业单位的直接管理、统包统揽为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切实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二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区分性质、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对经营性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转企改制。今年要按照上级有关改革精神,完成人民剧院和电影公司改制工作。三要加快建立保证导向、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培育文化人才市场,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各地、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到XX创业。要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主阵地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乡镇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巩固基层文化网络。社区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配强文化专(兼)职干部,建立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村也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工作。不 论采取什么形式,村(社区)文化机构必须有牌子,有场所,文化工作有人干,并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与其他同类人员一视同仁,对重视文化工作和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三、精心组织,形成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创一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创建文化先进县真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措施强硬有力。县里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主要职责。今天会上,我还将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对创建职责和任务分地区予以明确。各乡镇要对照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突出强项,补齐弱项,要针对自身薄弱环节,重点加大投入,保证指标达标,使文化工作不仅能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先进县。

二是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大观念,齐心协力抓创建。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实行任务目标责任制。县创建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协调、督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计划、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要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在立项、经费、规划、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文化、广电、报社、教育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格局。文体局是文化工作的主要专业力量,要做好创建活动实施的牵头工作,承担起统筹规划、服务指导的职能。乡镇要对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定出时间表,列出进度表,确定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抓实。不论是哪个单位,绝不能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影响整个创建工作。

第7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实施“文化强区”发展战略,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努力,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马江剧院、船政博物馆、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马江城市广场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区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等一大批与文化相关的项目正在规划或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改变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得到根本性的完善。

(一)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初具规模。该项目是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一期工程投资2300万元,主要是对天马山东部坟墓和山体进行园林景观改造,修建四通八达的登山道、适宜运动的场所等。该工程于2009年上半年动工,同年底建成。目前,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已成为区人民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总投资5900万元、建筑面积9980平方米的区青少年校外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自2010年12月16日开工以来,学生宿舍楼、综合训练馆主体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等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位列全省前列的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以适应新城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需要。

(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在抓好区文化馆、图书馆二级达标馆建设的同时,加强两镇一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财政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建成两镇一街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2个社区文化中心(其中亭江镇综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站示范点);重视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资金,建成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亭江镇等3个乡(镇)分中心,罗星村等47个村(居)网点,形成了覆盖区、乡、村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

(四)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全区33个行政村(不含琅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已于2010年底前全部完成,并全部通过了省、市两级的验收。随着农家书屋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村级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加了农村群众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新途径。

(五)船政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市、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船政文化建设逐年加强,投入逐年增加,已初具规模。船政文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提高,成为了省、市、区的一大文化品牌。

增强保护意识,文化保护工作成绩明显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和船政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文物专题调查,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经过普查、挖掘和保护,通过上级文物部门的认证,全区现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

为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管理工作的领导,于1987年成立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并设立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将文物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中,明确一位副区长分管文物工作。同时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每年定期召开文物工作会议,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编制了《区文物保护一览表》,把全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纳入保护范畴。区文物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根据文物修缮、馆所建设的实际情况,划拨项目专项经费。

2010年以来,我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首先对省重要涉台文物:闽安协台衙门、迥龙桥、怡山院及濒临倒塌的朱子祠等4处文物进行修缮保护,闽安协台衙门立项建筑工程于2010年4月动工,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已完成图纸设计、设计报批、资金概算等,经区评审中心、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资金确认后,预计工程可于2012年下半年动工。朱子祠的修缮工作也正在抓紧实施,目前修缮方案已报区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评审一结束即可进入施工。

强化指导,广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节假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建区25周年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赛、两马书画展、两马学生体育夏令营等活动,以及“文化三下乡”、激情广场大家唱等大型文化活动100多场(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区文化馆充分利用现有较好的场馆条件,依托马江剧院开展群众文化服务,长期坚持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承办各类社会文艺活动,辅导下属文化站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等。在马江剧院内开展主歌舞表演、体育比赛、文化艺术培训、放映公益电影、举办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2006年以来,马江剧院先后举办了各类89场大型文体活动。同时,注意抓好基层文化站建设,加强对村级文化协管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提高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补贴(从每月50元/人提高到每月100元/人),提高文化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文化进社区、村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文化活动倡导者和爱好者组成的社团组织。如区老年大学及其合唱艺术团、激情广场队伍和民间文化培训团队。在区文化馆的指导和辅导下,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为活跃城乡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激情广场”的广场集体舞和民族健身操的普及,满足了广大群众自娱自乐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拓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途径,促进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

(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完成。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组建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配备6名专职执法人员,负责对全区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文化市场安全。持续开展打击制作传播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专项行动,开展以学校周边环境及网吧、游戏场所为重点的整治活动,加强日常检查和突击行动,建立网吧长效监查管理机制;2006年以来,区文体局等单位出动了600多人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28家次、取缔黑网吧11家、收缴非法盗版影像制品10万多片、非法盗版图书1万多册、取缔无证音像店、书店、游戏机店52家,进一步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环境,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区级电影管理职能实现平稳划转。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区于2010年完成了区农村电影管理划转工作,从原区文体局划归区广播电视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了事业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文化服务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服务管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还难以适应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特别是琅岐镇的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制约了我区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投入欠债较多。由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以来主要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发展,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多,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迟滞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是缺少各个门类专业型人才。文化艺术各个门类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年龄偏大,缺少系统学习训练,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由此形成各个专业门类缺乏学科带头人、文化建设中精品打造困难、国内知名度低的不利局面。

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海西建设和新城建设的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十二五”期间,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建立起功能完善、运转正常、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区将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全面加快加大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为新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新城、建设文化新城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惠及广大群众原则,把文化事业发展重心下移,努力改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文化发展和文化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努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二)抓机遇、抓项目、抓重点,实现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紧密结合“海西建设”和“新城”发展战略,致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满足全区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

(三)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实现文化乐民经常化、文化育民制度化、文化富民目标化。按照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大实施村级文体广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村级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和服务设施建设,拓宽文化产品供给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农村文艺演出队、农村科普服务队、民族文化传承人等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培养好骨干队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经常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

(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重在建设,加快文化人才培养步伐。通过政府主导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常性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通过调动和激发群众自身文化需求来促进文化的自主发展与繁荣。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工作队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五)严格执法,加强文化传承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重点做好各级文物保护、文物抢救维修等工作。通过努力,使我区文化遗产在新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8篇:乡镇公共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农民;体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95-03

农村体育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新农村的建设取得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全民健身的必要途径。根据我国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其中强调“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说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农村体育健身,各级政府都为此作出很多努力,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得到大力的推进,取得了不少成绩。

笔者经过亲自走访、实地考察,在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和查阅他人研究成果和文献的形式展开案例和数据的收集工作。通过严谨的调查分析,试图全面了解湖南农村体育建设的现状,探讨大力发展湖南体育建设的主要对策,从而引导农民抵制迷信,崇尚科学,破除陋习,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更好更快的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1、湖南农村及农村体育的概况

湖南是我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之一,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总人口数为6327.42万人,位居全国第7,其中农村人口为4587.63万人,占了总人口的70%,可见湖南人口的构成仍以农村人口为主。为彻底贯彻中央精神,湖南省政府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同时在《湖南省“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也指出:“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人为本,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在《湖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更明确指出: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要在市(州)、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均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还明确规划到2015年,全省各县(市、区)建1个全民健身中心,建10处以上健身路径等。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规划和建设,湖南全省上下都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更以全民健身日为契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湖南省人民群众体育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28.6%,位居全国的上游。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健身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一大批“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战略部署,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这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湖南省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体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各级政府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全省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和环境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2、湖南农村体育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

2.1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农村体育建设投入经费较少湖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比起相邻的广东沿海和东南沿海,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同样也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农村体育建设发展的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与个人经济收入。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发的人观念、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以及个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湖南经济具有典型“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和物质差距并存,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只占城镇人口的1/3左右,且农民基本不享受社会福利,而城镇居民享受到了各种福利和补贴,实际的城乡差距更大。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农村集体收入用来体育建设的经费很少、农民个人收入用来体育消费也很少。同时政府资金对农村体育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大,资金投入集中在少数示范村,覆盖面不大。表1是对来自不同地区和村落的本校90名农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严重滞后的城镇化水平,制约着农民的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近郊农村,由于交通、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在体育建设方面走在农村前列。但是,笔者进一步询问被调查者,发现其公共体育场地多数是该村学校或者周边厂家所建的篮球场。一般农村和偏远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劳动形式仍然是以重体力劳动为主,文化和体育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享受,能够投入到其中的个人收入几乎没有。

2.2 农村体育建设基础薄弱。基本活动场所和器械缺乏调查资料表明:占我国国土面积16.5%和29.92%的城市人口拥有场馆比重占78.8%,占国土面积83%和70%以上的农村却只拥有20.20%。尽管农村地域广、体育潜力大,但目前农村体育建设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多农村居住地以村落和姓氏宗族为主,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山区农民是单门独户,部分村寨交通落后、信息封闭,过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由表1也可以分析出,多数农村都没有体育建设规划,没有体育建设基础,缺少基本的活动场所和运动器材。

2.3 农村体育建设意识淡薄,组织机构欠缺 农闲时候,多数农村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电视、闲聊、纸牌与麻将为他们主要的消遣方式。农村人口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体育价值观念与城镇人口有一定的差异。体育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耗能消费运动,在农村还没有普及开来,甚至被误解和排斥。虽然多数湖南农村居民无论是在潜意识里还是表意识里,都对传统体育活动的休闲娱乐价值予以认同和接受。但仍有不少农民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认为自己常年劳作,那已经是一种足够的锻炼,不需要再在农闲的时候给自己找事情做,体育意识淡薄。同时,农村体育服务队伍结构以及其整体素质与农村体育发展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据调查,湖南省乡镇政府没有体育领导机构的占45.6%,没有乡镇干部分管体育工作的占48.7%,没有农村体协及其他农村体育组织的占83.4%,这足以说明湖南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还很不完善。就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而言,湖南全省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0余名,其中农村只占1/10,平均数万农民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农村体育骨干队伍贫乏,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2.4 流动人口比例大,体育活动组织困难,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 农村人口的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积极作用有:首先可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其文化素质与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不造成居民流动,就不可能有居民的开化,还可以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和觉悟,使其养成文明习惯和需要。第二是可促进经济发展,并使农村人口本身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农民外出经商或务工,可以学习到一定的技术,取得一定资金等。也有负面作用如:一是使农村优秀力量大量流失,而使农村日渐走向衰落。二是无序的流动把各种农村社会负担转嫁给未流动人口,形成不合理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在当前湖南省农村人口的流动,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但是对于农村体育建设来说,人才的大量流失,青壮年常年在外,使得体育建设缺少了强有力的建设力量和参与群体,不少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出现了“38、61、99”,也就是所谓的“留守村”,留在农村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组织体育活动很难。同时,农村的一些传统项目,舞狮、划龙舟、踩高跷、本土武术等有着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活动后继乏人。

3、湖南农村体育建设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经费投入,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保有量“仓瘭足而知礼仪”,在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农村经济基础决定着他体育建设的进度和步伐。一方面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保证了农村体育建设的主力军和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体育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村村有场地,户户有器具,人人有参与,那样才能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湖南2010年实现了建设1000个农村示范村的目标,此项工作要求给每示范村投入10万元左右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以此契机,湖南省1/6的行政村争取建立了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其中包括标准的篮球场、室外乒乓球台,有的配备了健身路径和其他健身设施。一方面可以盘活和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的投入机制,在大体上,就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经费投入格局。经济发达地区更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继续建设、升级和完善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欠发达的山区则可通过“争取上级支持,结合本级投入,采用联谊帮扶和对口支援”的方式促进简易实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3.2 贯彻国家条例,完善农村体育建设的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各县、镇(乡)政府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与国家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各项法规政策并将农村体育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计划。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还需不断健全乡村体育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从上而下自成体系。成立农村体育工作基层领导小组,由镇(乡)政府直接领导的、各村干部、农民体协负责人员、中小学校的领导、乡镇企业的负责人组成,全面领导与指挥农村体育工作。这样在总体上把握农村体育发展态势,才能开拓出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农村体育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结构,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一个为主五个依靠”的政策,即以政府行为为主,依靠社会各部门,依靠基层,依靠社会各协会,依靠企业和个人资助,通过宣传、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逐步推广等措施,推动农村体育服务的逐步形成。

3.3 以传统节庆体育项目为基础,带动农村体育 发展农村体育,要有本土观念,不能贪大求洋,一味追求高标准,盯着现代化。要立足乡村实际,立足农民需求,立足本地特色,稳步发展,逐步提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土生土长的运动形式,它根植于农村,趣味性强,简便易行,功效显著,符合农民健身习俗和需要,可以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包装和推广。对于外来运动项目,也可以通过弱化和异化手段,经过改良后来满足农民所需,只要能满足农民所需、提高农民兴趣、积极健康的原则,都可以进行改良。要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大原则,根据不同群体群众的需求和爱好,组织一些群众们喜闻乐见的、简单又实用的体育赛事活动。在湖南省东南西北不同的方位、山水路场不同的地域、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培育一些有湖南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目前岳阳的汨罗、华容和株洲等地的标准龙舟,沅陵、汉寿和永州等地的传统龙舟,永顺和泸溪等地的少数民族龙舟赛等,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影响都很大,需要我们更加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形成多个有影响的传统赛区,辐射周边,提高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