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 现状问题 发展策略
当前,随着传统污染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人们寻找清洁新能源的心情更加迫切,以期借助新能源使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能和谐、持久共同发展。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策体系与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大问题,不能有效确保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关政策与激励制度不完善。目前,除了我国的太阳能与水电等新能源有实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很多新能源在开发与利用上都需要高额成本,再加上生产连续性差、规模小、资源分散等问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政策制度还不健全,政策的协调性与稳定性还比较差,尚未形成确保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二,市场需求量小,缺乏保障机制。一直以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都不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不具备稳定、连续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为没有稳定的市场发展空间,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具备强有力的发展源动力。
第三,行业素质低下,频遇瓶颈。除了沼气、太阳能热水器、水电之外,其他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含量都十分低下,不具备技术研发实力,先进设备的研发能力很低,设备与技术都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都和国际领衔水平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人才培养速度远远低于市场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尚不具备支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服务与技术体系。
二、促使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探究了几个促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第一,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与市场政策。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缺乏政策强有力政策的扶持,新能源产业很难获得快速、健康发展。其实,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就是发展新技术,但是新技术的研发还处于成长阶段,必须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才能获得更快速度的发展与壮大。新能源产业的优点,是在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高效能源的前提下,对自然环境没有破坏,但是市场调节对自然环境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只有政府机构足够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其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第二,制定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很多国家在发展新能源产业初期都是优先发展新技术,然后是技术示范,在新技术发展成熟之后就可随之降低成本。只有新能源产业的开发与利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其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近年来,那些计划大批量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国家,都角逐法律形式,强制电力企业购买或者供应再生电力,如果这些企业没有完成购买计划的话,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只有这样,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才能不用沿袭以往创立市场的程序,可专心研发新技术,以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来降低成本。只要政府立法保护、扶持新能源产业,就能较为容易地吸引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民间资本参与新能源产业融资,进而不断增强新能源产业开发企业的信心。
第三,借助先进技术,提升行业素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定的新进技术。为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必须促进引进及自创核心技术与新能源的有机结合,提升新进设备元件的升级效率,不断降低新设备的生产成本,增强系统的兼容性与稳定性。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机构出台的相关政策,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可归纳为:环境友好、结构优化、节能优先。
第一,环境友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中,应始终坚持“能源节约与开发病句,将节约放在第一位”的基本方针。制定节约能源的有效激励政策,建立能源使用设备能效标识与标准体系,推进政府部门节能,实施政府采购、资源协议、能源服务企业等节能新方案。
第二,结构优化。优化与调整能源结构,主要是增加新能源在总能源中的比例,以传统能源变成电能的比例。有关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耗量可能会突破1600亿m3,风能、核能、水电的装机容量有可能依次达到20GW、36GW、240GW。
第三,节能优先。能源问题是引起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环境又是决策能源问题的核心因素。对那些不易破坏环境的能源战略,应采取公众参与、排污交易、总量控制、洁净高效、政府驱动等政策督促其落实。给予到2020年我国煤炭能源仍将在一次能源中占据大约60%,所以当前重点发展燃煤新技术十分必要。从当前的洁净煤发电技术来看,从2000年到2020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物2300Mt,节约煤资源近16%。
总之,新能源产业发展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政府部门应从政策上给予新能源产业更大的支持与扶持,使得新能源企业能以更大的信心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当中,不断提高技术的先进性并有效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确保新能源产业能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嗣辉.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0(10)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088-03
新能源产业是常州市全力打造的五大振兴产业之一,近几年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综合应用为主导,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生物燃料生产等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如果常州市不能及时调整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就会在此轮竞争中处于下风,错过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因此,常州市必须针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统筹兼顾,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对策,扩大优势,缩小劣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常州市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的光伏企业30多家,2009年常州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产品涵盖高纯硅提炼、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封装、组件、系统开发及安装、产品研发测试、光伏设备制造、LED应用等各个环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很强,并成立了天合光伏产业园和金坛光伏产业园等光伏产业集中区,常州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
(二)常州市风能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拥有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骨干企业近30家,2009年风能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产品涵盖风电整机及电机、大部件(轮毂、底座、轴承、齿轮箱、主轴、塔筒等)、叶片(含芯材、树脂等)等核心零部件。常州市风能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三)常州市核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东方机械公司、苏源电力装备公司、常州飞机制造厂等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参与了秦山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和配套服务。目前全市共有30多家各类核能装备制造企业,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压力容器、电线电缆、阀门、水工机械、变压器、管道、大型吊具、压力泵、专用起重设备等。2009年核能装备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成为常州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常州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相对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包括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垃圾、沼气、秸秆等生物质发电。卡特新能源、强林生物在生物柴油方面的产业化技术与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用地沟油及动植物油提炼的生物柴油已实现批量生产,利用炼油的尾料生产生物增塑剂、油等延伸产品,使企业达到零排放。生物能源公司、恒宁生物多年从事稻壳发电机的生产和改装,永康农牧沼气发电机组已建成并发电。
(五)常州市光热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太阳能光热企业起步较早,目前全市有近200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产品涵盖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热水管及热水系统等。产业基础比较坚实,常州已成为国内太阳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但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常州光热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度很高的品牌。
二、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常常被用于制定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一)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1.产业体系较为完整
常州基本拥有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子行业,如太阳能光伏、风能、核能装备、生物质能、太阳能光热等,这些行业在中国新能源领域发展较早,有一定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研发积累,产品销往国内外,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链得到延伸。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常州既有单晶硅电池,又有非晶硅薄膜电池,既有电池生产企业,又有光伏设备制造企业。
2.龙头企业影响力逐渐扩大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一批龙头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天合光能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3.3%猛增到2009年的6.5%,被评为"2009最具竞争力境外上市公司”。2010年9月亿晶光电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亚玛顿玻璃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
3.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常州新能源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2010年5月,卡特新能源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发的“废弃油脂生产环保生物增塑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废弃油脂生产环保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成果,先后通过中国石化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4.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常州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建立了一大批有一定生产与研发能力的新能源企业。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有助于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问的协作,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光伏产业为例,常州先后涌现出100多家光伏生产及配套企业,集聚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美晶太阳能等一批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还有一些配套加工能力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如顺风光电、东君光能、中弘光伏、灵晶半导体、亚玛顿玻璃等。
(二)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劣势
1.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虽然常州一些企业依靠研发掌握了许多新技术,但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依然严重缺乏。以光伏产业为例,多晶硅提纯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常州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非关键部件的加工制造上,而这一环节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附加值比较低。由于新能源技术水平整体偏低,零部件的质量以及运行可靠程度不高,新能源产业所涉及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主要是从国外进口。
2.缺少知名品牌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特点是企业多、品牌多,但知名品牌少,特别是行业内排名前三位的业内公认的大品牌更少。常州市科技局2009年数据显示,天合光能在2007年全国可再生资源蓝天排行榜中列全国第二,亿晶光电电池片产量位列全国前十位,新誉风电位居全国同行业第四位,而其他企业的品牌排名相对靠后。在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常州还没有进入全国前十名的品牌。
3.企业平均规模偏小
除了几家龙头企业外,常州新能源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如果不计天合光能、亿晶光电,2009年规模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平均销售额在1-2亿元。常州市生物质能产业龙头企业卡特新能源2009年产值仅仅5000万元,其他的企业规模就更小。
(三)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会
1.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将迅速放大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市场规模
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促使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美国《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规定将拨款约500亿美元用来开发绿色能源和提高能效,其中14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欧盟宣布,2013年前将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新能源产业。世界各国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未来几年,新能源产业市场会迅速变大。这些积极因素将帮助常州新能源企业扩大出口,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2.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
在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联合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得到改善,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4.2%,全球商品贸易增长9.5%,外国直接投资将适度回升,发达国家失业率将下降。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将大大增加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困扰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有望逐渐消除。
3.国家与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对低碳经济一直非常关注,尤其是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之后,《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也即将出台。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2009年《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出台,明确表示将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着力培育发展,力争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常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五大振兴产业,力争到2011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国家与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常州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四)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潜在威胁
1.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
在国内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新能源产业。2010年韩国三星电子公布了其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发展策略,其长远规划是在10年之内将太阳能电池产能扩充到数千兆瓦。TSMC购买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业务的美国Stion公司21%的股份,并从该公司获得CIGS工艺的授权。一些能源领域的巨头如BP、壳牌等企业也都进入新能源产业,国内石油、电力、煤炭等能源领域的国企也纷纷进军该领域。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增加,使常州新能源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日趋加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风险加大。
2.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多数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风电领域主要由欧洲主导,而太阳能则是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掌控。欧美为了成为“下一个中东”,垄断性地掌握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并利用其技术优势垄断性地制定行业标准,以各种理由限制新能源技术的出口,从而使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新能源产业只能依附于欧美的先进技术。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欧美不仅对中国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技术时,还往往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制约中国发展。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不利于常州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引进和研发,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后劲。
3.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近年来,发达国家经常无端指责中国对新能源产业采取不正当的扶持政策,并威胁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实施贸易保护措施。2010年9月9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贸易代表署提交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指控中国的土地、低息贷款和财政补贴措施威胁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德国太阳能生产商conergy公司欲联合其他同行,向德国政府和欧委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三、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策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越,得到非常规发展,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强化优势,克服劣势,善抓机遇,应对威胁。
(一)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瓶颈是缺乏核心技术,所以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在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加大与跨国公司、国内大型骨干企业、上下游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以充分利用其技术和人才优势,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利用外部的风险投资,形成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与风险,从而在总体上增强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
(二)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和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常州新能源企业在一手开发核心技术的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几年的运营,培育一批国内名牌,几个国际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要有好的品牌定位,通过产品的质量、品牌策划和战略规划来提升品牌形象。从抓龙头企业入手,整合品牌,做大名牌。
(三)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常州当务之急是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或潜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竞相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龙头企业要进行体制创新,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品牌管理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现代企业集团。
(四)积极开拓新能源产品市场
常州新能源企业要继续扩大产品外销,在出口中应避免过于依赖价格竞争,以免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要避免市场开拓过程中的单打独斗,尽可能开展市场营销合作,利用已经形成的销售网络,发挥各自优势,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举办各类新能源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发挥展览平台促销作用。加强新能源产品促销工作,召开产销对接和产品推介会。
(五)进一步加大与优化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
常州市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在预算中安排更多的财政资金,补助、奖励常州市新能源优秀企业,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要大力减轻常州市新能源企业的税负,降低新能源产品的价格,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产量,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六)改善融资环境
利用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帮助常州新能源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帮助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争取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发设计新能源产业信托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长效机制,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担保。大力发展常州本地的风险投资公司,引导外地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常州新能源产业。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家用轻便型汽车;汽车产业;汽车生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0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02
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量大幅度提升。不仅如此,由于国内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得以提升,汽车的消费力明显提高。因而当前从工业、民用两方面来分析,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度在增加。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目前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而汽车行业的发展与使用率的上升,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能源问题出现,并对于当前的环境也产生了影响。与之关系最为紧密的便是,由于汽车尾汽排量的增加,严重地影响到了大气环境,导致污染日益严重。另外,也提升了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加大了石油的对外依存,这无形中对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影响。由此人们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以更好地来保证汽车行业的发展及对环境的保护。
1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所在
资源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的世界能源环境分析来看,资源的匮乏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峻性问题,而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能源对其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其对于石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一旦该资源的获取发生短缺等问题时,势必将对其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于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可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大力发展汽车行业是一种经济的必然需求。
另外,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同时也对当前的空气环境带来了危害。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不仅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这无形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损害了人们的利益与
健康。
正是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相关部门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推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进而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革新,以达到汽车行业的结构调整作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呵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就这一层面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给予技术研发上大力的支持
目前在我国无论是企业自身或是国家相关机构,都给予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以大力的支持作用。从企业来看,国内很多汽车生产企业都已然加入到汽车新能源的研发过程中,以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技术进行革新。与此同时国家还将电动汽车列入到国家科研计划中,明确当前汽车行业应进行新能源的大力研发,并于相关的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2 强化汽车行业的管理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对汽车产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汽车行业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政策,以起到强化汽车行业管理、规范市场化结构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质量,有关部门还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进行了确定与提升。与此同时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而这些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无疑将极大地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2.3 推行新能源汽车的试运行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步伐,目前在我国的相关城市,在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已然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的推行示范运行活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投资对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基础性设施进行了建设与维护,进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快新能源汽车于市场内的推广,以达到加快产品的上市步伐,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2.4 在消费使用上给予政策补贴
作为一项全新的产品,将其投入到市场后,人们对于其的认知度较淡薄。与此同时还对于其的性能、质量等都存有顾及。因而为了尽快地让人们去接受新能源汽车,国家有关机构在税收、购置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而来达到促进消费者购买使用,加大新能源汽车于市场内广泛接受的目的。
3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于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从而来进一步地促进行业的发展,有效地对当前的汽车行业进行调整,更好地来呵护自然环境、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1 科技创新力不强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以电动能源为核心技术来进行研发,而起到能源供应作用的电池,其造价很高,相对使用寿命则较短。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到了电动汽车于市场中的发行。而从目前的研况来看,电动洗车的核心技术我们依然未能全面的掌握,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取得了进步。但是相关技术团队建设薄弱,后续相关技术人才供应不足。而目前我们所沿用的相关技术,已然被世界所淘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将起到阻碍性的作用。
3.2 资金匮乏
一项技术的研发,前期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作为保障。而作为高新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其尚处在研发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在技术的研发上、相关基础设计的建设上、生产的工艺上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维持正常化运行。与此同时,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又无法从市场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无法从市场中获取到资金,因而保证资金的投入成为了当前新能源企业发展的一项非常必要的条件,然而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资金匮乏问题却是当前该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严重性的问题之一。
3.3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不高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研发的根本是为了将电动汽车投入到市场中,从而于销售中获取到更高的利润,并达到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市场投入情况来分析,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要低,同时还具有节能减排的环保优势存在。但是在市场中真正去购买电动汽车的人并不多,这与人们的消费意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足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而消费者在未能完全了解、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其是不会轻易的去尝试购买此类汽车的。因而如何来提升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改变当期的消费观念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4 相关人才不足
无论是对新能源进行研发,亦或对行业进行管理,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完成。而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管理与科技人员都较为匮乏,相应的技术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不仅如此,针对新技术而进行相关行业管理的高素质、高能力管理人员也存在缺乏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3.5 配套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于市场中的正常化、大范围的运行、使用,除其自身技术性的因素外,相应的配套设计建设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电动汽车的使用,同样需要对能源进行补给。这类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化使用提供保障性的作用。因而其建设的进度,对于此类汽车的市场推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而在当前,国内就该类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成为了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之一。
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策略与新趋势
4.1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4.1.1 制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策略。相关部门及人员首先应针对当前的经济、市场形势,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其次应给予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的扶持政策、资金上的帮助,以帮助其开展技术的研发。
国家还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给予政策性的优惠,尤其是加大对私人购车优惠条款。通过相应的方法,如减免税等政策的制定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此类汽车,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度。与此同时还应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设计的建设,来有效的解决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的问题。
4.1.2 强化技术研发。相关企业应进一步的提升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而来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核心技术进行掌控。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在传统汽车生产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改进,从而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进而摆脱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真正实现自主地、高效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发与生产。此外,相关的部门、企业应加大对于相应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起高效的技术团队,为技术的研发、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中,技术人员应将汽车新技术的研发与传统汽车生产技术的改造结合起来,进而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让其在既延承传统汽车功能优点的同时,又具有新型的功能优势。
另外,应对具备生产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批量的生产与销售,并加大扶持的力度。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开拓,于多方面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管理,以更加严格的管理方式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5 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建设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进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人们去进一步的解决与完善,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汽
车工程师,2011,(10).
[2] 郑莉.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甘肃科技,2014,(1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化 财政政策
一、新能源汽车与财政政策概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涵义
顾名思义,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而言的,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按照定义范围的大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能源汽车是指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涵盖近乎所有新型动力汽车。按照动力来源的不同,广义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狭义新能源汽车概念是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定义的,仅指采用非常规能源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乙醇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均被排除在外。
与以常规能源作为动力的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科技含量高、燃料清洁的特点,是具有先进技术原理、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对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狭义新能源汽车由于技术要求和成本相对太高,所以,我国所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包含代用燃料汽车,如天然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乙醇燃料汽车、二甲醚汽车等非常规石油燃料汽车,也就是说是广义的新能源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家财政政策
从2009年1月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到2009年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正式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补贴补贴标准。再到2010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国家明确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通知规定,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私人直接购买、整车租赁和电池租赁三种形式。前两种是中央财政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租赁企业;第三种是中央财政对电池租赁企业给予补助,电池租赁企业按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向私人用户出租新能源汽车电池,并提供电池维护、保养、更换等服务。通知还规定,地方财政安排一定资金,重点对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电池回购等给予支持。
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通过借助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影响汽车市场。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税收工具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例如,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成本,国家在实际营业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高技术人才,在个人所纳税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就算个人所得税缴纳前予以扣除。为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汽车购置税优惠规定是1.6升以下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1.6升以上按10%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家利用这些财政工具,改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成本,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良性发展。
(三)财政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是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指个人在没有承担或获得其自身行为产生的成本或收益的前提下,个人行为对社会或其他人产生的或好或坏的影响。从定义即可看出,外部性有正向和负向之分。生产者往往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转嫁给社会,工业污染就是外部性的典型例子。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外部不经济内部化,而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赖相应的机制,运用相关政策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二是庇古税。经济学家庇古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纠正外部性问题,即所谓的庇古税。这就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二、吉林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
(一)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从2009年3月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持节能和新型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后,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一大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目前,长春市投资建设了总额达8.8亿元的华奥汽车工业园,作为长春市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示范基地之一,已正式投产。每年将实现5000辆新能源动力客车生产量,目前已成功试制一批新型能源混合动力客车。为整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2009年成立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同时集中科研实力,大力开发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在关键零部件研发上给予专项资金。吉林一汽生产的奔腾混合动力轿车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二)吉林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
吉林省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财政政策大都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细化。根据自身特点,吉林省的主要财政政策为经济激励型。对于公共领域,一是建立示范运营新能源汽车工程。二是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务驾车采购中的比例。私人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外,省市政府按照分摊原则再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二是对省内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的攻关带头人,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三、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的规模步伐较慢,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较小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能力存在问题,与市场常见的内燃机汽车相比,新型能源汽车表现很不成熟。除能源优势外,新能源汽车其他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这对于新型能源汽车的推广产业化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二)核心技术没有实现突破
吉林省采取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共同开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技术发展问题,但是许多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例如燃料电池技术、安全问题都没有重大突破。这些技术多还大部分依赖于与外国先进生产开发企业,非常不利于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三)汽车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制造成本过高
新能源汽车汽车成本过高有三个因素,一是吉林省乃至全国核心技术开发尚不成熟;二是目前生产规模小,成本无法摊销;三是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完善,比如建大量的加氢站、充电站。这些大型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及社会多方的支持。另外,汽车产业的政府、企业的投资力度偏小也是其价格高的主要原因。
(四)政府的激励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首先,产业化技术瓶颈仍需大量投入,尤其在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部件和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次还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上牌、税费、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以推动示范项目和市场化进程。
四、日本运用财政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日本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的财政政策
日本本土资源贫乏,因此,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开发,早在2006年日本就制定了“新能源国家战略”,提出能源高效利用率,大大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日本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实施的财政政策有三点。一是,政府预测关键技术,制定和实施大型科技计划,开展了燃料电池能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共用新技术,设备的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投入提供巨额补贴和预算支出,为本国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提供优惠补贴。二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税收政策。除了对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外,更是实施了“绿色税制”,对于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重量税、汽车购置税以及购买过程其他税收方面给予多种税赋优惠。三是,加大日本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采购力度,除政府机关用车必须全部使用“低公害车外”,对能提供政府用车的汽车厂商也会给予相应的现金补助。四是官民合作开发,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政府与企业联合研究开发的官民合作开发体制。
(二)日本的经验借鉴
从日本政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可以看出,日本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在产品的研发、推广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政府支持工作。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给我国的启示是:大力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政府积极干预参与发展,重视培育大企业,采用间接融资方式,在技术研发上、大力推进市场化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重视对国民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教育,同时支持建设完善的产业开发技术路线和基础配套设施。
五、吉林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制定目标明确的财政规划
从吉林省经济实力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出发,制定财政法规和产业发展的财政规划或行动计划,明确财政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逐步推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二)建立规范的财政长效投入增长机制
加大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财政投入,设立新能源汽车研发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地方政府在科技支出的比例,强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的协调,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配套技术的财政投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产化水平。
(三)提高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
政府采购对于市场的稳定以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为了提高政府采购的政策效率,建议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制性采购要求,建议修订《公务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纳入新能源汽车的购入指标。
(四)形成专门、系统的优惠政策
在财政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对于企业或者购买者给予一定的地方税收减免优惠;在金融政策方面,通过财政贴息,支持金融信贷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偏斜,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王维.促进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宏观论坛,2011.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机遇
一、引言
自英国2003年提出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以及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后,低碳一词风靡全球,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已经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低碳经济的观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能源消耗大户的汽车产业日益被关注。全球十大国际大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35%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源自汽车尾气排放,在能源匮乏、环境恶化的压力之下,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减少碳排放量是中国义不容辞的世界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机遇。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1,700万辆左右的销量纪录,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创全球历史新高,当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规模总产值的6.13%,实现工业增加值近1,000亿元,占整个GDP的2.5%,汽车行业从业人员378万人,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我们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的相关税收达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为915.60万辆、932.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35%。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激增,环境与能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截至2009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23亿吨,而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展望》认为在未来25年石油及天然气仍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在《2010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0年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超过5%,是过去18年中增长最快的年份,但中国石油需求依旧旺盛,估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55亿吨,比上年增加4700万吨左右,导致原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进口量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55%,高于美国的53.5%,对外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安全。解决能源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节能,而减少汽车的石油用量则是重中之重,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还能够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的排放,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
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实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计划,要求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3月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提出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
2010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将增至20个,其中5个将推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2011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试点城市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相关部门将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提出住宅与工作场所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配比不低于1:1,同时还提出建设快速充电网络的要求。这一系列的政策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进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
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如人意,根据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新能源轿车总计销售为9,800余辆,市场份额只占乘用车整体的0.2%,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不过7181辆车,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比高达95%,而新能源商用车中,70%以上为客车产品,私人购买的数量相当少。根据国家四部委下发相关文件显示,自2009年1月起至2011年7月,在全国启动的25个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完成近半,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一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有望在2012年底完成每城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目标。不过,这与原来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按照25个城市示范运营的车辆最低要求计算,2012年底将至少需要建成25,000个充电桩,新增需求约20,000个;考虑政府机关和商场、医院等公共设施及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需求,估计届时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达到1.2:1,充电桩未来实际新增需求至少约为25,000只。①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能源和环保问题,也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与需求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难题。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现在虽然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强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也是十分缺乏的,比如在纯电动汽车中,面临着电池充电时间长,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使用寿命较短,以及价格昂贵等问题,这些都会限制纯电动汽车推广使用。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以及动力耦合技术等技术的缺乏,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缺乏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当匮乏,新能源汽车对于配套设施的依赖性很大,配套设施的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专业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较好的深圳市,目前也仅有60余座充电站和一批充电桩,这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重大的不便。只有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拥有良好的使用环境,市场需求才会更大。
3.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
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普遍较高,在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下,很难形成竞争优势。2010年国内新能源车型总产量约七千辆,其中私人购买的电动车仅有百余辆,纯电动车型销量很大部分依然由城市公用交通工具采购支撑。虽然我国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但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购买价格翻了将近一倍,即便在享受了相关补贴后,价格相对传统能源汽车还是较高,而且同样的价格下,传统能源汽车能够选择的种类更多。
4.行业标准并不统一,市场推广难度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这会造成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比如有些纯电动车的充电方式采用的是“电池式”,而另一些采用的则是“插电式”,即使是在“插电式”的电动汽车中,也会存在着不同汽车企业生产出规格不一样的电池,充电插口标准也不一样,不能通用的情况,不同厂家的零部件不能互换使用,标准的缺失导致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全国缺乏统一标准是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政府的支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经费额度,提高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相关税收或者给予现金补助的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避免由于不同厂家的零部件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快速充换电难以实现的情况出现,也能够减少国家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2.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就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就能够占据未来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整合目前的研发机构,加强全资研发机构的建设,同时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集中力量研究以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大力开发产权产品,这些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
相比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配套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造成不便。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大力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充电站网络、维修服务点、电池营销网络以及服务网络等,尽早完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政府应该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资金补助,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4.加强国际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便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利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再创新的水平。同时加大汽车人才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学进行紧密沟通与联系,积极引进技术学科带头人,鼓励各大汽车企业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人才,资助培养汽车人才和引进国外汽车人才。
五、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节能环保的压力之下,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做充分准备。在未来的汽车行业里,新能源汽车将占据汽车市场的重要地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给我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个追赶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绝佳机会,我国汽车工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民族品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也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即将出台,相信这不仅会对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证券时报》2011-11-17期.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J].汽车工业研究,2011(6).
[2]崔心存.什么是新能源汽车[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
[3]庚晋,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J].产业论坛.2008(3).
[4]豪彦.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示范运行的进展[J].汽车与配件.2010(3).
[5]宦璐,王晓华,阮奇.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实施两年初见成效[N].上海证券报.2011-02-25(12).
[6]李江涛,朱名宏.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8]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9]任岩,连芳,仇卫华.新能源汽车开发现状与发展方向[J].新材料产业,2011(6).
[10]沙永康.新能源汽车受制能源供给[J].汽车观察,2008(10).
[11]万钢.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交通与运输,2008(2).
[12]姚占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上海汽车,2010(9).
[13]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
[14]曾庆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探讨[J].上海汽车,2010(12).
关键词:电量市场化 可再生能源 现状 影响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90-02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现状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形式以电力为主,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由于传统电力结构倚重火电,可再生能源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仍显单薄。截至201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11.1%,除去核电部分,可再生能源占比9.6%;从电力结构来看,可再生能源仅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8.9%,火电比重仍为67.4%。人们广泛了解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为成熟和广泛的应用形式,我国水电装机容量领先全球,总装机约300GW,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对我国华东、华中地区的工农业及民生电力需求贡献突出,三峡、砻滩、葛洲坝、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更是广为人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近年获得集中发展,主要以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的集中式地面电站为主要模式,2014年风电装机90GW,年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30GW,年发电量250亿千瓦时。而近期,风电太阳能电站开发向中东部推进的趋势,以及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获得广泛关注,是由我国中东部地区突出的电力需求和较为稀缺的土地资源决定的,也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风力发电就是我国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需求刚性增长的重要战略布局。风能是一种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排放、可再生的、清洁的自然能源,风力发电具有建造发电场的费用低廉,不需火力发电所需的煤、油等燃料或核电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没有煤电、油电与核电所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优越性。这几年,我国也大力推动风电等新能源行业,风力发电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6.4亿千瓦,其中并网风电1.6亿千瓦,占比为9.9%;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9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36.2%。
二、电力市场化对风力发电的影响
1.电力市场化对风电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影响。十三五”能源规划对风力发电做了重点提及,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以上。国家能源局表示,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到2020年将不再提供风力发电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走向市场化运行。
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风能是能源的组成部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关能源“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风力发电的内容,在“十三五”能源规划中花了不少笔墨。
据“十三五”能源规划研究,通过构建西部、东部两个同步电网,到2020年,新能源跨区输送规模将可超过1.5亿千瓦,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大规模输送和优化配置,弃风、弃光可以控制在5%的合理范围内,将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难题,保障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要的时期,可在再生能源发电也将走向市场化运行。
现在国家能源局已经提出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风力发电实现平价上网,不再给予补贴。一旦可再生能源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就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它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大的速度。
2.电力市场化对风电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的影响
在电力改革的大背景下,除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风电)以外,所有的电源项目都要参与竞价上网,即低电价的电量才能获得上网权,否则机组只能闲置。
3月1日,在北京电交中心完成了“银东直流跨区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试点交易,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一些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企业参与了竞价上网,售电给山东。风电、太阳能项目由于出力间歇性原因,单凭“常规电力属性”与火电竞争,显然不具竞争力,因此只能靠低电价进行竞争,很多企业报了“0电价”,虽说会有国家补贴,但项目收益会大幅下降。
3.电力市场化对风电并网和消纳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运行消纳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纳。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加之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电力增速减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消纳矛盾更加突出。新增的用电市场却无法支撑各类电源的快速增长,导致新能源和火电、核电利用小时数均出现下降。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特别是“三北”地区,占比达到70%;全国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仅为6%,“三北”地区不足4%。电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国家早前颁布“十二五”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专项规划,但“十二五”电网规划至今没有出台,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实。电网项目核准滞后于新能源项目,新能源富集地区不同程度都存在跨省跨区通道能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刚性约束。
据了解,与国外相比,我国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机制已经严重滞后,仅局部地区开展了风火发电权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试点。由于缺乏常规电源提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火电企业普遍没有为新能源调峰的积极性。
三、可再生能源在电量市场化下的应对措施
1.“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是近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可再生能源也是商品,因此由市场机制来引导其发展是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发将被纳入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依照规划继续享受保障性收购。陆上风电是最接近自主市场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分析表明,延续当前风电政策,会面临保障性收购与市场机制的冲突、强制标杆电价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冲突、不断扩大的补贴需求与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有限之间的现实矛盾,最终导致风电并网和利用效率低下难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如此,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目标很可能会落空。
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市场化。让风电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交易与用户达成长短期供电协议,调度机构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本着优先保障原则安排风电并网发电;变强制电价为基于市场交易电量的度电补贴,引入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风电的经济改善水平逐步降低、直至完全取消补贴。
2.建立以配额机制的绿色证书,鼓励碳减排交易和节能量交易
根据全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的要求,2020年,除专门的非化石能源生产企业外,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各发电企业可以通过证书交易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的要求。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持有人按照相关规定参与碳减排交易和节能量交易。配额制度本身无法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绿色价值部分,绿色证书为绿色价值部分的实现提供了市场化A解决方案和手段。
通过允许配额义务承担者之间交易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义务,绿色证书可以像商品一样在绿色证书市场上进行买卖和交易。
绿色证书就是将基于配额形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证券化,并借此构建基于市场的可再生能源电能供求机制和市场交易体系。绿色证书作为可交易的有价证券,其价格由可再生能源电价高于常规电价的“价差”决定,并随着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波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销售绿色证书获取价外收益,实现可再生能源电能的绿色价值,并使得可再生能源配额借由绿色证书实现可交易,巧妙地解决了配额制度的市场化问题。
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来说,实施配额制并允许绿色证书交易时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利润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通过电力上网价格出售可再生能源电力以获得销售利润,另一个则是通过在证书市场上出售绿色证书来获利。而建立可再生能源认证系统,证书的可交易性打破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交易的地域限制,使得绿色可以销售到任何有需求的地域。
3.电网加快电网建设,保证新能源并网和输送
2015年,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开展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清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万马新能源遵循“素质决定实力”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对绿色能源的倡导,致力于智能电网相关的电力电子应用产品的开发。公司拥有谐波治理设备、无功补偿设备等电能质量保证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规模生产能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司生产的低压电能质量治理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有源电力滤波器(WMAPF)、动态无功补偿装置(WMTSC)、无源滤波装置(WMTSF)、柱上无功补偿装置(WMRPC)等,具备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制的能力,产品以稳定的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一致信赖。
万马新能源还是国内较早从事电动汽车充电站设备开发的企业,目前已成功开发出落地式交流充电桩、壁挂式交流充电桩、一体式直流充电机、分体式直流充电机、充电站监控管理系统等,已成为国内电力企业及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的充电设备主流供应商。
一般来讲,民营企业要进军电动汽车配套设施领域,首先对国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政策要了解,把握住有关电动汽车政策导向,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民营企业在进入这一领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也要综合评价自身的经济实力;最后,要做好充电站技术方面的准备。目前在电动汽车配套设施领域,技术创新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马新能源与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产学研技术合作关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投入,以技术创新为着眼点,立足自主研发,先后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以及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包括自主研发的万马交流充电桩监控板嵌入式软件、自主研发的万马前置机通信软件V1.0、自主开发的WEB版万马充电主站运营管理系统V1.0和自主开发的万马充电站管理系统V1.0等多项软件荣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WM583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WM5813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机等先后一次性通过了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型式试验,WMAPF-5870电力有源滤波器通过了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功能及性能试验检测;还为公司开发的交/直流系列充电产品的外观设计申请了专利保护。
2011年初,针对国内新能源汽车运营市场在原有的交直流充电模式之外又增更换电池模式的市场现状,公司研发部副经理田明彦建议,应该研发出一套对充电设备、换电设备、配电设备、电动汽车及电池进行整合管理,并且充电和换电进行统一计量计费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后,软件研发人员埋头苦干,于2011年9月完成了产品设计。目前,此产品已在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运行,并能成功与国家电网的运维系统进行通信,很好地解决了电动汽车运营市场的业务复杂性等问题。
针对公司主营产品单一、市场化未普及的特殊情况,公司研发部项目经理刘军提出建议,在国网大量上马低压居民集中抄表项目的大背景下,抓机遇上马电力线宽带集中抄表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开发出满足国网需求的电力线宽带集中抄表系统以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公司当前的盈利与发展问题。目前,该产品已基本完成前期的研发工作并有望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并铺开。诸如此类建议的提出和实现,为公司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为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业内好评。
在市场方面,万马新能源依托万马电缆与国内各大电网公司多年来建立的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各大招标项目中崭露头角。在上海电力系统招标项目中相继两次成功中标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机项目。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相关技术人员培训,合理布局服务网络,信守产品保修等售后服务承诺。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根据客户要求,可以提供现场服务或者电话、电函服务,以专业的水准做出优质的技术服务,力争让顾客称心、满意。
受政府鼓励政策和商业模式试水等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进入提速阶段。根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市场之大,可见一斑。而充换电站配套设施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基础,将大大拉动设备市场的投资,带动一个新兴的设备市场。目前,万马的充电设备产品已经系列化并投放多个市场,经实际运行检验性能稳定可靠;充电站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也已完成并推向市场。
“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配套设施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有的充电桩数量远远达不到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还不普及,已经建成的充电站充电桩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闲置。”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阎申生接受采访时表示。
“充电桩配套设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电池工业和电网、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电动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的前提条件,必须突破各行各业之间的门槛,打破封闭式的运行状态,实现跨行业联盟和合作。政府引导的同时,要打破行业保护,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让市场来选择。”阎申生告诉记者,充电站配套设施发展的瓶颈不仅和电动汽车规模相关,还跟行业技术和标准有关,虽然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的标准众多,但各标准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就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个相关领域的合力而为,特别是国家电网的参与。
新能源是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一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正在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中国新能源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二、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
1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今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相对油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对工业国家我国过去对使用高污染的煤炭几乎没有环保的政策限制和外部成本合算。
2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行业的介定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氧气等。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政策及激励机制欠缺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目前,国家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③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1)水电
今后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
(2)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3)风电
①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②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
(4)太阳能
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荐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5)其它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筑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
售后服务现状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日臻成熟,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除了对汽车本身的价格、性能等方面进行参考,最重要的因素当属售后服务。毕竟一款为了解决出行问题而购买的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也是正常现象,而此时考验汽车厂商的时刻就到了,与传统燃油型汽车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相比,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由于相关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售后服务才更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新晋的合资自主品牌,东风日产启辰在售后上做得似乎有些欠缺,不管是此前的启辰R30只配备了一个安全气囊,还是后来的启辰晨风包括电池在内5年10万公里的保修期限,都不断透露着车企的不自信,试问一款车型问世,如果质量过硬经得起时间检验,厂商为何不用终身保修来最大限度给予车主们信心呢?
相比之下,我国自主品牌比亚迪秦则打出了6年15万公里的保修政策,并且电池终身保修。厂家虽然看起来诚意十足,然后现实却很骨感,记者调查后发现,在二、三线城市中维修点过少的现状为众多比亚迪新能源车主所诟病,而在免费维修期间,维修人员拖延工时、擅自更换汽车部件等行为也时有发生,本应造福消费者的一项售后政策,却成为挂羊头卖狗肉的宣传噱头,种种问题不一而足,这也已经不是比亚迪一家厂商的偶然现象,自主品牌售后服务意识的缺失,终将对其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
而作为外资品牌,宝马i3一度以其优质的品牌影响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售价过高而实际续航里程仅为160公里的数据似乎并不好看,而其轻量化、科技化的碳纤维覆盖件,也使得车辆在维修时只能更换部件无法进行维修,昂贵的售后费用只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消费者需求
如今愈演愈烈的“跨界造车”之所以热度持续居高不下,与这些互联网公司始终将用户需求摆在第一位不无关系,而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都是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相比之下,传统汽车厂商在销售上所下的功夫要远远大于售后服务。而在保养维修环节,4S店强行推广高价零部件、鼓动消费者购买套餐服务、对于免费项目却不明确告知,等等行为不胜枚举,普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知识缺乏深入了解,有时往往会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花费超出实际需求的高额保养费用。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动力电池的回收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大部分整车企业只对存在于保修期内的电池部件进行回收,这意味着,一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超出质保范围,厂家则不予回收。因此尽管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其用户满意度及口碑却呈现持续下降的怪异趋势。
不仅如此,众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的另一大主要因素,在于充电桩的建设和使用难题上。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就是看中了相比于传统燃油型汽车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没有摇号限制,而更多的车主却在购车以后发现,配套设施的建设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小区物业经常会以电力设施不匹配为由拒绝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安装,而在公共区域中,充电桩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有效使用率持续走低。
以上问题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车主及潜在消费者对于该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所存在的隐忧,都说第一辆车始于销售,第二辆车始于服务,可见好的售后服务更有利于打造企业良好形象,也在侧面提升品牌口碑上制造更高的影响力。
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