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89—02
一、概念
体育产业是个舶来品,是在西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体育产业的定义既要遵循国外对体育产业的定义外,又要结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给予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准确定义,因此作者认为体育产业是指生产所有与体育相关的商业、大众媒体和政治的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可以尽一切力量使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它包含三层意思:分别是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
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身体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本身都具有体育的特征,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方法,使其身心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
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身体活动或运动项目具有民族性。
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运动项目是一代又一代前辈们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具有本民族的气派和艺术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照体育产业的定义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作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应该这么定义,它是生产所有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商业、大众媒体和政治的物质产品,提供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一)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是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上游产业,产值高,影响大的“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多种就业计划的第三产业,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全球一体化、国际化的产业。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比较晚,时间短,但是这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体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以主体产业为主,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一,产业和市场体系基本框架已成雏形;第二,体育消费渐成时尚,花钱买健康也逐渐被国人所认可;第三,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展;第四,逐步形成多元筹资机制。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其发展前景被很多经济学家看好,体育产业要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将会发挥很大的作为。
我国少数民族多,每个民族的体育项目也很多,但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没有得到很好传承下来,更不用说开发和利用了,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水平相当低下;多数项目尚未得到社会重视,政策层面的扶持力度也不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相对资金投入短缺问题最为严重;但以景区民族文化旅游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节为一体化方向发展模式为主。作者认为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得打民族文化这张牌。
(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的分类
1、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体育组织管理活动;(2)体育场馆管理活动;(3)体育健身休闲活动;(4)体育中介活动;(5)其它体育活动;(6)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7)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销售;(8)体育场馆建筑活动。根据其概念和活动范围,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8个大类,24个中类,57个小类。
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分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即“技击壮力类”“休闲娱乐类”“养生健身类”。
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有学者称这类体育运动是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是东方体育体系。
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以技击壮力类和养生健身类为主,以体育用品业以及竞赛表演业和培训为主,其他附带产品比较少。而且,产业化程度很低,急需要开发与利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的关系
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自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主要表现在民族体育文化表演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产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媒产业和民族传统体育用品产业,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表现形式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
2、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有生机的力量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生存环境生态化的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经济领域,能成为产业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时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其节奏较慢,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和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它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3、体育产业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总的向导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产为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比较成熟、是系统化了的一个有机体系,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借鉴作用,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又比民族传统体育产为的发展得好,它完全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指导,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起到一个总的向导作用。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定位
(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
中国体育产业要发展,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这条路子,是可行的,中国人口基数大,内需拉动力度是西方国家所达不是到的,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中的民族体育文化表演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媒业和民族传统体育用品业,这五个产业就可以丰富体育产业,起到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多元化发展。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
1、它可以促进更多体育从业人员就业;2、优化了体育产业中的结构,充分利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经济成分,为体育产业增加更多的动力来源,从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3、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能促进体育产业中的文化繁荣;4、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可增加人们对体育产的认可度。
(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影响因素
前言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这种差距不仅制约高校体育整体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加快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因此,对拥有较多体育资源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楚
目前我国尚处在“学校体育产业”、“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学校体育教育产业”、“高校体育产业”等术语混用时期。术语使用的不一致影响了人们对术语内涵的界定,从而阻碍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高校体育自身的特性,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只能是一种特殊产业,它既具有体育产业的某些产业特征,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他同时还具有“福利性为主,商业性为辅”的特点。此外,受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限制,高校体育产业又具有“业余经营性”的特点。关于高校体育产业类型,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2 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和在思想认识上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和影响太大,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还未做好让高校体育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充分准备。尤其是有关领导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忽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而且在教学之余,体育设施资源闲置,未得以充分利用。其次,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自身全面的认识,不重视自身经济功能的开发,经费筹划主要靠:“等、要、靠”。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 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议事日程上去考虑,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3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混乱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健全的市场法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保证。目前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由谁管、管什么、如何管,都不甚清楚。使其发展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依,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校自身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部门的权限交叉,造成管理不到位,不能实行有效管理,体育产业开发混乱、无序等现象。高校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均由学校完成,其经营主体却是体育部门,二者关系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由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造成了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 缺乏市场运作环境,发展模式单一
缺乏市场环境仍然是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大的市场环境还有待于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须对体育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细分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对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因此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目前的高校体育产业主要局限于出租场馆、设施,收取门票,而且服务对象囿于校园,仅限于师生员工,甚至仅限于学生。所以经营形式单一且范围狭窄,营销手段匮乏。竞技表演、体育健身培训、技术服务、体育信息产品等市场尚未得到开发。
5 高校体育产业的责、权、利模糊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微观主体的所有权由学校控制,不是属于自己的独立法人实体,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作。产权结构不合理,从经济学的产权关系来说,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教学单位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事实上二者关系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模糊,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不明确,激励作用减弱,约束不到位,科学管理失去条件,致使校企不分,管理体制不科学。高校和体育产业之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高校对企业仍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在经营上缺乏自,从而造成产业运行不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
结语
通过对高校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和掌握了高校体育产业化内在的发展规律。借鉴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信息、人才、场地的优势,面向社会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活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展的良性循环我更新、自我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敦山.加WTO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向征.略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王桂荣,孙克成.试论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4]胡勇.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5(13).
[5]梁建勋,张浩,李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职业与教育,2005(12).
[6]赵林.高校体育产业现状与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3).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体育产业 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繁荣和进步,其中,也派生出了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之后,又促进了体育(Sports)与工业(Industry)的结合,形成了新的产业,即体育产业(Sports Industry)。体育产业的概念的提出在我国仅仅有10几年的时间,而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别的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如今,体育产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机械制造业、商业、旅游业、娱乐业、纪念品开发业、邮电、餐饮、药物、通讯等领域。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本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产值也日益飚升,大有替代传统产业地位的趋势。
一、体育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体育产业的产生
体育产业的产生,是紧随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而确立的。
早在1100年~1650年间,英国贵族就借助赛马来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产,赛马不仅是贵族的娱乐形式,它也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前来参加观赛。马的主人为自己的马悬赏,用来炫耀自己的财富;也有人为了取悦前来观赛的国王,支付当天比赛的所有费用,这种现象,虽然包含了体育产业的内容,即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以获取一定社会利益为目的的活动,但无法称之为体育产业,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娱乐为目的的阶段,对其产业价值还没有认识。
16、17世纪发生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18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和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科学革命,此时大英帝国处于昌盛时期,受科技革命的影响,英国赛马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贵族们建立起自己的赛马俱乐部,由有经营头脑的专门的人来管理,各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也不再是免费,并形成了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模式。每个俱乐部从马匹的选种、培训方法,驯马师的专业能力、参赛路径的布置、出场马匹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更加注重符合力学原理和统筹组织。这样的比赛不但没有因为收费而失去观赛的人,反而由于比赛更加激烈,水平更高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观看。赛马俱乐部的成功带动了其他体育比赛的发展,并从英国发展到世界各地。体育产业从此开始兴起。
2.现代科学技术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近代西方自然经济社会中以分散、自发、小规模状态存在的“小体育”,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以集中、自觉、大规模状态存在的“大体育”过渡过程中,随着体育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逐渐展开和逐渐解决,使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具有自然发育的性质。也就是说,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从而使从属于上层建筑部分的体育概念、功能、地位和自身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体育事业价值观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日益崛起的体育产业价值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先驱,为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过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体育产业结构方面看,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相互契合,并推动了体育产业结构的发育成长,它表现为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新的专门化工种逐渐发展成为低一层次的具有独立产业性质的工种或行业,从而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分化成包括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低一层次体育产业的整体。分工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新的产业的产生都是其结构进一步成长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又都是体育产业自身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谋求更大经济收益取得进展的过程。美国职业体育产业在结构上已发展成为包括各种职业体育联盟、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经纪人乃至俱乐部专利产品经营等各种产业或行业的整体。
3.体育科学与体育技术、生产一体化
体育产业和行业的细分使它们各自独立,又增强了他们的紧密联系,使每一个体育产品的诞生,都蕴含了大量的多个子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从每一个科学设想的产生开始,经过科学论证、分析和技术攻关,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紧密联系,互为一体。例如,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和2005年洛桑世界田径锦标赛110米跨栏比赛中,分别创造出了12秒91的平世界纪录和12.88秒的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这一劳动产品的创造,除了刘翔本人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员的学习能力和临场发挥水平、包含教练员广博的训练理论知识和手段方法、科研队伍的技术攻关、医疗营养保健人员的体质跟踪监督、合理膳食和营养搭配、包括耐克公司根据刘翔脚膜、通过受力试验而专门量身制作的质量只有8克的跑鞋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与体育产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体育产业知识是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性产业知识体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体育产业的范畴不尽统一,所以迄今为止,对于体育产业的概念还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体育事业中可以盈利的那一部分,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服务业,有些人认为体育产业是娱乐业的下位概念。在这里,笔者认为,体育产业不仅仅包含在第三产业中,它也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其它产业内容,从而其发展也应该是多学科的、广泛的、综合的多学科知识集合的综合产业,例如,现代体育场馆的建设,各种体育器械的制造、运动饮品的生产等等,我们认为其更符合大产业范畴下的工业范畴。在我国,1985年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在关于三个产业的划分中明确把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门类,是依据体育产业的核心价值而划分的,即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素质服务业,体育经纪人、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均属于此类范畴。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各种知识体系越来越丰富。也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依存性越来越高,某一高新产品的生产,包含了多个行业的合作,由多种知识体系结合作为研发基础。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多行业集合体,对科学技术的依存度也相当高,由于其作为产业所提供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所以,体育产业在借助传统产业知识构建自身产业理论时,其必然又明显有别于传统产业而独具一格,形成自身独特的知识理论。例如,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从设计、建设,到经营管理和维护保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典范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早已远不是体育界的盛会,多种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将奥运会装扮成全世界、全人类的盛会。每隔四年一度的盛会吸引了全人类的目光,在16天的日子里,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各个环节。以即将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科技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并作为基础支撑着“绿色奥运”和 “人文奥运”的实施。“智能交通”技术、食医药科技、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的运用,无疑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奥运会的“眼球经济”凸显,各个国家把争办奥运会作为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世界众多知名品牌公司也将奥运会作为广告宣传的必争之地,奥运品牌、标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能力等无形资产价值被很好的挖掘。有人推算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影响及就业机会。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0年,奥运会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717.06亿美元,其中直接经济影响419.32亿美元,间接经济影响297.74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656万个就业机会,并将额外261万外国游客,15.55亿国内游客,奥运会当年可吸引77.7万国外游客和2.3亿国内游客。
四、马克思自然科学观下“现代”与“后现代”文化意识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社会的进步是由社会的物质进步决定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进步将现代社会细分为“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现代”与“后现代”这种说法,通常用于区分不同的现代化阶段。我们可以大致上认为,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后现代(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是指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价值指向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致使社会和个别产业的同步发展日趋明显,体育产业借助现代科技得以迅猛发展,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子行业中优先发展。例如,美国的NIKE、ADIDAS运动服装公司、我国的李宁运动服装等公司日益崛起和壮大。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生产方式转变是文化转型,人们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发生转变。社会进入“后现代”阶段,“后现代”文化意识在承袭“现代”文化意识转型基础上,又创新了自己的观点。“花钱买健康”、“享受生活”、“表现个性”的观点日益得到更多的人的赞同,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受到更多的人关注,例如,美国人每挣8美元就有1美元用在观看体育比赛上,各种挑战运动如蹦极、攀岩、远足、漂流和张扬个性的运动如轮滑、赛车等日益风靡全球,而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替代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另外,“后现代”文化意识使人们格外看重信息,一些体育网站、报刊、电视频道等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
很显然,“现代”与“后现代”阶段的区分指明了体育用品业优先于体育产业其它子产业发展的最终根源和发展趋势。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用品业优先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发展的印证。继而受 “后现代”文化意识的影响,在体育用品业的快速发展之后,体育自身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体育服务类行业开始繁荣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将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流趋势,体育经纪业、体育旅游与探险、体育保险业等开始悄然兴起。
五、小结
奥运经济概念的提出是随着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开始的。所谓奥运经济,就是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相关需要或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主办国或举办城市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讲,奥运经济就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等,以奥运为支撑点引发的一切产业经济现象和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的核心是体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国民性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巨大差异。
二、奥运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以体育为核心的奥运经济更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并不会唾手可得的,并且机遇和挑战并存。体育产业回报丰厚,进入壁垒又极低。入世后筹办奥运,西方国家将加快速度对中国体育市场“抢滩登陆”,我国体育产业同时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挑战,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抓住奥运经济契机,找出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和巨大风险,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良策,才能使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能最大化地变成现实。
三、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体育产品生产企业面临更为残酷的优胜汰劣。目前我国的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生产集中度低、资本运作差、生产规模小,其规模经济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大型的国际体育产品生产公司以其资产优势(包括经营资本、经营技术、品牌声誉)、内部化优势(全球经营网络)和管理优势使其在从事国际业务方面有极强的竞争力。入世后承办奥运,国外更多的跨国公司看中奥运商机,会更迅速、更大规模地进军中国体育市场,在非价格竞争方面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努力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无疑会选择降低价格的手段,这无疑会削弱企业的利润,迫使国内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企业和产品自动进行清理,一些管理差、规模小的企业及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从而造成大量现有职工的失业。
2.体育服务市场的挑战。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为低下,而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业无论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市场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系。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将自由进入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抢占该领域的就业位置;随着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放,国外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将大量来中国“打工”,也使得我国大量需要锻炼的、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体育经纪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相比,国外成熟的中介服务力量将趁机长驱直入,成为该领域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面对奥运经济,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保持体育产业各部分之间平衡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发展核心产业,才能带动中介产业和产业的真正繁荣。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根据世贸组织条款规定,有5年~10年的保护期,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已具备了条件。在保护期内,国家应在提供信贷、税收、土地使用、技术力量配备、市场保证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有意识地引导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同国际体育产品公司相比,在资金、规模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尽量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奥运会所特有的高认知度和广告接受度,使其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应紧紧抓住奥运东道主的优势,通过赞助中国奥委会、赞助名牌运动员、举行一系列的产品展示、购买场广告等各种渠道,将优秀的产品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全世界有机会了解并接受我们的名牌。
3.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极为混乱。国家要加大力度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有明确的规定。
4.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现阶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另一方面,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定位,彻底根除我国体育产品“高档次、高层次”需求的错误定位,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建英陈冀杭等:论北京奥运经济和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浙江体育科学,2002.4
[2]张辉:申奥成功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2
关键词 城市化 体育产业 互动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相对于我国来讲,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都走在了前面。发达国家在城市化与体育产业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总结,为我国城市化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文中所用“城市化”与“体育产业”的概念
1.1城市化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具体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
(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是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的过程。
(3)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4)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
(5)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
1.2体育产业
目前对体育产业的定义较多,本文中主要采纳曹可强编著的《体育产业概论》中的概念,即,体育产业,是社会各部门开展的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总和。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的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2世界城市化总体进程及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第三产业的变动
2.1世界城市化总体进程
从城市化的历史来看,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也是城市化的开端。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而到1990年,地球上已有5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化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景观,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城市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近代以来进步与发展的历史。世界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1 1760―1850年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
在该阶段,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6.5%,英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这都源于产生在英伦三岛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千千万万人从田野走到城市的步伐。
2.1.2 1851―1950年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
在这100年中,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得到较快发展。它们的城市人口从1850年的0.4亿增至1950年的4.5亿,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51.8%,每年有400多万人口的变为城市人口,从而在上述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其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到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8.4%,整个世界开始站到了城市化的起跑线上。
2.1.3 1951―2000年为城市化的普及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主旋律。许多发展中国家挣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从而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使世界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1980年达到41.3%。1990年按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显示已经达到了50%,上世纪末已经超过了60%。这50年,是世界城市化空前发展,加快扩散和迅速普及的阶段。至20世纪50年代,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水平稳定在70%―80%左右。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表现出非一致性,即大量人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城市郊区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许多“卫星城”,形成了所谓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如法国的“大巴黎区”、英国的“大伦敦区”以及美国的“波士华带”等。
2.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第三产业的变动
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虽然农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经济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很小,这可以表现在产值和就业两个方面。(见表1)。城市化的进程是传统二元经济逐步向一元经济转变的过程,非农业经济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看,产业结构由最初的第一次产业占优势向第二次产业占优势再向第三次产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可以简称为“高服务化”。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的产值构成来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首先是农业产值所占份额大幅度下降;然后是工业产值份额大幅度上升,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优势比重;接下来,进入工业化后期(20世纪中期以后),工业产值份额下降,服务业产值份额持续上升,并最终占有优势比重。
表1:2014年发达国家的农业与非农业的就业与产值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16年。
另据《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早在1960―1980年间,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0%降为27%,就业人数比重则一直在38%左右徘徊,但同期城市化水平却从68%上升到78%,其根本原因就是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力。这一段时期内,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54%提高到60%,就业人数比重从44%增加到56%。从以上资料反映出,在发达国家里,第三产业是可以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
3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互动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不可避免的。与农村相比,城市有经济、文化、艺术、政治、金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可以为体育产业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体育产业与城市化有效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体育产业也在逐步得到发展,二者存在明显的互动性。
3.1城市化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城市一直是而且将在很长的时间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以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美国为例,美国的许多著名城市除了经济上在国家占有重要位置以外,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也比较好,城市中大多都具有完备的体育设施和较为规范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健身俱乐部,美国的著名城市大多数都可以称为美国的有名的体育城市,如美国印地安那市的篮球及赛事很发达,被称为世界篮球之都,而同时拥有NBA、NFL、NHL、NLB球队的菲尼克斯,也由于体育赛事的影响逐渐成为美国西部的一座迅速发展的体育城。2002年,该国体育娱乐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的总收入,是汽车制造业的两倍,体育产业创造的产值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3,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
许多美国城市在城建规划中都对体育设施分布作了明确的规定,市政府总是在预算中投入巨资兴建体育场馆和设施,在一些新兴的城市、重建的城市尤为如此。市政府重视新建体育场馆,但不仅仅着眼于大型体育场馆,以纽约市为例,即使是在寸土存金的曼哈顿岛,小型的运动场所比比皆是。在每一个街区、几乎都有一座小型的体育场所,在这些体育场所安装了篮球架、壁球墙、网球场、儿童游戏场等等,方便附近社区的居民前来锻炼,而且所有这些场所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3.2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来看,在经济和体育较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娱乐等多方面需求,而且通过满足社会成员在上述领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显示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大都在2%左右。以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在20世纪的持续增长与该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成为该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有直接关系。据统计,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的总值达2125.3亿美元,占全国GDP的2.4%,成为美国的第6大支柱产业。而2003年,美国体育娱乐产业已创造出2300亿美元的总收入。体育产业的发展在21世纪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国家的体育产业规模大幅度扩大,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地位有所上升,成为促进增加消费、提高就业率、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力产业之一,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和拉动相关产业增长的功能更加显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现代人的体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和牵引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4小结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体育产业互动为我国提供很好的例证,我国也应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积极的推进社会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改善,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条件,而体育产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内在和外在的发展,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蔡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国四川的实证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第一版).
[2] 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第一版).
【关键词】长三角;休闲体育产业;背景;优势
前 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当前有1/3的闲暇时间,这一数字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见,“休闲”已成为我国民众的一大生活课题。尽管国内未明确界定“休闲产业”,但研究该产业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会越来越受人们追崇,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因此,与之相连的休闲体育产业也将蓬勃发展。
一、对休闲体育、休闲体育产业的界定
休闲体育是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1],是指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向上的身体活动方式[2],其特点在于它的自主活动性、娱乐性、健康性和新颖性。
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它包括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的经营活动[3]。它满足了人们在余暇时间内对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消遣放松、运动探奇等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体育休闲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做出的自然选择[4]。
二、长三角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背景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萎缩,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增幅逐步回落,唯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会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只占GDP32%,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将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主要涵盖第三产业的内容,因此,我国产业结构政策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原动力。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一方面,城市化与产业化息息相关,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城市内各个产业的互换和协调过程。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之一,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5]。另一方面,城市化对城市规划作了更高要求,对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场馆的规划也更科学合理。这就是说,休闲服务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地位不会削弱,相反,它将变得更加重要。
(三)促进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还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200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这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6]。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可以极大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举措。
(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不断提高
消费从理论上可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三层次。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有更多享受和发展需要方面的消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为长三角地区的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人们不仅通过健康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还能从中获得精神享受。现代城市居民承受着来自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放松。所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为休闲体育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居民闲暇时间得到增加和体育休闲观念的提升
从1995年开始实施双休日,到2007年11月9日国家对法定节假日做出重新调整,在原有基础上新添了清明、端午和中秋节,如今居民全年的闲暇时间达到了115天,约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人们可支配更多的时间参与各类休闲活动。长三角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居民的生活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休闲找体育”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人们逐步将休闲体育纳入生活。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休闲体育必将成为人们热衷的休闲方式。
三、长三角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优势
(一)休闲体育产业的地域优势
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全都坐落在以上海为中心的300km的半径之内。沪杭、沪宁和宁杭3条城际高速铁路将沪宁杭打造成了“铁三角”。长三角的城市空间格局也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点―轴”态发展成了网络状的城市群,各大城市间都建立了点对点的直接联系。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在打造包括航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在内的更加便捷的立体快速城际交通网,构筑“1 h生活圈”。另外,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城际巴士来回穿梭,长江、钱塘江等水运系统四通八达,如此便利的交通是休闲体育产业不可多得的资源。
(二)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优势
影响体育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体育产品的价格、消费水平、体育观念等。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产业的快速繁荣得益于该地区轻工业的发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生产厂聚集于此,因此其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库存量都远远高于其他地方,体育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低。2010年长三角江浙沪三省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前列,其中上海23200.40,江苏14357.49,浙江17858.20。发达地区迅速而宽泛的信息交流使得人们更易于接受时尚新颖的观念,即健康的体育理念。因此,低廉的产品价格、庞大的可支配性消费支出和时尚的体育理念保证了该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强大的市场需求。
(三)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源优势
1.丰富的人力资源
长三角地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包括复旦、交大、浙大、南大在内的部属名牌高校、“211”工程大学以及其它高等院校,为当地发展提供了管理、研发、技术、咨询等领域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设有休闲体育、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等特色专业,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再者,来自海内外各国的高端人才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
苏州和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其休闲文化源远流长。目前长三角旅游景点根据各自特色增加了体育休闲类旅游项目,如:周庄、杭州大清谷、桐庐、苏州西山拓展训练,太湖、上海金山城市沙滩的龙舟、扎伐,杭州双溪、千岛湖漂流等,极大丰富了原有旅游资源。众多风景秀丽的青山绿水更是人们进行登山、徒步、露营、定向越野等项目的天然资源。
(四)休闲体育产业的资源资本优势
休闲体育产业对经济实力有很高的依存度。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5,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发展现代休闲服务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2011年长角地区GDP总量突破80000亿元,达到82022.92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7.4%,其中16城市中有9个城市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如此雄厚的资本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五)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优势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了机遇。一体化不仅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促进体育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开发,还加强了以上海、杭州、南京这三大城市为核心都市圈的辐射,加速休闲体育观念的传播。此外,长三角三省市十分重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上海市充分利用旅游大都市资源,举办各种有影响力的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和比赛,如F1、黄金联赛、世博会等。
小 结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必将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休闲会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基调。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把握和坚持竞争优势,不断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进一步加强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构建长三角休闲都市圈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楼佳(1992-),女,浙江嵊州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周爱光.体育休闲本质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2009.
[2]崔冬冬,谢恩杰,唐文兵.浅析休闲体育产业的概念和功能[J].新西部,2010.
[3]陈新生.广东省休闲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
[4]薛涛.休闲体育产业与假日体育消费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6.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体育休闲产业的兴起,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体育产业日益朝着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当前,体育产业的经营活动日益丰富,竞赛表演市场不断成熟,体育休闲产业迅速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独立经济部门的地位基本确立。随着体育产业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良性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关键要形成规模化效应,发挥集群作用,从而为产业发展不断提供内在动力。
1体育产业集群的内涵
体育产业集群是一个科学概念,不能简单理解为体育产业的积聚。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区域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点,地域发展特点、人文特点、生产要素特点、经济结构特点等,必须以促进体育产业专业化、多元化为发展特点,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效应,确保体育产业链的最终形成。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必须构建具有一定地域集中性,具有内部的合作和竞争关系,表现出较强关联性的体育企业集群。从我国成功举办诸如亚运会、奥运会等各类世界性体育赛事后,体育产业经历了新世纪的快速成长,逐渐成为人们认可和广泛参与的经济领域,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育竞赛和健身市场。体育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2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成长的关系
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必然促进体育产品供给的丰富,随着体育产品种类的分化和增长,体育产业的分工更加细致和专业化,从而促进区域产业分工的优化和升级。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方的体育产业呈现分散和零星的发展态势,企业发展缺乏整合,产业布局十分松散,导致供需信息不对称,引起管理和交易成本的不断增长。由于缺乏整合性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能够有效调动区域的一些生产要素,能紧跟各类消费要素,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供应链,有利于企业清楚认识市场环境,降低经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体育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后,能够有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确保产业和配套经济要素始终保持相对科学的运行状态。随着体育产业企业的聚集,各个企业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形成互补优势,同时促进配套产业如运输业和零售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区域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优化。其次,形成集群化发展后,原本分散的企业能够聚集到一定的区域内,在相同的政策和商业环境下发展,有利于商品销售规模和速度的不断扩大,为大批量的生产销售提供可能,从而促进区域产业规模的升级。最后,体育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必然促进技术的不断创新,从而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创新动力。
3体育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和谐发展的措施
3.1加强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
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属于新兴产业。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没有很好地结合市场需求,在体育产业配套设施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体育消费却没有出现相应的高速增长,在中呈现出“衰败”的奇怪景象。尤其是近年来,体育服务和休闲产业的发展步入瓶颈期,体育用品的销售额不断下滑,体育休闲场馆和会所难以吸引到足量客源。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条件、社会文化特色以及资源优势,做好统筹规划,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寻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坚持市场导向,着眼全国体育休闲市场乃至世界体育休闲市场,从而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及其配套产业的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物流和管理理念整合和升级产业链,发挥实力强劲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技术,促进集群内的企业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发挥优势互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3.2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作用
推动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导向的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政策环境支持。因此,政府必须扮演好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主动参与到发展进程中,提供有利的政策和发展环境支持,从而成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舵手。首先,政府应该推动体育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硬件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本流向,政府应该大力建设环保、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群化发展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够为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创造成本优势,并未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操作空间。为了充分调动区域的一切生产要素,政府可以建设体育产业科技园区,同时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动产业园区的技术升级,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园区创新能力和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探索体育产业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形成产学研的生产链,促进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做好体育产业聚集规划。体育产业聚集区的规划不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冲突,必须在参考城市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科学规划,城市的产业发展也应该预留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对各产业聚集区进行合理配置,推动各个产业聚集区的补充和协调发展。此外,为了确保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针对体育产业核心需求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优势,以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升级。
3.3推动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很多地方大力扶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使其占体育产业比重过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层次偏低。同时,对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其产业品质大幅落后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反过来有影响到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此外,体育休闲业没有充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往往采用的方式,在大量休闲会所出现的同时,却由于对中低消费市场吸引力不足出现“衰落”情境。因此,各地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多条腿走路,在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动体育服务业、体育休闲业、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的优势。同时加强区域的合作,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不断提升产品服务种类和品质,形成能够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体育休闲需求的产业布局。
4结语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属于新兴产业,存在很大的发展活力和空间。面对体育产业分化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的现状,在影响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把握市场需求,从区域和全国性乃至世界市场进行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导和决策作用,同时加强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分类发展和局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当前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会迎刃而解,也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新的机遇。
作者:卢方群 黄伟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荣娟,司钦如.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原地区体育产业园构建的社会价值探究[J].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2014(1).
[2]黄义军.滨海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构建研究—以山东丁字湾海上新城为例[J].东岳论丛,2014(35).
一、体育产业的现状
体育产业是指围绕体育或由体育引出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目前,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4 000亿美元,并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美国的体育产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经突破3 000亿美元,占GDP的2%。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迅猛发展,是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由劳动型生活方式转向休闲型生活方式的大趋势中所产生的必然。同时,在市场经济下,体育也已经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运动,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企业与体育的关系达到水融的地步。中国1998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约为183. 56亿元,估计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至少可达281. 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 2%增至0. 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可以在1%~3%之间,所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二、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的互动
1995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实施长期电视转播权销售计划,与一些大型广播电视公司签订合同,将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一次出售时间范围延长到2008年。其好处在于避免市场波动的影响,提高经济收入的可靠性;使广播电视公司有长期打算,提供更高质量的转播。至今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美和南美、中东、欧洲等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至2008年的51亿美元的电视转播合同。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1997年至2000年,国际奥委会的电视转播收入高达36亿美元,仅2000年国际奥委会的年收入就超过12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收入就达7. 98亿美元,指定赞助商的赞助2.21亿美元,门票收入3.56亿美元。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电视转播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25亿美元, 1992年巴塞罗那4.4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5.68亿美元,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达到13.2亿美元,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转播收入是奥运直接经济的大头。电视转播收入已成为奥运会赢利的重要衡量指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的市场化运作无疑为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运作得当, 2008年奥运会不仅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更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本次奥运会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亿美元~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42亿美元~144亿美元,而北京地区为举办本届奥运会的投资就达到280亿元人民币。
三、防止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避免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一般在12年左右,在奥运会的前期、当期、后期陆续以不同方式显现。随着奥运规模越做越大,主办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花费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多。从总体上看,在奥运会后期,投资会明显萎缩,总需求急剧下降,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成为不良资产,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也可能出现衰退,从而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出现“低谷效应”。这势必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把“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是需要应付的挑战。
北京奥运会将新建、改建和扩建大量的体育场馆,在考虑奥运会本身需要的同时,更要考虑奥运会以后场馆使用问题,要冷静客观估计奥运会各方面需求和准确评估奥运会的真正经济价值,避免体育场馆等设施在赛后的闲置和浪费,防止市场判断失误产生奥运经济泡沫。据调查,我国九运会、亚运会和大运会新建和已建的所有场馆在建成之日起就存在亏损现象,收入根本无法与日常维修和维护持平。因而,应总结和借鉴以往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利用赛后体育场馆等设施,增加这些设施的利用率,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促进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 产业投资基金 发展 创新动力
一、前言
体育产业以其丰厚的回报和跨越国界的整合资源,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投资热点。但在我国虽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完善,民间资本积累雄厚,但是发展体育产业的资金筹措却每况愈下。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业绩,加速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主体的迅速发展。因此,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繁荣的创新动力,具有拓展体育融资渠道,引进先进投资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双重功效。研究如何高效发展运作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创新举措。
二、体育产业与产业投资基金的融合发展
1、可行性分析
世界各国在借鉴吸收美国扶持高科技产业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即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进行了创新和改善。实践表明,只要能够在充分认识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吸收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内在运行规律,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本国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当中去,就可以取得成功。被扶持的产业可以是高新技术产业,同样也可以是基础产业或者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而体育产业完全具备与产业投资基金融合发展的兼容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产业是极具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城镇居民的货币支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使得人们获得更多的“空闲”。据调查,1994-1998年我国城镇人口的体育边际消费倾向为1.5,已经成为富有弹性的产业部门。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可以预料,我国人民对“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体育消费品会显示出不断增强的消费偏好。
其次,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贡献。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将会为我国人民提供广阔的体育消费空间。加拿大政府对1995年的公民体育参与率与其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参与率每增加25%,将使加拿大整个经济增加0.25%-1.5%,体育活动使加拿大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力增加了0.75%,蓝领工人中体育参与者的生产力高出非参与者平均水平的12.5%。
再次,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美国经济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体育产业与众多的产业部门有较强的关联度(见表1),并有经济学家赛尔奎因通过实证性研究证明行业部门结果关联程度的深化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是非常具有投资价值和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断向深层次发展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必要性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体育投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社会资本进入壁垒高,投融渠道单一;政府对体育投入不足,体育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很低;资金投入的结均不合理;体育产业的配套经济政策管理体制之间的兼容性差。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可以有效地筹集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产业,解决国家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且,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或是国有体育经营性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有利于明晰产权,强化出资人的有限责任。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机制,有利于推进体育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三、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效运作的对策与措施
我国的体育产业基金是伴随着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基金运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各省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各地经济、金融和体育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还只有少数省、市获准设立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或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中心,而且基金的运作效率尚不理想,没有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金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营运的应有功能。因此,探讨如何高效运作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募集融资的新思路。
1、把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建设成培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孵化器
就发展体育产业而言,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作为其运行的企业孵化器是未来的改革方向。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孵化器的共同特征是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支持的有机结合,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将其经费转投为孵化器建设基金或相应的补贴,孵化器本身则根据市场规律来选择入孵企业,并提高“种子”资金在孵化过程中的杠杆效应。所以我们建议:拟拨给体育系统发展体育市场兴办体育企业的投资,应将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投入到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由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按照企业孵化器的模式整合其他相关资源,培育和促进一大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小体育企业的健康成长。这样做,既可保证国家用于发展体育产业的资金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又能壮大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为其筹集更多的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创造良好的条件。
2、以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为纽带,有效地盘活体育产业的资产存量
目前,全国各省市体育系统及相关行业有不少不存量资产处于闲置或未充分有效利用的状态,例如一些土地、房屋(包括运动健身场馆),体育设施和设备等有形资产未能获取应有的收益。再如一些运动队、俱乐部、运动场馆、运动会冠名权,重大赛事活动的电视转播权,运动队及运动员指定产品特许使用权等一系列无形资产,大多没有通过有效包装、宣传和市场竟价,使其市场价值没得到充分体现。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应该肩负起资产重组和资本营运的重任。利用自身与社会各界联系面宽、信息量大、能聚集一批专职和兼职资本运营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优势,在存量资产方面开展财务顾问、营销策划、包装重组、企业设计等一系列中介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募集社会资金,以少量的直接投资激活庞大的存量资产,使体育资产的拥有者和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人都取得较好的回报。把部分闲置的资产向社会公开拍卖,或者同其他产业的企业进行资产置换;收购部分闲置体育资产,通过包装和整合后同相关产业进行嫁接,以期通过优势互补开辟新的市场。体育产业与教育产业、文化产业、会展产业、旅游产业、新闻产业、医疗产业、高新科技产业、饮食娱乐业等都有很强的关联性,以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为纽带,促成体育产业与上述产业的联姻,盘活大批体育存量资产是大有作为的。这也是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从体育产业内部进行低成本扩张的一种模式。
3、以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体育产业资本营运的支点
目前,我国各省市体育产业的融资手段不多,融资面较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主要是面向社会募集赞助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准金融机构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资本市场不仅从证券种类上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而且从层次上还可以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柜台交易和产权交易所等都可看作是场外市场)。理解了这一点,有利于调整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开展资本营运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思路。通过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的努力,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各省市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优势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一家以体育产业为主的股份公司,该公司以体育产业骨干企业(包括著名运动队和著名运动员的声誉等无形资产)为主,辅之以与体育相关联的保健食品、生命科学产业,以及与体育产业相关的高新科技产业的成果,加上创业投资公司的风险投资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丰富运作经验,经过几年左右的努力,有希望成为继“中体产业”、“北方五环”、“青岛双星”之后,活跃于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又一颗新星。
4、重新调整定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有利于提高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
目前,我国各省市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基本上是按照社会团体基金的模式来运作的,其特征是被动地接受社会捐赠和赞助 。从近年来各省市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现行模式来运作体育产业基金,只能解决举办大型赛事或相关活动的临时性资金缺口,不可能有效解决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于资金的巨额需求。为了迅速筹集体育事业发展资金,建议各省市可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试点,以其作为主要发起人,按照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申请组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在证券市场上首次发行体育产业概念的投资基金来募集社会资金。该基金以投资体育产业为主,同时也适当投资国债和与体育相关联的生物科技、旅游、文化等产业,形成一个投资重点突出,既能有效控制风险、又能争取较高利润回报的投资组合,以此推动体育产业超常规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一种创新融资工具,具有拓展体育产业融资渠道,引进先进投资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双重功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魅力就在于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投资,同时也是一种融资,并且,投资和融资的工具都是以权益形式存在的。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实践证明,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两个基础,即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而科技基础决定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资本、技术和管理艺术相结合的新型金融运作机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扮演了促进体育产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倪刚: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与管理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