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人―机―环境
1 有关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近几十年来新兴起来的。当与室内设计联系在一起时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就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应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因此,室内环境设计不仅仅是对人们在视觉上对环境的设计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的重视,同时对物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等所反映到环境上的因素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了高度重视。
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相关内容
2.1 有关人体基础数据
在人体基础数据的来源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获取:第一,人体尺度。第二,人体构造。第三,人体的动作域。这也是我们人体工程学所要研究并提供的基础数据。
2.2 有关人体生理计测
有关人体的各项指标,测量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人体出力测定、人体触觉反应测定、人体疲劳测定。 包括的生理指标有:皮肤温度、出汗量、血压、心率、耗氧量等。
2.3 有关人体心理计测
有关心理计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是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和尺度法等。第一种,精神物理学测量法。第二种,尺度法,是以顺序在心理学这个角度中划分量度。
3 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产生的作用
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这门学科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功能,一是实用,二是精神。从实用方面来说,主要是指室内设计对人们生活所具有的实用性,也就是从人们生活需要的方面力求最大可能的满足需要的多重性;从精神方面来说,主要指室内环境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对人们心理活动上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在供人们居住的室内空间的人所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对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特殊作用。
3.1 为确定空间场所活动所需范围提供依据
在设计的过程中,室内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生活起居的理想舒适程度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形状所呈现的空间,会给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方形、圆形、八角形等比较严谨规则的几何形式的空间,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觉上带来一种端正、平稳、肃穆的环境气氛,相反,那些具有不规则形式的空间形式则给人带来一种随意、自然、流动的气氛。在进行室内设计的同时,人体尺度的具体数据及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到所有空间与围护,都是在人们的动作和活动的范围安全与否,是否是对大多数人们的适合活动尺寸为宜,并强调一定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3.2 为确定设计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寸及适用范围提供依据
在我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中,都希望室内的空间和家具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浪费空间,也不会给室内带来拥挤感,能够达到我们预期设计目的并且符合正常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家具作为室内环境中的主体物,首要的就是一定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家具的使用首先就是为人所用,服务于人,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让人感觉到非常得体、适当,才能给人的精神和身体带来愉悦和放松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家具的同时,一定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包括在家具的尺度上、形式上及其布置方式上,也就是说,必须符合人体的尺度以及人体各个身体部位的活动规律,才能让使用者感受到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的目的,这也是家具设计的宗旨。
设计家具的目的是使预期的使用者感到安全和舒适,其规格及形状的尺寸要求所需的基础数据都是由人体工程学来提供。一般情况,例如立位使用的高橱柜的高度我们一般会设在1800~2200mm,宽度一般设在400~600mm 。座位使用的家具,比如桌、椅等家具,应按照人坐在座位上从坐骨结节点的位置进行计算为准。比如一般沙发的高度以350mm为宜,其靠背的角度一般设为100°。
3.3 为确定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提供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的适应群体主要是作为人体居住的重要场所,那么所包括的设计方面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比如人在睡眠时,人体正常需要的热量应该为273kJ/h、站着的时候,人体正常需要的热量为420kJ/h、在重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人体所需要的热量为1932kJ/h。又如人们在谈话时的距离也会因不同交谈方式会有一定的设置区分,在会议时,人们之间一般谈话的正常语音交谈的距离在3m,强度应该在45db,生活交谈时,人们之间的正常语音距离应该在0.9m,强度应该在55db等。从医学卫生的角度考虑,在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中,气候中空气成分的含量对一个人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的保证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们体力的恢复和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很有利的。在室内环境里,在光环境的设计中,如房屋的采光和朝向等也很重要。通常情况下,起居室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朝向,这样才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同时,卧室的采光既要有一定的阳光照射而又要避免过分的烈日暴晒。因此,作为对人体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和确定,通过人体工程学能为设计提供最佳参数,在设计的过程中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3.4 对于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视觉的要素包括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在这些条件下,通过色彩与光线的变换便可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创造出不同的室内的环境气氛。人们想要一个舒适、安宁的环境,颜色能起到至关重要的视觉作用。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和情绪可起到非常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颜色在视觉和心理感觉上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例如,黄色是一种明亮、柔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活跃、充满喜悦之情。中国自古以来将黄色多用于奢华的皇宫中,在今天我国室内环境装饰中,以黄色为基调作为居室装饰的色彩仍然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绿色,首先会使人联想到春天和负有生命的事物,也是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色彩。经科学证明,绿色有促进正常血液循环的功效,能缓解眼部压力,消除眼部疲劳的功效。所以需要从事高温作业或者用眼过度的一些工作者可以采用绿色或者蓝色作为室内环境的色调为宜。同样,光线的不同角度或照射强度的大小也会通过视觉给人的精神带来不同感受。因此,只有了解相关的视觉要素信息,才能够为创造更舒适宜人的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4 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形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室内设计领域,人体工程学为该学科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的、量化的有关设计依据。可以说,当前室内设计所使用的参考资料、执行标准,大体都来源于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人体工程学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是基础、是平台,但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却绝非局限于此,还可以表现在以下这两个方面。
4.1 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质量的促进与发展
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室内设计中,有效地推(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动了学科专业的发展,总体说来,使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飞跃:第一、从经验走向科学;第二,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第三,从定性走向定量。这些发展,促进了艺术与科学的有利结合,有效提高了室内设计的生活质量。可以说,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产物,人体工程学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环保生活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2 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理念的提升
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室内设计中,使室内设计的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改变。第一,将行为实践转变为科学观念融入设计理念之中,由此转变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第二,将个体观念转变为整体概念带入设计理念之中。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了当代设计领域的思想理念,此类课题为“系统设计”理念提供了用主导思想。第三,将主流思潮转变为前沿思想导入设计理念之中。人体工程学所研究的课题内容和服务对象都是同时代的事物,它的研究理念和目的是直接反映了主流思潮和时代追求,因此始终保持与时代脉搏同步。
5 结语
“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的理念是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核心,它的研究内容大量地应用在室内环境设计之中,其中以人的生理内容和心理内容是在应用范围中最为普及的。室内环境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室内环境设计的好坏不仅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质量。人体工程学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室内环境设计的质量更大大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居住条件。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与影响,有利于促进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更广泛、更深入更合理的应用,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高军,俞寿宾.西方现代家具与室内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 霍维国.室内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
[4] 张月.室内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室内装修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关键词:功能需求;人机工程学;布局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01-01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人体工程学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就是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正确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理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求了解及认识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需要。厨房作为室内家居设计的重要空间,在解决与整体风格配套及美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能尽可能便利、愉悦的使用该空间的各种功用。
厨房整体设计所包含的部分主要从功能需要、材料选择、颜色搭配和尺寸设计上展开,也正因为每家每户的主人使用厨房的情况都不同,才衍生出现人们对整体橱柜的设计及需求,在具体的设计中,不能只局限于人体共有的基本尺寸和人体资料的简单积累,对人体工程学中尺寸的研究也正是从不一样的个体得到最适合的尺寸对空间或产品加以设计,达到真正的为“人”服务,本文通过简欧风格案例的整体橱柜设计展开对厨房中涉及到的各项尺寸的研究和分析:
该户型原始结构(见图一)进厨房后左边有一扇门通往阳台位置(阳台可从客厅进出),为了使得厨房操作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以及适当增加厨房的使用面积,将通往阳台的门封闭,在U型厨房设计中,将水池设计在操作者的左边可以让热锅、清洗后的蔬菜等在水池及灶台间合理挪动,因此封闭的横向空间1900mm正好做厨房水盆的位置。水盆左边预留放做碗盘的位置,右边放洗好菜后的盛菜位置,厨房的平面布置图如图二。
该居室居住为年轻的新婚夫妇,上班族,厨房工作分工明确,女主人做饭,男主人洗碗,女主人身高158cm,男主人177cm,根据男女主人在厨房的分工不同,以及厨房空间设计的功能布局特点,将厨房设计成U型,且两个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左手短边为洗菜区,高度设计为850,方便男主人不要弯腰洗碗,也更不容易往外溅水,长边为烹饪区,高度为750,适合女主人较小个子,烹饪时高度合适,做菜时也更省力。
同时该厨房的纵深宽度为1900,宽度不算很充裕,结合年轻的生活习惯,为此设计成开放式厨房,满足人的心理空间需求,体现家庭的完整和增加娱乐性。厨房设计从外观效果、功能使用、材料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该户型的整体厨房采取订制门板及线条来满足欧式橱柜的外观效果,用橱柜设计的要求和户主的使用要求来满足功能,用人工打造柜体和台面来降低材料成本,柜体的基座(地柜)用瓷砖中间空余空间灌注水泥来做地柜的隔断,配套瓷砖不留缝做橱柜台面,瓷砖下浇筑8cm的水泥并内嵌钢筋增加台面的承受能力。
厨房台面的平面操作区域的进深尺度一般以400mm至600mm为宜。该厨房空间总进深为1900,设计成600mm的宽度既可以使300*300的瓷砖不用加工贴台面,也最大可能的增加切菜区域及墙壁的使用率。做饭、切菜时不会把东西放到太里或太外,伸手就能够到。
按照东方人的体形,下柜的高度多会控制在850—900mm,只要使用者站立时手指能碰到水槽底部就可以了。该厨房区域是分工合作,根据实际用户的需求,将水槽区域定位850 mm,抬高十公分,以满足男主人洗碗不弯腰及溅水的可能,烹饪区域750 mm,方便个子偏小的女主人炒菜更省力,这也是该厨房设计以人为本最有特点的地方。同时下柜下边沿留出80 mm高,方便使用者做饭时靠近操作台操作,符合人体工程学。
操作台上方的吊柜要能使主人操作时不碰头为宜。吊柜与操作台之间的距离应在550mm以上。很多家庭进厨房操作的是家庭主妇,因此,取放物的最佳高度应设计为950mm至1600mm。此厨房吊柜高度1450mm,同样是为了方便女主人的开取方便。柜子的间隔宽度不大于70厘米,以保证合理开启以及长久使用门板不变形,该厨房上柜的门板宽度为450mm,下柜的门板宽度为600mm为一间.每间设两扇门。大多数上柜的高度为450mm,深度为300—350mm,这样既能保证做饭身体前倾时不会碰到头,又能方便存放碗碟.厨房里的电器尺寸相对固定,要根据不同产品的散热窗、排气孔位置在电器与橱柜间留出200—400mm的空间保证它正常散热。
一个好厨房的基本要求是:合理布局、美观耐用、轻松安全。厨房空间动作尺寸是以人和台面、人和墙壁、人和吊柜之间的关系,所以厨房厨柜的设计与尺寸关系紧密相关。通过对该个案的设计和设计分析,充分反映出人体工学在设计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设计中涉及到的各项尺寸指标都要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通过结合功能需求确定各项尺寸,才能让主人在厨房内安全、健康、舒适且提高效率的使用各项功能。从厨房设计对尺寸的要求也进一步看出在设计中,只要与人直接参与的设计因素都应该从人出发,最大可能的满足个体的使用习惯、需求。这也正是研究人与各项尺寸关系的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蘅.人体工程学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继电器,1981年02期.
[2]谢和鹏.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
0 绪论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在2002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有庞大的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面对这种严峻的人口压力,满足庞大数量的老年人群对居住空间的特殊要求,创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环境,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室内学科的不断完善,人体工程学在室内居住设计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它是现代室内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指导理论。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引入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使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达到最佳水平,促进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1 人体工程学概述
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的会章中把人体工程学定义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问题的学科。[1]它为解决“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等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本文以老年人的身体尺寸和空间尺度为切入点,提出与老年人相关的空间环境设计和家具设计必须要考虑老年人的体型特征、动作活动范围等物理因素,还要考虑到老年人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人体工程学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人体工程学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运用
2.1 为家具设计提供依据
人体结构是家具设计的重要基本资料,只有运用这些数据的有效值进行设计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家具更加舒适、更加高效、更加安全。具体设计时必须以人体工程学为指导,使家具符合老年人的基本尺寸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尺寸。
由于年龄的差异,人体尺寸存在着差异。老年人人体尺寸有两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一方面,无论男女,上了年纪后身高均会比年轻的时候矮;另一方面,老年人伸手拿东西的能力不如年轻人,设计者在考虑老年人的使用功能时,还要对上述的人体特征给予充分考虑。例如,对日常生活家具的选择上,过于高的橱柜、低于膝盖的抽屉不宜使用。此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和操作能力下降,应尽量多使用圆滑、没有棱角、易于操作的家具,最大程度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床具和座椅要尺度合理、软硬适中。
同时,由于老年群体具有高患病、高伤残、高医疗费用的特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的老年人,都可能变成程度不同的残疾人。所以老年残疾人也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群体。我们可以根据残疾人活动方式的不同,分为乘轮椅者和能走动的残疾人。对于能走动的残疾人,必须考虑到他们使用的辅助工具,如拐杖、支架等,这些是残疾人身体尺寸的一部分,应该把这些工具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对于要乘轮椅的老人活动空间的限定,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手臂能够得到的距离、各种间距以及其他物体的尺寸。例如,橱柜和吊柜应该具有可调节高度的功能,其最适宜的高度应在480mm~1300mm。
总之,只有结合老年人生理的具体特点来进行家具设计,才能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居家活动场所,真正实现高品质的居住空间的目标。
2.2 为空间尺度提供依据
按照人体工程学理论,首先应该准确设定出老年人在立、坐、卧等状态下的平均尺寸,其次测定出老年人在使用各种家具、设备和从事活动时所需的空间的体积和高度。这样,一旦确定了空间内的总人数,就能推算出特定空间的合理面积与高度,以及相关的基本尺寸。
厨房与卫生间是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满足居住功能和保障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协助老人克服身心功能退化并降低潜在的危险是厨卫设计的重点。从功能上看,卫生间最基本的设施是坐便器和洗手池。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其余的功能增减则取决于卫生间的面积。卫生间面积大则可能包含众多的功能,如化妆台、淋浴间、浴缸等,面积小功能也随之递减。面积过大过小都不合适,过大会影响老年人的撑扶,过小会导致活动不便。以日本TOTO公司的研究为例,一个满足基本卫生设施功能的卫生间,其最小室内空间尺寸为1235mm*750mm。在洁具的尺寸方面要考虑周到,避免使用带棱角的器具。在马桶浴缸、淋浴间周围的墙面设置安全扶手,以便于抓扶,最好还要有标志高度的标识。厨房设计的合理性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厨房的布局以开敞式为佳,尽量使用U型或L型布局,不但空间流畅,而且行进距离短,便于轮椅旋转。洗菜池、操作台尺寸的设计要合理,如洗手台下部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方便采用坐姿或乘轮椅的老人使用。因为老年人不宜爬高和屈身,所以橱柜的选择要注重尺寸的设计。
门户空间指的是建筑进户门和居室内的门及其相邻空间。对于进户门的空间设计,其开放通道应该大于850mm,最好可以设计成大小双扇,大扇打开时满足轮椅通过,而双扇同时打开后满足急救设施通过需要的1200mm宽度。除了门扇本身,其周围空间的视觉环境应该要有良好的视角,避免打开进户门时出现视觉盲区。同时,要保证进户门外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以便于停留、休息、交流活动的开展。对于居室内的门户空间,应该充分考虑到老人需要使用轮椅后对通道、门扇宽度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护理人员的活动空间。
卧室是老年人所呆时间较长的环境,设计时要求老人卧室的面积净宽应大于3400mm,床与家具的距离控制在900mm以上,保证轮椅的正常通行。
2.3 为感知环境设计提供依据
人的感觉能力是有差别的,而人体工程学既要研究一般的规律,还要研究不同年龄的人的感知差异。人类的感觉器官依照作用可以分为五类,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而视觉、听觉对老年人的行为影响较大。通过这些感知行为,老年人对于光照、噪音环境状况有了更加直观和敏感的认识。感知环境设计,能够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并且能解决老年人因环境产生的各种行为活动问题。
感知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光学环境设计和声学环境设计。光学环境设计针对老年人的视觉老化问题,它强调提供充分的照度,除了尽可能使用自然光外,还要提高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具体做法是,自然光可以通过扩大外墙开窗面积获得,应用新型节能灯具以提高照度,降低能耗。声学环境设计针对老年人听觉退化问题,目标是减少噪音对老人生活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除了居住单元远离噪声源的位置外,室外外墙安装隔音材料,使用双层隔音玻璃,室内合理地运用吸音材料,如吸音板、隔音密封条等。此外,室内采用隔音效果好的绿色植物也是一种流行的做法。
3 总结
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正确认识,使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的生活需要。据研究发现,把人体工程学引入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通过合理地设计环境而改善不适宜的生活氛围,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情绪问题,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人们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大多重视如何提高免疫力, 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免疫力平衡。免疫功能紊乱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单纯“提高免疫力”是健康的认识误区。例如,人体每天需要平衡补充营养食物、吸进一定量的氧气,同时也要排除出基本等量的物质,只讲究“补充”,不注意“排泄”,身体机能不平衡就会出现问题,某些部位就会产生“气滞血瘀”现象。
人体免疫失衡是个大的概念,涵盖了人体各个生理系统之间的生物功能平衡关系,某个系统功能有了问题,是身体生物机能整体失衡的结果;某个部位产生了病灶,是全身的疾病在局部反应的结果。中医、西医均重视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研究,近些年来兴起的免疫平衡研究,促进了免疫学的发展,为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提供了依据。
生物的诞生、生长、进化发展、衰退、终结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因素,二是在生命过程所处于的生物物理能量环境因素。因此,生物机体组织功能系统是否保持了平衡,不但要有物质的平衡支持,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生物能量场的补充与平衡支持。
例一:一个长期工作在织布机杂音环境中的人,就会出现神经系统失衡,轻者听力下降、食欲不振,重者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脏器功能紊乱。
例二: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管吃了多少钙质的东西,如果不结合运动与生物物理能量的治疗,其骨质疏松症就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例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高血脂症、失眠、心律失常、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细胞癌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产生,均与人体内在生物物理环境的生物电场、生物磁场、红光生物场等生物物理能量的补充失衡有关系。
生物医学物理学产品,广泛应用于对人身体状况的辨识与调控、诊断与治疗、康复与保健等医学领域。物理疗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以量子医学理论、遗传基因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医学物理学、中医经络学理论、中医免疫学、生物医学电磁学、生物电学、磁疗学等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其科学性、多样性、实用性、效果性、大众普及性,被广泛应用在生物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例如:核磁共振成相、伽马刀、红外线治疗仪、超声波医疗、磁场医疗、高压氧舱、心脏起搏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等等数不胜数。
生物医学物理学治疗类产品主要临床作用功能:
1、恢复细胞膜内外钾离子通透性,并保持正常的电位差,保证细胞DNA生物功能过程中所需能量,补充细胞基因生物功能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防止细胞因缺乏能量而导致的细胞过早退化。
2、人体的经络、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等是生物物理能量传导与物质代谢的主要通路。治疗仪输出的生物物理能量场,对人体的七经八脉、十二条经络进行充分的整体平衡、引导和修正生物电场,激活和恢复细胞的生物功能,以达到充分控制病症的临床效果目的。
3、人是磁性生物,我们人体内部微量元素中有9种属于磁性元素物质,生物物理能量场作用下,充分恢复和保持细胞微量元素的顺磁性,提高血流速和供血供养量,强化机体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与免疫功能,排除沉积在细胞内的毒素因子,使细胞物质交换能力和能量补充的通路保持通透性,直接解除肌体组织的气滞血淤或微循环障碍,抑制病毒细胞或其他非良性细胞的活性,并促使其衰退、凋亡、破碎、液化、排出体外。
4、生物物理能量场具有补充能量、平衡阴阳的作用,具有药物难以替代的特殊临床医学价值。
笔者在参考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医学物理学对人体免疫平衡做了大量工作,发现生物能量的补充致使人体免疫机能平衡。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数控机床;设计
1.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
数控机床是一种用数字和符号构成的数值信息控制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度,稳定产品的质量。②能完成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零件加工。③生产率高。④对产品改型设计的适应性强。⑤有利于制造技术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⑦数控机床具有屏幕显示功能。2.数控机床的造型与人机工程的关系
2.1人机问题
高科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高科技产品的设计,人机分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把一切可能给使用者造成危险或者不便的因素消灭在设计过程中,使系统安全高效地运作。人机问题要放入整个系统中加以权衡、考虑,不可片面地强调一方面忽视其他方面。
2.2 人机关系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一种人类进行生产加工的重要工具,人机因素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数控机床时,在不断完善功能的过程中,设计师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到了人机问题中,设计过程着重研究“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机关系在数控机床设计中的作用如图2-1所示。
图2-1 人机关系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
2.3 人机造型
数控机床的使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环境整齐干净、有条理,人对机床的直接操作非常少,主要是控制面板上的操作,因此机床的造型应该与环境和谐。造型清新优美和人性化,给人以心理上的鼓励。下图2-2为德玛吉的数控机床,给人以高雅、清新的感觉。
图2-2 德玛吉公司的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工作台、操作面板等是供人观察、操作用的,它们的尺寸、位置、高度等均应符合“平均人”的尺寸。操作面板是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人在上面进行细致的信息化控制操作,它的位置、倾斜角度及它上面的显示、控制装置的大小、位置等,都应使人在观察和操作时处于舒适、准确和高效的工作状态。操作面板的位置形状可多种多样,它与床身的相对位置有贴合式、悬挂式、下伸式、分离式。操作面板的定位应根据机床的造型和操作要求来决定。
2.4 人机安全
数控机床的安全感对于使用有重要意义。安全感体现在使用者的心里和生理两个方面。通过造型语言,例如浑然饱满的整体造型、精细的制作工艺、沉稳的着色处理给人以心里上的安全感;通过人机工程设计,例如合理的尺寸、设计能够避免无意间触动的按钮开关等,给人以生理上的安全感。
3.数控机床造型和人机工程的应用
3.1外观造型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数控机床设计的方法采用模块设计,首先将整体划分为机身和控制面板,机身又分为机座、机架、机窗等。采用弧线形流线设计是流行的趋势。采用弧线型机窗,美观大方。
(2)机座色彩选择稳重的黑色,机身部分采用纯净的白色。
(3)现代机床的流行趋势之一是透明化,直观化,机窗设计采用宽敞的玻璃视窗,给操作者操作时提供大面积的可观察范围,便于监控生产过程,同时清楚地显示了这是工作处理区。
(4)数控机床的绘制产品的设计完成要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实现,主要应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此款软件功能强大,具有直观、精细等优点。
3.2 机床门的造型设计
机床门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与机床操作人员接触过多的问题,尺寸、结构是否能有利于操作者是在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门的宽度和高度也会对外观造成影响,门若太窄,工件放不进去,门若太宽,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门的高度也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大型的加工中心,由于体积大,重量大,门的高度一定要比普通机床高,以方便工件进出。所以,掌握好门的尺寸与比例,要重复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
3.3 观察窗的造型设计
观察窗是操作者在工作时,对内部工作过程的监测与反馈。观察窗的高度应按照五十百分位的人体的视高尺寸来设计,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人的视线一般是水平的,最佳的视野范围是视线上下10度。观察窗的高度和大小要把人的最佳视野区域包括在内,以保证操作者观察的方便。
3.4 把手的人机造型设计
把手的长度在设计中需要重视,现有的数控机床把手造型多采用长把手设计,一方面是为了造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合不同身高的人群抓握。但也有不少机床采用短把手,短把手的设计就要考虑把手长度对人体抓握的影响。国家标准的操纵器一般人类工程学要求手掌把手的长度尺寸应大于75mm。因此,短把手的设计需要考虑把手长度,要与人手尺寸相符合,使得操作者抓握舒适。把手的设计除了要考虑造型尺寸,还要考虑机床上的安装位置。
4.小结
数控机床外观造型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中,从整体与局部的观点出发,对数控机床的造型风格和形态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数控机床人机界面和产品外型在使用过程中阐述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舒适、便捷、安全和高效性,希望可以促进人机交互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东.从人机工程角度谈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J].机械研究和应用,2000,13(3),52―54
[2]石金涛,顾琴轩.安全人机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建筑风水;现代科学;伪科学
中图分类号:B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堪舆之学,即是对这个论题的一种古老诠释。华夏祖先通过体察自然界江河竞流、山川俯仰的变化,从而格物致知,精心选择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开成了专门研究居住环境与营建布局之间关系的学科。这种集民俗、文化、科学为一体的经典理论即是风水学。
风水学,古代称之为“堪舆学”,由古代圣贤所创,至今己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影响力己遍及全球。西方国家关注和研究中国风水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均纷纷采纳、运用中国风水学。
1、建筑风水结构蕴涵的现代科学理念
1 .1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
为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古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水”结构:在建筑的四周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环抱,层层展开的结构,并且各个山脉要朝向穴心即风水建筑;水要环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简单说就是:山环水抱,山清水秀。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
建筑风水的理想选址如图1所示;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
图1如图2所示。
图2 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示意图
1.2建筑风水的结构决定其性能
从结构决定性能/功能出发,建筑风水可以体现出我国古人天地人合一 的完整思想,即两大功能:稳定性高的地人合一和天人合一。
建筑风水以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格局为特征;单个建筑一般表现出方正的长方形建筑,整个建筑风水群依山而建、中轴线对称的长方形建筑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种建筑风格更多地考虑了自然环境(地)对人的影响。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征,也是现代建筑所应考虑的。图3为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体现子午对称,依山而建的建筑风水特点。
2、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建筑风水体现了现代科学中的有关原理:
2.1建筑结构体现了物理学中能量最低的原理:建筑风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顶和斜坡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建筑不能建在变形地质上等,其弹性能低;其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结构特点, 外部环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对风的阻挡作用,风水建筑因而具有较小的
图3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图 风速,受到的风力冲击也较小;建
筑风水忌讳水或风的直冲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风的直接作用力;
2.2山清水秀与水抱,体现了有利用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循环观风力如何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对建筑物做理想化处理,即只考虑建筑物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变形的刚体。为了对比一般考虑建筑在同样的平面上转动,主要考虑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在同样楼层高度条件下,考虑转动动能。在房屋的转动过程中,转动惯量J越大,越稳定。
图4 矩形平板、轴转过中心且垂直板面和实心
圆薄板、轴转沿直径的转动示意图
从抗风冲击的转动惯量看,单个建筑中方形结构和圆结构具有较大转动惯量,所以稳定性高,但圆形结构很少见,方形结构非常符合我国四平八稳的传统习惯而大加推崇。建筑群整体呈四方形或长方形,并对称轴分布,其能量较低。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的建筑,能量较高而不稳定,所以也很少见。大多建筑物的后面有靠山,它们互为依托,形成一个稳定整体。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B为迎风面边长;D为顺风面边长, 风向与矩形平面的一边保持垂直,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平均层风力系数分别记为CD (z ) , CL (z ) 和CM (z ) , 脉动值分别记为C′D(z ) , C′L (z ) 和C′M (z ) , 计算结果表明长宽D/B比在1-2之间,具有较佳的抗风冲击性。(高层建筑层风力特性实验研究,振动工程学报,2003,16(4):409-414)
从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古人的以下两个结论:
1)风宜徐来 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应有柔和的轻风徐徐吹来,清风送爽,才符合居住之道。按现在的解释风应该在平流层范围内,而不宜有产生紊流或涡流的大风。应该确定一个风速对人体长期健康影响的标准,也是我们现代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应该考虑的,因为强旺的风以及携带的灰尘等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地
图5 正方形建筑风力系数势宜平 古人认为,地势平坦的房屋
与长宽比的关系曲线图较为平稳,而斜坡则颇多凶险。按现
代的观点,斜坡上的东西总有向下运动或变形的势能。并有可能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潜影响。现在的楼盘建筑如果建在地基流变性有差异的地形或存在潜在流变性的地形,也是不稳定的。
2)建筑布局,以气为先气以流动为特征。而人或仪器可以感受到的气主要有:
(1)人体必需之气:空气(O2、CO2、H2O、N2等),水以及水气(直接水与植物之水)。与建筑生态学相关,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山青水秀且水环抱的特点,用现代的话说,具有一定的负离子、及适宜的湿度,对人体健康的需要非常有利;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气之清浊:山青水秀即气之清;山枯水污之为浊。气浊为建筑风水的大忌,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而无利。生态环境的恶化曾迫使许多古文明消失。
(2)人气—财富之气实现财富效应的一般过程为:通过人气流动带动商机,进而形成财气。如从地铁的开通,人气的增多,带来附近房价的高涨,在建筑风水就可以认为地铁是财,实际上铁路只是实现财富的直接或间接载体,人气才是财气直接源泉。商业百货建在繁华闹市、大山旅游景点的开发等都可以说明人气是财气直接源泉。但一般的江湖风水师很少或不谈人气,直接将水包括城市中的公路、街道和人的财气联系起来,是有失偏颇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创造财富在于明白潜在之气与将消之气。凡是一切能够带来人气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可称为潜在之气,如正在规划、在建的地铁、公路、政策影响等;凡是一切能使人气减少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称为将消之气;资源短缺,引起人气激荡,从而引起矿产品、油价等上涨等;广告、宣传等刺激人气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是赢得人气的有效方法。
但也有例外,如佛、倒庙院等属于清净之气,即使人气再旺,与商机关系也不大,这也许是建筑风水中一直强调要远离这些地方的原因。
关键字:绿色、建筑、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资源也日益紧张,我们在设计建筑时首先要考虑解决好环境协调、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能源的利用,要合理的利用自然的材料,充分的利用自然和天然的元素设计采光照明、装潢、装饰以及室内的设计、发掘物理内部空间,这样创造的工作生活环境才更加的质朴自然,减少能源的消耗。我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建筑的生态化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2]
1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的含义是使得建筑在全寿命周期能够更多的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材、节水)、降低环境污染、让人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 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3]
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能源节约。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的对太阳能加以利用,建筑的围护要做到节能环保,尽可能少的使用空调以及采暖。在设置建筑的风冷系统的时候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原理来进行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可以有效利用夏季的风向。建筑的平面和总体布局一定要适应当地的气候。
2.资源节约。在选择的建筑建造、设计以及使用的材料的时候,要科学的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资源,杜绝资源的浪费,要节约资源,做到资源充分的可再生利用,尤其是水资源一定要节约。
3.融入大自然。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和谐融洽也非常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用天然的对人体无害的装修和建筑材料,为居住者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室内的温、湿度良好、空气清新。
4生活环境健康舒适: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4绿色建筑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就有很多专家开始研究和探索绿色建筑的设计。到现在的五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经历了理念再到实践的应用,已经可以说很完善了,我国和外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对绿色建筑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末,从建筑节能慢慢进入了绿色建筑,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在国际和国内的认识和推崇,我国也渐渐的对绿色建筑的理念产生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的心。[1]
现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已经对发展现状产生了阻碍,传统发展模式是一种高能量的消耗模式,没有经济性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实行新的、可持续的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的绿色建筑大力发展势在必行。
5总结
我们在城市的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问题是要优先考虑的。现在,我国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日益增强,绿色建筑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从无到有,从理想到现实,有着显著的成绩和快速的发展,现在的绿色建筑在资源的开发、材料的再利用上都有着很好的造诣,在绿色建筑的概念下装修的房屋能够很好的改变人们世俗的判断标准和审美观,不搞过渡、病态的空间和装修,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滥用,使得建筑更贴近自然,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绿色建筑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还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符合人们的创意、情趣和意境等审美,并且造型亲切,形象简洁,功能多样,经济透明,材料无毒无害、有很好的可再生性,更够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到人们的青睐。绿色建筑一定会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姚宗志. 探析绿色建筑设计和发展方向[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9):28-30.
[2] 徐福来,丁敏冲. 潘李钦.绿色建筑设计探索[J]. 山西建筑,2009,35(02):68-69
摘要:
水中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松花江流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做了具体的健康影响效应评价分析,最后阐述了防控措施的建议。本综述将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松花江;有机污染;人群健康
松花江有机污染由来已久,上世纪70年代受吉林三大化工厂排污污染,甲基汞导致渔民中出现甲基汞中毒病人,2005年中石油双苯厂爆炸造成的约100t硝基苯污染松花江,沿江200余个污染企业造成水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直到2006年实施国家级污染治理措施,情况明显好转。然而5年后经监测,松花江中仍存在较多种类和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1-2]。研究文献表明,有机污染物可以在水体长期存留,经食物链及生物氧化、富集造成人体内分泌、生殖、免疫等系统机能紊乱、失调,严重的导致畸变和癌变效应[3-4]。
1松花江流域水系概况
松花江全长1927km,跨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个省区。干流由北部的嫩江和南线吉林段的第二松花江在吉林省松原汇合而成,主要流经哈尔滨、佳木斯、同江地域,然后汇入黑龙江。全流域涉及三千多万人口、20多个城市,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城市有哈尔滨、吉林、佳木斯等[5]。哈尔滨2005年硝基苯污染事件后,停用了松花江水源地,2014年哈尔滨市政府又批准了重新运用松花江水源的规划。松花江除做为饮用水源之外也是三省水利灌溉、防洪、发电、农业运输及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松花江污染状况和防控规律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松花江有机污染
上世纪80~90年代,邱炳源、李青山等[6-7]在松花江水中检测出有机化学污染物364种,主要分布在第二松花江和干流江段,以多环芳烃类、硝基苯和苯胺类为主。本世纪初翟平阳[8]等在松花江水体中先后检出607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致癌、致畸物达30多种,并从中选出了80种优先污染物。2006年王东辉等[9]研究发现松花江水有机污染物中多环芳烃占的22.7%,这显然与2005年硝基苯污染有关。2007年史鑫源等[10]采用液—液萃取和GC-MS仪器分析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多溴联苯醚等,结果表明工矿企业三废排放仍然是污染的重要来源。近几年刘志彬、于云江等[2,11]筛选出了10种优先有机污染物和11种特征污染物。与上世纪相比松花江有机污染状况大为好转。2012年X市CDC在松花江不同江段检查9类有机污染物,其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氯农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多环芳烃类等,表明了松花江有机污染新的变化。
3有机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3.1甲基汞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上世纪中末期,松花江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转化,食物链及生物蓄积等方式对沿江居民及渔民等人群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影响。黑龙江肇源县出现了类似水俣病患者,部分渔民视野狭窄、共济失调等甲基汞中毒症状十分明显,经专家确诊为甲基汞中毒[12]。宋增仁、高良文等[13]在松花江鱼体中检出甲基汞含量为0.3~0.5mg/L,并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地表水中甲基汞卫生标准。2004年张磊等[14]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沿江居民的发汞含量比1990年降低了72.1%。2010年张磊等[15]对第二松花江沿岸人群甲基汞健康风险进行了卫生学评价,提示了甲基汞对胎儿的健康危害风险仍然存在。
3.2苯和硝基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剧烈爆炸,爆炸产生的100t苯类污染物伴随消防用水进入雨水通道排入了松花江,造成松花江硝基苯超出国家标准33.15倍[16]。2008年段小丽等[17]参考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了此次事故中沿岸居民暴露硝基苯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上游暴露人群和下游部分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略高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但与对照点并无显著性差异,儿童的饮水暴露和妇女的皮肤暴露是此次评价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然而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一定损害,其毒作用特征主要为形成高铁Hb造成机体各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的损害[18]。
3.3有机氯农药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机氯农药是一类廉价而广谱的杀虫剂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主要包括DDT和六六六,由于这类农药在自然条件下半衰期长又难以降解,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且不断的在体内蓄积。有机氯农药又可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其生殖和发育毒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9-20]。2008年,HE等[21]分析显示六六六是松花江中主要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其含量高于国际标准ISQG水平,提示松花江中存在生态风险。2010年安娜等[22]研究表明松花江上游肇源江段水体有六六六类和DDT类农药残留,且DDT类农药的残留量高于六六六残留量并有统计学意义,松花江水中(DDE+DDD)/DDT的比值为0.382,说明近期有DDT类的污染物排入江水中,虽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不能被忽视。最近国外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进行了年龄和体质指数(BMI)调整后,血浆p,p’-DDE水平每升高1ng/g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性即增加为原来的1.13(95%CI1.02-1.26)倍[23]。
3.4邻苯二甲酸酯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一种环境激素,其致畸性、致突性、致癌性受到国内外的大量关注。2007年陆继龙等[24]研究表明第二松花江下游水中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化合物为主,其含量显著高于国内外一些河流水中含量,且已超过我国地表水标准限值,这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并且对水环境构成了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然而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有机污染物,目前关于松花江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健康风险评价未见报道,但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还是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应引起相应管理部门的重视。据2005年美国Rochester大学的Swan等[25]针对134名2~36月龄的男性婴儿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胎儿期暴露于邻苯二甲酸酯引起男性婴儿生殖系统畸形。
3.5多环芳烃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松花江水质污染物以多环芳烃类比例最大,2010年孙清芳等[26]采用推广风险系数法和健康评价四步法对多环芳烃类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平水期蒽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最大,人体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类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风险值在10-6~10-7属于可接受范围。同时,马万里等[27]致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也表明松花江水样中多环芳烃类的致癌风险小于10-6,即致癌风险较小。多环芳烃类的生殖毒性是继致癌性后普遍关注的生物学效应。已有研究表明,苯并芘具有卵巢毒性,其代谢产物作用于雌性生殖系统可造成卵巢原始和初级卵泡数目减少[28]。在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的结果显示,多环芳烃暴露与发生,活力,血清睾酮浓度以及形态相关[4]。
4松花江有机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的展望
上世纪90年代,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污染日趋严重,自2006年国家实施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治理方案,通过热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技术对松花江有机污染进行治理[29],同时提升公众对有机污染物有害风险的认识,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监测、管理和风险评价制度,使松花江有机污染物逐年减轻。对水中有机物污染浓度的分析及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①进行多部门联动机制,实时调查监测松花江有机污染来源、种类及浓度变化的情况,进行人群健康影响风险评估;②利用连续在线监测研究,结合环境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浓度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③结合毒理学和分子机制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松花江有机污染物浓度对人群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危害;④借鉴国内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判断原则,研究松花江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优控污染物来源和环境中排放的情况,探索合理安全的治理技术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松花江成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J].环境保护,2006,(2):1.
[2]于云江,付益伟,孙朋,等.松花江吉林市江段水体特征污染物筛选研究[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3(3):175-181.
[3]WhitcombBW,SchistermanEF,BuckGM,etal.RelativeCon-centrationsofganochlinesinAdiposeTissueandSeruma-mongReproductiveAgeWoman[J].EnvironToxicolPharmacol,2005,19(2):203-213.
[4]MendolaP,RobinsonLK,BuckGM,etal.Birthdefectsriskas-sociatedwithmaternalsptfishconsumption:potentialeffectmodificationbysexofoffspring[J].EnvironlRes,2005,97(2):134-141.
[5]熊治平.河流概论.第1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7.
[6]邱炳源,林秀式,侯桂芹,等.松花江有机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9,15(6):634-637.
[7]李青山.松花江有机毒物污染状况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1995,(3):13-19.
[8]翟平阳,刘玉萍,倪艳芳,等.松花江水中优先污染物的筛选研究[J].北方环境,2000,(3):19-21.
[9]王东辉.松花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9):69-73.
[10]史鑫源.松花江黑龙江段水体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2007.
[11]刘志彬.松花江饮用水水源中优先检测有机污染物的GC/MS分析[J].科技信息,2009,(7):37.
[12]林秀武.20年来第二松花江甲基汞污染危害渔民健康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5,12(5):238-240.
[13]宋增仁,高良文,徐章纯,等.松花江汞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7,6(4):6-9.
[14]张磊,王起超.第二松花江下游居民甲基汞健康风险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8):691-692.
[15]张磊.第二松花江下游地区产妇和新生儿甲基汞健康风险的初步研究[C].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ub-licHealth(CEPPH2011),212-215.
[16]佟延功,吉龙哲,杨怀义,等.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案例[J].中国卫生监督,2007,14(4):280-284.
[17]段小丽,王宗爽,王菲菲,等.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的健康风险评价—以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为例[C].2008年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265-272.
[18]张晓春,吴登胜,杨强生,等.低浓度苯胺、硝基苯对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14(1):53-54.
[19]YoshidaR,FukamiM,SasagawaI,etal.AssociationofCrypte-hidismwithaspecifichaplotypeoftheestrogenreceptalphagene:implicationfthesusceptibilitytoestrogenicenvironmentalendocrinedisrupts[J].The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2005,90(8):4716-4721.
[20]VogelJM.Perilsofparadigm:complexity,policydesign,andtheendocrinedisruptvcreeningprogram[J].EnvironlHealth,2005,4(1):1476-1488.
[21]HEM,WANGH,LINC,etal.Distributionofpersistentgano-chlineresiduesinsedimentsfromtheSonghuajiangRiver,NtheastChina[J].EnvironlTech,2008,29(3):30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