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农业规划范文

数字农业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农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农业规划

第1篇:数字农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上海市

上海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早[1],在市级层面,有“上海农业布局规划动态管理系统”和“上海市农用地综合管理平台”两个系统;在区级层面,浦东新区和金山区均开发了相关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其中,浦东新区的农用地管理系统将农业地理信息技术与种植业补贴相结合,做到补贴与农用地一一对应;金山区的农业用地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金山区农用地资源的数量、分布空间以及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形成了农用地空间数据资源中心)。近年来,上海市市区两级分建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例如,不同年份现状用地、规划用地、永久基本农田、粮食蔬菜功能区、畜禽渔业养殖用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等,但市区两级分建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着信息数据并不互通、数据采集和更新也不同步等问题。因此,整合现有相关数据资源,构建上海市统一的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2]。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信息中心开发建设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为了使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笔者拟对该平台的搭建与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总结介绍,以供其他地区进行类似数据整合时参考借鉴。

1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构建

1.1体系架构

为了满足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各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及各委办决策人员的管理需求,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信息中心在保障信息安全和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构建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由运维管理子系统和公共服务子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运维管理子系统具有数据的审核、入库、和授权访问等功能,公共服务子系统具有地图浏览、数据查询、监控管理、申请服务等功能[4]。

1.2数据共享交换标准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通过政务网和互联网两个服务渠道,以标准的Web服务接口形式提供数据服务,且平台中的相关数据也是上海市农用地数据库建设和农业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的依据,故应满足一定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具体的技术标准为:(1)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数据共享服务方式为符合OGC规范的WMTS、WMS、WFS、REST和地理编码服务。(2)数据交换结构。采用服务架构(SOA)技术,将基础GIS应用服务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装成网络服务,使之符合OGC标准,能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中实现应用服务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3)空间参考系。平面采用上海城市坐标系统(政务网)和“天地图•上海”(互联网),高程采用吴淞高程系统[5]。

1.3平台构成

平台包含公共服务子系统(含门户网站)、运维管理子系统。

1.3.1公共服务子系统

该子系统搭建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的门户网站,该门户网站不仅是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给用户在线提供数据和服务的出口,还是用户在线获取数据和服务的入口,更是在线服务系统的集中表现,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该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包括首页、电子地图、资源目录、行业应用、监控管理、标准规范等,见图1。具体功能模块如下:(1)电子地图模块,包含服务列表、底图切换(含卫片和高分遥感影像)、图层管理、地图工具等[6],其中服务列表包括上海农业现状数据、上海农业规划数据、土壤普查数据等。(2)资源目录模块,包含服务资源申请、农业规划、农用地现状、生产管理等。(3)行业应用模块,汇聚了各行业的专题应用,提供统一的应用入口并进行统一展示。(4)监控管理模块,可供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从而查看到不同层级范围的监控统计信息。(5)标准规范模块,介绍了平台所遵循的国际国内行业标准以及制定的平台规范;同时,门户系统通过分类组织树的形式,列出了平台中所有的标准规范文档,不仅可预览相关内容,也可下载保存到本地。

1.3.2运维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保障平台稳定、安全运行的后台支撑系统,通过设备监控、网络监控、流量监控等技术手段,对平台服务和用户体系进行管理,并可对信息资源访问、业务功能调用、系统管理等活动进行记录,以及时发现系统隐患、快速恢复系统故障和优化系统管理。

2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应用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自建成以来,为上海市相关业务部门的相关项目建设提供了地理基础信息技术支撑。例如,在市级层面,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质量监管处创建了农产品安全监管场景,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创建了农产品绿色认证场景,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创建了农机物联网场景,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创建了涉农补贴场景,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创建了高标准农田分析场景,为上海市数字农业云平台、上海数字三农(三园工程)平台等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区级层面,为浦东新区、崇明区、嘉定区、青浦区、闵行区、宝山区、金山区提供了农用地现状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服务(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三区划定等数据),并与上海市各区共享数据、交换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也为尚未建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涉农区提供了可扩展的地理信息服务功能接入。见图2。

3结论与讨论

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的建成,解决了目前上海市市区两级分建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信息互相割裂、不对称和不一致的问题,形成了上海农业地理信息资源“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良好局面[7]。同时,平台建成后,通过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对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部门之间数据的安全、可靠交换和共享,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能及时更新的农业地理信息服务。此外,平台的建成,让市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成为可能,这为相关部门开展数据采集、查询分析、辅助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和报表服务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之,该平台的搭建与应用,为全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框架、基础底图、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从而实现了市区两级系统的分建共享以及相关基础业务的数据交换与协作协同,最终形成了上海市农业地理信息“一张图”。今后,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农业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机制,并将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方法来保障地理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陈旭,李治洪,张向飞.上海农业“一张图”探索与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8(3):8-12.

[2]曹维,张向飞,戴俊,等.上海农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247-249.

[3]赵峰.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63-65.

[4]李治洪,吴永兴,茅国芳.上海“数字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容与对策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139-143.

[5]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CH/T9004-2009[S].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6]路志越,毛炜青.上海市海量遥感影像管理与共享服务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6,37(2):96-99.

第2篇:数字农业规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发展趋势 未来展望 探讨

谏缁峄疃?人类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器官来感知世界、接受信息,其中70%的外界信息是利用视觉获取的,人类将通过眼睛看到的信息图像反馈给大脑,经过大脑处理后作出相关反应。当前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时代已经全面实现信息化,如何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对人们的决策和思维产生直接影响。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因此,对图像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处理,将决定技术的价值,而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有效处理,可以让人们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

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1.1 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经过多次创新和改革,计算速度更快,在技术进步的同时,设备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已经在我国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且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可以提高分析和测量的精准度,进而强化工作质量。而随着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的更加成熟,其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

1.2 数字处理技术

数字处理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30年的发展历史中,各个领域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应用范围也在持续扩大。在社会实际以及理论中得到大量应用,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数字处理技术可以强化照片质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图像质量进行改进。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数字处理技术的研究,并且针对薄弱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

2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优势

2.1 再现性好

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可以对原有图像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保证图像在经过处理后,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

2.2 精度高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使图像实现数字化,但是由于设备的不同,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实现最佳效果。当前,市场常见的扫描仪具有更好的精度功能,可以帮助计算机实现图像处理的目的。以往的图像处理方式为了提高精度,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并且对设备进行重新改善,从经济方面分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更大的优势。

2.3 m用面宽

当前,数字图像有很多种来源渠道,因此,在对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处理。图像能够小到显微镜图像,大到用户所需要的尺寸。因此,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面。

3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图像是人类感知外界以及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因此,图像处理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处理的发展趋势十分乐观,并且将在社会多个重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1 航空航天

图像处理技术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在我国航空事业中,运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准确的处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对火星以及月球传回来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能够从卫星遥感以及飞机遥感中获取火星以及月球的图像,进行有效以及准确的处理。最初的处理工作主要在空中进行,储存在设备中,当卫星返回地面后,将图片输入计算机中开展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在分析以及研究数据时,图像处理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规划、天气预报以及灾害监测等领域中。

3.2 医用医疗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CT技术,同时在医学研究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开展疾病治疗以及诊断工作。同时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的其他方面,例如医学诊断、心电图分析、超声波处理以及X图像增晰。

3.3 武器军事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军事设备也逐渐实现了科技化和自动化。图像处理技术对军事图像的分析和处理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导弹制造以及侦察图片分析,或者在军事模拟训练以及指挥系统中,都会应用到相关技术。同时,在公安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到图像处理技术,处理视频、图像识别等也需要借助图像处理技术。

3.4 文化文艺

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特别在文化生活中,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电影以及电视节目中,很多画面的编辑需要借助图像处理技术来完成,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带给人们刺激的感官享受。

4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未来展望

首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向智能化、多媒体化、多维成像、三维成像、高分辨率、高速传输、实时处理以及高清晰度方向发展。其次,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实现功能集成化芯片,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最后,在图像处理方面,将引入一些全新算法和全新理论,例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形态学、分形几何以及小波分析等。这些算法和理论将成为图像处理技术与理论的研究重点。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以往的设计、宣传以及家用等领域,扩展到文化艺术、公安系统、武器军事、生物工程、医学医疗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充分重视该项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而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春梅.探究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新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1):215,217.

[2]李玉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5(9):104-105.

[3]赵元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展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189.

第3篇:数字农业规划范文

一、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系统目标

(1)全面查清金山区范围内的农用地利用状况,建立和完善农用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农用地资源管理的需要。(2)采用数据“通存通取”机制,整合金山区农业用地的分类、使用信息以及种植养殖业务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建立高精度“数字基础地形数据库”“农业用地分布数据库”“农业专题业务数据库”等。(3)基于B/S框架,实现基于金山区农业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统一信息门户的“一站式”登陆和应用服务。(4)开发金山区农业用地田块的管理功能,实现各农用地项目成果在地图上的准确定位、准确分析并动态了解金山区农业规划发展趋势。(5)开发金山区农用地用途及种植、养殖的管理功能,实现农用地用途及种植品种填报、统计功能,为各级业务部门监督农用地利用及建设情况提供直观的图形化分析工具,为农用地建设项目提供决策依据。(6)建立灵活的组织机构、角色、权限配置管理。系统采用灵活的、可伸缩的组织机构、角色、权限配置管理,使用户可以根据当前组织架构配置系统的实体使用环境,也支持当现有组织架构发生变化后根据新环境重新配置实体使用系统。

(二)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逻辑结构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数据服务层、应用分析层和人机交互层(图1)。应用分析层通过人机接口与决策分析人员和决策者交互,在数据服务层的数据、模型和应用分析层众多功能的支持下,完成信息编辑、查询、统计、分析等各种需求。

二、系统实现

(一)系统建设原则

金山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项覆盖金山全区、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系统建设遵循统一、可扩展、稳定、安全、可维护、易用的设计原则。在平台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在建平台与已有系统的应用集成,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业务和新变化。因此,在满足现有业务需要的前提下,可灵活扩展本系统,使平台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实现7×24小时的99%在线数据服务,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CPU、内存等关键参数应避免产生剧烈波动,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应保持稳定,避免死锁和长时间排队;网络安全与现有机房环境的安全设备兼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利用现有的备份机制、身份验证、角色权限进行控制,对关键业务的关键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使系统管理员集中方便地配置、监视、控制、诊断整个平台,并且能够监视和控制用户情况,通过专用的系统管理工具实现对平台各功能模块的配置、控制、监视、诊断等;考虑到平台的使用者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界面设计应做到简洁、友好、符合用户工作习惯,并提供充分的即时、在线帮助等智能服务,方便用户使用。所有输入输出界面应满足用户办公需求,按用户要求定制;在数据建库与平台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遵循国家、农业部及地方的标准规范,严格遵守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保证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二)采用技术及建设内容

考虑到在整个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多层体系设计模式,因此采用组件技术实现基础模块,具有可复用性、灵活性、开发性和扩展性等特点。本系统采用SOA架构思想,以通用性、稳定性为主导,进行分层设计和开发,横向以功能类别为导向,纵向以服务内容为导向,逐级设计,逐步细化各组件的颗粒度。系统包含8个组成部分(图2),其中系统管理机制、系统安全机制、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贯串于系统始终。前两者为系统的运行管理与安全提供保障;后两者为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提供保障。系统管理机制:为整个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应用管理、数据备份等。系统安全机制:安全性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安全隐患可能存在于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上,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组件平台、应用系统、人员等。因此,系统需要一个全面的安全机制。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在系统建设之初就建立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标准,并且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贯彻执行,保证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在系统建设之初搞清各类数据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数据更新与维护的责任单位以及数据更新的周期,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更新与维护机制。系统平台:提供数据库建设与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系统环境。数据库:按照信息的类型,将信息资源分为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文档三个逻辑组成部分。空间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引擎管理,保存空间数据信息;非空间数据库与地理位置无关的信息数据,包括各专业部门必要的办公和业务的信息、部门信息、人员信息、元数据信息等;多媒体文档保存各种非结构化的信息,包括扫描图纸、声音、录像等,并建立必要的全文检索引擎,它在实现上可以基于关系数据库或文件系统。应用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和通用系统,使得各业务单位能够比较快速地建立上层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建立在应用服务平台之上,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的部分。另外在进行农用地信息数据采集填报之时,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用途分类建立农用地地块唯一编码,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以及准确度。

三、系统应用

金山区农用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地图管理基本模块、数据填报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综合统计模块的开发、数据字典管理维护、接口开发以及区域特色功能开发等。(1)地图管理基本模块。该模块包含GIS基础应用操作,如地图浏览、地图漫游。(2)田块管理模块。该模块提供田块信息的编辑、变更、信息更新、新建田块、田块编码生成、图形修改、田块删除、田块拆分、合并等功能。(3)数据填报模块。该模块包括农用地用途、使用信息及种养殖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以及数据的逻辑校验等功能。(4)综合查询模块。该模块包括农用地现状查询、农用地历史记录查询、农用地养殖户查询分析、农用地种养殖查询分析等。根据地区、年份及属性查询基表,根据地区、年份及属性查询综表,根据自定义条件组合查询基表。对符合条件的农用地在地图上显示。(5)综合统计模块。该模块能根据行政区域及年份生成各类总表,按用途、使用信息、种养殖品种进行对比、汇总,统计结果以农用地统计专题图形式呈现。(6)数据字典管理。根据土地类型[包括粮田(设施粮田、一般粮田),菜田(设施菜田、一般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经济果林,水产养殖,花卉,苗木,林地等];使用状况,种植养殖标准和类型等类别分类构建数据字典,同时建立对应的数据库进行存放,可以对已有类别进行编辑、删除操作,也可以添加全新的农用地分类标准,在不同标准下同样设置新增、编辑以及删除功能,可以进行数据元素的管理。(7)接口开发。系统与现有的“上海市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农用地综合管理平台”“上海农业云平台”“金山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在建)”等实现业务和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并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编码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网络环境进行建设开发。(8)区域特色功能。完成了粮食功能区、设施菜田功能区、畜禽水产、休闲农业、农业研发中心(研究所)、“鑫品美”草莓加盟户等区域特色空间数据入库,信息查询,相关的信息统计功能等。

四、结论与讨论

第4篇:数字农业规划范文

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求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绿荫摇曳,荡生态景色。的话鼓舞着云南人民,昆明、玉溪、楚雄、大理、西双版纳、怒江……全省16个州市在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舞动着七彩云南,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碧绿的森林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构建系统体系 加大生态保护

建立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是森林云南、低碳云南、生态云南建设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云南全省各地纷纷出台了加大生态保护的系统措施,全面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

昆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气候宜人、四季常青、空气优良――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昆明市的靓丽品牌和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资源。昆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昆明市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着力从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实行自愿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四大方面推出了19类42项改革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实施步骤,力求使改革出经验、出成效、出特色。

西双版纳确定特色生态产业集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认为,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贯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突出生态保护,让热带雨林这张名片青春永驻、永不褪色;要立足州情实际,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切实护好一片林(热带雨林)、建好两个园(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种好一棵树(珍贵树种)、办好两个厂(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要突出绿色发展,实现不砍树也能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打造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现代服务5大生态产业,推动形成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生态产业集群。

怒江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确立了“靠山脱贫、以林致富”的科学发展思路。《意见》提出,怒江州要以实施整州扶贫和新一轮退耕还林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以发展林木、林果、林药、林苗、林畜、林菌、林菜、林游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以生态理念的转变和生态制度的改革,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林业经济新发展,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努力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到2020年,全州林业经济总产值超过30亿元,对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8000元以上;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作物达325万亩,以草果为主的中药材达150万亩;以国家公园建设为载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玉溪修订《抚仙湖保护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抚仙湖实际,玉溪市修订了《抚仙湖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德宏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环保局牵头,农业、林业、水利、住建、财政、扶贫办等部门组成,决定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借鉴大理洱海、丽江及西双版纳等兄弟城市好的经验方法,尽快形成德宏州实施意见,保护好德宏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努力打造“养眼、养心、养生”的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创新引领

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如何“转”促“转”?云南各地都把发展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增长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楚雄以生态打造县域经济。楚雄彝族自治州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思路,认真实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建设年行动计划和高原特色农业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大姚坚持以低碳环保、节能循环为企业准入条件,环保要素不达标、环评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准落户或扩建。冶金矿产业是县里的骨干工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0%,企业对环保也分外重视。深部开采尽可能不扰动地表,不伤害植被;矿石选冶用水循环利用,排放达到环保要求;桂花铜选厂3000吨电解铜生产线、浮选生产线新建工程及5000吨铜金属二期技改,在县里多方协调下,修建能使用到资源开采终结的尾矿坝,确保废渣、废水等污染物质不外泄渗漏,企业生产污染降到最低,企业正向绿色矿山迈进。

普洱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普洱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普洱市将其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打造,研究制定了《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确定了6个研究领域、15个攻关课题阶段目标,向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推进;并充分发挥普洱地处北回归线、热带雨林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茶园建设理念,变革以往满山遍野、整齐划一的现代茶园建设模式,决定在全国率先推行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建设,生产出具有浓郁普洱特色的生态优质原料,全面提升普洱茶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昭通重点发展苹果天麻产业。据悉,2014年,昭通市新增苹果2.4万亩,总面积增至31.5万亩,实现种植产值20.35亿元;新增500亩以上天麻连片种植4.13万亩,总面积达6.13万亩,实现种植产值24.33亿元。今年在苹果产业发展上,他们计划要在七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抓实种苗基地建设,在高标准培育种苗上取得新突破;二是要抓实种植基地建设,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新突破;三是要抓实苹果庄园建设,在责任落实上取得新突破;四是要抓实技术研究推广,在科技支撑上取得新突破;五是要抓实新型主体培育,在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六是要抓实苹果品牌建设,在品牌打造上取得新突破;七是要抓实市场体系建设,在网络化营销上取得新突破。在天麻产业上,将继续按照“221”的工作部署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突出整治天麻产业市场秩序这个重点,建好天麻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天麻菌材林基地,在科技创新、品牌打造、龙头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抓牢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庄园及交易中心网络建设、昭通天麻生物产业园区建设四个关键,力争全市天麻产业发展再创佳绩。

生态绿色产业 促进农民致富

云南各地依托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引导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大理做大做强“菜园子”经济。大理白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优越,蔬菜种类丰富,是“云菜”系列产品的主要分布区,产品远销韩、日、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淡季不淡、全年供应、优质安全、高原品质”成为大理州蔬菜的主要特点。“大理紫皮独蒜”是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其大蒜素含量是普通大蒜的3倍,而且比北方主产区早熟近4个月,蒜薹在春节前即可大量上市;祥云县刘厂镇被誉为“世界野生食用菌加工厂”,野生食用菌产品在欧美地区具有很高声誉;此外,弥渡青菜、祥云辣椒、大理菜豆、剑川彩心马铃薯、洱源荷包豆及青蚕豆、漾濞树头菜等特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很高的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2014年,全州共种植蔬菜94.4万亩,蔬菜总产170.3万吨,实现产值50多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31.5万人,户均增收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