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政污泥处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

第1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污泥处理;环境保护;生物处理;厌氧技术;好氧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0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34

在城市污水的处理中会出现大量的衍生品,市政污泥就是其中之一。通常,市政污泥由各种细菌菌体、胶体、有机残片与无机颗粒等组成,其结构非常复杂,是一种特殊的非均质体。从性质方面来看,其有机物所占比例往往超过一半,N、P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非常高,其中N的含量大多为1.5%~7.0%,而P的含量则为0.8%~3%。城市污水的水质处理方式及应用技术会直接关系到市政污泥的产量。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其所产生的污泥约占其总量的3‰~5‰。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建成76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每日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220万方。其中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约为37.4%,年度污水处理总量超过108.4亿方。这之中其每年所产生的市政污泥量达到150万吨,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年增长量约为10%。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市政污泥具有结构复杂、产量大等特点,其大多富含有机物,极其容易腐蚀,散发出恶臭,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我国市政污泥的这些特点恰恰使得其在处理后可以被用作肥料,具有非常高的利用潜力。

1 我国市政污泥的处理现状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政污泥的处理水平相对低下,所采用的技术与装置等均处于初级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能够对污泥进行有效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还不到总量的一半。拥有较成熟工艺和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的仅仅为总量的10%。这其中,运行良好,能够具备良好处理效果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优良设备都是集中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中的,而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则大多缺乏配套设施与处理装备。这直接导致我国大量的污水污泥没有经过充分处理,就采用脱水等简单办法处理,最终加以掩埋与焚烧。这种方式带来了诸多不利,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所需要处理的量非常庞大,致使需要花费不少的成本来安置污泥;二是污泥的稳定性非常差,在土壤和空气中,其内在的有机成分会容易变质,从而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三是污泥内的各种物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资源浪费。显而易见,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亟待解决。

例如,上海的某一污水处理厂,其每日所产的污泥量约为250方,这些污泥的含水量约为97%。我们可以从经济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将污泥好氧消化处理工艺下的效果和传统处理方式下的效果加以比对。好氧消化处理工艺通常要先经过好氧消化处理,再进行脱水,最后进行填埋;传统处理方式则只需要经过脱水,就进行填埋。经过对比发现,经过好氧消化处理工艺的处理,污泥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不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而在传统工艺技术下,污泥的稳定性极差,很容易威胁环境。也就是说,不管从经济成本方面还是环境效益上,市政污泥的处理都是具有显著效果的。从我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亟需加大市政污泥处理设备的投入,全面提高污泥的处理效果。这将是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具有非常强的紧

迫感。

2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目标及发展趋向

目前,全球在进行污泥处理的过程中,大多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这一原则进行。整个污泥处理最终要达到对环境无危害的目的。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内的有关内容来看,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先对污泥进行稳定性处理,使得其最终符合如下标准:一是在厌氧消化措施下,其最终的有机物降解率应达到40%以上;二是在好氧消化的措施下,其最终的有机物降解率应达到40%上;三是在好氧堆肥这一措施下,其含水量应低于65%,有机降解率应高于50%等。在减量方面,其控制目标设定为:所经过处理的污泥,其在脱水处理之后,含水量应少于80%;在无害化的要求之下,最终处理得到的污泥其所带有的病原体应该符合相关要求,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肠道病毒、寄生虫卵等,其中蛔虫卵的死亡率必须高于95%。

尽管我国对污泥处理的最终结果设定了一系列标准,但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污泥处理场地附近仍出现了多种不良问题。很多新闻报道都曾提到过在污泥使用的过程中,居民出现了诸多不良症状,如全身红疹、嗓子痛、红眼病及肺病等。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污泥处理力度,对污泥中的病原体进行杀灭处理,使得其符合EPA的现行标准。在现有的检测技术之下,处理好的污泥应不带有病原体,这是ERA对于A类生物固体所设定的标准,这一标准将对我国污泥处理的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引下,污泥的资源化处理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污泥资源化处理的理念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生物肥料等方面,这是将污泥处理成为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使之能够变废为宝;二是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指的是节能与省耗,多侧重于处理工艺上。

3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3.1 污泥脱水与浓缩技术

当前,污泥减容所采用的重要技术为污泥脱水与浓缩技术。在各种浓缩方法中,浮选浓缩与重力浓缩被应用得最为广泛。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所采用浮选浓缩与重力浓缩办法效率非常低下,且其对占地面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往往要投资不菲的工程成本,管理控制操作也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在传统污泥脱水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是借助自然干化来达到脱水目的。这种方式下,其往往对场地面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且环境状况非常差,有二次污染。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很少被使用了。目前使用的污泥脱水设备多包括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带压压滤机、叠螺脱水机、真空过滤机等。针对不同理化性质的污泥,污水厂在建设与配套设置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其场地面积、投资成本会因实际状况而有所不同。

3.2 污泥消化稳定技术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仅有3%的污水处理厂引入了污泥消化稳定设备,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其中能够正常运作的仅仅为1%。目前,在污泥消化稳定技术方面主要有厌氧消化与好氧消化两种技术。前者是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污泥生物处理技术,多见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后者则采用污泥高温微好氧消化技术与好氧堆肥技术。其中厌氧消化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能耗小的特点,其处理得到的污泥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且能够得到沼气等副产品。该技术在处理污泥时往往需要25~30天的消化周期,能够减量30%的污泥量,清除30%~50%的有机物。最终得到的污泥可以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强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种技术的总投资成本高昂,对技术与操作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生产的甲烷等副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3 污泥处置技术

在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很多污水处理单位会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来处置污泥。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63%的污泥被填埋处理掉。在填埋过程中,污泥应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与剪切力,其含水量必须要小于60%,有机物的含量必须低于30%。为了达到卫生标准,很多填埋场都引进了深度脱水设备与石灰稳定固化设备。这种污泥处置方式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但也非常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给地下水与土壤带来危害。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种占地面积大的污泥处理方式已经逐步被淘汰了。

在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土地利用,使其用于绿化、盐碱地改造等工程中。这种方式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的特点。我国市政污泥具有富营养化的特点,氮磷钾等矿物元素的含量非常高,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性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污泥将成为优良的土壤改良剂,这将是我国污泥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然而污泥中往往含有很多有害有毒物质,很难以被降解,对无害化处理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这些物质不能被有效去除,其一旦进入到土壤中,将会污染土壤,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如此,污泥中的很多重金属元素极其容易被植物吸收,使得人类的食物链遭到破坏,危害人类健康。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该方面出具有效的标准,因此污泥土地利用要想真正实现,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发展时期。

将处理后的污泥再经过焚烧之后,可以运用到建材生产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将污泥用作建材生产已经得以实现,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势态。在污泥减量化处理方面,焚烧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之一。我国市政污泥的含水量非常高,因此多采用干化焚烧的办法,所采用的工艺包括喷雾干化焚烧与硫化床工艺。在焚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焚烧后所得的材料可以用于生产水泥等建材。这种处理方法需要高昂的投资成本,操作工艺非常复杂,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处理方法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2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回用技术;处理工艺;市政污水;分析

市政污水的处理工艺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市政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可能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以及疾病迅速传播等问题[1]。因此,为了改善城市当中的水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则应重视污水的处理工作,并对处理过的市政污水进行有效回用,以节约水资源,平衡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处理市政污水的相关工艺以及回用污水的技术,以便为市政污水得到有效利用而提供参考。

1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1.1 AAO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在处理市政污水时,AAO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手段,AAO处理工艺是指好痒与缺氧以及厌氧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对污水进行二级处理时,通常会运用到AAO处理工艺,该工艺的优点为脱氮效果以及除磷效果良好,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2]。根据具体处理方法,可以将AAO工艺分解为好氧段、缺氧段以及厌氧段,不同的分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厌氧段的功能为将沉淀过的污水连同含磷污泥排入到处理池当中,并采用聚磷菌对污水当中的部分有机物以及脂肪酸进行吸收;缺氧段的功能为利用硝酸盐来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而好氧段的功能为实现污水的硝化以及除磷效果。AAO处理工艺是一种发展较早的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变得相对成熟。

1.2 UNITANK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在对S B R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完善之后,UNITANK污水处理方法得以出现,该方法也被称为活替污泥处理法。采用以上工艺处理市政污水时,需要运用到三个不同的矩形污水处理池;具体处理工艺如下。使三个污水处理池具有独立供氧设施,并同时采用池底通道或者是在墙上开洞的方法连通三个处理池;曝气池为中间的污水处理池,曝气功能与沉淀功能由外部的两个污水处理池承担;每个处理池都有独立的出水与排放污泥装置。当开始处理市政污水时,三池可以实现交互处理,因此有效保证了稳定连续排水以及进水[3]。以上处理工艺的优点是可以对污水反应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高效处理市政污水当中存在的有机物,同时也确保了除磷以及脱氮工作的彻底性以及有效性。此外,由于该处理工艺是采用相互交替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因此可以在处理的过程当中采用多样化的措施,保证了不同污水得到有效具体的处理,方便于改善污水处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如采用以上方法对市政污水进行处理,则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所以在处理市政污水时,可以根据市政财力情况,决定是否采用UNITANK污水处理工艺。

1.3 AB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处理市政污水时,普遍运用到了AB污水处理工艺;AB污水处理工艺指的是生物吸附降解工艺。该工艺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对污水处理池当中的曝气池进行划分,使之成为两段,即低负荷段以及高负荷段;在低负荷段以及高负荷段当中分别设置能够保持单独运行的污水回流系统以及污泥沉淀系统[4]。高负荷段即为处理工艺当中的A段,而低负荷段即为B段;A段的作用主要为吸附污水当中的有机物,同时分化有机物,使之得以降解,采用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出水负荷,保证了污水处理的稳定性。在运用该工艺对市政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A段工作状态,以免在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2 市政污水的回用技术分析

2.1工业回用技术分析

如工业性质不同,则对于污水回用的水质要求也不相同,为了保证工业产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免遭污水的损害,则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市政污水当中所存在的污染性有机物质进行消毒处理,或者是按照国家二级标准进行相应地处理。在工业生产当中,回用水常通被作为冷却用水,所以应保证回用水当中不存在腐蚀性物质,或者是氨,以免破坏冷却装置[5]。另外,对于回用水,应采用硝化处理的方法,保证二级处理之后的水质可以达到相关标准。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脱盐技术为主要的污水回用处理技术,该方法运用了膜装置,可以保证回用水质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在脱盐技术当中,被运用最广的是二级出水反渗透技术以及超滤、微滤处理技术。总而言之,对于工业生产当中所使用的回用水,应结合不同工业对于水质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对应的回用处理工艺。

2.2接触限制回用技术分析

接触性回用以及限制性回用是市政污水回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此类回用方式是一种标准较高的回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应以是否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作为判断回用水质能否达到标准的依据。在处理接触性以及限制性回用水时,二级处理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二级处理的方法能够对市政污水当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有毒物质含量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另外,二级处理提高了回用效率,无需进行配水处理即可将处理过的市政污水投入使用。应注意在处理回用水时,做好消毒工作,并告知作业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做好防护。在回用污水时,应注意控制好填埋污泥的工作,以免造成水环境受到污染。

3 结束语

处理市政污水的工作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构建,保证市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是确保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所以,应重视研究处理市政污水的工艺,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污水处理经验,以便完善相关处理工艺。另外,还应重视污水回用技术的研究,保证市政污水可以得到有效回用。

参考文献

[1] 陆天友,吴江,雷文俊,饶正凯.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建设规划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3(12):674-675

[2] 韩帅,王庆吉,古,夏福军.涡凹气浮与溶气泵气浮处理含聚污水的对比[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25(12):801-802

[3] 刘兆福,王玉晶,张书航,张波,宋志超.油田低温采出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16(34):496-497

第3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污泥处理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增长及城市化生活方式加快,生活与工业废水中的污泥量逐年提高,污染物质也大幅增加。因此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势在必行。

一、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的现状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是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我国市政目前对污泥的处置出路有: 污泥农用、污泥填埋、污泥焚烧、污泥海洋处置等等。

1、污泥填埋。污泥填埋是现今在欧洲各国使用最多、运行管理最成熟的处置方法。在将来的发展中填埋仍然是污泥处置中不可避免的方法。鉴于污泥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因而其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但当污泥没有资源化途径而必须从物质循环中排出时,填埋是目前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最终处置途径。

与其它污泥处置方案相比,污泥的填埋处置具有投资低、运行成本低、管理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这也是污泥填埋处置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广泛的原因。但是污泥填埋处置的不足之处在于占地面积较大,处置场地使用年限短,因此受到用地紧张的限制。

2、污泥农用。污泥中富含营养物质,如果污泥符合农用条例的要求,应用于农业、园艺业和林业,由此回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可使污泥最终剩余物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目前,污泥的农用主要有污泥堆肥、污泥填土等。但是,污泥的农田利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①污泥中可能含有病原菌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②需要的农用土地面积较大; ③因气候的影响,以及要与作物播种及收获期相协调,致使污泥的运输及施工计划复杂,费用将增加; ④污泥的肥效无法与化肥竞争,存在销路市场问题。⑤施用污泥种植出来的产品,消费者在心理上不容易接受。

3、污泥焚烧。污泥焚烧可以摧毁一切有机物质,杀死所有的病原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达到污泥减量化。当污泥的燃烧热值高,或者污泥有毒物质的含量高,城市的卫生要求也高时,就用于焚烧。但是,污泥焚烧也有以下缺点: ①污泥焚烧的投资及运行费用是污泥处置方法中最为昂贵的,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由于污泥的热值不是很高,且污水厂污泥处理量不大,一般难以利用焚烧余热进行发电; ③焚烧产生的烟气问题需要配置昂贵的处理设备才能达到有关的排放标准,而二恶英污染的问题至今尚难以解决。

4、污泥海洋处置。污泥的海洋处置具有投资小的优点,这是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沿海国家九十年代以前采用的主要污泥处置方法。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易形成富营养化现象。对海洋处置水域的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必将是污泥处理资源化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研制开发污泥处理工艺,不断提高污泥效率,使污泥向资源化方向发展,将污泥变废为宝,找出一条使人民幸福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当前污泥处理的发展趋势。

1、污泥用于建筑材料

污泥可制造建筑材料。利用城市污水厂排放的污泥和一些其他原料均匀混合来生产建筑材料制品,一方面利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大量污泥,另一方面高温分解了污泥中的有毒有害及致癌物质,城市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得到了完全解决。污泥还可用于制砖和纤维板,污泥制砖有污泥灰渣制砖和干化污泥直接制砖两种方法;污泥制纤维板主要利用了活性污泥中含有的大量粗蛋白和球蛋白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水溶液的性质,在碱性条件下经过加热、干燥、加压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从而制成了活性污泥树脂,使之与经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结合压制成板材,其质量要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

2、污泥缺氧/好氧消化技术

污泥的好氧/缺氧消化工艺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20000m3/d),与好氧消化工艺比较,其曝气时间缩短,能耗降低,同时反应过程中可以利用缺氧段反硝化作用所产生的碱度缓冲好氧消化反应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防止反应器中 pH 下降。研究表明好氧/缺氧消化能够满足污泥稳定的要求,在常温条件下,消化 16 d,VS 去除率即可达到 38.2 %,同时好氧/缺氧消化对污泥中总氮的去除率高于传统的好氧消化,达到 36.4%,而且能够降低消化污泥上清液中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因此污泥好氧/缺氧在节能、提高总氮去除率、维持 pH 和碱度平衡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好氧消化。

3、细菌捕食使得污泥减量化

有些细菌对污泥减量化能起促进作用,例如乳酸菌,乳酸菌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产生大量的乳酸降低周围环境的 pH 呈酸性可抑制污泥系统中某些菌群大生长。乳酸菌能利用污泥中的某些还原性物质进行生长代谢,从而起到了降解污泥的作用。污泥中大多存在肠道病原菌和寄生虫,乳酸菌能分泌抑菌素,降低污泥的毒性但其作用效果受污泥浓度和发酵时间制约。由于其本身分解代谢时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从污泥中都得不到有效满足,妨碍了正常的生长。所以若只用乳酸菌处理污泥,其处理效果维持时间一般不会太长这一点看乳酸菌在污泥处理中实际是起辅助作用。姚飞等研究表明在研制的复合菌剂中,乳酸菌将是保证环境 pH 稳定的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污泥降解能力及除臭能力。与其他有益菌综合作用,相辅相成,更有效地降解污泥。

4、生物细胞溶解污泥系统

通过强化细菌的隐性生长也可以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所谓隐性生长是指细菌利用衰亡细菌所形成的二次基质生长。整个过程包含了溶胞和生长。利用各种溶胞技术,使细菌能够迅速死亡并分解成为基质再次被其他细菌所利用,是在污泥减量过程中广为应用的手段。促进细胞溶解,在传统模型中可以认为是增大了细胞衰减速率,这样可以降低剩余污泥的产量。

污泥干化技术

污泥的常见热干化系统主要有直接干化(流化床干化、转鼓干化)、间接干化(薄层干化、浆式干化)和辐射干化(带式干化、螺旋式干化)等。污泥通过焚烧(鼓泡流化床)实现污泥稳定燃烧,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使污泥彻底实现无害化,但其系统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污泥干化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的突出优点是:污染物最终处理效果好,污泥体积最小化,不存在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污染问题,处理速度快,干化后可就地焚烧,减少长距离运输,污泥焚烧炉渣制砖比干化污泥制砖更安全。

三、结语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处理的污水量不断增多,随之产生的污泥也将不断增加。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地将脱水的污泥达到填埋规范标准,或采取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保护环境。垃圾场要加强对污泥填埋的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操作,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 雨水收集、导排系统; 渗沥液收集、导排、处理和排放系统;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污泥处理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刚. 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 13(1): 43~47.

第4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0年11月26日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污水处理厂以储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单纯靠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机械脱水工艺显然不能满足含水率的要求目前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将污泥运出厂界前,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40%以下的要求,更是对污泥脱水和干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近几年对污泥的深度脱水进行研究。污泥深度脱水是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达到55%一65 %,特殊条件下污泥含水率还可以更低。从国内近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来看,有多种深度脱水工艺出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机械脱水是一种相对节能的方式,但污泥中的水分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结合形式:间隙水(自由水)、毛细水、吸附水、内部水,前两种可以用机械力去除,后两种很难,所以发展了污泥调理预处理技术并成为污泥深度脱水的关键步骤,调理主要分为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和生物调理,其中化学调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方法。化学调理加机械高压压滤成为了污泥深度脱水比较广泛应用的技术路线。本文主要对机械高压压滤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比较分析。

1污泥深度机械脱水设备及技术现状    

(1)隔膜式板框压滤技术和设备    

污泥深度脱水自动高压隔膜压滤机作为污泥深度脱水分离设备,应用于城镇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已有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污泥深度脱水效果好、适应性广,特别对于污泥在过滤完成后滤饼内的间隙水,通过高压隔膜压榨能够有效地把间隙水给分离出来,最终污泥的含水率能够降到60%甚至50%左右。自动高压隔膜压滤机是一种间歇性污泥深度分离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维修率低等优点,能够实现无人操作自动运行。过滤元件由隔膜板、隔膜配板、滤布、污泥进料泵组成。在污泥进料泵的压力作用下,将污泥浆送人滤室,通过过滤介质(滤布),将污泥和液体分离。在经过高压隔膜压榨,把游离余污泥颗粒间的间隙水给压榨出来。高压隔膜自动污泥深度脱水压滤机与离心机及带式过滤机比较,污泥的含固率要高出30%一35%。属于深度脱水范畴,为污泥后续无害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初步统计,我国生产隔膜压滤机的较大型生产厂家已增加到十几家,这些厂家所生产设备的过滤工艺流程较为先进,隔膜滤板的压榨压力最高可达到4.0 MPa,隔膜压滤机同国外产品相比压榨压力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固液分离工艺经验,研发了比较成熟的过滤工艺技术,自主创新研发的聚丙烯高压隔膜滤板压榨压力可达到4.0 MPa,为保证产品安全运行,实际使用压榨压力一般为1.6 ~2.5  MPa,这样可以实现隔膜滤板压榨的最佳效果。因为隔膜压滤机能够提高滤液回收率、降低含水率、过滤效率高、效果好,节省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近年来隔膜压滤机的压榨工艺的全面推广,隔膜压滤机的使用率大幅提高。  

(2)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    

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的工作过程一般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W保压;进料压滤或称压榨;4)卸滤饼。其中进料由柱塞泵抽取调理改性后的污泥注人压滤机的滤板腔体中,进料泵的进料压力在1.0一1.5 MPa,最大可达2.0 MPa,一次进料时间一般在20 ~ 40 min。在进料过程中,依据进料泵的进料压力,挤压滤板腔内污泥,是腔内污泥第一次脱水。进料完成后,由液压缸提供压力对腔内污泥进行平行施压,对滤板腔内污泥进行第二次挤压,压力正常使用一般为2.53.5 MPa,最大可达5.0 MPa,单次压榨时间为20一40 min,压榨完毕后进行卸料7~8。    

由图1可见,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的滤板上有很多小孔和通道,这是为了在压榨过程中提供水滤处的通道,污泥通过柱塞泵抽取注人压滤机的滤板腔体后,由油缸提供稳定的压力作用于滤板上,滤板之间的弹簧机构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对对滤板腔内污泥施加平行稳定、递增式的压力,持续的对腔内污泥进行压滤脱水,透过滤布析出的水经过滤板小空流出。一般情况下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的压榨压力基本维持在2.53.0 MPa,可以将调理改性后的市政污泥压滤到含水率60%以下。    

(3)钢带式压滤机    

第5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本工程要求对BOD5、CODCr、SS、N、P等指标的去除率如下表所示:根据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大量的污水处理站实际运行经验来看,一级处理达不到上述出水水质要求。常规二级处理工艺对BOD5和SS均可以达到60%~90%,而对N和P的去除则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本工程必须选择具有较好除磷脱氮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于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一般来讲,进水BOD5/TN大于2.86,BOD5/TP大于20,是取得较好的生物除磷脱氮效果的前提条件,本工程满足此条件。当然,要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根据污水性质、处理规模、场地大小、设备性能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工艺和设计参数(例如污泥负荷、污泥龄、溶解氧等)。

2本项目所需考虑的实际问题

污水处理站占地:本项目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均在高校内,由于现有用地限制,本项目工艺需选择用地较小且适合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污泥问题:随着污水处理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带来污泥产量的增加,以及污泥处置标准的提高、处置费用的上升、人们对污泥二次污染认识的提高,污泥处置已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难点,本项目应尽可能考虑污泥产量低,且易于处理的工艺。确保项目对周边校园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高标准排放要求:本项目校内人工湖现阶段补给水基本为雨水及市政自来水补给,本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站的尾水作为人工湖的补给水,需确保高标准、稳定的尾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考虑选择占地小、污泥产量小、出水能满足高标准排放或回用要求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并在工程上考虑封闭除臭和景观建设是很必要的。

3拟选工艺技术经济比较

目前膜工艺在北京、深圳市、广州、无锡等地均已成功运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站国内也已在广州、深圳成功应用。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站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前提下,传统的生化工艺以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A2/O+深度处理工艺)为例,与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经技术经济比较,在满足同样处理标准的前提下,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站占地大,占用土地资源昂贵,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利,也影响周边土地价值;若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污水处理工艺,则占地面积小,但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同时可以通过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以解决噪声、臭气及景观不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本项目位于校园内部的实际情况而言,对用地要求紧张、景观因素、环境影响因素等综合考虑后采用地埋式MBR处理系统有着其较大的优势。

4建设结构模式选择

根据项目特点并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考虑到该区域在景观上能够尽可能的去“污水化”,同时作为科教基地,因此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使用地埋式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针对现有的地埋方式结合本项目的投资情况选择地下一层模式即单层加盖模式进行本项目的设计。如图1所示。

5工程设计方案

考虑到本项目进水模式,因此本工程的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格栅泵井、沉砂池、调节池、A2/O生化池、MBR(内置式)、消毒池、污泥贮池、综合设备间(脱泥机房、风机房、除臭房)等。其中,格栅泵井、沉砂池、调节池、A2/O生化池、MBR(内置式)、消毒池、污泥贮池、综合设备间(脱泥机房、风机房、除臭房)等建、构筑物的土建部分按总规模10500m3/d一次建设。(1)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泵井、沉砂池、调节池土建按照远期最大时流量设计,Qmax=691.25m3/h;设备按照近期配置。(2)A2/O生化池:土建按照远期平均时流量设计,Q=437.5m3/h,设备按照近期配置;(3)MBR:土建按远期最大时流量设计,Q=691.25m3/h,设备按照近期配置;(4)消毒出水池:土建按远期最大时流量设计,Q=691.25m3/h,设备按照近期配置。

6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应用,可以清楚地看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完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型市政污水处理工程中。无论在减少占地、获得高品质的出水还是能耗和膜通量维持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由于MBR工艺膜的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在工艺选择上需要与传统工艺在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有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作者:潘倩 陈华 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参考文献

第6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是相应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多。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荷,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当前市政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1、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尽管中国已建污水处理厂超过一百个,但在某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污水处理的数量不够。目前,该市已开始执行计划在污水处理厂建设。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西北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规划和建设提上城市发展议程。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地方政府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多边融资,加快水环境污染控制, 为未来几代人留下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

2、污水处理厂未满负荷运行

全国已建成投产经营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小于l/3。没有满负荷运行,最重要的是由于运行资金不能到位,远不能满足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有的是没有接收居民生活污水,只接收工厂、企业的工业废水,有的是工厂、企业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都接收,但运行率非常低。

3、进口设备维修和设备备件的发展

大量的进口设备,经过几年的运作,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整合后的维护和检修。如果请外国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大大增加真的很难接受,如果进口设备可以维持正常的操作必须开发国内专业的进口设备维修,使其掌握技能的进口设备维护保养标准。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设备的损坏,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4、污泥不是真正实现无害,没有办法最终处置

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在此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污水处理失败产生的污泥如何妥善处理,它也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有关规定污泥干燥化合物作为农业肥料。总之如果不是最终处置的方法,会带来污泥二次污染环境的隐患。

5、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设备

污水处理厂进调节池,格栅,沉淀池,污泥处理前的储存池,污泥脱水间(除了离心机)等产生严重的气味,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应该通过安装除臭装置等各种渠道来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二、市政污水处理的措施1、污水处理方法根据污水处理作用原理,可将污水处理方法分为生物法、物理化学法、物理法以及化学法四大类,生物法是市政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此方法的原理是采用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转化废水中的无机微生物营养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的物质形态,使之生成无害的稳定的物质成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是其最常见的处理形式。 2、污水处理程度根据污水处理程度,可将处理技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以及三级处理。采用一级处理主要是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除去,污水一级处理的生物需氧量可除去百分之三十左右,无法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因此,还需要进行二级处理。二级处理能够将污水中呈溶解状态或胶体的有机污染物及时除去,除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满足排放标准要求。而三级处理主要是对难以降解的氮、磷、有机物以及可溶性有机物等实施进一步处理,达到规定要求。其中,砂滤法、离子交换法、混凝沉淀法、电渗分析法、脱氮除磷法等是其主要采用方法。 3、污水消毒工艺污水消毒处理也是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关键程序。因为在污水中常常含有较多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病菌,如果不经过消毒处理,污水中存在的部分有机物如果与氯结合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致癌物质,随着出水排出来,将会对社会环境、人们身体健康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加氯消毒是我国采用的主要处理方法。这种加氯处理之后的污水具有较高的余氯量,对水体中的某些水生物造成威胁,影响水体生态。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加氯消毒方法逐渐被淘汰和排除。目前来看,uv消毒法的发展趋势十分良好,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已被大量应用,效果十分显著。4、污泥处理污泥处理是组成市政污水处理的重要部分,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普及、处理程度不断深化、处理效率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污水厂的污泥量也随之不断增长,其具有容积大、稳定性差、容易腐败等特点,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怎样对污泥合理处置。逐渐成为市政污水厂及其相关部分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污泥处理的常见方法是进行深海处理,使其自然干化后进行外运填埋,或进行浓缩、脱水、消化、焚烧后进行外运填埋等,有的可以当做农田化学肥料。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对于大多数污水厂来说,将污泥应用于农田是一个十分现实、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将污泥添加到农田中,污泥中的磷、钾、氮等微元素充分与土质结合,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自然干化外运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已经停止使用。虽然焚烧处置能较为彻底的清理污泥,但是其价格较高,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污水处理厂都选择消化、浓缩进行脱水外运的措施进行污泥处理。

三、污水处理工艺的探索和创新1、污水处理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工艺创新。污水水质的监测和确定、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置,依据的是污水水质,污水水质的监测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加权平均法来确定水质浓度,在确定污水浓度和水质的基础上,综合其它数据,确定设计进水水质。在确定进水水质的基础上,从技术和经济角度选择比较科学和可行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水水质的相似性比较,相同的城市贫困人口是不可取的,在确定的工艺流程之前,应该进行污水处理厂附近的用户回用水需求调查和分析,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改进过程,达到污水回用水质要求。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其中,目前在各大城市广泛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其优点是处理效率高,但是,在出现如下情形时,还得对工艺进行改进,在大量雨水冲击负荷时,大量污泥会从曝气池流向二沉池,从而导致污泥未来得及处理就流失,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采用改进型氧化沟工艺和SBRI工艺予以解决,从而有效降解有机物。

结束语: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和工艺层面探讨解决的方式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和创新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会龙,张志军,张雅楠,污水厂改良氧化沟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3).

第7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市政;污水处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urban population, high efficiency low city sewage treatment in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frequent the phenomenon such as constantly. So we have to reflect on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ep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work quality, for people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ewage treatment, and summarizes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是相应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多。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荷,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当前市政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我国虽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一百多座,但在某一个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 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目前大城市已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人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 地方政府没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2、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满负荷运行的不到l/3。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 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没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的很低,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

3、进口设备的维修及设备备件的开发

大批的进口设备,经过几年的运转后, 已出现不同程度损坏, 特别是索赔期后的维修和正常的大修。若请国外的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会大幅度增设实在难以接受, 若使进口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转, 必须培养对进口设备维修保养的国内专业人员, 使其掌握维修技能达到进口设备的维修标准。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 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 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 否则设备的损坏, 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有一阵风的现象,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热门工艺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 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以至造成设施设备闲置,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

5、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利用。

6、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 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 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污染。污泥进行干燥用作农肥要复合国家环保部门有关规定。污泥作为绿地用肥要有园林部门认可, 有监测部门跟踪分析方能使用, 总之污泥若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是给环境带来再次污染的隐患。

7、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 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 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 即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 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二、市政污水处理的措施

1、为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工艺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其一,排水系统应向资源化方向转变。污水处理工艺不管怎么创新,都要有科学、安全的污水排水系统作保障。尤其在污水处理不断走向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污水再生回用的今天,各地区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给水排水系统时,应该将污水再生和回收予以着重考虑。以往,排水系统只注重防涝减灾、防污减灾功能,污水处理追求的是一次性处理,综合效益不明显。目前,污水处理应向资源化处理方向转变,从而达到水的健康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注重综合因素研究。各地区各城市要改变过去污水处理厂规划走过场或者边施工边规划边调整的做法,在动工前应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数目、选址以及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可行性研究,从近期和远期着手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工程进度。在中小城市,规划规模时应采用小型实用的建厂规划。在选址方面,应以远期规模作为选址的参考系数。传统的选址依据是避免对密集人群的污染,因此传统选址时,一般都是选择河流下游或者城市郊区。这种选址方式有利于污染的减少,却不利于污水资源化处理。因为,这种选址方式会导致污水处理厂远离再生水用户,而且回用水管道的建设也增加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应该在减少污染和污水资源化之间寻求平衡点。可以在充分的回用水用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城市的恰当地段选址,以达到就近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加以回收利用。

2、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工艺

其一,污水处理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工艺创新。污水水质的监测和确定。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置,依据的是污水水质,因此污水水质的监测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在污水水质确定的基础上,以技术经济比较来制定科学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在实测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时,可以择期择地进行,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其现状水质浓度。在确定水质浓度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数据资料,确定设计进水水质。进水水质的设置受制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因此,城市之间的进水水质可比性比较差,雷同化不可取。所以,在确定工艺流程时,应把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回用水用户需求状况予以充分调查分析,适当地对工艺流程进行延长和完善,以达到污水回用水质的要求; 其二,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和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和确定要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求新、照搬照抄。大体上讲,目前城市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情况不提倡使用,只针对特定行业,原因在于化学法可控性比较差,容易诱发二次污染,而且运行成本也比较高。因此,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主要以生物法为主。

普遍性的生物处理法。当前,多数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其中,目前在各大城市广泛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其优点是处理效率高。但是,在出现如下情形时,还得对工艺进行改进: 在大量雨水冲击负荷时,大面积污泥会从曝气池流向二沉池,从而导致污泥未来得及处理就流失。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采用改进型ORBAL 氧化工艺和SBRI 工艺予以解决,从而有效降解有机物。

适宜推广的污水处理技术。当前,效用和性价比比较高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工艺、氧化沟工艺、人工湿地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工艺、AB 污水处理工艺、移动床生物膜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各地区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地引进和采用。

当然,对于大城市,也可以探索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法,这类方法主要有砂滤法、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离子交换法、湿式氧化法、电解处理、蒸发浓缩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脱磷法、脱氮方法等,由于深度处理法难度高、技术指标高、运行成本高,对于现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讲,难以推广。

3、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工艺

当前,许多城市开始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开发水资源。这种做法导致投资成本居高不下,普遍在1 000 元/m3 ,成水成本有些城市高达1. 0 元/m3。而城市污水处理投资约200 ~ 300 元/m3 ,成水成本在0. 30 元/m3 左右,经济性非常好。而且经过二级处理的尾水能达到工业冷却洗涤用水、市政杂用水及城市河道湖面的景观用水的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和工艺层面探讨解决的方式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和创新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方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工作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小平.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 4) .

第8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市政排水设施; 排水管道管理; 排水管道维护;

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是城市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面积逐渐扩大,城市人口数逐渐增多,城市废水的排放量也随之逐年增加, 而很多早年建设的排水管线由于当时的工艺流程、材料、设计等方面的局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人口和工业发展的需求。污水的渗漏不仅会使地面塌陷,危及附近建筑物内居民的人身安全,还会对地下水和土质造成污染。除了年代久远,养护工作不到位、缺乏日常管理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体制和资金方面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城市排水管道的病害在早期一般不会被发现和处理,只有等到发生重大事故时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对于一些复杂的管道问题也缺乏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市政排水设施养护工作概述

1、市政排水设施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维护、诊断、修复、改造制度才能保证其发挥正常的功能,才能延长排水管道使用的寿命,避免重大事故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

2、市政排水设施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排水管道的日常巡查, 巡点为检查水流是否正常、路面是否出现塌陷、排水管线上是否有过重荷载、 有无堵塞物、是否有违章接入的管线等情况。

(2)单位的主管人员定期开展针对上述内容的复查工作并做好记录,对于工作不认真或有遗漏的人员及时进行批评和指正。

(3)在认真进行管道日常巡查的同时,管理部门还会定期开展对巡查人员的专业培训, 巩固他们的基本技能, 温习必要的专业知识, 增强他们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

二、 市政排水设施养护工作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城市排水的规划、污水处理厂的资金的筹措、建设、运行管理等全部由政府包办,这种管理方式给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照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2、维护资金严重不足,设备落后

城市市政污水管网运行维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维护仪器和设备无法及时更新、补充和添置,污水管网因缺乏正常维护而严重影响城市污水的收集和转输,使市政污水设施的投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市政排水设施养护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1 、污泥对于排水管道的淤积

在排水管道中流通的污水里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这些颗粒物的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取决于他们的直径与密度大小。由于排水管道中水流的速度不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设计或理想状态,加之受到管道中转弯等处的阻力变化影响,水流冲刷的作用不会完全消除固体颗粒的沉降,因而,对于排水管道污泥的淤积是不可避免的。处理污泥淤积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1)清洗

对于排水管道中污泥的清洗,就是通过人工的方法来提高管道中的水的流速和流量并且达到最终的清污目的。其中,提高水流的速度是为了分解并冲刷管道中的污泥所形成的沉积物,而提高水流量则是为了通过较大的流量来将可沉积的悬浮物带走。

(2) 疏通

①射水疏通

射水疏通是指采用高压射水车清通管道的疏通方法。其疏通质量好、效率高,若与真空吸泥车配合工作效果会更好。在支管等小型的管中射水疏通的效果特别好,但是在管道水位高的情况下,由于射流速度受到水的阻挡,疏通效果会大大降低。多数射水车的水压都在14.7MPa左右,少数可达19.6MPa,在非满管流的情况下能彻底清除管道污泥和管壁油垢。

②水力疏通

有些管道由于水流速度缓、坡度小、水量少等特别容易於积,水力疏通就是采用提高管渠上下游水位差,加大流速来疏通管渠的一种方法。提高水位差有以下三种做法。

a调整泵站运行的方式,即在某些时段减少开车以抬高水位,然后突然加大泵站抽水量,造成短时间的水头差。这种方法最省钱、最方便,只需和泵站配合就行;

b将水力疏通球放入管道内,经过浮球时水流的过水断面就会缩小、流速加大,此时局部大的流速足以彻底将管道清洗干净,且疏通效果好;

c管道中安装闸门,包括临时和固定闸门。需要疏通时打开闸门将已经存好的水放入管道,达到冲刷效果。

2、排水管道的变形、脱节及破损

(1)产生原因

一是由于早期排水管道年久失修造成的管道损坏;二是由于现在使用的塑料排水管的接口为柔性接口,极易受到周围地质结构变化的影响,而城市建设及载重车辆的反复碾压都会使塑料排水管的砂石基础遭到破坏, 使管道的受力不均, 最终导致脱节、 变形或破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排水管的爆裂。

(2) 对策

①管道脱节和破损:如果排水管道出现脱节和破损现象, 轻者会造成污水渗漏, 污染地下水和土质; 重者会阻断污水的排放路径, 使上游的污水通过下水井盖、 居民家中的下水道等地方溢出地表。因此, 排水管道一旦出现脱节和破损必须要及时关闭进水口,通过水泵抽送等方式将上游污水引入下一区段的排水管道, 待出现问题的管道内污水排清,应及时进行开挖并对其进行检查和修复。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修复方式为内衬法,即将 HDPE 内衬于脱节或破损的管道并加热固化。

②管道变形:管道发生变形会引起坡度变化、影响污水流向并加大沉积作用,因此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处理。 对于变形程度较轻的部分可以通过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强化地基, 变形严重的则应在 开挖后用砼进行加固。

3、雨水口的维护

雨水口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有:堵塞等造成地面积水,发出恶臭影响居民生活,铸铁篦子被盗缺失和重载造成雨水口破损,影响交通安全。为保证雨水口的正常使用,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护。

(1)雨水口防臭。近年来,随着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有关雨水口异臭的投诉和两会提案也日渐增多。综合国内外的做法,防臭做法可分为两累:一是挡板式防臭装置。在雨水篦子下面安装一个由门框和活门组成的挡板。平时靠弹簧或平衡块使活门保持关闭状态,下雨时活门自动开启。其优点是不需改造原有雨水口,安装方便,价格便宜兼有防蚊蝇、防老鼠等多种功能,缺点是活门有时会被杂物卡住而导致失灵。

(2)雨水口网篮。除用人工清掏外,德国人采用在雨水口中安装垃圾拦截网篮的做法。安装网篮后,树叶、垃圾尽被拦截。维护作业时,只需将网篮提出,倒掉其内的垃圾即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使用。

(3)人工清掏。雨水口在管道养护中被称为“把守大门的”,雨水口干净了,进入管道的垃圾就会大大减少。清掏工作量很大,通常占整个养护工作的60%―70%。我国清掏检查井和雨水口的技术近100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改变,除深圳等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城镇依旧还在沿用大铁勺、铁锹等手工具,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

3、其他的管道堵塞

(1) 堵塞原因

①固体废弃物堵塞:由于一些地段的排水管道井盖出现损坏,使得本不应该出现的建筑和生活垃圾大量进入排水管道,这些垃圾由于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 因此极易造成管道的堵塞。

②植物侵蚀:苔藓及菌类植物的生长不仅会降低管道内径,还会对管道内壁造成腐蚀, 而树木根须的侵蚀则会直接对管道造成破坏, 引起管道渗漏甚至断裂。

③脂肪附着:由于城市废水中动物和植物性油脂的含量逐年增多,因此不少管道的内壁上都附着了不少的脂肪, 这些脂肪使得管道的内径变短,降低了管道的排水能力, 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管道堵塞。

(2)机械清理的解决办法

机械清理的方式有三种: 一种是刮削法, 即通过刮削工具对管道内壁进行清理, 主要用于对脂肪的清理工作中。第二种是拖拽发, 这种方法首先是通过压缩空气将清理机打入堵塞物内部,然后清理机上的翼片张开, 再由机械或拖车将堵塞物拖出, 由于清理机的特征类似雨伞, 因此这种方式也被称为 “雨伞清理法” 。 还有一种是通过带有钻头的机械直接将堵塞物推入到最近的检查井中。

结束语

市政排水管道的运行管理并不复杂, 但是它对工作效率的要求极高, 且受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提高认识,加强对管辖区域内排水管线具体情况的了解,以便在出现事故时能够快速的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封堵方案; 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 积极学习和引进新工艺、 新技术, 使市政排水管道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机械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为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万志兰. 市政排水设施养护技术探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年4期

第9篇:市政污泥处理技术范文

【关键字】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是一个城市生产与发展必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因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是保证城市取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的最基本保证,是保证城市生活与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设必须与城市整体建设协调发展,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是集城市水源、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等规划于一体的重要工作,也是城市建设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城市给排水系统

1.1城市给水系统

城市给水工程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及工业生产用水需要而建造的工程设施,它所供给的水在水量、水压和水质方面应适合各种用户的不同要求。因此给水工程的任务是自水源取水'并将其净化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后,经输配水管网系统送往用户。给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统一给水系统和分区给水系统两种。统一给水系统是按统一的水质、水压标准供水。分区给水系统则是按照不同的水质或水压供水,可分为分质给水系统和分压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又有并联和串联两种形式。

1.2城市排水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地将其输送至适当地点;妥善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1.2.1排水管网。排水管网的布置与地形、竖向规划、污水厂的位置、土壤条件、河流情况以及污水的种类和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在地势向水体方向略有倾斜的地区排水系统可布置为正交截流式,即排水流域的千管与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截流管) 敷设于排水区域的最低处,且走向与等高线平行。这样既便于干管污水的自流接人,又可以减少截流管的埋设坡度。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汇集到同—条主干管时,可分别在高地区和低地区敷设各自独立的排水系统。此外还有分区式及放射式等布置形式。

1.2.2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和利用污水及污泥的一系列工艺构筑物与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设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地段,并与居民区域城市边界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在城市污水处理典型流程中,物理处理部分即一级处理,生物处理部分为二级处理而污泥处理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即消化。为缩小污泥消化池的容积,两个沉池的污泥在进人消化池前需进行浓缩。消化后的污泥经脱水和干燥后可进行综合利用,污泥气可做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

1.2.3排水口。排水管道排出水体的排水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污水水质、下游用水隋况、水体的水位变化幅度、水流方向、波浪情况、地形变迁和主导风向等因素确定。

1.2.4排水体制。分流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系统来分别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雪水的排水方式称为分流制。在这种排水系统中有两个管道系统:污水管道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厢水管道系统排除雨、雪水。当然有些分流制只设污水管道系统,不设雨水管道系统,雨、雪水沿路面、街道边沟或明渠自然排放。

分流制排水系统可以做到清、浊分流,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便于污水的综合利用。但工程投资大、施工较困难。

合流制:合流制是采用—套排水管路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泄人其中的污水和雨水不经处理而直接就近排入水体。这种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不能彻底消除对水体的污染。

2.城市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给排水管道一般为地下式,管径较热力管道与燃气管道大。给水管道为压力流,敷设形式与热力管道和燃气管道大致相同,但也具有其特点,如不需保温,不需热补偿等。排水管道为重力流,具有管径和埋深较大、检查井数目多等特点。给水管与排水干管的过水断面交叉若管道高程一致时,在给水管道无法从排水干管跨越施工的条件下,亦可使排水干管保持管底坡度及过水断面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将圆管改为沟渠,以达到缩小高度目的。

2.1交叉施工

给水管与排水干管的过水断面交叉若管道高程一致时,在给水管道无法从排水干管跨越施工的条件下,亦可使排水干管保持管底坡度及过水断面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将圆管改为沟渠,以达到缩小高度目的。

2.2给排水管道与构筑物交叉施工

当地下构筑物埋深较大时,给水管道可从其上部跨越。施工时应保证给水管底与构筑物顶之间高差不小于0.3m;而且给水管顶与地面之间的覆土深度不小于0.7m,对冰冻深度较深的地区而言,还应按冰冻深度确定管道最小覆土深度。此外,在给水管道最高处应安排排气阀并砌筑排气阀井。排水管道为重力流,其与构筑物交叉时,仅能采用倒虹管自构筑物底部穿越。施工时要求穿越部分管道增设套管倒虹管上下游分别砌筑进水室和出水室。

2.3排水管道与其上方的电缆管块交叉

排水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施工时,可在回填材料上铺一层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宜小于100mm。

3.市政道路排水

从排水的观点出发,较差的几何高程设计无论是排除直接降落在路面的雨水或是输送排除流过路面的雨水都会带来困难。路面上的水会对交通安全产生严重的危胁,中断交通会使商业受到严重影响,也会给行人造成不便。

3.1路面

路面以一定方式影响刹车阻力好的路面应粗糙并且干得快。铺设一个透水层,使水可以通过上层渗走;另一种方法就是做成上弧形路面或斜坡,这样可以减少路面积水。后者可能不方便并且危险,特别是在边缘处或在弧形最陡处。小于1mm的水深很少能产生水面滑行,但是在1mm到2mm之间的水层就能相当大地影响对路面的摩擦力。

3.2边沟水流

侧向流过路面的水可以流人农村或流人侧向壕沟,或收入路侧的排水管渠。后者可能建成梯形沟渠,在路旁运行,或建在横向坡度路面和靠近竖向路边石之间。这些水会沿路面流动直到由雨水口转入地下排水管道。因此道路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都影响边沟水流。忽略雨水流出道路时的纵向动量,在任一点的排水量都是从排水面积汇人那一点的径流量。另外,由于通常包括有限的面积嘏设处于平衡条件,设计流量就是相应于所选重现期的最大降雨强度。排水主要解决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和必须排除的地下水。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公式同一般雨水管渠,当需要排除的地下水时还应包括排除的地下水量。

3.3旁侧人流

沿着渠道长度方向,对人流渠道进行纵剖面分析必须用动量原理进行。由于人流与渠道中水的混合所以有能量损失。假设新增流量在纵向没有动量,可以写成:

常数

这个方程必须用数值方法求解从巳知的控制点开始。如果渠道很陡,则会存在在某点变为急流的问题。此时,必须确定临界流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