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工业互联网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定义

第1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1、什么是工业4.0?

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2015年中国有几个概念非常火,第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就是工业4.0,第三个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巨大无比的概念,“互联网+”里面有“互联网+金融”叫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电子商务”,而“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它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所以很多人说,工业4.0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

2.工业4.0有哪些特点?

互联: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工业4.0连接和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中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转型: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3、工业4.0有哪些技术支柱?

工业4.0九大技术支柱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九大支柱中会产生无数的商机和上市公司。

4、哪类公司最有前景?

结合中国工业现状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工业4.0领域将有充足发展的三类公司有:

第一类是智能工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第二种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

第二类是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公司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实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

第三类是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

除这三类以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技术供应商也会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

【解决方案】包括软件硬件。软件有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硬件是工业机器人(包括高端零部件)、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AGV)、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

这是一次巨大的产业革命,错过了工业4.0也就错过了这个时代!!

5、谁最终赢得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2013年德国汉诺威为标志,宣布这一轮工作革命以智能制造为核心。

德国政府所定义的德国工业4.0,由一个信息,一个网络,四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组成的框架机构。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整体框架有很多地方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不同,操作上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第四次工业革命延续时间大概为30到40年,所以说工业4.0、移动互联网对中国工业的颠覆、再造和融合,才刚刚开始。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主导这个世界未来的工业标准之争,是由德国和美国按照自己的逻辑路径、表述方法来进行推进。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希望关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他们对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其关注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

德国提出工业4.0,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

可以看到,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实施路径和逻辑相反,但是目标一致。美国是以GE公司、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

无论从软到硬,还是从硬到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

6、中国为什么选择德国标准?

第一,中国政府认为,德国路径比美国路径更容易实现;第二,美国的工业空心化严重。IT公司出现工业4.0挑战大,缺少基础设施的落地,德国工业技术雄厚,是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加IT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上,中国政府的策略是,紧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潮流,选择工业4.0,推出中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寻找机会弯道超车,后发先制。

工业4.0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期刚刚开始,预计要30到50年的时间发展引进,按照国家工信部部长所说:德国是从工业3.0串联到工业4.0,中国是2.0、3.0一起并联到4.0。

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把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定义为智能制造,这个词表述非常准确。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是工业4.0的两大目标。

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软件重要还是硬件重要,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软件决定一切,软件定义机器。所有的工厂都是软件企业,都是数据企业,所有工业软件在工业4.0时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软件定义一切。

第2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似乎在意料之中,传统工业受到互联网影响所反应出的变化,不是在某一项标准中的微调,而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关乎生命的变化。甚至有人将互联网带给工业的这种改变,称之为当之无愧的又一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互联网本身也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工业化变革似的思考和更多想象不到的变化。无法像金融、汽车、移动那样将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作出合适的概括,这不是简单的“1+1=2”似的叠加,而是更多挑战机遇并存的大势。

从工业的角度来说,两化融合代表着工业与信息化相互影响的高度概括,而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让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两化深度融合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新方向。一些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装备企业正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消费品、软件、IT等企业正向互联网平台转变,能源企业则可能向大数据信息服务拓展。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对抓住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机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不仅是实现两化融合的渠道,还能够打破工业信息化的困局,甚至搅动行业布局,产生新的竞争机会和利益焦点。每一阶段的结果,不但代表着工业企业在融合中所遇到的所有变量,同时还代表着竞争中产生的思考,形成的新思路。

第3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推进“互联网+”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从国际上看,中国提出“一路一带”,提出发展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投资银行等思路和具体措施,“互联网+”也可以认为是对国际产业发展方向的回应。比如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版的产业规划是否就是“互联网+”呢?当然“互联网+”的涵义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都不太一样,但是可以认为是一个概念。

创新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做创新链,比如有接触式创新、跨越式创新、持久式创新,其中有一个创新就是概念引领式的创新。比如修一条高速公路做一拨产业,有了4G概念做一拨产业,都叫做引领式创新。只要有一个核心的概念,通过概念引领,就可以创新,“互联网+”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提升,可以和美国级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级的工业4.0并驾齐驱,在发展过程中,甚至可能还有超越之势。

“互联网+”的内涵是什么?

不论是马化腾最先提出来的“互联网+”,还是阿里巴巴快速推出的“互联网+”的行业报告,“互联网+”都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加”,像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卫生等等,简单的加只是一个“物理版”,真正的“互联网+”,需要的是“跨越版”,而不是把这两个行业简单的贴在一起,也就是说需要有化学反应。如果说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物理反应,中间可能存在没法置换,如果说是化学反应,就会有一些要素进行了重组。因此只有互联网对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还有金融产业能进行要素重组,那么我们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比如现在的交通行业,目前的行业焦点是嘀嘀打车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专车问题,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牵扯到化学反应,可能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介入,就要把出租专营几百年来的这种制度和形式给打破。对现代出租的专营制度进行一个重新的设计,这就是“互联网+”。

详细来说,整个出租车行业的管制过去一直都有,世界各地也都有,管制的目的是要加强出租车和顾客之间的信任度。有了互联网以后,“互联网+”行业的管制,使这种信任自然而然的生成了。无论是出租车还是专车,司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料都被互联网详细备案,建立了信任方式,过去的专卖、专营制度下的经营方式可能会被瓦解。所以“互联网+”一定是化学反应,会对行业内原来的要素进行各种重组,而不简单是物理反应。

关于“互联网+”的主体

中国的“互联网+”可能是用户行为导致的“互联网+”,而不是生产导向的结果。德国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出发点都是用互联网做原来的供应,是生产方式变化了,不是从厂商的角度出发。而中国的“互联网+”,不管是小米公司、阿里巴巴还是腾讯公司所做的,中国的“互联网+”一定是从消费者出发,把消费者的行为规律重新挖掘,规律重新挖掘以后,大公司拿到对整个产业的定价权,据此来重组和定义,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目的。

第4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长期以来的效率低下问题更多地出现在系统层面,而不是个体机器层面,其复杂性已超出人类操作者的能力。但是运用互联网创新,有可能通过数字智能而增强机器的水平,从而创造激动人心的新机会。”这是GE工业互联网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GE于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定义是将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其带来的机器、设施和系统网络与互联网革命的最新成果(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和智能决策)相融合。确切的说,是工业+互联网,但是两者的融合绝不是简单的1+1。

作为传统的设备制造商,GE在过去的100余年间关注的是设备的技术创新和销售,但在最近的二三十年,设备销售本身已经不是最有利润的业务,反倒是工业业务的服务占比有显著提升。

在GE工业互联网的业务版块中,航空业是天生的宠儿。作为设备制造商,GE需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持续监控,配备有大量的传感器,这些数据连接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另外,GE亚特兰大的监控中心也在监控全球六千多台燃气轮机,能源和水处理集团的风能业务中,风机上也装有传感器,在不同的风力环境下,风机之间可以“对话”,自动调整叶片角度,最大限度地输出风能。借助于智能技术,GE在风能领域保持北美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第5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如果说现代互联网对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它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有三个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分别是网络结构不灵活,无法适应一些新业务需求;信息量迅速爆炸性增长,信息冗余量大;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互联网生发一些新需求。

 

网络结构失灵冗余

 

在网络结构方面,互联网公司借助OTT业务蓬勃发展,但运营商却表现为很被动地应付,这是产业价值链的问题。现实中,互联网企业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陌陌、QQ和微信等,Netflix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很显然OTT业务“革掉了自己的命”,运营商和OTT的博弈即将拉开序幕。

 

如果大家都不关注OTT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会很难持续;如果运营商永远免费地提供高速带宽而没有回报,这个产业更是难以为继。如今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OTT,而且做得很好,全球的运营商也都开始做OTT,如此以往,OTT的资源开发会因为没有节制和缺乏创新而枯竭。

 

伴随OTT业务越来越多地深入日常应用中,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OTT,因为各行各业都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联合与统一。对于电信企业这样以宽带互联网起家的全业务运营商,在瓜分OTT业务蛋糕中是很占优势的,但还是要看企业的总体运营策略,既要合作也要竞争,懂得双赢,最终才会赢得市场的认可。

 

刘韵洁提出:“OTT这样发展,依个人看法,起初运营商试图通过按流量收费,但此法不通。如果OTT依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无论对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都会带来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网络无法满足互联网公司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例如,亚马逊每年网络延迟0.4秒就会损失16亿美元;2013年谷歌收购某个法国公司,由于服务质量不好,迫不得已让法国电信专门解决其服务质量,并额外给予费用。”

 

2010年,全球互联网流量翻一番,高通做出预测,未来十年互联网会是现在互联网流量的1000倍。如今,我国现在平均互联网的带宽在全球排名第75位,作为运营商无论是联通、电信还是移动,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尽管每年翻番,但质量是何情况,如何解决网络冗余的问题,亟待商讨。

 

网络实体融合新需

 

我国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更主要的是本质的提升,赋予网络和应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进步台阶。刘院士说:“我个人看‘互联网+’,并没有一个独立的中国形态,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制造205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金融危机出现后,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反思,最大的转变就是通过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这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挑战。”

 

刘韵洁院士认为如今的实体经济并没有与互联网真正融合。2013年,我国互联网占GDP比重升至4.4%,同年的互联网用户数远远赶超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用户数。我国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是一个非常优势的条件,但在互联网领域中,中小企业运营的互联网使用率却是20%到25%,并且还没有与实体经济做到真正融合。

 

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在安全可靠、实时性、服务等级、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都会有挑战。总而言之,“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下一个互联网。但这个对于目前运营商的网络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具体工作进程,会有如何的影响都值得深思。

 

网络未来创新变革

 

网络将来变化的方向是什么?人们都会认同“简单、开放、可扩展,安全可靠,融合”等,这或许是一致的概念。刘韵洁院士强调除此之外,高效、灵活调控的网络及信息资源,才是解决网络问题的首当其冲,所以最近逐渐提出了一个服务定制网络的概念,SDN。

 

刘韵洁说:“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概念?道理同交通运输有相似点,不同的马路如同互联网,普通马路没有收费项目,其他的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方式会有相应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酌情加以选择。相比之下,如今的互联网没有选择,我们基于此提出SDN的架构是合情合理的。根据现实情况,除了SDN架构还应该有另外的架构,用作基于平台的智能调度;应该有一个判断,将来基于网络大数据对网络的信息资源、路由、调度和控制。无论是普通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这些特殊的应用,都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开通此类网络满足不同需求。

 

这个阶段是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的评估。例如谷歌,将数据从接入、汇聚到核心,进而完成树型结构,用通用设备做到横向叠加,达到高效运作和成本降低。从2005年开始用软件定义的思路解决此类问题,尽管当时SDN的概念并没有完全提出。

 

无论是网络强国的战略计划,还是操作系统的与时更新,亦或是三大运营商谁主沉浮,都需要业界静下心来,共同面对此方面的转型与变革,不管是推进“互联网+”,还是践行“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我们一起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中非常流行的词汇之一,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的意思,指的是篮球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上来回传送并达到目的地。表示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

 

这一业务的鼻祖来源于Skype(中文名:讯佳普)公司。当年,Skype发明了网络电话,可让人们免费高清晰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也可以拨打国内国际电话。

 

后来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效仿,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免费语音通话业务。在国内,Skype公司早就被当年的信息产业部叫停,但腾讯的微信后来崛起,并以社交业务的形式出现,仍是典型的OTT业务,因为微信可以实现免费语音通话,如今国人只要具备免费上网的条件都会使用微信免话费。

第6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现在对物联网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都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领域定义的,我们取几种有代表性的供大家参考:

1.英语中“物联网”一词:InternetofThings,可译成物的互联网。

2.2010年ITU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一个具有可识别,可定位的传感网络。

3.经过与无线网络(也含固定网络)连接,使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和对话,人与物体之间实现沟通与对话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网称为物联网。

4.作者比较赞成一种基于泛网及其多制式、多系统、多终端等综合的物联网的定义——或称为广义物联网。

二、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按欧盟专家讲,欧盟发展物联网先于美国,确实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作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北京全球物联网会议上,他们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ofthings-urope)其目的也企图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引领世界。

我国在“物联网”的启动和发展上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我国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有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内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

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江苏省无锡市一马当先率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知名大学云集无锡共同协力发展我国的物联网。

三、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一说到传感器,可能大家就会往小的方面想,在物联网的大概念下,一个泛在的物联网系统,随着参照物的不同,传感器可以一个“大”的“智能物件”,它可以一个机器人、一台机床、一列火车,甚至一个卫星或太空探测器物联网关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下面按应用方式进行的分类。

1.液位传感器:利用流体静力学原理测量液位,压力传感器的一项重要应用,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供排水、环保等系统和行业的各种介质的液位测量。

2.速度传感器:一种将非电量(如速度、压力)的变化转变为电量变化的传感器,适应于速度监测。

3.加速度传感器: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可应用在控制、手柄振动和摇晃、仪器仪表、汽车制动启动检测、地震检测、报警系统、玩具、结构物、环境监视、工程测振、地质勘探、铁路、桥梁、大坝的振动测试与分析,以及鼠标,高层建筑结构动态特性和安全保卫振动侦察上。

4.湿度传感器: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两种,产品的基本形式都为在基片涂覆感湿材料形成感湿膜空气中的水蒸汽吸附于感湿材料后,元件的阻抗、介质常数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制成湿敏元件,适用于湿度监测。

5.气敏传感器:一种检测特定气体的传感器,适用于一氧化碳气体、瓦斯气体、煤气、氟利昂(R11、R12)、呼气中乙醇、人体口腔口臭的检测等。

6.压力传感器: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

7.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

MS传感器:包含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硅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两者都在硅片上生成的微机械电子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

9.红外线传感器: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应用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

10.超声波传感器: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

11.遥感传感器: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用在地表物质探测、遥感飞机上或人造卫星上。

第7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品牌;消费;模式

1 品牌人格化

近现代的品牌出现了返祖现象。古代商品是通过商人远涉游走叫卖而传播交易的。经常进行长途贩卖的商人通过诚信的经营,成了他所出售产品的代言人。在消费者互相交流中,就把例如“老王家烧饼”“小李家剪刀”等作为商品的“品牌”传播开来。而老王、小李个人本身,则成为了人们信任他们所经营产品的质量保证。并与老王小李本人的可靠度挂钩,渐渐形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口碑。人本身作为产品的担保,将人格的品质特征融入到了产品当中。

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近现代交通运输不断发达,大量的产品被运往到更广阔的区域。而且产品的种类以及生产商家的极速增多。如今品牌成为一个厂商定义自己商品的必要手段,通过给品牌融入一种价值观或者理念将产品定位在某一品类或某一人群中而出售。这种概念的传输,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实现。但这种所谓的工业时代的品牌是没有血液的,知名的品牌也许大家知道它代表了品质,代表了身份。但是,它与用户之间联系甚少,人们认可的是从产品体现出的符合品牌价值的这套单纯概念。然而,互联网对于品牌的重新定义回到了商品经济起源之初的时刻。

由于互联网这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每个人都是可以被连接的,也可以成为充分共享自己信息的网络节点。因此,原始的吆喝叫卖不再受到局限,它可以传播到很远很远,到达一个没有边界的地方。打破了时空界限的影响,传统的手艺人能够通过讲述自己本身的故事介绍自己的商品,可以将一件高品质的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销售。而这背后,是以生产者本身的诚信为担保,一旦被用户认可就形成独有的口碑,口碑的内涵是人格化的品质,继而形成品牌效应。现在的小米,褚橙,皆如此。购买小米的几乎很少有人不晓得雷军,购买褚橙的也很少有人不晓得褚时健。正是因为,这些品牌是在互联网上被制造出来的。他们都带有互联网的基因,褚橙背后是褚时健的励志故事,雷军背后是对小米专注极致的创业精神。这就是人格化的精神融入到了产品中产生的魅力。

互联网模式下,品牌的开发和换代会非常之快,同时,也是一个全面淘汰和沉淀的过程,最终保留下来的品牌都是被消费者真正信任和认可的。只有一心为消费者着想和服务,认认真真把产品做好,才会获得用户,获得市场。顾客是上帝,这句经典的口号在互联网时代也许可以真正被实现,用户不但可以用手投票,也可以用脚投票。用户评价可以随时干掉你,也可以让你不断改进,做得更好。这也是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消费者与产品提供者平等促进的过程,也是现在很多商人说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

2 产品个性化

由于互联网可以将个性化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商。免去了生产企业自己做调研,了解市场的过程。让渠道变短,与消费者更加接近,使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而且节省了大量调研成本,并可以专注于生产研发,提高产品工艺水准,做到精益化高品质生产。

同时,避免了大工业标准化生产中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问题。既能够个性化定制,又能够快速生产满足需求。例如,福建有一家做红木家具的企业,曾经的生产是通过每年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然后把今年基于市场调研开发出的新产品通知大家。经销商纷纷大批量订购,通过省市县级的商再铺货到全国。整个渠道需要积压大量产品。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推进下迅速转型升级,取消大量的渠道商,直接在全国各地建立网络终端服务店,一台电脑,一个工作人员,将已经设计好的家具模型的各种原始个性化加工件通过电脑展示给消费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然后系统进行合理组合形成一个定制化的整体模型。用户支付预付款之后,电脑将订单信息发到生产中心,生产中心直接根据订单生产装配,然后经过物流运输到客户的家中。这种高效的定制化生产让资源得到极大的节省。

3 客户用户化

传统的商业活动只需要抓住客户即可。但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一切都将被打散,成为碎片化的资源。客户不再成为价值创造的焦点,价值回归每一位用户。互联网极大地解决了信息的不对称,所以世界是平的,中间环节被精简。以前通过维持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而进行商业活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的用户群体,才是有未来的。

例如,过去的百度,开始是给搜狐等门户网站做后台搜索支持,他的没有用户只有客户。只需要维护好与各个门户网站的关系即可,但这种情况让百度没有任何话语权,门户网站可以随时与其砍价,因为做后台搜索的企业多了就会有竞争,故而没有任何议价权。然而,后来百度开始自己做搜索,他从维护客户转变为吸引用户,从此成就了今天的百度。无论互联网企业也好,传统商业企业也好,在渠道扁平和信息趋于对称的今天,没有用户的企业是很难有未来的。

4 货币电子化

电子化的货币让交易成本变得更低,买卖的效率更高。在第一章所述中,货币的稳定是商业活动能够繁荣和商人能够出现的关键。货币释放了每一个人,人们可以通过从事专业化的工作获得货币报酬来交换自己所不能生产的产品。然而,货币的电子化让货币资本的保存和流通几乎没有了成本,让商业资本能够迅速聚集和流通,为买卖活动无时无刻进行提供了条件。

5 支付移动化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达,互联网金融正在悄无声息的撼动着传统银行的地位,虽然现在的体量和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这种趋势却令传统银行产生惧怕。货币电子化是互联网商业活动能够完成的重要环节,其关键程度不亚于物流。因为,没有EDI、RFID等技术的支持,在线交易就无法完成,就很难促成成交。

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中国的移动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单单微信用户就有6个亿的用户。因此,支付这个环节就随着这种移动终端的普及而开始了移动支付。扫一扫二维码支付成为流行,电子钱包极其方便,支付快捷。为商业活动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下单购物,为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2] 骆毅.互联网时代社会协同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第8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10-0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广泛使用,全球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数据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特别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有科学研究(天文学、生物学、高能物理等)、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通信等。[1]IDC 公司的研究显示:2009年到2020 年,全球数字信息的总量将增长44 倍,达到大约35.2 ZB。[2] 对于如此迅猛增长的数据, 世界上各个国家以及各个领域的人们都逐渐意识到了其中所蕴涵的巨大价值。

在2015年5月23日《新闻联播》中提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深刻展示世界发展的前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研究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互联网+”技术研究

1.“互联网+”定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进步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最终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互联网便拥有这种决定性的力量。互联网能够实现查资料和聊天,提供市场交易平台,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表现,还是一种生产力。

“互联网+”既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演进形态,又是一种新经济形态。“互联网+”是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各个领域的大数据信息、科学知识资源优化配置和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革新,从而促进生产关系改变,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3]“互联网+”将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企业的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如果说工业时代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分工,那么互联网信息时代则推动着人类的逐步融合,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交往、追求、表达和交易的方式,调整着人们的注意力,“互联网+”是综合所有这些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组合。

2.互联网为什么要“+”

自美国雅虎成立开启人类互联网时代的20年以来,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6.3亿互联网用户,早已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时代催生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奇虎360、搜狐、网易、金山等巨头,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革新生产力,互联网浪潮必然会遭到致命性的挫折。

“互联网+”中的“+”代表了多。互联网除了能上网,还能购物;除了能购物,还能看电影;除了看电影,还能打游戏;除了打游戏,还能炒股票;除了炒股票,还能找对象;除了找对象,还能……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红娘,有了世纪佳缘;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快的、滴滴;互联网+传统新闻,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互联网+”是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基础上深度融合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一种创新的发展生态。

3.互联网+教育

那么“互联网+传统教育”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2014年我国有1916.5万人没有接受大学高等教育,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传统教育”产生创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而深刻变革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成为可能。[4]真正让那些未能考入大学的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便可以学习并取得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大大提高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和整体国民的素质,从而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大数据技术研究

1.大数据定义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巨量数据的集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大数据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5][6]

2.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在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同时又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的范围,“大数据”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大的“数据”和大的“数据库技术”。严格意义上讲,本质上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大数据技术概念关系分析如图1所示。大数据技术重在对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而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

创新是在现有技术体系上的拔高,而不是摈弃原有的技术体系。大数据的出现并不否定数据库技术的历史贡献。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并存的环境下,大数据和数据库技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第9篇:工业互联网定义范文

但事实如此吗?“互联网金融”的真正概念和本质是什么?边界在哪里?

从“互联网金融”说起

从“金融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从金融视角和互联网视角来看待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如谢平(现任中司副总经理)的研究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没有直接称为“互联网金融”。笔者认为互联网并不能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核心属性的变化。所谓“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的一个形态,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现在体现出来的问题并非是信息技术如何来支撑,而是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引起的法律问题,一是没有法规,二是法规间的冲突,三是法规修订的严重滞后。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并没有统一定义。市场人士将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不过,随着金融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融合,这一狭义概念的边界正变得模糊。广义来看,互联网金融已泛指一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的经济行为。

但有人认为:带有金融思维的互联网其实不叫互联网金融,带有互联网思维模式的金融,才能叫互联网金融。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开放、平等、分享、系统性和风险精神”。

从金融的定义来看,其核心是资金融通,广义上说,跟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相关的都是金融,但是狭义的金融,一般仅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就是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这也要求金融必须存在“市场平等”和“机构协作”,市场规则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核心条件。

关于“风险精神”。金融经营的就是风险。风险和盈利在金融机构的运营中是相辅相生的,同时也具备系统性特点。而在系统性方面,互联网是草根文化的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甚至文化范式,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追求的也是“从草根到富贵”,在民众享受“普惠金融”的同时,期望能在工程中介入金融服务使其生存、壮大。这些都是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有很大共同之处。

在“分享”的特点上,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区别。由于金融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分享性必然明确的界限,是在金融生态内的有限“分享”。而“互联网金融”正是想借助互联网的“低成本信息传导”特性,打破现有的金融生态,改变已有的利益格局,满足“入局”,而获取巨额收益的目的。但不管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形态,都具备了 “系统性”,系统地自组织性将发挥明显作用,不管是是否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固有生态,都会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形成新的界限,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共享和分享”,除非对资金的融通不再存在需求。

正如几次的“工业革命”,金融业也没有从“内燃机金融”发展到“机械金融”和“科技金融”。

现代金融业的正式发端,是意大利发展出吸纳存款的信贷机构之后的事了。再后来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业态也慢慢地发展出来,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更是促进了金融业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出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的金融机构,它们形成了现代金融版图的主架构。这些主流金融机构大致上都围绕着信用、杠杆、配置这三大核心职能做着资金或资产交易。众所周知,金融的信用是要靠日积月累,同时也具有信用的杠杆效应。如果只在意增长速度而不注重信用,发展得越快倒得也越快。而同样,互联网的网络几何级数的扩展能力和辐射能力,也是一种杠杆效应,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威力是巨大的,但反过来风险也是巨大的。

因此,当前值得我们更加审慎和深入的思考研究,不能还没有搞清其本质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冒然推论。

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目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用和不断融合后,将带给人类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变(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其核心特征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用于军事领域,到大规模民用只花了30年时间。截止到2012年底,全球Internet用户达到24亿,几乎覆盖全球所有国家。信息化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高度一体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新的方式带给我们的快捷与自由,开放与互动。因此,互联网具备了快捷性、自由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创新性这几个特点。

同时,互联网使经济活动的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推动了各种新的经济产业的出现.从而促进经济更加快速地发展。但互联网对于社会经济最重要的影响在于,通过对社会供求关系的作用而实现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的根本性变革。

要分析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首先要清楚金融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既金融对象,指货币(资金);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中介,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场所,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在金融活动中以上各要素之间一般以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那么,分别就以上几个要素来看互联网对其影响。

关于货币

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也又一次推动了货币形态的发展。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开发出了种种的电子支付手段和工具,称之为“电子货币”。电子商务渗入各行各业尤其是金融电子的稳健发展,大大强化了人们的电子货币意识,带动了电子货币的普及程度,电子货币取代现金支付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电子货币完全取代纸币的崭新的货币时代即将来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交易将会实现。

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货币形式,使有形的货币变成了无形的电子数据。虽然货币形式的变化没有改变原有货币的基本功能,但电子货币是一种非标准货币,它的发行带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电子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但它却不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也不是有效的储藏手段。其对价值的度量,仍依赖于货币当局法定的尺度,电子货币的国际性依赖于其发行者经营活动的跨国性等等,都使“互联网金融”中的货币概念有别于传统理论,电子货币发行方式和“互联网金融”组织经营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网络经济社会中货币供给渠道、货币乘数和供给机制的变化,也使货币的分类、计量面临新的问题(尹龙,《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理论初探》)。给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和货币管制带来了新的冲击。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电子货币全球通用,可自由跨越国界的电子货币可能会使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日趋空洞化。

金融的服务方式

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应用带来了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从线下到线上乃至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例如就银行的业务而言,自助设备、无人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和网络银行纷纷出现,这些都使得传统银行金融业务的内容和范围产生了质的变化。传统或半传统银行惟一出路就是紧跟形势,迅速采用现代科技改造创新银行业务,否则就要输给成本较低的对手,甚至遭到淘汰。

互联网环境下,满足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需求,如电商、虚拟产品保险等;跨越时空限制的便捷高效的个人金融、在线信贷等金融体验。未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将会有证券、保险电商化等更多元化的金融渠道选择和借助互联网技术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如阿里小贷 。

金融中介机构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金融生态体系内部分工的稳定性。一方面,凭借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支付中介的优势开展非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个方面,“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经济个体的信息主导地位也有了明显的增强。支付结算是金融的核心职能,可为客户提供资金交易与支付的便利,这使得金融中介机构与一般工商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的相互渗透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这是信息传播与分工方式变化的自然结果。

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资金融通,直接也好,间接也好,用了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同时,谢平提出了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但回归到核心点,回避不了企业是直接还是间接融资的事实。对于未来的发展,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公开、分享等等的互联网思维让资金可以在各个主体之间流转,降低违约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会不断的弱化,从而使得金融中介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服务性中介的地位。目前涌现出来的各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其核心都是冲击着原先的金融中介的模式,都是意图撇开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双方的直接对接,这也是一种所谓的“金融脱媒”。但事实上,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不是摒弃中介,而是互联网自身转变成为金融中介,实质就是赶走了一个金融中介,迎来的是互联网平台这个中介。

金融交易场所

互联网将促进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金融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的能力,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物质和技术基础;互联网络已经日益成为世界金融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低成本的网络交易将逐步替代传统的交易方式,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非场地交易,使投资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上网同步进行金融交易,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全球金融市场被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证券业为例,网络化正在打破长达200余年的传统证券交易所格局,未来的证券交易所将通过信息通讯网络、金融网站、网上经纪商等机构结成联盟,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及交易网站,以支援不同市场参与者的投资业务。因此,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的发展使整个世界正在形成一个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互联网金融”拓宽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隐患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比较特殊的技术选择风险形式;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互联网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蝴蝶效应”。“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业务多元化和金融创新使经营风险比传统金融更大,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传统的资本充足率标准、现场监管等手段难以对“互联网金融”实施有效监管。

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所涉及到的机构、监管体系、规章制度和相适应的征信体系都不适合或不健全。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经济乃至金融的影响深远,作为一次的“工业革命”或“产业浪潮”的核心要素,其发展趋势将不可阻挡。未来金融业务的商业模式、产业格局和利益机制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由于经济环境和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当前的“互联网金融” 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其结构并不健壮。如其依赖的“电子货币”不具有价值尺度和有效的储藏手段的功能;并没有完全摒弃“金融中介”,只是换了一种身份,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而已;“游戏规则”还没有形成体系,缺少必要的监管体系、规章制度和征信系统;最重要的是账户管理模式和账户结构,这也是商业银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最核心的优势,若在当前的监管体系下,要想改变账户管理模式,几乎没有可能,账户管理不是技术问题,是利益和权力分配问题。所以,这个“系统”还不具备“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能力,其演进和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更应该关注互联网的核心影响力:一是通过社交网络,可以生成和传播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可以获取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义务披露的信息;二是搜索引擎对信息的组织、排序和检索,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有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大幅提高信息搜集效率;三是海量信息高速处理能力。在这个影响过程中,或许大量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金融服务的领域,取代了金融机构;或者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账户优势、传统的客户优势、资源优势等,继续占领主流地位;再或者两者集合而成新基因的“互联网金融”,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