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

第1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为此,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出发,遵循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律,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准确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和落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应切实遵循社会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培养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电气自动化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能够胜任本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这是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二)培养目标

制定培养目标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依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细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面已经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根据学生今后潜在的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因地制宜制定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目标,从而加强人才的特色培养。

(三)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新时期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新的、符合当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这一主线,平衡构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等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选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性,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进新的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点的卓有成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等,不断提高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人才培养质量的真正提高有赖于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因而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应着力通过各种有力措施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双师型”教师人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只有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高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以加强电气自动化教师结构优化为重点,大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高校可以和其他高校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积极的接洽和交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同时鼓励相关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提高教师知识结构,掌握电气自动化最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高效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目前不少学校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主要在于校企合作模式陈旧、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校企合作的专业机构等等,因此相关高校在建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基地和机制的过程中,应着力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合作互惠为指导,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建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第三方作用,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政策支持等,不断促进校企合作向着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前进。

(三)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生教学评价制度

师生评价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加科学地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步伐,因而重视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生教学评价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一环,学校应着力改变当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师生评价制度,增加过程性评价以及师生交互评价等相关内容,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总结

总之,着力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应努力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模式等各方面综合着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形成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俊秀,马应魁,王瑾,殷培峰,李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陈华凌,洪伟明.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2..

第2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素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2015年5月18日《中国制造2025》。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其本质都是要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形成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网络。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机器设备是否我完善功能;是否能在网络化的未来产业链中实时监测、追踪各类数据,并归纳分析和利用。谁掌握了世界制造的脉搏,谁就将决定未来世界制造业的格局。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集中反映在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上。本文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广厦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内涵与特色,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对广厦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基于“中制造2025”电气自动化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庄西真在职教论坛2015年10月中的《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不仅需要科技领军型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高超的技工队伍,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在今后的智能化制造过程中,整个生产模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量应用电子、软件等新产品新技术,对在一线的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需要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大量合格人才。

为进一步地了解企业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状况,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教研室对浙江和上海10多家企业单位(以校企合作单位为主)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调查显示企业的工业生产线、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故障诊断,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需要大量的电气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一)工业自动化装备设计人才的需求

随着企业新一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嫁接改造的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成为现代设备控制和工艺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整个生产线的连续生产工艺控制,还是单机生产控制,无论是单个工艺指标的检测调整还是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PLC、DCS、FCS、工控机等技术与设备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线,没有自动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整个生产就无法进行。

智能制造是关键。近几年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组织销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地竞争力产生了极大地推动。PCSMESERP的紧密集成,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的实施,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相关的各层数据的网络传输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当今的自动化已经不仅是单一的控制功能,同时还将控制参数的采集、变换、传输、存储和管理溶为一体。

(二)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从事的岗位能力要求

随着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在迅速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是在现代企业中,设备更新、管理方式现代化、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岗位群的构成发生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型的技术技能劳动者逐步取代岗位操作者;二是由于企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原有技术岗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劳永逸的就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从业者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新生行业或职业的需求。三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产品的不断问世,企业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既懂产品设计又熟悉生产工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

我们还对其它地区和其它行业进行了调查得到的信息是:大量事实证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集约化、生产技术的精密化和高度化、生产设备的复杂化和信息化,更依赖于大批高级生产过程自动化人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培养了大批自动化高级技术人才,为运用科技成果,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最终为形成自主技术提供了人力条件,才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企业劳资部门普遍反映,由于行业背景和国有用人体制的束缚,能适应高技术含量工作的各类、各层次毕业生极为短缺,特别是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生产适应能力,拿得起、留得住的人才更为难求。

二、应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的趋势

对比《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对接地方产业的升级发展,行业用人标准、企业岗位技术领域任职要求的实际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与行业紧密融合。有效实现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

(二)对接中国制造2025,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

在制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先进行与电气相关的行业、企业调研,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提升基础课程水平,整合和优化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创新课程结构,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职业基本技能实训与“岗、课、证”融合,探索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制定课程标准,确保基础核心课程质量,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对接智能化制造产业,加强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设

对接智能制造企业,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主动谋求与企业合作,积极推进教学实践条件建设,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熟悉和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比如与浙江图维技术有限公司实现校企合作为期一周的实训,有企业派出校外导师和提供相关的实训设备,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熟悉和掌握行业的先进技术。

(四)对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的事“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先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线上+线下”为路径的融“教学做考”为一体的数字课堂建设模式。

1.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的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学生真正称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够自主设计项目,对项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接触时间。

3.拓展课堂教学宽度,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注意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精品课堂工程。积极推进幕课、微课、在线课堂,手机课堂等课程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三、结语

对照“中国制造2025”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的新的要求,改革自动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入手,到课程标准的制订,到课堂教学改革,校企深度合作,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树人育人和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目标,促进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西真.“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准备好了吗?[J].职教论坛,2015(10)

[2]严伟民.刘贵云.《中国制造2025》的支撑技术和人才需求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

[3]吴晓蓓.《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4]蔡泽寰.对中国制造2025,高教育的趋向――坚守高职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J].时代汽车,2015(11)

[5]周海银.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中国制造2025”[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

第3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因此根据专业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整体课程等“。案例推进教学”经过我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尤其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

1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施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职高专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我院毕业生主要为烟台及周边地区企业服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如何合理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必须要与企业对接,适应企业就业岗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实现我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方案,摸索了一条适应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途径。

2课程体系改革及思路

2.1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按照素质教育是根本、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结合汽车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以汽车岗位需求为主线,依靠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组成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剖析专业岗位,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能力。

2.2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加强专业课程讲授,还要加强选修课程讲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将当前通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插入到传统技术课程中,以解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足的问题;单独开设传感器、PLC、供配电技术、组态技术等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企业具备提升的空间。结合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课程建设与企业对接,不能脱离关系,构建符合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

(2)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开设了公共课程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技能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人文素养模块、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模块,确保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当前汽车企业常用的汽车智能设备课程、增加汽车营销,汽车物流等选修课程,以拓宽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知识面。例如:增加实训环节的内容和实训时间,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本技能(维修电工)、自动控制(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绘图、可编程控制器)能力训练,改革课程学时设置,如电气CAD绘图适合于案例教学可以适当减少课时,增加核心课程课时量。

3案例推进教学法

案例推进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知识。其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定位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更改以往按章节授课方式,对教材章节和内容作重新整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包含在课程案例之中,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资料进行案例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答案,最后教师答疑,讲解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授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完成既定的任务,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结束语

第4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进程慢慢步入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为工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可以说电气自动化在工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电气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技术主要是电子技术,包括各种器件的硬件,比如各种芯片的制造和使用原理等。信息技术就是硬件,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控制技术,包含有各种智能控制。信息技术是进行信息的实时接收和监控,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对工业生产进行生产实现自动化。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不再需要过多的人力资源来进行监督制造。同时自动化技术一般可以实时监控,迅速对生产过程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和指示,甚至报警和自修复,对生产质量的提高大有帮助。在产品的检测方面,不再需要人工仔细检查,直接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检查。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信息实时的传递,工业控制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证,也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避免事故发生做出巨大作用。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卓有成效,各种企业或多或少基本已经实现工业自动化。。本文首先从电气自动化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然后对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同时阐述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电气工程师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1 电气自动化特点介绍

电气自动化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个是比较宽的涵盖面,另一个是依赖电子技术较强。电气设备一般安装在配电室,有独立的控制柜,是工业系统的控制中心。配件数目较多,执行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较强,实现的工作要求和控制对象就较多。当然,万一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工作较为困难,不容易排查。对整个系统的电气自动化要求下,需要对硬件进行设计,也需要对软件进行开发编译。需要较宽的知识面来处理各种适用于不同场合或行业的各种方案。对于硬件要求,一般希望设备运转稳定可靠,可以无限度的进行开断,操作次数应该较高。对于较为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会涉及到传感器的信号采集,信号的及时处理和信号的传输执行。这些处理、传输、执行靠的就是电子器件和设备,因此对电子技术的发展有较大关系。所以电子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2 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的各个方面发展较快。首先表现在应用范围较广,比如火力发电系统、钢铁工业技术、现代建筑工程中等。对于大型设备的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实现故障报警和故障诊断、实现最优的控制策略达到技术指标等。在火力发电中要实现系统一体化要求、预测故障和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进行通用网络结构的建设、管理整个生产过程都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

对于现有的控制器设备,成本较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较为分层分散。比如在控制室内,有PLC软件、CPU、变频器、各种传感器和测试仪表、还有一些电机软启动器等设备,它们通过各种电缆进行连接,信息传输到控制器中心进行整体系统的控制。所以整体来说系统较为分散,而且对于远距离的信号传输会出现信号干扰和失真,这对抗干扰和通信技术提出了要求。对于控制系统中的变换器电路,发展方向逐渐有低频向高频发展。

电子器件的发展,变化电路也在改变。对于直流变换器利用相控整流的方式,而交流采用的是变频器。利用PWM可以减少高次谐波,但谐波分量对电机绕组产生振动,噪音加大,这对我们的工作有较大影响。提高开关频率可以降低噪音。这对电子器件的要求逐渐加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有较大帮助,利用最快的时间了解全面准确的信息,进行生产的全程监控。同时还要利用通过程序实现各种所需要的控制。如今IT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有较大改善。

对于现场总线,基本采用分布式网络传输。电气系统结构不够通用化,相似的企业在系统结构中不能相互借鉴学习,平台多样不够统一。对自动化的产品研发逐步加强,开发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不再单一。

3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致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技术人员培养加大。技术始终是企业的推动力。人才的培养对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现如今,企业的自动化系统一般整体购买,几乎不是原创开发,这严重影响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因此专业化的操作人员更能实现企业的进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电气产品创新性研究不断加大。我国自主创新的电气产品较少,科技含量不够,学习国外的技术势在必行。研发自己独立的品牌才是最基本的任务。

(3)电气系统的通用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会给各企业带来便捷。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对电气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稳定性越高,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和竞争力。安全性有了保证才能进行安全生产,生产过程全面监控。所以要不断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精益求精,寿命更加长久。

4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反过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必将在工业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加快电气自动化的推进,加大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奇学.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广东科技,2012(13).

[2]刘瑜.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状况[J].科技资讯,2012(11).

第5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电气自动化,即利用电子装置和技术,实现生产机械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其目标是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实现相关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使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大的提高,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比较的广泛,且随着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但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结合社会岗位的特点,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促使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三段式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

1. 专业核心课程

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技能基础与知识结构,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单片机控制技术、PLC 应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AUTOCAD 应用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拖动、电机与变压器等。而面对这些专业的课程,要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就需要我们对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组织,并按照专业的不同层次,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写,选修与必修内容也要做到相互统一,才能为专业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2. 专业实训课程

要体现学生岗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要专业实训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和实施。其不仅融合了考工鉴定模块的技能要求,也融合了考工鉴定模块的技能范围。电气自动化专业,其实训模块主要有数控机床电气维修实训、机电一体化 MPS 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变频器综合实训、机床电路控制实训、继电与电机控制实训、照明电路实训等。对于专业实训课程的安排,其可以依照实训周的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展,每学期的实训可以约为4~5 周,其次,专业实训课要能够以模块为单元,并对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组织,促使实习课程标准有效地编写出来,从而实现对实习课堂教学的规范。

3. 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近将走出校门的前一年,要进行3个月的实习安排,在相关的进行企业顶岗实习,而顶岗实习的专业方向主要为:第一,可以从事自动化设备的辅助开发与设计、调试、安装、维护工作;第二,可以从事供配电系统的维护、运行、调试、安装工作;第三,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中,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运行、调式、安装、设计等工作;第四,可以从事组装调试、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售后服务。如果技能层次较高的学生,则需要完成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完成技师鉴定的考核,在充分结合顶岗实习的课题,高效的完成技师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设计。

(二)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进行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时,要能够依据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实践。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模电及数电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PLC 实验室、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而依据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要求,有建立了模拟配电房、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实验室、机电一体化MPS 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变频器与PLC综合实训室、机床电路与电力拖动控制实训室、电工基础实训室。依据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及要求,许多学校有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南京技师学院就与三向教学仪器、龙贞自动化有限公司、通力电梯、天正容光达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紧密的联系。

(三)优秀教科研团队的建立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知识覆盖面广、学习内容多、口径宽的专业,而言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就需要优秀的教科研团队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各大院校可以在此进行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及课题研究的开展,来不断的促使学生和教师,使他们成为专业的技术团队,并有效地完成技能大赛的训练和实训课题的开发。通过优秀教科研团队的建立,不断的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促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满足。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对于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服务、就业,还是技能培养方面,都离不开市场,也只有充分的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在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当中,服务是培养的宗旨,就业使培养的导向,技能是培养的核心,综合起来也就是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原则。总的来说,市场定位和调研的准确便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我们在实施人才培养时,要能够充分的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配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进行新思路的探索。目前,很多教学单位都在不断的进行教学的改革,有一些教学单位实行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培养了人才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这一教学的实现促使了岗位群的确定,而依据岗位群又对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课程的改革。可以看出,依据专业人才的岗位群特点,能够非常准确的寻求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企业,并与之进行合作。其次,依据生源的特点,可以对教学的教材进行新的制定,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此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非常的丰富,在其设备安装、维修的领域中,包含着电器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电器开关设备的安装、维修。为此,在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中,逐渐的突出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实现计算机的全程控制,也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另一内容。

(二)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其是要能够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一内容中,职业教育则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培养环节。在进行职业教育的活动中,教学的实践非常的重要,如何实现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实践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整合、自动化专业特点的突出、职业技能要求的满足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对于电气化专业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东北地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教育的背景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其与模具、数控等专业不同,其没有明显的行业可供毕业生们来依托,职业教育进行起来,也是相当的困难。在黑龙江省,由于哈大齐的建设,个当地的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复苏的生命,这也无疑为电气自动化人才提供 了很好的就业平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教育也就更加的广阔起来。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转变专业教学的思路,扩充、调整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得到有效地实现。

三、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发展

当今的社会竞争非常的激烈,为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业人才的培养。对一个企业而言,通过自身的综合实力,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促使企业创造能力的生成,不断培养未来的骨干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经过人才的培养,就不易出现员工跳槽或被挖走的现象,员工也能够对企业充满更多的激情与热情,竭尽所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能够让得到培养的员工带动新的员工,实现全体员工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就现实而言,目前的企业在进行员工的招聘时,都会要求入职的员工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那些刚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往往视而不见,这样一来,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断链,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虽然说这些初入社会、没有经验的人不易迅速的为企业带来利益。但他们的工作热情,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在加上企业内部的培养,定会使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生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应该充分的立足于社会和市场,不断完善教学的体制和人才培养的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需求。为此,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具体改革,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多的培养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艳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

[2]宋书中,葛玻,卢秉娟,高职高专自动化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第6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问题;发展

1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史

(1)全空型的电力电子开关。晶闸管的出现,标志着运动控制的开始。虽然它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但仍被沿用至今。随后交流变频技术出现后相继有出现了全控制式器件如GTR等。这是电力电子器件的第二代;接下来是IGBT和MGT这一类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可以称为第三代器件。最后是功率集成电路,PIC即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

(2)低频发展到高频的电路。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从而引发变换器电路的换代,但当用于普通晶闸管的时候,直流传动的变换器主要是整流相互控制,交流变频传动则是交―直―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转换发展到第二代的时候,PWM变换器采用的相应也就多了。因为在采用了PWM变换器之后,不仅提高了功效,而且还能够减少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甚至还能合理解决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但在其发展过程中,PWM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所以也就有了低频向高频发展的电路。

(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交流电机磁场定向远离是由德国学者所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必然会是以后发展的一大基石。然而就在1985年德国鲁德大学的一些教授又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的思想,紧接着又将它推放到了弱磁调速的范围之内。他的这一控制思想不但新颖,而且控制结构简单了,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也很明确,可以说它是一种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4)通用变频器的投入使用。在经历了第一代普通功能型U/F控制型、第二代高功能型U/F型和第三代高动态性能适量控制型的变频器之后。通用变频器也正式投入使用了。

(5)单片机的发展。由于原来占主导地位的MCS-51的8位机的功能较简单,指令集也短小,因此它必然就被适合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所替代,PIC单片机不但可靠性高,保密性也很高。因此它也不断被发展。

2 新时期电气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十二五”期间,中国提出以节能减排为核心,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在战略性新型产业中,以节能环保为首,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想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一方面需要努力挖掘各种新资源;另一方面实现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就是大幅度的降低资源消耗。

(2)经济发展逐步全球化,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不断进入我国,这些企业起点高,技术新,有大量的设备需要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知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以加大竞争力,进行技术创新改造,也引进先进设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越来越多,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技术、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DCS)、微电子技术等新知识在各行各业别是在工业岗位中用得越来越多,以满足和适应不断增长新技术的需要。

3 电气和自动化在工程应用中的融合

(1)用电设备就地控制设备中存在现场总线技术和PLC控制器,且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的设备中也存在嵌入式的控制设备,所以在系统中将电气和自动化技术相互融合,实现自动化和电气化工程的一体化。其具体表现在:①系统设计中用电设备的一次电气设计和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的设计可以根据工艺控制和用电设备的要求进行,满足设计的标准。②系统中制流程框图的设计主要受工艺的影响和约束,其中包括执行器、操作管理站和仪表等。③配电系统末端的就地控制流程框图需要根据自动控制和工艺控制的要求进行设计。④在系统设计中变配电系统的保护、控制和二次计量等的自动控制流程框图需要根据供电方的用电设备要求特点以及供电方的条件和要求等。⑤通过组态软件来体现自动化和电气控制流程图中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电气功能和自动化功能的控制,同时可以利用组态编程来实现离线和在线的状况控制,统一软件的接口标准协议。⑥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按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网络系统跟现场设备的安装,同时进行电缆敷设的设计等工作。⑦最后是各种网络设备和系统软件的安装和调试,检测其功能的有效性。传统的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二次信号和计量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到自动化系统和保护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联条件,在电气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融合的设计中只需要考虑工艺的控制情况和用电设备的要求,注重高低压变配电系统的影响,同时进行用电设备就地控制装置的一次电气设计跟仪表系统的设计等内容。最后对电缆敷设、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优化安装和调试方案。

(2)现代的工业发展是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的,为了节约有效的能源和资源,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必然需要电气和自动化的完美结合,只有发挥二者结合的优势,才能更更快的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有效的开展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提高了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水平,规范了我国电气传动自动化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大规模的规范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质量,降低了工作劳动力,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结 语

时代跟着世界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地更新中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要与工业生产的日渐成熟和进步同步。所以,在进行电气和自动化技术设计时必须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一体化等。有效地开展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水平,规范了电气传动自动化的技术标准,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以最少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财富,真正做到了技术与行业的完美结合,未来电气自动化还会继续发展,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我们会看到更多更好的实际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孙志楠.传统电气与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思想与融合浅谈[J].2013.

[2]林勇坚.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2012.

第7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

技师学院一直以来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将贯彻落实这一宗旨[1]。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各个机械工程相关的行业,可以说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制造,大到航空母舰、宇宙飞船的开发,都有电气制动化的存在,社会对技术过硬、实践能力强的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一、校企结合,优化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概念抽象[2]。由于技师学院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落榜或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专、大本就读于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实际的就业需要为基础,让自动化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的生产实践,为学习提高今后在企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输送器、自动装置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设计组装传送带,首先我们将组成传动带的模拟装置为学生准备好,给出单台机组织控制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参数,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最后让简易的传送带能够运作起来,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际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践教学,优化教师队伍

技师学院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大多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都是“双师型”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同一个教师完成[3]。教学中可用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机械设备较少,学生对于电气自动化机械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书面。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案,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的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电气自动化博览会,或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电气自动化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毕竟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新型的机电系统不断问世,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电气自动化博览会,熟悉SCADA\EMS等系统的应用原理,让学生见识更多的新型设备,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在技师学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提高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技师学院的学习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那么,要如何工学结合,优化教学过程呢?一方面,我们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课堂教学搬到实习实训色基地中,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将“教”与“学”相结合,在实习的基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体验电气自动化机械的操作流程,学会总结错误,探究解决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4]。例如: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后,我们就带领学生到实习的基地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保证学生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尽力让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维修机器,让学生明白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的企业生产中发挥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自己探究解决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引入技师学院的教学中,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归纳总结,优化课程,让自动化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要立足实践、开发创新,努力的提升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提高自动化教学质量,探讨出符合技师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技师学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

作者:周业春 单位:东营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机械工程(自动化教育).2015年11期

[2]曹春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机电工程.2014年08期

第8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电工与电子、电力控制与信息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宽口径工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电气信息基础知识,在电气工程与信息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工与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控制。就业方向为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器设备研制等工作,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攻读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2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这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思路。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相比较,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2.1 教学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材陈旧,新的控制方法、控制理论不能及时走进课堂。例如:智能表的应用、变频器的综合应用等,这一类教材在市场只有理论方面的教材。

2.2 教学中理论教学多,实验教学少。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完备。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已开设了一些实验,但只是该门课程的实验,整个专业的实验并没有形成体系,使学生不能系统掌握专业的要求。二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设备不够先进,缺乏创造性。例如:PLC的实验设备是以程序验证性为主,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掌握了程序的编制,而PLC在自动控制中怎样具体的应用,学生却一无所知,这有悖于高职的教育教学特点。

2.3 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同学只有在学校接受老师传授的机会,很少有到工业企业第一线参加实践的机会,不能接触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应用。

以上三个因素,使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滞后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步伐,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达不到教育标准。

3 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3.1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要勇于探索新的领域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是以应用教学为主,它不同于传统的电气自动化理论教学,因此其课程设置要灵活。为了和当前的工业电气自动化相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第一,精选教材。高职教师要针对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精选教材,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材只是参考,应该结合实践情况作更多的延伸,一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是先有说明书,然后才被编入教材。第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对课程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深入剖析其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联系对口的科研和实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速度快的丰富资料。制作的课件内容里包含了大量的网上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第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灵活,能够依据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作相应的、及时的调整,保证电气自动化的课程设置不落后于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3.2 改变教学法,实施系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疑问,这门课程学了到底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而系统教学法为学生解答了这个疑问。系统教学法是基于一个真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会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渗透性,强化学科知识的系体化。系统教学方法在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按岗位需求目标来设置课程,整合课程的内容。如要培养一个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操作人员,将以类似的生产线作为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去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始终以一个系统为起点,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讲解,即由整个系统到某个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个系统的教学方。

3.3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要积极和企业联系

第9篇:电气自动化技术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钢铁企业;应用;PLC;发展的未来

前言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从电气自动化的定义和特点出发,介绍了电气自动化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各个环节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发展前景。

1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介绍

电气自动化属于一门与电气工程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了电气工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还包括了计算机技术研发、电子技术研发等等。电气自动化在多个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了生产制造业、采矿业、钢铁冶金业等等,电气自动化应用在这些领域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细小零件的设计与应用,也涉及到控制系统的操作方面,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经济管理方面进行结合。目前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经过多次的改革发展滞后,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系统里的各个这些单元的独特性也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自动化系统,部件都有电子信息技术具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包括了负责收集信号的传感器、处理信号的执行器、对运算结果进行操作的所有单元。对于钢铁企业而言,电器元件、机械设备从小到大的单元都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各个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所形成的电气化自动化系统也得到不断的增强与完善。

2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过去,电气自动化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自动化,随着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发展到系统控制自动化的层面,涉及到了项目的设计、实施、测试、运行以及维护等各个环节。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而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以及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气自动化也毫不例外,逐渐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电气自动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今天,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运用,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效果,还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PLC),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来增加电器自动化的灵活性以及控制性,由此大大的扩展了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领域以及范围。PLC技术是电气自动化行业中一种较为先进设备控制技术,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各个行业当中。例如,在中央空调上的应用,在公路交通系统上的应用,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等等。PLC技术全称为可编程控制器,属于专门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控制器。在早期,该技术称之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在的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范围也远远比过去更加广泛。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三个步骤的控制原理,包括了:输入采样阶段、用户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长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电气自动化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电气自动化应用于多个电气元件,不仅应用于这些电气元件的生产工序中,还应用于检测方面,这些元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

3.1 高压断路器

高压断路器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高压负荷开关以及高压隔离开关的配合,从而对正常符合的电流进行切断,以及承受短路电流,形成自动跳闸的功能,从而为电路以及设备在检修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证,当电源断开之后,可以对电路进行检测,寻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避免在检修的过程中出现人身安全方面的事故。

3.2 继电器

继电器对于电路具有自动控制、安全调节以及保护电路的作用,该电气元件属于一种自动开关,可以通过对小电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大电流的控制,其电路包括了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当故障发生的时候,通过继电器这种自动化的控制开关对故障的部分进行快速的切除,防止了安全事故的严重化,保证了电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也确保了供电的不间断。

3.3 传感器

传感器属于一种转换类型的电器件,具有多种的类型,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对需要检测的数据进行转换,把抽象的数据变成可以计算的物理量。

3.4 变频器

变频器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电源频率,通过该电气元件先把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进行传输后,再把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该种电气元件在锅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变频补水设备、变频控制设备、变频调节系统等等。

3.5 自动检测系统

生产的环境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钢铁企业中,生产的环境是一线生产工人作业的场所,其与钢铁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就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必须严格的加以控制,对于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气体进行严格的检测,避免多余的灰尘排放到空气中,以及避免毒气的泄露。因此自动化检测程序就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自动化检测程序主要的程序包括:在排放的过程中对粉尘的成分进行检测,对炉料中的气体含量进行检测,对回收率进行检测,并且在加热的过程中检测废气的成分等等。通过自动化检测程序达到降低空气污染的环保目的,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探讨与研究,了解了该项新型技术的应用现状。对于钢铁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而言,电气自动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钢铁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企业发展的现状,促进了钢铁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青.电气自动化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消费导刊,2008 (23).

[2]裴帮富,韩金玲.由验证性到创新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技术与市场,2009(03).

[3]张桂花,童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