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工业互联网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互联网方法

第1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制造业 机遇挑战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91-03

对未来制造业,发达工业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愿景。美国利用互联网优势,让互联网吞并制造业;德国基于制造业根基,让制造业互联网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拥抱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必将开创制造业发展的新思维。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我国制造业现状,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转型升级,逐步跻身世界先进制造业大国行列奠定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有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业互联网涵义及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产物,是以支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其本质是互联网渗透并打通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和生产线设备,将实体生产设备、物料、产品、人等相互连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生产、运营、管理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及数字信息的采集、传输、集成、共享和分析,从而提升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成本,并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等的蓬勃发展。

概括起来,工业互联网具有三个特点:(1)实现机器、数据和人的融合;(2)实现数据价值的技术集成;(3)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巨型复杂制造生态系统。

(二)研究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营销、服务端向设计、制造端深度扩散,工业互联网不断突破价值传递的平台媒介角色,逐渐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促进价值链的优化提升和体系重构。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了全产业链环节,加速各环节数据纵向流动和交互,通过对数据深层次分析,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为企业创新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搭建起企业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无缝对接的平台,拉近了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距离,为企业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无缝隙传递服务提供了支撑,推动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

2.工业互联网为不同企业搭建了信息共享与集成平台,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企业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方向转变。

一是制造企业以品牌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优势供应链资源,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扁平化管理,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

二是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导,通过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吸纳政府、科研、创客等资源,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突破创新中的孤岛局限,实现创新主体、创新各环节有机互动,为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是信息服务企业以提供制造服务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软硬件、企业、专家、知识、技术等各类制造资源虚拟化,在统一、集中的智能管理和运营基础上开展面向制造企业用户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

二、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部署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支撑。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互联网第二强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主体、技术和产业基础。制造业在保持总量第一的前提下,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融合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市场。

二是工业领域互联网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近几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国内互联网正从企业销售、交易服务向研发设计、产品生产、装备制造、能源供给全面渗透。众多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快速涌现,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了工业互联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更低成本吸引国际产业的双重挤压,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和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有利于加快创新步伐、化解产能过剩、平衡投资消费,将更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发挥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为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机遇,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

(二)挑战

一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侧重消费服务的互联网暂难满足工业生产性需求。当前,我国互联网服务侧重消费端,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开拓比较得心应手,而对工业企业市场缺乏相应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基因和工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创新强调开放、共享,而工业生产体系ξ榷ê桶踩性要求更为严苛,两者特性与体系难以契合,表现为现阶段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主要集中在下游销售和上游设计等环节,鲜少直接发生于生产过程。

二是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存在认识差异。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的影响,作为供需双方的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工业企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迷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工业领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或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或因缺乏对工业生产的足够认识而“不接地气”。既了解工业又熟悉互联网的融合性人才缺乏,也构成了障碍。

三是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少一批引领全球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为工业领域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虽然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层级和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服务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复合型服务,使得工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很多新兴互联网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四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标准不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缺乏统一标准。如何在保证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既有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更好的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融合性产品或服务,相应的标准体系目前在行业上下游间暂未统一,接口困难,各方自行推动的标准建设带来较高的重复建设成本,相关的政策法律也有所缺失。

三、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实现自我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我们要充分把握“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给全球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推动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第一,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美国推进“工业互联网”基于其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德国“工业4.0”的实施则基于其全球领先的制造技术水平,中国要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的制高点、主攻方向、突破口,加快部署和利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即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动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行推进,力争实现战略性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引擎,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美国与德国在发展制造业的战略行动计划都将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中间环节缺失造成的创新效益外溢,形成政、产、学、研、用、金的有C创新组合体,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智能装备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工业软件直接决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我国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装备和工业软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智能制造网络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

第四,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无论是“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报告还是“工业4.0”的实施建议都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适应制造强国建设要求。要改变目前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倾向,加强高等工科学校学生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各层次(从领军人才到高级技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第一线技能人员的培养。

第五,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性配置。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从提供廉价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引领行业发展转变。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理念,推动中国制造产能走出去,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成君,陈迪.“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6,02:50-55

[2] 丛力群.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之道[J].上海信息化,2016,07:18-22

[3] 高婴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N].中国证券报,2015-08-17A13

第2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2014年10月,通用电气公司 (GE) 对外宣布其开发的40余款工业互联网产品,当年将为公司增加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这是GE在2012年底宣布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虽然10亿美元本身对于GE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它代表着GE的未来。工业互联网战略,正是GE对未来的崭新布局。

为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战略

GE这家传奇性的百年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跨越时代的变革和转型。上世纪80年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克・韦尔奇接掌GE之后,就把它打造成了一个产业和金融高度融合的多元化公司。但是这一战略在今天已经发生了重大调整。2015年4月,GE出人意外地对外宣布,将着手处置它高达3650亿美元资产的金融业务,经过处置的金融业务将聚焦在航空、医疗和能源的融资租赁金融服务,而将其他的金融资产完全剥离。这一重大的转型表明GE将进一步聚焦工业主业,而两年以前所推出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正是GE未来重大的战略布局。

选择进入到工业互联网领域,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所有的企业。在GE看来,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将传统的工业设备赋予智能化的功能,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嵌入式设备,将设备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和大数据的处理,以产生新的业务洞察,进而塑造完全新型的商业模式。

对于像GE这样的老牌工业公司来说,曾因显得不够时尚,被嘲笑为上一个工业时代的恐龙。但是GE的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曾反驳说:“当我们乘坐飞机透过舷窗望出去的时候,你看到的那个发动机可不是谷歌公司制造的,它是GE制造的。”话虽如此,在互联网时代,重塑自己,并且通过重塑的新产品和业务模式带来持续的增长,也是传统工业公司必须突破的瓶颈,因为像GE已经连续多年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它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之路。

工业互联网的路线图

2012年年底,GE的《工业互联网:突破机器和智慧的边界》白皮书,分析了产业客户所需要的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特征。

首先,他们介入的是对客户设备的监控、资产管理和能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产生新的业务洞察,并且重塑基于服务的新的商业模式。这几步就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大致脉络。

根据GE的分析,在未来15年内,在几个关键的工业领域,能效提高、效率优化的空间依旧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是1%的效率提高都将带来巨大的收益。比如在航空工业方面,1%的燃料节约将最终节约300亿美元;电力行业节约1%的燃料,意味着节约660亿美元;医疗系统的效率提高1%,意味着节约高达630亿美元。

为什么从效率提升的角度切入?这是因为客户最希望看到的是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非夸夸其谈的预测和不切实际的投入。GE作为供应商,要明确地告诉客户,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在效率提高方面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短期效益。

事实上,GE所介入的航空、交通和医疗领域,正是通过对设备的监控、效率的提高和优化,作为第一步切入的战略。例如航空发动机的预维护,减少故障时间已经成为航班正点运行的重要因素,每年航班延误给全球航空公司带来多达400亿美元的损失,而10%的飞机延误正是源机发动机等部件的突发性维修。于是GE的软件工程师们着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计算算法,并且开发一套航空智能运营服务系统,能够提前一个月预测哪些发动机需维护修理,并且使准备率达到70%。

除了提高航班的准确运行之外,GE的工程师们还在开发一套航空燃油解决方案FCS,这套方案通过飞机传感器传回的各项数据,再对比飞机原有飞行记录与运营航线,可以第一时间优化完善飞机航行计划,令航空公司燃油消耗降低2%。以全球航空公司年燃油支出1700亿美元测算,这套FCS方案将帮助航空公司降低30亿美元的额外燃油支出。

实现这1%的能效提高,不仅发生在航空领域,在传统的工业行业里,GE的解决方案也在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上海赛克乙烯厂构建了相关的GE的工业互联网系统,通过监控汽轮机、压缩机、泵、风扇、热交换等机器的振动,温度排放等信息,提前发现机器故障隐患,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维修响应。根据赛克乙烯厂内部测算,通过实施这一工业互联网系统,每月能挽回超过220万美元的非计划停机生产损失。

要实现这1%的效率提高,GE认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设计,需要具备三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各项生产数据,并操控智能设备和机器,目前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使用和安装传感器,从而让机器本身变得更加智能化;

第二步,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保存、处理和分析,尤其是面对海量的生产数据,管理人员要通过构建恰当的模型找到最关键的核心数据加以分析;

第三步,也是目前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那就是要组建数据分析挖掘的人才团队,真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施恰当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来自某些不起眼的生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灵感,在这个领域可能没有预先设定的模型可以使用,需要的是跨界人才的创新能力、协同工作以及对不同问题的深入洞察。

在此基础上累计的数据所产生的洞察将为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带来灵感和基础。而新型的商业模式设计是基于服务展开的,在这一方面GE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技术准备,但是很多客户不一定已经准备好。因此新的商业模式的推进需要与客户进行同步的开发和设计,而这一切当没有真正机会到来的时候,需要的是等待时机,以及与客户的协同推动。

成为工业互联网企业,GE转型启示

成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变革转型能力,进而重塑商业与管理体系。GE在跨越百年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变革转型经验与能力,以及在本次工业革命中作为引领者所面临的挑战和进行的管理实践,无疑是值得观察和思考的。

GE在杰克・韦尔奇执掌的20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和业务重组,其中两个重大的变化使得GE今天具有了转型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基因。第一个是超前的组织扁平化设计,第二个就是快速的行动和变革意识,这两个非常鲜明的组织和文化特色,使GE站在了进行工业互联网再造非常有利的位置上。

但是,GE这样的传统公司也需要克服两个非常重要的障碍,并且找到解决方案。第一个就是面对软件和互联网人才的匮乏,第二个是必须改变传统工业企业的创新方式。

首先,GE这样的公司没有面向未来的基于软件的人才。原因也非常简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是过去五年间的事情,传统的工业公司没有这样的人才积累和储备。迅速获得这些人才,唯一可做的方式就是重新建立新的组织体系,并且GE采用了在组织外构建软件开发中心的方式,从而避免与原有体系的重叠和纠缠。在加州圣拉蒙市成立的软件开发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组织设置。这个中心的高管也是从思科公司聘来的专业人员,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一千名软件工程师加入到这个中心,进行着与公司过去的业务完全不同的软件开发的尝试。这一中心的模式目前正在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进行复制。

第二个关键障碍是创新的方式。在工业时代,创新的方式通常是长周期的,从了解客户的需求,探索客户需求,直到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往往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快速创新成为必须,因此如何进行类似于软件行业的快速迭代式的创新,就是GE的一大挑战。同时,新型的创新方式要求将客户邀请进来,进行客户共创式的开发,而非过去的企业以自身的产品创意为核心的开发。

对于这两个方面,GE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就是在与客户共创和快速迭代方面采取全新的尝试。在与客户共同创新方面,从2010年起,GE就在全球创建了三个客户创新中心,来尝试建立与客户共创的崭新工作方式。而我本人就曾经负责组建和领导位于西安的GE中国创新中心。这一创新中心与客户共创的模式,为GE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方式积累了经验。今天,客户共创正在成为软件和工业互联网行业的趋势。

其次,在快速迭代方面,GE也在尝试着来自硅谷的埃里克・莱斯提出的“精益创业”的理念。埃里克・莱斯提出的精益创业的方法,要求在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验证两个基本假设:客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所谓客户的痛点就是那些客户必须满足、亟待解决的最紧要的需求,当我们知道了客户的痛点之后要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被称为最小可行化产品MVP (Minimum Variable Product),MVP就是针对客户痛点的最小功能的测试化产品,甚至它针对的都不是那些普通型的客户,而是那些愿意最早尝试使用这个产品的“天使客户”。在获得客户的认可之后就可以做一个最小功能原形产品,这时需要问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基于这个原形产品,这些天使客户是否会买单?如果是,这一关键的步骤大功告成。然后就需要收集大量的客户反馈和信息,从而知道下一阶段的产品是怎样的。

从2013年开始,GE的CEO杰夫・伊梅尔特就开始大力在公司内部推进精益创业的思想,在GE内部称为快速工作 (Fast-work),他希望用GE已经具备的客户导向型文化,同时采取新的精益创业工具,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改变过去漫长的客户服务和产品研发流程。在公司的大力推动下,GE的所有5000多个高管已经经过了培训,在接下来三年所有中层管理者将接受精益创业的思维和实践的训练,并且将它纳入到工作中间。杰夫・伊梅尔特希望这套工具和方法,可以成为像杰克・韦尔奇所推进的群策群力 (Work-out) 那样带来深刻变化的管理创新。

第3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纵览全球,美国在2012年成立了先进制造业委员会,主要目标是加速美国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德国在2013年提出了“工业4.0”,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国在2012年才刚刚启动工业互联网的构想。“从时间上看,我国比人家落后了三年。”何积丰院士说道:“也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计算、通信、物理的深度融合亟需发展新的设计范式和模型,信息与物理设施领域链接与融合亟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针对工业互联网需求亟待建立新的软硬件底层架构、平台与工业智能系统,同时也亟需研究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与关键技术。”

由于工业互联网打开了与信息世界连接的通道,所以工业互联网使得闭环公司在产生新的链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世界的诸如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胁。针对此,何积丰院士指出:工控系统需要采用纵深防御的安全理念,以被保护的工业控制系统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纵深防御体系。

工控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何积丰院士毫不讳言,直言现在的工控系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这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随着硬件元器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及冗余技术的使用,安全问题的矛盾主要集中于软件,软件安全性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工控信息安全标准需求强烈,标准制定工作正全面推进;三是随着自动化系统IT化,传统边界防护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环境;四是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气侯,需要整合自动化与信息安全公司优势,带动产业全面发展;五是工控安全防护技术虽然正迅速发展并在局部开始试点,但距离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有一定差距。

同时,他也指出,在建设工业互联网过程中,目标是要围绕其控制、计算与通信的核心特征,构建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研究工业互联网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的工业互联网设计验证环境,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研发、生产、安全等各层面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重点方向有八个,分别是建模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结构设计与实现模型、系统验证技术、大数据技术、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协同开发平台、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行业的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

何积丰院士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他说:“工控系统大多采用通用协议、通用软件、通用硬件,其漏洞为系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系统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软件漏洞所造成的威胁,例如:攻击者使用软件漏洞传播恶意代码;攻击者使得系统栈溢出;第二个方面是过程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遭受的攻击,包括影响现场设备访问控制的威胁;影响中央控制台的威胁。潜在的攻击途径有远程支持、防火墙策略、笔记本和串口、无线和合作网络。入侵途径主要通过企业广域网及商用网络方式为主,同时通过工控系统与Internet的直接连接、可信第三方连接、经拨号调制解调器、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虚拟网络连接等方式。”

五大安全策略保障工控安全

何积丰院士指明了安全基本策略和具体防御措施。

安全基本策略有三个要求:通信可控、区域隔离、报警追踪。从整个架构来说,纵深防御是基本,共有五条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第三方商用防火墙;第二道防线是联合安全网关;第三道防线是工业PC安全防护;第四道防线是现场设备控制防护;第五道防线是安全可靠的现场设备。

第4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工业云发展是培育工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和带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实现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的信息中枢。随着国务院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中国制造2025》的印发,云计算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发展成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业云成为地方政府、信息企业和工业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为推动“两化融合”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面向产业构建服务平台,推动陕西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9月陕西工业云上线,是全国首个采用“众筹”、“众创”理念建设的工业云平台。据了解,陕西省工业云中心由省工信厅批准,西咸新区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合资成立。作为全国首个采用“众筹”、“众创”理念建设的工业云平台,陕西省工业云中心以“平台+数据+服务”为商业模式,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设机房1000平方米。上线初期将提供平台类、应用类、数据类三大类服务,此后将为企业提供特色化、细分化服务,并探索大数据商业化发展模式。

开源探索

作为全国首个采用“众筹”、“众创”理念建设的工业云平台,陕西工业云经过1年左右的摸索,从最初的工业云的概念入手不断深入,挖掘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以及了解他们的经营压力和危机,到最终逐步形成工业云的核心业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成立云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工业的新思维新为企业提品、服务和其它相关的服务支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工业云下的产业生态链。这是陕西工业云一年来的成果,也是工业云核心的商业模式。

因此,陕西工业云在建设基础设施平台时,由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在开源openstack+KVM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存储+OpenvSwitch虚拟环境组合,将OpenStack、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平台、操作系统、调度算法、自动化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优化与整合,建立了一套有效可管可控云计算超融合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构建稳定、高效与安全、自动化云计算环境,提高企业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需求的响应速度。基于OpenStac的云操作系统主要涉及安全管理、网络管理、计算管理、基它管理、镜像管理、存储管理。

新起点云致力于建立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和快速服务响应,对企业传统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重构”,将传统的X86架构服务器集群变成一个透明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并支持快速多集群云平台自动化部署,从而帮助企业化繁为简,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IT总体运营成本。

陕西工业云总经理关阿鹏宣讲时曾说,“轻资产、重合作、建生态”,这九个字基本上概括了当前工业云在建立云生态链上的核心思维。在关阿鹏看来,今天的云的理念源于互联网,互联网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让很多传统行业发生了变革,而过去的那种重资产的运营方法也不是今天企业的核心。“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从商业模式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生存方式,它让我们关注的问题逐渐从重视生产转移到对数据、安全和信任关系等方面。”

“云是一种调度、共享资源的方法论;核心表象为各类资源弹性伸缩,按需供给。”陕西工业云以此理论作为基础,定义“面向区域工业企业,提供工业转型升级稀缺资源的低成本补充”的云服务。

合作升级

在今天的“互联网+”的时代,在工业物联网的时代,核心驱动变革的东西,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从制造驱动到生产驱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生态都会刺激工业升级。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陕西工业云以年度运营的反馈信息为基础,将原有5个大类,逾70个云计算共享业务体系调整为一个总体服务方向,两个落实阶段的规划。

第一阶段推行工业+互联网业务体系,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资源高利用率、平台整合便利、资源分发成本可控的特点,面向工业,提供单一应用点或者全局一揽子打包的服务及解决方案。以先进的、低成本的、简便易用、入门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来帮助企业实现迈入数字化大门的一步,帮助企业实现在数字化道路上,稀缺资源的低成本补充。总体业务与单点子集业务的推行,将有效地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引领,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为企业解决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甚至支撑企业开展更强力度产品创新做好支撑。在生产创新、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全面科学管控落实基础之上,打造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第二个阶段是推行互联网+工业业务体系,以云计算资源调配方法论为指导,以云计算的技术为基础,以云计算共享、整合的优点为方向,打造面向全省企业的生态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围绕工业云平台的先进生产体验实训及创新技术孵化平台。探索互联网技术、思想、技术引导传统产业落实智能、先进制造的路径;探索将优秀制造企业先进经验转化为工业云产品、服务的产学研用模式。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直观、易于推行、可持续迭代优化的云服务。

第5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对工业产品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工业设计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实践设计教育也会随之变化。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工业设计产品外观造型的的理念,更注重产品的使用过程和用户的真实体验,这就对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根据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建立互联网+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特点

1实践教学环节是工业设计教学的基础工业设计教学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它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理论本身就是在设计实践中凝练出来的,然后再通过理论反过来作用于工业设计实践活动,继而通过实际的设计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工业设计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它是检验设计教学的重要标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一定要经得起设计实践工作的检验。2市场分析是工业设计实践的核心内容工业设计(核心是产品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成功离不开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引导着产品设计的发展,检验着产品设计的优劣。一个成功的工业设计师必须对自己产品的市场有着全面的了解,通过进行市场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来获取有效的信息是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也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期准备。市场分析的过程是一种学习和实践认知的过程,分析的结果会对学生的产品设计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如图1)。课本的知识永远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在必要的情况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市场中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现有市场的产品分析、学习,能够把脉用户的心理、产品的趋势,很好地配合课堂理论知识完成设计目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进行市场实践分析,这种市场意识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将使其获益非浅。3生产实践是工业设计方法和理论的主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在包豪斯学校建立后迅速发展,经过长期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探索,工业设计专业多数都实行了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如图2)。即三年半的基础教学时间,半学期为设计实践实习期,这种教学体制在很多国家一直延用至今。我国对工业设计的教育引入了理论教学的体系,但却忽视了实践教学体系,由于教学模式中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对所学知识缺乏合理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快速提供专业设计能力。目前工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侧重于课程专题设计、校内实践等内容,虽然解决了实践性教学的部分问题,但终究不能替代生产实践的重要性。要达到生产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直接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工作,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岗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

三利用互联网+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工业设计教育也不例外,传统工业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利用互联网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在工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都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充实着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平台的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畅通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践的贴合性。1网络资源库的建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设计资源离不开网络资源库的建立,信息资源库有着显著的教学特点,它有着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资源量大等优势。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下,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改善着教与学的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需要工业设计核心课程的搭建,而这一平台需要把文字图形、视频影像、声音动画、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营造了形象生动的模拟与虚拟仿真情境,其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网络课堂”以其丰富的网上共享资源,在实践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出它的自主性、灵活性、针对性等教学特征,通过互联网设计实践平台对国内外众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进行学习感知、品味和探索,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很大的提升(如图3),使工业设计的学生对工业设计的认识逐步由空乏转向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激发了工业设计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专业工业设计能力的升华。2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在网络化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长处和传统教学的优点,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积极对设计进行创新。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思维的模式(如图4),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框架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可以很好地形成互动,教师与学生在课后可以很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专业教学及时进行调整并完善反馈内容,做到因材施教。3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细化为工业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也为设计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信息的流通速度已经非常快,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建立刻不容缓,由于实践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各自的分工协作。在网络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的网络传播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设计团队,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网络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教学模式。这种互联网教学模式课堂环境中的诸多限制因素降低到一定程度,可以使学生的羞涩和畏惧心理克服掉,并与其他学生随时进行交流、沟通,便于学生自由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围绕着同一设计课题进行分工,能够集思广益、互相弥补,通过头脑风暴模式对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更为综合、科学,在实践教学平台上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工业设计专业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1合理定位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平台中的角色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平台的主体。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已经成为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的设计应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实践需求,应该为师生学习提供各种主要功能,如在线评测、网上答疑、网上教学等,也需要常见的一些附加功能,如课程公告、课程简介、师资力量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专业教师应对大量繁杂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将其串接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另外,教师还要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学科专业进行宏观把握把最新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替换,建构学生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体系。2完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网络课堂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其核心是方便教学,为每位师生定制特定的界面,如课程教学模块、师生交流模块、作业与考试管理模块等有机自由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作用。网络实践教学的重点是教学,它是一种新教学手段,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良好的硬件设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是平台的建设基础。3加强教学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确保学科顺利开展网络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网络教学平台普及的关键所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渠道。根据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教学活动中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相关课程,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进行知识学习,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进行整理,形成新的资源,把这些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平台上展现,影响更多的学生。

五结语

第6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一、“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管理发展的需求分析

1.互联网思维给予知识管理的启示

移动互联网给知识管理带来的首先是基于Web2.0技术的信息互动、无所不在的入口连接、以用户为核心的流量经济、端到端交互的便捷易用,带来了微信、微博、网络自媒体等信息与知识交流的新方法,而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则给予人们更多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启示。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在于物理时空,更体现在思维空间上,不同行业和经历的人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人的知识视野;互联网的水平存在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剥去了权力、身份、地位、容貌标签,使人们的知识世界更加透明和精彩;在互联网环境中,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结构推进了按规则协作的高效运行;技术是发展推动力,而分享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加上简约、极致、迭代、大数据、跨界等新思维要素,结合不同社会业态完成高效全面分享,不断创造着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传奇,推动知识社会进入创新2.0时代。

2.面向创新2.0的知识管理特性

为鼓励创新发展,航天企业设置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管理创新奖等,对激励知识创造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新一代创新,科技创新模式从专业人员研发出科技创新成果后用户被动使用到用户直接,或通过共同创新平台参与创新研发和推广全过程;创新2.0是以复杂的科学视角对当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新审视,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适应知识社会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从宏观视角看,创新2.0是创新民主化展现,是互联网精神在知识社会条件下的正面向上形态。航天企业的新一代知识管理机制也应开拓思路,在领导重视、需求牵引的背景下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让更多的员工与供应链条上的客户及人员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知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使知识管理融入项目及任务职能中。

3.“互联网+”对当代知识管理的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是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知识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国制造2025”之上的拓展升级,“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知识管理及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处于“互联网+”时代的航天企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推进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通过知识创造策划、设计、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联通性、自动化、智能化较高的新产品,尽快占领战略区域空白点和蓝海空间,取得重大领先优势和经济增量;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符合时代特征、融合科研生产与综合管理的知识管理新体系,赋予航天高科技企业匹配的强大管控能力。航天企业是专业面宽、知识密集的学习型创新组织,预先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综合管理工作错综交叉,试验队、课题组、集成产品开发等特色团队建设对知识管理提出特定复杂需求。在企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中,知识是显性载体和创新目标,知识工作者(即人或团队)是行动主体和隐性知识容器,而所“+”的系统、职能、项目、设备、现场等是应用对象和联结情境,三维一体的立体格局构造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发展张力。

二、新一代知识表示方法和管理模式

基于“互联网+”时展对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知识、人和应用对象构成了新时期知识管理重点管控的三驾马车,其中知识是采集、整理、转化和创造的主要操作对象,知识工作者和研制情境应用构成2个需要扩展延伸的空间,借鉴C++语言面向对象起源命名方法,把新一代知识智能管理模式叫做KI++。KI++基于“星云”架构。团队星系表达知识工作者的多维度分类关系,情境星系表达知识在企业应用的实体和虚拟环境,是实现知识自动推送和大数据采集挖掘的重点区域,采取星系内外的节点关联智能云连接实现智能分析推理和知识应用演绎。

1.全程知识表达

知识表示是知识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因为应用、推理和搜索都与表示方法密切相关。以往由于企业知识管理层面更多以文献类、文件型为主要载体对象,对面向人工智能(AI)领域的知识表达方法研究与应用严重不足,“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的智能需求要求我们尽快补齐,并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有谓词逻辑、产生式、语义网络、框架、基于本体、面向对象表示法等,随着WebService等技术方法的广泛应用,基于XML的知识表示方法开始得到充分研究和一定应用。这些表示方法对微观逻辑和结构表达有效,在构建局部预测计算应用中各有优势,但对于企业级的大量宏观知识单元,如文献块、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办事流程等内容,存在难以兼顾陈述性与过程性知识类型、检索推理效率低、知识表达和应用逻辑分离等问题,更难以实现复杂对象的智能化专家。笔者认为,可使用“概念树”分层表达一个逻辑知识体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出知识子块主题名、父子关联关系,同层节点的上下次序反映子块前后顺序,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连接(默认)、外部源、赋值、循环、判断、函数体、过程参数等设定值选项,通过一棵“概念树”描绘陈述性知识块结构和过程性知识的内部逻辑关系,如“IF判断”类型的上下2个节点能反映产生式知识表达方法,“函数体”节点和其子树节点构成表达计算过程或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具有相关关系的概念树结构组成集合形态,反映某一领域或维度的知识管理范围。

2.多面知识团队

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管理就等同于信息技术或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型组织是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的灵魂,他倡导知识型组织结构“扁平化”,员工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去解决专业而复杂的问题,而优秀的管理者作为导航员应帮助员工获得知识来源,并加强相互之间交流与沟通。因此,每一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自带知识作为生产工具,并通过各种实践经验建立完善专业技能,成长为专业人士,这一论断和创新2.0时代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转型方向高度吻合。当前,航天企业建立了全覆盖多集群的任职资格体系,形成了预研、产品、专业、工艺技能和管理等系列岗位模型。基于军民项目和研制型号,技术负责人和行政指挥团队各负其责,员工所属的各种任职维度纵横交错,并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发展不断发生动态变化。使用“工作者树”分层表达一个逻辑团队维度体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出组织名称、团队纬度名(如主任设计师)、员工姓名等以及从属管理关联关系,同层节点的上下次序反映排列顺序,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下级(默认)、外部组织、基层员工、隐性知识点等。具有相关关系的“工作者树”结构可组成集合形态,反映某一范围的人员构成,如研究室和车间组成事业部。行政管理结构下的员工实体和逻辑团队树节点间建立关联,反映员工的多种角色。为每位员工设置“隐性知识空间”,实际为授权操作的子树,管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成果,成熟度满足要求时可转移到知识星系。

3.应用知识情境

情境化知识管理解决了工作中知识不足和过载现象,提高了知识服务的正确度和利用效率,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模式。笔者使用“情境树”分层表达一个应用目标体(如数控机床、传感组件装配工位等)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具体对象的名称、子类名等以及分层管理或网络链接关系,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子类(默认)、基层实体、智能、信息采集端、控制接口等,具有相关关系的情境树结构可组成集合形态,如设备、生产线等。通过“情境树”内外部节点关联,可构建反映复杂信息交换控制关系的物联网逻辑表达空间,为实现知识和物理2个空间的系统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4.智能知识关联

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完成预定工作任务是传统工业时代直至信息时代的主要知识管理模式,以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例,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军标及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操作文件,结合型号生产过程制定的工艺文件和进度安排下发给一线数控加工工位,操作者依据要求完成加工或装配调试,经过检验员提交的数据多级汇总整合形成产品质量档案,从中可分析研究出工艺性更好的设计思路、产生新的研制知识。每一步都与企业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过程相关,而手工管理效率低下,如果通过知识星系内外节点有机关联,可实现知识到应用对象间的智能采集和下发利用,实现面向各种管理空间的定期检查、按规控制和绩效考核。

三、特殊问题的处理

1.系统工程思维

根据钱学森创立的系统工程思想,基于各门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区别只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提出应建立知识系统工程学科,重点放在信息管理、人的管理和知识资产研究等几条主线上并进行集成,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知识学科的建立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航天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继承历史成果,突破发展瓶颈,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资源,既要关注系统运行,也要关注人的管理,逐步发展形成钱学森所描绘的“大成智慧工程”,以此来保障复杂环境下的科学发展。

2.知识平台定位

随着“数字航天”的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AVPLAN、AVPDM、MES等系统上线运行,CAX数字化工具软件得到全面应用。鉴于“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管理的高端定位和复杂需求,建议提升现有知识管理系统为KI++核心平台,统筹谋划各类应用系统和平台的对接端口,重点加强知识智能化管控,研究知识成熟度评价管理模型,构建覆盖全过程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一体化闭环运行新体系。

3.信息安全达标

第7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7013102

1引言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风险高、资金周转困难及财务信息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缺抵押”的五大特点。大型企业可以通过上市进行发行股票以及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上进行间接融资。此外大型企业由于经营风险小、规模大、财务信息比较完善等优势相对容易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同时,在存款利率受控的情况下,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宁愿在大型优质企业进行低价竞争,也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巴曙松,2004)。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以及外部信息不对称使其直接与间接融资渠道有限,难以从外部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降低资金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2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在发展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力量,在发展国家经济、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明确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从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的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有9111家,中型企业52236家,小型企业256319家,微型企业7943家,中小微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7.2%。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有9448家,中型企业53866家,小型企业280455家,中小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7.25%,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而2013年中小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97.33%,相比于2011年增长了0.11个百分点。可见从数量上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比较迅速,成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从经营质量上来看如表1所示:大型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6.05%和6.02%,中型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7.56%和6.35%,而小型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达到了9.5%和6.04%,如果扣除大型企业的税收以及垄断方面带来的收益,则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效率更高。

表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单位合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企业单位数家352546941153817289318

比重% 0.03 0.15 0.82

资产总计亿元850626407968201141241517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029150409873239304379973

利润总额亿元62831246761520522950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11%6.02%6.35%6.04%

总资产利润率%7.39%6.05%7.56%9.5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很多外部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外部原因:一是在对中小企业的保护方面,我国市场环境比较差,法律法规机制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二是外部融资困难。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三是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还不够,大部分中小企业税负过重。然而真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还是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一是规模比较小。中小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经营风险比较大。二是核心竞争能力比较差。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品牌意识薄弱。四是人才缺乏。大部分的高素质人才普遍流向大型国有企业。在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其中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为严重因素。

3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缺抵押”的特点以及由于外部信息不对称使外部投资者无法甄别不同风险的企业,而向其征收统一市场利率水平,导致质量较好的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高于资本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总而言之,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外部与内部两大方面的原因。内部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营风险比较大,规模比较小,财务信息不够完善,信用比较低。二是缺乏担保。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固定资产规模水平较低,抵押物不足而经营风险较高,导致外部融资困难。外部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外部投资者无法识别不同质量的的企业,从而向其征收相同的利率水平导致质量较好的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金供给方相对处于信息劣势,资金需求方相对处于信息优势,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投资者会在借款合同中增加限制性条款以及提高利率水平进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最后,信息不对称还会提高融资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最根本的方法(杨雪莱,2004)。二是金融机构与政策缺位。在我国,比较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以及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在信贷资源配给机制下,更多的信贷资源主要流向国有大型企业。目前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总体供给短缺、可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均匀、对中小企业缺少长期信贷等原因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受阻。

从银行角度看金融转型期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瓶颈的成因有:(1)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2)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3)缺乏定位于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中小银行;(4)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缺乏。综上所述,在中小企业传统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

4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与特征

2013年以来,p2p借贷、京东供应链金融以及阿里巴巴余额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下面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4.1互联网金融的长尾市场

正态曲线中间突起的部分称为“头”;两边相对平滑的部分称为“尾”。新竞争力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都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所谓的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互联网金融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将原来在在外部资本市场难以融得资金的零散的中小客户群集合起来,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是如此的庞大,具有巨大的潜力。

4.2普惠的核心精神

互联网金融以海量的零散的客户为目标客户群,为其提供理财服务。广大的中小企业根据其自身需求进行融资,弥补了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由于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以及运营成本、营业点数量的限制而倾向于向优质的大型国有企业贷款的追求稳定收益等的不足,使海量的中小企业能够容得经营所需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广大中小企业受惠。

4.3以大数据、互联网及自动化为技术支撑

随着互联网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够有效迅速掌握海量用户的交易信息及信用状况,大大较低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为海量用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4.4互联网金融的立足之本是低成本和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致力于长尾市场,而长尾市场的海量中小型零散用户由于传统的融资渠道成本过高而无法容得资金,互联网金融以海量的小微用户来分摊成本,能够降低平均单位成本。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资金供求双方实现在线交流,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便捷化。

5结论及建议

虽然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开辟了另一新的融资渠道,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互联网及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对信息真实性的监管是一大挑战,为了更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5.1完善互联网数据信息的监管机制

大数据资源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根本条件,一旦信息发生泄露将造成比传统信息泄露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企业的数据安全也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一大挑战。

5.2中小企业长尾市场的开拓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从传统的资本市场融得资金,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开拓中小企业长尾市场,将中小企业零散的小微需求集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3将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然而懂互联网的人才未必懂互联网金融,因此必须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第8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旧的正在逝去,新的蓬勃发展。更新换代,波谲云诡。兴奋与焦虑、希望与迷茫,我们所处的21世纪,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的方向已经显露端倪。互联网+、工业4.0、供给侧改革,都是与产业有关的。中国正在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或者产业震荡。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无法逃脱这一次产业的大洗牌。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会,将会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优势,而如果不进行变革,一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但是,如何适应变化?如何抓住机会?这是首先要面对的挑战。传统产业所习惯的套路与模式确实逐渐失效,新兴的互联网主导的商业模式虽然大踏步迈进,却各领两三年。互联网领域有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做试错。试错也就是说,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不清楚,互联网的发展也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如果不改变,一定会被淘汰。面对传统企业来说,最困扰的是互联网也并不成熟,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也在试错。到底如何适应互联网?到底如何改变自身?这首先是一个答案并不清晰的问题。

绝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压力,都在思考如何创新转型;一些走在前沿的企业,虽然已经根据现阶段互联网的变化进行了调整,但随着互联网的迭展,却忽然明白,这些变革很快会过时,解决不了企业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问题。

其实对许多互联网创业企业来说,也同样面临着困惑。看起来很有想法、很有新意,或者说能够体现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的项目,在市场上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反响;甚至费了无数心血,只能苟延残喘,以至血本无归。

我的观点是,正在进行的这场产业变革,是工业革命之后最重大的一次革命。到底如何在这次大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说目前并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鉴。虽然有一些企业取得了阶段性小胜,但是,面对更大的新的技术变化,这些小胜也很快会被更新的模式所替代。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停留在对互联网新的模式的简单模仿阶段,认为只要学习互联网的招数,就能让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找到生机,这更是彻底错误的想法。

我的看法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产业变化,是一场系统的整体革命,绝不是某些局部的改良。企业要适应互联网的变革,必须进行数字化的再造和重构。对企业来说,最困难的是,这场变革刚刚开始,还处在过程中,新的格局还未成型。因而,在目前的产业震荡阶段,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互联网变化的基本逻辑,准确地判断数字化转型的大方向,针对企业具体的特点,明确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不断推进数字化的进程。

创意传播管理模式,讲的就是互联网变革的基本逻辑。服务化是创意传播管理的核心概念。服务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的逻辑,对企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概括和分析。这本书就是基于创意传播管理的理论方法,通过服务化的分析,结合许多代表性的案例,让大家了解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家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这本书中有案例,有招数,但是这些案例的分析不是就事论事,这些招数不是杂乱地堆在一起,而是通过让大家了解互联网变迁的规律和方向,带着读者分析这些案例的价值和不足,把握各种招数的综合运用,推动各位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企业如何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思路和模式。

第9篇:工业互联网方法范文

关键词:价值源泉;价值评估;评估方法;互联网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14-02

一、价值源泉

一般来说,很多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三个基本价值源泉构成:直接经济、注意力经济及规模经济。

直接经济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实行的是集中生产。生产与消费间存在许多隔离,造成信息与实物的迂回流动,交易成本高,大量资源在不能增加价值的使用中消耗掉。在互联网经济中,由于采用Internet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处理市场信息、沟通生产与消费,因此任何生产者可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物质上虚拟、信息上真实的直接接触。产品可由“虚拟企业”组织调度、就近生产和选择原料供应商,而无任何中介机构介入。这样,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迂回就不再产生,交易成本大为降低,市场规模得以扩张。互联网经济的直接性决定了它比工业经济有着更经济的生产营销体系,其所节省的大量资源消耗与交易成本则转化为巨大的价值源泉。

注意力经济当前人类正逐步由工业经济进入以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高度数字化/互联网化为基本特征的互联网经济(信息社会)中,由于互联网的递增效应与信息的非竞争性,促使信息量以几何级数高速增长。目前正在崛起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本身,也非传统的货币资本,而是相对于无限信息供给而言的有限需求――注意力。对于能够零边界成本地无限复制的信息来说,其价值的衡量必须以注意力为标准;只有获得注意力的信息才具有价值,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本质。随着互联网逐步发展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信息平台,它将获得对注意力资源的完全控制权,同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价值的转移。

互联网经济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经济。其理由首先是,著名的网络法则――Metcalfe法则认为,“互联网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中,当节点(用户)之间的连线数目增加时,这些连线造成的效果会呈倍数增加,即互联网总的交易机会正比于互联网节点数目的平方;每一位新用户将会给其他互联网用户带来额外价值。另一个理由是收益递增。与传统经济中的物质产品相比,信息――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主要产品,在信息互联网中的经济行为具有极为强烈的收益递增性,它在产出后可以零边界成本地大量复制传播,并且(每一份)信息所包含的价值并也不会降低;从而互联网经济的成本表现为阶段性的固定成本而产量可以无限增加,致使平均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形成强烈的收益递增性。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规模(用户)的增长而呈现的收入(价值)二次方程式增长与平均成本迅速下降,构成了互联网经济独特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即网络效应,它体现了互联网经济无穷的价值增值潜力。

二、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

在我们了解了互联网网络经济的特点和价值源泉后,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评估十分困难,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成长性比较难估计。互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决定了互联网类企业的成长性是评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传统的PE估值法,无法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投资价值。而利用企业的增长率(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率)调整后的PEG可以更客观的反映互联网类企业的价值。但是,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绝大部分细分领域市场格局尚未最终成型,快速的技术创新、客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其行业特征和生存环境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日新月异,所以,很难对企业在五年甚至二十年的增长性进行估计。

2.存在很多软性指标――非收益性的价值。一个评估体系尽管可以包含一系列指标,但指标总是抽象的,而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中对其价值影响较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客户因素、时间因素、创新因素、管理因素和品牌效应。这些指标是通用的。当然,对于各种具体的互联网业务,还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指标。如客户因素、时间因素、创新因素、管理因素、品牌因素等等。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将这些非收益性的价值作个如何正确的评估,也没有有个衡量的标准。

3.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很大的风险,比如资本、技术、经营、政策等各方面的风险和变数。

三、评估方法的使用

1.引入概率理论来考虑互联网企业的不确定性。概率论被称为“机会的规律”,是人们理解现实世界不确定性的重要数学工具,故此,我们可以采取权重化可能性来进行前景预测。使用这一方法,要求我们为各种乐观的或不乐观的前景进行分析,重复未来财务状况的估测过程。我们先为企业的发展设计了以下几种前景预测,并对这几种前景预测描述其具体的假设,和推导计算出在不同前景预测下的价值,并针对现实情况对不同前景的可能性预测,得出权重,最后按照权重与价值的乘值计算出企业的价值。

2.引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考虑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性与模型选择。一般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其消失为止所经历的自然时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种生命周期模型问世,本文选取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的观点。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而我们也应该在这些时期上市的企业,我们也应该选取不同的模型来进行评估其价值。

导入期:在这个时候,企业需要资金投入大且周期长,只有支出,没有任何收人,企业处于亏损阶段,往往会出现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其表现为,企业大量投入资金,通过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及各类优惠条件以吸引用户(注意力),抢占市场份额,此时出现持续亏损。这个时期由于没有盈利,现金流入基本没有,不适合采取贴现法,P/E模型等与盈利相关的模型,但是,可以采用相对比较模型里的市值比访问量模型,通过选择相类似企业,得出流量的市值,估算出这个时期的企业价值。

成长期:一旦用户规模和流量超过起爆临界点,企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并逐步构筑起两大竞争壁垒:一是互联网“传染效应”导致用户惯性“自增长”,形成“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局面;二是边际变动成本趋近于零,导致盈利的增长远远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随着用户数的急剧增加,互联网效应开始显现,收入高速增长,总成本增幅趋缓。对于这个时期的企业,由于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必须突破传统评估理论,既要分析企业的利润贡献,更要着眼于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潜力以及投资大众对互联网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因而在方法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以利润贡献为基础用市盈率模型,也可以价格销售比模型、市值比访问量模型等进行评估。也可以考虑使用期权法的估价方法。采用分阶段放弃抉择权可以充分地估计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价值。这种技术优势在当前并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预计在近期内也不能产生现金流,但是它是有价值的,这些技术资产期权总和就是企业价值,使之反映了技术和竞争上的不确定性,更符合现实。

成熟期:企业经历了成长阶段的磨练,企业各个方面日趋成熟,形成了品牌效应,在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收入的增长虽然放缓,但由于成本没有大的变化,利润仍有一定的上涨。此时,企业实现净现金流为正、成为较为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其现金流变化符合了资产经营中的不断追加投资和回收投资的动态过程,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再未来经营中收益的实现途径和过程,所以可以采用净现金流贴现法。当然,如果市场对于P/E值的评价准确的话,这个时期也可以采用相对比较法中的不同模型,但是,采取净现金流贴现法作为所有其他方法的基础,一旦其他方法评估出来的价值与之相差甚远,就要分析市场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