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交通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规划,协调,低碳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highlight the world urban rail traffic on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of the unprecedented uia congress would and construction speed, made a large number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achievement, has a great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laid the urba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benefi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trong foundation.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future. With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the key breakthrough, further work such a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for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planning, coordination, low carbon
中图分类号: 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城市轨道交通优势轨道交通全称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
一般而言,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必须规划建设地铁、轻轨这种交通系统,否则地面上的拥堵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无论从城市交通压力还是环保角度,必须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且要将其作为基本平台。将轨遁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基本平台,首先基于其运转量大的特点。目前,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地铁日运送量已超过800万人次,这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城市交通状况不堪设想。其次是基于其能耗较低的特点。轨道交通的能耗是汽车的1/4,飞机的1/6,节省了能耗,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降低了,充分体现了效率、节能和环保的综合优势。随着国内企业对轨道交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大幅度国产化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优势。目前从掘洞、轨道、服务系统、信号系统到车辆本体,我们基本上都实现了国产化,最终促使轨道交通造价大幅度下降。因此,综合效率、节能和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必将成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平台。2 发展现状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世界主要大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达70%以上。巴黎1000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量,这一比例在东京是86%,在莫斯科和香港是55%。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面貌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市政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对旧城区改造也在向纵深发展。但是旧城区一般既有各种建筑物、结构物密集,市政道路多,干扰大,改建难度十分大。由于地铁建设基本上是在地下进行,在城市的改建过程中优势比较明显,因此我国大部分城市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选择了地下铁道。但地铁建设造价昂贵,而且建设资金基本上是由地方财政承担,所以我国目前的地铁建设大部分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进行。相较于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交通类型多样化、交通布局网络化以及资金来源多元化,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则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轨道交通整体利用规划滞后问题。从当前的建设实践来看,轨道交通空间与其它交通空间、城市建筑空间、地下空间衔接利用不够,造成相关工程建设间的冲突和矛盾,直接导致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是赢利水平低。从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经营现状看,大多数轨道交通处于政府补贴状态,赢利水平低,目前只有香港、伦敦、东京等少数几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盈利。3 发展趋势展望 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经过对国外技术引进吸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择上,就其形式而言,日益多样化,设备的来源也日益国产化。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为多方位、多形式、多方案的比选提供了可能。因此,对于一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要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趋势、经济形式、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人员流向和流量,在客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合于本城市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只有这样,所选择的系统才能更好的为本城市的发展服务。经过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状的分析,在今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3.1 协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其他空间的关系 轨道交通有运量大、干扰小、快捷、方便、安全的特点,作为城市建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空间应与其它交通空间、城市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有机衔接,综合发展,协调利用,以取得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用的最大化。如在超大城市,建立环型加十字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在省会城市建立环型、十字型、一字型的城市轨道系统骨架,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高速的特点,满足人们出行需要,特别是城市上下班时间客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做到及时疏散的目的。而在城市轨道线路的中间区域,应该充分发挥城市市政道路优势,完成近距离客流运输的需要。 3.2 因地制宜的轨道交通规划 首先,充分重视对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方法、预测理论的研究,对影响需求预测结果精度的因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以期为轨道线网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科学的支持。其次,合理选择不同形式的轨道系统。即使在同一座城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人口密度、工、农业布局、建筑规模也不尽相同。按目前的行政区划,一座城市有市区与郊区之分,同时,由于不同形式的轨道系统,造价也不一样,为了减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财政上的负担,可根据不同的交通环境选择不同的轨道系统。再次,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予以合理安排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建设期长,线网一旦建成,其结构上的缺陷难以依靠后续工程进行弥补。3.3 低碳化城市轨道交通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低碳化对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低碳化城市轨道应力图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建造、使用和维护等各阶段尽可能地整合和优化实用、有效的“碳减排”和“固碳” (在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之前利用吸碳技术固定二氧化碳)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温室气体、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超大城市、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具有很强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无论目前是否有地铁,在大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都应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考虑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0月13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听取关于《交通运输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标准化规划》)、《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节能环保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汇报。他强调,要深入研究、科学编制相关规划,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四个交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会议指出,作为首个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专项发展规划,研究编制《标准化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战略部署,提高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议强调,要切实把研究、制定、宣传、实施、监督、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有机整体,加强统筹协调,实施全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支撑有力的标准技术体系。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趋势,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形成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会议强调,科技进步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抓紧抓好《科技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准确把握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围绕服务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不懈推进科技创新和行业融合发展,强化先进技术的研发转化、成果普及应用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的研究,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交通运输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作用。
会议强调,发展绿色交通、加强节能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期盼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要科学研究编制《节能环保规划》,不断增强做好节能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不断提升节能环保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职责定位和目标要求,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环保政策和标准化研究;落实行业节能环保任务,强化督查问责手段;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绿色交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绿色交通; 战略;城市; 发展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每年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中央文明办、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部安监总局等联合发出通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要求积极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公德意识。养成与汽车社会相适应的交通行为规范和交通文明习惯,共同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形势十分严峻,截止2012年10月,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为2.56亿人,近五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600多万人,再加上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滞后性,大城市出现的大规模交通拥堵现象,在我们身边的二三线城市也可时常看到。这亟需引起当地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 绿色道路交通战略的提出
十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由此可见,在发展中的二三线城市实施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正当其时。
(一)绿色道路交通的概念
绿色道路交通是全民参与创建地符合地方具体情况的道路、交通环境、车辆和交通参与者和谐有序的交通行为。
绿色道路交通主要体现在绿色上。主要内容包括道路交通设施科学合理,行车道路环境无污染、车辆整洁,美观,安全行驶、人车分道,各得其位、车礼人让,健康出行,和谐共处。
(二)城市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内涵
城市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是基于城市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发展,提出的10—20年内创建的符合本地区特点的惠及全体市民、交通参与者身心健康的道路建设规划合理实用、交通环境绿色优良、车辆环保安全畅通、城市生活井然有序的一项系统的福民强市的民心工程。
(三)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含未来10—20年城市的道路建设、交通环境设施、道路空气污染治理、道路周边植被绿化与美化、交通秩序整治、车辆安全管理以及交通参与者城市交通理念的形成、培养和提高等。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完善是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交通参与者的教育训练和提高是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交通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严管理,强力整治是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党委政府牵头、各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全体市民广泛动员主动投入是实现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保障。
二、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分类实施
发展中城市要将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中所涉及到的任务工程按照各自的地位和需要科学划分,统一部署,分解任务,逐步实施。
市委、市政府是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的决策与主导者。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全局与方向。主持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方针与规划。要从长计议、长远布局,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建设与道路交通设施,为城市绿色道路交通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资金、人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打造平安和谐城市,为子孙后代造就福祉。
城市规划部门是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蓝图的绘制者与工程师。要紧密结合本市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吸纳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及全体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出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绿色道路交通战略蓝图,为全市人民的安全出行、文明出行谋取最大利益。
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部门,在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和涉及到道路交通项目设施的建设中,要多听交通和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要从城市的平安建设、市民的安全出行方面考虑,不能只顾眼前,不看长远。道路建设要有二十年不落后的超前思想,公交场站规划建设,新建社区、新建商业网点、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同时配建停车场所,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立体交通专项等道路交通项目设施的建设,要本着优化、美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道路交通项目设施的建设为城市争光添彩。
环境保护与检测部门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从车辆购置与入户的源头抓起, 杜绝大排量车的入户与发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检测与车辆年审检测要严格标准。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交通,打造绿色交通环境,为交通参与者的健康出行创造条件。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从严处理,下大力气整治。对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六大恶习”,如酒驾、醉驾、驾机动车闯红灯、超速超载行驶、无照驾驶,公路上疯狂飙车等行为从严处罚。摒除机动车驾驶员的“六大陋习”,如行驶中随意并道、占用应急道行驶、开车接打手机、开车不及安全带、驾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机动车道上随意停车。杜绝交通参与者的“五大危险行为”,如骑自行车闯红灯、行人与非机动车上机动车道通行、红灯亮时结伴通过的“中国式过马路”、翻越交通护栏、与机动车抢道通过。道路红绿灯设置需更加科学,在调研的基础对道路拥堵路段设置禁止左转标示,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将“绿色道路交通战略”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测评体系进行考核、奖惩,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交通意识。
公共交通部门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元素,起着其他部门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交优先包括发展轨道交通、BRT、公交专用道以及低票价等对策。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科学的城市公共交通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带来的压力。为全体市民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交通志愿者是绿色道路交通建设的生力军。一方面补充了交通管理队伍,加强了交通秩序的维护,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互动作用,使交通管理社会化,交通意识全民化,最大限度调动了全民建设交通模范城的积极性。是一项绿色的、朝阳的事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城市绿色道路交通发展战略提供人力支持。
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的领导,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全面建设绿色道路交通为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居民与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交通意识加强教育与强化。如对随地乱停乱放、无照载客行使,无视红灯与交通信号,“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突出等,均需采用铁的手腕,下大力气整治,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道路交通工程”的落实,为绿色道路交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绿色发展;交通物流;结构优化;措施
一、交通物流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物流迎来了大发展,货物运输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而运输规模的扩大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交通物流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行业,在当今石油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我国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能源节约刻不容缓。另一方面,过去10年中,源自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高达25%,远高于13%的平均水平。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小汽车拥有率的不断上升,我国交通的碳排放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保持高增长趋势。再者,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设施的利用效率不高、运输系统发展滞后原因,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系列的交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绿色交通的提出和绿色交通物流的内涵
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首次提出“绿色交通体系”的概念,最初的绿色交通理念仅仅局限于对绿色交通方式的推广,而今绿色交通的概念不断扩展,成为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交通发展方式。
绿色交通物流则是指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人的需求出发构建交通物流体系,从结构优化角度提高运输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和谐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即交通规划从人的需求出发,考虑交通时间、成本的节约,主要是通过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运输方式结构优化来实现。和谐性即与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相一致,为此,要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与枢纽、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建设与使用的高度和谐,通过结构优化和政策引导来实现。可持续性,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既保证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又能支撑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
三、交通物流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1.结构优化层面
(1)加快建设运输大通道和无缝衔接枢纽。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运输通道畅通化、网络化发展。积极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组织和顺畅衔接,加快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设备设施先进的、智能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提高效率、实现一体化交通运输的关键。推动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港口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铁路集装箱站场统一规划建设,实现货运无缝衔接。
(2)优化运输装备。加快先进节能型运输装备的推广应用,在道路运输方面,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快淘汰黄标车。鼓励使用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等节能环保车辆。加快发展适合高等级公路的大吨位多轴重型车辆以及短途集散用的轻型低耗货车,弥补缺重少轻局面。推广应用自重轻、载重量大的运输装备,推广厢式货车。
水运方面,加快船舶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船队的吨位结构,积极引导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化港口装卸设备结构,加快港口装卸工艺升级改造,引导企业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船舶。
(3)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方式。据统计显示,航空、公路、铁路的能耗比在等量运输下为18.6∶9.3∶1,从运输效率角度来看,铁路运输和海运最环保,因此,应加强铁路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并提高其承运比重。
2.技术创新层面
(1)加快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新能源利用、资源节约等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替代能源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在公路工程配套设施中的应用;加强混合动力技术及清洁能源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分阶段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因地制宜地继续推广应用乙醇汽油,同时增加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逐步增加生物柴油产量,提高对柴油的替代率。做好国Ⅳ车用柴油升级准备工作。加快可替代清洁能源技术在水运方面的应用和推广;鼓励发展轨道式龙门吊等高效港口装卸设备,引导港口装卸设备向轻型、高效、电能化方向发展。
(2)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高新技术综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建立高效、安全的新一代运输系统。加快智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应推进城市道路智能控制平台建设,实现车辆追踪定位、动态监管、交通信息智能化等功能。
3.政策引导层面
制定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建立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分析、评价考核相适应的监测网络;建立绿色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监管组织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完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交通建设等绿色节能环保统计指标体系,纳入统计制度,强化各项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和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标准体系,来系统地控制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并能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并且实施中不断根据情况调整制度、标准,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解晓玲.公路运输行业减碳路径分析[J].综合运输2011(01).
[2]缪瑞.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物流运输发展方向[J].资源与产业,2010(04).
[3]冯之浚,周荣.低碳经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4).
[4]冯之浚等.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四川曾是一个自行车大省,成都曾经更是一个自行车大市。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市的汽车数量急速上升,自行车出行比例则逐年下降。成都市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变后,伴随而来的是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污染亦越来越严重,阴霾天气愈来愈多,市民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比例亦有所上升。
故此,建议成都市应率先完善自行车专用通道,在引领全省城市绿色交通潮流中作出积极表率。据民间相关公益机构近期的调查分析显示:如果在成都市区内提倡每月少开一天车,就可削减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近两千吨,累计每年可减少机动车排放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为2万吨以上。
倡导市民出行尽可能多使用自行车
倡导市民出行尽可能多使用自行车,有很多好处:自行车不消耗能源,不排放废气,有利减轻阴霾天气的严重程度;自行车作为短距离交通工具,具有方便出行、可直接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等优点;自行车购置费用少,保养维修费用省,停放方便,占地少;骑自行车有利于强身健体和身心健康。
近几年来,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先后在全国和地方“两会”上呼吁: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应更多地考虑自行车使用者的权利,在规划建设规范的自行车绿色通道的同时,为自行车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让城市绿色交通潮流溢满人心。
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城市通过完善自行车专用通道,引领当地城市绿色交通潮流。如广州市提出,在新建市政道路中,有条件地段均配建自行车道并同期投入使用。为实现自行车的接驳功能,广州市对轨道交通各主要站点都规划了与地铁换乘用的自行车停车场,并要求位于市郊的公交总站均应配置自行车停车场。而深圳市结合道路改造,逐步完善了自行车道网络,规划建设了自行车与轨道及公交站点的接驳场站和通道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通道。
成都市应率先引领全省城市绿色交通潮流
自行车运动一直是成都市低碳、环保、健康、活力的形象代言,成都市一直拥有深厚的自行车运动群众基础。据成都市体育局不完全统计,成都会骑自行车的人数超过总人口的90%,并拥有超过200万人的自行车山地户外休闲健身队伍。成都市上百支自行车健身队伍中,不仅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民间自行组织的各类自行车健身车队,而且还有涉及幼儿、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等不同年龄层次的自行车健身爱好者。
鉴于此,笔者认为,成都市应率先引领全省城市绿色交通潮流。
首先,有必要将成都市规划建设完善自行车专用绿色通道事项纳入“十二五”余下两年的年度建设计划和省、市政府的“十三五”规划。然后,有必要将成都市规划建设完善自行车专用绿色通道的事项率先纳入全省自行车高速路网规划各城市交通体系之首,并在创造条件鼓励成都市引领全省大中城市自行车绿色交通潮流的前提下,亦鼓励省域范畴内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先行先试。最后,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有必要出台更加全面、完善、优惠的政策,支持“中国・成都自行车车迷健身节”进一步成为在全国和世界上享有更高影响、更具国际知名度的自行车综合赛事,以确保这项“运动成都”的群众体育赛事不仅成为成都市民之最爱,而且能成为引领四川群众自行车绿色运动的潮流。
链接看点
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绿色交通体系;研究和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关键词:绿色交通理念;交通规划;慢行交通;公交;停车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交通理念
绿色交通是为减少交通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挤提出的,以“以人文本”为核心的全新交通理念。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其目标是推动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高效、低碳、以人为本的特征,公共交通主导、多模式均衡发展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
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及环境问题的产生。一些城市城建部门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企图以扩大交通设施容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行驶需求,以改善城市交通的运行质量。事实上,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扩容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并且城市的土地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通过合理的规划交通系统,而仅仅靠扩容,就会使得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差。因此,作为绿色城市建设一部分的绿色交通建设应当早日提上日程,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绿色交通规划,引进先进的交通技术,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环境,使绿色交通系统发挥出最高的交通效益,使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绿色交通规划的原则有三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一体化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交通生态规划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资源利用最优,交通成本最小化,系统最优,环境友好。
以人为本原则是使任何交通手段都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工具,服务于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使行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既能够得到基本的人身安全保证,又能够通过绿色的交通系统获得高度舒适、快捷、便利的感受。
一体化原则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应实现:对外交通运输与城市交通的有机衔接,包括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融合;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公路网络的融合;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长途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融合;不同交通方式换乘方便;地面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地面交通和快轨交通的合理衔接等。
鲁亚晨,王炜等人曾经对城市生态交通进行过构想,他们认为生态交通有以下五条特征,本人认为这同时也是规划时应该依据的原则:公交优先发展的客运交通;层次分明、结构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多样化、集约型的静态交通;物流化的货运交通;可持续的交通管理措施和政策。
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
(一)公交优先系统
(1)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专用道是指在较宽的车道上,用交通标线或隔离栏分离的方法划出一条公共汽车专用通道,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供公共汽车行驶而不允许其它车辆通行,路段公交专用道根据设置位置可分为三种:设置在外侧的机动车道上;设置在内侧的机动车道上;设置在中间车道上。(2)探索公交专用路建设,在人流和车流都高度集中的地区主干道进行公交专用路规划,在高峰时段设为公交专用路,仅允许公交车辆通行。(3)大力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及双站台停靠站的建设,逐步推广港湾公交站。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对于旧有道路的改造,根据用地条件,将现有非港湾式改造为港湾式停靠站;新建道路要求次干道路以上道路均设置港湾式停靠站。此外在公交路线多、交通拥挤的部分道路实施双站台停靠,能够有效缓解站点容量不足、高峰期大巴进站排队耗时长的问题。(4)立足现状,逐步开展公交优先信号建设。如深圳市在现有控制系统和技术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尝试:在莲花路(东西)―莲花支路(北)等T型路口,设置了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信号,减少了公交车辆的路口延误;在深南大道上步路口、香梅路口等一些主要路口只允许公交车辆左转。(5)建设新型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
(二)慢行系统规划
实现机动车和慢行系统的空间分离,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机动车与慢行网络在空间上完全分离有利于提高慢行交通方式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步行与自行车出行的吸引力。网络的分离有利于不同目的交通流在空间上的分离,避免交通空间的多功能重叠导致的混乱。
实现慢行系统的全覆盖高可达性的网络建设,并与生活空间相结合。在片区中心处,慢行网络的布局体现出良好的可达性,慢行系统可以轻易地到达片区中心以及社区中心,而且慢行网络比机动车网络更贴近片区中心。
通过慢行网络与机动车网络在片区中心的不同处理方式,实现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在可达性上的差异,并借此体现提倡慢行交通方式的规划思想。
(三)停车场规划
用社区公用停车场的理念,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停车问题是构建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生态城居民的拥车情况做分析后,认为不能简单地通过减少停车泊位供应总量来达到减少小汽车使用的目的。对停车场的布局做规划上的调整,用以影响小汽车使用者使用汽车时的模式成为生态城停车系统布局的主导思想。对于社区内设置的停车场,采用集中布置的概念,使得小汽车的“门到门”的便利性有所削弱,从而增加小汽车的使用成本,遏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另外,从土地混合使用的角度来看,原本严格的居住区成为功能混杂区域从机动车出行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出发点变成出发与达到同时存在,对停车场的使用的时间上形成分工,停车场实现社区公用以及集中布局有利于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四)道路状况
道路状况包括道路的线形、路面材料、道路照明、道路净空、提供的视距、施工期间的临时路网系统以及道路绿化。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在做道路设计时应将生态交通的思想融入其中,以设计出不仅是符合道路规范而且符合生态交通的要求。具体措施如:在设计时考虑预留生物廊道,平、纵、横满足设计规范,采用噪音小、污染少的路面材料,在道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设置好防眩装备,给予一定的净空、视距保证等。
(五)道路绿化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道路绿化使城市道路形成了各种绿带。道路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道路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道路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例如广州的滨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观忽视了行道树的功能。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道路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道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结束语
绿色交通工程的受益者是全体城市居民,城市规划者者应该把发展绿色交通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在绿色交通工程的规划中首先要发展城市慢行交通,其次要做好公交车、停车场的规划,最后要加强道路绿化规划,不断为发展、建设城市绿色交通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何建平,陈振武,李锋.小型生态新城绿色交通规划--以福建漳州双鱼岛为例[J].交通标准化,2014年13期.
[2]南楠.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J].城市规划与设计:河北农业大学,2009.
[3]马肃欧,阳陈海.城市高密度开发区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6期.
关键词:城市;绿色生态规划;问题;措施
当前世界热门聚焦点之一就是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使得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人口密集的城市需求,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和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所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园林绿化的建设、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建设等许多方面都要求在建设之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在规划设计工作中,绿色生态规划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和空间问题,因此,将绿色生态规划融入城市建设中对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环境的改善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 规划目标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其对城市的发展和后续的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前期进行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多方面考虑建设完成后的各种制约城市运行和发展的因素,提前预防和规划,最大程度地符合各个方面的要求。绿色生态规划的融入使城市规划的目标由单纯的规模化逐步转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空间、环境、资源、文化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给人们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除此之外,规划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配置,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能够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以及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努力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使城市能够积极、健康并且可持续地进行发展。
二、 规划的具体内容
1. 区域规划
所谓的区域规划就是指合理进行各个行业及居民区附属公共设施建设的设计,对城市的集中划分。比如设立专门的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等等,使城市的运行以及各个功能区域都能够协调发展或者资源共享等。区域规划还包括交通规划、国土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等。土地规划,就是对建设用地或者是工业用地等进行合理设计,在保证城市功能和城市市容的基础上,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并且要考虑附近的配套公共设施的条件,比如工业厂房建设用地的周围道路的分布、机器生产造成的噪音污染、以及工业用废水废料的处理等因素,合理规划其建设位置等。交通规划,是指在最大程度上考虑车辆和人员的通行要求,并对繁华区域进行交通管制,限制特殊车辆的通行,以降低交通压力。比如将物流行业集中在交通相对比较顺畅的城郊,可以有效缓解城区的交通拥挤问题。资源规划,就是要考虑所建筑工程的用途,比如自来水厂或者污水处理厂,就要建设在靠近河流或者是护城河的位置,做到有利于水资源的排出和利用。绿色生态规划就是提倡对绿色能源的使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一系列的清洁能源的设计和使用,减少对大气污染的烟雾的排放等。简而言之,就是最大程度做到能源的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人居规划
人居规划的内容主要是控制好人口密度,降低生活区内的各种污染,包括环境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按照比例配置城市园林、绿化用地的面积,在建筑中提倡使用生态节能的新型材料,控制建筑物的玻璃化外墙工程,降低光污染城市病,合理规划一些绿色生态景观园林、公园等健身场所,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自然生态居住环境。同时做好节能与环保相关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素质,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城市环境。
三、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难点问题。由于以前意识的不够,造成原来的城市交通道路的狭窄,在现代城市人口飞速增长下,交通问题日益凸显,道路拓宽问题很难解决。其次,由于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大,使得原来的城郊逐步变为市区,一些工厂企业被逐渐包围在居民区周围,对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交通拥堵、垃圾成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各种现象在当前城市中依然存在。人们迅速涌入城市,使得越来越多的绿化用地改为建筑用地,土地硬化、建筑物的装饰化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光污染;工业的迅速扩大,但是由于我国工业结构的组成问题,一些加工行业的兴起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虽然现在我们城市的规划工作已经意识到了绿色生态规划的重要性,实际执行起来还是与目标有些差距,经验的不足、实地考察不够以及前瞻性的缺乏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运行,需要我们在规划建设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 处理措施
1. 加强对工业等产业化的规划
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产业的支持,但是工业工厂生产活动也是造成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做好城市工业产业化的规划,严格控制一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的发展,支持一些节能、环保、绿色企业的发展,若确实无法避免的工业生产企业,要在风向、水源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考虑,选取适当的位置设立工业园区,对工业垃圾进行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同时配套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提倡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施工和节能材料的应用,在各个方面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从而使资源可持续化利用,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
2. 强化对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使得汽车成为城市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原来城市道路的规划已经无法承担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在以后的城市扩建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空间优势,除了道路加宽以外,可以利用地下通道、人行天桥、高架桥等立体空间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扩展城市交通能力,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通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还要加强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构建绿色的、生态的交通体系。
3. 提高城市园林及绿化规划
城市绿化不仅仅具有美观的作用,更是城市空气的净化器。汽车尾气及工业烟尘的排放都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城市园林绿化可以通过光和作用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提高空气质量,并且还能调节大气温度,起到改善气候的作用。所以说,做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保留城市原生态绿地、湿地和水系,合理地规划城市生态廊道和公共绿地,增加园林绿地的覆盖面积和人均占有面积,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及美化环境、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4. 构筑绿色、生态的资源利用体系
城市当中的污染物都是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众所周知,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原低于西方发到国家,污染物的排放却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构筑绿色、生态的资源利用体系,是建设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具体到相关措施上,就是要加强资源和废物的循环使用,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建设绿色和节能建筑,城市建设中使用低碳、环保型科技材料,宣传居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态的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并贯彻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5. 实行全民生态评价体系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发展的决定者和受益者,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取全面参与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价,在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城市人们能够自觉地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与监督。
结束语:
总之,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规划的支持,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生态概念的应用和融合离不开城市人们的支持和维护,只有所有人共同参与,积极为城市绿色生态规划工作献计献策,给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川.浅析城市绿色生态规划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40.
[2]李丽娜.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156.
[3]龙晓霞.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化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8:258.
[4]杨健.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21-22.
关键词:绿色交通规划规划管理体系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交通污染危及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发展绿色交通势在必行。
1、 绿色交通规划的概念和目标
1.1 有关概念和内涵
绿色交通理念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绿色交通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1.2规划目标
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为前提,针对城市交通特点,分析城市交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近期城市交通建设实施计划和城市交通系统组织计划,近期使五家渠市交通状况有所改善,综合交通实力有所提高;中远期使五家渠市构建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道路交通“1234”时空通达目标。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以“干路”为骨架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快速路10 分钟,步行至周围公交站不超过10 分钟;
“2”――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外环线20 分钟;
“3”――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另一点(包括北工业园、东工业园)间不超过30 分钟;
“4”――中心城区到达区域范围内主要周边城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等地)40分钟以内。
2、绿色交通规划
2.1 绿色交通方式
绿色交通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在本次规划中,将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归纳在慢行系统规划中,公共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归纳在公共交通规划中。
2.2 慢行系统规划
2.2.1 规划技术路线
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规划。一个是系统化的慢行路径及网络。它是步行系统的基础。规划重点在于保证慢行路径的连续性。另一个是以人为本的慢行设施和环境。慢行路径及网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规划:
(1)、依托城市道路,与城市住宅、商业办公、中小学校、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衔接,形成交通性慢行网路。
(2)、依托街头绿地、公园、河流水系等天然绿化条件形成休闲性专用绿化慢行通廊。
(3)、商业集中区布设三位一体的步行购物通廊,与机动车交通分离,形成一体化的快乐购物通道。
2.2.2交通性慢行主干路网规划
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自行车道。主要以上班、上学通勤为主,衔接居住、学校、商业办公以及工业厂区。根据服务目的及出行半径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主干道网络。在公交枢纽、中心商业区,辟设足够的自行车停车场。
规划三个核心慢行组团区。规划滨河路、北环路、青湖北路为联系慢行片区的自行车主干路。各片区之间行车一体化的慢行道路网,与组团之间的自行车主干道路衔接。
(1)、慢行主干道道路控制
慢行主干道在保证连通性的前提下,应对道路断面及空间进行控制。
首先,保证专用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独立通行空间。结合周边用地安排休息设施,保证行人及自行车过街的安全性。
其次,过街通道的设置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标准,一般路段为300~500m,商业路段间距为200~300m。
再次,通过立体、平面交叉两种方式(人行天桥、人行地道)解决步行与机动交通的衔接步行网络与公交车站联系紧密,公交车站与最近的慢行系统网络干线距离不宜大于100m。
(2)、慢行设施和环境规划
慢行出行首先要保证出行安全。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的优先权。其次,建立充满生机、活力、回复人性化的道路空间。
建立安全性、功能性兼景观性的步行道。重视生活性道路周边行人步行、骑自行车的空间需求;重视过街的安全性,注重对道路功能与其两侧空间的尺度、功能协调,使可达性、安全性、便捷性、生活性取得和谐的统一,从而通过道路来表现出少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环境特色。路边设置绿化景观、挡雨亭、景观小品、咖啡台等。用特色的材质和颜料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以凸显其优先权。
(3)、商业慢行道规划
在北海街规划的综合区商业中心、纬二十五路商务中心,形成娱乐购物步行区域,特别是商业中心,预留商业楼之间的立体综合开发空间,实现空中步行路径、地面步行路径和地下步行路径三位一体。
首先,主干道增加地下过街通道或过街天桥;其次,在商业中心区内的各建筑物之间,建议采取立体分离的步行系统,通过跨越街道的封闭天桥将各建筑物的二楼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垂直分离的步行体系。
(4)、休闲性慢行专用道规划
依托猛进干渠、冯家海子打造特色慢行滨水廊道,创造城市亲水平台。
依托中心广场、文化馆广场及北部规划的几处广场打造广场休闲慢行步道。针对不同的广场定位,打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客流驻足的吸引点。
2.3公共交通规划
2.3.1 五家渠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战略措施
(1)增加公交线网密度,扩大公交覆盖范围
根据城市的发展,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路,增加线网密度和覆盖率,支撑城市发展;积极开辟城乡公交线路,改善周边团场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2)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加快公交枢纽站建设,方便客流集散和不同交通流间的衔接换乘;加快公交停车保养场建设,提高公交资源效益。
(3)扩大公交车辆规模,提高公交车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从数量上增加运力,扩大运能,为线网扩展提供运力支撑;适当引入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车辆,优化公交乘车环境。
(4)明确公交优先保障措施,确保公交优先战略的落实
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明确公交优先的保障措施;在票制票价上采取积极的优惠政策;建设高效、智能化调度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2.3.2 五家渠市公共交通线路和枢纽分层
五家渠市公共交通规划遵循“服务分区,布设分级,线路和枢纽分层”的指导思想。
第一层次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线:承担城际的走廊运输服务;
第二层次为公交普线:片区之间的主要走廊运输服务;
第三层次为公交支线:作为公交干线的补充和延伸,承担组团内部及组团间的次级走廊运输服务;
第四层次为通勤公交:直接服务于居住密集区域与就业岗位密集区域。
另外还有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公交和服务游客的旅游公交。
3、绿色交通规划的建议
3.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城市交通规划首先应当从城市布局方面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要重视交通模式和土地使用模式的相互配合。在城市规划中以步行、公共交通为导向,在改造城市不合理结构布局的同时划分步行专用通道和公交专用线,预留轨道线,合理设置公交换乘枢纽,为城市步行、公交的发展创造最佳条件。
3.2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交系统
确立公共交通在发展“绿色”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大运量、低污染、低能耗、快捷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增加公共交通的科技含量,开发智能型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注重换乘系统建设。
3.3确保交通工具的环保性能,引导人们选用绿色交通工具
关键词: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国城市规划当中 ,作为城市交通规划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且在城市规划中也受到了城市的布局、人口、土地使用、规模、以及在城市环境方面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城市交通问题突出,交通堵塞状况日益严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市交通污染已成为当今难以解决的顽症。因此,对城市交通进行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绿色交通是当前城市发展必然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的交通现状分析
以前城市交通规划的重点是规划道路系统,没有从交通发展对固有资源的影响环境与适应条件方面入手加以考虑,仅能适应单一的城市交通需求,导致城市交通规划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交通管理不够健全。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给城市交通管理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有很多部门需要共同合作,但是在众多现有的机构之间却缺乏横向协调的配合,因此就妨碍了城市交通规划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就另一方面来看,在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中缺乏了先进的交通道路与交通设施的监控系统,同时管理方法也是较为落后的,缺乏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全面管理,进而影响了城市交通运行的有效性。
(三)居民出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出行的费用、道路拥堵严重、出行的时间、时间延误、道路状况与天气因素等都会造成直接影响。与此同时不合理设置站点与线路,缺乏公共交通网络的整体性,在各种公交运行方式之间没有很好的配合协调性等问题。
二、城市绿色交通
(一)绿色交通含义
绿色交通,是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问题,解决了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同时合理利用资源等问题,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好诠释。当前,在满足了人们对交通的主要需求的同时也发展了城市交通,但是在城市交通中反应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绿色交通是一个新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主要目标。其根本的含义是创造一个和谐的交通,就是为了降低污染、减少交通拥挤、节省建设维护费用、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在倡导城市绿色交通中,其最主要的就是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与解决交通的拥挤现象,和合理的利用资源等问题。
绿色交通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具体指定发展绿色交通策略方案,其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适宜的的绿色交通技术
从宏观角度来讲,城市交通系统由需求与供给两个网络构成,城市交通状况由这两个网络的匹配程度决定。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构筑,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包括交通本身和与交通有关的车辆、燃料及工程建设等技术。
政府主管的决心与行动
实践绿色交通,需要各级政府主管的决心,化决定为实际施政行动,广泛的向群众宣传和承诺,同时需要民间企业与社区的共同参与与配合。
以人为本的城市与交通规划
以人为本的城市与交通规划一定要保证其大多数人使用其成果,同时需要强调人的可达性优于车辆的移动性,进而增进人的活动率,而不是机动车的速率。与此同时,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联运与协调和城市空间区域的调整,实现城市与交通规划能够科学的指导城市建设与管理。
公众参与
选择绿色交通的运输工具是一个综合生活品质和交通运输的决定问题,需要社区人们达到共识,重新审视新的“人的价值”,从而选择生活方式之一的绿色交通工具。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
城市道路网络设计
在绿色交通新理念的影响下,出行者对出行环境的便捷性、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所以,需要结合土地利用规模和性质对做进一步的优化城市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组成,来保障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明确,能够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支路功能定位为生活型道路,用以衔接日常交通出行和活动,主要承担购物、休闲、工作等进出集散交通;次干道功能定位为连接型道路,用以汇集多条支路上的交通,同时将其传送到交通主干道;主干道功能定位为交通型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通道,用于传输高速的、大量的交通流。
规划与设计静态交通系统, 调整土地利用模式
静态交通系统与动态交通系统的协调需充分考虑。静态交通设施的服务能力与位置对动态交通系统起引导与控制作用;并且,动态交通系统为静态交通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服务,然而其服务能力约束与制约着静态交通系统服务能力的发挥。所以,需要从动静衔接角度重新定位静态交通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发展对策
需要适应城市的总体规划,同时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完善交通设施,会有利于交通需求,同时形成新的交通走廊。
应用发达的交通系统,是需要交通信息相配合的,同时要做到达到内容准确,使用方便。否则,若各种已有的交通设施没有达到合理的使用,在某一段的时间里就很容易造成浪费资源与局部交通量过于集中等情况。如果完善的交通信息,广泛的覆盖面同时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信息及时,同时以多种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等途径随时可以掌握到最快、最新的交通动态,是方便出行时间、出行线路与交通工具的最佳选择。
注重人性化,把“以人为本”的整体规划理念贯穿全局。对人们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加以考虑,是“人性化”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对路网附近市民是否会受到噪声 、振动与环境污染影响应考虑周全,还要对公交车乘客的安全性、舒适性加入考虑范畴。
加强宣传力度,让绿色的交通工具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绿色交通”要在都市扎根,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支持与拥护。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借助舆论和媒体,加强宣传力度,让绿色的交通工具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这不仅要求政府加大开发绿色交通技术的力度,建立健全公交网络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还需要提高公交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在财政方面采取对摩托车与私家车限购的方式来抑制购买力度,鼓励、引导城镇居民尽量少用或不用摩托车与私家车,改用绿色的交通工具。
从网络规划起始考虑环境、资源的约束纵观国内外的城市交通整体规划,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规划轻网络、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对规划特别要给予足够重视对网络规划,从规划入手将交通作为系统对象,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和与之相关的所有要素,避免不可持续性的产生,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绿色性”。
加速发展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的必然选择是ITS(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用现代的高新技术,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优化地利用交通系统的时空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是ITS中的重要子系统,实现交通动态地供给适应交通需求,促进公交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建设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对于推动城市出行效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制 ,提高相关政策在指导监督方面的力度 ,更应加强提高以绿色交通为思想意识,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