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改革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优化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高校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高校大都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采用的是以项目教学,从项目实操中传授学生使用的知识,从而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但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日益繁荣,高校设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初衷和现在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而,在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监管方面是需要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现如今,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部门的重点就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1项目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高校教学改革项
目要有实质性的开展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首次创新,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将项目带入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作能力,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作社会工作,这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已然被我国高校教学工作者普遍认同。但由于一些高校收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束缚或者将教学改革项目的初衷扭曲化,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甚至导致教学改革项目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项目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当前的教学理念更新项目管理理念,将以前程序化的被动管理逐渐转变成为为全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主动管理,重新审视教学改革项目实施的实质意义和具体实施过程,落到实地的执行教学改革项目,确保教学改革项目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工作能力,切实发挥教学改革项目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使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真正为教学服务,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项目管理部门要对从教学改革项目的真正意义出发,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实施及评价策略进行全面监察,不断优化教学改革项目的模式,实施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以管理理念更新带动管理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
2项目的审核立项要严格把关
2.1立项指南的指导思想明确,划分层次清晰
目前,多数高校都为教改项目的立项提供了明确的立项指南报告,作为申报的指导性文件。立项指南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监管部门在学校整体的教改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最合适的教学改革方向。立项指南必须要指导思想明确,问题、项目、目标、意义、具体执行、执行效果,这些必不可少。立项指南的明确不仅能使申报人准确理解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能够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明确立项的大前提,以免盲目立项导致申报失败,也有利于使高校教学改革按照立项指南的大方向一致前进。
2.2项目申报形式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形式一般以教师个人或者教师带领学生组合小团队申报为主。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一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然而这只是初步阶段,这种形式不能将学校的资源最大化,只能是小范围的提升,达不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高度,同时这样小团体数量上升不利于学校统一整合整体资源。教改项目的申报可以选择分层次进行。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将小范围的问题作为一个层次,需要的资源有明确的限制,将大范围的问题作为一个层次,需要的资源有哪些,明确下来,同时侧重于当前的重难点,将当面面临的问题作为重点,鼓励教师、学生相互合作组成大团体一起立项研究,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共同解决学校改革问题。
2.3立项开题制度,公正、公开和规范
目前,部分高校对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是分配制的,都是有学校领导兼职管理,采用不公开的分配制,这样不仅大大的局限于小范围的利益团体,更不利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推静。对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采用公开统一的立项开题评审会,让公选出来的评为在立项开题大会上公开化和透明化听到申报人对于项目的阐述,评审专家对申报人可通过提问、质疑等方式进行交流,并可通过现场投票的方式给出评审结果。这样不仅提升了项目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为申报人提供了难得的教改经验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3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激励措施
实施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外,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能力。此外为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立项申报,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岗位责任制、聘任制、教师考核、培训、职称晋升等做出政策上的支持,增加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立项申报在工作表现的评分比重,以有力的政策支持来引导、激励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学。
作者:许琼艺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静.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12):34-35.
然而,在建筑业工作实际中,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既掌握技术,又要懂经济,还要会管理。这一现实要求也体现在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中。在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参加的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中,工程经济学知识占有一定的比重,并且考核题目灵活,难度较高,考核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与执业资格考试相比,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对这门课程考核无论是试题题型,还是考核的侧重方向都存在偏差。由此也反映出,该课程的高校教学环节与社会的需求存在差距。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教师总结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进行考试改革是现实的要求。
笔者于2006年开始尝试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考试环节进行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考核方式由闭卷笔试改为开卷笔试
与传统的闭卷笔试考试方式相比,开卷考试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能力。根据开卷考试命题的有关规定,试题的答案不能在教材或笔记中直接找到。因此,学生要答对这样的试题,就必须现行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此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认真分析和思考来作答;若像应对传统闭卷考试那样,通过机械地记忆教材或笔记中的答案来答题是行不通的。开卷考核方式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开卷考试试题往往比较灵活,作答这类试题时,需要学生将教材、笔记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整合,再答到试卷上,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这种考核方式下,需要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仅凭考前突击复习、考试现场翻看资料是没有用的。
三是有利于改善考试秩序,减少考试作弊。开卷考试试题答案一般在教材和笔记上找不到,学生又不必担心记不住相关公式、参数,也就没有必要夹带小条作弊;同时,开卷考试的题量较大、时间紧,学生只顾忙着答试题、找资料,因此铤而走险考试作弊的价值不大。
四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采取开卷笔试的方式,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查阅参考资料,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背记原理、概念的时间,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把复习的侧重点转移到原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上,以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在教学课时较少的条件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考试题型向执业资格考试题型靠拢
传统考试的题型通常有名称解释、填空、简答、论述等。这些题型具有考核知识点明确、出题比较简单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试题不灵活、知识点少、不利于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不足。
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多采用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和案例题。选择题的特点是单题分值低,题量大,考核点多,知识覆盖面广,可以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作答时要读懂题干、动脑思考,才能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而非依靠知识机械记忆。案例题的特点是可以对学生的相关理论掌握、系统分析、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出上述类型试题的工作量大、难度高,除了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的知识点设计试题外,还要进行试题创新,要根据与工程经济学有关的时事新闻和学生身边的经济问题设计试题。例如,可以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教育基金理财品种等实例编制资金等值计算的案例题。
3.注重平时测试,不搞“一考定乾坤”
在高校,对学生所学课程的考核多采取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来给定总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占的权重小,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所占权重大;因此有人戏称这种考核方式是“一考定乾坤”。其弊端在于,学生平时不用心学习,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期末考试能拿到60分就万事大吉;而考试之后,临时记忆的知识会迅速遗忘。这样四年大学生活结束后,很多学生感觉没有学到什么知识。
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现象,笔者尝试提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20%提高至30~40%,规定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小测验三部分构成,其中作业的比重较大。因为,只有学生平时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才有可能形成日常的知识积累,夯实基础。同时,还有防止学生做作业时相互抄袭应付了事,推出了“自我约束,独立完成”的约束措施,即要求每一位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在作业的空白处做出标注,表明作业是自己独立完成;而抄袭或借鉴他人者无需标注。从执行的效果来看超出预期,经查实每一位标注独立完成作业标记的同学确实没有抄袭他人,学习态度非常端正,有的同学对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心怀内心充满“成就感”,特别注明“绝对原创”字样。即使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抄袭了作业,也会坦诚地注明。
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是抄还是独立完成,一均坦诚相告;第二,作业的完成效果提高,独立完成率由过去的50~60%,提升至80~90%;第三,解题方法丰富,做作业时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很多解题方法,有的问题解题方法由以前的3~4种,增加到7~8种,甚至更多。
4.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学、进行自我测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只要他们知道哪些知识有实用价值,通常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时间努力学习。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讲授概念、原理、方法的同时,提示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怎样考核,特别是在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中如何进行考核。笔者将监理工程师、造价师、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中涉及工程经济学知识的真题按教材知识结构分章节整理,上传至学校网络的公共学习平台,供学生下载,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测试,来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已经达到建筑业对从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为鼓励学生自学,利用课余时间下载执业资格考试真题并作答的同学,可获得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笔者在所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008级和2009级两届两个专业方向学生中进行了对比试验,所得数据见表1。
2008级房屋建筑专业方向的学生作为对照组没有实行自测鼓励计划,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专业方向学生的平均成绩低于当年实行自测鼓励计划的2008级给排水专业方向的学生。实行自测鼓励计划后,2009级房屋建筑专业方向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提高,且两个专业方向学生的平均成绩趋于一致。另外,在两届参加自测鼓励计划的学生中,均没有出现抄袭自测的情况。
5.帮助学生做好期末复习
尽管大学生多具备一定学习能力,但是,若让他们准确把握一门学科的知识点与考点还是有难度的;此外,对基本原理理解深度也显不足。由于笔者考试题的难度接近执业资格考试,如果不经过充分训练,学生难以适应,更谈不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协助学生抓好期末复习,使他们在考试中发挥出真正水平,也是任课教师要考虑的问题。笔者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公布公布工程经济学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难点、重点,以便学生抓住学习的关键;第二,公布模拟试题及答案,其试题的题型、题量、难易程度与期末考试相似,以供学生检验复习的效果;第三,考试后,及时公布试题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总结考试经验,分析得失,使学习过程得以延伸到教学学时以外,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慕课理念 多媒体专业 教学模式
一、慕课理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改革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慕课理念最早是由加拿大教授布莱恩・亚历山大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随即便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普遍认同,并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我国各大知名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将慕课理念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创新。慕课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是借助网络在线课程,对学生授课,在授课时间方面没有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在线课程。同时,该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及考核体系也十分完善,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慕课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的有效应用,使得其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为此笔者就慕课理念下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些积极的思考。
二、慕课理念下,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1.强化微课教学
由于全面实现慕课教学,成本较高,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教学可以通过强化微课教学的方式,逐步实现慕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根据课程的重要知识及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容量有限,一般为约10分钟的视频课程,其课程设计成本较低,高职多媒体专业的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制作微课。因此,高职教师可以加大微课教学力度,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比赛及相关教研培训活动等方式,强化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及其他专业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从而为未来的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鉴其他成熟慕课,并应用于多媒体专业教学中
慕课理念在我国的引进及应用的时间尚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很好。近年来,慕课理念也受到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重视,很多教育科研机构已研发出大量较为成熟的慕课,例如,超星集团开发的尔雅通识课程,就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慕课。因此,高职多媒体专业要想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多媒体专业教学效果,实现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慕课化,就必须在诸如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中试行慕课模式,并总结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慕课教学的相关规律等。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构建完善的考核及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慕课教学新模式,并结合高职多媒体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应用于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并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慕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业课程慕课化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课程基本都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也经受住了多年的教学检验,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尤其是在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现多媒体专业课程慕课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多媒体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把握好多媒体课程在内容上的虚实比例。同时,教师借助慕课模式的优势,可将多媒体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以虚拟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在学生通过慕课模式,掌握了必备的多媒体专业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通过实训及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媒体专业实践操作教学。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慕课理念在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缺陷,实现多媒体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加大对慕课理念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相关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政,杨磊.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
一、将“学考”纳入高考的积极意义
将“学考”纳入高考,对于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一考定终身”的矛盾。当今高考制度屡遭诟病,就是因为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但在高考时发挥失常的学生被淘汰掉了。实行“6选3”(浙江省实行“7选3”),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一年考两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使单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缓解了普通高考统考的压力。
同时扩大高校及考生的双向自主选择权。普通高招录取过程实际是高校、考生的双向选择过程。“学考”的实施,一是有助于学生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合理规划学习,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有助于高校准确选拔符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将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学考”纳入高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学考”是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不强调区分度,也不强化考试的甄别功能。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在于区分优良,拉开成绩距离,其分数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升入大学、升入哪类大学。把水平性测试纳入选拔性考试,涉及成千上万考生的切身利益。
应试倾向是难以摆脱的。考试的选拔性作用不可改变,如果将高中“学考”科目与高考选考科目分开考试,选考科目考试实际就是一次“小高考”,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与应试需要的矛盾依然存在,其片面追求升学的心理需求将会加剧。
试题命制和考试组织面临困惑。如果高中“学考”的选考科目与非选考科目不进行分卷考试,试题的内容、难度、区分度不易把握。难度低,区分度不明显,造成大量并列高分;试题难度高,又有多数学生不及格,违背“学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有之义。如果把“学考”的选考科目与非选考科目分开考试,根据教学计划实时开展非选考科目的考试,按照标准参照考试命题,则可达到“学考”评价的目的。对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学习阶段适时安排考试,按照“常模”参照考试命题,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什么时间考试?学完即考难以实现。二是把这些科目的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业水平的评价成绩如何使用?三是如果把高中学考与高考选拔的选考科目截然分开,必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考试机构组织考试的负担,这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悖。
成绩相加的困境。我省拟在高考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6个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的考试成绩与统考科目成绩相加组成总成绩,将会有20组科目组合。由于各个科目的报考人数、试题难度等不尽一致,必须进行转换才能使用,按照教育部“等级呈现”的要求,如何保证不同学科成绩的等值性,将是关系高招能否公平公正的大事。
河南是考生大省,2015年普通类考生人数为67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如果按照浙江、上海等级划分方案,一是“学考”成绩在高招中的区分度过低而且跳跃,不能起到较好的选拔作用。二是“学考”成绩的分布曲线过于扁平,与统考3科成绩相加,貌似合理,但欠科学。“学考”分级赋分的分布曲线应与高考成绩的分布曲线形态基本一致,才具有可加性,才能达到选拔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3门科目作为选考科目,完全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可避免地存在投机问题。因为选考成绩两年有效,高二上学期的10月,下学期4月,高三上学期的10月,下学期4月,学生可以从这四个时间点中任选两次参加选考,取其中最好的一次。而在正常情况下,高二上学期的10月份,学校不可能完成选考学科的教学任务,最起码要到高二下学期4月,才能组织学生参加选考,那么这就给了部分“聪明人”可乘之机。
选考科目实行按比例划等级,按等级赋分,卷面成绩排名前1%的学生折算为100分,共分21个等级,分差为3分。换言之,如果某一次参加选考的学生整体较弱,就可以“矮子里面拔将军”。如果有些学校在2014级高一学生中集中火力“突击”某几门选考科目,赶在高二上学期的10月前做好准备,而后组织所有学生参加选考。那么在第一次选考后,这些学校就会涌现一些“满分”学生。这样,后来的选考中强手之间竞争加剧,那么即使是高才生,也难以拿到高分。如此,学校之间很可能为了压制对手进行恶意竞争,如何避免这种情况,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三、选考科目成绩在高招录取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学考”制度改革是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必须保证成绩的可信可用,确保在高招录取中使用的科学性。增加高校和学生的选择权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学考”成绩如何计入录取总成绩,决定其在招生录取中怎样使用。根据教育部“要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高校使用,具体要求和使用办法由各省及高校确定”的规定,按照“谁使用谁确定”的原则,将招生专业要求的“学考”科目及成绩使用办法的选择权交给高校,由高校自主确定如何将“学考”成绩计入总成绩。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科。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科,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则无科目限制。
为了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要避免学生严重偏科,引导学生认真对待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参加所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
四、高中教育教学应积极应对转型和挑战
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设计,旨在实现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是课程和教学管理理念的变化。每个学生学科优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选考科目必然会呈现多样化组合,这就要求学校积极创造全面育人的教育环境,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二是课程和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因学生选考科目呈现多样化组合,传统意义上的坐班制教学和全年级统一开设必修课的旧秩序必将被打破,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套餐、坐班制与走班制上课并存、“学考”班与选考班教学并存的模式,将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新常态。三是分层教学将成为学校教学设计的主流。由于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参加高中“学考”中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不参加高考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则不需要参加选考科目等级性考试,学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必须实行动态化配置。四是学校教学评价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时代结束后,学校必须进行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管理模式的创新,要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及风险防控体系
本次高考制度综合改革是对传统高考制度的一次全面升级改造,任何困难和挑战都必须在制度的框架内解决,要把风险始终置于可控状态,确保高中“学考”纳入普通高考后社会公信力不受损害。
坚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强化对考试招生全过程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对国家教育考试及招生录取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按照《刑法》第九修正案及教育部33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从重从快处置。对违纪舞弊情节严重的考生,至少要禁考3年。同时要健全考生个人诚信管理体系,加强对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并将个人诚信考试纪录作为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参与考试违纪舞弊情节严重的国家公职人员,应一律开除公职;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强制度保障。加强对教育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强化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规范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的建设和管理,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防控体系。
全面提升高中“学考”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其效度、信度与稳定性。要着手建立负责考试命题的常设机构,选拔、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命题队伍,深入研究近年来高中“学考”试卷的试题结构、分值分布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素质上有何变化、试卷的难度系数是否保持稳定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规律,准确把握试题难度和等值性。高中学考命题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考科目命题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努力提高评卷、登分等工作的精准度,严防漏评、漏登、错登发生。
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改革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解读,加强正面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解疑释惑,确保改革方案平稳落地,各项改革举措顺利推进。
加大对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制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加快研究出台各项改革配套文件。按照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抓紧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分类招生考试的改革方案,特别是重点围绕高考综合改革的组织实施,密切关注改革试点省市的改革动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调研论证,扎实做好与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制定工作。
六、对考试成绩等级划分的一点意见
高中新课程启动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一直备受关注。新方案规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在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是学生高中三年成长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家长参与评价等形式,是一种写实性评价,而不是鉴定性评价。由于明年是第一年实行,将主要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发挥作用,同时,针对没有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的复读生、外地借读的京籍考生将有3年的过渡期。考试院将搜集信息,针对这部分考生出台相应的报考政策。
2高职招生增设“高会统招”
新高考方案中,高职招生变化较大,招生形式将由自主招生、单考单招和高会统招三种。其中,高会统招为首次施行的招生形式,将“高考统考科目成绩加会考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
按照规定,高会统招统考科目为语、数(文、理)、外三科,会考备选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门。高职校可从会考备选科目中选定2或3门,并提出成绩等级要求,提前向考生公布。录取时,考生会考成绩满足学校要求后,按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投档。
这意味着,明年起,报考高职的考生无须再参加高考文(理)综考试,仅凭高考语、数、外三科成绩和部分会考科目的成绩就可参加高职录取。
3会考成绩纳入高校录取
与现行的高招政策相比,新方案还首次纳入了高中会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分别以等级和统一表格的形式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在统招录取、自主招生中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会考科目包括: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技术(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
*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高中会考纳入高考改革方案,可以使高等学校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的建立。
4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的新高考方案在本科招生上变化并不明显,在稳定本科统一招生科目设置上,考试内容将进行重点改革。新方案要求,2010年高考本科层次继续实行“3+文科、理科综合”的科目设置,卷面总分值仍为750分,各科目考试时间不变。
考试院负责人表示,本科考试科目变化不明显,重点在考试内容改革,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卷考试说明》中做出规定。
该负责人强调在做这些改革前,前期均进行了大量的调研,部分学科进行了3至2次测试,5万人次参与,包括测试中哪些题目能考出学生基本素质,哪些题目能考出学生不同能力和水平等,确保考试内容变化的科学、可行。
专家观点
有进步性但仍然保守
与以前的高考方案相比,此次*新高考方案有一定进步,但与其他已经进行高考改革的省份相比,则基本没亮点。
*新高考方案主要变化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高中素质评价成高校录取重要参考,另一个是高职采取高考成绩+会考成绩模式。这两个方面,不少省份已经施行,比如在*等省份。在江苏,已经没有高中会考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且已经进入高考录取的参考标准。
高考到底应该怎么考,其实,从高考的全称上就应该看出端倪。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这就表明,高考的实施主体应该是高校。因此,在我们的高考改革中,应该更多地体现高校的因素。比如高考的模式、题目的命制等方面,高校理应成为主体,但现在却不是这样。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民间高考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高考新方案稳中求新
在我看来,新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稳过渡,稳中求新。
在本次的高考方案改革中,原来的高考方案主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方案改动太大,容易引起各方面太大的变动。比如高校录取如何参考,高中老师教学如何安排,考生如何适应等。第二,激进的变革容易引起反弹。改革幅度太大引起反弹在某些省份已经出现过,有的省份改革进两步退一步,有的则是多次改动之后又退回到了老方案,这种做法不可取。
不可否认,目前的英语教育目的不是在培养语言工具的使用,而是服从于学生应付高考的需要。不然,那么多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英语之后,为什么仍然无法熟练地利用英语听说读写,遑论以英语为背景思考问题?
对于学习英语,南京大学冯端院士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曾提到,在20世纪40年代,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学课本是英文原版教材。不掌握英文就无法上课,留洋归国的教师和外籍教授多会用英文授课,学生们要听得懂英文,看得懂课本才能上课,记笔记也是用英文。英语不是专门的课程,而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
冯先生的回忆并非是个例。在《听杨绛谈往事》一书中也有记述,在清华相识的杨绛与钱钟书,互相推荐英文书,通信用英文,钱钟书还用英文写小说、散文。英语除了是学生们学习的工具,更能让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感悟异国语言之美。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大学生却很少有机会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校园里,英语意味着考试,意味着四、六级证书。在教学训练服务于考试的教育范式主导下,学生们既无法把英语作为工具掌握,以英文为媒介了解其他国家的技术文明与思想精神,也难以深入阅读经典,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升华。因此,英语的教学和考试模式必须改革。
然而,呼吁高考改革,不等于取消英语考试和英语教学。类似于江苏“高考英语将不再计入总分”的传言,极容易被误读为“高考不考英语”,进而放大成“英语教育没有必要”。我们不能走向另外一个错误的极端。高考和教育改革,其重点应当是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应当让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的工具,而非参加考试的技能。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具体内容见下文。
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主要任务
改革目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任务一:促进升学考试和入学机会公平
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任务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深化统一高考制度改革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任务三: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完善普通高校录取机制
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
完善和规范普通本科院校自主招生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任务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加强制度保障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任务五:积极有序推进改革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改革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改革完善高校招生录取管理
改革完善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制度
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选拔机制
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制度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9年
制定文件
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草拟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形成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启动单项改革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扩大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
适当调整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2019年
出台文件
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制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
各地市制定出台中考加分项目的实施方案
各地市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
各地市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积极推进单项改革
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继续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增加平行志愿院校数
调整和优化招生录取批次 二本A、B合并为第二批本科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
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
2019年
分类考试招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高中阶段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
2019年
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21年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校招生方式 高考就业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03
Where is the Way to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BAI Lili, DENG Xin, ZHANG Jie
(Fuyuan No.1 Middle School, Jiamusi, Heilongjiang 1565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 education has been seriously lagging behind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ome high-tech products require imported from abroad, much of China's education stifle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and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major reforms. To make the reform will not "wear new shoes to take the old road," a mere formality. I think we should make deep discussion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ubjects set, college enrollment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the way th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direction.
Key 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college enrollment; employmen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一个国家的教育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必须要因材施教,才会最大化的优化人才。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太过于关注“学术型”人才。大部分家长培养孩子都是只要学习好就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导致很多孩子高分低能。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而作为中国教育改革指挥棒的高考改革更是首当其冲,那么,高考改革,路在何方。
中国的教育关键是高考,高考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重“学术”轻“能力”的高考模式。从根本上让老百姓认识到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更重要,但是要使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真正了解接受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观念上的更新,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向学生,向老师征集对教育改革意见,博取众人的意见,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
从2014年开始提出高考改革,但如何改,怎么改大家都很茫然。今年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陆续出台,基本情况情况是: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改革方案出来后,大多数学生家长探讨的话题还是怎样学才能使孩子得高分,以考分定输赢,这样就失去了高考改革的意义。老师们也探讨这样的高考改革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老师们探讨后感觉这样改革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学生高一时语文数学课根本没人听,重点冲击理、化、生、史、地、政必修教材;高二疯狂的学习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以及开始冲击英语考级考试;高三开始每天就是数学课语文课交替,这一年冲击高考语文、数学争取获得高分。看似疯狂的推理,但仔细想一下这种情况不无可能,只要高考仍然是选拔优秀大学生的主要途径,公立学校、老师仍会以优异的高考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这样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应试考试。因此,要想改革的效果好,不仅要国家的教育机构制定改革方案,还要对一线教师、校领导进行专项的培训,改变他们的观念,只有教育的实施部门即学校真正的改革,教育改革才会有成效。另外,要想使教育从根本上改革,其关键是解决职业技能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家长要孩子好好学习无非是想孩子找份体面的工作,有高品质的生活,如果让技术工人的地位和工资提高了,家长就不会带有色眼镜看技工了,才会培养孩子按他的兴趣发展。单纯的提倡“重能力”的教育改革,只能算是“穿新鞋走老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在高考考试资格和考试科目设置、高等学校招生方式和高考改革对学生择业方向的指导等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实现改革的真正目的。
1 高考考试资格和考试科目设置改革
现在的高考方式主要是“3+小综合”和“3+大综合”这两种模式。“3+小综合”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以及理科考生考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满分750分,文科考生考文科综合(历史、政治、地理)。“3+大综合”就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再加上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物理、政治、这六科的综合。目前大多数省份考试是“3+小综合”这种考试体制。对于目前将要实施的改革方案大家热议的主要是:(1)外语考试实行一年多考,学生参加社会性考试,退出统一考试。增加了学生考试次数的机会,不再一考定输赢。这样的改革学生和家长比较认可。(2)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这点学生和老师们都比较茫然,作为老师我们也有深深的困惑,这样的改革会不会出现学生学习不系统,比如,学生只选化学,不选物理,那遇到化学物理综合性知识时,这个问题可能会因为缺乏物理知识而难以解决。知识的衔接出现问题,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能力。因此,要避免学生追求高分,有目的性的学习,要加大学生毕业考试的规范度,也要像高考一样严格,不要让学生轻松的混过考试,高考录取也要参考会考成绩。如果这位学生选了化学,历史,生物,那么就要参考他物理,政治,地理的成绩,也就是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
2 高等学校招生方式改革
现行的招生方式主要是地方区域保护政策,当地院校的本地考生招录名额多于外省考生。因此出现高考移民现象。为了遏制这种现象,体现择优录取的原则,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应采取以下方式:
(1)全国考生按成绩择优录,新生录取,仍按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模式进行,但录取时按全国考生成绩择优录取。对一些偏远艰苦地区的考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本地学习的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线。对于音、体、美特长生,报考省内院校的可免文化课考试,只参考会考成绩。报考省外院校的参加全国统一为艺术生单独准备的试卷,与高考同步进行,试题难度不同。对于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比如,某一学科特别好,但其他学科都不好的考生,可以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由高校主管部门考核决定是否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定向、破格,这样使不同才能的学生显现出来,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会吸纳更多的人才。
(2)实行分类考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求,高考作为高等学校招生的唯一标准:一考定终身过于以偏概全,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考试。高考在培养学术人才的同时,忽略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有选拔人才的标准多样化,才会选拔出多样化的人才。我国在新出台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鼓励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提高自主招生的名额。重点大学可以另加笔试、面试。
(3)尝试多次考试。自建立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都是一年一考,这样虽然节约了考试命题的成本,但对优秀的考生来说浪费了时间,对一些发挥失常的学生来说不够公平。在未来的高考改革中可以尝试一年多考,让考生多些选择的机会。
3 高考改革对学生择业方向的指导
我国存在的城乡差别,对大学生就业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首选“北广上”等一线城市,这意味着大学生出现就业出现扎堆现象。那么大学生们为什么都选择一线城市呢?大学生刚刚走出象牙塔,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他们向往大城市,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流的医疗条件以及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工作环境和相对公平的竞争机制。可是他们忽视了大城市污染严重的空气,居高不下的房价,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要想高考改革富有成效就得转变考生及家长的对考生的职业定位。笔者认为要想考生真正的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职业,选择工作生活城市,国家就应该科学的规划指导,加强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各省市的差距以及行业差距。对高校来说,也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当的调整专业,不要光学理论,要更加注重实践,给在校生真正的实习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就业前的指导。对大学生来说,要理性的选择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高考改革要多宣传引导高中毕业生的择业视线到中小城市,择业方向不要都报考公务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工作。
政府部门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也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包括政府提供的一些在中小城镇的基层岗位,然而政府并没有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没有得到发展。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在创建基层岗位的同时创造适合高校毕业生发展的条件,让选择到小城市发展的毕业生,感到有所得,事业发展前景广阔,唯有如此,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才会多元化、分散化。高考改革才会真正的落到实处。
总之,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选拔优秀的人才,只要是不违背这一原则,就是成功的改革。我国的现有教育制度沿袭这么多年,要想迅速的改革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思想上让老百姓认识到学习、工作是为了生活更有意义,生命更有价值,而不是单纯的养家糊口、光宗耀祖。我国的教育部门领导应多关注广大民众的心声,发挥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潜力,动员、吸纳、组织全社会力量,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使考试考察真正代表广大考生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庆根.新时期高考改革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2] 刘智运.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统一走向多样化[J].湖北招生考试,2005(1).
关键词:高考英语现状 各地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及趋势 对策
一、高考英语现状
英语作为国际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语言,在高考中占有了150分的重大比例,与国文并驾齐驱。甚至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都要超过国文,尤其是以高中生对于此现象的表现更为突出。他们过分重视记忆背诵单词,将这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科变成了完全是应付考试的学科。长久以来,这样的教育使得英语教育越来越畸形化,越来越越来越格式化,成为应试的一种工具,失去了原本语言的魅力与风采。[1]
二、高考英语改革方案及趋势
为响应教育部的方案,全国各地均对英语进行了改革。例如:
1.广东卷 题型新颖,内容独特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进步快,广东省的基础教育水平在全国各地排名上名列前茅,而广东省在这次高考英语改革上也即为用心,这次英语高考的题目质量很高。
这次考试,听力部分虽然难度增加,但是更急贴近生活,更加实用。这次听力借鉴了更多大学英语教材,试题也与大学一年级期末考试接近,这对英语考试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高中英语学习资源的增多,高中英语的学习水平也会稳步提升,并逐渐接近新课标七级的水准。
填空题同样来源于大学教学,在大学英语课本课后习题中选取了极有代表性的题目,这些题目将语法知识综合运用到题目中,是语法命题化的代表性题目,这样的试题类型出现虽然会影响高中英语的教学,但也会促进其发展,矫正英语教学路线。为达到目的这道题的比重极大,占据了全部的十分之一。[2]
这套试卷的阅读理解同样是一大亮点。取材广泛,具有时代感,富有时效性,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有极大的考验。第一节三篇短文涉及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分别是收藏古董钟、个人对于幸福的评价及疟疾在非洲的流行问题。第二节的信息检索来自于外文报纸的广告,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这些题目的出现,能促进学生英语的进步,也是对现有学习资源的一大考验。
而写作部分的阅读材料的取材独具匠心――父亲对自己未出生的儿子的一封信,这篇文章充斥着极浓的父爱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期盼,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在第一节的写作中要求以“追星”为话题,不仅极有现代感,更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着重思考自己,正确纠正自己的“追星”心理。因此广东卷的写作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
2.山东卷 重点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
由于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首次高考,山东省教育部对此次高考极为重视,在高考后还召集专家与老师对此次高考试题进行评价。与会专家均认为,此次英语考试考察重点明确,试题科学、严谨,题意表达清晰、准确,符合新课标要求,是一套难得的好试卷。
自新课标施行以来,学生词汇量更大,对于词汇和语法的把握难度增加,这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此次考试,语言运用依旧是重点,词汇和语法问题的题干对学生词汇的把握有极大的考验;完形填空则一改夹叙夹议的传统,变成完全的议论文,这对学生在文章的理解和语意的贯通方面有更大的要求;阅读理解考察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写作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此次英语高考改革,目的是使英语语言的运用回归自己的本质,突出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强调其基础作用,使其回到其学科地位上,给“英语热”降温。也许有人会打新这次改革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会降低英语学习的热情,将其打入“冷宫”。但是这完全是不必要的顾虑,因为英语的广泛应用和在社会交流中的重点要求就使得英语学科不会完全变冷,这次改革也只是减小英语在高考中的分数比重,使学生更好的分配学习世间和精力,均衡的全方面发展。
三、英语高考改革对策
为了应对此次改革,更好的发挥学生应有水平,我有以下对策:
对于学生:
1.学生应提高心理素质。面对此次改革,学生应调整心态,理性面对。对于英语热衷的同学应该放松心态,以淡定的心面对,调整自己在学习中的分配,将精力合理的分配给其他学科,不偏科,全面均衡的发展自身学习;对于英语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应继续学习英语,不能因为英语所占比重降低而放弃学习,因为英语在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中依旧有极重要的应用,在英语的学习中不抛弃,不放弃。对于此次改革,虽然会造成极大影响,但是学生应保持平稳的心境,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高考,考出好成绩。
2.学生应合理选择参考书。对于此次高考,学生应选择合理、合适的参考书、题库。在参考书的选择上,根据自身学习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合理选择参考书,使得自身学习无难点、无漏洞,同时根据参考,系统、有层次的学习英语,打好基础,逐层向上,建好英语学习这座大楼;在题库的选择上,根据自身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库,宜精不宜多,以自己学习方向为准。合理选择题库,可以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更熟练,掌握更清晰。[3]
对于教师:
1.教师应做好学生心理的安抚工作。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面对高考。首先要带领学生明白高考改革并不可怕,只是为了降低英语应试化的局面,降分不代表不重视,而改革也只是为了使其回归到语言工具的本质。
2.系统科学的教育学生。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虽然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但是教师不应因此忽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而应该系统的教学,将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更系统地教给学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使其在高考中发挥的更好。
总而言之,对高考英语进行改革无疑会减小学生在高考英语时的压力,使学生能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考试结束后无怨无悔的离开考场,等待最终结果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