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行业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光伏 坩埚 产品发展 品牌战略 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光伏行业现状
1.1 目前光伏行业主要的问题
(1)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而且产量供应不足,依赖国外进口的程度过高。多晶硅制造业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2)硅制造技术成熟,但对原材料依存度高。(3)太阳能电池生产增长强劲,产品主要出口,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由于中国光伏产业链末端光伏发电市场尚未完全启动,98%的国产光伏组件出口国外。行业易进入和上游多晶硅原料不足造成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力能力弱。(4)组件制造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在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这些特点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据估计我国有近200家以上的太阳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并且主要厂家的产品都通过了国际认证。(5)光伏产品生产量虽然大,但应用水平低。光伏产品生产在国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外市场需求拉动下,光伏出口产品很多其中也包括太阳能灯、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等。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但是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中国本土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化程度却不高。
1.2 国家政策
国家规划政策: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能源【2005】2517号);国家能源局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国能科技【2011】395号);商务部的《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商产发【2011】310号);工信部《产业关键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工信部科【2011】320号)、《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2月24日);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关于扶持政策: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11】115号);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11】115号)、《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12】21号)、《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财办建【2011】187号)。
约束督导政策:发改委和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2011年第12号令;工信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2010】137号)。
鼓励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58号)。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是有相当的前途和希望。光伏行业虽暂陷发展低谷,但从国际市场环境而言,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的能源发展的共识。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得到工业界,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的重视。①我国正式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kW,年发电量200亿kWh。国内市场尚有潜力,必须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②
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行业之一,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下一个黄金时期指日可待。对于广大光伏企业而言,秉持正确的商业模式,树立并且发展良好的品牌形象,坚持先进的技术研发,审时度势,也能发展未来广阔市场,获得产业发展的先机。
2 石英坩埚企业在光伏产业中的状况
太阳能石英坩埚企业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相当依赖于光伏行业来生存与发展。石英陶瓷坩埚(又称太阳能坩埚),是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铸锭炉的关键部件,这种坩埚是用于光伏工业中盛装融熔硅并制成后续工序所需硅锭的一种容器,是拉制大直径单晶硅和多晶硅的消耗性器皿,工作温度在1500℃以上,并且每生产一炉硅产品就可能会用掉一只坩埚,属于易耗品。
多晶硅熔炼用薄壁大尺寸方形石英陶瓷坩埚,从使用的角度讲,除了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尺寸精度、外观缺陷、高温性能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外,还对其在质量和热震稳定性具有极其苛刻的要求。③近年随着环保能源不断被重视和发展,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这使得用于太阳能转换的多晶硅的用量急剧增加。因此促进了多晶硅生产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大尺寸薄壁方形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用量也在急剧增大,国际上该产品的市场很好。熔融石英陶瓷坩埚以其热稳定性好、耐熔体(硅、铝、铜等)侵蚀性和对所加工的制品无污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晶硅生产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目前国内生产多晶硅的电热感应炉约十余台,每台感应炉年需求大尺寸薄壁高纯熔融石英陶瓷方坩埚(规格600 00 00~900 00 00mm,壁厚15~20mm)约150只。
2012年,美国与欧盟的“双反”,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是惨痛的一年,因此对于坩埚行业来说,也是萧条的一年。坩埚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同时要抓住新市场,鼓励企业抢占新市场。
3 在石英坩埚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发展的策略研究
3.1 扩大内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
在扩大内需,完善上网电价补贴体系的光伏发展建议的呼声下,尽管从全球来看,光伏发电仍然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在价格上具备完全的优势,同时目前国内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仍然在建设的过程中。光伏太阳能电池产品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不利于国内光伏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内光伏并网的水平,完善“上网电价法”来敦促电网积极并网购电,④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十分重要。由此间接也会促进坩埚企业的生产发展。
3.2 淘汰落后企业,加强行业整合
不单纯依靠政府扶持,同时也应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企业,推动行业的整合升级。从而达到在整体上优化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的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个光伏链在海内外的竞争力。
3.3 开创新市场,⑤加强产品在“纵向专业化,横向延伸化”
高纯度的熔融石英由于具有结构精细、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小、制成品尺寸精度高、高温不变形、热震稳定性好、电性能好、耐化学侵蚀性好等特点,在太阳能行业多晶硅制作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基于高纯度的熔融石英坩埚的良好特性,因此可以在玻璃深加工行业、冶金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和使用。这样石英坩埚行业就不因为光伏行业的不景气而陷入困境。
3.4 注重品牌战略
(1)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准确定位企业品牌;(2)重视企业品牌设计,加强企业品牌宣传;(3)强化企业品牌管理,注重品牌竞争手段;(4)保证企业品牌质量,积极创新企业品牌;(5)完善品牌管理模式,培养品牌管理人才;(6)培养企业品牌信誉,赢得更多新老客户。
3.5 注重人才,加强科研技术
人才是科技于管理创新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来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可以依托各类高校、科研和骨干企业,激励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光伏高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使用,用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现有生产装备工艺,合理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对坩埚的纯度、强度、外观缺陷、内在质量、高温性能、热振稳定性、尺寸精度要求的技术发展。 2012年度,石英坩埚中国专利已达到120个之多。专利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本土产业,避免国际贸易纠纷。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充分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至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此的优惠政策,对于石英坩埚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利。
4 结论与展望
无论光伏行业目前的遭遇多冷酷,总的来说,光伏行业应该是新世纪的朝阳行业,符合人类追求清洁能源的要求,建设低碳社会,是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应该对光伏行业走出寒冬充满信心,作为光伏上游企业,也应增强信心,同时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并且借助有力的政策,注重人才,加强科研技术,注重专利发明,积极跻身于高新技术企业,拓展产品使用范围,从而推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的坩埚行业必然在严峻挑战之后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
注释
① 王斯成.世界最新光伏动态和国内政策分析.国家发改委:新形势下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分析及光伏电站建设与系统设计专题培训班,2011.10.北京.
② 郭夏.启动国内市场拯救中国光伏.ECONOMIC MONTHLY.2012(9).
③ 袁想东,余明清,王耀明,杨实,候华英.熔融石英陶瓷坩埚在多晶硅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太阳能技术论文集,2007.
④ 阳芳,周源俊.利用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8):42-4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和经济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矛盾,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对太阳能利用上,主要还是取暖和发电这两个方面,特别是在利用太阳能发电上,其可以完全取代水能和火能的技术,成为新型、绿色的发电技术,确保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1 光伏发电的基本工作原理
光伏发电技术是充分的利用光生伏特效原理实现的,其通过太阳能电池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独立使用进行发电,也可以并网进行发电,其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等部分组成,其组成元器件都为电子元器件,因此发电设备不仅精炼,而且较为稳定,寿命较长,更易于安装和维护。而且在任何电源场合中都可以利用光伏发电技术进行发电。在进行光伏发电时,其以太阳能电池为其最基本的元件,而且电池种类较多,目前以单晶和多晶用量最为常见,只有在一些小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中都会采用非晶电池。而光伏组件多是由一个或是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
2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常规的发电系统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由于其是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发电,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无污染,没有噪音产生,同时太阳能资源也不会存在枯竭的危险。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不用受到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而且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屋面,不需要消耗燃料,同时也不需要架设输电线路,能源质量较高,而且易于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取到能源,使用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更易于接受。
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由于太阳能会受到四季变化及天气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而且由于太阳照射能源分布密度较小,所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时还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面积。
3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方式有多种,包括独立、并网、混合光伏发电系统,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以及大规模光伏电站领域;在偏远农村电气化、荒漠、军事、通信及野外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下面笔者仅针对独立、并网、混合光伏发电等三种技术应用方式进行阐述。
3.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是不与公共电网系统相联接而孤立运行的发电系统,通常建设在远离电网的偏远地区或作为野外移动式便携电源,比如公共电网难以覆盖的边远农村、海岛、边防哨所、移动通讯基站等等。由于太阳能发电的特点是白天发电,而负荷用电特性往往是全天候的,因此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元件必不可少。尽管其供电可靠性受气象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大,供电稳定性也相对较差,但它是偏远无电地区居民和社会用电问题的重要解决方式。
3.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与公共电网相联接,共同承担供电任务。光伏电池阵列所发的直流电经逆变器变换成与电网相同频率的交流电,以电压源或电流源的方式送入电力系统。容量可以视为无穷大的公共电网在这里扮演着储能环节的角色。因此并网系统不需要额外的蓄电池,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和供电稳定性,并且光伏并网系统的电能转换效率要大大高于独立系统,它是当今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最合理发展方向。
3.3 混合光伏发电系统
混合光伏发电系统是将一种或几种发电方式同时引入光伏发电系统中,联合向负载供电的系统。其目的是为了综合利用各种发电技术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如光伏系统的优点是维护少,缺点是电能输出依赖于天气、不稳定。在冬天日照差,但风力大的地区,采用光伏、风力混合发电系统,可以减少对天气的依赖性,降低负载缺电率。
4 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问题分析
4.1 产业水平低级
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多晶硅制造技术比较不成熟,不仅生产的多晶硅质量相对较差,而且由于制造工艺水平上的差距,中国的多晶硅制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些能源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煤、石油等能源获取。所以,中国的多晶硅制造多是具有高能耗、高污染、低利润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多是在欧美等国家,国内市场需求量小,绝大多数的光伏产品都是出口到国外,所以中国的光伏产业仅仅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用高资源、高污染的巨大代价获取与之不符的低回报。
4.2 行业产能过剩
现在,全国各地多个地方都兴起了一股新能源热光伏热,大批的光伏项目上马,投产的、在建的、申请批复的项目越来越多,在2010 年之前多晶硅产能就超过了两万吨,产量远远超过五千万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为了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政府开始通过政策、经济手段对光伏产业进行调节。
4.3 多晶硅制造能耗大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环保能源,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所需的原料多晶硅的制造过程却是一个耗能巨大的生产过程,耗电量甚至高过电解铝产业。现在国外成熟的多晶硅制造技术多是采用优化后的西门子法,耗电量一般不高于150kw.h/kg,中国多晶硅制造技术相对不成熟,耗电量一般要超出国外30% 甚至100%。
4.4 行业发展无序
中国光伏产业虽然体量巨大,但是由于生产的光伏产品多是出口到国外,所以行业发展混乱,往往单打独斗。由于中国光伏产业没有国家层次的行业组织和统一的产业制度,在光伏产业遭遇国外反倾销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形成统一的强大的行业凝聚力从而具有光伏产业话语权,所以,在反倾销的国际案例中,中国光伏企业屡屡败诉,损失巨大。
5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对策
5.1 控制产业规模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要想有序且有竞争力,产业规模一定要严格控制。对已生产的企业严格把控质量关,对在建的企业加强监管,对正在申请的项目严格审批程序。将光伏产业规模控制在一定产量之内,提高行业竞争力。
5.2 促进企业结构调整
耗能高的企业要促进结构优化,加快系统升级,降低生产能耗。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运营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国家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制定相关财税政策促进核心技术研发,摆脱技术水平长期落后的现状,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5.3 淘汰环保不达标企业
我国多晶硅制造可以说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原因主要是,第一,资金投入不到位,第二,生产工艺水平不达标。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行业环保标准,对环保不达标的高污染企业进行整顿,将生产水平和制造工艺达不到环保要求的新申请的项目淘汰出局。
5.4 推进光伏产业联合
政府应该建立光伏产业联盟,制定实施相关产业政策,建立更高层次的行业协会。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光伏产业技术研发,提高行业整体制造水平,提高竞争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大型示范企业,加快技术推广,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 结语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未来能源发展新途径,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提高能将这一绿色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政策制定和行业有序的组织联合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在苏州市高新区鹿山路199号的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斯”)的大楼里,记者见到了在加拿大创立阿特斯的瞿晓铧。
“做事要在战略选择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为和不为掌握好了,做对了事情,有时候幸存者就是成功者。”瞿晓铧谈及阿特斯取得的成绩时说。“有所不为是2010年前后,我们坚持走下游不走上游的方针,把上游的事情留给上游的专业企业去做。还有一个是有所为,我们在走国际化,以及在走下游方面,我觉得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在经历了光伏行业“两头在外”、“拥硅为王”、“双反”等大起大落之后,阿特斯的确是“幸存者”中发展较好的一家企业。
由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战略,近年来光伏行业明显复苏回暖,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不论是在上游的硅材料,还是中游的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生产,以及下游终端电站市场的开发,都形成了许多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相当的份额,产生了许多的行业巨头。
光伏行业的寡头化趋势已经有些初露苗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随着领跑者计划和分布式光伏的不断推行,这疑似的寡头化趋势是否会继续?
一月份,《能源》杂志记者走访了光伏行业处在第一阵营的数家企业,拜访了几位行业内的专家和研究者,对光伏行业现在的状况和今后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艰难寡头路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之后的欧美“双反”,光伏行业经历了几番行业洗牌,包括尚德、赛维在内许多曾经的巨头倒下了。伴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兴起和国际市场的变化,行业的逐渐回暖,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又形成了一批光伏巨头,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多晶硅方面,2015年全国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产能总计达到17.7万吨,产量约为15.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能、产量的93.2%、92.7%。
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前十家硅片企业2015年总产能达到42GW,产量达到36.14GW,约占全球全年总产量的59.9%。十家企业中大陆地区占据9席,中国台湾占据1席,最大的一家保利协鑫总产能和产量达到15GW,约占全球全年硅片总产量的24.9%。
电池片、组件等产品的情况也大致类似,数据上,光伏市场各个环节的集中度可见一斑。不可否认,光伏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几家大型企业,占据着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份额。但是,似乎离所谓的寡头仍然有很远的距离。
“总体来说,我认为光伏行业远远没有到寡头的局面,而且这个行业也很难形成这样的局面。”彭博新能源光伏分析师刘雨菁告诉记者。“一个寡^市场,它有两个主要的条件,第一个是市场的进入壁垒比较高,这可能来自于技术壁垒、对超高额投资的需求以及政策保护;第二个如果是寡头市场,每家企业会有一个产量与价格的决定权。但现在很明显,企业并不是一个价格的决定者,而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一定程度上,企业还是很被动的。”
从光伏的全产业链来看,各个环节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并不一致,上游硅材料的门槛无疑最高。目前,硅材料的市场集中度也是最高的,国内硅材料一半以上来自自产,协鑫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尽管硅材料领域的门槛很高,市场的集中度也非常高,但是也没有达到寡头垄断的阶段,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还有一些小企业甚至新进入者。
刘雨菁介绍,在光伏市场不理想的时候,市场集中度确实会提高,比如在2012年,或者接下来2017至2018年,多少都会有这样一个趋势。在低价的环境下,许多小企业的利润会变薄,迫不得已会选择暂时退出市场。但是一旦市场转好,比如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光伏企业可以说是蜂拥而至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光伏行业的许多环节门槛并不高,企业重新入场便很容易。
在组件环节,根据统计数据,全球主要的17家组件企业总产量为36.1GW,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56.9%。截至2015年底,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99.8GW,产量却只有63.5GW,许多已经停产的产能随时可以释放。
在组件行业,从技术、成本、质量上的发展来看,前四五家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企业之间仍然会出现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情况。随着市场的变化,也会有许多的产能重新进入市场。
“寡头的局面可能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瞿晓铧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寡头之间会形成一种不必言说的联盟,形成对市场的一种控制,我认为这一点在光伏行业还看不到。随时会看到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新的企业冒出来,原来可能不在前十名里,现在进入到前十名中去。”
在技术和资金无法形成足够高度的时候,光伏行业必将会有众多的参与者,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即使是在进入门槛颇高的硅材料环节。
高门槛多晶硅
多晶硅作为光伏行业的最上游,最开始是属于“两头在外”局面中的一头。随着光伏市场的变化,“两头在外”的局面得到明显的改观,国内多晶硅产量在2015年达到16.5万吨,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
国内多晶硅生产方面,江苏中能硅业(保利协鑫全资子公司)2015年产量达到74000吨,排名第一。而且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万吨级企业由2015年初的3家增加至2016年的7家,且几乎满产运行。
“2016年,随着德国公司Wacker在美国田纳西州的2万吨多晶硅项目投产,瓦克的多晶硅名义产能达到了8万吨;而公开信息显示协鑫将有新的产能在2017年投产,同时,技术改进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产能提升;未来的‘多晶硅老大’将呈现你追我赶的趋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李梦媛博士对记者说。
相比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硅材料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都是最高的,前期的设备投入巨大。同时多晶硅的产线开始使用之后,整个的运营维护也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即便是有如此高的门槛,除了现在已有的玩家,上游多晶硅还有新的玩家在进入,比如说东方希望集团。
东方希望由民营企业家刘永行于1982年创立,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和重化工业等为一体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方希望,年产值近700亿元,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资料显示,东方希望在新疆昌吉建造的3万吨多晶硅基地预计将于2017年投产,多晶硅生产规模的整体规划达到了12万吨。”李梦媛向记者透露。
事实上多晶硅产品并不局限属于制造业,它更像是化工产业。德国公司Wacker就属于老牌的化工企业,他们在多晶硅的提纯以及其他工作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东方希望同样具备相当的化工背景,东方希望在2006年进入化工行业,产品涉及水泥、熟料、甲醇、二甲醚、聚氯乙烯、PTA等。而且现在进如多晶硅市场的投资成本比前些年低了很多。东方希望在新疆本身就有很多冶金的产业,同时新疆的电又特别便宜,多晶硅提纯加工的用电支出将大大减少,所以他的切入点十分聪明。
国内的大多数多晶硅产业几乎都不具备化工背景。早期开始做多晶硅的一大部分人是做电子系统出身,后来发现原材料奇缺,于是便进入原料的环节。包括多晶硅的设备,也是以前做半导体的人来做多晶硅,从比较偏物理的方面去做多晶硅。于是,相比做化工出身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前期知识的储备就明显处于弱势。
“现在国内有17家多晶硅厂在正常生产,其中7家万吨级企业几乎都在满产运行,未来仍有继续扩张的战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竞争力稳步提升。然而,受多国产业政策变动的影响,2017-18年的光伏下游应用市场将进入调整期,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万吨规模以下的多晶硅企业如何控制并降低成本,维护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李梦媛说。“整个多晶硅上游,我们判断万吨以下的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因为如果公司本身体量小,就无法充分体现出规模化效应,成本控制自然就没有其他的公司做得好。”
近几年市场整体转好,在国内产能不到20万吨的情况下,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大概十几万吨的多晶硅才能满足整个的需求。一线的厂家仍然在扩充产能,而且较晚进入的玩家也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排在第一、第二的企业,由于都是全球布局其产量,在全球销售组件和电池。谁跟原材料接得近,我们才能布局到哪里,并不是说非得在国内买。由于产品的全球化,采购也将是全球化,全球化布局的市场就造成了原材料不可能被一家两家企业所垄断。”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广彬对记者说。
相比多晶硅在技术资金上的高门槛,中游的许多产品在技术和资金门槛上就低了许多。作为中国企业最早切入的一块,经过几轮的大浪淘沙,F在又呈现出怎样一种生态呢?
战略抉择
光伏行业是一个创造首富的行业,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光伏行业使数位企业老总迅速积累起财富,尚德的施正荣、汉能李河君,以及赛维彭小峰、英利苗连生都因为正确的战略获得成功。但是这些辉煌都没有持续下去,尚德、汉能、赛维以及英利都或多或少的由于战略决策的失误而走下神坛。
企业应该怎样定位,又该采取怎样的战略?这些问题不仅对新成立的企业至关重要,也决定着一家巨头企业的生死存亡。
对于处在第一阵营的组件企业,他们为什么能够走到最前列?刘雨菁分析认为有三点成本的控制做的好的原因。
第一点,企业的内部成本控制。这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是正相关的,通常企业发展的越好,其研发能力,研发的资金也会更多,最终的成本控制会做的更好。
第二点,自2015、2016年以来,走在前面的企业一直在不断扩张上游电池片的产能,尽量去减少他们的外购成本。
第三点,企业越来越多的在海外开设产能,比如说在东南亚,或者说中东等其他一些地方。因为这几家大型企业不仅仅是在中国市场,在欧美等市场也有大量的业务。所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预见到了,中国之后的需求增长在放缓,会提前布局海外的市场。
事实上,在海外增设产能有诸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开发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的市场,另一方面可以躲过惩罚性关税,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中国的光伏行业应经越来越多的远离粗放式的扩张,在战略上,对于技术、质量以及市场的开发上,处于第一阵营的企业相对更加的稳健。
“阿特斯在2009年以后,一直坚持的就是几点。第一是技术先导,第二是国际化,第三是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上我们主推的是向下游走,渠道为王,终端为王。自2009年开始,我们就开始进入下游的太阳能电站的开发。”瞿晓铧谈到。
2001年创立的阿特斯是最早一批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借助欧洲和美国极大地需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业内是被认为最为稳健的光伏企业。虽然阿特斯的主要制造基地和研发基地在中国,但是其团队一直有着很强的海外背景。在下游的电站开发、电站建设团队上,阿特斯在全球在很多地方布局。“我们项目团队总经理几乎都不是中国人,只有一个,在美国那个新任命的是一个中国人,但是也是美籍。”瞿晓铧告诉记者。
“晶澳只做电池和组件。不论是硅片、电池片,还是组件都有很多种产品,一家企业不可能把所有产品都做好。晶澳只能在其中的某几个产品上,认为在全球我们是最好的,但也有些产品还没有达到最好。所以企业只能在局部的产品,和局部市场做得很好。”孙广彬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孙广彬同时也指出,由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会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大分工,各取所需。小企业可能在做分布式,特别是一些分散的分布式市场做得很好,中型企业在一些小规模电站,包括扶贫电站和集成性电站上,有一定的发展。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表示:“在未来,光伏产业的整合与优化会更加明显。优秀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空间,拥有更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产品、服务优势,这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光伏占比明显太低,光伏市场的未来空间还非常大,无论规模大或者小的企业待发掘的市场机会都很多。”
“战略选择无对错,有人会选择上游,有人会选择下游,有人会选择全产业链,只有时间的对错,不是永远只有一种模式。”瞿晓铧说。
的确,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第一阵营的组件企业都十分看重国际化,不论是阿特斯,还是天合、晶澳等企业。此外,协鑫则是唯一一家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企业。
分布式风口
光伏下游电站的开发方面,在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一段时期大型地面电站的迅猛发展之后,变得越来越细分。除了逐渐放缓的普通地面电站,领跑者计划和分布式光伏逐渐受到重视,而在其中分布式光伏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个市场。
十三五电力规划中提出,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606万千瓦,显然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分布式光伏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是更加灵活的市场。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其分散、分享和个性化特c和光伏的分布式属性结合之后,会不会对能源行业趋于寡头垄断、市场范围向优质企业倾斜的情况产生改变?这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谈到。
事实上分布式光伏有许多的细分,大体可以分为屋顶光伏和光伏农业。屋顶光伏又分为工商业屋顶和户用屋顶,光伏农业则分为种植和养殖,养殖又分为地面和水面。但是不管在哪个细分市场,分布式光伏想要真正成为下一个风口,还有许多的难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如何获取屋顶资源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怎样找到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依靠制度去获取电站,这方面和大型地面电站完全不同。除此之外,融资、补贴、并网方面的恶难题也亟待解决。
一、光伏发电行业现状
(一)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情况
1.现状。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从2001年的1.79GW增长到2013年的46.9GW。2013年,全球累计装机达123.2GW。其中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分别新增装机11.3GW、6.9GW、4.75GW和3.3GW。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制定光伏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欧洲国家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4亿千瓦,美国达3亿千瓦。光伏发电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也将占据更加重要地位。
2.未来发展预测。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2013年的预测,2013~2017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年均增长率12%, 2017达70GW。2020年,欧洲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将达12%,2050年约占30%;美国计划2020年提高到10%左右,2050年达25%。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2100年太阳能发电将提供全球能源需求的64%,未来市场空间巨头。
(二)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基本情况
1.太阳能分布。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四、五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2.光伏电站建设快速发展。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 ~2020)》([2014]31号)明确提出:要大幅增加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亿千瓦装机,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
与欧洲相比,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处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942万千瓦,2014年9月当年新增379万千瓦。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太阳能发电大发展阶段,年均新增将在1500万千瓦。
3.国内扶持政策密集出台。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在财政补贴、项目审批、并网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这些政策激发了国内应用市场活力,为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上网电价政策明确。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一直是被重点关注和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电价政策的明确对光伏发电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三类资源区的电价分别为0.9元/度、0.95元/度和1元/度;分布式补贴价格则为0.42元/度。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补贴。分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适用于2013年9月1日后备案(核准),以及2013年9月1日前备案(核准)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运的光伏电站项目。
二、项目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项目的集中建设投资以及上游光伏组件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光伏发电行业存在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分析并引起足够重视。
(一)政策风险
1.光伏电站项目对政府补贴的严重依赖。根据统计,火力发电的成本约为0.4元/度,水电的发电成本为0.2~0.3元/度,核电的发电成本为0.3-0.4元/度,风电的发电成本为0.6元/度,然而,光伏发电的成本却高达0.8-1.0元/度。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国家的鼓励扶持政策对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国家对分布式光伏等项目政策仍不够明晰。虽然国家明确表示要大力推动其发展,并已制定较为全面的扶持政策,但具体办法仍不够细化。如光伏企业在税收减免、备案流程、电网代付这些细节政策上均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导致现在分布式光伏备案、入网等手续依然烦琐。
(二)技术风险
1.光伏电站组件质量对项目运行产生大的影响。目前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电站系统角度,第二是电站设备角度,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较高,串并联损失严重,质保不能得到保障,差异化质量问题等。根据杜邦公司调查结果,光伏组件衰减做得好的产品,每一年发电量的衰减可以做到0.5%,而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产品,衰减竟超过5%。经测算,电站使用年限按照25年计算,所使用的组建功率衰减0.5%和衰减5%相比,投资回报率相差9.4%。
2.未来技术进步对项目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光伏电站投资具有一次投资,长期回报,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稳定等特点。但由于光伏产业技术更新快,也使电站投资作为一项投资周期长达20年以上的项目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发电效率、并购技术、设备维护更新等不确定性风险。
(三)运营风险
项目的运营依赖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配套的电网建设,一旦光伏发电系统出现故障或是不能正常接入电网,企业收入将会受到影响。光伏发电量易受机组运行效率、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影响,如果发电小时数达不到预期水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销售收入和贷款偿债能力。另外,随着各地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增多,“弃光”现象时有发生,都对项目运营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项目融资思考及建议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为支持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未来政府应继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机制,加大对太阳能资源测量、评价及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农村和牧区光伏发电应用以及无电地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政府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严禁资金流向盲目扩张产能项目和落后产能项目建设。
(二)明确重点合作项目,差异化支持企业发展
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央企发电集团、省属国有发电企业及控股、参股公司,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其他新型投资者。同时对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审慎支持。项目方面,大力发展技术成熟、设备稳定的并网光伏电站,结合水电、风电大型基地而建设的风光互补、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区)的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项目,以及其他开发建设条件已落实、运营有保障的项目给予重点关注。
(三)加大项目技术风险分析,严把电站质量关
项目融资评审中重点分析采取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需对技术成熟性和稳定性、核心设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设备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等技术风险进行分析。原则上要求,项目主要光伏组件设备厂商属于工信部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名单之列。必要时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风险。
(四)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完善信用结构
【关键词】光伏产业 反倾销 应对措施 产业结构
一、我国近年来光伏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近年趋势
根据WTO公布统计结果显示1,从1995年WTO建立以来至2012年,由43个WTO成员发起的4125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884起是针对中国的。中国已经连续18年位居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立案-实施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1.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从2001年的55件下降至2012年的30件,下降幅度达到了36%。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上下降了,但是占全球的百分比却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在2001年,2007年和2012年,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全球数量的百分比分别是14.8%,37.5%和26.3%。并且,相比较在2012年排名第二的韩国,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数量足足是韩国的一倍。
2.对华反倾销案件比重快速增长且具有不合理性。[1]将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a),与同期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目占世界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重(b)进行对比的话,会更加突出的表明中国出口产品遭受的不合理待遇。在2001-2010的这十年间,b值最高为a值的4.1倍,最低为2.5倍。a值一共增长了6个百分点,而b值却增加了10.7个百分点(最高时期增加了22.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清晰的表明了出口规模的大小不是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需要从产业竞争、政治体制方面去寻找。[2]
(二)美国和欧盟近两年对我国光伏产品反倾销情况
2011年10月,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七家在美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使得中国企业得以向美国市场倾销多晶硅、光伏电池、美国商务部随即向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终我国产品被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关税和最高达15.97%的反补贴关税。
2012年9月6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该调查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中国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有60%以上出口销往欧洲,如果丧失了欧洲市场,那么对于我国的光伏产业来说将是一次灭顶之灾。根据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
二、欧美连续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原因
(一)全球范围内竞争加剧和国内光伏产品的恶性竞争
1.跨国公司利用反倾销措施抢夺市场。步入21世纪以来,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垄断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最终达到在各个市场实行价格垄断,获取垄断利益,反倾销措施也成为了跨国公司人为占领市场的工具。[3]
在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有跨国公司策划的。最为接近的一起就是大家所熟知的,2011年德国光伏企业Solar World联合其他6家美国光伏企业,要求对我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次“双反”调查就是外国企业在企图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利用反倾销的手段在母国或者第三国市场上对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企图击垮甚至吞并我国同类竞争企业。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的市场份额,还能同时抢夺第三国和我国的市场,从而达到垄断来获取巨额利益。
2.国内产品的恶性竞争。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仅浙江省就有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但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有限,不少企业竞相走上了对外出口的道路。然而与国内产业竞争不同的是,很多企业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常常展开了缺乏理性的竞争,企业间相互压价,互相拆台。这种竞争短期看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从长期看来无异于一种自杀性的恶性竞争。因为光伏产业本来就是一个技术链相对较短,产品技术更新周期相对较长的产业。[4]这就导致了光伏产业对价格非常的敏感。因此想要从中获利,规模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遭遇了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严重挑战。2011年形势更加急转直下,多晶硅已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1美元/公斤~28美元/公斤。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仍然互相压价,严重扰乱了出口贸易的秩序。
(二)产品结构及营销策略
1.产业结构不合理,亟待转型。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制造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5%。但在高端制造设备方面,中国还与欧美有着很大的差距。硅体晶电池制造的高端设备基本上还是要依靠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与设计也还处于起步后的发展阶段。并且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中国光伏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电池封装、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整个光伏产业的结构不合理及核心技术缺失,直接造成了产品的附加值低,同时间接造成了整个产业链发展的不平衡。[5]大多数的企业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同质化的竞争行列。这时再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就非常容易造成国外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6]
2.产品营销策略存在风险。主要原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两头在外”,国内市场启动不足和产能过剩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7]根据统计调查显示,由于我国高纯度晶体硅的制造能力有限,光伏产业所需的原料有近50%是从外国进口的。并且有90%的产品需要依靠出口来销售,包括欧盟的73%和美国的18%。市场的缺失导致我国光伏企业无法参与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而只能被迫的接受规则和调整自身策略。导致我国光伏企业极易受到国际市场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影响,降低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光伏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做法不当
回到美国这次的“双反调查”中,被的除了尚德、英利等几家大型光伏企业外,很多小型的光伏企业也是这次调查的受害者。然而,大型出口企业从反倾销的应诉成功中获得的收益好处明显要比小企业大得多。同时,小企业的实力,资金,技术人才都十分有限,单一的小企业不敢,也不可能主动去发起反倾销应诉。在缺乏完善的行业协会组织和相应机构支持的情况下,这些出口份额不是很大,本来收益就不多的小企业就自然会选择“坐便车”这种行为,坐享其他企业努力奋战的结果,而不是自己主动积极应诉。[8]这给我们光伏企业在应对反倾销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因素。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行业协会,联合中小企业抗辩
行业协会在现代市场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在贸易纠纷中发挥的作用是政府和企业不能代替的。[9]在WTO的法律框架下,政府职能收到了较大的限制。而出口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个体的能力却很有限,也难以将它们全部凝聚起来。行业协会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选择,它不但可以组织协调各个企业进行应诉,甚至可以直接代表出口企业进行应诉。
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有着明显的连锁示范效应和转移危机色彩,因此,我国的光伏企业应该抱团自卫,以行业组织为平台,请求政府层面应对。由于欧盟对我国市场地位的认知缺陷,对我国产品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歧视,当美国针对中国同类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获得成功后,对欧盟市场产生了强烈的暗示作用,会导致同类市场效仿。
同时,在面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时,行业协会恰恰可以将这些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力量庞大的整体,大家共同处理,同等享受胜诉带来的利益。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整个行业对待反倾销调查的应诉积极性。
(二)合理应对“替代国价格”规则
本次调查的另一特点是,其显然是欧盟市场针对中国大宗优势进口商品反倾销的一次有力延伸,其相应程序措施将相对严谨。但如此大规模的反倾销金额,欧盟成员国和其反倾销机构都表现谨慎。显然,其管理机构会聚焦价格,以此作为调查核心。因此,我国相应产业应分流其重复建设的生产线,对欧盟企业经验性紧盯的恶性压价争夺市场的低附加值产品分流转移,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完善企业内部财会制度,以确保向调查方提供准确详实的财务数据。
对于调查方聚焦价格的特点,其调查往往会采取“替代国价格”方法。在欧盟看来,中国国内的价值就不能反映商品真实的价值,从而就采取了一个最典型的歧视政策,“替代国”政策{2}。9月6日,欧盟初步决定,选择美国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但是中美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对我国出口企业非常不利的形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国企业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规则,争取其制度例外中的市场证明规制,
(三)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市场分布
1.改善中国出口光伏产品的结构,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光伏产品核心竞争力。中国光伏产业“墙内开花墙外香”局面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光伏核心技术和国际话语权的缺失。[10]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实现光伏产业由市场驱动向创新驱动,增强光伏产品的竞争能力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要从低利润的产业链末端向上游转型,从光伏电池的生产、组装向高纯度硅制品、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商品转变。加强对光伏创新产业项目的扶持,重点推进以多晶硅节能降耗、副产物综合利用、太阳能电池高效高质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及硅烷法、流化床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两头在外”的被动格局,这样既增加了收益,并且有效地避免了同质化带来的价格竞争的后果,极大的降低了光伏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
2.改善出口商品市场过于集中、销售渠道狭窄的现状。我国如今光伏产品80%出口到了欧洲市场,10%出口美国市场。这就好比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大大增加。为了更好地降低风险和反倾销带来的损失,我国光伏企业应该进一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开国际市场。在维护好欧美市场的同时,有选择的开发巴西、俄罗斯和亚洲的阿拉伯国家这些新兴市场。适当的降低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依存度。
(四)快速启动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逐步减少“外需”的依赖性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我国的需求与产能却极为的不对称。以2010年为例,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比例高达94%,其中欧洲市场占据了出口量的80%。以至于海外需求变化、国外补贴政策、汇率变动均会对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为了避免过度受制于人,我国应大力开发国内光伏市场,增强内需,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是最大限度避免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根本途径。[11]我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避免出口的超速增长和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并且国内光伏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加速启动和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布局的核心命题。首先是加快光伏电站建设。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加强非并网式、离线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研究应用,解决阻碍农村光伏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农村光伏市场开发。其次就是加快上网定价,突破电网瓶颈。要尽快形成国内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机制,加强光伏并网发电、分布式应用、离网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发并尽快出台。通过上述方法带动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
注释
{1}本文所有数据均由WTO网站http://数据资料整理计算得来。
{2}由于我国入世后签订了“非市场经济条款”,在他国在我国出口产品倾销价格的确定上,他国反倾销机构有权利使用其他国家的价格来替代我国的真实价格。
参考文献
[1]李勤昌.全球反倾销滥用演进与中国应对策略[J].中国经贸2012(7):30.
[2]林珏.加入WTO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研究2008(4):14.
[3]屈丽丽.外资巨头掠食中国光伏“剩宴”[N].中国经营报,2013-01-14(A09).
[4]李慧,于佩.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下2012(5).
[5]何青青.“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N].企业导报,2012(15).
[6]赵伟,管汉晖.中国彩电企业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8):78.
[7]刘先雨.对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欧“双反”的思考与建议[J].对外经贸2012(10).
[8]林琼慧.反倾销应诉“集体行动困境”的破解之路-以温州行业协会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9]曹晓超.“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视角2012(5).
[10]李晓君.国内光伏产业亟待调整升级[N].中国石化报,2013-01-31(007).
2010年底,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称天合光能,NYSE:TSL)销售额破百亿元。一番狂欢庆祝过后,掌门人高纪凡将天合光能今年一季度的收入毛利率预期调低了5%,维持在25%。
对此,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解释称:“由于补贴调整带来正常电池组件需求以及收入的下降,这是合理的。”这里所说的补贴调整,正是指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大国进入2011年持续对光伏电力上网电价补贴的下调。
事实上,欧洲各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变动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影响,仅仅是这些年来中国光伏企业所面临危机的一个侧面。过去10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年平均50%的高速成长期,在产品销售几乎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内各个地方、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跑马圈地式地上项目、建厂子,由此带来的行业乱象,也使整个行业不断遭受诟病。
在经历了高速成长之后,未来10年光伏产业将进入第二阶段,增速将不再飙升,而是趋于理性。
储能缺口:最大的危机
CEI:多晶硅生产环节的高耗能、高污染颇受关注,你怎么看?
高纪凡:对于高耗能,就整个太阳能晶体硅产业链来看,从矿石开采到太阳能电站安装完毕之后,能获得10倍回报。像甘肃这样的地区,2.5年的发电就可以把生产过程中包括电站安装当中所有的能耗都收回来,而电站的发电寿命是25~30年,所以说高耗能是种误解。
关于多晶硅在中国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主要是因为2008年个别厂商在多晶硅价格很贵的情况下,清洁项目还没上马就开始做,急于求成。所以被《纽约时报》报道,有一定的污染排放,这是个别厂商的阶段,实际上多晶硅可以做到无污染,接近于零排放。
在2008年以后,多晶硅价格不断下调,同时加之国外管制以及企业本身的质量要求,绝大多数企业从硅片到电池组件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本身都非常好,所以对于太阳能来说,高耗能、高污染的形象应该给它重新评估。以往的说法并不正确。
CEI:近年来,国内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入光伏领域,造成市场上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甚至假冒伪劣。你提到要联合打击这些假冒伪劣的产品生产企业,那么你认为,对市场中假冒伪劣的情况,政府和企业各自需要做什么?
高纪凡:存在假冒优秀品牌的情况,光伏行业也不例外。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通过违法手段谋利,应该彻底打击。这些企业的行为不仅对整个中国的光伏产业有害,甚至对全球的光伏产业都有害。
合格的光伏产品至少有20年的保质期,假冒伪劣产品如果出了重大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的是中国光伏行业声誉。政府部门不仅要采取措施打击假冒伪劣,同时要大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知名企业。
CEI:除了太阳能光伏某些环节存在污染、假冒产品之外,在你看来,这个行业还有哪些潜在的危机值得重视?最大的危机在哪里?
高纪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太阳能发电在整个电力行业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如果储能技术以及储能电池跟不上,未来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将会受阻。所以在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储能技术的发展,这样太阳能发电才能成为能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储能电池的发展,并不是汽车锂电池的概念,而是更加大容量的电池。中国在2020年前必须解决储能的问题。
核事件:光伏新机会
CEI:日本核危机给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你认为呢?
高纪凡:核废料即便到了50年之后也是很难处理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然,对于核电的重新评估,天合光能也在积极参与。
我相信在2011~2014年的三年之间,中国市场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这是必然的。2015年的计划会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中国市场将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达到一个更大的规模。未来中国、美国两个市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太阳能市场。
CEI:现在许多国外市场已经削减了光伏电价的补贴政策,这是不是意味着光伏企业进入调整期?
高纪凡:2000年全球光伏产业的规模不超过200兆瓦,2010年就已经达到了15~18吉瓦,基本上增长了100倍。未来5年平均增长在20%~30%,2015~2020年增幅在10%左右,未来10年整个光伏行业将从15吉瓦发展到100吉瓦左右,但增幅是平滑的下降趋势。
政府补贴的持续下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德国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补贴就在下降。这是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谁是天合明天的客户
CEI:天合光能的客户有什么特点?
高纪凡:一流企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天合光能和他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不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轻易改变产品价格。为了从政策中获利而去做光伏的企业,我们一般是不与之做生意的。
CEI:常州天合光伏产业园作为天合光能的载体,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高纪凡:我们建产业园,是根据国际上产业聚集的理论来进行的,因为过去很多成功的行业都是在一个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把配套的企业和相关的机构聚集起来,建立相互合作、共同研发、持续发展的平台,构建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集群。这在过去的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都有。
2008年开始打造天合光伏产业园,到去年年底,已经有20多家配套的企业、机构进入天合光伏产业园,随着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到2015年以前,天合产业园应该会有60家配套企业进来,构建一个基本完整的以天合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包括材料、装备等一系列的配套企业。
CEI:如果再有定位相似的企业进入园区,天合光能会不会利用在园区的影响力进行一些干预?
高纪凡:天合太阳城的定位,是以天合为核心配套相关企业的聚集区,所以不存在企业进来受干预的问题,其他企业完全可以自行选择,园区企业有各种合作的关系,是一个合作伙伴的聚集区,其他企业在其他地方发展也不受限。
CEI:以往光伏产业都是民营企业占主导,很少遇到具有资金实力的国企,未来包括电站、设备等民企都会遇到与国有企业的竞争,那么届时民营企业如何处理好与央企之间的关系?
高纪凡:现在国有企业进入太阳能产业,是一个趋势。他们的重点在电力运营。
未来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个公司,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生存的关键。目前,天合光能与国有的电力公司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高纪凡
1965年出生
1985年获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物理化学硕士学位
1992年,高纪凡回到故土常州创业,成立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1997年底,常州天合应运而生。次年即从日本引进生产线,用最快的速度开始了铝板幕墙的大规模生产
机关报能源经济浪潮正在全球酝酿发展,各国都在制订刺激新能源的政策。日本政府在4月9日提出的一项总金额为15.4万亿日元(合15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就有促进开发太阳能系统的项目。包括太阳能在内的环境保护项目总支出计划为1.6万亿日元(合160亿美元)。
在日本经济刺激计划之前,中国政府出台了扶持太阳能发展的政策。3月26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政部还关于《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政策支持太阳能发展
强大的支持力度足见新能源受政府重视程度。由于发甓新能源行业―方面可以救助和发展国内规模化的太阳能产业,另一方面可以重新树立发展绿色能源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市场评论认为,两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是革命性的文件,从资金和政策上对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进行支持。是我国太阳能发电在建筑上应用的里程碑,必将推动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09年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表示,虽然我国太阳能热利用达到1.3亿平方米。占世界第一位。但目前中国太阳能发电仍在起步阶段。主要是成本较高,没有竞争力。下一步要推动太阳能热利用,启动太阳能热利用示范项目。估计到2030年,实现把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风电的水平。
2006年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在销售电价中加征收1厘钱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的电价调整时可再生能源附加又上调了1厘钱。
据分析,2008年我国发电量为34334亿千瓦时,则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为68亿元。目前可用于光伏补贴的资金大约在30亿元。
安信证券认为,财政部对光伏行业支持启动,每瓦补贴20元,因此2009年可以补贴的容量额度大约是150MW。我国2008年光伏电池的安装量大约40MW,这次政策出台后,2009年我国光伏电池的安装量预计达到250MW。相对于2008年全球5.5GW的安装量是非常小的,并不能马上对光伏行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意义在于对光伏行业支持的启动。
根据《实施意见》,国家将来还会出台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后续跟进措施。随着光伏系统造价下降,现有资金可以补贴的安装量也将增加,如果在以后的电价调整中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进一步提高,则对光伏行业可支持的力度将更大。
分析师还认为,政策有利于推广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考虑到财政的补贴,太阳能电价的价格将会降低,目前已经与商业电价和一般工业用电电价持平,考虑电价还可能上涨及实施峰谷电价的因素,因此对大中城市的建筑安装光伏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屋顶计划”和“光伏幕墙”光伏发电系统推广。
需求或大幅增长
兴业证券的看法更乐观。认为在各国政策刺激影响下,太阳能需求在未来几年内有望出现非线性的爆发性增长。可能高于市场预期,需求翻番可能性很大。
从供直方面分析,多晶硅投资周期较长,投资到产出需2年,规模化投运还需要再增加3到6个月。2012年之前多晶硅的产量已经基本确定,预计2009年至2011年多晶硅产出分别为9万吨、14万吨、18万吨。分析师上调2010年多晶硅需求预测至11万吨。
积极配置相关个股
从投资方面看,目前A股市场上光伏相关个股估值较高,2009年市净率区间在2.8倍~10倍,市盈率在19倍~30倍。
兴业证券分析师建议投资者积极配置太阳能板块,维持对天威保变、金晶科技的“强烈推荐”评级。特变电工估值优势明显,建议加码配置。
重点关注个股
天威保变(600550)
公司覆盖第一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整条产业链,并已完成第二代非晶硅薄膜电池以及风电业务的布局。
目前公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盈利主要通过参股25.99%的天威英利来实现。天威英利2002年的净利润仅为255万元。到2008年,天威英利净利润高达11.56亿元,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170%。为公司2008年贡献投资收益3.01亿元,占天威保变2008年净利润的31.9%。天威英利在2008年9月底达到产能400MW。并计划于2009年三季度达到600MW。
天威保变太阳能电池业务成长性还将来源于未来资产的注入。归属于天威集团的成都双流光伏项目一期主要生产50MW组件、100MW电池片、200MW硅切片,其中,50MW组件生产线已于2008年8月正式投产。后续规划至2012年达到300MW。
中金公司上调天威保变2009~2010年盈利预测为15%和30%,每股收益分别达到1.08元和1.51元。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给予天威保变目标价为32.6元。
特变电工(600089)
公司是国内输变电设备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西电东送”以及全国电网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公司产品需求大幅提升。目前在手的订单充足,金额超过170亿元,已排产至2010年。其中,变压器订单超过110亿元,电缆订单超过20亿元。一季报的预增可以使投资者对公司全年业绩充满信心。
公司预计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主要是2009年第一季度,公司输变电产业产销增长、营业利润增加,公司所持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股权比例提高,致使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增。申银万国认为,这些因素影响的持续性较高,对全年净利的提升作用也可乐观估计。
公司在新能源光伏板块中不仅具有题材概念,而且是真材实料的投入。在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启动的背景下。该公司轻资产、贴近客户的特点将使其成为光伏产业链条上的最大受益者。
关键词:光伏产业;融资;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3-008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3.20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过度依赖政策而非资本运作是一大缺陷,新能源产业资金链的紧绷和严酷的融资环境将持续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总体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不匹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撑不足。以光伏产业为例,在光伏电站建设环节,按10元/瓦的成本计算,100万千瓦所需初始资金大概为100亿元,而到“十二五”末要完成35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则需要大约3500亿元。保守测算,除去20%至30%的项目法定出资部分,每年融资需求将达到600亿元。由于配套融资政策不完善,光伏电站开发资金缺口巨大,融资难逐渐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桎梏。
一、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困难
(一)银行收缩对光伏行业贷款
自2011年第四季度起,银行逐渐收紧对光伏行业的信贷,并对光伏企业持谨慎态度,一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银行警示的九大类贷款风险限制类行业。目前光伏企业基本都是在电站建成后,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个方法耗时较长。首先,很多商业银行由于被光伏组件商“套牢”,对光伏产业下游也不愿贷、不敢贷,即便有少数愿意贷,利率也要上浮15%至30%,还附加各种条款,并且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电站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长,亟需中长期贷款。其次,为了管控风险,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还需要对贷款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此类投资特别是下游电站投资,必须100%以其他资产覆盖,如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000-3000万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准备7000-8000万的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1]。此外,名单制是商业银行光伏信贷风控的普遍做法,随着不少光伏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及经营状况的区别化,银行对名单进行更新。同时,即便已入名单,一般1亿元以上的贷款,各家银行还是需要走总行审批。
(二)资本市场融资困难
首先,股权融资基本停止。由于光伏组件产能严重供大于求,2011年底监管机构停止了该类企业的IPO融资;由于光伏企业业绩大幅下滑,2011年中期以来境内外上市光伏企业难有再融资条件。其次,债券融资极度困难。由于全行业亏损,绝大多数光伏企业失去了进行债券融资的前提条件。过去光伏企业最有希望发债成功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在2012年8月交易商协会进行针对光伏产业的专项调查之后,也曾一度停止了对光伏企业的融资服务。
(三)政策风险不利于产业融资
首先,补贴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国家《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0.42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但是迄今为止,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个人还没有领到这笔补贴费用。政策的不稳定性和后续细则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对于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信心。因此,尽管当前中国光伏市场已经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一线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也开始上升,但是光伏项目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问题,却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其次,补贴力度影响到投资回收期。度电补贴比“金太阳”事前补贴投资回报率低,投资回收期明显变长。“金太阳”是中国光伏最早制定的刺激政策,补贴额度高,装机数量小,意在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总的装机量也不过4GW。如今中国光伏已经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年度装机规模会超过10GW,在补贴力度方面势必下调很多。光伏发电成本自2012年中旬国家出台上网电价以来下降幅度已经很小,但大型地面电站度电补贴价格从1.15元下降到1元,下降幅度远超过成本变化情况[2]。以分布式电站为例,0.42元/千瓦时的补贴标准并不能称得上十分理想。对企业来说,以这个价格计算,装机的回收成本将在12年左右。如果再考虑到高昂的融资成本、限电风险等因素,企业回收期会更长。
(四)光伏电站卖电的风险不利于产业融资
首先,用电客户选择存在风险。分布式项目自发自用其实是变相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光伏电量卖给企业比卖给电网划算,但卖给电网却比卖给企业有保障。“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属于高风险、高收益范畴,无法保证用电客户在25年的周期内保持稳定的电量需求,也就无法计算电站所发电量有多少卖给企业,有多少卖给电网。自发自用之余,多余部分上网只能得到脱硫标杆电价,约为0.4元/千瓦时,回报率被大大拉低。而且,资本卖电给企业就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资金或债务、账款方面的问题。部分客户缺乏诚信,就会产生支付风险。与此同时,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法律、金融环境还不健全,项目风险来源于客户,有许多投资者所预想不到或不能控制的风险。其次,项目选址存在风险。中国补贴模式主要鼓励自发自用,在上网部分给予统一的0.42元/千瓦时的补贴,这就意味着电价越高投资回报越划算。目前,工商业用电电价约为0.8-1.2元/度,大工业用电电价在0.6-0.8元/度,公共事业单位用电电价在0.5-0.6元/度,政府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单位、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仅为0.5元/度左右。在用户用电电价之上给予固定额度补贴,光伏度电收益直接受用户用电电价水平的影响,因此,项目选址问题成了投资成败的关键,只有电价高的工商业建筑(>0.8元/度)才能够赢利[3]。
二、有利于光伏产业融资的政策
(一)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措施
2013年8月,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为分布式光伏应用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首先,为光伏应用项目在利率和贷款年限上给予了较大的优惠,项目贷款年限原则上不超过15年,根据项目实际可延长3-5年,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基础上,对国家能源局认定的项目给予利率下浮5%~10%的优惠。其次,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各类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重点配合国家组织建设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县、分布式发电应用示范区等大型项目等开展金融服务,保障信贷资金规模,在建立和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贷款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各类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多元化信贷产品支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此外,推动地方政府在试点地区成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具备借款资格和承贷能力的融资平台(即统借方)。国家开发银行向融资平台提供授信,融资平台以委托贷款等有效的资金运作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融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国家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和有关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年度实施方案,制定年度融资计划,合理安排信贷资金规模。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措施
中国进出口银行探索用政策性贷款支持优质龙头企业建设高效光伏电站,重点支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丰富开发业绩的企业,有效助推了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开发。考虑到太阳能电站项目公司抵押物有限、资金需求紧迫等特点,进出口银行采取租金保理等融资租赁模式,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下浮5%~10%,贷款期限一般在15年左右。
(三)银监会的支持措施
2013年10月,银监会《促进银行业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称光伏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通知》包含七项要点,一是实行授信客户导向管理,避免光伏产业信贷政策“一刀切”,二是实行授信客户分类管理,采取差异化授信政策,三是实行动态名单管理,及时调整授信客户,四是灵活信贷管理,支持光伏企业走出困境,五是积极支持兼并重组,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六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七是积极规范费率管理,降低光伏企业财务负担。
三、融资模式创新尝试
(一)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
2013年3月,证监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开闸。受此政策鼓励,多家券商开始积极研发将风电、光伏电站等资产的收益权做成证券化产品,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这一极具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也由此诞生。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融资就是把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作为基础资产,把光伏电站的未来收益做成资产包,在融资市场上进行出售来获取资金,再进行下一个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做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是必须有基础资产,即光伏电站,而且该光伏电站必须是没有抵押的。
(二)以技术入股光伏电站
一般情况下,光伏电站主要归投资方所有,建设方代为运营,如果投资方投资额度达到一定数量,电站建成后直接由投资方持有,建设企业代为运营。由于产业资本密集程度高,为缓解资金压力,光伏行业开始尝试新的融资方法,即所需资金由多家企业垫付,各企业有产品的出产品,有技术的出技术,联合起来建设光伏电站,这样有技术无资金的光伏企业也可以参与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不需要去寻找融资渠道,而是通过光伏合作组织或联盟内部多家企业的合作,直接利用企业各自拥有的产品、技术,共同参与电站建设[4]。比如,有企业负责地勘及施工建设,有企业负责组建和EPC建设,也有企业负责逆变器、监控设备等电站的辅助耗材。几家企业联合把电站建设起来之后,由投资企业收购电站,把电站拿到交易平台上卖掉。这种模式可缩短电站建设及销售的周期,也减少了企业投资光伏电站的资金压力和风险成本。
(三)第三方融资
光伏电站具备建设施工条件,即拿到了路条,并且经过详细测算电站能够拥有的收益率,等待开工建设,就可以邀请第三方进行融资,或者第三方参与建设,等于是BT(建设-转让)或BOT(建设-运营-转让)模式的延续,这种融资模式被称为第三方融资模式。
(四)股权质押贷款
股权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作为质押担保,银行据此提供贷款的融资业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股权质押将中小企业静态股权盘活为可用的流动资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及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使得股权质押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理想选择。
四、对策建议
(一)推进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
尽管大力推广光伏终端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呼声日高,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亟待破解两方面问题:一是基础资产已经抵押。在当前中国的金融环境和特定的产业环境下,民营光伏企业对于探讨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极高的积极性。但现实中,民营企业的光伏电站资产已经作为多种形式的融资抵押物。根据《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者其他权利限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基础资产已经被抵押成为探讨资产证券化不可逾越的障碍。二是产业和金融机构在认知和积极性方面存在对接差异。对于以光伏电站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民营企业积极但不具备条件,国有企业具备条件但不积极,这使得作为中介服务机构的证券公司面对积极性不高的国有企业,在面对探讨新金融产品方面面临成本过高甚至可能无果而终的局面,难免缺少应有的积极性。
(二)PPA(电力购买协议)
未来的市场上可能最先推广应用的是PPA(电力购买协议),即通过第三方渠道融资。在这种模式下,太阳能开发商充当衔接机构投资者和中小型用户的平台,用户通常不需要任何前期投资就可以获得比电网更便宜的电,而且10-20年的合同期内都是如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开发商和用户签订的PPA相当于一个10-20年期的固定收益产品。电是必须消费的能源,又拥有能源部门背书,因此这种模式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
(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
首先,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投放;针对新能源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对产业链中辐射拉动作用强又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的重点能源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采取银团贷款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其次,延长贷款期限。目前银行给予光伏企业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且贷款门槛也高。通常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额外等额担保,目前只有少数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多数银行给予的贷款期限最长为5年,这与光伏电站通常25年的运营期限不匹配。建议政策允许银行适当延长光伏行业贷款期限。此外,完善担保机制。目前的融资担保方式需要突破,要建立针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企业可融资能力认证。要引进用户信用保险,同时银行可对中小型分布式电站项目的融资项目打包后进行总体担保。
(四)培育资本市场
首先,培育高收益债市场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放宽准入,让市场选择,让市场自然分层,本着任何企业都可以上市和发债的原则,不设准入门槛。对于目前受市场无序竞争影响,在公开市场不具备再融资条件的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鼓励他们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扩大资本金规模;对于有规模、有发展前景、能够实现进口替代的光伏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产业链中主要辅助设备、材料生产企业,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鼓励他们通过公开市场发行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其次,股权市场建立转板机制。在场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成长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可以顺利转板到高层次市场。上市和转板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市场。资本市场对高科技企业的作用如何,关键看风险资本是否活跃。此外,提高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债券融资比例。光伏电站建设资金使用规模大,周转时间长,未来盈利预计稳定,适合大规模推动债权融资方式。对于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鼓励他们通过企业债、公司债和融资票据等债券形式扩大融资力度;对于有先进生产能力,但资产负债恶化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建议尝试发行高风险级别的垃圾债等金融产品,削减政府承担的风险。
(五)完善光伏产业的配套政策
首先,解决光伏电站产权的便捷流通问题。光伏电站有了稳定的收益保障,使参与光伏电站产业的各方均获取到自己的利益,如果光伏电站不能快速变现的话,投资者就不能具备长期的光伏电站项目滚动开发能力,因此,光伏电站迫切需要产权和股权的便捷交易,尤其是当量广面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出后,只有光伏电站项目快速的交易流通,整个光伏产业才能高速运行发展,金融业的支持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和保障。其次,允许企业将光伏电站作为有效抵押物。有些光伏企业的电站开发,是以本身独立或参股形式长期持有电站为主,电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收益,所以工程从设计、采购、施工到验收都层层把关。对于以持有电站为主开发形式的光伏企业,政府应偏重支持,因为这样的企业开发的电站质量才值得信赖,才是未来稳定回报率的保障。支持的方式是扶持这类电站开发企业上市融资,提高这类光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优先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允许企业将光伏电站作为有效抵押物来换取贷款。
(六)防范股权质押风险
首先,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针对股权质押缺乏审批与登记统一监督管理的这一现象,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作出规定,申请股权质押须经原光伏公司审批部门审批,并由公司注册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全权行使股权质押的登记和监督管理职能。银行业监管部门应研究制定股权质押融资的风险指引,规范商业银行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引导其科学发展。在质押权实现方面,商业银行在行使金融股权的质押权时,对参与拍卖或者变卖的组织和个人,监管部门应先作股东资格审查,以确保金融机构股东结构的合理性,保障质权得以顺利实现。其次,完善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体系。完善的非上市光伏企业股权转让机制有利于促进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虽然目前各地已经设置的产权交易场所可以进行有关股权转让的交易,但仍难以满足股权转让的需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企业股权转让二级市场的政策,构建和完善市场体系,增加企业股权的流动性和变现渠道;允许各地设立和完善产权(股权)市场和拍卖行,明确企业的股权转让流动程序,在公司审批和登记管理部门的统一监管下推动企业股权的正常转让与流动。若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质权银行可将质押股权通过上述交易机构进行正常的转让变现,为银行顺利拓展股权质押贷款这一信贷新业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张金成.中国清洁能源投融资困境与出路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3).
[2]王鸿飞.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8).
近年来,高校光伏专业在绿色新能源利用、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如何将该专业建设成为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兴专业是许多教育者热衷探讨的问题。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是海南省首个开设太阳能光伏专业的高校,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专业建设。
1 光伏专业建设现状
1.1 光伏产业前景大好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已普遍认识到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零污染”的特点,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光伏发电产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正在逐渐提高,成本也下降很快,所以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太阳能技术的利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1.2 光伏专业人才匮乏
与我国迅猛发展的光伏产业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的匮乏。目前,国内大多光伏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都是从事电子类、自动控制类行业转行过来的,缺乏系统的光伏专业理论知识。因此,企业中技术人员很难在工艺流程寻求技术突破,设计人员也难以在设计产品时得到更大程度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高校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并建设好光伏专业,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
不仅岗位技能型人才匮乏,从事光伏专业的教育者也少之又少,十年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光伏专业,具有系统性光伏理论知识的教师几乎很难找到,更不用说双师型教师了。
2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概况
近年来,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高校和企业的重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对专业建设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太阳能工程学院自2009年开设光伏专业以来,一直不断寻求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努力践行“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合作单位有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等。
双方高层都真诚希望能够精诚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不同资源,互相借鉴人才培养优势,立足实际,进而实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创举,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也让每一位师生看到了我院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心,更看到了校企合作的光明前景。
3 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对专业建设的意义
3.1 实习基地建设
各校企合作单位在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也在各校企合作单位挂牌成学生实训实训基地。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安排到企业参观学习,初步了解相关岗位所需的理论性和技能性知识。
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相关配套产品、风机及其相关配套产品、热发电产品、控制器、逆变器、兆瓦级跟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及服务;太阳能光伏电站工程的开发、设计、安装、施工。学生参观了解之后,意识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安装》和《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等课程的重要性。
学生实习期间,可以直接被安排到校企合作单位,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3.2 双方人才交换
企业派遣技术人员到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光伏专业兼职授课,一定程度上解决光伏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使得学校的教学更加侧重于实践,应用性更强。学校派遣相关教师到企业培训员工,讲解光伏发电基本原理、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或者传授专业英语知识等,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挂职锻炼的机会,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3.3 实训设备科学利用
由于光伏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实训课时,但是已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无法完全满足课程中要求的报价昂贵的实训设备,所以导致对应的实训无法正常进行。
进行校企合作之后,企业应学校要求,将生产过程中淘汰下来的实训可用的大型设备仪器低价销售或者赠送给学校供光伏专业学生实训。这样,就解决了光伏专业的部分实训问题,另一方面还帮助企业解决了处理废旧设备的难题。
3.4 共同制定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内高校开设光伏专业并不是由来已久,如何将光伏专业建设成为一门热门并真正有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光伏专业有它自己的特点,不同于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凭空设想,更不能拿来主义。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光伏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标准时,就是真正走进校企合作单位了解它们切实的需要,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参与其中,这样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也能满足企业需要,为以后毕业生走出校门能够获得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