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电子支付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支付与结算 ; 课程改革 ; 应用本科 ; 兴趣 ; 考核方式 ; 创业比赛 ; 资格考试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电子支付与结算》建设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305-01
一、课程遇到的问题
1.教学内容里面理论知识多,占到整个课程的80%左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课程中理论知识多,而且这些理论知识不能马上用于实践或者用于实践的机会很少的话,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表现为一是理论知识相对复杂,学习掌握起来困难,二是理论相对枯燥,理性思维和逻辑性教强,运用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学生积极性不高。而电子支付刚好是理论知识多,尤其在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支付工具、支付模型等最重要的模块基本全是理论,使得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教学效果差。
2.案例少。在网上或者图书馆很少能找到电子支付方面的案例,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
3.有些章节学生觉得很空,学习了没啥用处。课程中的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包括现在的微信支付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模块。但是支付体系安全、支付模型等模块理论性强,实用性弱,学生不感兴趣。
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理论知识多不是问题,问题是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只有改变教学方法,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主,改变教师单方面灌输,教师努力教,学生被动学的状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
2.案例少是因为没有去了解行业动态。
3.很空,感觉没有用途,可学可不学。出现这种问题,说明一是没有跟行业结合,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二是没有发挥出课程该有的作用。
三、对课程的思考和我的做法
1.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保持下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中,调动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情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最难教的电子支付安全体系模块,采用的方法就是先看与电子支付安全有关的新闻,然后讨论都有些什么安全问题,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讨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继续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奏效,最后教师评价学生的观点,并提科学的答案。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把学习到的知识马上用于实践,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上理论知识多,不好理解,我的做法有三个,一个是用好电子支付模拟软件,二是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要求教师要自己认识到单向传播效果有限,灌输知识给学生不如学生主动学习。布置任务的方式能改变老师的单向传播,但是有很多缺点:学生可能不是很有积极性,表现出避难就易,课件制作上费很多功夫,但内容和讲述环节很简单。内容上只有文字的介绍,直接照抄书本,没有图片和动画或流程。课堂讲述就照ppt读,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例子。基本上没有对要完成的任务深入的分析和掌握。所以这种方式有些简单粗暴,效果可能也不不会好。那么用什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用内容还是形式?激励还是责任?兴趣还是强迫?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我采用的是用内容吸引学生,用好的形式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用案例教学法发现问题,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提问,多发言,对表现好的表扬,平时成绩多得分,对表现不佳的用责任,做儿女的责任,做学生的责任、师生互相尊重的责任等约束学生。在教学中,最好的方法还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强调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任务完成、PPT制作、课堂陈述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更佳,效果更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化期末考评为过程考评。考评方式的改革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针对这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应该把考核的方向放在平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上,期末考核也要形式多样化,不拘泥于纸质卷面考核。
4.跟大学生创业比赛结合,以赛促学。
电子商务学生可以参加的比赛很多,我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比赛,比如全国大学“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比赛,2010年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竞赛“电子商务模拟经营赛”取得2013年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成绩。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让学生明白了解其他学校优秀大学生的状态,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
5.跟职业资格考试接轨。
我校是电子商务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考核点,购买安装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电子商务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机构的仿真模拟软件,为本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实训条件,并且通过考核,增加学生的技能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我校也是淘宝网的《网店运营专才》的考核点和合作院校。经过对学生的几期培训,通过率100%。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6.坚持跟实际生活联系。
让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必须在家里完成客户端设置,用户环境的建立,然后教会家里或者其他亲戚朋友申请电子支付服务,至完成至少一次水电气通行电视等日常费用的缴纳,并记入考核成绩。
《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的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
一、电子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的实践性强,例如在讲到电子支付时必然涉及网上银行。如何在网上银行进行支付,有哪些支付手段,都需要用多媒体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才会让学生获得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2)内容更新快。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也要时时更新。目前不少讲授电子商务英语的年轻英语教师虽然有着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但研究的方向大多是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或跨文化交际等,专门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研究的教师为数不多,很多担任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英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由于受到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重点。而讲授电子商务英语的多数专业教师没有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经常采用翻译法,侧重于讲授商务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缺少双向互动交流的机会,因此其运用商务英语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由于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课堂缺少参与动手的机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从传统的权威、中心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授课时尽量做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电子支付手段时,可以把任务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结合起来,教师在具体讲授各种电子支付手段的分类、功能、优势和缺陷等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支付手段的异同点、优缺点及针对缺点的改进措施。分组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水平和性格特征均衡考虑,以每组四至六人为宜。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后首先应在小组内部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在整个班级的范围内讨论,最后教师做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合作参与的精神,总结归纳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体系的构架例如,在讲授“网络营销”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即在课堂上引入某个具体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取得成功的例子,比如以米其林集团通过网络营销策略节约成本,开拓市场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例,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辩论,小组内部达成共识后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用英文撰写案例报告。教师一定要在组织课堂活动前首先把涉及网络营销的基础知识讲清,包括网络营销的发展历史、主要的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其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的异同点。如果没有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在作案例分析时就会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加之不知道相应的英文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必然会遇到很多涉及背景知识和目标语言表达方式的困难,进而影响最终的分析深度和效果。
3.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做好课堂教学活动各环节的管理者例如,在采纳任务教学法时,教师在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并科学合理地完成小组划分后,要做好时间安排,以确保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进行之后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做总结。任务完成之后对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分析是很必要的。一方面要总结完成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包括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归纲观点的逻辑性、主旨问题的把握度等。教师的总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增强印象。
4.教师必须博采众长,拓宽知识面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面临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往往会提出许多课本以外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知识面”上有充分的储备。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在上课前要充分预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认真选择并仔细研读发给学生的案例材料,全面分析和深入思考布置给学生的课堂任务。只有通过精心的准备才能胜任角色的转变,从容地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
5.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教师要随机挑选不同的小组参与其讨论活动,监督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尤其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每次在进行全班讨论时,可以尝试让小组成员轮流担当本组代表总结本组的讨论结果,以防止只有少部分性格外向、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而大部分学生丧失参与的机会。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所以电子商务英语教师要根据所讲授课程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对报业电子商务的认识
网络时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而电子书和网络出版物的阅读率却大幅上升。面临着新型网络媒体的巨大威胁,以纸质为载体的传统报社不得不思考如何将其传统业务拓展到互联网上,建立报纸网站。作为报纸网站的关键部分――报业电子商务,也成为报业重点探讨与发展的对象。
在国内,就报业电子商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甚至于其所涵盖的内容在国内仍存有很大的分歧。例如林秋生在《报业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中对报业电子商务这样描述:“对于报业,主要是B to B和B to C这两种模式。其中B to C包括网上订书订报、网上新闻订阅、网上个性化服务与支付等,B to B包括网上广告管理与网上交易管理等。”青鸟华光照排开发部OA项目经理魏守亮则认为创建新闻报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目标为“创建新闻报业的电子网站”“创建新闻社区平台”“创建数字交易平台”“创建单位移动办公平台”“建立新闻报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报社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框架由“新闻网站管理系统”、“网上社区服务系统”、“网上电子交易系统”、“新闻报社办公系统”、“报社信息管理系统”五大板块组成。
(二)报业电子商务的概念
报业电子商务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来看是指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基础上,报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工具以及其他现代方法等进行的所有商务活动,它包括企业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以及互联网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移动采编系统,新闻网站管理系统,并且与有关业务对象(例如报业物资供应商、业务合作伙伴、读者及广告客户等)直接进行信息沟通以及在线交易,实现报业企业内部商业信息共享、企业间的行业数据交换、报纸网站的新闻、广告等信息与传递、网上交易和服务,以及其它利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新型报业媒体(例如手机报、户外数字媒体、电子阅读器等),并包括相应的电子化支付等一系列活动;从狭义上来看即指通过因特网上的报纸网站所进行的信息、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
根据报业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如同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行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且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影响着其经济效益的实现;另一方面,报业在消费者对象和赢利来源上又不同于文化产业中的广播、图书出版、电子音像制品出版行业,它的消费者既包括读者也有广告客户,即其包括报纸发行和广告两种赢利来源。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报业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具体内容必然有其独特性,从某种程度上看,它的概念范围将比一般产业的电子商务更为宽广。
二、报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内容
结合目前国内报业电子商务的现状进一步探讨报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内容。考虑到广义电子商务概念的范围涉及甚广,本文仅限于讨论狭义上报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内容,即报业网站上所进行的各种电子商务活动。
目前报业内就报业电子商务具体内容的两种不同看法共同之处是都已充分表明目前报业网站中所谓的B to C和B to B两种模式(即网上订书订报、网上新闻订阅、网上个性化服务与支付和网上广告管理与网上交易管理等)已被公认为报业电子商务的典型内容,魏守亮将其统称为“数字交易(电子交易)”。而分歧之处则在于魏守亮所谓的五大报业电子商务基本框架中的“新闻报业的电子网站”、“新闻社区平台”、“单位移动办公平台”、“新闻报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可算作报业电子商务。从上文的定义来看,魏守亮所提出的“新闻报业的电子网站”中的新闻采编系统、“单位移动办公平台”、“新闻报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属于广义的报业电子商务范畴。因此,关键在于对“新闻报业的电子网站”中的新闻信息在线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网上社区服务系统”所属范围的界定。而这就必须结合报业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进行探讨。从根本上讲,报业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报业双效益的最大化,即促进新闻报业的发展,为新闻报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而就狭义上的报业电子商务而言,报业网站所从事的种种交易活动就是为了使报业获取更多收益,达到赢利目的。因此首先必须分析目前报业网站的赢利模式。
(一)报业网站的赢利模式
传统的报业市场分为报纸市场和广告市场两部分,一方面报业将报纸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读者出售,在为其提供新闻及其他等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赢得声誉,形成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它又将形成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出售给广告主,以此作为为广告主促销商品和塑造形象服务的基础,从而最终实现报业运作过程中的价值补偿与加值增值,获得经济效益。作为报业的新兴媒体――报业网站的市场并未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报业网站为读者和广告客户服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目前国内报业网站主要提供以下产品和服务: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在线订阅,网上个性化服务与电子支付,数据库查询、邮箱和论坛等网站服务,网上广告业务,网上交易等。其中直接面对广告市场的只有网上广告业务,它采用收费方式,通过网络这一最新技术,它不仅实现了网上签订广告合同,使用户能够方便查询新闻广告的公开报价、使客户网上提供广告的意想(初步广告定单),实现新闻单位与广告企业之间的网上广告的谈判,实现客户和服务商之间的定单签订与网上付费;而且通过点击率等各种统计数据分析帮助广告用户方得以即使查询一定时期内其广告的效应分析结论等,以便用户更加灵活地调整广告策略应对市场,这样报业网站将对广告客户的服务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报业网站从其中获得的是广告收入。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在线订阅,网上个性化服务与电子支付,数据库查询、邮箱和论坛等网站服务直接面对的市场是读者市场,然而在收费方式上,在线订阅和网上个性化服务与电子支付是向读者收取费用的,而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以及数据库查询、邮箱和论坛等网站服务则是免费的;在收入上,以上四种产品和服务都可以为报业网站聚集人气,赢得声誉和产生影响力从而给报业带来间接的广告收入,然而在线订阅和网上个性化服务与电子支付最先得到的是来自读者方面的收入,因此相比之下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以及数据库查询、邮箱和论坛等网站服务的设置目的更为集中和单一,即为读者服务并以此来获得间接的广告收入。网上交易管理则较为特殊,它所面对的市场是读者和产品提供商,报业网站在其中的角色是中介人,它免费为读者和产品商提供这个网络交易平台,从中获取交易佣金,例如网上书店等。网上交易是报业网站结合报业自身的传统优势与网络媒体的特点所创新的一种赢利模式,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狭义报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内容
分析得出,目前报业界公认的几种狭义报业电子商务――在线订阅,网上个性化服务与电子支付,网上广告业务,网上交易,即所谓的B to C、B to B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产品和服务是付费性质的,无论从广告客户或者是读者那里都可以获得直接的收入。而目前尚有争议的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以及数据库查询、邮箱和论坛等网站服务其共同特点是它们直接面向的市场虽然是读者,然而是免费性质的,只能获得间接的广告收入。在此,界定它们所属范畴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只有对其进行明确而科学地定位后,报业网站才能正确摆放其在整个网站经营中的位置,将其功能最优化和最大化。
“报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报纸是一种附带有形物的服务形式。报业的两重性决定了这种服务可以是无偿的公益,也可以是有偿的商业。”这段文字表明报业是一种兼或具有公益性和商业性的服务行业。而我国报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报业服务在兼顾两者同时必须首先优先考虑到公益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在线、社区服务等各种免费服务成为报业网站一大业务有其无可争议的必然性。更进一步,参考刘辉在《中国报纸网站现状及其经营对策研究》中关于网站增加利润的动力学模型的论述,他认为在网站产生利润的过程中存在四个动力圈:网站内容吸引力动力圈、用户的忠诚动力圈、用户信息动力圈和交易实现动力圈,这四个动力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网站的获利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对网站经营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吸引力动力圈,进一步是用户忠诚动力圈,只有当这两个圈运作起来后,才能进而带动用户信息动力圈和交易实现动力圈最终实现赢利。其中内容吸引力动力圈主要内容来源即为新闻在线和网上发行。在用户忠诚动力圈里刘辉则强调用户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而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主要靠网站虚拟社区的各项服务活动,例如论坛等。除此外,数据库检索、免费邮箱、便民信息查阅等多项免费服务均为内容吸引动力圈和用户忠诚动力圈而设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新闻在线、社区服务等各种免费服务是网站在电子商务中产生利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和首要环节。在上述条件之下,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报业网站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和免费产品服务究竟是否因其免费的性质而不能算作狭义报业电子商务中的一部分。
结合分析,报业网站作为服务性质的网络媒体,应注重报业电子商务的服务性和互动性。报业电子商务,报业网站中的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免费网站服务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免费新闻、免费新闻邮件、通用资料查询、免费资料下载、免费电子邮箱、便民服务查询等多项信息服务和通讯服务;并且通过网站社区发展网站会员,以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论坛等不同形式来吸引网民,形成自己周围的网络社群并为其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为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新闻聊天服务、新闻论坛服务、新闻投稿服务、新闻来信服务鼓励读者的参与、加强互动……这些免费服务不仅实现了报业以读者第一的商务价值观,更好的服务于读者,增强其对网站的关注度以至忠诚度,而且从读者的参与活动信息中找到并提供真正能反映广大读者需求、爱好、兴趣的信息内容,增强报业网站内容的吸引力;更进一步,网站以其形成的影响力不仅吸引了更多广告的投放者,而且将获得更多的用户信息,通过这些用户信息来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吸引更多合适的广告客户,并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与目标用户取得联系,最终以免费提供服务产品的形式使报业网站在广告和网上交易中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因此,尽管免费性质,然而考虑到报业的特殊行业性质和利润增加模式,并结合当今电子商务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点来看,报业网站中的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免费网站服务仍是狭义报业电子商务中的重要内容。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狭义上的报业电子商务主要包括:新闻信息和网上发行(通过邮件),在线订阅,网上个性化服务与电子支付,数据库查询、邮箱和论坛等网站服务,网上广告业务,网上交易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报业电子商务将出现更多的新形式繁荣报业,提高报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秋生.报业电子商务系统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02(7).
2、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如果说利润是任何一家银行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安全必然是取得这一目标的保障。在电子网络空间中,银行业务变的更加迅捷、方便。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认为银行业务变的更为不安全了。电子空间中复杂的法律关系使众多的纠纷都无法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妥善解决银行业务中所出现的疑难法律问题,树立人们对银行电子业务的信心,比追求经济效益更为重要。本文将从银行电子业务中较为突出的电子货币、电子结算等问题着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监管的粗略设想。
一、传统银行业务面临挑战
(一)、 银行电子化的发展概况
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兴起,为人类带来了另一个无穷可能性的世界。虽然它何去何从现在还难以预测,然而数字化环境的发展已经对世界造成了全面的冲击这是有目共睹的。有许多专家预测,由于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上至少会有20多种行业成为恐龙一样的过时之物。曾经盛级一时的传统银行业也不能幸免。无论这种预言是否会成为现实,传统银行业必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是无庸质疑。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的征兆。
1973年美国将1937年以电报电话手段建立起的“联储电划系统”改建成电子化的“联储电划系统”,即建立起银行间清算服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点燃了银行业电子化的革新浪潮。不久,因特网的崛起,使银行进入了internet,改变了银行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1995年,美国的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开业。它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只有网址:sfnb.com.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个调制解调器,还有一个网络帐号,就可以享有24小时的服务。[1]这种新兴的银行形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遍认为它将成为21世纪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银行开展网上业务的原因
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是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在人类经济生活中,银行一直充当着资金流的流动和管理的角色。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网上物的交换带了支付活动,由此产生了网上的资金流动。网上资金流的需要成为银行开展网上业务的原动力。在电子商务中,银行是连接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否能有效的实现电子支付已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
(三)、网上业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银行依托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利用渗透到全球各个角落的网络,屏弃了传统银行业务由店堂前承接业务的服务流程,把银行的业务直接在网上推出。它所提供的3A[2]服务是传统银行所不能比拟的。但同时,它也面临着许多崭新的问题。首先,消费者的信心问题。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对客户不愿使用网络银行的原因进行过市场调查。结果显示,80%是出于对风险因素的担心。如果消费者对网络银行信心不足,这种新的银行类型必然难以正常发展。其次是技术安全问题。毫不夸张的说,现代信息技术使得银行如同把金库建在计算机里,把钞票存在数据库里,使资金流动在网络里,因此,安全就成了事关银行生死的头等大事。1999年一名俄罗斯学生通过互联网进入花旗银行的电脑系统,非法转移了数以百计的资金。可见,为网络银行构建一道高效的技术“防火墙”刻不容缓。同时,网上银行也遇到了众多的法律问题。银行电子化网络化对传统的以调整纸质流通工具为基础而构建起的金融法律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组织机构,它主要的融通对象就是货币资金,它所有的业务基本上都围绕着货币而开展。货币形式的演变,必然会引起银行以及银行各种业务的相对应的变化:不同时代的人们接受了不同的货币形式,也就接受了与货币相适应的银行模式。货币形态从真实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演化,使得资金流动从依赖纸币支付凭证交换向电子支付发展,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服务方式也从“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方向转变。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电子货币中的种种问题,然后再对现在网络银行开展的各种业务进行法律上的审视。
二、电子货币的法律问题
(一)什么是电子货币
伴随着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而出现的电子货币,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中世纪的变革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货币创造体系。而这次变革直接对现有体系提出了挑战,并对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监管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电子货币的问题受到了各国普遍的关注。
(1)电子货币的含义及其发展:
目前的电子货币基本上是各个发行者自行设计开发的产品,种类众多。因而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货币当局尚无法在法律上对电子货币作出严格的界定。不过它们还是对什么是电子货币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其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较有概括性。
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中可以用来支付的价值,如智能卡。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当其储存的价值被使用后,可以通过特定设备向其追储价值。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用语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成为数字现金。它通常由一组组二进制数据流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电子货币的雏形或称初级阶段,应追溯到1915年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的诞生。信用卡的发行是支付方式的一大突破,并为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研制出更加类似或接近纸币或硬币的电子货币类型。这些新型的电子货币被通俗的称为“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2)电子货币与通货
电子货币是在传统货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货币产品主要被设计用来替代流通中的通货。它与传统货币在本质、职能及作用等方面是相同的,本质上都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这些一般属性外,与通货相比,它是一种“无形”货币,有着许多通货所不具有的属性:电子货币由电子脉冲代替纸张传输和显示现金,通过微机处理和存储,没有传统货币的大小、重量和印记;通货一般由中央银行或特定机构垄断发行,而电子货币从目前来看,既有中央银行发行的,也有一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机构发行;传统通货是以中央银行和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法币,由货币当局设计、管理和更换,被强接受和使用,而目前的电子货币大多由不同的机构自行开发设计,其担保主要依赖于开发商自身的信誉和资产,其使用只能宣传引导,不能强迫使用;电子货币在使用中要借助法定货币反映和实现商品的价值,结清债权和债务关系;
(3)电子货币系统的运作
一般来说,电子货币系统的整个运作过程涉及到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分销机构、赎回机构及清算和结算机构。发行机构发行电子货币,为了限制发行机构可能潜在的具有无限制的创设电子货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通常规定电子货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等值,发行机构有义务等值赎回客户向其提示的未使用的电子货币余额。正常情况下,发行电子货币相当于吸收存款,在发行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负债,发行机构将电子货币的预付款即在途未用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分销机构分销电子货币。赎回机构接受客户要求赎回的电子货币。赎回机构可能是托收人,将客户赎回要求信息传递给发行机构,并将来自发行机构的资金退还给客户;也可能是委托人,从客户手中购买电子货币然后从发行机构处赎回资金。清算和结算机构通过支付系统网络传输信息和资金。这些电子货币系统的参与机构不因为改变了交易媒介而使原有的风险消失,相反,各种各样的风险更加容易不同程度的威胁金融系统的安全。
(三)电子货币所引发的问题
(1)电子货币是货币吗
虽然人们形象的称呼这种新型的货币为电子货币,但是它究竟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货币还要慎重考虑。对于信用卡、储值卡类的初级电子货币,只能视为查询和转移银行存款的电子工具或者是现存货币进行支付的电子化工具,并不能真正构成货币的一种。而类似于计算机现金的“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则初步具备了流通货币的特征。但是,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的一种,它们还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被广泛的接受为一种价值尺度和交换中介;
——必须是不依赖于银行或发行机构信用的用于清偿债务的最终手段;
——自由流通,具有完全的可兑换性;
——本身能够成为价值的保存手段,而不需要清算、结算来实现其价值;
——完全的不特定,支付具有匿名性等等。
按照这个标准来考察电子货币。首先,它们的价值是以既有的现金、存款为前提的,是其发行者将既有货币的价值电子化的产物,持有电子货币仅意味着持有者具有以其持有的电子货币向发行者兑换等价值现金或存款的权利。其次,根据货币法定的原则,电子货币要真正成为通货的一种,还需要一国立法的明示认可。所以,现有的电子货币可以被认为是以既有货币为基础的二次货币,还不能完全独立的作为通货的一种。
(2)安全性问题
电子货币的流动性风险同电子货币的发行规模和余额相关。通常情况下,发行机构不需要也不可能保持用于赎回电子货币的100%的传统货币准备。但是,如果某些因素触发了人们对某一电子货币系统的信心危机,发行机构就可能无法将在途未用资金的投资变现而满足电子货币的赎回要求,甚至失去等值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的能力。严重情况下,可能形成系统性的风险。
电子货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进行物理防伪,只能依赖于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如何防止伪币的大量出现造成系统的损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由于电子伪币和真币在技术上完全一样,而且只要掌握了关键技术和数据,伪造起来轻而易举。一旦一个电子货币系统受到攻击,其发行者就面临是否接受与赎回其发行的电子货币的两难选择。很显然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对于防止非法侵入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人提议有必要规定电子货币的最大持有量及最大交易量,以减小安全系统被侵入的情况下的损失。
除开电子货币的技术特点,消费者、发行人、零售商和其他系统参与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和法律关系也比较的复杂。纠纷一旦产生,各个参与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就显得十分重要。关于电子支付纠纷中的责任划分,本文下一部分将重点讨论。
另外, 一些电子货币类型的完全匿名性,也使洗钱、逃税等犯罪活动更加方便。
(2)对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累计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货币的使用范围。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适宜的政策中介目标和有效的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当电子货币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现有的货币政策体系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电子货币是被设计来替代流通中的通货的,因而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它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随机游走的,这样流通速度作为政策指标的有效性在短期内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电子货币发行的分散、过程连续,加之电子货币使得通货与活期、定期储蓄甚至证券买卖之间的资金转移能便捷迅速的进行,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加大,各层次货币的计量变的十分的困难,要准确测量某一层次的货币总量几乎变的不可能。可以想象,货币构成的复杂性和流通速度的变动性使中央银行无法正确的解释货币量变动的真正含义,央行制定货币市场利率和货币政策的难度将大大加大。
(三)对电子货币的应对策略
对于法律研究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子货币能否适用于传统的商品分类以及现行的法律。举例来说,如把电子货币余额当作一种存款,那么任何一种现行的有关存款的法规都是可以适用的。然而现行的法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电子货币系统的。
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创新体系的监管也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中央银行过早介入或事后证明其规则过于严厉,就会阻碍电子货币创新的发展造成本国电子货币发展的相对劣势。但如果中央银行监管的过迟,一旦风险成为现实,再进行管理的成本必定很高。正因为如此,各国对如何对电子货币进行监管抱有很审慎的态度,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发行机构
从技术上来看,任何机构都可以发行电子货币。电子货币可能的发行人包括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美国,提供电子货币服务的非银行机构的存在实际上得到了联储的容忍。而欧盟各国的央行建议只有银行才可以发行,因为这样央行就可以提供与传统银行存款同等程度的保护与监管。
如果电子货币的发行权仅限于银行,那么现有的对银行的法规可以延伸到这个新产品上。但无疑会限制这一体系的竞争。相反,如果更多的机构被允许发行电子货币,更激烈的竞争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监管问题又难以解决。毕竟非银行的其他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相对银行而言受到的监管要少,我们必须考虑较少的监管在电子货币领域所可能引发的风险。
2、关于发行
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准备金没有额外的要求,基本上按现有金融业的规则进行管理。但是日本要求发行者缴纳相当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的准备金。
三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中的法律纠纷
(一)电子支付[3]
电子货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法,通过电子货币赖以生存的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资金划拨系统,就能在瞬间内完成资金的支付和划拨。在这种支付体系中,货币成为一串串以比特(bite)形式存在的数据流,成为一个符号,而资金的流动只是一些电信号的传递、转移。在网上进行支付结算,在国际银行界已成为确定不移的趋势。在美国,随着银行网上结算系统的建立,以及银行自动结算系统的电子终端相继装到各种商业销售中心与零售商店,美国1978年颁布了第一部涉及电子金融的法律-《电子资金划拨法》。
网上结算领域中法律纠纷众多而且风险责任承担不易确定。网上资金划拨表面上看仍然与传统的业务一样,只涉及银行和客户两方当事人,但其完全通过电子网络进行交易,所以涉及到的当事人很多,除了顾客本人、网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资金划拨系统经营主体,通讯线路提供者,计算机制造商或软件开发商等众多的相关人都可能受牵连。因此,当出现某种故障无法准确的进行资金划拨时,法律责任很难确定。而且一旦发生了错误,传统的“纸票据”通常还有允许的期限采取补救办法,而采用电子划拨就很难有纠正的回旋余地,往往造成很大的损失。例如下面的这个案例:
美国1975年发生的EVRA公司诉瑞士银行一案,原告是一个芝加哥商人。他通过电子资金划拨向船主支付运送货物的运费(他和船主的合同中约定原告必须提前一个月预付租金,否则船主可以解约)。瑞士银行是电子资金划拨的中介银行,1973年4月26日,因被告没有完成原告一项27000美元的支付命令而给原告造成了210万美元利润损失。原告就210万利润损失向瑞士银行提起诉讼。法院认定瑞士银行有疏忽行为,应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后瑞士银行不服,上诉美国第7巡回上诉法院,法院最终判决限制银行的责任,此结果得到了银行界的拥护,但却引起电子资金划拨用户的不满。[4]
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发生支付不能,对银行来说是很严重的业务事件。如果纠纷不能妥善的解决,会大大损害银行的信誉,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延缓了金融电子化的进程。因此,确定纠纷中各相关当事人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
(二)支付不能时的责任划分
1、 第三人的责任
以上一个案例为例,如果导致瑞士银行没能按时划拨资金的原因是划拨系统的硬件或软件或是网络通讯线路出现问题,那么是否应该让这些第三人来承担原告的损失呢?
首先,这些第三人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仅仅是买卖合同或技术开发合同或服务提供合同等之类的关系。一般而言,在这些合同中,这些第三人的义务只是日常维修和提供零配件,而不可能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提供的设备或线路有问题,所造成的所有损失都由他们承担。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也是很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所承担的风险和所获得的利润相比悬殊太大。金融业务的交易额巨大,如果计算机或通讯技术出现问题就一律向他们追偿,那么没有人会愿意向金融机构提供设备和服务了。更何况,支付不能究竟是由网络设备或通讯服务造成还是别的原因造成的,本身就很难以证明。
此外,从产品质量的角度考虑,对于这种高科技产品,许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原因很简单,技术开发的风险不应该由开发商单独承担。而且,即使要追究责任,怎样认定这种高科技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高科技产品的变化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国家和行业都无法给其指定一个确定的标准,其缺陷难以衡量。
国际上对第三人在这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也是予以限制的。新加坡《电子交易法》中规定:除了某些例外情况,一个网络服务提供商根据任何法律规定都不会因为提供通道为第三人传输数据电文资料而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它的立法依据在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应予以保护,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无法控制其通过网络所传输的资料的内容。
2、 银行的责任
现在的银行给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便捷的服务,但这些都未能改变银行与客户的基本的法律关系。因此,虽然客户似乎是面对着机器进行操作,但对他而言,这个机器就是银行的化身,它在客户眼中代表着银行,它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由银行来承担责任。
国外对银行承担的责任问题有一些可供借鉴的规定。例如美国的《1978年电子资金划拨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根据客户的指令以正确的数额和及时的方式进行划拨或停止事先已授权的划拨的支付。国外的法律为银行所设定的责任比较严格,如果是银行没有进到善良管理人的义务造成客户的损失,应该由银行来承担责任。银行自己受到损失了的,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是客户的重大过失或故意造成的,也应自己承担。这是因为,当发生了支付不能或错误支付时,第三人的责任是很小的(原因我们已经分析过,除非在第三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一般而言,他不应该为此事故负责)。而在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中,客户属于经济上的弱者,在交易中由经济中的强者来承担较大的风险以保护弱者的利益是较为合理的考虑。
目前,各个国家的银行都采用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
3、客户的责任
以上的分析并不意味着客户就完全不承担责任。客户采用银行的资金划拨系统,就必须遵守银行相关的规定。在损失发生后,按照民法的有关原则,客户有义务及时通知银行并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但总而言之,客户承担责任在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都是被严格限定的。如香港银行公会、存款银行公会于1997年7月14日联合实施的《银行营运规则》规定,只有在客户存在欺诈或严重疏忽时才承担责任。
(三)、电子数据的证明力问题
在处理由于支付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计算机记录、卡片数据、终端收据等的法律价值问题。比如客户与银行计算机系统对于所达成的交易的意见不一致时,如何确定电子数据的证明力。这在国际上以及各个国家已有较统一的规定。1996年5月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第29界会议制定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其中第9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以数据电文为形式的信息,应给予应有的证明力。新加坡1998年6月29日通过的《电子交易法》采纳了这一规定:不得仅仅以某项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在美国,也通过判例确定了这样一个规则:认为电子金融转移系统中的计算机纪律记录是在有规律的商业活动中产生的,作为证据是可以接受的[5].这就从法律上肯定了计算机记录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的法律价值。
四、网上的存贷款业务
(一)网上存贷款的现状
同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一样,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也一直是银行的基本业务。虽然目前网络银行最主要的营业范围是电子支付,但是,网上存贷款业务也在兴起,客户很方便的在网上就可以申请到贷款。台湾玉山银行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这种网络贷款业务。客户只要在网络银行上留下姓名、年龄、职业等资料,并回答工资收入、不动产等问题,电脑就会自动评估其信用等级并存档,电脑评估获得60分以上者都可以获得60万元以下的贷款。香港大新银行也引进了多媒体贷款申请机。电子化贷款业务为经济爆炸时代里急需现金周转的客户带来了许多方便。可以预见,随着将来数字现金的大量使用,网络贷款业务将更加普及,业务会更全面,伴随着网络贷款业务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也将日益引起关注。
(二)我国贷款业务规章对网络贷款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竞争战略
一、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 for Tourism》中指出“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connectivity),即改进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交易,改进旅游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增进知识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商务无疑应当属这一时代的最伟大的技术创新之一。旅游业被认为是对因特网敏感度最强的产业之一,与金融、软件和网上书店一起被称为最适合在网上经营的四大行业。
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微观因素
1.与旅游产业和产品有很强的契合性
首先,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很强,需要交通、邮电、商业、轻工、城建、文化和文物等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因而进行决策时,除要考虑向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及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外,还要满足各相关行业的需要。
旅游电子商务可以把众多的旅游供应商、旅游中介、旅游者联系在一起,新兴的“网络旅游公司”成为旅游行业的多面手,将原来市场分散的利润点集中起来,在优势互补基础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形成银行、旅游中介商、旅游产品生产者、旅游者四方得利的共赢局面。
2.有利于旅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创新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极大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首先,降低了旅游企业的交易成本。
据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H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测算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的费用和9.34%的时间。其次,降低了旅游企业的信息传播成本。网络营销无需付出店面租金成本。最后,减少了旅游市场的中介成本。
电脑网络形成的“媒体空间”取代了“物质空间”,“虚拟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可进行直接交易,节约了市场成本。
旅游企业还可以应用电子商务创新经营模式,旅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可以与旅游者进行交互式沟通,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旅游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服务需求,旅游企业可以及时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旅游者需求,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或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旅游经营方式的改进也为旅游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3.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的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的旅游经历、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等,加上不断改善的高速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旅途时间,从而加剧了这种个性化需求的发展。
(二)宏观因素
1.市场条件成熟
传统的旅游产品的购买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旅游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旅游服务的缺憾,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目的地资讯,为其提供目的地预览和为决策提供参考消息,具有明显的导购行为。
另外也可以利用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品牌及第三方权威认证,解决服务的信誉问题;还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跨地域的服务。
2.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入世后,国外旅游服务公司长驱直入,凭借成熟的电子商务经验,它们引发的决不是简等的传统旅游竞争。
据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一旦旅游市场全面开放,网络旅游迅速成熟,那么,全国现有的十数万大小旅行社90%将不复存在。我国旅游企业只有积极参与运用电子商务,适应国际旅游需求的新特征和国际旅游交易的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网络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在其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占到84%。这说明,我国互联网整体上虽然呈较快增长态势,但地区之间互联网发展水平、普及水平,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并呈现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乡村慢的特点。因此,目前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不足,仍是限制我国旅游市场信息化的重要的因素。
(二)旅游网站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旅游网站由于在规划时缺少旅游行业的全面、深刻认知,没能找准网络营运的切入点,部分国内旅游网站照搬照抄国外旅游网站的现成模式,一味模仿,缺乏创意,成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网站的中文版本,根本无法呈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亮点。
此外,还有部分国内旅游网站试图先把网站建设起来,然后再完善其内容,形成市场卖点后上市,上市后再把资金套回来,这是以资本运营方式来经营网络企业,如果缺乏旅游主营业务的支撑,网站旅游信息更新缓慢,内容单调贫乏,导致在线交易冷淡,无法唤起游客的兴趣与注意力,最终导致网站经营利润微乎其微。
(三)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障碍
当然,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由于电子支付正处于自身发展完善阶段,各国司法及金融监管部门尚未对其形成一致的看法;而电子商务作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它的法律框架不应只局限于一国的范围内,而应得到国际间的认可和遵守,适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
因此,不仅应从关注电子支付的具体应用角度,也应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
我国目前在有关电子支付的法律制定方面刚刚起步,在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双方都存在道德风险。一方面,消费者担心在线使用信用卡账户会泄露自己的个人资料;另一方面,旅游网站对在线恶意预订的消费者不能采取任何法律制裁的手段,仍然只能运用传统的离线方法进行辨别。
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大力推动建设,改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旅游经济政府要牵头组织旅游企业、银行、信息产业、法律等有关部门,集中解决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强化宏观调控功效,从总体上把握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的大方向,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金融和法律等环境。当网络化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如何保障国际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
因此,应当注重研究建立行业内的旅游电子商务的有关操作规范,形成在新兴市场上的有序竞争,在实现旅游业行业内部自律的同时,加强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规范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保证旅游电子商务的顺利运作。适当的时候可先推出地方性的电子商务法规,使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有法可依。
(二)创新旅游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旅游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从总体上可分为旅游企业间的在线电子商务模式(BTOB)和旅游企业对网上游客的在线电子商务模式(BTOC)。从旅游业务、服务供应商的角度来看,BTOB模式是BTOC模式的前提和基础,BTOC是在BTOB模式中传统业务支持基础上的一种在线运营与服务系统,并结合在线游客的旅行时间、目的地、地接日程安排等旅行需求,设计相应的符合本企业的旅游信息、商务运营模式的系统。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旅游供给网络为基础。因此,首先应在各旅游实体之间开展BTOB业务,形成良好的交易习惯并为BTOC业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三)加强旅游网站自身建设
1.推广网上社区,加强网络信息深层次的开发力度
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者都希望在做出旅游活动决策前,能够在网上得到动态的、超出旅游宣传手册所能提供的关于旅游目的地各方面情况的介绍,看到反映目的地风情的照片和录像片断。
所以应该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为旅游者提供感兴趣的深层信息,加强网站的FAQs(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页面的设计。
2.用网站开展特色领域促销
旅游网站还可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在网上自行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独特风格。设计独特旅游产品满足特定顾客的个性化需要,是旅行网站参与电子商务竞争的理想策略。
3.强调经济性和便利性
旅游电子商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价格经济性和购买便利性,这也是旅游电子商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既符合旅游需求未来发展的主流,也是旅游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4.兼顾产品价格的稳定性
虽然一些大的旅游网站强调个别旅游产品如航空机票、酒店客户等的价格浮动性,但还应适当注意其产品的价格稳定性。
虽然价格浮动对于旅游产品的淡季销售有着重要意义,但旅游网站报价的一致性能够为上网旅游者提供安全感。因为对于众多旅游者来说,他们一般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对旅游产品进行网络预定。如果他们决定采取预订行动时产品价格发生变动,会影响预订者对产品价格的信任度,并进而导致他们可能不再浏览该网页。因此,旅游网站在实现价格波动性的同时还应当兼顾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
旅游电子商务将给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给中国赶超世界创造了一次绝好机会。随着上述一些瓶颈问题的解决和相应对策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时代必将来临。
参考文献:
[1]卢新德,王爱华:.WTO与中国对外贸易,山东人民出版社,第340-349页
[2]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第53-55页
关键词: 互联网 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一、引言
近期,正当几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向传统金融业发起挑战之际,连接电子支付和基金理财行业的“余额宝”产品成功推出,引发了电子支付和金融业的跨界热议,该创新业务极大的搅动了市场。“余额宝”是阿里巴巴支付宝近日推出的一元钱起买、随时可卖出的基金理财产品,甚至不用将钱赎回就可以直接用于网购。天弘基金是和支付宝第一家合作的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增利宝是首只入驻支付宝的基金产品。在支付宝和余额宝两者之间建立起桥梁,给支付宝大量沉淀资金一个增值通道的创新,拓宽了百姓的投资渠道。同时,余额宝在实现资金增值的同时,没有削弱支付宝方便支付购物的功能。客户随时可以将支付宝上的资金转到余额宝上实现增值,也可以随时从余额宝里转到支付宝里进行购物。这克服了过去支付宝上大量沉淀资金没有任何收益,包括不支付利息的缺陷。
截至2013年6月30日24 点,余额宝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251.56 万,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01 亿元。余额宝只用了18 天时间就将合作伙伴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推上了中国用户数最大的货币基金的宝座,存量转入资金规模达到57亿元。照此速度下去,一年时间余额宝将累积转入资金1000 亿元以上。这相当于一家大型银行的一级分行几十年的各项存款余额。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和根基在于资金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储蓄存款特别是低成本的活期储蓄存款,而余额宝正好卡住了银行资金来源的咽喉。余额宝的成功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内蒙君正是天弘基金的股东,持股36%;金证股份则是天弘基金直销系统与支付宝系统进行对接的系统支持商,共同开发新型直销系统。
二、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的影响
商业银行由于体制和政策因素,长期处于金融服务机构的核心地位。大多金融业务和渠道被商业银行控制和垄断,在金融市场之中明显处于强势地位。但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的垄断局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批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对金融业逐步渗透,加快金融业的政策和制度不断调整和创新,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造成了显著冲击。以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为例,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地位就已经被边缘化。如今,支付宝公司与合作天弘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余额宝,开始争夺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和活期存款业务的利润。尽管余额宝打着政策的球上线,但倍受违规争议。证监会在随后的新闻会上,点名余额宝业务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但是,证监会并没有暂停余额宝业务,认为余额宝是基金销售模式的创新并给予明确支持。监管层放行余额宝反映出我国政府加快金融服务业改革和开放的决心,支持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弥补商业银行在诸多业务上的不足,使我国金融服务业向民间资本开放迈进了一大步。余额宝顺利推出后,其引发的聚集效应和蝴蝶效应马上得到呈现。“活期宝”、“现金宝”、“挖财APP 理财”和“新浪微银行”等等纷纷上线,开展与商业银行相关业务有竞争关系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以,余额宝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
(二)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
目前,支付宝的备付金规模大约在二百亿元,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 年12 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约为16万亿。有学者认为即使备付金全部转入到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影响微乎其微。单纯从余额宝目前备付金规模来看,学者们的看法似乎合理。但从美国市场经验看,上世纪6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约为60%,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而分流了活期存款,30 年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已降至10%,这说明货币基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长期影响尤为明显。支付宝客户以青少年为主,80后客户占六成以上,经济积累单薄,渴望其小额资金稳健增值。尽管支付宝客户被告知余额宝本质是一种理财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支付宝客户对支付宝的安全和信誉有极高的认同度,在主观上已经把余额宝和高息活期存款同化了,所以支付宝客户将活期存款转入余额宝概率很高。根据央行统计,2012年12月末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为16万亿。余额宝推出的最终战略意图就在于划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润。
(三)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余额宝有理财和消费两重功能,收益按天结算,属于低收益的理财产品。从增利宝的特点和投资结构来看,增利宝与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的超短理财产品性质最接近。根据天弘基金公司官网公布的增宝利历史收益数据,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增利宝的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大幅度超过多数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理财产品。以2013 年7 月21 到2013 年7 月28 理财时段为例,余额宝的收益超过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1 天周期理财产品的收益100%。与余额宝收益接近的是上海银行易精灵产品,但开户需要30万元,申购资金10万元起。表1中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类型与增利宝相同,都属于非保体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但在申购资金要求和申购赎回时间皆比余额宝苛刻许多。因此,有部分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客户会转投余额宝,这对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造成冲击。
三、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高度重视互联网“长尾效应”,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商业银行一直作为我国重要信用支撑机构,是各种金融机构中唯一能吸收活期存款的机构。存贷利润差是银行商业模式的根基,活期存款是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从客户管理的角度上看,商业银行却对活期客户的管理投入很少,活期客户属于商业银行的非流行客户,却给商业银行创造了大量利润。根据“长尾”效应,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金融政策的保护下,对活期存款只给予活期利息,客户的回报率极低。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步打破商业银行在物理和政策方面的天然屏障,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瞄准银行客户“长尾”市场,开始抢占被商业银行垄断的16万亿活期存款市场。面对互联网基金的竞争,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垄断思维,敏捷响应市场的变化,提升客户活期存款价值和加强个性化服务,如推出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商业银行可以与流动性管理好、历史业绩稳定和优秀的基金公司合作,为客户进行活期余额理财服务,加强客户个性化服务。
四、结束语
余额宝的推出得到支付宝客户的极大认可,也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对金融市场的重构步伐。商业银行必须充分重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革,并积极主动创新,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
参考文献
[1] 邱勋,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新金融,2013(09)。
[2] 金鼎,“余额宝”创新搅动市场[J],股市动态分析[J],2013(04)。
[3] 李宇健,“余额宝”催生互联网金融机遇[J],南方企业家,2013(07)。
【关键词】电子商务大环境 创新性营销课程教学
The Creative Teaching of Marketing Course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WEI Yi-li, HE Shuang, WU Rong-juang
(Ai’en School,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In general, the current marketing courses’ teaching is not adaptive to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of 21st century. Firstly, the report analyzed the current high education teaching situation of one of the marketing courses,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then identified th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lastly presented the suggeste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Abstract】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9-02
网络空间已成为企业争夺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迅速建立网上交流和交易的手段是企业立于不败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网络加快了从大规模市场向细分市场的过渡,众多中小企业通过在线上交易手段一跃成为耀眼的企业。企业规模成为不确定的优势。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借助互联网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2]。本文以《营销管理》这门课程为例,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营销管理》课程与这一电子商务大背景下存在的一些主要教学问题,然后再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营销管理》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思路和改进措施。
一、高校《营销管理》课程的基本内容
《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须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理论是为包括策划营销战略、营销环境及其分析方法、消费者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战略、营销4P组合、品牌决策、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等营销管理内容而服务。
二、高校《营销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营销管理》课程的普遍看法
在很多高校,《营销管理》课程是营销专业大三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让已在大一和大二修完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课程的大三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相关方法、模型、范式和流程等进行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践。但学生们普遍感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理论为主,并未体实践课特色。
2.师资的教学能力局限性
目前很多教《营销管理》课程的老师并没有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践经验,再加之无强烈的以营销实践为导向教学理念,那只能使得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3.授课老师看待电子商务的角度要调整
在大一或大二教《电子商务》课程的老师,一般已教学生们电子商务方法的概论,其中包括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模式和线下物流管理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等基础电子商务相关内容。因此,《营销管理》等课程的任课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进行营销策划等营销管理技能。即,要让学生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竞争环境来看,不应把电子商务作为营销管理活动的一个方面来考虑。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1. 针对大三学生,授课老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理论知识,然后从企业的具体营销环境、尤其是电子商务环境出发,训练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使学生懂得理论是为营销管理实践服务的。通过一定学时数的学习,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那么,原本他们认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就会转化为他们掌握的营销管理技能。
2. 从学校层面来说,为老师争取产学研项目经费,借此老师得到去企业学习的机会,体会企业所处的电子商务环境。从学院层面来讲,应该为学生建立相关电子商务和营销管理实践基地,让任课老师结合这些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等环境下的营销管理能力,教学相长,这必将极大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3]。
3. 正确理解21世纪的电子商务环境,任课老师可以从工业品和消费品不同营销特点分析电子商务环境,可从People、Mental Stimulus 、Information 和Possession Processing 4个方面去分析电子商务环境,或从High、Medium 和Low Contact等角度去分析企业的电子商务环境[4]。譬如,People Processing 和high Contact 需要第一线营销服务人员高度互动,因此,这类企业没有处在高强度的电子商务竞争环境下,但合理的线上和线下客服管理仍是重要的成功要素。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应对措施时充分考虑了21世纪电子商务这一竞争性营销环境,提出了高校《营销管理》等课程的老师应如何将营销理论转化为营销管理技能的教学思路。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国君,刘志成. 从电子商务课程的创新性改革看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消费导报(前沿视角), 2010,(8).
[2]陈娟.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12- 02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1 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分析
(1)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目前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2)政策与法规滞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对于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
(3)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会开机使用财务软件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厂家在安装财务软件时作了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人员在使用时还是经常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轻者会导致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
(4)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使会计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
(5)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2 对如何推进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的探讨
2.1 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
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力度,转变对会计电算化的固有看法,使人们对其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及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应加快会计电算化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并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与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
2.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电算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所以对电算化人员的培养工作要经常进行,并通过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进行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2.3 推动会计电算化软件产业发展
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前提,软件的使用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否继续和深入。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会计软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相结合,倡导强强联合,以培养出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在加强国内联合的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建立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关系。
(2)支持国产软件,制定在国内与国际产品同品质情形下国产软件优先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3)要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需要的会计软件。
2.4 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站在企业信息化的战略高度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不少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等业务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会计电算化一定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
(1)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
(2)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的网络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映射,提高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和有效性。
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21世纪的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人才,我们应继续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探索和研究,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辉.会计电算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消费信贷; 信用卡线上支付; 影响因素;作用机理
1 引 言
当前,网络零售已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方面,网络支付环节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持服务行业,对于网络购物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消费信贷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线上消费信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用卡的线上支付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支付方式,也是线上消费信贷的重要体现.
自从1989年Davis[1]针对信息技术扩散与应用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并且通过调研问卷开发出经典的量表后,大量学者把创新扩散理论应用到IT的扩散上.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学者对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的应用研究较多,而且大都是整合多个理论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度.不仅从技术本身所拥有的特质,同时也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的采纳意愿和行为[2-3].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单一模型应用的较多,包括对网上银行、手机支付、ERP应用和网络购买行为的研究等,也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4-8].但是目前关于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信用卡支付行为的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实证方面,国内学者能够较好地借鉴国外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但在数据的处理上却较多地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由于模型大多会牵涉到显变量和潜变量,而结构方程模型就是同时处理包含潜变量和显变量的模型,一般来说,结构方程模型处理数据比回归方法要好些.所以,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行为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指明影响因素间作用的量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线上消费信贷发展的相关建议.
2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信贷行为影响
因素识别与问卷分析
2.1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整理和总结,并结合信用卡先透支消费后还款的特点找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影响消费者信用卡使用态度和意愿行为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信用卡效应、线上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态度与线上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意愿等.
感知易用性指的是消费者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容易程度,如果网络购物时使用信用卡支付比使用借记卡容易时,则使用信用卡支付更有可能被消费者接受;感知有用性,指的是消费者感觉网络消费时使用信用卡支付会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便利,如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和提高办事效率等;感知风险指的是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使用信用卡支付时该行为可能给用户带来的各种风险的主观预期,包括财务风险、隐私泄露风险、操作不当带来不利后果的风险等,例如忘记在免息期内还款导致罚息等;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是信用卡体现其信用特征的重要标志,绝大多数信用卡都提供了免息还款期,只要持卡人在免息还款期内全额偿还借款,则不需要为此笔借款支付利息.可以假设理性消费者在不需要支付利息的情况下会尽量使用信用卡来支付开支,除非此交易不支持信用卡或者使用信用卡不如现金方便,本文把由于信用卡消费信贷独特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命名为“信用卡效应”;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态度是指消费者对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看法或主观倾向性;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指的是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网上支付的主观机率,其意愿越强,代表使用的可能性越大.
2.2 调研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自陈式问卷调研,依据之前学者开发的经典量表,并结合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特点设计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内容以Likert5量表的形式为主,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设为1~5分,调研对象主要为西安市有网络购物或消费经历信用卡持卡人,发放问卷175份,其中网上55份,书面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2.3%.在整理好回收的问卷后,首先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 a信度系数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使用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来净化测量项目.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的信度检验的标准有两个,两个标准同时成立方可删除此项目:一是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值小于0.3;二是删除此项目可以增加a系数值.一般来说,Cronbach a值大于0.7为高信度,小于0.35为低信度,0.5为最低可以接受的信度水平.按照信度检验的标准,本问卷的题项除感知风险的两个题项外均不符合删除标准,去掉符合删除标准的题项后数据Cronbach a值大于0.7,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较好,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3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消费信贷行为
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
3.1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的概
念模型构建
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信用卡效应会影响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态度和意愿,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比如信用卡线上支付风险的存在会让用户对其有用性感知的降低,信用卡特点带来的信用卡效应会强化用户对有用性的感知;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
基于上述逻辑,本文提出互联网环境下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2 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与评价
本研究设定针对AMOS 7.0软件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SEM),该模型的路径图如图2所示,初始结构方程的拟合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绝对拟合度的衡量指标中,模型的χ2值在测度项的显著性概率为0.143大于0.05,χ2/df值小于3,GFI、RMR、PNFI都达到了模型的评价标准,但是RMSEA指标没有达到模型评价标准;简约拟合度衡量指标NFI达到了模型的评价标准,而PGFI指标低于评价标准,这表明模型的简约程度不够,也就是说整个模型中存在无效或意义不大的路径;增值拟合度其衡量指标IFI、CFI都大于评价标准0.95,增值拟合程度很理想.因此,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但是模型的简约性不够,所以,在接下来的的模型修正过程中需要把重点放在模型简化当中.
3.3 修正后模型的评价与实证结论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可知,模型的拟合的整体结构是比较理想的,只是模型简约程度不够,有些测度项之间因子载荷绝对值特别小 ,相互之间关系不明显,所以可以删除部分路径,从因子载荷绝对值最小的路径开始调整,并且每次调整后都会给出下一次调整的调整参考意见,直到得到最终的拟合模型.
评估SEM模型的标准主要有:绝对拟合度、简约拟合度和增值拟合度,如表3所示,均符合推荐的标准,修正后拟合结果较好.修正后的SEM模型各外因变量与内因变量之间的估计参数系数的临界比、标准化估计值和路径关系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到,因子载荷绝对值适中,不存在因子载荷绝对值特别小的情况,而且达到概率显著性水平.与修正前相比,临界比率(CR)增大了,模型中因变量的收敛效度和模型的可识别性提高了.
3.4 实证结论
根据修正模型的回归参数估计表4和修正后结构方程的路径图3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实证结论:感知有用性、信用卡效应以及使用的态度与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使用的态度的影响最大;同时感知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用卡效应等四个因素通过影响使用的态度间接影响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支付的意愿,其中感知风险与使用的态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与感知有用性存在相互影响.
4 促进线上消费信贷的相关建议
4.1 以实用性为指导简化操作
根据前文的实证结论可知感知易用性对于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感知有用性和使用的态度间接作用于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所以信用卡线上平台提供的支付结算过程必须首先考虑该支付过程确实能够为用户带来实际的效用,然后再考虑如何简化相关的操作.
4.2 加强信用卡产品和服务的推广
从实证结果来看,感知有用性对于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态度和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作用非常显著.这些信用卡发卡机构和商家提供的分期付款、折扣优惠、积分等必须通过宣传和推广让消费者了解知道后才会影响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态度和意愿.
4.3 支付的安全性是基础
感知风险对于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相关性不是很大.这也许可以用双因素理论来解释,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意感,但是不会带来满意感.也许感知风险只能归类到保健因素,用户肯定不会选择具有风险的信用卡线上支付平台进行支付结算,如果这个平台是安全的,也不一定就会加强用户对于该平台的釆用.
4.4 加强关于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的推广
根据前文的实证结论可以知道信用卡效应对于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态度和用户使用信用卡线上支付的意愿作用显著.信用卡与借记卡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其具有消费信贷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Fred D DAVI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 MIS Quarterly, 1989.13(3): 319-340.
[2] Hsipeng LU, Chinlung HSU, Hsiuying HSU.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risk upon intention to use online applications [J].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Computer Security, 2005.13(2): 106-120.
[3] Jianfeng WANG.Consumption of debt:a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pproach[D].Tucson, Arizona: Management,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2006.
[4] 董萍,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行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2007.
[5] 张翼,但斌,李伟,张旭梅.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平台显著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 (11):194-196.
[6] 孙卫.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