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人体工程学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体工程学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体工程学作用

第1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任务驱动;职业能力;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94-02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与专业相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是基于特定的职业项目,任务的实施体现了该职业项目的工作过程,任务的完成过程是学生通过真实地参与工作过程,既获得了最受企业关注的职业经验,又关注学生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的构建与积累。

2.以实训项目为训练单元,以任务做驱动。传统的项目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我们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流的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基本素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引入竞争与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在项目实训时,我们把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为了避免学生在多个项目重复担任某一职责,我们对每位学生在项目中所担任工作都有记录,要求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担任过项目合作工作中的所有岗位。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工作任务的角色,又能真实体现实际工作情境,对于培养学生协同工作能力大有好处。同时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责任,共同有条不紊地完成项目;而且充分体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还要扮演客户的角色去挑剔作品的补足,学生要不断地和客户沟通,按照客户需求对作品进行修改。通过交流、沟通、改进去主动验证所学知识,积极探究扩展的知识,培养学生客户服务的意识,锻炼学生工作的耐性。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Director多媒体制作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选取典型项目,优化教学内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对企业岗位里适合高职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相关的学习情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教学项目,一个工作任务为一个项目单位,将每个典型的项目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平台。

2.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所以要确定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基本的职业能力在本课程中应予以培养,将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学习情境的内容不仅要能涵盖专业知识点,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去确定专业“知识点”的目标。学习情境的设计同时也是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的转化与体现,内容往往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项目。问题的引入要与项目设计的任务相关联,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设计理论基础和相关多媒体软件的掌握,创设了“编写了一本儿童识字的书籍,需要制作配套的儿童识字光盘”的这一问题情境,提出了“如何制作多媒体光盘”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出多媒体演示光盘的主要包括的几个重点问题,然后,教师在对问题进行归纳汇总的基础上,提出本节的学习任务――儿童识字光盘的制作。(2)师生互动,分析项目。任务提出后,教师把一些以前设计好的项目向学生介绍,包括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用途等,学生可以此作为参考借鉴。然后是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个环节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任务的方式进行,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包含制作流程、小组分工、时间安排等),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分析。这个环节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合作学习,完成项目。项目的实施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的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在分析任务后,按统一确定的工作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完成儿童识字光盘制作项目,其基本流程是:光盘片头和片尾动画制作图片、动画等各类素材的准备在Director中进行组装编排各个场景画面进行脚本的编写控制页面间的跳转渲染输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加以辅导或引导,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4)拓展项目、体现分层。每组学生都要进行项目汇报,现场演示项目成果,介绍设计过程、关键技术和组内任务分工,并对作品存在问题作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能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总结制作过程及其相关技术,有利于反思与提高。(5)多维评价、拓展思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创新纳入到成绩评定中;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多媒体光盘制作的任务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项目组进行优劣点评,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做到公开公平。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1.任务的设计要全面。任务的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能够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任务的难度可逐步加强。三是要力求贴近现实生活或未来职场需求。四是要有助于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2.教师的能力要不断提高。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应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了解,要集项目设计、管理、实施、评价等多元能力于一身。

四、小结

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解决学生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通过“工作过程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了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以及沟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而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应体现在学生分析任务、完成工作流程、创作完整作品的实践过程之中。只要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的确提升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明确了将来的奋斗方向,就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晓旭.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任务[J].中国西部科技,2011,(7).

[2]刘莉萍.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电子商务图像与动画设计》课程整体设计[J].电子商务,2010,(4).

[3]黄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11,(4).

[4]卫海英.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的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时间教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5).

[5]陈鑫.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5年制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2,(11).

第2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功能;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2

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及发展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原出希腊文“Ergos”,即“工作、劳动”和“nomes”即“规律”,也就是探讨人们劳动、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这门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才开始有了系统的研究。在我国也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据西汉文献记载,在制造兵器时,要考虑大小合手、长短适中。明代家具设计为了使人触感舒适,椅子的靠背做成适合人体脊柱弯曲的曲线,棱角做成钝圆型,椅角做成圆柱塑,这些都融进了中国古代朴素的人体工程学思想。这就说明人体工程学原本就是研究人在适度的劳动中用力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将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的。

人体工程学是建立在技术科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的交叉点上, 它利用解剖学、人体测量学及生物物理学等研究成果来研究人在生存环境中可能拥有的功能, 以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与劳动条件, 保证劳动的效率和安全, 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人体工程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体工程学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1 运用人体工程学可以密切环境与人的关系, 通过对人体特征及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 可以加强环境的有效利用, 使环境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二)使功能得以量化

在以往的设计中, 对于功能问题多凭经验而缺少科学的根据, 而运用人体工程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通过有效地功能价值分析, 减少了设计的盲目性。解决该问题包括人在环境的运动状态的功能组织原则、排列原则和使用频度等1

(三)为环境空间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人的生理结构及特征、生活内容及性质、活动规律及范围是决定室内外空间的性质、尺度、形状的重要因素。而人体工程学提出了“舒适带”的理论, 使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生理条件, 并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这其中包括空气成分、气象条件、光辐射及其声波、磁场温度、湿度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四)提供适应人感觉的环境条件

人的感觉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和一定的限度, 人体工程学就是从一般规律着手研究其特性、共性而制定的原则。对于任何一件家用电器特别是视听设备系统, 它的质量效果除本身技术质量以外, 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它所在空间适应人体工程学的程。

1、视觉系统

环境对人所产生的作用, 绝大多数是通过人的视觉实现。掌握人体工程学可以正确地运动用光学原理来保护人的视力, 了解人的生理结构、视觉特征与视野范围可以获得最佳视觉效果的途径, 并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2、听觉系统

人耳作为听觉系统包括两种功能, 一是获得声音功能, 二是寻求平衡与确立位置的功能。人体工程学主要运用声学原理进行研究人耳与声音的关系、听觉效果以及噪声对人的危害等。

3、嗅觉、味觉与触觉系统

嗅觉、味觉及触觉方面的效果对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予地重视, 正确对待,这也是用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客观需要。

三、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研究

景观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是人体工程学在空间设计中的有效利用,是研究人体工程学与空间条件之间正确、合理的关系,以取得最高生活机能效率。空间设计是“为人造物”,.创造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环境。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强调“天人合一”。景观设计的研究重心也应该放置在“人”上面。人体的结构非常复杂,由运动器官、感觉器官、消化器官、大脑等共同构成。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尺度,活动能力更有一定的限度,无论是采取坐、立、卧、行中的哪一个活动,都有一定的限度和方式,因此,对于与活动有关的空间计划和设施器物等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人的形体特征、动作特性和体能极限等人体因素,使活动效率提高到最大程度,身体疲劳降低到最小程度,并使人承受一定的负荷及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同时,还要考虑人的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的温度、湿度、噪音、光线和气味等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体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效率。此外,年龄、性别、个体、体质和智能等个人差异和民族差别,地域特征以及经济技术指标,都是值得考虑的设计因素。

四、《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创造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的室外环境的学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体工程学和景观设计在思想和内容上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研究人和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人是环境的主角,环境是人的环境,人的一切活动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因此《人体工程学》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极其重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是其根本,对空间的研究是如何强调科学性和艺术性,如何为人服务,而《人体工程学》根据人体测量数据,从人的尺度,行为空间(动作域),生理空间以及知觉空间等,确定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的划分和尺寸,使空间更有利于人们的活动,为确定人们在室外活动所需空间范围提供主要依据。

其次,设施与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和很重要的地位,对室外环境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其形体、尺度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设施与陈设的使用范围也要求由人体工程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景观设计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室外环境包括气温与气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气味环境等,它们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巨大,是环境艺术设计探讨的重要问题,人体工程学正为室外环境的设计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总之,在景观设计中不论是整体规划还是细节处理,都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都以创造人的使用方便和舒适为目的,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无疑需要人体工程学提供准确的设计航标。

五、人体工程学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一)景观设计中的空间环境心理。

人在室外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1、领域性与人际关系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室外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来确定人际距离,印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臣离、公众距离。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私密性则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外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人们“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二)景观设计中色彩与环境心理的应用。

人们总是最先用视觉来感受环境,而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色彩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视觉美感,也影响着人的情绪和工作生活效率研究发现,人置身予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降低l 至2 度,脉搏每分钟减少4 至8 次,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担减轻,表现出一副安静自若的神态,促使人更加冷静地对待现实。

(三)光影与环境心理的关系。

现代室外光环境的设计中,光不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还是界定空间、分割空间、室内空间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光还表现一定的装饰内容、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趋向于实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光和影的衬托给人们提供了愉悦的视觉刺激,是营造气氛与创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安藤忠雄认为:“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赋予材料更动人的‘表情’”。由于光的功能是多元化的,现代室外光环境的设计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表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特性,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创造某种环境气氛、制造某种情调、实现特定构思的环境设计,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消费。例如通过灯光与环境的结合设计出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光线的合理运用,改变了环境的固有色给人的视觉带来协调性,划分且营造出一个优雅的环境氛围,使人对空间产生无限的遐想。

综合上述的分析,掌握人体工程学不仅能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和方法, 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待设计的理念产生了质的改变。设计不是想当然的行为, 知其然, 更应知其所以然。

景观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借助人体测量资料设计室外动态空间的可行性,并作为空间计划和活动设备的根据;另一方面凭借运动与感觉、生理和心理的研究资料作为环境条件设计的可靠标准,并作为环境设计的根据,再以这两方面为参照,即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范围内,设计出有效使用面积最大、单位造价最低、资源消耗最少、人与环境最和谐的室外空间。

参考文献:

第3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人机工程;煤矿机械;应用

1为何如此重视人机工程学在煤矿机械的作用

中国是产煤大国,因资源丰富所以矿山机械产品也很多,煤矿机械属于野外施工中的重型机械,设备不仅庞大,而且操作复杂,而且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噪音、油污、振动等干扰因素多,并且天气的复杂多变也影响操作员的正常工作,因此长时间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操作员一直不停地操作会因疲劳无法提高生产效率。现在人们对煤机设备的设计即希望造型新颖、布局合理、线条优美等有着审美价值,又希望操作过程中疲劳和精神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人机工程学作为这些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它涵盖的综合性较强,例如:人体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美学等各种方面理论的知识、研究方法和手段, 运行到整个体统中去,把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合到机械中区,让人与环境与机电设备三者这件的关系相互贯通, 这样操作简便、安全舒适、让人、机、环境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

2人机工程学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作用

2.1人体数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矿井工作环境很艰苦也很很特殊, 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机械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希望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的工作环境,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掌握机械的使用范围和人体各部分尺寸范围, 把人体测量数据灌入到机器中去。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把设备操纵的重点放在人的主操作位置上, 机械的运动和操控都是由人来主导,要符合人的操作习惯, 这样可以保证操作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舒适、安全和有效果。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要结合操作者的操作的力度,把数据控制在范围内,方便操作。要是可以达到以上要求,这种人、机、环境三方何为一体的效果才能达到最理想的阶段。

2.2人性化设计的机械界面

这里所指的操作界面主要是指人机界面的页面。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面交流。我们所知煤矿设备由于机械较庞大所以结构复杂、零部件机构较多,所以操作界面很是复杂和繁琐。界面杂乱无序会让你眼花缭乱,操作起来使人烦躁,还有种很粗糙的感觉,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所希望的人机界面,在外形上要美观大方,操作上要通俗易懂、操作便利,而且要有引导功能,让操作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操作面板是人与机器相交的主要界面,人在面板上进行运行操作,操作起其位置和倾斜角度达到人的需求,对界面上的显示、控制装置的大小、位置等,都要适应的人的舒适度,这样在操作时可以便捷、正确和高效的工作状态。

2.3减少煤矿机械操作中的噪音

煤炭工业是多噪声行业, 这种噪声不止存在在一个环节中,而是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都存在的,所以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煤矿生产设备噪声的生源繁多而且音量很高。这种噪声长时间下来对人耳可造成听力损失;这种噪声已经严重到影响技术员的正常工作,还造成人的睡眠质量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音量太大,技术员在工作中无法专注,会引起一系列的工作上的失误,对于较大负荷的强度工作,如果因为噪声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不仅如此,因为噪声还会让仪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造成仪表读数不准、失灵,甚至还可能金属材料因声疲劳而破坏。 因此,设计人员在煤矿机械设备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噪声的因素,我们要减少因噪声带来的影响。例如在设计时,设计人员了解煤矿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是噪声最大的发源地,我们就要减少这些部件的噪声,在通风机选型、空气动力学设计与机械设计时,保证通风机工作时噪声较低,或是把通风机的尺寸变大或是缩小,设计的这些原理,前提是不能影响技术经济的指标下,方可达到减低噪声的效果。

3结束语

现代化的机械工程在设计中会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已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结合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在设计中的影响。保证技术人员在工作操作中者可以放心安全的工作,还能保证提高工作效率。机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为的因素才可以解决劳动主体与劳动工具之间的矛盾,但也因现在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设计的有些产品无法适应人的操作,这样就不可能达到期望的人机协调。随着科学进步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又更近一步的了解,对科技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让人与科学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人们体会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也不断的从经验与教训中认识到了人机系统协调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了人机工程学在机械操作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要不断的探究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高焕,刘潇骁.分析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A].煤炭技术,2013(05).

[2]杨丽艳.浅谈人机工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A].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05).

[3]何萍.人机工程学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4]李俊.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应用,2011(02).

[5]王建军.人机工程学在人性化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114).

[6]耿晓亮,于会荣,韩燕.人机工程在煤矿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09).

第4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课程建设;注册安全工程师

作者简介:朱方(198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安全工程系,讲师;刘宏(1968-),男,江苏江都人,江苏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改研究课题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3JGYB0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36-02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筹建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五所高校之一,坚持“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办学思想,培养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安全人机工程”是以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安全为前提、以工效为目标,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环境适宜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使人一机一环境相协调,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本课程专业基础性强,为后续设备安全技术、职业卫生防治技术、通风除尘技术、噪声控制技术、工业防毒技术等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实践性强,所传授内容直接与工程实践的需要相衔接,有助于培养学生安全系统设计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几乎被所有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列为核心课程。

为适应该课程的特点,笔者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努力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课程建设

1.结合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通过在人机间合理分配功能,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人的安全健康。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发展,该学科发展很快。许多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和运用,出版了许多安全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有些结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多的航天、采矿、交通等行业特点,有些内容与后续的机械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噪声控制技术等专业课内容重复。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根据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编写了安全人机工程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围绕人机结合面这一中心,通过讲述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特性,人机功能分配、作业环境布局原则,培养学生进行安全人机系统设计、人机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能力。使得学生所学内容能够与工程实践接轨,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注册师培养三位一体的课学实践体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能较快进入角色,承担相应任务。

2.重视实验教学

安全人机工程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是人的生理特征,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了三个实验,人机动作协调实验、人的安全反应限度实验、人体疲劳测定,并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在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上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实验,了解人的协调、反应限度、疲劳情况,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实验装置的结构、性能和流程,并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独立设计实验项目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及关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编写实验报告,处理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构建多样的教辅资料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托江苏大学图书馆丰富的电子数据库和馆藏图书,学生可以方便查阅各种有关安全人机工程方面的资料,如《Applied Erg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Ergonomics in Design: The Quarterly of Human Factors Applications》、《Human Factors》、《Journal of Cognitive Engineering and Decision Making 》等知名期刊;《人机工程学入门:简明参考指南》、《设计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等参考书。

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料,如人体工作域、工作环境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的flas,人体测量项目、人的视错觉、颜色的心理作用、作业环境的数码图片,《Objectified》工业设计纪录片,工作座椅设计实例等。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1.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教师满堂灌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兴趣不强、学习效果不好,探索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讲授完第二章人体的测量参数后,给学生布置设计工作座椅的课后作业,从学生提交的作业中选择一部分,结合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知识做成课件,进行工作座椅的安全人机学设计专题授课。分析工作座椅设计时应考虑的安全人机学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展开讨论,指出其设计不足,并提出设计改善意见。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实验作业,丰富了多媒体课件,对于作业前、讨论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有了一定的体会。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讨论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参与积极性高,课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2.现场参观学习

安全人机工程学中的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对于接触企业较少的大三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单纯讲授知识点难以取得较好的授课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认识实习环节,专门安排到作业环境设计考虑到人机因素的企业去实地参观,然后进行授课,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学生学习认识,做到了教学、工程应用相结合。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谏壁发电厂近年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全面引进了NOSA(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ssociation)安健环五星管理系统的理念和方法,对厂区内的光环境、温度环境、色彩环境、有毒环境、振动与噪声环境、安全标示等进行了安全人机学改造。通过认识实习,学生深入现场实际,由企业安全员结合NOSA安健环五星管理系统要求具体讲解厂区环境改造情况。在课堂上,根据人机学作业环境设计原理,分析厂区环境改造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多媒体资源配合教学

课题教学如果仅有演示文档,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再加上授课内容较抽象,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充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动画、图形、声音、短片等内容,展现生产实际情景,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使枯燥的知识变成动态清晰表达的知识。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根据安全工程系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讲义、设计资料、实验指导书、习题库等教学资料。今后准备整合现有资源,建设课程网站,将电子教案整理出版。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申请“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学生在科研中探索性、创新性学习。增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建立稳定的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准备开设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辉,袁昌明,等.《安全人机工程》教学内容设置于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1,(8):94-95.

第5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水工程水质管网系统工艺设备

Abstract:Accordingtothedefinitionofmunicipalwaterengineering,thispaperistoexplainmunicipalwaterengineering’soriginanddevelopmentinourcountry,andthecoresandthefutureofmunicipalwaterengineering.

Keywords:municipalwaterengineeringquantityofwaterpipingsystemprocessequipment

1.城市水工程学科的沿革

1.1水工程学科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不可代替的宝贵资源。人类生存离不开水,每人每天平均需要使用2~4L水。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由天然水体取水,经适当处理后,供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用过的水又排回天然水体。一般天然水体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排入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由于社会循环的水量不断增大,排入水体的废弃物已经超过的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水质不断恶化,使得水体遭到污染。受到污染的水体,将丧失和部分丧失使用功能,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以水的自然循环的“水利工程”和以水的采集、净化、生产加工成商品水的“水工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之为水工程学科。水工程学科含盖了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主要包括服务于水的自然循环的“水利工程”和以水的社会循环为服务对象,为实现水的社会循环提供所需的工程建设、技术装备、运营管理和技术服务的“水工业”。

1.2城市水工程学科

“城市水工程学科”是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以水质为中心,研究其水质和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以实现良性社会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工程技术学科。城市水工程学科是支持水工业的主干学科,它是以水工业发展中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前沿课题为研究对象,以科技进步带动水工业发展和进步。

1.3城市水工程学科的沿革

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是“城市水工程”学科的前身,它在我国建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为学习前苏联建设经验,提出“向苏联学习”的口号,所以也模仿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学科,在高等院校成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建国后的前30年,但由于当时实行的“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方针,而“给水排水”被归入“生活”类,所以长期发展缓慢,大大滞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进入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开始了快速发展,相应的对水的需求成倍地增加,而我国是一个说资源短缺的国家,从而引起了供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水污染治理滞后,大量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再加上农田化肥农药流失,使得水环境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80年代以后,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大,这与人对饮用水水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增大,这样在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水质矛盾就日益突出而上升成为主要矛盾。与此同时,以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以水质为中心的“城市水工程”也孕育而生。

2.城市水工程学科内涵

城市水工程学科是以水质为中心,研究水质和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学科,具体的说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与控制等三大部分。

2.1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水。不论它以何种形式、何种状态存在,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加以利用,是人类社会的财富,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狭义的水资源则认为水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可被人类直接开发利用的水。而且开发利用时必须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且不影响地球生态,同时要考虑水量和水质的要求。

2.1.1水资源概况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水。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可供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沼以及部分储存是地下的淡水资源,即“可利用的水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水资源仅指一定地域内逐年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量,具体来说是指河川径流量表征的地表水资源,以及参与水循环的以底下径流量表征的地下水资源。对一定地域范围而言,水资源的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随用水的目的与水质要求的不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地球上的水通过不段的蒸发、降雨和径流的循环实现再生和更新。其循环的基本形式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进入社会循环供人类使用的水,主要取自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地球上的总水量达14.6亿km3,但可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有限;特别是现代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污染,加剧了“水质”型缺水。

2.1.2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的目的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段发展。

水资源保护的内涵是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实行积极的保护与科学管理:一方面对水量的合理取用及对其补给源的保护,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涵养及保护水源、科学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水质的保护,包括制定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水质调查、监测和评价、制定水质规划、治理污染等。

水资源管理就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危害水资源的行为;保护水资源的水量及水质供应,以满足社会现实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

2.2市政给水排水工程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市政水工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城市生产用水、其他市政用水、各种来源和形式的污水与废水及各种水的处理、净化和排放。市政给排水工程含盖了市政水质工程、市政管网系统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三大块。

2.2.1市政水质工程

2.2.1.1水质工程简述

市政水质工程又可分为市政给水水质工程和市政排水水质工程两部分。市政给水水质工程主要是对从水源取来的水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得经过处理后的水符合相应的用水水质标准;市政排水水质工程是对收集的污(废)水进行处理,使经过处理后的水达到污(废)水排放标准。

市政水质工程对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物理一般方法有格栅和筛网拦截、混凝和絮凝、沉淀、气浮、吸附、粒状材料过滤以及曝气和吹脱等;化学方法有电解、化学沉淀、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物理化学方法有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和纳滤、超滤和微滤等;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方法等。

2.2.1.2水及污、废水的处理工艺

对每一项水质指标一般都有一种或几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但是,有时一项水质指标只有采用几种处理方法的组合才能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这种组合称为处理工艺。在具体情况下,如果有几种水质项目需要处理,就需要采用多种处理方法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相应的处理工艺。

当城市以轻度污染的河水为水源时,水中除了浑浊度和细菌学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外,水中有机物也常不符合要求,为除去水中有机物,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微量有机物,和在混凝、沉淀、过滤之后,增设臭氧氧化和粒状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方法,或在混凝投药之前增设生物预处理,或在混凝投药前后向水中投加氧化剂或粉末活性炭,经过处理后的水中微量有机物指标便可符合水质标准要求。

城市以含铁井水为水源时,一般水的含铁量和细菌学指标不符和要求。对此可以通过曝气和沉淀过虑去除二价铁。向滤后水加氯进行消毒,便可使水的细菌学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是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杀灭水中细菌。一般多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在排放前加氯消毒。城市工业废水的处理,要针对废水的性质,即要降低有机物含量,又要使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2.2.2市政管网系统工程

市政管网系统工程由管道和相应附属构筑物组成。管道承当水的输送任务;附属构筑物则起水压提升、水量调控以及污(废)水和雨水的收集等作用。市政管网系统工程分为市政给水管道系统和市政排水管道系统。

2.2.2.1市政给水管道系统

市政给水管道系统的任务是水的提升、水的输送和分配及水量的调节。其组成包括输水管(渠)道、配水管网、泵站、水量调节构筑物和给水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市政给水管道系统的总体布局,可分为统一供水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系统和区域供水系统;配水管网的布置是在给水系统总体布局基础上进行的,基本形式有树状网和环状网。输水管(渠)选线及布置在保证按安全送水和满足用户用水要求是前提下,充分利用重力流送水,以节省工程造价;同时要尽量不穿越如河谷、铁路等障碍。给水管道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流量计算、配水管网中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管径计算、管道系统水力计算、水泵扬程计算和给水管道系统优化计算。

2.2.2.2市政排水管道系统

市政排水管道系统的任务是将城市的污(废)水和降水按要求进行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厂或天然水体,其主要由污水支管、干管、主干管、雨水支管、雨水干管和排水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组成。

市政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形式。前者又分为完全合流制和部分合流制。新建的城区只能采用分流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改造难度大的可以将原来的合流制改造为部分合流制。排水管道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污(废)水和雨水流量计算、流速设计、最小管径计算、最小坡度设计及覆土厚度计算。

2.2.3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是城市水工程学科的重要内容。从组成上将,它是给水系统工程的末端和排水系统工程的起端;从水质控制上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是关键性工程措施之一。为保证人们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能用到安全优质的水和排放不致污染过分的水,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工程的设备和装置起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人们直接的用水点和排水点。

2.2.3.1建筑给水系统工程

建筑给水系统工程要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理修理方便的同时,要力求工程投资量最小;而满足用户对水的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是建筑给水系统工程的核心要求。

建筑给水系统工程一般由引入管、干管、主管、支管和用水设备组成。按用途不同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三类。给水方式有直接给水方式,设有水箱的供水方式,设水泵的给水方法,设水泵、畜水池、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方式和设气压给水装置的供水方式。供水方式的选择原则是: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理维修方便,在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给水系统简单,造价最省;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建筑消防系统工程作为建筑给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消防用水的要求供水。特别是现代建筑中的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群的消防系统,正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2.2.3.2建筑排水系统工程

建筑排水系统工程按排除污、废水的类别分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建筑雨水排水系统。三类排水系统可按需要独立设置或合并设置,分别称为建筑合流排水系统或建筑分流排水系统。独立设置或分流设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污、废水的性质、污染程度、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以及综合利用是可能性与处理要求等。同时,排水系统应该有通气管,将排水管道中的有害气体及时排至建筑物外。

2.3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与控制

2.3.1水工艺设备

2.3.1.1水工艺设备概述

水工艺设备,是以水质为核心的水工艺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水质、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制水成本的关键。现代化的水工艺与工程,应在精密、高效、节约动力和原材料、运行稳定的设备方面体现出来。

水工艺设备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一体化设备三大类。通用设备主要有各类阀门、泵和风机。

2.3.1.2水工艺专用设备

水工艺专用设备可分为物化处理设备和生化处理设备。

在水处理工艺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去除水中某些特定物质或承当整个水处理工艺中某一特定任务的设备,称物化处理设备。

水工艺中常用的物化处理设备有:拦污机械设备,排泥、排沙设备,撇油、撇沙设备,污泥浓缩脱水设备,搅拌设备,气浮设备,投药设备,消毒设备,过滤设备,离子交换设备,膜处理设备等。

生化处理设备主要有曝气设备和生物转盘。

水工艺一体化设备分小型一体化净水设备和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小型一体化净水设备是以地面水为水源,将混凝、沉淀、过滤三个净水单元合理地组合与同一设备内,再配以加药、消毒即可成为一个完整的小型净水设备。它适用于水量较小,远离城市供水系统以外的区域。一体化净水设备混凝、沉淀、过滤三个净水单元可根据不同原水水质及处理水量采用不同型式,但原则是:体积小,效率高。

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多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由于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强,采用生物处理比较经济有效,故基本都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根据处理工艺流程的不同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分为压力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间歇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和地埋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2.3.2水工艺过程检测与控制

水工艺过程检测分水质检测、水工艺参数检测和水工艺设备运行参数检测。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并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预期的要求和规定的水质标准,掌握水处理设备运行是状况。水质检测包含物理性检测、化学性检测和生物性检测。

水工艺参数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水工艺过程运行正常,为生产操作、运行控制以及管理提供依据。水工艺参数检测主要包括:水力特征参数的检测;气体特性参数检测;以及其他工艺参数检测。

3.城市水工程学科的未来

在水及污、废水处理技术方面,水处理的新方法和新工艺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对水质是要求的不段提高,随着对水处理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

研制多功能高效、廉价的新的水处理药剂,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在混凝剂、絮凝剂方面,过去主要用与除浊,但现在因水质污染、水中有机物增多,所以要求研制出即能高效除浊,又能高效去除有机物的新型混凝剂和絮凝剂。目前,研制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新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各种复合混凝剂,是该领域的发展动向。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读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研制安全有效的新型消毒剂以取代氯,是消毒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氧化剂方面,目前正在开发的高级氧化技术,如催化氧化技术、二氧化钛催化氧化技术等,能提高氧化剂是氧化能力,特别是能产生比上述氧化剂强的中间产物—自由基。

膜技术近年发展非常迅速。膜几乎可以去除水中的一切杂质,研制低价的微滤膜和超滤膜,用微滤和超滤取代城市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可以不向水中投药或少投药,减少投药对水质带来的影响,处理水质可以得到进一步,并便于实现水厂自动化,这是水处理技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生物技术是当展最迅速的一个领域。利用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处理所需的微生物群落和利用基因工程处理微生物,得到处理某些污水的高效菌种这两个方面,都将大大推动生物法处理水技术的进步。

水及污、废水处理设备与工艺方面,主要是改进专用设备的安全性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成套及一体化设备的研究。如由于废水资源化和水回用的要求,要开发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如膜法、臭氧法、活性碳法及微过滤技术)和新型消毒装备。安全饮用水技术设备:包括水源水微污染处理技术和设备;乡镇和中西部地区饮水净化设备;节水技术设备等。用于轻工、食品、饮料、医药、发酵、屠宰加工领域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根据市场需求,要重点发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复合滤地、好氧生物流化床及折流式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等技术设备。近几年来,我国合资的啤酒厂和可口可乐厂,大多引进了国外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组件和沼气燃烧系统,而国内的水处理环保企业,还很少有能力提供此类定型组件和沼气系统设备。开发造纸废液有效的处理设备。为了控制水污染急剧发展,国家不得不下令关闭大批小造纸厂,以改变一个纸厂污染一条河道的局面。但大中型的造纸厂,特别是草浆废水的治理,应着力研制可行的技术装备。还有表面处理废水、废液及有色金属等矿冶炼废水处理设备;含油废水处理设备;油田水净化设备;煤矿地下水及高浊度含盐废水处理净化设备等,都需要在优化现有处理设备基础上,开发定型设备。开发多功能组合式水处理设备等。

城市水工程施工与经济是城市水工程学科是最重要的外延。城市水工程学科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使用性,水的开发、净化、供给、保护、利用和再生都与经济直接相连。在水工程项目方案评价、决策及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将有长足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李圭白主编《城市水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广贺主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严煦世、刘遂庆主编《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6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运动医学;概念;地位和作用

运动医学是医学进步和体育发展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将体育运动和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相互结合,正确了解人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利用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为手段,把体育运动和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研究更为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但是在实际的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运动医学还未能得到完善,和现代先进医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这就要求,有关的医务人员娴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治疗方式,从而实现人们体育技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 运动医学的概念和特征

1.1运动医学的概念

运动医学在完美融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关医学问题,提出解决体育运动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利用先进医学技术针对体育运动人员的运动情况进行科学指导,从而减少运动活动带来的人体伤害,提高运动者身体素质,保障其身体的健康,提高运动人员的运动技能水平[1]。

1.2运动医学的特征

和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有着其独特的性质。运动医学的手术治疗风险比较小、治疗的时间较短、治疗的效果显著、恢复比较快,手术费用比较低,患者经济负担小。运动医学利用现代科技对运动型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关节辅助镜和全关节镜等先进科技,使得患者恢复更快。此外,运动医学的发展速度快,在损伤韧带、关节不稳、损伤关节、肩周炎等疾病有着特殊、有效的治疗方式[2]。

2 运动医学的社会地位与重要作用

2.1运动医学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的教学质量

运动医学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训练方式、运动强度等部分做了科学合理的策划,从而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能力和运动生理机能,促进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育是利用教授体育运动课程,以强化学生自身体质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抵抗疾病入侵的有效措施。而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发现学校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可以以运动医学原理为指导思想,科学规划体育教学活动。学校将运功医学和体育教学活动完美融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3]。

2.2运动医学为防御和治疗疾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

随着运动医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大量引用,为消化、神经、呼吸系统等出现的疾病提供了更好的防御和治疗方法,并且疗效显著。

2.2.1心脏病的治疗

医学上普遍认为心脏病是一种棘手性疾病,只能依靠患者自身的静心养性和相关药物来治疗。但是运动医学却提出了通过合理的运动来改善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方式,从而实现了患者寿命的延长[4]。

2.2.2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是以运动医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增加适当的运动量来促使脂代谢物酶活性的提高,保证人体内部的脂酞酶和脂蛋酶能改善脂物质的运输、新陈代谢和转化等情况,使得血脂组成成分得以优化,实现血脂内胆固醇的减少,加大脂蛋白密度,从而更好的防御冠心病疾病[5]。

2.3运动医学对于体育技能的主要作用

运动医学有利于强身健体,也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2.3.1指导性作用

运动医学能有效的掌握运动活动的生理变化规律,利用不同方式为运动人员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适度增加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人员的体育技能水平。美国利用检测肌体纤维活动的方式来检测运动人员的肌纤维变化情况,以此为体育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6]。

2.3.2预测性作用

运动医学从运动人员的适应力、家族遗传、生理机能等方面检测运动人员的体育技能,从而预测运动人员是否具备参加运动竞技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和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费用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此外,运动医学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的教学质量,能为防御和治疗疾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于运动竞技能力有着指导性和预测性的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忠;曾炳芳.运动医学发展的若干问题[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10,8(01):120~131.

[2]李善华;屈红林.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6(45):87~95.

[3]黄煌渊;高宏.运动医学的临床与研究现状及方向[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10,9(02):101~110.

[4]姜宝华;王俊宝.运动医学的当前发展及其社会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3(01):90~102.

第7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设计艺术学;理论框架;概念;领域;内涵

1 设计艺术学释义

设计艺术横跨了自然、社会、人文三大学科,设计艺术要包容、整合一些以前并无联系的学科。在“设计艺术”这个大学科下,聚集着众多的子学科:人体测量学、解剖学、人机工学、行为科学、材料、结构、工艺技术、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环境学科、包装、广告、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及围绕设计象征功能的哲学、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等。[1][P41]“现代设计的计划、构思是受到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和消费心理、人机工程学、技术美学、现代技术科学等等因素约束而成的;而传达这种计划和构思的方式,可以从简单的、传统的手工绘图、模型到复杂的电脑设计预想表现,因具体的设计要求而不同;最后的设计应用,则与具体设计所设计的生产方式的技术条件密切相关。”[2][P12]设计艺术涉及的范围宽广,它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设计艺术学是按照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规律,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学科,是对人类艺术设计实践和成果进行再认识的理论,是关于设计艺术规律的科学体系。

2 设计艺术学的几种主要研究

2-1 明确设计艺术的概念

设计艺术具有传统制造工艺中的意匠形态与现代产业经济与经济文化领域中的设计形态。涉及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经济领域等多方面。这使得设计艺术的应有的面貌极易被混淆。因此,要从多方面的比对中明晰设计艺术的概念。这些需要仔细剖析的关系有:(1),设计行为中的艺术行为与非艺术行为的关系;(2),设计行为中的商业性与非商业性的关系;(3),设计教育中的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的关系;(4),设计教育中的理论属性与实践属性的关系;(5),设计行为的高技术化趋势与人性化原点的关系;(6),设计行为的试错要求与社会容错功能的对立关系;(7),设计行为的个人性动机与非个人责任的关系;(8),设计文脉中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共生关系;(9),设计功能中本土化需求与普世化原则的关系;(10),设计文化中人性化原则与反人性化需求的关系。[3]

2-2 明确设计艺术学研究的领域

对于设计艺术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不断引入,这方面的研究已做得很全面,大致来说,有这样几个领域:(1),设计艺术哲学研究;(2),设计艺术形态学、符号学研究;(3),设计艺术方法学研究;(4),设计决策与设计管理研究;(5),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6),设计艺术过程与表达研究;(7),设计艺术的经济学、价值学研究;(8),设计艺术的文化学、社会学研究;(9),设计艺术的教育研究;(10),设计艺术批评学与设计艺术史学研究。[4]

2-3 从大文化、大艺术的角度,挖掘设计艺术的内涵

从大文化、大艺术的角度,将设计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着重于探索设计物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此来对设计进行指导、进行批评。这一侧重点与文化学、人类学联系紧密,近来又向符号学、文化研究、传播学有所借鉴,从表层的设计行为、设计物,深入到它们背后的“工艺――社会”结构,进而深入到“文化――心理”结构。

从大文化、大艺术的角度可将设计艺术理解为“造物艺术”,“造物艺术”实际上综合了工艺美术、艺术社会学及现代工业设计。它将艺术视为一个整体,将纯艺术、工艺美术、工业设计等视为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中艺术的不同侧重点。如李砚祖教授在《造物之美》中描述艺术的发展过程是“制造――创造――制造”,后一个“制造”即现代设计艺术。从文化角度来挖掘设计艺术的内涵,对正确的理解设计艺术、批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张道一先生曾将设计艺术归纳为这样几点:(1)合着生活的脉搏,渗透于衣食住行用;(2)与科学技术结合,相为表里同步发展;(3)实用与审美统一,再造物中显现理想;(4)物质与精神一元,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更进而归纳出由基础需求到精神需求的层次:资生――安适――美目――怡神。在理论的构建中,这样一条线索是值得关注的。

2-4 以设计方法论指导实践

设计艺术学作为一个学科,其理论与教育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服务社会。也就是紧紧扣住设计艺术作为一种产业一种职业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将设计艺术视作产品开发与一种营销行为,专注于研究设计艺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外部的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及其工作程序;更注重工作程序、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以市场作为检验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

对实践进行分析,进而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有专家就写道:“设计应被认为是一种方法论,应提高到‘一切人为事物’的角度来认识,这就是设计的定义。……她是人类从传统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过渡的方法论。”[1][P2]从方法论的角度锲入,进而引出以系统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以方法论为核心,秉承“形式追随功能”,将“功能”具体化为系统中的众多“子系统”、“子目标”,将“形式”作为系统优化输出的结果。

2-5 设计艺术教育的层次

设计艺术学经历着由技能型学科向理论型学科的转变过程。其教育模式也从以前的传统美术的技能教育转向综合教育,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着重从三个层次来进行教育:“一、技法性的理论;二、创作方法论的理论;三、原理性的理论。”[5]原理性的理论研究基本包括三方面:“设计原理研究(造物艺术论、设计一般理论、设计方法论)、设计历史研究(中国设计艺术史、外国史、现代史)、设计美学研究(艺术审美、设计美学、技术美学、形式美)。”[6]

2-6 设计艺术学理论框架的层次

对于设计艺术学的理论构架而言,其结构层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理论按何种方式展开。现有的主要是这样几种结构:

设计艺术技法――设计艺术方法――设计艺术原理

设计艺术专业知识层面――设计艺术方法层面――设计艺术科学层面――设计艺术哲学层面

设计艺术基础知识――设计艺术实务――设计艺术原理

设计艺术现象――设计艺术原理――设计艺术哲学

3 设计艺术学的学科框架

3-1 设计艺术学的主导方向及主要专业

按照学科方向的设置与实际教学的安排,设计艺术学有这样五大主导方向: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品设计等。其中具体而言,工业设计包括产品造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艺术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书籍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染织服装设计包括染织设计与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包括金属工艺设计、陶瓷工艺设计、木工艺设计、漆工艺设计、纤维工艺设计与特种工艺设计等。

3-2 设计艺术学科的研究层次

设计艺术学科的研究层次应本着从基础到理论、从一般到抽象、从现象到原理的原则,以下的结构应该是较为合适的:

设计艺术基础――设计艺术方法――设计艺术原理――设计艺术哲学

3-3 相关学科

对应着设计艺术学科的研究层次,设计艺术相关学科如下:

设计艺术基础――人类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技术学、工艺学、仿生学、材料学、信息科学、符号学、图像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设计艺术方法――价值学、市场学、经济学、管理学、商品学、生态学、运筹学、思维科学等。

设计艺术原理――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民族学、逻辑学、系统科学等。

设计艺术哲学――哲学、美学、艺术学、文化学、人类学、伦理学等。

3-4 相关课程

对应于设计艺术学科的研究层次,设计艺术教学中的相关课程如下:

设计艺术基础――设计基础、设计表达、色彩应用与理论、工艺与材料、造型实践与理论、装饰技巧与理论、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设计艺术方法――设计方法学、市场分析、设计艺术管理、价值工程、设计传播学、系统设计研究等。

设计艺术原理――设计思维研究、设计艺术批评、设计符号学、设计伦理学、中外设计艺术比较、行为科学研究等。

设计艺术哲学――设计艺术哲学、设计艺术美学、设计艺术历史、设计艺术人类学等。

3-5 设计艺术的学科框架

综上所述,设计艺术学的学科框架也就形成了,即以设计艺术的内涵为原点,沿横轴展开是设计艺术的主导方向与主要专业,沿纵轴展开是设计艺术学科的研究层次以及由此衍生开的相关学科、相关课程的层次。随着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设计艺术学科框架的内容也将更充实、更丰富,更有效的指导设计艺术实践,并最终成功地完成设计艺术学科由应用型学科向理论研究型学科发展的转变过程。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 工业设计学概论[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 许平. 作为交叉融合学科的艺术设计及其实在性[C]. 武汉:2003交叉性艺术学科国际会议,2003.

[4] 李砚祖. 设计艺术学的结构与体系 [C]. 武汉:2003交叉性艺术学科国际会议,2003.

[5] 张道一. 应用学科的理论研究[J]. 设计艺术,2001,(3):1~2.

第8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1.国内外BME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BME产业是目削全球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BME产业(医疗器械)销售额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10%的水平。BME产品的国际贸易额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可达50%以上。因此,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发展BME高科技产业,抢占国际市场。全球范围内BME产业的主要产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美国是最大的生产、使用和出口国,其次是日本、德国和法国。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及BME学科的兴起,我国BME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源泉,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新发展,走上了BME科技产业的道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民族产业不强,高精尖的BME产品依赖进口现象严重,加快了医疗费用的高速膨胀;由于我国BME产品档次低、可靠性不高、缺乏创新能力等原因,难以与国外产品抗衡;BME产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组织规模不大和产品档次低,难于参与国际竞争,但我国人口众多,BME产品和BME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又相当大。所以根据中国BME产业现状,改革中国的高等医科院校的BME教育和培养现有的BME技术人员,已经刻不容缓。

2.我国BME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2.1 BME技术人员人才梯队建设现状

知识结构,我国BME技术人员从专业来说,绝大多数是改行的,而且多数为中专或无学历,主要靠自学或多年从事本职工作积累的实践经验,普遍缺乏计算机、电子类和机械类知识。近年来,部分本专科毕业生开始步入企业、医院工作,这是好的趋势。

年龄结构。各医院或BME产业从事BME技术的人员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一代,年轻人员所占比例少。

人数比例。据文献报道,我国县级以上医院有1400多所,共有BME技术人员约5万人左右,从人员数目配置水平上来看,发达国家300张床以上的医院配置工程技术人员5人,500~800张宋以上的医院要配置工程技术人员10~20人,而我国平均每个医院配置工程技术人员不足4人。

职称结构。在被调査的人中,职称晋升工程系列的人员主要是医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中初级及其以下职称人数所占比例较大,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2.2 BME技术人员人才队伍管理现状

管理思路我国在医疗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既无国家具体法律规章制度,又无专门人才。许多医院还是过去的设备科,无医学工程科,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少、整体素质差。

管理机制由于计划经济传统体制的影响,各医院领导对于投入的所有资产的地位、作用及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管理不善。

继续教育现有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他们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都不如临床科室。

人才流失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经济待遇等普遍较差的原因,使得本已缺乏的BME技术人才还在不断外流,特别是近几年来毕业的有较深厚专业基础的高层次人才更是难以留住。

3.我国医科院校BME本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BME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集中在工科院校的信息技术类的BME专业教育,后来,一些医科院校相继开展了BME专业教育,并发展迅速。医科院校则注重医学与工程结合、工程技术在医学中的综合应用,但因为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原因,目前的医科院校BME专业本科应用型教育发展缓慢,其毕业生比较适合于进入医疗设备科研、生产单位工作或者继续进行深造,却未能有效提供医院大量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与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还有许多需要我们进行改革的地方。

3.1 我国BME学科培养目标不能全面实现

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上,就是过分侧重工程科学知识,轻视工程实践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社会人文、经济、环保等方面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是一种“分析模式”,强调垂直思考、抽象学习、简化分解、追求确定性、个人独自工作等。培养模式单一,一刀切、趋同化现象严重。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本科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工程研究,教师本身缺乏生物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很少或者几乎是空白。教育内容侧重精英教育,经济、法律、环保、人文等教育要求偏低,这些对于BME专业本科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很不利的。

3.2 我国BME学科发展不平衡

在研究方面,引进、消化、跟踪研究多,创新性研究较少;理论方法等应用性基础研究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较少。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型BME学科,对材料技术型BME学科、生物技术型BME学科和医疗器械型BME等学科几乎没有涉足。其根本原因在于医科院校BME学科,虽然理工和医学能够紧密结合,医学大背景深厚,能发现对医学发展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避免了完全跟踪国外研究,有助于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产品,但是工程力量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学科发展的平衡性。

3.3 专业设置偏少

目前的BME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面比较集中在信息技术型BME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在培养目标中增加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方面的内容。医科院校以医学作为基底学科,植入某些工程学科知识,并以医学应用为目的建立相关课程体系,而对于生物学中涉及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对于工程技术中诸如电子学、材料学、控制技术也均较少涉及,这些都不利于医科院校BME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各医科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科研方向)

基本以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仪器研究为主,部分涉及到分子电子学、分子光子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材料、人工器官、组织工程等方向,只有少数大学比较集中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以及人工器官和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研究生培养的专业面相比本科生的专业面宽广。

3.4 医工结合不突出

由于受到认识和理论上的因素、文化心理上的因素、管理体制上的因素以及国家政策上的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工程与医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上体现的还很不够,综合院校往往具备更深的理工基础而缺乏医学背景,医科院校与临床结合紧密,但工程力量又显得薄弱。虽然近年来,不少医科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为BME专业工程背景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条件,但由于体制和教育模式的限制,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实践环节的学时数由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定性和教育投资的不足而受到消弱。二是有医学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足,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难以进入人才培养的环节。

4.BME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4.1 医院加强BME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应在建立BME技术人员引进、培养、淘汰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建立BME技术人才梯队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髙BME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修养,培养敬业精神,重视BME技术人员梯队培养和知识更新,逐步改变现有在职BME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数比例以及职称结构。

人才队伍管理。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必须加强对医院BME技术人员队伍的领导与管理,发挥BME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改变管理思路,结合单位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医疗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开支等。另一方面,要健全管理机制,逐步改变BME技术人员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经济待遇等普遍较差的现状,改变“重医轻工”的传统观念。

继续教育。注重改变BME技术人员在培训、进修、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都不如临床科室的状况。继续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自学为主,同时采取其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鼓励广大在职人员注重收集各种相关信息,逐步改善在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如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使用必要的常用检测仪器及仪表、全面掌握各种基本元器件性能及其测试方法、熟练的原理图阅读和问题分析、自学以及熟练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等。

4.2 我国医科院校BME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考

学科培养目标。当前应突出强调的侧重点应该包括: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终生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社会人文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知识。课程体系在继续保持教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习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在内容上,着重强调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与集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工程与经济管理的结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鼓励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师队伍,加强选拔和培养,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学历和实践经验方面要求要严格,同时要十分重视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为教师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和培训条件等。

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我国的BME高等教育首先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拓展学科建设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合于多学科合作发展的运行模式。其次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设置课程体系,尽快从单一学科中解放出来,把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到优势互补,在培养人才素质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名牌,用自己创造的特色和质量去参与竞争。美国BME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既能体现学科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又能结合科研优势,突出重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医工结合与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BME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专业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医学和工程技术两类知识和经验,靠以往的医生与工程师来组成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无法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所以必须从现在起,特别重视BME教育工怍,加强现有专业点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现有教材,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我们必须牟牢记住的关键点。以医、工、理为基础,为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结构。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科研究方向确定知识结构的主干,同时注重拓宽知识范围,使学生既能有相应的BME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其他领域中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工生物医学的交叉和融合。

第9篇:人体工程学作用范文

关键词:焊工 实习 安全教育

由于焊接专业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相对于其他普通工种作业人员,其工作岗位往往在技术操作上有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中专的教师,身处实习岗位,在带领焊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的第一堂课,就要把实习场的安全操作知识公共于众。告诉学生在实习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学员应该具备而较强的安全意识,有较高的人员素质,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实习。那么,在实际的焊工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存在呢?

一 电伤

有句话说:电,会玩的玩一辈;不会玩的玩一会。电被称之电老虎,其危害性常常是致命的。

1.触电方式

(1)单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220V;(2)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 380V;(3) 跨步高压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至少10000V;(4) 焊工工种专业触电。焊机空载电压触电。手工电弧焊空在电压:50V-90V。埋弧焊: 36V-44V。合钨级氩弧焊。二保焊:30V-60V。等离子弧焊:150V。电阻焊二次线圈输出:30V。

2.触电条件:有电压构成电气回路。

3.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对安全电压为36V,潮湿环境或人提出汗时为12V,水下作业时规定为2.5V。

4.触电急救的方法。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再立即展开现场急救。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案例听起来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事故。好多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性,其实有其必然性。某个体小厂焊工小王在八月份雨季时进行手工电弧焊焊接,由于厂房内漏雨积水,身上潮湿,且因焊钳胶木手柄已损坏,用塑料带缠绕后勉强使用,本人手戴普通而非专业焊工绝缘保护手套,下身穿大裤头,脚踏拖鞋,在焊接过程中手抓焊钳,扑倒在工作台上,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该焊工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场事故的原因主要如下:八月份为我国多雨季节,环境潮湿,人体大量出汗,电阻值下降,增加了触电危险性;厂方对安全要求不规范,场地混乱不整,且设备绝缘在损坏后仍在继续勉强使用;该焊工安全意识淡薄,未按焊工正确要求着装,穿戴好工作服,戴焊工专用绝缘手套和焊工专业绝缘鞋。

这场事故告诉我们:工作单位要进行安全整改,实行5S管理(整理,清扫,整顿,定位,安全);所有操作焊工都要进行安全培训,在工作当中正确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检查所有焊接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人都有侥幸心理,往往觉得如果我违反了一次操作规程,也不会发生太大的事故吧。但一次一次的叠加,当所有的安全要素都叠加到一起的时候,就容易出事故,所以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保持对电的警惕。

二 烧伤

1.烧伤来源

在焊工实习场可能成为烧伤来源的东西包括:刚焊接过的工件,燃烧的气焊气焰,随意乱扔的焊条头,焊割时的飞溅焊渣等。

2.减少或避免被烧伤的方法

(1)实习操作时焊工必须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鞋、帽、手套等防护用品。

(2)养成将原材料,半成品,或品分别放置的良好习惯。

(3)注意开气焊枪的正确方法,严禁将带火随意搁置焊枪。

(4)不随意丢弃焊条头,应放在专门的小盒中。

实习场所中,有些工作需要仰焊,有的学生未按要求穿好工装,未在衣领处扎上毛巾并将衣扣扣牢,结果导致飞落的焊渣落入衣领,烧出一条肉项链。还有的学生用手去试试外焰的温度到底有多高,用去闻闻氧化焰到底什么味。这都容易造成烧伤。

没被烧过的焊工是假焊工,经常被烧的焊工是假焊工。在我们平常的实习工作中,烧到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少被烧到的可能性。与其说是工作经验,不如说痛彻心扉的工作教训给我们更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无知者无畏,尤其是刚参加实习的学生更是胆大敢干,这就是需要教师在实习中加强巡视,提到有些学生违规操作,要立刻加以制止,并纠正其危险动作。

三 弧光辐射

在焊工实习场中,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保焊,气焊等会产生弧光辐射,辐射强度有强有弱,各不相同。当弧光辐射到人体上时,会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照成人体组织的损伤。

预防弧光辐射要求我们:(1)实习操作时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手套和面罩;(2)在焊接各个工位之间放置隔离板,防止交叉伤害。

在焊工实习中,如果不对眼睛加强防护,在操作时不注意佩戴面罩,很有可能会得"红眼病",此红眼病而非社会上仇富仇官的红眼病而是由孤壳辐射而造成的。在强烈的弧光照射下,眼睛眼细胞会受到灼伤,充血发红,人会不停流泪。而治疗这种病的特效药是人奶,滴入眼中,比一般的眼药水的效果还要好。

弧光辐射是焊工特有的受伤害方式,凡是有褪皮的"红眼病"的,一看就是从事焊接工作的人员。这就要求平时我们要注意工作细节,在实习期间一定要按照要求穿戴好工装,正确使用防护面罩和防护眼镜,在不同的场合要使用合乎要求的防护用品,防止弧光辐射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四 焊渣飞溅

当我们焊接完毕工件后,需要敲渣时,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飞溅的细小焊渣会飞入我们在眼中;当我们在焊接前用砂轮抛光机清理焊板上的氧化皮时或在焊接完毕后用砂轮抛光机清理工件上在毛刺焊瘤时如果不小心,砂粒或金属屑会飞入我们的眼中。

防止焊渣飞溅入眼中的措施有:(1)正确掌握敲渣的方法,左手反握焊帽遮挡着,右手拿敲渣锤进行敲击,要快、准、稳。敲渣时,我们不和赵薇比眼大,而要眯着眼敲击,不能边敲边看,而要全部将焊渣敲完后,再近距离观察焊缝。

(2)正确使用砂轮抛光机,手要握稳,眼睛要佩戴平光镜,加以防护,注意磨削角度,千万不能使磨出的砂粒金属碎屑飞到眼睛中去。

在焊工实习场实习时,危险无处不在,一个学生敲击刚焊完的焊板时,不小心有一颗针状的焊渣飞入眼中。后经医生的治疗,总算把这个学生的眼睛保住了,不过他的视力下降到0.3。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一些安全的小细节,加强学生们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五 金属烟尘和有毒气体

1.金属烟尘和有毒气体产生的原因

(1)在焊接作业时,熔焊过程中金属和焊药的蒸发。

(2)在电弧高温下液体金属与形成氧的金属氧化物。

(3)在电弧电离作用下形成的一氧化碳、氟化氢等有毒气体。

2.消除金属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措施。

(1)加强通风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2)加强个人防护,穿戴好口罩,面罩等防护用品外,必要时可采用送风盔式面罩。

焊工是一个特殊工种,长时间接触会使焊工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引起尘肺,锰中毒的金属热等慢性职业病。如果不加强个人防护,退休时的肺也会像吸烟人的肺一样变黑!因此必须提醒学生从小处抓起,做好防护措施,不受职业病的侵害,做到安全第一,防范为主。

六 结论

作为职业中专的实习教师,身处实习教学的第一线,在教授好学生技能的同时,更关心的是学生在实习操作中的安全问题。保证学生不发生事故,不受到伤害。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工作经验少,实习中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给家庭,学校,家长,尤其是学生本人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因此对在读的职专焊接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实习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静政.焊接气割安全技术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主编.焊接卫生与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