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范文

实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

第1篇:实验范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实验要素 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探究是科学发展和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实验和探究都是中学化学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重要精神和理念。实验教学能验证知识,加深理解,但它首先应是一种探索,以培养创新意识,可见,实验又是探究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和开发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开展探究,实现实验与探究的整合,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力图思考并尽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作为精神和理念,实验与探究是并存的,都是历来已久的;但作为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实验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系统和实践体系。因此,依托实验教学的已有体系可以为实验探究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具体的化学实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但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课题、目的、原理、用品及规格、步骤和操作、现象和结果处理、讨论与交流[1]等基本要素。分析和研究实验要素可以为实验探究搭建更多的平台。

1 .实验目的:由“验证”向“探究”转化

实验目的是实验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这是因为,实验的目不同,实验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就不同。笔者认为,实验目的的转变是理念层面的转变,即给学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机会[2]。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学生仍然使用“实验手册”,这大大地减轻了师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负担,同时也抹杀了学生充分探索答案的机会,也会导致一部分教师“有而无忧”的心理,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磨灭了再创造的机会。倘若教师有“实验手册”而学生没有,教师的再创造是完全可能的,学生探索的机会也会增大。

有些“实验手册”中的实验,虽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或由于“实验手册”的存在而丧失了探究的可能。如一个“探究乙醇的性质”实验的“思考与猜想”栏目中,设置了如下内容:写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请猜测金属钠能否跟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猜想?将一块金属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灼烧,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铜表现出什么性质?将灼热的表面变黑的铜片伸入盛有氢气的瓶中,可能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氢气表现出什么性质?你认为乙醇是否具有还原性?将灼热的表面变黑的铜片立即放入无水乙醇中,可能发生什么现象?请你将你的猜想设计成一个化学实验加以证明。这一设置表明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但就是因为“过分的设计”和“手册的出现”(后续问题的导向作用)导致了探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该实验的内容则是乙醇与钠和氧化铜两个反应,只要稍作分析:乙醇与钠反应表现出氧化性;与氧化铜反应表现出还原性。可见,乙醇的氧化还原性是并存的,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物质的通性。倘若以此出发,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方案设计:①乙醇有没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理由是什么?②怎样证明乙醇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可以选择哪些化学试剂?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其开放性大,探究的可能性就更大,即使在“手册”里预先呈现,也不会给学生以暗示。

2 .实验原理:由“单一”向“发散”转化

一般实验中,实验原理是事先给定的,教师也很难对实验原理进行干预或改变,但制备物质往往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制备途径所应用的原理可能有所差别。因此,在物质制备实验中可以对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从而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合理的选择。

如制备Al(OH)3的各种方案是基于不同原理的:①Al3++3OH-=Al(OH)3;

②Al3++3NH3·H2O=Al(OH)3 +3NH4+;③AlO2-+H++H2O=Al(OH)3;④2AlO2-+3H2O+CO2=2Al(OH)3+CO32-;

⑤Al3++3AlO2-+6H2O= 4Al(OH)3。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拓展了知识,又使学生清晰建立Al(OH)3两性的概念。

又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l3水解制取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促进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O3固体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OH)3胶体,此法比教材实验更为方便,同时给化学实验寻找到更多的探究空间。

3. 实验装置:由“给予”向“创造”转化

第2篇:实验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55-01

在历届中考化学试题中,实验探究题必不可少,这不仅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还充分显示了化学实验对培养同学们能力的重要性。科学规律是成因丈对自然对吃家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参与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各种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索创新精神。

一、提高独立实验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一个误区,特别是实验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多数学生实验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同学们只需记住现象、结论和操作注意事项,忽视了同学们的独上操作。一方面造成了同学们对现象和结论没有真实的感悟,另一方面影响了同学们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这就导致了同学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佳,解答实验探究题的能力较弱。其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是提高同学们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学们要放开手脚,大胆实验。

1、对于演示实验中没有出现过的学生实验,如 化学变化的观察、分子运动、粗盐提纯、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等,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弄清操作步骤和要点,然后到实验室亲自操作。

2、对于演示实验中出现过的学生实验,则应当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所需药品,弄清操作步骤,理清实验装置,明确注意事项,参考课本改进实验设计中的不妥之处,最后进行独立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学”的兴趣,“思”的投人,“创”的展开。

二、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同学们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于不同的实验,其观察目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内容的实验其出发点不同,解释问题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因此,同学们在做实验时要根据教学要求,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与实验目的相关的物质或现象。观察化学实验的规律,一般是先观察仪器装置,再观察反应物及其变化,最后观察生成物。观察仪器装置时,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关键部位;观察物质时,应观察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光泽等;观察物质变化时,要用强仔细地分清主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尤其是对那些不易被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和那些易混淆的现象。要反复实验,通过“看”、“摸”(如反应中的吸热、放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肩访式去感知、去体验、去比较。同时,注意反应进程中发生的现象和特征,如发光、变色、吸热、溶解、熔化超脱、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所得的现象和数据。最后,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三、提高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尽量找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去思考、去讨论。对于一时难以弄懂的难点知识,要适当地搜集资料,利用实物、实例或利用实验去探索、去分析。如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时,应认真分析如下问题:

1、为何不用碳酸钠、碳酸钾等可溶性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

2、为何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

3、为何不用易挥发的浓盐酸(或浓硝酸)与石灰

石或大理石反应?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逐一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然后通过对比、讨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另外,要学会推理和归纳。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推理和归纳类题型相当多。同学们在乎时的学习中理不断地去尝试着进行推理和归纳。如通过老师对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些具体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教学,我们可以归纳出物质规律性的知识,并以此来掌握酸、碱的通性,再运用酸、碱的通性学习新酸、新碱。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对实验现象、结论可在老师的下,学会独立分晰归纳,在感性认识和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感知,从而提高实验技能,扩大视野,活跃思维。

四、提高创新能力

第3篇:实验范文

[问题]某课外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乙炔的性质中,看到老师在演示乙炔的性质时所用乙炔气体的制备方法装置中(见下图)存在以下诸多缺陷:(1)反应速度太快,生成的乙炔气流不平稳。(2)反应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余下的乙炔气体只能点燃到反应停止,结果是浪费药品的同时还产生的大量黑烟污染教室。(3)由于反应无法停止,迫使老师只能一次做完所有的乙炔性质实验才能再进行乙炔性质的讲解

图 乙炔的制取和燃烧

为此,他们想将乙炔的制备改进成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像实验室制备氢气一样可以操控为随时关停和发生。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觉得即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不但反应速度还是太快,也和碳化钙与水反应一样产生的糊状氢氧化钙易堵塞玻璃导管,他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关键是水与碳化钙接触的机率太大,只有寻找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又不和CaC2反应的物质的溶液来取代食盐水才能达成目的。通过查找资料:知道醇羟基不但不与CaC2反应且可以消除反应中产生的泡沫。

他们查找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度的数据:

(1)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如果从表中无机试剂里筛选____(填写汉字)的溶液来作与碳化钙反应液,可以最好地减慢反应速率:如果从表中的有机试剂中可以选______(填写汉字)的溶液来作与碳化钙的反应液,可以最好地减慢反应速率。

(2)探究小组有下列仪器和配件,如图: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大试管、平底烧瓶、锥形瓶、双孔胶皮塞、带有止气夹的导管。

如果选用有机试剂来实现他们的探究,你觉得应该选用作气体发生装置的仪器和配件的是(填写番号)_______;如果选用无机试剂来实现他们的实验探究,你觉得应该选用来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仪器和配件的是(填写番号)________,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_,不能选用的理由是因为_________。

(3)简述你选用的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____________,你选用的溶液制备乙炔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写出乙炔在点燃时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属于原创,是为2008年四川高考理综合试卷中化学部分实验题的备选题。意在检测学生利用信息和数据,通过筛选题中给出的信息和数据,去伪存真,结合教材演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题中信息和数据相结合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目层层推进,有梯度但难度不大,意在引领学生的学习向着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试题点评]

1.重视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教育。对原演示实验缺陷的描述,将实验的污染和试剂的浪费单独作为一条,突出了化学要对环境友好和节约资源的精神。

2.重视对信息数据和筛选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题中给出的数据必需结合题干中叙述的信息来筛选,增强了迷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去伪存、去粗取精的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从有机和无机试剂中选择能作为和水组成和碳化钙的反应液,实际上是用资料形成假设的过程,再根据仪器组合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形成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

4.有较强的开放性。(2)问中的第一、二空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各种仪器组合成气体发生装置的过程有较强的开放性,但又必需结合题干的叙述才能找到解答的真谛。

5.注意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5)问中要求写出燃烧中所有可能的方程式,不但要求依托仔细观察到已描述的现象,既然有乙炔完全燃烧生CO2和H2O和不完全燃烧生成单质C和H2O的反应,自然有处于二者之间的反应。同时还考察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列出原实验的缺陷,接着提出改进的设想和表中的数据,二者结合分析表中数据,同时要剔出一些干扰信息才能准确解答。下面对对各小题逐一分析:

(1)第一空,根据无机物的溶解度和溶解时产生的离子数目要最多,这里隐含了干扰信息:表中给出的无机物的溶解度数据中,氢氧化钾比氢氧化钠大,但是根据初中的溶解度知识,(忽略体积变化的因素)可知在100克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钾在溶液中产生的阴阳离子最多为:n(K+)+n(OH-)=(2×112/56)mol=4mol,氢氧化钠在100克水中溶解产生的阴阳离子最多为: n(Na+)+n(OH-)=(2×109/40)mol=5.45mol,所以只能是:氢氧化钠;第二空,根据表中溶解度数据和同时要有羟基,所以可以是乙醇(或乙酸)。

(2)第一空:因为题干信息告诉了有羟基的有机物可以消除反应中的气泡,所以反应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的情况,因此开放性较强,可以有如下组合:bdfg(或bcfg)(或bdfg)(或befg);第二空:因为无机试剂的水溶液和碳化钙反应时要产生大量的泡沫,所以只能是:bdfg(或befg);只要解答出第二空,后面两空不难解答。

(3)第一空是检查气密性的传统题目,第二空是教材中的反应方程式,只不过在水中加入了不与碳化钙反应的无机或有机试剂,也是容易解答的。

(4)仔细分析点燃时的现象叙述,乙炔完全燃烧和生成碳和水的反应应该不难解答,对燃烧时生成CO和H2O的反应,可能只有少数有较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才能回答完全。

答案:

(1)氢氧化钠;乙醇(或乙酸)。

(2)bdfg (或bcfg)(或bdfg)(或befg);bdfg(或befg);a、c;当关闭止气夹时,分液漏斗不能阻断液体与固体的接触,试管容积太小,反应产生的泡沫容易从导管喷出。

(3)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关闭止气夹,向b中加水,只有少量水进入装置中后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CaC2+2H2OCa(OH)2+C2H2

(4)2C2H2+5O24CO2+2H2O,2C2H2+O24C+2H2O, 2C2H2+3O24CO+2H2O

参考文献:

[1]彭贤春.乙炔制备实验的探析[J].《化学教学》.2006.9-10.

[2]谭宗俊.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制备乙炔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学》.2003.7-8.15.

[3]谭宗俊,唐松林.乙炔制备实验改进的理论浅析[J].《化学教学》.2002.6.

第4篇:实验范文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迅速跑到教室里,安静地坐着,等着老师来。

这时,余老师拿着两个墨水盒、一盏酒精灯进来了,她微笑着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个实验。”

“耶!”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只见余老师点燃了酒精灯,先把一个空墨水盒底放在酒精灯上烧,不一会儿,盒底就冒起了灰色的烟,余老师把盒底拿上来一看,被烧了一个大洞。看到这里,我想,这也是实验呀,火烧纸盒当然会燃烧的。余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紧接着又拿出第二个盒子,在里面灌了满满的水,还掏出一支温度计插在水中,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燃着的酒精灯移到盒底,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过去了,盒子里面冒出了白白的水蒸汽,温度计中的红色线条越升越高。余老师灭了火,把盒子高高地举起来,呀,纸盒完好无损呢!余老师说:“水的温度明显升高了,一个没装水的纸盒子,一会儿就燃了起来,而一个装了水的纸盒子,怎么也不会燃烧起来,反而能把生水烧成开水,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同学们发呆了,我更是没想到。余老师笑着说“我们常在家里烧过开水,也常见过这种原理,因为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就沸腾了,变成了水蒸气,水温不会继续升高,纸盒由于装了水,在水温传导热的作用下,纸盒始终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达不到它的燃点,也就烧起来。”

哇,原来水里还有这么多学问,今后要是出门在外没炊具时,我还可以用大纸盒来煮饭了耶!

第5篇:实验范文

【关键词】:实验 课程 审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许多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如反应条件、药品用量的配比、实验药品的选择等问题。如何选择反应条件、药品配比、实验药品才能既节约实验经费又达到满意的实验效果,不是一次就能做到,往往需要经过我们很多次的实验才能体会到,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结合理论和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在实验教学中,不同的实验都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和要求,实验时会有药品选择的问题,有些药品看起来一样,在实施实验中就会体现出在其中的差别。

这里我就探讨实验中碰到的药品:“蔗糖”的选择

问题的提出: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p91中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p92中,都有蔗糖的使用。那么我们怎样选择合适的蔗糖来满足我们的实验要求哪?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实验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p92活动与探究:

【实验】向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入1ml20%的蔗糖溶液,并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加入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另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配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将上述溶液分别加入到试管中,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通过对实验的审视,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是通过对比蔗糖溶液在有硫酸和没有硫酸两种情况下,能否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以达到两个目的:a、检验蔗糖中是否含有醛基?b、蔗糖溶液加硫酸并加热后,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醛基?

蔗糖存在于不少植物体内,以甘蔗(含糖质量分数11%~17%)和甜菜(含糖质量分数14%~26%)的含量为最高。日常生活所食用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对于“对比实验”这种定性实验,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有干扰实验的因素掺入反应。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已学习过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而常用的食用蔗糖,纯净度不高常含有葡萄糖杂质,一般作为调味品没有问题,但在这个实验中,对蔗糖的纯度要求非常高。少量的葡萄糖就会干扰实验,得到不正确的实验结果。通过分析我们觉得这个对比实验采用的实验药品“蔗糖”不宜使用纯度不高的白砂糖、绵白糖等,最好采用价格比较贵,但纯度很高的分析纯蔗糖,把实验的干扰因素去掉。 因此,我们选用了分析纯的蔗糖来做这个实验,在实验中用分析纯的蔗糖配制的蔗糖溶液在没有硫酸的情况下,没有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在蔗糖溶液加入硫酸并水浴加热、中和处理后,能够与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证明纯净的蔗糖没有醛基,而在水解后,反应产物有醛基存在。实验效果很理想,实验目的也达到了。

当然,如果没有分析纯蔗糖也可使用纯度相对高的冰糖,并用蒸馏水冲洗过的以后再配制成蔗糖溶液使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p91观察与思考:

【实验2】取2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约5ml浓硫酸,搅拌,然后塞上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是:检验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选择哪种“蔗糖”比较好呢?分析纯的蔗糖、白砂糖、绵白糖、还是红糖?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实验。实验可以确定的是一个定性实验,只要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因此从这一点看实验对药品的纯度要求不高,一般市售的蔗糖都可以用。但红糖因为颜色较深,蔗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炭化现象没有白糖对比强烈,我们一般不选用红糖。

A、分析纯蔗糖:分析纯蔗糖纯度高,含杂质少,所以市场售价很高。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已经明确是一个实验对药品的纯度要求不高的定性实验,价格高的分析纯蔗糖用于实验费用大,不合算,因此在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实验中我们一般也不采用。

B、白砂糖:白砂糖作为蔗糖的一种,价格较分析纯蔗糖要便宜很多,购买也比较方便。白砂糖的特点是颗粒比较大,含水量少。我们用白砂糖进行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白砂糖加入浓硫酸搅拌后,因为颗粒较大与硫酸接触不够充分,反应时虽然蔗糖颗粒表面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炭化。但是白砂糖的含水量低,其中的水分与浓硫酸一起形成放热现象,放出的热量比较少,往往使白砂糖脱水生成的碳没有足够的热量与浓硫酸进行下一步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使反应难以不断地持续进行。反应停止时,可以看到很多变黑的白砂糖仍然保持较大的颗粒,白砂糖的体积也基本没有膨胀。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硫产生,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也不能得到证明。

C、绵白糖:绵白糖的主要成分也是蔗糖(C12H22O11),但是绵白糖的纯度比白砂糖略低,结晶的颗粒较小,含水分较多。我们用绵白糖与浓硫酸进行实验。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绵白糖颗粒较小,在绵白糖中加入浓硫酸迅速搅拌后,绵白糖的颗粒与浓硫酸充分接触脱水炭化,又由于绵白糖本身含水分较多,浓硫酸与较多的水分一起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促使浓硫酸与绵白糖炭化的生成的碳进一步反应。C+2H2SO4CO2+2SO2+2H2O

同时,释放出的水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被炭化的绵白糖膨胀,水分与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再促使反应不断进行下去。从实验中可以看到,绵白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海绵状的碳,不断有气体通过玻璃导管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的粉红色逐渐褪去。

第6篇:实验范文

学 号:

姓 名:

教 师:

年6月28日

实验一 去塑胶芯片的封装

实验时间: 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电路封装知识,集成电路封装类型。

2.了解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3.掌握化学去封装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烧杯,镊子,电炉。

2:发烟硝酸,弄硫酸,芯片。

3:超纯水等其他设备。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1..传统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

(1)塑料封装(环氧树脂聚合物)

双列直插 DIP、单列直插 SIP、双列表面安装式封装 SOP、四边形扁平封装 QFP 具有J型管脚的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小外形J引线塑料封装 SOJ

(2)陶瓷封装

具有气密性好,高可靠性或者大功率

A.耐熔陶瓷(三氧化二铝和适当玻璃浆料):针栅阵列 PGA、陶瓷扁平封装 FPG

B.薄层陶瓷:无引线陶瓷封装 LCCC

2..集成电路工艺

(1)标准双极性工艺

(2)CMOS工艺

(3)BiCMOS工艺

3.去封装

1.陶瓷封装

一般用刀片划开。

2. 塑料封装

化学方法腐蚀,沸煮。

(1)发烟硝酸 煮(小火) 20~30分钟

(2)浓硫酸 沸煮 30~50分钟

实验内容: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抽风柜电源,打开抽风柜。

2.将要去封装的芯片(去掉引脚)放入有柄石英烧杯中。

3.带上塑胶手套,在药品台上去浓硝酸。向石英烧杯中注入适量浓硝酸。(操作时一定注意安全)

4.将石英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记录加热时间。(注意:火不要太大)

5.观察烧杯中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6.取出去封装的芯片并清洗芯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腐蚀效果。

7.等完成腐蚀后,对废液进行处理。

五、实验数据

1:开始放入芯片,煮大约2分钟,发烟硝酸即与塑胶封转起反应,

此时溶液颜色开始变黑。

2:继续煮芯片,发现塑胶封装开始大量溶解,溶液颜色变浑浊。

3:大约二十五分钟,芯片塑胶部分已经基本去除。

4:取下烧杯,看到闪亮的芯片伴有反光,此时芯片塑胶已经基本去除。

六、结果及分析

1:加热芯片前要事先用钳子把芯片的金属引脚去除,因为此时如果不去除,它会与酸反应,消耗酸液。

2:在芯片去塑胶封装的时候,加热一定要小火加热,因为发烟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如果采用大火加热,其中的酸累物质变会分解挥发,引起容易浓度变低,进而可能照成芯片去封装不完全,或者去封装速度较慢的情况。

3:通过实验,了解了去塑胶封装的基本方法,和去封装的一般步骤。

实验二 金属层芯片拍照

实验时间: 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芯片拍照的方法。

2.掌握拍照主要操作。

3.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电动平台

二、实验仪器设备

1:去封装后的芯片

2:芯片图像采集电子显微镜和电动平台

3:实验用PC,和图像采集软件。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原理

根据芯片工艺尺寸,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用带CCD摄像头的显微镜对芯片进行拍照。以行列式对芯片进行图像采集。注意调平芯片,注意拍照时的清晰度。2:实验内容

采集去封装后金属层照片。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拍照电脑、显微镜、电动平台。

2.将载物台粗调焦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底(即载物台最低),小心取下载物台四英寸硅片平方在桌上,用塑料镊子小心翼翼的将裸片放到硅片靠中心的位置上,将硅片放到载物台。

3.小心移动硅片尽量将芯片平整。

4.打开拍照软件,建立新拍照任务,选择适当倍数,并调整到显示图像。(此处选择20倍物镜,即拍200倍照片)

5.将显微镜物镜旋转到最低倍5X,慢慢载物台粗调整旋钮使载物台慢慢上升,直到有模糊图像,这时需要小心调整载物台位置,直至看到图像最清晰。

6.观察图像,将芯片调平(方法认真听取指导老师讲解)。

10.观测整体效果,观察是否有严重错位现象。如果有严重错位,要进行重拍。

11.保存图像,关闭拍照工程。

12.将显微镜物镜顺时针跳到最低倍(即: 5X)。

13.逆时针旋转粗调焦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到最低。

14.用手柄调节载物台,到居中位置。

15.关闭显微镜、电动平台和PC机。

五、实验数据

采集后的芯片金属层图片如下:

六、结果及分析

1:实验掌握了芯片金属层拍照的方法,电动平台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熟悉了图像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

2:在拍摄金属层图像时,每拍完一行照片要进行检查,因为芯片有余曝光和聚焦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些照片不清晰,对后面的金属层拼接照成困难。所以拍完一行后要对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照片进行重新拍照。

第7篇:实验范文

实验启示录

组长告诉我们今天要做实验,题目是“会跳舞的墨水”。我非常疑惑不解:桌子上只有两杯水和一瓶墨水,用这点东西就能让墨水跳舞?同学们也都皱起眉头。

“不信就看看吧!”组长一边神奇地对我们说,一边开始做实验。首先,组长将吸管小心翼翼地伸进墨水瓶里,轻轻地吸了几滴墨水,再往凉水杯里一挤,墨水就进入水中。大约几秒钟后,奇迹出现了!墨水像蜘蛛网一样开始分散,它用它优美的舞姿为我们跳舞,让我们如痴如醉。最后慢慢地沉入杯底。我还是很疑惑:“墨水跳舞不会是偶然吧?”大家也都很吃惊,似乎也像我一样觉得这只是偶然。继续看热水杯里的实验。墨水进入水中,便飞快分散,它像芭蕾舞演员一样在水中划了一个圈。从侧面看,就像一张无比巨大的网。然后,它快速下沉,虽然它们很想留在水面上,但还是被水卷到了不知何处,很快便溶解在水,一杯水变成了淡淡的蓝色。组长微微一笑,“怎么样,墨水能跳舞吧?”“天哪!”同学们大吃一惊,“墨水还真能跳舞!”同学们有的小声议论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紧锁眉头,凝视着两个杯子,在思考着什么,还有的同学瞪大眼睛,张大嘴巴,非常惊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我告诉你们吧,”组长神秘地说,“这是因为两种液体混合时,液体分子要相互扩散,因为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速度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独特现象。”

哦,原来是这样。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体现出了我们熟知的科学道理,只要我们能够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

第8篇:实验范文

关键词:小实验 实验教学 物理课堂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学中要做大量的实验。有的实验用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东西做实验效果很好,而且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做,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印象更深,更容易回忆,许多老师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有些实验做出改进和创新。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外小实验的作用,通过对小实验的巧妙设计及完成,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仅就课外小实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让小实验成为学生走进物理的桥梁

物理是八年级新增学科,对于刚刚接触的初中学生来说兴趣培养尤为关键,所以在起始课的设计中我们应以此为重点,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有趣的小实验由学生课下利用家中易得的简单器材自主完成:

1、瓶子吞鸡蛋,这一实验可直接选择一只瓶口比鸡蛋稍小的玻璃瓶、一只熟鸡蛋、一小团棉花和火柴,将一小团棉花用火柴点燃后迅速放到瓶中,待棉花即将熄灭时迅速用鸡蛋堵住瓶口,片刻鸡蛋会被吞进瓶中,此实验趣味性强,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会感悟到物理变化的奇妙。

2、覆杯实验,这一实验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只用一只玻璃杯和一张纸片及水即可,学生通过这一实验的完成既可锻炼动手能力,又可激起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打不飞的棋子,这一实验只需几个象棋子和一把尺子,将象棋子撂成的撂,后用尺子迅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不倒,这一实验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以上实验还有很多,利用这些有趣的小实验引领学生走进对物理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习的快乐。

二、将课内的探究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验资源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由生活转化为知识而后又将用知识去认识生活的过程,任何脱离生活的学习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再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知识的丰富多彩又感到生活的无穷蕴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进行着“现在”又包纳着“过去”和“未来”,使我们的课堂尽可能延伸至课外,使学生所学知识、兴奋点、疑问点均能伴着学生走出课堂,融于学生的生活中。所以我们对课内探究的设计要重视与课外的延伸,使学生通过延伸性的小实验,既达到自主巩固、释疑、应用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的长度的测量之后,在课上已掌握基本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两个小实验:

1、测量家中卫浴间有关洁具、浴具的一些长度数据或厨房用具、台面的一些数据,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的测量,搞清自己应购买哪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通过以上活动可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知识、用知识的强烈欲望。

三、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的课下探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机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物理知识的探究性显现得更为突出,而由于实验室中实验器材有限或演示器材可视性不够的状况,对于物理知识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可直接改为学生的家庭探究实验。

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本着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力求使学生多做、勤思、善问、多交流,所以对浮力的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安排这个两个小实验:

1、给学生一个实验课题,即如何使生鸡蛋在水中能浮起来?这一课题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诸如加盐、造“船”、配重等等,学生在这一课题的探究中对浮力及浮沉的知识均可形成基本的认识,也体验着学习的乐趣。

2、用空易拉罐和水进行实验,将桶中装入足量的水,然后将空易拉罐用力逐渐地按入水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体验浮力的存在及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此实验的设计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变化的过程,形成的知识更具体,给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四、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小实验的习惯,充分利用自己的实验室

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学习资源,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身边常见的物品,组建自己的微型实验室。如利用废旧饮料瓶,其中装入水可研究光学中折射,还可用来研究惯性现象,也可用来做液体压强的有关实验等,即使是小小的泡沫颗粒,也可用来完成声学中的声音的产生、电学中的摩擦起电现象等,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收集,精心设计,就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不断地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知识的探索、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应用过程,使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9篇:实验范文

前面忘记说了,我初中保送生考试的时候,全县第36名,虽然不能直接进入实验班,但是只需要达到统招线就行了,什么意思呢?大概就和现在自主招生降一本线差不多吧,只要你达到了一本线,你可以无条件来我这里读。

如果这一届不是两个实验班,而是一个,好巧啊,我还是要进来,我的天哪为啥我和实验班纠缠不清呢…唯一不同的就是,如果一个实验班的话,周围的同学每次考试都是年段前五十,而我呢,最好的也是一百开外,哎,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人说,是我不够努力,是啊,我也这么想过,我确实不够努力,我上了高中,会玩游戏,NBA2konline,可是我初中的时候也会玩游戏啊,玩生死狙击,如果说是NBA害了我,那初中为什么就不会呢?也有人说,是高中学习比初中压力大,我适应不了,所以退步了,这个我倒有点赞同,实验班吗,前后左右桌都是比你厉害的你知道是什么感觉吗?想找人聊天,好可惜啊都是在讨论学习,好吧那就讨论学习吧,别人来问你问题:“同学,这道题怎么做啊,好像挺难的啊”,我看了眼题目,雾了个草,这是挺难?不是非常吗?!无奈的说了句“我不会啊”然后say goodbye了,到后面几次考试过后我更加自卑,干脆就说:“我这么垃圾怎么会做哦”。只能说,高一的一年我几乎都是生活在万里阴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