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地理
在全球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迫切需求。高中地理在高中时代化为单独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影响巨大,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于美国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尝试,目前已具有蔓延到高效课堂教学的趋势,本文将这一模式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进行探讨。
一、合理设计教学视频
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全民进入网络化阶段,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都受着科技进步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发展不仅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教育事业上。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正确运用能为高中语文课堂增添不少乐趣。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设计相关的地理教学视频,在讲解有关知识点时结合教学视频,使难懂的知识点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小组模式下进行合作学习
地理翻转课堂中,应设计以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活动。学生在自学环节已经基本了解了需要学习的主干或原理性的知识,而课上的活动应让学生有机会应用这些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分组,把4~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合作,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从同伴中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老师从中协助时给予各小组足够时间讨论,并帮助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当学生碰到难点时适当指导,让学生往正确思路思考。最后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组内讨论的结果,教师根据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再指出正确的结果,让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深刻。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在高效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对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活动参与不足做出很好的弥补。正所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在看到翻转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时,也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遵循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中的优秀精华为指导思想,正确运用翻转课堂教学。
无论是从短期影响还是从长期趋势看,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加入WTO将为国内农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第一,我国将享受WTO现有成员已经享有的好处,改善农产品出口环境。加入WTO后,我国能够享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减少歧视性待遇,可以利用有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等,优化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外部环境。
第二,有利于扬长避短,加速调整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过去,我国维持粮食高自给率,是以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围湖、开荒、高化肥及农药投入等追求产量目标的措施,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影响已经相当明显。加入WTO有利于中国进口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比如粮食、棉花以及油料,相当于中国进口一部分耕地和水资源,使国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包括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农产品,促进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加入WTO后,一方面,外资进入中国将会更容易,伴随这些投资,往往能带来最先进或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我国与国外农业教育、科研、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更为紧密和频繁,这将加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因而带动中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综合素质的增强。
第四,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参照国际规范,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建立和完善国内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另外,WTO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也有相关要求,对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和国内流通体制改革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增强国内农业综合素质,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加入WTO后,我国需要在遵守WTO有关规则的基础上,承诺降低农业贸易保护程度、逐步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这意味着在参与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风险和挑战。
第一,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开放的压力,国内农产品生产将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加入WTO以后,根据WTO农业协议的规定要求取消非关税措施,各成员的农产品进口控制只能通过关税措施。WTO要求的这种进口控制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各成员将逐步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因而,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对外开放的压力已不可避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内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也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
第二,国家农业发展政策有可能受到被动调整,调整的空间也将受到规则约束。加入WTO,我国对农业生产的国内支持政策措施,要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规则,国家农业支持措施尤其是农业投资的范围与力度将受到影响。今后我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民收入支持、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将受到WTO有关规则的约束。
货币脱实就虚的现象很明显。全球央行发行了大量资金的货币,以中国为例,按照统计局的数据来推算,自2008年11月以来,H1、H2分别从15.78万亿及45.86万亿增长至2016年1月份的41万亿和141万亿,区间涨幅分别2.59倍和3倍。而同期GDP增幅不过2.13倍,从2009年至2015年年底物价累计涨幅仅17.75%。显然,过去6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速在扣除GDP和物价涨幅之后的剩下那部分增长多数应该是贡献给资产价格了。所以,资产价格的泡沫主要是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
北上深三地房价的暴涨其实是资金脱实就虚的特征,尤其是在楼市政策重新放开之后,包括首套房贷比例的下调和交易环节税收的调低,都刺激了投机者更疯狂的参与。很多人以为,实体经济不景气,与其做生意破产,与其投资股市亏钱,不如抱着实物安全。但香港楼市自去年9月以来的调整给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香港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下行的悲观预期正在逐步强化,外部的催化剂来自于美元加息。全球央行尽管都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上瘾,但毕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并不是货币宽松带来的,而是靠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创新和制度红利带来的,如果经济的潜在增速在下降,即使依靠货币可以短期缓解供需矛盾,但无法改变潜在经济增速率下行的大趋势。所以,经济增长最核心的驱动变量不是货币,而是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
显然,高房价的泡沫已经变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年收入12万元的普通收入阶层不可能选择6万一平的房子来住,类似香港普通阶层将年收入的45%都要交房租的痛苦难道也需要北上深等特大城市的居民尝试吗?
我们知道,参与泡沫的过程很幸福,但泡沫破灭的过程也很痛苦,理性的人往往稀缺,而跟风和盲目的人就更多了。幸好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比较理性,他说现在6-7万一平买房的人就是当房奴。
查理芒格说,买科技股就是风险投资,而银行股并不适合多数投资者,因为银行暗含的风险,多数人无法察觉并判断。现在买所谓成长股的人要承受系统性风险,所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且自己熟悉的投资方法和策略才能避免出错,避免亏损。
2、新的起点,意味着你将展开人生又一阶段的绘画,用这属于你的天蓝色时间,画下一个可以任你未来遨游的天空!展翅飞行!
3、大学,一个充满新奇而有趣的旅程,在路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新鲜事物,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再尝试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在积累经验中成长,愿各位新同学拥有愉快的旅程
4、从绝望中寻找期望,人生终将辉煌。
5、要学会创新。当我们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时候,会深深地感受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6、虽然电子邮件E-mail的问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传统的写信发方式仍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正所谓“见字如面”,手捧着远方的你亲手写的信纸,那种亲切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朋友们,当你有空的时候不妨写封信吧。
7、今天你们是芬芳的桃李,明天你们是中国的精英;
8、不要束缚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地去想一些新奇,大胆,甚至疯狂的主意,不要束缚自己的想像力,用实践去检验你的猜想。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9、我们期待行动,而不是抱怨;我们应该传播希望,而不是谣言。语录大
10、大学可能有真实的感情,但是记住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正因别人都谈恋爱而羡慕或者别的原因而在一齐。因此,不必为任何分手而受太大的伤,记住,那里我所说的是太大的伤,真爱,还是值得追求的。
11、学长学姐对大一新生的寄语简短大一新生寄语
12、虽然雷峰是上个世纪的榜样,是过去式了,但是别忘记了,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是怀旧的,如果你能做到雷峰所做的事情,那么无疑会提高你的人格魅力和存在价值。
13、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或者别的,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真的不必。
14、要学会做人。对于我们这些经过大浪淘沙走进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知识、方法可以很快掌握,但是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高尚的品德却不是朝夕可就的。只有把求知与做人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15、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16、离开大学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的收获将是“对什么都可以拥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17、很多事情别人通知你了,要说多谢,没有通知你,不好责怪,正因那些事你其实就应自我弄清楚。
18、参加其他系的跨学科的活动是十分有好处的。
关键词:科技资源共享 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74-01
在现阶段,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国家对于科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在大幅度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科技资源的使用率不高以及重复浪费的问题,而科技资源作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投入要素,科技资源共享对社会、企业、政府带来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实质,并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与良性循环程度。为此,有必要针对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
一、科技资源共享的含义
科技资源就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各项物质资源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硬、软件要素的总称,它既涵盖了仪器、设备等,也涵盖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所谓科技资源的共享,也就是说,对于当前的科技资源进行公开和综合利用,保证科技资源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使用和管理,保证科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保证科技资源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资源的共享,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的共享;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文献、图书、资料、科学数据等的共享;三是人才资源的共享。
二、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如何缩短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到产品商业化的时间,使得科技成果迅速扩散,已成为竞争的关键。
2.有利于减少创新主体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科技资源共享减少了创新主体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使科技创新活动在较高层次的创新平台与思路上展开,从而使创新活动呈现出累进递增的发展趋势。
3.有利于强化社会群体的协同进取意识 科技资源共享可以强化社会群体的协同进取意识,而不是各自为战、相互封锁、恶性竞争,进而推动形成一个具有更为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共享意识的社会氛围。
4.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
在当今时代,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关键力量。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科技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最终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
三、科技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来看,尽管资金上投入很大,但是,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浪费资源问题,这就使得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1.科技资源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没有制定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导致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共享运行机制。
2.我国的科技资源分散在众多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中,由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投人管理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各部门之间相互争夺科技资源,各种科学仪器设备重复购买,这就导致了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经费分散。
3.由于分散和重复,资金往往不足以购买完善的配套辅助件,仪器设备质量普遍不优,不仅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缺少真正的具有顶尖级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加之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仪器设备呈低效状态。
四、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1.建立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法规体系,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明确其依托单位的责、权、利,规定其投入形式、范围和力度,以及共享内容、共享范围、数据密级划分、数据产权认定、版权保护、共享用户的界定等。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和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与国家政策配套衔接的共享政策。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体系,推动国家与地方,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间的科技资源共享。
2.抓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建设,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成立科技资源共享组织机构。国家应打破传统的部门统属统筹科技发展规划的状况,将科技资源共享纳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从上至下改革现有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体制,统筹布局。建议成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明确其对国有科技资源共享实施管理、考核和监督职能,运用核减运行经费,或实施科技资源调出、重新布局等杠杆措施对共享不力单位进行管理。从事科技资源共享战略性研究,掌握全国科技资源分布情况,随时向社会科技资源信息。
3.创造出有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
科技资源共享不仅是科技界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向社会公众宣传“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理念,增强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意识,培育科技资源共享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政府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信息,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同时,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于增量资金介入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采集、整理和加工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拥有者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保证科技资源需求方能够借助于上网或远程控制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体验到流动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和促进科技实物资源的共享。
总而言之,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技术支撑上也离不开更加完善的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切实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霞.关于落后地区科技资源共享的思考――以忻州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梅盈洁,徐志宏,陈中健,贝锦龙,骆艺.加强农业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01).
[3]吴家喜.近十年国内科技资源共享研究进展与述评[J].科技与经济.2012(02).
关键词:信息产业;反垄断;产业组织理论;科技革命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076-03
一、问题提出
两个多世纪前,蒸汽机等技术诱发了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形态。如今,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由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所驱动的信息革命(或知识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冲击着我们的经济活动,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深层结构(传统习俗、法律、伦理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之迅猛超乎人们的估计,而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当两者(科技进步与法律)因为某一事件必须彼此面对的时候,冲突就不足为奇了。1998年,美国司法部对软件巨头微软公司提出垄断诉讼。该旷日持久的诉讼案所引发的经济理论、法规等方面的争议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实属罕见。这为本文提供了这样的研究契机,即考察信息时代所引发的科技变革是如何给社会规则带来巨大的挑战,及其如何影响着社会规则的进一步演变。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本文的研究并不涉及如何调整反垄断法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的挑战问题,而仅仅是希望能够提供这样的反思机会:在享受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时,我们也需要反思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与冲突(如克隆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伦理争议)。
二、反垄断法的理论分析
(一)反垄断的经济理论分析
垄断的经济学含义指的是一种控制力,通行的定义是强调一家厂商是市场上某种没有近似替代品的产品唯一提供者,或者说,垄断厂商面临着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传统经济学认为垄断具有以下三大“恶行”:一是限制产量以提高价格;二是资源被用于获取、维持和扩大垄断,而不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垄断在技术创新上是低效率的,不利于科技进步。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通过反垄断立法等层面,以维护有效的竞争秩序和市场的自由、统一和公正。
纵观美国反垄断法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法院的判决不仅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解释和政策重点,而且受到经济理论的影响甚巨(参见有关标准石油、AT&T、IBM等法院判决案例文献)。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哈佛大学的结构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传统的结构学派关注于产业结构和由此可能导致的机会减少和竞争削弱,并把反垄断政策的目标看做是提高经济效果以及限制经济影响力,所以反垄断政策的焦点在于行业的结构和行业的集中度。因此,根据企业过高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判定企业违法,就可以肢解企业,这叫做反垄断法的市场结构原则(如美国标准石油等案例)。
20世纪70年代以后,芝加哥学派向哈佛学派提出挑战,指出仅根据市场份额宣判企业违法,会阻碍企业技术进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不仅要根据市场份额,而且要结合企业行为判断公司是否违法。简单说,芝加哥学派把反垄断政策的目标看作是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既然效率取决于价格水平,关注点也就在消费者的付出。因此芝加哥学派关注的是市场中的价格表现,而不是市场结构。
最近,新产业组织学派对芝加哥学派提出新的挑战,否定芝加哥学派的静止均衡分析方法,而支持动态的经济效率,也就是说,新产业组织学派关注的不仅是某一时点的市场表现,而且要保护和激励发展新产品和程序的创新行为。芝加哥学派认为,竞争是保护消费者和经济效率的有力手段,而新产业组织学派认为由于网络外部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的影响,拥有核心设施如巨型网络的公司就会利用其优势去妨碍创新或替代技术的创新,因此政府也应该进行适度的干预。
(二)技术进步与反垄断的关系思考
从辩证的角度看,技术进步与垄断是一对矛盾的混合体,从本质上说,垄断来自于技术进步,反过来,垄断又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关于这一点尚无定论)。例如,工业革命引发的大规模生产技术的长足发展,自然导致了某些行业追求规模经济所产生的高度集中,如钢铁、石油等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合并和收购行为,导致了整个行业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公司手中。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仅从消费者剩余等社会福利角度提出反对垄断的意见,而且认为垄断会妨碍技术的进步,也不利于技术创新,例如少数案例表明大公司收购了具有创新技术的小公司,然后把该项技术束之高阁,以维持自身产品的市场份额。然而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大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相反命题。熊彼特认为,创新强度和它的扩散率与市场力量之间呈现正相关。他认为,技术变动需要大厂商的存在,大公司所产生的创新远远足以抵消由于垄断价格过高而造成的社会损失,而且有更多理由认为垄断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大厂商财力雄厚,更能够承担创新的不确定风险;产生规模经济,将创新的外部性更大程度内部化等等。因此,技术变动本身是竞争的一个因素,竞争并不因大厂商的存在而被消除,相反,厂商追求技术变动的努力增进了竞争。
三、案例分析:以微软公司为例
(一)微软公司概述
微软公司在短短的三十年间迅速崛起,一举确立了在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1975年,盖茨和阿伦开发了在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上运行的程序语言――BASIC语言。同年,这两位电脑奇才创建了微软公司。1980年,盖茨以5 000美元的价格,从一家西雅图地方企业手中购买了令其日后发家的磁盘操作系统程序(DOS系统)。其后,企业迅速成长并于1986年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到1990年,微软产品在操纵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达到80%左右。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开始遭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与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
(二)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公司的指控
在微软确立其PC机操作系统垄断地位的1990年,美国司法部就开始对微软涉嫌垄断进行调查,到1993年被迫终止调查。调查认为,微软虽然在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但这种垄断地位是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并没有损害市场自由竞争与消费者的利益。
稍后,美国司法部继续对微软公司的商业行为展开调查,并于1994年7月提出报告,指责微软公司与个人电脑生产商签订的合同具有排他性和妨碍竞争的嫌疑,其目的是在个人电脑操纵系统市场上保持非法的垄断地位。几乎同一时间,微软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微软承诺:不再要求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厂商搭售其应用软件。
不久,微软大举进军因特网浏览器市场,而作为其战略的一部分,微软公司要求PC厂商必须申请其IE浏览器的使用权,并预装在电脑上,以此作为获得视窗95操作系统使用权的条件。这一做法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司法部认为微软违反承诺,即不可以将申请其他相关软件产品的使用权作为先决条件。而微软公司坚持认为,IE浏览器不是一件独立的产品,而是操作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并没有违反和解协议。
1997年12月,杰克逊法官签发禁止令,禁止微软在销售协议中有搭售条款存在。1998年5月,司法部微软限制竞争,6月上诉法院取消禁止令,认定微软有足够理由在其操作系统上搭售其他产品。2000年4月,法官裁决微软垄断成立,微软不服上诉。2001年7月,上诉法院了特区法院关于微软进行非法捆绑和企图垄断浏览器市场的裁决,但是认为微软的确用妨碍竞争的手段去维护其在操纵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与此相应,否决了对微软进行拆分的裁决。9月,美国司法部宣布不再寻求对微软进行拆分,并试图与微软达成和解,这场旷日持久的案件以微软和司法部的和解而告终。
四、微软案件所引发的思考
在垄断事实的认定、垄断的社会效应等方面,微软案件都向反垄断的立法者及执法者提出了的挑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产生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反垄断法难以应对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新问题。本文不想就微软案件之中具体的争议之处进行讨论(这方面的文献已经非常之多),而是想从另外一个更广的角度考虑在信息时代中反垄断立法所遇到的冲突问题。
反垄断法是指国家为了维护自由竞争而干预市场的法律手段,其宗旨是维护自由、公正、民主的经济秩序,因此被称为“自由企业”。反垄断法又是国家利用政府强制力量,对企业竞争过程和竞争行为的调整,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对美国反垄断法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被称为结构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对美国反垄断立法的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反垄断立法中泾渭分明的“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若因企业占有巨大市场份额,或市场份额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就全盘否定优势企业存在的合法性,则此种反垄断行为反映了结构主义的观点;如果因拥有显著市场力量的企业出现违法行为,限制了竞争,才被实施反垄断制裁,则此种行为反映的是行为主义的反垄断观点。
杰克逊法官裁定微软垄断,其依据为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作为美国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被称为美国反垄断法的基石,其立法精神是,垄断会带来效益损耗,并影响市场行为,所以应该予以制裁。而在其实践中,有关当局采取了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并重的思想,对垄断状态和垄断力量的滥用同样给予制裁。然而软件行业以及信息产业中市场结构的特征,使得这一立法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
(一)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形成的内在规律性,与深受“结构主义”学派影响的反垄断立法精神发生冲突
反垄断法的结构主义更多受到哈佛大学的市场结构学派理论影响,这一学派认为市场结构起决定作用,市场结构决定着企业行为并通过企业行为决定着市场绩效(简称S-C-P的分析模式)。而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中,企业通过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就是调整行业集中度、防止高度集中、制裁限制或排斥竞争的垄断行为,确保市场结构具有竞争性。因此,市场份额、市场支配地位、企业规模等影响市场结构的指标,就成为裁定是否垄断的重要判定依据。
然而,信息产业由于具有网络效应(又称网络外部性),其指的是某一消费者从一种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取决于使用同一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选择。典型的例子是手机行业,手机用户的效用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而增大,如果手机用户仅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可想而知,手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与这种网络外部性相对应的就是,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问题,也就是说市场的领先者将会获取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份额的现象。例如,微软公司最早推出PC机操纵系统Windows视窗,并形成了行业的标准。这样,为了与其他产品兼容,也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的外部性,用户必定选择其视窗系统,而不会选择其他即使更优的替代产品。这样,网络的外部性以及经济中的正反馈现象,导致了信息产业形式上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与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说,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是维护自由竞争,就应该顺应和接受竞争的必然结果,那么形式上的垄断性市场结构就不应成为被规制的对象。就像微软公司的辩护律师所提出的“如果软件行业天生就是垄断性的,那么,今天不是微软,就是其他的某家公司。”这样,如果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法不加以合理的分析,就对占据信息产业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盲目挥动反垄断大旗,则政府规则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到头来反而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立法者面临着信息产业中企业行为的两难选择
企业行为的存在,一方面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可能受到立法的制约。举例来说,在信息产业中,产品的兼容性要求行业标准的存在,标准的制定者与拥有者必定是基于庞大的用户群,占用大市场份额的市场优胜者,这一事实有很可能导致标准成为反竞争的因素。标准拥有者如果运用市场地位和市场力量,限制其他竞争者获得标准,或以标准的存在阻碍新技术的运用,就可能不利于竞争和行业发展。具体到微软公司的案例来说,微软公司在操纵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限制其技术上的创新行为,相反,每两年就进行了一次产品的更新。再如,定价行为是传统反垄断关注的一个方面,而信息产业大量的前期成本与边际成本极低的成本结构,使得企业定价规则发生了变化。现有的反垄断立法框架难以确定行业的边际成本,难以认定企业是否发生了低于成本以掠夺竞争对手的捕食行为(指的是以低于成本的低价策略排挤对手,然后等对手退出市场后抬高价格,从而获得垄断收益),因而使规制产品价格和企业定价行为成为十分困难的事情。微软采取免费销售IE浏览器以排挤竞争对手网景公司NESCAPE浏览器的行为是否属于掠夺性的捕食行为就是该案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司法部却找不到任何微软在打败网景之后提高其浏览器或者视窗(包含了IE)价格的证据。由于产品的边际成本近于零(程序的复制成本),公司即使采取降低价格的行为,公司仍然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这样,如果将软件行业的定价行为、捆绑
销售及企业间协议的分析延伸到立法领域,就会发现反垄断法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适用。
五、结论
信息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运行模式,而建立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基础上的反垄断法在信息时代就显得难以应付,这集中表现在美国司法部与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世纪之诉的冲突中。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微软公司的案例,指出了反垄断法立法背后的经济理论基础并不能囊括和解释信息时代企业的竞争行为。这样,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企业竞争行为模式的改变,导致了反垄断法在立法精神的层面以及具体的操纵层面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冲突。
微软公司的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当科技进步与传统的法律发生冲突时(具体到该案例来说,信息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企业竞争模式的改变与反垄断法的冲突),是否科技就一定得受传统法律框架的限制,而遏制其自由发展的空间?由科技的发明史看,人类的社会是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法律应是解决人类的问题,而非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当科技创新带来社会现象与人类行为的改变时,如何经由大家的共识,产生公平合理而为社会上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新的游戏规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Carlton, Denies W.The lessons from Microsoft[J]. Business Economics,2000,(1):47-53.
[2]Gilbert, Richard J. and Michael L. Katz. An economist’s guide to U.S. v. Microsoft[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
(2):25-44.
[3]徐宗玲,尉会丽.信息产业竞争理论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Conflict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nti-trust Laws:
――A Case of Micro-soft vs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XU Tian-jun1,ZHANG Hui-ming2
(1.Anhui Xingzhongtia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Wuhu 241000,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常德地处湘西北地区,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种桃千树的大罗玄都,是陶渊明笔下梦魂牵绕的桃花流水。这里也曾是中国第一粒稻种抽穗灌浆的土地,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的沅澧大地。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这个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
传统农业记载着往日的辉煌,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正续写“鱼米之乡”今日的荣光。2011年常德市建设重点项目212个,完成投资332.8亿元。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增长40%,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居全省第1位。
在今年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卿渐伟指出,要立足产业高端,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生产组织方式,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常德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陈文浩专门就加强科技创新的问题作出了具体安排: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今天的常德,正挥舞着科技之笔全力描绘工业强市的宏伟蓝图。
在当下中国,高新技术已成为企业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块金字招牌,备受青睐。经过几年的努力,常德的高新技术产业不负众望,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技术企业领跑科技前沿,翻开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篇章。
湖南有1000多家高新企业,常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第二方阵,涵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7大领域。目前,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数量位居前三甲,大部分企业已走过初创时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70多家企业产值均超千万元,其中22家超2亿元,12家超5亿元,5家超10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的不只是陡然上升的数据,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想改革。时下,常德国力变压器有限公司正在接受高企评定3年后的复审,今年6月已上交申报复审材料。“创高新企业,除了税费减免的实惠,真正的好处在于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并形成共识:必须持续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立足于激烈的竞争中。”在董事长张家跃心中,创新推动发展的思考模式已根深蒂固。今年,国力变压已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全市高新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常德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做了一个统计:72家高企近三年来获得的发明专利共178项,实用新型专利共519项,外观设计专利共64项,软件著作权共31个;开发的植物新品种共10种,开发新产品600多种,核心技术近400项。
在常德,产学研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用一种实际行动在创造看得见的效益,这种互利双赢的模式在各领域如火如荼地开展:今年2月,三金集团与湖南文理学院开展产学研对接,对博士创新项目《高酚含量生姜引种及栽培技术探讨》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5月,市科技局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签订地校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就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信息交流与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合作,并将共同组建中国农业大学常德市食品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6月,在“2012年金健米业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上,金健米业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企业资金带动作用与高校技术研发力量的优势互补,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需要企业不断自主创新。然而,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多元化、多渠道的产学研结合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去年3月,常德市成立博士联谊会,10月,又启动博士创新创业行动,积极支持和鼓励博士以成果入股、技术转让、领办企业、合办实体、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来常德创办和领办企业,以此推动研发与创业的结合。目前,省内外共有100多名博士参与了常德市博士创新创业行动,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创办恒至凿岩的文会军、领办中国光能的戴建国、协办中天新能源的邓凌峰、运作万福生科成功上市的肖明清……博士创新创业行动已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新引擎,不仅为各类人才创业创造了条件,也为科技进步增添了活力。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2010年3月,恒至凿岩在文会军博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下应运而生,成立半年之际,作为德山经济开发区与湖南文理学院第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之一的“工程切削钻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便一举获得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功能钻孔设备,打破了国内硬岩凿岩工程机械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被认为是“产、学、研”、“院士、教授、专家”以及自主“投资、研发、经营”三个“三位一体”的研究成果。去年1月,公司作为湖南文理学院“产学研示范基地”挂牌成立,11月,申报成立常德市凿岩机械工程技术中心,随后又与俄罗斯国际工程院签订了国际合作协议……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恒至凿岩将产学研进行到底的决心。
据恒至凿岩研究所所长罗佑新教授介绍,创业至今,恒至凿岩已投入研发经费近5000万元,自主研制成功全系列露天凿岩钻车等七款新产品,申请了73项专利,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5篇,获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毋庸置疑,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为此,常德市构建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为支撑的科技投入机制,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去年,市县两级财政全年共投入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4500万元,较前一年增长18.4%,其中出资100万元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省自然科学基金常德联合基金。全年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9项、资金2300多万元,超出计划任务1321万元。常言道孤掌难鸣,在市级计划项目的带动下,企业项目投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全市大中型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14亿多元,三年来投入增长近20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传统产业也只能依靠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创新力度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常德市7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有30余家,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就是这队伍中的一员。
上世纪七十年代,常德纺机开始从事经编机的设计制造,为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1986年企业以技贸合作的形式,从德国卡尔·迈耶公司引进了经编机制造技术。1996年合作项目结束后,常德纺机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在足够的科技人才和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研发了各种幅宽的高速经编机,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交出了一张崭新的成绩单:经编机制造跻身于全球三强,摇架产销量高居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其中,2011年研发的新产品气加压摇架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年的销售量达到了30.5万套,实现1100万元的销售收入。
在近20年的科技扶贫服务中,该院累计推广先进实用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业机械等一批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50多项,创社会经济效益76亿元,对兵团20个贫困团场开展了科技扶贫攻坚工程,已使5个农牧团场脱贫,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扶贫服务已开展20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院先后对农十师、农九师、农六师、农四师20多个团场进行了科技扶贫服务工作。
农七师一二五团地势低洼,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生产条件十分恶劣,从1955年建场到1990年的36年中,只有13年盈利,其余23年共亏损2975万元,是个典型的贫困团场。
1983年初,新疆农垦科学院抽调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农七师一二五团。他们从改土制水培肥地力入手,推行各种新技术,选用良种,发展以养羊为中心的畜牧业。与此同时,通过不断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既提高了农场职工的技术水平,又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经过双方近10年的努力,该团基本实现了农作物增产的目的。到1993年,该团小麦平均单产达到315公斤,皮棉单产达到101.5公斤,牲畜存栏头数达到3.4万头,羊毛单产由4.2公斤提高到6.19公斤,职均收入达到3500元,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场一跃成为兵团12个红旗团场之一。
“十五”以来,新疆农垦科学院始终围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增加职工收入”这条主线,针对兵团职工收入持续低速增长,团场职工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扩大,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的职工增收困难的突出问题,从科技扶贫服务入手,寻找一条贫困团场增收长效机制的新途径。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通过实施科技扶贫,为兵团农牧团场累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70多项,实施科技扶贫示范项目50项,引进、推广新品种近20个,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150余期,培训职工近3万人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7.23亿元,为兵团农业“两高一优一低”丰产攻关和“六项精准技术”的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为了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主持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繁育体系”实施的15年中,建成了包括54个团场、养羊185万只规模的细毛羊生产基地,累计提供优质种养8.56万只,生产羊毛11.7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45亿元,建成细毛羊三级繁育体系和基本配套的10项实用技术,形成了由科研院校及兵团27个农牧团场组成的牧、科、教三结合的互动联合体,并向新疆及全国8个省区输送种羊十多万头,带动了新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其中,以“优质高产毛、肉绵羊生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获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项目,为兵团加快畜牧业发展,增加职工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改变兵团贫困团场长期形成的封闭、落后的状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新疆农垦科学院针对兵团贫困团场职工需求,辅助以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建立科技扶贫之路――以科技为动力,以项目为依托,以培训为载体的科技扶贫。这不仅激发了职工群众科学种田和科学养畜的热情,而且使职工掌握了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彻底走出贫困的阴影,融入到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大军之中。
现在,新疆农垦科学院300多名专业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带着兵团党委的重托,奔赴兵团13个农业师和140个农牧团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断增强贫困团场的“造血”功能。专家们与职工自主结合,建立了以发挥优势产业为条件,以职工收入为目的,围绕专家智力投入的产业链,转变着兵团农牧团场的经济增长方式,让贫困职工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中感受到新科学、新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自4月1日起,国家对已实施10多年的汽车消费税税率进行了调整。此次税费调整对乘用车按排量大小分别适用6档税率,拉开了不同排量汽车的税率差距,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同时也相应减轻了小排量汽车生产厂家的负担,这一政策调整的初衷是节约能源,促进科技进步,也体现了国家对环保节能汽车消费的导向作用。但笔者认为如果对环保节能型汽车的优惠政策上力度不足,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消费税率没有更大幅度的下调,出台后的汽车消费税调整将尤如“鸡肋”一般,对目前汽车市场消费格局影响是相当有限。
笔者认为,首先单纯以排量大小为标准而制定的汽车消费税征收政策,用以引导汽车消费不是很恰当,而通过征收燃油税的体制则更为合理,把税费计入燃油之中,以燃油消耗量来决定车辆所交纳的税金多少,体现多用多交、少用少交的公平原则。虽然新汽车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是向汽车生产企业征收,但对消费者影响也是同步。
其次笔者具体分析此次汽车消费税率变化发现:占市场最大份额2.0升(含)排量以下乘用车消费税率基本不变,只是其中1.0~1.5升下降2%,降低的幅度比较有限。由于小排量经济型轿车本身利润较低,汽车厂家成本降低已经很有限,小额度的税率调整不可能有效反应到小排量车型的市场售价,消费者难以享受到新税率所带来的好处;而占公(商)务用车主流的是2.0~3.0升排量的车型,上升幅度1%~4%,这对于限制公(商)务车消费影响也不大,国内中高档汽车厂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实力来消化此次新税率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中高档车价上涨空间有限;虽说对3.0升以上的乘用车消费税率增加幅度较大,但大排量汽车的消费群体较小,这部分消费者经济实力强,厂家(车商)必然向他们转嫁大量增税压力在销售价格之中,大排量豪华汽车虽会减少部分销售量,但不至影响到这部分消费者的高消费意愿,即便是再增加一倍税率,这小部分有能力的消费者还是会照样买单,大排量豪华汽车的价格上涨只不过是提高了高消费门槛而已;总体而言,新汽车消费税所起的市场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继国家六部委联合宣布对小排量汽车“解限”和出台的新汽车消费税率虽已经明确了国家在鼓励厂家生产节能型小排量汽车,这些政策对于调整汽车产业结构和我国汽车社会第二次转型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但据笔者观察,较早前社会各界对于新汽车消费税调整的期望值很高:对1.0升以下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应彻底取消或象征性征收(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节油环保的柴油乘用车都能获得较多的税收优惠;对提前达到欧Ⅳ等更高排放标准的汽车大幅度减(免)征消费税……,期望值与本次税率调整政策还有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