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几年来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课题组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效果有了提高.课件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把各教师课件中的精彩的内容互相分享,互相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经验,取长补短,即省时省力,又能提高病理学教学的整体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年代,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资料,如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的教学视频、各种病理图片、病理过程的动画等等,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如今,在这医学信息爆炸性地增长的时代,在医学教育中可广泛采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集体备课,把好的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在教师间共享,上课时把相关网站及资料介绍给所有学生,这是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年轻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搜集各种资源、巧妙应用等方面有所优势,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相关技术的更新方面的交流是有必要的.
集体备课的形式及其改进
1集体备课的定位
参加集体备课的人员主要是任课教师及研究生.集体备课的形式不是单一固定的,它的效果不在于它的时间地点是否固定、内容记录是否详实,而在于它的研讨氛围浓厚与否,教师是否共同商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完善,甚至互相争论.实际上往往争论越热烈,观点碰撞越激烈,教师得到的提升就越大,集体备课效果就越好[4].
2集体备课的形式
1)把集体备课制度化,每周1次,固定时间及地点,实行签到制度,教学秘书记录备课过程.2)先由授课的教师把上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每位老师各抒己见,一起讨论,并拿出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把好的经验及解决方法提练出来,整理成文档.3)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专业把下周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了解的内容划分出来,并把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划分出来.4)由1名年轻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病理变化及机制等重点、难点内容拿出来预讲一遍,由其他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及不足之处.5)各位教师把自己的课件拿出来互相分享,由1名教师负责放映课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放映完后互相取长补短,有不足之处及时改正.6)年轻教师及研究生搜集网上的相关学习材料及资源,把搜集到的相关学习资源,如动画、讲课视频、教学论文等提供给教师们,共同研究价值,把有价值的资源直接用在多媒体课件或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学.7)切片的阅读是青年教师的弱项,老教师们应给予年轻教师详细的阅片指导.8)由教学秘书把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整理成电子文档,发给每位教师及研究生,并整理成册,存档.
3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集体备课时间与学校其他日程安排或个人的日程安排相冲突的情况出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变集体备课的形式,即试着进行了网上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就是由教学秘书把需要交流的问题与信息进行汇总,分发给每位教师.网上集体备课仅缺少预讲及讨论的部分,其余所有的内容都可在网上完成,避免了因日程安排的差异,集体备课出现中断的情况.利用其他时间浏览集体备课的文档及附加文件,并把意见发给其他教师.2)以往的集体备课是以一个年轻教师预讲一节课为主,其他教师听完之后对其预讲进行讨论,指出优缺点,这种形式难以激发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现在的集体备课在保留预讲形式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信息的交流,包括各种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信息、各种网络上搜索到的新教学资源的信息、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共享交流等.这种改进不仅增强了集体备课的实用性,而且有效发挥了集体备课优势互补的作用.
实践集体备课的体会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中医整体治疗;中医耳穴;中医足浴;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3-011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reated by deco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t bath and auricular plaster therapy. Method A total of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April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7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8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rapeutic efficiency, TCM symptom score, NT-proBNP, 6min walking test,LVEF improvement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77.1% and 92.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Heart failure;Holistic therapy of TCM;Auricular plaster therapy;Foot bath of Chinese medicine;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于2007 年对10 个省市15518 名35~74 岁城乡居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即示我国在2007 年时就有420 万心力衰竭患者[1]。西医目前治疗手段难有重大突破。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辨证施治,目前可以运用的手段不仅限于口服中药,内外联合治疗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疗效确切,能够为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心衰有较大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来自于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150例,其中观察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间年龄、性别组成、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CHF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在Ⅱ~Ⅲ级,年龄18~85 岁,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心功能Ⅳ级者;③由于肝、肾及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其他重大原发病导致的继发心力衰竭者;④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梗阻性心肌病、未修补的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栓塞、明显感染等复杂心血管疾病基础;⑤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⑥有精神异常或不愿合作者。
1.3 诊断标准
按照2005年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3]。
1.4 治疗方法
两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吸氧、休息、低盐饮食、限水等,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间断使用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其他伴随疾病及症状予相应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辨证施治的中药口服汤剂及本科协定足浴方(真武汤+桃红四物汤)泡脚(由我院中药房煎成浓缩液至200 mL,每日睡前将中药倒入足浴桶,放入适量温水,以泡过踝部为宜,测水温至37℃时进行足浴,一般持续20 min),再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心、肾、肺区耳穴压豆治疗。
1.5 疗效评价
1.5.1 心功能疗效标准 参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法[4]。治愈:心功能提升至Ⅰ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相关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改善,但未达到Ⅰ级标准;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但未达到Ⅰ级心功能;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2 中医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显效:临床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检测的指标(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5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3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4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LVEF的比较
见表3~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有较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往往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后归宿,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中国计划强调要对慢性病的管控,慢性心力衰竭也在此列。中医中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是大有可为,临床中医工作者应该努力将中医药的治疗积极推广于临床。
祖国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多归属于“心悸”“喘症”“胸痹”等范畴,属于“本虚标实”之症,本虚多认为是肺、脾、肾之阳气虚,标实多见痰浊、血瘀、饮停,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体内之阴阳平衡极不稳定,稍加之外邪则病情加重[6-7]。长期以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加减是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治疗手法标本兼顾,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反复的印证。程丹等[8]回顾了近年来诸多医家利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指出益气温阳法疗心气、心阳之本虚,又以活血利水法治心血瘀滞,水湿内停之标实,二法并用标本兼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在中药汤剂的治疗上也遵循这一原则,以温阳活血利水为主要治则,方中重用党参、黄芪,阳虚重者加以附子、桂枝以大补元气,增加温煦之力,温通心脉,川芎、红花、赤芍以及丹参等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猪苓、茯苓、泽泻、葶苈子健脾,利水消肿,痰浊重者加之半夏、竹茹、甘草调和诸药。现代中药学研究,党参、黄芪、桂枝所含的有效成分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室舒缩功能,其功用类似于西医强心作用; 川芎、红花、赤芍、丹参可以有效扩张动静脉微血管、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改善血液流变学,与西医扩张血管药物作用相似;猪苓、茯苓、泽泻、葶苈子等作用有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等类似西医利尿剂作用[9-11]。中药配伍应用除了发挥单药的疗效外,还可以有现代医学预料不到的协同效应,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西药难以替代的贡献,中西药联合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与之前的研究不同,本次研究将中医外治法纳入了常规治疗体系当中。中药足浴是传统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人体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中药足浴通过发挥水的温热作用、配合真武汤联合桃红四物汤的温阳活血作用,刺激人体足部反射区,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起到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有助于心衰患者的康复[12-13]。宋丽婷等[14]亦利用中药足浴配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结论是在除基础治疗外中药足浴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有益。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及中医全息论,各种脏器在耳廓上均存在反射区。通过对反射区的局部物理刺激,可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进而全面调整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血液黏滞性、改善神经内分泌调节等作用[15]。本研究使用王不留行籽贴于0.6×0.6 cm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心、肺、肾等反射区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 min,每次贴压后保持3~7 d。耳穴压豆与中药足浴无创,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高,非常易于临床推广。闻小英[16]、吴山永[17]等医者也尝试观察耳穴压豆或联合中药足浴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血浆NT-proBNP 属于BNP 激素原分裂后无生物活性的N 端片段链,分泌水平和人体心脏功能的分级紧密联系,其水平与左心室处于舒张末期的压力呈正相关,心力衰竭时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升高,NT-proBNP在血液中含量大幅增加,其本身通常无生物学活性,由肾小球滤过清除[18-19]。治疗过程中,NT-proBNP的数值下降可以作为评估心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20]。6 min步行试验及LVEF属于可以简单获取并有直观指导作用心脏功能观察指标[21],临床应用广泛。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提示中医整体治疗对临床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次研究未将足浴及耳穴压豆的作用单独比较,而是将中医内外综合治疗做一整体治疗手段观察,意在于积极推广中医的整体治疗。“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不单单体现在中医诊病的辨证思维上,也体现在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上。在中药方剂的制定上,我们严格考究君臣佐使,使得方剂根据患者的个人不同表现而面面俱到。在治疗手段上我们也应该想尽方法,利用一切可行的中医手段联合治疗,以口服汤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配合足浴、耳穴压豆等中医辅助治疗手段,构成中医系统的整体治疗。基层医院目前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阵地,作为中医院应该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为心衰患者的治疗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郭航远,孟立平. 慢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2):87-89.
[2] 李悦,公永太,李为民. 2005年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 中国急救医学,2007, 27(3):257-260.
[3]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
[4] 叶任高. 内科学(第五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6] 冠心病中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 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7] 周亚滨,邬慧美,孙静,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8-10.
[8] 程丹,程晓昱.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6,33(1):111-113.
[9] 武俊华,梁菲菲,赵晓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3594-3596.
[10] 陈晶,蒋萍,范婷婷. 中医温阳利水法在治疗心衰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51-1752.
[11] 范兴良,薛文海,李晓琦,等. 益心汤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673-674.
[12] 霍长亮,陈波,江桂林,等. 中药足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635-1637.
[13] 靳萍,谢楠,胡敏,苗木. 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2015,11:28-30.
[14] 宋丽婷,梁国丽. 真武四物汤足浴治疗阳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广州医药,2015,46(1):71-73.
[15] 韩艳秋,徐敏. 耳穴压籽联合中药足浴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36(35):5450-5452.
[16] 闻小英. 耳穴压豆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43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5):328.
[17] 吴山永,李秋菊,何明. 中药足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1级高血压60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6,51(3):185.
[18] 凌佳,蔡振荣,蒋庆渊,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BNP、CRP的变化及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0):1097-1098.
[19] 赵磊,张鹏飞,张鹏翔,等. 血浆B型脑钠肽在不同病因及类型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2):1079-1082.
[20] Prastaro M,Paolillo S,Savarese G,et al.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left atr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severe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 Eur J Echocardiogr,2011,12(8):506-513.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设计学;情感消费;心理关系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指导设计实践的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分析、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心理学同设计学都是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在今天大众多元的情感消费时代,设计心理学理论对指导设计朝着情感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定义多种多样,主要是研究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设计者、受众的心理现象及情感因素的联系。设计需要灵感,但是灵感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研究和了解设计心理学将为设计师们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使灵感不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理可据。
从人类的需求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的结合是必然的。“文化不仅是为人类需要而创造的,也是由人类的需要而创造的。”设计亦是如此。现代消费观年的变化使得市场越来越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情感需求,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对形态的审美需求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理性方面――功能与技术是形式创造的基础。感性方面――心理审美是形式效果的目标。正是人类这样的本能,使设计师在运筹帷幄、规划创新时,不得不面对众多的“心理个性”。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将人的消费行为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一是量的消费阶段,即人们追求的是买得到、买得起的商品;二是质的消费阶段,即寻求货真质优、有特色的商品;三是感性消费阶段,即注重购物时的情感体验和人际沟通,它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购买决策标准,对商品“情绪价值”的重视胜过对“机能价值”的重视。在感性消费时代,无论男女老幼都倾向凭借主观感性进行消费,希望享受购物过程,此外,感性消费还包括基于个人直观感性认识的消费形式。但是,由于消费者知识经验积累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消费的诱因不同,导致在感性消费过程中体现出理性水平的不同,因此需要设计师把握消费心理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由此可见,心理学和设计学的深度结合是必然的,研究和运用设计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要找到设计的支撑点就需要对消费心理感受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这需要设计心理学提供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设计核心是人,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人,因此,在设计中应运心理学方法来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能够和其使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共存的关系。设计中讲究尺度,对于物和环境来说,它们的尺度及使用关系属于物理关系;对于设计心理学来说,其体现了人对物和环境的认知方式,属于心理关系。艺术设计要处理好物理和心理两方面关系,只有把握好这两种关系才能真正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心理学是可以帮助设计师真正到从人出发,讲求实事和情感的。首先,设计提供的信息和概念对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的,当它与消费者的观念不谋而合,或是表明了消费者的心声时,设计的价值能因此得以提升。其次,情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把特有的情感融入各种设计中去,不仅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情感需要,还能使消费者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受众的性别、年龄、知识、学历、阅历等个人信息。其次是不同年龄、知识积累的人对于物品喜好有不同倾向,受众自身的阅历学识也会影响到他的审美素养。第三是受众的使用态度。受众的兴趣、喜好、审美观等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关键。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的调研,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非常有利于设计的开展。
由此不难看出,设计心理学对设计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知识结构,要想很好地掌握、运用和研究设计心理学,我们就要了解和掌握设计心理学两种主要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和研究设计心理学内容。
(1)观察法:是由观察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用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观察者还可以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记录,近距离地获取观察信息。
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过程叫作观察。观察者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固定的观察对象,使知觉有单一的指向。围绕观察对象,经过概括了解,逐步深入,最后达到透彻把握的程度。在博物馆、展会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参观的人是信步浏览,对感兴趣的展示偶尔驻足,稍作欣赏和评论;但是总有很少数的参观者,长时间地对一个展品边看边想,甚至进行抄或记录,这是观察的表现。他们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素材,目的很明确,或是增长知识,或是扩大视野,或是想临摹仿制,启发借鉴。
2)观察法的特征。是在一种完全自然条件下使用的方法,不被观察对象知觉,获取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观察前应制定严格的规程,明确地实施与记录。作为心理的初始研究,可以客观地发现问题与现象,为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前期资料和依据。
(2)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的分类主要有两种:①实验室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较少运用)②自然实验法: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较常运用)
2)实验法的特征。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使用与操作问题都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尤其对某项工作中人的 生理与心理活动与规律的研究,通过设定的实验条件,借助精密仪器进行量化处理。为心理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但是,对于人的感情意识等心理因素的控制和测量,尚无准确、可行的控制方法。
在消费日益多元化、情感化、艺术化的今天,设计师了解和研究设计心理学的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使用性、可用性、合目的性。二是,帮助设计主体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理解、鉴赏,了解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三是,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能使设计师更好地面对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多样化市场需要的挑战,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适宜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贵在创新,设计创新指的是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而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师们拓宽设计思路,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引擎之一。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20世纪风格与设计[M].罗筠筠,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墨菲・G・丁柯瓦奇.现代心理学历史索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关键词:辅导员 学生管理 主要问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39-01
大学中的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管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及时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时刻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但是现阶段的大学中多数辅导员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偏离了工作的正常方向,不仅不贴近学生,反而距离学生很远。这导致辅导员原本的日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学校的日常教学。针对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必须及时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国内大学中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方面的情况
(一)对于辅导员的职责缺少正确的认识
大学中的大多数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责都缺乏正确的认识。[1]辅导员服务的主体是大学生,日常工作也应该紧贴学生展开。但是现在有许多辅导员服务的主体却是学校领导,日常工作也都围绕着领导开展。这严重偏离了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管理严重缺失。
(二)辅导员关注学生不够全面
许多导员只看到了学生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缺少对于其他方面的观注。更有甚者,辅导员大学四年甚至连所管理的学生名字和本人都对不上。这些现象都说明辅导员的工作偏离了原有的重心。
(三)大多数辅导员自身道德修养较低
国内的许多大学现有的辅导员自身道德修养过低,综合素质太差。[2]例如,现阶段一些辅导员很容易受到物质的影响,在对待学生和处理日常工作中有失公正。而且,大多数辅导员年龄都不大,遇到状况缺乏冷静的思考能力,导致事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四)辅导员在管理方面遇到许多困难
各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籍贯分布较广,加大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难度。而且,辅导员所面对的大多数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个性都比较强,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同时,相比于初高中封闭式的教学管理,大学开放式的管理更是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二、如何就现阶段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改善与创新
(一)对辅导员的工作和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新形菹拢面对各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中存在的缺失现象,首先,必须让辅导员对于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辅导员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提升辅导员整体的道德修养
国内各高校还存在一些素质较差、道德修养不过关的辅导员。[3]针对这一状况,各高校在选择辅导员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辅导员道德方面的标准要求,提升辅导员的道德水平。对于已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习,加强其道德修养教育。同时学校要严格制定相关方面的校规校纪。
(三)辅导员在统一化管理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辅导员最少都要管理几十个学生,一般都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但是辅导员要在这种统一化的管理中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情况不同,导致每个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表现也不一样。统一化管理下,针对每个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的特点。
(四)辅导员应有效利用网络科技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新时期,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班会、走寝室。利用手机微信、QQ等通讯软件更为方便,而且能够保证实时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和加以指导,这样更加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论
面对如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的辅导员日常工作缺失的现象,各大高校必须即刻采取行动,严格落实辅导员各项工作,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同时,辅导员需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原有途径中融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真正将辅导员的责任与义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茜.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辅导员工作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63-65+95.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情感护理;传统康复疗法
一般我们所说的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病程长,发病后病情都特别严重的疾病。这类疾病多见于中年40 岁以上人群的突然急性发病,治疗时间长,恢复缓慢,病情迁延,目前是危及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目前我国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为110~180/10万,年病死率为80~120/10 万[1]为探讨脑出血疾病术后恢复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应用日常生活量表及生存质量量表对100 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了评估,应用了情志护理配合康复疗法。研究表明,患者的致残率明显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均比原来传统方法有了显著提高,。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 年5 月到2011 年3 月入住神经外科的100 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符合1995 年全国脑出血术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行CT 进一步确诊。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将100 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即心理及康复治疗组,共55 例,其中男41 例,女13 例,年龄45~74 岁;对照组共45 例,其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3~70 岁。
1.2.2 实验方法
1.2.2.1 心理护理
护理方法的实施在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6 个月仍继续执行。患者住院期间有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执行。出院后由家属及患者共同执行,经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回访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并落实患者情志护理方法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及时心理指导。[2]
①安神静志。指导患者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等自我控制的方法,想象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的情境,让其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多予患者肯定,以调动起积极性,让其从内心达到自我肯定。患者经受疾病的折磨,身心会经历一些列的变化,逐步适应自己患者的角色,脾气性格也会变得喜怒无常,我们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安慰患者的情绪,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忧虑烦躁的情绪,对这类患者我们要有耐心和同情心,耐心细致的反复说理开导,鼓励患者通过自我控制的办法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对于患者的提高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战胜疾病的动力。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这类疾病往往是一些慢性疾病。一旦明确诊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方面的影响,从最初期的恐惧、紧张、害怕,到时间一久导致的精神心理疾病,如表现为淡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等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等负担。及早的进行心理和精神行为的介入干预,不论从近期和远期观察都能够对原发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病 因
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慢性、长期、终身这一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患者要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按时服药、锻炼、休息给患者带来麻烦、负担并搅乱原有的生活规律等。以上特点决定了患者要终生耗费金钱、时间、精力等,负面影响及压力油然而生。病程冗长得不到家属的理解、支持、关心和体贴。患者及家庭成员受教育的水平的高低是发病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现代社会病:老年患者病后身边无人照顾,形影孤单极度缺乏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及安全感。老患者在身体疾病痛苦和心理疾病方面自个儿挣扎斗争,两者斗争的结果是后者的战败又加重了前者,最终心理防线溃败形成了器质性神经精神疾病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更有趣的事情是发现有一大类患者是在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反而又发生心理和精神疾病,使本应该就要出院的患者不得不继续住院或转院进一步治疗。这往往搞的临床医生措手不及、狼狈不堪,很是被动。不好给患者家属解释。平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临床表现
起病比较隐匿,有的症状和原发病重叠。轻的仅仅表现为心情烦躁、发脾气、焦虑、躁狂、恐惧、紧张、有的表现为自卑、抑郁、表情淡漠、自闭、失眠、幻听、幻视等等;重的表现为精神分裂症状、认知障碍、痴呆和恶性心律失常如儿茶酚胺风暴和应激心肌病就是由于患者在极度愤怒、恐惧、悲痛、绝望、紧张等恶劣心情下发生的恶性事件表现等等。
介入治疗步骤及措施
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疾病而且是全面的,如:劝导患者限烟、限酒、减盐,注意我说的是限烟限酒和减盐,这很关键,从限到禁的给患者一个时间窗,循序渐进慢慢图治,不能下猛药,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让人家彻头彻尾的杜绝掉没人能接受得了,得慢慢来。这也是一个心理战术。再者鼓励有能力到户外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实在不能下床的患者,家属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活动肢体翻身等。再有就是全面的有效地干预患者的血脂、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因为原发病症状体征的有效改善能够及时的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成功的关键。
医护工作严丝密缝的结合做到相得益彰,护理工作要及时迎头赶上,提供高效、优质、温馨、安全的服务。让患者有以院为家的感觉,提供亲人般的关怀照顾,体贴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关键之所在,重中之重:那就是医生和护士要加强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心理学和精神病等学科)的学习,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面及时的给自己充电,这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前提。而且还可以帮助早期识别有发病苗头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经发现确有必要就积极外请精神科医生来“救火”是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有些患者不能或不愿意转院)。这种方法既遏制了病情发展又有效预防恶性事件发生而且又有利于交流和学习提高,一举两得。
实践结果
前3年和后3年进行对比。前3年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心理和精神疾病年发病率为3.53%、3.67%、3.96%,呈上升的趋势。近3年来开展了早期的心理、精神诊疗干预后,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精神精疾病的年发病率逐渐下降分别是2.45%、1.16%、0.39%,出现了逐年下降的可喜变化。而且社会反响很大,锦旗和感谢信纷纷踏至而来,真的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是建立在传统主流心理学发展危机的基础之上的。20世纪20年代兴起并风行心理学界的行为主义将实证研究范式在心理学领域内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水平。他们主张研究外在可见的行为,采用严格的条件控制,使用精确的数据来解释研究结果。60年代兴起的信息加工认知主义,虽然把研究对象从外部行为转到了内部加工机制,但是在方法上却一如既往地传承了实证研究取向,认为需要严格控制条件以得到更准确的解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心理学(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为代表)的这种科学主义研究理念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追捧,甚至将实证研究方法奉为经典标准。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一味地追求实证研究造成了现代主流心理学忽视了文化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以方法为中心以及脱离生活实际的研究,等等如此的做法使得西方主流心理学不断遭到外界的质疑,同时也面临着包括来自自身领域的多方面诘难,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西方科学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困境和危机。
遭受着来自心理学学科内部与外部多方面质疑与批判的西方心理学也意识到需要改变思维、超越自身发展瓶颈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心理学对以往的研究视界、理论建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思考。“在困境面前,许多心理学家另辟蹊径,开始寻找一条不同于主流心理学的道路,因而导致了心理学的多元化趋势。”[1]西方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相互融合,加之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新思想的不断涌入,新理论的相互借鉴,从而使得当代西方心理学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其一,当代心理学的多样化研究取向,主要以进化论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为代表。其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取向,主要以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叙事心理学等为代表。
二、多元与批判——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主题
多元和批判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突出主题,多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概念、新课题、新思路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之处,成为传统心理学的重要补充内容。批判化的发展则是指后现代心理思潮的出现与盛行,为整个西方心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1、进化论心理学——研究思路的创新
进化心理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心理学界的一个名词,是包括相关的理论主张、课题研究等相对统一的心理学思潮。通常认为,进化心理学是试图通过普遍的行为机制来解释人类为什么以某种方式行事的科学。进化心理学是在广义进化论和社会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来揭示人类心灵的起源,解释人类的精神现象,把人类的心理属性看作是进化的结果。“进化论的基本假设有两条,即:有机体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而历史地形成的;而历史地形成的有机体的一切方面,都对维持有机体的存在具有积极意义。这两条假设逻辑密切不可分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有机体的各个方面及其与有机体、环境之间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同一性的说明”。[2]进化心理学家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人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如此的心理机能和机制而不是其它?为什么有些心理机制和行为本能是所有人类都共同拥有的?为什么人类和动物在某些心理表现上会出现如此的类似?为什么我们总是确信文化对人类心智的重要作用,而较少考虑到生物进化作用对人类心理发展的贡献?带着诸多疑问,进化心理学的假设指出,人类所拥有的许多心理属性都可以看作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选择出来的,而最早形成的一些心理行为机制至今仍在人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化论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进化研究”风暴。研究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到生物进化因素在心理变迁和心理解释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社会、认知、发展、人格、文化等各种各样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渐进入到进化论心理学的研究议题之中。进化心理学确实从进化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某些深层的结构与本质。“进化心理学的目标是揭示并进而理解心灵的构造和实质。它并非像知觉、学习、思维研究那样,是一个具体研究领域,而是心理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到心理学的一切领域”。[3]进化心理学对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自我保护与发展、人格特质、地位追求、配偶选择、后代抚养、关系维持等主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新颖的解释路径。进化论心理学试图在人类发展的时间纵轴上展开对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解释,说明进化在心理结构中的作用,在心理内容横轴上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研究领域。
2、积极心理学——研究主题的变化
2000年,塞利格曼与西卡森特米哈伊刊登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文中指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是关于积极的整体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与环境的一门科学。[4]它们的研究活动将主题聚焦于诸如希望、智慧、创造性、勇气以及其他积极的精神等方面,让整个心理学界为之耳目一新。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传统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积极心理学正如它的名称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关注的是积极向上的东西,比如人类的勇气、幸福、乐观、希望等心理品质,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幸福,还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全体人类的福祉。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马丁·塞利格曼指出,在过去的50年中,心理学家忽视了去践行心理学早先的任务和承诺,那就是保护和促进正常人的心理健康。虽然人们一直都在谈论一个关注了几千年的问题,即人性善的问题,只是从未在心理学领域内被重视并加以研究。
20世纪末期,积极心理学深刻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各国的心理学研究,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主动参与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中来。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社会机制和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方面主观幸福感是研究重点,主要探讨诸如性别、年龄、学历、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性质、文化境遇、人格特征、性格类型、期望水平、生活事件、认知方式等因素与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体验的相互关系。在积极个性特征研究方面主要关注积极人格的构成、培养和实现途径。在积极的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则致力于分析管理、教育、社区、媒体等方面如何促进组织本身以及人类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流行带来的是心理学研究主题的转换。积极心理学更为关注人性的积极层面,更致力于促进人类的幸福,提高心理质量。它在传统心理学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通过对咨询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旨意做了系统性的阐述,我们发现,积极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建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咨询心理学的哲学根源与基础,要分清自己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和不同。最后,我们相信,积极心理学能够融入到咨询心理学中来,并促使我们创建新的评价标准,也相信积极心理学能够运用到更多的跨学科领域中去”。[5]
3、后现代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后现代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领域内后现代心理学分支的综合称谓,是后现代思想影响下心理学领域内各种变化的总体趋势,通过强调后现代思潮中解构前提、悬置本体、主张建构等理念,对传统心理学的众多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再审视。后现代心理学批判传统心理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借鉴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成果。话语分析和叙事方法的引入给当代心理学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空间,并为深入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指出了更新的解释视角和途径。后现代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心理机器隐喻、实体性假设提出了质疑,主张人的心理是与社会互动建构的产物;对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认知主义提出了否定,重视语言在心理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后现代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在传统心理学领域内掀起了一场革命。
后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很大的阵营,并非是一个统一的理论学派,它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建构。各种新近的后现代心理学分支比如社会建构心理学、叙事心理学、当代文化心理学、当代女性主义心理学等成为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这些后现代心理学分支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致力于去研究的主题也多种多样。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以建构为主线,力求剖析以往主流心理学所建立的各种理论内容。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尤其重视理论或思想产生的时空场域和话语背景,以社会建构论的立场反观其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发展历程,由此展现了一个容社会、文化、个人等众多因素共同参与其中的复杂的社会心理建构过程。[6]叙事心理学研究将叙事和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却又超越了哲学和方法论的形式化藩篱。叙事心理学需要探索组成人类精神世界的意义系统与结构,强调叙事活动的时间与顺序维度,侧重研究在时间与顺序的关系中得到建构和解释的意义,从而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构性地联系起来。当代文化心理学深入研究了文化和心理的深层建构关系,它认为文化和人类的心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不存在统一的、普遍的、标准的原则和定律来解释人类心智的发展与工作机制,一种根植于某种文化的心理学理论,其理解和应用必将局限在产生它的此种文化中。女性主义心理学重新解读和审视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批判父权制社会体系下主流心理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及其研究行为对女性经验的排斥与歪曲理解,试图重新建构包括女性在内的心理科学。
总体来看,虽然后现代心理学的各种思潮的发展各有侧重点,但它们也具有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赞同后现代心理学所崇尚的“建构”理念。这种建构不是个体的建构,而是社会的建构,不是封闭的静态过程,而是开放的协同合作的动态过程。所有的建构都是在关系情景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而建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带有文化和价值制约性。虽然后现代心理学阵营内部还存在诸多分歧,理论研究各异其趣,但后现代心理学家们开辟出了一些独特的新领域和新主题,并始终尝试着从新视点出发去创造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模式。后现代心理学对西方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与认识论的批判与重构,在西方心理学界中独树一帜,促进了对人类心灵奥秘的深入探索。
三、讨论与结语
对于近20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整体发展趋势做出全面的描述和准确的评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知道,西方心理学的多元与批判的发展趋势是源于学科领域内外多方面的原因。而国内也是在积极地对这些新进发展的范式和理论尽量做到更为详尽的描述和介绍,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国外心理学发展状况的广角镜。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中所出现的新趋势、新理念以及新研究方法,借鉴并融合了社会学、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精华,这让心理学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索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奥秘。不管是作为现代心理学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进化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研究,还是作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范式重要突破的后现代心理学思潮,都为我们继续研究和解释人类的心理现象提供了更加独特的视角、更加新颖的思路、更加深厚的理念以及更加灵活的方法。它们是现代心理学的一股新势力,是活跃在现代心理学的舞台上的独特风景。
但也有批评指出,当代西方心理学多元化和批判性发展的后果是造成了一片繁华的背后缺少了宏大理论的梳理和建构,尤其后现代心理学更是如此。不能否认,后现代心理学那种直入现代心理学要害的批判方式所带来的新思维已经让整个心理学领域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但后现代心理学是建立在批判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时间较短,相对于较为成熟的现代主流心理学的宏大流派来讲,它们在理论建构方面稍显稚嫩,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参考文献】
[1]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前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4页.
[2]高申春.进化论与心理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3]叶浩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
[4]SeligmanME,CsikszentmihalyiM.,Positivepsychology:Anintroduction[J].AmericanPsychology,55(1):5-14,2000.
[5]DebraMollen,LanayaL.Ethington&CharlesR.Ridley,PositivePsychology:ConsiderationsandImplicationsforCounselingPsychology[J].TheCounselingPsychologist,34:304,2006.
[6]Gergen,K.J.,Socialconstructionistmovementinmodernpsychology.AmericanPsychologist,[J].18(3),1985.
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教师仅仅依靠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合理的去因材施教,提高工作效率。在大学的辅修课程里,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而作为教师,站在一个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者的角度上,我们学习教育心理学时,在准确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之前,首先要保证我们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问一个心智不健康的教师,又怎么成为一名瘦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呢?教师应该具备比普通人更良好地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除了能促进生理健康以外,更与工作主动性、效率息息相关,只有处在良好地心理条件下,才能发挥工作最大潜能,取得积极地工作成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表现在有健全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在给学生传授学术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养。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去看,高校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这其中包括知识学习的掌握,思想品德及人格的塑成等等,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人际关系、朋友圈以及生活状况都会对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它往往会关系到学生的成才与前途,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学生,试想一下,一名本性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孩子可能由于老师对他性格片面批评而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堕落。教师了解了学生心理的特点和个性发展,就可明智地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将其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对学习动机的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功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使教学产生最佳效果。在学校的素质教育学习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中的益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尊重学生的感情,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作为伴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具备出色的心理学教育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同时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与我们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