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养结合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b)-0118-02
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胃病的常见形式,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脱水、发热和休克。胃炎和胃十二指肠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观察和研究显示其与生活压力、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和吸烟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1-2]。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和压力不断增大,导致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因此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逐渐受到医疗界的重视[3]。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36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72例患者入院前均出现胃病反复发作,其中,5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胃部周期性疼痛,夜间和饥饿状态下最为严重;20例患者出现不规则的胃部疼痛,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反酸、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在天气变化、过度劳作或情绪变化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阿莫西林1.0 g,早晚各1次,口服;雷尼替丁150 mg,早晚各1次;甲硝唑0.6 g,早晚各1次;黄连素0.4 g,早晚饭后各1次;珍珠层粉0.2 g,早晚各1次;胃乃安胶囊,每次4粒,每天早中晚饭后共3次。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中益气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组成:黄芪18 g、人参6 g、炙甘草9 g、橘皮6 g、当归3 g、白术6 g、升麻6 g、柴胡6 g,制成蜜丸服用,9 g/次,2次/d,以温开水送服[4-5]。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该药物治疗结束后,继续给予黄连素和珍珠层粉治疗,每天早中晚3次,连续1周。治疗结束后进行胃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显著好转,胃镜检查溃疡直径缩小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溃疡均未明显改善,停药后出现复发[6]。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痊愈1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7%(33/36),对照组痊愈1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0.6%(29/3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均出现轻微的头晕、口干、便秘及恶心的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出现夜尿增多。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有效缓解,停药1周内消失,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和病症较为复杂多样,当前尚无确切的定论,但研究显示其发病与饮食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服用对胃黏膜存在损伤的药物有关,胃液分泌功能异常以及胃黏膜损伤是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基本表现。发病在胃部的称之为胃溃疡,发病在十二指肠的称之为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具有周期性、慢性和节律性的特点,且近年来在青壮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公众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珍珠层粉、雷尼替丁以及胃乃安胶囊等药物对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治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它能够对敏感菌感染所导致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甲硝唑用于治疗消化道及消化道外阿米巴病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完全吸收,见效快的特点;雷尼替丁是选择性的H2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溃疡以及应激性溃疡;珍珠层粉的主要成分为珍珠贝的内壁磨成粉,具有安神解毒的作用,可以起到镇痛疗效;黄连素是广谱抗菌药物,对于敏感菌具有有效抑制和杀菌的作用,对胃肠炎等肠道感染疾病效果良好;胃乃安胶囊主要起到行气活血、补气健脾及消炎生肌的作用,能够对胃酸及溃疡进行有效抑制,缓解疼痛,降低溃疡指数。
中医理论认为,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胃痛及胃脘痛的范畴,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内伤、外感两种。由于积冷积热、阴虚、脾胃虚寒、气滞、痰饮、虫积以及瘀血等内部因素所致的胃脘痛为内伤胃脘痛;由于寒邪侵入胃部,痰饮食积,导致气机阻滞,表现为二便清利、恶寒厥冷以及口吐冷涎,称之为外感性胃脘痛。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恒的《脾胃论》,以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柴胡及升麻为主要药材,具有升阳举陷和补中益气的作用,是中医对脾胃进行治疗的常用药方。有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能够有效提高脾虚大鼠胃壁细胞的胃泌素受体结合点位,抑制由于胃泌素受体结合点位减少导致的大鼠胃黏膜抵抗力降低,提高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及胃泌素的分泌量,预防感染菌对胃黏膜造成感染。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的机制是通过影响受体内信号传导来实现的,其可以影响消化道信号转导以及改善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补中益气汤对肝、肺、胃肠道及骨髓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提高消化道免疫力,预防感染有关。
当前,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和根除疾病,因此需要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7-8]。补中益气汤通过与常规药物进行联合,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杀灭作用以及胃乃安和珍珠层粉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的基础上,对胃部及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进行整体调节,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从根本上抑制胃酸分泌、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恢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以及提高胃肠道的免疫力,从根源上彻底治愈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并防止其复发。中西医结合用药效果好,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者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高,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文发.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学校卫生,2012,27(10):905.
[2] 陈朝阳,林土坤,龙伟东.三种药物联合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7):2099-2101.
[3] 巩莉.2003-2006年我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利用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3):219-221.
[4] 游玲琼.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70.
[5] 王新梅.论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272.
[6] 何萍.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4):87-88.
[7] 邵海忠.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245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47-148.
关键词:医院;新医改;经济管理
引言
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相对于一般生产经营性机构来说不仅需要维持基本的经营运作,同时还具有更强的社会公益性质,所以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上还必须考虑其社会影响及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履行。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在坚持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有效履行的基础之上来创新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思路,寻求更好的管理效果。
1医院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医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所以医院的管理工作往往习惯把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医疗及其他外部环节,对于内部管理尤其是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不慎重视。然而随着中国医疗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开放,随着医院自身建设发展与所获得资金之间的供求矛盾不断加大,如果不能够及时转变管理意识,有效提升资金、资产使用效率、创新管理就很难在愈加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甚至会危及医院的正常运作、无法适应新医改的大环境,从而面临可能被市场淘汰的局面[1]。
2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医改的目的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以药养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从管理着手,通过新的财务管理体系确立来实现财务管理各个部门的协作与联动,把有限的资金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应用,从而提升其经营效益、推动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科研项目开展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2]。
3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措施研究
前文我们就当前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现状及新医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笔者认为,想要切实强化这些方面的工作质量,就必须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3.1端正管理意识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加强对经济管理重视程度的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的具体知识,同时积极借鉴与吸收其他医疗机构在此方面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我们自己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与理性理论,尤其是医院领导层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自我督促,这样才能在管理及指导中不会脱离实际,不流于形式。
3.2创新财务管理科学体系新医改要求医院通过自身建设及管理工作改善来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医院所需经费缺乏而把成本压力分摊在病患及家属头上,更重要的是,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及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作不够紧密所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不断提升医院的经营运作成本。所以,我们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新财务管理体系上面。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资金,虽然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近年来也在不断得到加强,但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于众多医院及医疗机构当中,资金的使用在过程监督及监管方面处于无序状态,无法做到精细化控制及管理,从而一直无法取实质性的管理突破。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医院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预算管理是资金使用的计划阶段,成本控制则是资金使用规划的执行阶段,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建立在有效市场分析及医院财务状况分析基础之上的预算管理来指导成本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首尾相顾,形成一个严密的资金管理链条,对资金使用实现精细化监管,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使用成效,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将有限资金应用于更重要的环节,让其发挥出最大化经济价值。最终,大大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及支出,降低分摊到各项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上的成本,让患者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医疗项目及服务,真正实现看病不贵、看病不难。
3.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首先要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写与管理,完善交接班第三方监督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人与全责,推行三方会签制度,避免责任归属不明、权责不清的问题。同时,在会计档案管理问题上要推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渠道管理,会计档案电子化、无纸化虽然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同时也会随之产生数据安全问题、病毒木马侵袭等问题。在提升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等级的同时加强其与纸质档案的结合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会计档案数据收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双渠道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数据错误,能够同时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数据复查避免人为或非人为的数据篡改、丢失等,提高财会数据安全性。此外,电子档案管理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将纸质档案数据进行电脑录入,还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医院财会数据的类型,将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同时利用3D数据模型技术进行模型建设,让档案使用者更为直观的进行操作与观察,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升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加快各项管理工作推行速度。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能够为药品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提供可靠数据,能够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有效缓解以药养医的偏差局面,为医院树立良好社会影响提供帮助[3]。
3.4加强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头戏,成本核算的范围不能够局限于日常支出,同时要加强医疗项目成本的核算工作,从而实现事实上的成本有效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经营管理现状。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要分为普通疾病定额核算(用药成本、人工成本、床位成本及医疗设备成本等)、重大病单列成本核算两种,尤其是要重视重大疾病的成本核算,同时要加强药品市场价格、原料价格分析,定期更新成本核算数据,并及时公布给患者及家属,这样一方面能够切实降低成本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接受大众监督,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减少不必要的因为费用而与病人及家属产生的各种纠纷,打造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3.5强化采购管理医疗耗材与办公用品采购是医院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加强采购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采购问题上,因为并不是大型医疗设备及专门化用品,用量较大且使用周期较短,需要经常性重复采购,所以我们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制度,这样能够降低采购单价、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的暗箱操作。同时加强试用申领的审核,也能够细化物资管理,减少浪费。
3.6强化库存管理库存包括了医疗用品及药品两个方面,库存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是否能够正常运转、是否存在资金滞留。强化库存管理,首先是要推行库存上网,对入库、出库物品的规格、数量及时录入,实现实时监控,避免账不符实,其次,还要推行管理者、使用者、监督人的三方会签制度,确保责任的归属于落实,提升库存管理具体质量。
3.7加强设备管理医疗设备是医院的最重要资产,也是维系医院正常运作的关键之一,加强设备管理首先要坚持大型设备在采购方面的招投标制度推行,避免重复购置于使用无度。其次在中途运输环节也要强化运输保险的购买意识,让医院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在设备维修养护问题上要实行一人一岗、一岗一责,有效落实设备管理的权责,激发管理者、使用者及技术人员的管理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刘占兴.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5(2):12-13.
[2]张孝全.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的新问题[J].当代医药,2015(2):23-24.
摘 要: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全局性问题,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梳理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就削弱其负面影响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户籍改革;城市化;影响分析;对策建议
1 引言
2010年8月15日,重庆市全面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40个区县(自治县)及相关市级部门将分别设立咨询转户点。据介绍,重庆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这意味着在10年内,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
在重庆之前虽已有大量城市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但研究户籍改革的理论文献却并不多。本文以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研究户籍制度改革对重庆市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就削弱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重庆市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正面影响
(1)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
户籍制度改革能够推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但目前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运用行政手段把城乡人口划分成发展机遇、社会地位很不平等的两大社会群体,使其分别固定在各自的出生地很难自由流动,严重地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劳动资源的配置,为城市经济发展供给大量劳动力,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能发挥作用的行业,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2)促进对人口流动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人口流动管理会更加规范化,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中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规范人口登记,对城市化进程中宏观政策推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人口登记体系,层层推进宏观政策实施,从而缩短政策从上而下的传达时间,有利于更快速推进宏观经济政策,提升经济发展反应速度。
对人口流动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有据可查,跟踪劳动力配置到三大产业的过程,提升劳动力合理配置度。
(3)户籍制度改革扫清城乡经济的制度性隔离,有效缓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相同的局面,并且由于重庆市地域面积较大,一直呈现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局势。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户籍限制,不能自由流向城市,对城市经济发展不能起到应有的推进作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劳动力转移的制度,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资源,促进其经济发展。
(4)缓解重庆市常驻城镇人口与户口城镇人口存在较大差距的矛盾。
重庆市直辖以来至户籍制度改革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31%提高到51.6%,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从19.5%提高到29%,二者数据的差距表明户籍制度滞后于客观现实状态,以至于出现了城、农两栖成员,他们的职业身份、实际居住情形与户籍确认的状况严重不符。为解决现实矛盾,重庆市户籍改革取消了购房入户的房屋面积、个人文化程度要求等不合理限制,投资入户的纳税额度降低了50%,许可城镇务工经商者租房落户,乡镇就近就地转户全面放开。
通过改革将推动与农业联系稀松的农民群体转出,增大城镇人口比例。从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展开整个户籍制度改革,将常驻城镇人口转变为户籍城镇人口,将身份合理化,从根本上提升了重庆市城市率。
3 重庆市户籍制度对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给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暂时不脱农村的“三件衣服”,这样的措施是一项跨时代的工程,形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庆实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是,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对城市化进程仍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1)城市人口激增,短时间内相关配套滞后于人口增长,加剧城市病。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涉及的领域较广,凡是农民生存之需的切身利益几乎全部覆盖。先是“‘3年过渡’,即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然后是“‘5项纳入’即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农民转变身份进城后,即可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福利,但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短时间内有可能滞后于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聚,教育、医疗短时间不到位等,都将加剧城市病。
(2)农民离开土地,转变身份,进城工作,对城市整体就业造成冲击。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计划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但经济正常发展,几年内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岗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会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并且,进城人员得不到工作上的妥善安置,无业者增多,对城市安全等都将造成负面影响。
(3)就地城市化,与农民观念有一定差距,户籍改革工作推动缓慢。
--------------------------------------------------------------------------------
大量农民对城市的构想是基于特大城市、大城市,重庆市户籍改革中,城镇户口并不仅针对于主城,也包括江津等区县城市,即就地城市化。这与农民对城市的预想有一定差距,影响农村专转户进程的积极性。
(4)户籍身份转变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文明短期渗透不到位,形成一种非本质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意味着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城市特质不断增加,进而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户籍制度改革,改变户籍管理中的身份,但城市文明是一个缓慢的渗透过程。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化率上升,但城市文明渗透不到位,形成一种非本质上的城市化。
4 对策建议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影响,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在加强正面影响的同时,削弱其负面影响。
(1)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立法工作,保证户籍改革有序推进。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应结合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推进。在此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立法工作完善,做到有法可依,以保证在维护新转户人员利益同时,不削弱原城镇人口福利。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病。
重庆市户籍改革中,大量农民进城造成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供给短时间内跟不上,需求激增和供给滞后的矛盾加剧,城市病症状加剧。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应加快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人口过度集中等城市病。
(3)加强对转户人员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并加快城市文明传播。
重庆市应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培训学校等建设,对转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进城后的就业竞争力。并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城市文明,提升城市文明的渗透能力,从而达到城市文明传播与身份转变同时推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刚.论中国户籍制度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4.
[2]田炳信.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31.
[3]罗亚萍,姜红星.城乡二元制度下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