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体育产业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产业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产业的现状

第1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崛起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事物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希望对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引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休闲体育 体育产业 发展对策

休闲体育产业是指体彩、体育器材、体育竞技表演等一类围绕休闲体育运动的新兴产业,随着休闲体育的不断普及推广,休闲体育产业也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我国现阶段GDP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相关部门的管理理念落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我国的体育事业一直是由政府来监管和指导的,具有浓厚的社会公益色彩,这与体育产业的自然发展规律相悖。此外,体育部门没有很好地正视民众对于休闲体育产业的物质及精神诉求,使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相脱离,打乱了其正常发展秩序。

(二)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中仅有个别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如竞技表演业、体彩业等,而其他一些行业如体育传媒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健身业等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休闲体育产业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均衡有效的发展,打造健康、稳定的产业格局,才能促进自身产业市场的不断繁荣。

(三)缺乏专业的体育商务人才

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了一些休闲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且一些教育机构也开始提供休闲体育服务及礼仪的相关培训,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管理和经营方面提供了人才支持。然而从总体上来说,相关教育及培训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过少,且我国正处于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初期摸索阶段,缺乏科学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导致相关管理及经营人员的素质和经验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今日益发展的产业需求。

(四)产品缺乏创新

就全球范围体育用品的供给来看,我国属于体育用品产业大国,然而相关产业存在产品模式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特点,距离实现体育用品产业强国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我国生产的主要是运动装、自行车等缺乏科技含量的大路产品;另一方面,我国的休闲体育用品尚未在国际范围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在知名品牌方面比较匮乏。

二、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

相关体育管理机构要一改国办体育的旧理念,弱化政府在体育休闲产业方面的操控地位,将国家体育职能由原来的绝对控制转变为引导、规范和支持。首先,国家要建立健全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为各级休闲体育机构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民办休闲体育组织及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其次,国家要加强休闲体育产业的资金投入,对相关行业采取税务扶持,同时加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及场地的建设,以满足民众对休闲体育运动的需求。最后,国家可以建立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管理中心,加强相关产业的理论研究,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路径指引。

(二)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加快发展核心类产业类型,加强对体育传媒、体育服务等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大对休闲体育健身等重要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以核心产业为基础、重要产业奋力追赶的产业格局。其次要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中介服务业,促进休闲体育劳务市场的形成,为休闲体育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环境支持。最后,国家应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划入地方经济建设的范畴之内,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为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化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三)加强人才培养

现阶段休闲体育产业在研究型及管理型等方面的人才特别匮乏,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开设休闲体育产业的专业课程,同时在一些重点院校设立体育竞技方面的本科学位。其次,各高校应加强与国外休闲体育机构的沟通交流,聘请国外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休闲体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最后,社会上的一些休闲体育机构和组织协会也应该重视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员工实施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员工定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休闲体育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营建创新氛围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休闲体育产业而言,产品的创新同样重要,尤其是在休闲体育用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需要相关企业不断加强对产品创新的投入,逐渐丰富产品内涵,创造出更多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和打动消费者,进一步拓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消费环境。休闲体育产业的相关企业应摆脱过去以代工生产为主的产品制造模式,加强对健身器材等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体育用品的研发,主动挖掘不同年龄及阶层的潜在消费者,针对性地提供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高端体育用品,创立属于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三、总结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休闲体育产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需要国家和相关产业机构不断加强研究,通过转变管理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营造创新氛围等手段,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森.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核心理念与政策选择研究[J].体育科研.2013(5).

第2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 风险投资 现状 对策

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目前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在我国正引起广泛关注。

一、我国体育产业风险的涵义与特征

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体育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广义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狭义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体育产业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体育产品的投资。目前在国内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中主要有体育股票和体育债券市场具有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风险的资本运营方式从融入资金,参股创业,最后到通过体育企业上市等途径回收全部资本的运营过程,始终都是处于高风险当中。体育产业投资风险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广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了。我国新型中小型体育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体育企业的体育风险投资在1996年就已经展开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活动的国际体育风险投资基金约有20余家,但从统计来看,现有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中,真正投到项目上的资金,大约只有10%,可见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实际规模还很小,实际投资更少,一项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12月份全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资金只有约2亿多美元,其中来自海外的就有1亿多美元。我国现在每年有约1万项体育科技成果缺乏商业前景的评估,能够形成产品的只有30%,能够形成产业的就更低,只有15%左右。

三、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存在主要问题

1.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

2.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缺乏健康的退出机制,不能使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实现较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3.缺乏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组织者、运作者投资专家,既缺乏经营管理、投资理财、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政金融以及体育科技等投资专门人才的培养。

4.缺乏高效率的信息交流机制,难以形成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5.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认识不足,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稳定来源,投资渠道窄,未形成多元化。

四、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对策

1.加大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宣传力度,明确发展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让广大投资者真正了解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内涵及其运作规则,更主要的是其低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风险性和高收益的稳定性(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克服认识的片面性。明确认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我国加入WTO和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良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者,外商直接投资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吸引外资国。发展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时机已经成熟。

2.建立健全积极用人机制,大力培养我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管理专业人才。

高水平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业不仅需要有高强度的投资,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缺乏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有深入了解又熟练掌握运作的高水平风险投资人才。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具体项目。

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促进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规范运作。

为改善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环境,调动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风险的信息披露机制,以满足投资者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信息的要求。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在《投资基金法》、《投资顾问法》、《投资者利益保护法》等文件中与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条文,使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有法可依。

4.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商业性的投融资主体,其市场化运作原则与发挥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政府导向作用并不矛盾。政府可以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通过对体育产业风险基金的设立审批程序和基金的基本投资限制来发挥必要的导向作用。

5.培育和完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尽快建立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收回与回报是靠资本市场的股权(产权)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不论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育和成长,都有赖于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就目前而言,“主板”市场虽然也给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提供了一些方便与空间,但限制仍然较多,很难满足其日益膨胀的需求,不论是一级发行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上的收购兼并,都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主板”市场上放宽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种种限制,增加体育产业企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振锦: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2

[2]李平:论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4.6

[3]钟霖付强任保国: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研究[J].体育科学(南京),2003.5

第3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贵州 体育 民族

近10年来,贵州省凭借自身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开发优势,体育旅游产业得以较快发展。但是,由于体育旅游在该省起步较低,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与两河流域相比,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加强贵州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为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开发体育市场,促进旅游经济的积极发展,凸显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和旅游经济的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一、贵州民族体育旅游的现状

1.“多彩贵州”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多彩贵州”是中国西南内陆的贵州多民族省份的象征,山水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文物古迹古朴多彩、气候宜人,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有“中国避暑之都”的美称。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贵州拥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兴义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赤水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溪、百里杜鹃等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动植物、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和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址、从江增冲鼓楼、盘县大洞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已形成了以林城贵阳市为中心,以游览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马岭河峡谷为主的西线旅游区;以领略苗、侗民族风情为主,伴有舞阳河风光的东线旅游区;以瞻仰革命遗址、游览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和品尝国酒文化为主的北线旅游区,以及以瑰丽多姿的“小七孔”自然景观为主的南线旅游区。30余家3星级宾馆,14个国家级旅行社。景区、星级宾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省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良好的交通体系是确保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贵州已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交通体系方便快捷。游客乘坐任何一地的旅游专线车,一般在3小时左右,就能方便地到达各地区较大景点。大量的人流、物流,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完善的旅游基础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以及便利的交通,为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随着贵州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发展,贵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休闲健身旅游蓬勃兴起

中国体育健身游的启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多彩贵州”,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2008年5月1日至5日调查显示,36%的家庭外出旅游,在其旅游的人群中,44%参与了休闲娱乐游。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贵州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业,如红枫湖健身游(游泳)、佛教名山朝拜游(登山)、侏罗纪公园探秘游(健身走)、有惊无险漂流游(漂流)、瀑布溶洞风光游(划船)、黔西南森林氧吧,以及以民族命名的乡村游等等,这些主题鲜明的健身娱乐场所拥有大量的体育娱乐设施,在时间、交通、内容、消费档次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节假日均是爆满。

4.现代旅游项目成时尚,民族传统项目显倪端

近几年,贵州各地市先后组织和开发了很多尝试刺激类旅游项目,如自行车旅游、汽车自助游、攀岩、登山。由于这类体育旅游极具挑战性,参与的人较多。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国际定向越野赛、汽车拉力赛、世界龙舟锦标赛等等。2008年所举办的屈原龙舟赛影响国内外,大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爱好者,这为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仡佬族高台舞狮、苗族的采月亮等民族项目健身娱乐和观赏价值极高,遵义市赤水河独竹漂将在2011年登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赛场。

二、贵州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文化意识淡薄

体育产业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来支持。我国人民的体育产业意识不强,文化意思淡薄。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把体育仅视为公益性事业,看不到体育所具有的产业性和文化传承的作用。这种认识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阻碍着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

2.产业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调控机制

目前体育市场管理缺乏高层次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还不多,我国体育产业某些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影响,经济行为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管理权限的交叉、界定不明,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等。经济落后的贵州更较突出。

3.体育旅游在资源配制不足,利用不充分

目前,贵州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上,地区差异很大,发展极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体育旅游经济各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合作,易产生重复建设和体育旅游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性的体育旅游产业定位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由于缺乏民族体育旅游合作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分别根据各自的价值取向确定体育旅游发展项目,以致有些活动项目雷同,项目重复建设,不能配合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忽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不利于体育旅游产品的相互延伸和相互用。使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层次不高、效益不高、结构不合理,还有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4.体育与旅游两种活动的结构不合理

贵州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开发不完善,特别是体育、旅游两者的结合方面。表现在,没有充分认识体育在旅游中的功能,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也存在着沟通不够的问题,体育与旅游结合的不完善,已严重影响着体育旅游的发展。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在相关产业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贵州民族地区体育用品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服饰为主,没有形成作坊式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

5.体育旅游支柱产业和经营人才缺乏

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组织形式现在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团。该地区经营体育旅游的社团不少,但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影响的体育旅游集团几乎没有,在所开设的体育旅游线路中,绝大多数生命周期很短,产品竞争力较弱;一般性健身活动不少,但能够定期举办的健身游却很少;名山、名水、名园不少,但有影响的体育旅游产品不多,直接影响长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贵州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懂旅游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总量、质量、专业与分布构成,状况都不容乐观,并已成为制约贵州体育旅游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

三、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体育旅游业是新兴的旅游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中要重点扶持的产业。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现阶段,还需要各级政府在产业的政策、财税减免、资金投入、项目开发、宣传促销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重点支持。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平衡供需结构,坚持先规划、后开发,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将体育旅游业列入政府任期目标,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采取切实措施,研究制定一系列符合区域体育旅游业发展特点的扶持政策,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构建体育旅游业支持系统和发展平台,加大体育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规模,全面推动区域内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业的统一管理,逐步改变体育旅游管理部门林立、各自为政的现状,确保体育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合理布局;加大对体育旅游业的投入规模,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用于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确保体育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2.协调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协调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提升体育旅游水平。从整体上对贵州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建立长远性、可持续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按照旅游产业链来布局体育旅游资源,合作开发体育旅游精品及各项体育旅游专题产品,用规划来促进和保证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尽量减少体育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升区域体育旅游产品竞争力。

3.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优化投融资环境

体育旅游要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产业,必须走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起自身的资本市场。在体育旅游的发展上,要依托旅游及体育发展的专项资金,保证在体育旅游发展的初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商(含内资)直接投资,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体育旅游,还可采取政企联合、区域联合的投资及运作模式,走多元化投资经营道路。坚持以“政府基础性投人为基础,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的机制”,努力拓宽社会多元投资渠道。实现体育旅游产业集团化运作,促进贵州民族体育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4.拓展体育旅游客源市场,加快体育旅游人才培养

对于体育旅游项目,首先要立足于本区域市场,创办出一定特色,争取吸引国内外游客。国际体育旅游很重要的是要简化旅行手续,提高效率,为国外游客提供旅行的便利,制定同国际接轨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合作体制。贵州要以“多彩贵州”为窗口,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举办2011年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契机,加大体育旅游宣传力度、联合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因此,完善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手段,运用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增强体育旅游宣传促销实效。充分发挥区域内体育院校和旅游院校在培养体育旅游人才上的作用。各院校应该抓住时机,适时开办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新兴专业,做好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准备。在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可考虑在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创办休闲旅游及体育旅游专业,也可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学院举办短期的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业务培训等措施,为贵州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贵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应以民族区域体育旅游深度发展为主线,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种层面的协调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合作。以贵州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村寨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引导消费,使贵州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旅游强省”目标。

参考文献:

[1]贵州旅游网,gzgov.省略;游易天下,省略/

[2]刘战慧.韶关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的战略选择[J].特区经济,2004(10):91~93

第4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Vol32,No.4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JournalofSortsAdultEducation

p2016年8月

Au2016.g

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

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传玺,许彩明

)(江苏徐州2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21008

摘 要:对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概念与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存在直播效果较差、直播环境有待改善、盈利方式落后和直播侵权现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快直播技术更新、加强直播环境建设、拓展盈利方式和加大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保护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络视频;体育视频;赛事转播

)中图分类号:80567268X(2016040283GA

文章编号:10200

文献标识码:----

DOI:10.16419/j.cnki.42-1684/g8.2016.04.007

urrentDevelomentandCountermeasuresofC

p

LiveOnlineSortsVideoBroadcastIndustrinChina

py

,WUChuanxiXUCaimin

,),(Univ.Xuzhou221008,ChinartDet.ChinaMininSo

pgp

,:WAbstractiththeresearchmethodsofliteraturestudandstatisticstheaerdiscussestheconcetandcurrentdevel

-pppy ,omeffectentoftheonlinesortsvideobroadcastindustrinChinaandointsouttheroblemsofweaklivebroadcastin

pppgpy

,rihtinfrinewasandlivebroadcastinenvironmentout-of-daterofitinoormanaementoflivebroadcastin

-ggpgygpgg

,strenthentheconstructionofthetechnolotheudateofthelivebroadcastinent.Theaerroosestoseedum

gpggypppppp

,wasandstrenthenthelealrotectionofthesortseventbroadcastenvironmentexandtherofitinlivebroadcastin

-yggppgppg

rihts.nigg

:;;Kewordsonlinevideosortsvideosortseventbroadcastin

ppgy

在“互联网+”战略的驱动下,我国体育视频直播产业加速了与互联网的线上融合,衍生出众多网络体乐视体育收购育视频直播平台。2016年1月27日,——章了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鱼TV,

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起步较晚,在直播内容、直播体系等方面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1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的概念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线下观众在线直播体育视频的一种播放模式。这种播放模式采用流媒体技术,融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元素,能够对体育视频观看者营造出极为强烈的现实感,已经成为了网络体育视频传播的主流方式。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由视频提供者、视频直播平台和视频观·28·

看者三部分组成,视频提供者和视频直播平台为视频,观看者提供服务,通过第三方机构盈利(如广告)形成了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

2 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发展现状

1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类型2.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类型包括两种,分别是网络体育电视台直播和综合性体育视频网站直播。网络体育电视台直播指的是传统的体育电视节目搭载于网络上的同步直播模式,即传统的电视台体育电视节目信号传输到直播网站进行播放,如CCTV5直播和CCTV风云足球直播等。综合性体育视频网站直播指的是拥有多种体育比赛或运动视频资源的网站,这些网站购买了电视台或者体育比赛主办方的赛事转播权,拥有独立播放的权限,可以进行实时转播的体育视频直播网站,如乐视体育、腾讯体育等。

2.2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内容

随着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发展,各网络体育直播平台越来越重视对直播内容的建设,因为直播内容才是吸引观众最主要的因素。目前,各网络体育直播平台涵盖的直播内容有国内外体育赛事直播,网站自制视频直播和UGC模式直播。国内外体育赛事直英超、播主要包括N西甲、欧冠、德甲等大型BA、CBA、体育赛事,并按照体育项目的类型做了分类,由专业的解说员进行比赛讲解。网站自制视频直播主要指网站自身制作的体育视频,由网站工作人员负责讲解,娱乐性较高。UGC模式直播是指用户自己制作的体育视频,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直播讲解,免费供给其他用户观看的视频直播。

3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特点2.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的特点在于它的时效性、视觉震撼性和交互性。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观看体育赛事的直播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其直播体验度对观众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观众期待知道体育赛事的结果,以及享受观看比赛的愉悦感和刺激感。然而大型体育赛事诸如英超、欧冠的直播往往因为时差、版权等原因而无法通过传统电视媒体进行实时直播,而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众多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通过购买体育赛事转播权后进行实时在线直播,并配备专业的人员进行讲解,同时直播平台拥有弹幕、存储等交互性较强的功能,不仅可以允许用户在线发表观看比赛的心情及评论,还可以为观众提供多次重复观看的功能,因此网络体育视频直播方式的时效性、视觉震撼性和交互性较强,拥有极强的观众基础。

4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来源2.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的视频来源于电视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网站自制视频和用户上传的视频,其中以体育赛事为主。体育赛事是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的主要视频来源,也是其吸引用户的核心内容,因此各大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对体育赛事转播版权的关注度极高,对购买体育赛事转播版权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四大直播平台购买体育赛事转播版权的价格都在亿元以上,其中以“腾讯体育”直播平台最高,以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5年的NBA体育赛事转播版权。这些数据表明了各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加大了对体育赛事转播版权的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由此可见,体育赛事将成为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的重要视频来源,各大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也将以体育赛事转播版权为核心竞争力,来实现自身直播平台的成长和用户关注度的提高。

表1 四大直播平台购买体育赛事转播版权情况

直播平台

体育赛事转播版权NBA

价格(单位:美元)

5亿

时效5年()20152019-

6年()20150202-

7年)(01920132-

4年()20170202-

腾讯体育

PTV体育P西甲2.8亿

新英体育英超亚足联所有赛事

1.5亿

乐视体育1.1亿

3 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存在的问题

1 直播效果较差3.

目前,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采用的信号源主要来源于电视信号和网络信号,利用流媒体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编码、传输等一系列过程后,最后在互联网上进行直播。然而由于宽带网速和直播制作技术的限制、导致了直播画面清晰度、流畅度不够和音视频同步效果较差等问题的出现。据宽带发展联盟的第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截止到20期《015年1

第四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视频下载速率为6./,/,换算成实际下载速度为8该网速86Mbits78KBs只是理论速度,应用到实际中需扣除约12%的IP故其传输速度上限应为Header等控制讯号的损耗,

/。由于标清直播视频宽带需要达到4/73KBs00KB7

,/高清直播则需要8超高清的直播则需s00KBS以上,

要更快的网速。这就导致了在目前的网络速率下难以实现顺畅传输,因此出现视频直播画面的流畅度不够、音视频不同步等现象。

2 直播环境有待改善3.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的覆盖面广泛,允许众多用户同时观看视频直播,同时也提供了交互性极强的用户弹窗、评论和即时交流板块。这种交流板块为观众营造了良好的情绪宣泄平台,可以提高观众对直播的关注度和刺激感,但同时也为直播平台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球迷之间的言语攻击、观众对球员的谩骂等现象,都暴露了体育运动中暴力、低俗的一面,严重影响了网络体育视频的直播环境。同时,部分UGC模式直播解说员经常以低俗、恶搞的语言和回复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直播的效果和环境。因此,加强对直播交流板块的管理,营造和谐良好的直播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 盈利方式较为落后3.

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起步较晚,采取的盈

·29·

利方式较为单一,线下用户尚不能意识到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背后的巨额费用,线上平台也没能走出“免。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采取的盈费直播模式”

利方式主要包括融资费、广告费、会员制费用与版权分销费,然而直播平台需要支付赛事转播版权费、直播解说员聘请费和网站维护费等一大笔开支。对于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而言,其主要运营动机是为了扩大其网站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一味地采取这几种盈利方式并不能带来持久的盈利收入,难以维持平台需要支付的费用。因此,扩展多种盈利方式,寻求新型直播付费模式,才是完善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重要渠道。

4 直播侵权问题严重3.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作为新媒体发展的代表,在我国起步较晚,人们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文件也没比较淡薄。《

有对体育赛事转播权作出相关法律规定,截止到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制度来规制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和权利归属。正是由于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属性尚不明确,因此经常出现网络体育视频直,该案件就是一起因未播的侵权现象,如“体奥动力案”经授权而私自转播电视台直播的体育赛事节目而引起的网络侵权案件。近年来随着各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体育赛事转播侵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长远来看,侵权问题会严重影响到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有序化,需要引起足够重视。4 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发展对策

1 加快直播技术更新4.

只有实现了直播技术的更新,才能保证高质量、高清晰度的视频画面,提供给用户更高体验度的体育视频直播。因此,在当前网速恒定的情况上,各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应当加大对视频信号技术的压缩与处理,提高其信号传输速率,保证高清直播视频的画面、声音等直播效果。同时,加大对4K直播技术的研发与运用。4即采用4K直播技术,K分辨率的一系列设备进行实时直播的技术,包括4多制式K直播摄像机、切换台和收录机等系统。4K分辨率又称超高清分辨率,是指物理分辨率大于1080线的视频格式。4K直播技术首次应用在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联赛视频直播上,这种超高清的视频画面和声音极大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度,实现了赛事直播技术的提升,为K直播技术运用奠定了基础。4K直播技术一旦成熟4

地在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中应用,将极大地满足人们对高清晰度画面的追求,加快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30·

播产业的发展。

2 加强直播环境建设4.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的交流版块体现着直播平台的管理程度与正规化程度,是影响直播平台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引起直播平台的重视。针对目前直播环境管理不善的情况,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可通过设置关键词屏蔽、限制弹幕窗口、加大管理员监督力度等方式来进行即时评论和弹幕的管理,营造和谐的直播氛围。同时,直播平台应加大对UGC模式体育视频直播的审查力度,规范直播解说员的解说内容和言语,增设非法解说举报窗口,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直播平台环境的建设。

3 拓展盈利方式4.

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盈利方式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完善的盈利模式,因此需要拓宽盈利方式,实现成熟的直播盈利机制。首先可以增加直播付费模式的类型,如采取部分赛事付费、单场付费模式,实现直播付费模式多样化。其次,加大会员的权限,提升会员的优越感,如会员可以享受超高清的赛事直播,拥有成为直播间管理员的权限等,以此来增加会员的开通量。同时设置虚拟货币,用户在购买虚拟货币后可以购买道具、聊天表情、礼物等虚拟物品。最后直播平台可以和赛事举办方合作进行赛事纪念品的线上销售活动,不断扩展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的盈利方式,加速实现完整的盈利模式。

4 加大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保护4.

针对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侵权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尽快建立起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规章制度,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性质和权利归属作出明确规定,将体育赛事转播权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产权进行保护。同时,建立起直播侵权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建立互联网监测计划,发现侵权现象后立即追踪信号并通知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赛事转播权的保护力度,维护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EBOL].2015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35].ht1200---

://////t2670259cc.eole.com.cnn20150317c640943.-pppphtml.

[]腾讯体育.乐视体育3亿元收购体育直播平台章鱼TV2

[/[:////02EBOL].201617].htttech..coma201601--pqq/27053324.htm.

[]肖鹏,郑景惠,张旭东.体育节目网络直播历程及发展探讨3

第5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房地产投资稳步上升,地域热点显现

发展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积累,投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投资的稳步增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就尤为重要。2001年在全球经济下滑时,我国经济实现7.3%的增长率,其中投资贡献率高达3.6%(刘树成等,2002)。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的5.6%,逐步上升至2001年的17%(表1),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慢慢显现出来。

从总量分析,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与固定资产增长充基本同步,近几年略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例如,在1997~2001年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8.6%,13.9%,5.1%和10.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2%,13.7%,13.5%和21.5%,但并没有出现1992~1993年增长率高达117%和165%的过热现象。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基本合理,2001年住宅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保持在66%,其中普通住宅占51%,别墅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占6%和9%,办公楼为12%,商业用房为12%。

从房地产持续投资热点的分布来看,它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主导的三大经济带,从2002年1-9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31.4%,30%,33.4%,31.4%和40.1%。客观地讲,这些地区房地产投资热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三大地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换代,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劳动力的流动都会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但是,与其他产品一样,房地产投资也要以需求为后盾,没有效的需求,房地产投资就不可能持续的增长。那么,我国的房地区性投资稳步增长是否有需求的支撑?

销售率空置率,地域分化明显

近几年,购房低息贷款、减免税费、户籍制度的松动是刺激居民购房的三大政策因素,2001年商品房屋和商品住宅的销售率(当年销售面积占当年竣工面积的比例)分别是88.4%和75%,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在销售率回升的同时,空置率也在上升,达到12000万平方米,其中,空置期一年以上的为4000万平方米,占当年房屋竣工面积的13.4%,高于国际警戒线10%。对于空置率的确值得我们细思量。首先,空置率上升无论何种原因都不是一个好现象,空置率高意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占压银行资金多,由此会增加银行的坏帐,并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有合理的库存。房地产作为一种价值高的大宗商品,其合理的库存期、库存比率应该为多少?以住宅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房屋多是高层和多层,国外多是一家一户住宅,不同样式的住宅,其均好程度差异极大。独户住宅不存在均好问题,而多层、高层住宅因楼层、朝向,是否靠房山等,就很难实现均好,因此,就有好卖与不好卖之分。那么,不同质的住宅空置率是否具有可比性,就值得进一步商榷。再次,地域差别。即便是在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对空置商品房屋的承受能力也大不相同。1998年东亚危机爆发后,海南空置商品房425万平方米,给当地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带来重创,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尾楼”,而当时上海的空置房屋接近7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却能使之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第四,减免税动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特点是卖“期房”,许多开发商以此来解决自有资金和银行借贷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房屋产权过户多要等待有减免税费机会的“房展会”之后办理,这也会导致一定时间内空置率的上升。

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全国商品房屋的销售率在稳步上升,总体形势乐观。但是,对连续几年销售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较大的城市和地区应给予关注。仍以房地产投资三大热点地区为例,1998~2001年,广东的商品房屋销售率为66%,69%,71%和6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销售率走低的情况下,施工面积仍居高不下,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心。同期,北京的销售率为49%,45%,70%和71%,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呈现出走高的态势。而上海的销售率为73%,90%。85%和100%(图5,图6和图7)。截至2002年9月,上海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1404万平方米,当期竣工面积为1194万平方米,销售量大于竣工面积无疑有助于消化空置商品房屋,但是,目前上海仍有779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屋,其中,空置商品住宅为452万平方米。

是鉴于销售率和空置率是房地产前期投资经营活动的一个结果,因此,全面的、动态地分析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拆迁面积的联动关系,才能对销售率和空置率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第6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1、分析与讨论

1.1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体育经济功能的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成为产业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997年我国GDP产值的一半。论文百事通我国的体育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实物产品(体育用品、体育器材、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食品饮料、体育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建设等)和非实物产品(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媒体、体育彩票等)。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我国体育产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迅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1体育产业是体育体转变的客观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经费都来源于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80年代以来,体制的改革和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但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量增大,虽然国家也逐年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然而,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其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旧体制束缚了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一体制和思维模式,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的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把体育推向市场,由全社会办体育,把体育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是我国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之路。

1.1.2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完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后,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刺激消费,就必须开发新的市场,或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而体育消费作为弹性较大的、或者说是向民众提供文化精神产品的消费,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追求健康的需要。作为新消费热点的出现,体育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1.1.3体育产业化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我国人口多,而体育市场的设施落后,加之本应向民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因各种原因大多不对群众开放,使人们的健身活动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此外,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消费出现了层次变化,单一的传统的体育服务难以满足大众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的消费要求。

1.1.4体育产业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体育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体育产品的大举进入,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了威胁。以运动品牌为例,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要求的品位也上升。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在国内市场占了上风,如果这一市场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如果我们不竞争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要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去占领本国市场,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还要进入国际市场,显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

1.2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外来品牌对国内品牌冲击大

目前在中国体育市场上立足的国外体育企业几乎涉及了整个体育产业。从体育用品业来看,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国际品牌与李宁、康威等国产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运动器械器材商品中,国外产品几乎占领了高档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1.2.2市场发育不完备,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小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太小,还未形成支柱和优势。体育产业中部分产品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我国的体育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竞争力不强。体育用品企业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企业的资源相对缺乏。

1.2.3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交叉、越权或不到位管理的情况,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行业标准也未出台,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和调空机构不完善。不少体育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时常开发上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远见的措施,加上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的滞后,使本应利润可观的行业变得无太大吸引力。

2.4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产业化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用品业与彩票业不平衡;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出现了东部沿海省市体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城镇发展水平也明显好于农村;同一市场内产品中篮球、足球倍受关注,在健身娱乐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健身、健美、保龄球、乒乓球等项目之上。

1.2.5缺乏专门经营管理人才

与其它产业相比,我国体育界缺乏长期的经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营,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决策者不懂市场,不懂经济,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改善措施

2.1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出台措施来保护国内品牌

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中,加以重视并推进其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企业、公司也应该有相对应的策略来确立、巩固自身的强竞争力,想尽办法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2加大投入,鼓励体育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以梯度推进的方式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推动这些地区体育水平的发展以促进该地区体育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当地的体育产业化发展。

2.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虽然有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覆盖面都比较窄,所涉及体育产业的方面还远远不够,并且层次较低,法律效益小。而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是,体育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同时,由于缺乏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市场运行不规范、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体育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成熟等问题。所以,应该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国体育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法规,及早出台各项有关体育从业的法规文件,从三个方面说出立法的出发点,第一,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其次,界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最后,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并从宏观上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最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实现竞争、激励、规范、公平、高效、扶持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经济政策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外部环境,使体育产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中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2.4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国家政策、抉择的传达者和首先执行者,因此,在大部分时候他们决定了单位、部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但由于管理者水平的不一,有些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读”现象,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鉴于此,提高管理者的全面能力对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工作要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相关经验、完善总体设计、分析实施难点等方面来对管理、决策者提供支持。

2.5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培养基层体育骨干

我国体育产业不仅要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还要适应加入WTO后与外国同行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宣传力度的不足和人才队伍培养的滞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在加大对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培养更多的专门复合型人才。依托现有教育体系,特别是体育院校应重视体育经营管理课程的设置和有关的专业教育,集中培养适应我国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侧重从体育经营运行规律、现代管理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进行培养,最终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起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此外,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将那些懂经营,热爱体育的各种人才招聘到我国的体育事业中来,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中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作贡献,培养起更加开放的人才意识。

第7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一、秦皇岛与京津之间产业联系的基本状况

(一)深化食品安全、产销衔接、农技交流等合作

早在2011年,秦皇岛市就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举办“北京(秦皇岛)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秦皇岛市政府与北京市农业工作委员会在展销会上签署了《京秦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分别明确专门机构负责京秦农业合作工作的组织协调,共同建立起政府间的农业合作沟通机制,加强在农业领域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食品安全、产销衔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双方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及企业间的项目合作,对具有战略性的合作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共同支持开展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除此之外,通过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北京平谷大桃除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也积极进入秦皇岛消费市场。

(二)积极承接京津加工配套外迁及产能转移

秦皇岛市金、铁、煤、水泥灰岩、花岗岩、建筑沙石等资源丰富,水资源、土地及劳动力成本相比京津地区较低,有条件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目前,秦皇岛市秦西、杜庄、青龙、卢龙等经济开发区都已发展成为京津重要的钢铁产能转移地、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随着京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般性产业正在大幅向周边区域转移,其中部分制造业环节正积极转移到秦皇岛,一些配套环节如销售、物流等产业也随之转移。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的总部或控股公司设在京津两市,但部分生产和服务环节转移到秦皇岛,涉及冶金、机械、建材、酿酒、工程技术等多个行业(见图1)。

(三)加快推进与京津地区的产学研合作

为借力京津地区创新资源优势,近年来,秦皇岛市主动联系、上门对接,已与京津多家科研机构、产业园区、高技术孵化基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与京津地区的联系单位开展包括项目联合研发、共建科研机构、建设技术转化基地、加强人才交流培养等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向秦皇岛市汇集。例如,2011年起,北京大学与秦皇岛市开发区开始合作建设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将北京大学先进的科研成果与秦皇岛市区位、产业、环境优势相衔接,联手打造集研发、孵化、培训及交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企业聚集的科技产业园区。再如,2012年,秦皇岛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中国科学院与秦皇岛市政府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采取共建机构、人员交流、合作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秦皇岛市的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四)强化与京津地区旅游线路对接及市场共建

秦皇岛市是我国知名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多年来秦皇岛市一直注重培养京津冀城市群客源市场。2012年秦皇岛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313.03万人次,从国内旅游客源地构成上看,京津市场客源占到近30%,河北省市场占27%。近年秦皇岛市积极开展与京津旅游线路对接,加强旅行社合作,推进旅游市场共建共享,先后成功举办“北京·秦皇岛周”、“天津·秦皇岛周”等主题活动。其中,为促进津秦两地旅游对接和融合,秦皇岛与天津还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依靠两地各自旅游优势,逐步消除旅游壁垒,推进无障碍旅游合作,加强旅游信息一体化,共建津秦大旅游区,打造“津秦大旅游圈”,联合开发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客源共济。

二、秦皇岛与京津产业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合作层次总体依然较低

由于秦皇岛与京津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在产业合作技术梯度上主要表现为垂直分工模式为主。从投资方式上看,京津企业到秦皇岛投资建厂从事加工制造业生产,投资企业注入资金和技术,秦皇岛提供土地、劳动力以及原材料资源。这种产业分工方式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有利于秦皇岛市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秦皇岛市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不断增强,仅仅依靠土地、劳动力和资源吸引外部技术和资金的模式不可持续。近10年来北京不少钢铁及相关加工制造产能转移到秦皇岛,一段时期内对秦皇岛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但同时也造成工业结构不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重工业、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等问题。2013年1—5月份,秦皇岛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重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到40.5%,生铁和粗钢产量占钢铁产品的72.3%。

(二)存在优势要素城际争夺现象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的要素集聚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一些高端优势要素更倾向于向京津地区流动。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客观上受到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限制,京津地区产业尚未完全实现转型升级;二是秦皇岛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一段时间内摇摆不定,是“旅游城市”还是“工业城市”一度进入大讨论,在与京津的产业协作中未能充分凸显其比较优势,导致秦皇岛市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替代性强,互补性弱;三是动车通勤存在通道离心效应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秦皇岛市吸引优势要素。秦皇岛市目前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强于工业生产功能,快速通勤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大发展;但有条件的秦皇岛市工业企业更愿意将总部迁入京津地区享受更高端的综合服务。显然,如果城市群城际分工不明,在市场作用力下,资金、人才、信息更愿意向发展环境更优越、行政效能更高的经济高地聚集。

(三)单一产业结构带来路径依赖

秦皇岛市二、三产业内部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城际产业高级化和多领域的合作。首先,在工业领域,由于传统资源依赖型为主的重工业占据较大比重,基础也相对较好,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大多资源型耗能型投资迁入,但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转移不多。其次,以滨海休闲度假为单一结构的秦皇岛市旅游淡旺季反差明显(见图2),因为最适于户外旅游活动尤其是海上活动的时间是6月至8月,放宽一些可包括5月和9月,而10月至来年4月虽然也可开展户外活动,但下海活动几乎不可能进行。这样,来自京津地区的旅游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回报率较高、回报周期较快、优势明显的滨海旅游业,而对于秦皇岛市境内其他旅游资源开发则表现谨慎。可见,亟需引导改变单一集中在沿海一带的滨海休闲旅游方式,积极向秦皇岛市内陆其他旅游业态延伸。

(四)配套不完善的短板效应明显

秦皇岛市城市基础配套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一是秦皇岛火车站站场配套建设不完善,秦皇岛火车站多承担了由京津通往东北的任务,自身没有始发车,因此也没有供列车停靠及工作人员休憩的场所,在重大接待活动中,旅客要从秦皇岛返回京津地区时常面临“回不去”的困境。二是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道路、停车场、旅游专线、住宿、餐饮、安全保障等配套滞后,制约了旅游接待规模以及旅游品质。三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影响招商引资和产业高端协作。境内山区和后开发建设的园区普遍存在路网建设不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备不到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齐全等问题。开发建设较早、高新技术产业较为集中的园区一般位于中心城区,但从产业发展需求看,则又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科技商务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五)产业合作缺乏有效协调机制

目前,在政府层面已经搭建了一些产业合作平台,但是协调合作机制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是缺乏高层协商和规划协调机制。目前秦皇岛市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协作大多停留在专业部门之间的对接上,不同部门围绕自身的工作开展合作,不可避免造成城市群整体产业协作的错位或低效。二是行政区划意识过强。受到“分灶吃饭”财税体制的局限,考虑产业合作时各级政府首先考虑本行政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协调成本较高;同时,省级政府与地级市政府之间尚不能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导致京津冀城市群内部没能形成统一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合作机制还未形成。三是跨省市产业合作带来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缺乏有效协调,合作结果往往是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留给了秦皇岛市,而把资金、优质产品引入了京津地区。

三、对我国城市群开展产业合作的启示

(一)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加强合作

政府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对企业开展合作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秦皇岛市无论在农业合作、旅游对接还是产业招商、项目共建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积极与京津地区政府联系、争取搭建合作平台,这为城际产业联系起到了桥梁作用。在政府平台支持和政策鼓励下,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加强市场化运作,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共建合作。近年来重大招商项目中,就有不少秦皇岛与北京两地企业的战略合作案例。例如,在合作方式上,京秦企业联合投资项目成立合资公司,联合开发经营;或者秦方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寻求京方技术合作等。

(二)发挥特大城市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

秦皇岛市一直以来积极开展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研发合作,通过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持北京地区的科研机构到秦皇岛建立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这种做法,从短期看,投入大、经济效益不明显;但长期看,有利于吸引高端要素、促进创新,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产学研合作就如“粘合剂”,能够发挥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驱动城际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得城市群城市之间产业发展真正做到协同、协作和共赢。从承接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上看,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促进秦皇岛与京津地区从过去垂直分工合作到水平分工合作转变,从过去单一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到秦皇岛独营投资为主导逐渐向城际间企业联合研发投资及同步成长转变。

(三)完善基础配套条件,支撑城际产业合作

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除了软环境例如平台支撑和政策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硬环境建设,加快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将有利于支撑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例如,目前秦皇岛市内外运输多数线路能力已基本饱和,需要加快优化内外交通网络,重点在对外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市内干线公路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提高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构筑陆路畅通大通道,全面打通“园区路”、“产业路”。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四)健全产业协作机制,保障合作顺利实施

在行政区经济影响下,通过建立高层协商和规划协调机制,鼓励和引导跨地区省级和市级政府之间建立起平等协商机制,推进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合作协调机制和对口部门联席协商机制,可以有效化解一些产业竞争矛盾,从而达到合作促共赢的目的。特别是,要建立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联建联防联控机制,充分体现城际产业合作过程中生态价值平等的观念,京津地区不能只把低端产业转移到秦皇岛,否则出现的大气严重污染问题同样会威胁到京津地区自身。另外,还要积极加强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组建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充分了解城市群各类产业发展的信息,引导企业开展产业分工与合作。2013年7月,秦皇岛市政府与海淀区政府签订了智慧城市合作协作,主动接受海淀区资金、技术、人才、教育的辐射外溢,架起双方在旅游、文化、生态环境、经贸、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桥梁,该做法值得推广示范。

(五)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城市群全局利益

第8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玉米产业;运行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05-02

1 吉林省特色玉米供应链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吉林省玉米人均占有量、出口量连续多次位居全国第一,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同时,玉米产量对全省粮食总产量之比也达到了70%以上,不但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吉林省农产品迅速发展。因此,优化吉林省玉米供应链,构建封闭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吉林省玉米供应链包括农户、经纪人、玉米采购企业、玉米加工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等主要环节。

第一,农户环节。在吉林省,农户主要以玉米的生产和储存为主要收入来源。省内玉米生产仍以农村家庭为主,同时,由于种植技术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致使玉米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极大。例如,2007年由于旱情影响,玉米产量仅360亿斤,比上一年减产近10.2%,而2008年产量416.6亿斤,比2007年增产13.6%。

第二,流通环节。截至2011年,全省玉米经纪人已经超过2万,主要由农村村内干部,粮库下岗职工,企业专派小组等人员组成。农户手中的玉米主要交由粮食经纪人,而经纪人在收购玉米后送往玉米采购企业、玉米加工企业。

第三,玉米加工。截至2011年年底,省内玉米购销企业、玉米加工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每年玉米实际消耗量在50万吨以上的超过14家,年玉米总消耗达到1135万吨,再加上中小型企业,每年玉米消耗水平可达1200万吨。

随着玉米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大批量拍卖临时储备玉米等多方作用,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以下是去年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日收购量和平均价格,目前吉林玉米的收购价平均每吨超过1700元,达到近10年来历史最高点。

2 吉林省特色玉米封闭供应链运行的问题分析

首先,吉林省传统玉米产业链为开放式经营,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不是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各自为政,缺乏稳定运行的保障机制,而玉米经营企业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难以在短时期内转变经营观念,建立起封闭供应链体系。

其次,封闭供应链内目标管理思想跨越了系统内各组织部门,需要同时分析物流成本、收储能力、经济效益等多方情况,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省内供应链上各环节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模型约束条件过多,体系构建困难。

再次,由于吉林省农业生产的小型化、分散化以及农产品流通主体弱小化等特点,难以合理而准确地统筹各分散主体以及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模型的实际应用和优化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最后,玉米工业加工企业的发展确实带动了玉米的销售,减少了库存压力,但这种势必对省内牧业经济发展计划造成一定影响,进而使得封闭供应链缺少本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3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研究

封闭供应链与现有理论研究的着眼点有所差别,主要强调供应链整体运营管理中对其流通产品的可控性,保障流通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性,目标是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创新实现对相关产品的安全可靠供应,因此,封闭供应链的运行模式直接关系到其运行的整体绩效。

针对于此,从封闭供应链整体出发,分别选取以分销商和制造商为主导的核心企业控制模式,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上层监管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适用范围、核心能力、供应链关注点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三种封闭供应链运行模式的比较,并结合吉林省玉米供应链模式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制造商主导的运作模式还是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都并不适合现在的吉林省玉米产业,因为我省的玉米供应链是以粮食购销企业、玉米加工企业为主导,二者拥有更加强大的分销能力与控制能力。

目前来看,虽然核心企业并没有在保障供应链一体化运作、降低供应链成本等方面作出较大贡献,但从长远考虑,核心分销企业无疑具有更多优势:

①核心企业在玉米的采购、加工直至销售等环节具有全程控制以及多方监督的能力,可主动优化业务流程,并能承担更多的风险;

②核心企业具有广泛网点,对市场的变化能作出准确预测和快速反应;

③作为封闭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其自身内部有足够的实力搭建起支撑信息流、资金流的物流基础应用系统,在供应链实际运作中,能起到连接供应商和顾客的作用。

4 吉林省玉米封闭供应链运行体系构建

借鉴分销商主导的控制模式,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我们可以构建出适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的封闭供应链体系如下图所示:

这种封闭供应链能更好解决现有的生产力不足、业务流程混乱、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销售效率等方面拥有更多优势,与一般的农产品供应链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封闭、高效的独特运营模式。封闭供应链通过封闭式的管理和运作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建立玉米生产基地或合作组织后,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有效解决了产品的监管控制等问题。另外,流通领域内建立连锁店和小型卖店等带有专有性质的销售终端,可进一步提升特色玉米的品质和价值。与一般农产品供应链相比,这种新型封闭供应链简化了中间环节,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加快了物流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本地玉米在销售终端价格方面的劣势。

第二,供应链系统的标准化运作。封闭供应链系统的标准化运作首先是管理的标准化: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标准,并要逐步过渡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次是设备设施与供应链流程的标准化:分销商物流中心的运营规模、空间布局、设施配置以及仓储、加工、配送等操作流程也应纳入标准,为产品的质量保证提供更多的依据。此外,还应建立统一的检测和评价指标,有理可依的评价、检测活动,不仅能增进玉米质量的控制成效,还保证其能顺畅流通,强化了特色玉米的销售环节。

第三,多环节检测,确保质量安全。多环节检测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质量检测,这是封闭供应链控制优势的最大体现,例如,分销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前,就可先达成食品专项检测的协议,同时物流中心也可对每批菜进行定时抽检。另外,封闭供应链的信息监控平台,除具有传统的信息监控功能外,还应该是食品安全信息追踪、追溯系统的控制中心和监测中心,实现封闭条件的可追溯性,并对农产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多样化。封闭供应链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未来农产品发展的重要运作方式之一,因此,发展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是冲破国外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伟华,刘秉镰,周丽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动态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9(9):95-97.

[2]林华.吉林省玉米供应链现状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2):29-31.

[3]王多宏,严余松,张蓉.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其体系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8(19):34-36.

[4]刘伟华,肖建华,焦志伦.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典型运作模式及其成本控制研究[J].软科学,2009(11):58-63.

第9篇:体育产业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结构升级三次产业

一、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历程的简单回顾

首先只有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进程加以简要的回顾和总结。才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1.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一是过少的农产品难以维持社会的基本生存需要从而导致农业的基础地位严重削弱,;二是城市工业发展过快,导致生活必需品及住房供应紧张,进而降低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三是由于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结果超出了当时的资源供给能力。鉴于此,在1961年,国家开始了对产业的第一次大调整并提出,经过调整,使轻、重工业的比例有所改善。

2.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基于当时“战争不可避免”的国际环境,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方向转为在“准备打仗”思想指导下的“三线建设”,这时我国农、轻、重之比再次失调,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针对这些情况,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协调轻重工业的比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且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投入;拉开了产业结构进行了第二次全面调整的序幕。

3.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198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产业结构严重倾斜,出现了“轻型化”的趋势。所以,国家在1989年对产业结构进行第三次重大调整。以“优先发展农业、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最终使得产业结构“轻型化”的趋势被抑制,产业结构中重大的比例关学院趋向协调。

4.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由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经济运行方式开始转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已到了不得不调整的地步。结合上述三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中国的现状,一个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本质上,这次调整明显不同,它是以整体的消费需求的结构升级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形成了消费者市场的情况下,同时增强国际竞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国际环境竞争力的民族工业实现。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与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其中有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仍然是基础薄弱环节。由于城市建设和领域的发展,虽然国家加大了支农力度,但由于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资金有限,较上年同期的财政支农资金支持一直保持在8%至9%的范围。但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强当前农业生产增长基础还不稳固,其产品的竞争力并不强。

2.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低水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短缺并存,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失衡。

3.产业衰退问题突出,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迅速扩大所带来的竞争。传统的纺织,煤炭,食品加工行业通过一段时间的快速扩张,已进入衰退期移动。这需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疏导和吸纳富余劳动力人员实现社会稳定,这便直接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与此同时,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市场消费需求和其他因素限制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如汽车,冶金,化工等。

4.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发展不足,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如表:

从上表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看,第一产业变化得最快(近50年下降了3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次之(近50年增加了2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近50年只增加了0.3个百分点)。

5.产业素质低。这突出表现在技术结构水平低,产品和服务结构档次低,物流配送、工艺装备落后等方面。

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992年是26.6%,日本30.9%,英国20.2%,德国18.6%,而在1994年只有8%(周振华,中国的经济分析 - 结构调整。上海人民的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三、解决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着眼于实际,立足于市场,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结构层次不明,组织不合理、布局雷同等突出矛盾。具体来说,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或侧重: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走新型农业化道路,使农业逐步走向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为突破口,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