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的本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看清互联网的价值
互联网是看不见的东西,表面上看它只是信息传输工具,但今天互联网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果我们去看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难发现,互联网有两个价值。
作为一个通信网络,它的特点是没有“中心”,这让其天然具备了平等和开放的特性,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价值。
它的第二个价值是软件和硬件共同赋予的。软件让所有的知识产品都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复制成本趋零,而硬件则遵循摩尔定律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这两个特点,让互联网提供免费的共享成为可能,也决定了互联网的免费基因。
如果拿互联网和工业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工业的基因是中心化的,且有制造成本的;互联网的基因却是无中心化,且信息复制成本趋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工业需要的是资本和劳动力,而互联网需要的是信息、知识和人才。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工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供给方,而互联网提供的则是精神――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精神又的确在影响物理世界――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所以,平等、开放、共享、免费的互联网精神便是互联网思维的基因。这几个要素正在对行业思维带来重大影响。以工业领域的变化为例,互联网思维其实已经在工业领域创造了许多成熟的技术,比如柔性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来工业领域制造是重点,但今天还是这样吗?远远不是了。虽然互联网在生产领域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它已经创造了基于产品功能提升的增值服务,包括研发和设计服务,让个性化产品设计服务、动态化个性体验不断充实产业链,并推动了产业兼并。
通过免费获得服务,通过差异化获得报酬,工业企业正在用互联网服务思维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生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最赚钱的领域,成为未来企业需要主要拓展的商业模式,甚至推动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产业整合――这就是互联网精神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启迪。
互联网思维的冷思考
能否参透互联网精神,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知识和信息正在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生产模式正被准时生产、柔性生产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生产的变革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用还带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分析情况。互联网精神也好,互联网思维也罢,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依旧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带来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增加货币共性,减少货币需求,会导致货币政策出现新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原来市场上所有的产品的价值总和要等于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的总和,这是货币价值的等式,是传统金融运作模式形成的。但现在,互联网金融来了,会使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市场上货币增加,钱就会不值钱,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监管部门必须要考虑这样的因素。互联网金融是颠覆性的,未来的金融监管会面临很多挑战,还有质量、诚信这些问题,也是摆在互联网思维面前的挑战。
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去中心化为信息公开打开了方便之门,隐私信息被广泛互联,很容易让个人隐私、国家信息没有安全可言,这是很大的问题。在互联网化后,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必须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活动将从传统的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技术监管、资金监管、信息监管、规则监管和程序监管等,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互联网思维虽然与工业思维有本质的区别,但并不意味着工业思维是落后的。工业思维有很多普适性的价值观,例如强调质量、效率、诚信,这些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同样是不能去掉的,还要继承。我们应该用工业思维加互联网思维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现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针对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些战略思考。
产业整合的机遇
产业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整合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规律。20多年前,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创造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英特尔最后形成了在芯片上的垄断。后来,微软与英特尔联手创新,于是改变了产业链的格局。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用一款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获得了今天的高速发展,并动摇了运营商的垄断地位,驱动了去电信化。再看今天,谷歌这样的企业,虽然在做互联网,但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热气球等,都是在进行产业后端的向上整合,借互联网变成了跨界的“巨无霸”。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排在世界前35位的有六、七家,排在前10名的有3家。京东上市,阿里巴巴上市……这些企业都做得非常成功,它们将来会成为新的整合产业链的领导者。
我举这么多例子只是想告诉产业界,在产业链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获得整合的成功。因为整合还没有结束,整合尚无止境,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优势,找到切入点。不断整合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用互联网手段,去抓住或掌握消费者,你就有可能拥有整合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就可能变成第一,否则可能就会被别人整合,被别人兼并。所以,只有整合才能创造第一,才能创造未来。
整合不是通吃,别人没份。有精细的分工就会出现新的机会,企业应寻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切入点,凭借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同时还要不断寻找分工中的机会,找到新的整合点。分工和整合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随着分工和整合的延续,原来的第一可能被取代,产业获得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精神带来的挑战,树立注重诚信、质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信息的价值,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积极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强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
互联网企业是具有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如果没有互联网基因,只是做做互联网生意,或上上网做做业务,并不能保证就是互联网企业。
然而互联网基因就像互联网思维一样,在媒体炒作干扰下,被归纳得支离破碎、神神秘秘,却难得要领。问题出在脱离基本面总结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
基本面就是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才有什么样的基因和思维。小农生产方式只能产生小农意识;互联网生产方式决定互联网思维。脱离了生产方式这个基本面,所谓的基因或思维,就只剩下招术和点子这种低层次的、鸡毛蒜皮的东西。
互联网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方式的扬弃。简单地说,农业生产方式好比定制的方式(非标准化的方式),工业生产方式好比大规模的方式(标准化的方式),互联网生产方式好比大规模定制的方式。举个例子,互联网流行“平台+增值服务”,其中平台对应的是标准化的方式,增值服务对应的就是非标准化的方式。前者主要用来降低成本,后者主要用来增值。因此这种方式是低成本增值之道。
在确定互联网有自己的基因和思维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互联网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否定互联网基因和思维的人,主要是那些根本意料不到存在独立的互联网生产方式的人,他们戴着工业化的眼镜,看一切都是工业化。因此不是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而是他们的有色眼镜中没有镜片色彩之外的新东西。
从生产方式角度界定互联网企业,不在于他上不上互联网(技术特点),搞不搞互联网(业务特点);不在于企业做什么(一产二产还是三产),而在于怎么做(按一产、二产还是三产的方式做)。用农民的方式(分散化的方式)搞一二三产业务,形成的是小农式的企业;用工人的方式(产业化的方式)搞一二三产业务,形成的是工业式的企业;用知本家的方式(服务化的方式)搞一二三产业务,形成的是互联网式的企业。
为互联网企业画像
互联网企业其实是一个有语义矛盾的概念。网络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第三种组织形式(或叫资源配置形式),互联网本身具有对企业这种形式的突破。叫互联网企业,这里只是沿用人们习惯的说法。
从制度层面看,互联网企业是打破企业内外边界的“企业”
企业的边界是资本的边界,或者说是资本专用性的边界。打破企业边界的实质,是打破资本(专用性)的边界。资本专用含的前提假定是资本的归属权与利用权合一。比如,买房子与住房子合一,相当于资本上的自给自足。
互联网企业则是以新的产权制度组织起来的“企业”。在新产权制度中,资本的归属权与利用权分离,借助无形资本可以零技术成本复制的特性,实现资本归属上的分享(免费)与资本利用上的收费(如按使用收费)的结合(如SaaS)。好比,房子(如马云的网上店铺)一旦可以复制,可以大量分享给用户,向房子的使用者收取租金。打破资本的自给自足,是互联网企业的一大进化。由于分享资本,企业与产业的边界被打破。
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企业可以被视为与产业内诸多企业(及个人)分享资本,同时按照资本的使用情况(分赢亏不同)结算的新产权单位。前者叫互联网平台企业,后者叫互联网应用企业。前者承担后者的固定成本,后者进行轻资产(边际成本)运作,凭借分享固定成本,从边际成本投入所获收益中,双方进行分成。
工业化企业第一不能通过复制来分享资本;第二只能以资本的边界作为企业的边界。因此他与互联网企业在产权上有本质上的不同。如果我们把资本不可复制的企业制度称为现代企业制度,那么互联网企业制度可称为比现代更现代的企业制度。
从企业竞争层面看,互联网企业是实现低成本差异化的企业
工业化企业采用的基本竞争战略分成本领先(降价竞争)与差异化(提价竞争),但二者不能同时采用(不能“夹在中间”);互联网企业由于生产方式的原因(特别是资本可复制的特点),多采用低成本差异化(降价+提价)的竞争战略。如基础业务免费+增值业务收费。二者之间用API(应用程度接口)联接。
现有的各种版本的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多是这个基本面在操作层面的枝节繁衍。有人说互联网思维是免费、极致的品质、极低的成本,等等。虽然孤立地看符合实际,但从整体看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极致的品质+极低的成本”,是“免费+收费”,把它们拆开孤立地看,这一点在农业社会有,那一点在工业社会有,都不是什么新东西。但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是把相反的两极联接在一起,在互联网生产方式影响下,形成的互联网思维,是农民思维与工人思维的结合与升华。拆开就不再是互联网思维了。
从组织层面看,互联网企业是依靠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的智慧型企业
网络是企业的升级版。互联网企业是信息化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正如海尔集团董事长兼CEO张瑞敏所指出的,在这个奉行互联网的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挑战就是“速度”,企业要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就要求企业要先“信息化”,然后,再到成为“信息化的企业”。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就是先要搞好企业互联网,然后成为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不同于企业互联网之处在于,他的重心在企业,不是技术性质变化,而是企业性质的变化。是企业从20世纪的企业,变为21世纪的企业,从工业时代、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企业,变为信息时代,以信息化为本质的企业。
工业化企业是机械型企业,典型特征是做大做强后对市场复杂变化反应迟钝,易患“大企业病”(工业病)。互联网企业是智慧型企业,智慧表现在企业机体具有生物体的灵活性,可以轻松化解市场复杂性的挑战。
实行“网络化战略”的海尔,就是智慧型企业的一个代表。海尔在组织上实现了扁平化(倒金字塔结构),去中心化(群龙无首,人人都是CEO),自组织、自协调、自激励,使企业具有了以变制变的能力,在复杂性条件下实现“人单合一”,适应市场、驾驭市场。
从“市场”层面看,互联网企业充分发挥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
工业化企业强调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互联网企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发挥网络在配置资源中的主导作用。
网络是市场的升级版。市场长于扁平化地集中配置资源,但交易费用较高;企业通过科层化可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但响应需求的能力随市场复杂性的提高而递减。网络长于通过社会资本(关系和信任),在复杂分散多变条件下灵活配置资源。
互联网企业善于在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网络作用,例如通过关系联接圈子(小世界网络)快速扩张客户关系,通过信任降低缔约交易费用,从而低成本分散化地配置资源。例如,许多农民网商可以在市场不发达条件下,在农村地区和小城市等资源分散地区,远离城市集中化的资源配置中心,利用电子商务加速信息流和物流,流动性地配置资源。
当然,周鸿祎的概括主要从微观层面谈的,侧重从互联网思维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视角看互联网经济的特征。也就是说,周鸿祎的概括有两个特点:一是微观,二是侧重方法论层面。如何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之处呢?我理解互联网经济有这样几个特征:
1、低成本要素。工业经济的构成单元是原子,互联网世界构成的基本介质是比特。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材料——各种资源、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总有被人类用完的一天;互联网时代所依赖的原材料——数据是无限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学是一种稀缺经济学,而互联网时代则是丰饶经济学,数据成为企业竞争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对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而言,互联网经济的要素低成本化意义更为重大。
2、扁平式结构。传统社会是科层式社会,是一个层级结构的社会;互联网是网状的,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因此互联网世界是平的世界,互联网社会是网状结构社会,是扁平式社会。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的本质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是民主。
3、开放式连接。在互联网社会,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所在连接点的广度与厚度决定的。企业连接越广、连接越厚,掌握的数据越多,价值就越大。在互联网社会,开放是一种生存手段。
4、快捷化传输。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最根本性变化是消除时空距离,整个世界被网络连为一体,成为了“地球村”。比尔·盖茨讲,现在是十倍速时代。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你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5、人本化社会。互联网商业模式是建立在平等、开放基础之上,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平等、开放意味着更多的民主,互联网经济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经济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
6、体验式消费。在互联网上,用户选择成本很低。你的产品不好,服务不好,在传统社会,用户可以用脚投票;在互联网条件下,用户是用鼠标投票,鼠标一点就用了,鼠标再一点又不用你了。商家要想办法向用户整体让渡价值,更要让用户得到超出预期的感受,产生交易之外的感情认同。马化腾和马云两个IT界的大佬,可以用几个月时间,“烧钱”十多个亿金,就在于俘获一个亿用户,预期能取得到一年七八百亿的市场交易额。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它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都不同,互联网金融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要素基础之上,用户接受并认可以及为了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
1.互联网支付。依托互联网,以第三方支付为中介,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在买家和卖家之间进行资金中转后再划转的服务,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2. P2P网络借贷。P2P全称是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的缩写,意为点对点(人对人)。P2P网络借贷是通过网络中介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如人人贷、陆金所、宜信等。
3.网络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是P2P网络借贷的另一种借贷模式,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如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百度等设立的小贷公司。
4.融资众筹。融资众筹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某项活动所需的定量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形式。
5.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可分为以下形式:一是线下实体业务的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等;二是完全通过互联网提供业务开展的专业网络金融机构,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三是提供金融业务的服务支持,但并不提供金融业务本身的,类似于金融产品和业务的搜索。
6.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服务。根据网络销售平台的不同,基于互联网的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基金通过互联网为投资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其实质是传统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二是基金销售机构借助其他互联网机构平台进行基金的销售,包括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销售基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等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1.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将带来新的经济结构、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思维方法、新的商业模式、新的金融创新模式,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特征。
相比传统的资本市场直接进行融资,商业银行介入间接的进行融资不同,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金融的信息传递、支付和融资等功能的一种新兴融资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万~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而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也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根据报告,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麦肯锡马奔表示,数据显示,与2015年4月1日前,仅有8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当前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已突破2000家。
2.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属性。互联网金融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是信息社会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特殊的金融形态。在工业社会,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机械化的时代;在信息社会,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工业社会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发明,驱动社会增长的是能源;信息社会的标志是互联网,驱动增长的是数据。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属性,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与传统金融技术基础完全不同。在数字货币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叫做区块链技术,所谓区块链技术是用一套数学的方法,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某一个应用,从而重建了金融。目前,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数据来解决问题,在未来,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在互联网上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交换。
互联网金融的组织属性,可以理解为众筹模式下的金融。在工业社会,一切商业活动以产业链条来组织,满足如个性化的定制,碎片化的需求和场景化的服务。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组整个商业逻辑和流程,互联网金融同样也会被需求链所重组,真正地从需求当中做到点对点,由消费者发起,并影响整个上游的生产和供应。众筹的范围可以包括思想、股权,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组织属性。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现状
1.声誉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身民营资本色彩浓厚;资本金不足,抵御风险与偿付能力相对较弱;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较大。而且互联网金融缺乏长期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科学性有待考证。同时,缺乏隐形的政府信用做担保和可靠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与传统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竞争,处于一定劣势地位。
2.监管风险。目前,银行业的监管框架是基于新巴塞尔协议设计的。新巴塞尔协议主要是针对传统银行的传统风险而设计,巴塞尔协议下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然而,这三大支柱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几乎无效,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目前属于监管缺位状态。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也尚不明确。
3.投机风险。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募集到的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其自身风险不断集聚。
4.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广泛采用了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数据重构,这随之而来带来了两大风险:第一,网络系统、存储中心本身存在漏洞引起技术风险;第二,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的信息泄露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1.设定风险标准。互联网金融首先从企业自律开始,梳理自身的业务流程和交易结构,行程企业标准,最后上升到行业标准。
2.接受客户监督。互联网金融需要接受客户的监督;需要涉及契约是否规划,交易双方所签合同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是否合规、合法等。针对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同不规范的情况,可以请法律专家来进行审核,审核以后才能进行。
3.行业规范。行业公约规范,要有履约机制、约束机制进行考核,同时辅以舆论监督规范,让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结语
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还不完全成熟,也存在一定风险,但是互联网金融必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会让我们每个投资者(消费者),从目前的眼球关注阶段进入深入参与交易阶段,最后发展到人人从中受益。
这个根在传统金融的地底下。用户行为因为互联网的到来发生大迁移,导致传统金融生态、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消费体验形式都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发生了大变化。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这个根逐渐暴露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行业监管、创业、趋势等问题。
传统行业处于这样的态势下,面临发展模式、盈利、营销、发展速度等问题。那么新兴企业要怎么做,怎么迎接这个浪潮?为了把这个“根”留住,我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最终形成这本书,以全景式呈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和未来趋势。
第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诞生、发展是有其深刻原因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方面,中国经济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30年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以创新、消费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样的变化,体现在消费层面就是国民消费出现“井喷”。
同时,财富的积累、经济模式的转型也催生出理财经济,股市、黄金、外汇成为投资热点领域,之前的牛市反过来又促进理财知识的普及。而互联网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很多应用,出现很多新的理财模式,更多中国的居民储蓄从银行流向互联网金融的资产端,最后进入一个大众理财时代。
另一方面,人类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互联网作为工具可以把很多传统行业进行升级换代,“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能源”等都可以使得过去工业时代传统集约式的模式和思维,转变成互联网化的模式和思维。
在工业4.0阶段,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向分包式的方向发展,形成众包互助式的共享经济,出租车公司再也不需要招1万个出租车司机,租1万辆汽车,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共享自己的车,打造全新的互联网出租车公司。这种模式让实体经济循环更快、效率更高。这是互联网对传统经济带来的巨大飞跃,这种飞跃是历史性的。
中国已经在临界点上,互联网金融反过来像横切面一样,打通所有的传统环节,加快每一个个体之间金融的关系,支付、结算、借款等环节更加精细化,能够定制化地为每一个企业及个人提供适配金融服务,来加速实体经济的循环。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伟大的创新。
第二,虽然都是“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却与传统的“互联网+其他实体行业”有本质上的不同。
传统互联网的创新是非黑即白,一刀切式的。如互联网电视是颠覆式创新,因为其彻底颠覆了原来的电视模式,改变了用户的收视习惯,是取代性的,还包括打车软件、上门美甲等O2O模式。这种颠覆式创新,试图通过把创新模式嫁接在原有需求上,用一个新的场景,置换原有的需求场景,呈现非A即B的局面。
互联网金融创新从网上支付、二维码支付开始,到网上选购金融理财产品,进行资产配置,再到实现个人定制化产品服务。传统金融机构也从最初的排斥到逐步接受,慢慢融合,并推出线上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步步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合作,到现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竞合关系。
因此,互联网金融创新是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经济活动中的,就如树藤一样,以蔓延式的状态,不断进入其他业务范畴,并与之交织融合,让人无法抵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个新的业务形态――“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体系”。我创造性地将这种状态定义为“蔓延式创新”,这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独特创新特点。
第三,早期阶段,互联网金融被人误认为只是一个信息工具,只是“金融+互联网网站”,就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这是一种人为割裂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想。
事实也是如此,如微众银行,摆脱不了原有银行体系的条条框框,最终只是照原有的银行金融逻辑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现出来。同样,纯粹的金融思维做互联网化业务也很难,传统银行在很早之前就开通了网上电子银行,但没有形成真正的用户群体,是因为它们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流量工具,一个用户的端口,并没有解决金融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问题。
互联网和金融两者本身之间就有天然的共性,都是一种数字化的信息流通,而互联网的流通更及时、更详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让这种信息流更快速,超越了地域和空间限制,并且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数据。最后蔓延到一定创新程度之后就变成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四,征信系统、个人数据、互联网到达方式、匹配资金需求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都从过去传统的集约式、金字塔的方式,向现在扁平化的、分布式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拥有风险、收益、逾期等所有金融产品的特点,所以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收集用户信息,设计独特的金融资产去匹配用户的金融需求。在信息转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会融合得更充分。
互联网金融现在有众多模式,包括支付、众筹、P2P、虚拟货币及互联网导购等。金融的本质是流通,阻碍流通的是什么?是信用成本。我们通过买一个东西实现货币流通,也可以实现所谓的金融关系。那实体经济为什么运转得很慢?因为传统金融验证个人真实信息的方式有限。
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信息网络叠加之后,原有的系统信用成本很高,致使金融流通变慢,效率很低,进而导致传统实体经济受损。而今天互联网金融使得我们整个的流通效率变得更快,因为信息更真实,更符合金融本质。所以说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它超越了过去我们对企业、个人、资金流转方式的传统物理判断方式,变革了信用评级方式。
过去的资金流通模式是我把钱借给你,要先放在银行,通过银行背书,最终银行贷款给你。今天,因为所谓的社交金融的关系,不但我可以直接把钱借给你,而且由于未来我的信用更好,我愿意把我的信用变成钱,变成权益分享给你,从而大大节省了流通环节。这样就使得个人与个人之间突破了原有必须要通过一个大节点的局限,从而产生更大的内循环。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结合,互联网金融正在蔓延式创新。我相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思路一定是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充分合作,发掘潜在匹配用户,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去创造与创新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
我相信,蔓延式创新是一个普遍的公理,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违背了这个公理,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蔓延式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整个行业被颠覆式创新垄断,这个行业就会重蹈团购网站的覆辙。我深深地记得“千团大战”后的惨象,一将功成万骨枯,99%的团购网站关闭,剩下的1%也只能靠融资“苟延残喘”。
2011年,互联网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的影响和变革不断深入,其中最直接的一个无疑还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数据显示,去年整个网上零售市场保持在一个高速成长轨道上,规模已经达到8千多亿,在2010年这个数据是5200亿而已,其中B2C规模2400亿,成长率在1OO%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这8060亿市场规模已经占到整个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的5%,而在8千多亿成长规模背后,我们发现已经有将2亿互联网用户在不断尝试互联网购物体验。
在这个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触网,苏宁、国美、安踏、七比狼等很多优秀的线下企业表现可圈可点,但总体来说,市场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大量纯电商企业手中。
传统企业的结构机不桎梏
在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除了亚马逊是一个纯互联网公司,其他领域的市场几乎都由传统的线下品牌商和零售商占据,网上零售,同样也是这些线下企业的天下。但是,在中国现在我们看到传统企业的影子不是很多,很多传统企业在试水行动中也是屡受挫折。
按理说,传统企业商战多年,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在认知、商业运作、盈利手段、经验上是有优势的,他们拥有的优点也恰恰是互联网人士搞创业时所缺乏的,但为何有优秀的商战基因却玩不转电子商务?
表面上看,传统企业没有针对电子商务独立的产品供应体系、以传统零售的货品对电子商务进行支撑,线上和线下渠道的矛盾带来的商品在互联网上窜货、销售假货现象,经销商权益冲突等等,都是直接原因。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传统企业须改造自己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做电子商务,绝对不仅仅是把销售渠道扩充到互联网上就行了。
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蒋黔贵认为,正如蒸汽机、电能对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样,今天,互联网正在新一轮工业信息化革命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全方位改变着之前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为传统企业的经营者提供了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互联网向传统产业部门的渗透和延伸,将使得传统行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颠覆传统产业链的概念,使得原来不相关的要素重新积聚。
在这种趋势下,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突破工业时代所形成的标准化、大规模、一体化、零和竞争等传统经营理念,把分离的内外部系统通过互联网整合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体系。
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等级健全的科层制组织架构要向松散、扁平化、外部化的网络型结构演变,使组织管理的范围拓展到外部的供应商、分销商、联盟及客户等各利益相关方,管理重点从内部关系管理转变为如何通过数字神经系统实现企业的自我适应和调节,灵活快速对市场行为进行反应。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也要求管理者授予基层员工具有充分的自,最大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力和热情。
对于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而言,简单的把产品进行线上线下渠道的区分,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要治本的话,首先必须开始对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进行变革,海尔集团的“自主经营体”和“人单合一”是值得传统企业认真研究的典型案例。
商业横式能否创新?
不仅仅是传统企业,水深火热中的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同样可以从海尔模式中找到一些不―样的思考。
乐淘网CEO毕胜曾说,做电子的可以赚钱,做商务的可以赚钱,做电子商务的都赔本。而当电商冬天轮不绝于耳时,针对旷日持久的价格战,针对赔本赚吆喝的困境,有众多业内人士开始呼吁,电子商务应该向商业本质回归。
这种观点认为,不是电子商务不好,是企业没有去遵循商业最基本规律,电商本质是商而不是电,互联网只是个工具,本身并没有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想要去违背商业模式本质和精髓的、所谓的“伪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一定会受到市场抛弃。
虽有道理,但显然也低估了互联网的影响。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得广大消费者获得了极大的话语权,改变了工业时代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力量对比不均衡的状况,消费者将决定生产什么、何时生产、甚至如何定价。消费者地位上升,在社会阶层、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多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急需得到释放。
海尔内部是这样认为,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不取决于企业,而取决于用户。用户需求日益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体验化的特点。正如张瑞敏所说的固定靶变成了飞靶,要打中飞靶,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
为此,海尔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重要创新点是要实现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原来的以厂商为中心、大规模生产、大规模促销和低成本竟争的B2C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和精准化服务的C2G式。
这样,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消费者的反馈,获得海量的个性化订单,甚至可以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在新的模式下,大企业由于体制僵化面临诸多危机和挑战,丧失工业时代的优势,而中小企业将真正得到发挥的空间,对他们而言,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广泛的关系网络,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也要比大企业低。
[关键词] “互联网+”;传统农业地区;绥化市;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30 [文献标识码] B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互联网+”的本质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使得“互联网+”的提法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概念被迅速传播和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创造了全社会追逐“互联网+”的热潮。“互联网+”其本质就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互联网为重塑农业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依靠互联网平台,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可以分享、获取各种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并且可以得到法律、融资等相关服务[1],改变相对落后状态,提高竞争力。只有搞清这些内涵,才能抓住研究问题的要害。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在线化、数据化之后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反过来指导生产经营和管理。“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其它领域,使得该领域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聚合效应。它的价值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原有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环节,从而实现效率重建,一方面可以促进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改造传统行业,优化原有的销售结构。今天的互联网就是百宝囊,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找到“互联网+”的应用所在。所以“互联网+”的精髓,就是去找到每个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最佳路径,甚至去优化传统模式。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快的滴滴,而传统新闻+互联网有了柴静《穹顶之下》的传播。大家看到,“互联网+”的涉猎范围之广,可以说是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以“互联网+农业”为例,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改造农业,而且还要改造互联网应用模式以适应农业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寻求农业在互联网中的商业逻辑[2],创新思维。
二、如何推进“互联网+”在绥化农业产业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可实现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3],比如订单农业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在农业周期开始前,在各大相关网络平台上绥化农业信息,吸引订单,这样就拓宽了订单范围,便于集约集群整合发展,而且减少了中间商环节,还可以将种养加工过程向合同方全过程展示,增强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近年来,有大量的农民和合作社都加入了电商行列,不止零售还有批发,以山东寿光为例,很多种子批发商从08年就开始网络经销,到目前做得好的其交易额已经超过线下,甚至有放弃实体专门做网销的。“互联网+农业”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行动,推动农村“双创”行动蓬勃发展[5],2013年起阿里平台上农产品销售增长速度已经超过零售拼平均增长速度,互联网农业销售空间巨大。再比如农机和富余劳动力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农机和劳动力资源信息迅速互通,有效地配置起来,节约更多的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农产品的价格撮合机制,可以形成中期动态价格,联通和中米目前合作了这个机制,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价格撮合机制是对“互联网+现代农业”功能的强化。
第二,“互联网+零售业”,这个我们基本上都有切身感受,电子商务已经覆盖了物质生活的全方位。从全国层面来看,2014年网上零售额2.8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数额之大,说明需求市场的旺盛。如近年出现的一系列“淘宝县”和“淘宝村”,就实现了农产品、农业劳动力、消费者等农业经济要素的最佳配置,即为农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实现了增收,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优质合适的消费品,还促进了部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的转移[4]。绥化主打的就是农业牌,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是已有的品牌优势,就是竞争力。针对人们对高品质饮食的需求,首先可以将种养过程拍摄成辑,在网上提供种、养、加工全程监控的资料证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销售环节把产地、自然条件、渠道、品牌全部融入线上线下销售中,可以考虑在大的电子商城中开设专卖店,或者建立绥化自己的像中米网这样的专业化网站,给绥化本地的零售业户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绥化作为优质农产品产区,具备提供优质原产品的能力,要做的就是怎样把这个能力与互联网的影响力实现最大程度的聚合。
第三,“互联网+物流”,物流连接着厂商和消费者,这个环节效率是关键。绥化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不仅要谋求物流动得快,更要研究如何“少动”甚至“不动”来降低成本,整合现有农业、工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建立物流仓储信息采集和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吸引菜鸟网络、淘宝、京东等国内外电商企业在我市设立物流分支机构。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作高效的快递物流企业,加快形成有效支撑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第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和创新聚集平台,要研究如何让互联网金融与企业更好结合来助推实体经济。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由于技术原因能够降低实体经济的交易成本,可以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消费者,接纳度较高,而且对于中小微企业或者个人创业来说这个融资渠道更为便捷,完全符合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思路,人才优势、技术成果都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媒介予以转化。另一方面,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正在急剧扩大,比如农业龙头企业,它有着全产业链中最为丰富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起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可以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个过程。
第五,“互联网+教育”,好的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名校名师,名校名师就像一个点,怎样把这种点的成功向面上进行有效辐射呢?首先教师资源流动性受限,但网上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受限,市域各校之间,以及与外地名校之间建立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分享课堂教学、题库,整体提高绥化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一个应用就是农业信息化推广,互联网催生出一个先进农民群体―新农人,他们懂得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营销,文化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通过有组织的互联网教育对他们进行信息化的科技、营销方面的提高,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可以有力的培养他们成为农村新一代带头人,推动农民创业就业。
第六,“互联网+旅游”,物质生活的提高让人们在旅游上也逐渐体现出个性化,更愿意在线上筛选旅游信息,选择更适合的旅游产品,操作也更为便捷快速。绥化的互联网旅游要做大,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在线宣传,借助各类电子商务和旅游商务平台,广泛宣传丰富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旅游线路、农家乐和涉旅的交通、购物、餐饮、娱乐供应商等,提供比较全面的旅游资讯服务,打响旅游品牌和影响力。其中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绿色食品如果把它包装宣传成地域旅游产品,像哈尔滨的红肠、列巴那样成为经典,来者买之,不仅促进产品消费还对绥化是个最好的宣传。二是提供在线预订服务,信息掌握的同时还能实现预订,既可以与旅行社达成在线线路、票务等的预约,还能直接与配套服务的供应商预约,实现网上旅游产品全流程订单式服务。
“互联网+”是一项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要想不失时机地抢抓这个难得机遇,将各项工作推向深入,地方政府就要从中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创业创新,推进“互联网+政务”工作,为绥化市农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 考 文 献]
[1]胡永洲.构建“互联网+农业”智能生产模式的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5(6):8-10
[2]肖力.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N].经济日报,2015-07-10(11)
[3]项坤宁.新农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成焦点[N].农民日报,2015-07-30
互联网思维体现人类新的时空观,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利器,也促使创业模式随之转变。在传统工业时代,创业往往由社会精英发起带动,广大民众大多成为被动的消费者,制造能力、创造能力固化于厂家与商家之中。在信息时代,创业虽仍需精英们的重要参与,但借助互联网思维,创客空间、车库咖啡、天使汇等新型载体中的创业者们走上了历史舞台,消费大众的主动参与成为制造能力、创造能力的重心,使互联网成为产品创意、价值生发、金融汇聚的宝地。
互联网思维也是推动创新创业的第一推动力。互联网思维已引发创新创业的两波。第一波是将互联网思维用于互联网产业,促成了诸如百度、新浪、阿里巴巴、腾讯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的涌现。第二波是互联网思维渗透并用于变革各种传统产业。例如互联网技术进入手机制造行业,促使移动通讯的变革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用于产业分析与产业预测领域,促使大数据日益广泛的应用;进入金融领域,掀起了互联网金融浪潮并极大变革了传统金融产业;在教育、社区、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促使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电子商务的变革升级......这两波创新创业相互叠加,相互渗透,形成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由此开创了创新创业的新时代。
互联网思维具有四大本质特征:一是具有开放、合作、连接一切的精神特质。互联网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源的、连接所有人的,从而成为人类知识宝库、资源宝库及社交平台;二是强调参与经济、大众经济。参与经济使生产者、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达成多向互动乃至协同合一;三是强调点对点的直联(P2P)并形成短路效应。在传统工业时代,从产品到消费者往往由冗长的产业链连接。在网络世界,生产者与消费者实现直连,带来了高通路、高效率及经济社会平等化;四是使大数据成为重要资源。在信息时代,大数据获取与分析成为可能,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在某种程度颠覆了人们的惯有思维模式。
似乎从小米手机走红开始,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如果对互联网思维没点自己的理解,都不好意思在饭桌上和人谈业务。但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个什么思维,也是众说纷纭,大佬有大佬的说法,学者有学者的看法。实际上,互联网思维既不神秘也不奇特,它和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科学管理”理论一样,是人类逐步改变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理念。
互联网思维不是成功学
“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最早是雷军提出来的,这个被称为“中关村劳模”的男人,在创立了几家不太成功的企业(卓越、金山都是其之前的手笔)之后,积攒的能量和创意终于在小米公司上爆发出来。用雷军自己的话表述,站在台风口上,是头猪都能飞起来。所以,小米公司的快速发展,也被雷军解释为站在风口上的缘故。那他是站在什么样的风口呢?答案是互联网。
回顾小米公司的成长经历,不得不承认略带神奇。它既不是传统的制造企业,没有“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的家底,也没有借助传统的卖场渠道,而是走网络销售、粉丝经济、饥饿营销,再加上极致性价比,一下子从平庸的国产手机厂商中脱颖而出。
如果将小米的经营理念视为互联网思维的话,那么它的做法对于很多传统业务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因为真正的纯互联网企业就很少提到互联网思维,例如百度、腾讯或阿里。真正将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的,多是一些本来和互联网无关的线下企业。一位材料科技企业负责人曾和笔者说,“我们要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要在思维上成为。”
其实,拨开华丽的辞藻,追求其本质,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常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上海市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个两化融合指数,从面上衡量上海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在2月27日举行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也指出,“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到,互联网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工具。
面对这个被互联网急速改变的社会,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成为很多人需要面对的课题。这不仅是年轻人的事,也不只是企业家的事。可以说,凡是想在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的人,不论年纪大小、行业不同,都需要重新审视互联网。
如果你开始有点看不懂这个世界,就说明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互联网思维不是成功学,而是一种基本素养。
科学管理与互联网思维
其实,自从市场经济兴起以来,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都被总结推广。有些经验是浪花,有些经验则是浪潮。“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思维,目前还没有人完整地将其整理成册,并广为流传。但是,如果我们将眼光回放到一个世纪前,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意义。
虽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末就提出了分工的经济学意义,但是直到20世纪初,美国管理学家泰罗才正式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将效率最大化作为目的,通过细节的积累实现了许多不可能的任务。也正是从那时起,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走向成熟,像生产牛肉罐头一样生产汽车才成为可能。
那时的科学管理,就如同今日的“互联网思维”。在当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美国,只有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尽可能地将劳动力释放出来,由此美国才走进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时期。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前后共半个世纪的时间,是美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显著的年代,那个年代也被称为“进步时代”。
如今的中国,是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交错推进。但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基本补完了工业化的课程,信息化的转型又迎头而至。可以预见,中国也将会与“跑步”实现工业化一样,以狂飙突进的方式推进信息化。这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每个人的挑战。
虽然信息化的趋势难以逆转,但是我们也需警惕被忽悠,觉得只要沾上互联网就能点石成金。须知,互联网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也注定是泡沫。
回顾2000年前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先后出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现象,当时不少企业都深陷其中。当时最夸张的地方在于,很多人觉得只要是个网站就能赚钱。同样,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创业主要就是讲个漂亮故事、套风投的钱,再上市套现,这其实不是互联网思维,而是在透支互联网的能量。毕竟,互联网必须基于现实才有力量,互联网本身是不能赚钱的。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表示,“科学管理要求在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工业中工作的工人进行一场全面心理革命,要求他们在对待工作、同伴和雇主的义务上进行一种全面的心理革命。”实际上,同样的话放在今天也同样合适。互联网思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革命。我们不要低估这种心理革命的力量,同样,也不要高估它的能力,因为只有实干才能将心理革命转化为产业革命。
关注信息流的思维
在历史的坐标上找到了互联网思维的位置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探究互联网思维的内核。基于个人理解,凡是加快信息流动的做法,都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做法。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直观感受到的是物流和资金流,而不容易看到的是信息流。科学管理解决的问题是,让原材料成为商品的速度变得更快。农村里盖一层楼可能需要半个月,而改革开放时期的深圳,实现了“七天一层楼”速度,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力量。而“互联网思维”的落脚点,是让信息流变得更快。
从这个角度出发,小米手机和其它手机厂商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其实是小米通过纯线上的方式,更快地和用户进行互动,能够比传统厂商更快地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并由此对自己的产品不断进行改进,从而打造出令用户惊喜的产品。反观其它手机厂商,在小米出现以前,消费者的吐槽要多久才能传到厂商的耳朵里,恐怕要等到调查人员跑了很久后才知道。用户的反馈作为一种信息流,能够更快地传递到小米,并且及时反映到产品的改进上。作为用户,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企业?
近期,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也遭受挑战,因为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开展了在线教育业务。对于想学英语的人来说,你觉得是花几千块钱听几天新东方的培训靠谱,还是坐在电脑前听类似的网络课程靠谱?至少,通过网络课程,用户能花更少的时间获得同样多的信息,这等于加快了信息流的速度,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