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碳中和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中和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在导入新课程时,我是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媒体出示以前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名称,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着实物展示一些立体图形,让学生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通过从平面图形迁移到立体图形,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并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长方体知识的兴趣。

在探索新知识时,我首先利用教具、学具,积极引导学生触摸长方形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顶点三个要素,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作准备。

教学时,我把本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小组,围绕表格上的内容继续观察长方体实物,看哪个小组配合得好,最先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将讨论学习的结果由小组长填在表格上。接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组间交流辩论,质疑问难,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创新。在小组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验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立体图,并利用长方体的特征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最后通过学生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明确长方体的12条棱分的组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关系,从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能找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这节课这样安排,我认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转向了多向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操作、实践的多种形式教学,但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四十分钟却未能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花时多、收效不大的环节在于小组合作探索长方体的特征。而我们的学生也习惯于被接受知识,养成了一种惰性,不想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不善于表明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习惯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经被我们的教师有意识地引入课堂,但我们的学生还未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后与学生交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概括有三:一是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未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学生不善于合作,不善于交流。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太重。把探索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感觉压力大,思维紊乱;三是表格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训练了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后,我将长方体框架的制作课前做好,并且将长方体面、棱、顶点特征的合作讨论分两步讨论,把表格由原来的总表分成两个表格:

讨论一:长方体的面的特征

大屏幕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3.哪些面完全相同?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继续观察长方体实物,分小组展开讨论,由小组长将讨论结果填在表格上。讨论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多媒体验证结果。

讨论二: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大屏幕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多少条棱?2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拿出做好的长方体框架进行观察,分小组开展讨论,将讨论结果由小组长填在表格上,讨论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多媒体验证结果。

第2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一、语文活动课是时代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和优势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以前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课本上的文章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三、语文活动课要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对“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要通过民主方式,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筹备好全期的“语文活动”;或民主推荐,或“毛遂自荐”,集中学生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班干部“包揽天下”;活动中的“主持人”,自然多是班上的“能人”、活动积极分子。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程序,商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老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学生是活动全过程中的“主角”,是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这也是我们推动语文教改的首要因素之一。在活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审视自我发展轨迹,个性物质的驰骋神往,他们的素质提高也就同时达到我们企盼长久的境地。语文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首位。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自我特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初中语文1~6册编有24次“语文活动”,大多数活动都有评比、展示优秀作品、给奖等活动程序和内容。“评优”这一环节运作适当,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如上所言,活动中的“评优”、给奖,都是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透明度大,客观、公正。可以适当提高“优秀”类次,扩大鼓励面,奖励的项目增设,因班、因活动而宣,适当加多一点,面扩大一点,如“进步奖”、“组织奖”、“积极分子奖”等,以此激励中间层,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达到班级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四、语文活动课要激励主动开拓精神

第3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理概念探究性实验教学问题先导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结合我校教师的教学与反思,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采取怎样的实施策略去体现新教材全新的教学理念,实现培养目标,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加强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包括:说明物理概念,探索、验证物理规律,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物理实验能力即是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是动脑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应只是会做几个实验,掌握一些实验技术,而应是为了物理的思维方式受到实验方法与设计训练的素质教育,即掌握方法比学会做实验更为重要。

二、要重视重要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而物理规律则是理解现实世界的法则,所以规律的教学也非常重要,在规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规律的不同层次、重要程度,要让学生理解它的内涵和运用规律的方法。比如,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把注意力过于放在什么样的运动要用什么样的公式上,而忽略了运用规律的根本大法――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忽略了物体做一般性的曲线运动时应怎样考虑问题,在《必修物理2》的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开宗明义地强调思路:“从现在开始,我们研究质点沿曲线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这一节的任务是找出描述曲线运动的方法,下一节将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出质点做曲线运动的规律,这个思路与研究直线运动时是一样的”,下一节“平抛运动”,研究的是用平抛这一具体问题来处理曲线运动的一般方法,对此,教材说明:“在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已经认识到,为了得到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要先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由合力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得到物体的速度。在这节的最后一段,指出用刚刚学过的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来研究“一般的抛体运动”,给出了一条明确的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三、以问题为先导,培养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创新能潜能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思考的地方很多,教师普遍重视对学生学习条件及学习状况的分析,更注意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反映出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动态地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提出“你认为不同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得快慢是怎样的?”“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什么?”“若不考虑阻力,物体下落是什么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示“思维的过程”,这对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非常有利。以问题为先导,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加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创新能潜能。

四、通过物理学史,达到对学生积极、科学、求真、务实、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4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 一、重视文本价值取向

文本,是作者向我们传达其思想和体会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其价值,将其中的内涵、道理向学生讲解。要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语文要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找出文本的价值和内涵。

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累积成了语文教学内容。语言文字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内容的实践应用相联系,使语文在科学性教学的基础上既充满知识性教育,又有很强的实用性。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对语文文字的理解及运用,我们的教学内容及目标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将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重点,深入把握语言文字的构成特点,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特有规律,构建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新内容。

三、加强能力培养

知识的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一项技能。我们教学以教材为参考,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上讲解为主,实施探索实践。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准确表达,培养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培养辩论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广泛阅读的时候能够把握住所需的信息内容,在精读的过程中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在整体阅读的时候能记录读书笔记,提升阅读的速度与效率。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积极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拥有快乐学习的时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5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一、数学自身具有工具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由此可知:数学有动手掌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由于这三者是相互联系作用的关系,所以工具性应用的理念应该贯穿整个的教学过程。

二、当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最突出的特殊矛盾是: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识水平低的矛盾。这种矛盾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探索。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学习的失败、挫折也会导致许多的心理问题。会什么实践中会有大量的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从而产生不少的差等生。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从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关系和作用中,去寻求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积极的教学措施。来弥补数学教学中方法欠缺的状况,营造符合初中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调查发现:初中一年级学生遇到的问题有学习方法不适应、课程进度快、学习环境不适应、课后作业多、生理、心理不适应等。这些因素逐步形成了初中生记忆、理解、思维等心理方面的认知障碍;由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其它关系不融洽形成的情绪障碍;在心理疲劳状态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失调和紊乱等综合的心理疲劳障碍。

三、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现状分析

所谓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初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已有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迅速发展,且在感知、识记、想象中日益占优势地位。在记忆力方面,有意识记已成为他们识记的主要方式。在思维发展方面,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以至整个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另外,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明显得到发展。一方面,初中生区别于小学生的盲崇,他们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有时甚至表现出过分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维和主张,常常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思想,但初中生思维品质还有片面性、表面性和主观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看问题容易偏激和走极端,尚未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初中生思考分析问题时容易钻牛角尖,有时表现为固执己见、情绪偏激。

针对教学标准,综合以上几点分析,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规划我们的教学。

一、理解数学的工具性。

首先,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要有数学的理论和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意识。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其次在教学中更多地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是教学中要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分析当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

经调查,初中生的收效和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学习数学中的心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成绩优劣的差异,很多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人格、心理、学习策略等因素所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与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求知欲强,勤奋好学,善于自制,富有自信心,情绪稳定,心境安宁,学习时有耐力和坚韧性。而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大都是具有一些不良个性品质和与此紧密相关的不科学的学习策略。如学习自觉性不高,意志薄弱,缺乏坚持性,易分心和受干扰,懒于思索,一遇困难或复杂的问题就放弃思考或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来解决。健康的人格心理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成分,它是素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

三、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第6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摘 要】本文以社会互动理论和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旨在探寻主持人和受众的互动关系的来源、作用及实现,借此了解和掌握这种互动的特征,寻求实现沟通大众和传播文化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受众 互动 人格

“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是有弗(W.Wafer)给传播下的非常形象的定义。从社会学中的社会互动理论和哲学中的交往行动理论来看,这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以声音和图像为信息的载体,向受众传出信息,受众接受到传者传出的信息并产生影响后,又将这种影响反馈给传者,两者之间构成呈环状流动、往返作用的信息交流圈。也可以说,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具体传播过程实际是一个互动过程。

一、互动关系的基本内容

1.思想互动

思想互动,首先就是要通过思想的交流使得社会广大的成员在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价值判断以及重大的社会问题上取得共识,其次还要起到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作用。

2.情感互动

在现代传播活动中,传受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节目主持人和受众都要以适度的情感来源启发互动。

3.经验互动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会使接受者获益,得到指导和鼓励,避免产生同样的失误。在经验互动过程中,人们展现自我、了解他人、认识社会并修正和完善自我,进而实现人的社会化。

4.人格互动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它不仅是对人的各种素质的综合描述,还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系统。人格互动存在于节目主持人和受众之间往往是立体交叉的,有主持人通过语言和广播电视作品的构思立意所体现的个人的人格,作品主人公的人格,受众的人格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互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1.直(演)播室里的互动

主持人的自我互动,是虚拟的环境中实现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关系比较单纯,相比而言,直(演)播室里的互动,则表现为多重互动关系,比较复杂,需要分类分析。

⑴对播节目。这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节目主持形式。甲乙对播,甲与乙之间有互动;甲和乙与受众各有互动,甲乙共同作为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也有互动。其中,两位主持人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举例来说,甲乙共同主持节目,双方应对节目内容有全面的理解,一方主持时,另一方虽未出声,可思想感情仍处于运动状态,情绪、语气、呼吸都随着播出进程运动着,任何段落承接时都能自然、服帖。反之,若一方只等着接自己的词,断开了互动的链条,节目传播的效果就会大大削减。

⑵嘉宾访谈节目。嘉宾访谈节目是将主持人与特定的采访对象(即嘉宾)之间的访谈全过程以直播的形式立体地展示给受众的一种特殊的节目类型,现场采访过程就是节目诞生的过程。嘉宾的身份很特殊,对于主持人而言,他是受者;对于听众而言,他又是传者。直播访谈这种形式包含着主持人与嘉宾、主持人与受众、嘉宾与受众的多重互动关系。其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处于主导性的地位。

⑶热线电话参与。热线电话使直播室得以扩展和延伸。电话参与在广播中比在电视中运用得更多。大致可分为服务(投诉、咨询)、娱乐(点歌、游戏)、文化(思想观念、倾诉交谈)这几类。其中,影响较大的属夜间倾谈式。倾谈实质上就是对话,受者倾诉,主持人倾听,这是两者建立互动的基础。

2.互联网

如今,网络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人们的生活,从互动关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无疑又是一个新的途径,它使得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自由、便捷,信息含量更大。

当前,大多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每个节目有自己的主页,主持人可就一切与节目有关的内容与受众联系,方便快捷;在网上可设节目论坛(BBS),受众可在论坛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另一方面,可以将受欢迎的节目单元以声音文件的形式放置在网络上,使广播电视节目可被选择点击,广播电视节目不再是稍纵即逝,这也为主持人、节目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机会。 转贴于

3.户外互动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之后,受众的反馈使主持人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一个更真实的了解,为以后节目的内容选择、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使今后能更好地实现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互动反馈的方式很多,除了来信、来电、电子邮件等,主持人更应主动出击,如利用户外直播宣传活动、与听友观众定期见面会、社会调查等形式,来进一步加强这种互动。

三、互动关系的进步意义

伴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剧,大众与媒体的“交流”占了交往的很大比重。我们可以看到广播电视传播的理念和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观念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截然界限模糊了。传统传播中的信息的单向流动变为双向或多向流动。甚至可以说,传播是在传者和受者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第二,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使他们两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关系,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都趋向多元化,也更加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从而也使得广播电视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三,互动关系可以促使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受众中心制,关注受众,从受众的感觉出发。当然,这不意味着整个传播活动中主持人主导地位的失去,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放弃对受众的引导、放弃自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角色。只不过是这些责任、作用和角色是以一种更为隐蔽、更为艺术的方式出现。

第四,互动关系在实践中的运用,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主持人在传播活动中处于一对众的位置,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艺术素质、人文素质,熟悉某一领域,并具有一定的专业学识。如此,传播活动才能始终处在融洽畅达的氛围中,达到沟通大众和传播文化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武卫.社会交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程世寿,刘洁.现代新闻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人才中介;市场经济;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31-01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人才中介的出现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它的出现对劳动力的流动情况、人力资源的配置方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但由于大多数的人才中介机构都有规模普遍较小,且比较分散等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中介机构的弊端逐渐被凸显。

一、市场经济下人才中介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中介的服务范围有限

目前,我国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规模普遍较小,并且服务的领域、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很多人才中介的服务范围仅仅局限于档案保管、举办人才交流会、推荐就业等传统的服务内容上,且运作的方法、流程也很简单,缺乏新型行业的拓展,与发达国家的人才中介机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缺乏有序的管理秩序

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一些人才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顾市场经济的秩序,常常出现乱收费等现象,致使诚信缺失。很多人才中介机构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混乱,所以常常会出现重复收费的现象。不仅如此,一些人才中介机构往往不能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导致求职者常常错过求职的机会,也会让企业错过招揽人才的机会,影响人才中介机构的信誉,不利于人才中介机构的长期发展。

(三)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健全的市场监督机制有助于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市场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些人才中介机构,为谋求利益垄断市场,不能形成良好有序的竞争秩序,加之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信誉等问题,使得人才中介机构的名声变差,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至上的思想,也让人才中介的负而影响不断加大。

二、人才中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发展

人才中介是帮助企业招收人才,帮求职者就业的组织机构。它可以为双方提供很多便利,帮助企业和求职者各取所需。首先,人才中介机构可以提供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流动的调配、职称的评定等相关业务,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便利的管理;其次,人才中介机构有些公益性的服务,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为平衡公共利益而设立的服务项目,如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等;最后,人才中介机构通过组织招聘会、职业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二)促进社会就业

人才中介机构的核心工作是为企业及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市场经济下,企业渴望获得优秀的人才,劳动者渴望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由于双方缺乏沟通的平台,所以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信息的闭塞,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中介机构为双方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不仅降低了企业和劳动者各白搜寻信息的成本,还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为人才中介机构自身创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

(三)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跟随经济发展浪潮,人才中介机构传统的业务己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因此,人才中介机构也在不断的探索新道路,逐步向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转换。当今,人才流动性大.职位转换频繁,人才中介机构开始拉拢企业,与企业一起合作,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队伍,甚至为企业分担人力资源的管理任务,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

三、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

人才中介机构要想长期发展,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的管理水平,应做到严格、有序。这需要:一方而人才中介机构要树立新形象,遵守市场秩序,文明、正当竞争。制定明确的公司规章制度,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到诚信经营,增强人才机构的信誉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而,人才中介机构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形成人才中介机构白己的有特色的服务业务,增强人才中介机构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和求职者的自我管理

加强用人企业和求职者的白我管理,可以有效加强对人才中介的规范,求职者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当遇到人才中介机构以各种名义乱收费的情况,求职者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间接的督促人才中介机构遵守市场秩序。此外,用人企业应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待求职者,为每一位求职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

(三)政府要做好调控工作

政府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做好宏观调控的工作。一方而,政府要对人才中介机构进行整顿,对于严重违背国家政策的中介进行严惩,杀一儆百,规范人才中介机构的运作;另一方而,政府应对表现好的人才中介机构给予鼓励,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人才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人才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人才中介机构一定能突破瓶颈,发挥它在人力资源方而的作用,推动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宇峰.人才中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14(7).

[2]于洋人才就业中介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

第8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德育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中职

一、建立阶段性的德育目标

德育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即不同的时代德育教育目标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中职教育应将“敬业合作、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等作为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校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实现螺旋式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

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学改革时,应加强对刚入校学生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2.加强巩固教学

巩固教学主要是针对基本了解德育重要性的学生,该阶段学生已经逐步形成德育意识。中职学校应加强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逐步确立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教学时,应涉及现阶段就业形势,让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规范自身行为,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3.强化践行的作用

通过对学生的强化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并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此外,强化践行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向,从而做出正确就业抉择。例如,在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后,学校通过与附近的医院合作进行实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了解未来工作中的义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品德。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改革传统的德育模式时,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德育目标、内容的创新。

1.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有利于学生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期间,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由浅入深,实现让学生从认识自我到成就自我的目标。

2.紧跟时代脚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要想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学校必须基于企业要求进行德育教学,并逐步形成规范、系统的德育立体模式。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员工规范进行适当改革,使其符合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另一方面,增设企业咨询制度,并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医院制度,明确工作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中。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

中职院校进行德育考核时,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作用。由于考核内容和考核模式的单一化,很多学生忽视了对德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卫生法律法规》课程进行评价时,可以通过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进行综合考核,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基于《卫生法律法规》的课程特点,扩大评价范围,加强对学生道德水平、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卫生意识等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校内评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校外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从“敬业合作”“创新意识”“遵纪守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由此可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对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校企文化建设

随着德育教学中“合格职业人”理念的确立,学校更加重视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现阶段,合格职业人不仅应掌握专业的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学校应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促进中职德育的综合发展。校企文化的深入建设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道德要求,对促进学生成长、就业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还能实现中职学生与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例如,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中关于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时,可将医院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介绍,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进学生对医院文化的了解。

现阶段,合格职业人已经成为中职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应根据就业特点,解决中职学生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系统、灵活的中职德育立体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放.探讨以“优秀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模式[J].中等职业教育,2011.

[2]姜淑云.中职学校德育与企业文化有效整合浅议[J].成才之路,2012.

第9篇: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入手,在教学结构的调整、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观念的变革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理想的切入点。

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能促进本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加工处理信息等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笔者在《文本信息加工》一节内容的授课时,在上好第一课时介绍文字处理技术,体验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第二课的内容是字处理软件,教师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教材――《中华旅游》来整合教学,这篇文字描写了万里长江,汇千流百川于一身,自西向东经四川盆地东去,过巫山山脉万山丛岭之中浩荡而下,形成雄壮险峻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等长江三峡的百里画卷,文字精辟,语句优美。教师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出示这段文档,指导学生对文档进行全选、部分选、字体变换、字号选用、段落设置、格式规范等的训练,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字体颜色、下划线、着重号等对文档中自己喜欢的景物和语句进行修饰,使文档更加漂亮,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作用的兴趣。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对比相同内容的文档,经加工过和未未加工过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进行文字处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第三课的内容是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教师继续指导学生在"中华旅游"文档中进行插入美术字体、插入精美的三峡风光图片、选择"版式"("四周型"、"紧密型")等,看看效果,区分这两种有什么不同。通过巡逻观察指导,关注学生实践情况,选取典型个案,落实"演示人员"让学生演示作品和学生互相评价。教师通过地理教材内容和网络内容让学生自行练习来引入信息结构化的表达,通过适当的字处理软件和学生一起完成信息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适当的字处理软件的实践中掌握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发挥本学科的核心作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承担着教学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负有更高的使命,在信息时代的教育领域,他们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但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善于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作用。本人在备课时,除了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经常和地理老师等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学习,沟通教学意见,研究教学设想和方案,得到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既履行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又善于与其他教师合作,发扬了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效发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作用。通过信息教师的带头整合,除了地理学科,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应该这样尝试,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意义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历史已经过去,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容易觉得枯燥乏味,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个良好的条件,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笔者将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融合表现,通过多种媒体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从历史文物、文字记载、照片以及实录性的音像材料等历史材料,以多媒体课件等音像教材的形式制作历史课件,通过视频、动画、图片、录像片、照片等多种形式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向学生展示声形并茂、情景交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然后将这些音像课件再与历史教师研究修改,使之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资源和历史教师的好帮手。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增强其他学科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增强和提高其他学科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如本人通过选择地理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以后在地理学习中充分运用所学技能。同时,使中华民族地理环境的知识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选择地理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信息基本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样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师与语文教师共同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形、数字、文字等形成直观可视的画面, 文中所状之物可真实看到,所写之景可切身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科学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领会学科知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有效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让课文中的语言情感给学生带来学习语文快乐享受,理解课文内容。

结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改变,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促成教学资源的更新,促使教学研究热情的激发,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兴趣,促进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科教师间的合作机制得到加强,教师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发扬。

参考文献:

1.茅育青:《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

2.隋夕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04-26)

3.廖媛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