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第1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创意指数;产品认定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近年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形态,其运行机制和产品认定体系仍然没有发展完善与成熟。因此,有必要详细地论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诞生的基础,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其范围及核心内容,便于形成满足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认定的指数体系。因此,本文简单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旅游产业,以及如何认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品。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要想全面掌握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实质,需要了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文化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的进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新,提高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价值。

(一)文化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具有民族特色的强大文化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因此,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其本质就是文化产品化。

(二)创意产业

顾名思义,创意产业就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具体是指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的企业,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其根本观念就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例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创意产业的“越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是指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性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得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地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在旅游者文化需求的影响下,文化旅游逐渐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在各种文化旅游活动的旅行过程中,旅游者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文化名人遗迹和建筑、民俗及宗教等内容,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需要转型的今天,结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内涵与本质,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内容和实质。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在旅游者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的前提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以文化旅游、创意元素和知识产权为主要核心内容,发展成为当代的新兴产业,具有以上三种产业的特质和内涵。

二、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认定

对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及创造性的衡量需要借助于创业产业的创意指数。创意指数不仅可以反映出创意经济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关联度,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区域内创意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通过不同产业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这些经济增长点不仅将某个行业和区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也促成了个人或团体创意能力的产生。为了吸引创意人才、产生创意及刺激经济的发展,以人才、技术和宽容构成了创意指数体系。其中,人才指数和技术指数是比较重要的创意指标。

现在,欧洲、美国、中国上海、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创意指数体系。最先创定的创意指数版本是美国的3Ts模型(包括人才、技术、宽容度),人才指数以创意层次的比例来进行量化,技术指数则以创新指数与高科技指数组成。欧洲的创意指数体系结构与美国类似。中国香港的创意指数体系是以3Ts模型为原型进行改良,是5C创意指数模型(包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创意成果与产出、结构或制度)。在5C模型中,“创意成果与产出”是直接由创意经济的总量与规模为量化的,其他四项则是影响创意经济的核心要素。中国上海与中国台湾的创意指数体系是5C模型的变化版本。

至此,结合创意指数和知识产权指数形成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评定要求的认定指数。这样组合形成的认定指数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人才比例和高科技产业产量,也可以客观地衡量知识产权的数量,客观与合理地评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企业及其产品。

三、总结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应积极构建符合其发展需求的运行机制与认定指数体系,使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产品认定更为快速、合理、客观。本文笔者在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文化旅游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指数体系,并且分析西方国家的创意指数体系应用,举起内容改造并形成了知识产权指数,构建了满足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指数体系,给予我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品认定提出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秀金. 旅游文化创意:载体与产业转型[J]. 社会科学家. 2008,22(01):132.

第2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新观念 创意产业 基础 对策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依托深厚的草原文化和昭君文化为底蕴,按照“以人为本,以文化为魄”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已取得可喜成绩。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将十分有利于呼市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并提高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

一、要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意义

(一)创意产业是新概念新理念

创意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产业化。它是一种在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创意产业还被理解为内容产业、核心产业、智力产业、思想产业、版权产业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首先。创意产业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产业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它是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市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群。英国提出13类创意产业类型,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型,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增值文化产品、也包括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传统类型,但内涵已大大变化。其次。创意产业的新理念在于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就力图把文化产业扩大到相关的制造业。通过“越界”。打破二、三产业原有界限,使二产三产化、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通过“越界”,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式,培育新的消费市场。第三,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强辐射性、灵活性、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第四、值得提出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创意或创造性,但在传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意或创造性不处于产品的核心地位,而创意产业其创意或创造性处于产品的核心地位。创意或创造性还决定着产业的性质、管理和操作。创意产业尽管十分推崇个人创意,但它又不同于艺术家的作品完全由个人独立完成。创意产品必须由创意策划、技术制作、传播操作、管理协调、商品销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完成。

(二)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

1 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比尔・盖茨说过“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难以计数的商业利益和商业奇迹。”好的创意,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知名度,创意衍生出无数新产品。能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 创意产业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独立的产业形式存在,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对传统产业加以改造,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形式拉长产业的生命周期。从而拉长了产业的价值链。

3 创意产业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创意产业多以中小企业或个人创意工作室的形式出现,为人们自主创业提供了渠道。创意产业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很广,产业链很长,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

4 创意产业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意产业代表着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低能耗、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是时尚畅销消费品的生产者。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盈利空间非常大。发展创意产业可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城市资源供应带来的压力。从国内外情况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城市复兴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城市会出现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意产业中心或园区,这些城市市场发育完善、政府管理透明、法制健全、文化氛围自由、居住环境良好,创意产业与城市整体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成为引领新经济发展潮流的、极具竞争力的城市。

二、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1 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呼市地处内蒙古大草原中部。是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国文化三大主源之一,草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之美誉,民族艺术独具特色。呼市是“中国乳都”、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等都显示了呼市的悠久历史,昭君出塞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深厚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建城历史。鲜明的民族艺术为呼市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全国其它城市相比,草原民族文化资源是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最大优势。

2 科技文教信息资源丰富。呼市是国家科教兴市试点城市。2006年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现拥有科研机构上百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0万人。

3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加强了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积极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初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社会协办、企业经营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建立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了教育培训、传媒广告、旅游、民族工艺、文体娱乐等文化产业。成功举办了八届昭君艺术节。以及中国草原文化节、中国西部文博会等,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4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六大新兴支柱产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2.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文化特色功能、城市宜居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全社会包括决策层仍然缺乏对创意产业这一新概念新理念的认识,更缺乏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2 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体制。政府缺乏对创意产业进行指导的专门机构或组织,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还没有完全从办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各部门缺乏协调。因此,文化资源分配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

3 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而新兴创意产业比重较低。创意产业类型少、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缺乏著名品牌。

4 对草原民族文化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开发性研究不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一样,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作才能够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没有开发性研究,没有创新,文化资源不能转化成为创意产品。

5 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保障体系。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对创意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引导和项目咨询评估;与创意产业相关密切的IT产业和轻纺工业不够发达。

6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传媒艺术类院校专业缺乏创意教育,创意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缺乏创意产业领军人物。

三、呼和浩特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

(一)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

要在学术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及政府开展创意产业理论研讨。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发展规律、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本土模式。

(二)出台创意产业规划

要根据自身特点,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科学规划,确定呼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产业政策、划分产业类型、明确发展重点、布局创意产业园区。

(三)加强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摸清家底。对呼市地区现有文化教育事业和产业相关人才予以统计,掌握呼市创意人才队伍现状,建立创意人才库,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第二,要注重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创意人才到呼市来发展创意产业。第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加强学校创意教育和社会创意培训工作,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当前。重点是既要培养懂创意的专业人才,又要培养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味、懂市场运作、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要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要有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保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用地、税收、价格、信贷、融资、外贸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尊重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

要有一批创意产业园区。同其他产业一样,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集聚现象。集聚可共享资源、形成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影响、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扩大。

要有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服务为保障。要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的渠道畅通。呼市要组建一个非赢利性的协会并培育中介组织,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服务。

(五)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开发产业内容

呼市依托草原文化和昭君文化的深厚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要通过文化创新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通过创意衍生出无数的创意产品。目前。应根据呼市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在节日会展文化、乳都文化、酒文化、民族旅游文化、草原艺术、蒙餐文化、大窑文化、明清古城和召庙文化、航天文化、民族品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第3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创意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新型产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03

0 引言

创意产业能够给产业带来无限商机,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业产业的种类越来越多,产业的模式层出不穷,产业的关联性也越来越复杂,且渗透于各行各业之中。一个好的创意既能创造出好的创意产品又能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中第一块被放倒的牌子。在区域、城市发展中,创意产业能够处理商务成本高涨的问题,能够解决城市建设的矛盾,并调整、优化产业的结构。与全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创意产业是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具有当地文化、经济的特点,所以,创意产业能够为当地的经济提供机会。

1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1 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它是将人们的创意作为产业发展的资源,将创意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创意产业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人才和人才的创造力是构成创意产业的关键内容。(2)创意产业发展的灵魂和不断发展的必然基础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3)从产业的模式来看,创意产业既不是传统的任一产业分类也不是单一的任一产业部门,而是一种产业的集群,它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够解决社会就业的问题。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创意产业还没有统一分类出具体的产业,但其涉及到各种各业,如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时装及产品设计,且是一种没有污染、附加值较高、消耗较低的产业。总之,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性、集约性、产业集群的特性、需求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国家或城市的支柱产业。

1.2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特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主要是指居民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教育机会、公共或福利服务供给的标准等一系列社会指标和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即改善人们的物质福利状况,提高人均收入。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也将再分配作为发展过程要素之一,并充分认可再分配的重要性。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改善人们物质方面,还体现在改善环境方面。

2 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创意产业是通过开发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资源、知识产权等资源以挖掘当地潜在的能力,改善区域环境和环保条件,为当地创造财富,并提供就业的机会。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意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创意产业的文化附加。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是附加值产业,其高度融合了文化、科技、信息并为产品或服务提供文化附加值,从而提高创意产业产品的价值。科技和信息在创意活动中不仅实现了文化创意的高附加值,也实现了自身的附加值。由于创意产业具有高渗透和辐射的能力,使得创意产业在与任何一个产业结合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已有的产业。创意产业通过文化理念整合区域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思维包装新的文化内涵,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亮点的形成,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从发展思维边缘把创意产业引入核心层次。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创意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要素资源整合价值的附加。经济的发展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单方向的因果性。创意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劳动生产率的改变以推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意产业的发展要素之间的关系存在动态性,对于不同的区域,其社会基础和资源要素是不同,这就决定了单一的发展模式不适合所有的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创意产业的开展,市场会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选择想要的发展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区域内所有居民共同合作,这就将资源整合的附加值体现出来了。第三,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区域资源魅力的增加。区域资源具有实体和价值的特征,其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等。区域资源是创意产业实施的基本条件,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有许多经过了市场检验的创意产业案例,如青岛在原有的啤酒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形成了啤酒城,以带动啤酒制造、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景德镇在生产陶瓷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意,形成了陶瓷旅游,以带动陶瓷、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区域资源魅力的增加不仅表现在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状况和区域面貌,还表现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

2.2 区域经济发展对创意产业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为创意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第一,我国的国民经济从改革开放开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且随着社会企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就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及发展的空间,为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第二,我国具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第三,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创意产业的关键环节是人才的创意,人才的创意能够促进创意产业不断的发展,促进创意产业不断的壮大。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创意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创意产业的发展。整体来说,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中,创意产业占据主导的作用,并发展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了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还决定了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从而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提升,同时对创业产业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给创意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3 结语

创意产业象征人类的智慧,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财富的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突出,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把人的智力、技能、创造力和知识产权有机结合的过程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资源不仅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财力,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的更广阔的资源发展空间。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能够优化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伟.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成丽娜.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J].商,2015,(28):280.

[3]李兆青,李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1,(18):7980,84.

[4]董秋霞,高长春.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245.

[5]潘建明,邹幸,周巍.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J].绿色科技,2015,(11):266268.

[6]郭少英,董坤景.中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研究[J].中国商论,2016,9:145146.

[7]李月敏,田新霞.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河北企业,2013,(11):5052.

第4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在全球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兴起。相对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在探索本土化发展的运作模式。自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各项扶持政策,逐步实现理性发展,真正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

但是,有些地方为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合国家政策,在对文化创意产业还不是完全理解时,就开始非理性投入、盲目打造产业园区,大量的跟风和盲目复制导致很多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不能落地,无法顺利打造产业链和产业经济。比如,几年前,各地跟风打造动漫产业园、建造影视基地,导致资源浪费,投入无产出。而在2011年10月前,在文交所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稳步发展方向和规律时,各地区城市又跟着速建文交所。最近,很多城市又开始复制香港“大黄鸭”,诸如此类不成熟和不理性现象,对产业升级改造势必造成恶劣影响。

其实,文化创意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力。文化创意产业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复制性,三是可持续发展性。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时,不具备这三要素就会导致失败。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元素通过文、史、哲、艺、技五大要素同时运用和融合的新的结构体,是通过文化创意人才的天分、思维、素养、内涵与想法而转变成为“产业”的过程。

目前实现理性发展还需要完成两个目标。一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理论和发展战略进行全面普及,特别是在我国二线、三线地区城市,加大对分管文化产业方面的文化部门、从事文化产业方面人群、准备向文化产业转型的企业家等的培训和引导,使其能够区分和了解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二是普遍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和核心领导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意人才的发展,在文化经济大发展的快车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创意人才是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在自己专业知识技能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文、史、哲综合素养的内涵培养和提高。普及文化创意产业势在必行,需要鼓励各教育平台机构开展人才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理性发展,这是我国更好、更快地进行经济转型,实现文化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然趋势。只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齐肩并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国梦,打造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第5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以科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其重要的特征是技术的先进性,技术领先不仅提高了文化创意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提高了进入的壁垒和出口的竞争力,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实行商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多样化投资、注重科技投入,使美国创意产业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面貌。

(二)以服务需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以服务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以服务为主线,将服务主体、内容、形式的多元化、市场化、科技化,实现产业与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突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柔性。日本通过将市场与服务进行细分,挖掘需求信息,制定各种扶持和刺激性的政策,建立和完善配套服务,来指引、扶植和调控产业的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其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4个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不同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不同产业背景、发展思路与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发展则又体现了科技创新与服务需求的并驾齐驱。不管以何种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沉淀、整合、开发、创新与传播。对于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国,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和时代特征。

二、江苏文化创意产业交互发展模式

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是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是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优势文化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的产业发展模式(见图1)。政府的激励与引导功能贯穿于文化创意项目运作的整个过程。这种发展模式既吸收了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又汲取了美、日等国家技能与服务的发展经验。实践证明,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江苏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目标,而且突出了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特色与科技含量。其优势主要包括:首先,丰厚的文化基础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江苏是吴、楚汉、金陵、维扬、海洋等多元文化的聚积地,文化积淀深厚,丰富的文化与传统的工艺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需求导向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动力,江苏省有着庞大而成熟的市场体系,发达而完善的金融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第三,扎实的产业基础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撑,江苏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关联产业集聚发展的国际新型工业化制造业基地,完善的产业布局和配套体系,为文化创意的产品化、规模化,以及快速反应提供了物质与技术基础;第四,政府推动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江苏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确立江苏创意产业发展的近期、长远规划,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在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对创意产业加大引导与扶持力度,优化资源组合,发展规模优势,提升区域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政策的落实大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与市场交互发展模式的内涵解析

(一)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交互

江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文化又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发达和开放程度。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交互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彼此相互交融,使新时代的人们在怀念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欣赏新兴文化。常州继恐龙园后,提取春秋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元素,以情景体验的形式,推出春秋文化意境下的静态观赏、互动演艺和体验游乐相结合的大型主题梦幻乐园;又以新兴的动漫需求为目标,将超前的数字娱乐和高科技术完美融合,建立了国内首个国际动漫游戏体验博览园,与“迪斯尼”及“环球影城”形成三足鼎立态势。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交互给常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二)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交互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式、内容、类型具有了多元化、网络化的特征,更加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创新与传播,3D影院、电子书、互动电视等,无不体现着文化与科技的结合。随着江苏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落实,中科院软件所、北大软件和微电子学院、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内外的相关企业纷纷入驻江苏,对推动江苏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经在软件开发、工业设计、影视传媒、广告、动漫游戏等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革。无锡国家级创新产业园诞生了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音像制品金奖的《东方神娃》,法国戛纳电视节上创下亚洲动画海外发行价格新纪录的《西游记》等一批优秀的新型影视产品,是传统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典型例证。

(三)产品开发与市场运作的交互

创意产品的孵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基础,孵化不仅要依靠政策,更需要市场的扶持。江苏省一方面设立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基金,促进产业孵化,另一方面则大力引导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设备租赁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搭建交易平台,积极推动商业化运营方式。南京自2006年举办文化产业交易会起,现场交易金额突破2.5亿元,共推出218个招商项目,融资总额达588亿元,签约总额达65亿元,给文化创意产品、中介、投资方、制造商等构建了市场运作平台,为文化产业协作发展提供了合作机会和空间,实现了平台共建、资源互动、利益同享。

四、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成效

(一)投入与产出并行

江苏设立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基金,一个是20亿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基金,另一个是每年2亿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的方式,加大对创意文化、新兴媒体、影视动漫、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出口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到2012年,江苏已经安排引导资金9.34亿元,累计支持738个项目,有力推动了江苏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792.68亿元,年增长超过30%,占全省GDP的3.69%。通过引导资金的扶持,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尤其是对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数量与质量并重

提交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一直是江苏省产业发展的方向。2012年,江苏省已有15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国家级和2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动漫基地,1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2个国家级影视基地,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这些规模化产业发展基础成为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年产值占全省文化创意总产值的80%以上,也是文化出口的重要力量。无锡市有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6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7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家,产值超过10亿的有5家,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在省内也名列前茅。

(三)开发与保护并举

在加大对文化开发和利用同时,江苏省还全面推进传统文化和知识产权的挖掘与保护,以提高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动力。2011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4.8万件,专利授权量19.9万件,增幅双双超朱佳俊,周薇:文化创意产业交互式发展模式研究过40%,是继2010年后一次大的飞越。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市,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积极推进保护名录、传承人保护机制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保持领先。建立专项保护资金,每年由市财政专项拨款300万元,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非遗保护的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目前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共有6项,国家级、省级名录分别有24项、64项。

五、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趋势分析

(一)向传统制造业渗透,提升产品附加值

创意产业的低消耗、高赢利性他知识密集性,能有效克服城市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而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江苏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创意产业向制造业的渗透,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现代制造技术也能推动创意产业的规模化,提高创意产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推动创意衍生产品和产业链的发展与壮大。

(二)加强创意资源整合,发展创意产业链

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经营资源和资本,从而突破资源、资本的瓶颈,要将这些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必须发展文化全产业链。文化创意全产业链是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文化产业各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把最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研发与创新环节,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有利于促进创意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获得产业链的乘数效应与相关利益价值。

(三)积极培育市场,鼓励文化出口

第6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竞争力

品牌意味着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品牌战略是产业品牌化的结果。如何尽快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使其不断做大做强已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基于品牌战略思想,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助于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品牌现状与存在问题

(1)文化资源品牌化开发水平不高。目前,河北省的文化资源利用主要还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资源的文化内涵还没有被很好的开掘和提升,导致文化产品的市场化低、附加值低、产业链不长,最终不能形成品牌效应。优先发展资源型文化品牌如风景名胜、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工艺品牌等是目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要策略,但长期来看文化资源如果不能市场化、项目化、产业化、品牌化,那么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将受到局限,得不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河北虽然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文化资源如何开发为文化产业并成为知名品牌还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2)文化品牌数量和影响力不足。虽然我省有河北吴桥杂技文化经营集团公司、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曲阳宏州大理石工艺品有限公司、河北廊坊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有不少省级示范基地和园区,并且这些文化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企业整体实力和品牌知名度都还不够强大,还没有形成地区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3)文化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文化与创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满足消费需求、提升文化品牌竞争力的内生动力和时代要求,而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内生动力还远远没有充分激发出来,文化创意和品牌策划、营销人才的缺乏是导致河北文化产业的创意和创新不足和文化产业品牌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二、文化产业品牌竞争力的培育与建设

(1)以差异化的品牌定位突出河北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定位是建立品牌的灵魂,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都离不开独特的市场定位,同样文化品牌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河北必须大力发展地方特色鲜明和创意独特的新型文化品牌实现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提升品牌竞争力。(2)以创意提升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品牌价值。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容量是河北发展文化产业和建立品牌的财富和基础,但如何让可产业化、品牌化的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和品牌,就必须通过创意提升文化内涵找到资源与品牌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更好地打造出河北特有的演艺品牌、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品品牌等。因此,对既有文化底蕴又懂品牌策划及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环境的营造是提高品牌竞争力重要的方面和有力支撑。(3)加强消费者需求研究。文化品牌竞争力的建设离不开市场规律,离不开对消费者价值取向的研究和评估。在文化品牌项目的运作中需要对个人文化消费和社会文化消费进行整体全面考虑和市场细分,只有在“以销定产”的基础上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才会得到更好地提升。(4)注重品牌形象设计与宣传推广、品牌标识蕴藏着企业的文字、符号、图案、内涵等重要信息,是产品竞争力的标志。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也是全面展示文化内涵和魅力的关键环节,河北可通过利用外交、广告宣传等多种多样方式来推广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知名度。

总之,品牌的竞争力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文化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必须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紧紧跟随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意提升品质是文化产业品牌的生命力。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把品牌意识贯穿于整个产业发展过程,覆盖文化产业全领域,通过发挥品牌的力量真正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陈亚民.符号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品牌构建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4)

第7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概念;分类

“文化产业”概念源起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1947年对“大众文化”的争议和批判。自从他们把“文化产业”纳入研究范畴以来,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便得到了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文化产业的变迁和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学术界,文化产业同样是内涵丰富、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一、文化产业概念区分

目前给“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界定一个准确的定义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从最为广泛的人类学意义上来说,“文化”是一个“独特人群或社会团体的‘生活全貌’”,由此可以引申出所有的产业都是文化产业,因为所有的产业都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然而事实上,倘若我们将文化定义为“社会秩序得以传播、再造、体验及探索的一个必要(虽然并非唯一)的表意系统(signifing system)”的话,“文化产业”这一术语的表述和使用就会更加精准和严谨。简言之,文化产业通常指的是与社会意义的生产(production of social meaning)最直接相关的机构(主要指营利性的文化企业机构,但有时也包含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和国家组织及非营利组织)[1]。因此,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大都应该包括广播电视、书报刊出版、广告以及表演艺术等。而所有这些文化活动的首要目标都是与受众沟通并创作文本,最终多以文化产品的实体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从广义上讲,所有的文化制品都是文本,但由于它们可以任人解读,必然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概念甚至还时常混杂在一起。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相对应的概念,长期以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很多场合和领域混合使用,人们没能准确认识到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伴随着快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和不断进步的现代生产方式,文化产业日益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视野并风生水起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体两翼。

一般来说,文化事业是由政府主导,具有公益性质,通过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则由市场主导,是经营性的,主要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调动更多非公益性资源和民营资本激活文化市场,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2]从资本来源上看,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统一集中提供;而企业商品生产的资本来源则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化,广泛吸收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经营领域。从管理体制看,文化事业通常实行公益性管理体制,文化产业实行经营性企业管理体制。从调控方式上看,对企业单位,国家主要通过税收政策、法律制度和价格杠杆进行间接调控并进行合理引导;而对文化事业,则偏重以国家直接调控为主。

文化事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公益性。绝大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美术馆等都是国家投资兴建和拨付日常经费进行管理的,理所应当归社会全体公民所有。二是社会共享性。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社会公有并且共享。三是社会公用性。主要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多方面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文化事业起着重要的文化服务引导作用,文化事业导向和滋养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可以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激发社会开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加快文化消费步伐,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基础性的补充作用,两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都是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形式。[3]

党的十报告提出,推行十多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文化产业既有商品消费的经济属性,又有精神享受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既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实实在在的强大经济实体,又能体现国家软实力,是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经济增长点,能够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4]在全面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两手抓、两加强”,要尊重两大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两对关系——文化发展之“魂”与文化传播之“体”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只注重市场规律而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不能随意夸大或简单理解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文化产业化或文化市场化。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始终要引导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绝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影响和谐稳定及国家安全来获取经济效益。[5]

(二)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

在国家层面,我国对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有着明确的区分,并没有不加区别地对待。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及党的十七大、十报告中涉及有关文化产业内容时,普遍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创意”二字,文化产业并不是创意产业,创意只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所有的文化产业都只是围绕着创意来展开活动的。

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个概念。20世纪末,英国政府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专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首次明确提出了“创意工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主要指那些充分运用个人的天分、技艺、智慧,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循环开发进而创造就业机会和潜在财富的艺术思维活动[6]。“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①根据“有想法的人,特别是有自己想法的人,在很多情况下比操纵机器的人更有力量”的基本判断,对创意产业做出较为宽泛的定义,他认为构成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艺术设计、专利申请、商标营销和版权保护。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依靠人的灵感和创新,借助现代科技提升传统文化要素的内涵和品质的,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加工和移植,创意活动融注了最大的个性特质。

创意产业区别于文化产业的最大特征主要在于它高度集纳了创意元素、文化因子和科技力量,三者相互作用并深度融合,形成了高智慧、高文化的新型产业集群。[7]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中,知识产权、文化产品及服务被认为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在国内,北京最早认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侧重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角度重新定义创意产业——以创新为根本要素和途径,突显文化内核和创意价值,主要体现了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的行业集群特征。[8]而相对于文化产业,具有信息密集性和高知识性特征的创意产业是高智慧和创意的结晶,始终处于价值链的高端。任何一种创意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利用人文积淀,通过重塑传统产业结构来完成创意点燃和价值实现。如当今的3D电影、3D打印和高清数字电视等高科技文化产品都是通过数字新技术完成的。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创意,创意是一种新科技理念。由于创意产业处于文化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环节,因此它的创新思维凝结在文化产品及服务当中,通过价值传导进而实现它的附加值增加,完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深度发展。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关联极为密切。文化中有创意,创意中有文化。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政府制定实施决策方面,对“创意产业”一直存有较大分歧,特别是一谈到文化必然提及文化产业,这一对平行的概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也有显著差异。有时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有明确的区分,有时二者之间又可以互换使用。[9]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虽然强调创意产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知识创新、产业升级和效益倍增等方面有巨大的增量空间,但由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所限,且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与我国倡导的自主创新也不完全一致。因此,目前看来,盲目照搬英国等国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既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利于政府的统一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两者研究,有助于明晰各自归属的产业边界,廓清文化产业与创意之间认识上的误区。

二、文化产业的分类

文化产业包含的内容和门类非常丰富,是一个多系统多组织构成的有机整体,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规范科学的分类标准,现在的分类标准是在各种产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因为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加之文化产业概念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世界各国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产业政策等各不相同,所以与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相对应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体系也不尽相同。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发展目标制定本国的文化产业分类体系,以应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目前在国际上各种产业分类标准中,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希尔在其1935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提出的三大产业分类法最广为人知。根据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即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部门,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他相关产业。除此之外,一些国际组织根据组织内部的产业划分原则也制定了自己的产业分类标准。从世界范围看,文化产业从组织结构上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信息咨询、文化旅游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产业的阐述不尽相同。由表1可见,世界各国根据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分别对本国文化产业进行了具体而宏观的行业划分。最早建立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化的生产标准,经过生产、复制、流通和传播等主要环节的一系列活动,强调其知识产权的属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角度进行科学界定,为我国建立文化产业分类框架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国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分类也有系统研究,但划分类别上存在差异性。21世纪初,有学者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告、娱乐等较为细致的综合性文化体系[10],但划分范围太宽泛,过于笼统。另有学者将文化产业区分为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11]。这种粗略划分虽有些过于狭隘,缺乏具体操作性,但划分较为清晰。为更好适应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科学规范的分类标准和体系已势在必行。

我国统计部门最早于1985年首次把“文化艺术”纳入第三产业统计项目中,开始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相对成熟的产业分类标准,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和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下和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2004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多个部门广泛调研、共同研究,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作为首个国民经济分类指导标准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首次对文化产业的内容进行科学划分和全面统计,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宏观发展决策的制定实施。此次分类标准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认为文化产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各类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相关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围绕文化消费的活动集合。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制作、文化产品销售活动、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等六大类[12]。再具体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核心层、层和相关服务层(见表2)。

表2:《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划分层次

通过表2可以看出,我国在文化产业的分类上比较宽泛,涉及的领域和门类较多,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既有物质文化生产、制造和销售活动,又有精神文化生产、和经纪活动;既有公益性文化,又有经营性文化;既包括学术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又包括商业活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交错混杂并存发展。随着新兴文化业态的相继出现,2004年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越来越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亟须对现行分类体系进行必要调整,使其更加切合现实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文化产业主要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创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2012年7月,国家统计局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延续原有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对产业类别和结构分别进行了相应调整,新增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特征的新兴业态,逐步细分了部分行业小类,去除了少量不相关的产业类别。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04)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颁布实施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进行了更为精准的界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并进一步说明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从内涵)和与其相关生产活动(从外延)的范围指向。

根据2012年的分类标准可以概括出,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辅助活动和专用文化设备的生产活动成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要内容,其中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构成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体,其他方面则是补充。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基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2009》规定的范围保持一致。统计上指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覆盖全部文化及相关单位,“文化事业”着重指公益文化单位,而“文化产业”主要指经营性文化单位(见表3)。

当文化产业的内涵较为明确时,其外延描述就会更清晰。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基本上全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可喜成就,特别是新的四层次划分较为合理,对文化产业链条进行了新的提炼和梳理,更符合文化生产规律[13],更好地适应了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这既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热切关注,同时也澄清了以往在文化产业认识上的不确定认识,为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文化产业统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和行业导向,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文化的认识逐步深入、文化与其他领域的加速融合,文化产业的涵盖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完善文化产业的科学划分体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文化产业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和系统划分,能够正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恰如其分地定位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坐标,以便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进行有效的区别管理,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既要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同时也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门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的媒介品牌与创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XXW01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JJD860006)]

注释:

①约翰·霍金斯先生是国际创意产业界著名专家,英国经济学家,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版权媒体及娱乐业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知识产权的负责人和提供创意及知识产权咨询的创意集团的主席及创始人之一。

参考文献:

[1]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

[2]孙小婷.中国文化产业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张彩凤.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26.

[4]高书生.文化体制改革的10年 谱写文化发展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2-10-17.

[5]孙志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J].红旗文稿,2012(17).

[6]创意产业[EB/OL].http://baike.ccitime/2010-05-11.

[7]温朝霞.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智力+科技”[N].天津日报,2008-10-24.

[8]李嘉珊,赵晋晋.中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外贸易实证对比[J].生产力研究,2007(17).

[9]多斯桑托斯.2008创意产业经济报告[M].张晓明,译.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08:10.

[10]戚鸣.文化产业:全球新兴产业[N].光明日报,2002-09-12.

[11]王慧烔.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2).

[12]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EB/OL].http:///2004-05-18.

[13]张玉玲.文化产业:专家解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N].光明日报,2012-08-02.

第8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 创意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81-03

[作者简介] 孙 坚,南昌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江西 南昌 330023)

孙一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北京 100044)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智慧密集型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来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推崇创新及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和经济实践。它通常包括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艺术品及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码娱乐、电脑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行业。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每天产生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美国增长速度更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近年来,中国数字化的创意文化产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1989年,我国的手机只有1万部,到2006年底,全国手机拥有量近3亿部。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在39个工业大类中排名第一。2002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接近10亿元人民币,付费用户达到400万户。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网游市场突破20亿元,2006年更达到80亿元。据悉,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宣布的一项旨在促进信息内容和服务产业的政策,赋予与软件产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并在税收、审批等方面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期,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2003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预示着我国网络产业做大做强的广阔前景。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重庆、长沙等大城市均依托各自人才、区位以及资源优势,将创意产业视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举措,他们纷纷出台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扶持政策,设立各种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欲抢占创意产业发展战略高地。

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出台了36条扶持政策,启动10亿元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六大重点创意产业(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形成了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2005年北京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占全市GDP的19%以上。在2006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创意产业首次被确定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成为北京的主要经济支柱。

上海多次开办国际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以及各类设计展,2003年12月,以数字内容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会“D+(D-plus)上海国际数字内容展”在上海浦东举行,2005年底举办了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上海创意产业已被列入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上海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家创意类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5%。

动漫产业是我国各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突破口。统计显示,2006年全球游戏、动画业相关衍生产品产值在5000亿美元以上。我国动漫产业有着每年总计200多亿元的庞大市场,动漫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热点。中国先后设立了19家国家级动画基地。深圳、杭州、宁波、无锡、长沙等城市也纷纷以发展动漫产业为突破口来发展本地创意产业。

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成果是显著的。但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相比仍不相称,因此,其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更加富有开拓性的理论先导,需要与全世界创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危机和困境,共同寻找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遭遇的瓶颈

中国发展创意经济的兴起,其实是建立在严峻的经济现实基础上: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资源严重匮乏、开发与规划无序……因此,从中央政府至地方企业,都迫切希望走出一条创意转化为财富的新路子。中国创意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其所占比例还很低,在发展中面临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创意概念亟待界定。基于创意产业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态势,国内知识界与政府部门热炒创意产业的概念,但遗憾的是,由于对相关概念的特定内涵与背景不了解,造成使用上一定程度的扭曲。

首先便是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的问题。从英国的创意产业的概念发展来看,给人突出印象的是对于文化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重视,然后进一步肯定其对于经济领域的意义。于是,把建设有利于社会整体福祗与创意人才培养的宜居城市与宜居社区成为发展创意经济的基础性条件来发展。

中国对于创意产业概念的大力提倡,主要是出于急欲发展经济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创意产业发展的真正内涵与目标。创意产业的真正内涵不是让人们通过将文化商品化直接去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因为该产业对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负有深刻的文化责任。其对于人类过去的意义在于保护和开发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人类继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资源;对于现在的意义在于丰富人类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构和谐繁荣的文化生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对于未来的意义在于,培养具有广泛人文关怀和良好精神风貌的新人,尽可能地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掠夺,依托日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精神,建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与和谐社会。

2.创意人才极度匮乏。创意产业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我国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进和培养,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1‰。仅动漫产业我国至少需要2.5万专业人员,而目前只有1万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动漫专业人员。

3.创意产品缺乏文化深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那就是如何把华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从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产生巨大的竞争力。优秀产品的意义可超越产品的本身,依托文化的渗透力使产品的辐射力得到空前增强,驱动经济的迅速发展。

4.创意园区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的实践中,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等成了社会诘问最多的问题。京沪两地众多的创意产业园区,或由政府大力推动,或由企业摇身演变而来,园区规划多集中在硬件和形象建设上,对于软件方面,诸如商业模式、发展方向、园区定位等问题仍旧以粗线条勾勒,没有深入和细化。随着各大城市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创业园区的租金日渐高企,如上海卢湾区8号桥园区的日租金已达每平方米6―7元,园区内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外迁,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找寻迈向“中国创造”的应对措施

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拥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应当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加强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理论以及英、美等国的经济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并能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其中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战略推动。英国政府成立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门小组,负责跟踪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规划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英国首相还制订了“创意英国”的全球推广计划,将英国及伦敦的创意产业战略推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但政府目前还缺乏一个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政府应该着力理顺产业体制,积极打造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平台,从而形成成熟的创意产业链,培育出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政府应该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的需要和整个产业的布局的系统优化方面,制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为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政府还要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立项、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生产、进出口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创意经济予以政策性扶持,在实际发展中,政府既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也是文化创意产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应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份额,从市场上采购各种公共创意产品和服务。

2.尊重创意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创意产业人才既包括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创意设计人员,如设计师、工艺美术家、画家、作家、创意策划人等,也包括处于产业链中下游、擅长将作品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将人力资源潜在优势转化为创意人才资本,是发展创意经济的关键。今后人才培养要面向创意经济主战场,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加强对创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设立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快对创意产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立足本土同时又有国际视野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认真做好创意产业企业员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要完善人才评判标准及使用机制,形成激励人才发挥创意才智的氛围。

创意产业作为知识产权活动需要严格和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创意产业的本质是基于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来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它必须依赖于知识产权的国家保护体系。霍金斯指出,发展创意经济的核心基础是要有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与法律促进政策,没有这个核心,创意活动将无法真正形成创意产业与经济。因此,制订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具备了法制保障,才能使从事创意产业的人获得丰厚的回报,才能激发创意人士的创业、创意的积极性,最终促进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

3.立足民族文化,努力挖掘传统文化。创意经济的核心是文化内涵,中国有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传说、动人的神话,以及令人回肠荡气的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这笔巨大的财富是发展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说明善于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养分,对于打造创意精品十分重要。

中国几千年丰富的文化资源宝库,却因缺乏好的创意和包装,致使很多资源都处于闲置中,甚至为他人所利用。而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改编出品了动画片《花木兰》,日本游戏公司大规模将中国古典名著申请注册为游戏产品商标,《西游记》、《孙子兵法》、《天仙配》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未来几年可能都将变成好莱坞大片。当然中国也有许多地区由于善于利用当地优秀文化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广西利用民歌策划的《印象刘三姐》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节目,仅2004年就接待游客30多万人,票房收入3600多万元。但从总体上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还远远不够。这也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难以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4.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重点。我国目前创意产业投资主体仍相对单一,以政府投资为主。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可借鉴韩国、香港等地的做法,建立各种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搭建创意产业化平台,营造一个成本低、信息灵、效率高的投融资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创意产业市场规律来制定和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民间、外商对我国创意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形成“谁投资,谁受益”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搭建创意产业化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从而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英国]:企鹅出版社,2002.

[2]金元浦.世界创意经济浪潮正在勃兴[J].决策与科学,2005,(4).

第9篇: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5日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按照凯夫斯的分类,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如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

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

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

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

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五、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

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创意产业的推动。没有创意产业,制造业将永远是艰难的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英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其次,创意产业在增加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意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部分。另外,发展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把商业、技术、创造和文化等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原有产业创意化,产业联动效应强,污染低,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政府必须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出面进行宏观规划和协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方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9.

[2]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约·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Howkins J..The CreativeEconomy:How PeopleMake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13.

[6]Cave R.Creative Industries:Cont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4.

[7]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师,2010.8.

[8]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4.

[9]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07.4.

[10]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1]Landry,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8.

[12]Florida,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Leisure,Community,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200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4]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15]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16]林菊香.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17]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传媒产业,2010.6.

[18]李雪玲.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