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流程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城镇中小学;流动教师;教育工作;适应性

流动教师的工作适应状况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更关乎作为祖国未来的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阈,对现阶段城镇中小学流动教师在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1.城镇中小学流动教师对农村学校教育工作适应现状分析

(1)适应学生及教学。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缺乏,农村孩子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同城镇孩子存在巨大差距,这对流动教师来说都是新的考验。教学条件差造成的硬伤短时间难以填平,但课堂内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困难则更令人头疼。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太“规矩”,难与其沟通;②学生掌握知识过于死板,思维局限;③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一时难以纠正。

(2)适应人际关系。流动教师普遍不满校领导很少深入实地关心其工作和生活,缺乏朋友式开诚布公地沟通交流,而与同事沟通交流比较自然。但是,在长时间与同事相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①农村学校教师偏保守,部分教师存在排斥心理;②流动教师自身防御性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融入新集体的速度;③经验交流会、座谈会、教研会等例行会议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间共识的达成、难以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

2.城镇中小学流动教师对农村学校教育工作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农村学校的因素。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组织氛围、学生素质等农村学校因素对城镇流动教师适应农村学校教育工作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地理位置决定了流动教师的选择,表现为他们的流动意愿和流动可能性;办学条件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因为它是最基本的;组织氛围的影响更多地偏重于人际交往方面,需要流动教师慢慢适应;感受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如何处理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摸索。

(2)流动教师自身的因素。自身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难掌控、心理压力太大、教龄不长、经济状况存在差异等诸多方面,要想将自身因素对城镇流动教师适应农村教学工作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就必须要学会良好地掌控自己的个性、适度调整自己的心理,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3)教学工作的因素。工作上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任教班级和课时安排、参加培训的状况等,这些都受学校管理部门的直接支配。因此,学校应根据教学实际和流动教师的自身状况,妥善制定工作部署,为流动教师适应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3.解决流动教师教育工作适应性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支持。一方面,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资金支持,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为农村学校网罗人才提供必要的环境,让城镇流动教师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持。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五年高职 物流营销 行动导向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要,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五年制物流专业,但作为新学兴科,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物流人才,是很多学校探究的一个课题。在五年高职物流课程中《物流服务营销》作为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将市场营销学科应用于物流领域,并以研究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专业基础类应用学科,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基于此本文对于五年制高职课程中的《物流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五年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现状

1、五年制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多为初中毕业生,虽然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但因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入校前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对于整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以前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强制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他们通常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机械性作业,但自己很少学结。

2、物流专业现状

物流专业的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机械地忠于教材,甚至照本宣科,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不足,教师主要在教学上以教材的内容顺序来讲解,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来学习。

(3)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使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内容设计

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任务,任务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以课程中的物流市场调研内容为例:

(1)任务背景。某快递公司位于××路,其周围300米内的距离分布着三所学校,有在校生5000余人的某高中学、3000余人的某职业学校和万余人的某综合大学。为了充分利用好优势,快递公司决定与一个快消品公司联手打造校园快消品快递业务。但销售哪些种类可以取得更好效益,学生能接受的快递费用范围为多少呢?

(2)任务内容。为该快递公司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内容包括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用的有效调研方法;调研的内容等;根据调研结果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3)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考试不同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形成性考核,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对于任务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的精神与自主意识。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调研任务耗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在上课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以,应在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将其公布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上只做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组分工时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实施任务前由各组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便于管理和控制任务实施的进度。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转换为引导者,学生则为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指导其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相关信息,对学生分进行层次辅导,并且对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最后进行总结。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任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3、尽可能的采取情境教学,并设有主题。

学生在行动导向应用的课程中不仅会主动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协作, 同时还能够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这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也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可以更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兰. 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J] .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2007, ( 14 ) .

[2]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 4 ).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随着公众对小学体育关注度的提高,小学体育的创新工作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这种方法上的创新在实际运用时仍然出现较大纰漏,笔者着重研究此类创新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有效运用。

一、关于小学体育创新的基本概述

小学体育的创新,相较于传统的小学体育来说,是对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创新,主要目的是使小学体育的教学更加轻松、高效、人性化。但是这种创新并不是要对原有的体育教师、体育教材、体育器材进行大范畴的摒弃,而是将新的创新理念与原有事物进行完好的整合,从而满足创新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让小学生更加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并熟练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基于创新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对小学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里的综合素质着重表现在老师个人品质和教学素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担任着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教学起着引导和教授的作用,且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更是需要引起老师注意,为此老师应该创新体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体做法如下:小学体育老师应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现状,探究出实用、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愿意进行自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多多自我反思,找出课堂和自我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并努力进步。

2.做好课堂筹划与备课,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

由于小学生还未脱稚气,因而小学体育课堂充满了不定的变化因素,所以老师的提前备课和科学筹划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老师课程任务的安排,也助于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老师在备课时,应该多多借鉴一些成功的体育实例,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可丰盈较多的体育活动形式,做到主观思想与实际体育教学的完美结合,保证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跳山羊、接力赛等活动,注意学生体能的锻炼,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勇气,有利于体育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采纳新式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新式体育教学方法的纳入,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并且也是符合本文创新视角的小学体育教学的课题,比如,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实施差异教学,根据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内容教学,保证体能优异的学生得到提升,体能稍差的学生也可得到进步,确保每位小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再者,老师也可在体育课堂上,注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老师还应该进行情感教学,与学生真正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或者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体育的创新进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必然会逐渐加快,但这种创新并非只图创新,这种“新”只能说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小学体育教学真正提高效率、质量才是最终目的,只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理想目的,必然也就迎来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春天。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课程开发

武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武术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武术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对武术文化的弘扬、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小学体育的具体教学实践适当予以安排和创新。

一、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武术资源的开发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开发武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论述如下。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学习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学习中华博大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开发武术课程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激发学生参与武术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趣味性较弱,而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三)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武术脉络繁多,支脉数量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旁支武术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有着完全覆灭的危险。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发武术资源,有利于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提高武术的传承度。

二、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在明确武术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开发,从什么角度进行开发,怎样开发更加有利于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等,这些问题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优化的重要问题。

(一)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丰富小学武术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武术是一种系统多样、招式较多的体育锻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限,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将武g资源最大程度简化,创新成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将武术精髓予以保留,并丰富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将招式繁多的武术进行精炼,总结出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武术操;将武术和健美操进行融合,提高健美操的力量性,降低武术的学习难度等。

(二)降低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对体育器材、体育训练场地、天气环境等要求较高,如,排球训练要求排球器材和排球场;而跳马则需要鞍马和塑胶操场以及保护垫等,而武术体育教学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依赖性不高。教师可以针对武术教育的这一特点进行武术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下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武术练习,降低小学体育教学受天气环境以及器材的影响,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

传统体育教学在学生参与渠道方面比较单一,大部分局限在学生只能在体育课堂中参与体育锻炼。而武术教学的开发可以通过拓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得以实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渠道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以及参与积极性的提升。

如,在武术体育锻炼开发中,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练习的武术动作以及武术操的流程进行录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在平台下载,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参与体育锻炼。

(四)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小学生往往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武术体育锻炼资源的开发方面予以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年级范围以及班级范围内组织武术比赛,通过比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参与武术体育训练的过程。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教师站在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将武术教学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1前言

体育游戏是推动小学生成长“良师”,也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如果能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各类不同的体育游戏,即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国内小学体育教学研究中,对于体育游戏的应用往往只是局限于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体育教学,对于高段(五、六年级)体育教学的运用研究却相对薄弱。因此通过教学实验尝试将体育游戏运用于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之中,探讨其对高段小学生在身心素质的影响,为这一教学手段更好的服务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做出帮助。

2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2.1实验对象

教学实验以体育游戏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从江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六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外一个班级为对照班。实验班一共50名学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21名;对照班内一共49名学生,男生31名,女生18名,两班人数大体相当。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及体育游戏有关文献数目超过60篇。对国内外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为研究提供了相应理论依据。2.2.2专家访谈法通过征询小学体育与心理教育的专家意见,为研究思路的开拓及实验方案的优化提供建议。2.2.3问卷调查法2.2.3.1问卷的设计按照实验需要结合高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出相应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经过反复调整、论证,形成了最终问卷。2.2.3.2问卷信度与效度校验信度校验主要是通过重复测试法对问卷进行校验,即选择相同的对象,在实验开展前采取相同问卷,在一定周期进行两次测试,计算其稳定系数。此次信度检测是选取一个六年级班级,调查间隔为两周。通过统计计算得出,问卷中有关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相关系数为0.95,个人情绪问题的相关系数为0.89,说明了心理调查问卷具有良好信度[1]。为提升调查问卷的效度,对问卷所含全部问题运用逻辑分析法进行论证。将问卷有关社会适应、社交及个人情绪等方面问题,全部分批传递给小学心理教育专家进行评估。专家反馈,实验所设计的问题符合高段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实验周期是从2016年9月开始至2017年1月结束,时间为16周,每周平均三次体育实验课,每次实验时间为40分钟,一共为48个教学课时。

3实验研究设计

3.1实验因素控制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教学全部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授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级在课程时间及教学内容方面全部相同。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突显出体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

3.2实验前测

实验教学开展之前,需要对参与实验班级的小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体质检测。检测结果全部按照最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主要包含社会适应、社交意愿及个人情绪。前侧结果表明:实验开展之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生在体质、心理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即无关变量基本相同[2]。

3.3实验步骤

为保障实验结果的客观、真实,教学实验按照以下流程分步进行(见图1)。首先是实验开展前准备。主要是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心理健康进行前期的调查分析,以探讨实验所存在的变量与不确定因素。其次是实验过程。此阶段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体育教学工作全部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开展,实验班体育教学所授内容与对照班体育教学授课内容也全部相同。但两者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验班以各类体育游戏为主开展教学,而对照班则使用的一般体育练习。如加速跑教学:对照班以30米直道加速跑练习为主,而实验班则以跑步游戏(趣味接力、排档接龙等)的形式开展教学。最后,实验教学完成之后,对参与实验的小学生再次进行体质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为实验结果的取得提供依据。

3.4实验具体方案的设计

实验要求每次体育与健康课都是学生在完成相同热身练习之后,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验班以体育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而对照班则是以各种常规的体育练习开展(见表1、表2)。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统一,又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不受实验影响。最后再通过相应的素质测试,来验证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身心素质的作用。同时在教学实验中,还设置了集体性体育游戏,对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能力进行培养,以判断体育游戏是否对高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影响。

3.5实验后检测

实验完毕之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小学生进行整体健康测评,评价教师全部都是由一线小学体育教师组成。严格按照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考进行检测。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公正,测试采取测评分离的模式开展。即要求参与实验的教师一律不许参与测评、测试在取得最终结果前亦不对外公布相应的数据,以避免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实验结果分析

4.1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指标变化分析

教学实验完成后一周内,组织了相关人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小学生的体质指标进行整体测试分析,具体实验结果如下。由表3可见,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班男生在身高、体重、耐力跑、体前屈等方面指标的与对照班男生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误差情况小于0.05。只有在肺活量项目,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值并不显著。分析认为,实验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在于:实验教学所选取的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常情况下实验对象年龄在12岁,正处于身体发展重要时期。简而言之,六年级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增长顶峰时期。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测试项目指标(如身高、体重)全部都处于快速增长期,从而造成两个班级内的男生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的体质差异不明显。但从平均值差异度分析,对照班各类数值远远高于实验班,同时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在肺活量项目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主要原因由于在对照班的教学中,男生在进行反复体育练习之后,积极性显著降低。而实验班在应用体育游戏之后,男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男生的自觉参与游戏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3]。而通过表4可以知道,实验班应用体育游戏教学之后,女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体前屈、立定跳远等方面和对照班女生之间也无显著差别。只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耐力跑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耐力跑上所存在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处于青春期前期的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开始降低,且耐力跑项目较为枯燥,所以在对照班女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下降明显,而体育游戏实验班则不同,其在开展耐力跑项目时,采用的是针对性的跑步游戏。例如结网捕鱼和狡猾的狐狸等(学生之间的追逐跑)。由于体育游戏内容十分具有趣味,女生在游戏中完全忽视了跑步的枯燥乏味。体育游戏不仅提升了她们的自身耐力素质,而且增强了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4]。

4.2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心理素质指标的变化分析

为探讨教学实验对高段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主要利用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参与教学实验的小学生,从社会适应性、社交能力及个人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表5可知,在小学高段体育与健康课中增加体育游戏内容之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著。说明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不大。但在社会能力方面,两者的差异值较高。说明实验所组织的集体性游戏(如两人三足跑、喊数抱团等),对小学生之间默契与互动起着良好的作用。同时教师观察发现通过游戏的欢乐与嬉戏,同学之间感情和友谊也得到了有效的升华。此外探索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个人情感的影响,也是心理素质调查的重要内容。由表6可知,小学体育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之后,实验班学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差异要远远超过对照班学生。教学实验之前,实验对象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了解并不全面,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消极情感较高。而开展体育游戏教学之后,实验班小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全神贯注,根本无法意识到自身,突显出自身的真实特性。上述分析可知,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之后,学生交往能力明显改善,积极情感提升,消极情感降低。表明体育游戏对高段小学生的心理优化作用远远胜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5]。

5结论

在小学高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体育游戏实验之后,参与实验的小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虽然由于参与对象正处在身体的快速增长期,其身高、体重、耐力及柔韧性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效果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并不显著,但从平均值差异角度来看,体育游戏教学所取得功效明显强于传统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游戏教学对高段小学生在社会能力与个人情感方面的促进作用,也明显好于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因此在今后的小学高段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体育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对改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良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梓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与创编建议[J].科技信息,2011,24:279-280.

[2]李秋兰.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66+168.

[3]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66-67.

[4]吴立新.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OL].电子制作,2014(24).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玩”;结合

由于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针对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玩的游戏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玩不仅是玩耍,其本质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教与玩”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掌握体育的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小学体育课“教”与“玩”相结合的必然性

1.1小学生天玩的苛求

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是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时候,他们活泼好动,爱好玩耍,感知能力强而逻辑理论思维差,如果体育课中教师单纯地按照教学的流程,用理论来讲述课程,会抹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体育教学。因此教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爱玩的这个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体育课程渗透到玩游戏中,在做游戏,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体育知识,从而提高教师体育课的教学水平。

1.2小学生情趣特点的需要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通过兴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从学生的身心情趣出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将玩结合到教学中去,寓教于玩,通过玩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在娱乐中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1.3小学生接受能力的要求

小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比较少,感知的能力强而缺乏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接受事物的能力差。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的多么丰富多彩,学生们总是理解不够。教师如果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玩游戏中,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接受,从而体育课的学习也有了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小学体育课“教”与“玩”教学策略的结合形式

由此可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要精心准备课程,认真钻研,设计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在玩游戏中达到掌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目的。

2.1在体育教学中穿插游戏

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游戏,然后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活跃体育课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小学体育课武术的手型和步型时,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玩的“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代入课堂,石头代表并步抱拳;剪子代表弓步抱拳;布代表马步抱拳,从而引出武术的手型和步型的学习,通过手势的变换,锻炼学生们灵活转变学习内容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游戏,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

小学生除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还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些竞赛游戏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将教学内容通过竞赛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的小学体育课锻炼身体平衡技能的课程时,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按照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单腿跳接力赛等游戏的竞赛,教师在旁边当评委,对学生们的竞赛进行观察和指导,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提出表扬,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好胜心,在将动作做地更好的同时,教学内容也理解的更加深刻。

2.3课内学习与课外游戏相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在课下和课外都可以利用学生们玩游戏的时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小学生在课外有许多时间玩耍,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外游戏中,从而突破教学的时间限制,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苏教版的体育课,教授学生练习正确的跑步和走步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们喜欢的课外游戏融入到跑步和走步的知识中来,这样学生们在课外游戏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想着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体育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能掌握体育知识,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和“玩”相结合,“寓教于玩”,根据小学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喜欢的各种游戏结合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学习体育课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申玉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唐洋镇小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096-02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对小学体育教学有了更多的重视,并且逐渐推行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有了政策上的规定,但是许多地方对于体育仍然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无法与时俱进。其实,体育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教学工作没有落实好,那么不仅学生的身体素质会下降,还会影响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 小学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小学体育改革力度不够。小学体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体育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以后的体育教育事业将带来很大的阻力,对我国的体育精神产生严重的影响。从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原因。

1.1 对体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校单抓课本教学,重智轻体的倾向严重,对于那些考试之外的学科关注度不足,学校和家长都不注重体育,认为只要抓住学习,体育不是要点。小学生们在学校的时候要应付教师们布置的课本作业,在课余时间又被家长们要求参加课外辅导班,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加上一些学校可能常常会发生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发生,而且体育课本来课时就少,长期下来学生们真正能够上体育课、学习体育知识的时间很少。学校也没有给学生们普及足够的体育知识,没有认识到体育对于增强身体素质和增强益智的作用,这样又加剧了小学生们的惰性,对体育学科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1.2 小学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我国近几年来虽然在提倡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但是在小学体育上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更是缺乏资金。教育部对小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大部分用于语文、数学、英语方面以及更新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对于体育器材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小学体育器材室的体育器材少,而且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单一,学生的可选择性少。加上学校的体育场地欠缺,教育部门的投入不足和学校没有稳定的经费收入导致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后。

1.3 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不足

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还包括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不足。很多学校由于对体育不重视因此在选取体育老师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甚至在一些乡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而是由别的学科老师代替,这样体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小学体育中师资严重短缺会导致制约体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对于他们日后的体育学习能力也会下降。

2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小学体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要改革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体育教育也并非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下面主要针对小学体育课堂问题提出几个创新策略。

2.1 创设游戏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小学体育教育无法获得学生们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小学体育课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体育课上老师习惯性在上课的前十分钟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而后是跑步或者跳远,最后阶段是自由运动。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在跟着老师的思路,长期下来几个流程让学生们感到乏味无聊,无法在体育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小学体育改革重点要抓住小学生这个主体。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在6~12岁期间。这期间的学生比较好玩,好动,因为他们对于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而对于长期的固定的体育课环节并没有办法满足他们,因此小学体育课应该要多加创设游戏教学情景,来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上体育课,符合学生们的性格特性,既让学生们能够上好体育课又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教师们在创设游戏时要注意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强化体育教育,得到良好的锻炼机会,还能提高课堂教学。

2.2 创造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处于需要引导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内,教师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愉快的教学气氛,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没有得到良好发展,从根源来说是教师们对于体育教学的定位缺失。小学生们是最容易被周围环境感染的一个群体,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还不够,教师们要在这个时期抓住这个特点,多创造能让学生愉快的教学气氛,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多体验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和坚持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之后,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自然会比原来高,体育课堂氛围也会得到提升。

2.3 加强合作交流,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课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要多加引导他们对于合作交流的精神。从小学生时代起就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共享合作的重要性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研究发现,在小学生时期他们的很多行为都会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纠正。教师们对于合作交流这方面要多加引导,防止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和不懂分享的习惯。教师们要多给他们创造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的机会。小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学校也樗们提供足够的体育学习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应该和别的学科一样受到重视,而且需要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结合我国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到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老师们要正确引导,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到适合的方法来引导小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健.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存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7):196-197.

[2] 刘兴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学周刊,2015(11):65.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地位比较重,尤其是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更为重视,对其身体健康素质也日渐重视起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就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够给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育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新课标理念的相关要求下,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竞争压力普遍提高,所以对小学生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科目成绩,也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发达的重要动力。”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广大教育专家关注的重点课题[1]。

一、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小学生本身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还需要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具体的培养,具体培养表现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与好奇心

学生对于自己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是否能够与现实实际相互联系,或者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与困境,上述方面都是要通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来决定的。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要领。为了充分的展示如何运用技术要领学习体育,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或者通过计算机的展现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技术要领的细节变化。例如,在仰卧起坐一课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身体仰卧,将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腿屈膝等技术要领。学生在这一连贯的动作中会注意到用力的方向在哪,腰部的力量才是最关键的。学生拥有了超强的观察力(意识到仰卧起坐的要领之后)自然会对技术要领本身产生一定的好奇,所以小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会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思考。从上述角度来看,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中,注重对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小学生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让小学生能够健康成才。

(二)培养小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要环节是质疑,小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勇敢向老师提出质疑,小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某一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逐步了解体育精神以及动作技术要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小学生的质疑与教师之间能够产生更为亲密的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能够在自我认知与他人认知之间获得结论,继而开发其思维的创造性。例如,在跳马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的播放方式让学生观察到跳马的精髓,对其基本动作要领进行掌握,并且鼓励学生仔细的查看每一个环节。经过一系列的观看流程后,小学生会对跳马运动的起跳高度以及助跑方式等产生疑问,教师此时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对每一个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让学生在思考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上述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其探究精神能够更为突出,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出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育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一般是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让小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动作规范。从上述角度来看,小学生一直处于比较被动接受相关知识的阶段,因此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标改革之后,体育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创造出新型的教育形式,认识到小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将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教师在一旁起着指导的角色作用。教师再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动作。只有教师在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育形式上才能够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以及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在教育学生拔河比赛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传授力气往一边倒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在团队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最后一位同学想像自己像一个秤砣稳住不动,不需要耗费多余的力气去拉绳子,而是是站稳脚跟,把整根绳子的重心稳住。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对教学的方向有着关键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对教育体系进行构建,既能够评估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能够评价到学生的学习成果[2]。小学教育一般会受到教师因素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所以在体能素质成绩的测定过程中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旦仅仅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是不够合理的,需要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估进去,对待学习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此种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举例来说,树立健康第一的相关指导思想,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指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测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使其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编自创

在小学体育的教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动作要领,不断的发挥出小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其能够在想象的摇篮里快乐的成长[4]。举例来说,在进行赛前准备活动时。做一些基本的运动操,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穿造性,编制一些小学生自己所想的准备操。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中,由学生自己来制造一些相关的比赛规则,并且对相关规则的制定反复讨论,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想象和创新。在游戏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好玩的玩法,并且能够对一些简单机器的操作进行举例分析,不断地在实践与创造中超越自我。上述过程能够充分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发明出一些有创意的点子,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充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其成为社会的栋梁。

(四)注重小学生左脑和右脑的平衡发展

人类的大脑均有左脑与右脑之分,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左脑对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阅读写作能力以及书写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知识智慧型的脑子;右脑相对人眼是对知觉、想象以及空间定位等方面的形象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脑子。人的身体活动以及体育锻炼等均受到左脑以及右脑的相互协调控制影响,所以生理基础是创造力形成的基础因素[5]。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体育教师一般在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时,一贯以左脑的教育方式更为常见,但是对于右脑的开发却不常见,所以抑制了小学生右脑的创造性的发展。从上述现象来看,对小学生左脑以及右脑的协调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或者动作的过程中药均衡左脑与右脑的发展,不断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在发展动力,使得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能够得到空前的发展[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拓展的更宽[3]。在本文的相关研究中,对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培养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与好奇心;(2)培养小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在具体措施方面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自编自创;(4)注重小学生左脑和右脑的平衡发展。利用学生感性却的科目以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手段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继而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宏业.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13):1661-1665,1032.

[2] 蓝清贵.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12(6):1141-1145,1102.

[3] 周静.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2.12(31):4301-4305,1045.

[4] 陈莹.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1(45): 187.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流程范文

关键词:主题教学法;体育教学;作用

主题教学法是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的教学方法,它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原理及方法的掌握。主题教学法就是借助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依据自身需求,自主创建适合自我身心特点的知识框架,以获得完整的自我体验。合理地运用主题教学法能充分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终身的意识的养成。

一、概念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二、主题教学法的教学特色

1.具有动态的特征

采用主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都有一条主线,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教学流程的组织及教学思路是能动的,并且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进程中进行的。体育课堂中处处体现着变化与时效,因此,变化的规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自主体验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注重研究过程

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提倡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式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通过主题创作的方法来凸显学生的闪光点,逐步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风格。

3.实行团队教学

由课程的各相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确立课程主题,制订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进展情况,视情况分阶段逐步确定,而不能提前制订。在主题教学方面以“主题设计”为主要展示形式,每一个主题都具备相应的主题内容和总体要求。

三、主题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和练习方式的新颖多变,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采用主题教学法进行时,体育教师要紧扣主题,制订好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目标,根据目标的达成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和教学内容,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教学气氛的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或创设练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为体育学习的延续作准备。在进行主题教学时,要注重每个练习环节之间的衔接,同时过渡要自然。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实施教学,使整节体育课显得流畅而完美,从而提高了学生掌握技术的效率,达到了课堂练习效果,使信心与兴趣达到双重提升。

2.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

“自主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创新的空间,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利让给学生,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主题教学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之前的命令者变为服务者和引导者。主题教学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方法与技巧,并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实现自己的预定健康目标,并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运动的技巧和能力,体验体育带来的极大乐趣和产生的体育情感,从而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学法是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有区别的主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乐观开朗的个人性格的养成,形成完美的社会品德。体育教师在每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整体感觉,提供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感受,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探索的领路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总之一句话,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运动参与、情感表现、技能展示、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从而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主题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主题教学法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有身体练习的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进步与发展。另外,在进行主题教学时,要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并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同时,体育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才会有学生思维的开拓想象和创造,因此,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当敢于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